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多功能(精选12篇)
网络多功能 篇1
0 引言
近年来, 煤矿企业为了实现安全、高效的生产目标,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建设了许多面向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系统, 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设计平台, 致使这些系统自成体系, 彼此之间没有关联, 形成信息孤岛, 并导致在一个矿井中同时存在各自分离的通信和视频线路、有多种类型的监控软件, 造成管理和维护上的困难。因此, 建立覆盖全矿井生产自动化系统的高速光纤网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以该网络为基础, 笔者提出了煤矿井下多功能网络的设计方案, 实现了控制网、视频网、音频网信息传输的三网融合, 可大大减少矿井通信网络的资源占用, 简化矿井各种通信网络的结构 (只需建立一个高速网络即可同时传输多种信息) 。
1 多功能网络的研究内容
(1) 构建高效的功能网络
构建一个针对煤炭企业的多功能网络, 用一个网络替代传统的多种不同网络, 并根据煤炭企业特点, 实现系统级、区域级和设备级的不同接入方式, 实现一网多能、全网覆盖。在煤矿企业首次采用“双环双网双冗余”的结构构建工业以太网络。
(2) 对接入网络的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
在构建多功能网络融合的宽带网络的同时, 对需要接入宽带网络的各子系统进行统一设计, 并制定相应的标准, 无论是以PLC、DCS为基础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网络IP视频监控系统、IP调度电话, 还是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等, 都真正在同一网络上传输, 改变以往“有网无系统”的局面[1]。
(3) 实现工业级无线网络在煤矿的应用
实现有线工业网络和无线工业网络的完美融合, 解决因矿井特殊情况造成的布线困难问题, 提高整个网络的灵活性、便捷性和适应性。
矿井自动化建设是以矿井生产和安全相关的各类自动化执行子系统为基础, 利用先进高效的传输网络将各执行子系统的信息进行综合, 并将综合处理之后的控制决策指令反馈各执行子系统。矿井自动化建设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2 网络融合实施方案
以下以煤矿井下多功能网络融合方案在开滦集团东欢坨煤矿现场应用为例, 介绍该方案的具体实施情况。
2.1 网络性能指标
(1) 主干网络采用千兆工业以太网, 整个网络提供48个千兆端口、282个百兆端口接入, 可全面覆盖矿井的主要区域和设备
(2) 采用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 降低网络负载, 具有报文优先级技术。
(3) 采用双环双网双冗余结构, 具备环网冗余功能, 一条链路出错后, 网络在500 ms时间内可重新使用, 2个环网之间的冗余时间小于3 s, 增强了网络容错能力, 提高了网络运行的可靠性。
(4) 采用链路聚合技术, 增强了网络的负载均衡能力以及容错性。
(5) 对各子系统建立虚拟专用网, 从而保证各子系统的相对独立运行。
(6) 网络系统设备模块化, 具有热插拔结构。
(7) 支持虚拟局域网技术 (VLAN) 、质量服务 (Qos) 、多播过滤功能 (IGMP) [2]。
(8) 能实现有效的流量限制, 防止广播风暴对控制系统造成灾难。
(9) 网管及故障诊断:支持SNMP协议, 可实现远程实时在线故障诊断功能[3]。
(10) 具有统一的编程组态方式。
(11) 能与Internet无缝集成, 实现数据共享。
(12) 为解决工业网络会受到病毒感染、黑客的非法入侵与非法操作等网络安全威胁问题, 采用网关或防火墙等对工业网络与外部网络进行隔离, 并通过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多种安全机制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
(13) 网络数据的通信协议主要采用OPC协议, 通用性好, 连接方便。
(14) 数据采集时间:对重要的开关量信息响应时间设置为毫秒级。
2.2 井下网络布线
井下环网的布线方式非常重要, 要综合考虑布线长度、覆盖面、矿井建设过程中巷道的废止和开拓等各方面的因素[4,5]。井下光缆走线及交换机安装位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
2.2.1 光缆布线方案
光缆从副井下, 又从副井上来, 没有走主井筒, 北一采区变电所到-480胶带硐室光缆直接连接。图2中, 北一采区变电所到北二采区变电所再到-480胶带硐室 (虚线部分) 已布置了光缆, 但北二采区变电所没有安装交换机, 所以光缆已布好, 但没有使用。
2.2.2 交换机安装地点
分别在-690底中央变电所、-500中石门变电所、-480胶带硐室、北一采区变电所、1号和2号煤仓附件硐室、-500中央变电所、北二采区变电所安装了交换机。每个地点安装设备 (主要包括防爆UPS、密封交换机柜 (内部包括防爆交换机/光缆配线箱等) ) 所需空间大约为长度2 m、宽度1.5 m、高度1.5 m, 所有地点都能提供永久性660 V的交流电源。
2.2.3 光缆走向安装方式
井下光缆走向安装方式如表1所示。
2.3 地面网络布线
2.3.1 地面光缆布线
地面光缆走向及交换机安装位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
2.3.2 交换机安装地点
在110 kV变电站低压配电室、主井绞车房控制柜安装室、洗煤厂低压配电室、副井绞车房控制室安装了交换机, 安装设备所需空间大概为长度1 m、宽度1 m、高度2.5 m, 所有地点都能提供永久性220 V的交流电源。
2.3.3 光缆走向安装方式
地面光缆走向安装方式如表2所示。
2.4 多功能网络的构建
2.4.1 井下胶带控制系统网络
东欢坨煤矿井下共有15条胶带远输机, 可设置13台胶带控制分站, 各胶带控制分站之间全部通过该多功能网络通信, 各胶带控制分站就近通过光缆接入交换机, 取代传统的各胶带控制分站之间采用现场总线通信模式, 克服了现场总线通信模式传输距离短、效率低的缺点, 实现了高速、高效传输。
2.4.2 井下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网络
东欢坨煤矿井下共有10个固定变电站/变电所, 在每个配电点配置1台或2台通信分站, 各通信分站直接就近通过光缆接入交换机, 采用以太网通信模式 (不经过端口转换) , 取代传统的通信分站采用的现场总线通信模式, 实现了高速、高效传输。
2.4.3 工业视频监控系统网络
东欢坨煤矿在地面及井下共配置63个网络IP摄像仪, 用于对关键场所及设备进行实时视频监控。摄像仪为高清一体化网络IP摄像仪, 内置编码器, 图像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 通过就近的交换机端口接入网络, 直接按以太网方式进行传输, 克服了传统的光纤型摄像仪需要单独敷设大量多芯光缆的缺点, 简化了井下网络, 实现了工业视频的实时高清传输。
2.4.4 无线通信网络
东欢坨煤矿井下采用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无线基站 (AP) 和无线终端 (本安手机) 及控制系统组成, 共设置35个无线基站, 覆盖矿井的主要区域, 其中30个基站通过光缆就近接入多功能网络的交换机端口, 另有5个基站以无线方式进行级联, 取代传统的无线通信采用漏泄电缆或专用网络的模式, 不再需要单独敷设专用网络。
2.4.5 人员定位系统网络
东欢坨煤矿井下采用基于RFID技术的人员定位系统, 该系统由基站、标志卡和管理系统组成。人员定位系统的基站与无线通信的基站复用, 每个基站配置2套天线, 一套为无线通信使用, 一套为人员定位使用, 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式采用以太网通信 (30个基站采用光缆, 5个基站采用无线) 。
2.4.6 井下调度电话网络
在东欢坨煤矿井下新开水平及采面增加了部分调度电话, 在井下重要区域增加5台电话交换机 (该交换机可接入8部普通模拟电话, 并转换成数字信号接入以太网) , 每台电话交换机就近接入多功能网络交换机端口, 实现数字语音通信功能, 取代传统的模拟通信模式, 节省了大量通信电缆。
2.4.7 其它自动化控制系统网络
多功能网络可以接入主通风机自动化控制系统 (采用无线方式) 、主井提升机控制系统、副井提升机控制系统、洗煤厂控制系统、-690泵房控制系统, 以上系统均可就近通过光缆接入多功能网络的交换机端口, 取代传统的以现场总线方式或现场总线转换以太网的方式进行传输, 从而实现这些系统的高效、高速接入。
3 结语
