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事件(精选7篇)
项目事件 篇1
摘要:转型中的中国正处于公共事件的高发期, 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公共事件是我国政府和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本文通过对福建漳州PX项目爆炸事件的大致梳理, 并联系近年来有关PX项目的传播活动, 在新闻传播学视角下进行了一定的学理分析, 认为只有让PX项目的运作严格遵守相关程序和法律, 将PX项目置于严密的安全监管之下, 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才能使有关PX项目的传播活动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重建民众对PX项目的信心。
关键词:公共事件,传播效果,PX项目
当前,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结构逐步转变, 各种权利利益格局重新划分, 社会矛盾突出, 整个社会中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处于公共事件的高发期。当公共事件尤其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 社会矛盾容易被激化, 在各种极端情绪的作用下很可能引发严重的群体性事件。这不仅会严重扰乱社会的公共秩序, 甚至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的政治稳定造成威胁。因此, 有效地应对公共事件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一、漳州PX项目爆炸事件及PX项目回顾
2015年4月6日18时56分, 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的古雷石化 (PX项目) 厂区33号腾龙芳烃装置和周边的常压渣油储罐发生漏油着火事故, 并引发爆炸, 事故共造成14人受伤。4月22日, 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漳州古雷PX事故是由于二甲苯装置在运行过程当中输料管焊口焊接不实而导致断裂, 泄漏出来的物料被吸入到炉膛, 因高温导致燃爆, 事故定性为责任事故。①2013年6月, 漳州PX项目试投产, 同年7月30日凌晨4时35分, 该项目一条未投用的加氢裂化管线在充入氢气测试压力过程中发生爆炸, 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损伤, 无物料泄漏。官方通报称, 事故造成附近一个村庄部分房屋玻璃震裂或破损。②
最近几年, PX项目在中国一直处于信任危机之中, 每次落户都困难重重。在厦门之后, 各地反PX项目的抗议事件有:成都 (2008年5月与2013年5月) 、大连 (2011年8月) 、宁波镇海 (2012年10月) 、昆明 (2013年5月) 、茂名 (2014年3月) 等。与此同时, 自2007年以来经过专家、地方政府及媒体不遗余力的科普, 越来越多的公众逐渐知晓了PX的低毒属性。特别是2014年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的词条保卫战, 更是使得PX低毒属性深入人心。③
然而, 时隔不到2年, 漳州PX项目再次发生爆炸事故, 这让备受争议的PX项目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参照相关报道, 笔者总结了政府部门、企业自身、行业专家、普通民众等四方对此事件的主要观点, 并选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具体说明。
1.政府部门:问题出在安全管理
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表示, 这起事故暴露出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严重问题。一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重效益、轻安全, 二是装置的规划布局不合理、不科学, 三是企业的安全管理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管都存在不到位的问题。④
2.企业自身:设备材料有问题
腾龙芳烃技术部、生产部多位工程师表示, 此次事故首先是生产作业区的加热炉管道爆裂后, 引发加热炉及约百米远的油罐爆炸起火, 至于加热炉管道为何爆裂, 是因为加热炉炉管存在材料问题。⑤
3.行业专家:事故与PX工艺无关
环保部专家曹凤中表示, 此次事故是由漏油引起的, 实际上是岗位责任不到位, 操作不到位, 缺乏安全生产意识, 和整体PX生产工艺无关。⑥
4.普通民众:对PX项目更为抵触
微博已成为重要的民意表达平台, 微博上不乏与上述三方观点相一致的声音, 但大多数微博网民通过对“福建漳州官员曾保证PX工厂不会发生爆炸”、“福建漳州PX项目2年内2起爆炸事故”等事实的传播, 以及不满情绪的表达, 表现出对PX项目更为质疑的态度。相比之下, 较少谈及事故发生的原因, 而是将PX项目本身与项目的安全监管混为一谈, 结果便是对PX项目更为抵触。
通过比较以上四方观点可以发现, 关于此次漳州PX项目爆炸事件, 政府部门、企业自身、行业专家三方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 将事故原因归于安全监管, 并尽量厘清事故与PX本身的关系;而普通民众的观点则相反, 爆炸事故的发生使民众对PX的态度更为消极, 抵消了之前“PX国家公关”的作用。
二、具体情境对PX项目传播效果的现实制约
如前所述, 近几年来政府、专家、媒体等对PX不遗余力地推行的科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众对PX项目的抵触情绪, 但此次漳州PX项目爆炸事件无疑再次激起了民众对PX项目的恐慌心理, 使有关PX项目的传播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1.传播效果的有限性
20世纪40年代起, 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学研究, 传播效果的研究进入“有限效果论”阶段。这不是说媒介被发现没有效果或影响, 而是说在媒介刺激和受众反应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或一对一的关系。媒介是在一个预先存在的社会关系结构和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发挥作用。这些因素在人们的观念、态度、行为方式方面起着首要作用, 它们也决定了受众对媒介的选择、注意和反应。⑦
政府、专家、媒体传送给民众的信息在发挥作用时, 必然会受到现实中相关实际情况的影响。也就是说, 有关PX项目的传播所取得的实际的传播效果, 是建构于与PX项目相关的特定的社会现实之中的, 而这些具体、直接、甚至可感的特定社会现实, 与政府、专家、媒体所传送给民众的相对间接的信息相比, 在影响民众关于PX项目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面有着更为强烈的作用。此外, 随着与PX项目相关的实际情形的改变, 民众会主动改变或修正由先前传播所形塑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之前所取得的传播效果也会相应增强或减弱。因此, 民众对PX项目的态度之所以会在漳州PX项目爆炸事件发生之后再次变得悲观, 就是由于此次爆炸事件容易让普通民众产生“PX项目不安全”的感观, 这种特定的感观则消解了之前有关PX项目的传播活动所取得的正面效果。
2.受众的选择性心理与培养理论
美国学者克拉伯将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归纳为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个方面。选择性接触, 是指人们倾向于接触或注意那些觉得与自己的态度和兴趣相一致的媒体信息, 同时倾向于避开那些可能制造不和谐的信息。⑧选择性认知是对信息的精神或心理上的重塑, 这种重塑使得信息的意义和某人的信仰和态度相一致。⑨选择性记忆, 是人们倾向于将与自己之前的态度、喜好相一致的信息记住, 并记得最清晰、最长久的过程。⑩
由于2007年厦门抵制PX项目这一事件所造成的影响较大, 使民众关于PX项目形成了危害生存环境的刻板印象, 因此民众对PX项目的态度基本是消极的。在面对来自政府、专家、媒体的有关PX项目的正面信息的时候, 由于这些正面信息与自己已有的认知倾向并不一致, 民众往往会在一种先入为主的消极态度和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对这些正面信息产生抵触情绪, 结果便是, 这些来自政府、专家、媒体的正面信息并未能改变民众关于PX项目的已有认知, 因此也就很难进入记忆阶段。
但是, 这里并非是说民众关于PX项目的认知是无法改变的。培养理论认为, 长期的媒介接触会导致受众对世界本质的认识趋同于媒介中所呈现出的世界观。事实也证明, 经过政府、专家、媒体对PX项目正面信息的长时期传播, 民众逐渐知晓了PX的低毒属性, 对PX项目的认知也越来越理性。但如前所述, 这种培养效果也是建构于特定的现实情境的, 此次漳州PX项目爆炸事件造成了现实情境的改变, 因此也带来了传播效果的变化。
3.信源可信性与传播效果的关系
在考察传播者时, 霍夫兰及其团队成员研究了信源的可信度, 并把它分为“可信性” (trustworthiness) 和“专业性” (expertness) 两个层面, 通过研究发现高可信度的传播者能导致更多的态度改变, 而低可信度的传播者较少导致态度改变。
