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规程(共12篇)
生产规程 篇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种子质量意识不断提高, 消费者对种子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在种子生产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玉米制种操作规程。
一、基地的选择
选择信誉好、经济实力强、技术力量雄厚、基础稳固、有加工能力、有资质的种子企业为代繁合作伙伴, 与代繁企业签订合同, 并监督代繁企业与基地村、场签订预约生产合同。制种田应选择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光照充足、有效积温较高、成方连片且符合隔离条件的地块。
二、规范播种
代繁企业和基地村、场成立制种专业小组, 责任到人, 对代繁企业村、场的制种专业组分别进行培训, 共同制定田间管理技术, 然后对农民进行培训。播种前由代繁企业和基地村共同填写“制种农户花名册”, 绘制详细到户的“田间种植图”, 在图上将制种田逐块编号, 播种后地块统一挂牌, 标示农户姓名、地块编号、面积等, 逐户建立“田间管理档案”。分发亲本种子, 监督农户按要求的行比进行播种, 播种后逐块地核实制种面积, 并将播种情况的核实面积结果填入“田间管理档案”, 并由基地负责人和农户签字。
三、田间管理
1. 间苗、定苗。
按密度要求定苗, 同时去杂。母本去大、小、异型苗, 留中间典型苗, 以保证苗齐、苗壮;父本去大苗、异型苗, 留中小苗, 以延长授粉时间。
2. 去杂。
去雄前进行1~2次去杂。大喇叭口期进行去杂检查, 田间父、母本杂株率不得超过0.2%, 去杂不合格者, 经检查指正仍不能根除的, 雇人去除。付种子款时每次每亩扣除20元的去杂费, 并将检查结果填入“田间管理档案”, 由基地负责人和农户签字。
3. 去雄。
摸苞带2~3片叶子去雄, 去雄检查时, 若发现母本雄穗露头, 代繁企业技术人员必须马上通知农户限时拔除;若出现母本散粉株, 企业技术人员必须将周围5米内的母本全部砍除。母本散粉率 (包括残枝) 累计不能超过0.5%, 母本散粉超标的为去雄不合格。将去雄检查结果填入“田间管理档案”, 并由基地负责人和农户签字。在授粉结束后, 应及时砍除全部父本。
4. 测产。
种子收获前应由公司驻基地技术人员、代繁企业负责人和农户组成的测产小组按村、场分1、2、3类, 参考“田间管理档案”选3~5个地块测产。若有测产要求的农户, 测产小组也应去该户测产。测产结果应由代繁企业负责人、基地负责人和农户签名, 并记入“田间管理档案”。
四、适时收获, 及时晾晒
种子成熟后要及时收获, 收获前10天进行摊薄晾晒, 待大水分脱去、种子开始上光时装网袋。装袋时进行穗选, 装后单排码垛, 通风摆放。遇到降温和雨雪天气时, 要用塑料布、秸秆或草苫等覆盖, 以免冻害。
收购前农户再次穗检, 经验收合格, 测定水分降至13.0%以下时, 必给农户“交售通知单”或“脱粉准脱证”, 农户持证到指定地点脱粒。脱粒后, 按照标准和农户共同取样、封样, 样品一式3份, 公司、代繁企业和农户各持一份, 作为鉴定质量的依据。
生产规程 篇2
目的:建立生产工艺变更规程,以规范药品生产工艺管理,保证药品质量。适用范围:公司所有注册药品的生产工艺。
责任:企业技术中心、生产技术部、质量部、设备部、生产车间。内容:
1、变更立项申请
1.1变更立项申请人首先填写生产工艺变更立项申请表(附表
1、生产工艺变更立项申请表),并同时递交生产工艺变更可行性分析报告和试验方案计划。
1.2变更立项申请人应对变更前后的生产工艺作以充分的比较,尤对变更后的生产工艺是否能够影响药品质量、保证药品质量和提高药品质量作以充分的评估,以消除潜在的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
2、变更立项评估与批准
2.1公司接到生产工艺变更立项申请表及相关资料后,应组织质量负责人、生产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生产车间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题论证,充分研究和审查其相关资料,尤对能否影响药品质量作以充分论证和评估,同时完善其试验方案。
2.2专题论证会应形成会议纪要,对其生产工艺变更立项申请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在生产工艺变更立项申请表上签字。
3、变更后的生产工艺试验与验证
3.1生产工艺变更立项申请和试验方案获准后,实施部门应书面提出变更后的生产工艺验证方案,并履行验证方案的审批程序。
3.2每项生产工艺变更均必须进行连续3个批号的工艺验证,验证重点是变更后的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3验证结束后,应对此项生产工艺变更作出试验总结,重点是变更后的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同时填写生产工艺变更申请表(附表
2、生产工艺变更申请表)。
4、变更后的生产工艺审查、批准与实施
4.1 验证结束后,公司应组织质量负责人、生产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生产车间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专题审评会,充分审查试验总结和验证结果,对变更后的生产工艺能否影响药品质量作以充分论证和评估,并作出结论。
4.2专题审评会应形成会议纪要,对其生产工艺变更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在生产工艺变更申请表上签字。
4.3确认生产工艺变更对药品质量有影响时,应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4“药品补充申请注册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中的相关规定,报SFDA审批。其变更后的工艺待SFDA批准后再行实施。
4.4确认生产工艺变更对药品质量没有影响时,即属于“不影响药品质量的生产工艺变更”,由相关部门按照《生产工艺规程制定、修订、审核和批准规程》对原工艺规程做出修改,下发执行。
此述“不影响药品质量的生产工艺变更”系指企业因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所导致的局部设备变更而发生的生产工艺变更,其变更有利于保证和提高药品质量,属非实质性的生产工艺变更,此类工艺变更不须报SFDA审批。
5、文件
绿色春白菜生产技术规程 篇3
一、生产技术条件
1.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2.土壤条件
前茬为非十字花科蔬菜,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耕层深厚、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以粉砂壤土、壤土及轻粘土为宜。
二、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丰产、抗病、净菜率高的早熟品种,如:真美2088等。要求种子纯度98%以上,发芽率在95%以上,发芽势在90%以上,且无病、无菌和其他杂质。
三、田间生产管理
1.施肥管理
以马粪30%,猪粪20%,园田土50%的比例配制营养土,每1000kg营养土中再掺过磷酸钙5kg,硫酸钾2.5kg。将营养土装入6*6营养钵内,播2~3粒种子后覆土、喷水,支拱覆膜。子叶期间苗,拔除弱苗,5~6叶时定植。
2.整地施基肥起垄
整地前施足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600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0kg,翻匀耙平。春季栽培多用畦作,做成宽80cm,高10cm的畦后覆膜
3.合理密植
具体密度因品种而异,膜上双垄交叉定植,株行距30*60cm,坐水定植,缓苗后查验,如发现有缺苗及时补栽。一般每亩2800~3100株。
4.生长期管理
科学灌水施肥,生长前期是在早春,气温低,地温也低,苗又小吸收量也小,应减少灌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即可,雨后及时排涝。
(1)莲座期管理:生长中后期(莲座期)气温升高,生长速度较快,生长量逐渐加大,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量也增多。定苗后追施一次“发棵肥”,每亩施尿素10kg,施肥后随即浇水。
(2)结球期管理:此期生长量最大,需要大量的肥水。“蹲苗”结束后开始浇水,水量不宜过大,以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在收获前的一周不要再浇水,防止裂球。包心前5~6d追“结球肥”,每亩施用尿素10kg。
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原则: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春白菜的目的。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及其混配农药。
(1)农业防治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②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尽量不选地势低洼的盐碱地。
