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2024-09-28

区域旅游线路设计研究(精选13篇)

区域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篇1

甘肃区域旅游形象设计方案

项目简介:

区域旅游形象是指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和服务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和评价,设计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旅游形象已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本文以甘肃省为例,研究探讨了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的驱动机制,通过分析甘肃省的自然背景、历史文化背景等地方性特征以及旅游客源市场受众调查,对甘肃省进行了区域旅游形象设计定位,提出了包括整体形象、宣传口号、视觉设计、产品形象等在内的较为全面的区域旅游形象系统,并对该地区旅游形象构建的区域协作机制进行了有益探讨。

旅游形象设计就是在旅游市场和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规划区域地方性的研究和受众特征的调查分析,提出明确的区域旅游形象的核心理念和外在界面 项目研究意义

通过对甘肃旅游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从中得出最能代表甘肃旅游形象的,有标志性的,最广为人知的一个或几个主体。通过对得出的主体进行研究设计,打造出能代表甘肃旅游总体的整体形象,并且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旅游宣传口号,以及一个直观的视觉设计,明确甘肃旅游的产品形象。达到最大限度宣传、推广甘肃省旅游的目的。以此形象打响甘肃旅游品牌。项目研究方法

对甘肃省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进行分析

设计出针对甘肃省旅游形象设计问题的调查问卷

发放调查问卷方法进行旅游客源市场受众调查。

步骤:一、二、三、四、五、六、设计甘肃旅游形象调查问卷 发放问卷(初步选定为国内四所高校)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形象代表主体 分析研究主体,设计旅游整体形象 设计宣传口号、形象视觉图 确定旅游产品形象

区域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篇2

按照旅游流 (在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上由于旅游需求的相似性而引起的旅游者集体性空间位移现象) 理论, 根据旅游流的流向和流量差异, 旅游产品大致可以分为单一旅游目的地逗留型产品和跨区域旅游产品两类。根据旅游产品的定义, 可以认为跨区域旅游产品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一种总体旅游产品, 它按照一定的线索或主题并通过旅游流的产生、流动将跨区域的多个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门户城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成为一个具有统一形象、品牌的总体旅游产品。

一、跨区域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一) 如何实现区域分工

区域合作的基本前提是区域分工, 只有在明确跨区域旅游产品沿线各地区的产品布局和分工的基础上, 才能相应确定各个地区应选择的特色旅游资源, 进而设计特色旅游单品, 实现总体旅游产品功能的多样化;整合各种市场营销资源, 形成统一的品牌开发体系;规范不同区域的开发规模, 形成与之相一致的利益分配机制。

(二) 如何选择资源组合以实现产品功能的多样性

跨区域旅游产品能够形成的基础就是有多个地区共同拥有某种共同特质的旅游资源, 这种共同特质决定了其产品所针对的细分市场大致趋同。但区域内所有的资源都按照同样的模式开发必然消除跨区域产品的最大优势——多样性。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果要在一个统一形象下设计出差异化的跨区域旅游产品, 那么对旅游资源的评价和甄选不能完全按照择优原则, 组合效果将是资源选择的重要标准。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旅游子产品、旅游线路、旅游活动项目组合在一起, 才能形成一个有共同形象, 但又有不同功能的满足多层次旅游需求的跨区域旅游产品。

(三) 如何形成塑造产品形象的合力

跨区域旅游产品设计是以产品形象为先导的, 塑造总体形象也是跨区域旅游产品设计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在跨区域旅游产品的市场促销和品牌推广中, 容易出现某些地区“搭便车”的现象。各开发主体, 尤其是部分企业主体, 便会自然地降低对旅游产品市场促销的投入, 没有形成塑造跨区域旅游产品品牌的合力, 造成了宣传促销经费不足、积极性不高, 制约跨区域旅游产品品牌的形成。

(四) 如何构建产品经营组织

旅游产品所具有的部分公共产品特征, 使得各种经营主体都有动力、有可能廉价地使用旅游产品, 而不投入任何设计费用, 旅游产品经营组织小规模、无体系以及低层次竞争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 必然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统一的开发经营组织, 这是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系统基础和制度保证。

二、跨区域旅游产品的空间布局——点轴圈模式

根据区域旅游空间布局的研究成果, 区域旅游空间布局主要呈现三种模式:增长极模式、点轴模式和圈层模式。跨区域旅游活动的线型特征和辐射性决定了跨区域旅游产品的空间形成是增长极模式和点轴模式的综合——点轴圈开发模式。

第一步, 根据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和所处的不同旅游开发阶段, 从静态上把区域分为多个圈层, 各个圈层进行相应的分工。将区域旅游产品涉及和影响到的区域分为三类:一是地区中心城市和旅游门户地区, 一般来说经济较发达、旅游业发展较成熟, 是跨区域旅游产品的起点或终点, 开发重点集中于跨区域旅游产品的市场开发、旅游产品整体形象的推广和旅游品牌的塑造;二是主要旅游目的地, 经济发展情况一般, 旅游业发展较成熟, 这些地方一般来说属于跨区域旅游产品的中心旅游目的地, 开发集中在加强旅游目的地的市场促销, 设计各类旅游子产品, 全面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 是旅游产品初期开发和推广的重点;三是重要旅游节点, 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或较落后, 旅游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这些地区主要是一些分布在轴线节点上的地区, 开发重点集中于提高旅游可进入性和专项、主题化的旅游子产品。