政府、专家、媒体三方所进行的有关PX项目的传播活动, 之所以效果较差, 与近年来这三方可信性程度的下降是分不开的。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 社会问题突出, 社会矛盾容易激化, 然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未能满足民众的价值期待, 贪污腐败等问题的一再暴露, 都加剧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程度。近些年, 专家学者的诸多“雷人言论”也使其公众形象被戏谑为“砖家”, 造成了专家话语可信性的下降。
在信息社会, 首要的社会安全和人民权利, 应该表现为社会整体的信息安全和公众的知情权。大众传媒担当着提供信息的职责, 尤其是机关媒体, 负有更大的责任。这就要求传媒的报道结构合理, 公众关注的焦点事件, 应及时、客观、完整地加以报道, 不能遗漏重大新闻, 以便为公众的理性判断提供权威的信息源。可现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受权力与资本控制的传媒, 在某些特定事件上并未满足民众的信息需求, 而表现为一种集体失语。此外, 近些年来互联网的兴起与迅速发展, 使信息传播环境变得更为开放和自由, 为民众接触到事实真相提供了更多途径, 而一旦民众所了解到的事实与政府、专家、媒体等提供的事实相左时, 便会进一步消解这三者的可信程度。
传播效果的产生是建构于特定的社会现实情境之中的, 只有符合实际情况的传播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针对有关PX项目的传播活动, 尽管PX本身低毒、PX项目并不危害生存环境, 但由安全监管问题所导致的项目事故一再发生, 这就造成了民众对PX项目的质疑和抵触。只有让PX项目的运作严格遵守相关程序和法律, 将PX项目置于严密的安全监管之下, 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才能通过长久的传播活动重建民众对PX项目的信心。
注释
114新华网 (2015) .漳州古雷PX事故:设施安装过程存在重大隐患.检索于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4/22/c_1115053010.htm
22新华网 (2013) .福建漳州古雷石化厂区发生爆炸.检索于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3-07/30/c_116738749.htm
33新京报 (2015年4月8日) .一次爆燃让多少PX科普打了水漂.《新京报》
45新京报 (2015年4月10日) .古雷石化大火扑灭村民陆续返回.《新京报》
56新京报 (2015年4月8日) .漳州古雷石化大火复燃后被扑灭.《新京报》
6711丹尼斯·麦奎尔 (2010)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 (第5 版) 》 (崔保国, 李琨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7891012斯坦利·巴兰, 丹尼斯·戴维斯 (2014)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 (第5版) 》 (曹书乐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813陈力丹, 张勇锋 (2013) .传媒公信力与公众信心凝聚.《人民论坛》, (5) , 13-15
项目事件 篇2
工程项目重大事件应急预案 工程项目重大事件应急预案
围绕工程项目的管理,为提高工程项目出现重大“失信”、“损誉”事件时的应急反应能力,建立和完善重大事件的应对处理体制,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消除由此产生的损失和影响,根据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依七高速公路项目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本预案所称重大事件,是指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程中,有关进度、质量、安全、环保方面发生的省、市级投诉、业主的重大投诉,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及以上,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预案控制过程限于自重大事件出现至进入正式处理程序的过程。
预案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依七高速公路指挥部《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和环保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而制定。
一、机构和职责
(一)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部书记、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各分部经理任副组长的“工程项目管理重大事件应急响应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项目办公室、工程管理部、商务部、财务部、质安环保部、材料设备部、协调部、中心试验室和所属各分部。
通讯方式:
组 长:呜呜呜(项目经理)10046499900 副组长:呜呜呜(项目部书记兼副经理)10046499900 呜呜呜(项目部总工程师)10038003300 中建十五局依七高速公路A2标段
工程项目重大事件应急预案 组 员:呜呜呜(项目部副经理)10046499900 呜呜呜(项目部总会计师)*** 呜呜呜(一分部项目经理)10046499989 呜呜呜(二分部项目经理)10046499948 呜呜呜(三分部项目经理)10046499900
(二)工程项目管理重大事件应急响应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工程进度,安全有关的事件由工程管理部牵头负责,质量、环保相关事件由质安环保部牵头负责,偷盗、爆炸、火灾、道路交通事故由局公司公安处牵头负责。其主要任务及职责:
1、接受和记录相关投诉和事故的报告。立即向领导小组负责人汇报,并通报小组成员单位。
2、拟定参加现场应急指挥协调人员名单和组织方案,经领导小组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3、督促项目经理部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或业主、监理和其他相关方报告和通报事故情况。
4、按相关制度规定与当地主管部门进行联络沟通,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5、协调各成员单位参加事故的应急响应和调查处理工作。
6、负责形成和保存应急响应记录并编制应急响应情况报告,向领导小组进行汇报。
7、负责对本预案的规定进行评审,必要时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修改。
8、在现场情况稳定后,按相关规定负责组织事故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中建十五局依七高速公路A2标段
工程项目重大事件应急预案 工作。
(三)、应急响应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的职责:
综合办公室:负责对相关信息的快速传递,确保应急响应过程中交通工具的提供,配合相关的外部协调与沟通过程中的人员接待、会议会务食宿工作。
商务部:负责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为便于应急响应所涉及的内外部施工合同的协商与修订工作。
财务会计部:负责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为便于应急响应所涉及的内外部施工合同的协商与修订工作。负责突发事件发生时所需的资金保障。负责与有关医疗机构的联系,协助做好伤员的救治,提供伤亡人员的补偿标准及协助做好善后工作。
设备物资部:负责事件所涉及的施工范围内(含便道)机械、设备、物资、车辆的抢救、抢修、维护、配备及善后工作,以及机械、设备、物资、车辆的保障工作。
分部项目部: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和小组办公室的协调。负责向项目经理部报告事故情况,作好现场保护,并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通用职责:积极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争取参加政府的事故调查组,认真作好责任范围内的现场工作,并将有关记录在事故进入处理程序后,移交领导小组办公室。
涉及爆炸、火灾及治安的应急事件,由办公室报请局公司公安处协助。涉及新闻媒体的应急事件,由办公室报请局公司宣传部协助。中建十五局依七高速公路A2标段
工程项目重大事件应急预案 二.应急响应措施
(一)、事件和事故的报告
重大事件和事故发生以后,项目所属各单位必须在15分钟内报告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在30分钟以内利用电话、传真等一切快速手段,将简要情况报局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有关规定,必须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方报告的,为确保报告的全面规范性,报告内容应经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上报,该过程应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完成。向上级主管部门的报告,由应急响应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属于保险范围内的等级,按照项目部保险操作规程办理(另行发文)。
