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发事件

2024-06-11

偶发事件(共12篇)

偶发事件 篇1

事件一

那是一个星期四的早晨, 我接到去学区开会的通知后, 就抓紧处理了当天的作业及其他的一些工作。又翻开《练习册》批改前一天的家庭作业。同时, 顺手拈来一张纸条, 写道:作业 (家庭) 《练习册》16页2、3、4题, 并将前面的错误改正。写后把纸条半夹半露的放置在最上面的《练习册》首页。没来得及向任何人交代, 就匆匆地走了……

第二天早晨, 在教研室未见学生的家庭作业。我想, 可能是作业量少, 学生完成后, 在昨天的晚自习对改了吧! (一相情愿) 到下午自习上我问:“昨天晚上的作业完成了吗?”

生:皆瞪眼。

师:“你没有布置吗?”我问课代表。

生:“没有。”

师:“纸条呢?”

生:“我给冯艳了。”

我愕然, 真是有点哭笑不得, 想:五年级的两名学生竟然对“纸条”是这样处理的。 (没弄懂) 其余同学也对家庭作业漠然。至此, 事已好像无补, 可以漠视。我又转念一想, 作了如下安排:

(1) 让冯艳拿出纸条交给学生们互相传阅; (2) 看完后, 各自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3) 如果你是课代表或是冯艳, 你该怎么办?

传阅后, 经过一番议论, 同学们纷纷发言归纳如下:

“请老师把留言条写规范。”

“如果是我, 我会认真地读‘条’上的内容, 不理解就找同学们商量商量。”

“如果我是‘课代表’, 如果没有纸条等, 我会根据当天所学的知识, 给大家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

“我们大家今后如遇到类似事件, 可以提醒课代表, 或向课代表提出建议。”

……

丁零零, 一节课结束了。

事件二

2008年10月21日, 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 新课结束后, 布置如下的练习:

填空:

如果x+3=8, 那么x+3-3=8- ()

如果x-13=37, 那么x-13+13=37○ ()

如果x÷7=8, 那么x÷7○ () =8○ ()

如果3x=45, 那么3x○ () =45○ ()

后两题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 应该有多种结果, 学生的结果也是五花八门, 但是只有一种结果是为解方程服务的。怎么办呢?

我一边讲评一边思考。讲评中充分肯定了同学们依据等式基本性质得出的各种不同的答案。接着话锋一转, 说道:“如果把前两个题进行计算, 你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呢?”学生们经过一阵讨论后回答说:“x=5, x=50”我立刻抓住时机小结:“同学们, 你们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求出x的值, 真聪明。后面两题怎样填?也能像前面两题一样求出x的值吗?试一试。这就是今天的课后作业。”

下课后, 我改变了下节课的授课计划, 由学生讨论前一天作业中的问题, 自己学会解方程的方法, 突破了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的难点, 就是“方程的两边同加减、同乘同除以 (不为0) 一个数的目的是:使方程一边只剩下未知数。”

感悟:“意料之中的事”教师是有一定准备的, 而“偶发事件”则是教师最担心的, 也是最能考验人的。依计划行事、按教案上课、完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每位教师必须做好的事。然而, 生活中的事情, 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想要的不一定来, 不想要的却不期而至。怎样处理好“偶发事件”也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

由于事件的“偶发”人们往往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一时之间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或简单应对, 而使机遇失之交臂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次, 处理好“偶发事件”是树立教师威信, 取得意外收获, 避免产生严重后果的天赐良机。每位教师一定要加以重视, 时时刻刻观察、多留意, 才能偶然变泰然。

偶发事件 篇2

一、成立偶发、突发事件应急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

二、偶发、突发事件及应对

(一)火灾、洪水等不可预见的突发紧急事件

1.按照学校应急疏散方案疏散学生

2.立即向班主任或其他老师报告

3.遇到安全事故(有人受伤),及时报告班主任,并及时送医。

(二)群体性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不明病

1.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急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及时报告班主任。同时,做好急救及护送工作。

2.保护现场,对可疑食物或有毒食物取样封存;留样的食物和现场取到的样品等待防疫部门进行技术鉴定。

3.在班内发现发热及甲流疑似症状,应及时向班主任报告。

(三)个别身体不舒服

1.病症较轻的由xxx带到校医务室就医。

2.病症较重的立即上报班主任,并及时拨打120,送医院就医。

(四)体育课或课外活动中发生的意外事故

1.立即上报体育老师及班主任。

2.对受伤较轻的做包扎等基本处理或送校医务室;对受伤较重的及时送医院就医。

(五)同学发生口角、打架事件

1.立即劝架,上报班主任。

2.调查事件起因,上报班主任。

(六)其他偶发、突发事件

处理班级偶发事件的艺术 篇3

一、控制情绪,冷静处理

由于偶发事件事先难以预料,发生又很突然,常常令班主任措手不及,甚至某些事件会令班主任惊慌失措或愤怒交加,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应该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稳定学生情绪。班主任如果能控制自己情绪,做到镇定自若,不仅能够稳定事态,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教育和示范,使学生的情绪也趋于平静,这就为处理偶发事件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当偶发事件发生后,班主任要控制情绪,保持冷静,详细了解情况,认真分析,并把握处理的分寸。

上学期,班级转学来了一个广州的学生,叫小鑫。由于两地教材不一样,教学理念不一样,小鑫到班级后,不太适应,因此情绪上有一些波动,经常与老师进行顶撞,几名科任老师向我反映了多次,希望能劝导小鑫。一天上课时,小鑫又坐得东倒西歪,影响了后面的学生,我看到后说:“你坐端正一点,好吗?你看,你坐着不舒服,后面的同学看着也不舒服。”听后,他朝我翻了一眼说:“你让我坐端正,我就坐端正啊!那你让我去死,是不是我也要去死呢?”说实话,这样话语使我措不及防,一个小学生竟然说出这么激烈的话语,其他学生用一种惊愕的表情看着我,甚至有些学生在等待一场“狂风暴雨”。此时,我意识到小鑫处在不冷静的状态之中,其他学生又持观望态度,此时我的态度和情绪将会影响大部分学生。我本来想好好教育他一番,但我想到小鑫的特殊情况,于是对他说:“我知道你不是冲我来的,你先平静一下。”小鑫听了有点愕然,但依然保持那种很有个性的姿势。我接着上课,并有意找了个问题让他回答,还真挚地表扬了一番,当他坐下后,我发现他坐端正了。

二、态度公正,不偏不倚

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崇拜和学习的对象,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如果班主任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有所偏颇,主观臆测,偏袒一方,就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对社会的认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处理偶发事件时,班主任一定要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只有把握公平、公平的原则,才能达到有效教育学生的目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深入调查,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做到不偏不倚。

一次午睡课,学校当天值日老师是我,当午睡铃声响了以后,我按照惯例在全校巡视。当走到我自己的班级时,叫喊声、大笑声此起彼伏,我感到非常奇怪,因为平时班级纪律挺好的。于是,我走进班级,找来当天值日班长小萱询问情况。小萱一下子点了好几个违反纪律的学生,我让点到名的学生起立。这些学生起立后,有的满脸胆怯,有的满脸气愤,还有的直接低着头。我心里不禁思量起来:又是这几个小调皮,不仅成绩不理想,还经常惹事,真让人不省心,看来这次要好好教育他们一番。这时最调皮的小希看了我的脸色,忍不住向我诉苦:“老师,又不仅是我们讲话,还有好几个,但值日生包庇他们,就是不点他们的名。”值日生小萱听到后,连忙狡辩,但在其他几个同学的一致检举下,她低了头,看来小希反映的情况属实。我一看,同学们检举的都是一些班干部,如果处理这次事件时有所偏颇,偏袒班干部,就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负面影响。于是,我语重心长地对全班同学说:“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无论是不是班干部,老师都会一视同仁。”从班干部羞愧的表情和小调皮信服的眼神中,我知道这次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真情感染,唤醒自律

