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精选8篇)
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篇1
质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中考化学的热点。本文举例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解中考试题中的应用。
一、确定发生化学反应的类型。
例1 (2007、兰州)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 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 一段时间后,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则该密闭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类型为 ( )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知A为生成物, 且生成了3.2g, B为生成物, 且生成了8.7g, C为反应物, 且反应了31.6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D为生成物, 且生成了19.7g, 故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所以应选答案C.
二、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2 已知反应:A+BundefinedC.若将7g A和2g B或4g A和7g B混合,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 均可得到6g C.若 A和 B的混合物9g, 充分反应得到7.5g C, 则此混合物中 A的质量可能是______g和______g.
解析:7g A与 2g B生成 6g C, 则 7g A一定有剩余, 即参加反应的 A的质量为 4g, B的质量为 2g, 同样 4g A和 7g B反应也生成 6g C, 则 7g B一定有剩余, 得出 A与 B反应的质量比为2∶1。
设生成7.5g C, 至少需要A的质量为 x g, 至少需要 B的质量为 y g.
即 A+BundefinedC
2 1 3
xy 7.5
2∶3=x∶7.5
x=5, 此时B的质量为9g-5g=4g
1∶3=y∶7.5g 解得:y=2.5g,
此时A的质量为9g-2.5g=6.5g
答案为:5, 6.5.
三、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3 取X物质23.0g和Y物质49.0g混合刚好完全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X+YundefinedZ+W, 生成 Z物质的质量为71.0g, 已知物质 W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
A.61; B.142; C.23; D.98.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生成 W的质量为
23.0g+46.0g-71.0g=1g
设 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
2X+YundefinedZ + W
m 2
71.0 1
m∶2=71.0∶1
m=142
故选答案C.
四、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例4 (2007、上海) 实验室用草酸 (H2C2O4) 制取CO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undefinedCO↑+x+CO2↑, 其中x的化学式为 ( ) 。
A.H2O2; B.H2O; C.CH4; D.H2.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有2个H、2个C和4个O, 故生成物中也应该有2个H、2个C和4个O, 所以 x的化学式为 H2O.应选答案B.
五、确定混合物的质量
例5 在高温下, 氧化铜和氧化铁的混合物3.2g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反应, 得到固体混合物共2.4g, 求原混合物中氧化铜和氧化铁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解析:Fe2O3和 CuO的混合物被完全还原后得到的是铁和铜的混合物, 故减轻的质量即为其含氧质量, 根据氧元素的质量守恒可快速求解。
设原混合物中含Fe2O3的质量为 x g, 则含CuO的质量为 (3.2-x) g.
由题意得:x与Fe2O3中氧元素的百分会含量的积加上 (3.2-x) 与CuO中氧元素的百分含量的积之和等于反应后固体减少的量。
即:xundefinedx) undefined
解得:x=1.6
CuO的质量为3.2g-1.6g=1.6g.
六、确定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例6 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 消耗9.6g氧气, 生成8.8g CO2和5.4g H2O, 该有机化合物中 ( ) 。
A、只含有碳和氧两种元素;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只含有碳和氧两种元素;
D、无法确定。
解析:这是一道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的试题, 已知该有机物燃烧后生成 CO2和 H2O, 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 是否含有氧元素, 通过计算8.8g CO2中含有氧元素质量与5.4g H2O中含有氧元素质量之和是否等于消耗O2的质量9.6g来确定, 若等于9.6g, 说明只含C、H两种元素;若大于9.6g, 说明还含有氧元素。
生成物中所有氧元素的质量为undefined,
即11.2g.而燃烧过程中消耗O2 的质量为 9.6g, 故有1.6g氧元素由该有机物提供。应选答案B.
