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选择

2024-09-13

事件选择(共8篇)

事件选择 篇1

“我要退役了,因为不想让家人和朋友再经历类似的事情了。”4月中旬,25岁的前英国中量级拳王尼克·布莱克威尔在推特上正式宣布退役。是什么事情让这位正值当打之年的拳手突然决定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呢?

事件回放

3月26日,一场英联邦中量级拳王争霸战在温布利竞技场上演,交战双方都是英国本土年轻的实力派新秀,其中一位就是卫冕拳王尼克·布莱克威尔,这是他的第三场卫冕战,他是去年5月战胜对手得到这个头衔的。另一位是26岁的过渡拳王小克里斯·尤班克,他的父亲老尤班克在英国拳击界也是赫赫有名,此前曾是中量级拳王。

比赛中,小尤班克占据场上的绝对主动,在第3和第4回合已经将尼克的鼻子打出血,第7回合的一通猛攻,差一点就将尼克击倒结束比赛,胜负至此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第8回合结束后,老尤班克觉得比赛应该就此叫停,他试图通过敲打拳台的方式把这个想法传递给场上裁判,但是裁判没有理会,于是他转而告诫儿子不要再继续击打对手的头部了,因为他感觉尼克的头部可能已经受伤,如果再遭受重击后果将不堪设想。老尤班克的这些话通过电视直播清晰地传到了电视机前的观众的耳朵里。

小尤班克听取了父亲的意见,在之后的两个回合中重拳有所收敛,尽量击打对方的躯干部位。尼克的伤势越来越严重,左眼已经肿胀得非常厉害了。第10回合结束后,裁判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了,叫来拳台医生查看尼克的伤情。医生当即表示拳手已经不能继续比赛了,因为眼部肿胀已经严重影响视力了,比赛这才叫停,小尤班克的身份由英联邦的中量级过渡拳王转为正式拳王。

裁判刚宣布完比赛结果,尼克就晕倒在拳台上,现场的医护人员立即给他戴上氧气面罩,抬上担架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为脑出血,决定采取保守的治疗方法清除他脑部的淤血,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尼克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各方反应

事故发生后,“肇事者”小尤班克感到特别内疚,第一时间发推特祝福对手早日康复,并说如果对方家人允许的话,他想去医院探望一下。不过同时他也表示,职业拳手在进入拳台前就应该有心理准备。拳击比赛是残酷的,作为拳手需要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做任何可能的努力。虽然是小尤班克把尼克打成重伤,但是这是拳击比赛,小尤班克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况且后两回合还“手下留情”,这一点大家都清楚,所以没有人责怪小尤班克。

老尤班克的反应同样让人感受到了温情,他表示他们不会庆祝这场胜利,直到尼克完全康复。此举受到拳迷的称赞,对于此前他在比赛中建议儿子不击打对手头部的行为大家也一并点赞,都说是这个建议挽救了尼克的生命。

事实上,曾在拳坛闯荡多年的老尤班克风险意识很强,尤其是对于头部重击的伤害他特别敏锐。25年前的一场比赛中,当时他的对手是迈克尔·沃特森,12回合鏖战中沃特森遭受了很多头部重击,比赛结束后就陷入了昏迷,一直昏迷了30天,动了6次手术才把头部的淤血清除干净,此后沃特森更是用了好多年才恢复过来。这件事情直到今天都让老尤班克无法释怀,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悲剧再次上演。

尼克重伤陷入昏迷,最难过的莫过于他的家人和朋友了。尼克51岁的母亲辛迪因为担心儿子在比赛中挨打受伤,都不敢到现场去看比赛,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比赛结束时儿子能健康。当看到此前生龙活虎的儿子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时,这位母亲的心都要碎了。尼克的朋友以及粉丝们也很关心尼克,或者到医院探望,或者发推特祝福他早日康复。

围绕此事件,网上的信息除了祝福尼克以及赞扬老尤班克的之外,最多的就是指责场上裁判维克多的了。很多人都觉得如果裁判早点叫停比赛,那么后果就不会那么严重了,就连小尤班克也这样认为。

对此,英国拳击管理委员会的主管罗伯特·史密斯有不同的观点,他觉得裁判已经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过错,事故发生是拳击运动的本性使然,同时他还表示,拳击并不是一项安全的运动,拳手应该意识到风险性,作为监管机构,委员会已经尽最大的努力确保拳手的安全了。

这里有一点要提及,就是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委员会在每个环节都做得很专业很到位。而25年前老尤班克的对手沃特森就没那么幸运,在昏迷后送医途中遇到了拦路抢劫,几个小时候才到达医院,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而此次抢救尼克做得及时而专业,在这点上监管机构是应该被肯定的。

可以说,现在英国的拳手保护措施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这也是吸取了此前沃特森事件的惨痛教训。那次因为对沃特森的抢救不得力,英国拳击运动委员会面临巨额赔偿,差点就破产了,不得不卖掉伦敦总部搬到地价低一些的威尔士。

至于那些一直对拳击运动持反对意见的团体和个人,这次更是拿尼克受伤说事,以此质疑拳击的安全性,要求禁止拳击。

裁判角度

值得高兴的是在昏迷了一周后,尼克醒了过来,又经过一周的康复,已经能自如地行走和与人交流了。之后尼克在推特上发文感谢大家的关心,并说了自己退役的决定以及原因。同时表示自己并不憎恨对手,因为他是在“做自己的工作”。

对手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应该对此事负责任,而拳击运动管理委员会也履行了监管职责,抢救措施很到位,那么谁该为此事承担责任呢?很多人都把矛头指向场上裁判维克多,认为是他的失误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对此,资深裁判米奇有不同的看法,他裁判40年了,执裁的世界头衔战就超过130场,他从裁判的角度认为维克多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妥。他说维克多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裁判,一直密切关注着拳手的一举一动,第10回合结束前确实没有一个明确的可以终止比赛的时间点。大家都说第7回合,小尤班克重创了尼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时尼克尚有一定的重拳承受力,还能发动反击呢。而且第10回合结束后,是维克多适时地叫来医生查看拳手的伤情,在确认不能继续比赛之后叫停,维克多并没有做错什么。

米奇还说,作为旁观者,大家一定要知道的就是裁判从走上拳台那一刻起,他意识中最关注的就是拳手的安全,他头脑中的那根弦绷得比谁都紧。至于何时叫停比赛,大家会说出这样那样的规定,比如当拳手没有反抗能力,当拳手骨折或者视力严重受损,或者拳手被击倒后反应迟钝等等。

但是这些都是书面上的,在瞬息万变的拳台上,何时叫停比赛很多时候都要靠裁判的感觉和经验,有经验的裁判能够从拳手的细微变化上发现大问题,而直觉更是会起到不可思议的作用。米奇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直觉的作用,一次他执裁一场洲际拳赛,那个叫考兰的拳手接连被击倒两次,大家都觉得应该终止比赛了,但是直觉告诉米奇考兰还有一定的战斗力,因此米奇并没有叫停,继续到最后考兰逆转赢下了比赛。有时直觉告诉裁判再继续下去伤亡就会发生了,于是叫停了比赛,可能当时拳手不服气觉得自己还可以再战,但是仔细观察你能在拳手的表情里发现终于解脱了的感觉。

此前米奇也是个拳手,因此他一直认为只有做过拳手的人才能做好裁判,因为他们了解拳手的想法和感觉,当然他也承认有一些例外,有的裁判虽然没有做过拳手,但是凭借丰富的经验以及直觉,他们的执法水平依然很高。

米奇还强调一点,就是那些指责裁判的人要清楚拳手不是普通人,他们都是经过训练的非常强硬的人,他们不是被迫而是自愿走上拳台,至于打别人以及被别人打这都是游戏规则。到达尼克和小尤班克这般水准的拳手已经经过多年的训练和实战,他们很清楚比赛的风险并已经有心理准备,因此应该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利大于弊

对手小尤班克做了该做的事情,不应该被指责。如果从裁判的角度来看,叫停比赛的时机把握得也没问题。拳击运动管理委员会也履行了监管职责,抢救措施很到位,那么在尼克事件中,该承担责任的难道真是拳击运动本身吗?

