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事件

2024-05-09

通信事件(精选8篇)

通信事件 篇1

0突发事件的范围及特征和应急通信需求

在现代社会, 突发事件的发生较为普遍, 相关的机构也渐渐积累了一些应对处理的应急响应机制。就涉及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突发事件就包括高速公路事故, 冰凌路况勘察, 事故现场, 医疗急救, 反恐处突, 危险品泄露、爆炸等, 坑道救援, 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洪水、台风等等[1], 总结这些突发事件的通信方面的特征就是, 由于时间地点的不可预知, 事发现场的通信保障能力较弱, 而且可能已经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损坏甚至完全瘫痪。为了处理这些事件的应急响应需要大流量的通信网络, 而恶劣的外部环境如潮湿、有毒、高山、停电等让保障难度加大。应急处理过程需要在采集现场的视频和图像数据, 这对应急机动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1 应急机动通信建设原则

结合上述特征, 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无线与有线相结合, 现场以无线网为主[3]:有线通信能够提供更高的带宽, 更可靠的通信服务, 但是临时部署的快速性不高, 在一些比较混乱危险的场合甚至无法部署。现场的通信以无线方式就能很快的展开, 成本上也很经济。 (2) 模块化设计原则:模块化标准设计, 是为了统一标准, 保持系统整体的先进性和兼容性, 同时也为将来的扩充和升级换代留下足够的余地。另一方面, 不同用户有不同的需求和预算, 模块化能够让用户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和定制功能。 (3) 可机载以方便快速部署:在模块化的基础上, 可机载是指用汽车或者飞机装载, 这样对于快速部署到现场能够提供更高的机动性。一旦这些运输机具机动到现场, 就能够立即展开一个应急通信节点。 (4) 适用、够用、经济的原则: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 如果一味追求先进性会额外的增加整个系统的成本, 而且盲目尝试某些新技术可能导致系统的不稳定, 所以在工程实现时要尽可能考虑成熟稳定经过时间和市场考验的产品。 (5) 设计上分开话音、数据 (短信) 和视频: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通信需求, 将不同带宽和可靠性要求的上述三者分开来设计分别满足能够根据具体的要求提供不同的服务, 而不是不分轻重缓急的全部上视频通话。分开设计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能够用多种工程实现手段以提供冗余性来实现可靠性要求。

2 应急机动通信系统设计

如图所示把整体应急机动通信系统分成几个子系统, 这些子系统并不是绝对分割, 只是为了方便描述而进行的逻辑划分, 实际上不同子系统之间是有各种各样的联接关系的。此外, 为了便于运输和管理, 不同子系统的线缆需要单独放入各自的保管箱中, 具体细节就不再赘述。由于采用机动载具, 对于载具本身有一定的要求, 比如都需要有足够的装载空间、续航半径、通过能力和运输能力, 最好能够集成多套导航系统, 如美国的GPS和国产的北斗系统[4]。这样能够适应一定的恶劣天气环境和特殊需求。下面分各个子系统进行逐一介绍, 介绍的时候会比较全面, 但结合前面考虑的模块化和经济原则[5], 在具体的工程实现时是可以根据用户和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功能模块的。

2.1 整体支持保障子系统

该子系统是对应急通信系统提供整体支持保障的, 包括供电模块、防雷接地模块和照明广播模块。

供电模块可以包括市电引入单元, 车载油机发电机组, 开关电源, 充电机, 整流器, 稳压单元, 蓄电池组, 长距离电缆线及转接分接单元等设备模块。这样设计是考虑了在有市电保障的地方通过线缆盘向该系统供电, 在没有市电时通过发电机组输出电力, 再经过相关的整流稳压单元实现供电的可靠性。

防雷接地模块需要考虑类似雷击等比较恶劣极端的情况, 所以要考虑综合防雷措施, 包括直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联合接地、等电位连接、电磁屏蔽、雷电分流、浪涌防护和雷电过电保护。充分接地也是电磁兼容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机动应急通信系统需要配置接地准备部件如接地铜排、接地钢钎、接地线等。需要注意的是强弱电的地线要分开设置, 即电源地和信号地不能简单的合二为一, 否则会对通信产生干扰。有条件的场所最好将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开, 高频部分地和低频部分地分开。在实际操作中, 如果现场有现成的地网, 尽量利用现有的地网以提示接地效果。防雷接地网敷设完成后, 需要确保设备接地点与接地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不大于0.02欧姆, 接地电阻小于5欧姆。

广播照明模块, 配置一台可垂直升降式照明装置, 能够解决机动应急通信点所需的现场照明, 通过调音台、功放和高功率音响组成现场广播, 能够将远方的音频源如电话、现场喊话等, 实时广播出去。

2.2 有线局端子系统

该子系统是指采用有线方式工作的各个子系统, 包含的子模块比较多, 包括传输交换系统, 协议转换接口, 安全保密系统, 语音视频网关, 存储服务器和显示系统。

传输交换系统实现本地和远端的数据传输与交换服务。包含了常用的多功能光端机, 网络交换机, 路由器, 程控交换机等实现常用传输和交换功能的模块, 这些模块包括附属的野战光缆和被复线等有较强抗毁能力的线缆。

协议转换接口并不是一套独立的系统, 这其实是和传输交换系统紧密连接密切相关的实现各种通信协议的转换的物理接口, 主要实现对逻辑音视频图像信号的编码和调制, 再按照各系统能识别的信号电平和协议格式进入各传输交换环节。

安全保密系统也是一个重要模块, 根据需要可以有防火墙, 入侵检测, 病毒防护, 隔离网闸, 路由密码机, 信号加密机, 保密机等设备用于确保通信的安全可靠传输。

语音视频网关包括音视频调度台, 音视频采集模块, MCU, 音视频切换矩阵等实现音视频信号的转换和分发。

存储服务器包括音视频硬盘录像机, 数据存储阵列, 应用服务器等设备, 主要实现对音视频数据的存储、记录等, 同时能够结合应用服务器实现态势的整合, 辅助决策等功能。考虑机动环境的因素, 这些服务器都需要特别的加固处理, 尽可能采用电子部件而不采用容易造成损坏的机械部件, 如硬盘就考虑采用SSD产品以增加坚固性。

显示系统包括便携式投影, 液晶显示屏, 监视器, 触摸屏, 笔记本电脑, KVM等能够显示现场或者远方图像的各种显示设备, 实现对各种复杂来源的图像及态势的监视和显示, 在其他设备的配合下可以进行视频会议。

2.3 无线局端子系统

该子系统是指采用无线方式工作用于局端的子系统。它和无线终端子系统一起构成无线通信网络。所谓局端是指系统体积较为庞大, 功能较为复杂, 而终端是指系统体积较小, 功能相对简单, 但能够方便单人携带。无线局端子系统包括, 无线局域网设备, 短波电台, 移动通信基站, 卫星通信系统几个模块[6], 实现无线信号的落地和中枢。

无线局域网

利用大功率的无线局域网设备, 可以迅速搭建起以设备为中心的802.11a/b/n/g的现场无线局域网, 以支持各种无线局域网的终端设备的网络接入。目前大功率的无线局域网设备可以在开阔地区覆盖半径达0-3公里。如果加上信号中继设备, 还可以进一步延长覆盖范围。利用无线局域网, 不仅仅能够传图片和视频, 还能结合互联网电话服务器实现基于IP的网络电话, 这对于简化用户操作起到很好的作用。