七、解释化学现象
例7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质量较细铁丝的质量增加了。
解析:细铁丝燃烧, 化学方程式为
undefined
这是化合反应, 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 所以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增加了。
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篇2
按住ctrl键 点击查看更多中考科学资源
一.知识教学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2.质员守恒定律的本质分析。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难点:应用多媒体教学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疑点:(1)从微观角度分析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
(2)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如“镁条燃烧质量增加;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4.解决办法: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以理论为指导理解定律的本质,提高思维、分析推理能力。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二)整体感知
本节通过精心设疑,实验探究,刘不同化学反应进行观察、测定、分析、推理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分析实质,深化认识,并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探理解,为学习化学方程式准备理论依据,为学好化学用语奠定基础。(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板书]:实验一:CuSO4与NaOH的反应 [实验]:演示课本第70页:实验4-2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4 + NaOH → Na2SO4 + Cu(OH)2
[讲解]:在这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提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目的]:(不失时机,再次提问)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有条件的话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总结板书]: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 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目的]: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由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结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目的意图]:发散思维,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关键字词(“参加化学反应”和“质量总和”等)的理解和认识。(四)总结、扩展
1.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归纳为四不变: 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微观(实质):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2.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以下几点
从而揭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定
(1)质量守恒定律是通过研究不同化学反应,律。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循的一个定律(注: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和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运用此定律时其他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思考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当采取“自我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首先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这时教师不失适宜的提出研究主题: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探究方式,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方案过程中,各组间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实验时学生体验了科学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自己探索,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
3.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探索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进行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复习提问:在前几章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化学反应?
投影:反应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 → 氯化钾 + 氧气
氢气 + 氧气 → 水
氢气 + 氧化铜 → 铜 + 水
引言:这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指投影),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
思考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物质状态、颜色等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没发生变化;对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原子数目是否发生变化存在争议。
引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有同学说改变,有同学说不变,意思不统一,那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讨。
设计与实施实验:
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设计方案
评价设计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哪些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设计过程。
1.实施实验:
同学们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可以进行实验。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1.依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3.汇报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从实验内容,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汇报实验结果
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汇报:
1.实验内容
2.实验结果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烧杯+试管+两种溶液)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______g,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3.演示实验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观察记录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2.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总结: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科学家曾做过大量实验,无数实验都证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这是化学反应遵循的规律。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板书课题)
提问:哪位同学试着回答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
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略)
讨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因
