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生产

2024-10-03

冬季生产(精选11篇)

冬季生产 篇1

虽然眼下正处于严冬寒冷的季节, 但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制鞋业的生产和销售却日渐趋热, 出现了一片繁忙的景象。

近年来, 温县已形成了以凉鞋、皮鞋、旅游鞋、劳保鞋等为主的产业集群, 2007年以来投资1.2亿元的制鞋园区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介绍, 在温县南张羌镇鞋业园, 近来提着现金抢货的客商络绎不绝;位于黄庄镇的天狼鞋业有限公司也在日夜为棉鞋出口而忙碌着;该镇的豫东鞋业有限公司拿到了几年来少有的众多订单, 正加班加点生产;祥云镇的红棉鞋业有限公司国外订单同期相比增加三成以上, 2010年的订单也手中在握。

尽管全县100多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 日产棉鞋近500万双, 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据悉, 批发价格也不断上扬, 平均每双上涨3元左右。EVA工艺男军警靴、注塑二棉销售最快, 而一次成型、适合踏雪的儿童棉鞋颇受青睐。 (拜存星)

冬季生产 篇2

一、冬季来临之前,根据高炉烧结用料情况进行冬季备料。

二、事先做好设备、平台、楼梯等处的防滑防冻等安全防范措施。

三、港口分厂要做好二层平台洒落料的清理,防止水手在码头二层平台进行带缆系缆操作时发生事故。

四、严禁用水冲洗设备,防止打滑、结冰和电气短路等故障。平台走道楼梯不得存水,以防止上冻后造成人员滑跌。

五、火车运输方面,对于含水量大的或者雨雪天的来料要及时安排卸车,防止原料冻结。

六、陆运受料槽和混匀配矿槽内的原料要及时排空,不得存料,尤其是不得过夜。此外,生产安全部要及时调整计划,避免来不及卸车造成的板结和上冻。

七、各生产分厂要及时疏通溜槽,作好机旁监护,防止堵料。

八、在矿槽有故障无法排料时不得加入物料。严禁水冲矿槽以清除壁附料且污水不得流进矿槽,防止结冻无法排料。

九、6级以上大风时,所有大型移动机立即停止运行并作好相应安全防范措施。

十、生产岗位在根据冬季特性,及时检查管辖设备,更换相应油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十一、如遇雨雪冰冻天气,各单位一方面要督促岗位加强对运转设备的巡回检查,另一方面要组织人员及时扫除设备和行走通道上的积雪,同时要求各分厂每隔2小时组织对不生产设备进行空运转,每次10分钟。对可联动的系统由中控室组织,每2—4小时运转1次,每次30分钟,如系统中有设备处于故障状态,中控室通知作业区,由岗位工进行单机空运转。

十二、在雪天或大雾造成料场各品种、地址辨认不清时,大型移动机作业必须有人现场指挥。各岗位必须严格按作业指示书进行作业,并和中控室进行作业地址、作业品种的再确认,以防混、错料事故的发生。

十三、有起雾征兆时,大型移动机岗位工要及时向中控反馈信息,中控及时调整作业计划,确保安全生产。

十四、起雾特别严重或大雪持续造成可见度低时,受入、造堆作业应停止生产并将移动机悬臂归零。外供作业须在严格安全防范措施前提下进行。

十五、如大雪封道,交班人员在接班人员未到之前,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

十六、外供各矿槽要保证高槽位交班。

十七、各车间、队要加强领导值班力量并要深入现场,各车间的应急力量要做到随时待命,以完成各种突发性任务。

十八、雪天取料机作业要按照“厚料层、小寸进、控流量”的方式操作,取料机的取料量分别按照粉矿≤800t/h,熔剂≤600t/h,燃料≤400t/h的要求来组织。

十九、各单位作好岗位、设备巡检线路及道路上积雪和结冰的清除,杜绝滑跌等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十、车队要保证车辆完好并注意行驶安全。

二十一、加强调度纪律,严格执行《中控作业指令管理办法》,中控可根据需要调动总厂范围内的人力、机械、车辆等一切可用资源进行事故处理等抢险工作,以恢复生产,减少损失。二

冬季生产 篇3

1.强化质量安全意识,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农药是影响蔬菜质量的重要因素。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汲取年初部分地方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教训,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严格执行属地监管责任制,将冬季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细化到具体环节、落实到具体人,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监管工作机制,杜绝出现监管真空。要加强对冬季蔬菜产区用药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明确专人负责舆情监测,对媒体和群众反映的蔬菜生产用药和质量安全问题,要积极应对、正确引导,涉及跨地区、跨部门协调的事项要及时处理和上报。

2.清查农药经营单位,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试点工作 各地农业部门要会同工商部门,加快核查辖区内的农药经营单位,对无照经营及不符合经营资质要求的,坚决依法取缔。严格高毒农药经营管理。要督促辖区内的农药经营单位建立进销货台账,要求农药经营者进货前应验明供货商的资质,查验产品质量合格证和标识,如实记录购进农药的品种及生产企业、供货商信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行农药经营单位备案制,开展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试点工作,建立高毒农药销售流向记录,实行实名购药,严防高毒农药违规用于蔬菜生产中。

3.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严厉查处违法产品 冬季蔬菜产区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冬季蔬菜用药的监督管理,开展蔬菜用药监督抽查。重点抽查地下害虫防治用药以及烟剂产品,着重检测产品中是否含有禁限用高毒素农药成分。强化区域联动,发现违规产品,及时通知标称生产企业所在地农业部门进行协查处理。依法通报监管信息,对农药产品质量严重不合格、假冒农药登记证号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重点跟踪监管。发现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并且情节严重的,要提请工商部门吊销经营单位营业执照,报请工商部门吊销生产企业的农药登记证,涉嫌犯罪的要及时向司法部门移交。要结合投诉、举报等信息,梳理无证生产和制假售假线索,联合公安等部门查处大案要案,提高农药执法的震慑力。

4.规范蔬菜用药行为,强化生产过程质量监控 要以“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为契机,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要大力推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大物理、生物防控等绿色植保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力度,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生物农药的比例,蔬菜生产基地要建立蔬菜生产档案,如实记录农药来源、用药时间、产品收获日期等情况,切实降低生产环节的农药使用风险,促进产品质量监控的可溯源管理。要強化冬季蔬菜产品采收前检测,严禁农药残留超标产品上市。

猪场冬季安全生产的综合措施 篇4

1 冬季猪场常见的问题

1.1 仔猪哺乳期成活率低,保育仔猪死淘率高。

1.2 育肥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低。

1.3 生产母猪膘情差,体况下降,常处在“亚健康”状况。

1.4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困扰,猪场医药费居高不下。

针对以上问题, 猪场冬季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2 冬季确保适宜的环境温度,减少冷应激对猪的影响

