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场通信

2024-06-20

火场通信(通用7篇)

火场通信 篇1

1 火场通信存在的问题

1.1 火场指挥体系混乱

火场通信的混乱很大程度源于火场指挥的混乱。面对大型火灾的发生,各部门领导都会前往火场查看火情并出谋划策,虽然可以集思广益,但是难以形成自上而下的统一指挥体系。一些地方官员因为缺乏火场救援经验,又急于灭火,纷纷发表不科学的救援意见,导致整个通信线路信息杂乱无章,令下级执行部门和前方指挥员不知所措。加之参战单位多、各级指挥人员分工不明确,在灭火救援指挥中时常出现通信信道长时被占用,重要命令和现场情况不能及时送达;火场通信“先听后发”等原则得不到应用,“插叫”“对发”等现象经常发生,从而造成信道被严重堵塞和干扰。

1.2 通信信道使用混乱

在灭火救援战斗中,存在一些通信部门预先设置的信道不够规范等问题,加之有的参战人员不清楚各个通信信道的用途,信道串用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火场正常通信秩序;有的单位还存在不使用预先设定信道,从而出现与上级指挥部联络不畅等现象。这种“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通信状态,难以形成统一的战斗力,特别是在面对大型灭火救援战斗时,直接影响灭火救援成败,甚至消防员火场人身安全。

1.3 火场噪音影响通信清晰度和准确度

火灾现场往往比较混乱,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容易产生高分贝的人为噪音。而且一些火灾现场会伴有爆炸、液体沸溢、建筑倒塌、空气快速流动等情况所产生的巨大声音干扰,再加上火灾现场中各种救援车辆和人员在实施救援时不可避免发出的声响。与此同时,火场附近的环境也会阻碍通信信号正常传播。例如:地下建筑火场会屏蔽无线信号;在浓烟条件下,消防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火场,但空气呼吸器的佩戴严重影响消防员使用通信器材,以上不利因素均对火场通信的清晰度和准确度有较大影响。

1.4 通信设备配备水平参差不齐

近几年,各类先进通信设备层出不穷。这些通信装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火场通信的效率,保障火场通信的正常运行。然而它们往往价格昂贵,很多消防队伍受办公经费短缺及领导对先进设备认可度不高等因素制约,少有单位能真正地配备先进通信装备,大多消防队伍还停留在依靠使用无线常规通信、对讲机或者价格稍贵的卫星电话来执行任务。这种简单的通信装备不但存在覆盖范围小,盲区面积大等难以克服的弱点,而且不能设置“动中通”、“静中通”等卫星通信;数字化、智能化的集群通信和图像传输、会商、定位设备。对待现有的通信设备,很多消防队伍存在维护保养不到位,人为的造成通信设备老化,尤其是疏忽无线通信设备的天线、接口和按键等关键部位的维护,非常容易造成通信设备功能出现异常。

2 解决火场通信受阻的对策

2.1 建立自上而下的火场通信指挥体系

通信指挥体系的全面覆盖是确保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组织指挥能够顺利进行的必备武器,及时、有效、可靠的通信指挥系统更是灭火救援战斗顺利进行不可或缺的元素。那么建立科学、完善、合理的火场指挥体系,充分发挥通信保障预案的作用,严格按照预案调集和使用力量进行辅助决策就成为提高指挥效率的关键步骤,并且要坚持做到集中统一的指挥原则,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参加灭火战斗,应成立统一的火场现场指挥部,从而使各参战力量充分发挥作用。另外,各消防队伍应加强灭火作战火场通信的综合演练,加大各级指挥员及通讯员的业务训练,以提升应急通信综合保障能力及作战应用能力。

2.2 规范火场通信秩序

良好的火场通信指挥体系得以建立的同时,规范的火场通信秩序也是救援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在火场通信中严格落实各项通信制度,形成先听后发、属台服从主台、下级台服从上级台、固定台照顾移动台的通信原则。同时按照规定划分信道和频点,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中队同时作战,火场指挥部应搭建一个管区覆盖网、一个现场指挥网和多个灭火战斗网。在火场作战时,不得使用电台随意呼叫。如发生紧急情况,有人正在使用电台呼叫时,其他的对话呼叫应立即停止,以确保指挥部针对紧急情况下达的作战指令能够及时准确传达。

2.3 构建各类信息通信综合系统

由于各类灾害时间和地点的随机性,建立多系统、跨区域覆盖、固定站和移动覆盖的信息通信综合系统成为一个必然要求。在重大灾害事故中,消防部队如果不能及时收集、整理和上报一手资料,那么上级应急指挥、行动决策和增援就会缺乏科学依据,将直接影响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在灾害现场,能够通过先进的数字通信设备和智能信息综合平台,将语音、数据和视频等灾害信息及科学分析及时传达到指挥部,可以方便各级指挥员在平台随时查看,及时掌握灾害现场环境和战斗力量的部署情况,有利于各级指挥员做出科学全面的决策。

2.4 使用先进装备解决复杂情况下的通信问题

消防通信头盔和数字网手机在混乱复杂的火场环境中的成功运用充分彰显了科学技术的伟大。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数字手机可以达到公安集团网手机区域性编排、短信平台、GPS手机定位及特殊区域网络全覆盖等功能的运用,所以在一些无线电台不能有效通讯联络的特殊区域,手机的使用就成为通信的重要手段。面对一些特殊灾害,战斗员们在进入危险区域实施救援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严重影响消防通信装备的正常使用。而先进的消防通信头盔采用单频双工技术,发、收话装置都设在头盔上,即便戴上防毒面具、穿上防化服,都不会阻碍指挥员的正常通信。同时使用这种消防通信头盔进行通信可以有效的减弱复杂环境中各种噪音的干扰,使各项指令能清晰、准确的传达,有利于成功完成灾害现场抢险救援。

2.5 引入社会通信资源补充消防通信系统

消防通信系统的发展受财力、体制、历史经验等因素制约,很多方面还不是很完善。而移动电话通信网跟随科技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已经具备完善强大的的信息通讯技术条件,因此在灭火救援行动中使用移动电话作为通信工具是完全可行的。在消防通信指挥时,组长可以启动全网通话功能,形成多人对讲系统来完成通讯指挥,这种强大的通信系统可以确保在恶劣的火场救援现场能采集到清晰准确的信息。所以能够将社会通信资源引用补充消防队伍现有的通信系统,可以形成“质好、量足、天天用”的通信系统,达到“随时、随地、随人”都能有效通信的保障目标。

3 结束语

消防部队在灭火战斗中所使用火场通信是灾害现场情况能迅速、准确、不间断传达的重要渠道。所以在火场通信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运用科学的传播手段组织火场通信,不断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构建快速有效的消防应急通信系统,高水准达到现代化技术条件下消防通信畅通要求。同时,我们要增强破解火场通信设备干扰的技术能力,不断完善和解决通信设备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在实战中快速有效的搭建完善的消防通信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消防队员生命安全。

走出火场的捷径 篇2

教授说,我先给你们出道题吧。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你们正在游玩,突然发现前方燃起了熊熊大火,以半径1公里的范围扑过来,天正刮着很大的北风,火借风势,恰好向你们这边吹来,身处火场,你们如何逃生?

有人说,快速向相反方向逃离,总不能坐以待毙,眼睁睁地看着大火烧着自己吧!