短波电台和超短波电台

短波电台不需要建立中继站即可实现远距离通信, 因而建设和维护费用低, 建设周期短;而且设备简单, 可以根据使用要求固定设置, 进行定点固定通信, 也可以背负或进行移动通信;临时组网方便、迅速, 具有很大的使用灵活性加之通信设备体积小能够快速方便的实现远距离点对点半双工语音、数据等通信业务。超短波电台虽然通信距离较近, 但是价格低廉, 加之体积小、重量轻, 机动性强;与短波电台相比, 具有通信频带宽、容量大、信号稳定等优点。在设备选型的时候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选择不同功率的产品以实现不同距离的覆盖。

移动通信基站

利用机动式移动微基站设备, 其覆盖范围可以达到几个平方公里, 能够同时为30部手机同时提供通话和短信服务, 特别适用于无线终端不够或者没有移动通信信号的环境, 能够让人手一部的手机临时发挥作用, 实现临时话音和短信服务[7]。

卫星通信系统具有不受地面环境影响, 可以快速建立连接的优点, 通信范围较广。其缺点是成本较高而且带宽较窄, 延时较大。卫星通信包括高功放, 变频, 放大器, 调制解调等设备组成,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与亚星, 北斗, 中星等卫星相连, 考虑天线尺寸和干扰等因素, 机动应急通信系统的卫星通信系统一般使用Ku频段进行工作。

天馈线系统包括升降杆, 固定杆, 基站天线, 微波天线, 馈线及随动电缆盘, 全向天线, 定向天线, 信号中继天线, 天线调节伺服机构, 避雷针和警示灯等设备模块。由于不同信号制式的系统使用的天线不一样, 需要在使用时注意配套。

2.4 无线终端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包括各类支持音视频的便携式通信模块例如头戴或手持式设备, 通信用无人机, 运输用无人机等设备。这些设备的统一特征就是利用无线方式和无线局端进行通信, 同时利用其他功能模块完成音视频采集, 环境参数收集等特定的功能。

无人机在本系统中的作用可以有很多种, 配备变焦摄像头可以作为现场航拍图像或者视频用, 配备音频采集和播放设备可以作为一个可移动式通信终端用, 配备温湿度探头或者特殊气体如烟雾或者危险气体感应探头可以作为环境参数收集用, 也可以作为从后方给前方快速运输一些小设备用, 还可以作为通信接力模块用。

为了便于无人机和现场特定人员的互动, 可以考虑给现场人员配备特别的信标, 例如RFID卡或者特殊频率电子信号或光信号模块, 这样无人机通过识别这些信标就能够接近这些人员实现物品的交接或者音视频的采集。

考虑到现有无人机的续航能力较为有限, 可以在预设的区域事先安装能够无线充电的充电设施。或者在系统配备的时候多备几台进行轮流替换使用。

3 应急机动通信原型实现需要考虑的因素

3.1 注意模块化标准设计

模块化设计的好处是能够提高子系统间的兼容性, 便于扩展和升级;同时规范统一各系统的接口标准适配, 便于系统的集成和互联互通。经济上能够让用户能够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选择和定制功能, 节约成本。在实际工程实现的时候, 用户根据其现实需求, 选用符合标准和要求的产品设备, 像搭积木一样能够快速成型一套应急通信系统, 备品备件也能够及时得到补充和替换。

3.2 注意电磁兼容, 防止中频干扰

电磁兼容设计的目的是解决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 防止电子设备产生过强的电磁发射和防止电子设备对外界干扰过度敏感。在机动应急通信系统中干扰来源于几个方面:机动载具本身的干扰, 机载通信设备, 天线间的耦合和外界的杂波干扰。这里面的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 具体而言包括设备的选择、接地设计、屏蔽设计和滤波设计等方面[8]。在具体工程实现的时候, 特别是在设备选型上, 需要重点关注的就是中频信号干扰。

中频信号是高频信号经过变频而获得的一种信号, 为了使放大器能够稳定的工作和减小干扰, 一般的接收机都要将高频信号变为中频信号。中频干扰是接收机干扰的一种, 接收机为了保持通道的一致性, 所有信号经与本振差频后得到中频, 如果存在与原始信号频段接近的信号, 就会产生中频干扰。一般接收机有中频抑制这一参数, 原则上是越大越好, 但是具体环境中也要考虑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3.3 注意短波通信的盲区问题

短波主要靠天波和地波两种方式传播。地波传播较稳定, 但由于地表面对短波能量的吸收较大, 其传播距离一般在几十千米之内。中远距离的通信, 则依靠电离层对电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的天波传播, 天波传播时衰减较小, 传输距离可达数千千米甚至上万千米, 因此天波与地波传输距离的差异就形成了短波通信的“盲区”。如果机动应急通信系统与前方或者后方的距离和位置刚好位于该盲区内, 就必须考虑用其他的手段来进行通信。

4 总结

在突发的各类事件发生后, 机动应急通信系统能够迅速到达事件现场并展开, 利用有线和无线设备, 实现现场的全覆盖式的数据、图像传输, 为现场指挥部和应急工作队伍提供可移动指挥的临时办公和现场应急指挥通信保障, 实现前方和后方的指挥协同, 及时准确安全可靠的将信息传递到需要的人和地方, 为后续的现场勘察, 人员配备, 物资调拨等应急资源和力量的分配提供有力可靠的技术支持, 提高应急处突的工作效率。

机动应急通信系统中, 整体支撑保障子系统是为整个应急通信系统提供整体支持保障;有线局端子系统是指采用有线方式工作的各个子系统, 能够为现场的指挥和决策提供支持;无线局端子系统和无线终端子系统是指采用无线方式工作用的子系统, 主要是采用无线方式工作的各类支持音视频的通信模块。

参考文献

[1]郭云川, 殷丽华.面向信息流的安全模型与评估综述[J].软件, 2012, 33 (1) :1-4.

[2]雷钢.基于Oracle的数据库安全研究[J].软件, 2012, 33 (1) :75-77.

[3]李勤祎, 熊虎, 秦志光, 等.基于双线性对的前向安全聚合签名方案[J].新型工业化, 2012, 2 (3) :11-15.

[4]沈志东.基于可信链的移动代理安全增强方法[J].新型工业化, 2012, 2 (9) :37-42.

[5]张立蕊, 万江文.无线传感器网络抗攻击的安全定位算法[J].新型工业化, 2013, 3 (3) :1-7.

[6]李天乐.安全生产领域软件产品化研究[J].软件, 2012, 33 (2) :45-46.

[7]李天乐.运用ITIL提高安全生产领域信息系统运维能力[J].软件, 2012, 33 (3) :115-116.

[8]马立新, 金月光.基于策略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软件, 2013, 34 (6) :25-26.