按以上报告程序,事故发生后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写出简要书面报告上报,书面报告内容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二)、应急响应过程
1、项目部启动应急预案,各单位配合严格保护事故现场,立即展开人员和财产抢救,尽最大可能防止事态扩大。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护现场重要证物、痕迹。属于保险范围内的等级,按照项目部保险操作规程办理(另行发文)。
2、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件情况,迅速确定应急响应现场工作组,赶赴现场组织应急响应工作。
3、事件、事故所涉及到的子公司的主要领导及机关相关部门的人员,必须迅速赶赴现场实施调查处理工作。
4、应急响应现场工作组,要充分评估事件的负面影响,采取有效措 中建十五局依七高速公路A2标段
工程项目重大事件应急预案 施尽可能控制和消除影响,化解风险,并积极与当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取得联系,选择推荐适当人员争取进入政府主管部门调查组,并积极确保调查组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迅速恢复并组织好施工,以实际行动赢得业主和相关方对集团公司的信任,把影响降低到最底限度。
其工作内容是:
(1)、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立即全面展开工作;
(2)、察看现场,指导和协助项目指挥部积极抢险救援,防止事态扩大;
(3)、听取项目部的简要情况汇报;(4)、慰问和安置伤员,妥善处理善后工作;
(5)、走访建设单位、有关新闻媒体及地方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必要时拜见相关高层领导,虚心听取意见、要求和指示,征得谅解、支持和关心;
(6)、关注事态的发展变化,适时采取应急措施;
(7)、协助做好相关单位和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稳定职工情绪,保持队伍稳定;
(8)、对事故、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研究制订预防事故、事件重复发生的措施和迅速恢复生产的具体措施;
(9)、向局公司提交事故、事件调查分析报告,提出建议,供领导决策。
5、应急响应领导小组对事件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评审,必要时对本预案进行改进。中建十五局依七高速公路A2标段
工程项目重大事件应急预案
6、应急联系方式
医院急救中心:120;火警:119;匪警: 110。
工地现场值班电话:呜呜呜(一分部项目经理)10006499980 呜呜呜(二分部项目经理)10006499900 呜呜呜(三分部项目经理)10006499900
三、其他
应急响应结束以后,事故的处理程序按国家和局公司的相关管理规定办理。
玩玩高速公路十标段项目经理部
项目事件 篇3
苏丹石油工程项目通过事前风险分析, 建立系统、可行的应对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并对预案进行演练, 最大限度保障了项目员工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 确保了海外石油工程项目生产经营安全平稳运行。
1 苏丹石油工程项目面临的社会安全风险分析
1.1 社会安全风险性质
苏丹石油项目面临的社会安全事件有五大表现:一是政局动荡引发社会安全局势混乱;二是内战、部落冲突对我项目和人员造成的威胁;三是以政治目的的武装绑架和恐怖袭击事件;四是以抢劫、偷盗、勒索钱财为主要目的的刑事犯罪和油田治安事件;五是以勒索钱财为主要目的的绑架挟持事件。[4]
1.2 苏丹石油工程项目面临的社会安全风险
目前中石油在苏丹主要投资区域为1/2/4区块、3/7区块、6区块和喀土穆炼厂。1/2/4区块业主为大尼罗河石油作业公司 (简称GNPOC) , 主油区位于南科尔多凡州南部和联合州, 处于南北边境地区;3/7区块业主为Petrodar公司 (简称PDOC) , 主油区处于上尼罗河州, 属南苏丹政府管辖;6区块业主为Petro Energy公司 (简称PE) , 处于西科尔多凡州, 西邻达尔富尔地区, 由北方政府控制;喀土穆炼厂位于喀土穆市以北约70km。
由于社会矛盾尖锐、部落人员混杂, 反政府组织渗透等因素, 即使在政府重兵防护下, 各油区依然频发武装抢劫、社区滋扰、恶意破坏、偷盗以及武装袭击等社会安全事件, 政府缺乏有效管理机制, 安保力量疲于应对。2011年, 中石油在北南苏丹三大油区累计发生3032起各类社会安全事件。2012年1-2月, 安保事件数又超上年同期。
近期北南苏丹石油利益分歧严重, 双方围绕油田归属和“石油运输费”问题争论不休, 南苏丹在2012年1月20日宣布停止石油生产, 截至目前, 3/7区块和1/2/4区块南苏丹控制的油区已全面停产。随后苏丹政府军多次空袭南部油田地面设施, 南苏丹作为报复自3月下旬以来多次武装袭击北苏丹1/2/4油区, 油区社会安全形势急剧恶化, 截至3月底, 1/2/4区项目中方人员已全部撤离。
苏丹石油工程项目实行项目总部与区域项目部两级管理模式, 业务遍及北南苏丹的1/2/4区块、3/7区块、6区块和喀土穆炼厂。施工作业和服务人员主要来自10余家中方队伍和近20家国际化、本土化队伍。工程施工高峰期, 中方员工总数达2000余人, 国际化和本土化分包商1300余人, 人员分布地点多达13个, 作业区横跨苏丹、南苏丹两个国家, 南北最大跨度达1750km, 东西超700km。苏丹石油工程项目执行呈现典型的点多、面广、作业战线长、队伍结构复杂的管理格局, 给社会安全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
2 社会安全应急预案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石油工程项目社会安全应急预案体系构建是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社会安全风险和各种危机, 通过建立预案的方式完善组织、建立相关机制, 并落实防范措施的一种系统管理手段。
海外社会安全应急预案体系构建旨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加快海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步伐, 保障海外项目员工生命安全;通过预案体系构建夯实社会安全管理基础, 落实相关应对措施, 规避海外项目投资风险;通过自身优势整合内外部相关资源, 增强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提升多方社会安全应急管理水平, 以实现集团公司海外项目可持续发展。
3 社会安全应急预案模式与预案编制要点
3.1 预案模式构架
参照中石油集团公司国际业务社会安全管理体系, 依托集团公司地区协调小组和各区域业主, 坚持北南苏丹国社会安全管理一体化原则, 建立项目总部、区域项目部、单体项目部三级应急预案, 即:“一体三级”的预案模式。
根据北南苏丹社会安全形势, 结合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单体项目情况, 制定《总部专项应急预案》对工程项目总部整体应对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专项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程序和具体要求等做出明确规定。
总部下辖1/2/4区域项目部、6区域项目部、3/7区域项目部和喀土穆炼厂直属项目部, 由于各区域项目部所处国家不同、区域不同、业主不同、风险类型不同, 社会安全预案编制侧重点也会不同。针对各区域项目部特点制定《区域项目部专项应急处置方案》。
各区域项目部下属多个单体项目部, 如3/7区域项目部下属PALOUGE项目部、电站项目部、GUMRY项目部、ADAR项目部和JABALAYN项目部, 各单体项目部分布在不同国度和地区, 项目执行情况不同、风险类型也不同, 因此针对各单体项目部特点制定《单体项目部专项应急处置方案》。
下面以应对2011年7月9日南苏丹独立事件为例, 阐述苏丹石油工程项目的三级应急预案模式构架:
3.1.1《总部专项应急预案》
石油工程项目应对南苏丹独立期间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纲领性预案, 用于指导整体应急处置工作。明确石油工程项目应急工作目的、原则;健全应急组织机构, 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值班制度及信息预测预警机制;建立外部依托和相关方联络通道;规定各应急小组职责和具体要求;对各种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分级分类;规范应急响应程序;按照不同的突发事件类型和等级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细化各单体项目的分布情况, 并对撤离路线、撤离方式和应急保障等做出明确部署。
编制发布总部专项应急预案中文版1个, 英文版1个, 因涉及国际和本土化分包商, 英文版为受控版本, 由总部应急领导小组审核并发布。