教授说,遇事不犹豫,果断干练,行。但是火借风势,速度很快,你逃得过风速吗?这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

有人提议,把衣服脱下来,沾满水,迎着火势跑过去,忍一时总无大碍。

教授摇摇头说,遇事不躲避,敢于挑战,可以。不过那时哪里有水?如果有池塘,跳进去就行了,何必多此一举。

有人出招,绕过大火,寻找缺口。

教授赞许到,遇事不惊慌,冷静思考,好。不过,草原平坦,火向四周蔓延,是无法绕过去的。

我们苦思冥想,没有结果,迷惑地望着教授。

教授微笑着说,在草原上再烧一把火。看到我们面面相觑,教授解释道:点燃的火会在你们面前烧出一块空地,你们站在被烧过的草地里,大火到来没草可烧,就会主动绕过,你们就能平安躲过灾难。

看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面临困难与挫折时,既不能一味躲避,也不能硬碰硬。有些时候,在困难内部寻找突破口,寻找捷径,才能挽救自己。

火场指挥部设立研究初探 篇3

1 火场指挥部的作用

现代恶性火灾跟现代战争一样, 日趋多样化、复杂化,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收集火场情报、救人、灭火、物资疏散、交通指挥、警戒等任务, 不及时成立火场指挥部, 必然导致火场程序混乱。因此, 成立以政府负责人为火场总指挥的火场指挥部, 有利于调动多警种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同作战。火场指挥部应发挥以下作用:

1) 制定总体决策和战斗行动方案, 及时掌握火场变化情况, 提出相应措施, 适时调整作战方案和调配灭火力量, 组织协同作战。

2) 组织火场指挥部与调度指挥中心及各参战单位之间的通信联络, 保障火场前后方的通讯畅通。

3) 组织人员填写《火灾扑救现场记录表》, 记录总指挥员发布的各项决策、战斗命令和上级首长的指示, 以及参战单位到场的力量和时间, 记录、拍摄火灾现场、灭火力量部署、救人和物资疏散等情况。

4) 组织供应器材、灭火剂、消防车的燃料、饮食、衣物和医疗救护工作。

5) 根据灭火和抢险救援的紧急需要, 决定就近使用各种水源、截断现场区域内电力、可燃气体和液体输送。

6) 根据火灾现场情况, 划定警戒区, 组织疏散警戒区内的人员、物资, 下令限制人员和交通工具进入, 必要时下令拆除或者破拆毗邻的建筑物。

7) 根据紧急需要, 可以要求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环卫、交通运输以及驻军、武警部队、交通警察等有关单位提供无条件的协助。

8) 按照上级指示, 确定新闻发布的内容、时间和发言人。

2 当前消防部队火场指挥部设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人员不落实

表现在指挥部人员数量、素质不能满足实战要求, 特别是缺乏搜集分析信息、资料的工作人员 (参谋人员) 。指挥部往往只是以一面指挥旗作象征, 无指挥员, 无工作人员, 无有关指挥工具, 指战员不知道现场到了哪些领导, 先期到场力量在作战中发现的问题不知道该向谁请示、汇报, 后期到场的力量亦不知道该向谁报到。形成不了统一的战斗意图。一些我们平时花大量精力用于作战准备的基础资料, 如:存储的灭火预案、水源、道路图等, 因缺乏人员操作而无法应用于火场。作战仍然停留在凭经验、靠人海战术的阶段, 往往是指挥员等同与于消防员, 存在“有人无事干, 有事无人干”的现象。

2.2 任务不明确

表现在指挥部的职责、任务难以落实, 分析、决策、指挥职能发挥不充分, 下设的各小组任务、分工混杂, 到场的车辆具体方位不清等等。有的车辆到场后就停靠在指挥部附近, 而随车指挥员不到指挥部报到, 以至于指战员对有无战斗任务不清楚, 指挥部对到场力量不掌握, 一旦现场需要力量时, 又找不到人员, 导致火场混乱。特别是一些大的火场, 由于到场的各级领导比较多, 参战部队比较多, 各中队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往往造成指令下达不畅, 部队各自为战的局面, 形成合力困难, 指挥部对现场情况掌握不清、不全。同时, 指挥部在向领导汇报现场情况时也容易因对现场态势不尽掌握而汇报不清, 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2.3 装备设施少

面对大面积的火灾现场和大规模的救援行动, 仅有大量兵力是不够的, 联合作战中, 火场指挥部装备问题表现在缺少指挥台、电脑等必要的指挥器械。现场无专用通讯组网, 联络混乱, 手持台无法使用, 前后放的信息传递缓慢, 有时甚至无法传递。造成前沿的侦察情况无法迅速、全面地反馈到指挥部, 指挥部的作战意图、命令无法在第一时间内传递到前方, 火场指挥部不能有效、迅速地使“下情上报、上令下达”, 从而导致灭火战斗行动无法迅速有序的进行。另外, 由于装备的局限性, 后方调度指挥中心贮存的大量资料、数据, 在一定时间内还不能通过传输到达火灾现场指挥部。

3 火场指挥部设立对策

当前火场指挥部设立要发挥参战部队的最佳战斗力和装备器材的最大使用效率, 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办法、最经济的手段扑灭火灾,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获得最大灭火效率, 必须着眼于设立正规化、职能规范化, 在火场指挥部选址、职责分工、设备保障、配援队伍任务、协同等方面必须有明确指导思想和规范。

3.1 火场指挥部的选址

火场指挥部是火灾现场实施组织指挥的核心所在地, 根据火场实际, 设立在适当的地方, 并设立明显的标志。火场指挥部选址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 指挥部应设在接近火场, 便于指挥、相对比较安全的地点;

2) 其指挥位置应在能观察到火场或靠近火场主要方面的地点;

3) 指挥部设在指挥车或接近火场的建筑物内, 设置的位置应明显, 便于寻找;

4) 指挥部要设立在能保证通畅可靠的联络设施正常使用的位置;

5) 工业生产装置、油罐区、高层建筑物、毒气污染区以及发生了大量人员伤亡事故的场所, 指挥部应设立在便于观察火情和作战行动、不妨碍灭火与抢救人员活动、无线电通信不受影响、烟雾不能滞留、保证安全的场所。

3.2 明确职责分工

组织指挥包含有两层意思:1) 组织指挥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 是多人多级指挥员和多种指挥功能组成的一个完整指挥体系。2) 组织指挥同时又是一个过程, 是多种指挥因素相互作用实现对灭火战斗领导的一个过程。因此组织指挥是依靠多种指挥功能协同配合相互作用来实现指挥目的。明确职责和任务, 平时各类指挥员要熟悉掌握火场战斗中的指挥任务, 一旦发生重、特大火灾, 各级指挥员迅速到位履行职责, 以最短时间构成灭火战斗组织指挥体系, 形成有序的战斗网络, 指挥部队迅速有效地战斗进行灭火战斗, 避免乱指挥、瞎指挥、多重指挥、单一指挥或无序指挥的现象发生。完善以计划指挥为基础, 调度指挥为轴心, 现场指挥为龙头的三位一体的灭火指挥体系, 增强作战指挥能力。

3.3 设备保障专人负责

按照各类人员的任务分工, 抓紧添置指挥台、指挥部标志 (指挥旗、夜间灯光等) 、手提电脑、电子投影机、绘图工具、侦察设备、有关应急方案的存储设备等。按照“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 由指挥部工作人员专人负责, 定期检查保养, 确保完整好用。“119”指挥中心在调动后援部队时, 应同时告知现场指挥部方位和向谁报到, 现场最高现役领导是谁, 以便后续部队一到场即可开展工作。

