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建筑

2024-05-30

多功能建筑(精选12篇)

多功能建筑 篇1

圣彼得堡多功能医疗中心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北部郊区, 是一座符合中欧最新标准的“医疗科学城”。该医疗中心于2013年竣工, 由医疗建筑、教学科研院校和生活居住场所三部分组成, 建成后可容纳10000人, 将为患者、医生、工作人员和科学家提供相应数量的工作岗位和充足的工作、生活空间。

“模块化”设计理念

“医疗科学城”的设计理念延续了18世纪圣彼得堡初建时网络状的城市布局。此次整体规划中医疗建筑、教学科研院校和生活居住场所, 彼此之间形成独立的功能单元, 绿色林荫干道将三大功能单元相连接, 人们可以自由穿行。

医疗建筑位于医疗科学城的北部, 与西部的教学科研院校区和东部的生活居住区合成一个完整的区域。这一现代大型医疗机构的美好愿景是灵活、模块化、可拓展, 同时实现患者、医护人员和物流的有效分离。通过实施这一跨领域的中心机构整合与捆绑, 一个高效的医院模式应运而生。

实现资源的协同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 医疗科学城内的医疗诊所和医学院的教学科研设施彼此是有内在关联性的。这样, 医疗诊所可以及时分享国际一流医学院先进的医学研究成果, 促进两者的互动, 实现协同效应。医疗中心十分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培训, 组建了特殊模拟中心进行多样化的培训。

打造“治愈系建筑”

医院的运营效率、能源管理和创新技术的应用是医院减少运营成本和产生积极环境影响的核心因素。与此同时, 医疗中心极度重视打造医患友好型的“治愈系建筑”, 这类建筑将对患者的康复产生积极的影响。

多功能建筑 篇2

2.2.1 大平面大格局:采用大平面大格局的服务模式,让一个空间的隔断尽可能少,让更多的信息便于集合、让空间移动便利,这样能降低更多的人力资源投入,并且为“藏、借、阅合一”提供必要的空间保障。

2.2.2 大开放:大开放就是为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自由环境,就是“藏、借、阅合一”,允许读者带自己的学习资料和物品进入各个服务区域,开放式办公和开放式管理。大开放的思想基础和逻辑基础是尊重读者的客观需求,尊重读者公平使用图书馆的权益,提高书刊利用率,推动形成调节读者和工作人员之间需求和服务关系的互动空间。大开放要求对读者进出馆尽可能实行一门管理,即一个口子进出,并且采用先进的门禁系统,对进入图书馆的读者进行身份鉴别,对出馆的读者进行防盗检测,这样可以保证为合法的读者提供必要的安全环境一门管理在建筑上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与消防通道的矛盾,消防安全要求一个大楼要有多个安全出口,门可以由内向外自由开启,因此必须根据具体场景有合理的解决方案,例如设计易击碎的钢化玻璃门、装配内外双向锁来处理。新馆的公共设施要尽量使用知名度高、质量好的品牌产品。

2.2.3 网络化智能化:网络化、智能化是现代信息社会读者对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要求,也是管理的需要,网络化侧重网络环境的快捷和方便使用,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合理构建。智能化则是在网络化的基础上,以设备为载体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和管理服务。例如,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楼宇集成管理系统,基于TCP/IP协议的读者流管理系统,财务管理一卡通等都为管理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同时,一些智能化设备也在悄悄地改变人们的传统思维,例如,读者自助借还书系统,由于读者自行进行借还操作,一些心理上微妙的隐私得到了保护。现代图书馆设备智能化已达到较高的程度,一些传统的设备如复印机,也多融合了自助复印、网络远程打印等多种智能化元素,在管线预埋、网络信息点设置上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因此,新馆的设备配置不仅要有一个提前量,还要在图书馆功能任务书和设备采购清单的基础上,提出详细的设备配置强弱电要求(包括电源、网络)、管线预埋要求、排放要求(气、水),供设计师进行相应的建筑装修设计,这样才能保证新馆各种使用功能的完全到位集藏书、阅览、研究、办公、休闲等为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图书馆

2.2.4 建立密集书库,实行三线藏书:图书馆投入“藏、借、阅、管一体化”运行的文献量值得研究,建议实行“三线藏书”。一线藏书为3-5年内的新书, 研究证明,三至五年的文献,是馆藏文献中利用率最高、最有价值的部分,此部分实行“藏、借、阅、管一体化”模式,时间较长和利用率较低的文献可作为二线或三线藏书管理;存放于密集书库,为了提高馆舍的利用效率,我们新馆建设启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新馆在建筑规划时,既要在外观造型上体现学校的学术风格,又要在内部结构上满足广大教师和学生读者的使用需求,同时还应具有适应未来发展变化的能力。新图书馆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上要具有前瞻性、拓展性、灵活性和适用性,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要充分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满足各类师生的不同需求,同时,馆员也应充分利用图书馆向现代化转变的契机,提升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使图书馆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帕莎. 新建筑 新设备 新发展――湖南农业大学新图书馆建设探微[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7);20-21

[2] 常曼. 高校图书馆建筑规划探讨[J].现代情报,,(10):111-112

[3] 竺海康, 马银亮, 瞿晶. 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4):68-71

多功能建筑 篇3

【关键词】环保型;多功能;建筑材料

1.环保型多功能无机聚合物新型建筑材料所要具备的功能

要对环保型多功能无机聚合物新型建筑材料做出研究,首先是要明确这种材料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建筑的环保功能不仅单纯的体现在环保,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节能性,从节能和排放等多个方面起到环保作用。

1.1环保型多功能无机聚合物新型建筑材料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

要作为环保型多功能无机聚合物新型建筑材料,首先应该具有环保性和一定的节能性。在此基础上,这些建筑材料应该具有耐腐蚀性、质地致密、寿命长、装饰性强等功能。

因为是从建筑环保的功能出发,这些材料的必须具有一定的环保型和节能性,才能够使建筑具有环保功能。具有耐腐蚀性和寿命长的特点,才可以延长材料的使用周期,减少材料的更换,从使用数量上降低浪费,从而增加环保建筑的环保功能。

1.2材料的生产应该具有环保性

以传统的木材为例,用木材进行建筑构造,对木材的需求非常大,在一定程度上极大了对树木的砍伐,从另一方面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木材的材料在一定环境下,比如潮湿的环境中,容易腐蚀,使用周期并不长,时常需要维护和更换,进一步加大对木材的需求。

因此,这种传统的材料就不具有相当的环保性。环保型多功能无机聚合物新型建筑材料首先在生产上就具有环保性,而不是像传统木材一样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来得到材料。

现如今的无机聚合物建筑材料,是胶凝材料,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得到的,在生产过程中,已经极大的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并且,这种材料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和可再生性,一般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

1.3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节能性

环保型多功能无机聚合物新型建筑材料除了应该在生产环节具有环保性外,在使用过程中,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节能性。

节能,是促进环保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减少对环境资源的索取。环保型多功能无机聚合物新型建筑材料本身应该能够进行一些有机作用,给室内提供一定的能源补充,降低原有的能源消耗。

例如智能化建筑中能够自我调节室内温度的墙壁,在墙壁中加入一定的材料,就能够使墙壁具有一定的调温功能,使室内温度始终维持在适宜的温度。有了这种功能,就能够减少空调的使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也减少了因为空调而排放出的有害物质。

2.现有的环保型多功能无机聚合物新型建筑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环保型多功能无机聚合物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并且已经被逐渐运用到了新兴建筑中。

2.1无机耐腐蚀岗石

无机耐腐蚀岗石,是一种人造石材,其具有與大理石相类似的装饰效果,被广泛的应用于室内和外工程高品质装饰装修中。

这是一种典型的无机聚合物材料,在具有高品质装饰功能的基础上,它还具有耐高温、耐酸碱腐蚀和高放火性能的特点。拥有这些特点,也就使其具有较长的使用周期,减少了维护和更换的工作。这也就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材料的消耗,减少了对大自然的索取,起到了环保的作用。

2.2无机耐腐蚀地坪

与无机耐腐蚀岗石的主要功能相同,无机耐腐蚀地坪的主要功能是耐酸碱腐蚀。其主要被运用于电子厂、化工厂和机械工厂等厂房以及酸碱处理池和污水处理池等操作场所。

与有机类的地坪相比,其更加的耐腐蚀,使用寿命也更长,也就减少了更换和维护中需要的材料。同时,因为其是无机聚合物,在与酸碱物质的接触中,不会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从而释放有毒的气体,极大的有利于环保。