多功能网络融合方案在东欢坨煤矿实施以后, 实现了以双环双网双冗余的结构搭建统一的高宽带、高可靠性的通信网络, 开创了在煤矿企业从系统级、区域级、设备级的全方位接入的先例, 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摘要:针对目前煤矿企业的各种生产自动化系统自成体系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以建立覆盖全矿井生产自动化系统的高速光纤网络为基础, 实现控制网、视频网、音频网三网融合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该方案在开滦集团东欢坨煤矿的实现, 即井下环网的布线方式和地面环网的布线方式及各生产自动化系统的接入方式。实际应用表明, 该方案实现了以双环双网双冗余的结构搭建统一的煤矿通信网络。
关键词:矿井自动化,工业以太环网,信息传输,三网融合,双环,双网,双冗余
参考文献
[1]刘海滨, 王立杰, 赵志明, 等.煤炭企业信息化框架结构及建设模式[J].中国煤炭, 2007, 30 (7) :19-20.
[2]HOLUB J, MICKAJ.End-to-End Network Si mulatorfor Conversational Quality Measurements[C]//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mposium, 2009.
[3]JURCIK P, HANZALLEK Z.Construction of theBounded Application-layer Multicast Tree in theOverlay Network Model by the Integer LinearProgramming[C]//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Factory Automation, 2005.
[4]VERITY B.网络布线原理与实施[M].吴越胜,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5]李小平, 曲大成.多媒体网络通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网络多功能 篇2
含义:超文本传输协议,功能:HTTP协议是基于请求/响应范式的。一个客户机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后,发送一个请求给服务器,请求方式的格式为,统一资源标识符、协议版本号,后边是MIME信息包括请求修饰符、客户机信息和可能的内容。服务器接到请求后,给予相应的响应信息,其格式为一个状态行包括信息的协议版本号、一个成功或错误的代码,后边是MIME信息包括服务器信息、实体信息和可能的内容。
2、FTP协议
含义:文本传输协议
功能: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是TCP/IP网络上两台计算机传送文件的协议,FTP是在TCP/IP网络和INTERNET上最早使用的协议之一,它属于网络协议组的应用层。FTP客户机可以给服务器发出命令来下载文件,上载文件,创建或改变服务器上的目录。
3、SMPT协议
含义: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功能: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由它来控制信件的中转方式。SMTP协议属于TCP/IP协议族,它帮助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或中转信件时找到下一个目的地。通过SMTP协议所指定的服务器,我们就可以把E-mail寄到收信人的服务器上了,整个过程只要几分钟。SMTP服务器则是遵循SMTP协议的发送邮件服务器,用来发送或中转你发出的电子邮件。
4、POP3
含义: POP适用于C/S结构的脱机模型的电子邮件协议,目前已发展到第三版,称POP3。
网络多功能 篇3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舆情 网络问政 功能 挑战
引言:目前,互联网已推动社会进入了大众麦克风时代。它以其传播的开放性、便捷性和交互性等特点赋予了普通民众更多的话语权,激发了民众的参与热情,造就了草根新闻时代特有的言论表达方式,由此而引发的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的问题影响到人们工作生活和社会稳定。从“瓮安事件”到“三鹿奶粉事件”,从“地沟油事件”到“神木房姐龚爱爱事件”,频发的网络舆情事件走进了决策者们的视野,也得到了广大网络管理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的概念
提及网络舆情的概念,应首先弄清楚网络舆情同舆情、舆论之间的关系。关于舆情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狭义上,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包括“情、知、意”三个因素,是公众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表达和反映。在广义上,舆情是指“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它包括“民情、民力、民智、民意”四个因素,是公众对社情民意的反映。舆论在汉语语境里以民意为基础的,是指多数人普遍关心的具有共同利益的重要问题的一种公众意见或言论。舆情和舆论是既存在一定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舆论是多数人的共同意见,而舆情是不需要得到多数人认同的意见,舆情可以向舆论转化,是一个比舆论内涵更为宽泛的概念。研究舆情的基本目的就是引导和控制舆情不转化为舆论或转化为良性舆论。基于舆情与舆论的关系、网络舆情是社会现实问题在网络虚拟社会的延伸和反映以及网络虚拟社会的信息传播特点,有学者将网络舆情定义为,“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说明了网络舆情在实质上是人们不再寻求法律手段,而是寄予舆论造势、道德约束、施加集体压力与政府争夺政治与文化话语权,是意识形态中非理性的社会心理的一种反映。
其次是网络问政的概念:政府机关领导通过互联网与网民进行沟通,交流及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网民可通过互联网对政府工作、民生问题及公共事件、重大事件等进行询问,并发表意见和建议,形成互动,统称为网络问政。是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创新形式。它的含义是指通过网络这种新的技术形式,进行党政机关和民间的平等对话,在网络中显现公民民主需求的政治手段和行为。
二、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的功能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网络问政成为民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之一。网络问政的主要功能:行政机关领导通过互联网与网民进行沟通,交流及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政府工作、民生问题、重大事件及公共事件等进行询问,发表意见和建议的行为: 其一是网民的问,公众个体或群众向社会或党政机关部门及其领导通过互联网提出或表达各类诉求和意见,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其二是行政机关的答各级党政机关领导通过互联网问政于民,实现科学民主决策,解决网民的网络问政,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胡锦涛在人民日报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络问政的引导机制。”
三、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面临的挑战