3.4 明确配援队伍任务

交巡警职能:交警熟悉道路交通状况, 110、巡警24小时动态巡查, 迅速调集这两个警种, 有利于快速实施交通警戒, 维持良好的火场秩序。

驻地部队职能:驻地部队人员多、力量强, 指挥部应将部队优势兵力部署在抢救、疏散物资、警戒方面, 积极协助消防部门灭火。

群众消防队职能:企业专职消防队、群众义务消防队、志愿消防队装备齐全, 训练有素, 火场指挥部应将他们部署在灭火、疏散、抢运物资、提供火场情报等重要方面, 积极协助公安消防部队灭火。

地方部门职能:供水部门负责火场消防管网的不间断供水和必要时增压;供电、供气部门负责切断火场电、气源, 或保证火场供电;医疗、救护部门负责伤员抢救、运送, 提供医疗保障;气象部门负责监控火灾现场气象条件, 提供火场天气预报和天气实况, 同时做好火灾预报和高火险警报的制作发布工作, 为灭火工作提供气象保障;环卫部门负责调集大吨位洒水车, 保障火场供水。财政部门负责对现场应急经费提供保障。

3.5 组织演练加强协同

指挥演练是各级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参加的以提高组织指挥能力为重要目的的一种训练形式。组织指挥的关健是决策和组织协调。指挥演练是锻炼指挥员正确决策, 培养各级指挥员主动配合愿望的有效措施, 因此, 大、中城市消防总、支队, 都应把加强指挥演练作为加强指挥机关的业务设立, 培养参谋人员的参与能力和谋略能力, 提高组织指挥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演练过程中应根据火场指挥部的任务、职责, 制定火场指挥程序, 组织指挥部人员按照程序进行演练, 熟悉各自分工、任务, 明确各自职责, 在演练中增强协同作战能力, 做到配合默契。特别是要通过演练, 加强参战部队指挥员到场后到指挥部接受任务和战斗展开后及时向指挥部汇报展开情况, 并请示下一步战斗任务的意识, 另外, 要在基层指挥员中开展教育, 养成集中指挥、统一受命、及时汇报、严格落实的习惯, 进一步规范火场指挥工作。同时, 从指挥程序而言, 从出动、到场、展开, 在人员、参战车辆、器材装备、通信网络, 直至火场发展态势等, 要随时进行分工和梳理, 按照现场实际开展灭火战斗。组织协同动作的内容不是千篇一律的, 它取决于战斗任务的内容以及执行任务的方法和条件。指挥员在协同动作指示中不需要重复已经下达的战斗任务, 而应当着重明确各种灭火力量的协调行动的方法和要求。通过组织协同动作, 要使参战的各消防队指挥员了解共同的战斗任务和上级领导的行动意图;互相了解战斗任务的内容以及完成任务中互相配合行动的方法和时限;熟悉协同通信的方式和协同动作的信号。必要时可请上级机关派人参加指导, 演练结束, 要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 做到演练一次, 提高一步。

摘要:本文对火场指挥部设立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对当前消防部队火场指挥部设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规范性的火场指挥部设立的构成、职责及注意问题, 为消防部队在扑救和处置特大火灾中火场指挥部的设立提供了参考。

灭火战斗中火场排烟方法探讨 篇4

在《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第一章第四条所提出的“五个第一时间”中, 就有“第一时间排烟降毒”。而根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相关要求, 每一个消防站都应配备至少一台移动式排烟机。可见当前消防部队已将排烟作为一项重要的战术措施。但在实际火场中, 消防员往往不能利用现有的装备对建筑进行有效的排烟, 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一套较为确切的行动方案指导部队火场排烟行动。根据目前消防部队火场排烟的实际情况, 笔者对火场排烟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介绍, 并简要说明几种排烟方法在火场中的应用。

1 火场排烟的战术目的

为了保证实际火场中排烟行动的效率, 首先应当明确为何需要进行火场排烟。总的来说, 火场排烟是灭火战斗人员为增加火场能见度、减少高温毒气的危害、有效控制火势蔓延、提高救人与灭火效率而进行的排除高温烟气的战斗行动任务, 其目的主要有三方面。

(1) 为了救援进行排烟。火场中, 因为各种可燃物的燃烧会有大量的烟气产生, 而烟气具有化学毒害性、物理高温性、减光性、心理恐慌性等危害, 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防员的施救。因此, 为了确保救援效果, 应当按照“排烟—进入—搜救”的顺序, 先对着火建筑进行排烟, 再让搜救人员进入建筑进行搜索。

(2) 为了灭火进行排烟。火场排烟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排除建筑内的高温烟气,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内的温度, 并且通过控制烟气的流动从而阻止火势的蔓延。除此之外, 烟气的排出还可以增加建筑内部的能见度, 从而为消防员扑救火灾提供帮助。

(3) 为了安全进行排烟。笔者所指的安全主要是针对消防员的。在火场当中, 烟气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消防员的视线, 造成消防员迷路, 或使消防员因建筑内隐藏的竖井、掉落物等受到伤害。因此, 有效的排烟行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消防员在建筑内的安全。

2 火场排烟的几种不同方式

2.1 水平排烟

水平排烟在灭火中是最简单、最快速的一种方法。从本质上看, 它是利用自然条件的一种排烟方法, 这种排烟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建筑内部的环境。

战术上来说, 水平排烟就是利用起火部位同一水平位置的门窗, 使烟气横向穿过这些开口从而达到排烟目的一种火场排烟方法。在理想情况下, 首先应打开建筑下风方向的门窗用于排烟, 且此窗口的位置应当尽量靠近起火部位。第二步则是在允许的情况下, 开启建筑迎风方向的门窗, 窗口的位置应位于烟气层的下方。在火灾初期, 水平排烟是最为快速方便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太多的器材装备, 也不必应用太复杂的技战术。

水平排烟虽然方便, 但其效果不佳, 并且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室内火灾, 水平排烟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为室内火灾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由于室内可燃物的燃烧对氧气的消耗会使室内压力小于外界的压力, 当开启门窗时, 就可能因为负压的作用使大量新鲜空气进入建筑内, 从而可能发生轰燃和回燃现象, 造成伤害。此外, 若用于排烟的窗口位于迎风方向, 风压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排烟效果, 甚至使烟气倒吸。除此之外, 在使用水平排烟方式时, 由于烟气的排出使未着火的房间内压强减小, 热量和高温烟气更容易进入其中, 从而造成火势蔓延。

2.2 垂直排烟

垂直排烟是对建筑物的屋顶或较高处进行破拆, 从而在起火点上方设置一个排烟口, 利用烟气会在热压作用下上升的原理进行排烟的一种方法。

垂直排烟要求消防员在屋顶上进行操作, 并且在整个行动中要时刻注意屋顶情况。而排烟口的设置有时候很简单, 只需要破坏天窗就可以,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则需要对建筑进行破拆。在进行垂直排烟时, 至少需要两部拉梯, 一部用于消防员登上屋顶, 另一部则是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撤离。为了安全起见, 还应当设置相应的水枪进行掩护。