不可否认,拳击运动有其血腥和暴力的一面,不过和其他运动相比,拳击运动员的伤亡并不是最严重的,而且近年来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伤亡比率已经减小很多。整体来说,这项运动对于拳手来说是利大于弊的。不久前登上拳王宝座的英国人安东尼·约书亚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明证,是拳击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如果没有拳击,也许现在他还在某个贩毒团伙中活动,或者是在监狱中服刑呢。

如果因为出现伤亡事故就对拳击予以禁止,无异于因噎废食。想象一下,如果拳赛被法律条文明令禁止了,那么它们很有可能会进入“地下”,变成那种比赛无监管、拳手无执照的状态,那样对参与者来说,风险系数将会翻倍。相对来说,现在的拳击比赛有运动委员会的监管,所有的拳手都经过严格的体检,所有的裁判都经过培训和考核,是安全系数最高的了。

拳击从来不是一项容易的、无痛的或者安全的运动,但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它可以变得更安全。也许若干年后,尼克·布莱克威尔追悔莫及的不是自己参与了这项运动,而是他在25岁的时候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事件选择 篇2

转眼间,距离海沧资本前法人代表姜涛携款潜逃案发已一年有余,为其担保的河北融投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融投”)违约一事却在持续发酵。

年初以来,接连爆出的多起资管产品无法履行担保责任的违约纠纷,随着时间推移,受牵连的30多家金融机构,多数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为了进一步了解事态的进展,近日,《投资者报》记者向先前媒体报道中提到的信托、基金子公司、P2P平台等机构发去了采访提纲,与先前不时表示抗议有所不同,如今除极少数正面应对,多数机构意外选择了沉默。

激进扩张致祸

因海沧资本携款逃跑走到聚光灯下的河北融投的风险全面暴露。多家金融机构都发现,一些较大的企业违约后,河北融投并不能代偿。《财新》曾报道称,受其担保的30余家金融机构的项目已有逾期,或者即将到期,这部分金额逾50亿元。多位业内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了担心:“主体连带负债,辐射的区域和范围比较大。”

面对记者的采访,河北融投解释称“暂时不接受媒体采访,如有进展再联系。”

此前,根据有关媒体的报道显示,截至2014年末,河北融投在保额339.4亿元,在保笔数1172笔,担保赔偿准备金余额6.79亿元,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余额9817万元。截至2015年5月末,在保额320.5亿元,在保笔数1152笔,担保赔偿准备金余额4.8亿元,目前提及代偿准备金合计22.63亿元。在2015年一季度,河北融投担保代偿了15笔,代偿金额1.3亿元。

“去年河北海沧资本案发后,河北融投到所有在保企业走了一遍,问题就一个,债务到期能否偿还,不想扩大恶劣影响,但事情发展已很难控制。”知情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作为河北省国资委下属子公司,河北融投注册资本42亿元,按最大10倍杠杆的上限规定,最大担保能力约420亿元,是河北省最大、中国第二大的担保企业。近年来,河北融投通过旗下企业为河北省内并辐射全国的各类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业务涉及担保、再担保、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融资租赁等板块,并将融资触角伸向了京、沪、深、港等地。

“河北融投几乎用足了自身的杠杆,风险爆发是迟早的事。”过去几年,河北融投进行极度业务扩张的状态引起了业内的警觉,而在去年海沧资本案发之前的走访中,记者便感受到,市场对于河北融投这块省级金字招牌存有疑虑。

自2012年首次接触并深入了解后,南方资深资管人士陈明(化名)留意到市场存在大量河北融投担保的产品,涉及行业之多,区域之广,不仅项目质量有待考究,更有不少产品存在明显借新还旧的嫌疑。

“2012年起,我们注意到了河北融投在市场上做的业务很多,到了2013年其担保的产品各式各样,风格激进,而2014年的跟踪中我们发现很多前两年的项目改头换面又来一遍,即很多项目换了个金融机构还在续期运作,如果站在2015年回看,个别项目已由融投担保经不同机构融资了3次甚至4次,这可能意味着1个融资项目3次倒手。”陈明向记者描述道。

而今年初起,河北融投的大股东河北融投控股集团在转至河北建投集团托管后,河北融投则暂停了全部业务,包括代偿、履约或释放抵押物等。

机构意外默声

进入2015年以来,市场关于金融机构登门寻偿未果的声音便不绝于耳。

据先前的媒体报道,方正东亚信托、国民信托、中原信托、厦门信托等10家信托公司和万家共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了联合债务委员会,在多次与河北融投、河北省国资委甚至河北省政府沟通无果后,决定公开向投资者披露风险成因及状况,并公开给河北省领导的紧急报告。

此外,积木盒子也因融投案受关注。据悉,河北融投是积木盒子合作的第一家AA+级的担保公司,在积木盒子官网上还能看到山东、湖北、广西等AA+担保公司的合作项目。

“目前来看,河北融投对积木盒子项目没有造成实质性影响,从今年年初河北融投被托管事件爆发后至今,河北融投所推荐到期的项目全部到期正常兑付。”8月27日,积木盒子首席风控官谢群向《投资者报》记者介绍,目前河北融投项目在贷余额为1.55个亿,平台在贷总金额27.6亿,占比在5.61%左右。积木盒子在事件爆发后,公司对所有在贷项目也进行了逐一排查和摸底。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积木盒子、河北融投、融资企业的三方努力下,目前公司的风险敞口在进一步缩小。而针对此前市场担心P2P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在清偿顺序上不占优势的情况,积木盒子方面表示出了信心。

“从法律上看,河北融投出具的担保函,无论是给银行、信托、还是其他机构,其法律效应均为一致,不存在先后顺序。相反,新兴行业更需要政府鼓励和保护,P2P尤其影响到众多的小额投资人,我们感受到河北省也很重视互联网金融在当地的生存发展。”谢群指出。

而除了寻求河北融投帮助和履行代偿外,个别企业开始“自救”。

“汇利8号是平安信托与河北融投合作的信托计划。记者从部分投资者处了解到,平安信托于6月28日对该信托计划进行了清算,投资本金及大部分收益已分配至受益人账户。”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计划清算的三个月里,平安信托做了很多努力,对融资方名下的部分资产进行了查封和冻结,所获资产的价值对受益人的债权构成有利保障,并根据委托人意愿,将汇利8号信托计划转由第三方做了市场化的重组和安排。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如若不是基于平安的平台和资源,这样的结果怕是也很难达到。与此同时,也有公司表示由于抵押物在河北融投名下,希望融投能够尽快恢复业务,协助促进企业按期还款。

但是,多数机构在接到本报采访提纲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沉默。根据接近方正东亚信托一位人士透露,公司感到披露时机尚未成熟,陆家嘴信托则回复表示暂时不接受相关的采访,此外更多的机构则杳无音讯。