2.3无机聚合物混凝土

无机聚合物混凝土是近年来国内外在建筑工程、环境工程领域受到极大关注和重视的新型胶凝材料。

在生产方面,无机聚合物混凝土主要以工业废渣为主,价格低廉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处理工业废渣,减少工业废渣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无机聚合物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能源较少,释放的废气也较少,有效的降低了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排放。

这种材料就是从生产的角度上具有明显的环保性,不仅能有效降低对自然资源的索取,还能够消耗工业废渣,减少废气排放,极大的有利于环保。

除了上述三种材料外,无机聚合物水泥、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等等也是现有的环保型多功能无机聚合物新型建筑材料。这些材料都是具有一定的环保功能,从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等各个方面起到建筑的环保功能,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3.环保型多功能无机聚合物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的方向

虽然现有的环保型多功能无机聚合物新型建筑材料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已经被逐渐的运用到新兴的环保型建筑中。但其始终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有着众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3.1进一步降低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

以上述的无机耐腐蚀岗石为例,虽然这是一种具有高耐腐蚀性的环保建筑材料。但在生产这种材料的过程中,因为工艺技术等各种原因,所需要的能源和资源还较多,虽然比传统材料具有明显的环保性,但还能够从能源资源的消耗上,提高它的环保性。

同时,在环保型多功能无机聚合物新型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部分新型材料在生产中所排放的废弃仍然不可避免。虽然这些材料在使用中的环保性能较高,但在生产过程中,对环保的破坏较为严重。

降低材料生产中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废气等物质的排放,是从环保型多功能无机聚合物新型建筑材料生产的角度上进行发展。

3.2考虑材料的节能功能

上文已经提出,环保型多功能无机聚合物新型建筑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节能功能,就如上述中可以调节室内温度的材料一样,这种功能也应该作为无机聚合物建筑材料发展的一个方向。

要最大程度的发挥环保型建筑材料的环保功能,除了在生产角度降低能源消耗以外,更应该考虑的是赋予这些材料节能功能。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替代原本需要消耗能源才能够实现的功能,从而降低能源消耗,降低废气和有害物质的排放,从而增加建筑的环保性。

4.结束语

环保型多功能无机聚合物新型建筑材料,是未来环保型智能建筑不可缺少的材料,能够对环保和生态环境有极大的助益。目前,这种材料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其发展的方向和潜力非常巨大。本文已经提出了一些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极大的技术支持,需要不断研发,为环保型建筑的发展做出贡献。 [科]

【参考文献】

[1]於斌.新型节能环保功能性建筑材料的性能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

浅谈多功能酒店建筑设计 篇4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在工作繁忙之余, 更喜欢在空气新鲜、场景广阔、阳光温暖的海边等自然环境相对舒服的地方来进行活动, 对自然的亲近也是每个人的自然反应, 并且从自然环境中我们也能够收获更多的快乐。所以, 在进行酒店建筑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更多的结合自然元素, 要尽可能的利用自然环境, 并且让自然环境与酒店环境相互结合,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让酒店建筑成为自然环境中的医院, 这样人们在酒店居住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体会到自然环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而自然是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 建筑不仅要适应自然, 同时也要融入自然, 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应当是共生的关系, 而不是坡缓自然环境。在酒店建筑设计中, 我们需要引入有机建筑的理念, 将自然中的阳光、空气、大海以及各种植物特色等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其中建筑的风格、形体以及色彩等也要与自然环境相互吻合, 在此基础上找出最佳的设计方案。例如, 在建筑上采用通廊, 就可以避免海风的阻挡, 对于空气的流通也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而空间的营造也要有开合之分, 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建筑的特征相互结合, 从而使单一的建筑环境增添更多的自然色彩。并且建筑设计也要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 注重细节的把握和品味的考究, 其中主题色彩要以当地的环境色彩相一致, 从而把建筑的整体风格融入到自然环境中, 这样对于提高整个建筑的设计质量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酒店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思路

2.1 总平面设计

酒店建筑的平面设计需要考虑到整体布局的对称性, 其中中央为主轴线, 要贯穿整个酒店的核心布局内, 并且主轴线与建筑的整体分别要设置为大堂和大堂吧部分, 这也的构成建筑主要的空间的元素, 酒店的大多功能也都分布在大堂内部。主轴线的两侧要设置两条引道来分布在大堂的门前, 在入口处设置一个相对视觉性更加灵活的焦点, 比如喷泉等公共空间。而酒店客房的设计要以环境优雅、宁静为主, 尽可能的让客房内能够享受到酒店外的风景, 并且客房空间的设计风格也要与酒店外的环境相一致。而对于整体布局的把握也要讲传统文化的观念反应到酒店建筑设计中, 其中中国式的园林风格以及庭院等风格都可以作为酒店空间的创作手法, 利用不同空间的转换来提高酒店建筑的空间层次感, 这样对于提高酒店的整体风格色彩以及创造和谐的酒店建筑环境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建筑风格设计

酒店风格设计需要秉持长远、简约以及创新等原则, 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设计方法来对原有的建筑风格加以特色的点缀, 其中酒店客房要突出休闲的特色, 而会议室要突出智能化、科技化的特色, 在整体风格上又要与室外的环境保持一致。酒店中的宴会厅、餐厅、会议室、休闲娱乐场所等设施要注重人性化的处理, 将整体布局与不同环境之间的细节结合在一起, 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同功能的场所也要进行不同的分区处理, 其中要分清不同场所的不同功能和层次, 从而强调出不同场所的不同作用。可以采用层层出挑的形式来拓展酒店屋顶的造型设计, 并且强调出就掉的层次变化。其中后勤空间、厨房以及其他功能场所要尽量设计的简单通畅, 在人流环境上要与其他地方加以区别, 从而避免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

3、酒店的景观以及园林布局设计

酒店景观设计中花草等物品可以进行就地取材, 其中色彩的渲染也要与当地的环境相一致, 可以利用郊外的山石、贝壳以及植被等来作为景色营造的素材, 而打造特色的酒店建筑环境也需要营造一个带有地方特色的景色空间。在酒店的四周可以布置一些植被树木, 最好是真实的植物景观, 在酒店外部环境能够点缀其酒店的色彩后, 还要添加一些具有特色视觉效果的装饰, 可以利用喷泉以及花卉等来作为点缀, 让来往的行人能够感觉到自然的亲近感。

而酒店大堂以及各个出入口处也要设置相应的盆景、花卉等, 让酒店无论从哪个角落都能够感受自然的气息。在酒店走廊处也可以设置一些较为鲜艳的花草, 并且可以用书画等艺术作品也加以点缀, 这样也能够为酒店的生态提供更多可能性。而部分的设计必须要符合整体设计的理念和风格, 特别是在色彩的搭配上, 要注重整体的和谐性, 避免出现不伦不类的现象。

4、生态节能酒店构思

以往很多酒店的设计中只注重酒店的位置以及功能等, 对于能源与资源的消耗考虑相对较少, 这样在酒店投入运营过程中也会大量的占用生态资源以及能源等。而生态节能酒店的构思设计主要是在利用节能环保技术来发展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从而更好的提高空间的使用率。在生态节能酒店设计中, 我们需要参照酒店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来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如何打造和谐的建筑生态系统也是设计中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对能源的利用上要尽可能的使用可再生资源, 比如太阳能, 风能等可再生又清洁的资源;为改善微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中水和雨水的循环利用;尽量使用当地生产的建筑材料;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随着时间变化, 人们对生态度假酒店的理解和衡量标准是不断发展的, 但其基本的原则是基于建筑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中间地位。另外, 人们所追求的是能在酒店室内具有良好的光线通透性, 而且能保持一年四季舒适的温度和湿度, 造就四季常青的自然生态环境, 使人感觉舒适, 温馨惬意, 神清气爽, 为人们提供一个如同回归自然的空间。

结语

如今, 繁忙的都市生活, 紧张的工作节奏, 使人们与自然的关系日渐疏远。现代的装修材料如水泥、地砖、玻璃则更多的体现了现代工业文明的精确和冷静, 缺乏与人进行感情交流的契机。因此, 恢复人与自然的联系, 对于保持人类身心的健康, 滋养精神, 培育美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类似度假村这样的娱乐场所也许可以给紧张的都市生活带来一点轻松和惬意, 自然环境引入娱乐空间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 人与自然在感情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 风花雪月, 万物枯荣, 这些自然现象都会在人的内心引起联想和共鸣。把自然界的山水、植物、动物、阳光等自然要素引入度假村, 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互相交融, 相得益彰, 则能使人工环境充满活力, 使该空间成为人们寄托感情的场所。在可持续发展观、环境保护问题日益被重视的今天, 将自然环境引入娱乐空间则是一种趋势一种潮流。我们在设计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 以适当的方式把自然引入到娱乐空间中来, 使娱乐空间不但功能完善, 技术先进, 又与自然和谐共生, 融为一体, 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完美场所。通过本酒店的设计, 我们理解到所谓有机建筑、自然建筑、节能建筑一直到现在的绿色建筑, 都是建筑师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对建筑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理解和探索,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建筑师所负的社会责任, 也明确了建筑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卢峰, 戴琼.大型餐饮生态园的设计与研究[J].城市建筑, 2012, 28 (04) :118~119.

