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英语学习者

2024-08-14

优秀英语学习者(精选12篇)

优秀英语学习者 篇1

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是积极践行和实现上述目标的最佳捷径, 特别是在目前城镇以上学校大班额严重的现实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与生命力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构建优秀的英语学习小组就需要诸多前线教师大胆探索与实践。

一、合理的规模结构

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能实现“1+1>2”的目的,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增强,使其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科学合理的小组规模与结构直接决定着小组的运转效率,在设立规模与结构过程中应首先坚持“精干、高效、灵活”的原则,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学习小组成员以4-6人为佳,择人标准以“德、智、能、美、劳、律”的特点进行搭配,即每小组以上特点的学生都要有。

具体操作就是首先把全班学生按照“德、智、能、美、劳、律”的特点分成六拨,有多少个“德”的同学就分成多少小组,再把“智、能、美、劳、律”的同学每小组分一个,这时应该兼顾性格、情感、态度等特点进行交叉搭配, 尽可能的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二、精准的角色定位

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必须要由不同特点的人组成,既要有红花,也要有绿叶:德者、智者、能者、美者、劳者、律者兼而有之。德者领导小组,智者质疑解惑,能者冲锋攻关,美者文艺助之,劳者跟进有力,律者评价提升。

德者居首——英语学习小组的领头雁。领头雁在学习小组中并不是学习成绩最优秀者(中偏上为宜,决不能是差生),但其德能素质在本组,甚至本班中都属前列者,其思想积极向上,爱学习、爱助人、爱包容团结同学;其胸怀宽广,观察、领导能力强,在小组中具有最高的威信,其话语能在本组中引起共鸣。

智者居前——英语学习小组的智多星。智多星在学习小组中是学习成绩优秀者,其思维活跃、开阔,发言积极大胆,甚至有些小聪明、小毛病,在课堂或生活中总是疑问多多,不厌其烦的提出质疑;其是课堂氛围的活跃者,老师授课思维的紧随者,是老师爱大于恨的小淘气。

能者在侧——英语学习小组的代言人。能者在学习小组中是学习成绩优秀者,其自主学习能力最强,学习勤恳努力,学习最踏实,并且善于把自己的学习技巧、心得向小组成员间扩散;其性格表现沉稳,注重团队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最强,他是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小组意见表达的代言人, 是老师心中既专且红的乖乖儿。

美者助之——英语学习小组的开心果。美者是学习小组中的文体之星,是文艺爱好者、体育冲动者;其个性张扬鲜明,幽默风趣、表现欲强烈,是小组精神特质的引领者,是枯燥学习生活的粘合剂。

劳者跟进——英语学习小组的生力军。劳者是学习小组中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稍差者,如果他们在老师、同伴的监督帮助下能顺利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则是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生力军。这部分人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也最容易被转化的学生。

律者提升——英语学习小组的裁判员。律者是学习小组的裁判员、评价员。其自律、自控意识强,能明辨是非、心怀正见;其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完成小组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对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民主讨论、学习成果做出不偏不倚的自我评价;其是老师同组、异组评价与激励的好帮手。

三、构建学习小组的误区

1.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主义严重。老师在进行小组教学时,开始信心满满,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因评价与激励机制的跟不上,导致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名存实亡,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只在形式上把学生分成堆堆,敷衍检查等。这就需要老师更新激励机制,形成体系,持之以恒,让学生持久的在体验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2.小组合作学习经常出现“搭便车”现象。小组中的成员各行其是或合作任务被个别学生包揽,学生参与不平衡。这就要求老师火眼金睛,善于观察,进行分层式提问及任务,给予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视同仁的机会。这样,每位同学就会珍惜发言机会,能力强的同学也会帮助组内不积极活动的同伴,小组内没有了逃避责任的人,也没有了“自由乘客”。

3.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中英语学科往往单打独斗,其脱离与该学校整体评价体系或其他学科评价结果之内。这就弱化了英语学科评价的严肃性与影响力,使构建优秀英语学习小组乏力。

结束语: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的学习目标,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道探讨,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人格诉求。

参考文献

[1]周二才.谈谈如何让学习小组成员人人尽责的问题[J].科教文汇.2013(17).

[2]王玉琳.小组合作学习需把握好“三化”[J].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13(04).

优秀英语学习者 篇2

The majority of college teachers, especially old teachers, argue that students should give up love and concentrate on learning. They say that campus love is-time-and energyconsuming and tears students away from their main task. If a student ever falls in love, he/she will undoubtedly neglect his/ her studies and gradually lag behind his/her classmates. A few teachers, therefore, suggest that the university authorities restore the traditional regulation against love during students’school years.

On the contrary, students hold that it is natural for young people to fall in love on the campus because they meet every day and their everyday meeting produces romantic passion towards each other. They insist that the campus is not the Garden of Eden and love is not the Forbidden Tree. They take for example some of their friends who, falling in love, are studying harder and have made greater progress to please their boy/girl friends.

新闻英语对基础英语学习者的影响 篇3

关键词: 新闻英语    学习者    兴趣    基本功    文化素养

一、引言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令业英语教学大纲》和英语专业教学规律,一般将四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级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而涉及时政、军事、经济、体育、综艺、科教、社会、产经、热点等诸多方面的新闻英语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已经不是一两年兴起的新现象,尤其是在各类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中。教师将新闻英语引入英语课堂,并辅以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对所学内容毫无兴趣等不足,从多方面提高基础英语学习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新闻英语有利于提高基础英语学习者兴趣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材都不能每年更换一次,这是不现实的也不具有可操作性。实际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信息年年新、月月新、日日新的时代,这样的结果就是课堂教学无论教师选择哪本教材,都会有其局限性和滞后的缺点,教科书上的许多材料常常远离现实,课本中选取的课文往往没有很强的实用性,话题也千篇一律,这样势必在学生和教材之间造成陌生感。现在在校的大学生都是个性独立的“90后”,作为高校英语教师,我在平时和学生交流中发现,现在的学生更加愿意学习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语言知识,互联网中的新闻英语报道材料和(VOA,BBC等)听力材料都是专业记者撰写,内容真实,语境真实,话题和语言地道,这样无论是新闻英语的内容还是其语言,都是适合英语专业学生基础英语学习阶段使用的。因为新闻英语是对国际上的事件、变化、发展趋向的真实反应,学生对阅读的文章更加容易产生个人意见、感想和反思,这些个人的意见、反思因为学生真正有感而发,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真实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将新闻英语计入基础英语教学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新闻英语有利于基础英语学习者打好语言基本功

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每个英语教师在备课上课及给学生布置任务时候首先考虑的事情。一方面,高校英语教师在注意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突出说、写、译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刊物,尤其受众面较宽,其语言必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水平,换句话说,语言简洁明了是其一大特点。基础英语学习者,由于正处于英语语言积累阶段,英语阅读水平一般,因此英语教师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最新新闻英语报道和有关新闻资料的声音音像资料引入课堂教学,对已低年级英语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利。

1.听说同步提高

新闻英语语音纯正,语境真实。将新闻英语引进教学,能同步提高基础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能力。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英语发音都或多或少带有当地方音,很多学生的发音存在严重问题,发音错误直接影响英语听力水平,反过来英语听力能力不好不能很好地用英语交流。如何纠正他们的发音错误,除了在学校开设的语音课程里纠正学生发音外,经常听VOA或者BBC新闻英语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学生在不断听这些新闻英语时候也能提高其用地道英语表达的能力。

2.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

相比中国新闻报刊的严谨性,西方新闻界十分注重阅读趣味。为了增强报道的趣味性,不仅要求报道内容,而且要求它所运用的语言适应读者的爱好和阅读习惯。此外,精练语言既是出于报刊节约篇幅的实际需要,又是让新闻英语更加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

新闻英语涵盖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必然使得新闻英语词汇丰富、多变。词汇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是不断变化的,一些十分有用又不是过于专业化的词汇往往最旱出现在新闻传播媒介上,并由此被人家熟识。例如PM2.5(可入肺颗粒物),Onlineness(上网太多缺越来越孤独的感觉)等。新闻英语在校园和社会之间搭建起桥梁,学生在了解周围时事的同时,不断记忆新单词和新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讲,词汇量的增加,对于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度也是一剂强心针。在教学中,我发现往往词汇量少的学生阅读能力也不会好。

四、新闻英语有利于提升基础英语学习者文化素养

除了以上所讲新闻英语在提高基础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方面的优势外,新闻英语更有不可替代的跨文化特点。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新闻英语词汇除了广泛性、简洁性和趣味性,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正是由于新闻英语题材广泛,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加之内容新颖贴近生活,文化表现生动有趣,能够提供给基础英语学习者一个最真实的语言文化环境。

五、结语

信息化的社会,日日新的时代使得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不能满足英语学生的要求,需要高校英语专业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将新闻英语引入基础英语教学,可以弥补课本中信息量不足和滞后的缺陷,同时新闻英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此同时,新闻英语引进英语课堂,作为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和完善,能极大地帮助基础英语学习者打好语言基本功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Morrison B.Using News Broadcasts For Authentic Listening sComprehension[J].ELT Journal,1989,43:14-18.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刘丹.网络多媒体辅助英文报刊教学策略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1).

[4]張海峰,江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探索[J].外语电化教育,2005(2):28-31.

