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通信

2024-05-30

对等通信(共6篇)

对等通信 篇1

1 概述

P2P网络技术的核心在于不同网络节点间的资源共享,在P2P网络技术中可以被用来资源共享的有文件、存储空间及计算能力。和其他网络技术相比,P2P网络技术在实际操作中比较灵活,同时成本也较低,基于上述原因,P2P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经营活动中。P2P网络技术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开放性,P2P网络技术开放性的特带你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缺点,比较突出的便是,由于其开放性使得P2P网络技术的安全性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由于商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对P2P在商业活动中的安全性要求比较高。从结构特点上看,P2P网络属于一种分布式网络体系结构,同时也可以看成是位于传统TCP/IP网络之上的一种覆盖网络。基于P2P网络的上述特点,特意采用一些比较传统的网络安全措施如防火墙、VPN以及RADIUS等确保P2P网络的安全性。接下来笔者将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P2P网络中对等节点安全通信做出浅显的探讨。

2 P2P安全通信要求

正是由于P2P网络技术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得P2P网络技术比较适合运用在商业、企业分布式网络应用中,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商业应用的特殊性,P2P网络中的机密性、认证、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问题一直是P2P网络在商业运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1机密性

通常所说的P2P机密性是指P2P网络中两个对等节点安全通信的安全性,为了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在两个对等节点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时必须进行加密。在目前P2P网络技术中比较常用的加密技术有对称加密技术,比如RC5、DES、IDEA、AES等等。同时也可以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对节点之间传递的信息进行加密,比较常见的非对称加密技术有RSA公钥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技术相比,对称加密技术的加密速度比较快,同时加密过程比较易于操作等优势,但是采用对称加密技术时,所用到的秘密密钥在分发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不能够绝对得到保障。与之相比的是,RSA公钥加密算法虽然在加密过程中效率没有对称加密技术高,同时对计算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RSA公钥加密算法可以很好的保障秘密密钥在分发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基于非对称加密技术和对称加密技术的特点,使得其适用情况各不相同。一般而言,RSA公钥加密算法技术适用于秘密密钥交换过程,对称加密技术技术适合应用在真正的数据加密情况。

2.2完整性

在P2P网络中不仅要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也要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为了确保数据在P2P网络传输过程中保持完整性,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确保安全散列计算过程的准确性。比前技术比较成熟,应用比较广泛的安全散列算法有MD5和SHA-1。所谓的安全散列算法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函数,这里提到的函数与常见的函数有着较大的差别。这里指的函数指单向安全哈希函数,这种函数可以处理的信息容量比较大,对于任何长度的信息都可以进行安全散列,并得到唯一的固定长度的散列值,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得到的固定长度的散列值也一并被传输。当信息被接收者接收到之后,接收者采取同样的方法把接收到的安全哈希函数的信息进行安全散列,并得到一个新的散列值。然后把接受者散列得到的散列值和随着信息传递过来的散列值进行比较,若两者的数值相同,则说明数据在传递过程中没有被篡改,若经过比较两个数值不同,则说明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篡改,则需要使用共享密钥或接收方公钥对这个散列值进行加密或签名。

2.3认证

认证时防止信息传递时被人攻击的有效方法之一,所谓的认证是就是确认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是不是真正的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为了确保认证的有效性,在实际运用时采用双向认证机制,比较常见的双向认证方式有:

2.3.1账户名和密码认证方式

账户名和密码认证方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认证方式,同时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种认证方式,由于账户名和密码认证方式的安全系数比较低。基于其上述特性使得账户名和密码认证方式适用于传统Telnet、FTP应用中,并不适合在安全系数要求比较高的场合使用。

2.3.2挑战和应答认证方式

在此中应答方式中,由认证方提出挑战,然后由被认证方给出应答,比较常见的认证机制有CHAP、MS-CHAP等等。此种方法相比账户名和密码认证方式安全系数要高。

2.3.3集中式认证方式

集中认证方式主要依靠被大家都信任的集中式安全服务器,通过该服务器可以实现节点之间的双向认证。目前技术成熟的集中式安全认证系统有Kerberos和RADIUS等。

2.3.4公钥签名认证方式

由于在这种认证过程中,每个节点都具有唯一的公私钥对。所以在认证过程中只需要对双方的密钥进行签名,并验证双方的签名。此种认证方式适用于SSL和IPSec等安全协议中实现透明的双向认证。

2.4可用性

所谓的可用性是指,节点之间传递的信息和资源只能被授权的户开放使用。为了确保信息的可用性,在传递过程中是由服务器上的存取控制列表ACL完成。在P2P网络中,可以根据节点的特性把相应的节点分入相应的组内。

3 P2P安全隧道

在目前的P2P网络技术中,P2P安全隧道显得十分重要,根据P2P技术的特点,可以把P2P安全隧道分为网络层、传输层及应用层安全隧道。

3.1网络层安全隧道

网络层安全隧道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技术,也称为IPSec协议,在TCP/IP网络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虽然IPSec协议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现在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种VPN技术中。

3.2 IPSec协议

IPSec是P2P网络技术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技术,其提出的目的就是把网络安全机制引入IPv4和IPv6中。同时IPsec也分为AH和ESP,AH技术是为了确保IP包的完整性,ESP是为了使信息的加密过程有效。