2.1 冷应激对初生仔猪与哺乳仔猪的影响

冷应激状态下,仔猪较少吮乳或不吃乳,血管收缩、猪毛竖立、肌肉颤抖,甚至死亡。因吃不到足量的初乳,得不到母源抗体的保护,自身又缺乏抗原,易感染疾病。特别是易发生腹泻等消化道疾病,如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率提高, 诱发传染性胃肠炎。体温严重降低还会使仔猪变得迟钝、活力差,易被母猪压死。因此,应在仔猪出生后把卧位温度控制到32.0~36.0℃,并且要求恒温。同时,该栏舍应保持干燥、无贼风。可通过观察仔猪的睡姿来判断温度是否合适。

2.2 低温对生长育肥猪的影响

猪受到冷应激后,被毛竖立,相互拥挤而卧,活动减少,行为迟缓,在窝内排粪便尿的次数明显增加,增加了传染疾病的机率。同时采食量增加以维持体温,但饲料转化率降低,增加了养殖成本。

2.3 低温对妊娠母猪的影响

妊娠母猪在受到严重冷应激后,会不同程度出现“低温症”(体温低于38℃)和“肠便秘”。便秘的原因是因环境温度过低,胃肠蠕动缓慢,功能紊乱所致。低温症是由于母猪为抵御寒冷,全身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速度降低而引起。妊娠母猪在长时间冷应激下,可能导致自发性流产和膘情过痩,体况下降,抗病能力差,诱发疾病。

2.4 冷应激对种公猪的影响

在轻微的冷应激环境下,公猪的繁殖性能一般不会降低,但公猪在恶劣的饲养条件下,如露天的圈舍饲养,严重的冷应激会使公猪发生睾丸冻伤,繁殖能力下降或丧失。同时冷应激会使公猪体况下降,降低精液数量和精子质量,影响配种率。

2.5 控制环境,确保适宜的温湿度

尽量小单元式饲养,特别是产房和保育猪舍,有利于小环境的控制。猪舍建筑最好采用隔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如空心墙壁内加珍珠岩,猪舍泡沫板吊顶等,冬季保温,夏季阴凉。根据不同阶段猪对温度的要求,可采取针对性的温控措施,产房局部增温(仔猪卧位)与整舍加温相结合的方法,以满足母仔的不同温度需要。保育猪、生长育肥猪采取整舍加温,实践表明“热风炉”增温效果不错。热风炉在提高猪舍温度的同时,可以增加新鲜空气,促进封闭猪舍内的空气流通,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在控制温度的同时,相对湿度控制在60%~75%。

3 确保均衡的饲粮营养水平,保证猪群对营养的需求

3.1 调整饲料配方、强化冬季营养管理

冬季猪只为御寒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应适时调整配方中能量的水平。可在原来饲料能量水平的基础上提高10%左右,大猪低点,小猪高点。小猪可添加油脂类高的高能饲料,大猪可加玉米等普通能量饲料。

3.2 冬季饲料中适当使用小肽含量较多的原料

小肽的主要作用是抗应激、增强猪的免疫应答能力,减少发病。

3.3 保持饲料稳定的高能和品质

不能饲喂腐烂、变质、发霉、有毒、冰冻和污染的饲料,防止病从口入。

3.4 增加喂料次数

增加喂料次数的目的是相对增加采食量,以填补由于温度低造成的猪体内脂肪、肌肉代谢产热造成的体重亏空。冬季夜晚较长,可在晚上增加一次喂料。

4 做好冬季防疫灭病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4.1 认真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4.1.1 做好消毒工作。即做好门卫消毒、进生产区消毒、进猪舍消毒、日常消毒、及时消毒和定期舍内喷雾消毒等工作, 对进场人员、车辆、生产工具、器具、圈舍和舍内空间, 排污道、走道、及场区道路、装猪台、仓库、住室及生产区人员的工作服等处进行严格的消毒。

4.1.2 对病猪、弱猪做到第一时间隔离、护理、治疗,措施要果断、迅速,不能留下隐患。

4.1.3 建立较好的病猪隔离舍,使病猪尽快康复,但康复猪只不能再回原圈舍。

4.2 按既定防疫、驱虫程序做好猪只的保健工作

4.2.1做好口蹄疫、猪瘟、蓝耳病、喘气病、流感、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的免疫工作, 免疫注射时, 认真做到一头猪一个针头。

4.2.2定期做好抗体检测工作, 检查免疫效果, 掌握猪病发展动态。

4.2.3及时了解社会疫情动态, 密切关注疫病的流行趋势, 做好防范工作。

4.2.4做好驱虫保健工作。

4.2.5做好药物保健工作, 定期开展药敏试验, 筛选敏感药物, 防止抗药性的发生。

小学冬季安全生产总结 篇5

为切实做好我校冬季安全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我校按照《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冬季安全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于十一月下旬集中对全体师生进行了安全教育,现将我校安全教育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责任重于泰山”为理念,以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方针,以消除隐患,确保安全为重点,以落实安全责任制为内容,切实加强消防基础建设,加大整改隐患力度,确保我校的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1.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我校严格执行完全小学校制定的冬季作息时间,要求学生早上到校不得早于7:20(做卫生的同学不早于7:10),下午放学后及时回家,不得在学校、路上或同学家逗留,同时要求教师不得在节假日让学生到校。

2.加强了师生防火、防煤烟中毒及用电安全、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学校少先大队对全校师生集中进行了一次防火、防煤烟中毒、用电及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同时,各班班主任利用班周队会时间,对学生在防火、用电、取暖、交通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教育与要求,切实增强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自我救护的能力。加强路队的管理,每天放学时包队教师必须将学生送至指定地点。针对我校实际情况,严禁本村学生在上、下学时骑自行车,对于山庄的同学,严禁骑车,并由专人对山庄同学的自行车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学生上下学时的交通安全。

3.加强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学校少先大队利用班队活动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法制宣传教育,以生活中的事例教育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各班也利用图片、影视资料等对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有效提高了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强化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教育学生不吃小商店卖的“垃圾”食品及变质发霉食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同时加强学校教师食堂的卫生管理与食品的购买,确保学校食品卫生。

5.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要求校警及时、认真地执行校门开锁制度,确保校园内无闲杂人员随意进出。值周教师并做好晚间的巡逻,确保学校财产安全。

6.利用例会及政治学习会议,引导教师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及职业道德水平。特别是在安全方面,教育引导教师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并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努力将安全教育做到形式多样化,效果明显化,活动经常化,切切实实增强教师、学生的安全意识,为维护校园的安全与和谐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及内容:

建立健全学校安全责任制,广泛发动全校师生做好冬季安全工作,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确保校园安全。

三、工作具体措施:

(一)确实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一是在冬防期间适时组织了消防安全检查;二是继续推行学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依法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建立健全了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机制,确保全校消防安全。