问题讨论: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投影: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板书: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金属镁的质量大,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2.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和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反思研究过程:
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对于今天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会做的更好。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一、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g g
磷 +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因
探究活动 :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1)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与评价。(3)实施实验。(4)汇报讨论。
典型例题
例1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金属镁的质量大,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选题目的:本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思路分析:
在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确实理解定律中“参加”和“生成”两个词在具体化学反应中的含义。镁带在空气中燃饶参加反应的物质不仅有金属镁还有空气中的氧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金属镁和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和为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
解答:
此说法不对。镁带在空气里燃饶,是镁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和,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质量重。
启示:
对于知识来说不仅要记住,而且要真正理解。
例2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和(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元素。
选题目的:
本题是考察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本质--原子的三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发生变化)的认识和应用。
思路分析: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初步表示为:蜡烛+O2--CO2 +H2O
根据原子种类在反应前后不变的道理可知,生成物中碳、氢原子来自可燃物,但不能确定生成物中的氧原子是全部来自空气中的氧气,还是一部分来自空气中的氧气、另一部分来自蜡烛,所以只能证明蜡烛中可能含有氧原子,原子是元素的个体,是构成并体现元素性质的基本单元。
解答:蜡烛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启示:能灵活运用知识比只记住知识更重要。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①②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2.在A+B→C+D的反应中,5克A和一定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是()
A.18克
B.7克
C.8克
D.6克
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
C.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的分子数。
4.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a-b)克 B.(a-b-c)克 C.(a+b-c)克 D.(a-b+c)克
5.某化合物X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5O2=4CO2+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X的化学式为()
A.C2H4 B.CH4 C.C2H2 D.C6H6 6.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A.镁条放入盐酸中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2Mg+O2==2MgO的反应方程式,下列各组数据正确的是()
A.镁的质量2克,氧气质量3克,氧化镁质量5克。
B.镁的质量3克,氧气质量2克,氧化镁质量5克。
C.镁的质量1克,氧气质量4克,氧化镁质量5克。
D.镁的质量4克,氧气质量1克,氧化镁质量5克。
8.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种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克,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A.60克 B.80克 C.90克 D.120克
参考答案: 1.D 2.C 3.C 4.C 5.C 6.C 7.B 8.B
二、填空题
将A物质25克、B物质5克混合加热,反应后的物质中,A仍有10克,B已完全反应,同时生成C物质11克,还有一种生成物D。则这个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比A:B:C:D为: __________。
答案:15:5:11:9
三、问答题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
质量守恒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 篇3
质量守恒定律可表示为: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这里要注意的是:物质必须是参加反应的和反应后新生成的。
从宏观角度理解,在化学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
从微观角度理解,在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应用较广,结合近几年的中考题,常见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反应中相关物质的组成元素
【例1】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试推断该物质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共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而反应物氧气中只有氧元素,因此推知碳、氢两种元素来自于该物质,而可燃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这不能确定。答案:碳、氢;氧。
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反应中相关物质的化学式
【例2】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O5+5CO=I2+5X,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则X的化学式为。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各元素的原子总数均不变,因此生成物中必定存在碘、碳、氧三种元素,在反应物中共有2个碘原子、10个氧原子、5个碳原子,在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也应如此,故X的化学式为CO2。答案:CO2。
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3】现有一反应A+B→C+D,有10gA和5g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gA,B无剩余,生成4g的C,则生成D的质量为。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即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C与D的质量总和,故生成的C质量=7g+5g-4g=8g。答案:8g。
【例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1甲1乙1丙1丁反应前的质量(g)120150180130反应后的质量(g)1011001101x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值()。
A.50B.40C.10D.70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乙质量增加50g是生成物,甲、丙各减少20g和70g均是反应物,甲、丙共减少9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则丁是生成物,生成丁的质量为40g,故x的值为70g。
【例5】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为测定某炼铁厂生产的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得该生铁样品6.0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6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