河北项目信誉受损

除此之外,河北的融资环境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融投风险爆发后,金融机构对河北省的项目讳忌莫深。据悉,自海沧案后,便有信托公司中止了在案融投担保项目的打款,在风险进一步发酵下,当下的融资市场更是闻河北而退缩。

“现在很多金融机构做业务一看地域是河北的企业就紧张,如果之前和融投有过合作,即便是融资主体本身没问题,也会很犹豫。”北京某投资总监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现在的金融机构对“河北”和“河北融投”的字眼十分警惕。

尽管河北融投官网最新消息表示,“目前已与30多家信托、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等进行了充分沟通,与省内外近20家银行达成互利合作关系,截至5月底,到期续贷金额89亿元。”但除部分银行外,其他金融机构包括信托、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等的焦虑仍不时通过市场和媒体释放出来。

如今,曾经依赖融投保函、风靡一时的民营私募基金公司也深陷泥沼,裁员减负、危机重重。“坏账不少,如果抵押资产足值,只是流动性时间的问题还好,但融投涉及行业众多,有些项目主体本身现金流和经营就很弱,例如制造业等,如果没有严格的尽调审查和放贷规模控制,会很麻烦。”一位先前与融投有过多次接触的资深市场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据悉,今年以来河北省内多家民企破产,无法偿还银行负债,河北省政府多次出面协调,要求金融机构给河北融投宽松政策,积极支持融投项目。

河北融投在官网表示,“对主业经营良好、暂时出现资金困难的企业,积极协调银行机构不抽贷、不压贷,灵活办理企业转贷,不搞‘一刀切’和‘急刹车’;对成长性好的优势企业,通过债转股等方式帮助走出困境。对在保企业和委贷项目,逐个企业制定催收方案,尽最大努力回收资金。”

河北融投曾提出,将通过并购重组、债务重整等多种方式,消化和盘活存量资产;通过即将成立的省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省再担保公司等平台帮助解决处置在保企业困难和处置不良债务和不良资产;同时支持优势在保企业通过新三板市场、股权交易市场、债券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提升发展质量。

代偿失灵过后,如此大力度的帮扶动作几乎动用了所有手段。

影响波及担保业

但事情远不止于此,融投事件的影响甚至波及至担保业。

当全国第二大的担保企业遭遇重大危机,人们开始怀疑担保公司履行担保责任的能力,伴随着经济减速,这份担忧变得更重。

好企业不需担保几乎成为业内共识。从担保业跳槽至信托业的卢风(化名)指出,担保公司主要提供增信服务,通常是银行等贷款人由于不认可企业的信用等级,不敢直接贷款,要求有担保措施,而如果保函的发放毫无节制又无代偿能力,风险非常大。

有专业人士称,河北融投的债务危机暴露的是中国融资担保业的问题。河北融投总经理马国斌曾表示,河北融投进行了尽职调查,并要求借款方提供抵押。但因为担保行业内的特点是进行全担,且保费费率较低,不超过基准利率的一半。他指出,尽管违约风险主要由担保公司承担,贷方却可以收取更高的利率。

据悉,国内的担保行业主要分为国企和民营两大阵营,因属性不同而风格迥异。李明指出,国企担保公司基本为省属或发达地区城市国资控股的机构,主要为支持中小型企业融资,业务风格谨慎,只承接有政绩、民生需要的项目,杠杆率偏低,很多时候政绩和资产质量的目标远大于盈利。而民营担保公司则较多承接短拆或高收益的“类高利贷”业务,充分利用牌照价值,谋求利润最大化,但也很注重风控。

事件选择 篇3

网络媒体在企业危机公关中所面临的利益角力

危机公关是社会组织在形象受损后进行形象重塑的重要策略, 长期以来, 社会组织一直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作为自己的公关对象和传播途径。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自由, 也让危机事件的处理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当突发事件来临之时, 网络的高速、快捷、广泛等特性使其所拥有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传统媒体, 一些企业便企图通过对网络上不良信息的控制以达到危机公关的目的。网络媒体是否甘于接受这种控制, 涉及与网络媒体相关的各方利益。正如同公关学者胡百精所言:“公关不可能发生在真空之下, 从根本上讲, 它是一种权利博弈和利益较量的工具。” (1) 这种博弈和较量的双方分别是公众和企业, 而利益角力的交会点就是媒体。对于公众而言, 公众有通过媒体了解事实真相的权利和维护自身安全的利益要求。对于企业来说, 为了维护自身的商业利益, 企业有通过媒体向公众传达于自己有利的信息, 阻碍不利信息传播的意愿。一方是企业对传媒的高额利益诱惑, 一方是公众对传媒的信任期待, 向左走向右走, 对于媒体来说必须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这种利益的选择在具体信息传播过程中就体现为媒体如何进行“议程设置”。议程设置是大众传媒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 上世纪70年代, 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 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 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 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 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 麦库姆斯认为大众传媒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 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 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2) 如何设置“议事日程”的决定权在媒体手中。对于引发企业危机的事件, 媒体可能以公众的利益为重, 作为“大事”加以报道, 充分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也可能以企业的利益为重, 认为是“小事”甚至“无事”, 少报甚至不报, 将受众对危机事件的关注度降到最低。在三鹿有毒奶粉事件中, 企业便选择了网络媒体的搜索引擎为自己的“危机公关”对象, 企图通过控制网络媒体的“议事日程”, 抹杀自己的不良信息记录, 达到控制不良信息传播的目的, 被怀疑与之“合作”的网络媒体最终也被危机企业拉入了危机。这其中的是非曲直, 尽管目前很难给出一个最终的判断, 但业界和学界不得不思考:网络媒体在面对企业的危机公关时到底应选择谁的利益, 公众的、企业的还是自身的, 即以怎样的利益标准来设置“议事日程”。

网络媒体利益选择的出发点:媒体的社会责任

媒体的社会责任, 是指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媒体应当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最基本的公众信条和准则。不可否认, 网络媒体同传统媒体在运行机制、资金来源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包括百度在内的网络运营商, 在创办这种信息平台时, 并没有将其当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众媒体, 而是以企业的模式来运作, 有着明显的商业倾向。但网络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 已经具备了传播新闻信息的强大功能, 并且涉及了新闻、评论、国家政策发布, 民情的上传下达等各个方面, 这意味着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的平台, 还具有某种舆论导向性的媒体特质, 事实上, 很多社会事件都是利用了网络这个信息平台后, 才让大众接触到了更真实的信息。因此, 网络已成为继传统媒体后的又一个“无冕之王”, 也必须承担媒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包括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传承文化、娱乐大众等许多方面, 所有这些社会责任都应建立在保证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基础之上。信息是一种权力和权力资源。“知”的权力是表达权、监督权、决策权、行动力的前提和基础。如果网络媒体借助某些技术手段去造成传播障碍, 去过滤、屏蔽、篡改、包装对于公众利益来说重要的公众信息, 就不但牺牲了自身的伦理与操守, 制约和破坏了网络空间的信息自由, 更丧失了网络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这次的“屏蔽门事件”中, 三鹿需要屏蔽对公司利益不利的信息是以损害公众利益为前提的。与三鹿公司相比, 消费者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 存在信息的不对称, 网络媒体被三鹿公司作为“危机公关”的合作方参与屏蔽有关信息, 则更加扩大了消费者与三鹿公司之间信息的不对称, 导致有毒奶粉危害更多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对公众利益的损害何其之大因此, 网络媒体必须具备同传统媒体一样的独立性, 保证受众的知情权不受到侵害。换言之,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避免过度商业化是社会公众对网络这种新兴媒体的重要要求, 更是它必须具有的从业条件之一。要做到这一点, 网络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自律是至关重要的。