在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高度媒介化的透明社会,一个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社会,一个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意识空前提高的社会。如果不重视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政府最终将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当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网络公众话题成为新闻媒体的重大题材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网络问政的增长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时代的状态;其二是网民对舆情阅读的习惯逐渐走向常态(如李克强在前不久结束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提及今天的人们每天起床打开手机先查PM2.5指数);三是网络问政对未来市场的担忧。
2、网络信息海量,鱼目混杂表现为:一是除了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网上发表消息和意见外,可以“人人成为记者”;二是中国目前博客作者已高达4300万,数量居世界首位。
3、新媒体舆论传播主题情绪化、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倾向单一化明显表现如下:一是40岁以下网民占84.4%,青少年网民占51.8%;学历程度高中以下网民占74.9%,对时间认识不全面,反映问题易于情绪化,容易引发有害舆论。二是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公众的利益诉求多元化,现实的各种矛盾融合问题易使民众产生“仇官”“仇富”等心态,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产生明显的倾向性。
4、新媒体成为中心传播平台成像状态一是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不复存在;二是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与网民对信息的需求不匹配;商业网站的受欢迎度远远高于官方网站。政府官员现身网络,官民互动成为新风。现在,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开始以参加网络访谈、通过网络发表祝福、回复网民留言等各种形式“触网”。这使网络舆情出现了由单一方向的网民讨论、建言向双向的官民互动发展的态势。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渠道,以网络为媒介的“政府—公众”新互动模式已经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元素。
四、结论
我们正处在媒体事件时代,既包含突发事件,也包含常发事件。这些事件因媒体而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从非典开始,媒体事件从一年一二起,逐渐变为一月一二起,一周一二起,现在增至一天一二十起。媒体是社会的预警器,它对社会问题的报道反映,眼前会让相关政府、官员难堪,但从长远来说,它能揭示问题、有助于解决问题,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利莫大焉。资料显示的人民网统计,截至2011年12月中旬,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已有网友留言约60万条,近50位省委书记、省长,100多位地市级领导公开回应网友留言,8000多项网友问题得到落实解决。
在媒体事件的处置中,我们面对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与挑战,政府和官员最终是要正视问题,解决构建和谐的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的内环境正是此文要表达的初衷。
参考文献:
1、高红玲 网络舆情与社会稳定 新华出版社 2011年9月
2、邹建华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策略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9年3月
3、邹建华 政府媒体危机公关案例回放与点评 党校出版社 2009年3月
4、马映红 关于网络舆情基本特点的思考[J]. 学理论. 2010(18)
5、向妮娅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对策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12
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构建与分析 篇4
新型城镇化迫切需要一种产业发展与社会管理及空间协调的复合引导机制。这种复合引导机制不仅强化了工业对新型城镇化的地位与作用,而且也不以放弃或牺牲农业基础地位为代价。相反,突出多功能农业的产业功能与生态服务功能,有助于强化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推动与农业关联产业部门及空间环境的协同发展,这既是发展多功能农业(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的出发点,也是多功能农业发展自然延伸的重要结果。以乡村生态体验旅游(ecological experience tourism)引导的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构建,通过生产要素与非生产要素的融合创新发挥了农业的多种价值潜能,促进了产业结构不断交替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形成了以多功能农业为核心的农业集群(agricultural cluster),推动了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多功能农业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驱动力作用及复合引导功能,是其创新网络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以辽宁省大梨树村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和创新机制与创新利益的关系,探讨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构建机制,为充分发挥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的复合引导机制,构建具有特色的新型农业业态及农业产业集群,为农业摆脱弱质低效的局面开辟现实途径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1 多功能农业创新理论与实践
1.1 多功能农业创新理论
继日本学者提出多功能农业发展的概念之后,欧洲学者也提出了农业的生产主义(productivism)与后生产主义(post-productivism)发展理念,将传统农业的食物与纤维生产拓展到区域开发、环境保护、景观构建、生物多样性、食品质量、能源开发、休闲保健及教育服务等领域[3],扩展了农业全产业的价值链。在全产业链开发的新型农业业态中,实现了知识、信息、技术、资源在农业系统内的有效流通,推动了农业活动内涵及其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与变换,增强了现代高科技与农业的融合质量,建立了具有生态权益平等、生态功能互补、生态文明共建、生态效益共享、空间和谐互动的产业集群价值链,赋予了新型城镇协调发展的核心价值,奠定了现代农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基础[4]。
从过程来看,多功能农业是农业与其他产业技术、产品及市场之间的交叉、延伸和渗透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复杂适应性网络,具有保障食品安全、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复合型引导功能,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演化过程。多功能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发展的产业局限,正在由传统农业发展的“生产”范式向“后生产”范式转化,建立起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高度融合的并能够实现与空间协调发展的新型产业-空间网络,农业发展的受益面从个人拓展到全社会。