消防员在破拆时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破拆位置的选择;二是排烟口尺寸的确定。对于破拆位置的选择, 最理想的位置是在起火点的正上方或者尽量靠近起火点的上方。对于排烟口尺寸, 通常可取1.2m×1.2m大小的开口, 而对于火灾荷载较大、火势较猛的情况可取着火面积的10%。在破拆屋顶设置排烟口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腰斧、机动链锯等破拆工具。

消防员在进行破拆的过程中要十分谨慎, 防止破拆建筑物的承重构件造成对屋顶结构的破坏。因为在火灾当中建筑的各种承重构件持续遭受着火焰的作用, 在高温作用下本就已经十分脆弱的结构会因为错误的破拆而造成房屋的倒塌。因此, 保持谨慎对于消防员的安全十分重要。当排烟口设置好后, 应当从下方清理掉落的天花板和其他结构, 创造一个直达火场的畅通通道。

在进行垂直排烟的过程中, 向屋内射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排烟效果。水流会使建筑内部的温度降低, 这样会使烟气的上升不会像内部温度较高时那么容易。

2.3 喷雾水排烟

喷雾水在火场上大约90%以上能完全汽化, 除有冷却降温、掩护灭火人员进行救人、灭火等作用外, 还可用于排烟, 如在水中加入添加剂, 喷出后还能吸收烟雾。除此之外, 使用喷雾水排烟时, 因雾状射流喷射面积大, 在向火场喷射水流的同时能引入新鲜的空气, 从而可以使外界的新鲜空气和内部烟气形成对流作用。在利用喷雾水排烟时, 要控制好喷射压力, 使其保持在0.7~0.9MPa之间, 并调整好喷射角度, 使其保持在60°~70°之间。实验证明, 喷射压力在0.8 MPa, 喷射角度在60°~62°时, 喷雾排烟效果最佳。使用喷雾水排烟时, 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直流水枪, 以防止火势扩大。

在进行喷雾水排烟时, 应保证喷雾面能将一面门或窗全部封闭。同时, 在门或窗对面的墙壁上开启一扇门 (窗) 或在对面墙壁上部破拆一个口。这样, 在喷射雾化水流时, 可使喷雾水在烟尘间形成一段压力空间, 烟雾即从另一侧开口处排出。若门窗面积较大, 可使用多支喷雾水枪喷射的雾化水流交叉, 组合封闭门或窗。

2.4 负压式排烟

如图1所示, 负压排烟是利用移动式负压排烟机或排烟车, 通过风机形成的吸力将烟气从排烟口排出的方法。在大型火场中实施负压排烟, 可以在保证灭火的同时将烟热疏导出去降低火场的烟气危害, 从而达到“有灭有疏、有攻有防”的目的。

在实施排烟时, 可将排烟机设置在一个远离火源的通道口处, 即未选用为进攻的通道实施排烟, 这样可以将烟气引导至远离内攻路线的方向, 从而降低烟气对内攻人员的阻碍, 以达到辅助灭火的作用;也可视情况将排烟机设置在距火源较近的通道 (即作为选用进攻的通道) , 但在这种情况下排烟机、排烟管、烟气都会成为阻碍消防员内攻的因素。为了达到更好的排烟目的, 应当尽可能将风机设置在起火建筑内部, 或利用排烟管道直接连通到需要排烟的位置, 同时在建筑另一侧通过开启门窗或破拆, 制造出合适的进风口, 使低温新鲜空气进入建筑替换建筑内高温有毒烟气, 在烟气排出位置则需设置相应的保护水枪, 防止火势由此蔓延扩大。

排烟时, 为了获得更好的排烟效果, 需要在排烟口和进风口之间形成畅通的气流通路, 这样由送风口进入的新鲜空气可以取代原先室内的烟气, 从而降低室内温度并提供可供被困者生存的环境, 同时通过控制气流通路还可对特定房间进行排烟。

笔者以有4个房间的单层起火建筑为例进行说明, 每个房间中都已充满烟气, 在排烟时将排烟机设置在建筑一对外开口处。如图2所示, 当对房间1进行排烟时, 将房间2、4的门窗都关闭, 同时打开房间1的窗户, 使房间1、3之间形成畅通的气流通路, 新鲜空气由房间1的窗户进入, 烟气从排烟机处排出。

当对房间2排烟时, 则需关闭房间1与4的窗户和房间4与房间2、3相连通的门, 从而在房间2、3之间形成气流通路达到排烟目的, 如图3所示。

如图4所示, 当对房间3进行排烟时, 需将其余房间的门窗同时关闭, 并打开房间3的窗户。

同理, 当需对房间4进行排烟时, 关闭房间1、2所有门窗和房间3的窗户, 如图5所示。

2.5 正压送风排烟

如图6所示, 正压送风排烟是利用排烟机向建筑内部送入新鲜空气, 从而使建筑内部的压力增大, 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烟气就能从建筑另一侧的排烟口排出。

2.5.1 正压送风排烟的几个基本概念

(1) 排烟口。任何一种开口, 可以是门、窗、阁楼开口或者火灾破坏出的开口, 也可通过破拆得到, 是火灾烟气排出建筑的通道。

(2) 送风口。门、窗或其他建筑开口用于设置排烟机, 并通过此开口送入空气增加内部压强。大部分情况下, 送风口最佳位置是内攻人员进入建筑的地方。

(3) 排烟机。汽油动力或其他动力的大功率风机, 放置在建筑外时可将空气送入建筑内, 增加建筑内压强。

(4) 锥形气流:由排烟机所产生出的气流形状。这个锥体最窄的部位在风机处, 随着风力的增大锥体的宽度也会增大。

2.5.2 正压送风排烟的操作

在使用正压送风排烟时, 排烟机从着火建筑外部吸入新鲜空气, 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排烟机因吸入着火建筑内部氧含量较低的空气而自行熄火或难以启动的现象, 提高了排烟机的使用效率。并且送入的新鲜空气相较于室内烟气温度更低, 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温度, 并可以提供给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一个可供呼吸的环境。

在使用正压送风排烟时, 由于向建筑内部送入了新鲜空气, 为燃烧提供了更多的氧气, 有可能使火势猛烈扩展。除此之外, 相关实验表明, 在使用正压送风排烟时, 从排烟口延伸出的火焰长度大约为1.83m, 而在自然通风试验中, 延伸出的火焰长度大约为0.91m, 这表明正压送风排烟对相邻建筑物的危害更大。

在进行正压送风排烟时, 首先需将排烟机设置在送风口处, 与送风口相距一定的距离, 实验测得这一距离为1.8~3.0m时, 可以达到较好的排烟效果。当现场操作空间有限时, 可适当减小排烟机与送风口的距离, 但不推荐将排烟机设置在门的内侧。在排烟机设置好后, 可先将其打开进行预热, 但此时不能向建筑内送风。在设置排烟机的同一时间, 由另一组队员对建筑进行外部侦察, 选取合适的开口作为排烟口。排烟口应尽量靠近建筑起火部位, 其大小视火场中火灾荷载与着火点而定, 对于小型建筑和火灾荷载较小情况, 可开启2~3个窗户作为排烟口, 对于大型的商业建筑和火灾荷载较大的建筑, 排烟口的大小应为送风口的3倍左右。当建筑没有直接可用的开口时, 可对建筑进行破拆, 人为制造排烟口。当确定好排烟口后, 可对建筑进行送风, 实施排烟。

