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细胞

2024-10-10

混合细胞(精选11篇)

混合细胞 篇1

伴随着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外白血病的临床诊断均提倡采用MICM(morphology、immunology、cytogenetics、molecu-lar biology)分型方案,其中发展最快最为重要的是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它是研究急性白血病的基本手段之一,是传统形态学检查的必要补充。国际白血病分型协作组认为免疫分型对每一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流式细胞技术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推广,其在白血病免疫分型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笔者对流式细胞室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急性白血病血细胞簇分化抗原CD系列检测结果分析总结,探讨流式细胞术对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ixed-lineage acute leukemia,MAL)诊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试剂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流式细胞室进行血细胞簇分化抗原CD系列检测的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208例。男123例,女85例;年龄1.1~80.0岁,平均36.2岁。所有患者抽骨髓及外周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分类计数,按FAB分型标准[1]进行细胞形态学分型。208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1例,男44例,女27例,年龄1.1~66岁,平均27.9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23例,男68例,女55例,年龄6~80岁,平均41.5岁;混合细胞白血病(MAL)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6~66岁,平均33.1岁。所有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McAb)及相关其他试剂均为BD公司产品;所用荧光包括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PE(藻红蛋白荧光素)和PerCP(叶绿素蛋白);所选用胞膜单克隆抗体为CD13、CD33、CD14、CD15、CD117、CD11b、CD3、CD5、CD7、CD4、CD8、CD1a、CD10、CD19、CD20、CD22、CD34、HLA-DR、CD45;胞浆抗体为CD79a、c CD3、MPO。

1.2 仪器与设备

所用仪器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BD FACSCalibur单激光三色流式细胞仪;美国贝克曼公司的Beckman AllegraTM21R Centrifuge高速低温离心机。

1.3 试验方法

荧光标记染色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所有病例于治疗前抽取抗凝骨髓或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30%)3~5 m L送流式细胞室。所有标本染色前需计数细胞数,骨髓标本经磷酸盐缓冲液(PBS)1︰10稀释后计数,调整有核细胞数密度为1×106个/m L,室温下6 h内进行染色标记。所用主要试剂CD34、CD14、CD13、CD45、CD1a、HLA-DR终浓度为0.0250 mg/m L,CD10、CD3、CD7、CD19、MPO、CD8终浓度为0.012 5 mg/m L,CD20、CD11b终浓度为0.0500 mg/m L,CD15、c CD3终浓度为0.1000 mg/m L,CD117终浓度为0.0100 mg/m L,CD33终浓度为0.0120 mg/m L,CD79a终浓度为0.0001 mg/m L,CD4终浓度为0.0030 mg/m L,CD5终浓度为0.0050 mg/m L。1.3.1胞膜抗原染色过程标记流式专用试管,每管加入FITC、PE和PerCP标记的抗体,同时设定同型对照(IgG2a与IgG1),各管加入抗凝骨髓,避光孵育15 min,溶血素2 m L裂解红细胞10 min,离心,弃上清,PBS洗涤,每管加300μL PBS缓冲液上机检测。胞浆抗原染色过程:标记了膜抗原后的标本经固定加破膜剂作用10 min,PBS洗涤,然后加胞浆抗体,避光孵育15 min,PBS洗涤,每管加300μL PBS缓冲液上机检测。

1.3.2流式细胞仪检测与分析所有标本上机检测前以BD公司三色标准荧光微球校准仪器,检测仪器流路和光路,设置和调节仪器的各种参数于最佳状态,以Cellquest软件设置获取条件,依次上样获取数据,每管获取细胞数2万个,以CD45/SSC双参数二维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免疫表型分析,计算幼稚细胞群中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标记。结果判定时根据同型对照的设置来描述抗原表达的强弱,以强阳性、阳性、弱阳性、阴性为分析判断标准。

1.4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根据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分型等指标而确诊。细胞形态学诊断根据FAB分型标准,MAL免疫表型的诊断参照欧洲白血病免疫分型协作组(EGIL)(1998年)积分标准[2]进行判断。对于FAB分型诊断为ALL或AML而免疫分型为ALL又同时存在髓系抗原表达或AML又同时存在淋系抗原表达而积分不符合MAL诊断标准的视为My+ALL(髓系抗原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Ly+AML(淋系抗原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2 结果

2.1 FAB分型结果

71例ALL,FAB分型诊断15例L1,51例L2,4例L3,1例M1(结合临床、免疫分型结果及复查FAB,临床最终诊断为My+B-ALL)。123例AML,FAB分型诊断为23例M1,36例M2,24例M3,10例M4,27例M5,1例M6,1例分型待定,1例L1(结合临床、免疫分型结果等,临床最终诊断为M0)。14例混合细胞白血病,FAB分型诊断结果:1例L1,6例L2,2例M1,1例M2,1例M5,3例混合细胞白血病(见表1)。

2.2 免疫表型分型结果

71例FAB分型诊断为ALL,其免疫表型纯淋系抗原表达31例(31/71,43.66%),My+ALL为40例(40/71,56.34%),所表达的髓系抗原有CD13(32例表达)、CD33(27例表达)、CD15(3例表达)、CD117(1例表达)。123例FAB分型诊断为AML,其免疫表型纯髓系抗原表达的79例(79/123,64.23%),Ly+AML44例(44/123,35.77%),所表达的淋系抗原为CD7(30例表达)、CD19(15例表达)、CD22(6例表达)、CD3(1例表达)。见表2。

14例混合细胞白血病,1例L1其免疫表型为T/髓混合;6例L2其免疫表型结果:2例B/髓混合,1例B/髓混合伴CD7+,2例T/B混合,1例T/B混合伴髓系表达;2例M1免疫表型结果为B/髓混合;1例M2免疫表型为B/髓混合;1例M5a免疫表型为B/髓混合;3例FAB为混合细胞白血病其免疫表型为1例B/髓混合,2例B/髓混合伴CD7+(见表3)。

2.3 14例混合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主要抗原表达情况见表4

2.4 14例混合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情况

14例BAL患者,2例在诊断明确后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2例在确诊后接受化疗,经化疗完全缓解6例,未愈3例,3例经1~2个疗程化疗后由于病情较重及经济原因最终放弃继续治疗自动出院。

