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策划

2024-10-17

事件策划(精选9篇)

事件策划 篇1

摘要:事件营销这个概念,相信做市场的、玩营销的、干策划的都知道,其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也历来为许多企业所青睐。这么多年来,营销方面的各种书籍层出不穷,不过,非常遗憾的是,对事件营销策划进行详细剖析的不多见。这里我们总结了做好事件营销策划的三大重点:理解媒体;解读新闻事件;制造新闻事件。

事件营销这个概念,相信做市场的、玩营销的、干策划的都知道,其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也历来为许多企业所青睐。这么多年来,营销方面的各种书籍层出不穷,不过,非常遗憾的是,对事件营销策划进行详细剖析的不多见。这里我们总结了做好事件营销策划的三大重点:理解媒体;解读新闻事件;制造新闻事件。

一、事件营销策划——理解媒体

事件营销就是通过制造新闻事件,吸引媒体注意,通过媒体传播,达到预期的宣传目的。因此,理解媒体是进行事件营销的前提。

众所周知,西方媒体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而我国媒体发展到今天,市场化的逻辑也正促其进行改变,首先是注重于媒体自我形象的重塑与包装;其次是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以强化媒体相关内容的“可售性”,如捕捉、营造新闻“卖点”,进行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等。

以上变化反应了我国媒体之间的竞争正逐渐加剧,其显著的外在表现就是,媒体开始由原来的“等料”向主动“找料”转变,很多媒体力图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新闻事件的“独家采访权”。各媒体纷纷把触角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去寻觅各类的新闻事件,这无疑给善于制造新闻的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宣传机会,企业可以利用自己身处新闻之中而得到了更多注意这一事实,来达到自己的宣传目的。企业应充分利用媒体的这一特点。

事件营销策划应注意的一点是,特定媒体之间的竞争是在特定市场上进行的,有句话叫做“市场创造了媒体”,不同的市场创造了不同的媒体,市场可分为:男性市场和女性市场、世界市场和区域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等等,不同的媒体是服务于不同市场的,当然其中也有些交叉。因此,企业在进行事件营销时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受众,继而通过不同的媒体进行传播。

二、事件营销策划——解读新闻事件

新闻事件就是社会上新近发生、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公众兴趣的重要事实。新闻事件是一种投入产出效益非常可观的营销手段,也是事件营销的“载体”。但很多企业对运用新闻事件还很陌生,很多人不懂新闻,更不会写新闻稿。因此,我们需要对新闻的主要特性做一番解读:

——新闻要典型。新闻要有代表性和显著性。

——新闻要有趣。新闻要有让公众感兴趣的点。

——新闻要新鲜。新闻应提供与众不同的信息。

——新闻要稀缺。新闻应是难得一见、鲜为人知的事实。

——新闻要贴近社会公众。越贴近公众,新闻性越强。

——新闻要有针对性。紧扣某一事件。

——新闻要有时效性。要在第一时间对事件作出反应。

满足受众的窥视欲和好奇心,是新闻事件运作的根本目的;新闻事件只有通过新闻传播才可以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因此,新闻传播是新闻的本质。

三、事件营销策划——制造新闻事件

所谓“制造新闻”,又称新闻策划,是对新闻活动的一种创意性的谋划。通过营销人员大脑的创造,将一件本来可能不具备新闻价值的事件赋予其新闻性。或经过精心策划,有意识地安排某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在某个选定的时间内发生,由此制造出适于传播媒介报道的新闻事件。

新闻策划是指企业进行事件营销、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新闻策划,它与真正意义上的媒体的新闻策划不是一个概念。所谓企业新闻策划,就是企业的营销策划人员,或者新闻工作者,从企业实际及营销需求出发,按照新闻规律,“制造”新闻事件和新闻热点,吸引新闻媒体注意和报道,以此来树立企业和品牌形象,营造企业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创造产品市场,培养、培育消费需求,从而达到与其他企业的产品竞争、销售产品的目的。这是一种在商品质量、服务水平、经营管理策略等方面创造出有新闻价值的商业经济行为。

企业新闻策划与媒体新闻策划的区别在于,媒体新闻是寻找新闻、发现新闻;而企业新闻策划则是在寻找、挖掘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新闻的同时,大量的人为制造或利用新闻事件,吸引新闻媒体和受众的眼球。然后由记者或内部策划人员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用事实说话,用事实报道,造成新闻现象与效应。

企业广告策划与普通广告策划的区别在于,广告往往是艺术地、直接地、明显地宣传自己。而企业的新闻策划,则是策划人员或媒体的记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用新闻事实说话,或者用公益活动感召消费者,不是自己说自己好,而是让公众、消费者说好。新闻与广告比较,最大的好处是容易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可信度高,感召力强,容易产生轰动效应。此外,新闻策划的另一个优点是,新闻策划相对而言费用较低,甚至可以不花钱,而广告往往要投入巨资。

对事件营销策划要谨慎、适度,“过犹不及”。有的企业切入点很好,但是过度渲染,会让公众产生审美疲劳。但相反,如果企业能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的表述加上诚恳贴心的提醒,会让整个事件营销获得巨大的成功。

事件策划 篇2

如何写事件营销策划方案?【1】

一、需求分析:把握品牌推广的需求

确定品牌推广的需求是进行事件营销首要步骤。

营销人员通过分析企业营销的目的:为了帮助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传播企业形象;还是( 酷 美 网 络 )为新产品上市的推广借助网络进行造势或者辅助企业进行招商活动的宣传推广等

二、策划并确定推广方案

事件营销的策划及推广方案阶段,涉及产品卖点提炼、品牌形象构建、传播渠道组合等内容。

在为企业策划方案的时候,策划人员应该考虑其内容是否完美的传递了品牌和企业形象;是否能有效的提升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执行成本是否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内容产生的效果是否能促进销售;内容是否能避免负面影响的产生。

三、确定执行排期

在策划完所有内容之后,还要进行方案执行排期,比如分成几个阶段实现,按月份分阶段,还是按季度分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效果预期、完成指标、数量及质量如何安排。

市场营销计划书【2】

一、计划概要

1、年度销售目标一亿元人民币; 2、经销商网点20个; 3、公司在辣椒制品市场有较好知名度;

二、目前营销状况

1、公司简介

河北华源辣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91年,坐落于有 辣都 之称的河北望都,毗邻107国道,占地40000平米,是保定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企业。

拥有辣椒行业内先进的生产及检测设备。

公司主要产品:贺老汉牌辣椒系列产品,包括独具特色的辣椒酱、黄豆辣酱、香辣酥、干制辣椒等民用快速消费品;及辣椒干、辣椒粉、辣椒碎、辣椒片、辣椒圈、辣椒丝和脱水蔬菜等辣椒成品及调味品。