③翻耕晒土,平整土地,高垄栽培利于灌水排水,但在缺水、干旱和重碱地块,不宜采用高垄。
④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肥既含有氮、磷、钾等元素,又富含钙、硅等元素,养分全面,肥效稳定持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保持在3%以上,种植的春白菜不但产量高、质量好,也不会发生“干烧心”。在中性、偏酸性土壤中施用草木灰,草木灰含有大量钾素及丰富的氧化钙,可以起到补钾增钙的作用;盐碱地切忌施用草木灰。切忌在春白菜生育期单一过量施用氮肥,应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
⑤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春白菜生育期水分供应要均匀,尤其是莲座期应注意土壤湿度的变化。雨水多的年份要适当中耕,并延长蹲苗天数;干旱年份则应缩短蹲苗期并及时浇水。雨后要及时排水,不能使地里有积水。灌水要勤灌、均衡灌,改大水漫灌为浅灌;改通灌、串灌为长垄短灌。每次灌水前仔细检查一下,发现软腐病株要连根挖出深埋。拔后的株穴撒石灰后覆土踏实,然后再灌水。
⑥减少伤口产生和促进伤口愈合。白菜的伤口经常有机械伤、裂伤、烧伤、病伤、虫伤等。这些伤口是软腐病和黑腐病细菌侵入的良好途径。所以要尽量减少或避免伤口的发生。
⑦根外补钙是有效又直接的防治春白菜“干烧心”的办法,通常从白菜莲座期开始,向心叶喷洒0.7%氯化钙溶液喷雾。
(2)物理防治:采用黄板诱杀蚜虫。
(3)药剂防治:细菌性病害(软腐病),要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并带出田外深埋,并对病穴撒石灰消毒。然后及时用药防治,可用72%农用链霉素粉剂,每亩20g对水60kg喷雾。
(4)主要虫害:虫害主要有菜青虫、萝卜蝇(地蛆)等。
白菜虫害防治的原则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针。喷施农药的原则是低浓度、喷匀。可以用选用1%苦参碱水剂,每亩80mL,对水60kg喷雾。对地下害虫的防治在田间放置糖醋液盆(按糖:醋:水=1:1:2.5的比例配制)诱捕成虫。
四、适时收获
镇坪乌鸡种蛋生产技术规程 篇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镇坪高山富硒乌鸡种蛋生产的环境条件、技术要求、饲养管理办法、防病治病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镇坪高山富硒乌鸡种蛋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3 鸡场环境
3.1 鸡场选址
应选择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背风向阳, 地势高燥, 土壤贫瘠的沙质土壤, 周围有较大面积的农业或林果茶业用地, 离主干公路、铁路有500m以上的距离, 且水电路讯四通。远离村、镇居民点至少1000m以上, 周围2km以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场、屠宰场或其他畜禽养殖场, 不得在饮用水源、食品厂的上游。
3.2 鸡场建筑布局
种鸡场应严格按照生产区、生活区分开, 雏鸡、成年鸡分开饲养的原则进行布局。生产区应处在下风向。场内布局应符合种鸡生产要求。鸡场各分区之间和沿鸡场周围应设绿化隔离带, 设置防鸟设施。鸡舍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 并能耐酸、耐碱等消毒药液清洗消毒。
3.3 鸡场环境监测
3.3.1 空气质量 鸡舍空气质量应符合NY/T391标准规定。
3.3.2 饮用水质量 应符合NY5027标准规定。
3.3.3 饲料质量 应符合GB13078标准的要求。
3.3.4 适宜室温 雏鸡21℃~27℃, 成年鸡10℃~24℃。
3.3.5 相对湿度均为75%。
3.3.6 风速 雏鸡0.5 m/s, 成年鸡0.8m/s。
3.3.7 照度 雏鸡50 Lx, 成年鸡30 Lx。
3.3.8 细菌 均为25 000个/m3。
3.3.9 噪音 雏鸡≤60 d B, 成年鸡≤80 d B。
3.3.1 0 粪便采用干清法处理。
4 饲养管理
4.1 育雏期饲养管理
4.1.1 预温。
一般在进雏前, 夏天24 h将育雏舍温度上升到32~35℃, 冬季需2~3 d, 春秋季需2 d, 相对湿度60%~70%。
4.1.2 饮水。
雏鸡进舍后应先引导饮水, 在初次饮水中可加入8%的葡萄糖, 同时添加多维、电解质营养液, 待饮水2~3 h后, 再将饲料放入料盘内供啄食。饮水距离不超过2.5 m, 饮水器高度应与鸡背同高。每个钟型饮水器可供0—6周龄80~100只鸡饮水, 7—12周龄可供80只雏鸡饮水。
4.1.3 温度。
地面平养适宜温度, 1周龄35℃~32℃, 2周龄32℃~29℃, 3周龄29℃~26℃, 4周龄26℃~23℃, 5周龄23℃~20℃, 6周龄20℃~18℃, 温度应缓慢下降, 每天下降0.5℃。
4.1.4 相对湿度。
适宜相对湿度0—10日龄70%, 11—30日龄65%, 31—45日龄60%, 46—60日龄50%~55%。
4.1.5 饲养密度。
1—6周龄地面平养适宜密度20只/m2, 7—12周龄15只/m2, 13—20周龄5~10只/m2。
4.1.6 光照。
1周龄光照每天22~24 h, 2—8周龄每天10~12 h, 9~18周龄每天8~9 h, 光照强度40~60 Lx。
4.1.7 通风。风速0.5 m/s。
4.1.8 喂料。
1—9周龄实行自由采食, 不限饲。第1周龄用塑料布或料盘饲喂, 每100只用1个料盘。1周龄后用料桶喂, 料桶与鸡背同高, 20~30只供一个料桶, 7—15周龄15只鸡供一个料桶。1周龄每天喂8次, 2周龄6次, 3—6周龄4次。
4.1.9 围栏。
围栏高度约0.45 m, 距热源0.6~1.5 m, 其距离要根据热源种类, 季节和温度而定。围栏随雏鸡日龄增长而扩大面积, 一般在雏鸡7—10日龄即可拆除。
4.1.1 0 断啄。
一般在7—10日龄断啄。断啄用断啄器或者电烙铁, 断去上啄尖到鼻孔的二分之一, 断去下啄的三分之一。操作要准确、迅速, 防止流血, 断后烙刀不要立即离开, 要灼烧3~5 s。在断啄前一天、后一天的饮水或饲料中加入维生素K3, 5 mg/kg饲料。
4.1.11喂砂砾。雏鸡从第二周龄起, 饲料中应开始拌1%砂砾, 粒度从小米粒逐渐增大到高粱粒大小, 砂砾料应洗净, 并用开水煮沸消毒。
4.1.1 2 疫病综合性防治措施
应结合种鸡场实际情况, 制定综合性防疫制度, 严格执行, 并在雏鸡3—5日龄内饮用一个疗程的高效抗菌药物, 预防母源性的白痢、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等疾病, 在15—65日龄注意预防球虫病。
4.2 育成期饲养管理
从第7周龄开始进入育成阶段, 根据生长情况制定限饲方案。
4.2.1 转舍。
7周龄雏鸡转入育成舍后继续给温5~7 d, 室温15℃~22℃。用一周左右时间在育雏料中按15%~20%的比例添加育成料, 直到全部换成育成料。调整饲养密度到平养10~15只/m2, 笼养25只/m2。
4.2.2 生长控制。育成期的饲养关键是控制体重, 以使鸡骨架充实, 发育良好。
从第8周龄开始, 每周称重一次, 随机抽样5%~10%的鸡, 抽取小样不少于30只, 计算均匀度。均匀度的计算方法为平均体重上下10%体重范围内的鸡数占总鸡数的百分比。各周龄的均匀度应在75%以上, 越高越好。对体重过轻的鸡应该分群进行单独饲养使其达到标准体重。当发现体重超过或低于品种标准的1%时, 应调减或增加计划饲喂的1%, 待体重恢复达到标准后, 又按计划饲喂量进行饲喂。
4.2.3 限制饲喂。镇坪高山富硒乌鸡可不进行限制饲喂。
4.2.4 修啄。在8—10周龄对断啄不好的鸡修啄一次。
4.2.5 喂砂砾。每100只鸡每周用砂砾0.5 kg, 应均匀撒在食槽中的饲料上。
4.2.6 喂料。
每天只给料1次, 平养在每天天亮之前上料, 天亮后可保证所有的鸡在5~10 min内吃上料, 保证每只鸡有足够的食槽位置。
4.2.7 在鸡群患病或遇到巨大应激时, 应暂停限饲, 恢复自由采食或增加给料量, 保证体重能达到标准要求。
4.3 产蛋期饲养管理
4.3.1 转舍前的准备。
(1) 清洁消毒鸡舍。装笼前15 d应彻底冲洗屋顶、网架、墙壁、门窗、走廊、粪池, 并擦拭刷洗鸡笼、笼架、水槽、料槽、下水管道和水箱等污物, 清洗各种饲喂用具, 严格消毒。 (2) 检修设备。对鸡舍建筑, 各种供电、供水、排水、排风、照明设备和集蛋、喂料、清粪系统等饲养用具、设备逐一检修, 维修保养, 使之处于良好状态。 (3) 准备物资器材。应准备好必需的药品, 医疗器械, 各种工具, 生产登记、育种记录、统计表及饲料等。
4.3.2 转舍装笼。
在23~25周龄时将鸡群转入产蛋种鸡舍进行笼养。 (1) 气候选择。冬季要避开风雪严寒天气, 一般在中午进行。夏季应避开炎热天气, 一般在早、晚凉爽时进行, 春、夏、秋为便于抓鸡也可在夜间进行。 (2) 转群运输。参与转群的人员、车辆、鸡笼和鸡舍通道等应严格消毒, 转群时要少装、勤装、勤运, 防止中途造成挤压伤亡, 抓鸡时要抓两胫, 轻抓轻放, 以免损伤。 (3) 严格挑选。应根据体重、体型和冠的发育情况严格挑选, 按品种标准剔除不合格及无饲养价值的鸡只。同时将每笼的鸡数一次入够数量。 (4) 分类入笼。在符合品种标准的基础上, 将比较弱小, 发育不良的鸡, 一般应放在温度较高的南侧鸡笼, 便于入笼后加强对它们的饲养管理。 (5) 挂笼号。种鸡笼外应挂笼号, 编号与脚号相同。
4.3.3 饲养管理要点。