3 讨论

MAL又称杂合性白血病,是一组异质性白血病,其特征是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有髓细胞系和淋巴细胞系同时出现,1998年EGIL新标准将髓系和B淋巴系或T淋巴系积分均>2分的白血病归为MAL,根据其细胞表面标记表达情况可分为3种类型:双表型、双克隆型和双系列型,其发病率为4%~8%[3]。根据EGIL积分系统,笔者分析了流式细胞室2010~2011年208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血细胞簇分化抗原CD系列检测结果,MAL为14例,所占比例6.7%,其中B/髓系共表达者10例(71.4%,10/14),T/B共表达者3例(21.4%,3/14),T/髓共表达者1例(7.1%,1/14),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4],与KILLICK等[5]和MATUTES等[6]报道的B系与髓系共表达者多于T系与髓系共表达者、B/T与髓系共同表达者最少相符。由于白血病细胞分化抗原表达的异质性,白血病细胞跨系列表达逐渐被证实,笔者在临床检测中发现,随着技术的提高及分型研究的逐步深入,髓系伴淋系抗原表达及淋系伴髓系抗原表达的病例较为多见,71例FAB分型诊断为ALL,纯淋系抗原表达31例,而淋系伴髓系抗原表达(My+ALL)者40例,所占比例56.34%(40/71),表达的髓系抗原有CD13、CD33、CD15,123例FAB分型诊断为AML,纯髓系抗原表达79例,髓系伴淋系抗原表达(Ly+AML)者44例,所占比例35.77%(44/123),表达的淋系抗原有CD7、CD19、CD22、CD3。在临床检测中,对于MAL的诊断应非常谨慎,不要轻易下结论,同时免疫学分型判断MAL要与My+ALL和Ly+AML相鉴别,笔者的经验是当出现两个系列膜抗原表达时,胞浆抗原的检测尤为重要。CD79a、c CD3及MPO被认为是较特异的抗原标志[7],笔者的研究中所有病例均进行CD79a、c CD3及MPO的检测,14例MAL,CD79a、c CD3及MPO表达比例为100%、100%和81.8%。因此,当白血病细胞有髓系和淋系抗原表达而胞浆抗原阴性时,此时要依据EGIL积分系统进行判断,当积分不符合MAL诊断标准时,应依主系定型为Ly+-AML或My+-ALL。

CD34是造血干/祖细胞的相关抗原,随细胞成熟其抗原的表达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是一个阶段特异而非系列特异的抗原[8]。本组14例MAL中11例表达CD34(78.6%),2例白血病细胞部分弱表达,1例不表达,与文献报道相符[9],提示MAL患者白血病细胞来源于较早期的造血干细胞,可能为保留早期分化相关抗原的多能干细胞受累引起。CD117抗原主要表达于髓细胞,大多数AML中的原始细胞均有CD117的表达,与CD13、CD33相比较,CD117在AML中的表达率不如前者高[10],但更具有髓系特异性。本组71例ALL,CD117阳性表达率仅为1.4%(1/71),而123例AML,其阳性表达率为95.9%(118/123),11例淋系和髓系混合细胞白血病中,CD117的表达率为81.8%(9/11),提示CD117是较好的一个系列标志,在白血病免疫分型中可作为排除ALL及辅助诊断AML的标志,也是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实验室必做的一个抗体。EGIL(1998)积分系统将CD117的积分分值提高到1分也说明了它的系列特异性较高。CD7抗原是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一个特征性标志,在白血病免疫分型初期被当作T系早期的一个良好标志并用于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及其亚型的区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CD7抗原并非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标志抗原,具有多项分化潜能的造血干细胞阶段也可表达此抗原[11],是较不分化的AML的一个常见标志物,它可能与某一髓系祖细胞相关[12]。本组123例FAB分型诊断为AML,Ly+AML为44例(44/123,35.77%),表达一个或多个淋系抗原,以表达CD7抗原为最多,表达率24.39%(30/123),14例MAL中3例为B/髓混合伴CD7表达,该3例B/髓混合者虽有CD7的表达,但不能诊断为B/髓与T系共同表达者,而应解释为患者骨髓中髓系白血病细胞来源于较早期的具有多项分化潜能的造血干细胞阶段,提示该类患者白血病细胞恶性度高,是造血发育早期细胞恶性转化所致。由于例数较少,B/髓混合伴CD7表达患者的特征还有待于积累更多的病例加以研究说明。

目前MAL的治疗尚无统一方案,其疗效报道不一。笔者研究的14例MAL,经化疗完全缓解6例,其中5例免疫分型结果为MAL而FAB结果为L2(2例)、M1、M2、M5,该5例患者临床根据免疫分型结果进行兼顾淋系和髓系的诱导化疗方案后CR,由此可见免疫分型在MAL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对于MAL、My+-ALL、Ly+-AML等,单纯依靠细胞形态学均不能对其进行准确诊断,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的开展弥补了FAB分型的不足,减少了误诊率,可对白血病细胞进行准确的分型诊断,为临床诊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71-211.[1]ZHANG ZN,SHEN T.Diagnosis of Hematonosis and StandardsDiscipline on Clinical Effect[M].3th ed.Beijing:Science Press,2007:171-211.Chinese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4-605.[2]YE RG,LU ZY.Internal Medicine[M].6th ed.Beijing:People's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4:604-605.Chinese

[3]LEE PS,LIN CN,LIU C,et al.Acute leukemia with myeloidB-and natural killer cell differentiation[J].Arch Pathol Lab Med,2003,127(2):E93-95.

[4]吴国林,朱微波,蔡晓燕,等.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及预后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10(1):19-23.[4]WU GL,ZHU WB,CAI XY,et al.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andlaboratory features and the prognosis of biphenotypic acuteleukemia[J].Journal of Clinical Transfusion and LaboratoryMedicine,2008,10(1):19-23.Chinese

[5]KILLICK S,MATUTES E,POWLES R,et al.Outcome of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J].Haematologica,1999,84:699-706.

[6]MATUTES E,MORILLA R,FARAHAT N,et al.Definition ofacute biphenotypicleukemia[J].Haematologica,1997,82:64-66.

[7]孔令环,韩梅,鲍彦娜,等.流式细胞术对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0):1570-1573.[7]KONG LH,HAN M,BAO YN,et al.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cytometer in immunophenotyping for acute leukemia[J].ChineseJournal of Laboratory Diagnosis,2010,14(10):1570-1573.Chi-nese

[8]邱阳,刘越坚,郭慧淑,等.流式细胞术在159例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103-105.[8]QIU Y,LIU YJ,GUO HS,et al.The application of immunophe-notype of 159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by flow cytometry[J].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Diagnosis,2009,13(1):103-105.Chinese

[9]张静,秘营昌,王迎,等.成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9,30(1):18-21.[9]ZHANG J,MI YC,WANG Y,et al.Study o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dult biphenotypic acute leukaemia[J].ChineseJournal of Hematology,2009,30(1):18-21.Chinese

[10]张纯,李睿,赵菲,等.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的关系[J].中国癌症杂志,2007,17(8):615-618.[10]ZHANG C,LI R,ZHAO F,et al.The correlation of cell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and immunological classification in acuteleukemia[J].China Oncology,2007,17(8):615-618.Chinese

[11]吴红红,曹晖,王业哲,等.CD7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干/祖细胞5个基因表达的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9,17(2):298-303.[11]WU HH,CAO H,WANG YZ,et al.Expression of 5 genes inCD7 positive acute myeloid leukemia stem/progentior cells frombone marrow[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2009,17(2):298-303.Chinese

[12]HAO QL,GEORGE AA,ZHU J,et al.Human intrathymic lin-eage commitment is marked by differential CD7 expression:i-dentification of CD7-lymphomyeloid thymic progenitors[J].Blood,2008,111(3):1318.