第二步, 根据增长极模式和点轴模式, 以一到两个优质资源所在地为主要增长极, 以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共同特质为主题, 选取某一交通线作为轴线和旅游流运行通道, 重点开发优质资源所在地。通过这些地方的极化作用促进整个跨区域旅游产品的发展和完善, 最终形成一个分工明确、整体协作的旅游产业带。这个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对于跨区域旅游产品的区域布局的理论应用, 在世界旅游组织 (WTO) 设计的“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开发计划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个计划根据点轴圈布局模式对“丝绸之路”经过的所有国家和地区进行分工和布局。由于“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 经过了多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的国家, 所以为了逐步有序地实施该跨区域旅游产品的开发计划, 计划实施者最初就以国家为单位, 根据各个国家旅游业的不同发展水平, 对他们采取了差异化的分工布局。这个布局将参与“丝绸之路”计划的19个国家分为沿“丝绸之路”分布的三个圈层, 每个圈侧重不同的开发重点, 各有差异, 形成互补。第一个圈主要是一些中亚国家, 分布于丝绸之路沿线节点上, 由于旅游业发展水平低, 产品开发重点放在提高可进入性、旅游活动项目设计、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培养和旅游立法等方面。第二个圈主要由一些早已着手开发“丝绸之路”产品的国家构成, 包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和土耳其, 产品开发重点集中在加强正在实施的旅游开发和客源市场促销。第三个圈包括了“丝绸之路”两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带动范围内的国家, 主要有韩国、日本、欧洲和阿拉伯国家这些经济发达国家。由于他们多属于“丝绸之路”的主要客源国, 产品开发重点集中在品牌或形象的唤醒、推广等方面。

三、点轴圈模式的应用——以诸永高速为轴线的跨区域产品设计

(一) 诸永高速公路沿线优质旅游资源分布情况

诸永高速公路是《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纲要》 (2003-2020) 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浙江省公路主骨架“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中的一连。由北向南经金华东阳市、磐安县、台州仙居县、止于温州永嘉县, 沿线涉及4个市5个县 (市) 42个乡镇。主线全长225.3公里, 互通立交23座, 服务区5处, 将于2010年建成通车。

诸永高速纵贯浙江省中部山区, 沿线旅游资源丰富, 从北至南分布有西施故里、五泄、横店影视城、卢宅、浙中大峡谷、花溪、神仙居、楠溪江等比较著名的旅游景区, 五泄、神仙居、楠溪江均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有以自然风光见长的五泄、神仙居、浙中大峡谷和花溪, 有文化型景区如西施故里、卢宅, 还有自然人文相得益彰的楠溪江, 以及我国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横店影视城。资源等级高、类型丰富、知名度较高、配套基础较好是诸永高速沿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二) 旅游资源到旅游产品的转化

与一般的旅游产品相比, 跨区域旅游产品设计不仅要以市场需求原则为指导, 而且还要以产品主题差异化为主导实现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在统一品牌形象下, 设计不同主题的旅游产品, 以实现跨区域旅游产品内部的多样化。

为了实现市场需求和资源特色之间的最佳匹配, 笔者按照以上三种资源等级分类法, 把主要旅游资源分为三类:一是主导旅游资源, 包括西施故里、楠溪江;二是重要旅游资源, 包括五泄、横店影视城、神仙居;三是辅助旅游资源, 包括浙中大峡谷、花溪和卢宅。

(三) 开发经营的合作机制

1. 政府推动。

政府可通过创立制度化的区域旅游合作专题小组负责协调五县市区域旅游重大问题, 从宏观层面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区域旅游合作的共同目标和总体思路, 确定区域旅游合作的重点, 为跨区域旅游产品的形成提供动力。

2. 鼓励旅游企业跨区域扩展。

鼓励旅游企业向集团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一是吸引区域内其他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改革、重组、收购、兼并等形式壮大旅游企业规模, 实施集团化运作;二是充分利用周边杭州、绍兴等地的旅游产业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和网络等优势, 通过在区域内输出品牌、引进管理、实行特许经营等, 使旅游企业迅速壮大;三是置换经营, 通过产权和经营权异地置换实现共赢。

3. 形成共同遵守的区域旅游公约和标准化体系。

五县市联合签署区域旅游公约和服务质量标准, 旨在为旅游者提供一个服务质量稳定的、活动丰富多彩的的整体旅游经历。统一编制旅游培训教材, 形成一致的职业培训标准;旅游部门联合编订自助游手册和导游词;统一整顿市场秩序, 通过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行动、统一落实, 实行执法联动、投诉联动、应急处理联动。

4. 以联合促销为纽带, 凸现整体形象。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进行联合促销, 通过一段时期的联合举办旅游促销活动, 联手推出各类旅游节庆活动, 推出各种联票、套票等, 联合组团参加旅交会等, 在目标市场、旅游业界形成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严岗.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以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为例[D].四川大学硕士论文, 2003

[2]皮平凡.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产品开发探索[J].学术交流, 2005 (2)

[3]马勇等.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4]许刚.旅游产品的结构划分及对策[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

[5]史晓明.旅游产品设计与经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6]陈国生.论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内涵、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J].经济师, 2004 (4)

区域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篇3

关键词:区域特色;旅游产品;设计方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品迎来了多样性的发展态势。柜台上同一功能的产品,多样的色彩、不同的造型,往往令消费者目不暇接、难以抉择!但是作为能够体现区域文化特色,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旅游产品,却出现了相反的发展状况,大多数旅游景区所售的产品缺少特色,几乎所有旅游景区都是千篇一律的产品,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旅游区经济的发展。所以只有探索出一种真正基于区域特色研究的旅游产品设计方法,才能设计出極具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产品同一化的问题。

一、区域特色研究

解决旅游产品同一化问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旅游产品所在区域进行详细的研究,深度挖掘区域中所蕴藏的特色价值。由此,此项研究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区域人文艺术特色研究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是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之一,中华大地蕴含着浓厚的人文艺术,每个旅游区域亦有其独特的人文艺术根源和现象。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深入生活,对区域独特的建筑形态、传统文化、民间工艺等进行深度挖掘。如山西的古建筑,潍坊的风筝,江苏无锡惠山的泥塑“大阿福”,各地民间的剪纸、年画、火把节、宗教信仰等。将这些特色价值进行整理,提取其中体现特征的文化元素符号,将其形象化,从而与现代产品设计结合,最终寻找到特色旅游产品表现的形态。