3.1.2《区域项目部专项应急处置方案》
各区域项目部为应对南苏丹独立期间各种社会安全突发事件, 根据总部社会安全专项应急预案制定专项处置方案, 用于协调和指导区域项目部内各单体项目的应急处置工作。明确区域项目部应急工作原则和目标;健全应急组织机构和预警机制;细化二、三级撤离方案;规范主营地“三防”措施建设和营地坚守的各项应急保障工作;强调依托区域业主;与总部专项应急预案紧密衔接。区域项目部专项处置方案是区域项目部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计划和规范程序, 属于总部专项应急预案的子预案。
编制发布3个区域 (1/2/4区、3/7区和6区) 专项应急处置方案, 由总部负责审核与发布。
3.1.3《单体项目部专项应急处置方案》
各单体项目部根据区域项目部专项处置方案, 制定单体项目部专项应急处置方案。在详细分析某一单体项目的特殊社会安全风险的基础上, 对各项社会安全应急行动做出具体、周密的部署和安排, 因而单体项目部的专项处置方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靠性, 对单体项目应急管理工作更具指导性。
单体项目部专项应急处置方案是基础性预案, 是各单体项目部为应对社会安全事件制定的保障方案和操作规则。石油工程项目各单体项目部专项应急处置方案明确了24小时应急值班室和预警联系网络;规范了应急措施、应急程序、一级撤离路线和方案、安置措施和应急物资配备;强调依托现场业主、当地政府和其他应急资源;细化与区域项目部应急处置方案衔接等。
3.2 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3.2.1 明确预案多层性, 突出针对性
通过建立石油工程项目总部、区域项目部、单体项目部三级预案管理模式, 明确各层次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的应急原则、涵盖范围、应急流程和预案内容。《总部专项应急预案》是指导石油工程项目社会安全应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区域项目部专项应急处置方案》是推进区域项目部社会安全应急的规范性程序, 《单体项目部专项应急处置方案》是指示项目执行现场社会安全应急管理的操作性方案。
针对总部、区域项目部、单体项目部的多层次、多类型、多级别危险因素, 分别组织多层次社会安全风险评估, 根据各级社会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和应对措施, 突出专项预案的针对性。
3.2.2 坚持依托业主、多方合作, 加强对口衔接
总部应急预案明确统一指挥、联防联动的应急指挥机制, 总部层面充分依托地区协调组、大使馆、业主和政府强力机构, 并加强与国际机构和兄弟单位的良好关系;区域项目部依托区域业主、当地军警, 注重与当地部族的沟通与合作;单体项目部重视与项目业主、监理、本土化雇员和各分包商的协调与沟通。
充分依托业主、加强多方合作, 强化从总部—区域项目部—单体项目部层面各级应急预案的充分衔接, 有效整合内外多方资源, 实现应急管理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分级负责、运转高效。
3.2.3 加强应急信息预警, 保障应急响应有效性
总部应急预案通过建立社会安全信息队伍和信息管理约束和激励机制, 依托地区协调组、大使馆、业主、政府强力机构, 加强与国际组织、兄弟单位、部族和本土化雇员的协调与沟通, 构筑内外部多元化社会安全信息收集渠道。采用多举并用、系统运作的方式对社会安全信息进行系统、科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可能性、严重程度和后果大小, 把预警从低到高依次分为Ⅳ级 (警戒级) 、Ⅲ级 (危险级) 、Ⅱ级 (危机级) 和Ⅰ级 (严峻级) , 对应集团公司的预警级别为蓝色、黄色、橙色或红色。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确认业主发布的或各区域项目部/单体项目部上报的各级预警信息, 并根据事态变化发布应急状态启动/解除指令, Ⅱ级及以下预警由分公司发布, Ⅰ级预警由大使馆或集团公司协调组发布。规范应急预警信息响应程序, 完善应急信息预警系统, 保障应急响应的有效性、可靠性。
3.2.4 高度重视三级撤离方案
总部应急预案撤离原则为, 当周边安全形势失控发布撤离预警时必须执行撤离处置。“两种撤离方式” (空中和陆路) 首选空中撤离, 只有在空中撤离无法实现的情况下, 改为陆路撤离, 但必须保证有充足的安保力量和无障碍路线。各区域项目根据具体情况, 制定详细的空中撤离预案, 明确空中撤离人员先后顺序和所携带物品种类等。对于陆路撤离绘制了相应的撤离路线图, 并规划了撤离车辆行车先后顺序、司机、备用司机安排、撤离人员的详细车辆安排、登车顺序、监督人指定、个人应急包准备、医疗救护人员等;并对备用油料、随车工具等做出详细规定。
3.2.5 加强固定资产保全和清算工作
在保障员工人身安全的前提下, 区域项目部和单体项目部应急处置方案将固定资产保全列为一项重要的应急工作。日常注重加强对各区域项目部和单体项目部关键设备、车辆、重要设施、施工材料等固定资产的保护和保全工作, 尽最大努力做到固定资产保全工作的常态化, 防止突发事件发生时遭遇抢劫、偷盗和破坏。
预案中提及为防止不可抗力出现造成意外损失, 各单体项目部在项目执行中加大对执行项目合同履行、银行保函、应收账款等工作的整理力度, 加大执行项目的清算力度, 及时足额回收资金, 最大限度的保护经营成果。
3.2.6 强调落实各项应急资源
应急预案中强调要严格落实各类应急资源, 确保社会安全专项应急资金投入;加强区域项目部和各单体项目部营地的“三防” (人防、物防、技防) 措施建设;强化应急交通、紧急救援和医疗救护保障落实;完善应急物资储备;重视员工个人应急包配备, 全面提升应对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保障能力。
4 应急预案演练
各区域项目部和单体项目部根据社会安全局势情况, 通过模拟各类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作为演练背景, 多次组织演练策划进行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 通过组织各类应急演练完善预案。
1/2/4区域项目部和3/7区域项目部根据执行项目情况多次模拟复杂背景下发生社会安全突发事件, 组织社会安全多科目应急演练。其中PALOUGE项目2011年南苏丹独立前夕组织的多科目社会安全综合应急演练, 联合了当地业主和各兄弟单位, 演练内容包括紧急避险、抢险救护、营地一次集结、转移、事故处理与人员救治、业主营地二次集结等6个演练科目, 涉及3个演练地点, 全程历时近1个小时, 最终车队和人员顺利抵达业主营地。
多科目综合应急演练对于处置复杂多变的风险具有单一演练科目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通过演练实践锻炼了各级单位的应急组织能力, 提高了内外部应急协调水平, 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风险信心, 检验了专项处置方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在演练中发现的不足及时制定专项整改措施, 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方案。
5 效果与思考
作为海外石油工程项目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社会安全专项应急预案编制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应急管理的有效性。苏丹石油工程项目在应对2011年7月9日南苏丹独立事件中构建了“一体三级”的应急预案体系, 编制了各级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通过各类演练检验预案的可靠性, 保障了员工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 为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但预案体系建设中如何充分依托业主, 有效整合内外资源, 做好各方衔接;如何紧密结合分公司各区域社会安全风险变化, 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何做到动态预案完善与更新和动态预案宣贯工作等, 仍需我们进一步思考与总结。
摘要:分析了苏丹石油工程项目面临的社会安全风险, 重点探讨了苏丹石油工程项目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模式构建、编制要点与演练实践, 为海外高风险国家石油工程项目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石油工程项目,社会安全,应急预案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韩树举, 王洪涛, 张军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外项目防恐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增刊:3-7
[2]潘红磊, 贺红旭, 谢萍等.石油行业海外项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增刊:107-108
[3]焦桐祥.试论石油化工企业的应急演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1) :181-185
素质拓展项目介绍:亚马逊事件 篇4
谁将在最后的亚马逊丛林加冕国王和王后?
它是如何工作的?
