结合过程

2024-08-07

结合过程(通用12篇)

结合过程 篇1

大气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一个要素,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互依存,彼此制约。大气循环与水循环、大洋循环等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大气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气候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气象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将相关的地理原理以区域为载体,通过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

一、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原理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主要表现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上,其实质是一个热量连续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

大气削弱作用的理解要联系生活实际,能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例如,运用大气反射作用的原理,解释“夏季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又如,运用大气散射作用的原理,解释“红灯停,绿灯行;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等现象。

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纬度因素———太阳高度大小;下垫面因素———反射率高低;气象因素———日照时数多少;大气状况———空气密度大小。例如:全球太阳辐射最强区域在撒哈拉沙漠地区,主要原因是纬度低,晴天多、日照时数多。我国太阳辐射最强区域在青藏高原,主要原因是纬度相对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数多。

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把地面辐射释放的能量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返还给地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大气保温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塑料薄膜、玻璃与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功能,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而散失,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大棚或温室里。秋冬季节,北方农民用人造烟雾的办法,可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大气运动原理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冷热不均,其最简单形式是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要学会简易天气形势图的阅读分析,在等压线图中,基本判读方法有:(1)根据等压线数值特征,判读高压、低压中心,高压脊、低压槽、鞍部等气压场名称;(2)根据气压差异判读风向,基本原理: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高空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与等压线斜交;(3)根据气压梯度判读风力,同一等压线图中看等压线疏密,不同等压线图中看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同时要注意比例尺的大小);(4)具体分析不同地点天气状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低压中心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天气;高压中心因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如伏旱、寒潮天气;低压槽附近因冷暖气流交汇常伴有阴雨天气,高压脊控制则天气晴朗。

[例]读“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按气压状况, (1) 地为_____中心, (3) 地为_____中心。

(2)图中 (2) 地吹_______风, (2) 与 (4) 相比,______风力较大,原因是______。

(3)图中 (4) 地的天气状况是_____,试简述其成因。

(4)预报图中 (5) 地的天气变化过程。

(5) (3) 地周围形成的锋面,会不会在 (1) 地周围存在?为什么?

[解析]此图是北半球近地面天气图,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规律,可知 (3) 为低气压, (1) 为高气压。 (2) 地等压线较 (4) 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因此 (2) 地风力较大。 (4) 地正处于高压脊控制之下,天气晴朗,且冷锋刚刚过境,气温较低。冷锋逆时针运动, (5) 地位于冷锋前,即将经历冷锋天气过程。 (1) 地为高压中心,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不会形成锋面。

三、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移动规律

假设地表均匀的前提下,由于地球表面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以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地球表面的大气运动呈现“三圈环流”的态势,从而形成不同性质的气压带和风带。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在南北纬100-200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终年高温,干湿季节明显的热带草原气候;在南北纬300-400的大陆西岸地区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温润的地中海气候,等等。

3.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三圈环流”模式下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三圈环流形式下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是一种理想的模式,这是假设在地球表面均质的条件下的理想状况。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就会影响到气压带的理想分布状况,出现季节性气压系统。而季节性气压系统的存在又会影响季节性风向的转换,形成季风环流。

7月,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东亚盛行东南季风(湿热),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湿热)。

1月,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东亚盛行西北季风(干冷),南亚盛行东北季风(干燥)。

结合过程 篇2

一、激发学生内动力,调动管理的积极性。

“内动力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管理活动的主观因素,是进行管理的前提,在一定意义上讲,管理内动力制约着管理的方向、态度,影响着管理的方法和成果。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高中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抓好外部诱因,引发管理内动力。

在晨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主动与家长联系,召开家长会,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运用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奖励激励等手段,把管理渗透到各科教学、班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多层次、全方位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内动力,使学生置身于管理的客观环境中,产生一种参与管理的需要。

2、整合努力目标,激发管理内动力。

每学期初,教师要求学生明确一学期的班级奋斗目标,引导学生把国家、学校、班级的教育目标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管理的努力目标。由于目标经过学生整合后切合学生的需要,切实可行,使学生目标明,方向清,管得主动。因此,目标的设置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符合他们价值观,适合学生的经验条件和环境条件,使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二、改革班委建制,引导学生全面参与班级管理。

1、事务分类 组长(1人)功能小组(5人)

语文活动 班长 收发作业 检查家作 班内竞赛 补差工作 数学活动 学习委员 收发作业 检查家作 班内竞赛 补差工作

宣传活动 文娱委员 特色十分钟晨会 组织班队会成立文艺小组 树文明新风 体育活动 体育委员 路队纪律 小型体育活动 自行车摆放 饮水秩序 卫生活动 劳动委员 卫生检查 校内外活动 零食检查 清理黑板 制作活动 组织委员 发动参与 黑板报 举办展览 展品保护

功能小组成立之后,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进行班委竞选,然后在平时的活动中,再吸 纳其他人自由组合,这样,该小组成员是本小组功能发挥的精兵强将,帮助,带动其他人共同提高本项活动能力。

2、落实值日班长检查制。

由班委成员负责班级事务检查,形成“每日制度化”管理(出勤、卫生、晨会、两操、队会)。重点对教室内环境加强督查,认真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责任心不强或忘记值日的同学进行扣分,并对造成在班级考核中失分的同学进行扣分。反之,每个岗位每周进行加分。

三、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管理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班集体创建活动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

1、班队会化

主题班会活动也作了相应的改变,尽可能让多一些学生参与到活动的设计、准备和组织中来。班主任提前将活动的时间、主题、范围告诉大家,让同学们自己去收集材料,自己去设计方案,自己去分工准备,班主任则是同学们的顾问和教练。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对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主持等进行评议,促使下次活动搞得更好。

2、尝试实行学生评价

以往我们的评价体系,往往是教师一锤定音,新的班级管理理念告诉我们,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因为教师的评价,往往带有成人化的要求倾向,往往容易求全责备,当然也不利于学生自我管理约束、评价、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目标管理的评价考中,我们尝试着以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学生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的帮助一些学生找出实现目标过程中存在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整个评价过程教师充分放心,放手,使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班级民主管理的气氛,也感受到了参与管理评价需要的责任心。

3、开拓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把管理的时间、空间进一步延伸,班级内还组织课余收藏小组、读书小组、环保小队等等,定期汇报交流。

构建工学结合过程管理体系初探 篇3

关键词:工学结合 过程管理 人才培养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通过“工学结合”能将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有效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就业。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是顶岗实习,特别是高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取相关的行业工作经验,培养他们进入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一、“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模式之所以能够持续100多年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三点:

1、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积累结合起来,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了解相关行业的职业需求,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创造条件。

2、学生在未进入工作岗位前可以体验真实工作环境,按照岗位要求接受锻炼,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快速上手,缩短适应期。

3、通过“工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高职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加快高职院校的成长步伐,为高职学校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二、过程管理的方法及其特点

过程管理是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强调的管理方法,目前主要运用在企业管理中。它是指:使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

过程管理强调在企业管理当中的每个节点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对过程中每个关键节点进行控制管理,从而达到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管理方法不同,过程管理方法是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的,它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从横向视角把企业看作为一个由各种业务过程按一定方式组成的过程网络系统;关注业务过程内部和业务过程之间的逻辑联系、相互作用,关注业务流程中操作单元的优化组合。