支持的认证方式也很多,比较常见的有共享密钥、数字签名及公钥加密等双向认证方式。支持的加密算法和安全散列算法也比较多,如DES、IDEA、Blow Fish、MD5和SHA-1等。

3.3 IKE

IKE与IPSec协议不同,IKE是一种混合型协议,IKE定义与ISAKMP密不可分,同时IKE也充分采用了OAKLEY的密钥交换模式以及SKEME的共享和密钥更新技术。IKE在认证过程中分为如下两步,首先使用Deffie-Hellman技术得到一个IKESA。其次便是用前面得到的IKESA建立IPsec SA,从而确保传递的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4 SSL协议

SSL协议时P2P网络对等节点传递信息中常用的一种技术,SSL的原理是用公钥和传统加密技术建立一个安全的加密隧道。通常来说,SSL主要包括SSL记录协议和SSL握手协议。SSL记录协议是为了确保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格式正确,而SSL握手协议是为了得到合适的数据加密算法。SSL协议的认证过程如下,首先信息发送方把自己的X.509证书发送给信息接收方,接收方接收到证书后进行认证,认证完成之后生成一个秘密消息,再把得到的秘密消息传送给信息发送方,发送方在进行确认,上述过程完成之后,便可以进行信息交换。

4 P2P安全实现

目前比较常见的开发P2P的平台有C++,Java等,但是采用上述方法并不能把所有的P2P改造成安全的P2P应用,因为需要对程序的源代码做出大量的修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保证P2P网络的安全性得到保障。P2P的安全实现方式比较常用的有,采用客户端和服务端SSL代理方式,把不安全的TCP连接嵌套入到由SSL客户端代理和SSL服务端代理建立的SSL安全隧道中。目前,可以实现上述功能的工具平台有Stunnel。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个集中策略服务器显得很有必要,通过该策略服务器实现对所有参与通信的Peer节点的自动策略配置,从事保证P2P网络的安全。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P2P的应用领域必将越来越广泛,同时P2P网络中对等节点间安全通信的问题也必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P2P网络技术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若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其使用必将受到限制。只有P2P网络的安全性得到解决,P2P网络技术的发展才越越来越快。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P2P网络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商业经营活动中,P2P技术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由于P2P技术在商业中被广泛采用,上述原因使得P2P技术的安全性显得十分重要,网络安全对于商业P2P应用生存至关重要,为了确保网络安全,必须对P2P网路中对等节点之间的传输过程建立安全隧道,从而保障商业数据的安全性。接下来该文将对P2P网络中对等节点间的安全通信做出浅显的探讨,并对P2P安全通信种的常用的隧道机制和P2P实现工具做出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P2P,安全通信,认证,安全隧道,SSL,IPSec

对等通信 篇2

目前,P2P网络的用户数量呈现急剧上升趋势,由于其快捷的通信、自由的组网模式和分布式的数据交换方法都给用户带来了与传统网络通信截然不同的体验。网络中的用户不在仅仅是被动的数据接收者,同样也成为数据的提供者,这对于提高网络通信速率和安全性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但随着用户群的快速增大,原有的通信能力也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同时网络中的数据种类随着多样化软件的发展而变得愈发的繁杂,所以必须选取最优的数据通信方式,有效的控制网络通信时延,提高通信效率。

传统P2P对等网采用大规模复制策略来完成通信工作,从某个初始节点开始,按路径的规律,遍历所有能够连接上的节点。这种方式会导致数据在大量的节点中不断复制和读取,而一旦出现数据量大、数据差异大的情况,则可能导致数据出现大规模冲突和损毁,系统为了解决丢失的数据,又需要花费额外的资源,形成了恶性循环,必须加以改进。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海量差异数据通信的纠错融合算法,并将其应用到P2P网络数据通信领域,当网络中出现大量数据出错损毁情况时,可采用此算法对其进行纠错处理,同时采用数据融合方法,尽可能地提高了差异数据间的融合性。

2 P2P网络通信原理

所谓的对等网络是指处于该网络中的节点权限相等,并不存在单纯的服务提供方或服务接受方,各个节点之间也不存在主从关系,所有的计算机在该网络中同时接受和共享数据,因此不用设置专门的服务器。对等网络是小型局域网常用的组网方式。随着Internet中越来越多的站点开启了P2P服务,使得P2P网络成为了当前发展最快的应用型网络之一,其通信效率的高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通信优化领域,目前使用方法大多为大规模复制的通信算法,从源节点依次遍历网络中所有有效节点,同时将数据依次复制到这些节点中。节点的存储系数为:

其中,Q为节点数,Di为对等通信节点间距离。在此模式下,通信效率为:

式(2)中,H(xi)为有效数据量,n为节点数量,M当前网络中有效节点的存储容量的比例系数。由式(1)可得,通信系数和随着网络中有效数据量的增大而增大;式(2)则给出了通信效率和有效数据以及有效节点之间的关联,显然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下降以及负载的不断上升,网络通信质量也会受到影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网络中传输的数据量较大时,传统的大规模复制策略会导致大量的数据出错。从公式中分析,由于H(xi)的快速增大,同时M变小,导致了作为通信质量指标的S值的下降。要解决这一现象,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差异数据进行融合,以减少数据冲突概率,与此同时,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纠错策略,因此,本文提出了差异数据纠错融合算法。