(1) 转换饲料。从25周龄开始, 日粮中每天增加15%~20%的产蛋前期料, 直到5~7 d后全部换成产蛋前期料。日粮中含钙量应在2%以上, 其它营养成分与产蛋料完全相同。产蛋高峰期间喂料量也应达到最高。当产蛋率下降到70%时, 应开始逐渐减少喂料量, 防止母鸡超重。每次减少量每百只鸡不超过500 g, 以后产蛋率每减少4~5个百分点, 就减一次喂料量, 这样从产蛋高峰到结束时, 每百只鸡喂料量大约减2.5 kg左右。应随时观察鸡群的反应, 任何产蛋率的异常下降都要恢复到原来的给料量。每日喂料3次, 时间是早上6点, 中午12点, 下午6点, 每只鸡占料槽0.15 m。 (2) 饲养密度5~6只/m2。 (3) 舍温保持18℃~21℃, 夏季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4) 相对湿度50%。 (5) 光照时间10~16 h/d, 光照强度15~22 Lx。 (6) 每只鸡占水槽位25 mm, 饮水量因气候而定, 一般18℃~21℃需28.4 L/100只, 30℃以上需40.5 L/100只。 (7) 通风量3~5 m3/h。 (8) 捡蛋。每天8:00—14:00, 每60 min捡蛋一次;14:00—17:00每2 h捡蛋1次, 捡蛋后要用铅笔在鸡蛋大端上写上母鸡个体编号。 (9) 每2周称重1次, 随机抽样5%~10%的鸡, 抽样不少于30只, 求出最大最小与平均体重, 对照品种标准, 依此来调整喂料量与饲料配方。
4.4 观察鸡群
4.4.1 新鸡刚上笼应尽量避免因环境不适应而导致的挂头、卡脖、扎翅等损伤事故的发生。
4.4.2 发现好斗的鸡及受强鸡制约不能正常采食、饮水、活动的弱鸡, 要及时调整鸡笼, 避免造成损失。
4.4.3 随时观察鸡的采食情况, 每天应计算耗料量, 发现鸡厌食、腻食、采食量下降或季节性的突然下降, 都应及时找出原因加以解决。
4.4.4 观察发现鸡群中恶食癖, 如啄肛、啄羽等, 应及时分析原因, 采取防止措施。发现脱肛、啄肛现象, 及时将鸡分开饲养, 对啄伤进行治疗。
4.4.5 应经常观察鸡蛋的质量, 如蛋壳、蛋白、蛋黄的浓度, 蛋黄色素, 血斑、肉斑蛋、沙皮蛋、畸形蛋, 尤其是蛋大, 破蛋率高等, 应及时分析原因, 并采取措施。
4.4.6 随时注意提回跑出笼外的鸡, 防止飞鸟、兽等进入鸡舍引起惊群、炸群及传播疫病。
4.4.7 每天在夜间12点检查鸡舍时, 先停风机, 静听鸡群有无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如干啰音, 咳嗽、喷嚏、甩鼻等, 若有时必须马上挑出, 有1只挑1只, 不能拖延, 并进行隔离治疗, 防止传播蔓延。
4.4.8 每天早晨观察粪便, 对白痢等传染病要及时发现治疗。
如发现疫病, 应每日观察鸡群中的异常情况, 并及时找兽医确诊, 采取防治措施, 控制蔓延。
4.4.9 若发现大群中突然死鸡且数量很多时, 必须及时剖检, 分析原因, 以便及时发现鸡群是否有疫病流行。
4.4.1 0 产蛋高峰期过后冠萎缩的鸡, 加喂微量元素、多维、青绿饲料等, 2 5 d后可恢复产蛋, 这项工作一直进行到鸡群淘汰前的2个月。
5 疫病防治
5.1 消毒
5.1.1 门口消毒。
大门口应建消毒池, 长4 m, 与大门同宽, 深0.1~0.15 m。种鸡场应杜绝外来人员参观, 饲养员进鸡舍前应淋浴消毒, 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和鞋, 鸡舍门口应设消毒池或消毒盆, 消毒液用0.1%的新洁尔灭液。
5.1.2 圈舍消毒。
每周用10%~20%生石灰乳对鸡舍墙壁、地面、过道进行消毒。每月定期用0.3%过氧乙酸或0.05%~0.1%的1210或百毒杀带鸡消毒1次。每年春秋两季各对整个鸡场进行1次彻底清扫、消毒。
5.1.3 用具消毒。
饮水器每日, 料桶、料槽、水槽等每周都要用0.1%的新洁尔灭液浸泡24 h消毒后, 用清水洗净沥干后再用。医疗用具等要随用随时消毒。
5.2 免疫程序预防
应根据种鸡场所在地区的疫病流行特点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做好禽流感、新城疫、马立克氏、喉气管炎、肾传支、法氏囊、鸡痘等疫病的防治工作。
5.3 无害化处理
5.3.1 病死鸡无害化处理 若鸡群发生禽流感、鸡新城疫、禽结核病等传染性疫病, 应尽快到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报告疫情, 迅速采取隔离、扑杀措施, 对鸡群实施清群和净化措施, 并对种鸡场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病死或淘汰鸡的尸体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化尸池应采取防雨、防渗漏处理, 防止污染环境。
5.3.2 鸡粪无害化处理
采用干清法清理, 将鸡粪运到堆集发酵场发酵8个月以上方可上耕地施用, 每420只鸡要匹配1 hm施用耕地, 促进农林牧有机结合。
5.3.3 垫料无害化处理 养鸡用过的垫料必须搬运到离鸡舍较远的地方堆集焚烧。
5.4 生产有机肥
采用现代工艺和设备用鸡粪生产有机肥。
5.5 医疗垃圾
对种鸡场产生的医疗垃圾应统一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
6 档案管理
6.1 每批种鸡都要有完整的育种记录资料, 所有记录资料应永久保存。
6.2 引种记录包括种鸡品种品系、孵化场名称、引进时间、疫病检疫、免疫接种、经办人等, 还应附带种鸡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副本、《防疫合格证》正本复印件, 以及《种畜禽合格证》、《检疫合格证》、《系谱卡》、检疫承运手续等文件资料。
6.3 饲养种鸡所用的每个批次的饲料产品均应保留样品。
留样应设立标签, 注明饲料品种、生产单位、生产日期、批次、生产负责人和采样人等事项。
6.4 购进兽药记录包括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单位、批准文号、生产批号、主要成分及含量、作用与用途。
6.5 免疫程序记录
包括疫苗种类、使用方法、剂量、批号、生产单位、免疫时间、免疫反应情况、处理情况、免疫效果等事项。
6.6 患病鸡的预防和治疗记录
包括发病时间及症状、预防和治疗用药的经过、药物种类、使用方法及剂量、治疗时间、疗程、所用药物的商品名称及主要成分、生产单位及批号、治疗效果等。
6.7 饲养日志
生产规程 篇5
第一条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工作纪律,生产岗位安生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禁止脱岗,禁止与生产无关的一切活动。
第二条
认真执行岗位安全操作细则,防止刀伤、碰伤、棒伤、砸伤、烫伤、踩膜跌倒及身体被卷入转动设备等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第三条
开机前,必须全面检查设备有无异常,对转动设备,应确认无卡死现象、安全保护设施完好、无缺相漏电等相关条件,并确认无人在设备作业,方能启动运转,管理制度《生产岗位安生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全操作规程》。启动后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按有关规程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
第四条
严格遵守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禁止无证操作。正确使用特种设备,开机时必须注意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挂上故障牌。吊机操作者作业时要避开重物,禁止乱摔、乱碰斜吊重物等野蛮操作。
第五条
不准超高、超重装运钢材原料,不准超高准放物料,防止倾斜倒塌伤人。
第六条
按章作业,有权拒绝上级或其他部门的违章指令,并可在向直接上级报告无效后越级向上反映。
第七条
搞好岗位安全文明生产,认真贯彻“十字操作法”,发现隐患(特别对因泄漏而易引起火灾的危险部位)应及时处理及上报。及时清理杂物、油污及物料,切实做到安全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第八条
大葱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篇6
产地应空气清洁无污染,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灌溉用水清洁,整体环境条件符合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的质量标准。
2 品种选择
应选择假茎长、丰产抗逆性好、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如郑州高脚白、临泉长白条大葱、寿光八叶齐、开封寒星大葱、山东铁秆葱等。
3 栽培技术
播种育苗:大葱种子出土慢,幼苗期长,生产上均采用育苗移栽,育出的葱苗可直接上市供应青葱。春季播种,气温较低,播前应进行催芽处理,并采用湿播。夏秋播种可采用干籽直播,播后盖1~1.5厘米的细土。每667平方米用种2~4千克,可供5~10亩地栽植。播种后保持土壤疏松、湿润,防止土壤板结裂缝。出苗后应及时除草,并根据墒情浇2~3次水。秋播葱秧冬前应适当控制水肥,防止徒长。越冬前应浇一次封冻水,保护幼苗越冬。返青后除及时浇返青水外,还要结合浇水追2~3次肥,以速效氮肥为主。适时间苗并及时除草,移栽前10天停止浇水,定植前1~2天浇一次水,以利起苗。春夏播的葱苗,因生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苗期较短,须适当增大浇水量,追施速效肥2~3次,及时拔草间苗,培育健壮葱秧。