混合细胞 篇2

中西结合治疗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1 发病情况 6月25日,射洪县官升镇一牛场从山东购回3月龄杂交肉牛62头, 7月8日部分犊牛开始腹泻,后全群发病.经本场兽医诊治腹泻止,但7月中旬部分犊牛开始出现发烧、流鼻、流泪、厌食,随后在整个牛群蔓延,先后有58头发病.经抗病毒和抗菌消炎药物治疗无效,止9月2日已死亡15头.

作 者:张孝安 作者单位:四川省射洪县畜牧食品局,四川射洪,629200刊 名:中兽医医药杂志英文刊名: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年,卷(期):28(3)分类号:S854/857关键词:

混合细胞 篇3

一、发病情况

黑龙江省铁力市张某饲养绵羊215只,于2013年2月25日清晨发现有4只死亡,有的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消瘦等症状,共有31只羊发病,发病率为14.5%。某镇兽医站的兽医诊断为感冒,注射青霉素、安乃近,并拌料喂给诺氟沙星,用药1天后不见效。

二、临床症状

患羊表现食欲减退或有异食癖,体温升高达40~42℃,可视黏膜苍白,腹部皮肤发黄,身体消瘦、贫血、被毛粗乱无光泽,个别患羊颌下、胸下和四肢发生水肿,多在数日后死亡。先是个别羊出现咳嗽症状,后发病羊越来越多,在驱赶、夜间休息和早晨出栏时咳嗽更为明显,肺部听诊有湿性啰音。在咳嗽发作时,常咳出黏液团块,从鼻孔流出黏液,干涸后在鼻孔周围形成痂皮,经常打喷嚏,呼吸困难。

三、病理变化

剖检4只病死羊,可见尸体贫血,血液稀薄,在支气管、细支气管中有脓性黏液和混有血丝的分泌物团块,其内混有白色的细小虫体,长1~5厘米不等。气管的管腔扩张,管壁增厚,黏膜肿胀,并有充血的小出血点。管腔周围发炎,肺膨胀不全和气胀,虫体寄生的部位表面隆起,呈灰白色结节,触摸坚硬。脾脏肿大,腹腔内多个组织器官呈贫血状态。用刀切开水肿部位,有淡黄色胶样液体溢出。

四、实验室检查

1. 取患羊的耳尖血涂片,分别进行瑞氏染色和姬姆萨染色。瑞氏染色后,镜检可见红细胞变形,呈锯齿状、星状,红细胞表面附有大量圆形、椭圆形、短杆状、月牙状等多形状的紫蓝色发光虫体,一般为3~7个,最多的有十几个,血浆中也有,但量很少。姬姆萨染色后,镜检可见红细胞呈粉红色,附红细胞体呈淡蓝色,多数呈半月形。

2. 取抗凝血1滴,滴于载玻片上,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稀释均匀,镜检可见红细胞呈月牙状、星芒状等,细胞边缘附着球形、短杆形、星状的小体,有的附着于红细胞表面,有的游离于血浆中摇晃移动。

3. 取患羊的粪便,用漏斗幼虫分离法检查虫体,可见细小的幼虫,长度0.6~1.0厘米,即为肺丝虫。

4. 无菌操作取病死羊的心血、肝、脾、肾和淋巴结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细菌。将以上病料接种于普通肉汤、普通琼脂、鲜血琼脂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未见细菌生长。

五、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绵羊附红细胞体病与肺丝虫病混合感染。

六、防治措施

1.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羊舍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圈舍内的粪便和垃圾,羊舍用0.2%过氧乙酸或0.3%百毒杀(主要成分三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周围环境要及时用溴氰菊酯驱蚊虫。在预防注射、阉割、人工授精时要对器械和羊体相应的部位认真消毒,免疫注射时一羊一针头。加强饲养,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 治疗。对患病绵羊,可用美达欣(主要成分为贝尼尔)按0.1毫升/千克体重的量肌内注射,每2天注射1次,连用2~3次;或用土霉素按0.2毫升/千克体重的量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重症病例可进行辅助治疗,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毫升+10%葡萄糖酸钙50~100毫升+维生素B120毫升+维生素C 15毫升,一次性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粪便、尿呈浅红色时,可注射酚磺乙胺20毫升。对未表现症状的羊,可用三氮脒8毫克/千克体重深部肌内注射,隔天1次,连用2次。体温过高的患羊,加用清热解毒药以退热。贫血严重的患羊,用葡聚糖铁钴注射液(主要成分为右旋酐铁)5毫升/只,深部肌内注射。心脏衰弱者可用10%安钠咖3毫升,肌内注射。颌下水肿者,可用5%碘酒消毒水肿部位,再用消过毒的三棱针穿刺放液,口服丙硫苯脒唑1毫克/千克体重,7天后再给药1次。咳嗽严重病例可用碘1克、碘化钾2克、盐酸普鲁卡因3.75克加蒸馏水1500毫升,混合成碘溶液,灭菌,按0.5毫升/千克体重的量气管内注射,每隔2天注射1次,连用3次。

通过采取上述综合防治措施,5天后羊群不再出现发病和死亡,除2只重症羊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和3只没有治疗价值的淘汰外,其余羊精神状态、采食量均有好转,7天后痊愈。

七、小结

附红细胞体病和肺丝虫病均无疫苗可以预防,只能用药进行治疗。从此病例来看,附红细胞体病和肺丝虫病发病已无明显的季节性,所以,要注意加强羊的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抗病力;每天清扫粪便1次,并运到羊舍500米以外的地方进行堆积发酵,配合进行消毒,以有效杀灭寄生虫卵,控制肺丝虫病的发生。

(作者联系地址:杨成权 黑龙江省铁力市畜牧兽医局;许英民 黑龙江省铁力市172信箱 邮编:152500)

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诊治 篇4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血液寄生虫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 病程大约为10~30 d, 死亡率高。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病单独发病时治疗不难, 但混合感染, 则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并且死亡率、淘汰率高, 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1 发病情况

2005年6月山东省威海地区的埠柳镇、泊于镇及环翠区等饲养架子猪育肥密集区域, 一些中小型养猪场饲养的猪只普遍发病。一般猪只引进后4~30 d发病, 病初采食量迅速下降或废绝, 体温可达40.5~41.5℃, 部分病猪迅速消瘦, 呼吸困难, 排软粪或稀便, 随即变为水泻, 粪便为油脂样或胶冻状, 呈棕色、红色或黑色, 随病程发展粪便中混有黏膜或纤维素渗出物的碎片, 味腥臭。从鼻部、耳朵到全身皮肤发红或出现红斑, 后期发紫。病程达7 d以上, 死亡率猛增, 如治疗不当, 死亡率可达90%以上。多数经2~5 d治疗无效后到笔者处就诊, 其间共收治83起病例, 患病猪只达10 087头。