3 基于海量数据通信的纠错融合算法

大规模复制的通信策略最大的特点在于每次通信时需要检测当前网络中所有有效节点的可用容量,而每个节点的通信容量显然受到本身数据容量和当前网络通信量的约束,而呈现出出多样化的特点。上文中公式(2)中的M即为计算得到的每个节点的有效数据容量,再加上权值的分配,即公式(1)中的节点存储系数Mi,以此为依据,对网络中的所有节点进行计算。

3.1 海量数据通信纠错方法

在得到所有节点的存储系数后,可依此进行节点之间的通信,并合理的安排节点之间的数据流量,此策略在网络通信负荷不大的前提下可正常工作,但随着数据量的大幅增加,尤其在某些较短的时间段内迅速达到峰值,则很容易引发数据错误,而一旦发生错误,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数据在多个节点的持续冲突。

现假设某节点在接收数据时发生溢出性错误,并不考虑其他节点在同一时刻向该节点传输数据的情况,如果需要通信数据节点vi与相邻的节点vj之间建立直接的通信连接关系,可以计算两者之间的通信数据错误互斥权值,记为W(vi,vj);若vi和vj没有建立直接的联系,则数据出错相关性也不为0。因此可以看出,通信节点之间的数据容量决定了纠错算法能否有效的运行。。

1)公式(3)给出了两个通信节点之间数据的错误概率信息:

上式中,c为经验系数,可在对网络进行长时间监控之后,由加权平均算法得出,其代表了节点之间通信的成功率。

2)在得到网络中所有节点的信息之后,可以建立统一的网络通信节点拓扑图,以准确描述网络中所有节点所具有的通信资源,并对每一对对等结点(xi,xj)计算通信错误计算权值I(vi,ej|c)。

3)在网络中,随机选择一个节点作为源点,由此出发将所有的无向边转化为指向其邻居结点的有向边,并为每条边加上相应的权值,权值的计算显然需要依赖之前得到的经验系数c,形成了树状拓扑结构。

4)在树状拓扑结构中加入类节点G,并将其作为所有属性节点的父节点。

5)在步骤(4)的拓扑结果中确认每个节点的通信错误概率,并根据阀值进行调节,最终将出错概率控制在最小值水平上,完成纠错的工作。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较为有效的计算出网络中所有节点之间通信的出错概率,以此为依据来合理安排数据传输的路径和数据量,在保障数据通信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了数据冲突出现的可能性,即实现了精确通信这一目标;整个网络的拓扑呈现出树状形态,极大提高了相关优化算法和路由查找的运算效率,耗费的处理时延被较好的控制在合理水平以内,同时,各个属性变量之间存在的树形依赖关系也更加符合网络节点的实际情况。

3.2 差异数据的融合通信

如上文所述,再大规模数据通信时,由于数据差异造成的冲突现象非常常见,且随着数据量的增大和数据种类差异的增多而呈正比上升,从而影响了信道的有效利用率。利用数据融合技术进行数据的有效分类,并按其类型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数据融合,可极大的降低数据冲突的概率,提高有效数据的通信成功率。融合后待通信数据中包括的有效信息分布在一定的区域内,区域的划分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可依照数据频率为标准,数据差异可用方差进行区分,融合后数据的可溶性可以由公式(4)给出:

式中,j,k,p表示相关的概率,q∈rFi表示q属于的信息聚类rFi,dFj,k(p)就表示的是网络中信息的融合系数。

通过以上方式,可实现对差异数据的有效融合,从而实现对冲突数据进行最大概率的修补这一目标,最终提高了整个P2P网络的通信效率。

4 算法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

本文提出的优化算法流程如图1所示。

根据上述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并同传统的基于大规模文本复制的优化策略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图2中的两条曲线,其中曲线(1)为本文提出的差异数据纠错融合算法;曲线(2)为传统大规模复制优化策略;图中纵轴为通信成功率,横轴为通信数据的数量级。

从上图中的两条曲线对比可以看出,基于传统方法的优化策略并不能保障网络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通信时的成功率,且算法复杂度高,执行效率较差,耗费了大量的网络资源,并导致通信时延的增加;基于差异数据纠错融合算法的新型优化策略则明显要优于传统方法,无论从通信成功率方面,还是在算法执行效率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据此证明了本文提出的优化策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娟,刘继承,孔维华.P2P网络构架下路径查找的优化算法[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36(10):27-29.

对等通信 篇3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戏剧翻译,风格对等

一、英若诚及《茶馆》译本介绍

英若诚是中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话剧导演, 他对中外戏剧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茶馆》作为为中国现代戏剧的代表作, 是一部折射中国解放前50年时代变迁的三幕剧。1979年, 英若诚翻译了《茶馆》, 经过反复修改和润色, 1999年, 中国对外翻译公司正式出版了英若诚的《茶馆》译本。这极大地促成了《茶馆》在国外戏剧舞台上所取得的成功。

二、尤金·奈达及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是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奈达在《语言文化与翻译》一书中表示, 翻译即是交流的过程, 它取决于人在聆听或阅读一部译作时所接收到的东西。在翻译过程中, 不仅要实现意义的对等, 还要实现风格的对等, 以使译语受众产生与原语受众一致的反应。