教育是以爱为基础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处理偶发事件的基础。处理偶发事件时,如果老师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唤醒学生的自律心,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是本学期期末复习阶段的一次考试,我像往常一样,发完试卷后,便埋头于教学参考书中。考试进行到一半时,突然有个学生举手送来了一张小纸条,上面是考试内容,我意识到有学生作弊。环顾全班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还在专心考试,如果此时调查此事可能会影响到大部分学生的情绪,于是,我将此事暂时压下。收卷后,我很严肃地在班级讲话,让作弊的学生主动到我这儿承认错误,但效果不佳。散学时,我又一次提及此事,让作弊的学生晚上电话我,并讲了一些知错就改的故事。到了晚上,果然有两个学生先后打电话来,主动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事后,我在想,如果我大张旗鼓在班级调查考试作弊的事,不一定能够调查出结果,甚至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次事件我采用的的方法,唤醒了学生的自律心,让他们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偶发事件的艺术处理 篇4

记得那天下午, 我正在上课, 班里挺安静的, 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着。突然, 有个后排的男生粗声地说了一声:“扔什么扔!”大家都转过去看着那个男生, 我走到他的身边, 他说:“李林 (化名) 朝我扔橡皮!”李林是班里个头最大, 体重最重的一个男孩, 他体育非常好, 是学校体训队的, 平时在班里也挺有权威的, 学习成绩虽然不怎么好, 但是人却不错, 下课经常会主动和我说话。我走到他的桌旁, 看见他的课桌上的确有一些切碎的橡皮, 我不想终止我的课堂教学, 我就轻轻地对他说:“李林, 你不要再扔橡皮了。”可没想到, 他却态度强硬地说:“我没扔!”我就说:“扔没扔, 你心里总清楚吧。”他不吱声了。我也没和他争辩, 继续微笑着上语文课了。没想到, 下课后, 我正整理着我的教学用书准备离开教室时, 教室的后角落里一阵嘈杂声。原来, 李林正把刚才那位同学摁在墙角使劲地揍他, 我赶紧过去大声地喝住了李林, 李林放开手走开了。他情绪比较激动, 我没有马上把他叫到办公室去, 我暂时也不去找他谈话。之后我也不和他说话, 上课也不提问他, 而他总是低着头, 有时偷偷地看我的表情, 这样持续了两天。有一次, 我去班里时, 坐在他周围的女同学对我说:“李林这几天可烦了, 老是对我们说吴老师不理他了。”有一位男生也跑过来对我说:“吴老师, 李林说你不理他了。”我笑笑不答, 我想该是找他谈话的时候了。我就对那位同学说:“你帮我叫他到办公室来。”李林到办公室时, 见到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我搬了个凳子让他坐下, 对他说:“李林, 我们今天就很随意地很平等地谈谈心。我觉得你平时也挺主持正义的, 班里其他同学打架, 都是你去把他们拉开的。我们就暂且不追究你那天到底有没有扔橡皮了, 但是如果你觉得打架能解决问题的话, 那你平时为什么还要去劝别人不要打架呢?”他说:“老师, 这几天, 我觉得过得挺不舒服的, 我用打架处理问题是错的, 对不起!”我笑着说, “你不用和我说对不起的, 而应该对那位同学说才对。”他点头答应了。当我下午去教室上课时, 他早就和那位同学有说有笑了。孩子毕竟是孩子!

师生之间也经常会产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的个性和见识也随之增长, 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并且自尊心特别强。学生犯了错误时, 不能当着众人面对他们加以大声呵斥和责骂, 这样只会招来反感和叛逆。现代教育理念更推崇平等的师生关系, 鼓励教师更多地贴近学生, 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环境下实现教育的目标。

课堂管理技术之偶发事件的处理 篇5

一、相关概念 窗体顶端

课堂管理是指课堂以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的方式组织和运行。狭义:课堂管理是指维持纪律(discipline)的技巧。主要包括课堂环境设置调整、课堂秩序的建立维护、课堂活动的组织管理四个方面。

课堂偶发事件:指在课堂教学中,与教学目的、教学计而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突然发生的、直接影响和干扰课堂教学过程的无关刺激事件,或称为课堂意外。

二、偶发事件的基本类型: 根据偶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分类:

1、来自外界的 外扰型

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隔断外界的干扰。比如, 教室内正在上课, 忽然室外一辆汽车呼啸奔驰而过, 或几只麻雀作为不速之客飞进教室等。

2、来自教师的 失误型、困扰型

(1)失误型。这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出现讲解错误、板书错误或实验操作失误而引起的。例如,笔者曾听过一节化学公开课, 一位化学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前讲道: 当我们把燃烧着的金属钠伸到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时, 将会看到钠剧烈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接下去演示实验时, 由于这位教师一时疏忽, 没有将沾在金属钠上的煤油擦干净, 结果集气瓶里冒出的却是黑烟,引起课堂的骚动。

(2)困扰型。由于有的教师口齿不清、表达能力不强, 或由于教师对某 些教学内容准备不充分, 导致讲解不清, 学生听不明白, 于是互相观望, 或小声议论,属于困扰型。例如, 在高二哲学常识教学中, 对于某些高度抽象的哲学概念教学, 如物质、矛盾等, 经常会出现类似情形。

3、来自学生的分心型、风头型、纠纷型、恶作剧型

(1)分心型。由于某些学生不注意听讲;或者由于教师讲的时间长, 学生听得倦怠了;或者由于学生自制能力差, 学生打瞌睡, 做小动作。这时教师若提问, 他们往往会答非所问, 这必然会哄堂大笑。

(2)风头型。如果平时班纪律涣散, 几个爱出风头的人往往会向教师发难。或在教师讲课时提出一些不该提的问题, 有意为难或在回答问题时故意答非所问, 引发学生哄堂大笑;或在下边与同学打闹、嘻笑。

(3)恶作剧型。学生对教师某些做法不满或抱有成见, 在课堂上伺机发难;个别学生品质极差, 故意捣乱。例如, 一教师新接手一差班班主任, 上第一堂课, 把手伸进粉笔盒掏粉笔, 触到冷冰冰软绵绵的东西, 吓得她尖叫。原来是一条中指大小的冬眠水蛇, 是班上几个调皮大王害怕老师整治他们, 先给老师下马威。

(4)纠纷型。教师正在认真上课, 突然同座位或相邻的两个同学大声争执起来, 轻者发生口角,重者你推我拉, 互不相让, 甚至大打出手, 这就属于纠纷型。

偶发事件的管理技术 冷处理、温处理和热处理

(1)冷处理,即教师面对偶发事件处之泰然,见怪不怪,不批评指责,以比较冷静的方式加以处理。常见的冷处理方式有发散、换元和转向三种。发散指教师将全班学生视线的焦点从偶发事件上“发散”开,避免事件继续成为关注的焦点。换元指教师巧妙地将发生的事件转为教育的材料,借助事实启发学生。转向即教师用新颖别致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中心引到教师所安排的方向。

(2)温处理,即教师对于因为自己疏忽、不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例如板书错别字、发音错误等所引起的课堂骚动等,应态度温和地及时承认失误,并自然地过渡到原教学活动的程序中。

(3)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偶发事件趁热打铁,加以严肃批评教育和果断制止,然后尽快转入正题。这种处理方式主要是针对严重扰乱课堂秩序和屡教不改的违纪行为的。运用这种处理方式应注意:(1)不要长时间中断教学。(2)批评应清楚而肯定,不要有粗鲁和威胁性语言,避免出现“顶牛”现象。(3)批评应围绕一个中心,不要多方非难,要特别避免出现“波浪效应”,即不因指责一个学生而波及全班。(4)教师应避免苛刻而大动感情的指责。

四、具体案例分析:

(1)钉子事件:窗体顶端

1.在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中, 往往有许多突发事件, 影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如果处理不当, 可能会造成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 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地理知识具有广博性、综合性、趣味性, 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地理知识加以引导, 就可以重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扭转混乱局面, 变无序为有序。教师可把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借题发挥大做“文章”。下面请看具体案例;我去年在实习的时候,一次给班上学生上地理课的下午, 突然狂风大作, 乌云密布, 雷电交加, 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暴雨随狂风冲进了教室, 打湿了窗边学生的衣裳和桌上的书本;震耳欲聋的雷声, 吓得胆小的学生惊叫起来, 教室里顿时乱作一团, 课堂教学暂时无法进行。