2.区域自然生态特色研究

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同一时期内各旅游景区的温度、气候会有所差异,各景区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生态面貌也各具特色。对区域自然生态特色的研究,须深入实地考查,挖掘地域内特有的树木、花卉、河流、土壤、景观等自然特色生态元素。将这些元素经过整理后,结合现代产品设计的方法,兼顾现代人的消费需求,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作品。

3.区域特色产业研究

特色产业是历史积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其研究的重点在于产业的特殊性。了解研究区域的长期历史发展概况,提取出其在发展过程中所沉淀下来的文化、技术、资源、管理、人才等方面存在的独特优势,挖掘其在国内外或本地区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将这些产业作为研究的重点,对其发展做出长远规划,提取出值得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关键因素,从而展开设计。

二、旅游产品设计方法

旅游产品作为产品中的特殊一类,应具有纪念性、实用性、装饰性及陈设性等特征。旅游产品应满足人们的旅游购物需求,丰富景点的文化产品,传承区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应该镌刻着旅游者的一段难忘经历,反映出不同地域所具有的文化渊源。由此,对旅游产品进行的设计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模块化特色元素设计法

对区域特色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类设计元素进行处理,将其与现代产品设计进行归纳整合,从而得到模块化设计后的旅游产品作品。所以模块化,就是将区域中的某些特色元素进行组合,搭建起一个新的具有特定样式的子模块化设计系统,将这个新的系统作为通用模块与其他要素进行多种组合,从而构成新的系统,创意出多种不同功能或不同造型的旅游产品样式。模块化特色元素设计法,遵循绿色设计的原则,可以将模块化设计方法与绿色设计思想结合起来,缩短旅游产品研发与制造的周期,丰富旅游产品的造型样式。

2.数列集合设计法

对区域特色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类设计元素进行归纳整理,将其同一类型的元素进行数理并列关系的排列,并分别将每一类型的元素看做一个集合,设计过程中可随意提取任一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元素作为设计定位,从而进行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应用此种方法可得到多种创意思想的来源,创造出多个不同样式的特色旅游产品设计样式。

3.体验式旅游产品设计方法

充分利用旅游产品的纪念性,通过旅游者的亲身体验,使旅游者得到一个难以忘怀的回忆。这不仅在旅游产品的购买消费过程中产生,也可以在富有当地特色、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的旅游产品体验制作中获得。通过整合多种感官刺激,使旅游者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受到全方位的冲击,令其在体验中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如旅游景区的特色产业为陶瓷工艺品,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动手体验制作的全过程,由专门技师负责指导,同时将最后的成品作为旅游纪念品馈赠给旅游者,那么这件独一无二的、带有特殊回忆的旅游产品将会受到旅游者的钟爱。因此,对区域特色元素进行提取,挖掘出可作为体验式旅游开发的产品,对其操作过程进行规划设计,使旅游产品具有地域特色。

此外,旅游产品设计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区域特色元素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使特色元素保持动态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除具有以人为本的功能和方式外,在产品形态的处理上也应更好的体现时代人文性。使旅游产品出现整体造型美观、功能明确,区域特色鲜明,各地产品唯一等特征。

综上所述,基于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首先应对研究区域的特色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到特色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作为设计定位,应用多种设计方法进行创新设计,以得到真正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朱孔山. 论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原则[J]. 商业研究,2002,(7).

[2]谢大康. 产品设计思维与方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计静. 产品系统设计[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4]叶德辉. 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J]. 包装工程,2011,(8).

区域导航星座分析设计研究 篇4

区域导航星座分析设计研究

导航星座设计涉及诸多参数的优化组合,星座设计目标就是寻找一组参数组合,使其构成的星座在指定覆盖区域既能获得最优星座性能,又节省系统建设成本和星座长期维持费用.在详细论述导航星座性能指标及其可用性算法,以及导航星座参数设计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半分析式区域导航星座设计方法,并综合分析得到4种区域导航星座设计方案.最后,通过对比研究星座性能指标及定位精度仿真结果,初步说明区域导航星座设计方法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作 者:帅平曲广吉 陈忠贵 SHUAI Ping QU Guangji CHEN Zhonggui 作者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京,100094刊 名:空间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PACE SCIENCE年,卷(期):26(4)分类号:V474.25关键词:区域导航星座 性能指标 星座可用性 导航定位仿真

区域与城市旅游规划 篇5

区域与城市旅游规划、旅游度假与游憩环境规划设计和风景旅游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策划、投融资咨询、景区托管、旅游与地产投资管理;国土规划、土地规划、开发、整理、复垦规划咨询;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咨询;景观规划、城市设计和景观建筑工程设计,各类经济与财务分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安全、城市综合防灾、小城镇发展等规划设计,水环境保护规划、水域景观规划、防洪规划,水质检验与评价,城市水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及研究及咨询工作;林业调查、林业规划、林业设计,林业评价咨询;测绘工程(GPS)卫星定位测量、三角、水准测量、地形测量、摄影与遥感测绘、测绘技术人员培训和技术咨询、工程测量、地籍房产测绘、地图编制、地理信息系统、行政区划等测绘业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评估,施工。水文地质勘查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工程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咨询。

区域旅游整合问题研究 篇6

1.1 突出地域特色原则

旅游资源之所以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是因为其地域稀缺性和独特性。这种稀缺性和独特性也正是旅游资源能够继续开发的优势所在。一个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的规模、客源流向、客源流量以及旅游开发的方向主要取决于该区域的旅游资源的数量、地域组合、品位、分布状况、空间结构, 所以旅游整合的基础必须是当地别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要充分发挥资源域稀缺性和独特性的优势, 尽可能地保持区域的自然风貌和特色传统, 通过整合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

1.2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涉及到三个方面:区域定位、产业协调和形象塑造。区域定位分为内部定位和外部定位。内部定位是指把区域作为一个整体, 以此为出发点, 对区域内各地区的旅游产业的现状、发展潜力作出分析, 找出内部发展的重点;外部定位是指把更大范围的区域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整体, 了解本区域在系统中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以及竞争劣势, 以此来为本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作出定位。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但是它与其他产业又存在竞争的关系, 因此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不可以平面发展旅游业, 要既看到旅游产业的效率与功能, 又让其他产业也协调发展, 共同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

