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事件

2024-08-19

社会事件(精选12篇)

社会事件 篇1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渐入深水区, 在社会转型期间发生的群体性冲突, 是一个非常敏感却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以“瓮安事件”为例, 通过分析概念和诱因, 提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瓮安事件,社会稳定,长效机制

前言

2008年6月, 贵州省瓮安县发生了一起影响恶劣的“打砸抢烧”事件, 俗称“瓮安事件”。此次事件本身并不复杂,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 逐渐演变成错综复杂、影响恶劣的群体性事件。我国改革开放渐入深水区, 在社会转型期间发生的群体性冲突, 是一个非常敏感却不可回避的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和解决, 经过长久积压和发酵, 就有可能在某个特定时刻爆发出来, 发生类似“瓮安事件”的群体性事件。本文以“瓮安事件”为例, 通过分析概念和诱因, 提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

一、“瓮安事件”综述

2008年6月, 李树芬与几位同学一起外出玩耍时, 不幸身亡。当地公安局经调查后认为, 李树芬的死亡与其同学无关, 是自己投水所致。李树芬的家属对死因提出质疑, 并将其遗体摆放在出事地点。随着围观者增多, 流言四起, 群情激愤。上万名群众开始上街游行, 或冲进办公楼打砸办公用品, 或在县政府和公安局外焚烧警车, 共造成100余间办公室被烧毁、砸坏, 50多余辆警车、摩托车被烧毁, 150余人受伤。

二、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和诱因

(一)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群体性事件是指某一特定群体为满足某种要求或基于某种诱因, 以暴力方式公然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导致事态扩大、冲突加剧, 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破坏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应立即予以处置的事件[1]。

(二) 群体性事件的诱因

1. 政府角色错位, 群众利益受损

在瓮安地区, 部分领导干部在执政过程中, 长期公权私用, 权力寻租, 官商勾结, 引起群众的普遍不满。而“瓮安事件”只是一根导火线, 点燃了积累已久的社会不满情绪。在事件处理过程中, 某些基层官员又暴露出作风粗暴, 工作简单, 甚至随意动用警力镇压群众的问题, 使矛盾扩大化, 以致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给改革开放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 沟通渠道匮乏, 矛盾长期积累

基层民意表达渠道匮乏, 群众矛盾得不到及时化解是导致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在一些地方, 基层群众的利益受损后, 合理诉求被压制, 维权渠道被堵塞, 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有冤难言, 有怨难消, 遂逐渐转向非法渠道发泄情绪, 表达诉求。一部分民众呼声, 正是通过这样的非法行为, 造成较大影响, 引起高层重视, 才得到应有的回应。这种非常规的解决方式恰恰说明了体制的不完善。

3. 媒体策略落后, 政府公信下降

在舆论传播手段丰富, 传播速度飞快的今天, 一些政府部门还是采用“遮遮掩掩”的方式来应对媒体, 企图掩盖过失。然而, 群众对咨讯的迫切需求并不会因此消失, 当不能得到权威的消息时, 就容易被各种谣言所迷惑, 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绪, 甚至某种偏

4. 黑恶势力抬头, 基层打击不力

近年来,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身影在群体性事件中时有出现。在“翁安事件”中, 他们甚至伪装成了“救世主”的角色, 挑唆和直接参与“打砸抢烧”, 涉案人数111人之众。少数基层政府对黑恶势力不敢打、无力打, 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态度, 给黑恶势力留下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更有一部分基层干部与黑恶势力相互勾结, 在各种场合充当其保护伞, 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危害。

三、建立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

(一) 重视文化建设, 筑牢思想防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涵盖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主题, 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导向和根本指南。要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文化氛围, 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 重视人文关怀, 为社会稳定筑牢思想防线。

(二) 完善保障体系, 拓宽维权渠道

应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安排来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 加大力度解决好医疗、教育、住房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 特别是关注、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生活状态。要逐步完善基层司法体系建设, 特别重视党风廉政工作,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保证群众维权渠道畅通无阻, 从源头上疏导、化解社会矛盾, 消除群体性事件的隐患。

(三) 调整媒体策略, 加强舆论引导

在媒体日益发达, 舆论传播迅速的今天, 不能再对媒体采取“隔离”的措施。政府要与时俱进, 调整策略, 更加重视新闻信息工作, 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借助权威新闻媒介等方式及时主动发布热点新闻的第一手信息, 要善于利用博客、微博、QQ等互联网工具和其他新型媒介, 掌握和引导社会舆论走向。

(四) 加大防腐力度, 打击黑恶势力。

对黑恶势力, 要坚决打击, 决不手软。对纵容包庇黑恶势力的党政领导干部, 要严肃处理, 决不姑息。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增强打黑意识, 加强防控和侦查力度, 及时发现苗头, 打早打小。对已经形成规模的黑恶势力, 要能打敢打,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和德.群体性事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1~289.

[2]任红杰.社会稳定问题前沿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68~97.

[3]黄建钢、宋富军、李百齐、顾协国.社会稳定问题研究[M].北京:红旗出版社, 2005:112~198.

[1]刘彦成:《浅析暴力事件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北京人民检察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 (总第87期)

社会事件 篇2

吴沙通报了“6·11”大敦村聚众滋事事件经过及处置情况,指出“6·11”大敦村聚众滋事事件发生后,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依法果断处置、迅速控制局面,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公布事件真相,积极做好群众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目前新塘镇社会面保持平稳有序。

苏志佳在讲话中分析了“6·11”大敦村聚众滋事事件发生的原因,指出当前一些地区部门社会管理创新意识不强,解决复杂问题的办法不多;基层组织建设滞后,基层管理工作薄弱;流动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不到位,尤其是对流动人员关爱不够;体制机制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服务管理力量严重不足,是导致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苏志佳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都必须正视这次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认真总结,深刻反思,以实际行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一要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二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努力减轻社会管理压力。三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夯实社会和谐稳定根基。四要优化流动人员管理服务,保障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五要切实加强排查工作,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六要加强宣传媒体工作,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七要加强应急工作,有效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八要提高工作执行力,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广州市综治委委员,各区、县级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纠风办、维稳办、综治办、信访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主要领导,各街道党工委书记(镇党委书记)、派出所所长共500多人参加了会议。

又讯 据悉,大敦村聚众滋事事件发生后,增城市委、市政府已经启动问责机制,免去刘某新塘镇党委书记职务,免去麦某新塘镇党委副书记并提名依法免去新塘镇镇长职务;给予大敦村党支部书记吴某、村民委员会主任卢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增城市有关部门对引发事件的有关治保会人员也作出了严肃处理,对在现场与王联梅夫妇拉扯争执的治安联防队员卢某,予以治安拘留10天的处罚并作出开除处理;对负有管理责任的治保会常务副主任卢某予以开除。

2013社会责任十大事件 篇3

导读:

国内社会责任十大事件:

浦东新区率先发布开发区区域责任竞争力指数

习近平讲话要求中国在非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南方电网公司启动首个“社会责任周”,深入推进责任实践

中国CSR实践基准报告显示实践处于发展的变盘期

五矿化工商会编制对外矿业社会责任指引

《决定》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深化国企改革重点之一

《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调查报告》公布,多方参与态势将逐步形成

英特尔发布白皮书,探索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实践和理论

央企社会责任工作会议确定关键工作“一二三五”

首份《中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指南》发布

国际社会责任十大事件:

欧洲议会发布CSR研究报告,明确社会责任战略

全球可持续投资额达13.6万亿美元

全球十大化学品公司共同发起化工行业温室气体指南

欧盟通过强制性提案,要求企业提高透明度

“责任消费观察联盟”成立

GRI发布最新版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4

B20宣布建立反腐败的共同行动中心

BSCI研究显示中国60%供应商合规

英国率先发布商业与人权行动方案

65%的企业在CEO层级公布可持续发展政策

事件营销的社会公德考量 篇4

一、事件营销的含义及特点

1、事件营销的含义

所谓事件营销, 是指企业营销者在真实和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 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 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 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 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的手段和方式。如:1996年, 东方仁德传播机构的一名职工在珠海乘坐出租车时, 得知司机苏耀洪开的捷达60多万公里没有大修过, 这在当时很罕见, 于是就跟一汽大众沟通, 双方意识到事件的传播价值, 在东方仁德的策划下, 围绕“60万公里无大修”发起一系列活动, 一汽大众重奖苏耀洪一辆新捷达。到1996年底, 活动结束时, 据统计, 媒体对此事件报道的新闻稿件达300余篇。时至今日, 不少人还清楚记得苏耀洪这名字.这一事件作为中国轿车技术进步的明证, 被机械部评为中国机械工业十大新闻之一。