此时笔者没有批评学生, 待学生的情绪稍微稳定后, 马上利用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加以引导。讲解降雨类型、降水特征、降水的成因等知识点。笔者: 同学们, 你们知道现在下的是什么类型的雨吗? 学生: 暴雨、大暴雨、大雨、锋面雨、地形雨、梅雨、对流雨、台风雨⋯⋯(学生七嘴八舌地乱答着, 还停留在刚才的兴奋 中。)笔者: 请同学们找出这场降水的特征。学生: 强度大, 伴有狂风、电闪雷鸣, 时间在午后。(学生的情绪逐渐恢复正常, 注意力逐渐被吸引 到教学内容上来。)笔者: 哪些降水类型具有上述特征?(许多学生一时忘记, 笔者就让学生在课本中去找。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过来, 没有学生再 去理会窗外的大雨了。)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 分析了对流雨形成的原 因、分布规律、降水时间等。下课铃响了, 但许多学生还沉浸在气象知识的海洋中, 有的在相互讨论刚才的降水, 有的找到笔者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

思考:课堂突发事件由于具有突然性、新异性、变化性、刺激性、强烈性等特点, 往往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教师应当加以充分引导, 向注意的高级形式发展, 把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当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突发事件时, 教师千万要冷静。学生情绪激动、注意力不集中时, 不要去指责学生。在引导学生时, 关键是引导的知识内容要与突发事件相关, 否则, 学生根本不买你的账。本案例中的偶发事件是大自然中十分常见的降水现象, 而降水又是气象科学研究的最主要的问题, 这样就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突发事件中转移到教 学内容中来。经常发生干扰课堂教学的事件有: 小动物(如: 小鸟、蜜蜂等。)闯入课堂;天气突然变化;突然停电;学生突然生病;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产生的噪声影响上课等。这些干扰课堂教学的突发事件, 都可以利用地理知识巧妙地加以引导, 如: 天文、气象、地质、地貌、土壤、植物、动物、工业、农业、商业、交通、通信、军事、城 市、人口、民族、宗教、国家、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都可能 与突发事件挂上钩, 容易从突发事件过渡到教学上来。但是, 不可能所有干扰课堂教学的突发事件所涉 及的内容都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关和同步, 这时可暂不管所涉及的教学内容, 一定要先从突发事件入手, 先稳定学生的情绪, 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师这边来, 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当堂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上来。地理课堂突发事件不一定是坏事, 如果教师充分利用地理知识灵活地加以巧妙处理, 完全可以实现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再到有意后注意的转化。把不利转化为有利, 把被动转化为主动, 把低级转化为高级, 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更加有兴趣。

第二个案例是一个好朋友分享的她在实习的时候的一次比较尴尬的经历,同时,也分享了她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某教师走上讲台,班上同学忽然大笑,交头接耳,老师觉得莫名其妙。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就大声说“老师!你的扣子扣错啦!”老师低头尴尬的发现,由于上课太匆忙,上衣的两颗扣子扣错了。然而,教师煞有介事的说:“一个周末没见大家,实在太想你们了,所以就匆忙刚来见你们了。不过这也没什么好笑的。昨天,我们有的同学做练习,计算太阳高度角的时候,就有同学这样张冠李戴,应该改过来。”边说边把扣子改过来扣好。我觉得在这个案例整体上还是处理的很巧妙的,第一,运用轻松的方式解释了自己扣错扣子的原因是因为想着心事了。这个理由基本符合实际,也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第二是说明并不好笑的理由,对于学生大笑,起哄的现象,说出并不好笑的理由,把自己犯的这个错误和学生作业上的错误对比,转移学生的一部分注意力,降低学生对教师失态的关注度。第三是对自己在教学仪态上存在的问题,立场鲜明的表达了应该改正的立场。同时也一语双关的对学生不认真做作业的毛病提出了改正的建议。用声东击西的策略,有效避免的了自己的窘迫,又不失时机的批评教育了学生,同时还使课堂重新走上了正常的轨道。但是这个案例也还是存在一定不足的地方,其一,没有专门直接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没有就自己的失误向学生表达歉意。其二,我觉得有些话语是表达的不是很合适,或许改成“这不值得大惊小怪”之类的话会合适一点。

参考文献

浅谈课堂偶发事件的化解 篇6

关键词:偶发事件;教学活动;化解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妨碍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时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的冲突,酿成重大的教学事故。那么,如何对突发问题进行有效的调控,尽快恢复课堂教学的秩序呢?笔者现将课堂偶发事件分为两类,浅谈一下化解之法。

一、由教师引发的课堂偶发事件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在上课前已经对所学内容有了一个详细的教学设计,但是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各方面的偶然因素都会导致偶发事件的发生,阻碍教学的进行。如在演示“金属钠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时,如果教师没有把金属钠表面的煤油吸附干净,就会导致生成物表面呈黑色,与实际的淡黄色不符。这时,如果教师不做任何说明,继续上课,学生一定会不理解,继而由小声嘀咕变为喧哗,课堂秩序必然失控。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充实自身的文化素质,并在备课时以严谨的态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尽量避免偶然事件的发生。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出现偶发事件,教师也要保持沉着冷静,理智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事实上对于有准备的人或者性格沉稳的人来说,解决偶发事件根本不成问题。

二、由学生引发的课堂偶发事件

除了以上由教师引发的偶发事件之外,大多数偶发事件是由学生引发的,而这也是我们探讨的重点。

(一)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理解不到位,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的课堂提问,有些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抢先回答,进而引发其他学生的哄笑,导致教学目标偏离预定方向,使教师难以驾驭课堂。此时,教师不应该对这名学生简单地加以否定或讥讽嘲笑,而应运用教学机智,巧妙地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之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最终做出正确的回答。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水的组成”时,向学生提问道:“水是由什么组成的?”这时,有个学生不假思索就回答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其实,这名学生犯了概念性的错误。面对这样的偶发事件,如果教师盲目地对其进行批评,不仅不能让他记忆深刻,反而会让他更加自卑,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这时,这位教师说道:“那坏了,H2和O2是气体,喝一口就会飘飘然,喝一杯水岂不是要坐飞机了吗?”这位教师幽默机智的反问,不仅使该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可谓一箭双雕。

(二)学生对所提问题无反应,不作回答

此类情形无外乎两种情况:答不出或不敢答。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从而对其原因进行正确判断。若是答不出,教师则可将所提问题降低难度,或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回答。绝对不可一味地讽刺、挖苦学生,使其与教师情绪对立,导致教学活动停滞,甚至出现意外情况。若是部分学生会回答,但出于羞涩或自以为没有十足把握,怕出错引起同学嘲笑,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即使有时学生的回答不够全面,教师也应对学生敢于发言的态度和精神予以表扬和肯定,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效化解此类偶发事件。

(三)因学生与教师观点发生分歧引起的争论

当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当教师依据教科书阐明某种观点或理论时,学生根据个人或身边人员曾遭受过某种不公平待遇的特殊经历,与教师的观点产生偏差;或教师在讲解某些自然科学知识时,由于学生知识面较窄,产生了一定的认知偏差。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学生与教师出现争执,导致偶发事件的产生。此时,如果双方互不相让,各执己见,必定会导致教学活动延迟或中断。对于此类情况,教师务必沉着冷静,先不妨发扬教学民主,对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精神予以肯定,然后再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列举实例,从不同角度去证明,最终帮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中突然出现喧哗骚动

在学生中间总有一些自控能力较差,又过于好动的学生,而学习毕竟是一种艰苦又耗费精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总不免会有一些学生要制造一点小插曲,“调节”气氛。如集体回答时,拖长声调、做个鬼脸,或趁教师不注意在其他同学身上贴字条等,这样也会导致偶发事件的发生。对此,教师大可不必过分较真,一平常心对之,只需一个眼神、手势或体态,学生就可意会,有所收敛;或者自嘲一番:“哦,我的课讲得太乏味了,有的学生有意见了。”这样,教师的宽容大度、机智幽默就很轻易地化解了此类偶发事件。

当然,引起课堂偶发事件的因素还有很多,有环境的因素,有学生家庭的因素,还有因为学生性格的倔强或人格的缺失不听教师的劝诫和教导,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发生冲突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面对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本着细心观察、沉着冷静、果断谨慎、掌握分寸的原则,对事件进行灵活的处理,从而把学生引向正轨,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

1.王素华.关注“偶发事件”,注重教学生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9).