从内涵来看,多功能农业创新把生态环境与技术、制度都看作是生态创新(ecological innovation)的内生变量[5],构建了生态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不仅强调了创新主体的网络结构及网络能力要素,而且也注重生产性要素与非生产性要素融合创新(integrated innovation)的作用,丰富了乡村地区环境保护与融合创新内涵[6,7];通过对土地实行多层级、多功能目标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农业多功能性的网络自组织功能,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推进,促进了农村地区城镇化的组织化进程。
从外延来看,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构建将遵从“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个原则,建立以农业生产与旅游服务等社会化管理相结合的复合推动机制,以休闲农业与创意性农业转型升级契机,促进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是一种产业组织与空间配置相协调的网络化过程[8],也是农业发展具有多种综合效益的客观依据。创新网络的复合引导机制,奠定了新型城镇产业与土地开发等空间要素相互融合的基础,提升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从构成来看,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是一种能带来综合效益的多维网络[9],是一种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中观尺度创新模式。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及创新利益等维度要素构成的创新主体在网络中具有突出地位与作用,不仅构建了一种以循环农业创新发展为主体的社会技术景观网络[10],而且也促进了乡村生态文明的提升。创新要素在产业推动与生态服务的协同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换性,促成了价值观、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及环境问题等综合激励机制的形成,因而也具有阶段性特征及空间特征。通过网络的相互作用及复合引导功能,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增强了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劳动力、食物与城镇人口的能力,促进了产城融合,提升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效率[11]。
综上所述,如果仅仅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农业发展,欧日韩等国家有可能放弃农业,但从多功能的角度来看,强化并突出农业的生态经济地位与作用,实现农业发展的多功能价值,是这些国家的普遍做法。因此,如何构建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探索扩展农业功能、增强产业自我发展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构建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复合引导机制,已成为多功能农业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2 多功能农业创新实践
大梨树村位于群山环抱的辽宁省凤城市西南凤山区(郊区村→城中村)。这里属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繁茂,四季分明。全村辖22个村民组,总人口4 800人,总面积4 800hm2,耕地面积达到495 hm2,山林面积达到3 596hm2,森林覆盖率达到80%。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构建了以生态体验旅游为核心的多功能农业发展体系,将生产要素与非生产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辽东山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典范。
大梨树村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图1),即土地制度改革的家庭联产承包制阶段,工商贸结合的乡村企业发展阶段,生产服务创新结合的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和产业融合创新的多功能农业发展阶段。农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与产业结构调整、空间转换以及组织形式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具有创新的阶段性与空间性特征,反映了各种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家庭联产承包制阶段。与80年代初期的大多数中国乡村一样,土地被分割成小块适于家庭承包的形式,调整了各种土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当地农业生产焕发了新的生机,为大梨树村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当地社区参与基础。由于大梨树村人均耕地仅为0.103 hm2,依靠传统种植业虽然能够解决温饱,距离摆脱贫困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以传统中草药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种植开辟了特色产业与景观建设协调并进的发展之路。
通过调整土地承包形式,促进了当地土地的流转,实现了土地集约的规模化经营。种田大户、农业合作社、农场和乡镇企业等采用雇佣农民从事田间劳动(播种、除草、施肥、收割等)、技术指导(农业技术咨询)、经营管理(组织和调度生产人员)等形式,提高了当地的发展水平。
2)乡村企业发展阶段。进入90年代,依托当地农业生态资源优势,大梨树村先后兴办起了精湛食品厂、田丰食品厂、水果保鲜库和五味子酒厂,将农业发展与工业生产融合在一起。通过实行租赁、承包、职责效益责任制等形式,在凤城市内兴办了由大梨树村人控股的凤泽大市场、龙泽农贸中心、旅游公司、果树农场、五味子农场、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并与周边地区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形成了“种植为主,多业联动”的发展格局。
创新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通过吸收村民入股,采取统一地块、统一种苗、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经营销售等方式,解决了管理分散和经营不善等问题。不仅实现了品种、成色、规格等方面的高度统一,而且也将产品生产与销售纳入到统一的收益分配机制中。这种自发组建的生产性合作社,促进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土地规模经营机制、富民合作社机制创新,实现了农业组织发展的机构化与多样化。村民当地就业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人均年纯收入于2006年就已经达到1.2万元,2013年人均年纯收入为2.03万元,远远超过本地区的平均水平。
3)乡村旅游发展阶段。通过水果种植、特色种植、观赏林等形式,塑造了特色多功能景观,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大梨树村由生产领域向生产与服务相结合的新领域转化奠定了基础。新型社区改变了分散在山谷居住的状态,310多户村民迁入了新居。新居采用集中供热方式达4万m2,改变了传统乡村建筑的供热方式,改善了当地人的居住条件及文化生活。
以生态体验旅游开发为核心的发展路径,推动了以旅游开发为先导的土地流转进程。先后将“双万亩”果园打造成春赏花、秋摘果的生态体验旅游品牌,推动了药王谷、小西湖、小运河、水上游乐园、古街、农村影视基地、农业高科技园区等多功能生态体验景观的开发建设,将大梨树打造成为现代版的“桃花源”。吸引了来自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地的中外游客,年接待国内游客20多万人次,平均年旅游综合收入近千万元。