2 临床症状

不同猪群发病后症状表现不同, 多数呈急性经过, 1~3 d波及全群, 多数病例厌食, 剧烈下痢或便秘。粪中含黏液、血液或血块, 急性死亡者全身发紫或无明显变化。病猪精神沉郁, 呈高度脱水状态, 排便失禁, 弓腰、腹痛, 耳尖、腹下、四肢末端发紫, 耳边缘变干并向上卷起, 个别猪只出现呼吸急促, 呈腹式呼吸、干咳, 眼结膜发炎, 尿液呈咖啡色或深黄色。慢性猪胸腹部、会阴有出血点, 行走摇摆, 用后肢踢腹, 被毛粗乱无光, 迅速消瘦, 后期排粪失禁, 肛门周围及尾根部被粪便沾污, 起立无力, 极度衰弱死亡。

3 剖检变化

体表可见耳、鼻及四肢末端、胸部、腹部有针状出血点和紫斑, 血液凝固不良。颌下、肺门、肠系膜、腹股沟淋巴结高度肿大, 不同程度出血, 咽喉部有绿豆大小的出血性溃疡灶。气管内充满泡沫样黏液, 肺部大面积瘀血或有点状出血, 心肌变性如开水烫过。胃溃疡或胃底部潮红, 胃底幽门红肿或出血[2]。急性死亡的猪营养良好, 可见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结肠及盲肠黏膜肿胀、出血, 肠内容物稀薄, 其中混有黏液、血液, 呈酱油色或咖啡色。直肠黏膜增厚, 严重的见有出血点。病变主要集中在盲肠和结肠, 肠壁和肠系膜充血、水肿, 有的出现黏液性出血性炎症, 表层黏膜坏死, 形成灰色或黄色黏液纤维蛋白伪膜, 呈麸皮样, 剥去伪膜可见潜在的糜烂面。肝脏瘀血、肿大、质脆, 有的重达5 kg, 表面有区域性坏死灶, 胆囊充盈, 胆汁似米汤状, 胆囊黏膜出血。有的肾肿大, 包膜易剥离, 有弥散性小出血点, 膀胱内膜充血、出血。

4 诊断

肠黏膜及粪便检查, 取病猪新鲜粪便或大肠黏膜涂片, 用姬姆萨、草酸铵结晶紫或复红染色液染色、镜检, 高倍镜下每个视野可见3个以上具有3~4个弯曲的较大螺旋体, 即可怀疑有猪血痢的存在[3,4]。血液检查, 病猪血液呈水样, 不黏附试管壁, 将收集在抗凝剂试管中的血液冷却后倒出来, 可见试管壁有粒状微血, 当血液加热到38℃时, 这种现象几乎消失。取静脉血 (或抗凝血) 滴于载玻片上, 加等量盐水混匀, 加盖玻片, 在400~600倍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虫体呈球形、逗点形、杆状或颗粒状。血液涂片检查, 取耳静脉血 (或抗凝血) 涂片, 姬姆萨染色镜检, 可见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杆状紫红色虫体, 当调动微螺旋时, 虫体折光性较强, 中央发亮, 形似气泡, 细胞边缘不光滑, 凹凸不平, 瑞氏染色镜检虫体呈紫蓝色。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可诊断为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5 治疗

病猪1 kg体重肌肉注射痢菌净针5 mg (潍坊六旺生产) , 2次/d, 连用5 d;强力附红消 (盐酸多西环素, 齐鲁动保生产) 每kg体重肌注0.1 m L, 1次/d, 连用4 d。待猪群采食后, 饲料中加入氟苯尼考200 g/t饲料、痢菌净100 g/t饲料、强力霉素200 g/t饲料, 连用1周。病猪及时淘汰, 另外,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症治疗, 补充VC、VK3。心脏衰弱者注射强心剂 (安钠咖等) 。采用上述方法治疗, 一般第3天病情即有好转, 食欲开始增加。持续用药5 d后, 大群基本可恢复, 治愈率可达85℅。

6 典型病例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一育肥猪场于2006年3月21日外调架子猪627头, 入场当日肌注猪瘟苗10头份,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2头份, 7 d内猪群未发现异常, 8 d后猪只陆续发病, 1周内波及全群。病初采食迅速减少, 皮肤发红, 特别是腹下、耳后;体温升高至40~42℃, 眼结膜潮红、发绀;尿液深黄或咖啡色, 排酱油色或深黄色稀便。随病程发展, 猪群食欲废绝, 病重者全身发紫, 开始死亡。到笔者处就诊时已死亡38头, 剖检病死猪可见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肠系膜淋巴结及肺门淋巴结重度出血。心脏似水煮, 心包积液, 胃出血、溃疡或穿孔。盲肠、结肠呈出血性、纤维素性或坏死性病变。肠内容物混有血液, 肝脏肿大, 胆囊多数充盈, 胆汁呈米汤样、酱油色。膀胱黏膜呈弥漫性出血。经用强力附红消配合痢菌净针、VK3、澳克林 (森澳达生产) 肌注, 3 d后猪群采食逐渐恢复, 同时在饲料中加入痢菌净粉100 g/t饲料、强力霉素200g/t饲料, 连用7d。治愈565头, 死亡20头, 淘汰4头。

摘要:介绍了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 并提出治疗措施, 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痢疾,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诊治

参考文献

[1]孙凌志, 陈庆勋, 张元秋,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J].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8 (1) :48-49.

[2]丁所祥.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感的诊治体会[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9 (1) :75.

[3]张术森, 赵炳云, 王淑一, 等.浅谈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例诊治[J].中国畜禽种业, 2009 (9) :87-88.

混合细胞 篇5

关键词:犬细小病毒;犬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诊疗

中图分类号:S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198-1

1 材料

无菌采取患病犬静脉抗凝血,棉签取患病犬粪便;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条购于河南康旭宠物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2 方法

2.1 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条检测方法

2.1.1 操作方法 用棉签取犬的粪便并插入含有反应稀释液的样品管中混匀,直到大颗粒沉淀到试管底部,取出棉签,用细吸管取试管中被萃取的表面混和液,然后将4滴混合液滴入样品孔中,室温作用5-10min后判断结果。

2.1.2 判定方法 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检测线出现红色,并且对照线也出现红色时,判定为犬细小病毒阳性。当检测线不变色,而对照线出现红色,则判定为犬细小病毒阴性。如果对照线未出现红色时,则说明此试纸条已失效,不能使用。

2.2 犬附红细胞体的镜检

2.2.1 滴压片直接镜检 取1滴血液滴于载玻片上,加适量生理盐水稀释,做血液压片,用40倍镜头检查。

2.2.2 判定标准 如果在镜下见到红细胞表面附近有球形、豆点形或其他颗粒状异物,有时呈锯齿状或星状,由于红细胞表面的附红细胞体有一定的牵拉作用,使得红细胞上下震颤或左右摆动,此时,可判断为附红细胞体阳性。每个压片都看几个视野,每个视野中都可见到被附红细胞体附着的红细胞,有的附红细胞体附着的红细胞占全部视野中红细胞的90%以上。

3 结果

3.1 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条检测结果

犬细小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检测线出现了红色,并且对照线也出现了红色。因此,判定为犬细小病毒阳性。

3.2 犬附红细胞体镜检结果

在每个视野中都可见到被附红细胞体附着的红细胞,附红细胞体附着的红细胞占全部视野中红细胞的95%以上,附红细胞体呈锯齿状或星状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有时会略有摆动。因此,判定为犬附红细胞体阳性。