三、戏剧翻译的风格要求及重要性

同一般文学体裁相比, 戏剧主要凭借对白来叙述故事的情节, 刻画人物的性格, 烘托环境的气氛 (聂玉景, 2010:1) 。因此, 戏剧作品的翻译过程中, 译者需考虑戏剧语言口语性、人物性、动作性三大风格特性以确保戏剧内容在舞台上准确地传递给受众并使得译语受众产生与原语受众一致的反应, 即戏剧演出的成功。

四、英若诚《茶馆》英译本中戏剧风格的对等翻译

戏剧主要由对白来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角色, 因此, 在将戏剧由一种语言转换至另一种语言对的过程中, 决不能失掉对白所具有的人物性和动作性。只有将文字内容以与原作一致的语言风格完整地传递给译语观众, 译语观众才能与原语观众产生共鸣, 戏剧演出才能确保成功。下面就结合功能对等理论从口语性、人物性以及动作性三个方面来探讨英若诚《茶馆》译本的风格对等。

1.口语性。戏剧有别于一般文学体裁, 除了可供阅读以外, 其主要呈现形式为舞台演出。《茶馆》是一部三幕剧, 其内容主要由裕泰茶馆里来往的人们之间的日常对话组成, 因而, 其语言更应是从“活的口语”中提炼出来的口语。在中、英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的转换过程中, 英若诚在实现译本与原文之间意义对等的同时, 更是灵活地把握住了《茶馆》中语言口语性风格的功能对等。请看下面的举例:

(1) 常四爷:甭锁, 我跑不了。

Chang: Don’t bother! I won’t run away.

二德子:我可眼拙, 没看见您!

Erdez: Pardon, sir, I never see you sitting there.

黄胖子:得啦, 一天云雾散, 算我没白跑腿!

Tubby Huang: Well, we’ve done it again! All beensmoothed over! I never come here for nothing.

例 (1) 中的三句台词是《茶馆》中典型的日常口语对话, 尤其具有北京爷儿们说话的爽朗劲儿, 干脆、简短、随性、不拖泥带水。英若诚对这三句台词的翻译均使用的是简单句, 节奏明快, 第三句台词更是采用了三个带感叹号的简单句, 以求译语观众在欣赏戏剧时, 能感受到茶馆里的交流氛围、人物的性格和情绪, 与原语观众能有一致或者类似的理解。

(2) 庞太监:说得好, 咱们就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吧!

Eunuch Pang: Well said! Let’s both try our best, and seewhat happens, Ha! Ha! Ha!

茶客丁:那总比没有强啊!好死不如赖活着, 叫我去自己谋生, 非死不可!

Fourth Customer: Still that’s better than nothing.A dog’slife’s better than no life.If I were to earn my own living, I’dsurely starve.

刘麻子:有什么法子呢!隔行如隔山, 你老得开茶馆, 我老得干我这一行!

Pock-Mark Liu: Nothing you can do about it.Once in trade, always in the trade.

崔久峰:我年轻的时候, 以天下为己任, 的确那么想过!现在, 我可看透了, 中国非亡不可!

Cui Jiufeng: As a young man, I thought my ideals couldsave the world.I tried to follow them.Now I’ve seen through itall.China’s finished!

以上为四个口语化习语的翻译实例。第一句台词中“八仙过海”是中国的一个神话典故, 英若诚在这里以译入语为导向采用意译的方法, 化繁为简。同样, 英若诚将第二句台词中的“好死不如赖活着”译成“A dog’s life’s better thanno life”, 巧妙地保留了原句的讽刺意味, 使得译语观众和原语观众对这句台词能产生一致的理解。第三句台词中的“Once in trade, always in trade”中“trade”的重复对应了原文中“隔”字的重复, 朗朗上口, 意思明了。第四句台词中的“save the world”以及“China’s finished”也是忠实地体现了原文简洁的口语化风格以及说话人笃定的口吻。

2.人物性。戏剧语言是人物角色性情的符号和标志, 人物性的戏剧语言是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作家思想倾向和创作意图的主要手段之一。英若诚在翻译《茶馆》的过程中, 除了忠实地将对白的内容意义译出外, 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对白的人物性语言风格, 使译语观众能接收到与原语观众一致或相似的信息, 产生一致或相似的反应。请看下面的举例:

(3) 唐铁嘴: (凑过来) 这位爷好相貌, 真是天庭饱满, 地阔方圆, 虽无宰相之权, 而有陶朱之富!

Ta n g t h e O r a c l e : ( e d g i n g h i s w a y c l o s e r ) O h , w h a ta u s p i c i o u s f e a t u r e s ! Tr u l y a n i n s p i r e d f o r e h e a d a n d acommanding jaw! Not the makings of a prime minister, but thepotentials of fabulous wealth!

唐铁嘴:嗻, 总管, 您要能赏给我几个烟泡儿, 我可就更有出息了!

Tang the Oracle: Thank you, Your Excellency! Now, ifyou would oblige me with a few grains of your prepared opium, I’d be most grateful.

在《茶馆》这部戏剧中, 例 (3) 中第一句对白中, 英若诚在处理这四个成语时, 全部采用名词短语进行翻译, 使语气更加果断、利索, 符合江湖算命师说套话的方式。英若诚的译文重现了原文中对白的人物性, 实现了人物性语言风格对等, 使得译语观众对唐铁嘴这个角色的理解和解读与原语观众相似, 甚至一致。

(4) 小二德子:对!里面还有两个女学生!一拳一拳地下去, 太美, 太过瘾!大栓哥, 你摸摸, 摸摸! (伸臂) 铁筋洋灰的!用这个揍男女学生, 你想想, 美不美?