2、事件营销的特点

(1) 突发性强, 时间短。事件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 如:2004年全国突然发生的“非典”疫情, 给许多医药、保健品企业提供了商机。养生堂公司抓住这一契机, 于4月23日率先向国家卫生部捐赠价值500万元具有提高免疫力的新产品——成人维生素;同时向一些隔离区的医护人员大批量赠送其利润贡献产品——龟鳖丸。短短几天之内, 其提高免疫力的产品龟鳖丸产品在杭州就已卖断货, 其新产品成人维生素也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 也真正拉开了国内维生素市场大战的序幕。

(2) 企业的潜在机会大。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给许多企业又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营销机会。比较著名的有“王老吉”凉茶, C C T V赈灾捐款晚会应该是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收视率的节目, 当时属于加多宝集团的“王老吉”捐了一个亿!接下来的几天里, 公开媒体、网络上各个论坛里充斥了和王老吉有关的信息, 大部分都是赞扬这个企业的, 表示今后只喝王老吉, 为生产王老吉的加多宝集团提供了巨大的营销机会。

(3) 事件有广泛的消费者受众面。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超过40亿的电视观众为众多世界级品牌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但是, 现在看来, 最大的赢家还是失去2008北京奥运会赞助商资格的“李宁公司”。8月9日, 李宁的股价跳空高开约0.4元, 以18元开盘, 随后一路上扬, 至收盘时升0.62元, 达到18.24元, 升幅高达3.519%, 这意味着李宁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点燃主火炬的重任使得他个人财富在周一飙升了逾1亿元。在最大

(4) 高频率的媒体助阵。重大事件的发生得到最广大媒体的关注, 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有100多个国家的数千家媒体的报道与转播, 由于媒体的参与, 往往使重大事件得到迅速传播, 为事件营销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二、事件营销的道德衡量标准

与广告和其他传播活动相比, 事件营销能够以最快的速度, 在最短的时间创造极大的影响力。炒作本身是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的一种有效策略。但品牌炒作不应该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更不能有伤社会风化。需要对企业的事件营销行为进行有效的道德约束, 就必须有一套社会公德评价标准。社会公德就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 在历史长河中,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 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 约束着我们的行为。目前, 对营销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公德的判断存在两大理论。一是功利论, 主要通过行为产生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道德合理性。二是道义论, 主要通过处理事物的动机来审查是否合乎道德。

从功利论出发, 一种行为如果在道德上是正确的, 只有当这种行为能够为所有那些受这种行为影响的人带来最好的结果时才是可能的;而且, 这种结果在任何其他以这种方式来行为的人那里表现出来也是如此。即一种营销行为道德与否主要看这种行为产生的结果, 与其他方式相比这种行为方式带来的结果是最好的就是道德的。

从道义论出发, 道德取决于人的理性观念, 道德是由理性的意志决定的, 出于人自觉的一种善的行为, 即是不计功利、不讲结果的, 纯粹由一种道义感或说是动机决定的善的行为。如果善被与某种条件, 例如结果联系起来, 那就不能被认为是真正善的。判断一个行为是不是道德上正当的, 关键是看它的动机。相同的行为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行为准则相互作用的结果。道义论, 主要从处理事物的动机来审查是否道德, 并从直觉和经验中归纳出人们应当共同遵守的责任和义务, 以这些义务的履行与否来判断行为正确与否。

存在于企业和社会间的契约要求企业必须感激他们生存在社会里, 这个社会期望他们关心他人的福利和普遍的社会利益, 符合社会公德。因此, 企业进行事件营销时, 必须兼顾行为的动机和行为的结果。

三、非道德事件营销的危害及治理

1、非道德事件营销的危害

现在的许多事件营销似乎早已打破了众多“清规戒律”。为了提高知名度, 为了吸引众人的注意力, 许多品牌不惜冲出道德的藩篱, 跨越习俗的围栏, 脱下外套内衣, 全然不顾自己行为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例如,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在其博客里贴了一张“全体学生跪下给老师们磕头”的图片, 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回帖, 褒贬不一。“下跪事件”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 引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李阳前所未有的“疯狂起来”。

又如, 受国外出租车拉“死人”事件的影响, 昆明一家企业精心策划了一个恐怖事件, 一天夜里, 连续在昆明主干道100多个公交车站台上安装了相同的纸箱, 纸箱上注明了该公司的标识。第二天一早, 就有人报警怀疑里边装了炸弹, 这一事件惊动了警方, 警方立即封锁了现场, 还动用了大批防暴警察.事后警方向媒体宣称, 这一事件完全是个恶作剧, 这一切都是一家企业的策划人想利用事件营销达到宣传的目的。日前, 该企业的策划人被以“妨碍社会公共安全罪”起诉。

众所周知, 公众品牌必须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必须传达正确的思想, 示范正确的行为。尽管我们不能说“下跪之礼”是陈旧的习俗礼节, 也不能够全盘否定, 但是怂恿一大批学生, 在同一时间内展示如此“厚重”的礼仪, 本就是利用学生稚嫩心理实现商业目的的“骇人之举”。

至于昆明那家企业, 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对消费者极不负责”的形象。是个愚弄人民的形象, 是赤裸裸的玩弄家。其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影响。根本原因就是整个事件缺少美誉度为基础, 是对社会公德的极大挑战。可以说, 上述这些完全为了品牌一己私利进行的炒作, 都可以称之为“脱光衣服”的炒作。

2、非道德事件营销的治理

对于非道德事件营销亟需进行全面治理, 主要途径有:

(1) 立法。非道德事件营销之所以出现泛滥的趋势, 是和我国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经营与推广过程中法律缺失有密切关系, 必须加大商品营销过程中的立法力度, 从法制的角度看, 我国必须加强消费者权益法、价格法、广告法、经济合同法、质量法、市场交易与管理法等方面的法制建设, 加强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非法的市场行为, 从法律层面规范营销者的行为, 以保证社会公德不受践踏

(2) 舆论宣传引导。非道德事件营销之所以喧嚣尘上, 是由于许多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们更多的津津乐道于事件的娱乐性, 而忽视了其对社会公德的影响与危害, 要加强媒体的正面引导与宣传, 不给非道德事件营销传播的基础。

(3) 提高营销者的素质。由于消费者求新、好奇的心理需求也给营销者提供了制造非道德事件营销的土壤, 必须提高营销者的素质, 更多地关注健康、积极向上、符合社会公德的事件。

(4) 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增加消费者的商品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企业和政府应通过报刊、杂志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商品知识, 使其成为明智的购买者, 并宣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动员消费者积极地和违法、不道德行为的营销行为作斗争。

参考文献

[1]、孙希, “事件营销切入点的把握”, 《市场观察》, 2004年05期。

[2]、马成, 《事件营销》,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 第7-16页。

[3]、卢泰宏, 《解读中国营销》, 中国社会研究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1版。

[4]、李芫, “事件营销被逼上梁山”, 《市场观察》, 2004年02期。

[5]、宋林, “事件营销秘籍”,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3年第9期。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篇5

实施日期:二○○七年五月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了维护管理部的稳定局面,为管理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及时妥善处理好群体性突发事件,根据建筑安装分公司司工发〖2004〗61号《关于印发分公司重大安全、环境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的精神,结合管理部及烟台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应范围

适用于发生在本管理部范围内各单位的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经济纠纷及管理部内部因用工、劳资、工伤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等。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

1、应急小组职责划分

2、应急报告

1)、应急小组成员,在各现场要密切关注不稳定因素,与各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发现苗头及动向及时向管理部汇报。

2)、应急小组成员收集到内部不安定的信息及时汇报,并开展先期的处理。

3)、应急小组收到信息时,迅速分析、判断、事件的规模、原因、发展的动态,制定相应的措施,赶往事件发生地,采取果断措施,将事态控制在最低限度,最小范围内。

四、事件应急响应程序

1)、先期处理程序

适用与5人以下规模或10人以上规模但情况较为缓和的集体上访事件。

应急小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对上访人员进行劝说疏导,调查情况,宣传法制及单位规章,防止事态升级。对不听劝阻、有围堵单位大门,围攻办公室、围攻个别领导等行为的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人员安全加以保护。并全力保障管理部的正常工作生产秩序。

2)、一般处置程序

适用于20人以上集体上访或20人以下到管理部内办公场所非法集会、示威、静坐、拉横幅贴大字披、以及封堵办公场所大门及周围道路交通,强制闯入或群体冲击要害部门、部位等重要目标的群体性事件,经先期处置后仍不撤离的集体上访事件。

应急小组人员应根据现场的情况决定是否报请分公司或政府部门支援,采取积极措施控制现场局势,配合政府部门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力争将上访人员、闹事人员劝回到指定的接待场所。

公司应急小组总指挥谢青(***)

3)、紧急处置程序

适用于有明显违法犯罪性质的集会、游行、示威、静坐、煽动等违法行为;发生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甚至引起骚乱的行为;有组织的冲击重要目标、领导,经劝阻拒绝撤离,长时间相持的事件;经一般程序处置仍拒绝撤离现场,长时间围堵单位大门、堵塞道路交通、发生围攻殴打和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等行为的事件。