2. 赵乐人.处理班级偶发事件的原则要求和语言技巧[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4).

3.莫莉.浅谈教学机变在偶发事件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 2010(13).

4.许美琴.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类型及处理[J].学校管理,2001(06).

5.张明园.也谈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J].考试周刊, 2010(37).

6.李子平,冯辉梅.浅谈课堂偶发事件的有效调控[J].教师,2009(05).

课堂偶发事件的辨识与调控 篇7

一、偶发事件的辨识

从偶发事件性质的角度可分为两种:一是认知范围内的突发事件, 即所发生事件和所学习内容密切相关。二是认知范围外的突发事件, 即所发生事件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 但已关涉到每一位学生学习教学内容, 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秩序的正常行进。课堂教学过程中, 并非教师意料之外的事件就是偶发事件。我们认为, 一个偶发事件起码应该满足四个条件:是教师本人意料之外的;这个事件应该关涉到课堂上的每一个人;认知范围内突发事件应是在教师精心的预设和关注生成的基础上产生的;隐含着可开发的教育教学价值。

[案例一]有一次笔者带着一批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到某小学去观摩《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 上课教师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当老师问到谁愿意上来横切苹果时, 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下面自然是小手如林。老师微笑着请上一位男生, 结果横切后, 发现是四角形, 老师稍微一愣 (显然和自己预设的会切出五角星不一致) , 马上又拿出一个苹果, 切开后还是四角星, 老师显得有点尴尬了。最后, 在大家的期待中, 老师拿出了准备的最后一个苹果, 切开后竟是六角星, 并未发现所期待的五角星。遗憾之余, 老师说出了本节课最为轻率的一句话:同学们,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 总会切出五角星的。 (众笑)

师生动手切苹果, 体验小男孩的惊喜发现, 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高潮, 从当时课堂的氛围也能明显感受到这一点。该教师显然做了精心的准备, 之所以拿三个苹果来, 本是为了体验横切、竖切、斜切后的发现 (课后与该教师交流得知) , 但横切时发生了以上意外。这显然是一个典型的认知范围内的突发事件, 具备了所要求的四个方面的条件, 极具教学研究价值。上课教师或许是因为紧张, 显然处理得极不妥当, 从而失去了一次精彩生成的契机。

[案例二]一位教师正在教学三年级课文《掌声》, 一位学生突然呕吐起来, 附近的同学纷纷掩鼻闪躲, 教室里立刻混乱起来。该老师未表现出任何的不快或厌恶的表情, 而是迅速走过来询问呕吐同学的身体状况, 并安排她的同桌带她到洗手间洗漱, 另外两名同学外出取土掩盖呕吐物, 几分钟后一切恢复正常。此时老师趁机倡议, 给帮助别人的同学送上热烈的掌声。

这类事件, 课堂上并不陌生, 它的突然发生, 尽管与学习内容无关, 但影响到了每一个人的继续学习, 显然是非认知范围内的突发事件。教师的从容应对, 显示了其对课堂的有效调控, 最后, 教师建议送上掌声, 与所学内容巧妙结合, 显示出其应对突发事件的睿智。由此, 要对偶发事件有效调控, 依据条件迅速判断发生事件是否是偶发事件、属何种性质的偶发事件, 是有效调控的第一步。

二、偶发事件的权衡

课堂教学往往在时间上按教师预想的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行进, 偶发事件如同行进道路上的岔口, 如不处理学生就有可能倾向于走另一条路途, 如果处理, 就可能会打断原来的思路, 进入一个新的境遇, 存在一定的教学风险。面对这种困境, 就需要教师拿出勇气, 运用智慧, 在最短时间内权衡处理与否的利弊。

1. 要考虑这个事件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秩序的关系有多大

如果紧密相关, 则必须处理;如果有一定的关系则要考虑处理是利大于弊, 还是弊大于利, 如果利大于弊应处理到什么程度, 才能凸显这一事件的教育教学价值等问题。例如“案例一”是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紧密相关的事件, 虽然没有像小男孩那样切出苹果里的五角星, 却发现了苹果里藏着的新秘密:四角星、六角星。这个意料之外的发现超越了原文的内容, 但并没有游离于课文“要善于突破常规思维意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之外, 适度地处理它不但不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还可能会大大拓展本课教育教学的价值。

2. 要思考这个事件和谁的关系最为密切

如果是和中等程度的多数学生关系密切, 就应认真对待, 如果仅仅与少数优等生或后进生关系密切, 就应慎重了。

三、偶发事件的调控

基于以上敏锐的判断、权衡和选择, 接下来需迅速作出反应, 及时采取恰当措施, 予以巧妙处理, 尽量凸显其教育教学价值。

1. 认知范围内偶发事件的主要调控策略

(1) 因势利导。“势”乃是课堂教学中因一个个落差所造成的学习趋向。学生不断地蓄势待发, 教师不断地因势利导, 课上得才“筋道”。一些与教学目标、内容相关程度高的突发事件调控, 要扣住学生思维走向和情感的蓄积所在, 因势利导, 不仅可以迅速把住偶发事件的“脉搏”, 使教学仍能顺畅自然地进行, 还可能因此将教学带入意料之外的新情境中,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人教版第八册《苦柚》教学实录片段:

师:大家设身处地地想想, 周围的人会怎样称赞小姑娘呢?你也能夸一夸她吗?

生1:这个小姑娘真不错, 是个好孩子。

生2:世上多些这样的孩子该多好啊!

生3:这个小女孩是我们的骄傲, 是学习的榜样!

师:讲得好, 还有吗?

生4:她可真是一心为别人着想啊!

生5: (犹豫地举起手, 又放下, 再举起手来) 老师, 我认为在我们身边没有像小姑娘这样卖东西的人了。一个人出去卖东西, 肯定是为了赚钱, 伯父给她一百元钱, 做生意的谁会有钱不要呢?

生6: (马上站起来) 老师, 我认为小姑娘可以收下这一百元钱。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同学们各抒己见, 议论纷纷。)

师: (犹豫了一下, 笑着说) 现在, 如果你是这个小姑娘, 你会怎样做?同意小姑娘做法的同学站到左边来, 同意小姑娘收下一百元的站到右边来。让我们来开个小小辩论会, 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看看小姑娘到底该不该收这一百元, 好吗?

(在辩论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从左边跑到右边, 有的从右边跑到左边。)

师: (小结) 刚才的辩论会可以说是精彩极了, 大家谁也不让谁, 到底小姑娘该不该收这一百元钱呢?我认为, 小姑娘不收这一百元钱的做法更好一点。作为一个学生, 我们不应该贪小便宜, 这是一个人最根本的品质问题。如果你要帮助有困难的人, 可以通过其他的办法来解决困难呀!相信小姑娘的诚实、善良, 也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 她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教师的犹豫, 显然是没有预料到学生思维表现与课文主旨的冲突如此激烈。这位教师瞬间便完成了辨识与权衡, 顺着这一冲突, 以小小辩论会的教学方式, 将教学思路引向更利于学的路径。结果, 学生唇枪舌剑, 精彩纷呈。最后, 教师以总结收尾, 明晰了主旨, 达成了目标。

(2) 见仁见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开放性强的问题较多, 学生应答常出人意料。教师的轻率、固执可能会扑灭见仁见智的精彩。因此, 要予以恰切的期许、等候, 并理智地撷取一些突发点, 将问题的讨论引入“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局面, 并最终基于教学的要求, 使问题解决达到求同存异的目的。

比如:一位刚工作一年的新手教师执教的低年级课文《北风和小鱼》片段:

师:读了3、4自然段, 你想对北风说些什么?