Erdez Jr: Right.Including two chicks.One punch afteranother.A dream! Brother Dashuan, feel this.Feel it! (Flexinghis biceps) Reinforced concrete! Imagine that on the students.Smashing, eh?

小二德子:大栓哥, 你拿两块吧!没钱, 我白喝你的茶;有钱, 就给你!你拿吧!

Erdez Jr: Brother Dashuan, here’s a couple of dollars.When I’m broke, I drink your tea free.When I’m in themoney, I pay you.Take’em!

小二德子:上边怎么交派, 我怎么干!他们说, 教员要罢课。罢课就是不老实, 不老实就得揍!他们叫我上这儿等着, 看见教员就揍!

Erdez Jr: I do what I’m told.My boss told me the teachersare going on strike.That means they’re breaking the law.Thatmeans they gets what’s coming to them——a thumping.I wastold to wait here and beat up all the teachers I see.

《茶馆》中, 英若诚对这三句对白的娴熟处理, 对语言人物性风格的对等翻译, 成功地将一个完整的小二德子呈现给了译语观众, 让译语观众能和原语观众一样感受到一个因头脑简单而受人摆布的粗鲁、爽快的汉子形象。

3.动作性。以演出为目的的戏剧作品主要通过两个要素来诠释, 即语言和动作。戏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需要将两者灵活、顺畅地结合起来, 才能呈现出自然、有生命力的表演。在翻译的过程中, 英若诚是如何将原文中所隐含的动作性语言风格对等到目的语译文中, 从而再创造出适用于舞台演出的《茶馆》英译本的呢?请看下面的举例:

(5)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 我说这位爷, 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 坐下喝一碗, 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Song: (after sizing up Erdez) Excuse me, sir, you servein the Imperial Wrestlers, don’t you? Come, sit down.Let’shave a cup of tea together.We’re all men of the world.

王利发:您慢走! (看巡警走去, 跺脚) 他妈的!打仗, 打仗!今天打, 明天打, 老打, 打他妈的什么呢?

Wang Lifa: Mind your step! (Stamps his foot when thePoliceman has gone.) Damn it! War, war, all the bloody time!What the hell are you fighting about?

在戏剧表演翻译过程中, 译者在翻译时要确保语言动作性的对等。为了在译文中实现功能对等, 英若诚没有使用一般的“主谓宾”的句子结构, 而是采用了简短但语气强烈的表达来延续对白的动作性, 如“Damn it”、“War, war”、“all the bloody time”。因此, 译语观众能和原语观众一样通过王利发气到跳脚的语言及行为感受到他的满腔怒火。

(6) 康顺子: (挣扎) 无缘无故?你, 你看看我是谁?一个男子汉, 干什么吃不了饭, 偏干伤天害理的事!呸!呸!

Kang Shunz: (summoning all her strength) No reason? Takea good look at me! Do you see who I am! Couldn’t you makea decent living any other way? Do you have to follow your filthytrade? Pah!

巡警:你有你的理由, 我有我的命令, 你瞧着办吧! (要走)

Police Man: You have your excuses, I have my orders!Well, do as you like. (Makes as if he is going away.)

具有动作性的戏剧语言, 除了体现肢体动作外, 还应反映角色的心理活动, 从而有助于演员更好地诠释角色的情绪、个性、意图等, 使表演更加灵活、真实、细腻。英若诚在翻译的时候, 加了一个过渡词“well”, 演员用恰当的语调和语速说“well”时, “well”这个顿点可以让观众产生一种话里有话, 所说非所想的感觉。这样的处理成功地将对白中的潜台词, 巡警阴阳怪气的语气都再现了出来, 实现了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功能对等。

五、结语

戏剧语言的风格要切近生活, 反映人物特性, 表现人物的身体和心理动作, 即具有口语性、人物性和动作性, 这是戏剧语言的灵魂。若戏剧译作要呈现出与原作相同或类似的表演效果, 引起译语观众一致或相似的反应, 那么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 除了要实现戏剧内容的意义对等之外, 还需要再现戏剧原文口语性、人物性、动作性的语言风格特色, 实现语言风格对等, 最终达成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功能对等。英若诚的《茶馆》英译本实现了戏剧语言风格的对等翻译, 是一部成功的用于舞台演出的译作。

参考文献

[2]孟伟根.戏剧翻译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3]聂玉景.可表演性:话剧翻译的坐标[J].四川戏剧, 2010.