1反应前1反应后烧杯及其中物质的质量197.0g196.8g请你完成有关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反应放出的氢气是多少?(2)生铁样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为:97g-96.8g=0.2g,进而依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生铁中铁的质量为5.6g,杂质质量为:6.0g-5.6g=0.4g,则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6g/6.0g=93.3%,同时求出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15.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0g+65g-0.4g-0.2g=70.4g,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SO4的质量分数为15.2g/70.4g=21.6%。
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的化学反应现象
【例6】(1)解释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是细铁丝结合了氧气的质量,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
(2)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为什么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纸在空气中燃烧时,纸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生成二氧化碳与少量未完全燃烧的灰烬质量的和,因此灰烬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教学
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定律, 是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基础认知。化学反应的定律是各物质参加化学反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以后所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以及质量不变。在自然界, 质量守恒定律是普遍存在的规律之一。因此, 学好质量守恒定律对初中化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一微观与宏观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从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了解到, 在化学反应的过程里, 新物质生成主要是由参加化学反应的原子重新组合而成的一个过程, 微观与宏观角度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改变和两个可能改变与六个不变, 即微观中的分子和宏观中的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宏观中的元素的化合价与微观的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微观中原子数量, 质量与种类不变, 宏观中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不变以及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因此, 要依据宏观与微观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掌握好守恒定律, 才能学好化学。
二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 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能帮助日后在解决问题时思路清晰简单, 快速且正确率高。
据了解, 在初中人教版教材的第一册中就通过实验电解水来反映出在直流电中水发生的作用, 经过分解形成的氧气与氢气, 就知道了水是由两种元素氧与氢而组成的化合物。由此, 这里展现的是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元素守恒定律。还有根据示意图氧化汞分子分解等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量与种类都没有发生变化。在这里展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的原子守恒定律。在实验室用两种元素稀硫酸与锌来反应制作氢气的实验, 主要是根据硫酸中含有的氢来反应产生的守恒定律元素氢气。通过例题来测验守恒规律微观原子数量、种类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X+2O2=CO2+2H2O中,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来确定X的化学式为 () 。
A.CH3COOH B.CH3OH C.CH4 D.C2H5OH
这几年类似的题在中考中有很多, 通过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未知物的化学式, 如此, 可以站在微观的角度上来解这个题。按照质量守恒定律, O2分子与X分子含有的原子数量与种类不变, 这与H2O和CO2含有的一样。由此, 在反应物中两个氧分子有四个氧原子, 而生成物中有四个氧与氢原子和一个碳原子, 因此可以估计出:在一个X分子中没有氧原子, 只有四个氢原子和一个碳原子, 由此得出X的化学式就是CH4, 则应该选择C。
三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在化学教学中,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还是以质量方面的守恒为主, 由此, 通过对在化学计算中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就能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而并非是物质之间的分子关系。可以根据实例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例1, A+B=C+2D在化学反应中, bg B与ag A刚好全部都反应了, 并生成出mg C, 而生成D的质量则是 (a+b-m) g, 但并非是 (a+b-m) /2g。
根据学生所学的内容不断地深入,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应用重要性慢慢地突显出来, 然而, 纯净物的质量必须是所有数据运用的基础, 如此, 要是不纯量的物质一定要转变为纯量的物质方可应用, 然而在现实中, 很多都是混合物和不纯物的计算, 这样就方便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同样的, 使化学计算中含有的比例关系给转变为加减关系, 计算中出现的失误就大大地降低了。这个例题还是论述了物质之间并非是分子关系, 而是质量关系。
例2, 把混合物的二氧化锰与纯净干燥的氯酸钾的15.5g用实验大试管装置其中, 并通过加热来制取氧气, 等完全反应以后, 让试管冷却, 在称量完全反应后固体物质是10.7g, 由此, 要计算制得氧气是多少?可以利用两种计算方法来比较哪个方便:
解:设混合物中含二氧化锰质量为a, 氧气的质量生成为b。
四结束语
总之, 掌握好了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中运用化学方程式也就事半功倍了, 所以,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计算中的基础。如此, 初中化学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过程, 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化学能力。
参考文献
浅谈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篇5
关键词:磁通量变化率;感应电流;楞次定律;安培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16-02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更是一个难点。在历年高考中所占分值较高,考察题型一般多为选择题,考察难度中等,考试综合程度较高。
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一、理解方法:
1、楞次定律解决的是感应电流的方向问题。它关系到两个磁场:感应电流的磁场(新产生的磁场)和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原来就有的磁场)。前者和后者的关系不是同向或反向的简单关系,而是前者阻碍后者变化的关系。
2、运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明确穿过闭合电路的原磁场方向。
明确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利用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3、在运用楞次定律时一定要注意:“阻碍”不等于“反向”,“阻碍”不是“阻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理解“阻碍”的含义。
从“阻碍磁通量的变化”的角度来看,无论什么原因,只要使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就一定有一定有感应电动势产生。“阻碍”的不是磁感应强度B,,也不是磁通量Φ,而是穿过闭合回路磁通量的变化。
从“阻碍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看,楞次定律的这个结论可以用能量守恒来解释:既然有了感应电流产生,就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又由于感应电流是有相对运动引起的,所以只能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因此机械能减少。磁场力对物体做负功,是阻力,表现出的现象就是“阻碍”相对运动。
从阻碍“自身电流变化”的角度看,就是自感现象。
二、楞次定律得应用
例1 如图所示,闭合线圈上方有一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磁铁的 N 极朝下但未插入线圈内部。当磁铁向上运动时( )