生1:北风不要再欺负人了。

师:好, 请坐。

生2:反正小鱼不是你的对手, 雪是你的对手, 雪结冰, 保护小鱼。

师:很好, 请坐。

生3:我想说, 我害怕北风。

师:嗯? (教师流露出责怪的眼神, 许多孩子马上叽叽喳喳表达了对他的不满, 该生像犯了错, 蔫蔫地坐下, 但嘴中仍嘟嘟囔囔。)

生4:太阳公公出来, 你会成为水蒸气。

师:很好, 请坐。

生5:北风, 你要和小鱼做好朋友。

教师问的是一个评价水平的问题, 开放性较强, 抓住第三个学生的不同回答和思维状态本可以将讨论引向多元, 但教师并无意或没有勇气处理这一偶发的应答, 最终使讨论陷入一元化的境地, 失去了一次精彩生成的尝试。

(3) 对症下药。应该说, 多数突发事件还不足以改变课堂教学的态势, 更多地需要教师沉着冷静, 临危不乱, 迅速判断、权衡, 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 追求一击而破, 踏雪无痕。一般不旁逸斜出, 节外生枝, 对既定教学秩序造成过多干扰。

比如:人教版第八册《麻雀》教学片段:

师:学了《麻雀》后, 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觉得小麻雀很可怜, 猎狗很凶猛, 老麻雀真勇敢。 (掌声)

生2:老麻雀伟大的母爱打动了我, 妈妈就像老麻雀, 我以后要孝敬妈妈。 (掌声)

生3:小麻雀自不量力, 明知自己不是猎狗的对手, 还要同猎狗搏斗, 这不是找死吗? (教室出现杂音)

生4:我觉得老麻雀很傻, 冒着生命危险救小麻雀, 也没有使小麻雀获得安全, 还不如待在树上, 日后再孵一窝小麻雀。 (教室内稍乱, 学生议论纷纷, 教师面带窘色, 欲“讲”又止。)

师:同学们都能从自己的角度谈出自己的看法, 想法独特。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坚持, 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上例从第三个学生的观点开始便游离于课文的题旨之外, 观其教师的反应, 显然出乎其意料之外。此时, 本应及时抓住这一看法, 直接阐明其症结所在, 把讨论引入到课文所体现的主旨和内在逻辑上来。但因该教师不能及时判断突发事件的问题所在, 以及处理经验的缺乏, 造成了教学的失控和自身的困窘。

2. 非认知范围内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

(1) 审慎处理。对一些不得不处理的非认知范围内的偶发事件, 要审慎对待, 迅速处理。如“案例二”中那位教师, 不但处理得快速、清晰, 还与教学内容结合, 用事件诠释了掌声的内涵。可见, 对这类偶发事件处理得好与坏, 对师生关系的和谐、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对教学的深入等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 暗示调控。诸多非认知范围内的偶发事件, 如果都拿出时间审慎对待, 会影响教学进程, 也没有必要。因此, 如何利用声音、体态等进行暗示, 化有形于无声, 解决问题于无痕之中, 保障教学顺畅行进, 显得十分必要。有的教师总结了四点有效的经验, 值得借鉴。 (1) 空白暗示法, 即教师突然停止讲课, 引起学生的注意, 往往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 体态语言暗示法, 即不要停止讲课, 而是用眼神、手势对学生进行暗示, 使其按教师的暗示自觉地调整注意对象; (3) 语音暗示法, 即通过改变讲课的音调、音量使学生感到意外,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 迫近暗示法, 教师向学生慢慢走近, 对他们产生一种“威胁”, 使其自觉地调整学习状态。

(3) 巧妙化解。小学生活泼好动天真有趣, 伴以知识、经验的缺乏,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给教师带来挑战僵硬、强势、漠视不如机智、幽默、巧妙更能化尴尬为神奇。例如:一次公开课上, 一名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突然, 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 您写的字不好看。”下面听课的有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全体语文教师, 还有实习教师, 所有人都看着那位教师。只见那位教师转身在黑板上又画了一个田字格, 边画边说:“字写得不好, 没关系, 我再写一遍, 好看的字就是一遍一遍练出来的。”写完后, 教师还特别提问了刚才那个孩子:“你认为老师这次写得怎么样?”这个孩子再次站起来, 像个小老师似地审视一遍, 说:“有进步, 老师, 您真棒!”当轮到孩子们写的时候, 听见有孩子小声嘟囔:这个字写得不好看, 我再写一遍。

(4) 相机转移。这是一种消极的处理方式, 就是不去直接处理, 而是基于教学内容相机转变教学方式方法, 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例如, 一位教师正在上课, 快结束时一位不速之客———蝉, 突然从一个学生的抽屉里飞出来, 鸣叫着在教室里盘旋。几十双眼睛一下子被吸引, 一时注意力难以收回。这位教师不慌不忙地笑着说:“看来同学们对这堂课的内容掌握得很好, 连蝉都帮你们宣告‘知了’, 下面谁能把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概括一下?”同学们在心领神会的笑声中, 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课堂上。

课堂的生成性、开放性和不可预见性等使课堂经常处于失衡的态势中, 致使偶发事件频发, 这就需要教师有效调控, 勇于面对, 机智处理, 使课堂不断行进在理想之中。

参考文献

[1]丁舒.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南京师范大学, 2007.

[2]丁文贵.组织学生高度参与的几种课堂调控方法.教学与管理, 2004 (5) .

[3]欧海燕.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http://gxpx.cersp.com/article/browse/122000.jspx.

浅谈课堂偶发事件的有效调控 篇8

一、课堂偶发事件处理失当面面观

动态生成的课堂, 打破了旧的课堂秩序与平衡, 这对已习惯于过去那种四平八稳、配合默契的“控制式”教学的教师来说, 无疑是严峻的挑战。教师如果缺乏深厚的专业学识和足够的教学智慧, 就无法适应灵活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 难以有效调控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从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1.失察

个别老师对课堂中出现的“偶发事件”, 尤其是教学预设之外的问题, 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意见、不同看法与新奇发现, 往往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避而不谈, 有的则以一句简单的“课后讨论解决”“课后自主探究”来搪塞敷衍, 无视学生的情绪与反应, 一味固守课前的预设, 一味追赶教学的进度。有时课堂的偶发事件完全可以生成新的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资源, 教师没有敏感觉察而任其白白流失。

2.失法

面对课堂偶发事件, 有的教师不能准确地了解或推测事件的原因, 不能敏锐地把握事件的性质、学生思想跳动的脉搏和发展的苗头以及课堂变化的趋势, 进而针对实际情况科学灵活地选择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处理办法, 而是急躁冲动、感情用事, 或训斥辱骂、冷嘲热讽, 或强硬压制、生硬回绝, 或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积极性, 导致课堂矛盾激化和师生关系恶化。

3.失控

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 教师一味跟着学生走, 太过顺其自然, 放任自流, 致使原有的课堂目标迷失, 课堂秩序失控。

4.失度

教师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尤其是处理“课堂异动型”的偶发事件时, 在情感流露、措辞选择、处理实施等方面往往容易失去分寸, 宽严失当, 造成教学秩序的更加混乱。如个别老师在批评、罚坏行为的同时, 还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与人格侮辱;有的老师因处理纪律问题而不惜影响、耽搁正常的教学, 等等。

二、课堂偶发事件的有效处理原则

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动态的过程, 再有预见性的教师, 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全部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 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 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 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情况, 教师是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所以,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节外生枝”, 教师应豁达、宽容地面对, 冷静、智慧地处理。

1. 敏于观察, 正确决策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与良好的决策能力。面对课堂偶发事件, 教师首先要敏于观察, 洞察事件的状态、程度、影响, 观察学生的反应、态度、言行, 了解或推测事件的原因, 预测事件的结果或发展的趋势, 从而把握事件的性质、学生思想跳动的脉搏和发展的苗头以及课堂变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 做出准确的判断, 再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该淡化的淡化, 该化解的化解;该疏导的疏导, 该堵截的堵截;该当堂处理的当堂处理, 该课后解决的课后解决。

2. 沉着冷静, 以静制动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教师要制怒戒躁, 沉着克制, 不要一遇到突发事件就动气发火, 批评训斥, 甚至停下课来就事论事或上纲上线地处理。这种针锋相对或直接压制偶发事件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因此, 遇到偶发事件时, 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冷静地掌控局面, 迅速使课堂安静下来;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耐心细致的教育, 态度严肃而亲和, 心胸平静而理智。这样, 才能做到既不影响课堂教学, 也不放弃原则来姑息迁就学生的问题行为。