通信事件 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在危难险重时刻发挥工会组织的应有作用,落实员工关爱工程,规范公司慰问管理工作程序,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干劲,参照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及工会财务制度,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慰问活动特指发生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等突发事件时,集团工会对遭受直接影响和损失及在通信保障、抢险救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精神关怀、物质慰问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慰问对象为中国移动全部从业人员(包括劳动合同制和劳务派遣制人员)。

第四条突发事件发生后,集团工会所属各级工会组织(各单位工会)应坚持以下工作原则:

(一)自主救助为主、外部援助为辅的原则。各单位工会应立足自力更生,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和生活互助互济,辅助以上级和外省公司救助、社会援助等方式,尽快帮助解决受灾区域员工的生产生活困难。

(二)精神关怀、物质援助并重的原则。各单位工会既要通过物质援助改善硬件条件,解决受灾单位和员工的生产生活困

难,又要注重精神关怀,抚慰受灾员工及家属,表彰先进模范,凝聚人心,鼓舞士气。

(三)把握重点、解决过渡性生产生活基本需求的原则。各单位工会所采取的应急救助措施,主要用于解决受灾员工的衣食住医等紧急性困难,妥善安置和抚慰员工及其家属,促其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

(四)专款专用、无偿公开的原则。救灾经费必须坚持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应严格执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工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移工会通„2011‟16号),做到指定范围、严格管理、公正公开、接受监督。

第二章慰问方式

第五条员工慰问根据具体情况分为精神关怀、物质援助。集团工会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确定采取的慰问形式。

(一)精神关怀

精神关怀是指以精神慰问和感情沟通为主的慰问,包括电话慰问、慰问信、荣誉授予等形式。

(二)物质援助

物质援助是指以慰问品、慰问金等形式为主的慰问。

第六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单位工会应书面报告事件情况,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受伤及死亡人数、各单位已开展的慰问活动等。特别紧急的,可先电话

报告。集团工会及时组织开展相应的慰问活动。

第七条依据国家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属Ⅰ级(特别重大)和Ⅱ级(重大)突发事件的,集团工会应根据集团公司党组的统一部署赴现场参与处置、开展慰问;其他等级事件,视具体情况开展电话慰问或委托相关单位工会赴现场进行安抚和慰问。待抢险救灾工作基本正常、各方面条件具备时,集团工会适时赴现场进行慰问,看望员工,检查落实生活安置及慰问援助事项情况。

第三章慰问经费的申请及审批

第八条慰问活动中,涉及慰问经费使用的,应坚持“先审批、后操作”的原则。

第九条发生Ⅰ级(特别重大)和Ⅱ级(重大)突发事件的,集团工会拨付的慰问金额为30-50万元;发生其他等级事件,集团工会拨付的慰问金额为10-30万元。

第十条慰问经费应经集团工会部门会议讨论研究确定,形成“集团工会办公会议纪要”。金额在30万元及以下的,由集团工会副主席、主席审批,30万元以上的,报集团公司党组同意后实施。

第四章慰问经费拨付使用

第十一条慰问经费额度确定后,集团工会应在2个工作日内拨付给相关单位工会。相关单位工会接到集团工会慰问经费后,如无特殊原因,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将慰问款物发放到受灾单位和员工。

第十二条相关单位工会应与受灾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慰问经费使用方案,及时发放,妥善安排好受灾员工的生产和生活。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慰问经费使用必须严格按照本办法和公司有关规定执行,不得违规使用。

第十四条各单位工会应在一定范围公示慰问经费以及相关物资的使用情况。集团工会对慰问经费及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跟踪检查。

第十五条各单位工会应及时将慰问经费使用情况报集团工会,报告内容应包括慰问经费使用情况、使用效果、工作建议等。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办法未尽事宜由集团工会负责解释。

通信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效益分析 篇3

通信在广义上是指不同的个体之间采用某种方式, 使用某种媒介, 将信息准确安全地从某一方传递到另一方和另一地方, 强调的是信息的交流与传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不断地为通信提供最新最有效的技术和指导, 到今天, 通信主要是通过无线电、移动电话、固定电话、视频电话和互联网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随着现代通信方式的不断扩展, 通信业迅速发展, 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和优质服务。

突发事件主要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容易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 同时, 也会造成社会动荡, 甚至发生不可预料的后果[1]。因此, 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是政府和社会机构不断探讨和研究的课题。通信技术涉及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政治安全等, 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汶川地震中, 通信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及时救灾、发动群众和灾难评估等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通信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效益是突发事件研究中得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为此, 本文通过从效益分析的意义以及通信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等多方面效益进行分析, 以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理起到推动作用。

二、通信发挥的效益分析的意义

(1) 可以有效地体现通信事业的应急作用

通信在突发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通信事业应急功能的具体体现, 其目的是管理部门能够快速机动地处理突发事件, 保障社会稳定和安全, 发挥其特有的社会作用, 通过本文对通信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效益进行分析, 能够使得人们清楚地认识到通信部门对社会的贡献, 树立通信事业的地位和良好形象, 从而激发通信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积极投入到社会建设中。

(2) 可以树立管理部门的效益意识

目前我国政府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中, 还比较缺乏通信支持信息系统, 对于信息系统的建设对突发事件处理和响应能力还没有充分地认识。此外, 政府管理部门在面对突发事件时, 认为只要封锁效益就能达到制止和阻塞消息流通的目的, 但是却忽略了通信技术在信息流通中发挥的巨大功能, 从而导致因小失大的局面。通过对通信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效益分析, 能够促进政府管理部门对通信意义的认识, 提高管理部门的效益意识, 而不是忽略通信作用, 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

(3) 可以为突发事件的响应提供指导

如今,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 面对这些事件, 如何快速有效地应对, 以及采取应对措施以后带来的各种效益是政府管理部门一直关注的问题, 通过对通信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效益进行分析, 使得政府管理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时, 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事件处理的效果, 从而为突发事件的响应提供指导。

三、通信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社会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指的是在突发事件中, 有效地发挥通信手段, 建立通信系统能够带来的社会效果, 具体表现在降低生命财产的损失, 制止流言、维护社会稳定和快速开展社会动员。

(1) 降低生命财产的损失

降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 是通信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最大效益, 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利和财产权利。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人民群众的利益尤其是生命是最宝贵的,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 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首先面临威胁, 例如在唐山大地震中, 近25万人死亡, 16万人受重伤。通信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 当突发事件即将发生或者正在发生以及发生以后, 受灾群众通过通信手段, 向政府或他人发出求救, 为正确开展搜救工作提供有效方向, 从而减少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另一方面, 通过建立有效的通信保障体系和通信救援系统,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通信机制的启动和运行, 可以有效的发挥社会效益, 及时、有序地在第一现场处理突发事件, 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

(2) 制止流言、维护社会稳定

突发事件发生以后, 如果缺乏有效的通信机制, 没有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 那么就缺乏对公共秩序维护的措施, 从而导致各种信息碎片的整合, 由于正式通信渠道不畅和群众对突发事件信息了解的渴望的双重作用之下, 流言很容易产生。而且民间通信是流言发挥的重要平台, 产生的谣言通过通信手段快速传播, 民众产生心理上得空旷, 甚至社会秩序的混乱。在此基础上, 一些不法分子会趁机利用群众的心理实行违法犯罪行为, 为自己牟取私利, 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从而扰乱社会秩序、制造社会动荡。因此, 通过保障有效的通信机制, 建立通信系统, 将突发事件中的信息正确有效地发布给群众, 避免群众的胡乱猜测从而产生恐慌的心理, 从而有效地遏制流言的传播和扩散, 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3) 快速开展社会动员

通信已经成为社会成员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 社会成员通过分工合作实现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由于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 往往会对受灾群众产生巨大的冲击, 从而导致政府救助人员不足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管理部门在交通阻塞、受灾群众面临困难的情况下, 积极发挥通信的重要作用, 动员社会资源, 争取部门合作, 如群众团体、民间组织、基层组织等等, 从而实现“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的目的。同时通过通信手段, 还可以有效地为不同的社会救助力量分配不同的任务, 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 政府管理部门积极有效地利用通信手段, 充分调动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到灾难救助中, 众多的民间组织、各地区的志愿者以及企业等都积极行动了起来, 为地震救灾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 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2]。