[2]张颖.建筑节能在酒店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 27 (07) :31~33.

多功能建筑 篇5

1、新建表格(XJBG)

在[建筑设计]的[文字表格]中招到[新建表格]这个选项,执行这个CAD快捷键命令后就可以从已知行列参数通过对话框新建一个表格,提供以最终图纸尺寸值(毫米)为单位的行高与列宽的初始值,考虑了当前比例后自动设置表格尺寸大小,操作步骤如下:

单击菜单命令后,显示新建表格对话框:

在上面对话框中输入表格的标题以及所需的行数和列数,单击“确定”后,命令行会提示:

左上角点或 [参考点(R)]<退出>:

给出表格在图上的位置,单击选中表格,双击需要输入的单元格,即可启动“在位编辑”功能,在编辑栏进行文字输入。

2、全屏编辑(QPBJ)

用户执行[全屏编辑]命令,就可以从图形中取得所选表格,在对话框中进行行列编辑以及单元编辑,单元编辑也可由在位编辑所取代,操作步骤如下:

单击菜单命令后,命令行提示:

请选择表格<退出>:

点取要编辑的表格,会得出下面的对话框:

在上面的对话框中用户可以输入各单元格的文字,以及编辑表行、表列:选择一到多个表行(表列)后右击行(列)首,显示快捷菜单如图所示,还可以拖动多个表行(表列)实现移动、交换的功能,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全屏编辑操作,全屏编辑界面的最大化按钮适用于大型表格的编辑,

三、拆分表格(CFBG)

用户执行[拆分表格]命令,就可以把表格按列或按行拆分为多个表格,也可以按用户设定的行列数自动拆分,要不要保留标题、规定表头行数,这些都由用户自由选择。下面给出具体操作步骤:

单击菜单命令后,显示拆分表格对话框:

下面是对话框控件的说明:

浅谈古代祠堂建筑的现代功能 篇6

[关键字]古代祠堂;祠堂建筑;建筑文化

[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02-0070-02

在历史上,祠堂的主要功能是安放祖先神位、祭祀祖先、实施族规家法、商议族内大事、举行族内重大活动、宴请宾客等。祠堂起着维系封建统治、神权统治、族权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维系家族和族人利益的重要作用。其作用既有封建的糟粕,也有传统的历史文化精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不可多得的资源。在当今社会,祠堂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祠堂是一种血缘的传承,有人认为是一种与现代社会相悖的落后文化。但续家谱、修祠堂、建祖坟、寻根问祖、宗族联谊等活动仍是不少百姓热衷的事务。恩格斯将原始社会称为野蛮社会,他把国家的出现称作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而国家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按地域而不再是依血缘划分人口。但一脉相承、血浓于水、情同手足……這些词语永远让人倍感亲近。对于一种宗教文化的秉承,应汲取其先进性,完全摒弃,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事实上那些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他们的事迹永远感动着每一位国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祠堂也是对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在岳氏祠堂内,我们可以学习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在文氏祠堂内,我们可以学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可贵品质,我们也可以在不同的祠堂学习黄继光、董存瑞、罗盛教等历史英烈的丰功伟绩。

二、商议族内大事、宴请宾客

祠堂也是家族的议事厅。家族中的重大事务,如治山管水、修路架桥、劝诫子孙、宣讲族训家法、办学修谱、扶困济贫等都在祠堂进行。

举行族内的重大活动时,祠堂还是家族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家族内的婚丧嫁娶、寿筵喜庆、年节迎神、舞龙灯、耍狮子、猜灯谜、唱大戏等一些娱乐庆典活动也在祠堂举行。汝城有一个特殊的活动叫“万人缘”,每三年在祠堂举办一次,即春天农事开始前,要祭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秋后立秋的第五个戌日,要设醮斋戒,念经忏礼,唱大戏,感谢神灵。由于这一活动的费用要向各家各户派钱,因此叫“万人缘”。

祠堂也是家族设宴之地,凡重大活动、宴请宾客,均在祠堂举行。祠堂里办宴席应有规矩、讲礼节。谁在主厅,谁在首席,谁在席次上的什么位置,要依规定安排。莱肴放置也须讲究顺序,新上的莱,坐首席者邀大家动筷才能吃,否则被视为缺少礼教。红白喜事需请吹管师奏乐,一般小宴请四名吹管师,大宴请六名吹管师。

三、经济支柱

如今,祠堂经济已经没有原来的社会基础,祠堂的经济支柱也不可能有祭田之说,为了保证今后祠堂不再衰败,必须保证其经济来源。笔者认为,祠堂经济来源主要有四:其一,依靠族人义捐,义捐是族人贡献于家族的义举。如前汉疏广,“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朱邑“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供九族乡党,家亡余财”。后汉宋弘“所得租奉,分赡九族,家无资产”。韦彪,“彪清俭好施,禄赐分与宗族,家无余财”。郭伋“赐宅一区及帷帐钱谷,以充其家,伋辄散于宗亲九族,无所遗余”。对家族的关心,历史上有典可查,它既能彪炳史册,又能见功于家族,余香至今不散。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热心慈善事业,要求族人爱国、爱乡、爱家族,提倡义捐。同时,为了刺激捐献者踊跃捐资,应采取相应的办法,如捐资者可以在祠堂内给祖先刻墓铭志、立牌位、挂遗像等。或刻义捐纪念碑以为表彰,大力弘扬义捐之举。其二,也可尝试在家族内以家庭为单位每年缴纳一定费用,使祠堂经济有一个固定的收入,当然,特别困难的家庭可以减免。其三,墓地树葬,设立神龛牌位与祭祀适当收费。其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祠堂基金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祠堂经济收入。祠堂可以设立教育基金和帮困基金,分润周济孤寡老人,帮助无力丧葬之事,支持贫困家庭子女读书等。只要祠堂资金取之于族人,用之于族人,家族关系必然融洽,族人间的血亲关系因此而巩固。

四、专题博物馆或展览馆

祠堂是一个家族的变迁史,后人通过它追寻自己的姓氏谱系,了解祖先历经的苦难与辉煌,了解祖先过去生存的状态和立身处世的价值观念,感受祖先在政治、经济、教育、道德等领域的卓越成就。福建常州文风淳朴,艺事高超,名人故居很多,加之藏于常州的名人手迹更多,有恽寿田的“没骨花卉画”一缣一幅,珍逾拱璧;有唐驼千金一字的“老介福”招牌字;有邓春澍别致的扇形宣纸书札;有自汤贻汾、汤乐民至汤定一一脉相传,世泽不替的常州汤氏。家族也可利用与历史名人的姻缘关系来宣传,扩大家族影响。可以利用名人先贤的社会地位和巨大感召力,介绍名人生前的事迹和各种版本的著作,以及后人研究的成果,保留他们的遗迹,通过大量的匾联、题柱、对联、书画、图片影像、文字资料的展出,开辟专人专题博物馆。

五、进行旅游开发和思想教育

中国古代所修建的祠堂到现今开发已所剩无几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毁于战火,一部分在社会发展中遭到人为破坏。能保存至今的可谓是凤毛麟角。保存下来的祠堂,也已经丧失了其原有的功能。但是,时代为其赋予了新的功能,旅游就是其新的价值之一。在我国,现存的祠堂大多数都被开发为旅游资源,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也不乏其中。这样,作为发展旅游资源的祠堂,发挥了一定的旅游价值,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虽然人们认为祠堂在封建社会的那种思想控制功能消失殆尽,其实不尽如此,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通过对祠堂文化的了解,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感受封建宗法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义、廉、耻”和“仁、义、礼、智、信”的伦理思想,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祠堂文化所倡导的伦理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起着引导作用,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与参考。