3. 正面教育, 因势利导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 因势利导。遇到课堂偶发事件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 结合教学实际, 要诱导攻心而不要简单粗暴;要心悦诚服而不要强迫服从。这就要求教师遇到偶发事件时要动之以情、规之以矩、导之以行, 因势利导, 启发自省, 帮助学生认识错误, 从而有效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4. 时效统一, 及时高效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要讲求时机和效益, 既抓紧时间, 又不偏离课堂教学目的, 不中断教学进程。为此, 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应力求做到:一要尽力缩短处理问题的时间, 把偶发事件消灭在始发状态, 不使其蔓延;二要尽力限制、减少、消除偶发事件的消极影响, 尽可能不影响全班, 不影响教学;三要点到为止, 见好就收, 只要阻止、平息偶发事件即可, 不要陷入无休止的纠缠与随意发挥;四是尽力运用教学机智, 化被动为主动, 把处理偶发事件转化为教育学生的一个时机, 以取得最佳效果。

5. 化弊为利, 长善救失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教师要变消极为积极, 变不利为有利。有些偶发事件, 表面上看干扰了课堂教学、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进程、打断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但其中往往包含着一些积极因素, 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和挖掘, 并加以利用, 化消极为积极, 变不利为有利, 把它当成一种鲜活的教育教学资源予以重视, 把处理偶发事件变成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生情趣、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教育大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 变成推动教学向纵横延伸拓展的一个新契机。这样做, 既处理好了偶发事件, 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课堂偶发事件的应对技巧

1. 借题发挥法。

即把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之中, 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借题发挥加以引导。有位教师在新接任一个新班的第一节课上, 当她打开粉笔盒时, 里面跳出了一只癞蛤蟆, 学生哄堂大笑。面对学生的挑衅与恶作剧, 教师并没有发火, 而是一把抓起癞蛤蟆问:“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吗?”学生哄笑着说:“癞蛤蟆。”老师接着问:“我问的是它的学名?”学生答不上来。于是老师娓娓解释道:“它的学名叫做蟾蜍, 它的皮虽然难看, 却可以提炼出一种名贵的中药--蟾酥。蟾蜍在古代还是个吉祥物, 读书人考中状元叫‘蟾宫折桂人’。”老师的表现让学生深切感到:这个老师胆子真大, 了不起, 知识丰富, 心眼好……

2. 因势利导法。

所谓“势”, 是指事情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趋向。处理偶发事件时, 要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 然后或顺势把学生引向正路, 或逆势把学生拉回正轨。一位教师教《陌上桑》一文时, 组织学生讨论:“这么多人见到罗敷后都不约而同的停住脚步去‘观罗敷’, 这说明了什么呢?”“好色!”一个学生洋洋自得地说。班里一下沸腾起来了, 还有几个“不怀好意”的学生在起哄。短暂的停顿后,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好色”两字, 并在“好”下面加了着重号。然后让同学们给它注音、组词。然后, 接着问:“通过刚才那段文字, 大家能否用一个词概括罗敷的特点?”“好看”“美丽”“漂亮”“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是啊,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刚才那段文字中的青年人、老年人、耕者、行者都不约而同地停下来观赏罗敷, 是因为罗敷太美了。同学们再想想, 大家的这种心理能否用‘好色’一词来形容呢?”“不能, 因为好色是指心怀邪念的男子沉溺于情欲, 贪恋女色;而爱美则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钦佩。”在这里, 教师没有回避学生的“异口异声”, 更没有简单的批评训斥他, 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了他, 并顺着他的思路展开教学, 将问题引向纵深, 从而化被动为主动, 在自然而然中对学生的认识进行了修正与提升。

3. 以“变”应“变”法。

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 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 且影响到正常教学时, 教师可以采取以变应变的方式。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上课时, 几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于漪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她首先让学生把蝴蝶赶走, 然后以“蝴蝶飞进教室”为谜面让学生打一词牌名, 同学们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时, 于漪老师给出了答案:“‘蝶恋花’呀, 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在同学们会意的笑声中, 于漪老师继续她的讲课。

4. 暂时悬挂法。

课堂教学中, 学生有可能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有的还可能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 或比较难回答、难解释。如果把时间过多地消耗在此, 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益。这时, 教师不妨采取暂时悬挂法, 将问题暂时"搁置'起来, 或是稍作处理, 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或师生课后再去解答。如一位老师在教初中《思想品德》“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一课时, 有位同学在课堂上问:“老师, 社会主义代替了资本主义以后, 还有没有垄断存在?”显然, 这是一个超出教材内容范围而又比较复杂的问题, 三言两语难以讲清楚的。这个时候就可以把问题暂时悬挂起来:“某某同学这个问题提得好, 不过, 现在大家接触它还有点过早, 等到大家上了高中, 学习了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以后就不难解决了。”这样既不挫伤提问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鼓励他们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 还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5. 幽默调侃法。

著名学者海因·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更能让人接受。”教学幽默是教师性格、修养、智慧的表现, 它用富有情趣的、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灵活、巧妙地实现教师的教育、教学意图, 将教学引向成功。遇到一些偶发事件, 教师不妨表现得幽默一些, 既缓解了紧张情绪, 也有利于转移学生不良的注意力。有位外语教师在教cock (公鸡) 一词时, 有个学生突然怪声怪调地说:“有没有母鸡呀?”顿时, 全班一片喧哗。教师平静地说:“有, 不仅有母鸡, 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讲解, 并表扬了那位学生的好学好问, 但也批评了他说话的态度。这样机智的处理, 既没有干扰正常教学, 还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受到了教育。

6. 将错就错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 可以采取实话实的方式, 但如果教师每次都仅停留在承认错误的层面,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威信。有时教师不妨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将错就错的方式, 既及时纠正出现的教学错误, 又以此为契机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新的境界。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发现一篇构思精巧、立意新颖的优秀作文, 教师决定把它当范文讲评。作文讲评课上, 教师刚一读完, 就有学生站起来揭发这篇作文是抄袭的。全班哗然, 同学们一起把目光投向那位抄袭作文的同学, 那位同学羞愧得低下了头。老师有些始料未及, 短暂的思考后, 说:“看样子老师也无法拒绝美丽!这篇文章既然深深地吸引了某某同学, 又强烈地打动了老师,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一下它的美, 看看它好在哪里?”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对文章的欣赏上, 等同学们评赏活动结束后, 老师以此为契机, 从那天开始, 要求全班同学每天轮流推荐一篇文章在班上朗读。在这里, 面对学生对作文抄袭者的检举、全班同学的一片哗然以及抄袭者的羞愧自省, 教师机智地将错就错, 重新确立师生的关注点、动情点, 让同学们一起赏析文章的佳妙, 并以此为契机, 要求全班同学每天轮流推荐一篇优秀作文。不仅使那位抄袭作文的学生免受自尊的伤害, 而且开阔了全班同学的阅读视野, 开拓了大语文学习的渠道, 并引导学生宽容别人的错误, 唤醒犯错误者的内省与改进, 让错误顿时变得美丽起来。

偶发事件 篇9

关键词:巧妙,尊重,宽容,错误,威信

著名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所以, 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宽容、豁达, 教师要同情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绩差、或者犯了错误的学生, 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用爱心去唤醒他们的上进心、自信心, 帮助他们清除自卑感, 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 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

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 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没形成的青少年学生, 如何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呢?

一、陶先生的处理艺术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个案例:有一次, 陶先生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 当即斥止了他, 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当陶行知来到校长室时, 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 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 并说:“这是奖给你的, 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 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随之, 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 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 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 你立即就住手了, 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 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 说:“我调查过了, 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 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 欺负女生, 你砸他们, 说明你很正直善良, 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 应该奖励你啊!”

王友感动极了, 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 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 我砸的不是坏人, 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 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 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 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 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 我的糖没了, 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 就走出了校长室。

在陶先生的教育过程中, 始终充满对学生的尊重, 学生很感动, 效果特别好。陶先生不愧为大教育家, 试想, 若是陶先生不把王友当人看, 大声训斥一顿, 效果有这么好吗?