4)多功能农业发展阶段。传统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拓展了土地开发的多样性内涵。其中,具有农业、商贸、旅游、文化及住宅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主题社区规划建设,促进了包括生产与生活、生态及休闲等要素在一起的生态体验景观建设,拓宽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景观内涵。扩展了公共基础设施覆盖面,提高了当地供电、供水及供热的建设水平;积极开发以太阳能及沼气等绿色能源;改善了当地医疗卫生和村民健康条件,构建了乡村医疗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目前,已建设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水果、中药材生产基地,先后被授予了“中国农业公园”、“中国最美的乡村”和首届“中国十佳和谐乡村”等称号,通过积极开展乡村生态体验营销,推动了以生态体验旅游为核心的多功能农业发展。
2 研究方法
2.1 理论假设
由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创新机制及创新利益等维度要素构成的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是一个结构相对稳定、创新主体作用突出且具有反馈机制的产业-空间协调发展网络(图1)。为了验证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中的创新机制,提出了由这5个创新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H1、H2、H3、H4、H5、H6、H7及H8理论假设(图2)。这8种假设反映了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成为网络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也成为验证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构建的理论基础。
由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创新利益及创新机制等五种潜在变量构成的创新网络结构模型,揭示了创新网络构建过程中的乡村地区生产性要素与非生产性要素的耦合特征,充分体现了多功能农业网络的产业驱动与生态服务功能,为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的复合引导机制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在提升生态经济服务功能的过程中,也开辟了一种新型的产业与空间协同发展空间,推动了特色农业的集群发展,丰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为新型城镇化奠定了产业-空间基础。
2.2 数据来源
资料收集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采用实际观察、深入访谈与调查问卷发放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考虑了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1)预调研阶段。2013年6-7月期间深入访谈,与16名专家学者、社区居民及企业负责人等进行交流,了解大梨树村的生态环境、发展历程等情况。按照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创新机制与创新利益等五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依据李克特(Likertscale)五级量表设计调查问卷中的观测变量,将观测变量划分为“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1-5个等级,使观测变量既符合调查对象容易理解的形式,又能确保观测变量内容的完整性。
2)正式调研阶段。2013年8-9月期间在大梨树村的22个村民组中开展了针对当地企业经营者(30人,8.1%)、游客 (262人,70.8%)、村民 (42人,11.4%)及从业人员(36人,9.7%)进行深入访谈,与此同时发放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70份。在调查对象中,其中女性占据45%,男性占据55%,调查对象性别比基本保持平衡;年龄以25-50岁为主,调查问卷充分反映了当地乡村多功能农业创新发展的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测(要求α>0.75)结果表明,调查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0.69-0.85)。
2.3 变量选择
根据多功能农业创新理论框架假设,筛选了由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创新机制与创新利益等五个维度的20个变量(表1)进行模型测算。这20个变量涵盖了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生态服务等与多功能农业发展有关的内容,通过对包括这20个观察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测算,验证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框架的理论假设。
资料来源:大梨树村实地调查,2013。
2.4 模型选择
以生态环境、社会形态、产业方式以及创新体制等维度要素作为创新主体,以创新利益维度要素为核心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验证观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各种创新要素组合创新的结构关系及作用强度。因此,发挥结构方程模型在网络验证性分析中的优势,有助于拓展其在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构建研究中的应用。
结构方程模型是反映潜变量之间关系的方程,分为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测量模型可以揭示可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模型可以揭示潜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将结构模型与测量模型的路径图结合,反映所要研究问题的各个潜变量之间,以及每个潜变量与可测变量之间、不可测变量之间的关系,用路径图写出结构模型,其表达形式为:
式中:Y是内生潜变量向量,X是外生潜变量向量,k是随机干扰项,反映未能被解释的部分;B是m×n系数阵,描述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彼此影响;a是外生潜变量系数阵,描述外生潜变量(X)对内生潜变量(Y) 的影响;m是内生潜变量数目,n是外生潜变量数目。
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框架结构方程模型是一个非递归模型[13],即其中至少含有一个反馈环,反馈环的存在可能会使得网络结构模型变得不稳定。采用稳定性指数评价其稳定性,稳定性指数介于(-1,1)时,结构方程模型是稳定的。结构模型测试主要采用软件SSPS11.0及外挂软件AMOS6.0来完成。AMOS具有强大的图形界面,可以直接读取多种格式的原始和统计汇总数据以及实现在无严格假设时的模型估计[12],能够直接验证测量模型及不同路径分析模型。
3 结果与分析
3.1 模型稳定性与路径系数
验证结果表明,该结构方程模型的稳定性指数(stability index)为0.184(图3),恰好位于稳定性指数的稳定范围内,所以,这个非递归模型是可以接受的。表明在这个结构模型中存在着网络调节机制,使得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能够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结构模型中的标准回归系数即为路径系数,即潜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标准回归系数成为路径系数;潜变量与可观测变量间的标准回归系数称之为载荷系数。将路径系数划分为三种类型:0-0.29为极弱联系;0.3-0.49为弱联系;0.5以上为强联系。极弱联系可以直接忽略掉,按照社会网络分析法,“弱联系”虽然联系程度较弱,这种弱联系未来很可能会成为网络创新突破的桥梁[14];载荷系数也同样划分为三种类型:0-0.29为极弱联系;0.3-0.49为弱联系;0.5以上为强联系。