六、构建祠堂文化,开展文艺活动

经历了千年文化沉淀,祠堂以及祠堂文化已成为中华文明的某种缩影。其中固然伴有封建迷信成分和不适时宜的落后思想,但是,总的来说,祠堂以及祠堂文化对于中华大一统思想具有极大的维护和促进作用。中国人有着强烈的祖先崇拜、认祖归根情结,而且古老的记忆都能够追溯到同一个祖先,因此,这种情结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而祠堂作为大一统思想的文化载体,在传播“忠”、“孝”、“悌”等传统美德方面,更是具有天然的优势。每逢盛大节日或红白喜庆,农村里都要请戏班子在祠堂里搭台演戏。这方面,低朱村的鉴德堂最为突出。该村位居高朱、张家、山头、胡家、荆畈等五社中心,地势平坦,村民向来对演戏、看戏特别感兴趣。凡有戏剧班子或文艺宣传队进乡,都要想方设法招引进村,请进祠堂。那些老年戏迷一听说,往往来不及吃饭,指令孙辈们抢先把凳子、椅子搬进祠堂,自己嘴上含着竹烟筒,主动站出来维持剧场秩序,等待耳熟能详的拗台鼓响起。一旦正戏出台,马上各就各位,全神贯注地观看。除此之外,过去,村里没有专门的大会堂,族人一般都在祠堂里聚会;大规模的拜寿仪式、寿宴婚宴,往往都在祠堂里举行;续修宗谱、请佛开光、起五昌护龙等也都以祠堂为中心。

七、休闲功能

由于历史原因,也有一部分祠堂几易他用,曾用作办学、改作厂房、幼儿园、老人活动中心等。因年久失修,一些祠堂日渐残破,面临倒塌。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遗产,打造祠堂文化,加强文化建设,近年来,福建省麻涌镇开展大规模祠堂修缮工程,打造麻涌镇独特的祠堂文化。修葺一新的祠堂成了文化建设的新阵地,不少祠堂在不影响原有建筑的情况下,增设了象棋、读报栏等文化娱乐设施。村民还经常在祠堂里开展粤剧比赛、舞狮、庆典等活动,古老的祠堂焕发出新的风采。

总之,由于祠堂文化对血统和谱系的重视,使族人知道家族祠堂是神圣的殿堂,是家族命运之所系,是家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象征。家族祠堂虽产生于遥远的过去,但其顽强的生命力却延续至今,它就像一条无形的链条,贯穿于历史和现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过去的宗法制度和家族教育思想,对爱国、孝悌、敬业、诚信、友善、勤劳、俭朴等道德风尚以及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等美好风尚要继承和发扬光大。对错误的封建糟粕要扬弃。同时,摆正国法与家法的主次关系,要顺应时代的变化,继承其合理内核和精神实质。同时,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作出必要的调整和创新。只要洞悉中国之人情风俗和现今改进之势,就能真正建立新型的祠堂文化,扩大祠堂经济来源,为祠堂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使其发挥越来越多的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常建华.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及其演变[J].南开大学学报,2001,(3).

[2]李新才.中国家族文化博物馆——祠堂[J].南方文物,2005,(2).

[3]罗斯.社会控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4]张金俊.清代江南宗族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5).

[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

[6]陈忠实.白鹿原[Z].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多功能建筑 篇7

某建筑为一类高层建筑, 是一座集酒店、办公、娱乐和学术报告为主体的多功能建筑。地下部分1层, 地上部分共23层, 总面积约54 000 m2, 总高度约为99.8 m。

二、供电系统

1. 负荷分级确定

本工程供电系统方案应根据供电要求进行电力负荷分级。本工程设计依据的主要规范有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19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62-1990《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等。

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对人身安全、经济损失上的影响程度, 可将电力负荷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及三级负荷。根据规范的确定, 本工程消防电梯、客梯、货梯、排污泵、正压送风机、排烟风机、消防泵、喷淋泵、消防水幕泵、应急照明、值班照明、宴会厅照明、走道照明等场所的照明用电设备均为一级负荷, 其它照明及动力负荷为二级负荷。

2. 供电电源的选择

在用电设备负荷等级确定后, 根据本工程用电容量的大小、用电设备负荷性质、当地公共电网现状及其发展规范等因素, 确定本工程供电电压等级为10 KV, 用电电压等级为220 V、380 V。根据GB50052-2009第3.0.2条要求, 本工程除采用双重电源供电外, 还增设了应急电源。

3. 应急电源的选择

根据特别重要负荷的容量, 允许中断供电的时间及技术经济比较后, 本工程应急电源选用快速启动的柴油发电机组系统。根据JGJ-16-2008第3.5.4条第2款“当自备发电机为消防用电设备及一级负荷供电时, 应将两者计算负荷之和作为应急发电机容量的依据”。根据本工程消防用电设备及一级负荷之和的容量, 选用一台800 KW快速启动的柴油发电机组, 启动时间在10 s以内。柴油发电机组设置在地下一层汽车库入口旁, 通风方式为自然进风, 机械排风。在柴油发电机房内设置储油间, 其日用油箱储存量为1 200 L的燃油量。

4. 配电方案

采用两路10 KV市电电源 (双重电源) 作为常用电源, 并满足当任何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时, 另一路电源仍能满足全部一级及二级负荷。自设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 在地下一层设置10/0.4 KV变配电所。

5. 变压器容量和台数的确定

变压器容量和台数要根据地区供电条件、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和运行方式等条件综合确定, 本工程选用包封线圈式干式变压器SCB10并带金属保护外壳。变压器容量为2×1 000+2×800 KVA, 每台变压器的负载率大约为80%。

6. 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方式

低压系统的供电分为三大部分:主楼及地下室二级负荷由4#变压器供电;主楼及地下室一级负荷由3#变压器供电, 1#、2#变压器给空调负荷供电;应急负荷由柴油发电机供电。

配电系统运行方式是, 两路10 KV电源由市电引来, 10 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两路分列运行, 互为备用。当一路电源故障时, 通过自动母联开关, 由另一路电源负担全部负荷, 10 KV主进线开关与母联开关之间设电气、机械连锁, 任何情况下只能合两个开关。低压侧是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设母联开关, 变压器主开关与母联开关设电气、机械连锁, 同时仅允许合其中两个开关。应急柴油发电机在两路市电均失电时为一、二级负荷供电。

三、低压配电和照明系统

1. 低压配电系统

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 个别部分采用链接方式配电。照明等向各楼层供电点供电干线, 采用分区树干式供电;较大容量动力负荷及重要负荷, 采用放射式供电。消防用电设备、应急照明及特殊要求的用电设备均采用双电源配电末端切换。一路电源由正常母线配出, 另一路电源由应急母线配出。

公共部分的应急照明系统采用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 而柴油发电机的启动时间在10 s内。为避免火灾时因电源突然中断而导致人员伤亡, 在公共部分除设计火灾疏散标志照明外, 又设计了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灯。

2. 低压配电电缆

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一级保护对象设计。本工程属人员密集场所, 火灾时电线电缆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对人体有害, 甚至会威胁生命。根据JGJ-16-2008第7.4.1条2款3项规定“对一类高层建筑以及重要的公共场所等防火要求高的建筑物, 应采用阻燃低烟无卤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电线或无烟无卤电力电缆、电线”和第13.10.4条2款:“火灾自动报警保护对象分级为一级的建筑物, 其消防设备供电干线及分支干线, 宜采用矿物绝缘电缆;当线路的敷设保护措施符合防火要求时, 可采用有机绝缘耐火类电缆”, 本工程消防设备、应急照明配电主干线及分支低压电缆采用无卤低烟耐火交联基乙烯电缆WDNH-YJV;普通设备配电低压电缆采用无卤低烟阻燃交联聚乙烯电缆WDZR-YJV;一般动力、照明配电导线采用WDZR-BV无卤低烟阻燃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3. 照明系统

照度标准根据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对各区域的照度、照明功率密度值等有具体要求。

应急照明应用在变配电所、水泵房。值班室、电信间、消防控制室、电梯厅、大堂、车库等处设应急照明;走廊、安全出口、楼梯间、主要出入口、车库等处设置疏散指示。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均采用双电源末端切换, 疏散指示灯内有可充电镍镉电池。当正常电源故障时, 可继续维持供电时间。JGJ16-2008表13.8.6中对备用照明及疏散照明最少持续供电时间做了具体规定:一般平面疏散区域内疏散照明最少持续供电时间应大于等于30 min;消防工作区域内备用照明最少持续供电时间应大于等于180 min。