二、体会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管理始终存在着一种“误区”———那就是总觉得学生犯错是“大逆不道”, 是不可饶恕的, 在处理学生时喜欢树立“典型”, 杀鸡儆猴, 总试图用最严厉的处罚来警戒犯类似错误的学生。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 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这样反而会引发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因此, “有错必罚”并不是教育犯错学生的理想方法, 我们作为班主任要用宽容之心对待学生。学生犯了错误, 也不要惊慌失措, 更不要一棍子打死, 要怀有宽容之心。要相信学生总是向上的、向善的, 要对学生抱有期望, 学生出现了反复, 不要气馁, 要有耐心, 要鼓励他克服困难, 战胜自我。用长远的眼光来看, 学生的错误都是可爱的错误, 现在的调皮大王将来很有可能是和你感情最深的学生。对于那些迷失了方向的学生, 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三、我的实践

我自从毕业以后, 就在学校任教, 至今已有18余年了, 这其中遇到的困难复杂多样:有时班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也正因为此, 课堂纪律就不太好, 很多次我不得不停下讲课去维持课堂纪律, 开始时我采取厉声呵斥的办法, 时间久了, 这“招”就不灵了, 我又采取“请家长”的方法, 这“招”对部分学生某一时间内果然奏效, 然而经常采用这种方式, 也同样会引起家长的反感。没想到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在学生及家长心目中的形象, 从而在他们心目中也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那是一场测试, 时间过了大约有三分之二, 大部分学生已经做完了试卷, 甚至有的学生已经检查了一两遍。这时, 有的学生就开始浮躁起来, 一会儿拿着卷子当扇子在扇风, 一会儿回头看看别人, 更有甚者在和同位小声嘀咕着什么……

顿时, 我气不打一处来, 火冒三丈地大声斥责他们这哪还像个考试的样子, 此刻他们才渐渐安静下来。然而, 当我围着教室转到后面一排时, 前面却忽然又传来一声口哨声。此时我勃然大怒, 厉声质问是谁吹的, 尽管我问了无数次, 嗓子眼都冒了火, 教室里依然是鸦雀无声, 始终没人敢站起来承认错误。

我想:这件事如果不追究了, 就连考试他们都敢如此胆大妄为, 那以后我可怎么再给他们上课, 我在学生中的威信何在?如此放任下去, 那还不翻了天?突然, 我灵机一动, 我说是谁吹的口哨我已经从学生的目光中得知了, 为了不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 我暂不处理此事。

第二天班会课时, 我就昨天的“吹口哨”事件进行发言。我说:“我相信这位同学肯定不是故意的, 很可能是因为试卷答的太好了而有些激动, 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知错不改, 希望这位同学能迷途知返。下面每人拿出一张纸, 没吹口哨的只写自己的名字即可, 吹口哨的只写是, 而不要写姓名。这样, 老师就会知道是谁吹的了。”

我没当场在班内宣布, 可到了下课后, 王栋 (化名) 便紧跟着我红着脸说:“陈老师, 我错了, 当时我确实觉得这次考得不错, 一激动就吹出声来了, 您原谅我好吗?”看到他那诚恳的态度, 我答应不将此事告诉任何人。但我还是告诉他, 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得意忘形而违反纪律, 更不能为掩盖一个错误而犯下另一个错误。王栋也痛下决心, 一定会悔改。后来, 他果真非常遵守纪律了, 没再给班级丢过脸, 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因此, 教师在做学生工作时, 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工作的谋略和方法。要深谙因材施教的准则, 重视学生的差异, 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 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果。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 要讲究艺术, 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 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 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 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 改正错误。

另外, 教师遇到班级偶发事件时, 要认真分析原因, 清楚地了解过程, 不能凭印象枉作断定。对于像上述偶发性行为的教育, 如果我们不在他们的心灵中消除不良行为的苗头, 任其发展下去, 必然导致从小到大, 形成恶习。作为教师应首先弄清学生该行为的动机, 然后, 针对他的动机巧妙的对症下药。既要解决问题, 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人不自爱, 无所不为。而自爱必须建立在自尊的基础上, 教师任何时候都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我认为教师教育学生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训斥”或“镇压”方法, 而是要讲究策略。对于犯了错误并且改正错误的学生, 首先采用为学生保密的原则, 以保护他的自尊心为前提, 引导他的情绪和行为向好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 又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多处入手, 改变他的不良习性。这样, 班主任才能在学生及家长心目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参考文献

[1]秦自然, 朱帅希.湖南教育, 2009 (7) .

[2]李镇西.做最棒的老师[M].青岛出版社, 2011.

班主任如何处理班级偶发事件 篇10

一、调查研究,区分性质

偶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班主任对事发原因、发展过程往往心中无数。深入调查研究,对偶发事件全过程有个基本的了解和分析,弄清事件的性质,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在班级工作中有些偶发事件表现形式相似, 但起因不同, 性质就有所区别。如学生打架,有的属于一般纠纷, 有的属于团伙斗殴,有的是以强凌弱,有的是打抱不平,有的是反抗还击等等,事发原因比较复杂。这就要求班主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 在此基础上剖析事件发生的因果联系,了解当事者的思想动机, 抓住症结,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区别情况,慎重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妥善地解决问题。

二、掌握分寸,谨慎行事

分寸感是教育机智的组成部分之一。班主任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掌握分寸很重要,稍有偏颇,就可能把成功变为失败, 把学生推向反面。有时在一定条件下需要退,有退有进,退是为了进。这退和进便是分寸问题, 掌握分寸是一种直觉性很强的技巧, 虽有一定规律可循, 但也很难准确罗列出各种情况下应把握的分寸,只有我们对学生具 有高度的 责任感,在工作实践中勤于思考,不断摸索,积累经验,才会逐步具备分寸感。

三、即兴发挥,机敏幽默

由于偶发事件具有偶然性、突发性, 不可能在事先设计教育方案,因此,处变不惊的能力对班主任来说不可或缺。在处理偶发事件时运用幽默, 不仅是为调节情绪、缓解冲突 , 更为主要 的是, 它本身就是教育的武器, 班主任在谈笑中阐述自己的主张和观点, 给学生以善意的批评和上进的力量,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偶发事件常令班主任感到棘手, 其中有些事件的起因在于学生不讲文明、不守纪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产生恼怒、委屈、急躁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 但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感。头脑要冷静,感情要克制,态度要沉着, 迅速做出判断, 果断决定处置方案。偶发事件处理的时候,好多班主任往往会迷失自己,意气用事, 或者是跟着感觉走,其实,越是这时候,作为班主任越要头脑冷静, 如果班主任对偶发事件表现出高度的冲动或是大发雷霆, 滥施惩罚,不仅会削弱个人威信,还会极大地削弱班集体的凝聚力。

五、探究规律,防患于未然

虽然偶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冲击性等特点, 但是人们对偶发事件也不是 无能为力 的。“山高自有客行路, 水深自有渡船人。”偶发事件的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的关键, 在于班主任善于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寻求规律。诚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偶然性本身总是服从于内部 隐藏的规 律的。全部问题就在于发现这种规律。”班主任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 验教训, 注意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对偶发事件的规律认真探索研究, 就能对偶发事件处理得机智、正确、得心应手,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和防止偶发事件的发生和恶化,把偶发事件及其消极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 从而将班级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总之,在处理偶发事件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善于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偶发事件处理好。

浅析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 篇11

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类型的偶发事件

1.恶作剧型

有些调皮的学生听不进教师的讲课,对教师心生反感;有些未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遭到教师的批评后怀恨在心。因此在课堂上故意捣乱,或故意制造一些烦心闹剧,伺机报复。

2.外部干扰型

小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时候,有时外部环境的干扰会分散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影响正常的教学效果。如上课时,室外忽然飞来一只小蜜蜂,甚至窗外站着一个人影等,都很容易使学生分心。这些是由于外部干扰引起的。

3.出风头型

一个班难免有几个爱出风头的学生,他们为了达到娱乐或出风头的目的,往往会向教师发难:有时教师讲课时,故意提出一些不相关的问题;有时对待教师的问题,答非所问,甚至与同桌嬉戏玩乐等。