望都辣椒形似羊角,色泽深红,皮肉厚,油性大,辣度适中,香味浓郁。

清代,望都凭借优良的品质和较大的种植规模,赢得 辣都 的美誉,与山东益都(今青州)、四川成都并称中国辣椒 三都 ,又因望都毗邻京城,望都椒自然也就成为辣椒贡品的首选,现如今更是香飘国内,蜚声海外。

贺老汉,本名贺振安,保定望都人士,因推广望都辣椒于海内外,并挖掘古老民间工艺而闻名遐迩,著称业内。

2、当前营销状况

近年来, 在辣椒生产和消费需求的带动下, 我国辣椒加工企业 不断涌现, 规模较大的企业有200多家, 并开发出油辣椒、剁辣椒、辣椒酱、辣椒油等200多个品种。

辣椒系列加工制品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成为食品行业中增幅最快的门类之一。

我国的辣椒加工企业以小企业为主, 企业小而多, 牌子杂而乱, 且加工设施简陋, 技术落后, 加工工艺原始, 加工能力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不少辣椒加工企业缺乏现代管理制度, 产品缺乏国家标准, 标准化程度低; 在管理上往往是散兵游勇, 各自为政, 企业之间互不往来; 在市场上, 产品互相模仿、重复, 包装雷同, 价格相互打压,往往出现无序的恶性竞争。

这种状况直接导致我国辣椒加工企业标准化和品牌化水平低, 难以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辣椒加工产品品牌, 缺乏市场竞争力。

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菜肴的味道,对辣椒制品的要求也呈现多样性,人们要求辣椒制品要有各种风味。

少数现代辣椒制品企业融入现代新工艺使辣椒制品的种类扩展到了上百种。

销售渠道方面绝大多数企业采用超市和调味品批发市场销售的方式优秀营销计划书例文优秀营销计划书例文。

河北华源辣业有限公司的产品也采用了这种形式。

尽管该公司的产品品质很好,但因公司前期在广告宣传上的投入不足,销售渠道不完善,导致消费者对该公司的产品品牌认知度不高,年销售额不理想。

三、机会与问题分析

四、营销目标

1、增大销售量 年度销售目标一亿元人民币; 2、完善销售渠道 经销商网点20个; 3、提高品牌认知度 公司在辣椒制品市场有较高知名度;

五、市场营销策略与行动方案

1、目标市场:

稳住保定本地市场的同时主攻京津,大力发展重点区域和重点专卖代理商,迅速促进产品的销量及销售额的提高。

2、产品策略:

(1)联合当地其他辣椒制品企业制度当地辣椒制品质量标准,形成望都辣椒制品的统一规范。

(2)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开发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市场的细分。

(3)保证产品质量,严把质量关。

(4)提高产品档次,生产一批质量好、包装精美的高档产品使之成为馈赠佳品。

3.宣传策略

(1)望都辣椒文化节

联合当地政府和当地其他辣椒制品企业每年举办望都辣椒文化节(并冠名),整理望都种植和加工辣椒的历史文献和文物资料

在文化节期间举办辣椒展销会,提高望都辣椒在市场上的知名度。

(2)赞助建设望都辣椒主题公园

联系当地市政部门和当地其他辣椒制品企业,共同出资建设望都辣椒主题公园,打造望都著名景观,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起到较好的宣传作用。

(3) 制作 轰动新闻

在公司内建造巨型辣椒模型,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4)联合本地其他辣椒制品企业成立辣椒制品联合会,化解内部矛盾,并制定本地辣椒制品的质量规范,以望都辣椒这个整体去广告宣传和与外界竞争。

(5)完善和宣传 贺老汉 的品牌故事。

(6)公司导入现代完整的CI系统

(7)支持公益事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4、价格策略:

高品质,高价格,高利润空间为原则;在消费者心理上拉高产品档次。

5、渠道策略:

(1)销售渠道

①完善原有销售渠道,降低代理商的进货成本; ②公司出资在大城市设立20家产品专营店,具体为保定10家,北京5家,天津5家。

专卖店名称为 贺老汉 。

(2)原料供应渠道

搭建1条 企业+农户 的农业产业链,与农户签署种植协议,规定好种植品种和成品质量。

保证有充足且质优的原料供应。

六、预计盈亏报表

1、赞助辣椒文化节和辣椒主题公园建设支出1000万元人民币 ;2、20家专营店的开业支出约万人民币。

3、建造巨型辣椒和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开支100万人民币。

4、支持公益活动开支100万人民币优秀营销计划书例文工作计划。

5、导入现代企业CI开支10万人民币。

6、开发新产品支出200万人民币

七、控制

为保证本次营销活动顺利进行,设立以下组织和管理机构:

1、广告宣传委员会职责:负责市场调查和宣传环节(宣传策略中提到的工作)。

3、营销效果审定委员会职责:对营销效果进行实时审定和修改。

八、说明:

1、辣椒主题公园、辣椒文化节和 贺老汉 的品牌故事的想法是文化创意产业在商业营销上的应用。

2、提高产品档次,使之向礼品靠拢的想法是借鉴了脑白金的产品定位。

中统要员张冲策划的“伍豪事件” 篇3

1931年11月,张冲的部下黄凯奉调到上海,担任调查科上海站特派员。此时恰逢中共地下党严惩叛徒和国民党特务。黄凯手下的王斌、陆元虎等相继被暗杀。刚刚成立的中统工作团,“都成了治丧委员会了”。

1932年2月,张冲由南京到上海来主持部下的丧事。事后,在与黄凯谈工作时讲到,目前共产党经济困难,处境不好,可能会有许多党员思想动摇。张冲提出,“可以试用周恩来的化名伍豪,冒充刊登脱党启事”,以此来吸引更多人自首。张冲的想法,很为黄凯赞同。于是,张冲连夜起草了一份《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第二天交由黄凯派人送到上海几家主要大报去刊登。

2月15日,黄凯派人将人送到申报馆广告处。《申报》的律师认为,这个启事称有243人脱党而只具伍豪一人姓名,有明显漏洞,决定暂不刊登。但《时报》在16日、17日两天的号外版上首先刊登了这个启事。18日、19日,《新闻报》接着刊登。国民党新闻检查处随即派员向《申报》施加压力,《申报》才于2月20日、21日连续刊登了两天。这两天,《时事新报》也同时刊登。

《申报》是当时中国第一大报,它刊登此启事,影响要比其他小报要大得多。

连续两天的启事,《申报》都刊登在广告版十分醒目的位置。标题用了最大的字号,通栏到底,使之成了当天广告版上最为突出的一条:

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

敝人等深信中国共产党目前所取之手段,所谓发展红军牵制现政府者,无异消杀中国抗日之力量,其结果必为日本之傀儡,而陷于中国民族于万劫不回之境地,有违本人从事革命之初衷。况该党所采之国际路线,乃苏联利己之政策。苏联口口声声之要反对帝国主义,而自己却与帝国主义妥协。试观目前日本侵略中国,苏联不但不严守中立,而且将中东路借日运兵,且与日本订立互不侵犯条约,以助长其侵略之气焰。平时所谓扶助弱小民族者,皆为欺骗国人之口号。敝人本良心之觉悟,特此退出国际指导之中国共产党。

伍豪等二百四十三人启

张冲一手炮制这个启事,可谓用心险恶。寥寥数语,含义颇深。他盗用周恩来的名义,定位是“脱离共党”,“退出国际指导之中国共产党”,而不是“自首”、“变节”,似乎比较中和。文中所述,对共产党也不用恶言恶语,不作刻意丑化,而是凭借他自己对苏联问题的研究了解,从中日苏国际关系的大局着眼,以民族利益的利害作比较,借中国民众普遍不满苏联对日本妥协政策的情绪,声称其以前“所取手段”、“所采路线”,结果“有违初衷”,认识“皆为欺骗”,因而有了“良心之觉悟”。启事行文完全是一个为国家、为民族着想者的幡然醒悟,词意分寸,比较符合周恩来这样地位、身份的人所言。正因为如此,这个伪造的启事,极具迷惑性。

其實,张冲并不知道,此时周恩来根本不在上海。他早在两个多月前就撤到江西苏区。2月16日,留守上海的中共临时中央局负责人一看到这个启事,立即识破这是国民党的阴谋,当即决定采取措施,予以反击辟谣。此后几天,随着多家报纸的相继刊登,他们更感到事态严重,紧急组织力量投入行动。

中共上海地下党的第一个反击举措,是在《申报》上刊登辟谣广告。

2月18日,地下党派人给《申报》送去一则伍豪启事,针锋相对地否认伪造的启事。但报社广告处表示本报并未刊登启事,所以也不便刊登他们的启事。

2月20日和21日,《申报》刊登张冲伪造的启事后,地下党又派人去交涉。广告处律师答称:铺保手续不合,不能刊登。几经交涉,终于在总经理史量才、顾问陶行知的支持下,同意用广告处的名义,在报上公开答复。于是,2月22日,《申报》在同样的版面位置上,刊登一则别出心裁的启事:

伍豪先生鉴:承于本月18日送来广告启事一则,因福昌床公司否认担保,手续不合,致未刊出。申报馆广告处启。

这大概是《申报》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则启事广告。本来,这种纯属报馆广告处与客户双方之间的业务问题,根本无需公开刊登这样的启事,多此一举。这样广而告之的做法,实际上是曲笔传意,别有所指。意在告诉大众:伍豪本人,另有一则启事,未能刊出。这则18日就送给报社的广告启事,必定与16日以来连续在各报刊登的《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有关,其内容必定有所不同。后一个未刊出的启事,显然是针对前一个已刊出的启事而写的,后者意在否定前者,只是由于受到某种限制,《申报》不能刊登而已。

这是当时中共留守上海的临时中央局负责人,在国民党统治下所能做到的最及时有效的公开辟谣方法。虽然笔法曲折,但否认张冲伪造的启事,指向明确,含义清楚,凡是中共党内的同志看到,心里自然会明白。

中共上海地下党采取的第二个行动,是立即散发传单辟谣。2月20日,即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的名义,在上海广为散发了题为《反对国民党的无耻造谣》的传单。传单说:“最近在《时报》、《新闻报》各反动报纸堆中所登载的伍豪等二百四十三人脱离共产党广告,就是帝国主义走狗国民党无耻造谣的一例……无论这些狗东西怎样造谣诬蔑,并不能动摇共产党在劳苦群众中的威信!”

第三个行动,是利用自己的宣传阵地辟谣。

2月27日,在上海秘密出版的党报《实报》第11期,刊登了一篇由党组织代写的《伍豪启事》。郑重声明:所谓《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是国民党造谣诬蔑的新把戏”。这一期《实报》同时还发表了题为《国民党造谣诬蔑的又一标本》的评论文章。指出:“疯狂的白色恐怖,以卑鄙的造谣……假借伍豪同志的名义来污蔑伍豪同志(共产党的领袖之一),污蔑中国共产党。”

nlc202309020158

第四个更有力的措施,是聘请外籍名律师代言辟谣。党组织通过关系,请当时上海著名的法国律师、《申报》常年法律顾问巴和出面,在3月4日《申报》广告栏的显要位置,刊出了一则《巴和律师代表周少山紧要启事》。启事也做了大号字的标题,十分醒目。文曰:

兹据周少山君来所声称:渠撰投文稿曾用别名伍豪二字。近日报载伍豪等二百四十三人脱离共产党启事一则,辱劳国内外亲戚友好函电存问。惟渠伍豪之名除撰述文字外,绝未用作对外活动,是该伍豪君定系另有其人;所谓二百四十三人同时脱离共党之事,实与渠无关。事关个人名誉,易滋误会,更恐有不肖之徒颠倒是非,藉端生事,特委请贵律师代为声明,并答谢戚友之函电存问者云云前来。据此,合行代为登报如左。

事务所法大马路

四十一号六楼五号

电话一万三千三百三十九号

周少山,是周恩来的另一个别名。这个启事,以巴和律师的名义,代表当事人澄清事实,等于公开辟了谣。其所述内容直截了当,直接针对所谓的“脱党启事”,回击十分有力。比起曲笔手法的第一个启事来,效果无疑要好得多。巴和是上海享有盛誉的大律师,由他代言声明,不仅权威性强,而且他是法国人,国民党政府也奈何他不得。

不到二十天时间内,中共临时中央局连续出手,以这四项举措,澄清事实真相,有力击破谣言,消解了伪造启事的影响。他们尽心尽责,周密周全,为周恩来洗清了泼在身上的污水,也为日后的辩白留下了确凿的实证。张冲炮制的这个伍豪启事,因此也就成了一个哑炮。黄凯事后失望地说:启事登出后,“哪知毫无反响,好久无人来向各机关秘密自首。”

已在江西苏区的周恩来,很快就获知上海发生的这幕闹剧。作为被诬陷的当事人,他当然必须立即作出澄清,揭露国民党特务的阴谋。在当时,事实也极为容易说明,周恩来身在瑞金,怎么会在上海刊登启事?但这毕竟已惹上了麻烦,仅凭个人的陈述是不够的,必须由组织出面,正式表明态度,留下历史结论。

于是,与上海地下党的行动遥相呼应,中共中央在2月下旬,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的名义,发布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布告,再次作出公开澄清。布告说:

上海时事新报、时报、申报等于一九三二年二月二十日左右连日登载“伍豪等二百四十三人”的冒名启事,宣称脱离共产党,而事实上伍豪同志正在苏维埃中央政府担任军委会的职务,不但绝对没有脱离共产党的事实,而且更不会发表那个启事里的荒谬反动的言论,这显然是屠杀工农兵士而出卖中国于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党徒的造谣诬蔑。