应急小组要积极配合公司或政府部门的工作,服从指挥、统一调度,互相配合协作,有效的控制局势,确保事态不扩大,确保管理部稳定。

五、应急响应措施

1、提前堵控拦截

对集体上访和非法集会游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要及早开展工作,并抽调足够的人员进行布控、堵控拦截,力争在事件发生地解决。拦截途中,避免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

2、维护现场秩序,控制事态发展。

一旦发生群体上访等事件,相关责任单位和部门应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维护现场治安,做好宣传教育和疏导工作,疏散围观群众,将上访人员劝至指定的接待场所,安排人员接待。

3、积极协调配合地方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当局势难控制时,要配合上级及地方政府部门对现场实施警戒、实施交通管制直至强行驱散。正确区分矛盾性质,在调查取证,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及时揭露和打击突发事件的组织者、策划者等核心成员,教育不明真相的参与人员。

4、对重大刑事案件,涉外事件的处理。

首先由发现的人员向应急小组报告并拨打“110”报警电话,事发地的应急小组人员迅速保护好现场,维护秩序,全力配合、协助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侦破和取证工作。

六、应急工作中的原则。

1、坚持管理部领导、共同参与、妥善处置的原则。应急小组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处理措施的使用要报管理部及上级公司,并及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提出有效建议,做好参谋助手。

2、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应急小组应及时疏导化解社会矛盾,掌握职工动态,提前发现事件的预谋和苗头,力争把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

社会事件 篇6

郭美美风波专家呼吁找出问题答案

从2009年起,北大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每年都组织专家评选年度中国公民社会十大事件,内容涵盖公益慈善、公共事件(包括公共灾难)、公民事件(包括公民灾难)和公共政策四大领域。而随着汶川地震后,中国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件的参与和关注度加大,中国公益事业也逐渐进入现代式发展,加之公益领域事件频发,每年十大事件中都有30%左右比重的公益事件入选。

从历次年度公民社会十大事件评选结果来看,从2009年的“5·12地震捐资去向”到“《慈善法》进入立法程序”;从2010年的“玉树地震善款被要求‘汇缴’”到“曹德旺‘对赌协议’成就慈善问责第一单”。每年上榜的公益慈善事件既包含了对行业不良现状的揭示,也有对公益创新和制度进步的激赏。

在本届年度事件评选过程中,广东乌坎事件以45票全票通过位列榜首,其次则为“郭美美事件风波”;同时入选十大事件名单的公益事件还有:位列第4位的“免费午餐”,被称之为民间社会设置公共议程的典范;位列第9位的“中非希望工程事件”,专家评价此事件引发中国NGO国际化争议,民间辩论展现出了社会转型内外压力。此外,对民间公益组织发展标志着重大利好消息的“广东省出台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方案”在此次评选中位列第7位,此举措将为诸多存活在民间的公益组织提供政策上的便利和发展空间。

“如果说2008年被历史标定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启动元年,那么2011年就是中国公民社会的建设元年。”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杨团指出,中国公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公民热忱和个体的权利自觉,通过公益慈善、公共事件、公民事件、公共政策四个领域,认真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去。

对于名列第二位的郭美美事件,专家评价为:“郭美美”的个人际遇触动公益进化论之大命题,引爆慈善领域的官民矛盾,质疑掀动社会大辩论,推动慈善公益从边缘进入公共生活的中心,预示着社会的成长。红会尝试商业操作,固然有其苦心,如何以专业运作卸除官办色彩?如何借自身进步不负大众信托?问题昭然若揭,答案不能悬而不决。

中非希望工程与企业合作需做尽职调查

在此次评选的候选事件中,未能最终入选的“全球基金冻结对华资助”与“中非希望工程”两件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全球基金冻结对华资助”的原因之一即是因为中国已被定义为“中等以上收入国家”,这标志着中国自身实力的强大,因此无法再申请2013年以后全球基金项目;而后一件事,则是崛起的中国走出国门在其他一些贫困国家开展公益项目。

中非希望工程究竟问题何在?在中国自身基础教育尚存诸多艰难的同时,中非希望工程的存在是否符合事宜?这仍是当下许多人争论的焦点。当天与会专家就此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当天表示:对于中非希望工程,公众质疑的症结是青基会用希望工程这个在中国有几十年巨大声誉的大品牌为一个没有完全搞清楚的企业背书,基金会的品牌是最重要的价值所在,基金会如果与企业合作就是两个品牌的彼此背书,所以,基金会应该在合作之前对商业合作伙伴启动必要的尽职调查,避免因为企业的问题出现对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的伤害。

对应此种质疑的回答是:去年底,24家基金会率先加入《公益与商业合作九大行为准则》自律行动,行为准则的第三条内容是:公益组织与商业组织建立伙伴关系之前,应对商业合作伙伴启动必要的尽职调查,以避免商业合作对公益组织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而对于中非希望工程项目在当下的中国是否有其实施的必要性,专家则表达了肯定的意见。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金锦萍表示:一方面,非洲的教育状况的确非常堪忧,很多小学没有校舍、不通路、不通车,有救助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对中国企业来讲,进入非洲从事公益事业,这首先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同时也便于和当地社区之间形成友好的关系。北京大学法学院在“中非希望工程”事件受到社会质疑后,对项目进行了独立的第三方评估,评估结果显示:目标以及实施符合青基会和希望工程的宗旨和使命,与目标群体的需求一致;项目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使用等方面符合法律法规、基金会章程的规定和双方捐赠协议的约定。

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曾在致辞中说:“今天,每个人都知道世界上贫富之间的鸿沟,都知道这道鸿沟使一穷二白的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们与我们一样,应当享有人的尊严、基本自由、安全、食物和教育。这代价不只由他们承担,我们所有人都要承担。”

“我们总是说是不是等中国所有的问题解决了,我们才走出国门?还是说我们本身就认为所有人类的苦难本身就是一体的?”金锦萍最后问道。

◎2011公民社会十大事件榜单

1.乌坎事件彰显基层治理困境,官民对话协商化解冲突

专家点评:在矛盾激化后,由于政府积极介入和信息公开,建立了有效的对话协商机制,将社会维稳与民众维权统一起来,成功化解社会矛盾,避免了行政力简单化处置的倾向。该事件对矛盾凸显期的中国社会、政治结构带来深层次影响,也为政府部门的科学判断和冲突管理提供了成功样本。

2.“郭美美”风波考问红会,引发官民慈善大讨论

专家点评:“郭美美”的个人际遇触动公益进化论之大命题。“郭美美”引爆慈善领域的官民矛盾,质疑掀动社会大辩论,推动慈善公益从边缘进入公共生活的中心,预示着社会的成长。红会尝试商业操作,固然有其苦心,如何以专业运作卸除官办色彩?如何借自身进步不负大众信托?问题昭然若揭,答案不能悬而不决。

3.温州动车事件

专家点评:温州动车事件中的民间表现,既显示出社会对于生命的敬重与悲悯,更彰显问责政府的权利觉醒。借助网络平台传达理性诉求,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从三鹿事件看社会责任 篇7

“大头娃娃”、“苏丹红”事件带来的风波还未冷却, 三鹿奶粉这颗威胁消费者健康的重磅炸弹又在我们的身边轰隆作响。接踵发生的惨剧委实令人痛心疾首, 萦绕在我们周围的潜在威胁更是屡见不鲜, 猖獗的缺陷食品, 以及令人发指的食品安全事故使得食品安全问题重新聚焦成公众关注的焦点。“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食品市场被糟蹋得如此乌烟瘴气, 少不了不法商贩顶风作案的“功劳”。三鹿公司得到了报应从此一蹶不振, 可是依旧有大批投机倒把的违法者至今逍遥法外, 我们自然也不会选择坐以待毙。套用马克思哲学中内外因的理论,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当人们在苛求食品安全法律出台的同时,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法律规制的再健全完善也不过仅仅发挥着辅助推动的作用。具体到三鹿奶粉事件, 发挥决定作用的内因无疑引出了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

二、社会责任与营利性

公司的社会责任并非自古就有, 此概念的提出的历史并不长。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 此概念也从萌芽发展到真正进入理论研究视野, 迄今已经被普遍承认为公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过去不少学者甚至反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 古典经济学派的弗里德曼认为企业并不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基于传统的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公司只是贴着营利标签的股东实现价值进行谋利的工具, 公司制度的价值也就等同与作为商事主体的股东的营利性价值。所以依据传统的理念来看, 公司只需要依照法律规章的许可利用资源从事增加利润的活动, 而未要求其回报社会的职责。根据公司法的法律规定, 可以归纳为公司是依照公司立法所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也就可以理解为公司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一种商事主体。通过以上法律条文的解读, 在旧的公司法中, 盈利性就是公司本质的同时惟一的特性是显而易见。因此发起人设立公司目的旨在盈利, 投资人投资于公司的目的也是为了盈利, 公司股东从事经营活动的目的还是为了盈利。毋庸置疑的是公司的盈利性在历史上发挥十分重要的价值, 但类似公司社会责任所遭遇到广泛争议, 传统的公司盈利属性同样备受争议。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 商人往往被误认为是重利轻义、败坏民风的象征, 而商主体所表现出来渴望盈利的不良动机更被视为最大的污点。随着时间的推移, 尤其经过重商主义理论为商人盈利性的正名, 商人的盈利性本质才最终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三、公司社会责任的内容