定植:移栽田提前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耕翻入土混合后整平,合墒开沟。沟距长葱白品种70~90厘米,短葱白品种50~60厘米,沟深20~30厘米,宽15~30厘米,沟内集中施入腐熟饼肥和过磷酸钙,再把沟底刨松,准备定植。
栽葱有插葱和摆葱两种方法。插葱法又分干插和湿插。湿插是先在沟内浇水,待水渗后立即插葱。干插是插完后才浇水。要求土壤细碎疏松,稳苗水要适当减少,插葱深度以心叶高出沟面7~10厘米为宜,插葱时使葱叶扇面与沟向平行,有利于培土和田间管理。
摆葱法是将葱叶扇面紧靠沟壁一侧摆匀。为减轻烈日曝晒,南北沟摆在西侧,东西沟摆在南侧。摆完一沟后用锄将沟底土埋住根部厚约7~10厘米,立即浇稳苗水,水量要小,防止冲倒葱秧。灌后稍覆土保墒防止龟裂,3~5天后再浇一次缓苗水,然后中耕蹲苗,栽植密度一般为667平方米1.5万~2万株。
4 田间管理
大葱定植后原有的须根不再继续生长,4~5天后开始发生新根,新根萌发后心叶开始生长,需20天左右才能缓苗,由于大葱对高温和干旱有较强的忍耐力,所以宁干勿涝。雨后及时排出积水,促进根系生长,锄松垄沟,提高通透性。立秋以后,植株生长速度加快,每667平方米追农家肥2000千克,撒施在垄背上,再施入尿素10千克,浅锄一遍,把肥料锄入沟中,灌水促其生长。处暑以后天气晴朗,为管状叶生长盛期,要追施速效氮、钾肥,每667平方米撒施尿素15千克,硫酸钾20千克,破垄培土。进入9月份葱白开始加粗生长,仍需追施速效氮、钾肥,方法同前。追施后进行培土,培土高度要求不埋心叶,随植株生长再培第二次土。立秋到白露之间灌水应在早晚进行,并且宜轻浇。白露到秋分追肥后灌水宜大,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满足葱白生长需要。
随着气温下降,到月平均气温15℃左右时,管状叶的增长已趋顶峰,并开始缓和,昼夜温差继续加大,叶身的同化产物向葱白部分运贮加快,是产品形成盛期。葱白产量几乎占植株生长总量的40%,需要大量供水,每隔6~7天一浇水。浇足浇透,两次浇水之间保持地不见干。
5 病虫害防治
防治大葱病虫害应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5.1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如紫斑病、霜霉病等发病重的地块,应与非葱类作物进行2~3年以上的轮作。同时要加强栽培管理,选择地势高燥、土壤肥沃、易排水地块种植大葱,雨后及时排水。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
5.2 物理防治用黄板诱蚜,即用30×20厘米的黄板涂上黄漆,再涂一层机油,667平方米放20~30块对蚜虫进行诱杀。
5.3 药剂防治对大葱紫斑病、霜霉病、锈病等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进行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对蚜虫、蓟马发生田块,每667平方米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6 收获
温室油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篇7
本标准适用于栽培温室油桃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所示版本均为有效: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标准通则、NY5087无公害食品、鲜食油桃产地环境条件、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号。
3 技术要求
3.1 温室建设
3.1.1 温室方位。
温室设计以东西走向为宜, 根据地形调整温室的方位, 一般以偏西5°为宜, 南北2栋温室间距8 m左右。
3.1.2 温室结构。
依据新建温室的地形情况, 一般1栋温室长80~100 m, 跨度7.0~7.5 m, 每栋温室折合占地面积667 m2。温室脊高2.8~3.0 m, 后墙高2.0~2.3 m, 前底角高1.3~1.5 m, 温室为钢筋结构或木制结构, 后墙和两侧山墙为空心砖墙, 厚度为30~50 cm, 有条件的可在中心加上苯板, 或堆厚墙土增温保温, 温室屋面为圆拱形。
3.1.3 温室环境条件。按NY5087标准规定执行。
3.2 苗木定植
3.2.1 苗木标准。
选择由山西毛桃作砧木的嫁接苗。根系发达, 要求粗度0.3 cm以上;根长15 cm的侧根8条以上;苗高60 cm以上。
3.2.2 栽植密度。
一般株行距可采用1 m×1 m, 以提高油桃前期产量。
3.2.3 定植时期。
春季清明前后为最佳定植时期。
3.2.4 整地。
平整土地, 施入充分腐熟发酵的鸡粪或猪粪22.5 t/hm2, 然后翻地, 挖定植穴, 上口直径60 cm, 深40 cm。
3.2.5 定植。
栽前解除苗木嫁接口塑料条, 修剪根系, 然后把苗木根系放在含杀菌剂的水池中浸泡8 h。分出大小苗, 大苗栽在温室北部或塑料大棚中部, 靠设施边缘前底角处空间小的栽小苗。苗木嫁接口高出地面, 栽苗时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方法, 使根系舒展。栽后定干, 从前底角到后墙, 干高依次为30~50 cm, 定植后灌1次透水。
3.3 及时补栽和换苗
栽苗时对预留的5%备用苗木用编织袋假植, 苗木成活后, 对确认死苗和生长不良的苗木及时补栽。
3.4 幼树调控
苗木成活后, 当新梢长到20 cm时开始摘心。7月上旬左右追2次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 间隔为20 d, 追施50~100 g/株, 并及时灌足水。适时除草, 保持土壤湿润疏松。结合防治病虫害, 喷施以氮为主的叶面肥。6月末喷1次赤霉素, 促进幼树及早成形。新梢长至20 cm以上, 及时摘心, 培养三大主枝, 促发副梢。7月下旬至8月上旬, 叶面喷施多效唑150~200倍液, 间隔7 d左右, 喷施2~3次, 观察桃树新梢停长为止。
3.5 温湿度管理
3.5.1 温度管理。
10月中旬, 扣上塑料薄膜, 盖上草帘, 保证温室内温度在0~7.2℃, 以利休眠。桃树完成需冷量, 才能正常萌芽开花, 目前温室栽培油桃品种多为500~700 h, 应注意升温。11月中下旬开始升温, 白天保持20~25℃, 夜间保持5~8℃, 白天温度高时打开通风口。花期白天温度控制在19~21℃, 不能高于22℃, 夜间不能低于5℃。幼果期温度白天控制在22~25℃, 夜间保持在8~10℃。硬核期及果实膨大期白天温度在25~28℃, 夜温在10~12℃。着色期至采收前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 夜温保持在10~15℃[1]。
3.5.2 湿度管理。
萌芽期保持相对湿度60%~80%;花期保持相对湿度50%~60%;幼果期至果实成熟期保持相对湿度60%。
3.6 肥水管理
3.6.1 施肥原则。
按照NY/T496-2002规定执行。根据油桃的施肥规律进行平衡施肥或配方施肥。使用的商品肥料是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使用或免于登记的肥料。
3.6.2 施肥技术。
早秋施基肥, 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 以发酵优质鸡粪为主, 数量按斤果斤肥施入, 如果其他土杂粪要增加施入量。采用沟施法, 距树根50 cm开沟, 深度在20~30 cm, 将有机肥施入后覆土;也可撒施, 并全园深翻至20~30 cm[2]。在开花前、坐果后、果实膨大期追肥。追肥方法有沟施、冲施或滴灌施肥, 根外追肥以喷施叶面肥为主。
3.6.3 适时灌水。
一是萌芽和开花水。升温初施肥后应灌1次透水, 以渗下40~50 cm为宜, 稍干后全棚覆盖地膜, 可减少灌水次数, 降低棚内湿度和提高地温, 一般可保持到花后再灌水。二是花后水。落花后根据土壤墒情, 灌小到中量水;坐果后, 为使幼果迅速生长, 必须保持土壤有充足的水分, 随时观测土壤墒情, 少量多次均衡灌水。三是硬核期水。硬核期桃对水分敏感。水分不足容易引起幼果脱落, 应适时灌小水。四是果实膨大水。果实生长第3期为果实迅速膨大期, 此时如果缺水, 果实不能膨大, 果个小, 产量低, 应适时保持土壤水分充足。五是采后水。采完果修剪后, 要进行施肥和灌透水。
3.7 整形修剪
3.7.1 升温初萌芽前修剪。
11月升温开始后, 主要是调整树形和花芽量, 第1年树看花修剪, 保花为主;第2年以后的树花量大, 适当整形, 疏除密生枝、细弱枝、过粗枝。保留粗度适宜 (直径0.5~0.8 cm) 的优良结果枝。长果枝一般可留6~10对花芽, 于15~25 cm处短截, 中果枝留4~8对花芽10~20 cm处短截, 短果枝不短截。
3.7.2 幼果生长期修剪。
对树冠上层旺长枝要缩剪, 随时除萌蘖, 疏剪密生枝和徒长枝, 对主枝背上直立枝和骨干枝头并生枝或竞争枝疏除或重短截。
3.7.3 采果后更新整形修剪。
采取回缩、短截、疏枝的方法。首先要疏除所有辅养枝, 对骨干枝的数量与大小进行调整改造, 为枝组发展提供空间[3,4]。
3.7.4 夏秋维形修剪。
不定期地进行多次修剪, 培养结果枝组。新梢长至20 cm摘心, 反复摘心2~3次。疏除徒长枝。
3.8 花果管理