论英语学习者学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篇4

关键词:英语学习者,学英语,文化背景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外语教学不能局限于语言本身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不能仅把语言看作一种符号系统来传授,还应该注意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除了教授英语的基础知识,还应运用英语的交际知识和交际规则来传授背景知识。

英语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的理解和使用都以特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据,语言的这种文化载体特征决定了英语学习的过程必然会涉及到所学语言的文化。在教学中,即将所学教材内容包括句子、语篇、日常交际方式与文化背景知识综合地导入。

一、英语学习者所学文化背景知识的表现

学习者学习英语时,经常说出一些使英美国家的人难以理解的中国式英语,这是因为他们在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套用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规则。由于文化的差异,有时用汉语理解的方式去理解和翻译某些句子和词汇,往往是不正确的。以下是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一些学生遇到的实例,可以体现出他们需要注意英语背景知识。

1. 衣食住行。

快餐店在英语国家极为普遍,走到哪都会看到超级市场、火车站、娱乐场所、商业区、大学校园,在快餐店一般不必付小费,衣着趋向简单随便。但在许多场合有规矩可循,在正式的场合要求穿戴白领结的夜礼服,一般是在正式的舞会或特殊的宴会。付小费的风气在英语国家服务行业很流行。美国人喜欢庭院售物,每隔几年要处理一次家中多余的物品,为了方便买主,主人都用标签注明物品的价钱。

2. 社交往来。

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的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很大,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用“大哥”、“大妈”、“大爷”之类。这些称呼不适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他们通常在问候时问及天气,有时只需通过点头微笑或挥手致意等面部表情或体态动作。就称赞的内容来说,话题很多,包括人的才智、表现、技能、仪表、装饰、家具等。英语国家中,客人一提出告别便马上离开显得唐突,如是宴请活动,客人吃完饭后马上告别更是不礼貌的。

3. 非语言交际。

比如女士优先;外国人礼貌式的亲吻或拥抱;英语国家的人常用扬头动作招呼人过来;他们比中国人目光交流的时间长而且更为频繁;“围观”会使他们感到反感;在中英交往中,他们感到很不习惯中国人往往采取沉默态度;有戴戒指的习俗,等等。另外,中国人到英语国家后,总是感到人员稀少、地域空广,而他们在我国会感到住宅拥挤,他们非常注重领地观念,维护自己的隐私。

4. 有文化内涵的词汇。

他们把“龙”视为罪恶的象征,来源于《圣经》中的故事;在西方文化中,“狮子”(lion)被尊为百兽之王,“猫头鹰”(owl)却是表示智慧的鸟;在欧洲,“蝙蝠”(bat)是一种邪恶的动物,与罪恶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肥胖”(fat, stout),在我国,人们认为是富态、发福,但在西方,人们认为肥胖是不可取的,所以,肥胖作为形容词在英语中含有明显的贬义,在交往中应注意避免。

5. 文学典故。

例如:伊甸园(The Garden of Eden)来源于《圣经》,是令人向往的乐土;阿基利斯脚肿(Achilles’heel)来源于希腊神话,指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致命弱点;希腊神话中有希神赫拉克勒斯(Hercules)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大力无比的英雄形象;戈尔迪结(Gordian knot)也是希腊传说,在英语中是棘手问题的意思;扑剑而亡(to fall on one’s sword)来源于罗马,古罗马人尚武,一旦斗争失败,很多人就触剑而死,现在比喻某人在灾难来临之时,勇于承担全部责任的意思;在希腊语中,尤利卡(Eureka)一词表示与创造发明者有关的事物,现在西方人仍喜欢使用此词;挪亚方舟(Noah’s ark)故事源于《圣经·旧约全书》,现在指避难所。当在教学中遇到这些典故,教师应该查阅资料,丰富授课内容,在讲解时有必要告诉学生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知识学“活”,而不是死记硬背。

以上几点是在英语学习中经常遇到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在讲课时如果能够以一定的方式传达西方文化,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文章。

二、传授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课堂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安排好教、学双向交流的每一个步骤,精心设计活动,这样,教师就会对班级的情况一目了然,对学生的差异心中也会有数。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计划一堂课应该进行一些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以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 教师要处理好教学内容、方法和技术手段。

教师本人应注重提高个人的西方文化知识的素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生动丰富的教学语言,科学文化素养、能力素养;要把教学活动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知识传授能力有机地相结合;以及要更新拓宽知识体系,扩展教学视野,扩充信息储存量,更新知识和教育观念;必须掌握所教课程的相关知识,及时洞悉新信息,指引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2.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文化背景知识分门别类,围绕教学核心内容授课。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比较的方式把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分为几大类。衣食住行方面,包括:用餐、租房、吃饭礼仪、交通、学校、衣着、购物等;社会交际方面,包括:问候、介绍、致谢、宴请、送礼、约会、告别、交友等;节日庆祝方面、有文化内涵的词汇、非语言交际方面等也可以给学生作总结,使学生在习得背景知识时具有目的性。

3. 外语习得中背景知识与共有知识的互动。

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学生需要重视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应借助共有知识的帮助,而背景知识和共有知识可以通过母语的积极介入发挥作用。当最初见到一个句子时,有必要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工具书、翻阅有关参考资料等,背景知识的习得是学生所接触课本时必然碰到且必须掌握的知识,这就要培养学生有发现新问题的能力,能够借助已有的英语知识解决学习中的新问题。

4. 教师在授课时应寓教于乐。

学习英语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英语,而在我国学习英语的难题之一是缺乏语言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竭尽全力为学生创造英语氛围,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加强记忆。我们可以利用课内或课外活动时间采取几人对话、歌舞表演、英语竞赛、看英语录像、猜词句游戏、模仿名人演讲、学习西方成语、谚语、文学典故等多种形式,为他们创造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英语环境,营造英语气氛,使学生能够感到他们的确处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之中,能够尽量在此环境中用英文进行思考、学习。营造文化背景知识氛围包括外部氛围和活动内的语言氛围两方面。外部氛围包括在教室内外张贴英美学生的照片、外国风景画,经常放英文歌曲,常让学生观看外国人生活及活动的影碟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邀请外国专家、学生与本校学生进行联欢。活动内的语言氛围,包括给每个学生起一个英文名,可以让他们在英语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确实”在扮演外国学生;在安排英语活动时,充分考虑英国、美国的风土人情等文化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应更多地、大胆地、流利地使用英语。

5.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兴趣。

激发兴趣有助于培养良好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学英语时,大多数学生出于新鲜好奇,对这门课颇感兴趣,愿意了解很多国外的新鲜事物,此时教师若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图片、幻灯、多媒体、实物、影片等作教具进行直观教学,教唱英语歌曲、讲解西方文学典故的小故事,可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使学生觉得英语不是完全靠死记硬背,则教学效果显著。

东西方社会是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应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使基础知识掌握得更扎实,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学会用英语来思考问题,把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有效结合,互相联系、彼此促进,以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综上所述,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为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应了解它的文化背景知识、价值观念等,把英语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日常行为与自身文化中的相应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对彼此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2]李建夫.外语习得中背景知识和共有知识的互动.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3]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0.

各种优秀英语学习策略彻底评析 篇5

[逆向英语学习法]

创始人:钟道隆

网站:[url]http://[/url]

优点:以听力为主,边听别写,不听懂誓不罢休,精神可嘉,同时能够建造英语的坚实基础,使听力突飞猛进。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能够对英语精确地掌握。

缺点:理论可行,实际难以操作。比如说:听不懂决不查原文。其实听了10遍还听不懂,就应该查原文了,否则效率低下,不要忘记了钟教授退休专门学英语,可不是边工作边学英语。

适合人群:学习容易浮躁,基础掌握不牢,同时又认为自己是中级水平的人。

[李阳疯狂英语学习法]

创始人:李阳

网站:[url]http://[/url]

优点:以口语为突破口,句子中心论,同时疯狂大声喊英语,对张不开嘴英语有特效,也是突破心理障碍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李老师从自卑到演讲大师的历程激励着每一个学不好英语的人们,没有激情是做不成任何事情!其实北大清华的牛人们非常的佩服李阳,但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是最棒的,常常贬低疯狂英语.其实疯狂是一种信念,你可以选择张扬的疯狂,也可以选择沉默的疯狂.缺点:背诵句子过于单一,孤立,没有篇章支持很难坚持.适合人群:缺乏自信,缺少激情,嘴张不开的英语理论学习者。

[超循环背诵法]

创始人:中国英语教练网

网站:[url]http://[/url]

优点:全面系统的英语学习方法,由曲刚个人总结出来的比较有特色的学习法,寻找出英语的一些特殊规律使英语学习变的比较轻松,比如分析美国人表达方式与中国人的不同,同时使你掌握美国人地道的表达思维.缺点:鼓励自己创造语言,使初学者的表达的准确性无法把握.适合人群:有一定英语基础学员。

[王强美国思维学习法]

创始人:王强 新东方

网站:[url]http://[/url]

优点:作为新东方的校长,无人不知他的传奇,在美国的经历,以及播音员班的嗓音足以服人,他的口语学习法主要针对思维进行训练,让你用美国人最地道的方式进行表达,让你彻底掌握洋人的语言.缺点:基础不高的学员力不从心

优秀英语学习者 篇6

关键词: 英语中动语态构式    习得原型理论    行为链模式    比较研究

引言

英语中动语态构式(English Middle Voice Construction,以下简称为EMVC)的现有研究主要从转换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法、认知语言学三个维度展开理论探讨,结合习得对EMVC进行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而且一般只研究某个特定的习得对象。本文将通过实证对比研究,以期发现英语专业学习者与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习得EMVC情况的异同。本文研究问题主要关注英语专业学习者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在以下三个层面习得EMVC上呈现出的异同:

(1)两者习得EMVC的优劣程度是否均与其英语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2)两者在习得EMVC时,典型与非典型习得是否表现出相同的难易顺序?