至此,这场由张冲一手炮制的造假闹剧,以一无所获而告终。中共方面的及时处置,戳穿谣言,澄清事实,挫败了张冲的阴谋。

周恩来撇清被诬的謊言,已还清白之身。但伍豪事件,却留下了孽根。三十五年后,身为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因本来早已澄清的伍豪事件,竟在“文革”乱世中连遭明枪暗箭。

(摘自团结出版社《张冲传》 )

事件策划 篇4

关键词:新闻策划,新闻事件策划,新闻报道策划,真实性原则

一、什么是新闻事件策划

许多研究者建议新闻策划应该细分为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事件策划等。对于新闻报道策划, 大多数研究者持肯定的态度, 认为新闻报道需要以策划来求异、出新;而对于新闻事件策划, 则意见不一、众说纷纭。有的研究者认为, 新闻媒介“直接参与事件策划, 自编、自导、自演、自报, 与传统的新闻报道观念即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事实相背离。⑴而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新闻事件策划有助于提高媒介竞争力、树立媒介品牌。撇开理论争鸣, 在实践方面, 新闻事件策划已经被越来越多媒介所重视和应用, 而本文主要讨论报纸的新闻事件策划问题。

所谓新闻事件策划是新闻策划的一种, 它是由新闻媒介规划设计、促成事件发生发展并予以报道的创造性活动。⑵在新闻报道策划中, 是先有事件发生, 再有策划, 然后成为新闻报道。而在新闻事件策划中, 媒介干预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先有策划, 再有事件, 然后成为新闻报道。相较而言, 与新闻报道策划不同, 新闻事件策划的策划客体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件, 它是一种将成未成的发展趋势, 因为媒介发现并干预而发生。

二、有关“新闻事件策划”的争论与新闻事件策划存在的误区

在理论研究领域, 持否定意见者认为:“新闻事件策划, 虽然策划出来的事件媒介要进行报道, 但就新闻事件策划本身来说, 不属于新闻传播活动而是属于公共关系活动。”⑶另一种观点认为新闻事件策划就是制造假新闻。

持肯定意见者认为:新闻事件策划是“新闻从业人员依据新闻报道的需要, 遵循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参与新闻报道赖以生存的新闻事件或活动之中, 为新闻报道奠定基础, 提供对象和素材。”⑷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与新闻报道策划一样, 新闻事件策划也属于新闻策划的范畴, 由此而写出来的报道是策划新闻。⑸

新闻报道中,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最基本的要素, 其中任何一个要素有误, 我们都认为它是假新闻, 但具体到新闻事件策划中,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是真实的,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新闻事件策划中的“事件”并不是自然发生的常态事件。过去的媒体, 是先有事件发生, 然后通过采访写出报道。一篇新闻报道要经过“事件——采访——报道”三个环节, 而随着媒介不断发展, 报道方式也不断改变, 现在的新闻报道往往要经过“事件——采访——新闻报道策划——报道” (新闻报道策划模式) 四个环节或者“新闻事件策划——事件——采访——新闻报道策划——报道” (新闻事件策划模式) 五个环节, 对于后者, 有研究者质疑经过新闻策划产生的事件是否符合新闻的真实性, 是否仍算新闻。曾伯炎在《新闻岂能导演——“新闻策划”刍议》中说到新闻事件策划违背了“事实第一性, 报道第二性”的原则, “而是颠倒过来了, 即新闻产生之前, 已在策划者脑里有了蓝图, 肚里有了腹稿, 只要按图索骥去‘制造’了。”⑹

如果说新闻事件策划不是新闻传播活动,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于是, 有人说, 新闻事件策划应该属于媒介公关活动策划的范畴, 甚至把它与有偿新闻、新闻广告联系在一起。

三、新闻事件策划符合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

虽然媒介在进行新闻策划活动中, 走进这样那样的误区, 但是新闻事件策划与假新闻、媒介公关活动是有区别的, 新闻事件策划是符合新闻传播客观规律的。

1、从哲学上看, 意识不但可以反映物质世界, 而且能够掌握规律, 预测未来

传统新闻理论认为:事实是第一性的, 新闻是第二性的, 必须先有事实, 后有新闻, 再有报道, 事实是新闻赖以存在的基础。事实就是客观实在, 但是, 我们往往只把能感知到的东西当作事实, 却忽略了一点, 从哲学上看, 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可以是客观实在, 只要符合规律的都是真实的。意识不单可以正确的反映物质世界, 更可以能动的找到规律, 预测未来。我们的媒介除了记录历史之外, 引领舆论导向、指导社会生活是新时期媒介应担当的职责。

2、从实践上看, 随着媒介市场竞争加剧, 新闻媒介对“策划”越来越重视和强调

蔡雯在她的博士论文《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中归纳了策划与组织新闻传播的三个动因: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媒介产业的运作与切合受众心理的传统追求。在媒介的实践中, 新闻事件策划有利于传者实现其传播目的、强化传播效果、实现传者与受众互动等。“很多事例都能证明, 策划与组织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活动是新闻媒介引导社会舆论、参予社会生活和塑造媒介形象的有效途径, 如新闻传媒在帮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帮助地方政府进行市政建设等各个方面, 都在发起公益性的社会活动, 媒介在自我宣传方面也在不断组织新的活动, 而这些活动能够卓有成效又与新闻报道是分不开的。”⑺

四、如何纠正错误观念——把握真实性原则

新闻事件策划本身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 但在实践中, 又极容易与媒介公关活动、假新闻等相混淆。掌握新闻事件策划的真实性原则是区分的关键。

因此, 我们在进行新闻事件策划时, 应仔细辨别选题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我们进行策划的原则与底线。如果因与广告商相勾结, 随随便便就预测某某产品将引领世界潮流, 就违背了媒介的职责, 辜负了受众的信任。

五、发展趋势

1、策划也要创新

创新是媒介发展的源泉。在现阶段, 媒介之间的同质化遭到诟病, 想要在众多趋同的媒介中脱颖而出, 就需要进行各方面的策划, 以使自己的产品与众不同。

2、职业化

如今虽然一些媒介已经广泛的应用了策划这一报道方式, 但策划者往往是编辑记者, 策划并未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策划队伍没有得到规范。因此, 未来, 新闻事件策划理应朝向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稳定的专职策划队伍, 规范策划行业。

3、与商业活动相脱离

媒介策划的公关活动和商业活动现阶段也常常被报道, 与新闻事件策划活动混杂在一起, 难以区分, 虽然在短期看来, 媒介策划商业活动并以报道加强宣传效果, 有利于增加广告收入, 但是, 从长远看, 把新闻策划与商业活动混杂在一起, 会使新闻媒介的权威、公正形象受损, 而受众的信任是媒介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为了媒介的良好持续的发展, 新闻事件策划与商业活动相脱离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⑴方毅华《对新闻策划若干问题的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4》[M]第205-211页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1版