加强对网络媒体利益选择的社会控制

网络媒体进行利益选择时对社会责任的尊重, 仅仅靠网络媒体的自律显然是不够的, 必须辅助于必要的社会控制。“屏蔽门事件”实际上反映出了当网络的自律不够时, 社会对网络媒体利益选择的控制也同样无力。虽然, 网络媒体的商业利益和其社会责任并不必然发生冲突, 但由于传媒特殊的社会地位决定了网络媒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多方面的, 一旦两者的相互关系失控, 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商业利益冲击其社会责任意识时, 就有必要通过社会控制手段来有效抑制网络媒体商业倾向的过度膨胀,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建立健全网络媒体管理的法律机制。目前, 我国政府已颁布的有关网络传播的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办法》、《互联网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 这些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工作规范。但互联网是个新生事物, 这些法规对网络媒体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衍生的行为在法律约束上存在许多空当, 如“屏蔽门事件”就折射出“屏蔽负面信息”已成为网络媒体和无良企业的共同利益场, 但现有的这些法规并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约束。这就要求我国的立法、司法和监管部门制定、完善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 加强对网络媒体的法律管理。

建立健全网络媒体管理的行政体系。要使网络媒体承担其社会责任, 必须加大政府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力度。要严格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对网络媒体的管理说到底是对操纵网络媒体的人的管理, 因此要严格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 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要制定明确可行的奖惩方式, 借助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来强化管理;要提高网络媒体管理的技术水平。对网络媒体的管理是一项技术含量相当高的工作, 行政管理机构应积极进行相关软件开发, 以便运用相关的技术手段科学、准确地跟踪、监督媒体行为, 有效地执行管理职能。

建立健全网络媒体管理的公众监督机制。要重视公众的监督能力和监督力量, 通过建立相应的公众监督机制, 使公众对网络媒体的监督从自发、无序变得规范。另外, 有关部门还有责任教育公众在网络上进行信息选择时, 不能只是从单一信息渠道获得信息, 更不要对单一媒体信息有过度的依赖, 永远不要放弃对网络媒体不良行为的防范。

透明度和公开性应是危机公关最关键的特征, 屏蔽或删除负面信息的做法只能欲盖弥彰。“屏蔽门事件”造成了中国整个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受损, 值得包括百度在内的众多网络媒体反思。对于网络媒体来讲, 在面对企业的无孔不入的“危机公关”时, 必须从媒体的社会责任出发, 坚持正确的利益选择, 只有保证信息完全真实、公开, 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这不仅是维护网络媒体自身声誉的需要, 更是我国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重于商业利益的重要体现。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2007年度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07d374)

注释

1 胡百精:《公共关系的“元理由”与对话范式》, 《国际新闻界》, 2007 (12) 。

事件选择 篇4

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多以Modigliani和Miller的MM定理[1]为出发点, 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 该理论的假设被不断放松。这些文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Miller提出的在负债的税收利益与破产成本现值之间进行权衡以达到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权衡理论[2];Leland和Pyle, Ross, Myers的考虑“信号”“逆向选择”“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3,4,5];Jensen等的以“激励”“道德风险”“委托代理”为核心的代理理论[6];以及Stein的放松了投资者理性假设的市场择时理论[7]等。但上述理论都是基于同质信念的假设, 它们认为不同投资者对相同股票相同持有期下的收益分布有相同的判断, 而没有考虑异质信念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异质信念是经济生活中的一种常态, 表现为不同投资者对投资收益的不同估计, 即使在信息对称情况下, 信息处理方式的差异和异质先验的存在都可能产生异质信念。Miller对此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认为投资者之间的异质信念与当前股价正相关, 而与未来股价负相关[2]。在此基础上, 国内外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证实了Miller的假说[8,9,10]。同时, Hong和Stein, 陈国进等, Scheinkman和Xiong, David, Garfinke等开始用异质信念来解释股市的暴跌、投机性泡沫、盈余惯性和IPO长期弱势等金融异象[11,12,13,14,15]。Chemmanur等实证检验了异质信念对证券发行以及股票长期回报率的影响, 发现异质信念越强的企业越偏好发行股票, 股票长期回报率也越低[16]。然而, 这些研究都只关注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异质信念以及其对股票价格及股票回报率的影响, 并且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异质信念产生的原因。而对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异质信念则较少关注。

与投资者的异质信念不同, 本文将意见分歧定义为管理者和投资者对投资项目收益的不同估计。Bigus首次研究了信息对称条件下的管理者和投资者意见分歧, 认为当意见分歧和道德风险同时存在时, 债务资产的组合可能胜过纯粹的债务或纯资产结构[17];Boot等研究了意见分歧条件下, 创始公司入市决策与所有权结构的关系[18];Jung和Subramanian构建了管理者和公司所有者的动态激励合同的结构化模型, 并由此提出了公司资本结构与意见分歧关系的一系列实证检验假设[19]。但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文献对这些假设加以验证。

本文首先构建了管理者和投资者意见分歧情况下的企业债务融资决策模型, 从逻辑上发现意见分歧会使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债务融资, 并通过意见分歧的替代变量验证了这一理论假设。由于意见分歧难以量化, 其替代变量也难以找到, 导致管理者和投资者意见分歧的实证研究较少。国外研究者的处理方法是以分析师在证券发行前后对股票收益的预测数据作为意见分歧的替代变量, 但是国内分析师的预测数据偏差较大、统计也不全面, 同时证券发行容易受制度因素影响, 因而不能较为真实地反映投资中的意见分歧。

本文首次从并购投资视角出发, 以CSMAR数据库中经过删选后的2003~2007年的385次并购投资事件为样本, 运用并购前后的累积超额收益率 (CAR) 来衡量管理者和投资者对并购投资收益的意见一致性程度。则1-CAR即为意见分歧的程度的替代变量, CAR越大, 意见分歧程度越小。从而克服了直接运用国外意见分歧替代变量的不足。本文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 意见分歧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第二, 意见分歧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决策?在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融资决策的因素后, 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意见分歧的替代变量与总负债率和短期负债率都显著正相关。由此, 为意见分歧会导致企业激进负债这一假说提供了检验证据。

本文第2节为模型的构建部分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第3节为研究设计, 包括样本的选择, 变量的定义以及回归方程的设定;第4节为实证分析;第5节为结论。

2 模型构建及研究假设

本文在金融市场为完全竞争, 公司为有限责任, 管理者和投资者都是风险中性以及无风险利率为零的总前提下, 构建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管理者和投资者意见分歧会如何影响公司的投融资决策。

2.1 模型前提假设

①公司投资状态假设:

存在4个时期, t0期为初始状态;t1期是公司是否为项目融资以及选择何种融资方式的决策期;t2期选择投资何种项目, 各项目的投资额都是I; t3期项目结束, 获得回报, 回报的税率为T, 公司t0期财富在t3期的税后价值为V.