1.3 保护性原则

为了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为了旅游产业通道的成功构建, 必须要在旅游业的开发过程中贯彻保护性开发原则, 要对具有特色性的旅游景区的社会人文资源和自然生态进行原生性保护, 在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上广泛运用景观生态学思想。

1.4 平等互利原则

平等是各个地区进行旅游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互利是合作的动力和目标, 二者缺一不可, 共同影响着参与各方合作的牢固程度, 使得参与各方按照整合的目标和规划尽好义务并且承担责任, 共同享受旅游整合带来的利益。平等是指参与整合的各方都处于平等的地位, 互相之间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即使是旅游资源多、知名度大、经济基础好、行政级别高的区域也不可以凌驾在旅游资源较少、知名度大较小、经济基础较差、行政级别较低的区域之上。互利是是指通过合作, 参与整合的各方都能得到比未合作之前更多的利益, 这是各方进行合作的内在动因。

2 旅游信息整合

具体说来, 在政府方面, 应该以旅游信息合作机制主要组织者的身份发挥主导作用, 制定通过统一的信息标准, 建立跨地区的旅游信息平台和大型的信息咨询服务公司。在旅游公司方面, 他们可以采取合资、建立战略联盟等合作方式开拓信息市场。

3 旅游资源整合

如果具有地域集中性的资源有助于延长游客在该地区的游玩时间, 使该地区资源对远处居民的吸引力增强, 那么就可以突破行政区划限制, 将具有地域集中性的资源归入一个资源区。如果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 即在旅游发展过程中, 地区之间的旅游资源能够相互补给和联系, 那么就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 利用整合后旅游资源在数量、种类上的优势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 延长旅游者旅游活动的时间, 从而增强旅游整合系统内各个地区个体或要素的吸引力。

4 旅游市场和产品整合

4.1 旅游市场整合

区域内, 旅游资源的目标市场各异, 旅游市场整合就是将目标市场基本相同的旅游资源绑定在一起、共同开发, 让它们联结成为旅游线路, 整体向目标市场推出, 促使目标市场中的旅游者在这些旅游景点之间流动, 从而使参与整合的各个景点原有的市场范围得以扩大。旅游市场整合需要对旅游线路进行规划, 并打破行政区域划分对交通路线建设的限制以进行跨城市交通主干线的建设, 从而使目标市场中的旅游者在城市和景区之中自由流动, 形成区域旅游大市场。

4.2 旅游产品整合

部分旅游产品由于区位条件较差或者资源优势不明显等原因市场竞争力较弱, 旅游产品的整合就是将这部分旅游资源根据精品化 (关键在于用一条旅游线路将区域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联结起来、集中展示, 这种方式可以打破行政区域的分割) 、主题化 (关键在于选定某个主题, 根据主题在区域内选取旅游景点, 然后将它们整体推出, 这种方式可以给旅游者带来一种完整的旅游体验) 等旅游产品开发理念整合起来, 塑造新的市场形象, 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5 区域旅游形象整合

旅游形象是指旅游景点、景区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等在旅游者心中的综合印象。旅游形象整合是指对旅游整合区域的自然情况、历史内涵和风俗等重新进行考查和分析, 在远旅游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提升, 重新塑造一个可以代表区域特色的新的形象。

5.1 整合的类型和方法

如果整合的地区之间在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形象的知名度、市场份额等方面不分伯仲、很难分清哪个更占优势, 且无法进行旅游形象提升, 那么在形象整合中可以将整合区域中的几个旅游形象并列呈现给旅游者;如果整合的地区之间在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形象的知名度、市场份额等方面强弱悬殊, 弱势一方很容易受到强势一方的“形象干扰”, 那么在形象整合中可以以发达地区的旅游形象为主, 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形象为辅, 主辅形象互相补充、交相辉映;如果整合的地区在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形象的知名度、市场份额等方面的优势都不很明显, 那么在形象整合中可以先提取各个地区的资源特色, 然后进行艺术加工创新, 最后提炼出一个概念化的形象。

5.2 形象的表述

可以将旅游形象提炼为一句主题口号, 因为口号具有精炼、易记的特点, 例如“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古色文化——江西”等都朗朗上口, 具有很好的宣传效果。口号的设计可以根据区域的形象定位, 并加入时代特征和广告效果。形象的表述作为一个区域的宣传口号在一定时期内是不会改变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者旅游形象的表示是一成不变的, 因为随者时代的进步, 旅游者的兴趣和审美会发生变化, 旅游的竞争环境也会发生变化。因此, 旅游区域应该及时调整自身的定位、对旅游形象及其表述进行更新,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者需求以及时代环境。

摘要:旅游产业的整合不但涉及的范围广, 而且涉及的层次多。通过整合可以使旅游资源形成规模效应以及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使分散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区域旅游产业应按照突出地域特色、整体性、保护性、平等互利的原则, 对旅游信息、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产品和旅游形象进行整合。

关键词:区域,旅游,整合

参考文献

[1]薛莹.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2) :29-34.

[2]谢彦君.关于中国旅游规划操作问题的几点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1, (4) .

[3]饶光明.大西南旅游发展战略:创建旅游经济发展圈[J].商业研究, 2002, (11) :91-93.

[4]刘名俭.中部地区旅游打开发战略构想[J].经济地理, 2004, (5) :692-695.