四、通信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经济效益分析

通信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的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 从而降低甚至避免突发事件造成的间接或直接经济损失。如果没有有效的通信保障机制和通信系统, 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间接或直接损失都是巨大的。根据资料显示, 我国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 每年更有20万人的生命受到威胁, 而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更是无法计算。例如2003年的“非典”事件, 我国旅游业受其影响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400亿元, 如加上对国外投资、对外贸易方面的影响, 间接损失远远超出2100亿元。通过突发事件通信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 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可以迅速利用通信手段采取应急措施, 防止事件的延伸与扩大, 从而降低突发事件的损失程度, 甚至是避免事件和损失的降低。如2007年赣州通过接受群众传播的信息, 达到协调处置灾害事故目的, 减少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300万元。

五、通信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管理效益分析

通信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管理效益主要体现在促进问责制度的推进, 强化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民间通信信息的流通尽管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流言, 但是大众传播具有公众参与议事的功能, 信息传达活动可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关注, 从而影响群众对于突发事件的关注和重要性的判断, 强化突发事件本身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在其中所扮演的觉得的关注程度。通过通信传播的信息具有强烈的公开性和广播性, 这种特性带来的压力, 在社会活动中容易形成多数意见, 如果通信信息持续流通, 形成社会关注, 最终会影响政府的决策, 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如2007年厦门“PX”事件, 通过无线通信和网络通信传播, 厦门群众最终影响了厦门政府的决策结果, 也促使厦门政府部门提高了其管理责任意识, 促进了问责制度的推进。

摘要:通信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效益是突发事件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通过从效益分析的意义以及通信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等多方面效益进行分析, 以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理起到推动作用。为通信在突发事件中发挥作用提供指导意义。

关键词:通信,突发事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聂晶.突发事件应急通信保障机制探讨[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5) :103-106.

通信事件 篇4

电力通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承载了大量线路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企业信息化等业务,通信故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电网安全事故或设备、信息事件,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和公司的经营管理[1]。《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以安全事件的形式,描述了通信事件的定级方法,分别从通信故障影响的范围、时长、后果等方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按照影响的严重程度分为5~8级事件,这些内容也是电力通信网安全运行风险最直接的后果体现,理应成为安全风险分析的最直接依据。

如何基于安全事件导向的定义,科学地分析当前网络中运行或各种可能触及事故的事件的风险,具有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然而,《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中涉及的通信相关安全事件和事故,既缺乏单独的分析,也缺乏有效的量化方法,从而导致无法对安全事件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电力通信网的有效安全事件量化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可能直接导致电力通信网相关安全事件的多种因素,并参考已有的业务、链路和节点权重量化方式,提出了一种安全事件的区间量化模型,进而给出了基于诱因概率的安全事件预测方法。经过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够有效完成通信相关安全事件的量化分析和预测。

1 电力通信相关安全事件量化模型

1.1 电力通信安全事件的量化过程分析

基于对电力通信网安全事件的定义分析,安全事件的关联性分析和量化过程如图1所示。

首先,通过对通信相关安全事件的定义进行分析,可知其相关因素为影响范围、业务中断和影响时长。考虑到业务中断的特殊性,本文将其关联到业务特征相关的业务因子,以及承载业务的通信设备上的节点故障因子和链路故障因子[2,3,4]。与此同时,通信设备故障又可能是由外在诱因,例如自然因素、设备因素、人为因素等决定。因此,电力通信安全事件的发生是由以上多种因素关联而成,在量化时需要考虑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

考虑以上多种因素,对通信相关的电网安全事件影响值Vi进行初步量化,具体为:

式中,Ri为事件规定的影响范围比例值,Di为事件对应的业务si的重要度,Ti为事件规定的影响时长映射值。Ri和Ti的取值在量化参数章节具体分析。

考虑到业务承载和业务权重,对于Di的进一步量化如下:

考虑到电力通信网的分区特性,可以根据其分区将业务分成不同的类别,vih代表业务i所属种类h的权重。在同一类业务中,业务之间依据文献[2]进行权重区分,这里用Ci表示。wi为业务si承载的节点和链路的权重之和。

对于业务承载的链路和节点,需要考虑承载路由的多样性。设业务si的可选路由有K条,每条路径Pk表示为Pk={Vk,Ek},其中Vk为路径上的设备节点,Ek为路径k上的链路,则wi可以进一步计算如下:

式中,φk为第k条路由的重要度权值,αj为Vk中设备节点vj的权重,βlm为Ek中链路elm(l,m均为设备节点编号)的权重。该量化结果说明为业务配置的备选路由越多,业务重要性越高。

在电力通信网中,各种因素的发生概率并不一定会引起故障,还需确定各种因素当前的影响等级,即要确定诱因概率[5,6,7,8,9,10]。各种因素的诱因概率一方面取决于历史时间上的因素发生概率,另一方面取决于当前的状况和影响,因此在量化时需要考虑这两方面的内容。

当前导致通信设备故障的诱因主要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设备因素,其特征各不相同,需要对各种因素的诱因概率分别进行量化。

1.1.1 自然因素量化

对自然因素i,设其在时间区间(–∞,t)内发生的次数为ni(t),所有自然因素构成集合F={i},则自然因素i的发生概率pi(t)为:

由于不同等级自然因素的破坏力不同,而级别之间的区别往往呈指数级增长,设时刻t自然因素的等级为di,则自然因素i在时刻t的诱因概率表示如下:

式中,f(di)为自然因素i在等级di下的影响。自然因素往往达到一定级别才会产生影响,可进一步将f(di)定义如下:

式中,di0为影响的起始等级。dimax为约定的最大等级。一般等级越高,影响越大。如果当前因素i并未发生,令di=0。

1.1.2 人为因素量化

对于人为因素i,设其在时间区间(–∞,t)内发生次数也为ni(t),人为因素往往是随机事件,可以认为其发生概率符合泊松分布,考虑到历史数据,人为因素i的发生概率pi(t)可以表示为:

此时假设因素i的平均发生概率为ni(t)。人为因素也有相应的破坏等级,破坏等级与影响一般呈线性关系,设时刻t人为因素i的等级为di,对应的影响为f(di),则人为因素i在时刻t的诱因概率表示如下:

考虑到人为因素的渐进效应,这里采用线性方式来衡量影响f(di),其定义如下:

与人为因素相似,其中di0为影响的起始等级。dimax为约定的最大等级,一般等级越高,影响越大。如果当前因素i并未发生,令f(di)=0。

对于并无明确定义的人为因素和影响,例如软件误升级、错误决策等,也需要依据专家经验和历史数据自定义相应的级别和影响等级。

1.1.3 设备因素量化

设备本身老化、缺陷可以认为是随时间变化而可能产生衰减的设备因素,可认为其发生概率pi(t)是指定时长Ti(例如寿命)的指数函数。由于该因素主要与时间有关,而且客观存在,因此可以认为其诱因概率与发生概率一致,具体表示如下:

式中,γ为稳定生命周期的临界值,通常有γ小于1,φ为经过临界值之后的设备可用性约定值,可取0.1以下数值。

对于冗余、备份等可靠性设备因素,由于其本身客观存在,因此可以设置其风险发生概率pi(t)为1。

对于可靠性因素i,其当前配置值vi(t)是否满足约定要求也会影响风险值。因此,设备因素i的风险概率可以表示如下:

通过以上量化部分,可以建立各种设备故障的诱因概率。

1.2 量化模型参数的取值分析

以上模型中涉及时长、范围、业务等多重参数,针对各个参数,结合事件,本文采用的取值方式如下。

1)影响时长的取值。根据定义,影响的业务分为生产控制类业务和信息系统类业务。在已有定义中,两种不同类型业务定义的影响时长不一样,不同等级事件的影响时长差距较大,线性量化方法并不适用;同时,有的事件并未给出具体的影响时长。