(3)两者对EMVC三个重要成分:中动动词、副词修饰、隐含施事的习得难易顺序是否存在异同?

1.EMVC的句法特征

英语中动语态构式不同于英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构式,在句法上表现出不同的句法特征,英语中动语态的句法特征一般表示为:NP+V+C,NP为受事即主语,V为中动动词,C为附加语,一般为副词或者表示副词作用的短语。比如:

(1)The window breaks easily.

(2)The bread slices with little effort.

(3)The keyboard types well.

(4)The bed sleeps comfortably.

(5)The book sold well several years ago.

(6)The door cannot open.

通过以上例句可知,其句法形式类似主动语态,但是主语却都非施事,谓语动词后虽未加宾语,却可以是及物动词。

2. EMVC的语义特征

英语中动语态的语义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不同的句法成分上,即中动动词、隐含施事、附加语。

2.1中动动词的语义特征:

中动动词尽管在句法上表现为主动形式,但是在语义上表现为被动意义,而且典型中动语态构式中的中动动词必须为及物动词,比如:The window breaks easily. The book sells well.其中的break,sell均为及物动词,语法上window,book与break,sell分别为主谓关系,而语义上呈现出动宾关系,表示被动意义,但中动动词的形式上又表现出主动形式的特征。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英语中动动词不仅可以为及物动词,还可以为不及物动词,比如:The bed sleeps comfortably.句子中的sleep即为不及物动词,bed与sleep语法上为主谓关系,但是语义上bed与sleep却构不成逻辑上的动宾关系。除了以上特征之外,中动语态中的动词还可以有时态的变化和肯否定的形式,如:The book sold well several years ago. The door cannot open.

2.2隐含施事的语义特征

在中动语态构式中,关于是否存在隐含施事始终没有达成共识,Van Oosten(1977,1986),Lakoff(1977),Kemmer(1993)等人认为中动语态不存在隐含施事,主语受事被认为是事件发生的唯一参与者,是能量传递的发起者。而以Sweet(1891),Halliday(1985/1994),Fagan(1988,1992),Stroik(1992,1995,1999),Fellbaum(1986),Fellbaum等为代表的研究者们认为中动语态构式中存在两个事件参与者,即主语受事与隐含施事,施事才是事件的真正发起者。本文采纳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动语态存在施事,且被隐含。其中的一个理论依据便是兰盖克的弹子球模型理论,根据兰盖克,在句子中所表示的事件的发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而能量的传递一定有能量的源头。比如主动态中:Jordan plays basketball very well with his skillful hands.其中能量的源头即为能量的发出者,句中的主语施事Jordan,能量通过hands,最后传递给basketball。如果没有能量的发出者,这个事件则难以实现。同样,在中动语态构式中:The book sells well.显然主语受事,自身在没有外界力量的参与下是不可能实现sell的动作的,这个句子隐含了施事by the people。因此施事才是能量的发出者,只是在中动构式中被隐含了而已。

2.3副词修饰语的语义特征

典型的中动语态构式副词修饰语一般为:easily,well,quickly,等等。而非典型的中动语态副词修饰语往往为介词短语,或者不出现具有副词性质的短语,而在句中体现为动词时态的变化、否定、情态动词等特征。副词修饰语在中动语态构式中表示的语义常常为隐含施事完成事件动作的灵活性、容易程度等,同时体现出主语受事本身的属性具备副词修饰语语义所表达的特征。比如:The bread slices easily. The bed sleeps comfortably. 在句中,easily显然是指面包柔软的特性切起来很容易;句中comfortably同样是由于床本身舒适的特性让人感到舒服。因此中动句中副词修饰语的出现,更好地表明中动句受事作为主语,直接凸显其本身特性的理据性,好像不需要有施事的参与就能表达其特征,这是为什么中动动词可以直接采用简洁的动词原形即能表达被动的复杂意义。

3.EMVC习得比较研究

英语中动语态作为英语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多侧重理论探讨,有限的习得实证研究也往往只是关注某一特定对象的习得情况,针对两种或以上特定对象EMVC习得情况的实证比较研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从实证角度对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EMVC习得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发现两者在EMVC习得情况方面存在那些异同,从而为EMVC的针对性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受试分别为:英语专业学习者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学院2009级大学二年级的99名学生,其中有效试卷为98份,一份为空白卷;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为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2014级大学一年级编导实验的31名学生,其中有效试卷为30份,一份由于翻译部分均未完成,视为无效。以下将从三个层面比较中国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习得EMVC情况的异同。

3.1两者习得EMVC情况在其英语水平层面的异同

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并运用SPSS软件分析得知:两者EMVC的习得情况与其英语水平总体上均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其中英语专业学习者“高水平”与“中水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而“中水平”与“低水平”及“高水平”与“低水平”组均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对于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中水平”与“低水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而“高水平”与“中水平”及“高水平”与“低水平”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通过比较可知: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EMVC习得情况与其各自英语水平均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两者的差异在于英语专业学习者“高水平”与“中水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中水平”与“低水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人类的认知发展机制告诉我们,人类的认知水平越高,其理解和接受事物的能力越强,习得知识的效果自然会越好。两者的差异说明中等水平以上的英语专业学习者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程度都是比较高的,这与英语作为其自身专业有一定关系,毕竟这是英语专业学习者擅长的科目;相对来说,非英语专业学习者高水平学生基本都是对英语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中水平和低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几乎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可言,所以被动学习与积极主动的学习效果一定是不同的。对于英语专业学习者,因为既然选报了英语作为专业,那么至少大多数学生都对英语感兴趣,也就是说,最起码高、中水平的学生有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自然学习效果都会比较好,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为什么两者习得EMVC的情况在英语水平层面表现出以上异同之处。

3.2两者习得EMVC在典型与非典型中动句层面的异同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两者习得EMVC时,典型的中动句习得情况均优于非典型中动句,只是在习得五种类型的非典型中动句的难易顺序方面存在细微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均按照难易度由易到难的顺序):英语专业学习Instrument-patient EMVC≈Location-patient EMVC> Auxiliary(positive/negative)EMVC≈Adverbial phrase EMVC> Other-tense EMVC;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Instrument-patient EMVC>Location-patient EMVC>Adverbial phrase EMVC>Auxiliary(positive/negative)EMVC>Other-tense EMVC。通过比较发现,两者习得非典型中动句时存在相同之处,即工具类中动句最易习得,而时态类最难;不同之处在于英语专业学习者习得工具类和地点类及助词类与副词修饰语类习得情况无明显差异;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习得以上几种非典型中动句均表现出明显差异,即明确的习得难易顺序,但总体难易顺序趋势两者基本一致。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在一个范畴中存在典型成员与非典型成员之分,一个范畴的典型成员一般是最常见的、最普遍的,因此也是最容易被人们理解和认知的。也就是说,典型的EMVC句应该更容易被学习者习得,而非典型中动句则存在较大的难度。

3.3两者习得EMVC在中动句三个重要成分层面的异同

实验结果表明,英语专业学习者在习得EMVC时,其中三个重要的成分中动动词、隐含施事、副词修饰存在不同的习得难度。具体表现难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副词修饰>中动动词≈隐含施事;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习得EMVC时,其中三个重要的成分中动动词、隐含施事、副词修饰存在不同的习得难度。具体表现难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副词修饰>中动动词>隐含施事。分析可知,两者在习得中动句三个重要成分时的相同之处在于最易习得的均为隐含施事,最难习得的均为副词修饰语。不同之处在于英语专业学习者在习得中动动词和隐含施事时,不存在明显差异;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相对于隐含施事的习得来说,习得中动动词的难度更大,两者更易习得隐含施事可从基于认知参照点的行为链模式的视角来解释。认知参照点告诉我们EMVC的存在是由人们在观察同一事件时采取的不同的视角的结果,如:The glass breaks easily.由于我们把焦点放在了受事参与者即“glass”身上,为了突出其自身的内在属性,即玻璃易碎的属性决定了它破碎的容易程度,因此把它进行凸显放在主语的位置。基于参照点的行为链模式可以从能量传递的视角阐释隐含施事存在的必然性,兰盖克的行为链模式告诉我们一个事件的发生必须有能量的发出者,在这里即隐含施事。因为中动句中的主语即受事本身,如果离开施事者的参与是不可能导致事件的发生的,所以隐含施事更容易被习得。中动动词的习得难度大于或等于隐含施事,这与学习者平时接触到的被动语态的负向迁移及过度概括有很大关系,所以在面对此类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所谓“特殊被动语态”,就容易把中动句的动词形式误用为被动形式。副词修饰是习得难度最大,主要因为副词是表示动作发生的状态、方式,这可由除了副词以外的其他副词性的短语充当,所以副词修饰的习得对于中国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来说难度较大就自然而然。

结语

本文对英语中动语态构式进行了句法、语义简要分析,并且结合笔者前期分别对于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习得EMVC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对比研究,实验运用了SPSS对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发现了英语专业学习者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在习得EMVC时存在的三个层面的异同。同时从基于认知参照点的行为链模式理论解释了两者习得EMVC时出现异同的可能原因,解答了本文提出的研究问题,为中国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习得EMVC的区别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此外,应该将EMVC作为一个不同于主、被动的独立构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地教授典型与非典型结构,对于EMVC中的三个重要成分按难易程度进行不同程度的强化练习,同时特别注重学习对象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EMVC,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当然,本文的研究存在需要完善之处,比如:受试的选择标准包括年级和人数的对应,等等。由于受到时间、地点、条件的局限,没能够做到相对统一。其中,英语专业学习者习得EMVC的实验为笔者早期的实证研究,而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的实验为近期研究结果。同时受试的人数没能够很好地做好平衡,这些都是笔者在今后的研究当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相信通过今后更科学、合理的实验安排,更有代表性和更广泛的受试者数量,以及不断完善和进步的数据统计方法的运用,EMVC习得的实证研究会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中变得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Chomsky,N.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The Hague:Mouton,1965.