到达目的地后,学员们将会在教练的安排下,将该团队将分成小组,并带到我们的“丛林”要面对他们的恐惧。面对未知的出来迎接挑战,团队必须共同努力克服自己的恐惧和挑战并获得更多的积分。
与大多数明星团队一样,将享受被宣布丛林皇室的荣誉!
给你参与这个团队建设活动有什么想法,我们简要概述下面的挑战。
垫脚石——只使用我们所提供的专业设备,团队队员必须互相帮助,交叉从a点到达b点放置石块。
虫盘——找出许多蛆虫和蝎子可以紧缩队武,在这个快速和激烈的挑战是基于时间的!
黑暗的一面——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谁将指导小组其他成员,其余的被蒙上眼睛,在丛林中安全通过。
蜘蛛网——如果团队想通过一个庞大的网络没有实际接触,团队合作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所有成员必须相互帮助。任何接触网络的人要唤醒蜘蛛...
包装盒中有什么——只有一个办法了!找出来。它可能是蟑螂或果冻。一个伟大的方式来管理变革的阻力和消除成见,,这个团队建设活动要求参与者面对未知的挑战!
沼泽筏挑战——团队必须沟通和合作建立一个沼泽滑雪筏从a到b有一个转折;你们必须使用原始的技术完成这个任务!
恐惧之墙——这不是普通的路障。蒙住眼睛的团队成员必须检查墙洞,还包含了一些可怕的意外。
这个团队建设活动的好处是什么?
我们的亚马逊拓展项目是一个伟大的方式:
磨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打造新的团队
在工作中建立起信任
管理变革的阻力
提高团队的士气
鼓励一个功能失调的团队同心合力
项目事件 篇5
2009年12月19日, 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李湖生研究员主持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09年度重点支持项目“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体系的构成及其评估理论与方法”启动会议在中国安科院808会议召开。该项目由中国安科院、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联合申请, 执行年限2010.01-2012.12。项目启动会议由中国安科院刘铁民院长主持, 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有关领导, 安科院相关部门领导和项目组成员等出席了会议。
该项目针对我国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准备脆弱, 缺乏科学的应急准备规划方法、规范的体系结构、通用的基准和工具、可靠的评价方法等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分析现阶段我国面临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类型、特征, 总结出典型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 分析我国目前应急准备的现状、任务与问题;研究应急准备规划理论与方法, 应急准备系统组成与体系结构;分析归纳应急管理全过程的主要任务和能力需求, 研究应急准备评估理论和方法;深入分析研究应急准备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提出促进全社会参与应急准备活动的方法, 构建“情景-应对”型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理论体系。从而为我国应急准备实践、制定应急准备目标与战略、应急体系规划与建设、应急预案编制、应急培训与演练、应急准备效果评估等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
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有关领导分别致辞, 均对项目组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中肯的建议。李湖生研究员介绍了项目组目前已经开展的前期调研工作, 并介绍了主要研究方案。最后, 刘铁民院长鼓励大家一定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深入做好该项研究工作, 并对项目研究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项目要注重于应急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 瞄准和逼近国际前沿;二是要注重人才培养和科研团队建设;三是要注重广泛总结国内外应急管理、应急准备的经验, 并同我国国情、应急管理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项目事件 篇6
1 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现实情境下地方政府在实施重大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习惯忽视或不重视公众参与, 这绝不意味着公众参与在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可有可无, 或有某种随意性;相反, 无论从公众参与重大建设项目决策具备的理论基础来讲, 还是从公众参与对重大建设项目决策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来看, 公众参与在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都具有必然性。
1.1 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
1.1.1 公共政策理论
重大建设项目由于投资金额大, 对地方经济、社会和生态有着重大影响, 因此, 必须纳入地方发展规划, 由地方政府作出建或不建的决定。从这一角度讲, 重大建设项目属于政府公共政策范畴。公共政策理论认为, 为了平衡与协调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这一公共政策制定者必须吸纳社会公众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去, 以保证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学性。为此, 地方政府在作出重大建设项目决策时必须引入公众参与, 以平衡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提高项目决策质量。
1.1.2 公民参与理论
公民参与理论认为, 公民参与是公民权利的回归和物化[1], 表明了一种全新的公民责任、权利以及治理的观念[2]。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行为, 本质上是社会公众行使公民权利的体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持续进行, 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公众的这种权利意识, 一旦面对关乎自身利益的重大建设项目决策, 便转化为强烈的参与诉求, 使公众迫切想要参与到项目决策中去表达和维护自我权益。由此, 地方政府在作出重大建设项目决策时, 必须引入公众参与, 以满足公众参与的诉求和保障公众参与的权利。
1.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求在全面认识客观存在的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 运用利益相关者视角, 跳出单一的管理思维, 转向多维的管理思维[3]。众所周知, 任何一项重大建设项目必然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 包括直接利益相关者, 如政府、企业、环保组织、居民群众等, 和间接利益相关者, 如专家学者、新闻媒体、感兴趣公众等。在项目决策过程中, 政府虽然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但其必须意识到受建设项目影响的社会组织和个体等利益相关者的客观存在, 并重视它们的不同利益诉求。这就决定了政府在重大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必须组织广泛的公众参与, 以促进项目各方利益相关者诉求表达与利益协调的实现。
1.2 公众参与对重大建设项目决策的现实意义
首先, 保障项目决策的合法性。公众参与重大建设项目决策, 首先, 合乎法律规定。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 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其次, 合乎民意要求。合乎民意要求与合乎法律规定两者共同构成合法性的完整内容, 项目决策只有在合乎法律的同时又合乎民意才能确保自身的合法性。政府在重大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 可以获取民众利益诉求, 集聚民众意见, 并最终使社会公众的民意要求反映到项目决策中去, 从而切实保障项目决策的合法性。