(二)切实开展了冬季安全大检查。一是针对校内薄弱环节,每月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检查;二是结合学校防火工作实际严格开展了“五查”(即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查消防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查各室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查单位日巡查工作是否落实;查师生经过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后,对消防知识掌握情况)。

(三)切实加大火灾隐患整治力度。在认真做好“五查”的同时做好了教室、实验、仪器室、图书室、多媒体室、音乐教室、微机室、锅炉房、食堂、传达室的日常监管,强化责任、细化措施,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冬季生产 篇6

【关键词】凹式 节能温室 秋冬季黄瓜 生产技术

日光节能温室成为偏关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日光节能温室黄瓜生产成为全县一项新的支柱产业,产品远销内蒙古等周边省市。此项技术成为2008年忻州市在全市推广的重点项目,带动了全市设施农业的迅速兴起,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现将高寒区日光节能温室黄瓜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1.高寒区下凹式日光节能温室的建造

1.1地址选择。下凹式日光节能温室的建造应选择在地形开阔,背风向阳,东、西、南三面无高大遮阳物(树林、山头、建筑物等),供水、供电、交通方便、远离工矿或居民集中居住区,便于清洁生产和销售。

1.2方向确定。座北朝南,东西延伸,角度以正南或南偏西5—7度之间,以保证日采光时间是太阳照射的最长时间。

1.3温室结构。下凹式日光节能温室为土墙体,钢筋骨架(钢筋混凝土、无机复合材料)室内无支柱,后坡覆盖秸秆的新型日光节能温室。建造时,先将30厘米的表皮土挖推到南边,下挖后回填。田面要下挖60—80厘米,将生土挖到北边,堆压建造后墙。

1.4田间通道。为了便于产品销售或节约土墙占地,采用两座温室合建一排,东西两边建耳房(工作室),每户管理一座,减少一堵端墙(界墙),既省地皮,又省人力、财力、物力,又便于管理。每两座一排,中间留出南北方向的通道,便于肥料等生产资料的运进和产品的运出。

1.5供水设施。在温室附近的高处或靠山的地方,建造为其配套供水的蓄水池、水塔或水窑、水柜。埋设连接温室的主管道和支管道,分别送入每座温室,实现集中统一供水,自浇灌溉,为进一步管灌、渗灌奠定基础。蓄水池、窑的大小,按实际每座温室的需量及水源条件进行周密计算后确定。考虑供水井的提水量、供水量和温室的用水量,每80—100座(50—60亩)应配套一眼机井。

2.栽培技术

2.1选择品种。选用优种,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抗病、耐寒、高产、优质品种,例如:博耐13C、博耐33C、博耐9—1等。

2.2种子处理。种子先用温汤浸种方法消毒。将种子放入55—60℃水中,浸泡10—15分钟,不停搅拌,水温降至30℃后,再浸泡1—2小时,同时将种皮粘液搓洗冲净。然后用干净纱布将种子包裹起来,放置于30℃的条件下催芽,当有一半以上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2.3播种。将催芽后的种子均匀播撒在浇透底水的苗床上,覆盖2厘米厚掺有一半细沙的营养土,室内温度保持25—30℃。

2.4苗期管理。白天温室温度要保持在25℃左右,夜间控制在12—14℃,利用这一温差,增強黄瓜幼苗的抗逆性。如夜间温度低于10℃,就应及时覆盖小拱棚增温。

2.5定植。在偏关县一般于11月末至12月初定植,要选择适宜天气定植。定植前结合整地,每亩施农家肥80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深翻40厘米将粪肥翻入土中,掺和均匀,整细耙平。定植密度:栽植3800—4000株/亩,大行距70 厘米,小行距40 厘米,株距30厘米。

2.6定植后的管理

2.6.1缓苗期。此阶段注意密闭保温。在定植后要尽量提高室内温度,不超过35℃不放风,使地温达到15℃以上,促进根系生长,争取提早缓苗。

2.6.2初花期。此阶段注意促根控秧。缓苗后5—6片叶时茎蔓开始伸长,并长出卷须,应及时搭架或吊蔓。根瓜坐住后,当白天棚温超过30℃时,放风,25℃以下时闭棚,室温降到17℃左右时及时覆盖草帘,前半夜保持15℃以上、后半夜13—11℃,早晨揭帘前降至10℃左右。根瓜长到10厘米长时,每株穴施腐熟鸡粪等肥100克,浇水,密闭温室,大约1个小时后再放风排湿。

2.6.3结瓜期

2.6.3.1严格控制灌水追肥。根瓜收获后在膜下暗沟中结合灌水追一次肥,每亩追施15千克硝酸铵。30天后再结合浇水追肥一次。

2.6.3.2变温管理。天气好时上午升温至28℃应该放风,下午当棚温降至15℃时盖草帘子,半夜保持11—13℃,凌晨降至8—10℃。

2.6.3.3后期管理。天气转暖后,进行大肥大水管理,并及时摘去侧叶、老叶、病叶、黄叶、雄花、卷须等,以减少养分消耗,植株过高时要及时落蔓。

2.6.3.4病虫害防治。嫁接的黄瓜一般不会发生土传病害,但要注意利用空气传播的病虫害,例如霜霉病、角斑病、黑星病、灰霉病、蚜虫等,这些病虫害发生较早,危害性较大,对于这些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需要化学防治的时候,最好选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并要注意轮换使用。

2.7采收。一般在定植后40天就可以开始采收根瓜,每3天收一次,盛果期每天采一次,注意要及时采收,否则影响其余瓜的生长。

日光温室冬季韭菜生产栽培技术 篇7

韭菜为多年生宿根作物, 没有主根和明显的侧根, 只有弦状须根, 根系浅而少, 分布在10~30厘米的耕作层, 吸收能力差, 栽培宜选择保肥、保水的肥沃土壤。

韭菜的地下鳞茎为葫芦状, 在“假茎”的基部, 是贮藏养分的重要器官, 鳞茎大小是鉴别韭菜根好坏的主要依据, 一般认为鳞茎长到黄豆大时为最好韭根, 用这样的韭根进行冬季生产, 易获得高产。

一、品种的选择

互助县保护地栽培应选择抗寒性强, 叶片宽大肥厚, 生长迅速, 产量较高的“791”韭菜为主。

二、栽培管理

1. 选择适宜播期。韭菜种子地发芽最适温度为15~18℃, 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 每亩用种量4~5千克。

2. 浸种催芽。

由于韭菜种籽小, 种皮坚硬, 吸水困难, 播种种子要用上年收获的新种, 播前4~5天进行浸种催芽。先在40℃温水中洗, 除去浮在上面的秕籽, 后浸泡24小时, 取出放在干净瓦盆中, 盖上湿纱布, 放在15~20℃地方催芽, 每天用清水洗一次, 当30%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3. 直播养根。