4. 照明配电系统

(1) 客房

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表2.5.2-1中各类建筑物单位面积推荐负荷指标, 客房内负荷按60 W/m²计算。每套客房面积约40 m², 则每个标准客房预留容量按2.5 kw设计。客房进门处装设插卡取电开关, 主控开关可控制所有照明电路。除了夜灯、浴室灯, 客房使用低瓦数节能照明灯具。卧室和浴室的照明回路分别供电, 客房配电箱提供6路输出电路。客房配电箱由本楼层普通照明配电箱供电, 楼层配电箱的配电开关有至少高2级的选择性。

(2) 办公部分、宴会厅、学术报告厅

分别按不同场合选用荧光灯, 优先采用节能灯。各功能厅内配电箱由本楼层普通照明配电箱供电, 楼层配电箱的配电开关有至少高2级的选择性。

四、接地及安全防护

本工程10 KV系统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低压系统的接地形式为TN-S系统。

建筑物内的电气装置要做总等电位联结。配电室内设置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 在泵房、装有浴缸和淋浴盆的卫生间等潮湿场所及电梯机房、游泳池等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电气装置内的PE保护导线与接地干线、各种金属管路及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等互相联结。在强弱电竖井内分别敷设一条-40×4镀锌扁钢作接地干线, 与每层楼板钢筋作等电位联结。

在相关各室内设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箱, 将室内配电箱内的PE母排、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及其它金属管道、金属窗框、扶手、阶梯以及游泳池区域内的外部金属工程等进行等电位联结。

五、防雷系统

根据防雷计算, 本工程为二类防雷建筑。故本建筑按二类防雷设计, 以防直击雷和侧击雷。

六、其它系统

本工程内还包括电视系统、通信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

七、结语

本工程内功能比较多, 而且建筑内各功能都是属于人员密集场所。所以电气设计应注重以人为本, 以保护人、服务人、尊重人为出发点与立足点。设计人员应熟悉掌握各类设计标准规范, 以便于在今后的相关工程中熟练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国联合工程公司.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0.

[2]中机中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2.

[3]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编.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4]机械工业部中电设计研究院.GB50053-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4.

[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多功能建筑 篇8

关键词:多功能复杂高层建筑,抗震,动力分析,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引言: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 直到上个世纪, 我们的抗震理论才慢慢形成。经过历史的沉淀, 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 人类对地震不断深入研究, 人们渐渐认识地震、了解地震。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 低层建筑已经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 高层建筑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城乡结合发展, 国家对高层建筑建设的支持, 建设用地需求逐渐增大, 为了节省土地资源占用, 建筑格局逐渐从高层向多功能复杂的超高层建筑发展。由于大量土地被征用建设, 使地震、龙卷风等自然灾害不断发生。高层建筑虽然对节省土地资源起到较明显的效果, 但是如果建筑设计的不合理, 施工质量不达标, 当地震以及龙卷风等灾害来袭, 将会倒塌倾覆, 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因此, 我们必须对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加强研究。

一、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的主要内容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软件多种多样, 如PKPM、尹建科, Etabs等等, 而抗震分析理论则都是一样, 下面主要对基本抗震分析理论作简单介绍,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不同形式建筑的抗震分析方法做了相应的规定, 选取相应的抗震分析方法对客观评价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至关重要。

(一) 底部剪力法

它是一种用静力方法近似解决动力学问题的简易方法, 它计算概念清晰, 计算方法简单, 但它不能反映各种材料自身的动力特性及结构物之间的动力响应, 更不能反映结构物之间的动力耦合关系。

(二)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实际也是一种拟静力分析方法, 考虑了结构自身动力特性和地震动特性之间的关系。

(三) 时程分析法

时程分析法是对结构物的运动微分方程直接进行逐步积分求解的一种动力分析方法, 由时程分析可得到各个质点随时间变化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动力反应, 进而计算构件内力和变形的时程变化。

(四) 弹塑性能动力分析

为了使高层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还可以屹然不倒, 必须预算出各个楼层在地震发生时反映出来的数据, 这样就必须用干模型和层模型对建筑结构进行简化。使用干模型计算各个楼层的数据, 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数值, 这一方法虽然便于弹塑性能的计算, 但是在计算过程中耗时较长, 并且过程较为繁琐, 投资也较大。层模型计算方法也可以得到各个楼层的精确数值, 并且在计算数据时产生的数据较少, 因此, 层模型计算方法得到大量推广。

(五) 弹塑性静力分析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 弹塑性静力分析一直被广泛应用。弹塑性静力分析是介于弹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之间的方法, 其理论核心是“目标位移法”和“承载力谱法”。

二、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分析

进行建筑设计和建设时, 必须结合我国对建筑抗震相关规范, 对建筑结构进行全面的受力分析, 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一) 全面考虑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

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 必须要对建筑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 实践表明, 建筑结构的水平荷载以及竖向荷载对建筑抗震能力有很大作用, 建筑越高, 荷载也不断加大, 因此, 必须对其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进行研究。设计建筑结构时, 必须要制定较为完整的方法来降低事故率, 尽量保证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二) 保障建筑的安全稳定性

通过对高层建筑与底层建筑的相比较, 我们可以得出, 越是高的建筑物其摆动性就越大, 因此, 在设计建筑物时必须要将刚度进行加强, 并采取一系列的加强措施, 满足建筑的延性和耗能要求, 避免结构发生倒塌, 符合三水准设防目标。

三、地震对高层建筑物产生影响的因素

为了保障高层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必须要对地震对高层建筑物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了解。

(一) 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高层建筑要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必须要对高层建筑设计进行重视, 对高层建筑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保证高层建筑设计的科学化, 使高层建筑在遇到小型地震中不受任何影响, 即使遇到大地震也不会出现倒塌现象。一旦将高层建筑物设计的过于复杂, 使建筑物的结构不能科学的建设, 刚度不能达到要求, 只要发生地震, 高层建筑物轻则裂缝, 重则倒塌。因此,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 才能使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断增强。

(二) 高层建筑建设使用的材料

高层建筑物建设时使用的材料必须是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必定会有一些商家被利益驱使, 为了可以节省自身成本, 在建设结构设计中使用冷轧变形钢筋, 冷轧变形钢筋因韧性较小, 质量不好, 特别容易导致建筑物的抗震性变差。一些小型企业为了节省开支, 不顾人民的安全,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大量使用一些质量不过关的建材, 以牟取暴利。这些行为不但违反了我国对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 还使建筑物变得岌岌可危, 不利于社会进步发展。还有一些小型企业为了节省成本, 直接削减了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对于此现象, 我们一定要严加监管。

四、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议

一个设计合理, 施工质量合格的建筑物, 才能经得起大型地震带来的动荡。因此,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不断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理论研究, 重视施工质量, 从而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一) 对建筑材料优质选择

为了保障人类安全和建筑行业良好安全发展, 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建筑材料的规范, 建筑材料生产厂商必须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生产经营, 并且敢于举报一些企业在建筑建设过程中的不法行为, 尽最大努力降低危险, 积极构建共同美好家园。

(二) 根据地勘进行设计

为了保障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必须坚持无地勘不设计的原则。在建设之前, 必须对建筑场地进行地质勘查, 并要求勘查单位出具正式的地勘资料, 对基础形式作出判断。

(三) 提高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水平

社会快速发展, 必定会带动事物的新旧交替, 一些建筑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设计内容越来越新颖, 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因此, 建筑设计人员一定要有较高的技术与较强的知识能力。信息时代的到来, 使计算机普遍应用到了建筑设计中, 由于建筑设计软件操作较难, 专业性较强, 必须要求建筑设计人员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操作能力。必须定期给设计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对建筑设计软件的操作能力与认知能力, 打造一个具有专业素养的强大的建筑设计队伍。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步, 人力物力财力的不断雄厚, 在地震中受到伤害甚至死亡的数量越来越大。目前, 我国地震研究专家通过对历史上的地震案例进行研究, 得到了许多有效的抗震经验, 并且制定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结构设计规范, 即使有许多不足之处, 但我相信,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 综合实力的增强, 我们的建筑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水平会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吕西林, 蒋欢军.复杂高层建筑抗震与消能减震研究进展[J].建筑结构学报, 2010, 31 (6) :52-61.