⑵沈国清《论新闻事件策划》[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⑶肖云《都市报新闻策划论》http://www.cwmedia.org/html/2005-1-31/2005131153153.htm

⑷⑸赵振宇《新闻策划的定义、作用及实施前提》[J]《现代传播》2001年第4期

⑹曾伯炎《新闻岂能导演——“新闻策划”刍议》[J]《新闻界》1997年第6期

事件策划 篇5

由于网络事件营销这种事件营销策划方式具有受众面广、突发性强,在短时间内能使信息达到最大、最优传播的效果,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宣传成本等特点,近年来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十分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

在网络事件营销策划中,有一种叫公益事件营销。热心公益,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或危急时刻雪的中送炭都是可以快速帮助一个企业快速树立良好的口碑的,特别是在大灾难面前迅速的伸出援手,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汶川大地震期间,CCTV赈灾捐款晚会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收视率的节目,在此晚上捐款一 个亿的加多宝集团更是备受关注,而这个多加宝正是王老吉的品牌运作方。

在晚会之后的几天里,各个论坛里充斥了和王老吉有关的信息,大部分都是赞扬这个企业的,表示今后只喝王老吉。王老吉的贴吧里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褒 奖之声不绝于耳。当网上铺天盖地的王老吉好评声袭来,我们不禁要回头思考,为何但是王老吉被如此多的提及,难道只是因为它捐款捐的多么?让我们一起追根溯 源,来看看王老吉这场网络事件营销策划背后的故事。

在多加宝慷慨的捐出了一个亿之后,各大网络媒体在首页都出现了以“网友集体“封杀”王老吉”为标题的新闻。不知其因的还以为是王老吉做了什么错事导 致网友对其进行“封杀”,点进去一看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加多宝向灾区捐款一亿人民币。这个“正话反说”的“封杀王老吉”倡议,首先在天涯社区发出后,迅速 成为最热门的帖子,这还不算完,打开搜狐、网易以及国内人气最旺的几个论坛,也能在醒目位置看到关于“封杀”王老吉的帖子,QQ群里也总会弹出“以后要喝 就喝王老吉,为灾区捐款一亿,民营企业第一位,这样的品牌不支持都不行”类似这样的消息。

王老吉被封杀帖的惊人转载量、回复量和点击量,也引起了传统媒体的关注,《北京晨报》就有一条关于这个帖子的报道:“的确,当全部的网民都在支持王 老吉的时候,一篇这样标题的文章的确会让人不得不看。简单的几句文字,很平实,却很有煽动力,不但导致了网友疯狂的转载,更直接鼓动起了网民对于王老吉的 购买热情。于是,王老吉在多个城市的终端都出现了断货的情况。”

其实在“封杀”王老吉的背后,一直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幕后操纵着,非常明显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网络事件营销策划。在“封杀王老吉”的这种网络事件营销 策划中,王老吉就选用了一个很好的时间点,在爱国热情高涨的敏感时期,以慷慨无私的社会公益行为,树立了爱国品牌正确而良好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好感。

论非营利剧院团的文化事件策划 篇6

一、演出季转变为文化事件的可行性分析

将非营利剧院团的演出季活动上升为文化事件将会是非营利剧院团实现职责与使命的重要表现机遇, 非营利剧院团演出季本身确实也具备了形成为文化事件的基础。

首先, 从演出季的特征来看, 演出季对于以演出季为主要演出框架的剧院团来讲, 是一年中推出排演节目的高峰时段, 也是全年中集中展示院团实力, 节目素质, 并进行节目推介的主要阶段, 是国际国内流行的剧院团演出惯例。因演出季具有连续性、计划性、集中性, 综合性的剧目演出特点, 便于策划、整体操作与把控, 且一般周期较长, 因此易形成固定观看的印象与习惯。

其次, 从非营利剧院团演出季所包含的的文化内容来看, 非营利剧院团多为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这就使得非营利剧院团演出节目弘扬的是主流的文化价值观念, 在节目的设计与编排上更关注节目本身的艺术性与文化价值。非营利剧院团演出季的节目内容呈现是文化事件的内容基础, 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事件可塑性。

最后, 非营利剧院团往往具有较为丰富的政府资源及媒体资源, 有利于演出季的推广与影响力的扩散。因许多非营利剧院团由政府拨款操办, 因此在政府资源与媒体资源上占有先天优势, 使得演出季的推广渠道极易被打通, 这也就为演出季上升为文化事件带来许多渠道优势。推广渠道的畅通是文化事件形成与影响力扩散的重要条件。

二、文化事件策划的基本原则

(一) 价值观正向性

所要策划的文化事件应具有正向性的价值观, 倡导积极向上的审美及生活观念, 以此作为事件策划的出发角度, 才能使事件的发生产生正面的影响力。单纯的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为标准来策划事件, 而倡导不当的价值观念, 也许能引起公众的热议, 但是却为策划主体造成不良影响, 并最终被公众所排斥。

(二) 事件内容可参与

面向公众的策划事件, 必须使得公众具有可参与的机会, 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参与文化事件, 为公众提供事件的可参与机会将会使公众的视线紧随事件的发展, 并认为事件的进行与自己密切相关。因此, 降低事件的参与难度, 提高事件的可参与性, 将提高公众的参与兴趣, 提升公众对事件的关注程度。

(三) 有效信息易取得

事件的信息反映事件的进行状况, 有效信息的易于取得将使得事件的宣传与推介更有效率, 因此, 文化事件的宣传与推介应注重信息渠道的畅通, 时刻使得事件的最新进展可以被公众所了解。降低事件信息的获取难度, 使得公众可以更容易的获取事件的信息是事件宣传推介部分的重要考虑因素。

三、将演出季转变为文化事件的方法与建议

(一) 推行具有长效性的季票订购

季票销售即把一整季的戏票提前出售给观众, 保证观众在购买季票之后, 可以在任意演出场次观看剧目的演出, 这就保证了购买季票的观众可以随时参与通过演出构建的文化事件, 并且完整的体验演出季的内容, 形成连贯的, 有关联性的参与体验。同时购买季票的平均场次价格相比单场次的购买演出票价格要低廉, 对于持续热衷某一剧院团的观众来说性价也比较好, 降低了观众参与文化事件的门槛。季票制度的推行是文化事件持续进行的时间载体。