3.2 模型检验
拟合度是评价结构方程模型能否被接受或被拒绝的基本指标,也是与同类型模型进行比较的基础。采用绝对拟合指数、相对拟合指数及简约拟合指数验证了该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度(表2),各种拟合度指标表明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理想。其中,RMSEA是最为敏感且比较理想的绝对拟合指数。RMSEA如果低于0.05,表明模型数据与数据拟合很好,理论模式可以接受;低于0.08表示拟合效果可以接受。
3.3 影响因子分析
环境保护对产业发展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630;社会管理对创新机制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905;社会管理对环境保护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581表现为强联系。创新机制对产业发展影响、创新利益对环境保护影响、社会管理对创新利益影响、和创新机制对创新利益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06、0.366、0.318和0.372,表现为弱联系。从路径系数反映的网络强度来看,该网络既存在社会管理对环境保护及创新机制的强联系,也存在着创新机制对产业发展及创新利益的弱联系,它们是创新网络存在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通过网络的耦合作用调节网络中的不均衡联系,不仅克服了传统创新网络缺少耦合与协同发展关注较少的缺点,而且也有助于优化网络结构,推动网络构建朝着预定的创新目标发展。
注:显著性系数 α<0.01
从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载荷系数来看,民俗风情、社会服务作为观测变量对于社会管理的贡献极低;社会组织(观测变量)对社会管理(潜变量)的贡献也较小(0.368);可进入性及田园风光对环境保护的贡献也较小(都小于0.3)。这些观测变量都是可以从网络剔除掉的,但从多功能农业创新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四种观测变量不可以省略。因此,尽管网络中存在不同强度的相互作用,8种理论假设是成立的。这进一步说明,作为一种验证性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采集利益相关者的数据验证创新网络理论模型是可行的。
从网络结构来看,社会管理是推进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构建的重要驱动力;环境保护对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构建将传统产业发展与公共福祉、特色文化保护、景观服务、相关者利益等非产业要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整合了各种要素的创新资源与核心能力,创造出价值远大于各种要素独立运行时所产生价值的总和。将产业链建成为第一与第二及第三产业相融合的复合型新型业态,丰富了乡村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内涵。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与流动性,社会管理等诸多要素的持续作用,使得多功能农业的复合型引导机制在不断增强,在促进美丽乡村(beautiful village)建设的过程中,也逐渐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驱动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构建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服务的协同发展,促进了乡村发展战略、产业活动领域以及社会关系等领域的结构调整。建立新型土地流转机制,促进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创新利益等创新要素的融合创新,构建以生态循环农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链形态,促进以生态体验旅游为切入点的创意农业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多功能的美丽乡村景观,有助于提升传统农业与新型服务业融合创新的水平;通过强化社会服务、社会组织以及民俗风情等社会管理方面的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创新网络的复合引导功能与驱动机制,推动现代农业的复合型业态发展,提升农业的生态经济等多重服务功能价值,获得更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综合性创新利益,为实现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综合价值奠定基础。
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构建是一种新型空间建立与产业结构转换的协同性发展过程。通过强化社会管理及环境保护等创新主体培育产业与空间协调发展的引导机制,强化各要素间的利益分配机制,这也是创新网络有效运行及稳定的关键。在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将推动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新型生态庄园开发,促进美丽乡村目标的实现。通过拓展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方投融资渠道,确保国家财政资金投放到多功能农业创新开发与推广之中;选择对多功能农业创新发展的补贴方式,调整产业发展与空间建设费用的比例,提升多功能农业与空间协同发展的水平,推动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多功能农业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驱动力。
4.2 建议
1) 建立政府为主导的多功能农业创新引导机制。以土地流转制度建立为切入点,通过规划引领和项目推进,推动集环境保护、社会管理、产业发展及创新利益等多维要素于一体的新型空间建立,改善新型城镇生活环境质量;加强生产与旅游、养生与养老相结合的场所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集约化;大力发展特色家庭农场,推动第一与第二及第三产业的融合型新业态发展,增加居民积极参与并获得稳定的就业机会。
2) 出台生态体验为核心的多功能农业发展政策。以构建生态体验旅游体系建设为切入点,通过产业开发和社会参与,推动生产要素与非生产要素的整合,充分发挥其产业发展与生态服务的多重功能。采取综合措施提升社会组织、社会服务及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发展水平,通过发展创意农业拓宽土地利用的多功能性,充分调动各种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发挥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的复合引导功能,增强网络中的“弱”联系;出台鼓励建设管理科学、高效优质、使用灵活的智能化绿色城镇政策,推动以乡村生态体验旅游为核心的新兴服务业发展,推动一批具有养生养老休闲体验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
OSI网络层基本功能 篇5
一、将主机分组
网络很像社会的,为了便于管理会按一定的特点将主机进行分组。分组的时候参考三个方面:
1、地理位置
2、特定用途——不同用途的主机对网络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例如电子商务和艺术设计。
3、所有权——处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
二、将主机划分为网络的好处
随着网络规模的壮大,也会产生一些列的问题,例如:性能下降、安全问题、地址管理。将网络划分为多个相互连接的小型子网至少可以部分缓解这些问题。
1、提高性能——例如将不同属性的主机分为不同的小网络,利于实现广播,
2、安全性——就是按权限划分网络带来的好处。