考量翻译“对等理论” 篇4

西方翻译界长期以来对翻译“对等理论”一直视为辩论焦点。翻译理论家在诠释其翻译观点时往往以对等理论为基础。不同翻译理论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或相关的研究视角。确切地说, 翻译对等理论的概念可追溯到1953年, 由翻译理论学者E.V.Rieu首次提出, 随之, 后继翻译理论家们就从未停止过应该如何理解这一翻译理论的争论, 由此形成许多不同甚至相去甚远的观点。鉴于此, 对当前翻译对等理论相对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述评, 就变得不可或缺。

二、有关翻译对等理论的代表性观点

石锡书等 (2004:69) 曾直言不讳地提出, 一段时间内, 翻译实践者们错误理解对等理论, 要么全盘接受, 要么全盘否定。1959年, 雅各布森在其专著《翻译论》中开了翻译等值问题研究的探讨先河。他指出, “差异性等值 (equivalence in difference) 既是语言学的关键问题, 也是构成语言研究的基本问题”。在其专著论述中, 具体语言体系间固有的不对称性及翻译过程中对两种语言间信息等值的追求, 其难度得以重点强调。依雅各布森看来, 翻译涉及的是“在有差异的语言现象中寻求等值。”随后, 在1965年, 卡特福德 (Catford) 也对翻译的本质作了某种质疑性界定。在其《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 他的观点如下:“用一种等值的语言 (译语) 的文本材料 (textual material) 去替换另一种语言 (原语) 的文本材料。”在此基础上, 他提出了文本等值 (textual equivalence) 概念。而所谓文本等值, 1991年我国翻译理论学者穆雷对此提出, 是指“用下述方法观察到的特定语境中的任何译语文本或部分文本成为一段给定源语文本或部分文本的等值成分”。

综上所述, 主要涉及了国内外比较具代表性的有关翻译对等理论的观点。本文以为, 这些观点不应相互排挤, 而应该是相得益彰。从学术视角来讲只是研究的着眼点不同而已。学术界应该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一种翻译理论或原则, 翻译理论研究者或实践者者应该全盘接受, 或者全盘否定, 因为没有一种理论或原则是无所不包的, 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论不足或缺陷。

三、奈达的“翻译对等”

前面已经提及, 奈过的“翻译对等”包括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两方面。待奈达看来, 形式对等着重于“信息本身”, 目标语信息应尽可能与源文信息保持一致。另一方面, 动态对等则强调译文应寻求表达上贴切自然, 建立在“等效原则”的基础之上。多少可以引申出, “形式对等”似乎不如“动态对等”受译者欢迎。石锡书与杜平一直强调, 应“辩证地看待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包括奈达本人在翻译理论或原则上的这一转变。鉴于此, 在翻译对等理论探讨中, 本文又以动态对等, 或另称之为“功能对等”为重点。依本文理解, “动态对等”理论考量的视角或焦点是“读者反应”, 以此作为翻译的标准。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于, 这一标准为解决“直译”与“意译”以及“归化”与“异化”之间的争论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然而依然值得注意的是, 奈达提出系统的“读者反应论”, 其理论基点却是源于本人对《圣经》的翻译经验。应当承认, 一般性翻译中, 读者有不同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审美情趣等, 都可能导致读者对不同源文或译文的曲解。概而言之, 不论翻译理论研究者, 还是翻译实践者, 皆应辩证地对待某一理论, 没有哪种理论是“万金油”, “动态对等”, 或“功能对等”理论自然也不例外, 只能说, 它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四、结束语

翻译对等理论经常见诸各类期刊、论文及专著中, 可见其影响之大, 受关注之强。然而不争的事实在于, 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客观的存在, 不容忽视。不论是口译实践, 还是书面翻译, 正常交际若要维持进行, 遵循这一原则就变得不可或缺。可是, 翻译理论研究或实践者的争论也恰在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争论固然对于某一学科建设有一定积极作用, 但关键还要取决于如何辩证对待已经既成的现有理论, “一刀切”, 或形而上的“一分为二”, 并非明智之举。

摘要:国内外学者对“翻译对等”应该如何界定以及如何取得对等依然争辩不已, 甚至截然交锋。翻译业界达到的基本认可是, 翻译不可缺的作用在现代跨文化交际中举足轻重。翻译实践者要尽其可能准确地传达源文信息, 实践源语与目标语的对待, 应满足形式与意义两大范畴。本文在概述分析翻译业界“对等理论”当前的各类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 重点阐释了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 最后以个案分析方式进行了例证。

关键词:翻译对等,源语,目标语,奈达

参考文献

[1]R.Jakobson.1959.On Translation[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Nida, E.A.1964.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Catford, J.C.1965.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穆雷 (译) 。翻译的语言学理论.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

[4]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5]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6]方梦之.译学辞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M].2004.

[7]石锡书, 杜平.辩证地看待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

[8]屠国元, 廖晶.翻译等值概念述评[J].中国科技翻译.2001.

[9]许渊冲.唐诗宋词一百五十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对等网络的应用研究 篇5

对等网络的应用场景主要分为三大类:内容共享和文件共享、分布式计算以及协同工作和消息通信。

1.1 内容共享的应用

这一类应用是在端点之间共享各自的存储空间。

在内容共享方面, Napster网站要做的仅是维护一个“谁拥有什么MP3”的中央列表, 共享的文件仍然存放在各自的硬盘中。当有用户请求下载某个文件时, 只需打开Napster工具, 通过Internet连接登录到中心服务器;中心服务器会在当前在线用户的索引中查找, 然后显示拥有这首歌的所有当前用户清单, 用户单击清单上目标用户的名字即与该用户打开一个直接连接, 服务器在端点之间建立连接后即退出, 这样用户就可以直接从目标机器上下载文件。

1.2 分布式计算

这一类应用是在端点之间共享各自的CPU周期, 将复杂的计算问题分解为几块能同时运算的并且之间交互较少的运算块。SETI@Home是这种共享CPU周期的最好的例子。加入SETI@Home的端点, 登录SETI@Home的服务器后, 服务器就可以在端点空闲的时候发送计算任务, 由空闲端点完成一些计算。