(二) 形成稳定连续的精品节目组合

根据文化事件的形成目标, 基于演出季具有强计划性的演出特点, 院团在整个演出季中应形成整体连贯性的节目组合, 这样通过几个演出季的坚持, 通过受众的反馈进行调整, 会逐渐形成自身的演出风格及特征并被人们所熟悉和习惯。稳定连续的品牌节目组合可避免临时凑出节目的演出安排所带来的节目不完整性, 将有利于形成忠实的观众, 使得他们形成自己熟悉的观看习惯, 甚至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的一部分。同时稳定有序的节目设计也更有利于剧院团对节目的选择形成自己的选择标准。

(三) 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

院团应避免演出结束就信息全无的局面, 与观看人群的互动所形成的演出信息反馈是院团节目平衡艺术与受众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出固定观众人群的基础上, 反馈渠道的畅通可以为那些热衷剧院团节目的观众提供发表节目意见, 表达观看感受, 提出节目设想的机会。信息反馈机制的形成, 使得表演主体和观众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让观众认为剧院团的变化与自己息息相关, 也使得剧院团节目的选择更有针对性, 对自身的调整也更加及时与准确。

(四) 选择有效的推广与宣传渠道

事件策划 篇7

重大事件当中, 有一类是可以预判或提前知晓的。如成品油的价格调整, 根据近一段时间的油价变动做出预估, 然后做一段时间以来成品油价格变动的重大事件提示, 连线各地交通广播, 请他们谈谈当地驾驶员对成品油价格的看法, 结合本地实际推出“特别节目”, 以信息资料的全面整合完成和听众的绝佳互动, 这样的传播效果就比等事件发生时才临场反应, 只是机械地报道事件进程要好得多。

再比如, 对于包头市区间测速听证会的现场报道。区间测速, 全国很多地区和城市都在实行, 但是像包头市这样长距离复杂路况下的区间测速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见, 因此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加之很多驾驶员对区间测速的一些专业用语描述还没有理解透彻, 需要一个统一标准认知上的公开说明, 于是召开听证会成为最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传递方式。因为交管支队前期已经花了很长时间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科学会商, 而且经过交通广播连续一段时间的滚动播报, 使得“区间测速”这一概念已深入人心, 需要调整的只是受众的理解程度。所以听证会上, 区间测速的背景资料是不用赘述的, 重点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现场直播。是像过去那样, 将转播机器架到现场完成技术传送就行, 还是为了实现交管部门、媒体、听众三方联动而设计“特别节目”, 两者的差别显而易见。

通过现场直播区间测速的听证会, 交通广播完成了一件重要的事。第一时间准确无误地听到各职能部门对于区间测速的成效肯定和其中不足的意见, 听到各家大型企业对区间测速从怀疑到认可的过程, 还听到区间测速听证会上各种不同的情况, 未经剪辑, 没有润色, 原原本本地播出整个听证会。特别节目打乱了正常播出列表, 在不同时段都安排了听证会实况转述和最终结果的文字说明, 请各位主持人滚动播出, 以便开车经过测速区的驾驶员能够对最终的听证结果有深刻的认识。为配合听证会还请到了有关专家做客直播间, 就区间测速涉及的问题进一步阐述说明, 经过这样的精心安排, 全天特别节目播出后, 听众反响极好。这显然是重大事件前期准备、中期进行、后期完满结束的一个典型实例。这一实例的精妙设计在于, 对一件提前就已知晓的包头市道路交通重大事件, 事先做足了功课, 制订了几套方案, 直播时根据现场情况还做了及时调整, 人员配备做到周密详尽, 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准确得当, 最终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无论是作为新闻事件的报道还是交通出行的指导, 区间测速听证会的现场直播都是一次很好、很成功的尝试, 它可以让我们找到与听众互动交流并且有效传递信息的新起点。

在进行重大事件特别节目策划时, 要树立“大交通”概念, 以包头交通广播为例, 为了更加有效地传递交通信息, 各档节目的设定应以“交通”为主线, 如清晨的《892早班车》、上午的《一路好心情》、下午的《欧美风情之旅》和《信得惠路路通》等, 是“硬”交通节目之外的软性交通节目, 这些节目当中或多或少都会穿插交通服务信息、交通资讯和即时路况提示。这样, 与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互动交流和信息传递就达到了全天覆盖。遇到重大事件特别节目报道时, 就可以为专业交通节目的整体策划播出做好配合协调工作。此外, “大交通”概念下, 广泛与全国交通广播合作, 加入交通广播联盟, 资源共享, 学习先进经验。遇到全国性公共交通事件, 可以第一时间取得联系, 获得第一手资料, 运用于本台节目当中, 让本地群众了解事件最新进展。

事件策划 篇8

电视直播节目《万里追光明》运用最生动、最具时效的电视手段, 表达了藏汉一家、手足情深的主题。回顾整个直播的成功, 可以说新闻事件的完整策划是成功的关键。这个策划也就解决了事件性直播的发展走向。

这次新闻报道如果按照新闻的发生顺序来说, 一个个发生的故事成为了感人点, 在每个医疗队员身上和藏胞身上都有着动人的一幕。作为记者, 如果只是拍摄表面发生的事件, 没有梳理细节, 整个报道也就流于形式。在最开始时, 记者也是进行了全面的跟踪报道, 作为一次大型活动, 如果没有突出的重点和核心是不能成为好的作品的。为此, 记者在梳理采访过程中, 就觉得缺乏故事的完整性, 一个事件如果只是简单地体现在表面上, 那么也不能牵动人心, 不能让人荡气回肠。怎么办?此时, 记者决定策划在先, 为整个事件寻找新的突破点。

策划并不是制造假新闻, 而是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 合理地开掘事件的延伸性, 并有效地找到适合主题的人和事, 并让它成为符合客观发展的主体和主线。在《万里追光明》中, 整个事件就是成功策划的结果。记者在雪域高原上, 没有只停留在医生每天的重复治疗上, 而是开掘出一家四代的新闻人物, 由83岁老奶奶和7个月大的藏族婴儿组成了一个牵动人心的易位主体。对于策划, 记者有着如下的考虑:如果两个人都在西藏成功进行了手术, 那么我们将为她们策划大庆眼科医院带领祖孙四代看西藏变化的大型专题报道;如果一人在西藏成功治疗, 那么另外一人就争取带回大庆进行手术治疗, 最后一种就是无法治疗, 医护人员在西藏为他们举行捐款仪式, 并要求国际专家来为他们会诊, 让更多的大爱关注到西藏这个贫困家庭里, 这个两代人身上。

策划在按照良好的方向发展, 老人能够在西藏进行手术, 孩子因为当地医疗条件缺乏和没有麻醉师不能手术, 那么接下来就策划孩子能否到东北大庆进行手术, 这是故事完成的一个连续。如果孩子不能到大庆, 那么这个片子就很遗憾, 缺乏弘扬主旋律的升华部分。所以, 在记者的建议和策划下, 藏族女婴终于万里来到大庆, 追求光明而来。因此, 正是有了一步步的提前策划, 才有了新闻故事的延展性, 才有了一个个感人的场景, 才有了让人潸然泪下的女婴手术画面。