其次, 彰显项目决策的民主性。美国著名学者卡尔·科恩在其《论民主》一书中指出: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 其中“参与”是个关键性概念, 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即是衡量民主的尺度。民主过程的本质就是参与决策[4]。这实际指出了参与同民主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以说, 公众参与既是民主的本质要求, 又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 同时是实现民主的必经之路。在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之中引入公众参与, 必然可以反映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 听取来自社会民众的不同意见和声音, 从而促使政府这一项目决策者作出容纳不同利益诉求和不同民众意见的项目决策。如此, 不仅可以确保项目决策的过程民主, 同时可以保证项目决策的结果民主, 从而在整体上极大彰显项目决策的民主性。
再次, 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公众参与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不仅是一个公众利益诉求表达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集中民智和集思广益的过程。政府 (或企业) 作为重大建设项目的投资者和实施者, 在项目建设上往往会过分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或不重视甚至牺牲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这就容易给项目建设后期埋下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 使项目的科学性严重降低。针对此, 政府通过引入公众参与, 则可以大大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一方面, 在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时, 可以依靠社会专业评估组织、科研机构及专家学者的力量实现科学评估和科学论证, 为项目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另一方面, 社会民众、利益相关者通过公众参与可以表达各自利益诉求, 促使政府在作出决策时必须尊重民意、平衡不同利益要求而不至“一意孤行”, 使得项目决策更具科学性。
2 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面临的现实困境与障碍
当前我国地方重大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的一个不争事实是公众参与的严重缺失与薄弱, 表现为公众参与在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遭遇的重重困境与障碍。透过近年来地方发生的数起典型项目事件案例, 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面临的困境和障碍可见一斑。
2.1 公众参与的相关制度设计存在不足
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政策等制度一方面为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提供了制度依据, 但同时又由于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不足制约了公众参与的组织和开展, 以及参与的成效。
一是《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存在设计不足。《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于2006年由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 是专门针对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所设计的一套具体制度安排。相比《环境影响评价法》, 《办法》明确和细化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范围、程序、组织、形式等内容, 更加有利于公众参与的组织和实行, 但是, 《办法》也存在一些设计的不足, 比如没有明确规定公众参与的组织主体、没有有效规定公众参与所需信息的公开、没有对未组织公众参与或组织不到位的责任主体作出相关责任追究规定等, 从而导致公众参与在广度、深度以及有效性等方面难以得到保障, 实践操作层面容易流于形式, 参与的实际效果很差[5]。
二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相关制度存在设计不足。以《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 ([2012]2492号) 为例, 其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是:“由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指定的评估主体组织对项目单位做出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开展评估论证,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公示、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多种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这仅仅指出了公众参与的组织方和公众参与的方式, 而对公众参与的程序、参与的时间阶段、参与的结果反馈等均缺乏相应规定, 容易造成现实执行过程浮于表面, 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
三是缺乏保障公众参与过程中信息公开的制度设计。公众要实现有效参与, 必须以充分、真实、有效的信息公开为保障, 法律法规等制度设计理应对此作出约束和规范。然而, 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比如, 在四川什邡钼铜项目事件中, 有新闻报道就指出:“钼铜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有800多页, 但是相关法律没有规定企业或者政府部门一定要公开, 而只是要求一个简本 (9个页码) , 公布得非常不足, 因此无法判断该项目污染的真实状况。”[6]由此看, 我国针对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的信息公开方面的制度设计还存在短板, 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否则, 既不利于维护公众的知情权, 也严重制约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2.2 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受限
在公民参与理论中, 参与主体是关于“谁参与”的问题, 而参与主体范围是关于“谁可以参与, 谁不可以参与”的问题。依此考察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主体范围, 便可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公众参与主体范围受到限制。如四川什邡钼铜项目事件中, 其第二次信息公示文档写明:“本次公众参与的范围主要为四川宏达钼铜有限公司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所在地的和与本项目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6]。从这一规定看, 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被限定在“项目所在地”, 这就把其他一些地区受该项目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以及对此项目感兴趣的社会组织和公众排除在外, 这显然限制了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 如有报道就指出:“除了当地居民反对之外, 一些在当地投资建厂的企业, 比如蓝剑集团以及长城雪茄卷烟厂对此也很有意见, 甚至政府内部对此也有不同的声音”[6]。又如, 在广东番禹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项目事件中, 项目所在地政府曾组织召开过一次情况通报会, 但是“情况通报会只对媒体开放, 有听到消息前来探听消息的市民只好失望而归”[7]。可见, 地方政府如果不充分考虑到受项目影响的社会公众, 或者缺乏全面分析与项目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各方利益相关者, 而单凭主观意识划定一个公众参与主体范围, 则容易导致公众参与主体范围受限, 影响公众参与的全局效果。
2.3 公众参与的时间和阶段滞后