4.课堂纠纷型

课堂教学中,教师正在认真上课,突然同座位或相邻的两个同学为某小事争执起来,互不相让,甚至出手动粗,这就属于纠纷型。

5.教师出错型

教师的讲课会因语速、情绪、思维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讲解错误、板书错字或操作失常等情况,从而引起学生议论不休,教学秩序出现混乱。

二、正确灵活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1.因势利导法

事物往往存在两面性,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要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表现出来的积极的一面,顺势把学生引向正路。例如,有一次,张老师在讲课,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从黑板移到地面,而且四处寻看,原来是一只老鼠。此时,张老师知道学生都被老鼠吸引住了,但张老师没有制止反而让学生继续看,等老鼠消失了,张老师藏匿了老鼠的种种害处,并且联系课堂教学提问:“同学们观察动物非常仔细,现在请大家用英语描述一下老鼠的特征。”学生们一本正经地回答:It is a cute little mouse,It has black eyes,sharp teeth and slim tail.就这样,课堂秩序得以维护,同时学生的好奇心也得到满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爱心感化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更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课堂上,对于那些好出风头或恶作剧的学生,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注意给他们台阶下,千万不能闹对立,把矛盾扩大。教师要怀着一颗爱心,宽容对待所发生的事,不能用训斥甚至是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方法简单粗暴地对待他们,教师应信任和尊重他们,注意把善意的批评与信任的鼓励结合起来。教师要用爱的小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多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教学的成功。

3.巧妙暗示、幽默调侃法

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容易开小差。此时,教师可视具体情况用语言、眼神、手势等作暗示,帮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过来;另外,在课堂上适度地进行幽默调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身心愉悦,还有助于形成轻松生动的课堂气氛。

课堂偶发事件对授课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教师应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沉着冷静、正确灵活地处理。只要我们教师能根据事件的不同性质,因势利导,采取相应的应变方法,就一定能够处理好各类偶发事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偶发事件 篇12

关键词:体育课堂,偶发事件,策略

体育课堂“偶发事件”是指体育课堂教学中没有预先预见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事件。如教师讲解示范出现错误、学生在练习时出现伤害事故、学生打架或故意捣乱、突发的天气变化等等。由于偶发事件具有偶然性、突变性、多样性和不易控制等特点, 很多老师非常担心课堂中发生“偶发事件”。“偶发事件”处理不当, 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甚至会导致一节课的失败。面对课堂“偶发事件”我们体育教师该怎么办?

一、体育课堂“偶发事件”的类型

体育课堂“偶发事件”可谓多种多样, 根据我近几年的研究和调查, 就其产生的原因将其分为四大类。

(1) 外部环境干扰型。体育课与其他课最明显的不同是在室外进行, 所以它受外部环境影响最大。如:学生正在活动, 突然下起了雨、雪;天上一架飞机轰鸣着飞过;甚至一群小鸟飞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也会让学生抬头观望半天。

(2) 体育器材与场地影响型。虽然我们备课时把备场地、备器材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来备课, 但也难做到万无一失, 课堂中常常会出现因场地器材而引发的课堂“偶发事件”, 严重地还会造成伤害事故。活动场地上一个小坑可能就会让学生崴了脚, 正在练习时球烂了或飞过围墙落在了外边等等。

(3) 学生因素类型。学生因素类型有心理、生理原因, 学生运动技能水平问题, 学生体育品质问题。

(4) 教师因素类型。新教师由于紧张和经验不足在课堂上易出现意外;教师备课时对各班学生现有技能水平估计不准, 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过高或过低, 造成完不成或学生没事干等。

二、处理体育课堂“偶发事件”的策略和方法

根据体育课堂“偶发事件”的类型, 我们在处理时应相应采用以下策略和方法。

(1) 暗示法。暗示法多用于课堂轻微违纪事件。当学生轻微违纪时, 如交头接耳、上课开小差、相互间小打小闹, 这时教师不宜大张旗鼓地公开批评, 这样会分散更多同学的注意力, 使小事扩大化, 影响课堂教学。这时教师只需一个严厉的眼神、一个不易觉察的手势, 或不经意地走到当事人身边轻轻一拍等等, 都可达到警告学生的目的, 让一切在不言中结束。

(2) 冷处理法。“偶发事件”冷处理的方法多用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了争执对立, 或课堂教学中个别学生发生了一些较严重的违纪事件时。比如上课时, 有个别同学心思不在课堂, 你拉我, 我推你, 或趁教师不备时干扰别人练习, 或在课上打架斗殴。这时教师要考虑整个课堂的秩序和有限的课堂时间, 不宜在课堂上公开地、严厉地批评, 但也不能视而不见, 这样其他同学会认为老师要求很松, 或认为老师“好欺负”也会效仿。教师要先简单制止, 下课时再当着同学的面让他们留下来严厉批评。这样既节约了有限的上课时间, 又教育了当事人, 还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3) 自我解嘲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教师原因引发的课堂“偶发事件”。比如一位胖教师在做前滚翻示范时, 由于准备不充分造成示范失败, 教师赶紧自我解嘲说“我的肚子太大了, 团身都困难, 看来真的要减肥了, 哪位身材苗条的同学来试一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试, 一场尴尬被教师一句自嘲的话化解。教师出现问题时要勇于自我解嘲, 勇于自我剖析, 这样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因势利导法。所谓因势利导, 就是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方向加以引导, 这种方法在处理体育课堂“偶发事件”中经常用到, 但这需要教师应变能力强、灵活机智。我在课堂中遇到过这样一起“偶发事件”:有一次, 我带同学正在做仆步压腿动作时, 只听一声响, 一位女同学的紧身牛仔裤裤裆开线了 (一些女同学为了漂亮不顾规定上体育课穿牛仔裤) 。这位女同学当即花容失色, 男同学窃窃私语。我略一迟疑, 将外套围在女同学的腰间, 同时幽默地说:“同学们, 你能保证下次不是你吗?如果你还穿牛仔裤来上课的话。”从此以后, 这个班再也没有人敢穿牛仔裤上课了。

(5) 身体接触法。不要误会, 这可不是体罚, 也不是变相体罚。身体接触有摸、推、拍等形式, 在体育教学中也常遇到。体育课堂中个别同学说笑、做小动作、相互打斗等, 教师如果不停地用语言制止, 势必会打断课堂节奏或中止课堂, 影响课堂教学。这时, 教师可边上课边走到“肇事者”跟前, 轻拍其头或后臂, 以示警告, “当事人”会领会教师意图, 改正错误。当学生在练习中出现运动伤害事故时, 教师除了用语言安慰, 还要及时抚摸受伤部位, 必要时要亲自动手进行包扎。

(6) 顺水推舟法。顺水推舟就是指顺应趋势办事。在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 我们不妨改变思路, 顺应偶发事件的趋势, 来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在教“腾空飞脚”这个动作时, 同学们在小声议论, 我仔细一听, 原来是说我做的不如班上一位同学做得好。我一开始有点生气, 了解后才知道班上有一位从武校转来的学生, 武术基本功特好。我马上顺水推舟让那位同学做了一次示范, 并告诉同学们, 他之所以做得好就是因为他经常练习的结果, 同学们要是好好练也会和他一样好。同学们听后结束了骚动, 投入到练习中去。又比如正在下大雪, 原准备上室内课, 可到教室却发现空无一人。我来到操场, 却发现同学们有的在打雪仗, 有的在拍照, 有的在堆雪人, 有的在雪地上画着什么, 我一看计上心来。我鸣哨集合, 告诉同学们今天的课就是在操场上自由活动, 但要注意安全。同学们非常高兴, 一节课玩得不亦乐乎。

从理论上讲, 处理体育课堂“偶发事件”的策略和方法有很多。但并不等于我们知道了这些策略和方法我们就有能力去处理好课堂“偶发事件”, 这些方法要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学智慧以及教师的个人素养紧密地结合, 才能发挥作用, 才能真正用到课堂中去, 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处理体育课堂“偶发事件”。

参考文献

[1]张宝臣, 张玉森.课堂教学艺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

上一篇:四招下一篇:国际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