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篇7

关键词: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

一、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分析

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三大主体都肩负着不同的任务和责任,从主体视角分析,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需要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框架下,深化市场合作,非政府组参与的发展模式。

(一)政府。在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中,政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旅游地发展目标一致,是实现整个东北地区区域共同利益最大化的保障,主要体现在社会效应上,有利于推进社会安定、提升社会文明、加强文明功德等,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等;以政府为媒介,合理规划,以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旅游资源,提升规模和范围经济,增强旅游企业竞争能力,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区域旅游合作框架是“垂直控制、财政分权、地方问责”,各级政府通过共享区域旅游发展带来收益。

(二)旅游企业。在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中,旅游企业的目标是获得生存发展、利润回报等好的利益诉求。相比政府,企业更注重经济效应,降低进入旅游业市场的风险,产生规模经济,延伸业务范围,用过剩的生产力转化成利润,推进产品市场的进程,获取互补资源、分担费用等;企业通常也通过以联盟等形式实现联营、重组;通过行业协会、实现与政府沟通合作,实现利益诉求。

(三)旅游者。在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中,旅游者是积极带动区域旅游合作的核心动力,旅游者利益诉求主要体现在旅游服务、产品等有关旅游方面,利益诉求在食、住、行、游、购、娱消费中得到体验。当前,在区域旅游规划开发、旅游产品设计营销中,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已成为管理者关注的中心环节,旅游者通过旅游产品获得享受,完成交换并获得良好的利润。

(四)当地居民。在推进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中,旅游地当地居民是旅游合作项目的依附者和项目利益的分享者,主要利益诉求是获得就业机会,提升经济利益,获得良好生活,如获得政府相关政策支持等。在旅游合作发展中,本地居民的诉求是保护好自然旅游资源,同时,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安全感,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为当地居民提供持续的收益。

(五)旅游从业者。旅游从业者参与旅游活动的过程中,政府应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会影响旅游产品质量高低,旅游从业者的利益诉求主要为获得劳动报酬公平合理、舒适的工作环境、尊重和肯定劳动成果、保障相关权益;实现旅游从业者的自我价值,促使旅游者从业者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六)生态。生态利益诉求主要体现在追寻自然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中,这种生态利益诉求是通常涉及公共利益等,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或群体实现的,如通过媒体或咨询机构等一些非政府组织,基于一些组织的背景、目标不同,利益诉求也不相同,如媒体与环保组织诉求就相异,媒体是行使监督权益,环保组织是关于旅游开发和经营的监督。

二、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保障机制

区域旅游合作的平台效应是区域旅游合作为企业、政府、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平台,更好的实现利益主体利益,具有多方受益和受利特点,有创新、资本运作平台等。

(一)政府机制

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在旅游产业发展合作中,各地区的政府是重要主体,政府需要在市场管理、产业政策、土地规划等支持,以及加大对旅游合作中的基础设施、科技和教育方面的投入。在推进东北地区旅游合作发展中,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东北亚各国政府的支持力度、方式、力度等对区域旅游产业合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性的作用。此外,由于中小旅游企业规模较小,政府还须重视区域内中小旅游企业的发展,利用中小企业接近市场、灵活多变的特点,以中小企业的集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二)市场机制

旅游市场的合作是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中的重要环节。在推进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中,市场可以为其提供运行机制保障,以价格和供求调节市场的运行。今后,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市场合作,应统一旅游市场运营,积极促使市场内的资本、从业人员、旅游者、旅游商品实现自由流通,根据价格机制,使市场机制下的区域内部旅游产业竞争更激烈,以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有效地促进东北亚区域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三)行业协调机制

旅游业具有关联性、综合性特点的产业。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是为了协调各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关系,维护集群旅游企业的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以专门的组织协调旅游产业内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关系。东北地区区域内的旅游企业可以组织形成集群内旅游行业协会,也可由政府引导建立促进协会,通过行业协会等的管理,约束旅游企业经营行为,规范旅游市场竞争秩序,有效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春媚.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基本模式与效应[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6):95-99.

[2]张补宏,韩俊刚.珠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机制创新探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27(6):96-100.

[3]王良举,李万莲.基于里一直提视角的晚辈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1):5-9.

[4]EmmaP.Y.Wong,Nina Mistilis,Larry Dwyer.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intergovernmental collaboration[J].The case of ASEAN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2011,32(3)367-376.

[5]秦学.特殊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以粤港澳区域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4):697-703.

区域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篇8

1、加幼儿有关旅游知识的了解,促进幼儿对旅游经历的回忆。

2、培养幼儿快速整理、创设环境的能力。

【活动准备】

服装、帽子、票子、红旗、食品、包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师:你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过吗?除了你们一家,还有谁也在旅游?你们和其他人不认识怎么会在一起旅游?旅游团里除了游客还有谁?导游负责干什么?司机呢?

2、师:春天快到了,旅游的好时机又来了。娃娃家、单位里的人都会组织去旅游。今天我们就增加旅游团的游戏。

二、帮助幼儿增加对旅游知识的了解。

1、旅游前要做些什么准备?(去旅行社报名,买好旅游时所需要的物品,准备好背包&&)

2、旅行社要为游客安排好司机、导游以及旅游时的路线等。

三、分配角色:

旅行社接待员两名,导游一名,司机一名。

其余游戏组自选负责人,自由组合进行游戏。

四、幼儿游戏:

1、重点指导:指导旅行社的旅游报名登记工作,启发接待员应向游客介绍有哪些旅游路线?什么时候报名?要带哪些东西?

2、帮助导游进行自身形象的包装。(如:戴上鸭舌帽、随身带红旗、包等)

3、指导娃娃家把家中的环境整理干净,要去旅游的一定要带好物品,做好准备。

五、游戏评价:

1、重点评价旅行社的开展情况:

接待员的接待情况?导游的介绍?游客的参与情况。

龙城区立足区域特色打造旅游强区 篇9

龙城区根据旅游资源特点,推出了农业观光游、文物古迹游和民族风情游三大特色旅游。同时,不断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开发系列旅游产品,加强了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景区服务设施建设,全力打造旅游强区。

一是高标准规划旅游景区。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旅游项目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该区现有规划景区9处,在建的5处,鸟化石公园二期工程、御路山庄、吉祥寺等景区现已投入资金11620万元,完善了景区道路、客服中心和公共厕所等。开展了A级景区创建工作,燕山湖已成为 AA级景区,创A的景也有2处。二是高水平开发旅游乡镇。开发乡村旅游,开展特色旅游乡镇、旅游专业村创建活动,大平房镇成为辽宁省特色旅游乡镇,召都巴镇杠头沟村成为省旅游专业村。三是高质量打造旅游品牌。开发龙城特色旅游纪念商品,组织池之王酒、泉盛河酒、召都巴粉丝、化石等旅游商品企业参加市旅游产品十大评选活动,提高该区旅游商品知名度。现在,该区池之王酒、化石纪念品、咯豆子、太阳神木化石精品店等分别被评为朝阳市首批十大(佳)旅游产品。