[2]Fagan,S. The English middle[J].Linguistic Inquiry,1988,19:181-203.

[3]Fellbaum,C. On the middle constructions in English[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Linguistic Club,1986.

[4]Halliday,M.A.K. 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 in English[J].Part 1.Journal of Linguistics,1985/1994,3(1):37-81.

[5]Stroik,T. Middle and movement[J].Linguistic Inquiry,1992,23:127-137.

[6]Sweet,H.A new English grammar[M].Oxford:Clarendon Press,1891.

[7]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优秀英语学习者 篇7

学习信念属于认识论范畴, 指学生对知识、学习经验所持有的直觉认识, 是学生对知识和学习的一套认识信念系统, 它涉及对知识性质、学习性质、学习过程等维度的直觉认识[1]。学习信念包括学习的可控性、学习速度、知识结构、知识稳定性、知识的来源五个维度[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在先前学习活动经验、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下, 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信念, 并用这套信念指导着自己的学习活动, 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及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3,4]。然而几乎所有学习信念的研究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因为信念对学习的影响作用常常不是直接的, 而是潜在、间接的。学习信念究竟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对学习行为起作用至今仍是研究的难点。

在对学习信念研究的40多年里, 研究者们从一般学习信念入手, 逐步探讨具体学科的学习信念。相比对一般学习信念和数学、物理等学科学习信念的研究, 外语学习信念的研究非常少且比较粗浅。外语学习信念的研究中使用较多的研究工具是Horwitz编制的“BALLI” (外语学习信念问卷) , 该问卷信效度未得到验证, 而且无法合成分数, 只能列出频次表, 不利于进一步分析。Mori Yoshiko对美国大学生日语学习的研究中, 把学习信念等同于学习经验、学习动机[5]。很多对第二语言学习信念的研究, 变量选取比较随意, 缺乏理论性, 研究结果的有效性、科学性值得怀疑。国内对学习信念的研究并不多见, 关于英语学习信念的实证研究更少, 而只有了解学生英语学习信念的状况及其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才能自觉地采取有利措施,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信念, 改善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当前国内高中生英语学习信念的现状如何?英语学习信念对英语学习动机和行为有什么样的影响作用?英语学习信念通过什么路径影响英语学习行为?目前对这些问题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生英语学科背景下的信念状况, 并考察高中生英语学习信念与英语学习动机、英语学习行为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 从山西省某中等城市根据学校生源和声誉选取重点、普通、落后高中各一所, 共发放问卷850份, 回收有效问卷830份。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采用宋志燕编制的《英语学习信念问卷》、《高中生英语学习行为问卷》、曾细花编制的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问卷。问卷全部采用四点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三个问卷有着良好的结构构想。本研究使用SPSS10.和A2MOS410对数据分析。

英语学习信念包括六个维度: (1) 天生能力 (学习的可控性) 指英语学习是否由不可控的天生能力决定; (2) 努力作用:英语知识的掌握是否需要努力; (3) 快速学习:英语学习是否快速发生; (4) 知识联系性 (知识结构) 指英语知识是孤立的、零碎的还是联系的、复杂的; (5) 知识简单化指英语知识是否通过简单记忆就可以掌握; (6) 准确性要求指表达或使用英语是否需要做到完全正确。

英语学习动机包括四个维度: (1) 外部动机是指行为由自身之外的因素所发动和调节, 如学生做作业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或避免父母的质问; (2) 投射调节动机是指个体接受外部强加的规则作为推动自己行动的规范, 是外部控制下的内部强制, 如学生为了避免觉得自己是个坏学生而按时到校; (3) 认同调节动机是指个体看到了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而从事某个活动, 如学生学习英语是因为他认为学习英语很重要; (4)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将规则完全内化于自己的其他价值、需要和认同当中, 如学生出于喜欢而学习英语。

英语学习行为包括六个维度, 分别是坚持学习、主动参与、克服困难、积极应用、联系学习、注意集中。

三、研究结果

1. 高中生英语学习信念六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英语学习信念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244~0.282之间, 各维度之间大多相关显著, 但相关系数较低。总体来看天生能力、快速学习、知识简单化、准确性要求之间显著正相关, 并分别与努力作用和知识联系性显著负相关;努力作用与知识联系性显著正相关。

2. 高中生英语学习信念的总体状况

为了解高中生英语学习信念的特点, 分别计算了英语学习信念各维度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总体来看高中生在天生能力、快速学习、知识简单化、准确性要求信念上得分较低, 其中由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可知, 知识简单化的得分在这四个维度中最高, 相对最不成熟, 在努力作用、知识联系性信念上得分较高。总体来看, 高中生持有比较成熟的英语学习信念。

将英语学习信念量表的6个维度同时作为变量, 以年级、性别、学校类型为自变量进行3 (年级) ×2 (性别) ×3 (学校类型) 的多元方差分析, 结果发现学校类型主效应显著 (F (12, 1602) =5.70, p<.001) , 各种英语学习信念的一元方差分析表明知识联系性信念的学校类型主效应显著, 重点校好于普通校和落后校。

3. 高中生英语学习信念、英语学习动机、英语学习行为的关系

(1) 英语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信念的回归分析

为了考察高中生英语学习信念各个维度对英语学习动机各个维度的预测作用, 做英语学习行为对英语学习信念的回归分析。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和学校类型之后, 学生的学习信念进入方程所得的决定系数的增量都达到显著水平。

(2) 英语学习行为对英语学习信念的回归分析

为了考察英语学习信念各个维度对英语学习行为各个维度的预测作用, 并考察英语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信念和行为的中介作用, 做两组回归方程。方程一在进入性别等变量后直接进入学习信念。方程二第一层进入性别等变量, 第二层进入学习动机, 第三层进入学习信念。

从方程一可以看到在控制了性别等变量后, 英语学习信念进入方程的决定系数的增量均达到显著水平, 在0.061~0.103之间。从方程二可以看到在控制了学习动机后, 学习信念的增量仍然显著 (在联系学习上已不显著) , 但比起方程一预测力已经显著下降, 决定系数的增量在0.005~0.048之间。另外英语学习动机进入方程的决定系数的增量均达到显著水平, 在0.143~0.343之间。综合表15的学习动机对学习信念的回归分析, 由此初步得出, 从整体上看英语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信念和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即学习信念越成熟, 就越倾向于持内在动机, 而非外在动机, 这样就导向更积极的学习行为;反之亦然。

知识联系性信念在第一组方程中对学习行为各维度的预测作用显著且较强, 但引入学习动机后, 其β值几乎全部变得不显著了, 由此可以看到动机在知识联系性信念与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了很强的中介作用。准确性要求信念也如此。

从方程二还可以看到控制了英语学习动机后, 英语学习信念对行为仍有显著预测作用。天生能力显著负向预测主动参与、坚持学习、克服困难;知识联系性信念显著预测联系学习;知识简单化显著负向预测积极应用、注意集中;快速学习显著负向预测克服困难;准确性要求显著负向预测积极应用。由此英语学习信念对行为仍有较强的直接作用。

(3) 对英语学习动机中介作用的进一步考察

通过Amos软件, 采用路径分析的方法分别验证不同的中介模型, 发现以动机整体作为潜变量的模型拟合指数不好。然后检验了分别以英语学习动机各维度为中介的模型, 发现只有以内在动机为中介的模型可以较好拟合 (x2 (63) =333.490、CFI=.904、TLI=.881、RMSEA=.072) 。内在动机在英语学习信念与学习行为之间有着显著的中介作用, 同时英语学习信念对英语学习行为仍有着较强的直接作用。

四、讨论与结论

1. 英语学习信念各维度相关不高

高中生英语学习信念问卷有着良好的结构构想, 但同时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并不高, 都在0.3以下。这是因为认识论信念是一个多维度的结构, 内部各类型的信念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发展速度也不一定同步, 即个体可能同时拥有成熟和不成熟的信念;这些不同的信念并非一个连续体, 而是按频次分布的[6]。本研究对英语学习信念结构的探讨也是在探索阶段, 还需要更多进一步的研究去验证或修正、改进。

2. 高中生英语学习信念总体状况

总体而言高中生持有较积极的英语学习信念。但值得注意的是知识简单化信念的得分相对较高。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不同于数学、物理, 不过是对单词、语法、句型的简单记忆。然而语言教育学家Dr.Knowles Lance指出, 语言学习是掌握技能的过程, 它是一个获得语言的过程, 而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记忆。有些学生把英语学习归纳为学习三部曲:背单词、学语法和记句型, 而忽视了理解、整合的作用, 这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存在的误区[7]。这可能是因为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教师都强调理解整合的作用, 而相比之下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过多地强调了记忆的作用, 因而学生便得出了这个朴素的观点, 把英语知识和学习简单化了。这对现阶段的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3. 高中生英语知识联系性信念学校类型主效应显著

本研究发现知识联系性信念学校差异显著, 重点校好于普通校, 普通校好于落后校。在访谈中发现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整合程度不同, 重点校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认识、思考和掌握比较深刻, 从而能认识到英语知识是联系、复杂的体系, 而不是孤立、零碎的, 于是他们在学习中注重对各种知识经验的整合;落后校的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思考和掌握不够深刻, 误以为英语不过是一个个单词的简单组合, 认为英语知识没有太强的联系性, 因而在学习中也常采用简单死背硬记的方式;普通校学生的情况处于二者之间。王婷婷对高中生学习信念特点的研究中也发现重点校学生在整合-建构信念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校[8]。由此提醒我们在英语教学中, 尤其对于落后校的英语教师,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信念, 改变其对知识结构的认知。