初花期开始疏花, 先疏下部花, 留中、上部花, 疏双花, 留单花。花后2周左右开始疏果, 分2次疏果, 第1次疏除密生果和畸形果, 第2次疏果为定果, 在硬核前进行, 根据树体的载重量, 合理留果, 长果枝留3~4个, 中果枝2~3个, 短果枝1~2个。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谢花后可喷布PBO 150倍液, 控制新梢旺长, 盛花期喷布坐果灵。
3.9 病虫害防治
在扣棚前后和升温初修剪后清扫园地, 清除枯枝落叶。全园喷洒3~5°Bé石硫合剂。防治灰霉病于落花后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或50%灰霉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选用72%农用链霉素3 000倍液和7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喷雾。花芽露萼期是蚜虫卵孵化盛期, 用防治蚜虫的烟剂防治。在桑白蚧防治上, 落叶后或发芽前, 枝条上的越冬雌虫的蚧壳显而易见, 可用硬毛刷或竹片刮掉越冬成虫, 用3~5°Bé石硫合剂涂抹有虫枝干;还可在升温初, 喷洒速蚧杀1 500倍液。
3.1 0 采收
当果实由绿变红且可溶性固形物达到12%以上时, 开始采收。
摘要:介绍了温室油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主要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技术要求等内容, 以期为油桃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油桃,温室,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参考文献
[1]邵占宏, 周淑鲜.油桃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 2001 (9) :27.
[2]王荔, 马玉华, 万明长, 等.不同肥料施用对幼年油桃树生长结果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 (11) :115-116.
[3]张根旺.延长桃树寿命的冬夏剪结合技术[J].种业导刊, 2011 (3) :22.
红蜜南瓜生产技术规程 篇8
该标准规定了红蜜南瓜生产过程中环境要求、育苗、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瓜菜作物种子瓜类 (GB16715.1)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428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8321)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5010) 》中的条款通过该标准的引用而成为该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该标准, 鼓励根据该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该适用于该标准。
3 环境要求
红蜜南瓜生产的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5010的规定。选择在地势高、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种植, 忌和瓜类作物连作。
4 育苗
4.1 种子质量
应符合GB 16715.1中2级及以上要求。
4.2 种子处理
4.2.1 温汤浸种。
先晒种1~2 d, 再将种子放入50~55℃的温水中, 迅速搅拌10~15 min, 当水温降至30℃左右时停止搅拌, 继续浸泡2~3 h, 洗净种子表面黏液。
4.2.2 药剂浸种。
经温汤浸种后用10%磷酸三钠或0.1%高锰酸钾液浸泡30 min消毒, 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4.2.3 催芽。
将处理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后放在28~32℃的条件下催芽, 每天冲洗1~2次。当8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4.3 育苗准备
4.3.1 苗床选择。
。苗床选在地势稍高的地方。春季栽培要求背风向阳, 采用大棚加小拱棚双膜育苗[1]。
4.3.2 育苗基质。
用近几年未种过瓜类作物的菜园土60%、厩肥30%、腐熟有机肥5%和炉灰或沙子5%配置育苗基质, 再在1 m3配制而成的育苗基质中加入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各0.5 kg, 混合均匀后过筛[2]。
4.3.3 苗床准备。
在育苗地挖15 cm深苗床, 用直径10 cm、高12 cm的纸筒 (塑料薄膜筒或营养钵) 育苗。
4.4 播种
4.4.1 时间。
大棚加小拱棚双膜育苗的播期为2月底至3月初。
4.4.2 播种方法。
选晴天上午播种, 播种前浇足底水, 先在纸筒中间扎一个深1.5 cm的小孔, 再将种子平放在小孔内, 及时盖土, 盖土厚度为1.5~2.0 cm。覆盖地膜保温, 搭建小拱棚, 夜间温度低于8℃时加盖草帘。
4.5 苗期管理
4.5.1 温度。
出苗前苗床密闭, 白天温度保持25~30℃, 夜间覆盖草帘保持在15~20℃;出苗后, 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 夜间保持在15℃左右;定植前7~10 d炼苗, 白天温度控制在18~22℃, 夜间10~13℃。温度高时应通风透气。
4.5.2 水分。
苗床湿度以控为主,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 湿度过大时应适当通风降湿。一般不浇水, 如床土落干, 叶片浓绿显旱时适当喷水补墒。定植前5~6 d停止浇水。
4.6 壮苗指标
株高10~12 cm, 3叶1心, 健壮无病虫害, 节间短粗, 叶片淡绿无黄叶, 根系发达。
5 整地施肥
播种前深翻土地, 地爬栽培按行距200 cm、株距40 cm, 搭架栽培按行距100 cm、株距50 cm挖定植穴, 穴深10 cm。施腐熟有机肥30~45 t/hm2、25%复混肥750 kg/hm2。有机肥60%撒施, 40%施入穴内, 复混肥全部施入穴内, 与穴内土壤混合均匀。作成宽70 cm、高15 cm的南北向高畦, 畦面整平, 定植前7~9 d覆盖地膜。
6 定植
6.1 时间
地膜加小拱棚栽培, 3月底定植, 定植前扣好棚膜, 保持棚内夜间最低气温不低于8℃。
6.2 密度
地爬栽培定植1.125万~1.275万株/hm2, 搭架栽培定植1.80万~1.95万株/hm2。
6.3 方法
定植时按定植穴在畦上交错划破地膜, 保证幼苗茎叶和根系所带营养土块的完整, 做水栽苗, 水渗后覆土, 将膜口对好用土压实[3,4]。
7 田间管理
7.1 缓苗期
定植后白天棚内气温应控制在20~25℃, 夜间温度应保持在15℃左右, 最低不低于5℃。定植后浇足1次缓苗水。定植至缓苗期, 应及时查苗补缺。
7.2 伸蔓期
7.2.1 温度。
棚内温度达到25℃时, 中午通风炼苗, 随棚外气温升高, 通风口逐渐增大, 通风时间逐渐增长。棚外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将小拱棚揭除。
7.2.2 中耕锄草。
揭膜后进行第1次中耕, 深3~5 cm, 不宜松动根系;顺蔓时进行第2次中耕, 在封行前将杂草除尽。
7.2.3 水肥。
土壤墒情良好时开花坐果前不再浇水, 干旱时, 在瓜蔓长30~40 cm时再浇1次小水。在伸蔓期后期追施三元复合肥300~450 kg/hm2, 追肥时在定植穴一侧离瓜根10~15 cm处条施或穴施[5]。
7.2.4 整枝。
4~6片叶时, 打去顶尖, 选择主蔓基部生长健壮的侧枝, 地爬栽培采用双蔓整枝, 搭架栽培采用单蔓整枝。坐果前要及时抹除其他侧枝, 叶片过密处适当打叶。具体方法: (1) 压蔓。当蔓长40~50 cm时进行第1次压蔓, 4~6节再压1次。压蔓时应使各条瓜蔓在田间均匀分布, 主蔓、侧蔓都要压。 (2) 搭架。缓苗期后采用搭架栽培的要及时搭架, 用2cm竹竿, 可搭平架, 或搭鱼网式架, 架高1.8 m左右。当蔓长达到50~55 cm时, 将蔓沿着同一方向顺架体向上攀爬, 同时进行瓜蔓整理[6]。
7.3 开花坐果期
7.3.1 水肥。
控制氮肥和浇水。幼瓜坐稳后开始浇水追肥追施复合肥225~300 kg/hm2。
7.3.2 人工授粉。
人工授粉在晴天8:00—10:00前进行, 采摘几朵当天开放的雄花, 用蓬松的毛笔轻轻将花粉刷入干燥的小碟内, 然后蘸取混合花粉轻轻涂满当天开放的雌蕊。
7.3.3 疏果。单蔓整枝留2个果, 双蔓整枝每蔓留1~2个果, 留果后及时打顶。
单蔓整枝留2个果, 双蔓整枝每蔓留1~2个果, 留果后及时打顶。
7.4 果实膨大期
在幼果直径达4~5 cm大小时浇第1次水, 以后保持土壤湿润, 每次应浇足水。果实停止膨大后, 不再浇水;结合浇第1次水追施膨瓜肥, 以化肥为主, 穴施25%瓜类专用复合肥225~300 kg/hm2。
8 病虫害防治
8.1 主要病虫害
南瓜的病害以立枯病、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病毒病和银粉病为主;虫害以瓜蚜、地老虎为主。
8.2 防治方法
8.2.1 农业防治。