重大建设项目的决策过程可分解为多个不同的时间阶段, 每个时间阶段进行着不同的决策事宜。在这些不同的时间阶段中, 公众对参与其中的需求程度不同, 且客观的参与必要性也存在较大差异。然而, 从现实来看, 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的时间和阶段大都存在滞后的问题, 一些本应提前参与的阶段, 公众却处于“浑然不知”状态。比如在广州南沙石化项目事件中, 该项目从签订时间的2005年12月到确定选址南沙区的时间2006年7月, 这一过程中一直没有公众参与, 直到项目开始启动才逐渐为公众所知, 而最终结果是因各方意见分歧严重而被迫于2009年10月由南沙区改址落户湛江市东海岛[8]。再如四川什邡钼铜项目事件中, 该项目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时间是2012年7月, 但“根据宏达股份 (600331.SH) 的公告, 该项目自2010年10月份就已经开始运作……颇为吊诡的是, 在过去2年多的时间里, 众多什邡当地民众对一个如此重大的项目几乎一无所知”[6]。由此可知, 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存在着严重的公众参与时间和阶段滞后的问题。公众参与时间和阶段的滞后, 客观导致了项目决策信息的不对称, 而后期项目信息的“突然”公开, 容易给民众造成极大的心理不适感, 使民众对建设项目产生本能的疑虑和不信任, 结果是, 项目建设往往受到民众的极力反对而被迫流产或改址, 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2.4 公众参与的方式执行走样, 严重制约参与成效
地方政府在重大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往往青睐于选择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组织听证会等方式调查和了解公众的意见, 因此, 这些方式也就成为公众参与项目决策的主要方式, 但这些方式在执行过程中, 或浮于表面, 或流于形式, 致使公众参与的效果受到严重限制。如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民众意见这一形式, 在操作过程中, “调查问卷的设计容易千篇一律, 调查的内容浮于表面, 不具体、不深入, 这种标准化的调查很难反映出受影响群众的个别意见, 缺乏全面性和代表性”[5]。如四川什邡钼铜项目事件中向当地村民发放的“环境影响评价意见表”, 该表“列出了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对当地的好处, 却没有列出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附近银池村村民钟红 (化名) 说, 文化程度不高的她, 没法理解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项目, 所以无法决定‘同意’还是‘不同意’”[9]。如此的调查问卷和调查过程只能使调查结果失真, 无法有效反映民众诉求。又如通过组织听证会听取民众意见这一形式, 在实行过程中故意设门槛, 条件重重, 缺乏诚意, 结果使普通公众面临诸多参与障碍。如江苏启东排海工程事件中, 发布的听证会公告写道:“需要申请参加听证的有关单位、企业、利害关系人填写本公告附表后寄送至南通市海洋与渔业局, 经我局审查后确定听证参加人”, “需要申请参加听证的单位企业、利害关系人在公告发布后15个工作日内向我局提出参加听证申请”[10]。这种自行申请参加的听证会根本无法保障广大公众的参与权和表达权, 其真实效果可想而知。
2.5 公众参与过程的信息公开存在诸多问题
如前文所述, 公众参与的进行和公众参与的成效必须以充分、有效的信息公开为保障, 然而, 毋须讳言的是, 现实层面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在信息公开上遭遇诸多问题, 信息不对称、信息内容失真、信息获取困难等一并制约着公众的有效参与。
第一, 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识仍显不足。无论广东番禹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项目事件中的“广大公众三年来一直对项目选址不知情”[11], 还是四川什邡钼铜项目事件中的“在过去2年多的时间里, 众多什邡当地民众对一个如此重大的项目几乎一无所知”[6], 以及《人民日报》针对江苏启东排海工程事件发表的评论《启东事件:固然需要公民理性更要政府透明》[12], 无一不折射出地方政府在实施重大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信息公开意识的不足, 而依旧习惯于传统的封闭决策模式。
第二, 信息公开的内容不足。如四川什邡钼铜项目事件中, 虽然项目的环境评测工作手续齐全, 但是公布的环评报告是一个简本, 不能非常清晰地看到项目的污染程度、污染排放的种类和排放量, 以及它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相关情况[13]。同样, 在厦门PX事件中, 也仅公布了一个环评报告简本, 即《厦门市重点区域 (海沧南部地区) 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的环境影响评价》。这类项目环评报告简本的信息有限, 根本无法使公众全面、有效地了解项目情况。
第三, 公开的信息内容不客观。如厦门PX事件中厦门市科协曾向市民散发一个《PX知多少》的宣传手册, “按照那份小册子的说法, PX项目非常安全, 找不出任何需要缓建的理由, 也没有必要迁址”[14]。显然, 这样的信息内容是不客观的。对于这类失真、不客观的信息, 民众一般都心知肚明, 如此只会加深民众对政府、评估机构乃至一些专家学者的心理隔阂和不信任感。
第四, 信息公开的时间滞后, 公示的时间短。以重大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为例, 其一般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阶段才公开, 这使公众获取评估信息的时间严重滞后。而环评报告的公示时间, 依据现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 最低限度为10天, 但地方政府在公示时间选择上大都选择“宁短勿长”, 因此如果仅仅十来天的公示时间, 则根本无法充分保障和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利。
第五, 信息公开的方式单一, 缺乏针对性。如一些地方政府在信息公开方式上倾向于选择单一的政府网站公开方式, 但一些闭塞偏远的农村由于受客观条件所限, 其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极为困难, 这就无法兼顾一部分群众对信息的获取。除此以外, 政府网站公示信息也容易存在“猫腻”, 如四川什邡钼铜项目事件中, 中国经营报记者登录什邡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第二次公示信息页面时, 网站显示记者为“本站第一位访问者”[6], 这即证实了什邡市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公示的关于钼铜项目的信息极少为公众所获知。
2.6 公众参与的结果反馈缺失
公众参与的结果反馈, 可作如下理解:一是公众在参与过程中表达的利益诉求或意见是否得到回应;二是这些利益诉求或意见对政府决策形成了怎样的影响, 以及这种影响是否为公众所知晓。依此考察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的结果反馈, 可发现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地方政府鲜对公众在参与过程中表达的利益诉求或意见作出回应。比如江苏启东排海工程事件中, 政府虽然通过设立专门信访接待组、组织听证会等方式听取民众意见, 但始终未对民众表达的诉求作出积极回应, 而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其后果只能是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再如四川什邡钼铜项目事件中, 项目所在地政府采取了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当地村民的意见, 但后续却一直不曾对这些意见作出正面回应与有效沟通, 如此做法只能显示地方政府对民意的漠视与不尊重, 并给社会埋下不稳定的风险隐患。
二是地方政府未对项目决策是否吸纳公众诉求或意见这一结果作出反馈。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 尽管政府或多或少地组织和开展了公众参与, 但参与过程中公众表达的利益诉求和意见是否影响了项目最终决策, 公众却始终不得而知, 这就可见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结果反馈机制的缺失。可以说, 公众参与所表达的利益诉求或意见:一方面, 很难被公示出来而为公众所知;另一方面, “即使公众的意见出来了, 是否被采纳也很难说”[6]。
3 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地方重大建设项目频频引发的重大环境安全事件和社会群体性事件迫切要求我们以保障和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为根本应对之策, 而保障和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应紧紧围绕确保实现公众“能参与”和“参与有效”这一基本思路进行, 同时采取一系列富有操作性和行之有效的具体对策。
3.1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中的公众参与设计
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 首先需要从制度设计本身入手。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防范重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的两把“利剑”, 在地方政府作出重大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规范、指导和约束作用, 为此, 我们可以凭借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这两把“利剑”, 完善其中关于公众参与的制度设计。