[2]季立炯.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简介[J].山西建筑, 2015, 41 (4) :27-28.

[3]韩冰.竖向地震作用下连体结构抗震性能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 2013, 35 (9) :40-42.

[4]JGJ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多功能建筑 篇9

本体育馆总建筑面积27 660m2,建筑基底面积为12 192m2,建筑层数为地上四层。建筑物总高度33.9 m。本体育馆由主体育馆和游泳馆两部分组成,主体育馆比赛场地为44 m×30.7 m,设计坐席4 836座,其中固定座位3 326座,活动座位1 510座。游泳馆为21 m×50 m标准比赛池。参见图1~图3。

2 建筑单体设计方案

体育是发自人类自然的本能,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又是能力与竞争精神的表达,是人们抒发情感的原始手段之一。人类对力与美的执着追求引导着这一展现形式不断发展,将之引领至更高的境界,是以另一种方式对自然的诠释。而体育建筑,作为体育活动的载体,要力求反映这些性质,就应当具有脱俗性、流动性、力度性和唯美主义倾向,同时应具有令人惊叹的美感,丰富的内涵,并对自然做出回应。

经过严谨的理性思维和浪漫的感性认识,设计者给这个设计定下了这样的原则:

1)建筑造型追求与自然与周围建筑的和谐共处,从学校与城市设计的角度,从不同方位、角度审视,建筑都应该跟学校、城市具有协调共生的关系,塑造良好的区域城市界面和肌理;

2)必须具有体育类建筑特有的流动气质,强调其造型的独特个性特征,凸显其独一性、可识别性。突出建筑内外空间的人情化特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3)教育建筑应当反映出当时的教育概念、管理体制、文化特征与审美观念。她要满足的是今天乃至未来最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反映的是预示未来方向的建筑文化特征。

基于以上原则,本体育馆设计方案如下。

首先我们在天际之间勾勒出一条既自然又生动,似随意又有序的曲线。这一曲线张弛有致,恍如自开天辟地之初便已存在,像一个激情奔驰的力者跃过天空,又如一串飞舞着的飘带从云中升腾……这条让人遐想连篇的曲线就成为建筑物的屋盖。在这条充满灵性的“飘带”引领下,幻化出这座充斥着阳光与强者之气的“力量之都”,让身体与灵魂经历人类最强本能畅快淋漓的荡涤和洗礼,让灵感与激情醍醐灌顶般充满脑际和心怀。

其次,采用以方形多层建筑与长条形低层建筑紧密结合的布局方式,提高了场地的使用效率,集中使用用地。由于体育馆主要对内服务,为避免城市道路上的繁杂交通和人流复杂,体育馆主要入口朝南,次要入口朝西面对城市干道。环绕体育馆一周的机动车道既满足了安全疏散和防火的要求,又将城市、体育馆、学校三者联系了起来。露天停车场放在建筑物侧面,不影响观瞻,西面利用一片绿化和乔木,有效缓解城市的尘埃和噪声。总之做到既充分利用现有基地面积,又做到建筑环境的完整统一性。

3 平面组织、整体流线设计说明

完整的建筑空间包含内外两部分,即建筑与周围环境所限定的外部空间和建筑所容纳的内部空间。在内部空间中,本方案将构筑建筑功能的每个空间,都当作一个个生命体来设计。生命基本单元是细胞,它能高效地新陈代谢和自我繁殖,并与其它细胞协同工作。每个功能部分应该成为建筑中一个个活的细胞,一个可持续环境滋育着许多创新的系统。使交通、使用、辅助等空间构筑起有机的立体组织,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的信息联系与情感交流空间,重点强调空间的有序流动和转换,渲染人在运动中的整体氛围。各类空间的开敞与封闭、人工与自然、静态与动态的对比,使之充满活跃的生气和愉悦的变化。

在功能的布置考虑上,着重研究了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环保节能、消防安全方面的课题,这些课题体现了新时代体育建筑的科技水平和新特点。根据地段的具体情况和该体育馆的组成和使用要求,其总体布局可分为两个部分。

比赛大厅是整座建筑的核心部

比赛大厅面积3 700m2,坐席4 836个,同时可满足大型歌舞剧演出的需要。运动厅周边环绕布置附属房间,这样即防止了外界噪音的干扰,又防范了对外界的噪声干扰。看台在安全疏散中是极为重要的,且其空间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将它放置于建筑的一层,并有独立的疏散出口和接待前厅。这部分有相对的独立性,空间跨度较大,人流集中、量大,对技术方面的要求更高一些。

根据我国现行建筑设计规范第51 315条规定:体育馆观众厅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应少于两个(辅助用房也不宜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规模大的取上限,规模小的取下限)[1]。本体育馆观众厅设计多大12个安全出口,完全满足规范要求。

4 训练室围绕体育馆四周布置

体育建筑中人流主要有三种类型:首先是观众,占总人流量的90%以上;其次是运动员或表演人员一般为50~100人;再次是工作人员(管理人员、裁判、记者、来宾),只占总数的1%~3%([2])。

在交通流线设计方面,由于体育馆人流、物流相对简单,但有些时间人流疏散量较大,因此清晰明确的分区,合理组织人流疏散非常重要。物流及各种设备有其独立的出入口,与人流明确分开,做到互不影响,独立运作。通高四层的“中庭”空间将各部分高效率地组织为一整体,为使用者创造了一个舒适便捷空间。学生可直接从入口大踏步进入二层观众区,也可到达其他训练房,流线井井有条。其取得的功能效果有如下几点:

1)各种流线组织清晰、合理,各种走向明确,布局合理。

2)减少了纯交通面积,除门厅、楼梯必须的缓冲空间外,均为使用空间,兼做交通的等候空间。兼做交通的休闲空间,相应扩大尺寸,以满足功能的需求。

3)至各训练室交通路线短捷,利于人群到达与疏散。

此设计提供了便于训练教学和比赛的有形弹性空间,又提供学生及教师学习、休息以及交流等多功能的无形空间。柱网跨度的布置具有工艺合理、经济的优点。平面功能分隔灵活,后期使用方便,且功能结合空间设计在视觉上清楚明晰地表达了馆内的组织结构。

5 体育馆多功能介绍

本体育馆建筑面积大,使用功能较多。体育馆中央的四层通高大厅可用作篮球、排球、羽毛球、手球等体育项目的训练与比赛场地,还可满足学校举行的大型会议、学术报告、各种典礼、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活动需求。场馆北面连接的游泳馆是为游泳训练、比赛、日常健身而建造的。除此之外,比赛大厅四周的房间也可满足多种功能的使用要求。例如乒乓球室、综合健身室、旱冰场、军体搏击室、体操训练室、文艺排练室、休闲放松区、服务商店等。四层还设置了室内跑道,可满足学校师生的跑步、跳远等综合体能训练项目。还有一些空间较大的房间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各种功用。另外体育馆还设有医疗保健室、洗澡间等配套设施,可供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之后的休息、放松、洗浴之用。在体育馆的西北角还配有办公区域,供老师、行政管理人员使用。

6 主场地可伸缩看台和舞台

现在体育馆内举办各种文艺演出活动越来越频繁,有时甚至超过了体育比赛频次。因此在设计体育馆时必须考虑两种功能的协调,认真做好与演出有关设施设备的设计和建设工作,既是实现体育与演出功能相结合的基础,也是实现建设初期目标的必然选择。

所以本体育馆在比赛大厅一侧设置了大型舞台,不同的活动形式决定了不同的观赏方式,这就对观众座位的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看台设计应有可变性,观众视线无遮挡,观众视线质量好,优良视觉坐席应占90%以上,交通通畅便捷,有利疏散,看台构造简单,结构方便等[3]。在用作比赛场地时,场边需设置记分台、裁判席、运动员休息席,观众为四周环绕观赏。而集会、文艺演出时,观众席应采用一侧布置,只在舞台前面设置座椅。为解决这一矛盾,提高场地利用效率,本体育馆部分采用了液压可伸缩座椅(见图4)。在观赏比赛时,场地四周座椅全部打开,尤其是舞台上方座椅伸出后,将舞台完全遮挡,对比赛场地形成四面环绕状,充分利用了舞台的场地面积并拉近了观众与场地的观赏距离,提供了最佳的观赏效果。而利用舞台进行文艺表演和集会时,则将液压座椅收起,除利用球场一侧座椅外还,还可在球场中央设置临时座椅,充分利用室内空间,提高场地利用率。