区域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研究 篇10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

当前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东、中、西部三个发展层次,其中东部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已经在GDP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中部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发展潜力巨大,文化旅游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可以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安阳市地处中原北部,交通便利,历史文化资源,传统制造业优势明显。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山水安阳、文化安阳、历史安阳”的产业定位可以促进安阳地区在资源资源、人文资源、历史资源三个方面形成极具优势的产业链,并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成为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1.要精心策划整个安阳市旅游文化宣传工作

树立“山水安阳、文化安阳、历史安阳”文化旅游品牌,不仅要利用传统的宣传手段,如电视媒体、网络、电台等方式全方位宣传安阳旅游文化资源。而且要充分发挥当代科技手段在传媒业中的应用,提高宣传产品制作的水平。同时,还可以借助当前三网融合的有力契机,与网络巨头合作,在通信产品制造、营销中成功的搭上顺风车,扩大广告效应。

2.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节事旅游、会展旅游等相结合

扩展节事旅游在文化旅游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各种文化节的宣传,积极举办、承办各种公益活动和体育赛事;发挥会展旅游在安阳文化旅游发展产业中的支撑作用。以会展促交流,以会展促旅游,以会展促文化传承。会展经济作为新时期的产业经济,在文化宣传、产品推介以及城市宣传中将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3.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培养文化产业链

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应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特的色,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不断开发出符合当地特色的产品品种,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旅游产品生产经营产业链,将当地的旅游特色真正的展现出来。将旅游产品的创新力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品牌效应,同样能够形成一种以“创新”为名片的独特吸引力,从而在文化及资源类型相似的区域内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

加快旅游业产权流动,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股份制改革,采取拍卖、出售、产权置换、入股等方式,实现旅游景区与企业管理之间的整合;组建一批有实力、管理健全的旅游景区管理企业或集团公司,成为旅游景区管理的主体;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发展的管理模式.根据安阳市经济实际,选择一批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好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资金注入、发行企业债券、资助项目开发、相关资产转换等方式给予支持,最终培育出优秀的旅游管理企业集团,实现旅游资源的市场化优化组合.

4.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化经营,深化相关产业融合

创造良好的旅游企业集团发展所需的环境。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问题主要的不是资金和人才问题,需要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在现实中,存在一些破坏旅游企业正常经营环境的情况。如:政府在有些方面的不规范特殊要求;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以高出市场价或强制配给的方式对旅游企业进行供给,加大了旅游企业经营成本;等等。政府应加强“软环境”的建设,如:政府放宽对旅游业的限制,打破区域限制,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各类弊端,精简政府机构,避免部门职能交叉,成立民间旅游业行会,等等,给企业发展以更多的动力。

政府以有效的行政手段,在遵守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高层次、大规模地对整个安阳市旅游企业进行重组式整合,通过有效的整合,兼并那些小、散、弱、差的旅游企业,实现企业集团产权的一体化,建立一批网络化的、覆盖安阳市所属区域的大集团,构筑跨安阳市各县区的旅游企业集团,从而产生新的竞争力。

5.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培养专业化人才

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终保障。实现文化旅游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引进、培养管理人员,二是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三是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教育和文化传统教育,提高开发者、经营管理者及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化自豪感,以更好地实现旅游生态、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

6.调动当地群众积极性,鼓励创新

当地的旅游管理部门应引导和鼓励当地群众在开发旅游产品中在保持原有风俗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发,利用远程教育平台,设立技能培训中心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和管理水平,传播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使优秀的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尽快摆脱千篇一律的发展模式,形成创新性发展思路,实现区域内文化产业集聚。

7.政府职能作用的适当发挥

进一步理顺旅游产业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调整政府所属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中介机构、旅游景区管理企业的关系;政府旅游管理部门要真正转到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创造环境、制定旅游规划战略、指导旅游产业发展上来,进一步理清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基于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部门,因此要尽快建立旅游协调委员会,建立和健全各类行业协调委员会,强化行业自律,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进行相关的调整.安阳市各政府部门要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相关部门在旅游文化产业营销新模式中的行为转变:积极做好旅游大环境的营造和旅游产业相关政策的指导;重视和发挥企业在旅游产业运作中的核心作用,通过旅游企业实力的增强,实现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辽宁西部区域红色旅游开发研究 篇11

一、红色旅游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的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二)特征

1.教育意义重大。红色旅游是一部活的教材,能够让人们充分地了解和认识每个时代所经历的过程,通过遗址、物品体会当年革命者的风采。

2.时代特征明显。红色旅游展现出来的多是时代的产物,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每到一个红色旅游景点能够体会出当时的革命情形。

3.特色多样化。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且特点突出。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时期的内容,革命历史文化丰富多彩。

二、辽宁西部区域红色旅游开发原则

(一)考虑综合效益

红色旅游开发不仅能够弘扬革命传统,而且能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充分发挥革命文物价值,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弘扬革命历史文化,带动辽西旅游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二)因地制宜开发

辽宁西部区域充分利用五市现有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充分考虑到辽西五市各地不同实际情况和特色。严格按照建设流程,科学规划,避免因建设性开发对革命遗产等资源的破坏。

(三)统筹区域协调

辽宁西部区域开发红色旅游做好开发与规划、发展与保护相结合。积极整合五市红色资源,将红色旅游与其他特色旅游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发多元化的红色品牌产品。