4. 英语学习信念以英语学习内在动机为中介影响英语学习行为

Oxford&Ehrman指出, 学生的外语学习信念与外语学习动机是紧密相关的。对知识结构有成熟信念的学生, 表现出较高的内在动机, 倾向于掌握目标定向[9]。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的心理机制的模型是:学习者对学习能力的信念影响了他们的动机, 而相应的动机又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策略的使用[10]。Schommer也提到, 一种学习信念先引发特定的动机目标, 进而促进个体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 最终产生了相应的学习效果。在本研究中知识联系性信念显著正在预测内在动机, 这是因为只有联系的、复杂的知识系统才容易引发个体的求知欲和学习、探索的兴趣, 孤立、单调的知识则不能。英语知识本身对大家是一样的,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每个人对其看法有不同, 那些认为英语知识是一个联系、复杂系统的学生, 就倾向于肯定英语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倾向于对其持有内在的学习兴趣, 并引发为深入掌握英语知识而学习的动机。内在动机对学习行为又有着较强的影响作用, 当个体出于内在动机而学习时, 就会产生完全的自我意志感, 并从中体验到兴趣和乐趣, 并引发并维持积极地学习行为。学生拥有越高的趋向内在的学习动机, 就拥有越高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感和学习坚持性。由此英语学习信念尤其是知识结构信念影响着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又影响着英语学习行为, 由此内在动机在知识联系性信念与行为间起着中介作用。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 虽然努力作用信念正向预测所有动机, 但在内在动机上不显著。这是因为如果个体越多认为英语学习是需要努力的, 就会表现出对学习越强的动机, 但内在动机包含了个体对行为意义的真正认可并内化为自己的需要, 因此仅认为努力是重要的并不能对内在动机有显著的影响。

这个研究结果对英语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在英语教学中, 仅仅引导学生相信努力对学习的作用, 并不能起到引发内在动机的作用;应着重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信念, 引导他们发现英语知识的联系性和系统性, 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进而对学习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5. 英语学习信念对英语学习行为的直接影响作用

心理学研究中将信念视为个体较高层次的认知, 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制约着个体的实际反应。如果学生相信学习是由先天的能力决定, 就会低估学习和教育的作用, 从而表现出较少的主动学习的行为, 也会认为学习上的暂时挫败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 体验到更多的挫败感, 克服困难的行为也会较少;如果学生相信学习是快速发生的, 就会认为短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努力也没用, 从而在遇到较难的、不能一时解决的问题时就会放弃, 表现出较少的克服困难的行为;如果学生认为知识是联系的整体, 则倾向于运用构架式的策略, 参与深层次的信息加工, 因而表现出较多的联系学习的行为[11];如果学生认为英语口语交流必须做到完全正确———但对高中学生而言所学毕竟是有限, 做到准确并非易事———持这样的信念势必会阻碍其对英语的积极应用。由此英语学习信念对英语学习行为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

虽然英语学习信念对英语学习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 但在宋志燕[12]的研究中发现英语学习信念和英语学习行为存在三种匹配类型———不成熟信念—不积极行为、成熟信念—积极行为、成熟信念—不积极行为, 不存在不成熟信念—积极行为的类型, 由此可以看出成熟的信念是良好行为的必要条件, 但不是充分条件, 因而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信念, 同时也要关注从学习信念到学习行为的转化过程。

6. 结论

通过对高中生英语学习信念的状况及其与英语学习动机、英语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 结果发现:1.英语学习信念的六个维度之间相关显著, 但关联程度较低;2.高中生持有较为成熟的英语学习信念;3.知识联系性信念学校差异显著, 重点校好于普通校和落后校;4.英语学习信念通过学习的内在动机为中介影响学习行为, 同时仍存在直接影响作用, 其中内在动机在知识联系性信念与行为间起着中介作用, 努力作用信念对内在动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参考文献

[1]Buehl M M.&Alexander P A.Beliefs about Academic knowledge.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1 (4) .

[2]Schommer, M.Effects of beliefs about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on comprehension.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 (3) .

[3]Dah, T, L.et.Are students’beliefs about knowledge and learning associated with their reported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5 (2) .

[4]Schommer, M.Epistemological beliefs, mathe matical problem-solving belief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2005 (3) .

[5]Mori Yoshiko.Epistemological beliefs and language learning beliefs:what do language learners believe about their learning?Language learning.19903) .

[6]Schommer, M.Explaining the epistemological belief system:introducing the embedded systemic model and coordinated research approach.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004 (1) .

[7]沈艳.英语学习的误区及其对策.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05 (2) .

[8]王婷婷.关于我国高中生认识论信念的初步研究.硕士论文2004.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9]Oxford, R., Ehrman, M.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92 (3) .

[10]Dweck, C.S., Leggett, E.L.A social-cognitive approach to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Psychological Review, 1988 (2) .

[11]Hofer, B.K.Introduction:paradigmatic approaches to personal epistemology.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004 (1) .

优秀英语学习者 篇8

在英语教学界,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论题, 围绕这个问题, 各种理论、学派及相对应的方法纷呈, 我国从早期传统的语法教学、“经院式”的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句型转换操练法到交际法。无不主要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探讨和实施的。近年来, 英语教学已从教师“填鸭式”的“一言堂”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研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对学习者主体的研究。从学生的角度探索学习成败的原因有其积极的教育意义。学习者是内因、是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最终能否提高和有多大的提高都取决于内因 (学生) 是否与外因 (如教师教学等) 产生合力。下面笔者从何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展开, 浅述学习者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对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

1. 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通常来说就是指听、说、读、写、译。即指英语语言交际能力。那什么是语言交际能力 (LanguageConmunicative Ability) ?

语言学家Bachman认为, 语言交际能力由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个部分组成。在这三个组成部分中, 语言能力由一系列具体的语言知识组成;策略能力指在具体的语言交际时, 运用各种语言知识的心理能力 (mental capacity) , 它是语言能力通向现实世界的桥梁, 是将语言知识运用于交际目的的手段;心理生理机制则把语言交际看作一种物理现象 (如:声音、光等) , 运用语言交际时所牵涉到的神经和心理过程。

1.1 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又由语言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组成, 语言组织能力指在生成或辨认语法正确的句子, 理解其主题内容并将其排练成篇章时, 控制语言结构的能力;语用能力指话语或句子、意图和语境是怎样联系起来并构成意义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包括语法能力 (grammatical competence) 和语篇能力 (textual competence) ;语用能力包括语义能力 (semantic competence) 、功能能力 (function competence) 和社会语言学能力 (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 。语法能力决定组成话语或句子的;语篇能力决定话语或句子连接起来形成语篇的。语义能力决定话语或句子是怎样表达命题内容的;功能能力决定句子是怎样使用语言来表达使用者意图的;而社会语言学能力则决定话语或句子是怎样与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相联系的。语言能力所涵盖的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1.2 策略能力

策略能力实际上指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心理认知过程, 由四组元认知策略组成。它们分别是:评估策略 (as-sessment strategies) 、确定目标策略 (goal-setting strategies) 、制订计划策略 (planning strategies) 和执行计划策略 (execution strategies) 。

2. 学习策略

2.1 学习者策略的定义和分类

O’Malley等认为, 学习者策略是指学习者为有效地获取、储存、检索和使用信息所用的各种计划、行为、步骤、程式等, 即为学习和调节学习所采取的各种措施。通俗地说, 所谓学习策略, 实际上, 就是为了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巩固学习成果, 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作出的种种反应和采取的策略。

到目前为止, 对外语学习策略最全面的分类是由Oxford (1990) 所作。在这种分类中, 学习策略首先被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前者包括直接影响目的语的策略, 因为使用这些策略需要对语言进行智力上的加工, 而后者是指通过聚焦、计划、评估、寻求机会、控制焦虑、加强合作和增强移情性以及其他方式来对语言学习提供间接支持的策略。直接和间接策略又各被分为三类, 如图所示:

认知策略直接作用于输入的信息, 控制这些信息以便于提高学习效果, 认知策略只用于学习活动中的特定任务, 如听力和阅读理解中的典型策略包括重述或重复所听到的内容、分类、推导、概括、想象、联想等。

元认知策略是更高级的执行技能, 它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估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元认知策略可用于广泛的学习任务, 既可用于接收型的学习任务, 也可用于产出型的学习任务, 如选择注意目标、计划组织、监控注意的情况、评价语言理解和语言输出等。

社会/情感策略表现了一个更广泛的内容, 它不仅涉及与他人的交流, 还涉及对自身情感的控制, 如听力理解中典型的社会情感策略有:与他人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老师或同学那里引出问题的答案;利用精神控制来减轻学习任务中的焦虑感, 鼓励自己等。

通俗地讲, 学习策略就是指平时的“学习方法”。但是, 教师常收到学生的反馈说:同样的班级, 同样的教材, 同样的教师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 相差无几的入学水平, 但总是有的同学学得好, 有的学得不好, 有的甚至很差, 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必然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差异。经过研究证明学习策略与英语学习有密切的关系, 即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否, 策略的应用频率对英语学习成绩的高低及实际交际能力的强弱呈正相关关系, 重要的不是老师对“学习方法”的笼统介绍, 而是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实际体验;是学生所接受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指标的策略训练。