2.5.3 正压送风排烟中排烟机的战斗编程

(1) 单台排烟机。单台排烟机送风排烟是最基本的编程模式, 常用来为传统住宅火灾送风。排烟机放在距开口2.5~3.0m处。测试表明, 该距离的排烟机会从建筑物中排出最大体积的烟气。

(2) 排烟机的串联。如图7所示, 为了提高排烟的效率, 可以在门前串联放置两个排烟机。第一个排烟机距离门0.6~0.9m, 第二个排烟机距离门2.5~3.0m, 用气流将门覆盖起来。距送风口较远的排烟机封闭门口, 输送额外的空气, 较近的排烟机支援增压。需要注意的是, 要确保消防员进出的足够空间。当串联使用不同风量的排烟机时, 建议将风量较小的排烟机放在靠近门的位置来确保增压的空气都会进入建筑物。风量较大的排烟机放在后面, 用气流覆盖整个开口。

(3) 排烟机的并联。当作为送风口的开口较大时, 可依据门的尺寸来确定风机数量与位置, 利用排烟机的并联来满足锥形气流对送风口的完全覆盖, 如图8所示。

(4) 排烟机的混联。排烟机的混联使用, 不仅可以增大排烟机对送风口的覆盖面积, 还可以增大送风量, 增强对着火建筑的增压作用, 更好地达到排烟目的。但在使用这种布置方式时, 需考虑到实际现场中排烟机的数量问题, 图9是排烟机的混联布置示意图。

3 结论

(1) 在火场中, 及时、正确的排烟行动可以有效排除建筑内的烟气, 辅助消防员的灭火救援行动, 并可增加被困人员的存活几率。尤其在固定排烟设施没有发挥作用的情况下, 火场排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即使固定设施完好可用, 火场排烟方法也可以作为有效补充。

(2) 水平排烟操作简单, 但排烟效果较差, 且在使用时会受到火场实际情况的限制, 当火灾处于猛烈发展阶段时, 水平排烟很可能造成火势的进一步蔓延, 除此之外, 消防员无法对整个排烟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3) 在进行垂直排烟时, 需要设置相应的排烟人员到建筑高处设置排烟口, 当现场人员力量不足时将会影响到后续灭火救援行动的展开, 且在屋顶操作的人员有可能因为屋顶坍塌造成伤害。

(4) 机械排烟相较于自然排烟和人工排烟具有更高的排烟效率, 但其操作方法较为复杂, 要求的技术含量较高, 且在使用正压送风排烟时, 对邻近建筑的危害更大。

(5) 在进行火场排烟时, 需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 一方面是对操作人员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对排烟口附近建筑、物品的保护。

(6) 在实际火场中, 消防员应对着火建筑、燃烧物质、起火部位、被困人员等情况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合理选择正确的排烟方法, 以达到最佳的排烟效果。

摘要:火场中, 由于建筑内部各种可燃物质的燃烧, 会产生大量的高温有毒烟气。火灾烟气会引起人体窒息、中毒等症状, 而其减光性也会影响被困人员的逃生和救援人员的施救。因此, 在火场中适时合理的排烟措施, 可以有效提高被困人员的逃生几率, 提高消防队员灭火救援的效率。对消防部队在火场常用的几种排烟方法进行了介绍, 可为消防部队的火灾现场排烟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关键词:火灾,烟气,火场排烟,灭火救援

参考文献

[1]李海江.特重大火灾人员伤亡统计与分析[J].中国减灾, 2013, 23 (3) :34-35.

[2]赵霞.火灾中的烟气危害及防火设计对策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1, 59 (7) :103-105.

[3]李建华, 黄郑华.火灾扑救[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4]李建华, 康青春, 商靠定, 等.灭火战术[M].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4.

[5]苏琳.移动式排烟机安放位置的讨论[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 31 (1) :29-32.

对火场蔓延趋势的初步研究 篇5

目前国内外对火灾蔓延扩散规律的研究甚少,为真实反映火灾场景,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笔者拟通过研究火场燃烧蔓延特点,为火灾发展的趋势和预测提供新的思路。

1 火场蔓延特征分析

通过薄型匀质可燃物(如纸张)水平、垂直两种放置方式的燃烧实验可知,在不同放置方式下,相同的可燃物从着火到蔓延扩展的全过程呈现完全不同的状态。水平放置的可燃物,在火焰蔓延过程中,火焰锋线呈圆形扩散,而在垂直放置状态下,火焰锋线呈正三角形扩散。火焰竖向蔓延速率大于水平蔓延速率(如图1、图2所示)。

对于匀质材料,燃料水平均匀分布,火焰水平蔓延,向各个方向的蔓延速度都是一样的,则火场边界以着火点为圆心向外圆形发展,涉火面积不断增大。当燃料竖向放置时,火焰存在竖向和向着火点左右两侧的三个蔓延方向,竖向蔓延速率大于水平蔓延速率,当材料在着火点引燃后,竖向的火焰蔓延速率比水平方向的蔓延速率快得多。但竖向和水平方向的火焰蔓延不是同时合成向外传播,而是火焰在水平方向传播后,被引燃的燃料区域在竖向燃烧发生火焰的蔓延。因此,火场边界为线形,而不是曲线形式火场边界(如图3所示)。

具有固定边界的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经历了初起、发展、减弱、熄灭的燃烧发展全过程。随着已着火燃料的烧尽(或持续燃烧)和新燃料的不断卷入,火焰前锋不断扩展,火场边界不断扩大,燃烧区域也不断增加至最大,然后火场边界又不断收缩,直至可燃物全部烧尽。这个过程反映了火场燃烧蔓延的显著特征:一是着火点的位置决定火场边界的形状;二是方向明确,蔓延总是向新燃料存在的方向发展;三是存在不同的蔓延速度;四是火场面积是时间的函数。

在建筑火灾中,火场不断发展变化,从局部区域蔓延到整个建筑空间,既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但都决定于着火点、蔓延方向和蔓延速率。火场面积变化与时间成线性关系。火焰蔓延速率越快,热量释放也越快。

在实际建筑中,可燃物通常以燃料组团形式出现(如货架、货柜、店铺等),分布并不均匀。通过服装货架燃烧实验(如图4、图5所示)发现,对燃料非均匀分布的火场,火焰向各方向蔓延的速率不一致,呈现与匀质材料竖向放置时火焰蔓延相似的规律,首先在着火的燃料组团内蔓延,然后引燃相邻燃料组团,并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火场边界为线形,火场边界蔓延速率主要取决于燃料组团自身燃烧速率和引燃相邻燃料组团的速率。火场面积决定于着火点位置、燃料组团分布和蔓延速率。

2 火场蔓延趋势的预测

2.1 火焰蔓延方向

实际火场蔓延有其特点,以燃料组团间火焰蔓延(如货架)为例(如图6所示)。

假设着火源位于燃料组团的边界,则火焰自点燃开始,首先在着火组团内传播,再引燃相邻的组团,火焰同时在初始组团和相邻组团内传播,然后依次向外传播,则存在两个方向的火焰蔓延:x方向:组团内的火焰传播;y方向:相邻组团间的火焰传播。Ufx、Ufy为火焰在x和y方向上的蔓延速度。假设组团内燃料均匀,可认为火焰前锋的界面为一线形的界面。