SETI@Home模式和传统的C/S模式的计算截然不同:传统的C/S模式中, 客户端将自己计算的请求发送给服务器, 由服务器完成计算, 并且把结果返回给客户端。而SETI@Home模式是由服务器将计算任务进行划分, 分解为多个子计算任务, 服务器将这些计算子任务分派给网络中空闲的端点, 由这些端点完成计算, 并且端点把计算结果返回给服务器, 由服务器完成计算结果整合工作。

1.3 协同工作

这一类应用是在端点之间共享各自的工作空间。协同工作是人对人的活动, 对等网络模型可以模拟这样的活动。由Groove Networks开发的Groove就是这样一个分散的能使小组之间交互的协作平台。Groove框架是一种网络中断时有服务器干涉的对等网络。它提供可下载的客户端软件, 该软件允许用户与网络上的其他人一起建立所谓的“共享空间”, 而且Groove对包括达成通信协作的最初请求在内的所有通信都进行加密, 以确保共享空间的安全。

与C/S和基于Web的解决方案不同, Groove并不需要中央管理或服务器资源。Groove的共享空间是动态的, 并且一旦用户确定没有使用这些空间的必要, 它们可以立刻注销, 从共享空间中消失。而且Groove并非基于某个固定的界面来建立协作, 而是使用XML来显示信息并只传递在工作组协作中发生变更的部分。

1.4 应用分类比较

针对以上三种应用, Kant等人提出了一种从技术角度的分类比较框架。在该框架中, 包括以下五个纬度:

1) 资源的存储方式。根据资源所处位置的组织方式不同, 可以分为两类:

(Ⅰ) 分散的:资源的存储由请求端进行控制, 即由请求端来决定或者由请求端已知的辅助结点来决定资源被存储的位置。

(Ⅱ) 有组织的:资源被定位在一个或多个全局已知的位置或结点上。通常, 每个资源都对应一个“句柄”, 用户根据句柄访问相对应的资源, 但是, 如果资源被分布在多个结点中, 则存在句柄和地址链接的问题。

2) 资源的控制与管理方式。根据资源的元数据或者控制信息的管理方式不同, 可以分为两类:

(Ⅰ) 分散的, 由端点自行控制与管理元数据。

(Ⅱ) 有组织的, 元数据由一个全局已知的结点管理与控制, 呈现一种有组织的控制管理结构, 如树状的组织结构。

3) 资源的使用方式。根据资源被使用的作用, 可以分为两类:

(Ⅰ) 孤立式, 端点孤立地使用资源, 此时, 端点之间不存在消息交互或内部依赖。

(Ⅱ) 协作式, 端点提供的资源可以通过端点之间的交互实现协作使用, 例如多点传送、同步等。

4) 全局状态控制方式。根据应用对全局状态控制的需求不同, 可以分为两类:

(Ⅰ) 松散的, 这样的应用并不需要维护一个对等网络的全局视图, 并且不需要进行与一致性、同步、局部自治相关的工作。

(Ⅱ) 紧密的, 需要维护一致性等问题。

5) Qo S约束。根据资源使用时对Qo S的要求不同, 可以分为三个程度:

(Ⅰ) 微弱的, 不需要考虑Qo S的需求。

(Ⅱ) 适度的, 需要考虑较好的响应时间和成功率的Qo S需求, 多面向在线请求/回复这类的应用。

(Ⅲ) 严格的, 面向传输连续的字节流应用, 这样的应用通常需要考虑较高的Qo S需求, 例如实时的音频和视频传输。

2 对等网络的适用范围

尽管在资源共享的问题上, 对等网络有许多优势, 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应用都适合使用对等网络, 有的应用问题并不值得使用对等网络。Roussopoulos等人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 使用一个五层的决策树对问题进行了划分, 并且, 讨论了适用对等网络的问题类别。

该决策树中, 使用了以下五个判定条件:

1) 预算 (budget) :如果一个解决方案的预算非常充足, 设计者可能不会考虑花费时间解决实施对等网络方案产生的问题。如果预算有限, 尽可能地降低单个端点的开销。这是选择对等网络体系结构的关键动机。

2) 资源与共享者的相关度 (relevance) :即端点对其他端点的数据感兴趣的概率。如果相关度高, 对等网络自然适合这类问题;如果相关度低, 就无需使用对等网络。

3) 相互信任度:端点之间的相互信任度也会影响对等网络的选择。在对等网络系统中相互不信任造成的开销很高, 并且需要通过特殊的问题需求进行证明。

4) 系统的变化率:系统的参与者、资源和参数有可能趋于稳定或者快速变化。对等网络系统中快速的改变可能难以提供一致性的保证, 也难以抵御外界攻击。

商标翻译的语用对等 篇6

一、商标翻译

(一) 商标翻译的文化差异

世界是一个多民族整体, 多元文化的社会。由于发展方式, 地理位置, 环境等的不同, 每一种文化有着各自的特征。因此, 文化差异影响着各国之间的理解与交流。然而, 从古到今, 人类从未停止跨文化交际活动, 这主要是通过语言的翻译来实现的。用来描述文化现象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是表达文化, 传播文化和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不同文化的国家与民族, 其文化也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就是翻译的基础。