A.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
B.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
C.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
D.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
分析:解法一 由增反减同,N极向下运动,原磁通量增加,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解法二 由安培定则知感应电流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解法三 由来拒去留,知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故B正确。
例2如图所示,ef、gh为两水平放置相互平衡的金属导轨,ab、cd为搁在导轨上的两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且无摩擦。当一条形磁铁向下靠近导轨时,关于两金属棒的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下端是N极,两棒向外运动;如果下端是S极,两棒相向靠近
B.如果下端是S极,两棒向外运动;如果下端是N极,两棒相向靠近
C.不管下端是何极,两棒均向外互相远离
D.不管下端是何极,两棒均互相靠近
分析:条形磁体向下运动,回路的磁通量在增加,回路的面积有收缩的趋势,所以两棒相互靠近,与下端是哪个极无关,D正确。
例3 如图所示,L1,L2为两盏规格相同的小灯泡,线圈的直流电阻与小灯泡的电阻相等,安培表电阻不计。当开关S闭合时,安培表中指示某一读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关S闭合时,L1,L2都立即变亮
B.开关S闭合时,L2立即变亮,L1逐渐变亮
C.开关S断开瞬间,安培表有可能烧坏
D.开关S断开时,L2立即熄灭,L1逐渐熄灭
分析:开关S闭合,线圈中原电流在增大,感应电流阻碍其增大,所以L1立即变亮,L2逐渐变亮,;开关S断开时,线圈中电流在减小,感应电流阻碍其减小,L1逐渐熄灭,L2立即熄灭。D正确。
例4 如图所示,粗糙水平桌面有一质量为m的铜质矩形线圈。当一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从线圈中AB正上方等高快速经过时,若线圈始终不动,则关于线圈受到的支持力FN及在水平方向运动趋势的正确判断是( )
FN先小于mg后大于mg,运动趋势向左
FN先大于mg后小于mg,运动趋势向左
FN先小于mg后大于mg,运动趋势向右
FN先大于mg后小于mg,运动趋势向右
答案:D
分析:当条形磁铁从线圈中AB正上方等高快速经过时,矩形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因此回路中要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表现出来的力学效果有“来拒去留”,使线圈面积“赠缩减扩”等。之所以会表现这样的结果,本质上是磁场对电流或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
解法一 条形磁铁从线圈中AB正上方等高快速经过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先增大后减小,当通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增大时,为阻碍其增大,在竖直方向上线圈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所以线圈受到的支持力会大于重力,在水平方向上有向右运动的趋势,当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时,为阻碍其减小,在竖直方向上线圈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所以线圈受到的支持力会小于重力,在水平方向上有向右运动的趋势。综上所述,线圈受到的支持力先大于重力后小于重力,运动趋势总是向右。
解法二 当条形磁铁从左边向线框中心运动过程中,磁通量增大,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线圈的左右两边受到的安培力也有向下的分力,因此线圈受到的安培力如图中所示F1、F2。由于F1、F2都有向下的分力,同理可以分析出另外两边受到的安培力也有向下的分力,因此线圈受到的支持力会大于线圈的重力,同时F1向右的水平分力大于F2向左的水平分力,因此整体有向右的趋势。当条形磁铁过了线圈的中心继续向右运动时,我们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
发生电磁感应现象时,感应电流会产生一些“来拒去留”、线圈面积“增缩减扩”的机械效果,这些效果都是磁场对电流的安培力作用的效果,根据物体间里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本题中条形磁铁受感应电流对它的作用力先向左上到线圈中心时水平向左,然后再向左下。
楞次定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对感应电流所产生的机械效果的判定,不一定从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入手,可直接利用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相“阻碍”或受理产生的运动效果去判定,既简单又方便。不同的解法是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的,但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9-11
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篇6
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个概念, 我们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 (1) “参加化学反应”是指反应掉的那一部分质量, 不是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相加, 即所给的反应物不一定都参加了化学反应。 (2) “各物质”指的是所有物质, 尤其注意参加反应或反应生成的气体、沉淀不能忽略。 (3) “质量总和”是指质量全部相加, 但仅对质量求和, 不是体积、密度、分子个数等相加。 (4) 该定律仅针对化学变化成立, 物理变化不属于它的研究范围。 (5) 化学反应中, 各物质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 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就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
一切化学反应为什么呢?我们就应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分子分裂成原子, 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也可能直接结合成新物质) , 新分子再聚集成其他物质的过程。从微观上看, 在化学反应前后, 无论物质的分子发生怎样的变化,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每个原子的也质量不变。这就决定了宏观上元素的种类不变, 每种元素的质量也不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也就不难理解了。于是化学反应过程可归纳为“六个一定不变”, 即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每个原子的也质量不变, 宏观上的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三个一定改变”, 即微观上原子的组合一定改变, 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宏观上的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三个可能改变”, 即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物质的状态可能改变。
学习、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目的, 在于会全面、正确地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归纳一下, 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 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现象。如有人说:“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 镁带燃烧后质量增重, 说明这些化学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又如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一定条件下, SO2和O2生成SO3,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8克CH4完全燃烧生成8克CO2 D.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二、利用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每种原子的质量不变, 来判断物质的组成。如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元素_________, 可能含有_________元素。又如将1.8g某可燃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 据此推断该可燃物一定由_________元素组成。再如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W,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X的值应为0 B.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物质W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D.物质W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三、利用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改变, 推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如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三号”于2008年5月27日成功发射, 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 (用R表示) ,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 ()