当代公司社会责任可以普遍理解为公司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 对公司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 以及公共社会应负有的责任。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公司对雇员的责任

雇员作为公司人力资源的所有者, 在现代公司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综合起来, 公司对劳动者的责任有以下几个方面:保证劳动者的平等就业和择业权、报酬获取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权、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待遇获取权等劳动权利。

2. 公司对债权人的责任

随着经济学和社会观念的更新发展, 个人本位逐渐向社会本位转变。现代的公司立法不仅要求实现公司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功能, 更必须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公司保护债权人的盈益是履行公司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对公司债权人保护, 树立公司债权人的安全感, 对公司的运行、信用, 以及对社会经济的秩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公司对债权人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方式:及时准确披露公司信息;诚实信用, 不滥用公司人格;积极主动偿还债务, 不得无故拖欠。

3. 公司对消费者的责任

消费者作为产品的最终使用者, 产品和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实利益, 所以, 消费者也是公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公司对消费者承担的社会责任可以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其一, 设计、生产合格产品, 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其二, 保证产品质量;其三, 保障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其四, 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真是信息;其五, 对消费者进行产品知识宣传和教育的责任;其六, 保障消费者求偿权的责任;其七, 保障产品安全的责任。

四、新《公司法》中社会责任的规制

回头对我国的公司社会责任进行反思, 目前公司制度一步一步地建立完善, 公司规模日益发展壮大, 深入广泛地影响着社会公共利益, 其一举一动不仅事关自身的盈亏存亡, 事关股东的利益, 而且事关雇员、债权人的利益, 以及关乎整个社会和广大民众的利益。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光艳表面之下, 让我们看到公司的社会责任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应看到的重要地位, 公司社会责任的缺失也势必会成为危及经济发展的定时炸弹。从层出不穷的矿难, 到苏丹红事件等, 再到最近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爆发更加印证了这一点。一些公司缺失社会责任感的所作所为一次又一次挑战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同时一次又一次震惊了社会公众的心灵。

“大头婴奶粉”给许多家庭造成了成千上万的婴儿死亡或弱智的惨剧还历历在目, 使得人们至今尚未从食品安全噩梦的阴影中走出!继而三鹿奶粉这颗威胁消费者健康的重磅炸弹继而又发生了。虽然三鹿奶粉事件已到9月份中旬才被媒体曝光, 但三鹿集团证实在在媒体广泛关注之前已经相继有了类似事故的发生。从媒体看到这些相关报道得知婴幼儿有的得肾结石或将终身残废或已生命垂危, 这些弱小生命痛苦的表情、亲人们悲伤的面孔, 以及那些涉案的不法商家在东窗事发之前充斥的欺骗和推脱的应对伎俩, 不仅伤透了公众消费者的心灵, 更是激发了对企业社会道德沦丧的愤慨。涉案的企业盲目追求利益, 置本行业的道德底线于不顾, 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儿戏, 把行业自律、社会诚信、健康常识通通抛到了脑后。个人诚信、企业诚信、行业诚信, 这原是社会诚信大厦的基本, 但一些食品企业频繁造假的事实, 通过某些极不自重的方式给整个社会诚信抹了黑。这也同时引起了整个社会思考, 倘若继续纵容这些食品企业的行径, 即使经历了多次食品事故的洗礼, 但类似的惨剧仍可能出现重演, “四鹿奶粉”、“五鹿奶粉”依旧会络绎不绝。“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足以自行”, 因此当仅凭诚信道德无法约束不法商贩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候, 我们只能求助于法律制裁来阻止类似悲剧的重现。通过将企业诚信即企业的社会责任明确写入法律, 借助法律的强制力来保证实行, 以此来引导并约束企业的所作所为。

我国的新《公司法》在此时代背景下也顺应发展, 将公司的社会责任明文纳入立法之中。新出台的《公司法》中总则第五条增加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 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 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 诚实守信, 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承担社会责任。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不受侵犯”。较原《公司法》首次增加了“承担社会责任”的说法, 作为时下最受社会关注的焦点, 新《公司法》自然应当弘扬公司社会责任的精神。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崭新公司法的一大特色, 对于新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对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积极作用, 同时是对我国公司以往所存弊端的一次全面反思, 更是立法者对我国公司立法的一项杰出的贡献。

倘若徒有总则笼统空洞的规定, 公司社会责任的地位仍不免显得尴尬。因为缺少了《公司法》分则条款的具体规制, 势必导致公司在履行其社会责任时, 缺少可操作性法规的指引显得盲从和不知所措, 也就同样造成公司在履行其社会责任时无法可依的窘境。所以新修订的《公司法》力图避免出现在法规表述上达到“明文性”, 但却欠缺“明确性”的问题, 所以在我国新《公司法》总则第5条中规定了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这一“公司社会责任条款”外, 突破性地在分则部分明确增加了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 新修订的《公司法》分则中明确公司社会责任的条款还表现在其他的许多方面。包括在公司设立登记、治理运营、公众监督以及明确公司在保护职工权益等各个环节的适用与解释时都明确体现了公司社会责任的精神。例如“新《公司法》第六条中设立公司, 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公众可以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查询公司登记事项, 公司登记机关应当提供查询服务”。以此明确社会公众监督公司的途径。同样在新《公司法》第十八条规定“公司职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组织工会, 开展工会活动,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公司应当为本公司工会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公司工会代表职工就职工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福利、保险和劳动安全卫生等事项依法与公司签订集体合同。公司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 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 实行民主管理。公司研究决定改制, 以及经营方面的重大问题、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时, 应当听取公司工会的意见, 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这些规范性条款的适用解决了公司在履行相关责任时盲目混乱的窘境, 同时促进了公司诚信的培养, 逐步督促公司注重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雷兴虎:商法学.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彭华为:公司社会责任探究.法制与社会, 2008.29

社会事件 篇8

1《社会保险法》颁布

2010年10月28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以90%以上的选票位居榜首, 表明论坛成员对其的高度认可。论坛成员认为, 该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开始由长期试验性状态走向定型、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阶段。作为社会保障立法的主体性法律, 该法不仅规范了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2《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发布

2010年6月30日, 国务院第117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条例的颁布实施填补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法规空白, 为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提供了法规依据。条例明确了政府、社会和个人在自然灾害救助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完善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体制和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实效, 提高国家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出台

2010年1月,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 明确社会保险各项基金不得挤占或挪作他用。在《意见》中,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得到规范和明确。《意见》指出,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统筹地区编制执行, 统筹地区根据预算管理方式, 明确本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责任。专项基金, 专款专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坚持收支平衡, 适当留有结余。《意见》的发布, 表明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与监督进入规范化阶段。

4 大力推进住房保障

2010年4月, 住房建设部先后发布《关于加强廉租住房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6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一系列政策的发布, 表明政府大力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事业。这不仅是缓解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稳定住房价格的重要举措, 而且意味着住房保障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实现住有所居目标, 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5 第七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2010年12月22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提高幅度按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 全国月人均增加140元左右。这是国家第七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是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低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继续弥补,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合理性。但也有论坛成员认为, 还应当考虑退休待遇与在职工资之间的关系, 关注提高养老金与提供老年服务的替代性。

6《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施行

2010年7月, 《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开始执行, 这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继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办法后实施的又一项惠及个人基本保障的政策。办法规定, 流动人员跨统筹地区就业时可以转移自己的医保关系, 个人账户可以跟随转移划转。这项政策对于维护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权益有促进作用, 也将推动中国医疗体制改革, 帮助老百姓解决异地医疗保障问题。

7 中国社会福利协会成立

2010年1月, 中国社会福利协会成立。中国社会福利协会是以改善民生、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为宗旨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的全国性社会组织。协会将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政策推进、宣传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和行业建设等工作, 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 提供社会福利服务, 促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其标志性意义不仅在于我国首个社会福利协会的成立, 还在于以往较忽略的社会福利事业从此开始引起关注。

8 修改《工伤保险条例》

2010年12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 进一步扩大了对职业伤害与工伤事故的保障范围, 维护工伤者的权益。修改后的《工伤保险条例》在调整扩大工伤保险适用范围和工伤认定范围、简化工伤认定程序、提高工伤待遇水平、增强参保强制性等方面进行了完善, 使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能够惠及更多的职业人群, 使广大职工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9 上海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