3、实现层次编址——地址分为两部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其中网络编址又可分为3层,层次编址也提高了路由的效率。
三、(默认)网关:网络的出口
可以类比海关。作为设备参数,每台主机都有指定的默认网关地址。网关实质上是一个网络通向其他网络的IP地址(有路由功能的机器的IP地址)。当进行数据包传输的时候,网络中的主机认识自己网络中得设备的地址,如果需要向外网传输数据包,那么主机不认识目的地址,所以将数据包发给默认网关。
主机具备一个网卡只能有一个网关。
四、路由
路由定义:路由器负责对到达网关接口的每个数据包做出转发决定。这个转发过程就成为路由。
路由器路由表:路由表中的路由有三个主要特点:目的网络、下一跳、度量(跃点数)。可以通过路由器的控制台使用show ip route命令查看路由表。
网络的负面涵化功能研究 篇6
【关键词】网络 负面作用 涵化功能
最近两年来,中国大陆各类“门”事件或者说是非主流事件层出不穷,除去一些有明显商业目的的炒作事件外,笔者发现,“门”事件多数从网而起,因网而盛,且事件中的当事人多是80后甚至是90后。
一、非主流事件案例
历史上最著名的“门”事件应该是水门事件,而自从2008年香港艳照门事件后,各类以“门”作为名称的网络热点不断出现。笔者从中挑选了影响较大的几个案例作些简单介绍。
案例一:秋千门。在湖南某高中校园,一男一女两名高中生下课后在秋千上发生性关系,被人偷拍后放在网上。
案例二:日记门。广西某烟草局局长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并与多名女性发生关系。该局长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自己贪污受贿的事实,甚至详细描写了与其他女性发生性关系的细节与感受。
案例三:换妻门。南京某大学副教授因利用网络组织多次换妻活动而被起诉,先后有22名被告卷入这场13年来最大规模的聚众淫乱的案件。
上述案例无论属于以上哪一类,当事人的行为已与相对保守的主流文化不兼容,网络的身影呼之欲出。这也是本文试图使用涵化理论分析网络的出发点。
二、网络涵化的对象与前提
涵化理论又称为培养理论、教养理论。格伯纳认为电视节目具有整体的趋同性。电视信息具有目的性和倾向性。电视媒体对受众要求不高。涵化理论认为,电视媒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受众对社会现实的认知。
在使用涵化理论分析网络的负面作用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分析涵化的对象。CNNIC自1993年起开始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第25次报告的数据截止至2009年12月31日。该报告为我们描绘出了网络教养对象的轮廓。
1、总数
截止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较2008年增长28.9%,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22.6%提升到28.9%,互联网普及率在稳步上升。
2、结构
(1)性别结构
目前中国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54.2:45.8,女性网民占比略低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女性人口的比例。
(2)年龄结构
在下图中可以看到,在2008和2009年两年中,10-19岁年龄段分别占据了35.2%和31.8%,而20-29岁年龄段分别占据了31.5%和28.6%。两个年龄相加之后,在2008和2009年中,都占据了超过60%,占了网民的大多数。
(3)学历结构
中国网民群体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渗透。2009年,小学及以下网民群体增长超过整体网民增速,目前占到网民整体的8.8%,年增幅3.4个百分点。高中学历网民占比也略微提升,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比继续降低。
(4)设备结构
2009年继续呈现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两种上网设备快速增长、台式机增速缓慢的趋势。2009年上网手机数量增长率为98.3%,上网的笔记本电脑增长率为42.4%,而台式机的增长率仅有5.8%。
(5)时间结构
2009年网民上网时长继续增加,平均每个网民每周增加了2.1小时。在职网民中在业余时间上网的比例较高。只在业余时间上网的比例为68.1%,仅在单位上网的比例仅有7.4%。
对以上的数据略作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多数网民处于心理成长期
10-29岁的网民占总数的60%以上,超过2.3亿。这一年龄段刚好是学习以及初入社会的阶段,可塑性强。事实上,这一比例也与目前“门”事件中主角的年龄比例相吻合。
2、网络传播的受众要求低
涵化理论的前提是电视媒体借助声画手段,大大降低了对受众的要求。网民的学历结构也体现了与电视媒体相似的特性,2009年高中以下学历的网民占了总数的75.8%,比2008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
3、网络对网民的包裹更加紧密
网络对网民的包裹可以从两个方面的数据看出,一个是上网时间,一个是接入设备。
从上网时间上看,2009年网民的每周平均上网时间比2008年增加2.1个小时,达到18.7个小时,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2.6个小时。从接入设备上看,手机和笔记本等便携式接入投备的使用率大大上升,尤其是手机从2008年的39.5%激升到60.8%。接入设备的便携性,使得网络在网民身边编织了更为密切的象征性现实。
三、网络社区的涵化功能
涵化理论认为,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出于商业目的,倾向于制作和播出同质的、受到大众欢迎的节目,尤其是娱乐节目。事实上,通过对网络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网络社区研究后发现,网络社区由于其类人际传播的特点,因此其行为规则的自由度也就较大,可以找到共同接受的行为模式的可能就越多。这也是网络社区主题和兴趣点较传统媒体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一些著名网站的例子。宽带山是上海本地著名的网络的社区,它包含多个板块,其中有些与主流价价值一致,而有些则与主流价值观相去甚远。如一个名为“素YA素YA”的板块主打分享健康、营养、美味的素食,而“宽带山”却充斥着分享勾引女生经验,甚至炫耀性经历的内容,在情况最严重的时候,可以产生一批木子美出来。而在“素YA素YA”和宽带山的各自板块内,饮食与性经历都是各自的主流,也各自培养了自己的著名媒体人。社区的管理员试图引入社会认可的把关规则时,每每招至众多的谩骂。
因此,网络社区以类似人际传播的方式,在小范围内营造了一个与社会环境相去甚远的象征性环境,它是由某个个人或者小机构依个人喜好创造的一个选择性环境,如同社会环境的一幅微距照片。
四、搜索引擎与媒体的自我涵化
在分析过网络社区的带有强烈个人或是局部选择的象征性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差异后,我们还必须注意到搜索引擎一个独特特点,我们或可称之为营造性环境。
如果说媒体的选择性造成了象征性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偏差,受众的选择性造成了观念环境与象征性环境的偏差的话,那么搜索引擎帮助创造了一个与社会环境差异巨大的营造环境。这个营造环境与真实的差异有多大?这取决于每个个体认知的差异。两者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
发现这一点,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搜索引擎与搜索结果。
1、搜索引擎的黑箱
搜索引擎帮助人们从数以十亿计的网页信息资源寻找到自己的目标,它设计之初的作用是给人们指导信息海洋里航行的正确方向。不过,有时候它不能够告诉人们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的真实位置,原因是搜索引擎的黑箱工作模式,这个模式可以用下图表示。
在这个模式中有三个单元:关键字、搜索引擎、搜索结果。以信息集合来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关键字}真包含于{搜索结果}真包含于{搜索引擎}。
假定搜索引擎搜集了足够多的信息,已经可以仿真社会环境。但是搜索引擎如何根据关键字处理它内存的信息,并输入与社会环境高度仿真的搜索结果?以换妻为例,在用户输入关键字后,搜索引擎是否能够输出足够多的与社会价值一致的否定性结果?