(2)应用控制论方法,将企业的业务过程视为可控过程,建立过程控制系统,运用反馈控制等控制方法解决业务过程系统的控制问题。

(3)注重管理的细化,即细化到每一个业务流程、每一个操作单元(或作业单元、工序)、每一项影响业务流程运行的输入因素。

(4)注重综合应用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技术。

三、过程管理方法在“工学结合”中的应用

目前,过程管理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日趋成熟,全面质量管理帮助企业更有效节省资源,提高效率。将过程管理方法运用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有现实的可能性。因此,可以利用过程管理方法,构建高职“工学结合”的过程管理体系。但是在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过程管理,不能完全照搬企业的做法,必须充分考虑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在“工学结合”中,细化对每个环节关键点的管理,严格把关,实现环环相扣、相互促进,整体提高。

(一)系统设定实习目标,制定“工学结合”计划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职院校在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前,应当设定实习目标,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学生要深刻理解并把握顶岗实习目标,对顶岗实习有正确定位。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各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和年级设定不同的顶岗实习目标,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可以帮助自己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获得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服从工作安排,培养相关职业能力。顶岗实习为未来进入工作岗位提供充分准备。

2、帮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好职业教育。在学校学习期间,聘请企业家、技术骨干等进入学校开展“职业素质教育”、“企业家论坛”等各类讲座,举办专业知识竞赛,模拟岗位练兵,让学生对实习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做好思想准备,缩短学生进入实习后适应环境的时间,降低心理落差。

3、做好岗位工作布置,明确在企业顶岗实习的任务。学生带着任务进入企业,进入工作岗位,才能在工作中边干边学,思考如何解决老师布置的任务,深入探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缺少了实习前的任务布置,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只是混日子,或者是赚个生活费,顶岗实习就会失去原本的意义。

4、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强调实习纪律要求。学校要制定可行的管理办法,一方面保护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权益,另一方面强调实习纪律,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现在多数学生的成长环境优越,个性较强,缺少制度方面的约束,容易产生消极退缩思想。

(二)严格实施行动计划,培养行业所需核心能力

1、选择顶岗实习企业,进行对口实习。实习企业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实习效果。在选择实习企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应与专业培养目标中确定的就业岗位(或岗位群)保持一致;(2)实习企业在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具有发展力;(3)与企业建立能进行顶岗实习的长效校企合作机制。

2、配备指导教师,加强实习指导。实习过程中,学生要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双重指导。学校要派出专人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主要对学生的心理适应、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等进行指导,消除由于环境的改变带来的心理隐患,引导学生快速适应实习企业,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在“做中学”。企业派出有经验的师傅,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指导,通过现场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师傅高超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加强过程监控,实施动态管理

1、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随时掌握学生动向。学校、企业、学生之间要建立有效的交流平台,完善沟通渠道,实现及时、有效的信息互通,不仅可以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增强相互之间的了解,增加师生感情,学校和企业间也可以为未来的交流合作打下基础。信息交流平台集监督、指导、关怀于一体,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

2、进行信息的动态数据采集,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监控。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基本信息类,包括学生个人的基本信息,顶岗实习中的各种管理制度,实习大纲,实习计划等。第二类是实习的静态信息,主要有实习企业的基本信息,校内外辅导教师,到岗情况,实习岗位要求等。第三类是实习过程信息,包括实习中遇到问题及解决的记录,专题讨论等。对这些信息进行采集并加以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

3、建立顶岗实习服务支持系统,及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学校要精心挑选人员,成立顶岗实习巡视组,定期进行顶岗实习巡视。深入实习单位,与学生、企业进行深入座谈,及时了解学生状况,掌握企业反馈的实习信息。对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力满足,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要与企业一起,及时解决。

(四)完善评价机制,切实提高“工学结合”的质量

1、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首先要确定评价主体,进行考核由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学生三部分组成,合理分配考核权重,通过多主体考核,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性。第二,评价指标采用五级记分制,分别为:优秀、良好、一般、合格、不合格。第三,确定评价指标,健全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涵盖范围要广泛,内容要具体全面,要包含学生顶岗实习的方方面面。具体而言,分为岗位技能考核、行为考核、问题解决能力考核三部分。运用较完善的指标体系考核,实现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管理。

2、确定考核办法,抓好评优考核,提升顶岗实习水平。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档案,是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的有效方法。考核中,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前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实习过程,曾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同时指导教师也可以获得大量反馈信息,对后续顶岗实习的改进起到推动作用。后者则对顶岗实习进行等级评定,考核合格的学生,获得相应的学分。考核优秀的学生获得学校与企业共同设置的“”最佳实习生”、“最佳服务礼仪”、“进步奖”等。

四、结束语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检阅学生综合应用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岗位能力、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过程管理模式,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有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丹桂.基于协作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2]徐新伟.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蔡艳妮张进.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2,(1).

[4]肖彦春蔡智军李文一胡克伟.高职顶岗实习教学过程管理的探索[J].中国现在教育装备,2012(17).

[5]王凤基.文科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困难与对策[J].2010(5).

[6]单凤儒.管理学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结合过程 篇4

为了应付“软件危机”所带来的挑战, 人们提出了用“工程化”的思想来规范软件的开发过程, 并形成了瀑布模型、演化模型、增量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和螺旋模型等基于过程的传统软件工程方法。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一般适用于大型项目的开发。它的优点在于具有共同的、清晰确定的目标, 而且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同时它还具有完整的软件生命周期, 领导团队贯穿各个软件开发阶段。它最大的缺点是缺乏负责员工的参与, 而且客户的反馈也很少;一旦计划确定就很难更改, 因而不能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

XP方法是敏捷方法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主要适用于需求经常变化的中小项目的开发。正如XP方法论的创始人Kent Beck在其《拥抱变化:解析极限编程》一书中指出的那样———“XP是适用于中小型团队在需求不明确或者迅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软件开发的轻量级方法学”。XP开发方法高度涉及员工和客户, 可以很好的适应客户的需求变化。XP方法最大缺点就是它是针对单一的、不超过12个成员的小团队设计的, 因此很难把它应用到大型项目上。

虽然XP方法与传统过程方法在开发理念、适用范围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但是XP方法并不是与传统过程方法有着绝对的矛盾。相反, 它们存在着许多结合点, 例如:XP方法敏捷的特点能解决大型软件开发中的需求把握不充分、项目计划难以确定、沟通和反馈的缺乏以及分工和地位的不合理等问题;同样, 传统方法论中的结构化特点也可以使得多个XP团队运作得更加有序。因此, 我们能够有效的实现XP方法和传统过程方法的结合, 从而更加有效的将其应用到大型项目上。

2 XP方法与传统过程方法的结合

2.1 层次化结合解决方案

当XP方法运用到几个局部问题上时往往不能产生与多个团队一起共享的改进。因此, 我们试图通过传统过程方法中的层次化管理来克服XP方法的无结构性, 从而实现XP方法与传统过程方法的结合。基于这种想法, 我们可以提出一种层次化结合的解决方案。

这种层次化结合方案将复杂的大型项目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较小的XP项目。每个局部化的问题都通过定义一个自身的XP团队, 用一种XP编程的方法加以解决, 严格遵守XP的各项准则和实践方法, 将复杂的大问题抽象分解成较小的问题, 使其落入XP编程的处理范围, 充分发挥XP作为“轻量级”编程方法的各种优势。同一层次的各XP团队主要在独立的基础上发挥功能, 它们相互之间不产生直接的联系, 从而避免了共享冲突。

在上层, 建立一种面向目标的项目管理, 定义一个顶层管理团队并用传统软件过程方法论监控全局。同时, 下层XP团队通过跟踪全局目标和衡量局部改进的顶层管理团队。各个团队以一种松耦合的方式被联系起来。