(四)面向国内市场发展

要以市场为导向,从辽宁西部旅游市场的实际出发,根据各市红色资源开发实际情况,以满足旅游者各个方面需求。

三、辽宁西部区域红色旅游开发的重要性

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是促进辽西区域旅游业更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第一,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红色旅游将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旅游参观中,有利于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二,有利于利用和保护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在辽宁西部区域的各市县的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红色旅游开发,能够更好地将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利用好、保护好。第三,有利于带动辽西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辽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将辽宁西部区域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经济动力源泉,通过经济结构转型,促进生态建设与发展,带动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扩大收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第四,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辽西旅游产品结构。随着消费者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只有旅游业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群众对精神文化更高层次的追求。

四、辽宁西部区域红色旅游格局及发展现状

(一)辽宁西部区域红色旅游资源格局

辽宁西部区域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都有丰富的革命历史遗迹。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分布辽西大地红色旅游资源调查总结如下:辽西五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见表1);辽西五市遗迹众多,分布广泛,但各市红色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见图1)

(二)辽宁西部地区开发红色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

1.红色旅游开发意识落后

目前,辽宁西部区域很多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已经取消收取景点门票或减免。由于红色旅游产品商业价值低于其他旅游产品,所以很多旅游地往往忽视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开发力度不够。只是机械地接待来参观的游客,停留在现有发展水平,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2.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

红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形式简化。其中大多数红色旅游产品品位不高,以实物静态宣传展示为主,接待能力不足,无法展示全面的内容,无法吸引游人停留游览,导致个别景区的浏览规模过小,难以发展壮大。此外,红色旅游商品开发处于较低的水平,大多是简单粗糙的的手工艺品,缺乏将真正的红色文化精神渗透到旅游商品中,难以建设特色化、品牌化的红色旅游商品。

3.区域内外缺乏合作

辽宁西部区域五市大多数旅游景区景点之间缺乏整合包装宣传,尤其是同质红色产品的替代竞争非常的激烈。此外,辽宁西部区域与辽宁东部、辽宁南部、辽宁中部乃至东北、华北等其他地区著名红色旅游景区的联合营销开发的力度偏低,这些都导致辽西红色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较弱。

4.高素质红色旅游人才的缺乏

当前,辽宁西部区域旅游队伍人员总体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偏低,尤其缺乏较高层次旅游开发与规划等专业人才,缺乏高素质的红色从业人才。特别是少数导游员在导游讲解的环节中缺乏了解红色革命历史文化精神,没能掌握红色旅游的背景及文化内涵,景点讲解缺乏内涵和生动性。

五、辽宁西部区域红色旅游开发对策

(一)加强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意识

首先,辽西五市政府相关旅游部门要联合文化、教育等部门,加大宣传,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等。扩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出相关政策引导相关部门重视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其次,旅游企业尤其是旅行社应该开辟红色旅游线路,完善旅游行程,科学合理策划线路,满足消费者需求。最后,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红色旅游活动,通过红色旅游活动提高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勿忘历史,为建立美丽中国奋斗。

(二)提高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层次

首先,要深入挖掘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大量收集分散的红色历史文物,突出其精神,展现红色旅游魅力,打造红色主题文化。其次,扩大“红色旅游”的活动内容,扩大“红色旅游”的参与性。增设一些体验式、参与式的红色旅游活动,如战争模拟、真人CS、野外露营等活动,要逐步改变单纯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充分利用高科技、智能化手段。最后,加大红色旅游商品开发,要将开发红色旅游商品放在显著的位置,尤其是具有纪念意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产品。

(三)加强区域内外合作

辽西区域红色旅游开发必须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域划分,实行区域分工合作战略。一方面,加强区域内红色旅游资源合作,以锦州和葫芦岛为核心,整合阜新、盘锦、朝阳红色旅游资源,分工合作,通过不同线路组合,将各地的红色景点串连起来形成辽西红色旅游特色。另一方面,要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开发”的原则,加强与辽宁省内大连、沈阳、丹东、抚顺等红色旅游景区合作,形成辽宁一条龙红色旅游系列产品。此外,通过加强与东北和华北区域红色旅游省市的合作,从而有效扩大潜在的客源市场。

(四)大力培育红色旅游人才

红色旅游开发一定要尊重历史。故辽宁西部区域导游人员要按照红色历史文化真实内容来讲解,了解辽西区域重大红色历史事件,认识辽西大地前辈的英雄事迹。同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保证游客在中受到红色旅游的文化熏陶。此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重视红色旅游人才的培养,重视高校专业建设,建立红色导游、红色景区管理人员、红色景区营销等人才储备和发展战略,从而提高辽宁西部区域红色旅游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区域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篇12

中共银川市西夏区委政研督查室

近年来,西夏区依托其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努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在旅游资源挖掘、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文化旅游业逐步成为西夏区三产先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十二五”时期,我们将抢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挖掘、融合西夏区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以资源开发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回族风情、神奇西夏、塞北古镇、生态观光等旅游特色,着力打造以特色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运动休闲城。

一、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先导和关联带动作用。旅游产业不仅是“无烟产业”,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与发展“绿色产业”相适应,而且还是“朝阳产业”,展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旅游产业作为西夏区第三产业的先导型产业,直接带动了餐饮、住宿、商业、交通运输业和娱乐等多个行业繁荣发展,间接促进了农业、工业、文化产业和城市建设,在加快经济增长、减轻就业压力、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夏区地处险峻恢宏的贺兰山下,西夏王陵、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以及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镇北堡影视城等旅游景点星罗棋布,辖区内生态

长城遗址等。山下有集新产品研发、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动漫制作、文化传媒咨询策划和大学生创业孵化等为一体801创意产业园,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林立,素称宁夏教育文化重地,对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旅游资源密集。西夏区境内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西夏王陵、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以及驰名中外的镇北堡影视城等景区分布于此,构成宁夏旅游线路中的黄金线路。景点的分布突出了当地雄浑的西北自然景观,同时又有很强的文脉连续性,远古(岩画)、古代(西夏王陵、西部影视城等)、近代(滚钟口)景点交相辉映又各具特色。借助贺兰山东麓沿山地带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批集生态观光、采摘、度假、餐饮为一体,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家乐、渔家乐旅游项目成长起来,辖区内有40余家经营上规模的农家乐及50多家旅游饭店,规模较大的有红柳湾生态园、万义生态园、新牛山庄、兰一山庄等。