A.C2H8N2 B.N2H4 C.CH4 D.C6H7N
又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将软锰矿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 与浓盐酸混合加热, 在世界上首次制得了氯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是 () 。
四、利用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例如:在反应中, 已知34克A与20克B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12克C,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6, 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又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 在反应中, B、A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
A.12 B.18 C.22 D.40
五、利用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某物质的质量。例如:已知反应若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 且生成C和D的质量之和为140克, 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 ) 克。又如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6g加热至不再产生氧气为止, 冷却后称量得到11.2g固体物质。计算原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再如某同学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 咨询得知, 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 (CaO2) , 是为了解决鱼塘中氧气不足的问题。他回家后在资料查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为且CaO2与Na2O2的化学性质相似。 (1) 写出Ca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该同学为了测定这种固体中CaO2的质量分数, 称取20g样品加入到足量的水中, 结果生成3.2 g O2 (假设样品中其他成分与水不反应) 。请你帮助该同学计算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
六、利用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中某元素的质量。例如目前, 市场上出现的木糖醇 (化学式为C5H12O5) 是一种新型的甜味剂, 若将一定量的木糖醇充分燃烧 (化学方程式为可生成CO2 132g, 那么, 该木糖醇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参考文献
[1]《中学教材全解》 (九年级化学) 薛金星总主编,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材1+1》 (九年级化学) 黎启阳总主编,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篇7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作用
1. 能够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
在初中的化学题型中,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较为常见,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会感到非常棘手。例如:甲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之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那么请推断甲物质中一定存在着哪类元素,以及可能存在着哪类元素[1]?
题目中,化学反应后生成了碳元素、氢元素,但是氧气中是不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的,那么我们可以知道碳元素和氢元素就一定是来自甲物质的,所以一定存在的元素就是氢元素和碳元素。此外,因为甲物质在反应前后都有氧元素的出现,那么我们就不能去确定反应后的氧元素是来自甲物质还是来自氧气,所以我们得出结论,甲物质可能含有的元素为氧元素。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知道,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我们能够推断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组成的元素。
2. 能够推断相关物质的化学式
这种类型的题目无论是平时化学测验还是中考都较为常见,下面我们就通过题目来举例说明。
例如:五氧化二碘经常用来检测一氧化碳对空气所造成的污染程度,它的方程式是I2O5+5CO=I2+5A,通过所生成的A,我们可以对CO进行检测,求A的化学式。
在这道题目中,反应前共有2个碘原子、5个碳原子和10个氧原子,而反应之后已知有2个碘原子,那么A物质就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因为在反应之前有5个碳原子和10个氧原子,那么A的化学式就是二氧化碳。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质量守恒定律能够在化学反应中推断出其中的化学式[2]。
3. 能够求出生成物的质量
在初中化学题目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来求出生成物的质量也较为常见,下面就通过举例说明来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
例:A+B→C+D,反应前A有10g,B有5g,在反应结束之后,A的剩余量为3g,B的剩余量为0g,并且生成了4g C,那么所生成的D的质量是多少[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我们知道A+B的质量等于C+B的质量,而题目中已知A+B是15g,C为4g,其中A剩余3g,那么D的质量就是15-3-4=8g,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为8g。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质量守恒定律能够在化学反应中求出生成物的质量。
4. 能够解释化学反应现象
在中考题目中,有一些化学题目中往往会根据一种现象,让学生来解释它所产生的原因,从而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将化学融入生活当中去的目的。
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Fe3O4,但是生成的Fe3O4质量却比原来的铁丝质量要更大,请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铁丝在氧气中经过燃烧而形成了Fe3O4,而Fe3O4的质量又是由铁丝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所共同组成的,所以Fe3O4的质量会大于原来铁丝的质量。通过上面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知道通过质量守恒定律,能够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的生活现象。
二、采用元素守恒进行解题计算
例如:对蔗糖进行隔绝空气加热时,生成了C和H2O,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出蔗糖的组成元素为()
A.C元素
B.C元素、H元素
C.H元素、O元素
D.C元素、H元素、O元素
因为生成物是C和H2O,包含了C元素、H元素和O元素,所以反应物一定也包含C元素、H元素和O元素这几类元素,此外,题目中给出了隔绝空气加热这一条件,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蔗糖中一定会包含C元素、H元素和O元素这几种元素,那么正确答案应该是选D。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知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一定律,以便更好地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化学水平。
摘要:在初中化学知识点中,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每年的中考考题中都会出现。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熟练地掌握这一定律,以提升自身的化学水平。文章主要对初中化学中的这一定律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质量守恒定律,初中化学,解题方法
参考文献
[1]边春霞.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3,(1).