在上层内部, 派遣人员又将扮演设计者的角色, 将下层团队的工作成果传递到上层团队。下层团队是一个典型的XP团队, 通过高效率的XP实践, 简洁、快速地实现指定的功能部件及文档, 并且对上层团队屏蔽不必要的细节。上层的工作重点是用户需求的分解以及利用下层团队提交的部件集成出更高级的部件。最后, 上层通过一系列的集成, 将下层的工作累加起来, 最终提交出整个系统的完整实现和完整用户文档。

2.2 实现层次化结合的关键

这种层次化结构仅仅使用目标这一模糊的概念松散地将各个团队联系起来, 上层缺乏足够的控制力, 一旦各团队对目标的认识不一致或在工作中有共享冲突时, 就会显得无能为力。

因此, 通过层次化管理有效实现XP方法论与传统方法论的结合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2.2.1 下层XP团队对顶层管理团队目标的理解和满足

顶层管理团队将复杂的大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有共同目标的相对独立的较小的XP项目并使用XP方法来实现。因此, 下层XP团队能否充分理解并满足顶层管理团队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果下层团队不能充分理解并满足顶层管理团队目标, 那么基于层次化的XP编程将沦为一种简单的发包、收包、拼凑的重复而无效的过程。

2.2.2 顶层管理团队的强大分解和集成能力

在充分信任下层XP团队的理解和实现能力的情况下, 顶层管理团队对系统的分解和集成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如何合理的划分一个系统、如何无缝的将各个部件集成为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是顶层管理团队要解决的问题。乍一听上去这些问题似乎很难解决, 但我们可以从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 (如:统一开发过程UP、面向对象技术OO等) 中得到很多借鉴。事实上, 在多数软件项目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但是大部分都处理的很好。

2.2.3 顶层管理团队绝对的控制权

既然顶层管理团队和下层XP团队是由共同的目标联系起来的, 因此, 顶层管理团队对下层XP团队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它们可以要求下层团队提交各种部件, 封装的、开放的中间件等等;同时也可以要求下层团队在已有的部件上再做开发。这样通过它们的协调使各下层团队实现一种没有共享冲突的共享。另外, 顶层管理团队可以引入传统过程方法中的一些管理理念, 如:进度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等。

2.2.4 实现XP核心价值

XP核心价值就是沟通、简单、反馈、勇气。沟通即下层团队与顶层管理团队的充分交流。顶层管理团队通过派遣人员 (同时又扮演设计者的角色) , 将各个层团队的工作成果传递到高层团队, 同时将上层对项目分解的目标和意图传达给下层XP团队, 从而实现顶层管理团队和下层XP团队之间的沟通。简单就是尽量地简单化, XP建议在质量保证可以运行的前提下, 力求过程和代码的简单化。系统设计的越简单, 沟通起来也就越简单。反馈是指对上层目标和客户需求的迅速反应, 从而确保正确的开发方向。及时和良好的反馈有助于沟通。勇气要求XP团队能够有勇气来面对需求和技术的变化。

2.2.5 引入XP最佳实践

在XP方法论中集成了12个最佳实践:规划策略、小型发布、系统比喻、简单设计、测试、重组、结对编程、持续集成、代码集体所有、现场客户、每周工作40小时、代码标准。引入XP实践很好地实现了XP方法论和传统过程方法论的优势互补, 使其结合得更紧密。限于篇幅, 只介绍几种比较典型的XP实践: (1) 现场客户:这个实践是对传统过程方法论缺乏客户的最好补充。 (2) 简单设计:只为今天设计, 不过多的考虑明天的需要, 因为现在的假设可能是错误的, 或许明天有更好的实现方式。 (3) 小型发布:每次迭代都实现一次小型的发布, 提交一个能够让用户开始投入使用的小型版本, 可以有效地加强反馈, 缩短开发进程, 提高软件质量。其中也可结合每日构建进行持续的集成, 予以保障和支持。 (4) 测试先行:这是保持“小步快走”的关键实践, 对于软件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XP的12个最佳实践没有一个是创新的概念, 它的关键是在项目中融会贯通地运用以上12个最佳实践。

结束语

采用层次化解决方案将XP方法与传统过程方法结合起来并应用到大型项目中, 既保持了XP编程所特有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清晰反映, 同时在系统结构上 (这个XP编程的弱势方面) 也有一定的改进。同时, 也发现这种层次化结合方案, 非常依赖于顶层团队的表现, 他们中任何人的失误都将对系统造成重大的影响, 而且他们从事的工作也比其他团队更具有挑战性。当然, 这种XP方法论与传统方法论的层次化结合方案, 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摘要:在分析了XP方法和传统过程方法在软件开发中的优缺点后提出了一种XP方法和传统过程方法有效结合的方案, 并对实现这种结合方案的关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XP方法,传统过程方法,XP实践,层次化

参考文献

[1]Kent Beck.解析极限编程———拥抱变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2]Robert C.Martin.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KARLSSON E K、ANDERSSON L G, ExtremeProgramming in Large Distribute Software Project[M].Ericsson Radio System AB, 2000。

结合过程 篇5

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加以有机整合,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CAI辅助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给数学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的效度,呈现过程,降低教学的难度,揭示规律,拓展思维的深度,扩充信息,增加教学的密度,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好的课件要做到:科学无错误、互性能好、突出实效性、体现整体美。

主题词: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简称CAI)

正文:

众所周知,我国正处在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正在加快从资本、体力密集型向知识、智力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的步伐。教育系统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也随着社会大系统的变化而变化。进入到21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仅各类网上学校就有200多所。不仅如此,传统的教育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高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人们突然发现,教育正处在一种与工业化时代不同的教育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深信,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下,将会在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产生重要改变,全人类的学习者将会得到一次彻底的革命和解放,新型教育模式将会诞生和成长。

CAI辅助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给数学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的效度,呈现过程,降低教学的难度,揭示规律,拓展思维的深度,扩充信息,增加教学的密度,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好的课件要做到:科学无错误、互性能好、突出实效性、体现整体美。

一、意义剖析。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简称CAI)给教育带来了新的革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CAI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牐

信息时代召唤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素质决定着教育水平。21世纪将是一个信息时代,21世纪所需要的将是善于应用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信息型人才,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的突破口在于发展计算机教育。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和整个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计算机将是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

牐犓刂式逃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要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的、积极主动的发展。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吸引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合理使用CAI辅助教学是一可行的途径。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CAI辅助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即时有效的反馈,给数学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优势探析。

牐牻逃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传统电教媒体中,幻灯投影有像无声,录音机有声无像,录像电视虽然声像俱全,但制作需要专门的设备。CAI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这三机一幕的优势,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地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

㈠激发兴趣,提高参与的效度。“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在CAI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是丰富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如:时、分,24时记时,元角分等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实际。如学习24时记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㈡呈现过程,降低教学的难度。小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我们可以先在屏幕上显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直线和线段,然后,将线段向右边似光线射出一样地匀速延伸形成射线,使学生看后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CAI还能把复杂信息分解为简单的连续信息,以利于学生对复杂信息的识别。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借助CAI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牐牏缃沂竟媛桑拓展思维的深度。运用CAI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们用CAI演示,先把一个圆2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8等份,16、32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能力得到了提高。

牐牏枥┏湫畔ⅲ增加教学的密度。巴班斯基认为:最优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因为提高活动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两个法则,是劳动活动的普遍法则。”借助CAI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它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笔者曾观摹过一节“角的度量”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教学中由于教者采用了多媒体电脑的动画功能--让量角器在角上旋转,所反馈的教学效果是常规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尽管整节课的容量很大(常规教学要两课时才能完成),但学生学而不感其难,教学效果相当好。