西夏区发展旅游业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一是众多旅游景点隶属关系各不相同,各自为政,行政壁垒问题突出,缺乏统一的协调、规划和开发动作机制,相互间的集成性、配套性较弱,不能整体均衡发展。二是区域内土地资源分别属于西夏区、贺兰县、银川市园林局和自治区农垦局下属五个农场及自治区林业厅(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等不同单位,土地管理混乱,生态建设难以科学、统一实施。三是一些景区受经济

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做到管理一体、经营一致、各具特色。

(二)做精“特色”文章,着力建设现代运动休闲城。深入挖掘西夏区独居特色的多元文化,努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集绿色生态文化、西夏历史文化、北方民俗文化、影视创意文化和世界级葡萄酒庄文化于一体的现代运动休闲城。以建设绿色生态文化为抓手,大力培育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以葡萄、枸杞、沿山经果林、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为重点,支持发展一批集观光采摘、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家乐、渔家乐、生态园和葡萄酒庄。以挖掘西夏历史文化、北方民俗文化为抓手,大力培育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依托镇北堡镇历史文化名镇品牌,积极培植、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推广西夏历史文化、北方民俗文化系列展演活动,着力打造富有“西夏古都、古代北方小镇”特色的镇北堡旅游商贸城。以拓展影视创意文化为抓手,大力培育发展影视文化体验旅游。依托镇北堡西部影城影视拍摄基地,设计、策划、推广经典影视剧创意体验活动。以打造世界级葡萄酒庄文化为抓手,积极发展与葡萄酒产业密切相关的体验经济、会展经济和文化旅游经济,大力培育发展葡萄酒创意文化旅游。加快建设贺兰山登山、攀岩、穿越等山地运动休闲体验展示区,积极开展贺兰山登山、攀岩、穿越等群众性运动休闲活动,大力培育滚钟口穿越、苏峪口登山等运动休闲旅游。

产业生态与文化旅游长廊”和世界级葡萄酒庄。

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篇13

摘要: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旅游业迅猛的发展起来,立足于此,本文将从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迅猛的发展的状况出发,着重分析旅游业发展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区域经济,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

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质量的追求,令旅游业发展的极为迅速。而作为旅游业本生,由于其服务业的自身特点,需要其他众多行业的支撑。所以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广泛的带动作用,是很多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同时对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强城乡交流等也能起到较大促进作用。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下半年趋势预测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旅游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国民旅游消费的基础性需求依然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同时预计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37.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3万亿元。20国内旅游人数达36.3亿人次,同比增长11.4%;国内旅游收入达3.1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入境旅游方面 若环境改善,措施得当,有望与去年持平。出境旅游人数1.16亿人次,同比增长18.2%;出境旅游花费15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旅游服务贸易逆 差将突破1000亿美元。旅游接待总人数37.6亿人次,同比增长10.8%;旅游总收入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8%。

二、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积极影响

(一)供求关系决定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收入的增加

地区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流量的提升。大量的人流涌入,在带了巨大资本的同时,也是促使了市场的变化。旅游活动的开展令财富从旅游客源地区转移到了旅游接待地区,从而客观上起到了资源再分配的作用。而旅游者一般在目的地的消费较高,导致收入高地区的居民通过旅游把钱流向收入地的地区,从而带动目的地经济的发展。从的数据来看,海南省的旅游收入234亿元,占当年GDP的18.5%。

(二)扩大就业机会

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旅游业,组成部分的繁多促使就业岗位层次众多,而众多的工作岗位并没有要很高的技术要求,因而旅游业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就业创造者。据有工商部门的统计的数据得知,,仅海南省的旅游业创造就业岗位:酒店部门81500个,其他直接从业者46700个,间接派生职位77000个,共计205200个。

(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竞争性、综合性引发的关联带动作用促使众多与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和间接相关产业都同步发展起来,产生了巨大相互拉动的作用。仅的十一中秋黄金周,我国7天的旅游收入就达3008亿元,有力的带动了民航、铁路交通、城市出租车、餐饮和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要求旅游业必须提供足够的设施、设备和消耗物资,旅游业也因此而成为许多其他行业产品的消费市场,从而刺激和促进这些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发展。

三、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

(一)造成旅游环境污染

旅游资源由于开发建设时对旅游环境污染未予以充分的重视,致使宾馆、饭店大肆扩张,游人大量涌入后,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旅游运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接待服务设施排放的污染,如宾馆、饭店排出的污水、倾倒的垃圾以及燃烧排出的烟尘;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丢弃的废弃的废物;旅游汽车排放的尾气;飞机、汽车及游人产生的噪音等对景区的水体、大气、生物造成的污染。

(二)引起旅游目的地物价上涨

季节性是旅游业的特点,旺季游客的大量拥入有可能引起旅游目的地物价的上涨,引发季节性的通货膨胀。处于游客的强大消费能力,旅游过程中较高的价格购买食、宿、行中所需物品的花费,不可避免的破坏供求关系引起旅游地的物价上涨,这势必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

(三)规划管理不善,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上的浪费

开发旅游地产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规划不合理导致资源的浪费。淡季游客较少,一些设施如大型的游乐场、主题公园,即使无人游玩也需要运行和维护保养,旅游资源和设施的闲置、运行效率低,造成浪费;经营不善导致娱乐设施的废弃。

四、应对策略

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对环境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由于规划不到位导致的建设过程中的建设污染与资源的浪费和设备的限制。另一方面,合理的物价掌控,对旅游区的物件进行监管,避免物价增减幅度过大,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稳定市场。

最后旅游资源的开发要长远化,专业化,避免经济性开发导致的旅游资源庸俗化,简单化,丧失了原有的神韵。

参考文献

[1]王志标.文化产业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塞瑞娜奈达.傅庚.译.发展旅游业的好处与问题[J].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京)

上一篇:特约经销商协议书下一篇:秋季小学开学校长精彩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