育苗期间尽量少浇水, 加强增温保温措施, 保持苗床较低的湿度和适合的温度, 可预防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春季彻底清除瓜田内和四周的紫花地丁、车前等杂草, 消灭越冬虫卵, 减少虫源基数, 可减轻瓜蚜危害。幼虫发生期, 人工摘除幼虫群集取食的叶片和卷叶, 瓜果收获后, 清除田间枯藤、落叶, 集中烧毁。及时防治蚜虫, 拔除并销毁病毒株。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 可以增强植株抗性[7]。
8.2.2 物理防治。
选用银灰色反光膜驱蚜, 黄板诱蚜
8.2.3 生物防治。
合理利用生物药剂和害虫天敌。
8.2.4 化学防治。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1。
9 采收
果柄处明显发生龟裂, 果梗变为褐色, 果皮坚硬并出现金红色时开始采摘。
参考文献
[1]杨念福.粉用红蜜南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9 (4) :185, 191.
[2]赵祥英, 宜荣莉.日本红蜜南瓜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6 (8) :36-37.
[3]赵祥英, 宜荣莉.日本红蜜南瓜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J].北京农业, 2006 (8) :10-11.
[4]赵祥英, 宜荣莉.日本红蜜南瓜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J].农业新技术, 2006 (3) :32-33.
[5]吴新增.红蜜南瓜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 2006 (3) :14-15.
[6]孟占桥.新日本红蜜南瓜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 2005 (8) :5-6.
浅析安全生产规程制度的执行 篇9
(1)《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从安全方针、目标、责任制、安全监督、规程制度、“两措”计划、教育培训、例行工作、事故的应急与处理、发包工程和临时工的管理等方面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总要求,是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基层班组长和专(兼)职安全员都要熟悉《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并按照其要求规范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2)《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是保人身安全的基本要求,各类设备运行管理规定是保设备安全的基本要求,该规程对设备运行维护的基本要求、技术标准以及巡视周期、巡视内容,检测项目与周期,维修项目与周期,技术管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熟练掌握安全规程是对员工专业素质最基本的要求。
(3)《变电站管理规范》、《架空输电线路管理规范》、《农村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标准》分别是变电专业、输电专业和农村供电所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它们从岗位职责、安全管理、运行管理、资料管理、设备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班组建设、文明生产和培训工作9个方面提出了规范化管理要求,是各专业生产管理的大纲性文件。
(4)各专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针对每项具体工作,综合安全规程、运行规程、技术标准和专业管理规范的要求,按照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对作业计划、准备、实施、总结等各环节,明确了其操作的方法、步骤、措施、标准和人员责任,是依据工作流程组合成的执行文件。
(5)通用规程:《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规范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器具管理规定》规范了安全工器具检测和试验管理;《国家电网公司安全技术劳动保护七项重点措施(试行)》和《国家电网公司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了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内容的编制和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规范了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内容的编制和执行;其他还有《国家电网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等。
(6)输变电运行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技术标准、输变电设备运行规范、输变电设备检修规范、输变电设备技术监督规定、预防输变电设备事故措施及《输变电设备评价标准》、《输变电设备技术改造指导意见》等。
(7)基建管理规定:《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分包、劳务分包及临时用工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措施补助费、文明施工措施费管理规定》等。
2 建立本单位三大规程
(1)根据上级颁发的标准、规程、制度、技术原则、反事故技术措施和设备厂商的说明书,编制县级供电企业各类设备的现场运行规程、制度。按照《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的要求,现场规程的内容一般包括下列各项: (1) 工作人员的职责; (2) 设备的操作程序以及正常和极限的运行参数; (3) 事故处理的规定和注意事项; (4) 设备和建筑物在运行中检查(巡视)、维护、调整和观测的规定; (5) 设备检修的质量标准和主要的工艺规定; (6) 有关试验的规定; (7) 有关安全和消防工作的规定。
(2)根据上级颁发的检修规程、制度、技术原则,制订县级供电企业的检修管理制度;根据典型技术规程和设备制造说明,编制主、辅设备的检修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3)根据国务院颁发的《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和国家颁发的其他有关规定以及上级的调度规程,编制县级供电系统的调度规程,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3 定期公布现行有效的规程制度清单
(1)县级供电企业每年应对现场规程进行一次复查、修订,并书面通知有关人员;不需修订的,也应出具经复查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名的“可以继续执行”的书面文件,并通知有关人员。
(2)县级供电企业现场规程宜每3~5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审定并印发。
(3)县级供电企业每年公布一次现行有效的规程制度清单,并按清单配齐各岗位有关的规程制度。
4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和设备缺陷管理等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必须刚性,从抓基层、抓基础、抓基本功入手,坚持以“三铁”(铁的制度、铁的面孔、铁的处理)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杜绝“三高”(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基层员工高枕无忧、规章制度束之高阁),有效遏制习惯性违章。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切实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日光温室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篇10
一、种子及其处理
1. 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茬口栽培类型, 选择适宜的抗病、丰产品种。津春3号、津优2号、津优5号、中研21、金胚98等品种, 耐低温、前期产量高、抗病性强, 可选用日光温室早春茬黄瓜栽培品种;秋冬茬日光温室黄瓜栽培在品种上要选择抗病力强、品质优良的品种, 当前常用的品种有津杂2号、津春4号、津优4号、中农8号等。
2. 种子处理
(1) 种子消毒。温汤浸种消毒:将种子放到55℃左右的温水中, 然后顺一个方向搅拌15分钟, 水温降到30℃左右停止搅拌, 进行浸种。
化学药剂处理种子。用5%的磷酸三钠或0.1%高锰酸钾浸种, 15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然后浸种催芽。