牐牏榧词狈蠢。体现反馈的广度。“反馈”是指控制系统把输出信息的结果“返回传入”影响信息再输出所起的调节控制作用。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用CAI辅助教学,计算机可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象判断、选择题型,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会表扬你,来一声“棒极了!”“真聪明!”或是给你献上一束鲜花,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即时的反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实践证明: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结果比不了解积极性要高。通过反馈他们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激励,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内部驱动力。

三、课件优劣标准问题。牐

1、科学无错误。为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必须保证所讲述的内容

和推绎的概念准确无科学性错误。做到:⑴目标明确。围绕目标展开教学;⑵意义明确。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包括字幕、动画、声音、图形都要意义明确,准确无误;⑶语言、图例规范。不得具有二义性。

2、互性能好。在课件的结构安排上应当是非直线型的,即不能

将教学内容用一条“直线”上下串联起来,而应多预留分支程序,呈树状结构。要设计出多条通“罗马的路”,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突出实效性。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CAI手段。要使用CAI就要突出其优势。CAI在几何形体知识(尤其是多维)和时分等概念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如“角的度量”借助CAI让量角器在角上旋转直观形象,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教学。又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我们借助于多媒体生动地展示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的动态过程,通过割开-→平移-→补好,使学生形象地掌握割补的操作程序。同时,设计了图形的平移、重叠、还原等程序进行演示。使学生正确认识割补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比如说:对长方体顶点、棱、面的认识用多媒体就远不如教师动手切萝卜来得自然。我们认为:合理、有效地组合使用各种教学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4、体现整体美。画面布局合理,图形和文字匀称;显示的文字简练,意义明确;音乐高低要适中,悦耳说听给人的愉悦感;提示信息要规范,操作要简便。画面要清晰,通过加亮、加粗、闪烁、框出、放大、音响等技术突出重点;形式要多样并不断变换,使教学生动活泼。和谐的整体效果,不仅能使教学锦上添花,而且能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高,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CAI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突出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优化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结合过程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健康;体育运动

体育与我们的生活已经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里因为有了体育更有了激情,也因为有了体育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满活力,也因为人们对体育的进一步认识,知道了体育与健康的联系,全民体育、终身体育,更有学校阳光体育。“我运动,我健康。我健康,我快乐。我快乐,我年轻。”学生知道体育会使我们更年轻,也更健康。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结合社会现象教给学生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

古时候的养生功,一般都是以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为手段而达到养生的目的。流传下来的八段锦、太极拳等等就是一些常见而又很有实效的例子。

联系现在的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节节攀升,人们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重视,总在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更健康些、更年轻些,所以防治“富贵病”——糖尿病、防衰老就成了热门,不少人为之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

1.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就摆着一种防衰老的最佳方法——爬楼梯

随着城市的向高发展,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上下楼是种免不了的体力劳动。因为有了电梯,所以很多人只是难得爬几层,就会气喘吁吁,而经常爬的人却很少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相当一部分的城市居民,活动很少,有的人一周只下楼几次购置生活用品,其他的时间天天坐在家里上网看电视或就是上班坐办公室,其实这样会妨碍你的身体健康。根据科学家测定,爬楼梯是“运动之王”。这可以从爬楼梯所消耗的能量来说明。用一般的速度爬楼梯,每十分钟要消耗202千卡的热量,下楼为上楼的1/3,它比静坐时多用10倍,比散步高4倍,比游泳多2.5倍,比跑步多23%,比打羽毛球多94%。

大家不要认为爬楼梯只是两条腿在运动,实际上,同时也在做平衡运动,四肢的动作可以使全身血液循环加速,从而使心跳加速,呼吸增快。这样不仅保证了氧气的供给,而且还会使经常爬楼梯的人心肺功能很快改善,使心肌粗壮有力,肺活量增大。所以经常爬楼梯的人,就会强筋健骨,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当然,对心脏有病的人,这种运动还要根据病情而定,适当进行,切不可盲目进行。住高楼的人们,为了使你更健康,更年轻,每天做一次爬楼梯运动吧,这可不太受时间与天气的限制哦!愿大家都更健康年轻!

俄国学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乡下美人的主要标志就是结实的身体与红润的脸色,这是经常参加劳动的结果。”这也正好证明了健康与勤运动之间的关系。

2.防治“富贵病”——糖尿病

人类的健康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无病则为健康,若有病能愈可谓恢复健康。恢复健康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体疗,这样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下面就糖尿病的体疗法作下分析与说明。

糖尿病目前广泛采用药疗结合食疗。如果在药疗和食疗控制血糖和尿糖稳定的基础上进行适量、科学的体育疗法,疗效将更加显著。

体疗法可以加强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代谢的调节,促进糖和脂类的代谢,另外,体育锻炼还有去脂减肥,增强心肺功能,减少并发血管硬化的效果。如选用中等运动负荷,可使肌肉对葡萄糖的使用率递增。根据测试,经过25~35分钟体疗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了16%~18%。

下面介绍两种适宜的体育疗法。

1.轻中度病型

(1)健身步行。步子摆臂轻松自然且缓慢,呼吸均匀,场所最好是公园或野外空气新鲜的地方。

(2)慢速跑。速度控制在7.5km/h左右,步履轻松、摆臂协调,整个运功有节奏感。

(3)医疗体操:

第一节——1.并腿站立,深蹲下,吸气。2.还原,呼气,重复6~8次。

第二节——分腿站立,两手握木棍在腹部做顺时针方向滚动,重复5~6次。

第三节——坐在椅子上。1.两臂侧平举。2.右手上举,上体左侧屈。3~4同1~2方向相反,两侧各重复5~6次。

第四节——坐地(适当用垫子)两腿分开。1.上体慢速向右侧屈(手尽量碰触到踝部)呼气,2.匀速还原,吸气。两侧各重复4~5次。

第五节——并腿仰卧。1.右腿上举,直腿向内外两侧做环绕旋转。2.两腿交替练习,重复5~6次。注意呼吸均匀。

第六节——俯卧,两臂撑地,1.提臀,上体后移,腰腹部下垂,紧靠膝部,状似“猫耸”。2.还原成预备姿势,重复8~10次,间隙15~20s/次。

2.重度病型,体质孱弱或病情较重的患者除选做健身步行外,还可以进行力所能及的小球运动(乒乓球、板羽球、门球等)和气功、太极拳等等运动量较小的活动。

体育的教学不光要教会学生运动的技能、技巧和一般的运动保健知识,更要让学生有终身体育、关注健康的思想理念。运动是驱除病魔,是增强体质,是生命的所在。为了你的健康,你不要害怕运动!请你记住:“我运动,我健康。我健康,我快乐。我快乐,我年轻。”

附:糖尿病病情程度分辨,糖尿病一般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也可分为I型和II型。在I型糖尿病中,体内会破坏产生胰岛素的胰腺细胞,这将使该组织停止产生胰岛素。在II型糖尿病中,即非胰岛素依赖者中,他们的胰腺可以产生胰岛素,但是身体细胞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对它产生反应。也就是说在血液中对吸收糖分有困难,于是糖分都从尿中排出体外,从此总有渴的症状。此外,细胞还会消耗体内的脂肪或蛋白质,这样就会引起体重下降和肌肉无力。

参考文献:

[1]陈须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S1).