2010年10月, 上海开始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 有关试行意见提出, 延迟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 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企业各类人才均纳入了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的实施范围。延迟申领养老金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作用, 让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增加劳动时间;还有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待遇, 参保人员延迟申领养老金, 一方面能有一份在职收入, 另一方面能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 使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资金得到增长。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 积极探索调整申领养老金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1 0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指导意见的通知》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社会成本问题 篇9

一、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的巨大社会成本

(一) 消费者的巨大损失

对于消费者来说, 第一, 有形财产的损失可以通过退货、诉讼以及国家资助等方式得到弥补, 但给广大婴幼儿造成严重的身体健康损害的精神损失却无法补偿;第二, 在维权的过程中, 因为没有保留购物发票、奶粉已过期或已开封食用等问题而导致退货难, 消费者的权利并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同时遭到法院的“拒绝”, 不能得到司法救助, 消费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这无疑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二) 政府成本的剧增

1、加深对部分政府部门服务质量的质疑。

首先肯定政府部门在三鹿奶粉事件中的快速反应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人们选择三鹿奶粉是基于对政府行为的信任, 但这一事件会加深人们对政府监督管理职能的怀疑;同时, 我国的官员问责制是否合适, 值得探讨, 随着大批重要官员的引咎辞职和被免职, 就要再临时安排新官员来收拾三鹿奶粉事件这个烂摊子, 这样不免会造成人才浪费, 政府的服务质量可能会大打折扣。

2、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

据北京晚报报道, 政府已拨付约9.2亿元经费用于解决三鹿奶粉事件。政府不是社会的全职保姆, 政府对此的巨额财政支出既增加了政府的负担, 又让企业产生依赖心理, 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树立良好健康的形象, 更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独立有序运转。

二、社会成本增加后的思考

通过对上述几点问题的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导致社会成本的增加是一个概括性表述, 它包括了法律成本, 经济成本, 政治成本、文化成本, 甚至情感成本。其背后还隐藏着很多复杂的问题, 笔者借此给出几点建议。

(一) 转变立法思维, 保障立法质量

我国的法律体系是比较完善的。笔者认为存在的问题是不够稳, 效力低。不够稳体现在立法和废法的速度过快, 不能提供一个可靠持久的标准;效力低体现在现行法律能否被有效执行的问题,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问题严重。这样不但造成法律资源的浪费, 不利于法律权威的树立。因此立法机关应当转变立法思维, 保障立法质量, 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法律依据。

(二) 加强事前监督的力度和事后惩罚的程度

对于三鹿奶粉事件, 与其事后仓促的补救, 不如加强事前监督, 积极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 改变政府的全职保姆的形象;对于事后惩罚的问题, 有学者提出加重企业的犯罪成本, 企业的犯罪成本即犯罪的绝对成本和犯罪后被逮着的几率之积。笔者赞同这一建议, 这样才能让不法之徒有所收敛, 重视法律的制约和惩罚作用,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三) 重视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1、企业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 不能唯利是图。

像三鹿集团这样具有象征性的民族企业, 负载的不仅是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荣誉, 还有人们对它的信任与支持, 因此此类企更应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 维持自身的形象价值。一旦发现问题, 能够坦诚的从消费者的角度和国家的立场考虑问题, 迅速及时的解决问题, 而不是像三鹿集团之前那种遮掩的不明智的做法。

2、作为消费者, 需要增强维权意识和健康的消费意识。

消费者作为最直接的受害者和信息的最早获得者, 在企业和政府都无过错的前提下, 消费者积极主动向相关部门反映信息是非常关键的, 三鹿奶粉在07年底出现问题时, 如果通过极少数接受治疗的受害者的积极反映, 可能就会减少损失。因此人们需要树立维权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 为他人和社会多做些事, 才能放心消费, 安心生活。

综上几点, 三鹿奶粉事件让我们意识到社会成本的降低是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 社会是一个整体, 法律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更多的要靠道德的约束, 需要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节约社会成本, 增加人们的幸福感。

摘要: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很多社会问题, 在诸多敏感问题都被分析透彻的前提下, 本文从社会成本的角度再次分析三鹿奶粉事件, 力求揭示此类事件的弊病所在, 并为了节约社会成本提出一些拙见。

关键词:三鹿奶粉,社会成本,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美]罗斯科·庞德著:《法律史解释》 (中译本) [M].华夏出版社, 1989

[2]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3]梁治平.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社会事件 篇10

“所谓人文关怀, 是对人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确切地说, 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 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1]作为一种关注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思想, 人文关怀与人的生存、幸福与全面发展等息息相关。当下, 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结构转型的过程之中, 各种各样社会公共事件的发生呈井喷之势, 且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等特点。在介入、报道这些社会公共事件时, 各类媒介表现不一, 有些媒体的报道充满人文关怀, 有些媒体的报道则缺失人文关怀。

一、社会公共事件报道人文关怀缺失的表征

当前, 有些媒体在报道社会公共事件时人文关怀严重缺失, 主要表现为:

(一) 不注重挖掘事件背后的人性, 笔墨停留在血腥、灾难、痛苦、暴力等场景上

对于社会公共事件的报道应该充满人文关怀, 也就是说在报道社会公共事件时不能满足于对社会公共事件表象的绘声绘色的描摹上, 而应该去深度挖掘事件背后蕴含的人性, 关注人的生存境况和精神状态, 通过对事件的报道来肯定人的价值、讴歌人的生命。受众在接受充溢人文关怀的社会公共事件报道时就能够得到精神的净化和灵魂的陶冶。然而, 当下一些媒体在进行社会公共事件报道时既不注重挖掘事件背后的人性, 也不关注人的生存境况和精神状态, 而是把笔墨过多集中在诸如血腥、灾难、痛苦、暴力等场面的煽情性描写上。

这类肆意呈现血腥、灾难、痛苦、暴力等场面的社会公共事件报道还为数不少。譬如2010年3月23日早晨, 福建南平市发生震惊国内外的“3·23南平校园凶杀案”, 一些媒体将所有焦点集中在杀童话题上, 诸多报道通过活灵活现的细节描写来对当时犯罪嫌疑人行凶场面进行情景再现。“3·23南平校园凶杀案”被一些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看过相关报道的全国各地众多的学生家长都变得人心惶惶, 整天提心吊胆。这类肆意呈现血腥、灾难、痛苦、暴力等场面的社会公共事件报道虽然能够对受众进行感官上的刺激, 满足某些受众不健康的心理需求。然而, 因为它们没有挖掘事件背后的人性, 无法通过对事件的报道来肯定人的生命、人的价值, 从而不能够通过报道事件对受众进行精神的净化和灵魂的陶冶, 不仅不能创造任何社会效益, 反而会污染人的精神和灵魂, 带给社会和受众的只是无尽的负能量。

(二) 不尊重事件当事人, 忽视当事人的表达权和受访意愿

社会公共事件的报道在采访、写作、编辑等各个阶段都应当体现人文关怀。作为社会公共事件报道的主体, 记者和编辑应该以人为本, 尊重事件参与者、受访者、接受者, 理解和尊重人性, 尊重事件当事人的表达权和受访意愿。“一些涉及采访对象个人权益的采访报道, 要注意尊重对方的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等。”[2]

社会公共事件往往复杂多变, 涉及多个个人或群体的利益。在多方利益相互对峙时, 人们一般是趋利避害的, 受访者在接受采访时常常会陈述于己有利的观点而故意隐藏或者忽略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因此, 在进行社会公共事件报道时, 记者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当事人、受访者, 让他们都有充分陈述客观事实和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在现实社会当中, 有些媒体往往不能做到平衡报道。一些弱势群体的话语权经常被有意或无意忽视, 他们的利益诉求也难觅表达的机会。

为了采访到独家新闻或者防止漏稿, 进行社会公共事件报道的记者往往开足马力, 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去获取新闻素材。他们经常对事件的当事人和相关人采取穷追猛打的暴力型采访方式, 这种暴力型采访方式可能让记者获取一些颇具新闻价值的独家猛料。然而, 这种不顾一切的采访方式忽视了事件当事人及相关人的受访意愿, 并且可能侵犯他们的个人隐私, 甚至影响到他们正常的私人生活。这是一种缺失人文关怀的采访方式。然而, 这类缺乏人文关怀的采访在当下并不少见, 一旦有什么蛛丝马迹, 记者们就闻风而动, 速度堪比火箭。譬如, 在2011年10月13日的“小悦悦事件”发生后, 一些媒体记者为了采访到陈贤妹更多事迹, 对其进行牛皮糖式的采访。虽然陈贤妹和家人屡次明确拒绝记者的采访要求, 很多记者依然我行我素跟踪报道。媒体在想尽量满足受众需求的时候干扰了陈贤妹家人、房东、邻居的正常生活秩序, 记者们这种“敬业精神”是以破坏别人的正常生活为代价的。

二、社会公共事件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

当下, 有些媒体在报道公共事件时, 人文关怀严重缺失。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 原因比较复杂。概括起来说,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媒体、记者之间竞争过于激烈