(2) 浸种催芽。每亩的播种量100~150克。在严寒季节, 黄瓜播种多用温水浸种催芽。用种子体积5倍的30℃清水, 浸种2~4小时后捞出清洗, 搓去种子表面的黏液, 用湿布包好放在瓦盆中, 在20~30℃条件下放置一昼夜, 即可露出小芽。催芽期间每隔4~5小时用25℃温水冲洗种子一次。待有50%~70%种子出芽后, 放在1~5℃的地方进行低温锻炼。
二、育苗
1. 播种期
兴安盟地区的早春茬黄瓜播种期应在1月上旬到2月上旬, 最早可提前到12月下旬, 苗龄45~50天;或先确定了定植期, 播种期向前推45~50天即可。秋延后要根据茬口和始收期来确定播种育苗期, 一般在8月上旬播种, 苗龄20~30天。
2. 育苗场所
春茬苗在有加温设施的温室中进行, 可采用常规苗床或苗盘育苗。秋茬栽培可直播或育苗。直播的可先扣膜后播种;育苗的苗床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 在苗床上用遮阳网或旧农膜作遮阴防雨棚。
3. 播种
选择晴天的上午点播, 密度为3.3cm见方。播种后用过筛的细碎潮湿温暖的土覆盖1.5cm左右。播种后及时覆盖小拱棚闭密。
4. 苗床管理
(1) 温度管理。播种至出苗:该阶段需3~4天, 需扣小拱棚增温保温。棚温白天25~30℃、夜间22~25℃, 地温白天20~25℃、夜间20~22℃, 5厘米地温最低不能低于12℃。争取5~7天内出齐苗。80%出苗至两片子叶展开75度:该阶段需2~3天, 仍需扣小拱棚防寒保温。保持棚温白天22~25℃、夜间13~15℃, 地温白天17~20℃、夜间15~18℃。避免夜间温度过高形成“高脚苗”。
分苗至缓苗:苗龄8~20天。分苗期在两片子叶展开至第一片真叶展开时进行, 选在晴天上午将带土坨的幼苗放在营养钵土方上, 点30℃温水并覆土。为促进分苗后发根缓苗, 需扣小拱棚增温保温。保持棚温白天28~30℃、夜间16~18℃, 地温白天20~25℃、夜间17~18℃。
缓苗后至定植前7~10天:第一片真叶展开后, 白天揭开小拱棚, 增加光照, 夜间再盖上小拱棚。保持棚温白天24~25℃、夜间14~16℃, 地温白天18~22℃、夜间14~17℃。
定植前10天至定植:在定植前7~10天进行低温炼苗, 炼苗温度掌握在棚温白天18~20℃、夜间12~14℃, 地温白天17~18℃、夜间10~12℃。在整个苗期遇连雨天, 白天维持在20℃, 夜间最低12℃左右。
(2) 水分管理。幼苗期要保证水分充足供应。春茬育苗苗床有薄膜覆盖, 只在播种前或分苗时浇透水, 就可满足整个苗期需水。发现苗床缺水应及时补水, 补水掌握一次性浇透水、个别缺水个别补、防止补水后阴雨天、晴天上午浇水和温水补水的原则。
(3) 叶面喷肥。遇连阴天幼苗出现发黄瘦弱等现象时, 叶面喷施0.2%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或喷施宝、绿风95等补充营养。
三、定植
1. 定植前的准备
及时腾茬和提前扣膜烤地增温, 腾茬后深翻晾晒土壤, 若是空茬须在定植前一个月扣棚膜烤地, 解冻后及时整地、施肥做畦起垄
(1) 整地施肥。春茬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0千克以上, 秋茬每亩5000千克。有机肥2/3全面撒施, 翻耙1~3次, 使粪土混匀, 耙平后作畦, 其余1/3和20~30千克磷酸二铵用于作畦后沟施。在定植前10天灌一次透水, 造好低墒。
(2) 作畦覆地膜。春茬黄瓜采用双垄小高畦覆膜栽培, 畦高10~15厘米, 宽120厘米左右, 沟宽40~50厘米, 畦面龟背状, 在地膜高畦双垄中间留一浅沟用于膜下暗灌。做畦与覆膜在定植前5~7天完成。秋黄瓜定植前扣棚膜、作平畦。
2. 定植
(1) 定植日期。春茬当温室内10厘米深度土壤温度在10℃以上时即可定植, 兴安盟地区春茬黄瓜一般在3月上中旬定植, 如有条件挂二层幕、加围裙、扣小拱棚、张挂反光幕以及辅助加温等措施, 日光温室可提前到2月上中旬定植;秋冬茬黄瓜在8月下旬至9月初定植。
(2) 定植密度。春茬栽培的合理定植密度是每亩3800~4000株, 单垄小高畦在垄背上栽两行, 小行距40厘米, 株距27~30厘米, 与另一垄的行距 (大行距) 60~80厘米;双垄小高畦在每个小垄上各栽一行, 株距20~25厘米, 小行距45~50厘米, 大行距60~80厘米。也可等距栽培, 行距50厘米, 株距32~35厘米, 亩保苗3500~3800株。
(3) 定植方法。株行距在确定的位置上打孔开穴, 在穴内随摆苗随浇水, 水渗后用土封穴。
四、定植后的田间管理
1. 缓苗期管理
定植后到心叶开始生长这段时间为缓苗期, 一般5~7天。此期间要密闭大棚保温, 白天温度控制28~32℃, 夜间18~20℃为宜。
2. 根瓜采收前的管理
缓苗后为加速生长可在地膜下浇1次缓苗水。白天温度25~30℃, 夜间温度15~18℃, 根瓜采收前追肥浇水, 追施尿素20千克/亩、钾肥15千克/亩或氮磷钾复合肥10~15千克/亩。
3. 结瓜期的管理
早春茬大棚黄瓜栽培在管理上采用“大水大肥高温促”的办法促瓜早上市。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 夜间温度15~18℃, 高温管理也能减轻病害的发生。7~10天追肥浇水1次, 每次追施尿素20千克/亩、钾肥20千克/亩、磷肥10千克/亩。同时要从结瓜开始进行叶面喷肥, 喷施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 5~7天喷1次。结瓜盛期7~10天喷1次90%亚硫酸氢钠1克/亩对水75千克, 喷2~3次, 能有效提高黄瓜产量和质量。
秋茬黄瓜的管理与春茬相反, 前期降温排湿, 中期适温促瓜, 后期保温防寒。采收盛期要加强水肥管理, 每3~5天一肥水、一清水交替施用, 追肥以氮肥为主, 每亩每次8千克尿素, 适当追施一次磷酸二铵, 每亩15千克左右。
4. 植株调整
黄瓜长至6~7片叶时, 应及时吊蔓, 基部出现侧枝应及时去掉, 以免影响主蔓结瓜。中部出现的侧枝要在坐瓜前留2叶摘心, 以利于坐瓜。对下部开始失去功能的老叶、病叶要及时打掉, 并把病叶集中深埋销毁, 以防止病害传播蔓延。保护地黄瓜植株调整采取落蔓方式, 其具体做法是:当植株长到1.2米高时定期把黄瓜蔓下落, 把植株控制到1.5米高, 以利于改善室内光照条件和方便操作管理。
五、病虫害防治
病害以防为主, 从黄瓜幼苗一叶一心开始, 每隔7~10天, 应喷施保护性杀菌剂1次, 叶面、叶背及植株各植株各部要均匀喷施, 以晴天下午喷药为主, 防治前要仔细摘除病叶、病果。
1. 霜霉病
可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600倍液防治, 每3~4天一次。
2. 细菌性角斑病
可用农用链霉素4000~5000倍液或30%细菌溴腈500倍液防治。
3. 灰霉病
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4. 炭疽病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炭疽福美800倍液防治。
5. 疫病
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防治。
6. 温室白粉虱、斑潜蝇
在傍晚闭棚后, 用10%蚜尽虱绝或薰杀棚虫等薰杀或22%敌敌畏烟剂 (每亩0.3kg) 密闭熏杀。也可以在早晨或傍晚喷雾, 常用有效药剂如4.0%吡虫啉600倍、6%啶虫脒1500倍叶面喷雾。
六、采收与贮藏
1. 采收
在开花后8~12天开始采收。在不影响黄瓜品质的范围内, 还可以通过采收的早晚, 调节瓜秧的长势。长势弱的适当早采收, 采小瓜、嫩瓜, 促进瓜秧生长;长势旺的适当晚采收, 以抑制瓜秧的徒长。在结瓜初期2~3天采收一次, 结瓜盛期隔天采收或每天采收。
2. 贮藏
硬化池藕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篇11
1. 基地选择生产基地的土壤、水分、空气等应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种植浅水藕应选择土壤酸碱度适宜(pH值为5.6~7.5)、含盐量0.2%以下、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保水保肥力较强、排灌便利,且具有常年保持5~30厘米深水层条件的地块。
2. 选用良种选择在本地有推广价值的适合浅水栽培的品种,如鄂莲1~5号、武植2号、新一号等。
3. 建池早春土壤解冻后及早建池,池子一般长40~50米,宽10米,高0.6米。用机械下挖20~25厘米厚熟土层,把挖出的土放置在一边待用;将地整平,用履带车压平、踏实;铺1层厚塑料薄膜,再封1层3~5厘米厚的水泥混凝土;四周用砖垒60厘米高的墙,墙面用水泥抹光抹严,以防漏水漏肥;最后回填熟土。
4. 整地施肥在莲藕种植前,每亩施腐熟厩肥5000千克、磷酸二铵50千克、复合微生物肥料150千克,第一年种植莲藕的,每亩宜加施生石灰50千克。施肥后深耕20~30厘米,耕细耙平,放水保持3~5厘米深的浅水层。
5. 种植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10厘米土温稳定在12℃以上时种植。种植密度因品种、种藕的大小、土壤肥力及采收时间不同而异,一般为行距1.5~2米,株距0.8~1.2米。每亩用种量200~300千克。
栽植时,各行上的栽植点要交错排列,种藕顶芽(藕头)要左右相对,分别朝向对面行的株间,藕田四周种藕的顶芽一律朝向田内。一般实行卧栽,即在栽植点按确定的朝向将种藕的顶芽稍向下斜插入土,顶芽入土深度10~15厘米,尾端稍向上翘,前后倾斜20~25度的角,与结藕时的自然状态相似。栽植时田中保持3~5厘米深的浅水层,由田中间向两边退步栽植,栽后随即将泥面抹平。