在当前的电力通信网数据分析中,幂律是常见的数据统计方式[11]。考虑到时间域定义的幂律增长,本文采用对数形式来进行影响时间的映射,在保证量化区间不交叉的同时避免优化值的指数增长。

2)影响范围的取值。在定义中,一些安全事件给出了具体的影响范围,可直接对应到量化值。例如电力线路上的通信光缆因故障中断,且造成省级以上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与超过10%直调厂站的调度电话、调度数据网业务全部中断,在安全时间量化时影响范围直接取0.1;有的事件并未给出具体的影响范围,例如省电力公司级以上单位本部通信站通信业务全部中断,由于影响范围为在本地站点的所有业务,这种情况设定影响范围取值为1;对于事件影响调度数据网和调度电话网两个不同网络,此时设业务所以影响范围取值为0.2;对于影响为在本地的单一业务,此时设影响范围为0.01。

3)业务权重Ci取值。参考文献[2]的业务重要度是从整个网络考虑的,并未具体从承载网络的角度细分为生产控制类业务和信息系统业务。考虑到不同业务对传输时延、误码率、可靠性、带宽等不同指标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熵权法来确定不同业务的权重,从而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熵权法是根据各指标的观测值所提供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权重的方法。设指标cj在业务si下取值为xi′j的概率为yij,可表示如下:

此时有各个指标cj的决策信息可用其熵值hj来表示:

因此指标cj评价值数据的分散程度可表示为gj=1–hj。给定的指标cj、xij的差异越大,相应的gj值也越大,数据分布越分散,表明该指标所包含和传输的信息量越大,重要程度也越高;相反,则表明该指标的重要性低;如果各方案的xij都相等,则在指标评价值绝对集中该指标对综合评价不起任何作用。

进一步用熵测度来表示指标cj的权重wj:

基于确定的权重,基本思想是先构造评价问题的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然后计算各业务i的权重di。对于指标,构造问题的正理想解X+和负理想解X–分别如下:

进一步计算业务si重要度权重与正理想解X+和负理想解X–的距离fi+和fi–如下:

最后,得到业务si的业务权重di如下权重,越大业务重要度越大。

通过对安全事件的量化发现,在对影响多个业务的安全事件业务重要度进行取值时,在未明确业务的情况下,多个业务重要度取折中值而不是累加和才能保证量化区间的独立性。

4)节点权重和链路权重取值。设备重要度主要是引用文献[2]给出的值,在对安全事件进行量化时,考虑到500 kV交流变电站的重要度偏高,需依据专家经验进行轻微调整。链路重要度取值则主要文献[2]。

5)路由数目取值。光缆一般有主备两条路由,只有路由均中断的情况下才会导致业务中断,因此认为影响路由条数为2,对于影响的是本部通信的业务,则认为影响路由条数是1。

6)业务种类权重取值。考虑到业务之间的等级已经通过重要度区分,因此业务种类权重全部设为1。

2 电力通信网安全事件预测方法

通过以上量化过程,能够获取不同等级安全事件的量化结果,以及不同故障诱因的概率量化方式。基于以上量化结果,可以实现对电力通信网安全事件的预测。电力通信网安全事件预测方法如图2所示。

在进行电力安全事件预测时,需要预先确定待预测的网络区域,之后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1)网络区域内,根据诱因概率量化模型,计算各种通信设备的诱因发生概率;

2)基于诱因和通信设备之间的关系,利用文献[12]中的故障树方法获取指定通信设备的故障概率;

3)假定上述通信设备故障发生时,基于量化模型映射到对应的链路权重、节点权重和影响范围;

4)针对通信设备所能影响的业务,基于量化模型映射到具体的业务权重、业务种类权重和业务重要度等因子;

5)基于预判的影响时长,结合以上各因素的量化值,预测出故障发生时的量化结果值;

6)量化结果值对应到量化模型计算得到的区间值落在某个区间,则可以预判出当假定的故障发生时可能导致某一级别事件的发生。对应的,可以得到当前网络区域指定设备发生该级别事件的概率,即为步骤2中的故障概率。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预测指定区域的指定设备在故障条件下,网络即将出现的通信相关安全事件的等级。对于已发生的故障,则可以将对应的概率设定为1,即确定故障发生。

3 安全事件量化模型和评估方法验证

基于某省的实际电力通信网架构,对安全事件量化模型和评估方法给出了相应验证。

3.1 量化模型验证

基于本文模型和方法,在某省公司电力骨干通信网络下,参考对时间区间的映射要求和不同类型业务定义的不同,采用的时间映射值见表1、表2所列。

结合性能指标需求和量化约束,本文所采用的具体业务重要度参考值见表3所列。

参照已有文献,本文所采用的节点权重参考值和链路权重参考值分别见表4和表5所列。

基于上述权重和事件定义,可得不同等级安全事件的量化区间见表6所列,可以看出量化的不同等级安全事件之间不存在重叠部分,且将量化值控制在区间[0,100]上,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在进行了上述量化后,不同等级的设备事件和信息系统事件均有自己的范围和区间。然而,各等级事件之间并不连续,原因是《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在定义时并未充分考虑量化的连续性,而是多从直观的、定性的分析角度进行了定义。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八级设备事件值偏小,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八级设备事件较容易达到的现状。

3.2 预测方法验证

以上量化结果仅仅给出了一个方法和思路,具体合理性还需要结合专家经验做进一步的分析。依据该事件的量化值,在已知设备、节点、业务重要度和网络拓扑、业务分布的情况下,可以预估得到设备、链路故障发生时的后果值,并映射到以上各个区间,进而预测到关键节点和链路故障时触发事件的可能性。

以冀北电力通信网的500 kV阳乐—500 kV姜家营的通信电缆为例,经过概率量化分析,其遭受冰雪灾害的概率为0.05,经过故障树分析,其可能导致主备电缆中断的概率为0.08。

根据网络拓扑,若主备光缆均因冰雪灾害中断,且导致2个500 kV站点之间的调度电话中断,由于2个站点之间的500 kV业务无迂回路由,如果中断时间为1 h,将会影响天马、昌黎2个500 kV站点下2/3的站点和相关业务。

基于量化方法的计算,可得此时的风险量化值为:0.5×2/3×1×9.38×2×(3.44+5.17)=53.841 2。根据量化区间的划分,可以预测该值处于五级设备事件的取值范围内。结合概率结果可知,在冰雪灾害下,有8%的可能性导致五级概率事件的发生。因此,当出现大面积冰雪天气时,应该提前进行五级事件的预警。该结果与操作维护人员的判决一致。因此,本量化模型具备一定的参考性。

4 结语

针对当前电力通信安全事件主要通过定性分析来判断,且存在迟滞响应的问题现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安全事件量化模型。首先对《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中与通信相关的事件进行了整理,之后针对安全事件中的影响业务、站点类型、影响范围、影响时长等因素进行了量化,提出了一种区分等级的安全事件量化模型。该量化模型可以提前预估关键站点或链路故障时可能带来的安全事件等级及影响,进而为分析通信安全事件对电网的影响,建立基于安全事件的预警分析模型和关键业务优化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然而,在当前通信安全事件的量化过程中,还存在区间断点较多、各参数取值理论依据不够完善、标准不够统一等问题。下一步需要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连续化的量化方法,并对《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中不合理的部分提出对应的修改意见。另外,考虑到电力通信网故障可能引起电网事件,下一步将研究其关联性的有效量化方案,以进一步实现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高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樊冰.电力通信网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5.

[2]赵子岩.复杂网络理论在电力通信网评估与优化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1.