例析质量守恒定律考查方式 篇8
考点1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例1(2015年贵阳)建立基本的化学观念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化学,如形成守恒观念,可以更好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每1个C原子和1个O2分子反应,生成2个CO2分子
B.32 g S与32 g O2完全反应,生成64 g SO2
C.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故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D.根据:蜡烛+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则蜡烛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解析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CO2,每1个C原子和1个O2分子反应,生成1个CO2分子,A错误;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点燃SO2,32 g S与32 g O2完全反应,生成64 g二氧化硫,B正确;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错误;根据蜡烛+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错误。答案B。
考点2确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化学式
例2(2015年沈阳)火箭推进器中盛有N2H4和H2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H4+2H2O2R+4H2O,其中R的化学式为( )。
A.N2 B.N2O4 C.NH3 D.NO2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推知每个R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其化学式为N2。答案A。
考点3推断物质的组成
例3(2015年莱芜)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
A.M由四种元素组成 B.M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M中有氨气 D.M可能是碳酸氢钠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物质X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CO2,说明X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A正确;根据题意“微热就能分解”,说明X不稳定,B错误;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生成物中有氨气,不能证明原物质中就有氨气,且原物质是纯净物,故一定不能含有氨气,C错误;物质X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X一定不是碳酸氢钠,D错误。答案A。
考点4考查化学反应的实质
例4(2015年江西)图1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1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解析本题从微观角度考查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氧化汞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金属汞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gO一定条件2Hg+O2↑。反应前每2个氧化汞分子,发生反应后生成了1个氧分子和2个汞原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了变化,A错误;该反应生成物有两种,B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C正确;汞是汞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D错误。答案 C。
考点5计算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例5(2015年株洲)已知:X和Y两种物质共80 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Z与W的质量比为11∶9,且反应中消耗X的质量是生成W的质量的4∶9,则反应中消耗Y的质量为( )。
A.16 g B.36 g C.44 g D.64 g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和Y两种物质共80 g,则生成Z和W共80 g,而Z、W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11∶9,故反应生成W的质量=80g×9/(9+11)=36 g,反应中消耗X的质量=36g×4/9=16 g,则反应中消耗Y的质量为:80 g-16 g=64 g。答案D。
考点6通过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
例6(2015年宿迁)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跟踪练习1.(2015年大连)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
A.元素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 D.原子数目
2.(2015年遵义)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若取x g A和x g 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 g
3.(2015年青岛)认识和遵循自然界中元素循环或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循环现象,如:①碳循环②氧循环③水的天然循环,上述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一定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就能实现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 D.①③
4.(2015年昆明)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点燃2HCl
5.(2015年甘南)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有5 g的A与11 g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 g的C和一定质量的D,则D的质量为( )。
A.5 g B.16 g C.9 g D.23 g
6.(2015年佛山)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图2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3∶2
D.丁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答案:1.C 2.D 3.C 4.D 5.C 6.AD
(收稿日期:2015-09-21)
【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推荐阅读: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10-20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论文10-07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案例08-27
动量守恒定律应用教案07-12
高考物理复习 考题精选(106)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09-04
幼儿园大班教案《长度的守恒》及教学反思05-30
守恒定律07-27
动量守恒定律09-21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07-06
动量守恒定律练习二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