商标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商标翻译是否成功又影响商品的销售。因此, 当译者在进行商标翻译时, 必须对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调查, 以免产生文化冲突。文化差异固然也存在于东西方文化中, 因此, 译者应该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并明确它们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活动, 因为不同的购买动机, 在很大的程度上, 取决于不同的文化价值。

在跨文化交流中, 由于文化差异, 直译商标可能会在目标语言中失去原有的美感, 或语用意义。这就导致它不能够达到宣传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 译者主要应该考虑这些因素:目标语言, 文化和审美心理。然后, 他须运用语用对等的翻译原则。

(二) 商标翻译的语用对等

语用对等与奈达的“动态对等“类似。“动态对等”强调与目标语言最接近自然的对等。这就是说, 奈达的“动态对等”与“语用对等”具有相同的功能。语用对等也是功能对等, 而不是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结构的相似。

社会语用翻译指的是跨语言, 跨文化的双语交流服务的对等翻译。也就是说, 译者应该以理解源文本为基础, 根据语境和文化习惯, 使目标文本适合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习惯以达到翻译对等。商标翻译应该使用语用对等原则, 因为作为双语语言活动的商标翻译不仅仅交流语言, 而且还涉及文化的传播。

二、商标英汉互译中的语用对等

(一) 英汉商标翻译的语用对等

正如人的名字是人的符号, 商标是商品的符号。现在, 商业上存在许多竞争, 其中一个便是商标的竞争。在国际商场上, 商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宣传作用;商标翻译也变的非常重要。因此, 商标翻译是否成功直接巨大地影响该商品能否成功的打入市场。在英译汉中, 有许多商标翻译的方法, 其中有两点是很适用的:1) 商标意义的直译;2) 商标的语音翻译。然而, 当译者用这两种商标翻译的方法时, 应该遵循语用对等原则。例如, “Cocacola”译成“可口可乐”听起来一样, 被认为是最佳的翻译之一。我们知道, “Coca cola”是一种饮料;“可口可乐”听起来让人愉悦快乐。这个翻译是达到语用对等最好的例子。“可口可乐”得到的效果优于“Coca cola”。法国品牌香水“Poison”没有被直译成“毒药”而是被译成“百爱神”。这就是因为“毒药”是不好的, 能伤害到人们甚至夺去人们的生命。那么, 把它翻译成毒药肯定没有人买它, 因此就被译成“百爱神”。后来, 这种香水受到广大中国消费者的喜爱。不需要解释, 大家都知道“百爱神”的意思。它暗含, 人们一旦买它, 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人。因此, 它在中国市场销售很好。还有很多商标名的翻译都是遵循语用对等原则, 比如:“Good Companion”被译成“良友”, “Giant” (自行车) -“捷安特”, “Cortina”-“跑天下”, “Bluebird”-“蓝鸟”, AUDI (汽车) -奥迪, Nike (鞋) -耐克, GOLAGATE (牙膏) -高露洁。

商标翻译中也存在语用失败。这是由于译者没有掌握目标语言的文化和语用原则。例如, “Head&Shoulders” (洗发水) 曾经被译成“海伦仙度丝”。我们中国人不知道海伦仙度丝是什么, 更不能把它与洗发水联系起来。因此, 它被改成“海飞丝”, 便在中国家喻户晓。它意味着, 人们一旦使用它, 头发就会变得非常柔软。

(二) 汉英商标翻译的语用对等

汉英商标翻译时, 也有两种方法:1) 商标名称含义的直接翻译2) 商标读音的语音翻译。然而, 当译者在进行汉英商标翻译时, 他们不仅要运用直译, 同时也要考虑外国消费者的文化习俗和审美心理。换句话说, 在把商标从中文译成英文时, 也应该遵循语用对等原则, 这样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例如, “四通” (电脑品牌) 被译成“Stone”, 暗含该电脑的质量非常不错, 让消费者放心, 从而可以安全购买。“方正” (电脑品牌) 被译为“Founder”。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翻译。我们使用电脑的目的是要找到我们想要的。“Founder”能够为我们做到这一点。“乐凯” (胶卷) 被翻译为“Lucky”。它指当人们带着“Lucky”外出旅游时, 他们将会很高兴和幸运。

接下来谈一下语用失误的例子。“凤”在中国象征好运和高雅。所以我们把它用作品牌商标名称, 如“凤凰牌自行车”。然而, 如果我们把它翻译成“Phoenix”, 它就不能被西方消费者所理解和接受。因为在西方文化里“phoenix”的寓意是“The bird ofwonder”, 它每五百年才重生一次。这翻译名称不能达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用对等。也就是说, 这个译名导致语用失误。

三、结语

在商标翻译中, 我们将遵循语用对等原则。商标语用意义翻译是否成功是译名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 如果译者想要做出出色的商标翻译, 他应该牢固的掌握语言的基本技能, 并应一再考量词语, 使他能够使翻译实现最大程度的功能对等。总之, 商标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应该尽量做到最好。

摘要:作为社会术语的商标与经济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目前,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商标及商标的翻译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 译者应该对商标翻译投入更多的精力。然而, 译者在进行商标翻译时又必须注意许多因素, 比如文化差异和语用意义。

关键词:商标,文化差异,语用对等

参考文献

[1]刘季春.实用翻译教程.1996.

上一篇:保护利用规划下一篇:香港中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