当下, 中国各类媒体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竞争激发了中国媒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也引发了一些媒体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 为了吸引受众眼球, 一些媒体经常剑走偏锋。这些媒体为了迎合某些受众的低级趣味和猎奇心态, 不注重人文关怀, 把笔墨过多停留在血腥、灾难、痛苦、暴力等场面的描写上, 博取新闻噱头。当下, 记者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 为了采访到自己看中的新闻素材, 他们常常会忽视当事人及相关人的受访意愿, 有时甚至肆无忌惮侵犯别人的隐私。在他们的辞典里, 根本没有尊重和理解这两个词汇, 人文关怀也经常被束之高阁。“事实上, 对人文关怀理念的追求不仅是新闻媒体成功发展制胜的法宝, 也是新闻媒体适应时代需求和赢得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3]

(二) 媒体工作者人文主义素养的匮乏

当下一些媒体对社会公共事件报道缺失人文关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媒体工作者人文主义素养的匮乏。“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倾向于对人个性的关怀, 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注重维护人性尊严, 提倡宽容, 反对暴力的一种哲学思潮或世界观。”[4]作为社会公共事件的传播者, 媒体工作者应该具有人文主义素养。如果新闻工作者具有较高的人文主义素养, 在报道社会公共事件时就会自觉地以人为本, 以人为先, 关怀人性, 尊重人的生命与尊严, 在从事新闻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因为一些媒体工作者人文主义素养的匮乏, 他们在从事社会公共事件的报道时就可能有意或者无意缺失人文关怀, 置人的生命、价值、尊严于不顾, 唯名利是图, 辜负自己作为新闻工作者所应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三) 报道社会公共事件经验和技术的缺乏

一些媒体报道社会公共事件缺失人文关怀, 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媒体有意哗众取宠, 而是因为他们的记者、编辑缺乏报道社会公共事件经验、技术导致的必然结果。譬如一些摄影记者在参与社会性公共事件的报道时, 力求拍摄到所有细节, 用煽情性的照片去渲染极端情绪, 从而刺激受众的心理。“媒体公布这些画面不仅没有考虑被拍摄者的尊严与隐私, 没有体现出对生命的关怀, 更没有考虑观看者的感受。”[5]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进入深水期, 社会公共性事件会越来越频发。然而, 国内媒体的一些报道社会公共事件的记者并没有应对社会公共事件的丰富经验。有些报道社会公共事件的记者只是刚刚毕业的“新手”, 他们的采编技术尚不成熟, 常常在报道中顾此失彼, 捉襟见肘, 有心而无力, 在报道过程中没有自觉的人文意识, 不能够充分理解和尊重人性。

三、解决当前人文关怀缺失的措施

社会公共事件牵涉各个阶层人们的利益, 与他们的生活、尊严、价值息息相关。因此, 社会公共事件的报道必须具有人文关怀。当下, 解决社会公共事件报道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社会公共事件报道要规避人文关怀的缺失可以采取如下的切实措施:

(一) 主管部门、同行、受众加强监督

在中国, 要解决社会公共事件报道人文关怀缺失这一问题, 媒体主管部门对相关媒体加强监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行政性措施。媒体主管部门应该激浊扬清, 敦促媒体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他们要制定具体措施促使媒体避免对社会公共事件进行炒作, 对肆意呈现血腥、灾难、痛苦、暴力等场面的媒介进行警示。作为专业人士, 媒体人最清楚如何规避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媒体人之间相互监督本身虽然不具备行政上和经济上的强制力, 只是一种舆论监督。然而, 这种专业性的舆论监督对媒体和媒体人有着强大的精神压力, 促使媒体和媒体人在报道社会公共事件时自觉地考虑人文关怀。当然, 作为新闻的接受者, 受众有权且有责任对社会公共事件的报道进行监督。受众的监督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他们可以“用脚投票”, 拒绝接受缺失人文关怀的有关报道。

(二) 培养媒体工作者的人文主义素养

如前文所述, 当下一些媒体的社会公共事件报道人文关怀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体工作者人文主义素养的匮乏。因此, 解决当前社会公共事件报道人文关怀缺失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提高媒体工作者的人文主义素质。也就是说, 必须对媒体工作者进行人文主义精神的教育, 培养他们以人为本, 关注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思想, 促使他们形成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的价值观。媒体可以通过岗前培训、请专家讲座和送相关记者、编辑进修等方式来提高从事社会公共事件报道媒体工作者的人文主义素养。

(三) 改进记者、编辑的采访、写作、编辑技巧

为避免人文关怀缺失, 进行社会公共事件报道的记者、编辑需要改进自己的采访、写作、编辑技巧, 在客观、真实等标准的基础上, 将人文关怀有机地融入报道之中。在客观、公正报道客观事件的同时, 媒体人要尊重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层面, 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采访社会公共事件时, 不能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不择手段, 不应被任何利益和利益集团所左右, 要对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予以充分的同情, 最大限度地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题材的选取和叙述方式上, 要体现一种全新的平民视角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用最大的兼容性去考虑最大多数观众的需求。”[6]

记者采访时要尊重事件当事人, 尊重当事人的表达权和受访意愿, 不能侵犯事件当事人的个人隐私, 不能影响事件当事人正常的私人生活, 不能采取穷追猛打的暴力型采访方式。在写作社会公共事件的报道时, 要力戒主观臆断, 但也不能采用镜子式“有闻必录”的写作方式。社会公共事件的写作要有人情味, 要付出一份人文关怀, 字里行间应该流露出关怀、悲天悯人之情, 在真实客观报道事件的同时, 自觉地心存人文意识, 充分理解和尊重人性。对于社会公共事件的编辑也应当以人文关怀为基础, 不要编发缺失人文关怀的稿件。稿件配发的新闻照片当然也应该体现人文关怀。一些表现血腥、灾难、痛苦、暴力等的图片应当做淡化处理, 对于事件中未成年人的图片应当打马赛克。

我国正处于社会公共事件的多发期。在报道公众广为关注的社会公共事件时, 有些媒体的报道人文关怀严重缺失。社会公共事件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很多且比较复杂。社会公共事件牵涉各个阶层人们的利益, 与人的生活、尊严、价值等息息相关, 对于它们的报道必须具有人文关怀。因此, 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当下社会公共事件报道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

摘要:社会公共事件与人们的生活、尊严、发展息息相关。一些媒体在报道社会性公共事件时, 人文关怀严重缺失, 缺失的原因比较复杂。社会、媒体、受众必须共同努力解决社会公共事件报道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公共事件,人文关怀,缺失

参考文献

[1]杨涯人, 邹交维.论人文关怀的文化内涵[J].学习与探索, 2008 (2) :47.

[2]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324.

[3]苑书文, 贺向东.人文关怀:新闻媒体的理念追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4 (5) :166.

[4]刘庆财.世界文化知识精华一本全[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21.

[5]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 (第二版)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227.

2014年国内社会责任十大事件 篇11

1月21日,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全国率先批准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两项山东省地方标准,从责任管理、社会影响、环境影响、经济影响等方面为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文本。

本刊推荐:在社会责任成为国际通用的新的商业语言以及企业履责呈现标准化和刚性约束的趋势下,山东省在全国范围内首发两项企业社会责任地方标准为当地企业在履责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标准。不仅有利于帮助鲁商突破国际贸易壁垒,参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供应链,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同时山东省以标准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意义,并体现出地方区域特征,标志着山东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的新阶段。

专家点评:作为我国第一个社会责任地方标准,山东省首发两项社会责任标准不仅为当地政府的科学决策、为当地企业的积极履责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对于正在编制中的社会责任国家标准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山东省对于致力于提升区域责任竞争力先行先试的创新举措,对于其他地区也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事件2

新环保法增加惩罚力度强调公众参与

全国人大于4月24日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新增“按日计罚”的制度,并规定:对情节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机构,规定承担连带责任,设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专章,设置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本刊推荐:新的环境保护法被定位为环境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在第一条立法目的中便旗帜鲜明的增加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规定,从立法理念、技术手段、监管模式、惩罚力度等方面不仅较为清晰地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同时对于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环境保护的责任,促进环境友好型企业转型升级,以及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提倡节俭等方面,不仅为推进环境治理明确了红线和底线,也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路径可能。

专家点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很多,新环保法作为基础性法律,规定了基本的制度。对于我国环保类法律的修改逐步提上日程,新环保法的修订起到了引领作用。而如果从“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层面考虑,在社会责任专项法尚未出台之前,通过在其他单行法的文本中强化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也成为了新的可能。

相关链接:

1月28日,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发布了《电靓蓝天清洁首都空气电力行动白皮书》,全面披露了国网北京电力2013年在服务首都清洁空气方面的履责行动,承诺了2017年的电力行动目标。

9月19日,国务院批复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事件3

《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指引》发布

中国国家工商总局5月29日发布了所制定的《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指引》(下称《指引》)。文件明确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涉及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订立履行合同、审查登记经营者信息、防止商标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