这次电视直播是一次良好智慧、集体策划、合作的体现, 黑龙江电视台、新华社和大庆电视台都能够尽到自己单位所能、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黑龙江电视台积极地发挥主动策划意识, 一路记者奔赴西藏恰克乡吉定村采访西藏女婴的家人和亲属, 并在直播中协调各种关系, 帮助解决女孩家的电视信号和居住环境, 同时采访和收看眼科医生为女婴进行手术的现场状况。一路记者奔赴大庆, 在手术室内外对整个手术进行直播的相关采访, 尤其最牵动人心的手术, 更是实时播出。在整个演播室中, 省台主持人与眼科医疗专家进行谈话, 解开手术的疑难点, 同时, 通过三地连线让整个直播浑然一体, 做到事件性报道有序、整体、统一。

直播中, 新华社派出了一组懂得藏语的记者利用藏语同藏族女婴家人进行交流, 大庆电视台在手术室负责整个现场拍摄, 同时有效地提供西藏的各种背景画面。从电视台的领导重视、现场指导, 现场出镜记者的积极努力以及幕后制作人员的精彩包装都使节目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对于这些都是提前策划和现场直播中各个部门同志辛勤努力的必然结果。因此, 也决定了事件性直播的发展。如何成功做好事件性电视直播的策划呢?记者体会如下:

1.新闻事件必须有主题意义。一条新闻如果没有意义, 也就没有人们所关注的新闻点, 这个点就是“新闻眼”。

2.新闻事件必须是进行时。新闻只有呈现事件现场, 才能让人身临其境, 达到牵动人和感染人的目的。

3.事件的发展具有可预见性。没有预见性的发展, 也就没有策划, 没有策划的节目也就是无序的, 没有规律的, 因此, 也就是缺乏灵魂和头脑的。

4.策划要符合事件发展规律。一条策划的新闻如果没有按照新闻事实走, 而是弄虚作假, 那么, 这条新闻也必然逃不过观众的眼睛, 也就没有生命力。所以, 策划性地引导新闻走向, 把握新闻发展规律是必要的。

事件策划 篇9

所谓新闻报道策划, 是指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 围绕一定的目标, 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着眼现实, 发掘已知, 预测未来, 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 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活动 (1) ;其本质就是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充分正确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并使新闻报道活动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因此, 创造性和能动性是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策划的核心问题。对于像汶川大地震一类的突发事件报道策划而言, 新闻策划者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更是需要发挥得淋漓尽致。因为突发事件报道策划要求记者和编辑在最短的时间内谋划最佳的报道形式, 努力抓取最具有新闻价值的热点和新闻“风暴眼”, 以求获得较好的社会传播效果。突发事件报道策划也因此具有即时性、紧迫性、谨慎性、应变性、现场性、连续性和立体性等特征和要求 (2) 。从“5·12”汶川大地震直播报道最初策划 (以央视为例) 就可以看到这些特征和要求是如何得以体现的:

2008年5月12日, 14:28, 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

15:00, 央视新闻频道播发第一条消息;

15:20, 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 并不间断滚动报道;

22:00, 与CCTV-1并机播出。

央视新闻中心一位负责人揭开了这一突发新闻报道策划的秘密 (3) :当时央视记者曹越正在成都当地采访, 得知地震的消息后, 直播间马上致电他。结果网络拥堵, 手机打不通。最后通过各种渠道双方终于取得联系后, 在15:00整点新闻播报中, 曹越在成都市人民广场边上的一个公用电话亭发回了第一条现场报道。这条报道讲述了发生地震时他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把他所看到的成都当时的社会秩序和市民的心理状态都进行了描述。从14:28听到发生7.8级地震这个消息后, 到15:00第一条信息出炉, 中间只有32分钟。而在这期间, 新闻中心就完成了新闻、图片和国家地震局以及相关部门包括四川省等部门的联系工作, 报道就全面铺开了。15:20, 央视新闻频道打破节目的常规编排, 推出了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22:00, 实现和CCTV-1并机播出。从这简短的新闻报道策划过程看, 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这次央视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策划的关键所在。

诚然, 主观能动性人人都有, 但是为什么有的记者在新闻报道策划实践中获得了成功,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有的则不能?为什么有的新闻报道策划活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而有的新闻报道策划活动却阻碍着社会的发展?这里有一个关于新闻报道策划活动中记者主观能动性的性质问题。由于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的性质, 因此, 虽然每个人都在发挥能动性, 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发挥正确的能动性, 更不等于每个人都在发挥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能动性。为了保证我们的新闻报道策划思想和行动的正确性并进而能促使社会的进步, 研究新闻报道策划活动主观能动性的不同性质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判断这一性质必然有一个标准, 从新闻报道策划的界定中我们可以得到这个标准: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因为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客观事实和新闻规律制约着记者报道中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实际、尊重新闻报道规律为前提, 脱离实际生活、违背新闻规律的任何主观能动性的努力, 只会导致新闻报道策划活动的失败。

从事实标准判断, 新闻报道策划活动中主观能动性可分为正确能动性和错误能动性;从价值标准判断, 记者策划的主观能动性可分为积极能动性和消极能动性。然而在汶川大地震突发事件报道的策划中, 这两个标准并不是孤立地、消极地运用在新闻报道策划中, 而是将二者统一为一个综合判断标准运用于诸如大地震的各个细节中, 因为新闻报道策划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一个系列、一个流程。这一综合标准的实质就是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如何统一好记者的自发性与自觉性。所谓自觉性, 根据《辞海》的解释, 与“自发性”相对的“自觉性”, 是“指人们认识并掌握一定客观规律时的一种活动。这是人们有计划的、有远大目的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 人们一般能预见其活动的后果”。而所谓“自发性”, 虽然许多辞书包括《辞海》都未做出正面的解释, 但根据它同“自觉性”的相对立的性质不难理解其含义。自发性就是指人们没有认识和掌握一定客观规律时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 人们一般不能预见其活动的后果。在“5·12”汶川大地震新闻直播报道的策划中, 我们可以把事实标准与价值标准进行排列组合, 就可以得到各家新闻机构报道策划活动中的自觉性与自发性的不同层次的组合方式, 一共有四种, 也可称得上突发事件报道策划的四种境界。孰优孰劣?我们通过直播实例让理性的穿透力和事实的雄辩力去比较鉴别吧。