4月下旬, 每亩撒施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 深翻耙平。按35厘米行距作垄踩实, 用钉耙划平垄沟, 把种子均匀撒施到垄沟, 覆盖过筛后细沙或营养土, 厚约1.5厘米, 薄厚要均匀, 逐行浇足水, 每亩用200毫升的48%地乐胺加水100千克均匀喷洒, 可防止杂草生长。后用薄膜覆盖, 促进出苗整齐。幼苗出齐后, 保持垄沟见干见湿。同时表土干湿适宜时, 浅铲垄沿, 铲成疏松细土, 扫入垄沟, 到8月垄与垄沟相平。

当幼苗长到15厘米左右时, 适当控制水分, 防止韭菜倒伏。立秋前后, 结合灌水追施磷酸二铵和尿素混合15~20千克。为培育韭根, 当年只收割1~2刀或不收割。

4. 扣棚及管理。

温室韭菜收割期的早晚与温室性能、韭菜品种、露地养根的质量、温室扣棚的早晚有关系。在其它条件相近的情况下, 提早扣棚是提早收割的关键。

当温室土壤解冻10厘米时, 选择无风晴天扣棚, 扣棚前清除枯叶杂草。一般10月下旬扣棚, 夜间加盖草帘, 促使温室内土壤化冻。白天温度保持17~21℃, 夜间12~15℃为宜, 温度高时加大通风量。11月下旬可收第一刀, 一般割头刀韭菜前不浇水, 第一刀收割2~3天, 韭菜伤口愈合后, 每亩随松土追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 以后每刀韭菜长到5~6厘米时, 有条件的可进行随水追肥, 每亩用尿素10~15千克, 化肥一定要随水施用, 以免发生氨气中毒。

三、病虫害防治

1. 韭菜灰霉病。

互助县韭菜灰霉病发生较为严重, 主要为害叶片, 发病初期在叶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或灰白色斑点, 扩大后形成椭圆形病斑, 严重时连成一片, 直至半片叶或全叶枯焦, 有时叶尖先发病, 由灰白色向黄褐色发展。

防治方法:晴天中午前后要适当放风排湿, 寒冷季节尽量控制浇水, 更不能漫灌;抓紧药剂防治, 在韭菜发芽前后向地面喷一次药, 韭菜长到二寸高时各喷一次药, 以后每割一刀和韭菜长到二寸高时各喷一次药。选用农药为50%多菌灵500倍液, 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 或用50%速克灵1500倍液。

2. 韭菜疫病。

韭菜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假茎和根。病叶的中下部呈暗绿色水浸斑, 逐渐失水腐烂, 潮湿时生白霉;假茎染病呈灰褐色水浸状腐烂;病根有褐色腐烂而且根毛脱落。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轮作倒茬, 一般每4~5年换1次茬, 可减轻疫病发生。每次收割后, 及时清洁田园, 集中深埋或烧毁病株残体。减少重复侵染。加强田间管理, 预防高温高湿, 防治畦内积水, 要及时放风、降温排湿。

药剂防治。病害发生时, 喷洒与浇灌并举, 及时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普力克1200倍液。以上农药交替使用, 效果更好。

3. 主要虫害。

在互助县为害韭菜的主要虫害有韭蛆。幼虫主要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嫩茎处危害。危害症状:幼虫蛀入鳞茎取食, 引起腐烂, 叶片萎、枯黄, 严重时成片死亡。韭菜受害后, 造成缺苗断垄。由于温室环境温暖潮湿, 因此, 害虫繁殖迅速, 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不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多用草木灰等肥料, 施肥要均匀。铲除韭菜根部周围的表土晒根晾土, 降低韭菜根部及周围湿度, 采用这种方法7~10天可晒死韭蛆幼虫。

冬季生产 篇8

兖矿集团为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 2009年成立了兖矿新疆煤化有限公司, 负责年产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合成氨、甲醇装置采用四喷嘴对置式气化、中温耐硫变换、净化低温甲醇洗、液氮洗;氨合成采用Casale公司的轴径向氨合成塔;甲醇合成工艺采用低压气相合成甲醇工艺, 甲醇精馏采用三塔工艺;尿素采用CO2气提法工艺。

本文概述了以新建装置首次冬季停车, 系统防冻处理过程为例加以叙述, 提出了冬季停车防冻的基本原则, 日常维护的注意事项, 并进行了经验性总结, 供同类型化工企业进行参考借鉴。

2 防冻原则

由于项目地处祖国的最西北地区, 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三四十度, 因而合成氨、尿素、甲醇装置停车后, 系统防冻就成为当务之急。项目投资建设因水土不服, 因此兖新煤化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具体制定了以下原则:

(1) 不损害催化剂, 保护催化剂的安全可靠。

(2) 不损失各类化工原料。

(3) 不冻坏设备附件、管道导淋、以及安全设施的辅助设施等。

(4) 停车或检修期间, 各类公用工程管道、容器采取必要的物理隔离措施, 或断开及加设盲板等。防止高压介质串低压等现象。

(5) 重点防范隔离点, 必须加设盲板并悬挂“盲板“标识牌, 阀门等部位应悬挂“禁动”标识牌, 做好物理隔绝措施、并办理盲板抽查作业单, 记录的台账应存档管理。

(6) 系统停车或检修期间, 要制定严密的巡检和交接班制度, 班与班之间, 人与人之间实现信息及时传递, 防止问题交代不清, 并设立专人负责, 专人监督制度, 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的工艺、设备、安全台账管理制度。

3 防冻的重点和难点

3.1 重点

系统流程涉及到热电、空分、气化、变换、甲醇合成、氨合成、精馏处理过程是重点。这些触媒不仅要处理好, 更要保护好, 重要的是各类伴热管线, 疏水导淋、仪表导压管线的防护, 为系统停车或检修后的原始开车, 创造出管道畅通、机泵运转正常、各类催化剂、溶剂都处于最佳状态, 做到系统化工投料后一次接气开车成功。

3.2 难点

停车防冻过程中, 介质为水或溶剂的设备和管道的防冻及运转设备处理起来是难点。主要包括:锅炉给水、水冷器、换热器、运转设备的冷却上回水、各类管道的伴热、各类疏水导淋、补水管网、动静点设备的处理。

4 防冻处理措施

4.1 类给水的处理

系统停车期间, 给水系统主要是锅炉辅助设备、管道、容器等, 其最容易冻伤的是机泵冷却上水和回水管线, 在对其处理之前, 可以采取保持流通的方式防冻,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造成很大浪费;在各类设备、管道温度降接近常温时, 可通入空气或N2气进行吹扫, 反复几次直至吹扫干净后, 在加设盲板或关闭阀门加以保护。