②项目投资回报假设:

t2期的投资项目分别是无风险项目、创新项目[21]、余明桂等[22]的研究, 本文选取企业规模、账面市值比、资产有形性、盈利能力、国有股比例以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其中, 企业规模 (size) 等于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账面市值比 (BM) 用来控制价格对融资决策的影响; 资产有形性 (tangible) 定义为固定资产与总资产的百分比; 盈利能力 (return) 用资产回报率衡量; 国有股比例 (state) 为国有股股数占企业股份总数的百分比;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top1) 等于第一大股东持股数与总股数的比值。

卖方是否上市及并购支付方式等并购特征都会影响公司融资方式。由于我国的大部分并购都采取现金支付方式 (CSMAR数据库) , 从而不会造成融资方式的很大不同。因此, 只选取卖方是否上市 (public) 这个变量, 指被兼并的公司是否是上市公司, 为上市公司时public为1, 否则为2。

除了上述变量外, 公司所处行业 (industry) 以及时间差异也可能影响公司融资方式。由于本文研究的并购事件的时间跨度是2003~2007年, 以2003年为基准年, 有4个年度虚拟变量;而公司所处行业是按GICS行业分类标准分为五大行业, 以综合业为基准, 有4个行业虚拟变量。

4 实证检验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

表2列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总负债率的平均值为52.3%, 短期负债率的平均值为34.5%, 因此, 短期负债占到了总负债的三分之二。因此可见, 我国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短期债务融资。而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意见分歧的替代变量的平均值为0.99, 可能说明我国管理者和投资者的意见分歧程度较高。

表3中的主要变量相关性检验的结果显示, 总负债率 (debt) 以及短期负债率 (sdebt) 与意见分歧程度 (disagreement) 都正相关, 与本文理论模型得出的研究假设一致。同时, 总负债率 (debt) 以及短期负债率 (sdebt) 与公司规模 (size) 、公司账面市值比 (BM) 正相关, 与公司资产流动性 (tangible) 、公司盈利能力 (return) 、国有股比例 (state)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top1) 负相关。

4.2 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意见分歧与资本结构的关系, 本文采用stata 11.0统计软件, 在控制年度虚拟变量和行业虚拟变量的条件下, 运用混合面板数据的OLS对各参数进行估计。

表4检验了管理者与投资者意见分歧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基本结构以及如何影响的情况。 被解释变量都是总负债率, 模型1的解释变量只有意见分歧这个变量, 在模型2和模型3中陆续将控制变量放入模型中。在模型1、模型2和模型3中, disagreement的系数都为正, 且在模型1、模型2中其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意见分歧每增加一个单位, 公司的负债率将会分别上升0.144和0.154个单位。这个结果支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即管理者和投资者意见分歧越大, 投资者越有可能反对管理者的投资决策, 造成股票价格下降, 则管理者越倾向于进行债务融资。

表5检验了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意见分歧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期限结构。被解释变量是短期负债率。在模型1、模型2和模型3中, disagreement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都显著为正, 意见分歧每增加一个单位, 公司的短期负债率分别上升了0.297、0.292、0.229个单位。这说明, 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的意见分歧确实会使得公司更倾向于进行短期债务融资行为。

同时, 由表4和表5可知, 总负债率和短期负债率都与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 与公司盈利能力回报率显著负相关。规模大的公司与小公司相比, 有较强的债务融资能力, 更容易进入债务融资市场, 进而更多地进行债务融资。而公司盈利能力越强, 更有能力通过留存收益来进行内源融资, 较少地进行债务融资。另外, 短期负债率账面市值比显著正相关;与公司资产的有形性、国有股比例及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都显著负相关。账面市值比越小, 公司越有更多的成长机会, 而有更多成长机会的公司倾向于使用更多的权益资金为其投资机会融资, 以缓解与风险性债务融资有关的投资不足问题。有更多有形资产的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 有更强的股份发行倾向。这些结论与多数已有实证结果一致。

注: ***、**、*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 括号中的数值为t值。

注: ***、**、*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 括号中的数值为t值。

5 结论

MM理论提出以来, 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理论虽多, 但很少有学者从管理者和投资者意见分歧的角度加以阐述。而管理者和投资者意见分歧是经济生活中的一种常态, 而且其确实在企业的投资决策及融资方式的选择中起着关键作用。到目前为止, 研究的文献之所以屈指可数,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意见分歧程度很难进行精准度量。

本文放松管理者和投资者同质信念的假设, 首次将管理者和投资者意见分歧引入资本结构理论中, 并实证分析其对企业资本结构及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具体考虑2003~2007年的385次并购投资事件中的管理者和投资者的意见分歧, 用并购公告日前后的累积超额收益率来构建意见分歧程度的替代变量。使得意见分歧既不容易受到不对称信息的影响也不易受投资者之间异质信念的影响, 从而克服了先前意见分歧替代变量的不足, 对日后意见分歧替代变量的选取具有参考价值。在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因素后, 实证结果发现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的意见分歧与企业负债率正相关, 与企业短期负债率也正相关。从而丰富了资本结构的研究理论, 不仅公司的特征因素会影响融资方式, 管理者和投资者的意见分歧更会导致企业的激进负债行为。

国内外对管理者和投资者意见分歧关注还较少, 在未来, 这一领域还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及潜力。比如:管理者和投资者意见分歧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公司投资决策、股利分配决策; 管理者和投资者意见分歧与投资者之间的异质信念同时存在时, 会如何共同影响投资及融资决策等等。

事件选择 篇5

根据新浪微博4月10日数据统计显示, “马航飞机失联”话题共计18亿次阅读, 5千万条讨论, 8千媒体及政府官博参与, 同时该数据还显示, 在这次事件中, 微博用户不分性别 (男女用户各一半) , 不分年龄 (80后、90后同比例) 1, 共同关注马航, 共同期待奇迹。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图表, 更直观地看一下“马航飞机失联”事件的数据统计。

通过图表我们可以看出, “马航飞机失联”话题的最高阅读量出现在3月9日, 达到3.5亿次, 之后呈波动趋势;马航讨论量在3月8日和3月26日出现两次峰值, 讨论量都达到了500万以上。

再来看微信, 至今微信仍无“马航事件”统计数据, 但同时拥有微博与微信的用户不难发现, 在这次事件中, 同样的信息在传播上, 微信的更新速度至少要慢于微博10分钟。

比较本人微博与微信, 会看到最早发布权威消息的是“微天下”在3月8日早上8点29分发布的快讯, “法新社报道, 马来西亚航空称与一架载有239人的飞机失去联系。微天下正在核实并将跟进报道。”之后“央视新闻”和“人民网”快速跟进。5分钟后, 微信公众平台和朋友圈才出现推送消息。

那么, 为什么会出现微博信息传送速度高于微信的状况呢?其实, 从产品属性上就可以很容易地解释这个问题, 即微博是媒体, 而微信只是即时通讯工具。

如果说微博与生俱来的就是一个传播工具的话, 那么微信创办的出发点就只是社交工具。微博像是一个人在公共场所发表演讲, 任何人都可以听, 可以看, 使这条消息得到迅速传播, 并且在传播的同时, 人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而微信则像自家会客厅举行的私人聚会, 传播的范围有限, 并且由于圈子的限制, 聚会的话题总是大家共同感兴趣的几个方面, 不可能涉猎更多,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 聚会的人大多都是相熟相知的人, 这样的一群人聚在一起, 不容易有相悖的意见, 就算有, 也不大可能争得面红耳赤。但这种情况在微博里就不同了, 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言辞激烈, 甚至对骂都屡见不鲜。所以, 纵观微博与微信各自的特点不难看出公开性与封闭性是两者的最大差异。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 微博的公开性使消息得到快速传播, 哪怕是负面消息, 也是在帮助消息的进一步传播, 最终达到去伪存真的结果;而微信的封闭性在信息的传递上容易出现滞后之外, 由于受到“圈子”的限制, 纠错能力也相对较低。