[3]曾瑛,朱文红,邓博仁,等.基于电网影响因子的电力通信网关键节点识别[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44(2):102-108.ZENG Ying,ZHU Wen-hong,DENG Bo-ren,et al.Crucial node decision algorithm based on power network impact factor in electric power[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2016,44(2):102-108.

[4]郑蓉蓉,赵子岩,刘识,等.基于重要度的电力通信业务路由分配算法[J].电力信息化,2012,10(10):23-28.ZHENG Rong-rong,ZHAO Zi-yan,LIU Shi,et al.Importance based power communication service routing assignment algorithm[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2,10(10):23-28.

[5]樊冰,曾瑛,唐良瑞.基于信息熵的电力通信网脆弱性评价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36(9):2138-2144.FAN Bing,ZENG Ying,TANG Liang-rui.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pow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based on information entropy[J].Journal of Electronics&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4,36(9):2138-2144.

[6]赵子岩,刘建明.基于业务风险均衡度的电力通信网可靠性评估算法[J].电网技术,2011,35(10):209-213.ZHAOZi-yan,LIU Jian-ming.A new service risk balancing based method to evaluate reliability of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network[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1,35(10):209-213.

[7]曾庆涛.电力通信网风险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5.

[8]亓峰,李琪,韩骞,等.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力通信网风险评估方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4,37(1):90-93.QI Feng,LI Qi,HAN Qian,et al.A neural network based method to assess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risk[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14,37(1):90-93.

[9]张伟,刘苑红,韦涛,等.基于特征模式划分的配网可靠性评估[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14(5):60-64.ZHANG Wei,LIU Yuan-hong,WEI Tao,et al.Distribution network reliabi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division[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6,14(5):60-64.

[10]彭棚,何玉钧,何宇.电力通信网安全风险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4,12(3):53-59.PENG Peng,HE Yu-jun,HE Yu.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ecurity risk evaluation system for power communication networks[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4,12(3):53-59.

[11]王冠男,邓春宇,赵悦,等.电力数据中的幂律分布特性[J].电信科学,2013,29(11):109-114.WANG Guan-nan,DENG Chun-yu,ZHAO Yue,et al.Power law distribution in electric power data[J].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2013,29(11):109-114.

通信事件 篇5

1 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及通信保障特点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 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2008年南方的抗雪灾冰灾行动, 汶川抗震救灾行动等都属于突发公共事件。

处置突发事件中通信保障的特点:

1.1 时间和地点具有不确定性。

大多数紧急事件都是突发的, 时间和地点不可预知, 或者只可在有限时间内预知但是来不及做准备。这就要求对于公众通信网络不能覆盖的广大区域, 也必须有技术上的措施可以建立临时的通信网络来实现通信。

1.2 通信网络本身受紧急事件破坏的程度具有不确定性。

在破坏性的紧急事件发生的情况下, 例如洪水、地震, 公共通信网络设施可能受到损坏而使网络陷入瘫痪。

1.3 容量和业务需求无法预测。

紧急事件发生期间, 局部出现的大通信流量会造成网络拥塞。这个容量的需求发生是随机的, 规模很难预测。应急通信期间, 通信需求剧增并随时间和事态的发展动态变化, 人们无法预测应急通信的容量和业务需求。

2 短波通信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呈现出的优势

短波通信是指频率为3~30MHz (波长为100~10m) 的电磁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实际上常常也把中波的高频段 (1.5~3MHz) 归到短波波段。短波通信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呈现出了许多优势:

2.1 抗毁能力强。

与一般固网移动网通信相比, 抗毁性能好。固网和移动网通信, 都是一些靠光缆和同轴电缆等通信线路连接、靠基站达到无线电信号覆盖的通信手段, 一旦遭遇毁灭性自然灾害或突发性战争时, 其通信设施极易遭到损毁, 通信和指挥基本失灵, 且恢复难度较大。短波通信是唯一不受网络枢纽和有源中继体制制约的远程通信手段。无论哪种通信方式, 其抗毁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与短波无可相比。

2.2 建立通信快。

与卫星通信、地面微波等通信方式相比, 短波通信不需要建立中继站即可实现远距离通信, 而且建设和维护费用低且运行成本低;设备简单, 可以使用固定基站进行定点通信, 也可便携背负或装入车辆实现移动通信, 建立通信非常方便;电路调度容易, 临时组网方便快捷, 灵活性强;抗毁能力强, 体积小, 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2.3 组网能力强。

短波通信可以依靠天波传输, 通信距离非常远, 而且现代短波技术的发展与短波设备的更新, 使得现代短波电台有了多种组网模式;设备操作简单, 组网能力强, 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组网模式, 能够迅速组建网络。

2.4 覆盖区域广。

与超短波相比, 短波的通信距离更远, 而且可以迅速组织近、中、远程距离通信。超短波通信一般都是视距通信。短波通信仅是以地波传输就可以达到几十公里的通信距离, 而天波传输可以达到几百到几万公里的通信距离, 所以在重大灾害中利用短波通信可以将灾区信息反馈到全国各个地方, 在抢险救灾工作中有不可比拟的作用。

3 短波通信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用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 灾区的固网和移动通信受到极大破坏, 外界与灾区通信中断无法获得部分重灾区的情况, 直接影响到党中央、国务院指挥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在这种类似的情况下, 及时将灾区的情况反映到外界去尤为重要。

3.1 在特大灾害中仍易于实现通信, 可以快速搭建灾区与外界的桥梁, 传递灾情信息。

一个基本的短波通信站电台、天线及电源组成, 两部及以上电台就可以构建一个短波通信系统, 组建非常简单便捷。在严重灾害发生时, 道路交通、电路光缆、电力线路、移动基站等公共设施遭受严重破坏, 灾区顷刻间成为“信息孤岛”。在这种情况下, 短波中波广播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传输距离远, 接收方便的优势, 在抗震救灾中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 把党中央的关心和全国人民的热情及时传到灾区, 让灾区的人民坚定战胜灾害的决心。

3.2 在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 利用短波电台进行网内通信实现现场指挥。

在灾区的固网和移动通信受到破坏时, 现场指挥救援队伍, 必须组建网络, 超短波和短波通信是首选的通信。但在山区、戈壁、海洋等地区, 超短波覆盖不到, 主要还是依靠短波。此外, 在重大灾害或突发性事件时往往需要多支救援队伍协同工作, 救援队伍的分布一般不在视距范围内, 而超短波通信的通信距离一般只有几公里, 根本无法满足要求。利用短波组建网络, 可以实现通信顺畅, 确保顺利进行现场指挥。

3.3 利用短波电台进行远距离组网, 实现总指挥部对抢险救灾工作的整体指挥。

在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 为了使救援队伍通信顺畅, 安全有效, 必须采取一种能够实现远距离、既能一呼百应又能点对点而且安全有效的通信方式。短波电台进行通信组网不仅可以实现网内通信, 还可以实现网间通信, 这个特点恰好可以满足救援工作的整体指挥。

例如, 总指挥部在北京, 远离灾区, 但往往总指挥部不仅仅要与现场指挥总中心直接通信, 而且还有可能需要直接与一些重灾区的救援分队建立通信, 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灾情信息, 并作出部署。所以在组建网络时光组建现场指挥网仍是不够的, 还需要以总指挥部为中心组网短波总指挥网。而其他通信方式是无法胜任的, 而短波通信组网既可以网内通信又可以网间通信, 而且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

4 结论

现代短波技术的发展和新设备的改进, 使得短波通信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呈现出了许多其他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充分利用短波通信优势, 选用短波电台灵活组建适合需要的短波通信网, 提高通信保障能力, 将是未来处置公共事件的重要通信手段。

摘要:近年来, 突发公共事件频发, 尤其是自然灾害呈上升趋势, 通信保障在抢险救灾工作中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短波通信凭借其组网方便、抗毁能力强、通信距离远、运行成本低等特点, 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通信保障中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突发公共事件通信保障的特点, 短波通信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呈现出的优势, 并且提出了短波通信的组织应用方法。

关键词:短波通信,突发,公共事件,抢险救灾

参考文献

[1]赵凤伟, 周欣.浅谈短波通信与应急通信体系[J].信息技木与信息化.2010.6 (4) :19-22.