3.3 最终诊断结果

该患犬系犬细小病毒和犬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4 治疗

采用抗犬细小病毒高免血清肌肉注射,2ml/次,每天1次,连续应用5d;肌肉注射干扰素,1ml/次,每天1次,连续应用5d。肌肉注射血虫净,2mg/kg,肌肉注射维生素B12,1支/次,连续应用5d。静点生理盐水,1次/天,连续应用5d。

经过5d的综合治疗,患犬精神状态转好,食欲恢复正常,体温也恢复正常值。取新鲜血液进行镜检,随机取10个视野观察,个别视野内仍可见到附红细胞体,但附红细胞体的数目明显减少。

5 讨论

犬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犬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组织液及脑脊髓液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犬附红细胞体病临床上以贫血、黄疸、发热、腹泻、渐进性消瘦等为主要特征,感染率较高,但多呈现隐性经过。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处在应激状态时会导致显著的临床症状。在本镜检诊断中,我们在镜下看到大量的附红细胞体,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犬细小病毒在犬体内的复制,致使犬机体抵抗力下降所致,即机体免疫压力降低,使附红细胞体在犬体内大量增殖。这种双重感染,不但给诊断带来了困难,而且使治疗效果难以治愈,本治疗后期,虽然犬体征有所恢复,但在镜下还会观察到附红细胞体的存在。因此,要想治愈双重混合感染,需要长期监测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龙,郁传峰,宋小敬,等.犬附红细胞体病[J].动物医学进展,2005,26(3):l109-111.

[2] 颜文卿,吴德峰,戴亚东,等.犬细小病毒病的病原学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6,27(1):48-51.

混合细胞 篇6

1 发病情况

2007年11月13日, 河北省平山县某养猪场从外地购进仔猪33头, 母猪11头, 育肥猪24头。11月17日, 该场仔猪陆续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发热、喘气、腹泻等症状, 后期衰竭死亡。引进母猪精神萎靡、发热, 体温达41~42℃、流产、死胎。育肥猪发热, 体温达40~42℃, 食欲减退或不食, 后期黄疸。严重者, 后期衰竭而死亡, 后经剖检和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猪圆环病毒病与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

本次发病呈大面积发生, 发病时间较短, 引进仔猪发病率达90%以上, 仔猪死亡率达85%以上。猪场猪只发病率在20%~30%, 发病猪死亡率达80%。给该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2 临床症状

2.1 20 kg以下仔猪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不振, 体温达到40.5~41.8℃, 喜欢扎堆而卧;毛粗乱, 体质较差, 渐进性消瘦, 采食量明显下降, 喜欢饮水或吃异物, 后期废绝;呼吸困难, 咳嗽, 喘气, 腹泻, 严重者可见腹下、耳尖、四肢末梢等处发红或发紫, 甚至全身发红, 指压不褪色。病程长的病猪出现黄疸、贫血, 最后衰竭死亡, 死亡率达到85%以上。

2.2 20 kg以上仔猪临床症状

病猪发热, 体温达41℃以上。食欲减退或不食, 消瘦, 贫血, 跛行, 结膜炎, 腹泻, 后肢和腹部及耳朵、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隆起, 呈现红色或紫色而中央为黑色的病灶, 病灶常融合成条带状和斑块状。严重的猪全身发红, 有的耳朵一拽即脱皮、出血, 尿黄或尿红。发病严重的病猪后期因衰竭脱水而死亡, 死亡率达70%。

病猪精神高度沉郁, 喜卧, 体温40~42℃。食欲下降或废绝, 粪便初干成球状, 附有粘液及血液。个别病猪便秘下痢交替出现。后肢站立不稳, 全身颤抖, 叫声嘶哑, 怕冷气喘, 呼吸加快, 有的呈犬坐姿势。眼和口腔黏膜充血发绀或苍白, 尿棕黄色。有的猪耳下、腹股沟和四肢发红, 毛孔出血, 血液稀薄, 后期出现黄疸。

病猪体温41~42℃, 食欲减退甚至废绝, 喜卧, 出现流产。发病中期皮肤无变化, 后期猪皮肤发红, 呼吸困难, 严重者因衰竭而死亡。

3 病理变化

体表瘀血, 皮肤可视黏膜黄疸。血液稀薄, 颜色变淡、凝固不良。有的皮下组织水肿, 多数有胸水、腹水、心包积液。全身淋巴结肿大, 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及下颌淋巴结肿大2~4倍, 有的甚至更大, 呈均匀的苍白色, 集合淋巴小结也发生肿大, 切面有灰白色坏死点或出血斑点。此病变在剖检中占80%左右。肺脏瘀血, 有散在的大而隆起橡皮状的硬块, 出现黄褐色斑点散布于肺表面, 严重的病例出现出血, 部分病例尖叶和心叶萎缩或固质化。此病变占剖检数的70%左右。肾脏肿大, 颜色变淡, 有的有出血点, 表面或切面皮质部有大小不等的灰白斑点 (白斑肾) 。膀胱内有带血的黄色尿液, 膀胱壁有少量出血点。脾脏肿大呈暗红色, 表面有米粒大突起的小出血点。有的呈中度肿大, 为肉样变。肝脏轻度肿胀, 被膜下出现白色坏死灶。有的胆囊缩小, 胆汁呈棕黄色。胸腔及心包积液出现继发和并发感染。胃的食管部黏膜水肿或非出血性溃疡。肠道尤其是回肠和结肠段肠壁变薄, 肠管内液体充盈。

4 实验室诊断

在10×40倍暗视野下可见红细胞表面有刺球状突起, 呈星形、锯齿状或菠萝状。用瑞氏或姬姆萨氏染色, 在10×100倍油镜下可见红细胞内和表面有附红细胞体, 淡蓝色, 呈球形、逗点状、卵圆形、月牙形等多种形态。

取病样送检, 并进行实验室分离培养及血清学检查, 猪圆环病毒血清elist检查全部呈阳性。

5 诊断

根据以上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猪圆环病毒病与猪附红胞体病混合感染。

6 治疗

对已发病猪实行隔离, 加强对猪舍的消毒, 对病死猪及粪便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猪的营养水平, 减少猪群的应激因素。

6.1 对病猪使用倍健 (免疫核糖核酸) 进行肌肉注射, 用量为1m L/头 (120 kg) 。连续注射3 d, 每天1次。

6.2 同时配合血康 (强力霉素) 及0.4%脱氧土霉素0.2 mg/kg体重。

6.3 在饲料中添加黄芪灵多糖粉剂 (齐鲁公司生产) 0.