前文已述, 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已有成形的制度规范, 如《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等, 这些制度规范事实上已有一定条款为公众参与重大建设项目决策提供了依据, 但同时又存在不够细化、缺乏操作性等不足, 为此, 我们建议如下:首先, 着重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这一制度, 对环评的公众参与主体、参与时间和阶段、参与方式、环评结果公示等作出明细规定, 切实提高环评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广度、深度及有效性, 维护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表达权。其次, 针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虽然现阶段尚未有现成的专门法律法规, 但据报道, 四川省正酝酿出台地方性法规[15]。由此可预见, 国家和其他地方也将有很大可能相继出台相应法律法规, 因此, 更应以此为契机, 在制定和出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法律法规时, 切实做好其中关于公众参与的制度设计, 尽可能细化公众参与的制度规定, 以此提高公众参与的实践操作性, 确保参与真实有效。
3.2规范公众参与过程中的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
前文多处论及, 公众参与的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公开程度。再联系当前重大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信息公开存在的诸多问题, 我们尤其着重强调, 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 必须着力规范公众参与过程中的项目信息公开。一是要公开足质足量的信息。倘若继续延续目前的公示项目环评报告的简本, 那只会是钻法律制度的空子, 结果依旧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侵害。为此, 项目所在地政府应本着负责任的态度, 除特殊需要保密或确实不宜公开的项目信息以外, 均要保证公开足质足量的信息。二是要公开客观公正的信息。比如涉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 如果过分看重项目经济效益而有意粉饰项目的负面影响, 仅公开一些好的信息或无关痛痒的信息, 那只会加重公众的疑虑感和不信任感, 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三是要及时尽快公开信息, 并确保信息公示的时间足够长。比如项目环评报告的公示必须改变目前的一直拖到项目审批或重审之前才公诸于众的迟滞公开, 而代之以及时尽快的公开;同时, 要延长信息公示时间, 数月、半年、数年甚至永久, 其绝不会使信息“变质”, 反而能使公众感受到政府公示的诚意。四是要讲究信息公开的方式, 提高针对性。信息公开方式的选择既要考虑到大多数公众, 又要考虑到少数特殊的公众, 提高信息公开方式的针对性, 确保所有公众都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条件, 切实维护公众的知情权。
3.3 确保重大建设项目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全部纳入公众参与主体范围
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之所以引入公众参与, 其最为重要的目的在于反映公众的利益诉求, 而只有在保证重大建设项目的全部利益相关者均可以作为参与主体参与到重大建设项目决策的情况下, 才能全面反映公众的不同利益诉求。这就涉及到公众参与主体范围的问题。针对当下一些地方政府在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存在部分有利益表达诉求的公众无法成为参与主体的问题, 我们认为, 政府必须确保重大建设项目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均被纳入公众参与主体范围, 使之成为可以表达利益诉求的公众参与主体。为此, 在重大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 项目所在地政府应全面分析项目存在的利益相关者, 无论是直接利益相关者还是间接利益相关者, 都应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 再合理、科学地界定项目的公众参与主体范围, 如此才能确保项目各方利益相关者都成为公众参与主体, 并为后期公众参与的有序、有效开展打下基础。总而言之, 政府对待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主体, 应持包容开放的态度, 坚决摈弃狭隘的排斥思维, 才能做到广开言路、广听民声、广纳民意, 使项目决策更显民主性。
3.4 前置公众参与在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的时间和阶段
当前, 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之时往往是地方政府决定引进项目甚至项目准备开工阶段, 明显存在公众参与时间和阶段滞后的问题。针对此, 应当采取前置公众参与时间和阶段的对策, 全面保障公众对重大建设项目决策的知情权。具体来讲, 地方政府从拟引进重大建设项目开始就应积极与群众沟通, 将项目有关信息公诸于众;自此以后, 地方政府应动态地将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 并重视收集群众表达的利益诉求和反映的意见, 及时对民众诉求和意见作出回应和反馈。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公众对重大建设项目决策全过程情况的掌握及跟进了解, 体现政府对项目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重视和负责态度。总言之, 正如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曦教授指出的那样:“公众参与应该尽可能提前, 政策决策尽可能让公众参与, 而不是到已经决定引进企业, 甚至有些项目已经开工了再进行公众参与”[16]。
3.5 开展具有针对性且富有实质成效的多元公众参与方式
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的方式一般有调查公众意见、征询咨询专家意见、召开座谈会、举行论证会和听证会等[17], 不同的参与方式, 其参与主体、参与人数等不同, 参与效果也有差异, 因此, 地方政府在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中引入公众参与时要灵活选择运用多种公众参与分方式, 尤其针对不同的公众参与主体选择不同的参与方式, 如针对专家学者可选择征询咨询专家意见、举行论证会等方式, 而针对社会公众可采用调查公众意见、召开座谈会、举行听证会等方式。同时, 必须强调的是, 无论选用哪一种公众参与方式, 都必须使之切实服务于有效获取和反映公众利益诉求和意见这一根本目的, 必须杜绝走过场、走马观花、“假、大、空”等一切形式主义, 坚决将参与方式落到实处, 避免引起参与公众的反感和不信任感;此外, 也不可设置过多参与障碍、人为提高参与条件, 从而将一部分具有参与诉求的公众拒之门外;还要注重参与方式运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多从社会公众角度看问题、想问题, 努力使各种参与方式切实反映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和意见, 并最终为项目决策所用。
3.6 落实重大建设项目中公众参与的结果反馈
项目事件 篇7
2008年7月18日, 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公共安全研究所负责开发的北京市通州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和通州区安全生产应急辅助决策系统项目验收会议在北京召开。
与会代表、专家听取了北京市通州区科委项目概况及进展情况的介绍,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李红臣博士介绍了通州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系统, 李群介绍了通州区安全生产应急辅助决策系统, 其他同志进行了系统的演示。专家组一致同意北京市通州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和通州区安全生产应急辅助决策系统项目验收通过评审。
【项目事件】推荐阅读:
项目群体事件应急预案07-09
项目突发事件处理预案08-11
突发事件暴恐事件05-19
护理不良事件的概念与常见的不良事件10-23
事件特征07-16
事件驱动07-17
积极事件07-17
事件策划10-17
负面事件10-17
诚信事件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