2.2 火场边界的确定

火场边界是动态发展的,可分两步进行确定:首先,设定火场边界上的单个燃料组团为点火源,认为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点火源蔓延可能形成的线段为火场边界;其次,把火场边界看作由若干燃料组团形成的点火源组成。它们向周围的蔓延都呈线形分布,在相同蔓延时间间隔后的火场新边界即为一系列线段叠加组成的新线形分布(如图7所示)。

则“点火源”蔓延边界线见式(1)。

undefined (1)

整个火场边界线见式(2)。

undefined (2)

2.3 火场蔓延趋势模型的建立

对火灾荷载均匀分布的场所,可以将建筑层平面内的燃料组团用均匀矩形网格进行网格化(如图8所示)。网格的大小由可燃物的表观热量密度决定,密度大则网格小,密度小则网格大。设网格内的可燃物类型为F(i, j)。在火场边界建立移动网格Cundefined。火场边界由一系列网格对角线Lundefined组成。

(1)根据Cundefined点的坐标(xundefined,yundefined)确定其所在的平面网格F(i, j),输入Cundefined点的火灾蔓延特征状况特征量Ufx和Ufy,计算网格内的火场边界Lundefined,并得到新的火场边界点Cundefined、Cundefined。

(2)继续分别计算Lundefined和Lundefined,则得到一定时间间隔后的新火场边界L。

(3)依次计算下去,最终可以得到整个火场的边界长度,见式(3)。

L=undefinedLundefined (3)

式中:t = 0,1,…,Ttotal;Ttotal为火灾持续燃烧的时间,s;i=0,1,…,M;j=0,1,…,N;M,N为网格数;(i=0,j=

0)为着火点坐标;t=0为着火点起始计算时刻。

当火场的火灾荷载分布均匀且燃烧特性稳定时,火焰在两个方向的蔓延速度也是恒定的。理论上,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移动网格也是均匀的,此时M=N。但是网格的大小却是由火焰在两个蔓延方向上的速率所决定的,可能是正方形,此时Ufx=Ufy;也可能是矩形,此时Ufx≠Ufy。

如果建筑平面内的火灾荷载呈不均匀分布,则各个平面网格F(i, j)内可燃物的燃烧特性不同,将造成其Cundefined点的火蔓延特征状况特征量Ufx和Ufy不同,因此应采用不均匀的网格划分火场。此时情况将变得非常复杂,需要在不均匀的平面网格F(i, j)内,由着火点开始,依时间顺序逐点计算不均匀的移动网格Cundefined的情况,当火焰蔓延相同时间间隔时,将各点形成的火场边界相连叠加,才能得到整个火场的边界长度。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确定不同时刻整个火场边界在火场内的具体位置。对火灾荷载均匀分布,网格都是均匀的情况,可以通过确定某时刻火焰在x、y两个方向蔓延的最远点确定火场边界的位置。连接两个某时刻的最远点就可以确定该时刻火场边界在火场内的位置。对于火灾荷载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则可以分区域分别计算每个区域在同一时刻的火场边界位置,再综合确定整个火场边界的位置。对于完全混乱的情形,同样只有按时间顺序逐点计算火场边界各点的位置。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单元网格内可燃物的燃烧特性是决定火焰蔓延方向、速率和整个火场面积的关键因素。如果每个单元格内的可燃物燃烧特性不同,将造成整个火场的边界不连续,火场状况将相当混乱。

在实际火场中,火场面积受建筑防火分隔物或火灾荷载几何分布的限制,在预测模型中也应该有几何边界的限制。为此,还必须定义边界条件:在燃料平面x方向边界处,Ufx=0,Ufy≠0;在燃料平面y方向边界处,Ufx≠0,Ufy=0;在燃料平面的四角,Ufx=0,Ufy=0。火焰蔓延过程中,在同层燃料平面x、y方向的蔓延呈单向性的,到达燃料边界时,火焰不能继续向外蔓延,则停止计算。同理,对各平面结构的转折点也可以单独给出边界条件。

着火点的位置对火场蔓延形式有决定性的影响,如图9和图10所示,可以将在火场平面的一角起火的情况的火场边界视为两向线形发展,对在火场平面的一侧起火的情况视为三向线形(两向对称)发展,而对在中间起火的情况视为四向线形对称发展。可以将所有的对称形式分解为研究其中的一个单元(两向线形发展)的情况,然后再将各单元相加就能求得整个火场的状况。

在知道火场边界的长度和具体的位置后,结合整个建筑平面的结构形式,根据火场内可燃物的燃烬情况,可以求得不同时刻整个火场的面积,就知道有多少可燃物涉火。对建筑立体火灾的发展,即上一层火场被下一层引燃后的重复,是火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可以通过叠加计算得到整体建筑火灾发展蔓延的状况。

3 结束语

从研究火场蔓延趋势的角度看,根据建筑火灾荷载分布情况,采用燃料网格模型,针对不同的着火源部位,可以初步了解火场蔓延趋势,对火场发展方向、火场边界随时间的变化和火场面积的大小都可以进行初步预测。模型最核心的指标是火焰蔓延速度,笔者通过实验测定,作为已知量提出。火焰蔓延速度的确定不仅涉及可燃物本身的燃烧特性,还涉及燃料组团之间的引燃特性以及建筑空间形式与通风状况,包含了建筑空间内燃料燃烧过程中的点燃、辐射、对流等复杂因素,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最终的研究目的是确定火场在任一时刻的涉火面积和燃烧所释放的热量,推演和预测整个火场的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王喜世,廖光煊,范维澄,等.静止环境中可燃固体表面火蔓延特性的实验研究[J].火灾科学,1998,7(1):14-21.

[2]谢之康,张和平.大空间公用建筑火灾积木式多功能火蔓延特性实验台的研制[J].火灾科学,1999,8(1):39-45.

[3]廖曙江,林真国,付祥钊.大空间建筑物内扩展型火源的燃烧试验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21(4):1-4.

[4]廖曙江.火灾场景的确定原则与方法[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3(3):249-251.

浅谈高层建筑火场供水方式 篇6

1 立足高层建筑内部消防设施实施供水的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是要依靠内部消防设施扑救,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导致内部消防设施在发生火灾时无法正常启用, 甚至瘫痪。

(1) 给水系统安装中规范性不强。施工中的高层建筑, 内部消防给水系统尚未形成, 施工用水水压低, 发生火灾后灭火用水几乎完全依靠消防队的移动式灭火给水设施。一些高层建筑的消防给水系统与市政给水管网未按原消防审核的要求接通。

(2) 系统老化导致失效, 比如设备故障、年久老化、维修停用、管理不善、没有执行设计、改变使用功能等。

(3)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未全面有效落实, 系统故障、部分功能失效等问题时有出现;高层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有待提高, 值班操作人员未取得上岗证、不熟悉操作规程的现象时有发生。

2 几种利用现有移动消防设备向高层建筑供水的方式

2.1 垂直铺设水带供水

在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垂直铺设水带供水时, 通常有两种方式:室外垂直铺设水带供水、室内利用楼梯井垂直铺设水带供水。

2.1.1 室外垂直铺设水带供水

利用室外垂直铺设水带时, 通常根据高层建筑的结构特征和楼层高度的不同, 铺设水带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次性吊升法、一次性施放法和分层施放法。

(1) 一次性吊升法是指水带在地面施放连接, 并用安全绳捆绑加固, 登高人员从上部用“引导绳”进行吊升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约时间, 登高人员不用携带大量水带和绳索, 体力消耗小。如果在引绳一端系个小沙包, 还不易受风力和建筑形状的影响, 比较适合沿着建筑外墙垂直铺设。