5 g/kg体重, 添加到猪的一次采食的饲料中。每天1次。用药2 d后, 病猪尤其是仔猪逐渐恢复。连用3 d, 死亡率明显降低。连用至7 d后, 该场没有再出现死亡病猪, 且发病猪逐渐恢复, 效果十分明显。

7 预防及保健措施

7.1 本次病例的发生, 笔者认为是由于从外地购

猪引起的, 尤其可能仔猪购进时本身携带圆环病毒, 经混合装车加长途运输后, 免疫力及抵抗力下降, 同时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 导致猪只大部分发病。

7.2 猪附红细胞体病和圆环病毒病在一定时期内

具有很强的侵害力, 做好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传染性疾病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杜绝有害病原常发地区猪的引进, 是控制本病发生和蔓延的有效措施之一。

7.3 圆环病毒无疫苗可用的现状, 无法采用特异

型的疫苗保健措施, 圆环病毒病传统的保健措施是在饲料中添加中药抗病毒药物, 能明显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以及健康猪的抗病能力。

7.4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 依据圆环病毒病的

发病时间及特点, 同时结合大连三仪公司的细胞因子类产品, 从控制圆环病毒的病原体出发, 制定了用细胞因子类药物——抵抗圆环病毒病的保健计划——来构建动物非特异性免疫屏障。

7.4.1 母猪产前1周和产后1周拌料保健计划、断奶前1周和断奶后2~3周拌料保健计划:

每吨饲料中添加氟康王400 g (氟苯尼考微囊包被干扰素转移因子) (大连三仪公司生产) +强力霉素150 g+阿莫西林200 g, 连用1周。

7.4.2 新生仔猪三针保健计划:

仔猪出生后1日龄、7日龄、断奶时混合肌注倍健 (免疫核糖核酸) +倍康肽 (白细胞介素-4) (大连三仪公司生产) 各0.5 m L。同时分别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 每头每次0.5 m L。

混合细胞 篇7

猪痢疾和附红细胞体病单独发病时治疗不难,一旦混合感染后,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并且高死亡率和高淘汰率会给养猪业带来惨重的损失。

1 发病情况

一般猪只引进后4~30 d发病,病初采食量迅速下降或废绝,体温可达40.5~41.5℃,部分病猪迅速消瘦,呼吸困难,排软粪或稀便,随即变为水泻,粪便为油脂样或胶冻状,呈棕色、红色或黑色,随病程发展粪便中混有黏膜或纤维素渗出物的碎片,味腥臭。从鼻部、耳朵到全身皮肤发红或出现红斑,后期发紫。病程达7 d以上,死亡率猛增,如治疗不当,死亡率可达90%以上。

2 临床症状

同猪群发病后症状表现不同,多数呈急性经过,1~3 d波及全群,多数病例厌食,剧烈下痢或便秘。粪中含粘液、血液或血块,急性死亡者全身发紫或无明显变化。病猪精神沉郁呈高度脱水状态,排便失禁,弓腰、腹痛,耳尖、腹下、四肢末端发紫,耳边缘变干并向上卷起,个别猪只出现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干咳,眼结膜发炎,尿液呈咖啡色或深黄色。慢性猪胸腹部、会阴有出血点,行走摇摆,用后肢踢腹,被毛粗乱无光,迅速消瘦,后期排粪失禁,肛门周围及尾根部被粪便沾污,起立无力,极度衰弱死亡。

3 剖检变化

体表可见耳、鼻及四肢末端、胸部、腹部有针状出血点和紫斑,血液凝固不良。颌下、肺门、肠系膜、腹股沟淋巴结高度肿大,不同程度出血,咽喉部有绿豆大小的出血性溃疡灶。气管内充满泡沫样粘液,肺部大面积瘀血或有点状出血,心肌变性如开水烫过。胃溃疡或胃底部潮红,胃底幽门红肿或出血。急性死亡的猪营养良好,可见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结肠及盲肠黏膜肿胀、出血,肠内容物稀薄,其中混有粘液、血液,呈酱油色或咖啡色。直肠黏膜增厚,严重的见有出血点。病变主要集中在盲肠和结肠,肠壁和肠系膜充血、水肿,有的出现粘液性出血性炎症,表层黏膜坏死,形成灰色或黄色粘液纤维蛋白伪膜,呈麸皮样,剥去伪膜可见潜在的糜烂面。肝脏瘀血、肿大、质脆,有的重达5 kg,表面有区域性坏死灶,胆囊充盈,胆汁似米汤状,胆囊黏膜出血。有的肾肿大,包膜易剥离,有弥散性小出血点,膀胱内膜充血、出血。

4 诊断

4.1 黏膜及粪便检查

取病猪新鲜粪便或大肠黏膜涂片,用复红染色液染色、镜检,高倍镜下每个视野可见3个以上具有3~4个弯曲的较大螺旋体,即可怀疑有猪血痢的存在。

4.2 血液检查

病猪血液呈水样,不黏附试管壁,将收集在抗凝剂试管中的血液冷却后倒出来,可见试管壁有粒状微血,当血液加热到38℃时,这种现象几乎消失。

取静脉血(或抗凝血)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盐水混匀,加盖玻片,在400~600倍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虫体呈球形、逗点形、杆状或颗粒状。

血液涂片检查,取耳静脉血(或抗凝血)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杆状紫红色虫体,当调动微螺旋时,虫体折光性较强,中央发亮,形似气泡,细胞边缘不光滑,凹凸不平,瑞氏染色镜检虫体呈紫蓝色。

混合细胞 篇8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笔者在2010年4月从邵武某场引入6周龄鹧鸪60羽, 引入3 d就有1羽体弱的鹧鸪死亡, 在其后15 d共死亡16羽, 死亡率26.6%。鹧鸪主要表现为身体消瘦、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欲减少、缩颈垂翅, 腹泻, 以黏膜暗红色血便为主, 也有绿色或白色稀粪, 用抗球灵和多维进行治疗, 疗效不佳。

2 剖检病变

鹧鸪冠苍白, 机体消瘦, 全身高度贫血, 有的胸、腿部肌肉有出血点。小肠肿胀, 肠内容物有鲜红色黏液, 黏液上有一层糠麸样坏死组织。盲肠肿大、出血、有干酪样物质。十二指肠、直肠以及肠系膜出血严重, 肠浆膜上有隆起出血点。胰腺外侧缘及肠系膜有大量粟粒状结节。肝、脾肿大明显, 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

3 实验室检查

取10 g粪样, 加适量蒸馏水, 搅匀, 铜筛过滤。滤液置离心管中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 弃去上清液, 再向离心管内加入饱和食糖漂浮液10 m L (食用白糖500 g、蒸馏水350 m L、石炭酸7.0 m L, 密度为1.28) 。搅匀后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 然后用铁丝环沾取表层漂浮液作压片, 在10×40倍镜下观察[3]。通过此方法检查发现有少量球虫卵囊。另外, 取血液做血涂片, 采用姬姆萨染色后镜下可见血细胞中住白细胞虫的配子体, 配子体见于白细胞内, 长圆形, 胞质色深, 宿主细胞呈纺锤形, 胞核呈狭长带状围绕于虫体一侧。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分析、剖检病变、实验室检查结果, 可诊断为球虫与住白细胞虫混合感染。

5 防治措施

5.1 注意杀虫, 切断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是通过带虫的蚊虫叮咬传播, 因此, 要做好灭蚊工作, 可以早、晚对养殖舍内外喷洒消毒药, 一般用0.01%速灭杀丁或2.5%溴氰菊酯等杀虫剂, 这样能够避免鹧鸪群感染此病或反复感染。