2.2 学习策略的特征

(1) 学习策略是行动的过程。

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时所使用的方法实际上都在执行某种策略。比如, 在阅读一篇英语短文, 学生往往在阅读刚开始的时候就注意到“语言点”, 而且就开始极力去记住它们。这就是在执行阅读的学习策略。不管这种策略是不是有利于对文段的整体理解, 他实际上在通过行动来执行自己的既定策略。当他认识到这种学习策略不利于阅读理解时, 不可能立即丢掉这种策略, 这就需要用新的行动 (策略) 来取代原来的行动。

(2) 学习策略是体验、适应、矫正的过程。

在进行学习活动时, 学习者必定会产生某种体验。因此, 有了学习的行动, 也就有了对学习的体验。比如, 学习者在改变逐字逐句进行阅读的习惯时, 通常会加快阅读速度, 忽略语言细节, 这显然是一种新的阅读行动, 伴随着这种行动的是发生在学习者内心的新体验。但是, 学习者曾经很适应用较慢的速度阅读短文, 曾经习惯于探查一个个孤立的语言点, 在这种情况下, 学习者对这种快速阅读有一种不适之感, 于是, 就需要经历一段适应的过程。要摒弃过去长久不自觉地养成的一种不良学习习惯, 谈何容易, 比如, 在英语写作时, 有些学生习惯于把心中想好的汉语意思一句一句地翻译成英语。尽管知道这样做的弊病, 但是, 仍然需要用一段时间的训练培养有效的写作学习策略来矫正这个习惯。

(3) 学习策略是巩固、发展的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动、体验、适应和矫正, 学习者会逐步获得较为有效的学习策略。但是, 应当坚持实施这些已经形成的学习策略, 为的是使之得到巩固。

每个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 实际上都有一套学习策略, 比如, 喜欢从理性上接受外语的学生, 往往更善于规范的阅读, 更重视写作, 更乐于研究语法, 等等。所以, 当我们说改善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时, 我们实际上指的是用一套新的学习策略来逐步代替原有的学习策略, 而要做到这一点, 是需要逐步把各项学习技能发展为一套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系统的, 我们把它叫做“学习策略体系”。

3. 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

近年来调查表明, 普通高校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普遍缺乏下面一些学习策略的素养:

(1) 自主学习方法。

(2) 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

(3) 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估能力。

(4) 学习情绪的调控。

(5) 信心的保持。

(6) 合作精神。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宰的学习, 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一种能力。埃得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 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外语自主性学习能力即指学习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对语言文化具有的敏感性、主动性, 能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有效提高英语学习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习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 同时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一个具有学习策略的自主学习的学生, 首先具有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 即在认知和情感上的“想学”, 其次是要知道如何学, 即“会学”。具体来说分如下几点:

3.1 加强元认知策略 (内省策略) 培养

内省策略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策略。孔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 , 现代学习策略实际上就是把这八个字变成具体的学习活动。

3.1.1 确立学习目标, 培养计划策略。

计划策略是一种学习策略, 属认知策略范畴, 如在着手写一篇作文前, 制订一个计划表, 在计划中考虑解决如下问题:主题 (theme) 、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篇章结构和层次, 以及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组织篇章结构时, 还必须拟一个提纲或使用具有提示词 (cues) 的主题图 (thematical map) , 勾勒出主体框架, 从而避免头脑产生一片空白的现象, 从理性方法中感悟计划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指导培养学生作如下策略思考:

(1) 明确要进行的学习任务:在这项语言学习活动中可以做些什么?可能做些什么?应当做什么?参与这项学习活动将会涉及到哪些语言知识和技能?应当为此做哪些准备?

(2) 定向有选择地使用注意力:应当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什么语言项目上?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某一项语法知识吗?需要收集哪些信息?

(3) 学习活动的自我管理:为了完成这项学习任务, 首先应当做什么?应当分几步来完成任务?可能会遇到语言知识方面还是语言操作方面的困难?

3.1.2 培养语言学习监控调节策略。

语言调控策略是指学习活动过程中依据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计划中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及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有意识的监控。包括明确英语学习目标和学习需要, 制订英语学习计划;把握学习主要内容, 注意了解和反思英语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 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常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积极参加课内外英语学习实践活动;适时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及时确定和解决问题。

3.1.3 规范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 形成自我评估 (self-as-sessment) 策略。

自我评价策略是指学习者回顾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并随时调整学习策略, 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自我评估, 学生可以检测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了解和掌握, 可以了解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而确立阶段性学习目标, 使英语自主学习更具目标性。如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坚持作如下自我评估的思考: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哪些优势?语言表现和交际策略有哪些改进?

3.2 认知策略

这方面的学习策略包括学习者如何接受语言材料, 如何存储语言材料, 如何组织语言知识, 如何理解语言结构 (包括语法关系) , 如何提高语言操作的技能, 等等。具体地说, 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策略能力的培养。

(1) 查询和使用学习资源的能力。

(2) 语言的模仿和演练的能力。

(3) 语言素材的甄别和归类的能力。

(4) 语言形象思维能力。

(5) 语言解悟和迁移的能力。

(6) 语言的推断和表达建构能力。

(7) 语言学习笔记和阶段学习总结能力。

3.3 情感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上, 从而没有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行为和内心的“深层”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是我们师生都比较容易忽略的学习策略, 可是, 往往正是其阻碍了教与学的进步。就此, 建议作如下情感策略的培养。

(1) 学习动机的情感策动。培养学生在开始一项学习任务前作如下思考:为什么要接受某段语言材料?用这些语言材料做什么?说话和写作为了解决哪些问题?是否能够做到“有感而发”?能够被阅读的东西感动吗?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心声吗?

(2) 信心的奠定和坚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要不断地的反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词能够保持原有的学习心态吗?在谈话时会遇到“词不达意”的情况, 能够继续维持谈话吗?能够不怕出错吗?能够不断地积累新词语吗?能够在较长的时间里不断地增加阅读量吗?能够不断地进行口语的自我训练吗?以此来激励自已保持信心, 坚持学习。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课内课外与老师教学的良好的配合和沟通, 通过各种分组学习和协同练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

结论

综上所述学习策略对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十分重要。学习者应当把这些学习策略作为基本目标,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水平。有效的学习策略训练促使学习者先认识自己的当前任务, 然后使用一些标准来评价自己的理解, 预计学习时间, 选择有效的计划和方法来学习或解决问题。其间, 监视自己的进展情况, 并根据监视的结果采取补救措施, 充实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法, 丰富自主学习的技巧, 领悟英语学习的思想和方法, 优化英语学习的认知结构, 从而发展英语学习的思维能力,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认知到学习策略运用的价值后, 学习者才会更积极地在学习中使用策略。

参考文献

[1]Tricia, Hedge.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2]Jack C.Richards.The Languge Teaching Matrix.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3]刘润清, 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优秀英语学习者 篇9

一、英语语言学习者在英语口头交际中存在的问题

1. 英语语言学习者语言环境缺乏

语言学家认为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因素有环境因素、情感因素、社会因素等许多因素。对于中国多数英语语言学习者而言, 首先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语言环境。语言离开了语言环境, 就如同植物离开了土壤和阳光。英语语言学习者倘若只学英语, 而不尽快地应用英语交际, 那就永远也学不好英语。

2. 英语语言学习者词汇量不足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包含了语音、语法和词汇三个组成部分, 这三者缺一不可, 缺少其中任何一项, 语言交际活动几乎无法独立完成。有人曾经说过:“没有语法, 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 而没有词汇, 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语言学习者在词汇量上的差距往往使得英语语言学习者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差距越来越大。英语语言学习者在英语口头交际过程中, 由于词汇量不足, 形成了英语口语表达障碍, 导致不能有效与他人交流。因此, 英语语言学习者要以大量的英语阅读和英语听力练习为基础, 在读和听的过程中, 要积累词汇, 掌握句型, 培养语感, 最重要的是要熟悉英语思维和表达方式。

3. 英语语言学习者语音语调不准

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领域, 由于受到“迁移”心理的影响, 往往身不由己地使用汉语发音习惯学习英语发音。例如, 用本族语近似的音位代替外国语的音位, 把本族语的节奏语调等方面的规律套在英语的句子上。如把“How are you”, 标注为“好阿油”, “Good morning!标注为“古的毛宁”。英语语言学习者忽视了单词的重音、句子的语调, 用汉语节奏读英语, 这样使得英语变了味。同时这种发音方式影响了信息的传递, 从而使交际变为无效交际。

二、英语语言学习者提高口头交际能力的建议

1. 注重英语口语课堂中口头交际活动的创设

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主导者, 其指导、参与作用非常重要。英语教师应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对于英语语言学习者听不懂、不习惯、不适应, 甚至有反感情绪, 教师不应该放弃运用英语教学, 教师可配以手势、动作、表情, 或者借助实物、模型、图片等手段来帮助英语语言学习者理解。英语教师要设置情景, 营造英语氛围, 教师在课前可开展Free talk, 让英语语言学习者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新闻趣事、生活故事或提出智力谜题、游戏, 让其开动脑筋, 现场发挥, 进行有趣的“ask and answer”式的活动。在课堂中英语教师可采取互动式操练, 活跃课堂气氛;可让英语语言学习者分角色扮演不同的身份, 在不同的情景中自由发挥出自己的口语交际技能, 可让英语语言学习者模拟“交际”场面, 如打电话、问路、购物等。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平台。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不但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而且在增加教学信息量的同时, 使课堂教学内容呈现出多样性和色彩性。并且能够充分使英语语言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 这样有助于激发英语语言学习者的口头交际兴趣, 从而培养和提高英语语言学习者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外, 教师可布置口语交际活动作为Homework, 如让英语语言学习者彼此询问电话号码、住处、生日、爱好等, 来提高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2. 注重课外英语语言交际环境的创设

英语语言学习者在国内缺乏学英语的环境, 看电影学英语口语是弥补环境不足的好方法。英语电影是集英语国家的生活、文化、风俗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观看一部美英影视剧胜过在美国生活十天。大量地观看英文电影就是攻克英语“听”和“说”难的法宝。在电影这个世界中, 英语语言学习者学到了英语口语表达所需的语汇、短语、句子、语音语调以及交际技巧。英语语言学习者可在观看英语电影的过程中不断学习,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定期观看英语电影!选定适合自己的影片, 持之以恒, 久而久之, 英语语言学习者的口头交际能力就会提高。

摘要: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没有语言, 人类无法交际。在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形体表达等诸多语言表达形式中, 口头表达又是最直接最迅速的表达形式。英语语言学习者在英语口语表达中普遍存在词汇量不足、语音语调不准等问题, 作为英语教师应注重课前、课中、课后口头交际活动的创设、组织与安排, 这样有助于英语语言学习者提高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习者,英语口头交际,交际活动创设

参考文献

[1]徐天舒.口语教学的交际化[J].宜昌师专学报, 1998, (1) .