舞台前方用门式钢架搭设了一个框架,将舞台围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半封闭空间,周围用布帘装饰,其上方可悬挂标语等横幅,荷载较轻。而舞台上方的灯光、幕布等较重荷载则直接悬挂在屋顶管桁架上。

7 顶层空中跑道

为充分发挥体育馆的使用功能,在雨雪天气无法在室外运动时也可进行体育锻炼,本体育馆特别在顶层设置了室内跑道。这是国内首个空中室内跑道,全部采用塑胶铺设,围绕在主比赛大厅坐席四周(见图5)。跑道的特点在于占用空间大,且占用的空间呈曲线状,采用此设计从分考虑了跑道的这一特点,围绕体育馆环布一周满足了跑道的线性长度,而跑道内圈利用隔墙与主比赛大厅分开,又不影响中央大厅四层通高的高度要求,可谓是一举两得,充分利用了馆内的空间。由于跑道功能较为单一,故放在体育馆顶层,相对独立且荷载较轻。为创造跑道所需的大空间,特意在四个转角处各抽掉了一根柱子。也只有在顶层才可以这样做,不会对结构产生其他影响。

8 小结

现代的校园多功能体育馆不仅仅是一个体育馆,而且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成为一个校园的文体生活中心乃至该城市文体生活的重要硬件组成设施。所以,在设计中要对现代校园体育馆重新定位,从建筑的外观形象、结构形式、流线布置、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善于使用开创性思维,使得在建筑设计中表现出体育馆的时代特点。

参考文献

[1] 梅季魁.现代体育馆建筑设计.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曾涛,主编.体育建筑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建筑:功能与美学 篇10

从这个角度而言, 柯布西耶是对的, 就像他在《走向新建筑》中所说的:“建筑应该为普通人而建, 应该考虑他们的需求。”这种需求并不单单是指功能需求, 在当今的视觉价值观照下, 更有美学意义上的需求。然而在一个从东方古典美学往当代西方美学和实验美学过渡的过程中, 大众潜意识中的美学经验和精英 (或者说“伪精英”) 美学探索出现错位却是必然的事。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 习近平在会上提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获得广大网民点赞, 从民间态度可以看出, “大裤衩”“秋裤楼”“大钉子”等戏谑式的坊间命名, 即显示出两种思路的背道而驰和两种美学的南辕北辙。

当中国的城市空间成为西方建筑师、已经全盘西方化的东方建筑师或者在东西之间进退两难的建筑师的试验场, 其实挑战的不仅仅是土地、人口、商业和政府, 还有中国人几千年来所形成的集体主义美学和在东方美学看来几乎成为常识的美学经验。这当然是冒险的, 但最冒险的还不是建筑设计师, 而是拥有设计方案最终决选权的决策者, 支撑他们做这种决定的理由, 交织着文化自卑、美学无知、利益交割和规划无序等缺陷。

此情此景之下, 也许应该回到建筑的本质和本意的层面去重新考量, 先老老实实把功能的问题解决, 然后再从美学的取向上进行把握——若说出来, 切不要上来先用民族情绪扣帽子, 在这一点上, 我们最好的老师其实还真是一海之隔的邻居日本。日本的建筑师不是没走过全盘西方的路子, 不是没盖过被大众所嘲笑过得像我们这样的房子, 不同的是, 在经历过全盘西化、帝冠式与和风样式的传统复兴等多种风格后, 通过对深层文化的探究, 从建筑与环境的对话、空间意象的把握和材料性能理解等方面寻找传统和现代的契合。我们要学的, 即他们从文化和美学上有着强大而自觉的纠偏意识。

浅析传统建筑中的影壁美学功能 篇11

摘 要:影壁作为小品建筑之一,它虽小,但在一组建筑群中,无论在功能形式还是艺术美学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尝试对影壁的产生原因、分类、装饰语言和寓意表达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解析影壁的艺术性和功能性,并着重探讨其美学意义。

关键词:影壁;美学;功能

中国民居的建筑都是外儒内道的现世生命观。[1]照壁墙,根据空间需要和文化内涵,有建在大门里或大门外的,以方形与大门相对而立,起到隔离空间,阻断视线,家宅和宁的作用。照壁墙,根据建筑的空间位置其名称也略有不同,建在大门内的称为照壁墙又称罩墙,简称为照壁;建在大门外的称为影壁墙又称隐墙,简称为影壁或影墙。民间多混淆,一般不大细分,统称为照壁或影壁。

生活中人们觉得影壁墙有很多方便之处,建筑不应该是理性的产物,建筑是一种文化。[1]在盖起房子后也顺带建一座,“你垒我也垒”,世代相传,渐渐成了风俗。再有我们从美学的气蕴来看,一个居住建筑只有一个大门,大门关则气蕴在,大门开则气蕴散,建立影墙,大门开关气蕴一直在。从美学的气蕴看影墙是用线破了传统建筑的呆板与硬气。

1 层次空间之美——照壁的种类

1.1 影壁的空间分类和文化美学

我国的建筑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采取坐北朝南的方式,影壁以方位不同形成有序的层次空间之美。如果按照其方位来划分:在建筑物中轴线上,以院落大门为界,可分为在大门外、大门内两种;在中轴线两侧也就是东西厢房的门楣处,即大门两侧照壁,传统三间正房的建筑,照壁的格局就分为这三种类型。

建在大门外的影壁:这种影壁在建筑物中轴线上,与建筑院落大门的距离视具体环境和风水而定,有与大门相距三米四米左右而建照壁的,也有在大门的马路对面建照壁的,隔路隔山都根据具体建筑实况来判定。皇家、官方和富商大贾所建造的影壁与大门外左右的牌楼或华表等建筑组成了门前的广场,无形中增加了这组建筑的气魄。通常在较大规模的建筑群中,才会在正门前建有这种气派的影壁。例如,紫禁城内的宁寿宫就是代表性很强烈的建筑,这是清高宗准备退位颐养天年的宫邸,所以在格局和取材上都很注重要在处处凸显出皇家建筑的规格和气魄。皇极门是宁寿宫的正门,一座特别的影壁就横向建立在皇极门外,这个在影壁的特别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是体现在它的大上;二是这座影壁上面嵌有九条龙,一律是琉璃通透烧制的,民间给这种照壁取了个特别高贵的名字——九龙壁。在其他省份的不同地方,还保有几处这样完整的大型九龙影壁。例如,在北京北海内的九龙壁,山西大同县境内的九龙壁。

1.2 影壁的风水美学和空间美学

建在大门内的影壁:这种影壁多起到一种屏障的作用,建在主建筑与院落正门的中轴线上,距离院落正门较近,民间与官方的在影壁与正门的距离上区别很大,民间建筑多简陋粗糙,皇家建筑奢靡细腻,格局比例相差甚大。在北京四合院建筑群中,这种院内门后砌建影壁建筑格局被广泛袭用。有些建筑由于屋门前的冲路或冲前面建筑物的物爪,在建筑风水和八卦上需要把原本在中轴线上的大门平移到东面,正南门改为东南门,东南门与东厢房的山墙面相冲,这种情况下就把东厢房的墙改成影壁。

建在门两侧的影壁:传统建筑格局中,在主建筑中轴线地两侧会建有东厢房和西厢房,东厢房和西厢房的屋门是对称的,为了避免尴尬和增强隐私的安全性,影壁便顺理成章的被用到大门两侧了。这种影墙风水的作用远远小于增强隐私的屏蔽作用,由于这种影墙与起居、读书学习的东厢房和西厢房如此近,在隔断空间的同时慢慢也有装饰空间的现代感,影墙的功能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南方园林式样的大家大院有花墙、拱门置换空间,北方皇族宫殿楼宇基本都采用影墙来置换空间。随着朝代的更替,影墙在屏障作用外还具有很重要的装饰作用。北京紫禁城乾清门是内廷与外庭的通口,是一座极重要的大门,由于制度等级所限但它在形式、高低、宽厚上都要小于皇宫的正南门太和门,这是朝廷制度的规定。

2 影壁的结构之美

不管哪一种类型的影壁,总体造型结构上都有壁顶、壁身、壁座,这上、中、下三个部分也体现了天、地、人三者的组合关系和人民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文化约束和精神信仰。