5.2 药物治疗

(1) 治疗球虫病用求诺 (主要成分:磺胺氯吡嗪钠、球虫酯、妥曲珠利、肠黏膜修复因子等) , 每袋50 g拌料40 kg, 连用3~5 d。 (2) 治疗住白细胞虫病用白冠净颗粒 (主要成分:常山、青蒿、神曲、黄枸、大蓟) 按每袋50 g饮水150 kg, 连用4~5 d, 停药2 d, 再用药3~5 d, 效果很好。

5.3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养殖舍清洁干燥, 通风良好, 及时清除粪便及潮湿垫料;经常清洗和消毒料槽、饮水器、用具和栖架, 以减少感染机会;饲料中应保持有足够的维生素A和K, 以增强抵抗力, 减少球虫病的发生。

6 小结

1) 该病是球虫与住白细胞虫混合感染所致, 刚开始只用抗球虫药故疗效不佳, 后添加抗住白细胞虫药, 病情立即得到控制。

2) 球虫和住白细胞虫都容易产生抗药性, 故在用药时要注意各种有效药物的交替使用, 防止用药的单一和重复性。

参考文献

[1]乔彦良, 李丽杰.抗球虫新药-癸氧喹酯[J].中国动物保健, 2008 (6) :10-11.

[2]唐虹, 王传富, 丁伟岩, 等.鸡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养殖与饲料, 2008 (7) :51.

[3]郭威, 赵永静, 杨勇军, 等.鸡球虫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山东畜牧兽医, 2010 (9) :83-84.

混合细胞 篇9

患者, 女, 26岁。入院前1个月无意中发现右颈部肿物, 初为核桃大小, 局部触痛, 无发红发热, 渐进性增大, 予以静滴青霉素治疗。病情改善不理想, 不久左侧颈部亦出现肿物。近5d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呕吐, 呈非喷射状, 为胃内容物, 咳嗽、少痰、间断气短, 无咳血、盗汗、关节肿痛、少尿、浮肿、尿色异常, 无头痛、颈僵、视物不清, 于2005年7月5日来我院就诊。

入院后查体:T38.6℃, 胸腹部皮肤散在瘀斑瘀点、双侧颈部可及2枚肿大淋巴结, 最大约3cm×4cm×2cm3大小, 质中, 活动尚可, 触痛阳性, 咽无充血, 双扁桃体无肿大, 胸骨扣压痛 (±) , 双肺呼吸音清, 心率86次/min, 律齐, 心音有力, 无附加音。腹软, 剑突下压痛阳性, 反跳痛阴性。脾大, 甲乙线约3cm, 甲丙线2cm, 丁戊线5cm, 质中, 表面光滑, 触痛阳性。四肢及诸关节无肿痛, 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B超提示: (1) 脾肿大并脾内多发实性占位; (2) 脾静脉增高。胸片示: (1) 左下肺炎症; (2) 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胸部CT示:纵膈肿物。血常规示:WBC124.34×109, Hb109g/L, PLT49×109, 尿蛋白微量, 上皮细胞 (+) , LDH1007.8u/L,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 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骨髓涂片示:增生活极度活跃, 粒红比46.5∶1, 原始粒细胞43%, 早幼粒细胞7%。POX染色结果:阳性率40%, 积分62。实验室诊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a骨髓象[1]。

7月7日患者病情加重, 予以MA方案化疗。7月8日正值我院邀请北京宣武医院教授来我院会诊, 教授看过患者, 了解病情并阅过骨髓片, 考虑不除外混合细胞白血病, 建议行骨髓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目前仍同意MA方案可加用VP方案诱导缓解并积极控制感染。7月10日抽骨髓由宣武医院教授带至北京宣武医院做检查。7月11日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结果回报, 结论:R2:9.97%其中: (1) CD2+:8 4.3 4%, CD7+:9 2.7 3%, CD1 0+:2 8.8 5%。 (2) CD3 4, CD11b, CD13, CD117, 胞浆CD3均部分 (+) 。 (注:MA方案化疗第3天, 结果仅供参考) 7月29日骨髓染色体检测结果46, XX。结果提示:分析21个中期分裂相未见异常克隆。结合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及形态学和相关细胞化学染色观察, 最终诊断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MAL) 。2讨论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MAL) 是一种少见类型的白血病, 具有相对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可能起源于多能干细胞MAL随着流式细胞仪 (FCM) 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其发病率约占AL的4%~5%, 国内报道甚至可高达6%~9.6%[2], MAL患者的临床表现与AML及ALL患者的差已无显著性。形态学上MAL表现为AML的多为M2a、M1、M4。表现为ALL的多为ALL~L2, 免疫分型显示MAL患者中以三系共表达着多见, 核型分析可见异常染色体出现, 但无特异性。MAL患者预后一般不佳, 本例患者经MAOP和COMPA方案化疗2次后达完全缓解 (CR) 但3个月后复发, 患者放弃治疗。也正如Killick等[4]临床研究显示的:联合应用AML/ALL方案可导致高的早期死亡率, 而单独使用AML或ALL化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上初诊患者未做FCM进行免疫分型而仅仅依靠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化学染色确诊的MAL患者仅占经FCM确诊的MAL患者的17%, 误诊率极高[3]。所以, 单纯形态学特征不能诊断MAL, 应重视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在MAL诊断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84~214.

[2]李晓玲, 李睿, 陈燕, 等.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免疫学表达的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7, 3.

[3]汤屹, 周剑峰, 刘文励, 等.12例经流式细胞仪确诊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8, 9.

混合细胞 篇10

关键词:梅花鹿;附红细胞体;溶血性大肠菌杆病;实验室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6-0054-01

近年来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普遍,给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该病易继发其他疫病的流行和传播,应该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重视。现将建平县某鹿场发生的附红细胞体和溶血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0年6月建平县某梅花鹿饲养场存栏48只,其中成年鹿28只,未成年幼鹿20头。先后有15只发病,第1只没发现症状突然死亡。前后10 d共死亡9只(3只成年,6只幼鹿)。经过及时确诊,改进治疗方法有效的控制了疫情,后期没有再出现死亡。

2 临床症状

病鹿体温升高至41~42 °C,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水增加,呼吸困难,口流白沫,腹痛明显。开始排稀软至水样粪便,有腥臭味,粪中带黏液,成棕红色,尿黄或血尿。鼻镜干燥,呼吸心跳加快,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极度消瘦。有的仔鹿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表现惊恐,有的头颈歪斜,原地转圈;有的前肢交叉站立,共济失调,起卧困难,死前痉挛抽搐。病程2~6 d。