4.2 却器、换热器的防冻处理

4.2.1 冷却器的处理

装置冷却器多台, 大多采用循环水进行降温冷却, 冷却器一般走管程在停车检修期间排净处理较容易,

为防止冷却器不被冻伤、冻坏, 应采取关小上水流量, 使其流通但不被冻堵为原则。走壳程的冷却器必须排净内部积水, 防止自然环境过低冻伤设备外包, 必要时采取外部保温措施, 加以保护。这样既可防冻也节约水资源, 导淋阀门要时刻处于全开状态, 并记录、交班、存档。

4.2.2 换热器的处理

本装置项目使用的各类换热器的类型较广泛, 根据化工设计原理管程与壳程为不同介质气体进行换热, 因其介质不同, 设备内部构造不同, 装置如果出现紧急或计划停车, 工艺介质含有水分后, 立即被外界低温环境气温冷却, 产生冷凝水冻坏设备或进出口阀门、导淋等现象;此时若不及时排净, 势必将冻坏设备;否则, 应立即采取蒸汽加热使其融化排出换热器内部积存的冷凝液, 或通入N2进行反复吹扫至干净, 然后关闭阀门加以保护。

4.3 各类塔、罐、分离器排出管道的防冻措施

系统停车后各类塔、罐、分离器排出管道将跟随系统的工艺处理, 降压、降温、置换一并进行, 低点的塔、罐、分离器应在系统置换期间排放彻底;否则系统一旦置换彻底, 系统将失去动力, 冷凝液体就无法排除体外, 否则将冻坏塔、罐、分离器、管道的最低点;期间借助于系统降压、置换, 抓紧时间对塔、罐、分离器、管道等最低点进行彻底排放, 如此反复几次, 确保吹扫彻底干净。

4.4 各类外送、并网蒸汽管道的防冻处理措施

本套装置蒸汽产出与返网等级较多, 系统停车后动力锅炉、废热锅炉、过热器、换热器等不再生产出蒸汽气源, 一旦停车外界气温骤然降低, 冷凝液急剧增加;期间, 为确保管网、管道最低点不被冻伤, 应采取物理断开、加设盲板、加设电伴热等手段加以补救;所有蒸汽管网最低点处必须加设排放净阀门, 停车后只要管道余压不高, 应立即进行排放冷凝水, 直至排空为止, 或采取进行氮气或空气介质吹扫。

4.5 运转设备的处理

冬季停车检修, 机泵设备最大问题是防冻处理;应根据系统带压置换进行低点排查处理措施, 如果难以排净设备内部液体时, 应采取氮气、空气进行吹扫, 或采取加设电伴热及拆检的方式排空处理;一些室内运转设备及时投入采暖装置或增加取暖设备加以保暖, 不定期检查电气加热设备运行状态, 是否稳定、可靠, 同时, 定期盘车检查机泵运转情况是否良好。

5 装置停车的期间的日常维护

装置防冻是冬季停车的重要内容, 设备动、静点要面面俱到, 切不可麻痹大意, 防冻工作要常抓不懈, 一抓到底, 检测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进行管理。

(1) 停车期间, 要建立班组日常的检查、巡检、维护体制, 发现问题立即给予解决, 做到“小事不过班, 大事不过夜”的处理与汇报体系。

(2) 定期采用低压N2给相关系统进行补充压力, 保持系统正压, 防止机泵、管道、催化剂等受侵蚀。

(3) 机泵运转设备每班至少盘车一次, 静点设备每天不少于一次巡检观察、检查, 确保安全、可靠。

(4) 现场各类调节阀门、手动阀门、安全阀门、应定期进行行程开关自如, 因工艺等其它原因不能进行自如开关的阀门, 应需定期在阀杆等处涂抹防腐的润滑油脂, 加以保养润滑。

(5) 各类塔、罐、分离器连接阀门均保持一定的开度, 防止产生的积液结冰而损坏阀道及密封面;排放口如是N2排出应加设防护栏或悬挂禁止标识牌等。

(6) 每个班开冷却器壳程排净口阀门检查是否有循环水积液产生。

(7) 设备专业人员, 不定期召集工艺人员对装置动、静点设机泵、塔、罐、炉、换热设备、管道、阀门等自身情况体检与评估, 发现问题及时会诊, 及时做出整改通知。

6 经验总结

新建装置防冻工作, 无疑是一项全新的企管内容, 经过尽三个月认真细致的工作, 合成氨、尿素、甲醇装置的防冻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 现将本套装置冬季停车防冻处理总结如下:

(1) 制定合理周密装置停车防冻计划,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严格按既定的方案执行, 是成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2) 对系统各类溶剂的处理时, 必须了解物理化学性质, 然后根据特性将液体采取不同手段进行排净;排净期间需反复进行吹扫, 保证无积液, 要保证在操作过程中迅速、谨慎、彻底。

(3) 各介质的管道、水冷器、换热器由于置换, 吹扫比较彻底, 达到了防冻保温工作的预期要求, 从而保证了再次开车时即可迅速启动的目的。

(4) 彻底切断与前后工序之间的相联系的管道、阀门, 使装置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5) 停车时所在的防冻工作要有详细记录, 交班必须交接清楚, 停车期间装置的日常维护要毫不懈怠, 运转设备要按时盘车。

(6) 冬季日常防冻工作要分管到人, 层层落实;离不开考核与管理, 对出现冻坏管道、阀门、设备要上挂下联, 严格追究责任。

2012年年4月初天气渐暖, 根据公司开车计划和市场需求, 组织开车方案的学习;按照化工试开车程序及规范要求组织系统开车, 首先对系统进行运转设备的检查、盲板的抽插、塔罐管道的连接、溶剂的补入、催化剂的升温、溶液的循环、进行逐一落实与实施, 系统按照既定开车计划一次接气开车成功, 验证了冬季长停防冻方案和相关处理是成功的。

摘要:本文介绍新建合成氨、尿素、甲醇化工装置, 冬季防冻处理措施、方案的制定、问题的实施、装置越冬防冻问题的日常管理, 以装置再次系统开车为例, 介绍了化工装置冬季停车、检修防冻处理的措施及经验总结。

关键词:装置,冬季,防冻,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苗华军.石化企业管线防冻凝[J].石油知识.北京:石油知识杂志社, 2007 (4) :36-36

[2]刘波.甲醇净化装置越冬防冻总结.化工设计通讯[M].湖南:化工设计通讯编辑出版社, 2012 (1) :65-68

唐菖蒲冬季种球生产技术要点分析 篇9

采用春播秋收方式繁殖的唐菖蒲种球, 收获后需贮藏一段时间, 到第2年春季才可用于生产切花。唐菖蒲鲜切花的销售旺季在冬季, 价格也高, 收购普通种球后, 要一直将其贮藏到秋季才能销售定植, 以供种植者在冬季生产出鲜切花。