[2]陈卫星.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

结合过程 篇7

1 课程构建的目标和思路[2]

1.1 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

通过对药剂从业人员职业岗位调查和职业能力分析, 确定了药剂学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培养目标, 即主要培养学生在药物制剂的制备、质量检查等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根据职业能力的分类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

1.2 确定课程的构建思路

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完成药剂学课程相应知识和技能模块即课程内容的建构。首先要根据实际生产中的各个工作过程进行相应的行动领域分析, 即工作过程分析, 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该知识和技能模块, 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 最后形成教学项目。

2 课程构建过程[2]

2.1 进行相关工作岗位的行动领域分析

行动领域是产生于从业者职业活动中的一个综合性的工作过程系统, 对药学行业的从业者而言, 行动领域就是药物的开发、生产制作和分析的完整工作过程系统。根据产品生产的复杂程度, 其工作过程系统的复杂程度是不同的, 笔者对本课程相关行动领域进行了详细的工作过程分析, 见表1。

2.2 进行学习领域分析, 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知识和技能模块的构建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模块是一个经过系统化教学处理的、跨学科的、案例性的行动领域。通过一个模块的学习, 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药剂学课程教学模块对应于药物的开发、合成、分析等工作过程, 课程构建是将这些工作过程经过教学处理, 使其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建构过程的要求。

2.3 学习情境与教学项目的制订 (见表2)

学习情境是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 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学习情境可以表现为具体教学项目, 在药剂学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中, 教学项目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将实际需求和所学理论结合起来。例如, 如何采用湿法制粒, 如何采用压片法进行片剂的制备。针对上述问题, 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它涉及药剂学课程中粉碎、过筛、混合等一系列知识点, 将所有的知识、技能学习模块连接在一起。

2.4 确定课程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法———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所有要求的教学方法, 体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点。它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 (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 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2.5 进行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作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部分, 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目的、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服务的发展性教学评价。这种评价应采用自我参照性标准, 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评价方式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3 讨论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药剂学课程改革实效明显, 它将课程教学内容有机地贯穿在各个工作项目中, 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体会到企业实践中可能遇到的众多实际问题。但该项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项目内容的设计需要与时俱进, 只有这样才能使项目具有典型性、完整性、职业性, 才能真正使得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与理论知识的获取融为一体。这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企业的深层次配合、学校的大力支持, 三者缺一不可。

摘要:对工作过程导向的药剂学课程进行探讨, 提出工学结合模式下药剂学课程构建的原则, 以此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

关键词:工学结合,药剂学,课程开发

参考文献

[1]张雷红, 曹露晔, 颜仁梁, 等.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药提取分离技术课程构建[J].药学教育, 2009 (4) :14-16.

结合过程 篇8

1)创设情境,自然流畅地导入课题。在课堂的开始,就利用多媒体视听的表现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这种方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看、听、冥想等多种感官刺激,触动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欲,从而对学习产生动力,会在课堂的有效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音乐课堂中,在学习《九九归一》拍手歌的时候,能在学习歌曲前给学生们播放澳门的侵占历史,以及澳门这个城市的发展经历,到最后澳门回归祖国这段过程为引子,那么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对澳门的历史有了一段的了解,在学习这首欢快愉悦的歌曲时,既会感受到回归的那种无限兴奋的心情,又会在思想上受到崇高的爱国主义教育。

大量的国内外实践表明,在一定的视听条件下进行学习,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显著的提高,所以,在教学课堂中,根据学生的这种特质,根据课堂教学的安排,合理采用多媒体课件视听信息技术这种表现形式,是课堂教学发现的趋势。

2)直观形象地再现、辅助理解知识重点。作为教师的我们深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调动学习积极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校本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知识点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后,就会换气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多媒体技术是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于一体,直观,形象,会给学生耳目一新和强大的视听冲击力。

通过多媒体播放的教学内容,会使书本的内容表现的更加充实、生动、有吸引力。屏幕形象和动画效果能把教师用口语和教具难以表述的问题,直接的用动态语言展示给学生面前。会使课堂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以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中《登鹤雀楼》教学为例,诗词语言优美,内蕴丰富,如果靠教师口头解意,学生会感觉索然无味,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就大不一样了,当大屏幕出现峰峦叠嶂、水墨山色,色彩艳丽的多层楼阁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在脑海里会直观的理解诗词的意境。

3)智能电子化的练习,扩大知识的深度与含量。不同学科的教学,离不开练习。根据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及不同特点制作不同的智能题库。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题库,或随机抽取不同的电子试卷。如数学中可以分设口算题库、计算题库、应用题库、脑筋急转弯库,并得到相应的指导。可以到公式库、概念库、校正库中去查询。如果是局域网联接,还可以和在线教师直接对话答疑解惑,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多方位的考察。

4)多媒体技术广泛的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还是学生自我能力展示的空间。当学生书写规范的例字、优秀的美术作品以及精美的手工设计等,通过投影仪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会引领更多的学生共同发展。通过多媒体视听结合信息技术,我们通过课堂看到是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极大提高。

二、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首先,在教学中不要给学生分享一些不恰当的动画。过于花俏的动画会转移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从而达不到课堂教学预期的效果。多媒体信息技术要以实践课堂教育目的为目标,不要出行形而上学,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

其次,不要重硬件、轻软件。不能不考虑课程内容,而过分依赖多媒体信息技术。更不要僵化地使用多媒体,而忽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不要使教师成为多媒体的播放员,使课件成了教师照本宣科的电子讲稿。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不应丧失的。

最后,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下,无论哪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课堂的主导是教师,这是不能改变的。本身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白天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教室环境较暗,学生做课堂笔记记录困难;课堂信息量大、速度快,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吃力;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会感觉单调、视觉疲劳等等。

三、对在课堂中多媒体技术教师的建议。

首先教师掌握制作多媒体的技术,这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础。但是无论在什么时候,教学应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既然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那么在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为目的。

其次,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的硬件———设备现代化,更应该看重教学观念的现代化。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概念、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现代化教育素养。

最后,教师要钻研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有效的组织好课堂教学,把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的教授内容,采取恰当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并有效地进行课后答疑和研究多媒体条件下的考试考核方式等。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也要讲究适度与策略,一个好的课件的确会为一节课插上成功的翅膀。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节课都要用课件,或让课件主宰课堂。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想象的时候,应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不要因为课件面而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应该既要让多媒体信息技术蜻蜓点水的使用,又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一定会实现学科间的整合,一定会培养出现代化的高科技人才。

摘要: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素质课堂教育重要表现手段,深受教师和学生的认同,但是也存在一定弊端,应该结合课堂实际妥善、得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视听结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周爱红.浅析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3).

结合过程 篇9

1.1 标准化组织发展现状

从国际层面来看,标准化组织在处理标准和专利问题上,扮演着标准中专利政策制定者、纳入专利的程序规范者、信息服务提供者(建立专利数据库等)以及标准化和专利冲突的中立者的角色。在我国,标准化组织包括政府主导的标准化组织(如,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行业标准化机构、地方标准化机构,以及依据官方政策设立或者具有官方背景的行业协会)和民间自发组织(主要是民间行业协会)两种,它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展现状也迥然不同。

1.1 政府及政府主导的标准化组织缺少规范标准与专利结合的政策

我国标准化体制属于中央集中管理模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简称SAC)统一管理和负责全国标准化管理规章和制度的制定工作。行业标准化机构、地方标准化机构,以及依据官方政策设立或者具有官方背景的行业协会依法实施SAC发布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自身管辖范围内的标准化规章、章程和政策。

近年来,标准中涉及专利的问题引起了SAC的高度重视。2000年,SAC开始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跟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知识产权政策。2004年,SAC组织起草的《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规定(暂行)》第一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过5年的完善,2009年11月,《涉及专利的国家标准制修订管理规定(暂行)》第二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但是该规定也尚未正式出台。因此,我国在标准中专利政策方面尚不完善。