3 病理变化

病死鹿瘦弱,血液稀薄,不易凝固,浆膜黄染,病程稍长者皮下组织出血,有胶冻样水肿。腹腔积液混浊有絮状物,呈暗黄色,有臭味。瘤胃黏膜脱落,第四胃黏膜有点状或带状出血。小肠广泛性出血内容物为暗红色。全身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呈索状,切面多汁。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表面有坏死灶。胆囊萎缩,胆汁浓稠。脾脏肿大,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坏死灶。肾脏表现不一,有的颜色苍白伴有出血,有的淤血肿大。心包积液,心冠脂肪和心外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肺脏有点状出血。仔鹿脑组织充血出血,并且水肿。

4 实验室诊断

取病死鹿肝脏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粗短两端钝圆的小杆菌。

用病死鹿的心、血、肺、肝、脑等组织接种于普通琼脂、麦康凯琼脂和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经37 ℃培养24 h后观察,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色,1.5~2.0 mm圆形菌落,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边缘波状,稍凸起,表面光滑湿润,直径1.5~2.0 mm的粉红色圆形菌落;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形成黑红色带有金属光泽圆形菌落。

选择上述3种培养基中的典取菌落,分别涂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见粗短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芽胞,单双散在。瑞氏染色可见菌体两极着染。

选典型菌落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上37 ℃培养24 h后观察菌落,周围产生明显的溶血环。

用药敏试纸法进行药敏试验,该菌对青霉素不敏感;庆大霉素、链霉素、乙酰甲喹中度敏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蒽诺沙星高度敏感。

病鹿耳尖取血1滴,加等量生理盐水后加盖盖玻片,置油镜下观察,可见呈球形、锯齿形的虫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液中。血浆中的虫体做伸展、收缩、转体等运动。瑞氏染色可见血红细胞变形为齿轮状、星芒状。

通过发病情况、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附红细胞体病和溶血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5 预防和治疗

5.1 治疗

(1)长效土霉素,按3 mg/kg体重深部肌肉注射,间隔2 d用药1次,共用3次。同时使用干扰素,按100 U/kg体重肌肉注射,间隔2 d用药1次,共用3次。

(2)环丙沙星,按5 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共用3~5 d。

5.2 预防

全群鹿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原粉(含量90%)按0.4%比例投药,每天2次,连续应用5 d。同时饮水中添加氧氟沙星(含量90%)按每升水加50 mg计算,每天中午饮用,连用5 d。

每天中午用百毒杀按1∶800比例稀释带体消毒,连用7 d。并规定鹿场建立消毒制度,每周2次坚持经常。

加强鹿场的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提高动物机体的抗病能力。

6 小结

(1)溶血性大肠杆菌是带菌母鹿和感染仔鹿的粪便,污染饲料、水、环境等经消化道传播;附红细胞体病可通过空气传播,感染后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并发症。

混合细胞 篇11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该养猪户2005年4月14日从外地购进40日龄杜洛克仔猪60头,免疫情况不详,买进后第3天即发现猪群中1头猪发病,随后出现多头病猪。主要表现为猪体全身皮肤发红,耳朵边缘、四肢、腹下及尾根处皮肤发绀,体温升高且呈稽留热,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叫声嘶哑,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眼角有脓性分泌物,病初便秘随后拉稀,尿呈淡红或红褐色。经当地兽医诊断后,肌肉注射了头孢西林钠、先锋九号、磺胺嘧啶钠、安痛定等药物,略有好转,逐渐恢复进食,但停药后猪群又陆续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现象,体温均在40℃以上,有的体温高达42℃,在诊治过程中先后有5头仔猪死亡。

2 病理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猪,颌下、腹股沟、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多汁,呈大理石样外观;心脏内外膜有出血点;肺尖叶出现暗红色病变区;肾呈土黄色,剥掉被膜后,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髓质部有出血;脾肿大,边缘钝圆,有梗死灶和出血斑;回盲口、盲肠及结肠黏膜有散在钮扣状溃疡;膀胱黏膜大量出血点;喉头有点状出血,肝脏肿大变性,呈土黄色,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

3 诊断

3.1 初步诊断

根据仔猪的发病情况、主要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

3.2 实验室诊断

3.2.1 直接镜检

病猪耳缘静脉采血,与生理盐水1:2的比例制成血液悬滴镜检。镜下暗视野中可见红细胞周围附着有几个至十几个暗红色圆形颗粒,感染率在50%以上。

3.2.2 姬姆萨染色镜检

采集高热期发病猪的耳缘静脉血制成血涂片,姬姆萨染色后,在600倍显微镜下观察,见到病猪红细胞外的猪附红细胞体,其形状多为圆形、卵圆形,围绕红细胞呈单位或链状排列,虫体呈淡紫色,折光性很强,中央发亮,红细胞形似菠萝状。

3.2.3 细菌的分离培养

无菌采病猪心脏、肺、肾脏、肝脏等部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未见有细胞生长。

3.2.4 组织切片观察

采病死猪肾脏、扁桃体等病料进行组织冰冻切片观察,经猪瘟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测猪瘟抗原,结果呈阳性反应。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及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可以确诊为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

4 防治

4.1 综合性防治措施

确诊后立即隔离病猪,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将病死猪焚烧并深埋;对场地、用具、圈舍及周围环境用火碱、过氧乙酸等消毒药进行彻底消毒。

4.2 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

猪瘟脾淋疫苗紧急接种,每头猪剂量为4~5头份,同时为增强免疫效果,疫苗中加入绿曼保亿康。

4.3 药物治疗

饲料中加入尼可苏(有机胂制剂)、强力霉素,每吨饲料加尼可苏1 500 g,强力霉素350 g,同时加入0.2%的碳酸氢钠,提高血液中碱储量,防止败血症;同时肌注血虫净、914A、盐酸土霉素等药物。对体温超过41℃的病猪,用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等解热,但用药量宜小不宜大,对病情较重的可肌注VB12、VC或口服硫酸亚铁,以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

5 小结与体会

(1)该养猪场发生猪瘟疫情,主要是猪瘟免疫不确实所致。在购进仔猪时,一定要了解猪的免疫情况,是否做过超前免疫等,且两次免疫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猪不能获得有效的抗体保护。笔者建议养猪户,在购进仔猪时要详细了解猪瘟的免疫情况,制定一个合适的免疫程序,有条件的可作猪瘟抗体检测,防止免疫失败等情况的发生。

(2)猪附红细胞体病多为隐性感染,当周围环境及饲养管理条件不良时极易诱发该病,笔者建议养猪户,合理安排猪的免疫及管理,及时打扫卫生并注意场区和圈舍的消毒,有效避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

(3)为杜绝猪瘟、附红细胞体等病的发生和流行,提倡养猪户自繁自养,没有条件的猪场要及时清除猪场周围的传染源,加强猪场及周边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杜绝或减少应激因素的刺激。

(4)做好医用器械的消毒工作,坚持一头猪用一个针头,以免造成人为的机械性传播。

(5)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病猪补充多种维生素,铁、铜等微量元素;饲喂全价饲料,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病猪康复。

【混合细胞】推荐阅读:

混合模型05-12

混合痔疮05-23

混合法05-24

混合传输05-28

混合励磁06-05

混合基础06-13

混合加工06-28

混合所有07-09

混合反应07-13

混合方式07-25

上一篇:活性炭的发展应用下一篇:少林武术与老年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