通过试验, 利用温暖地区的气候资源, 采用唐菖蒲种球冬季繁育技术, 种球优质品率达到70%~80%, 种球贮藏期降到2~4个月, 鲜切花开花率达到75%以上, 一级花率 (14朵以上) 达到80%。现将唐菖蒲冬季种球生产技术要点分析如下:

1 材料

唐菖蒲球茎每年进行一次更新演替, 大部分都可以形成或大或小的球茎, 自然条件下匍匐茎顶端产生的小子球种性退化程度低, 是目前唐菖蒲种球的唯一商品化繁殖材料。利用子球繁殖切花种球, 是快速增殖种球和防止种性退化的有效方法。

采用进口的不带任何病源物的优质子球作为种源繁殖切花种球。大子球 (直径0.6cm以上) 发芽势强、生长旺盛, 形成的种球大、产量高;小子球 (直径0.4~0.6cm) 形成的植株弱小, 种球直径小, 成球率低, 但种球外形纵径与横径比大, 并且, 由小子球形成的种球在花枝长度、花径、小花数和花枝粗度等方面均优于大子球形成的种球。因此, 小子球更加具备培育优质种球的潜力。充分利用小子球, 创造理想的栽培环境, 尽可能地提高小子球的成球率, 是解决唐菖蒲种球退化、生产高质量种球的有效途径。

2 种圃的设计与建立

繁育地5年之内不可重茬。种植前10天左右将土壤浇1次透水, 约1个星期后待土壤晾晒干, 结合翻地, 在土表施入基肥。按5000kg/hm2的用量施用有机肥和适量磷钾肥。翻耕深度不小于30cm。

3 种球的繁殖

以分球繁殖为主, 杂交育种时用种子繁殖。分球繁殖以1个较大的球茎栽种后, 能长成2个以上的新球, 在新球的下面还能生出许多子球, 这些子球均可作为繁殖材料。

中球和大球采用开沟点种法。作切花用的球茎, 最好是由子球种植1~2年后所获得的新球。

3.1 子球繁殖

唐菖蒲子球是由老球和新球之间长出的匍匐茎顶端膨大而成。子球和新球一样都具有休眠特性, 用于繁殖的子球在种植前必须先解除休眠, 否则会影响出苗率。一般情况下子球经过冬季的低温 (0~10℃) 贮存可解除休眠。子球最好按大小级别分开种植, 以使植株生长整齐一致, 便于以后管理。

3.1.1 种植前子球预处理。

子球种植前的预处理包括热水处理和杀菌剂处理。热水处理在具有杀菌、杀虫、杀虫卵作用的同时, 还能加速休眠的解除, 使球茎出苗快而整齐。杀菌剂浸泡子球可以有效防止病菌的侵染, 保持植株健康生长。一般采用5%的石灰氮 (氰氨化钙) 浸种1小时, 之后用含0.5%多菌清、0.5%甲醛和500ul/L中性洗涤剂的混合液保持在52℃下浸泡30分钟。根据经验, 每浸泡1次后需添加原药剂量的1/4~1/3左右, 以保持原液的浓度, 再进行下一批浸种。浸后的子球不需要清洗, 以免破坏已形成的药膜。子球取出后放在阴凉处晾干, 铺放于3~5cm厚的稻草上, 盖上稻草, 待子球萌动后即可播种。浸种以在种植前1~2天进行最为适宜。

3.1.2 土壤处理。

子球种植要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土壤中病虫害要少, 并注意附近地区病虫害的影响。不能重茬种植, 轮作周期为6年。如种植面积有限不能进行轮作, 最好进行土壤消毒。消毒方法有化学试剂消毒和蒸汽灭菌2种。3.1.3子球栽植。子球栽植前要施足底肥, 可1hm2施30~45t腐熟的有机肥, 或施用化肥2.7t (氮:磷:钾=10:4.4:8.3) 。精心翻耕使肥料与土壤均匀。一般子球的种植采用条播沟栽法, 子球培育的第1年适合采用“垫网法”。

3.2 球茎切割繁殖

球茎切割繁殖是把球茎切成数块分别栽种的繁殖方法。选择生长发育良好的、个大无病虫害的球茎, 除去外面包裹的皮膜, 可见每个球茎都具有多个茎芽排成一列。用干净的刀片将球茎切成几块, 每块都应至少带有1个充实的茎芽和根源基的茎盘。根源基呈圆圈状排列。切好的茎块可用0.5%的高锰酸钾浸泡20分钟, 或在切面涂以木炭粉或草木炭以防腐烂。切好的茎块应立即种植, 栽植时茎芽向上, 栽植深度5~10cm, 较大茎块与小茎块相比可种得深一些。用这种方法繁殖的唐菖蒲当年可开花, 但花期较晚, 且很容易感染病虫害。连年使用大球切割繁殖, 品质退化现象严重, 因此, 在大量商品切花生产中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繁殖。

4 种球复壮

现代唐菖蒲切花品种遗传上具高度杂合性。为了保证品种的纯正, 减少变异, 都采用无性繁殖。唐菖蒲的无性繁殖包括子球繁殖、组织培养繁殖和切球繁殖。其中子球繁殖是繁殖切花用球的主要方式。为了防止由于长期无性繁殖而产生病毒感染和品质退化, 定期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脱毒试管子球, 是进行种球复壮的有效措施。

4.1 组培脱毒技术

组织培养脱病毒是目前唐菖蒲种球复壮的有效手段。唐菖蒲的脱毒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途径有3种:茎芽直接生长成植株;外植体先分化成小球茎, 再长成植株;外植体脱出形成愈伤组织, 再分化出丛芽或小球茎。目前已成功利用的外植体有小球茎 (球茎切片) 、球茎芽 (顶、侧芽) 、花梗嫩梢、花蕾、子房切片、新叶和幼嫩花茎等。其中, 最易诱导的是球茎芽;微茎尖培养脱毒程度高, 但取材大小较难恰到好处;花器官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较低, 如子房为26.5%, 花瓣基部为14.2%, 花药、花轴均在10%以下。

基本培养基的选用大多为MS培养基, 也有用N6培养基的, 还有报道用笋汁加琼脂可以代替常见MS培养基。花瓣外植体在脱毒培养中的使用, 具有来源丰富、取材容易、操作简便、不易污染、愈伤组织诱导率高等优点, 去病毒率达57.8%~81.7%。据报道, 其试管苗的性状变异率较低, 未超出常规繁育的性状变异。

4.2 生态复壮技术

环境和营养条件对唐菖蒲种球的发育和种性退化也有直接的影响。试验表明:夏季高温或冬季低温前的生长期长短与新球发育的大小成正相关, 切花后所留的绿叶数及残留茎的长度也与新球的发育成正相关;母球直径在3cm之内时, 与新球直径呈较好的直线关系;高温干旱引起种球变小, 早施氮肥可促进种球增大12%~15%。引入青海的荷兰唐菖蒲种球经驯化后绝大多数品种生长良好, 子球繁殖系数为0.6~3.02, 子球重量增加78.3%~99.0%, 切除花蕾后的子球重量可增加69.47%~296.96%, 退化现象减轻。