除了公开性与封闭性之外, 微博与微信的信息流动方式也不同。微博重视信息发散状的流动, 而微信则重视信息的点对点流动。一条微博发布出去之后, 会经历一个相对较慢的传播过程, 但是当用户转发达到一定量之后, 就会出现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 这就是著名的“蒲公英”传播。一些大V的微博更是将蒲公英效应发挥到了极致, 例如“文章劈腿”事件中, 他的“致#周一见#”微博在短短十小时内被转发100多万次, 创造了微博消息扩散的新纪录。

再来看微信, 它的朋友圈特性, 使得用户能影响到的只是存在于你的通讯录的亲人、朋友及其他熟人, 虽然用户发布信息没有受到限制, 但基于圈子, 仍不能形成有效的二次传播, 造成信息传播的中断。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 微博与微信在产品属性上并无太多的竞争关系, 相反, 它们是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的。随着微信新版本的推出, 它已向着拥有游戏、支付等多种功能的服务平台迈进, 而不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所以, 微信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具有生活服务功能的社交平台。在这种情况下, 选择微博或是微信就决定于用户的需求, 而不是哪者的影响力更大。

注释

事件选择 篇6

一、问题描述

为叙述方便,记M={1,2,…,m},N={1,2,…,n},H={1,2,…,h},G={1,2,…g},F={1,2,…,f},S={1,2,…,s}。本文是基于案例决策理论的思想来研究应急预案的选择方法,所提及的案例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案例,即为存储在案例库中可被用来辅助决策的案例;另一类是目标案例,即为基于当前的应急问题和其可采取的备选应急方案而设定的虚拟案例。为便于表示,采用二元组来刻画案例,即历史案例=(应急问题,应急行动方案),目标案例=(应急问题,备选应急方案)。设Z={(P1,A1),(P2,A2),…,(Pn,An)}表示由n个历史案例构成的历史案例集,其中(Pj,Aj)表示第j个历史案例,Pj和Aj分别表示历史案例(Pj,Aj)的应急问题和应急行动方案,j∈N。设rj表示面对应急问题Pj,采取应急行动方案Aj后的应急实施效果,j∈N。设表示基于m个备选应急方案而构成的目标案例集,其中(Pnow,),表示第i个目标案例,Pnow表示当前的应急问题,表示解决问题Pnow的第i个备选应急方案,i∈M。另记vi表示采取备选应急方案来解决问题Pnow的应急成本。若要准确地描述一个应急问题,通常需要刻画该问题关于多个方面的特征,本文将这种用来描述应急问题的问题特征称为描述特征。例如,对于人群聚集区域的应急疏散问题,所涉及的描述特征包括聚集场所类型、人群密度、人群恐慌程度、疏散通道数量等。类似地,同样采用描述特征来刻画应急行动方案或备选应急方案。设表示应急问题的描述特征集,其中表示应急问题的第l个描述特征,l∈H;表示应急问题的描述特征的权重向量,其中表示描述特征的权重或重要程度,满足且。记表示Pj针对应急问题的描述特征值向量,其中表示应急问题Pj在描述特征下的描述特征值,j∈N,l∈H;表示针对当前的应急问题Pnow的描述特征值向量,其中表示应急问题Pnow在描述特征下的描述特征值,l∈H。

设表示应急行动方案和备选应急方案的描述特征集,其中表示第k个描述特征,k∈G;表示应急行动方案或备选应急方案的描述特征的权重向量,其中表示描述特征的权重或重要程度,满足且。记表示针对应急行动方案Aj的属性值向量,其中表示应急行动方案Aj在描述特征下的描述特征值,j∈N,k∈G;表示针对备选应急方案的描述特征值向量,其中表示备选应急方案在描述特征下的描述特征值,i∈M,k∈G。

基于上面的论述,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当前的应急问题Pnow,依据历史案例与目标案例所涉及的应急问题、应急行动方案和备选应急方案的描述特征值和描述特征权重,以及应急行动方案的实施效果和应急成本等,通过某种决策分析方法为当前的应急问题选择一个最优的应急预案。

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选择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下面给出一种基于案例决策理论的应急预案选择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计算目标案例与历史案例的相似度,然后计算出可作为应急预案的备选应急方案的综合评价值,从而将最优的备选应急方案作为解决当前应急问题的应急预案。

(一)目标案例与历史案例的相似度计算

首先针对目标案例与历史案例(Pj,Aj),计算关于问题的相似度。这里将针对应急问题的描述特征,Pnow与Pj的相似度记为,l∈H。当的描述特征值为数值型时,的计算

当的描述特征值为符号型时,的计算公式为

将针对各描述特征的相似度进行集结,可得到应急问题Pnow与Pj的相似度simP(Pnow,Pj),其计算公式为

然后,针对目标案例与历史案例(Pj,Aj),计算关于方案的相似度,即备选应急方案与应急行动方案的相似度。这里将针对方案的描述特征,与Aj的相似度记为,k∈G。当的描述特征值为数值型时,的计算公式为

当的描述特征值为符号型时,的计算公式为

将针对各描述特征的相似度进行集结,可得到备选应急方案与应急行动方案Aj的相似度,其计算公式为

进一步地,将应急问题的相似度simP(Pnow,Pj)和方案的相似度进行集结,得到目标案例与历史案例(Pj,Aj)的相似度,其计算公式为

(二)应急预案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首先,对历史案例的应急实施效果评价值进行标准化处理。若应急实施效果为rj语言短语形式,设其属于τ粒度语言短语集S<τ>,即rj∈S<τ>。记S<τ>的下标序号集合为T={1,2,…,τ},rj的下标序号seq(rj)为,seq(rj)∈T,则rj的标准化计算公式为

若应急实施效果rj为评分值形式,则rj的标准化计算公式为

然后,对备选应急方案的应急成本vi进行标准化处理。vi属于成本型指标,在应急效果一定的前提下,人们总是希望vi越小越好,故其标准化计算公式为

进一步地,综合考虑历史案例(Pj,Aj)的应急实施效果和备选应急方案的应急成本,计算出备选应急方案的综合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α表示决策者对备选方案应急成本的关注程度,满足0≤α≤1。α越大,则表明决策者对备选方案应急成本的关注程度越高。显然,越大,表示备选应急方案的综合效果越好。因此,依据的大小,可选择最优的备选应急方案作为解决当前应急问题的应急预案。

三、算例

下面考虑一个应对台风登陆的应急预案制定问题。某县政府应急办为制定一个适合该县情况的台风应急预案,收集了数十个应对台风登陆的历史案例,通过初步挑选与筛查,留下了10个历史案例作为决策参考。在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案例所属的应急问题包括6个描述特征:台风类型、持续时间(,单位:天)、中心气压(,单位:百帕)、最大风速(,单位:米/秒)、中心风力(,单位:级)、登陆地人口密度(,单位:人/平方千米);应急行动方案和备选应急方案包括6个描述特征:需要实施转移的人员数()、参与应急救援人数()、预拨抢险救援物资费用(,单位:万元)、是否需要停工停课()、水库的预排预泄量(,单位:万立方米)和实施多部门联动级别()。该县政府通过聘请领域专家进行评判,确定出应急问题的描述特征的权重向量为(0.10,0.20,0.20,0.15,0.15,0.20),方案的描述特征的权重向量为wA=(0.15,0.20,0.20,0.15,0.20,0.10),并初步拟定了3个可作为应急预案的备选应急方案和,各备选应急方案的总的应急成本(单位:万元)向量为(v1,v2,v3)=(38,44,49)。