1.2 民间行业协会的合法地位尚未得到认可

民间行业协会是政府与企业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其制定的标准最能体现标准的市场性质。在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标准化组织ISO和IEC都是非政府组织。但是我国民间行业协会的发展相对落后,其在标准化及标准中纳入专利问题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当前民间行业协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其合法地位问题。由于我国民间行业协会与官方型的行业协会在业务范围内重合,长期以来其合法性地位得不到保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余晖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国60%~70%的商会没有独立的社团法人资格。从民间行业协会自身情况来看,我国的民间行业协会内部机构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尚不具备成熟的标准化组织的条件。

1.2 大部分企业的标准化主体地位不明确,缺乏合作意识

企业是市场和市场竞争的主体,是自主创新和标准制定的主体,也是标准产业化的主体。近年来,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型企业和产业联盟,如TD-SCDMA、AVS和闪联等。它们重视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重视与相关领域的国内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和国际的标准化活动,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目前AVS、闪联和TD-SCDMA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产业化进程正在推进。

但是,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自主创新和标准化意识薄弱,缺乏完善的自主研发机制,科研经费投入比例还不到企业销售收入的1%;同时,这些企业又与企业外具有强大科研能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缺乏合作,或者有合作但合作停留于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等较低层次上,在合作深度上仅限于“短平快”的项目。

1.3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着培养我国标准化工作人才的主要任务,为推动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在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以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还与企业展开合作,入盟闪联和AVS等,为联盟创新技术提供智力支持,并参与联盟标准的制定。截至2009年2月,AVS工作组会员单位中共有19所高等院校和5所科研院所;闪联成员中共有8所高等院校和5所科研院所。

但是,当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研究与企业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一方面,其提供的科研成果、专利项目虽多,但满足企业需要的项目少,与市场需求脱节;另一方面,现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评价体系导致科研人员注重技术功利,创新成果产业化少。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赖明指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也只有5%。

2 标准与专利结合的合作管理模式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指导方针,这为解决标准与专利结合的问题指明了方向:政府及政府主导的标准化组织进行宏观管理,积极协调指导;着力发挥民间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排头兵,产学研相结合(如图1所示),明确责任分工,各相关方进行合作管理,推动科技成果标准化、产业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2.1 政府及政府主导的标准化组织进行宏观管理,协调指导

在处理标准与专利结合的问题上,政府及政府主导的标准化组织(主要指SAC)进行宏观管理,协调指导,扮演着政策制定者和冲突协调者的角色。因此,面对标准中纳入专利的复杂国际国内形势,政府及SAC作为政策制定者,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标准中知识产权问题相关的政策,加强对专利纳入标准的引导和规范;协调国家贸易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知识产权政策与标准化政策。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遏制标准中的专利权滥用行为。

2.2 以民间行业协会为桥梁

在处理标准与专利结合的问题上,要充分发挥民间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咨询和沟通中心,从民间行业协会自身建设方面,改革和完善协会内部机构,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行业组织管理体制;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树立专业服务意识。从行业协会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呼吁政府相关部门予以立法,确立民间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使民间行业协会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2.3 以企业为主体

在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与专利结合的合作管理中,从企业自身来说,一方面,要瞄准市场水平和需求,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树立标准化意识,积极开展本企业的标准化活动,注重标准化工作人才的培养,设立负责标准中专利问题的专门部门,制定适应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知识产权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熟悉游戏规则,借助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对国际标准的认识影响国际标准的制定。

企业在完善自身的同时,还应该重视与其他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一方面提高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层次,共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产业技术开发体系,加大合作力度,关注事关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和构建产业联盟,通过产业联盟成员间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产业化进程。

2.4 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排头兵

在标准中纳入专利的合作管理角色分工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排头兵。与企业合作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需要高校和科研院所注重与能够反映市场需求的企业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力求创新成果标准化、产业化。同时,呼吁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我国市场需求,积极引导科技立项和选题,完善科研评价体制。政府各部门间加强合作与沟通,确保科技资源的共享和避免科研资金浪费。

综上所述,在我国当前国情下,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由标准与专利的结合作为保障,需要融合政府及政府主导的标准化组织、民间行业协会、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协作。同时,由于标准中纳入专利是企业在市场上自发的竞争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处理标准中纳入专利的问题还要兼顾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市场对资源的配置。

参考文献

[1] 李文文.标准制定组织在处理知识产权问题上的角色和作用[J].中国标准化,2007(2) :14-17.

[2] 关养利,郑小波.中国企业如何用标准打天下[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6(5) :33-35.

[3] 余晖.民间行业商会的行政法律合法性困境[J].中国汽摩配,2007(7) :67-68.

[4] 高瑞平.关于我国产学研结合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08(5) :290-293.

[5] 严雄.产学研协同创新,五大问题亟待破解[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

结合过程 篇10

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大类, 前者是指人们交际的前提是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对语言的把握和理解不受直接的影响, 后者则是直接影响着交际的文化知识。随着应用语言学的发展, 我国的语言学家桂诗春在应用语言学方面做了广义与狭义之分的概念理解, 广义是指应用语言学来解决其他学科领域方面存在的问题, 而狭义的概念是指语言教学本身, 特别指第二语言的教学或者是外语教学。经过研究与证明发现, 文化导入的语言教学对高职英语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文化导入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成为外语教育工作者目前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高中英语目前的教育现状

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而各国之间的文化与交流日益频繁, 在这过程中, 中西方的文化一定会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由于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会出现诸多方面的物质和精神差异, 西方人更加注重的是生活感受而中国人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感受。另外, 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 西方人重视的是理性和逻辑思维, 中国人重视的是悟性和辩证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学习, 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更加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交际能力。与专业英语教育相比, 高职英语有其自身的特点, 以下是高职英语的发展状况:

1. 在教育目的方面, 高职英语教育是为了培养技术、创新、生产、管理及服务等领域方面的高技术人才, 而高职英语教育所遵循的原则是“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 注重的是技能的语言培养, 以日常英语来处理业务活动的能力。

2. 在教育对象方面, 高职院校的英语基础能力相对薄弱, 英语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 大多数学生缺乏对英语的兴趣与动力, 。

3. 在教育安排方面,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 英语教育只是一门文化科目, 不能与专业课程进行比较, 学校和学生不够重视英语教育的学习, 职业院校对英语教育的推广力度大, 高度重视英语教育的普及,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法而文化知识只占一小部分。

4. 从教师自身方面, 在英语教育工作中, 对学生进行的英语知识传播教育是片面和零散的, 并且大部分教师对英式和美式语言文化背景了解不够全面, 没有掌握比较全面的材料, 平时没有加强对学生的英语素质训练, 课程安排不合理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薄弱。

三、高职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文化导入现象贯穿高职英语教学的的方方面面, 文化导入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不容小觑, 以下两点详细论述了文化导入的必然性。

1. 文化导入是语言交际能力表达的需要。

语言是社会的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 英语教学的英语交际能力是学习其主要目的所在, 语言离不开文化, 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社会背景不用, 文化背景和文化依托影响着语言的把握与应用, 高职英语教学要加强学生了解语言所传承的文化, 英语交际能力概括成四点主要是:充分掌握语言知识, 并能够正确的运用和表达语言的中心思想。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 了解语言在实际交际过程中的作用。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要根据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环境正确的判断和表达自己的语言, 使其合乎情理运用得当。了解语言自身的社会含义, 能够表达出英语本民族接收的语言。