[2]李卫东.关于短波通信在电力系统通信应用的设想[J].电力系统通信, 2006, 27 (4) :78-80.

[3]李建岐.短波通信在电力应急通信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08, 29 (192) :51-54.

[4]刘念龙.防汛应急通信体系[J].河南科技, 2008 (17) :52-53.

[5]潘尚国, 谭三洪.对新时期建设短波应急通信网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15) :48-49.

卫星通信在突发事件中的应用初探 篇6

一、卫星通信的定义及其特点

1. 卫星通信的定义

卫星通信, 就是指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球上 (即海陆空) 的无线电通信站之间转发或者是反射无线电波, 从而实现通信站与通信站之间进行联系的一种通信方式。

2. 卫星通信的特点

应用卫星通信技术可以使通信范围扩大, 并且可靠性高, 开通电路迅速, 只要在卫星发射的电波所覆盖的范围之内, 任何两个通信站之间都能够进行通信, 而且电路的设置也是相当的灵活, 可以适当地分散过于集中的话务量, 具有多址连接、多址通信的特点。

二、卫星通信在突发事件中的应用

1. 卫星移动电话

一般的, 卫星移动电话都具备功耗较低、体积较小、操作较为简单等优点, 即使出现电力供应的中断、基础设施遭到损坏等情况, 不会对其整个通信网络造成多大的影响, 其较为方便的携带可以保证在第一时间救助灾区, 且在没有恢复其它的通信设施时可以承担其救援灾区人员、与外界联系的重任。因此, 我们在突发事件的发生之初都会使用到卫星移动电话。

应用较为广泛的卫星移动电话主要有海事卫星电话与全球星电话。当然, 卫星移动电话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它收费较为昂贵, 而且通信质量受到气候与空间遮挡的影响较大。

2. 应急卫星通信车

应急卫星通信车有静中通和动中通两种方式, 它具有容量小、使用方便、设备齐全、机动性能强等特点, 应急卫星通信车的应急通信方式主要有在车里集成短波和超短波电台, 还有无线集群系统以及数字图像的传输系统, 同时通过卫星链路, 从而满足车载基站覆盖范围内的通信能力, 主要是应用于应急指挥调度。在很多情况下, 应急卫星通信车不仅能够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需要, 而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域选择合适的卫星通信链路。但是, 它的缺点在于在道路受到损毁的时候, 它的优势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导致不能满足重灾区急需恢复通信的情况。

3. VSAT卫星的通信网

VSAT卫星的通信网往往包涵大量的VSAT小站和一个主站, 这些共同构成的卫星通信网具备站多量小的特点, 而且覆盖的范围非常大、其传播的时延也比较大, 其通信成本不与通信距离挂钩, 相对于地面通信网而言, 较为灵活, 可实现扩容, 独立性较强。而与传统卫星的通信网相比较, 注重通信网具可以实现更为全面的面向用户, 在智能化功能模块也比较强, 可以进行方便的无人操作, 实现较高的集成化程度, 安装上也比较便捷。鉴于以上特点, 这种通信网一般会用作专用的网络, 在不同的地区使用VSAT卫星的通信网主要专门用于处理突发事件, 实现通信畅通, 保障突发事件的地区能与外界进行较为便捷的通信。

三、应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虽然卫星通信有很多优点, 能够覆盖全球, 从而能够对人口稀少和通信不发达地区的移动通信进行服务, 是全球个人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卫星通信在应用过程中, 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比如说通信资费标准较高, 一般比常用的电缆通信的资费标准高出十倍甚至几十倍, 一般人群消费不起。并且通信过程中容易受到气候以及空间遮挡等影响, 会出现在通话时有延时现象发生, 致使接续不畅, 又可能会出现没有通信信号或者信号不够稳定等情况。

四、结语

我国的卫星通信是从21世纪才开始进行应用的, 并且卫星通信系统多种多样, 竞争激烈, 在我国, 通常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比较需要卫星通信, 而且其市场潜力也相当的大, 一直处在不断地迅速发展之中, 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 除了气象、金融、邮电、证券以及地震等领域之外, 应急救灾、远程教育、应急通信、远程医疗、应急电视广播以及海陆空导航等方面也将要广泛应用卫星通信技术。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 所制造的环保型火箭发动机具有大推力、无污染以及无毒害等良好性能, 使我国的大型通信卫星、载人航天以及探月工程都能够很成功的进行。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卫星通信的定义及其特点, 对卫星通信在突发事件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主要从卫星移动电话、应急卫星通信车和VSAT卫星通信网三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并且指出了其在应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卫星通信,突发事件,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义明.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A].第六届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年会, 2010 (03) .

[2]李广侠, 马冲, 胡靖.卫星通信在突发事件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 2009 (06) .

通信事件 篇7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安全、社会安全等一系列非常规突发事件频发, 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 我国制定了《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对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同时, 为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 我国积极研究了民众与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与民众的应急通信同体系, 包括定位功能、电力供应、基站协同等。此外, 借助无线通信、有线通信、视频通信、数字集群、卫星通信等技术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应急通信设施, 这些都为为我国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但不可否认, 我国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通信较多问题。

1.1 指挥部门缺乏默契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但我国相关部门在现场指挥中“默契度”不高, 在信息共享和统一指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现场的总指挥人无法获得及时全面现场灾情和救援的信息, 造成了突发事件现场组织与救援人员“各自为战”的局面, 严重阻碍了突发事件现场的及时救援。

1.2 现场应急通信手段单一

目前, 我国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手段主要还是依靠卫星通信应急通信车, 无线互联网等通信设备技术还未实现全面覆盖。另外, 我国应急通信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 而对于乡县两级的建设还比较薄弱, 一旦突发事件在这些地区发生, 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将面临严重考验。

1.3 现场应急通信网络未形成标准化

在突发事件救援现场, 相关部门都拥有自己的应急通信网络, 部门之间未实现沟通, 也未统一的组建应急现场指挥信息网络的标准与规范, 造成信息网络存在随意性, 指挥部门没有形成资源共享, 信息共通, 造成了现场指挥效率低下, 增加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2 国外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建设中的经验

目前,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建设一整套完整、可行、有效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 增强了政府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能力, 应变能力, 减少突发事件对国家和民众造成的损失。

2.1 美国

自20世纪70年代加州发生森林大火, 美国开始研究建立一套适用于全国的、标准化的、过程控制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机制, 包含“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为一体的ICS事故指挥体系, 一是设置专门指挥部门负责处理所有的突发事件;二是设计突发事件专用术语;三是实现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四是设计能够资源共享的现场指挥应急通信系统;五是保证资源的高效分配。在“9.11”事件后, 美国对突发事件应急系统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成立了国土安全部负责全面应急职能, 国土安全部办发布了《国家事故管理系统》和《国家应急计划》, 并于2008年12月进行了具体细化。