在乡土建筑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影壁,这就是云南大理农村的“三房一照壁”式住宅中的影壁。这种住宅的形式是三面房屋和一面影壁围合而成的四合院。影壁正对着正房,在院中占着很重要的位置。因为影壁需要与其他三面房屋相配合,所以体量相当大,其宽度和正房的面阔相当,高度也和两旁的厢房屋檐相平。影壁的建筑用材多就地采用砖筑,而壁身里外两面多饰以白灰,简单大方也提醒人前面有影墙。影壁的顶大多数都做成四角起翘的屋顶。洁白的壁身给人醒目的感觉,但在装饰上基本只集中在瓦檐下,壁身两侧也根据具体情况做了相应的处理。有用彩绘将花鸟,人物、植物等有寓意的图案勾画于墙体上。有的还用砖铺成小格子路,显得十分鲜活,与厚重的住宅大门交相呼应,恰如当地的白族姑娘,一袭简白色长裙绣着细碎的花边,彰显着大理特有的乡土之美。

影壁看似由简单的三部分组成的墙,其构造形式是非常讲究的。建筑在结构造型,似乎是血与肉共融的存在,影壁更直观地将它的形式造型美表现出来。它是一组建筑群空间的形象标志。稳重、大气、理智、精巧……都进行了很准确的表达,但顶远远不够它本身所传达的涵义。这些影壁的造型,在看似简单的外表下,表达了更深层的内涵。在严谨的建筑群中,每一面看上去都像是一个界面,每一个块状都是一个固形,影壁的造型结构代表了一组建筑,所以它的严谨造型是值得肯定的。

3 结语

建筑是我们了解古人精神文化的重要工具,[1]因此品味具有浓烈东方美学艺术特性的中国传统建筑小品之一的影壁。既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建筑技术高超的美,又激发了人们挖掘美学特征的兴趣,增强了现代建筑设计师的审美情趣,给予了设计师更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启示。把影壁比作人的脸面,是给人进入一个建筑空间的第一视觉点。在一个空间中设计师要注重营造空间层次,如果只考虑建筑表层的设计,而不注重空间层次的设计,可能永远都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因此,我们要重视在建筑设计中层次空间上的处理,使建筑产生美化与功能作用。影壁作为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在层次序列的安排上,布局的处理上,形成了建筑装饰艺术的独特性。中国传统建筑里,将空间意识转为时间进程,[2]将传统建筑元素转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是现代建筑设计师的使命,也是责任。

参考文献:

[1] 汉宝德.中国建筑文化讲座[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48,17,290.

[2] 李泽厚.美的历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77.

[3] 王玉德,王锐.宅经[M].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

[4]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5] 计成.园冶[M].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

[6] 慧汝.图说中国吉祥风水[M].华夏出版社,2007.

多功能建筑 篇12

建筑功能创新是指人们在设计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中,为了使建筑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而应用新途径和新方法的活动及其结果。建筑功能创新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建筑实用功能创新和建筑精神功能创新是从建筑功能创新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的两个主要评价视角。

1 建筑实用功能创新的评价

建筑实用功能创新的评价视角是从建筑所具有的与实际用途直接有关的功能创新的角度,进行建筑功能创新评价。依照建筑实际使用需求的不同,可以分为活动尺度评价视角、生理性评价视角以及使用性评价视角等三个具体视角。

1.1 活动尺度的评价视角

人在建筑所形成的空间内活动,建筑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使用需要。活动尺度的评价视角是从建筑实用功能创新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的重要视角。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研究手段的不断改进,建筑人类工程学以及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迅速发展,以这些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人体活动尺度,可以进行建筑实用功能创新。

1.2 生理性的评价视角

建筑需要为人们提供能够满足基本生理活动的空间和设施,并能够保证自身发挥其作用。人的生理需求主要包括对建筑物的朝向、保温、防潮、隔热、隔声、通风、采光、照明等方面的要求,它们都是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所必需的条件。还有一些建筑室内环境对人体舒适度产生影响的有:热环境、照明、噪声、振动、粉尘以及有毒物质等。生理性的评价视角是从建筑实用功能创新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的一个重要视角。

1.3 使用性的评价视角

任何建筑物都具有为人所用的功能,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具有不同的功能要求,因而每个具体的建筑都有各自的使用特点,来满足人们既定行为的需求。不同的使用特点,成为建筑功能创新的依据。

因而,任何建筑物都具有为人所用的功能,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具有不同的功能要求。每个具体的建筑都有各自的使用特点,来满足人们既定行为的需求。使用性的评价视角是从建筑实用功能创新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的另外一个重要视角。

2 建筑精神功能创新的评价

由于人具有思维和精神活动的能力,因而供人居住或使用的建筑应考虑它对于人的精神感受上所产生的影响。建筑精神功能创新是与使用者的精神感觉、主观意识有关的功能创新。从建筑精神功能创新的评价视角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评价,可以从三个具体评价视角入手进行评价,即安全感和舒适感的评价视角、美学的评价视角以及含义性的评价视角。

2.1 安全感和舒适感的评价视角

建筑创新不仅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实用需求,还可以需要满足人们情感需求。建筑作品通过创造或调节人们的感受,从而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人类对建筑功能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安全感和舒适感。因而,安全感和舒适感的评价视角是从建筑精神功能创新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的重要视角。

精神病学人际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沙利文认为人类行为的动力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满足的需求,一类是对安全的需求“前者是生物性的需求,包括食物!睡眠和休息!后者是心理性的,包括他尊!自尊!友谊和爱!归属和依赖等超出身体组织和器官需求之外的一切活动的需要”。建筑心理学应用沙利文观点认为建筑功能不仅仅要满足人类的生理需求,还要重视人们的心理感受:安全感和舒适感。

影响人们安全感和舒适感的物理因素,有室温、湿度以及风向风速等。当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于人体,并处于最佳组合状态时,能使人体产生安全感和舒适感。通常安全感和舒适感还与心理感受、热感觉、视觉感受相关。美国的建筑理论家亚历山大就曾经对“有效空间与舒适空间”进行详细研究。认为建筑的舒适空间还与景物、声音、方向、表面、高度、光线和地面变化有很重要的关系。

从满足安全感和舒适感的功能创新的评价视角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评价是一个涉及多专业的研究领域,涉及建筑形态、建筑技术、建筑环境行为心理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科学成果的支持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技术中的应用。只有多学科和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交叉和相互渗透,才能确保建筑功能创新满足人们对建筑安全感和舒适感的需求。

2.2 美学的评价视角

美学的评价视角是从建筑精神功能创新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评价最重要的视角。建筑美学一般称作“建筑美”,属于技术美学和实用美学范畴。美学评价评价视角一方面涉及建筑材料美、结构美、施工工艺的美和环境美等;另一方面还涉及建筑的比例、尺度、节奏、韵律、虚实、色彩和肌理等建筑的形式美。

2.3 含义性的评价视角

含义性的评价视角是从建筑精神功能创新的角度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的另外一个重要视角。建筑含义性是建筑创新的内在层面,属意识范畴,主要反映建筑创新的社会性属性,例如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宗教价值、环境生态价值等等。

各种建筑流派都希望通过建筑来表达自身的观念。建筑具有承载人类意识的精神功能。“这类建筑包括国家性、文化性、标志性的大型公共建筑或纪念性、旅游性的建筑,保存至今的传统建筑如宫殿、园林、教堂和寺庙、陵墓等大多也属此类。”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建筑含义性功能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不受任何法则束缚的多元和折衷。建筑的形式既要反映建筑的时代性,又要反映大众化、历史化、地方化的特征。后现代主义将建筑创新的重点放在历史传统文脉上。它们都主张回到历史传统中去,从传统中寻找失去的“意义”。以后现代主义的观点,不同的建筑“结构”也存在着不同的形式逻辑,其中,构造方法对形式起着支配作用,而构造方法不仅受到材料、技术的影响,也受到自然环境、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注重流行的或地方性的沟通符号及城市文脉。在建筑形态上,主要体现为在外部装饰上,将新技术和旧的式样相结合,以追求感观上的刺激。装饰表现出象征的、多元的、复杂的、折衷的特征。

3 结束语

建筑设计创新评价主体在建筑设计创新评价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直接影响着评价的结果。建筑设计创新评价本身就是关于建筑设计创新评价主体对人与建筑创新、社会与建筑创新的利益关系的目的性价值取向的判断活动。建筑设计创新评价活动的实现,必须要依据两大要素:建筑设计创新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所以建筑设计创新评价主体研究是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邹广天.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7):120-122.

[2]王涛.论可拓策划理论与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R].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2003.

上一篇:植物区系下一篇:美国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