表1给出了应急问题的描述特征值,表2给出了方案的描述特征值,表3给出了历史案例中应急行动方案的实施效果评分值。为选择最优的备选应急方案作为应急预案,下面给出依据本文提出方法的部分计算过程与结果。

依据式(1)-(6),可计算出应急问题Pnow与Pj(j=1,2,…,10)的相似度simP(Pnow,Pj),以及备选应急方案(i=1,2,3)与应急行动方案Aj(j=1,2,…,10)的相似度;进一步地,依据式(7),可计算出目标案例(i=1,2,3)与历史案例(Pj,Aj)(j=1,2,…,10)的相似度,其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进一步地,依据式(9),将历史案例(Pj,Aj)(j=1,2,…,10)的应急实施效果rj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应急实施效果,其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依据式(10),可计算出标准化应急成本为,。

最后,依据式(11),均衡考虑应急成本和应急效果,取α=0.5,计算出备选应急方案的综合评价值为。由于,因此应将备选应急方案确定为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法制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刘洋,樊治平,袁媛.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多属性风险决策方法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3(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事件选择 篇7

一、教务管理中突发事件举偶

A学院xx级y班,入校以来整体班风一直很好,深受任课老师、辅导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好评。大一、大二两个学年班级各项工作有序展开。进入大三第二学期之后,同学们对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有怨言,抱怨一周44节课太多,整天疲于奔命。开学一周后,他们多次向辅导员、任课老师及院相关领导反映过此事,但没有得到满意答复。繁重的课程压力一直未得到缓解。随后,班级全体同学采用的“用脚投票”的抗争方式———集体离校旷课。当任课老师发现无人上课时,及时向教务管理人员反映此事,院相关领导也高度重视此事。辅导员、教务管理人员、院领导分别与该班班委、同学联系。但没有同学接听电话。面对这种“集体失联”情况,相关人员只好跟学生家长联系,要求同学们及时返校回到课堂,并承诺有问题可以当面好好谈,课程任务太重可以修改培养方案。在多方的努力下,尤其是得到减轻课程任务承诺时,抗争数天的同学们陆续回到学校,院领导也兑现了之前的承诺,抗争事件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二、教务管理中冲突事件的质性解读

冲突性事件的发生已成为教务管理者直面的常态。案例中的抗争是一种典型的冲突事件。这就需要教务管理者正确认识理解冲突的内涵、类型及其产生的过程,掌握化解冲突的策略。

冲突是一种过程,它始于一方感知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持有负面的看法。传统的冲突观念规避冲突,认为冲突来自人们间缺乏沟通、直爽和诚信,以及管理者未能有效应对被管理者的需求和渴望,是一种功能失调的结构。但现代管理观念却欢迎冲突,认为冲突是组织中内在产生的,组织中存在适当的冲突的确有可能使组织的功能达到最佳状态。换言之,现代冲突观念认为,冲突的最大贡献是认可了一定冲突能过帮助群体维持活力、自我批评能力与创造性。这种相互作用的冲突观念得到了管理者的认可,在实践中也被广泛的应用。上述案例中,教务管理者就充分应用了冲突的相互作用观念,很好协助院领导解决了“失联冲突”事件。

教务管理中,规避功能失调型冲突或营造适度功能正常型冲突,还需要教务管理者了解冲突的演变过程。一般来说,冲突过程由阶段组成,即潜在的对立或不和、感知与冲突的个人化、意图、行为与结果。

潜在的对立或不和是冲突的第一个阶段,涉及到冲突产生的必要条件。沟通障碍、沟通过多或过少都是冲突的起源之一;结构是冲突另一起源,如群体规模、群体成员承担任务的专业性、管辖权是否清晰、成员能力与目标是否匹配、领导风格、奖酬系统以及群体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等都会导致冲突的产生;个人变量,如人格、情绪以及价值观等也是冲突潜在来源之一。

感知与冲突的个人化是冲突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具体问题”被清晰地界定出来,加之情绪的作用,“具体问题”被感知,个体因此会对冲突产生情绪,冲突各方才会感到焦虑、紧张、挫折感和敌意。

意图是冲突产生的第三阶段,是掺杂在人们的感知、情绪和公开行为之间的,指的是人们决定按照既定的方式采取行动。学界常常从满足对方要求的程度(即合作)与满足自我要求的程度(即主张)两个维度来划分如下5种意图:竞争、协作、回避、迁就、折中。

行为是冲突过程的第四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冲突将变为有形的。行为阶段包括冲突各方的语言陈述、行动以及反应等。细微的分歧或误解、公开质疑或挑战对方、直白的口头攻击、恐吓和最后通牒、进行激进的身体攻击、公开试图击溃对方的行为等凸显冲突的不同激烈程度。

结果是冲突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冲突各方在行为与反应之间的交替会带来冲突的结果。一般而言,冲突的结果表现为两种:一是功能正常冲突,即冲突能够增进集体绩效;二是功能失调冲突,即冲突妨碍群体绩效。

三、冲突管理———化解教务管理中冲突事件的策略性选择

从上述冲突案例描述及其理论剖析可知,冲突既可以导致功能失调型冲突,也可以带来功能正常型冲突。既然现代管理中冲突已成为常态且无法完全避免,教务管理者就必须思考以下问题:如果一个冲突是导致功能失调后果,冲突各方应当如何解决才能将其平息?如果冲突程度过低需要更加激烈一些,又有哪些选择呢?“冲突管理”无疑成为教务管理者化解冲突事件的策略性选择。

面对冲突程度过低,管理者需要营造建设性功能正常型冲突。管理者的策略是通过诸如座谈、公开讨论等方式奖励提出相反意见者而惩罚规避冲突者;理想的冲突水平能够刺激群体突破停滞状态,激发成员的创造性,使成员释放压力以及开创变革,而不会升级为破坏性的冲突或者障碍沟通协作。教务管理者要善用每学期的期中师生教学座谈的契机来建构建设性冲突。

面对过多冲突,并希望降低冲突多发性,管理者需要掌握更加具体的冲突管理技巧。在理想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意图应当能够准确表达为相关的行为。因此,为有效化解教务管理中的功能失调型冲突,教务管理者需要娴熟掌握并灵活应用以下策略。

(一)竞争策略

竞争性策略是指一个人努力满足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对方的影响。在教务管理中,当遇到需要快速、果断决策的重要问题(紧急情况),遇到组织某人利用非竞争性行为来谋取私利时,竞争性策略便成为最佳选择。

(二)协作策略

协作是指冲突各方都希望令所有人满意时,就会展开合作,并寻求共赢的结局。管理中,面临双方所关心的问题都十分重要而不能折中、希望融入不同观点形成合议、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时,管理者需要采用协作策略。

(三)回避策略

回避是指意识到冲突存在时,希望退出或者平息冲突的做法。管理中,如果面临的问题微不足道,如果还有其他重要的问题需要处理,如果一个解决方案的破坏性多于有益性,此时,有效解决问题的选择是回避策略。

(四)迁就策略

迁就策略是指牺牲自我利益来维持双方的关系。比如,发现自己错了时想听听其他人的想法,当一个问题对他人比对自己更重要时需要满足对方而维持合作关系,允许对方通过错误而学习等。因此,管理者宜采用迁就策略。

(五)折中策略

折中代表双方认可冲突存在的合理性,并且接受一种可以让双方都得到部分满意的解决方案。当存在目标很重但不值得采用激进的做法而造成可能的破坏、在时间压力下为了达成权宜之计、协作与竞争的策略并不凑效等等原因时,折中策略会成为管理者的必然选择。