本刊推荐:互联网创始人之一的博纳斯说:“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创造,更是一种社会的创造。问题是我们必须保证用互联网构建的社会是我们期待的社会。”应该看到,在互联网极大的推动商业创新与贡献极致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诸如电商欺诈、售后服务太差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不负责任、不可持续的负面因素。《指引》对于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的规定,不仅有利于实现信息、资金、服务更加自由、平等、高效地流动,同时也有利于引导有技术创造的产业进步和商业革新回归到发展的本源,走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

专家点评:第一次关注网络平台履行社会责任,属于填补空白式的创新。

相关链接:

2月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出台了《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细化了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各项保护措施。

6月5日,在第九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上,京东集团CHO隆雨在金蜜蜂领袖论坛演讲中表示,互联网企业更需要履行社会责任。

10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与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致力于在电子商务行业中树立对非法野生物贸易“零容忍”的理念。

事件4

金蜜蜂CSR指数首次发布

6月5日,在第九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上,由《WTO经济导刊》联合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次发布的《金蜜蜂CSR指数报告(2007-2013)》(下称《报告》)揭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仍处于发展初期,呈现出平缓发展、总体向上态势;资源与能源行业社会责任的整体表现最为抢眼。

本刊推荐:“金蜜蜂CSR指数”从第三方的视角,首次针对企业社的责任竞争力实践,通过监测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与利益相关方关系、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及责任竞争力典型实践情况,综合反映了参与评估企业社会责任整体状况的变动趋势。此报告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指数以7年为期,以参评企业为样本,既为研究者们提供了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特色实践和社会责任信息的大数据库,对于社会责任实践者们某种程度上则具有实践创新的工具库和方法论意义。

专家点评:金蜜蜂的一项首创,既是国内社会责任七年来的断代史,也是金蜜蜂品牌内涵的进一步丰富,是对社会责任领域的重大贡献。

相关链接:

12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清华大学新闻研究中心正式发布了中国企业新媒体传播指数排行榜。数据显示,中国企业500强中已有148家企业总部开通官方微信账号,112家中央企业中,已有43家中央企业开通官方微信账号。

事件5

中铝公司全面推进社会责任管理模块和负面清单

6月11日,中国铝业公司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通过了《中国铝业公司社会责任管理模块和中国铝业公司社会责任负面清单》文件。这意味着中铝建立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将社会责任工作与公司战略和日常运营有机融合起来,实现了社会责任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

本刊推荐:中铝公司坚持以ISO 26000指导推动公司社会责任建设,从战略、运营、基础三个层面构建公司社会责任管理模块,以实现社会责任与日常运用管理的完全融合;不仅是社会责任管理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是央企社会责任管理提升活动的典范,同时也代表着中铝开展社会责任工作新的境界,应该说在国内也属首创,不但树立起了中国CSR新地标,而且在国际社会责任领域也是一项重要的创新。

专家点评:中铝社会责任管理模块既是中铝社会责任工作的创新之笔,也是灵活运用ISO 26000的典范,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并兼具中铝特色的社会责任管理框架体系,不仅意味着中铝正行走在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际一流公司的路上,同时也为中国企业更好应用国际标准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关链接:

3月21日,2014年国网江苏电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白皮书(征求意见稿)正式出炉。

8月7日,中广核发布了我国核电行业首份就社区发展白皮书——《中国广核集团社区发展白皮书》。

2014年1月,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编制完成并发布了《政企沟通手册》,建立起了政企沟通的标准流程和工作规范,形成全面系统的政企沟通体系。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公司也相继发布了《利益相关方沟通手册》、《供电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导则 》。

事件6

商务部发布《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提出企业对外投资要履责

9月6日,商务部发布了新修订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确立企业对外投资主体地位,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其中第二十条企业应当要求其投资的境外企业遵守投资目的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履行社会责任,做好环境、劳工保护、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促进与当地的融合。

本刊推荐: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的社会责任形象与实践,不仅成为企业综合竞争水平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成为了中国国际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对于海外经营企业明确履责要求,将令海外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有据可依,也将助力中国国家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塑造。

专家点评:这是我国政府颁发的第一个对外投资履行社会责任的规定,对于我国“走出去”企业掌握社会责任全球通用的话语环境,真正成为肩负全球责任和打造国际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链接:

2月25日,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与瑞典驻华使馆企业社会责任中心联合发布《中国国际承包商非洲本土化实践调查报告》。

10月24日-25日,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与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共同主办的“2014中国国际矿业投资峰会”上发布了《2014中国国际矿业投资峰会北京宣言》和《中国对外矿业投资行业社会责任指引》。

12月3日,《WTO经济导刊》发布的《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数(2009-2014)》显示,随着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进程,2014年2000多家发布报告的企业中,6.5%发布了英文版的报告。66份央企报告中,36.4%报告有英文版本。

事件7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

10月28日,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并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

本刊推荐:“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不仅表明我国政府为社会责任的整体推进提供了较好的法律政策机制和环境,也进一步凸显出了政府作为社会责任推进格局中的引导性作用。从理念上看,就是建立一套公正、可行的制度来平衡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来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进程、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经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创新举措,对于顺应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新规则、新特征、新业态,推动我国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专家点评:政府是中国社会责任体现建设有关法规、政策的制定者,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指导者、推动者,秩序的维护者和带头实践者。把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提到立法的高度,并且在党中央全会决议中提出,政府层面对社会责任的重视前所未有,必将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带来关键推动力量。

相关链接:

8月7日,国务院公布的《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要求企业真实、及时公示信息,保障社会公众特别是交易相对人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努力形成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促进企业诚信自律,创造良好市场经营环境。

事件8

外资企业社会责任倡议及优秀案例集发布

12月5日,在“2014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优秀案例”发布会上,47家外商投资企业申报的56个社会责任实践案例分别入选 “发展好伙伴、客户好朋友、员工好雇主、环境好使者、社区好邻居”五个类别的优秀案例。会上还同期发布了《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倡议2014》和《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优秀实践指数报告》。

本刊推荐:外企集中发布企业社会责任倡议与优秀案例集,充分显示出外企在中国的发展不仅注重全球理念的中国落地,同时注重中国经验的国际贡献,不仅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同时关注社会的孵化创新,无论是在社会责任理念创新层面,还是在社会责任实践分享层面,不仅开创了先河,同时还刷新了标准,展现了高度。

专家点评:数据往往是最直观,也最具说服力的。外资企业通过发布社会责任倡议和优秀案例集,在展示了履责核心绩效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开放、友好、分享的姿态。如果再以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来审视和反思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现状,就会发现这种姿态更加可贵和难得。

相关链接:

9月17日,荷兰王国驻华使馆及荷比卢商会-BenCham-共同发布的2014新版《企业社会责任指引》,不仅能帮助荷兰企业了解中国的CSR环境,还可以帮助中国在荷投资运营的企业更好地理解荷兰当地或者其他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具体情况。

事件9

电子信息行业组织多举推进企业履责

12月12日,在第三届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年会上,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委员会分别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WTO经济导刊》发布了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中国电子信息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典型实践案例集》。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及近30家电子类社会组织共同向电子信息所有企业发出推动社会责任建设的倡议。

本刊推荐:电子信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既表现在推动自身行业的发展上,也体现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方式,带动传统行业升级、力促传统产业创新上。电子信息行业多措并举、有的放矢,充分突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社会责任与企业运营的深度融合,对于企业运用企业专长和核心优势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创造更广泛价值的社会责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点评:电子信息行业是创新性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行业之一。电子信息行业组织积极推动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在行业企业落地,对于整个社会营造负责任的氛围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相关链接:

3月10日,在印染行业环保工作利益相关方沟通会上,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等环保组织代表以及环保组织报告中涉及到的数家印染行业企业代表进行了坦诚沟通。

7月26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发起企业社会责任“星级评价”活动,公布了首批39家五星级工业企业,在国内首创以企业数据库对标分析为基础进行评价的方法。

事件10

三项社会责任国家标准征求意见

12月12日,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归口并牵头组织起草的《社会责任指南》、《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和《社会责任绩效指标体系》三项国家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

本刊推荐:自2010年11月1日正式发布以来,ISO 26000社会责任指南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国家依据ISO 26000的框架和原则纷纷出台了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责任国家标准,在指导本国社会责任建设的同时,对接国际社会责任发展的最新潮流。我国三项社会责任国家标准的编制和起草,对于统一和规范我国社会责任领域的相关概念及相关实践,对于有效促进各类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征求意见的发布则不仅体现出了对于民意的尊重、同时也凸显了利益相关方参与这一朴素的社会责任思想。

专家点评:随着社会责任系列国家标准征求意见以及之后的正式发布,中国的社会责任事业即将迈入标准化时代,企业开展社会责任管理和实践、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评估社会责任绩效都将更加科学、高效。

相关链接:

1月21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3.0)》版本。

7月26日,中国工经联、联合国工发组织正式发布了“2014首届中国工业企业履责星级榜”。

社会事件 篇1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2年12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达5.46亿, 互联网普及率42.1%, 较2011年提升3.8%。[1]互联网的发展既给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便利, 也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 如网络群体事件的频发, 不仅冲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 也对虚拟社会管理带来极大挑战。文章将从虚拟社会管理现状和网络群体事件视角出发, 探究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的新方法。

1 虚拟社会管理现状

我国“虚拟社会”内涵与网络社会概念基本重合, 是指“网民经由网络平台实施社会行为、进行社会交往、开展社会活动形成的具有亚社会性质的社会形态。”[2]而国外能与汉语语词“虚拟社会”相对应的分别是“Virtual Society”“Virtual World”“Virtual Community”, 但是研究内容与国内相似度较高的只有“Virtual Community”, 因其侧重于研究网络公共论坛及线上社会网络。[3]2011年胡锦涛指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 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表明改善虚拟社会管理已是我国当前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然而虚拟社会具有“隐匿性”“扩散性”等特点, 一方面使现实社会的管理举措不适用虚拟社会, 另一方面虚拟社会管理自身也暴露出相当多弱点, 主要有如下表现:

首先, 虚拟社会管理的理念意识有待提高。目前, 我国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已初具规模, 建立了不少实名制政务微博, 例如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并认证的政府机构有1300多个, [4]但该类网站和微博存在更新缓慢、消息发布流于形式等弊病, 说明虚拟社会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仍有待提高。

其次, 虚拟社会的管理方式有待改进。我国各级政府在管理上多采用片面“维稳”思路, 面对虚拟社会中出现的有损政府形象的言论, 一般采用“捂、盖、删”等处理方式, 基本不使用公开事实、与网民沟通的方式, 比如2011年9月陆丰市政府将乌坎事件“屏蔽”致使我国网络媒体在该事件上普遍失语。[5]

再次, 虚拟社会管理机制欠缺。据调查, 涉及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的有中宣部、广电总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安全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等多家部门, 部门之间既没有明确的分工方案, 也缺乏成熟的协调机制, 易造成齐抓不管的局面;同时, 对引发网络群体事件的网络舆论危机, 我国亦没有建立起适宜的舆论引导与处理等机制。

最后是虚拟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2004年我国颁布了《电子签名法》, 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网络信任体系建设若干意见》, 而面对虚拟社会的快速发展, 现有的法律法规根本无法满足其管理需要, 不仅立法存在欠缺, 而且立法层次和系统性尚待提高。

2 网络群体事件的内涵

“网络群体事件”的一词最早出现于2009年的《瞭望》周刊, 实际的相关研究在2003年就已出现。徐乃龙2003年在《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中论证了网络与群体事件的相关性。[6]国内学界对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侧重于活动空间、功能和感情色彩、客体涵盖面等, 国外的研究则关注“网络心理和网络政治等。学者郭小安和王国华综合国内外研究认为网络群体事件是指“网民基于共同利益和兴趣, 以网络空间为平台, 诱发、推动或转化具一定规模、影响和威胁的非制度化参与事件。”[7]

网络群体事件的空间虽是虚拟的“网络”, 其却有深刻的现实根源。进入转型期, 我国面临的挑战不断涌现:政界、学界腐败横行, 大学生就业难, 社会保障水平不平衡,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等。对此, 人群若在现实中受到不公待遇就会从网络寻找发泄口, 网络群体事件就是其发泄形式之一。因而, 一方面网络群体事件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利益冲突的体现, 能起到疏导情绪、政治监督的功能, 另一方面加强对该类事件的规范与引导, 防范其过激影响也应是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

3 基于网络群体事件分析虚拟社会管理对策

鉴于网络群体事件的“双重性”———建设性与破坏性, 虚拟社会管理要辩证看待自身出现的问题, 一方面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出现的漏洞, 另一方面须迅速找到问题根源, 从源头进行治理。针对虚拟社会管理的弱点, 结合网络群体事件, 进一步加强虚拟社会管理可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

一是将提高虚拟社会管理者的理念意识与培育一支高素质管理队伍相结合。据分析, 政府对网络舆论危机萌芽的不重视酿成了多数网络群体事件, 且网络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须充分认识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因此, 虚拟社会管理者首先要确立和践行网络执政理念。在管理政府门户网站与政务微博的过程中, 要充分重视网络舆论, 及时更新有效信息, 与网民进行互动, 赢得民众对政策的理解与支持。然后在以人为本、防范为先的理念上培育一支良好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的虚拟社会管理队伍。该队伍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 借助网络的快捷性, 及时察民情、解民怨, 发挥结构良性网络群体事件的政治监督与纠错功能, 同时在防范为先理念指导下, 注意将结构恶性网络群体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改善虚拟社会管理方式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虚拟社会管理者将舆论简单化处理是部分网络群体事件发生的另一原因。鉴于此, 虚拟社会管理者面对舆论时, 首先要在群众路线指导下, 针对具体问题采取不同的民主、公正方式解决, 尤其是当政府与网民存在误解时, 可发动社会力量组成“民间辟谣团”, 及时进行沟通, 消除误解。其次网络群体事件一般有着深刻的现实根源, 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我国转型期社会矛盾大量存在, 如陕西表哥事件呈现了我国严峻的反腐局势, 陕西房姐事件则呈现了我国畸形发展的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二是我国现有社会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民众表达诉求、维护权益的渠道不完全畅通, 虚拟社会成了人们发泄情绪、调节心理的缓冲器。[8]因此加强虚拟社会管理的根本在于加强现实社会的管理, 政府要加强监督、防止腐败, 解决好就业、教育、社保等民生问题, 完善民众诉求表达渠道, 维护人民合法利益。

三是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机制与建立分类管理、整体评估规划相结合。首先, 鉴于我国网络群体事件的解决依靠多部门的努力, 政府可创立跨部统筹机构, 不仅统筹虚拟社会的各项事宜, 与相关部门共同努力, 而且担负虚拟社会管理漏洞造成民众利益损失的行政责任, 实现机构的权责统一。其次, 针对我国网络群体事件的处理尚无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 可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运行和管理由跨部协调部门负责。再次, 政府可借鉴网络群体事件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特点对虚拟社会实行分类管理、整体评估的规划, 例如政治类、经济类、民生类的管理与评估, 实现分类别、分步骤改善虚拟社会管理的目的。

四是加强虚拟社会管理的法律建设与建立虚拟社会监管体系相结合。我国尚没有网络群体事件的专项法律, 据相关调查, 大约33%的国家正在制定网络有关的法律, 70%的国家正在修改原有法规以适应网络的发展, [9]对此, 首先我国要加强虚拟社会立法的法理研究, 提升相关法律的适用性。学者提出的借鉴国外经验, 成立一个能深入调研、出具针对性与指导性强调研报告的网络信息政策委员会的建议[10]值得考虑。其次完善专项立法, 如网络群体事件的法律, 此时既要明确政府、民众与网站的责任, 也要注重保护各方的利益, 不能为监管而忽视权利保护, 造成法律缺位。再次, 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 建立相应的虚拟社会监管体系。学者建议, 可以依据虚拟社会特性, 建立数据模型, 对关系某公共利益、点击数量超出一定限额的网贴进行跟踪关注, 同时督促有关部门着手调查, 尽早发布权威信息, 并采取有力举措解决相关问题。

4 结语

虚拟社会的管理既是其维护稳定、实现有序发展的基础, 也是社会整体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然而由于虚拟社会是由信息技术构建出来的具有“虚拟性”“复杂性”及“不稳定性”亚社会形态, 实现虚拟社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路程。

摘要:虚拟社会已成为与现实社会对等存在、紧密联系的社会形态。文章从理念意识、管理方式与机制、法律建设等方面剖析虚拟社会的管理现状, 并基于网络群体事件视角探讨改善虚拟社会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虚拟社会,管理,网络群体事件

参考文献

[1]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1-15.网址: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2]陈积敏.虚拟社会的特征及状况分析[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09 (5) .

[3]王薇, 汤敏佳, 杜俊飞.中国虚拟社会管理学术进展述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2 (2) :79-81.

[4]政府微博问政全球兴起我国1300多个机构已认证[N].新华网新闻中心.2011-2-25.网址: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1-02/25/c_121122499.htm.

[5]姜胜洪.广东“乌坎事件”深层次分析与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 2012 (5) :61.

[6]徐乃龙.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3 (6) :12.

[7]郭小安, 王国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辨析及指标设定[J].情报杂志, 2012 (2) :9.

[8]胡献忠.虚拟社会管理二重性探析[J].党政论坛, 2012 (10) :35.

[9]王雪飞, 张一农, 秦军.国外互联网管理经验分析[J].现代电信科技, 2007 (5) .

上一篇:ActiveX控件下一篇:乡镇森林消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