2.2 日本

由于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频发, 日本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体系建设投入了较大的精力, 在阪神大地震后, 日本形成了在全国范围内的、技术过硬的、功能齐全的突发事件信息通信体系。包括“中央防灾无线网”, 由固定的和移动的通信线路组成;“消防防灾无线网”可以实现现场多个救援机构的互通互联。2003年, 日本发生7级地震, 整个事件的处理迅速而富有成效。地震一发生, 核电站、列车、炼油厂等危险设施全部自动终止了运作;1-2分钟后, 电视上就出现了有关地震的消息及视频;10分钟后, 首都就取得了有关灾情的图像;一个半小时后, 政府部门就对外就地震情况召开了记者招待会。此外, 日本电信网络运营商在规划时就已经考虑对于突发事件的防控, 形成了多路由、环形传输线路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通信设施。日本公司为了解决, 突发事件发生时, 话务信息繁忙的情况, 设置了“171”突发事件应急通信和i-mode业务板块。“171”突发事件应急通信是指当突发事件发生后, 受灾人员拨打“171”留言后, 系统自动将信息保存, 当亲友拨打“171”时, 只要输入受灾人员的号码, 就可以得知受灾人员的情况。

2.3 英国

2005年7月, 伦敦发生多起地铁、汽车爆炸事件。事件发生后, 电信网络信系统发生了严重的拥堵, 导致电话系统中断。电信公司以“终止呼叫” (即自动停止一部分打往伦敦的电话, 但是不停止紧急呼叫业务) 的措施解决了这次电信网络瘫痪的事件。同时, 电信网络公司采用“半速率编码” (降低通话质量、延迟短信输送) 。为了保障指挥部门得到及时、全面的救援信息, 英国的移动网接入超载控制, 即拥有“SIM”卡的人员可以直接进入网络。此外, 英国还实行在爆炸事件现1公里内使用ACCOLC通信, 但是由于现场指挥混乱, ACCOLC并未实现良好电费效果, 其对人员救护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构建我国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的建议

为了保障政府部门在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时, 迅速、及时、有效的开展现场应急指挥, 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可行的、成熟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信息通信体系。因此, 我们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通信体系存在的问题, 提出构建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通信体系的相关建议。

3.1 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

在原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 进一步细化关于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的相关内容, 规定突应急管理的特点, 突发事件的总指挥部门、指挥人员、指挥的团队, 各部门的职责等。依据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级别建立相应的应急响应机制, 形成统一的过程化的现场指挥体系, 实现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 资源共享, 信息共通, 充分整合各个部门的应急资源, 解决现场应急指不统一、不协调的问题, 实现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的高效率。

3.2 明确应急通信标准

近年来, 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积极研究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通信的标准, 以确保应急通讯在突发事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相关标准的同时, 结合新常态我国应急通信的现状, 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应急通信标准, 形成突发事件救援现场与应急通信网络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标准体系, 在突发事件指挥现场的通信网络的搭建过程中, 应实施网络规划和接口设置, 进而实现突发事件现场各类应急通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数据共享, 确保各个指挥部门的高度协调一致。

3.3 建立专门的应急信息通信网络体系

在现有的应急信息通信网络基础上, 我国应加快建立专门用于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通信网络, 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卫星通信、集群通信、移动网络等一系列套完整的、可行的、全方位的专门的应急信息通信网络体系。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现场, 运用专门的应急信息通信网络体系获取灾情信息, 实现信息共享与兼容, 确保现场指挥人员获取更加及时、全面的信息, 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3.4 统筹规划现场应急指挥指挥通信平台

开展各级部门现场应急指挥指挥通信平台建设, 统筹规划现有的现场应急指挥指挥通信平台, 实现应急指挥指挥通信平台功能的有效整合与增强, 达到“多用户、多需求、多业务”的全方位服务, 并能够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同时, 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汇总与分类, 满足不同级别人员的需要。通过现场应急指挥指挥通信平台的联合配合, 实现现场部署与指挥的实时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铁民.重大事故应急指挥系统 (ICS) 框架与功能[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7 (2) .

[2]王海涛.应急通信的研究发展现状和技术手段分析[J].信息通信技术, 2011 (5) .

[3]袁敏, 李红敏, 姚国章等.江苏省数字集群应急通信发展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

[4]刘丹, 王红卫, 祁超等.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组织结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 (7) .

通信事件 篇8

一、现场情况变化快, 通信保障必须坚持快速反应

处置突发事件行动贵在快速反应, 必须善于捕捉战机、以奇制胜, 反之, 则会坐失良机, 影响全局。处置突发事件中通信保障要适应处突行动的要求, 实现快速、灵敏、高效,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周密制订处突通信保障方案。在拟制各种通信保障方案时, 要结合本单位的应急行动方案, 针对可能遂行任务的特点, 立足现有通信编制装备, 研究拟制与本单位多方向行动、多种复杂情况相适应和配套可行的通信保障方案。

二要结合任务实际完善通信保障方案。目前各单位每年都要组织处置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 协同公安追捕案犯, 押解及抗洪抢险等任务, 要充分利用遂行任务的机会, 主动运用和检验通信保障方案, 并结合实际不断修订完善。

三要组织通信保障应急演练。应急通信分队要根据处突应急保障需要, 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训练。无线分队应重点进行单台派遣、开设转信台、机动中短停联络、信号传递紧急出联、转报转告、通信对抗等内容的训练, 做到接通快、改频快、通报通话快、开设撤收快。有线分队要重点搞好野外电话站开设、班 (组) 架设线路紧急调度、机线抢通等内容的训练, 全面提高通信保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快速应变能力, 做到一声令下拉得出、跟得上、联得通。

二、信息设备涉及广, 通信保障必须坚持灵活多样

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民用高科技通信技术的不断普及, 一些不法分子也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将自己“武装”起来。处置突发事件, 要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使命要求, 就必须在立足现有装备的基础上, 不断加强通信力量的建设。一是在通信装备上, 要选好用好最先进设备。把性能稳定、质量可靠、传输流畅的装备用于重要方向和重要时节, 在局部形成装备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优势。二是要选用高素质的通信人员, 选调思想作风优良、专业技术过硬、勇敢善战的通信骨干组成“拳头”力量, 确保遂行任务中通信保障的快速高效。三是在通信手段上要高敌一筹。要根据遂行任务的样式, 选择最佳的组网方式和实施方案, 以局部优势弥补整体劣势, 实现通信保障在遂行任务中运用灵活多样。

三、处突指挥要求高, 通信的保障必须坚持稳定可靠

遂行处置突发事件等多样化任务, 分析判断情况、定下处置决心、组织指挥行动, 都必须全方位掌握各种信息。因此, 通信保障的稳定性是确保遂行多样化任务完成的重要基础, 必须采取超常措施, 确保通信保障稳定可靠, 指挥行动通信顺畅。一是科学融合通信资源。有效利用军地有线电网, 车载单边电台, 临时转信站, 实现固定通信设施和移动通信系统有机结合。二是灵活组织网络连接。通过转信沟通前指与基指、前指与上级单位的无线电通信, 实现动中通、静中通、全时通, 保证首长机关对行动的不间断指挥。

四、协同行动单位多, 通信的保障必须坚持互通兼容

现代条件下处置突发事件参与单位多, 现场不仅有政府、公安、消防、武警等人员, 有时还涉及安全、特警、解放军等人员, 单一的通信保障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条件下遂行任务的要求, 协同十分困难, 另一方面从指挥机构上看, 既有本单位内部的互相协同, 单位之间的相互协同、还要有军、警、地之间的协同等。层次比较多, 这些特点要求通信联络的组织与建立应具有较强的覆盖性、整体性和兼容性, 才能满足整个遂行任务空间所有任务单位、参与力量和各要素的通信需要。

上一篇:开拓国际市场下一篇:英语教学与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