简言之,“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对于教务管理者而言,冲突管理是管理工作中的常态,因此,教务管理者既要认知冲突管理的内涵、类型与过程,又要在管理实践中智慧地应用冲突管理的策略。这样才能把教务管理各项工作做扎实,才能不断取得教育教学建设的新成效,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构建和谐的校园。

摘要:在多元且高度复杂的社会境遇中,冲突性事件频发已成为学校教务管理者面对的常态。教务管理者需要正确认知冲突的内涵、类型及其过程,需要营造建设性的功能正常型冲突及化解功能失调型冲突,需要在教务管理实践中智慧地穿梭于竞争、协作、回避、迁就、折中等不同策略中,从而做出智慧的选择。

事件选择 篇8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一) 事前防范预测作用

突发事件常常以偶然的方式出现。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 任何偶然性的背后, 都有必然性在起作用, 这种“必然性”其实就是规律性, 而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发挥对思想预测的积极作用,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御, 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动权。

因此, 企业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这就要求企业要用敏锐的眼光观察问题、清醒的头脑思考问题、高度的政治意识处理问题, 准确把握员工思想动态, 及时排查工作风险点, 将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不良思想动机、言行和潜在隐患、风险化解在苗头萌芽的前期。同时, 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应急意识。从一定意义上讲, 应急意识是企业在新形势下必须具备的一种超前意识, 因为只有当企业树立起强烈的应急意识, 在面临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才可能做到快速反应、沉着应对。

(二) 事中引导协调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发挥着积极的导向功能。由于突发事件突如其来, 往往使各方面措手不及, 人们的思想情绪也会因此出现大的波动, 容易产生从众或集群行为, 并有可能引发混乱。在这种情况下,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首先介入激活, 加强政策引导,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用各种手段及时引导人们统一认识, 冷静应对。

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协调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突发事件的协调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利益协调, 即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化解矛盾。物质利益原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要求企业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必须考虑引发突发事件各种诱因背后的物质利益以及在事件处置中积极协调各种物质利益。二是组织协调, 应对突发事件往往涉及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 因此, 必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 才能整合资源, 形成合力, 共渡难关。

(三) 事后总结监督作用

突发事件可能来得快, 去得也快。但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却可能是长期、深远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其善后处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企业必须安抚人心, 让员工的心情逐步恢复平静, 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恢复常态。另一方面在突发事件结束后, 企业要及时总结挖掘, 树立典型, 用楷模的示范作用来带动员工, 以先进典型的事迹来感染和鼓舞员工, 正确引导舆论, 鼓舞斗志, 增强事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反复性要求企业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必须彻底, 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监督作用。这里的监督主要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过程中, 对处理措施落实的监察和督导, 以及反馈总结等。监督工作往往是整个处理过程中极其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一环。这就要求企业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站在全局的高度, 总结经验, 查找不足, 对工作过程进行跟踪、督查, 及时修订完善措施预案等。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应对突发事件中的路径选择

(一) 建立风险评估预警机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 “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 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风险评估一般是指通过识别和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 确定相应的风险级别, 为采取相应处置措施提供依据的过程, 它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础工作。

在企业中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建立信息收集和分析平台, 准确把握各方面的思想动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 企业要对潜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全面摸排, 科学评估, 做到底数清, 情况明, 建立风险台账, 同时对各类隐患进行积极整改, 确保把发生风险的概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其次, 企业要建立重大事件监测预报机制, 对可能引起企业发生突发事件的各种因素进行严密的监测, 对监测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分析, 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类型及其对企业发展可能的危害程度做出估计, 并在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最后, 企业要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并适时进行演练, 确保预案的科学规范和可操作性等。

(二) 建立应急快速反应机制

为了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 企业必须建立应急快速反应机制。这个机制应该包括领导管理机制、应急队伍机制、信息报送机制、先期处置机制等。

具体来讲, 企业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企业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在预警机制中必须明确应急快速反应领导小组, 企业的主要领导应该亲抓主管, 确保企业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决策, 得力指挥;同时企业内部必须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精干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队伍, 其成员应囊括企业自最高决策层到管理、一线生产等部门, 在日常工作中, 需要对这支队伍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 使这支队伍在关键时刻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标;另外, 信息报送工作在企业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完善的信息报送机制可以确保企业内部信息通道畅通无阻, 即在遭遇突发事件时, 企业内任何信息均可通过内部适当的程序和渠道传递到各个管理层级和相关人员, 从而为积极回应和采取措施提供依据;最后, 必须做好先期处置工作, 因为突发事件一旦发生, 要求企业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快速反应, 即时处置, 这个“处置”实际上很有可能就是“先期处置”, 同时这个“处置”是突发事件处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为先期处置如果得当, 突发事件有可能就会平息, 或者损失和影响会降低到最小, 如果处置不当, 突发事件极有可能蔓延扩大, 从而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和影响。

(三) 建立信息舆论引导机制

企业突发事件发生后, 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真实的信息可能会因各种非真实信息的挤压出现变形与失真,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正确的信息舆论引导, 极有可能造成人员心理恐慌、信息失实, 对企业信誉和形象将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因此, 企业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特殊优势, 加强信息舆论引导机制建设。

“谣言止于公开, 信任源于透明。”突发事件发生后, 企业应该在第一时间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 抓住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本质在于客观公正地告诉人们事件的真相, 进行正面疏导。为此, 企业一定要坦诚面对媒体, 向媒体和公众说真话, 取得媒体和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对确因自身工作失误造成的事件, 企业要敢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对需要调查核实后再公开的信息, 要做好解释工作, 绝不能推诿搪塞或提供不实言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填补信息空白, 发布权威、准确的信息, 防止谣言传播;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向社会表明企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立场, 展示良好的企业形象, 为企业赢得市场信誉, 为事后恢复奠定基础。

(四) 建立综合协调管理机制

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其实也是管理的过程, 在应对突发事件的特殊环境下, 尤其需要遵循管理的规律, 建立综合协调管理机制,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在应对企业突发事件中的有效性。企业应急管理强调综合协调, 是因为现代社会大部分突发事件的原因和影响都是综合性的, 因此突发事件的处理必须在各个部门的综合协调下有序进行。纵向上, 突发事件应对机构包括系统内垂直管理部门的相互联系;横向上, 突发事件应对机构来自各个部门, 所以既要发挥它们各自的资源优势, 又要综合协调各个单位, 促使产生新的整合功效。

建立综合协调管理机制, 企业首先要建立组织健全、高效规范的工作机制, 企业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的传统组织优势, 同时依靠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 采取一切有效的形式, 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其次, 要建立责任明确、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团队或个人进行表彰, 对因工作不力或工作存在重大严重失误的人员要认真追究责任, 确保责任落实;最后, 要建立突发事件柔性处置机制, 突发事件发生后, 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会发生重大变化, 这个时候如果按照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工作方式来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 必然会事半功倍, 因此必须加强心理调适和情绪调控, 以人为本, 稳妥渐进开展工作。

(五) 建立总结提高长效机制

企业突发事件发生后必须进行事后总结。事后总结对应对下一次的突发事件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 总结就是借鉴提高。解决方案的达成和实施, 并不意味着突发事件处理的过程结束。企业必须对突发事件总结经验教训, 一方面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 另一方面从中总结经验, 并对之进行发扬光大。

上一篇:移动电源使用下一篇:中职政治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