(2) 一次性施放法是指消防人员将水带携带至相应的楼层, 在该楼层原地施放连接, 并用绳索捆绑加固, 然后从上面放下。这种方法无论在哪个方面, 都不如一次性吊升好。

(3) 分层施放法是指消防人员根据水带的长度, 分别携带水带登高至相应的楼层, 向下施放, 与上下连接, 并在本楼层用绳索将水带进行固定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合层高基本一致且外墙有阳台、可开启窗口的建筑, 或楼梯间垂直空间狭小难以一次性吊升的场合;缺点是容易登错楼层或垂直错位, 导致水带连接忽长忽短, 甚至无法连接。

2.1.2 室内利用楼梯井垂直铺设水带供水

利用楼梯井垂直铺设水带相比室外垂直铺设水带具有安全系数高、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小的特点, 但是由于现有的许多高层建筑不规范楼梯井极其狭小的原因, 无法采用一次性吊升法和一次性施放法, 甚至导致无法正常垂直铺设水带, 而使铺设水带时间缓慢, 影响作战效能。

2.2 沿楼梯铺设水带供水

沿楼梯铺设水带供水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供水方式, 此种供水方法安全系数高。但是, 沿楼梯铺设水带存在诸多缺点:一是铺设水带时需要的水带多, 平均2~3楼就需要一盘水带, 需要投入铺设水带任务的人员过多, 容易造成前期战斗力缺乏;二是水带容易打折, 由于沿楼层铺设水带, 水带多、长、楼梯蜿蜒曲折, 很容易造成水带打折, 影响正常的供水速度;三是压力损失大, 水带铺设越长压力损失越大, 很容易造成压力打不上去, 或者压力够但是超过或者逼近水带的最高承受压力, 造成水带爆裂, 特别是卡扣的位置, 压力逼近水带最高承受压力时就很容易爆裂;四是因为楼层高, 需要铺设的水带多, 费时多。根据测试情况, 消防员利用消防电梯垂直铺设水带至46层, 需要20~30 min。

以上几种供水方方式各有优点, 无论使用垂直铺设水带还是沿楼梯铺设水带, 都不是最佳方案, 都是建立在高层建筑内部消防给水设施发生故障或者火势过大用水量过大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案。我们要始终明确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火场用水要立足于高层建筑内部消防给水设施自救, 因为高层建筑物内的消防给水设施具有独立作战的能力, 而移动式消防车 (其它装备) 仅是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辅助设备。

3 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对高层建筑火场供水的影响

实践证明, 配备高性能的消防车辆装备, 在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中能够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利用普通消防水罐车进行高层供水时, 高度和供水时间都远远差于压缩空气泡沫主站消防车。其中, “高层-远距离供水应用技术研究”实地测试结果说明, 采用中低压泵单泵供水出2支Ф19 mm水枪, 垂直供水高度达150 m。上海市、湖北省等消防总队经现场测试, 国产主战消防车 (东风153、解放七平柴、红岩、斯太尔、五十铃等中低压水罐车) 单车垂直供水出2支Ф19 mm水枪, 垂直供水高度达165 m。而德国产的一七式压缩空气泡沫主战消防车车供水系统的平均供水高度已达200 m, 最大供水高度可达375 m。

4 结语

因此, 在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中, 应始终坚持“以固为主、固移结合”原则, 火场供水首先是依靠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供水, 利用水罐车加强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供水能力, 移动消防装备作为辅助供水。当内部消防设施发生故障、损坏或者火势蔓延扩大单靠固定消防给水系统不能满足灭火用水需要时, 我们应迅速采取科学合理的供水方式, 发挥现有消防车辆装备的作用, 保证火场供水需求。同时, 消防部队要通过不断的训练、调研、总结, 结合辖区实际, 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供水方法, 确保在遇到紧急情况时, 能够迅速将灭火剂送到指定楼层, 保持火场供水不间断, 确保火场诸多水枪达到有效射程、用水充足。

摘要:高层建筑在节约用地、改善城市形象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般是一座城市的一道风景, 一个城市发展的外在体现, 然而此类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多样的、复杂的。本文, 笔者主要针对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中的供水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供水

参考文献

[1]王伟.高层民用建筑应急干式消防给水系统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 (5) .

谈市郊火场现场供水现状和对策 篇7

“水是生命之源”, 在灭火救援工作中, 水更是必不可少的“弹药”。水作为一种常见的灭火剂具有冷却作用、对氧的稀释作用、对水溶性液体的稀释作用、乳化作用和水力冲击作用。为满足灭火的需要, 消防官兵就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消防器材和水源向火场供应足够水量。当前, 在上海郊区, 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和消防水源的建设速度不同步、消防水源规划落后、保护不力等原因, 水这种珍贵的灭火剂并非随时随地可以提供。对此, 我根据在基层中队的灭火救援实战经验, 就当前郊区消防水源的状况、火场供水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出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1 郊区水源现状

1) 天然水源:郊区的天然水源主要有河浜、池塘、溪沟这三种形式。这些水源具有分布广、水量足等特点, 但往往因自然环境所限制, 消防车辆不易停靠, 且水位受季节性的影响, 变化较大。如今,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郊区的乡村都已经基本使用了自来水, 以往的天然河流、河浜人们已不再使用, 以致废弃。长久至此, 这些河流、河浜不是被埋干涸, 就是两旁杂草丛生, 堆满各类垃圾、杂物;而偏远乡村内根本没有设置消防栓和专用消防水源。这样, 一旦这些乡村发生火灾, 消防队到场后往往就会有水不能使用或舍近求远, 对火灾扑救造成不利影响。

2) 人工水源:a.室外消火栓。随着太原市城市建设的发展, 消防水源的建设也逐步推进,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 市政消火栓的建设远远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速度, 其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分布不均, 虽然市政消防水源总量逐年增加, 但是市政水源大多集中在中心城镇及周边区域, 其他区域特别是远离城镇区域的市政消防水源比较匮乏。部分老城区、老镇区、老居民区普遍存在消防管网压力小, 供水不足, 不能满足消防用水的需求。还有部分区域由于历史遗留原因, 市政消防管网口径较小, 只能提供市民生活用水, 紧急情况下为消防车供水则勉为其难;二是建设滞后,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郊区乡镇中的工业开发区不断涌现, “先发展, 后规划”的工作方式使乡镇原有的规划平衡被打破, 而这些工业开发区内市政供水管网上的消火栓数量少之又少, 离天然水源距离又远, 从而形成了缺水。b.消防水池。人工水源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是消防水池, 在太原郊区内, 专门用于灭火救援的消防水池比较少见, 更多的是工业用水池和生活用水池, 如景观池、鱼塘、民用水井、冷却水池等。这些消防水池离火灾发生地点比较近, 利用起来也很方便。但是, 由于不是专门为灭火救援而建, 所以其受人为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变化。并且部分消防水池淤泥、垃圾太多、储水量少, 达不到消防用水要求。

2 目前火场供水中存在的不足

良好丰富的水源是做好火场供水工作的前提条件。但是, 仅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 在灭火救援的过程中, 如何利用有限的“弹药”完成作战任务是每个消防官兵必须思考的问题。合理的火场供水, 就是根据灭火力量及火场的实际需要, 有效地确定使用车辆数、水源及供水程序, 选择较理想的供水方法, 建立一条或数条供水线路, 保证不间断地向火场供水, 以满足整个火场灭火用水的需要, 使火灾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限度。这就需要火场指挥具有前瞻意识、大局观, 还要有对火场需水量的估算能力。而在现实的作战过程中, 由于缺乏这些素质, 导致火场供水往往会存在种种不足:

1) 对供水的重视不够。重灭火、轻供水的现象依然存在。在平时的灭火预案中, 对火场供水也有着很明确的规定, 但是, 理论和实际脱节, 到了火场, 一看到冲天的火光, 便乱了分寸, 全部车辆和人员都放在灭火前线, 一拥而上, 而没有专门人员负责火场供水, 等车上的水打完后才考虑供水的问题, 此时为时已晚。缺乏必要的供水常识和灭火实战经验, 采取不正确的供水方法, 造成供水的失误。

2) 对水源情况的不了解。a.对消火栓地下管网管径和供水总流量判断不准确。在多个中队同时作战中, 过多停靠取水车辆, 造成消火栓供水压力不足, 都取不到足量的水。同时, 部分老工业区内的消火栓处于无水无压状态, 如果对单位内部消火栓流量的判断不准确而盲目停靠, 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b.对辖区内水源保养不到位, 消火栓完好率低。一些消火栓损坏没能及时了解, 特别是厂区内消火栓损坏时, 消防中队了解的更少, 当发生火灾后, 往往是到场后才发现这些问题, 但为时已晚;c.对天然水源调查了解不够。如上所述, 天然水源具有易变性, 有些天然水源由于季节原因水位很低, 无法取水;有些天然水源由于人为填埋、污染, 也无法正常使用。现实中, 很多中队对辖区单位的调研流于“拍照片”的形式, 而对于单位附近的水源情况没有做仔细的分析, 这也给火场供水带来了障碍。

3) 使用水源不合理。在灭火救援的过程中, 出动的车辆全部涌进火场, 停靠不科学, 出现扎堆现象, 当车载水用尽时, 交替供水困难, 车辆进退两难, 且更不利于在火场发生紧急情况时进行撤退行动;供水组织差, 水带数量多, 干线冗长, 交错放置, 一旦某条水带发生破裂, 无法快速找出此条供水主干线, 进行换带操作, 浪费了大量时间。

4) 参战中队缺乏配合。数个基层中队联合作战时, 由于平时训练中缺乏必要的配合, 往往是各自为阵, 大家都只顾向前铺设水带, 而不调整线路, 待供水正常后, 每条水带压力很大, 各队之间水带重叠交错在路中间, 致使水迟迟不能供到前方, 造成前方火场混乱, 后方供水无人管的局面。并且, 第一到场力量常常只顾自己“埋头苦干”, 没有给后续力量留下足够的空间, 导致后方支援力量没有停靠水源的空间, 只能“望水兴叹”。

5) 对装备的使用不当。a.不能充分发挥车辆装备的效能。一辆车能够出几支枪、最大供水距离是多少心中没有底。在火场上部分中队盲目接力, 甚至在200 m的距离内也出现两车接力供水的现象。这样的供水方法使得第一到场力量无法发挥出其车辆装备的所有性能, 影响火灾的快速扑救;b.过多依靠手抬泵。郊区火灾多发生在农村, 没有固定的取水点, 手抬泵以其灵活性成了郊区中队取水灭火的首选。这也让一些指挥员产生了“手抬泵情结”, 在能够直接使用车泵的地方也使用手抬泵。而手抬泵并非万能, 其流量小、持续使用时间短等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 如果盲目使用手抬泵, 也会制约参战力量的有效发挥, 影响作战实效。

3 解决火场供水问题的对策

1) 借力水源排查, 加强水源建设。a.借水源排查之势向当地政府建言献策, 完善辖区消火栓建设。b.借水源排查铁腕手段, 解决辖区单位的水源建设问题。c.借水源排查宣传攻势, 加强辖区消防水源的管理, 防止破坏、损毁消防水源的行为。

2) 加强对辖区水源的掌握熟悉力度。要建立一套完整、动态的消防水源档案, 制定供水计划, 强化“六熟悉”工作, 在对重点单位全面熟悉的基础上, 明确供水的措施和方法, 并开展单位实地作战演练, 使参战人员了解辖区内的道路交通及水源等情况。同时, 执勤中队对现有的消防水源设施要做到每月检查保养, 发现问题, 及时排除, 确保完整好用。

3) 加强供水训练。a.开展单车供水能力训练, 一方面要开展长距离供水能力测试, 使每名战斗员对单车供水性能有直观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开展吸水管取天然水源操、吸水管越障碍取天然水源操、吸水管取窖井操等项目的训练, 提高战斗员在复杂情况灵活使用各类水源的能力。b.开展中队内部的合成演练。重点开展双车 (泵) 联用训练项目, 大功率车配套供水操等项目的训练, 提高指战员在复杂火场条件下, 协同配合、快速、有效向火场供水的能力。c.开展实地训练, 提高实战能力。在实战演习中着重查看:车辆停放、水带铺设是否合理;车辆是否发挥了它的最大功效, 投入供水的车辆是否存在过多或不足情况;水源的利用是否合理, 水源的供水能力能否达到火场的需求, 实地有无更佳水源。发现不足后, 要有针对性地对预案进行完善整改。

4) 合理的战术布置和供水方式。合理的战术布置和供水方式是相辅相成的, 战术布置的恰当, 就可以为火场供水提供更多的机动时间。同样, 供水得力, 就可以为战术布置留下更多的回旋余地。在实战中, 主管中队到场后先要根据“五个第一时间”合理的安排战术, 同时要兼顾火场供水的连续性。比如, 遇到一些小型的居民火灾, 火势不大时, 就应该果断快速出水, 及时扑灭火情, 防止其蔓延;但如果遇到较大的工厂火灾, 则不能一味追求出枪数目和较大的供给强度。应立即向指挥中心申请增援, 水罐车应向前停靠, 减少不必要的水渍损失, 将有限水源供向火场的主要方面;保证火场主要方面的不间断射水, 遏制火势的迅速蔓延。同时, 应组织司通员和其他空闲战斗员寻找附近水源, 待应援力量到位, 向火场供水量充裕时, 向火势发动全面进攻, 迅速、彻底消灭火灾。

5) 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装备的效能。随着科技的发展, 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杀手锏”, 比如, 支队现有的远程供水模块车、21 t等大功率水罐车就为火场供水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这些大功率水罐车都具备长时间、大流量供水的能力。这对于任何一个火场, 尤其是缺水地区的火场是具有重大的意义, 也给指挥员做出正确的战术布置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对整个火场的控制与消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6) 加强装备、战术的研究与创新。近年来消防部队为了解决供水问题想出了很多“金点子”。比如:为了解决内扣式吸水管转弯不便的特点, 自制的弯管接头;还有为了解决实际灭火救援中吸水距离较长的问题酌情增加吸水管的数量等等。这一些“小改变”往往能够解决供水的“大问题”。我们应根据消防供水中存在的约束性问题, 多想, 多干, 多创造, 以更好的解决消防供水问题, 为完成好灭火救援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根据在基层中队的灭火救援实战经验, 对当前郊区的天然水源和人工水源状况进行了介绍, 并对火场供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解决火场供水问题的对策, 为更好的完成灭火救援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食品饮料下一篇:食品卫生监督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