笔者在试验期间经调查证明, 在云南地区800~1000m高的山地, 可进行唐菖蒲的种球复壮, 所形成的技术体系已开始用于商品化生产。

5 生长环境

5.1 温度

首先选择冬季较温暖的地区 (热区) , 全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 最冷月平均气温15℃以上, 极限低温不要低于0℃。符合这样气候条件的地方有云南元江、元谋、元阳等地。如要得到质量较好的种球, 其产地气候条件最好是冬季降雨量较小, 日照时数较高。云南元江属低纬亚热带气候, 地形复杂, 立体气候特点突出, 全年日照2261.6小时, 冬季最低平均气温16.7℃, 非常适宜唐菖蒲种球的冬季栽培生产, 也适合唐菖蒲冬季鲜花栽培生长。

5.2 土壤

选择pH值为6~7, 团粒结构、排水良好的土壤, 土质疏松、肥沃, 地面平坦无积水。

5.3 水

水源充足, pH值为6.5~7.0, 水质无污染。

5.4 光照

为全光照, 无需遮荫。

5.5 空气

无大气污染。唐菖蒲对氟化物特别敏感。

6 日常管理

6.1 温度与水分管理

播种完土壤浇1次透水, 以促使迅速出苗。待苗出齐后适当控制浇水, 促进根系向深层土壤生长。在整个营养旺盛生长期, 适时灌水, 保持土壤湿润, 田间持水量达到70%左右。收获前2星期停止浇水, 便于球茎的收获和防止球茎腐烂。

6.2 施肥

进入旺盛生长期, 应及时追施氮肥和复合肥。发芽后15~40天施用N肥最有效。进入三叶期以后每月施用1次复合肥, 共施3次。追肥可以通过叶面喷施或灌溉方式施用, 或直接撒在土表再喷水。在土壤处于微酸性 (pH值5.6以下) 时, 不能施用磷酸盐肥料, 因为它含有氟化物, 过磷酸盐肥料更不宜施用, 否则会引起叶尖枯焦, 严重时甚至枯死。

6.3 病虫害防治

病毒病是引起唐菖蒲种球种性退化的主要原因, 应以预防为主。对真菌性病害, 如灰霉病、干腐病、茎腐病、根腐病、锈病、褐斑病等, 可在2叶期、4叶期和6叶期喷洒50%多菌灵或百菌清500倍液加以预防。一旦发现发病中心, 在其蔓延前, 每周全面喷施1次50%百菌清+65%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 交替使用。

6.4 剪花促球

少数大子球会抽生出花序, 应在花序抽出至花蕾显色前尽早摘除, 保留花茎上的2片茎生叶, 以保证光合面积, 使养分集中供应地下种球生长。

7 种球的采收与贮藏

7.1 种球的采收与处理

在5月至7月中旬叶片枯黄后选干燥、晴朗天气将整个植株小心挖起, 切忌碰伤球茎表面。球茎充分晾晒干燥后, 掰下切花种球或培育种球, 除去伤病畸形球后, 再按种球直径大小进行分级, 见表1

种球分级后用50%多菌灵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 (夜温49℃) 浸泡30分钟, 防止贮藏期间感病。经过处理的种球应在阴凉通风处迅速晾干, 其间不断翻动, 或37℃高温烘干到仅含生理水。种球晾干后装入尼龙网, 即可入库贮存。

注:每个级数中的最大数包含在内。

7.2 种球贮藏

一般贮藏室要求2~5℃, 相对空气湿度70%~80%。贮藏室要经常检查种球状况, 发现病烂球应及时剔除, 并喷药防止蔓延。每隔3~4周翻动1次, 防止发热霉烂。

冬季低温冷凉地区, 可利用自然低温进行常规贮藏以满足4月份之前的种球供应, 保持种球完好, 温度控制在0~10℃, 相对空气湿度70%左右。也可采用冬季埋藏种球, 11月中下旬将种球埋于沟中, 沟深60cm, 用细沙对种球进行分层埋藏, 共设置3层, 埋藏期间根据气温降低状况逐步增加覆土厚度, 每次增加10cm, 最终增加到40cm, 进入4月份逐步去掉覆土, 每次去10cm, 共去除2次。

到翌年4月份温度开始回升后, 球茎休眠一般已解除, 随温度升高, 要防止球茎萌发。在夏秋种植冬季切花时必须进行延期贮藏, 贮藏条件要求冷凉、干燥、通风良好的机制冷库, 温度维持在2~5℃, 相对湿度维持在70%为宜。贮藏室内保持较低的O2含量和较高的CO2浓度可抑制球茎的萌发。应及时排除库内乙烯等有害气体, 从而降低唐菖蒲种球的呼吸强度, 降低球茎中养分的损耗, 保持球茎的质量。

7.3 贮藏期间病虫害防治

7.3.1 球腐病。

该病是贮藏期间唐菖蒲球茎经常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球茎受青霉菌感染后, 开始出现淡褐色、稍有凹陷和皱纹的病斑, 病斑周围呈黑色, 病部逐渐枯软, 其上产生青绿色霉层。该病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 贮藏室空气潮湿容易发生, 主要通过机械接触和空气传播, 特别容易通过伤口传染球茎。防治方法: (1) 在球茎的挖掘和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机械损伤, 减少病菌的侵入, 刚收获的球茎应迅速晾晒; (2) 球茎应贮藏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点, 并保持较低的温度 (0~10℃) , 及时查看和清除霉烂的病球; (3) 在球茎收获后到种植前都要严格检查, 剔除带病球茎, 并用0.3%~0.4%的硫酸铜溶液浸泡1小时后取出。

7.3.2 球茎根腐病。

侵染后最早在球茎顶点周围出现水渍状不规则小病斑, 逐渐变为淡褐色至红褐色, 病部形成同心圆状皱褶, 温度高时病斑上产生白色菌丝, 为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分生孢子。球茎和土壤都能带菌, 贮藏期间, 球茎未经彻底干燥或未经消毒处理常发病较严重。防治方法: (1) 球茎贮藏前充分晾晒1周, 贮藏期间要保持环境通风干燥; (2) 发病初期可及时喷施多菌灵、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

7.3.3 软腐病。

此病由假单孢菌侵染引起, 侵染球茎会在球茎上出现白黄色水渍状圆形斑点, 病斑渐变为褐色或近似黑色, 凹陷, 边缘突起, 有胶粘物质。目前无特效杀菌剂。应以预防为主, 发现病球及早清除。