2. 教育部所指定的《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

学生在把握基础知识的条件下, 具备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要运用到实际交涉的环境中, 应该提高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和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及综合能力, 并把培养社会文化能力作为最终的目标。同时要求高职教师要遵守以下的几个原则问题:关联性的原则。课堂传授的内容必须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教师要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文化信息与内涵, 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 理解能力就越强, 也会增强对英语的信心和兴趣。适度性的原则。文化导入主要以语言为主, 对于高职院校英语基础差、语言基础薄弱等问题, 在教学中大量的讲授理解课文的内容, 就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 是成绩差的学生丧失读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 因此要掌握好尺度。实用性的原则。坚持以就业为指导, 以实用为目的的原则,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应用型的人才, 老师所讲和学生所学的是关系到学生就业所需的知识, 教学内容要突出就业运用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语言的基础能力和社会交涉实践能力要有机的结合, 以满足21世纪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科学性的原则。文化导入应该从效果出发自然地与语言教学结合在一起, 避免机械呆板和盲目无目的进行“灌入”和“填入”, 这些都会使教学成果消化不良, 教学实验证明, 在教学中导入相关文化知识, 不仅可以丰富文化知识, 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消除文化上的障碍, 提高他们理解的能力和印象, 使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搞清楚他们的文化难点和盲点, 防止以偏概全的错误发生, 能够全面、系统、客观、准确掌握文化知识。开放性的原则。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最敏感和难以适应的, 文化交际能力需要大力度的培养, 面对广泛复杂的文化交际意识, 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 要再课下鼓舞学生阅读与文化现象有关的报刊、书籍、杂志和电影宣传, 积累与文化背景先关的知识, 积极主动地与外教老师交谈与沟通, 这样就可以逐渐的深入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地理知识、教育理念、风俗习惯、地域文化、政治背景、科学技术等知识。

四、文化导入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

社会的发展以及高职院校高要求的培养目标, 使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显得更加迫切, 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本校的英语教育实际, 不断地加大英语文化的输入途径, 使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体现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1. 对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英语听力教学是英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听力教学是学生在英语学上的最大对手, 所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成为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面临的难题, 由于汉语的思维方式与英语不同, 学生容易以汉语的思维方式去揣测听力内容中的意思, 造成许多的盲点与障碍。

2. 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书面语是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高职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发展极不平衡, 汉式英语口语层出不穷, 也成为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口语词汇的大量缺乏、表达方式错误、与英美国家的英语交际习惯背道而驰, 学生英语口语方面的障碍亟需解决。

3. 对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文化的导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相对于传统的语法的讲解和逐字逐句的翻译式教学方法, 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文化背景的导入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构思能力, 条理清晰地分析材料内容, 如果阅读只停留在字词的意思上而不考虑文章的结构背景, 会使阅读速度大大降低, 并对原文的意思产生偏差和错误。

4. 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写作过程要求, 学生要正确恰当地运用语法知识和短语, 同时还要掌握英国人常用英语基本表达方式, 最后的文章要合乎语法与习惯。平时要加强对学生语法的锻炼与加强和对英美文化的导入,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 不断的积累英美的文化知识。了解当地具们的生活习惯和表达方式。

5. 对高职英语翻译产生一定的影响。

翻译不是简简单单的译词句使之对应, 而是对原文的吸收和理解对其概念的重新塑造的一个过程。翻译过程中, 要将对已掌握的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与百科知识融汇在一起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完成翻译再塑造的过程。但是目前面临的难题是, 国内高职院校缺乏英语专业人才, 教师比例偏低, 教师结构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 终身教育思想的大力普及为高职院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教育的核心是课程, 高职教育英语课程设置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需与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不断的优化课程设置, 符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探索研究课程设置的新机制。

(1) 设置课程根据社会和个人的需求而定。课程的开发要以社会需求为前提, 终身思想教育要把高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机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确立超前理念, 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 剔除掉课程教育中的过时、陈旧、错误的教育理念, 注入新的发展因素, 只有新的生机与活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2) 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育结构。高职院校的教师结构不合理现象对学校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 随着经济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不断地更新, 终身学习是每个人不断进步的要求, 教师队伍也不例外, 对教师定期的进行培训和进修学历要求未达标的教师为其创造条件实现学历的升级, 对已经达标的教师, 鼓励其进一步深造, 使知识得以更新, 能够及时的对课程设置进行变化调整。其次, 调整教师职称的机构, 大力度培养高职的年轻教师。第三, 兼职队伍建设要合理规范, 对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走进学校和参与教学。

(3) 不断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积极开启校企订单式的培养, 建立与校企单位长期合作的机制, 为确保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和设备设施, 进一步带动专业现代化建设, 使专业开发、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与科技成果融为一体, 形成一条良好互动的发展趋势。

(4) 构建高质高效的评估机制体系。一方面有利于观测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执行情况, 及时有效地解决课程安排中出现的问题, 准确地抓住机会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机制的评估, 进一步完善实践发展体系。

五、总结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教育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 教授一门语言也是在传授一门文化, 教师单纯的注重语音和语法词汇的的讲解, 很容易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厌倦烦躁的心理, 教育工作中不但让学生把握英语文章的主旨内容, 学习语言知识, 提高语言技巧,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的挖掘和探索文中的文化信息知识, 更加深刻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运用, 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熟悉文章的背景文化, 讲解词汇的文化背景与文化来源, 稳固扎实地记住词汇, 文化导入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是各大高职院校实施提高英语策略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 只有将二者有效地贯通在一起, 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苏波.高职英语教学文化正迁移与语用能力的培养.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5)

[2].彭娅.论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文化环境.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6)

[3].于欣.英文电影——高职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有效途径.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4)

结合过程 篇11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知识

中国分类号:G61

一般来讲,3到6岁的幼儿所接受的教育,都被称之为幼儿教育,属于幼儿的起点教育。这个阶段的幼儿,身体处于成长、发育时期,缺乏独立能力。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命令式、灌输式的方式,幼儿就会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保障幼儿的良好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需要结合幼儿生理、心理层面上的特点,将游戏与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一、幼儿教育过程中将游戏与知识结合起来的重要意义

幼儿的天性就是玩,而游戏是玩的重要形式。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将游戏与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帮助幼儿消除消极情绪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有些幼儿因为日常生活中某些琐事,会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如果在幼儿教育中,将游戏与知识相结合,可以让幼儿在游戏氛围的带动下,进入游戏状态,让游戏成为幼儿发泄情绪的一种重要工具,帮助幼儿消除消极情绪,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培养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将游戏和知识结合起来,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比如简单的“剪纸”、“串珠子”等。在游戏的过程中,有效锻炼了幼儿“穿、剪、折”等多方面的动作,让幼儿手脑并用,从而有效锻炼了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此外,在游戏的过程中,还能让幼儿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有效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这对幼儿后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教育过程中将游戏与知识相结合的具体策略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想保障教学效果,就需要根据幼儿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的特点,将游戏与知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巧妙导入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保障教学效果。游戏导入是将游戏与知识结合起来的重要环节,让幼儿对游戏产生兴趣,马上进入游戏状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巧妙导入游戏。

比如,在讲解数学数字这方面的知识时,就可以根据幼儿特点,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老师就可以提问学习生:“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幼儿就会争先恐后的回答:“喜欢!”老师就可以将动画片的“喜羊羊”的照片打印出来,提问学生:“你们从喜羊羊身上看到了哪些数字?”这些小朋友就回答:“喜羊羊有1个鼻子、嘴巴,两只眼睛和耳朵……”老师以这样的教学,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进入学习的状態,寓教于乐,保障教学效果。

(二)善于利用音乐游戏

幼儿年龄比较小,且大多比较活泼好动,喜欢音乐。因此,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利用音乐游戏,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游戏中增长知识。