[2]焦晓菲.练习英语口语的技巧[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 1997, (1) .

优秀英语学习者 篇10

在写作教学中, 反馈是“读者向作者的输入, 它的功能是向作者提供修改作文的信息” (Keh, 1990:294) , 目的是帮助作者准确表达思想, 达到交际目的。

关于反馈这一话题, 国外的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们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既有对L1环境中教师反馈的研究, 也有对E S L或E F L环境下教师反馈的研究 (Leki, 1990;Cohen&Cavalcanti, 1990;Leki, 1991;Enginarlar, 1993;Ferris&Hedgcock, 1998;Lee, 2004等) 。他们有的探讨教师反馈的有效性, 有的探究教师反馈应该针对作文的形式还是内容 (Truscott, 1996等) , 有的则重在研究学习者对教师反馈的态度及反应。Cohen&Cavalcanti认为, 写作反馈没有发挥有效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反馈与学生的需求不一致, 因此教师了解学习者对教师书面反馈的反应和态度尤为重要。因此, 本文将对学习者对教师书面反馈的态度和反应进行整理, 明确研究现状, 探讨影响学习者对教师书面反馈态度的因素及对二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1 学习者对教师书面反馈的期望

Leki (1991) 和Schultz (1996) 对学习者对教师书面反馈的期望进行了调查研究, 研究表明, 学习者希望老师能够指出并对作文中的所有错误, 尤其是语法错误, 进行标识, 然后由他们自己进行改正, 他们非常重视教师的纠错性反馈 (corrective feedback) , 认为这类反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Lee (2004) 的研究发现, 学生非常重视教师反馈。83%的学生表示他们期望老师对他们作文中的错误进行标记, 76%的学生期望老师能够对他们作文中出现的错误直接予以纠正。对于错误标记 (coded feedback) 的使用, 91%的学生表示老师在他们作文中使用了错误标记, 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在理解和处理错误标记时有困难。尽管有困难, 他们中仍有76%期望老师在评改他们作文时使用错误标记。

学习者对教师书面反馈的期望也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C o h e n和C a v a l c a n t i (1990) 、Hedgcock和Lefkowitz (1994, 1996) 的研究表明, 不同的学习者对反馈类型的期望和偏好有所不同, 对教师反馈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Cohen和Cavalcanti (1990) 探讨了教师所给的反馈与学生对教师反馈态度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及对每组中3名学生的有声思维发现, 教师给出的反馈和学生期望得到的教师反馈不相吻合, 教师给出的反馈往往不是学生想要的。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反馈是根据教师自己的观点集中在了作文的某些要素, 因而所给的反馈不够清晰明了, 不够准确全面。

为了探究ESL和FL学习者对教师反馈的反应有何不同, Hedgcock和Lefkowitz (1994, 1996) 对ESL和FL学习者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的研究考虑到了语言学习环境的因素。结果表明, 尽管两组学生都对教师反馈持肯定的态度, 而且他们都希望老师能详细地评改他们作文中的词汇和语法错误, 但是又有着明显的不同:ESL学习者更期望老师对他们作文的组织结构和思想观点给出反馈, 他们认为, 针对语篇的教师反馈比单纯的语法纠错更能促进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而FL学习者将写作看作是展示他们语法知识的机会, 期望老师能够更多地给予语言形式上的反馈, 认为语言形式方面的反馈对他们更有用。

2 学习者对教师反馈的反应和态度

学习者对教师写作反馈的态度主要是指学习者在接受了教师书面反馈之后, 是否阅读反馈, 在修改时是否会运用反馈, 运用的策略是什么。在早期的研究中, 尽管老师批阅作文非常仔细, 在语言上做了很多修改, 但是学习者对这些修改并不重视, 但是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 学习者非常重视教师反馈。

Leki (1990) 回顾了L1环境下学习者对教师书面反馈的态度进行了, 发现, L1学生既不关注教师书面反馈, 也不理解教师书面反馈, 并对教师试图控制他们思想的行为有敌对情绪。后来, Leki (1991) 研究了100名ESL学生对错误纠正的偏好。结果表明, 学生期望老师能够改正他们作文中的所有错误, 大多数学生不满意老师只对他们作文内容和组织结构进行反馈。学生对教师反馈有这样的反应可能是因为学生急于完善自己的英语, 而且她还发现, 学生对教师反馈的关注程度与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师反馈的侧重点有关。

Enginarlar (1993) 研究了EFL学习者对在英语作文课上采取的反馈方式的态度。采取的反馈方式包括对语言形式的错误标记、对作文的连贯性以及对思想内容和组织结构的反馈。研究发现, 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反馈是有用的, 他们把对语言错误方面的教师书面反馈认为是有效的反馈, 认为这类反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

Ferris (1995) 研究了155名ESL大学生对教师反馈侧重点的看法。研究发现, 大多数学生表示他们最注重语法方面的教师反馈, 其次是组织结构、内容和词汇。尽管50%的学生表示他们在理解教师反馈时没有任何困难, 但是由于教师书写的不规范、使用语法术语和符号以及模糊的评语, 有些学生在理解教师反馈时有困难。

3 影响学习者对教师书面反馈态度的因素

完全解决大学生的人际沟通问题, 是一项巨大而漫长的工程, 但是逐步优化其人际关系,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组织参加集体活动

Cohen和Cavalcanti (1990) 、Hedgcock和Lefkowitz (1994, 1996) 的研究表明, 不同的学习者可能对反馈类型的期望和偏好有所不同, 不同的学习者对教师反馈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如Hedgcock和Lefkowitz (1994, 1996) 对ESL和FL学习者进行的比较研究。ESL学习者对组织结构和思想观点方面的教师反馈更关注, 而FL学习者对语言形式方面的反馈更感兴趣。

3.2 学习者的英语水平

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也是使得学习者对教师书面反馈有不同反应和处理方式的因素之一。

Cohen和Cavalcanti (1990) 对低、中、高水平的三名学生作了研究, 研究发现他们在理解教师给出的反馈时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低水平的学生对教师反馈产生误解的可能性最大, 她在理解一次作业的教师评语时有62%没有完全理解, 有81%的评语不知如何处理, 她认为老师的反馈没有说到点子上, 觉得教师反馈的侧重点应放在内容上, 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她的写作水平。

在戚炎 (2004) 的研究中, 根据写作水平的不同, 他选取了3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 分别代表高、中、低水平。调查结果显示, 在修改态度和修改过程方面, 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之间存在一些相似点, 但是在修改方式上, 写作水平高、中、低的学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高水平学生经常会听取老师的修改意见, 修改认真有效;而中、低水平的学生有时候按照老师的评语修改, 有时候则会回避问题。

4 中国学习者对教师反馈的期望和态度

在国内, 对反馈的研究仅局限于对反馈作用和不同形式反馈的研究, 但是对学生对教师反馈态度的研究比较少。要充分发挥教师反馈的作用, 教师必须要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反应。

邱兆杰 (1997) 研究了学生对教师反馈的态度, 并从学生的想法和需求的角度提出了EFL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他认为, 在EFL写作中, 教师给出的评改与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不相吻合, 从而影响了写作教学的效果。陈海 (1994) 、李永秋和郑宇珠 (2005) 也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 提出了教师反馈与学生需求相一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戚炎 (2004) 、李永秋和郑宇珠 (2005) 的研究还比较了学习者对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的重视程度:在作文评改中, 中国的学习者更加信任和重视教师反馈, 并能对教师反馈做出积极的反应。这主要是由我国的英语学习环境决定的。而在教师反馈的侧重点上, 他们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戚炎的研究表明学习者获得最多的教师评语时有关语法和词汇方面的, 而学习者最重视语法错误;在李永秋和郑宇珠的研究中, 学习者更希望在语篇层次上得到相应的反馈, 只重视修改语法和词汇错误的做法已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反馈需求。这可能与受试者的个体差异有很大关系。

5 结语

本文梳理了学习者对教师书面反馈的期望和态度, 以及影响学习者对教师书面反馈态度的因素。在英语写作教学中, 为保证教师反馈的有效性, 我们要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 结合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环境及他们的实际英语水平, 积极探索他们对教师反馈的期望及对给出的教师反馈所持的态度和处理这些教师反馈所用的策略,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反馈的作用, 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

摘要:写作是语言学习者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而对学生作文进行反馈是二语教学中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教师反馈对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学习者对反馈的态度会影响反馈的有效性 (Schulz, 1996) 。因此, 探究学习者对教师反馈的态度十分必要。