6. 追肥莲藕的整个生长期需肥量较大,一般需追肥3次:第一次在2~3片叶时进行,亩施三元复合肥20千克、尿素5~10千克,以促进茎叶生长;第二次在荷叶封垄时,亩施三元复合肥3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尿素15千克;第三次在终止叶出现时,亩施三元复合肥10~15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钾肥10千克。
7. 水分管理莲藕生长前期田间应保持3~5厘米深的浅水层,最深不超过10厘米,这样有利于提高地温、促使藕芽萌发,保证莲藕的成活率。生长中期要加深水位,即植株长出1~2片立叶后,应将水层逐渐加深到20~30厘米,这样有利于植株生长和立叶的逐渐高大,并可抑制细小分枝的发生。后期水层要浅,当立叶满田并出现后把叶时,应将水位落淺到10~15厘米,这样能促进早结藕和藕身膨大。整个生长期间,都要保持水位涨落和缓,不能猛涨暴落和时旱时涝。
8. 调转藕头当田边缘莲藕新抽生的卷叶距田埂仅1米左右时,表明地下茎的先端即藕鞭的梢头已逼近田埂,必须及时将梢头拨转向田内,防止藕鞭向藕田外生长,同时也是为了防止藕田内的莲藕生长不匀。
9. 防治病虫害 主要病虫害有腐败病、褐斑病、烂叶病、稻根叶甲(又名食根叶甲)、斜纹夜蛾、莲缢管蚜等,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栽植无病种藕;采用水旱轮作;清洁田园,及时除草,减少病虫源。
②物理防治。人工摘除斜纹夜蛾卵块或于幼虫未分散前集中捕杀,用杀虫灯(黑光灯或频振式)或糖醋液(用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及90%敌百虫1份配成)诱杀成虫;田间设置黄板诱杀有翅蚜。
③生物防治。田间放养黄鳝和泥鳅防治稻根叶甲;每亩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75克对水50千克喷雾防治斜纹夜蛾。
④化学防治。防治腐败病,一是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对种藕喷雾后闷种消毒;二是发病时用75%百菌清或50%多菌灵800倍液掺土撒入田间,安全间隔期20天。防治褐斑病,于发病初期每亩用50%多菌灵1200倍液喷雾1次(安全间隔期10天),或用75%百菌清600倍液喷雾1次(安全间隔期20天)。防治烂叶病,用68%雷多米尔锰锌800倍液或64% 霜·锰锌800倍液喷雾1次,安全间隔期10天。防治斜纹夜蛾,对4龄以后幼虫用5%氟啶脲1500倍液喷雾1次,安全间隔期7天。防治莲缢管蚜,每亩用50%抗蚜威1000倍液喷雾1次,安全间隔期10天。
10. 分期采收莲藕的采收期较长,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4月都可以采收。采收时应保持藕支完整、无明显伤痕。一般出土后不清洗藕身的泥巴,以推迟变色时间,提高商品价值。
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篇12
本标准化生产技术适用于玉米生育期活动积温2 300~2 700℃、降雨量在400mm以上的玉米产区。按本技术标准实施,玉米产量,2 300℃积温区可达6 000kg/hm2;2 500℃积温区可达7 000kg/hm2;2 700℃积温区可达9 000kg/hm2。
2 选种及种子处理
2.1 品种选择
根据生态条件,选用审定推广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强及抗病性强、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50℃的优良品种。北方地区根据生态条件选用审定推广的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性强、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常年活动积温少100℃左右的优质玉米品种。第2积温区,主栽品种推荐使用龙单13、四早六、合玉17、四单19等;第3积温区主栽品种推荐使用四早11、绥玉203、黑301、合玉15等;第4积温区主栽品种推荐选用合玉14、海玉5、合玉18等优良品种。
2.2 种子质量要求
纯度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6%。
2.3 种子处理
播前将种子晾2d。播前30d,进行1次发芽试验。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1m2有1头以上蛴螬),播种前1d用50%辛硫磷乳油50g,对水1.0kg混拌均匀后,均匀地喷洒20kg种子上,闷种3~4h摊开,阴干后播种。
在地下害虫重、玉米丝黑穗病轻(发病率小于5%)的地区,干种下地,可选用35%的多克福种衣剂或20%的呋福种衣剂,按药种比1∶70进行种子包衣。催芽坐水埯种(催小芽,即刚拧嘴)时,按药种比1∶5~80进行种子包衣,该技术需在当地经过试验取得成功后进行。在地下害虫重、玉米丝黑穗病也重(发病率大于5%)的地区,需采用2%立克秀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播种时再用辛硫磷颗粒剂30~45kg/hm2随种肥下地。地下害虫轻、玉米丝黑穗病重的地区,分不同情况,具体措施为:干种直播地区,可选择2%立克秀、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4%拌种。催芽坐水埯种地区,玉米种子催小芽后,将种子置于阴凉干燥处晾6h后,再用2%立克秀按种子量0.3%拌种。
如土壤墒情好,或坐水种的条件下,可在播种前1d,将玉米种子倒入40℃的水中搅拌5~10min后,浸泡8~12h,然后捞出放置在20~25℃室温条件下进行催芽,每隔2~3h,将种子翻动1次,当种子露出胚根不超过1cm时,置于阴凉处炼芽待播种。如采用机播,必须做到用种衣剂拌种处理。
3 选地、选茬与整地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选择大豆、小麦、马铃薯、玉米等茬口。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结合的土壤耕作制,3年深翻1次。具体措施为:①伏秋翻整地。伏秋翻整地,耕翻深度20~23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翻后耙耢,按种植要求垄距。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②耙茬、深松整地。一般适用于土壤墒情较好的大豆、马铃薯等软茬,先灭茬深松垄台,然后耢平,起垄镇压,严防跑墒。深松整地,先松原垄沟,再破原垄台合成新垄,及时镇压。
4 施肥
底肥:按玉米全生育期的营养要求施入优质农家肥30~40t/hm2,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种肥:施用二铵100kg/hm2做种肥;追肥:在玉米长到七至八叶期,追施氮肥(尿素)100kg/hm2。
5 播种
地温稳定通过5℃时,抢墒播种。机械播种,播种量25~30kg/hm2;人工播种,穴距25~28cm,每穴下种2~3粒,播种量25~27kg/hm2。垄距65cm,株型收敛品种,保苗6~7万株/hm2;株型繁茂品种,保苗5.0~5.5万株/hm2。精量点播做到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镇压后播种深度3~4cm,土壤含水量低于20%的地块,要坐水播种;土壤含水量高于20%的地块可直接采用机械播种。如采用地膜覆盖,播后要随即覆膜。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块,可与矮棵作物4∶6或6∶4间作,充分提高玉米的边际效果。
6 田间管理
土壤墒情好的地块,播种后至出苗前要用深松犁深松1次。小苗出土后,要及时补种(催芽坐水种)或用预备苗补栽。小苗全部出齐后,要在垄沟内深趟1犁,然后铲地。头遍铲趟后,每隔10d左右再次铲趟1次,做到玉米生育期间(6月末之前)3铲3趟。3~4片叶时,要将弱苗、病苗、小苗拨掉。每穴苗1~2株,5片叶时定苗,做到一次等距1株定苗。
玉米拔节前(七至八叶期)第3遍铲趟追施氮肥(尿素等),追肥量为150kg/hm2左右。追肥部位距植株8~10cm,深度10~15cm。同时还要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用生物有机肥300倍液或其他适宜玉米生长的营养元素等叶面喷肥2~3次。
6月下旬如出现粘虫,可用灭杀净1 500~2 000倍液或巨无敌等农药灭虫,数量较少时可用人工手捏扑杀;玉米螟在玉米喇叭口末期(7月中旬)发生,可用Bt乳剂2 250~3 000g/hm2拌成颗粒撒施或对水450kg/hm2喷施防治。
8月中旬要进行1次拿大草放秋垄。
摘要:介绍了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包括范围、选种、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和采收等内容,以期为玉米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参考文献
【生产规程】推荐阅读:
生产批号管理规程08-03
生产用电安全操作规程10-23
茶园生产技术规程10-30
水溶肥料生产工艺规程09-15
油茶生产技术规程11-21
产品生产过程检验规程05-22
农药安全生产操作规程05-28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内容08-08
拉链生产设备操作规程10-04
51安全生产操作规程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