第一种策划境界即在新闻策划活动中记者的主观创造性和能动性在事实标准上是正确的、在价值标准上是积极的, 我们可以归入自觉性, 也就是新闻策划的自由之境。例如除了央视以外, 四川电视台-4汶川大地震独家新闻报道策划可以说已经达到了这一境界。在地震灾情发生一个小时后, 央视开始进入震情直播。而作为灾区的四川卫视, 则是当日24:00开始进入无间断震情直播。事实上, 四川卫视地面频道在震情发生一个小时后也开始进行了直播, 19:00央视的《新闻联播》中有多条信息是四川台的记者发布的。尽管央视比四川卫视的直播早一些, 但是在5月20日之前, 笔者分别在13日、15日、19日收集了一些关于四川卫视、凤凰卫视和央视汶川大地震直播情况的网络评论如下:

评论1:看了半天的地震新闻直播, 老是那几条消息, 感觉CCTV的反应速度和凤凰卫视没得比。CCTV基本上就是:领导高度重视, 作出重要指示, 政府快速反应, 第一时间到达, 死者家属情绪稳定, 非常感谢, 事后开个晚会, 表彰救灾有功。

评论2:我家在都江堰, 我在外地, 所以我一直很关注所有的电视新闻, 班都没上就在家里守着电视, 因为所有的通信全部中断了。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四川电视台的新闻是最实际、最迅捷、最能满足一个想要迫切知道灾区情况的人需要的。中央台的这次反应很快, 一直都在播出新闻, 但内容太空了, 所有接受采访的人员几乎都会用到这几个次 (词) :相关、尽力、目前无法……我看了四个小时央视, 气得差点没跳起来, 我想知道的消息一点都没有。灾区现场的情况好少, 都是在电话连线, 干脆让我听广播好了。

评论3:四川电视台-4新闻资讯频道最快!CCTV的专家都是缄口不言。凤凰是激烈的发言啊!总之我们请的专家都有一堆头衔, 凤凰的是平民啊!差距!

评论4:四川电视台-4我一直都在关注。跟CCTV新闻比, 它的内容更多, 速度也更快, 央视的好多素材都是用的它的。

评论5:CCTV那老掉牙的直播方式让人作呕, 每次打开电视, 就看见一个主持人和两个“砖 (专) 家”在那儿大摆龙门阵, 无聊得很!而四川卫视作为受灾地区媒体, 有近水楼台的优势。现场报道画面采用得较多, 记者水平清一色的职业, 大家想看什么他们就播什么。凤凰卫视作为专业媒体, 虽然在内地没CCTV有优势, 但报道水平毋庸置疑, 也非常敬业, 他们报道的很多东西, CCTV那儿看不到。

从网民的评论可见, 对汶川大地震报道最初策划的焦点应放在灾区现场本身, 其主角应该是灾民, 这符合策划能动性的事实标准, 因为受众最关心灾区倒了几座楼, 死了多少人, 还有多少人可能埋在瓦砾下;最关心灾民住在哪里, 能吃到什么, 有多少人无家可归;这些现场事实因为四川卫视有地理优势, 因此现场直播中画面事实信息远多于央视, 在新闻报道策划的事实标准上要优于央视, 因此获得了好评。因为这些事实首先必须成为报道策划者的根本出发点, 在此基础上, 然后才有一系列对于大地震价值判断策划的活动, 例如政府领导人的重视程度, 以及部队是否积极, 各有关部门是否忙碌, 救援人员士气如何, 有什么英雄事迹, 各方专家人士对地震的意见, 所有这些都是对这一事实的价值判断, 也就是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还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这一事情。四川卫视的策划做到了事实标准与价值标准的完美结合, 因此四川卫视的独家策划处于自觉境界。因为报道策划的能动性不仅掌握了事实规律和报道活动的规律, 预见了策划行为的近期后果, 而且掌握了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策划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规律, 预见了行为的长期后果。

第二种策划境界即在事实标准上是正确的、在价值标准上是消极的能动性, 我们将它归入自发性一类。例如台湾记者所作的汶川大地震实况报道, 都是一些煽情的报道。他们不断重复地震威力如何巨大 (什么相当于多少颗原子弹之类的荒唐比喻) 、建筑物破坏多严重、人民伤亡如何悲惨、救助如何困难……除了煽情没有任何正面价值。台湾电视台的直播在不断强调负面的悲惨境况的同时, 很少提到大陆人民正面的奋发努力, 总觉得他们在故意夸大和渲染灾情的严重, 因为这是台湾观众喜欢看到和听到的。对于这些记者, 即使不敢说他们是幸灾乐祸, 但至少有看热闹的心理。这些煽情的报道策划主要是哗众取宠增加收视率, 除此以外完全没有意义, 对社会的贡献是负面的。因为这种新闻报道策划的能动性只掌握了汶川大地震的一些客观事实, 预见了行为的近期后果, 而没有准确把握新闻策划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规律, 没有预见新闻报道策划行为的长期后果, 因此处于报道策划的自发阶段。

第三种策划境界即在事实标准上是错误的、在价值标准上是积极的能动性, 虽然在客观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这种积极作用完全是新闻策划者所始料未及的, 不是新闻策划者把握之中的, 因为它在事实标准上是错误的。比如湖南卫视的赈灾晚会, 虽然为灾区群众募捐了大量的物款, 为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总结汇报政绩式的主题倾向, 加上旗下很多艺员演出时似乎在搞个人新曲推介会, 演出歌曲和赈灾很不靠谱、离题千里, 以及主持人过分煽情的语言和肢体动作, 让观众觉得自己的真情在被人操控。这种策划事实标准上的错误导致了报道策划本身的不成熟、非理性, 因此这种策划的能动性也只能属于自发性。

至于第四种策划境界即指记者报道策划在事实标准上是错误的, 在价值标准上是消极的能动性。例如央视派往一线采访都江堰灾情的一位记者称其已回到成都所下榻的宾馆, 原因是都江堰的信号“已被切断”, 并称都江堰塌陷的学校救援工作接近尾声。整个连线过程中, 该记者都支支吾吾:“呃……”、“我觉得”、“大概”屡次出现, 这种完全凭借主观回答问题的方式不仅让主持人有些不耐烦, 也让网友的愤怒达到了顶点, 网友纷纷发帖谴责记者。据了解, 当时都江堰地区的固定电话基本是畅通的。另外, 记者说, 那里的救灾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没有说明接近尾声的理由。温总理都还住在救灾现场, 12日晚上在帐篷里度过。

由此可见, 我们新闻报道策划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第一层次组合中记者自觉地发挥好新闻报道策划的创造性与能动性。新闻报道策划的四种境界表明:在尊重客观事实和新闻报道规律的前提下, 记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努力发现和掌握新闻报道策划的规律, 积极变革现有的新闻报道模式和方法, 拓展新闻报道的思路, 改造新闻报道活动固有的条条框框, 使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最优化、效益 (社会和经济) 最大化, 更好地服务人民和社会, 这是贯穿整个新闻报道策划过程的一个基本观点。

参考文献

[1][2]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上一篇:如何学英语语法下一篇:提高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