在幼儿教育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利用音乐游戏,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那些节奏比较欢快、易于识记的音乐,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较幼儿小朋友认识小动物时,首先,可以选取经典的歌曲《两只老虎》,先在课堂上播放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意思,然后可以设置一些动作比较简单的舞蹈,让幼儿先看老师如何跟着音乐跳起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次,幼儿听完歌曲、看过舞蹈表演之后,就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比如:小朋友认不认识老虎?它长什么样?等,然后可以将老虎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认识“老虎”这一动物。最后,让小朋友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老虎的感受,老师再逐渐引导小朋友,要爱护动物。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游戏中认识“老虎”这一动物。

(三)尊重幼儿的感受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有效保障教学效果,在将知识与游戏结合起来时,老师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尊重每一个幼儿小朋友的感受,不能过多干涉,因为这样会影响幼儿的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在游戏与知识相结合的过程中,老师要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让幼儿充分体会到“主人翁”的感受,让幼儿小朋友从传统的“要我学”逐渐转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欲望,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数学简单加法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设置同样的题目,让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求出结果,并且保证正确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直接是游戏的组织者,不能过多干预小组之间的合作,这样以来,就有效调动幼儿的参与,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四)增加幼儿的成功体验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将游戏和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还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合理设置相关的游戏联系,大大增加他们的成功体验,强化幼儿小朋友的自信心,从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这样才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保障教学效果。

比如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速算、词语接龙等游戏,对于那些表现比较突出的小朋友,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比如采用佩戴小红花、口头表扬等方式,让幼儿获得满足,获得成功体验,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主动参与;对于那些表现不是特别突出的小朋友,同样要在口头上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表现,从而有效保障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的起点,对他们后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将游戏与知识结合起来,既可以帮助幼儿消除消极情绪,又培养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老师必须要分析幼儿的心理、生理两个方面的特点,然后从巧妙导入游戏、善于利用音乐游戏、尊重幼儿的感受、增加幼儿的成功体验这四个方面出发,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保障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耿蓉莉.在幼儿教育当中如何更好的将游戏与知识相结合[J].神州,2011(23):62.

[2]龙莺英.幼儿教育中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J].教育观察,2012(05):62-65.

[3]宋超.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235+87.

结合过程 篇12

当今现代化的企业普遍依靠的是精益化的管理模式, 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当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等多个方面去培养塑造学生适应岗位以及适应快速变化的“关键能力”。但如果教师的工作只限于课堂的简单教育, 而不了解社会和企业是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的。“学高为师”, 如果没有培养出具有一定岗位“关键能力”素质的职业学校教师, 那又怎样培养出合格的学生?但教师的传统工作就是备课、上课、检查作业和考试, 工作环境单一, 工作内容单调, 工作方法难有创新, 因此, 以往的传统型教师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了。

一、“环境影响人, 环境造就人”, 通过课程开发过程环境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如果能提供给教师一个更有效的锻炼和发展的环境就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教师能力培养方面的难题。通过环境的变换刺激促进中职教师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自己参与示范校建设过程能力提升的分析总结, 我认为以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活动就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教师能力培养环境。

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 是建立在对某一工作岗位基础上通过对典型的工作任务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并结合学校情况和教师经验整合成若干学习领域的内容, 最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学习情境。这是一项系统化工程, 要完成这一开发过程需要中职教师从多个方面进行转变和提高, 是复合型知识、技能以及经验的综合能力的应用。在这种环境需求和刺激下可以促进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加强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双提高, 教师主动走向行业企业, 去了解岗位一线的业务知识, 和企业的专业人员成为朋友和合作伙伴, 开拓视野, 成为懂得业务理论, 掌握精湛技能的企业骨干型人才。在环境的影响下, 对企业和岗位熟悉后又要求教师重新对专业知识进行定位和有效裁剪并设计出新的教学内容。课程开发的环境也屏蔽了教师多元化和能力差异问题, 每位教师都要到企业的岗位上进行实践, 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教师容易找到新的突破。此外, 课程开发过程中还要再进行交流讨论, 相互容易取长补短, 从而使整体能力得到提升。

二、在开展行业企业的调研分析的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得到提升

教师通过走出校门走进行业企业开展调研, 能获得第一手的行业企业信息和资料, 并开拓了视野, 增长了知识, 通过对比岗位需求检查了自身的专业水平, 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 认识了行业和企业的一些专业人员, 将原本“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系统打破, 有利于从宏观角度上把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和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状况, 增加自我责任感。专业教师通过调研能够了解企业岗位的具体设置, 包括岗位工作过程内容与职责、岗位考核标准、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岗位工作的环境、工作服务的对象、岗位工作所需工具、具体的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形式、岗位对职业资格的要求、岗位工作强度及压力、岗位薪资结构、职业发展路线、企业文化及核心价值观以及行业企业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些建议等等。这些都能够从多个方面促进教师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 使教师在把握职业教育的重点时更为准确, 促进形成全局性和立体化的职教理念。通过调研过程可以锻炼培养教师制定调研方案的能力, 教师间协调分工, 组织实施开展活动的能力。与行业和企业的接触过程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快速有效的提高。

三、在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调研所获取到的信息并不能直接搬到课堂上,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通过分析研究的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找到比较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这项工作对中职教师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师需要建立在对岗位有一定的认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以及行业专家企业人员间组成课程开发小组的形式, 共同交流、讨论、分析并确定。该过程, 可以帮助教师梳理获取到的信息, 将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员的工作经验直接或间接地传达给教师, 有利于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对专家经验快速地进行吸收, 嫁接, 并校正不正确的理解和信息, 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再提高。

四、在进行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过程中提升教师能力

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重点工作是形成“学习领域”的内容, 该过程的开发一般参与的人员类型和数量最为丰富, 在专业知识, 实践能力, 教学理论等多个方面呈现出点、线、面多层次的高聚合形态。开发人员在组成结构上既存在分工又存在交叉。通过这一过程, 教师学会了从完整的行动意义上对任务进行分析, 学会了对具体任务过程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多方面的认识和思考, 学会了除考虑客观知识、专业知识外还要考虑工作过程中知识的的能力和课程开发的思维方法。这一阶段同样锻炼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学习领域”内容研究开发的成果是凝聚先进的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思想的教师综合能力表现的结晶体。因而这一过程必然促进教师职业教育理念和综合能力的再提高。

五、在学习情境开发中教师能力得到提升

教师的工作还是要上好课, 没有好的课堂设计很难组织好一堂课, 教师参与学习情境的开发, 就是从本质上进行课堂单元设计, 单元设计能够反映教师对工作任务要点和特点的理解以及和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对应。通过学习情境的开发能促进教师综合性地设计教学。比如在教学场地的使用设计、教学所用工具, 小组的工作组织等等。教师要结合行业和企业的具体任务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将知识理论贯穿完整任务过程, 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 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与任务有机结合起来。该过程主要锻炼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同时, 学习情境的开发是建立在吸收了行业企业专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过程, 这必然促进教师的能力水平的再提升。

六、在教学实验阶段对教师能力的提升

完成了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设计, 需要通过真实的教学加以检验和修改, 教师参与这一阶段的工作有利于总结前面完成的工作, 及时发现问题, 记录相关问题, 开展教学反思, 有利于突破原有的不良教学习惯形成良好的教师授课习惯。学习情境的应用形成了新的课堂教学, 也使课堂主体由教师向学生发生了转变, 有利于教师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教学实验阶段同时有利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再挖掘, 通过应用、分析、挖掘新的课程内容促进教师教育研究和授课能力的再提高。

七、总结

上一篇:旅游业区域经济下一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