7.3.4 干腐病。

该病病原为座盘菌, 感病后球茎外表面产生小的坚硬的黑色菌核。球茎上出现褐色或黑色病斑, 可扩展连成片使球茎腐烂。贮藏期若环境潮湿发病加重, 整个球茎都可皱缩成黑色。防治方法: (1) 贮藏前种球经过充分晾晒, 贮藏期经常翻动种球, 保持环境通风; (2) 发现病害, 及时喷施50%多菌灵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控制病害发生。

参考文献

[1]詹永煌, 期刊江西农业科技2004年第07期

[2]薛寒青, 王舰, 期刊-核心期刊河北林业科技2008年第5期

[3]薛慧智, 窦铁岭, 姚全辉, 高运青, 张立峰, 期刊-核心期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01期

[4]陈菊;唐菖蒲子球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5]杨玉秀, 刘安成, 郎少兰;唐菖蒲栽培与繁育技术[A];2004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4年

冬季生产 篇10

1防御甘蔗秋冬季自然灾害

1.1防旱抗旱

甘蔗生产后期蔗田的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 做好田间水分管理对保证甘蔗稳产增收至关重要。有灌溉条件的, 待甘蔗进入生长后期, 应逐渐减少水分供应, 于收获前两个月停止灌水, 以免影响甘蔗正常成熟。无灌溉条件、常发生秋旱的旱地蔗区, 应注意提前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包括雨后封沟蓄水、蔗叶覆盖行沟、减少水分蒸发等。

1.2防霜防冻

高纬度及高海拔蔗区冬季易遭受低温霜冻, 入冬前应做好防霜防冻工作: (1) 及时关注天气变化, 在霜冻来临之前, 做好翌年种苗的砍收及储存。 (2) 注意对宿根蔗的管理, 要留宿根的蔗田, 在霜冻未终结前不开垄松蔸, 以免冻坏宿根蔗芽;如遇重霜还要用蔗叶或土覆盖;霜后及时检查, 对受害严重影响到宿根发株的, 应及时补蔸或翻新。 (3) 霜冻过后, 及时清查霜冻受害面积和受害程度, 合理安排砍收顺序。受害严重的, 特别是生长点已经冻死或者心叶已经坏死的甘蔗要先采收。

1.3除草防火

甘蔗生产后期应重视防火工作:提前在蔗田四周喷洒除草剂灭草, 减少隐患;做好防火宣传教育工作, 并加强蔗田巡防;配合消防部门做好灭火演练, 保持警惕。

2加强甘蔗秋冬季田间管理

2.1剥叶防倒

在甘蔗生长后期剥叶, 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剥叶标准为:蔗株生长茂盛、田间郁蔽度大的要剥, 病虫害严重的要剥, 气根多的要剥;干旱地不剥、留种田不剥。提倡蔗叶腐烂还田, 增加土壤肥力。

甘蔗生长后期易倒伏, 要积极做好中期的中耕培土, 剥除枯老叶, 减轻蔗株上部重量, 减少风吹阻力;对高大易倒蔗株, 每两行用蔗叶束扎交叉成三角形或人字形, 以加强支撑能力, 减少倒伏。

2.2防治病虫

结合虫情测报, 对蚜虫、螟虫发生严重的蔗田, 利用无人机进行空中喷洒药剂等集中防治。也可采用分散防治, 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按说明书要求配置喷施防治螟虫;或选用50%抗蚜威兑水喷施防治蚜虫。注意黑穗病、梢腐病等病株, 集中销毁。

2.3防治鼠害

要加强鼠害防治, 采取化学灭鼠, 使用敌鼠钠盐或氯敌鼠钠盐, 按要求配制毒饵 (毒谷) 进行统一防治。尤其因台风等导致连片倒伏的蔗田, 要注意防治鼠害。

3抓好甘蔗收获环节管理

积极做好2016年甘蔗估产和成熟度调查工作, 综合考虑品种熟期、植期、土壤类型及蔗区运距等情况, 合理安排砍收顺序, 做到先熟先砍、后熟后砍, 并尽量安排要留宿根的蔗田迟砍。积极推广甘蔗机械收获, 切断式收获的甘蔗应优先安排进厂压榨。

4做好下年甘蔗播种安排

冬季生产 篇11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动物

选择100头健康无病梅花鹿, 其中五锯公鹿40头, 经产母鹿20头, 初产母鹿20头, 当年幼鹿20头。

1.1.2青贮饲料

选用当年乳熟期青玉米秸, 制成优质青贮。

1.2试验方法

1.2.1青贮饲料的制作

按青贮制作方法, 选蜡熟期青玉米秸切短至1~2 cm, 装入青贮窖压实, 含水量控制在70%左右。装填完毕用塑料薄膜盖严, 上面用500 mm泥土压实, 40~60 d后开窖取用。

1.2.2试验设计

将饲喂青贮与不饲喂青贮的梅花鹿分为青贮组与普通组两组, 每组50头, 其中每组均为五锯公鹿20头, 经产母鹿10头, 初产母鹿10头, 当年幼鹿10头。两组间各类型鹿体重差异不显著 (P>0.05) , 两组饲喂精饲料相同, 试验期为越冬期至产茸期结束。

1.2.3试验地点及时间

试验于2009年11月15日~2010年8月31日在吉林省双阳第三鹿场进行。

1.2.4饲养管理

各试验组饲喂日粮中精饲料均相同, 粗饲料为青贮料一组, 柞树叶一组, 粗饲料均为不限量自由采食, 自由饮水。

1.3检测指标及方法

在试验过程中对两组梅花鹿的体重、产茸量 (二杠) 、产仔体重、幼鹿体增重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体重比较

普通组与青贮组各类鹿试验初期和试验末期平均体重见表1和表2。

kg

注:同列肩标*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下表同。

kg

由表1和表2数据可知, 普通组与青贮组相比, 在没有饲喂青贮料前体重差异不显著 (P>0.05) , 在饲喂青贮料后体重变化青贮组高于普通组, 差异较显著 (P<0.05) 。

2.2产茸量比较

两试验组产茸量见表3。

kg

由表3中数据可知, 青贮组的产茸量较普通组要高, 差异较显著 (P<0.05) 。

2.3产仔重量比较

各组母鹿产仔重见表4。

kg

由表4中数据可知, 青贮组无论是经产母鹿还是初产母鹿, 其产仔重量均高于普通组, 差异较显著 (P<0.05) 。

2.4经济效益分析

普通组与青贮组饲料配方见6表5, 两试验组鹿茸经济效益分析见表6。

kg/ (d∙只)

由表和表数据可以得出, 使用青贮饲料平均每头鹿年成本会增加50元左右, 但由于喂饲青贮料可以显著地增加鹿茸的产量, 本试验结果表明, 50头饲喂青贮料的青贮组成本会增加2500元, 但仅鹿茸一项按市场价1 600元/kg, 就可以增加收入4 800元, 比普通组增收2 300元。

3结论

上一篇:核心素养培养下一篇:生态城镇发展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