优秀英语学习者 篇11

【关键词】 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 交际策略 资源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5-003-01

什么是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用的各种行动和步骤”。通过学习策略的培养不仅学会课本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学生应该培养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随着基础知识的积累提高而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之目的。

一、 什么是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板块设置了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我们运用教材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并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1. 借助Welcome to the unit 部分进行“热身”

每个单元Welcome to the unit 部分的目的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大胆思考,作用是激活学生已有的和单元知识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轻松的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2. 利用“阅读技巧”进行理解

教授教材当中不仅教授以文字形式存在的语言信息,而且要传授阅读技巧,我们切不可忽视这部分内容,它们是对于理解课文相当重要的非语言信息。课文后的Reading strategy 和阅读练习对帮助学生掌握英语阅读策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要特别训练学生要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3. 借助“上下文”猜测词义或推测段落大意

猜测词义或推测段落大意是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众所周知,词汇匮乏是许多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最大障碍。随着高考逐年的进行,高考阅读文章所涉及到的各类新鲜词汇与日俱增,这也加大了学生达到最佳阅读效果的难度。因而通过从文章的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培养是必不可缺的,而且切实是行之有效的。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方法猜测词义或是推测段落大意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什么是交际策略

交际策略是指“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根据交际性英语教学的理论原则,英语课堂教学要为学生设置运用语言的环境,通过总结大量的交际性活动以掌握语言的规律。江苏牛津版教材的Task板块就为学生精心设计了能够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的语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用英语与同学交流,从而达到语言交际应用的目的。

1. 组织课堂交际训练

(1)Pair work把全班学生分别组对,两人一组同时活动。

Welcome to the unit 板块中的对话、课文中句型、语言点练习以及课文后的问题讨论等活动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但是,要确保不定期在预先设定的两组对子中各抽取一个临时能够新的对子进行对话。这样,对话就不再是预先准备好的,存在了一定的信息差,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交际真实性,最起码也是一种半真实环境,这样才能达到训练交际的真实性。

(2)Team work把全班分成小队进行活动。这种形式有利于多角色在对话、辩论和讨论活动中的应变能力。例如在单元口语(Speaking)课上教师提出:“为四川雅安地震捐款公众人物应高调还是应低调?”这一话题的讨论。通过讨论展示不同的市民对公众人物捐款的用途表达各自的看法。该活动要求学生各自选取角色,并为自己的观点补充理由。这样的设计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如何表达观点和做出决定的英语表达能力。

这两种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训练语言实践的机会,而且提供了培养团队竞争与合作的机会,能够激发起学生的表演欲望,极大地调动学生用英语交流的积极性。

2. 组织课外交际训练

课堂的45分钟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堂课上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因此,组织课外训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牛津教材中的Task板块为学生提供了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语言应用情景,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在教学时多是组织课外活动来复习本单元所学的语言技能。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英语角,定期聘请外教参与活动;学唱英文歌曲、观看英文电影、进行英语演讲、写作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创造了进行真实交际的环境,又丰富了课余生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什么是资源策略

资源策略是指“学生合理并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训练课,而现代英语教学发展更要大大加强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多媒体组合、英语外教的聘用则为教学实践及训练语言技能提供了大量能够视、听、模仿的有利条件。近几年来,国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英文报刊,如,China Daily、English Weekly等优秀刊物。其中不乏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刊物。我们应该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电子图书、收听BBC广播电台节目和CCTV9国际频道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英语信息,提高英语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

总之,作为英语教师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更要“授人以渔”,即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之指导,提高学习之能力。

[ 参 考 文 献]

[1] 《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

[2] 《英语周报教师版》(2012年山西师范大学主办).

[3] 《新课程英语教于学》(黄远振).

[4] 《英语资源网》.

[5] 《牛津高中英语》译林出版社.

英语学习策略与大学英语学习 篇12

一、语言学习观念 ( 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 ) 的区别

1. 对大学英语课的认识不同

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能认识到, 大学英语既是一门知识课, 更是一门技能课、实践课。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 学生才能认识到懂得语言知识并不能保证一定能正确使用语言。只有通过长期不断的实践运用, 才能不断掌握好听、说、读、写等技能。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恰恰因为认识不到这一点, 他们把英语课完全当作一门知识课来学习。他们期望上完老师的两堂课后, 不用动脑、动耳、动口、动手就能全部掌握所学的东西。这样, 他们也就不能认识到学习运用过程本身往往比学习结果更重要, 因而也就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该做些什么, 该怎样努力,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也就无从说起。

2. 对决定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认识不同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大部分都认为, 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 英语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他们相信只要自己下工夫, 方法正确, 就一定能学好。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一般认为语言天赋是最重要的。他们认为自己学不好英语, 就是因为自己缺乏语言天赋或没有遇上一位好老师。不同的认识和信念会导致不同的行为, 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在教学当中, 我们不难发现前者的学习和表现常常是热情主动的, 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而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而后者的学习则往往是消极和被动的, 常表现出怨天尤人、畏难的情绪, 缺乏自信, 学习的随意性较大。

3. 对学习大学英语的目的认识不同

大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认为, 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过关考试, 更是为了满足今后的工作或出国留学需要。因此,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将近期的目标和远期的目标统一结合起来, 注意基本功的训练和掌握, 并且重视锻炼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结果他们不仅能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 而且有较强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而在成绩较差的学生当中, 绝大多数则认为他们学习英语的唯一或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他们常抱怨所学教材以及教师的授课跟四、六级没多大关系。他们不愿意下功夫打好语言基础, 也不积极参加课内外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 结果往往不太令人满意。

二、学习方法的区别

1. 词汇学习

大学英语的词汇有积极词汇 ( 或复用式词汇) 和消极词汇 ( 或领会式词汇) 之分, 对于这两种词汇应该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因而对于积极词汇, 除了记住词义及拼写外, 在阅读或查字典当中, 他们还注意通过具体的上下文来观察体会这些词的搭配和用法。而对于消极词汇一般只要懂得其意思就行了。他们扩大词汇量的方法和途径是灵活多样的。除了通过听、说、读、写以外, 还注意掌握构词法, 当然最主要还是通过广泛的阅读。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对词汇学习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往往采取两种极端的方法。一种是无论什么词只要不懂, 一律查字典, 甚至将其用法逐一抄在笔记本上。另一种就是不管什么词, 只求懂个大概意思, 他们扩大词汇量的主要途径是背词汇表。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可取的。一方面, 我们的精力和记忆是有限的, 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所有英语单词都记住。另一方面, 如果我们对英语积极词汇的用法不加以掌握的话, 我们就不可能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另外, 孤立地记单词是不可能有效地扩大词汇量的, 虽然当时记住了, 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忘记了。语言研究表明联想记忆 ( Memonic association) 有助于词汇的学习。而孤立地记单词是很难形成联想记忆的。

2. 听、说、读、写

大学英语的听力课时安排一般是每周两个课时, 如果单靠每周这两节课就想把听力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成绩好的同学除上好听力课外, 不放过一切锻炼听力的机会, 包括听好精读课、听英语讲座、听英语广播节目。部分学生还能将精听与泛听,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在精听和精读的过程中, 学生既注意搞懂、理解内容, 又注意模仿和掌握语言表达形式的用法, 不失为一种锻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泛听和泛读, 学生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又可尽量多地积累听力及阅读词汇。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 对英语有种为难情绪和排斥心理。他们有的似乎不大相信只有靠多听多读才能提高英语水平, 因此课后干脆不听也不读。他们有的虽然愿意花时间下工夫学习, 但由于不注意方法, 不能区别对待不同的学习材料, 效果也不太明显。所有的材料要么只求理解一个大概意思, 要么都逐字逐句地抠。前者有了数量但没能保证质量, 这次没听懂或读懂的, 到了下一次还是照样不懂; 而后者虽然保证了一定的质量, 但听和读的数量、范围和速度受到了限制, 从而影响了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于不同的学习材料应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此外,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将听与说, 读和写结合起来, 使语言的输入 ( input) 和输出 ( output) 达到一定的平衡, 促使学生既注意对内容的理解, 又重视对语言表达形式的汲取、掌握和运用, 从而提高语言学习的有效性。同时, 教师还应该使学生明白听、说、读、写的关系既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又是不可相互替代的。读懂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并不能保证能听懂。只有通过多听, 多刺激我们的听觉神经, 才能将阅读词汇转换为听力词汇, 反之亦然。同样, 会听会读不等于会说会写, 理解能力并不等于表达能力。一些听着或读着很简单的东西, 让学生自己表达就不会说也不会写。要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就必须动口、动笔多说多写, 通过运用实践将听到、读到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三、结束语

除上述讨论的以外, 英语学习策略还包括许多其他的学习观念、方法和技巧, 由于篇幅的局限, 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Stem, H. H. ( 1992) 将这些英语学习策略系统地概括为Managementand planning strategies, cognitive strategies, communicative-experiential strategies, interpersonal strategies and affectivestrategies等五个主要内容。这些策略和方法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我们常说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学习者本身是决定英语学习成败的第一要素。学生正确的学习策略对于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教师在努力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同时, 还应该引导学生提高对英语学习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 虽然是同样的班级、老师、教材, 可是学生的英语成绩却大不一样。究其原因, 与学生的学习策略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本文主要讨论了英语学习策略与大学英语学习之间的关系, 以期帮助同学们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英语学习策略,大学英语学习,语言学习观念,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Bolinger, Dwight&Sears, Donald A.Aspect s of language (third edi ti on) [M].NewYork:Har cour t Br ace Jovanovi ch, 1981.

[2]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 ess, 1994.

上一篇:动态血糖监测仪下一篇:化学平衡试题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