目前,一些大型搜索引擎努力的方向恰恰与上面的假设相反,它们越来越倾向于揣摩搜索者的需求,进而满足它,现在无论谷歌还是百度都提供主动的相似关键字推荐。这个黑箱将使红者愈红,黑者愈黑。
2、搜索结果是媒体
分析了搜索引擎的黑箱工作模式后,我们必须得注意搜索结果的媒体属性。
一个标准的搜索结果页面常常包含十条以上的搜索结果。从信息的角度来看,页面每个搜索结果都已经成为一条独立的信息:标题和内容(简要)。每个结果还可以点进去进行深度阅读。
一个军事爱好者在搜索结果这里只会得越来越多的军事信息,而一个色情瘾者也只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色情信息。使用搜索引擎的受众陷入了一个自营的环境,自我涵化。□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责编:姚少宝
多功能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与探讨 篇7
1 网络实验室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 许多地方的学校实验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 实验设备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实验教学设备更新周期很长,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讲授的是新的技术、新的设备和新的方法, 而学生到实验室所接触到的往往是一些过时、陈旧和落后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 即实验条件落后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矛盾。
2) 目前实验室网络架设满足不了教学要求。例如网络带宽问题、工位问题等, 而且机房还停留在只有PC机这种状态。
3) 专业化机房严重不足。甚至一些学校都没有可用的专业机房, 有的话也是在普通机房上面添加几台网络设备, 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4) 整个实验室都普遍存在环境相对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落后等问题。目前实验设备的管理很多还是依靠管理员去完成, 而没有采用相关的设备管理系统, 管理效率不高。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 社会对员工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的高职、技师院校, 需要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要使学生具有较宽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或管理能力, 能熟练运用高新技术, 创造性地解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中的技术问题, 这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 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标, 需要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功能网络实验室。
2 网络实验室设计原则
2.1 从技术角度考虑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功能网络实验室, 必须拥有当今互联网中使用到的主流的、核心的网络技术, 其具体表现为:整个网络实验室设备的采购尽量以企业中使用较多的品牌为主 (CISCO、HUAWEI、H3C) 、网络实验室的布局要科学合理、整个网络必须高效畅通 (光纤通道) 、稳定可靠 (冗余备份) ;可以提供全面的安全解决系统、简单方便的网络管理系统 (基于SNMP) 、灵活丰富的网络认证系统 (AAA认证系统) 等。
2.2 从教学角度考虑
建设多功能网络实验室, 能够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实验室给网络课程提供了实训的平台。计算机网络课程跟其它专业的课程有所不同, 它需要系统掌握一套理论后, 再进行实践验证, 进而做深入的探究思考。通常理论比较简单, 但在操作中存在很多难题。如果只讲理论, 没有配套的实验课程用于消化理论, 教学效果得不到根本的保障。
第二、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当代社会电子产品淘汰非常快, 包括计算机网络试验设备, 但理论基础却长期不变。如果没有实验室, 教师也只能一再重复教学理论, 不了解最新设备特点, 知识不能及时更新, 教师成长速度慢。也使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产生怀疑, 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第三、有利于提升学校科研能力。计算机网络的科学研究很多都是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进行试验验证, 没有实验室就无法验证, 理论创新就无说服力, 科研能力就得不到提高。
2.3 从系统选型角度考虑
设计时应考虑把投资重点放在网络实验室的网络硬件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
网络安全系统上, 通过网络和主机系统的强大功能为NC (网络计算机) 提供更多性能, 这样的系统更接近现实中的互联网信息管理环境, 作为终端的NC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档次的配置, 借此还可以提高整个网络实验室的等级。
3 网络实验室功能分析
本实验室是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网络实验室, 能满足日常教学中的各种网络实验, 具体功能实现如下面所述:
3.1 综合布线
在实验室里面可以清楚的看到整个网络实验室的综合布线情况, 可以结合实际进行布线方案的讲解, 分析各种综合布线方案在实际使用中的利弊。另外还可以从网络实验室中学习网络传输中使用的线缆类型、接口分类、综合布线工程中标签的规划与制作, 综合布线图纸的绘制及相关规范的制定等。
3.2 网络交换技术与实验
在实验室中可以完成与交换机相关的所有网络实验, 例如:端口配置、VLAN划分、STP、链路汇聚、交换机堆叠、SNMP等。
3.3 网络路由技术与实验
在实验室同样可以满足我们教学中涉及到的路由配置实验, 例如:广域网路由协议配置、RIP、OSPF、BGP、ACL、NAT、PPPOE、VOIP、HSRP、VPN等实验。
3.4 网络无线技术与实验
实验室配置无线网络VLAN, 可以完成于无线网络相关的实验, 例如:VLAN配置方法、无线设备安全功能配置与实现、WLAN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等。
3.5 网络服务配置
实验室配置有服务器区, 可以在此进行DNS、DHCP、WEB、FTP、VPN、SMTP、远程访问、冗余设置、访问权限设置等实验。
3.6 综合性拓展实验
网络技术专业 (预备技师) 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培养目标:具备大中型网络的接入技能, 能规划、设计和构建企业级网络及网站, 能安装、配置企业网络服务器, 具有系统集成、网络故障排除和维护等专业能力, 并有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的技能型高级网络技术人才。为实现上述目标, 本文中的多功能网络实验室还需要能够实现系统集成、音频视频系统运用、企业级网络设备管理等功能, 完全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另外, 本实验室是多功能网络实验室, 可以与信息安全实验室进行互联, 结合信息安全方面的设备, 进行更贴近实际的综合性的网络实验。
4 设计方案举例
4.1 网络实施拓扑图
网络实验室的建设除了实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供网络实验环境教学, 使在校学生达到网络安装、调试、维护工程师技能水平外, 还应该考虑到学生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的职业需求。为使学校投资建立的网络实验室发挥最大效能, 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IT资源, 使学生不但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网络安装调试维护工程师, 同时还能独立承担诸如网络系统整体规划、设计、综合布线、网络安全管理、服务器系统配置、应用系统构建等工作所需要的项目管理综合能力, 使学生的就业范围更广, 能力更强。实验室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
4.2 网络设计特点
A:经济而实用:依据本文思路建成后的网络实验室, 所提供的网络平台可以适合多种网络应用实验需要, 同时在所建成的多个片区中, 每个片区都可以独立成为实验小组, 实现同一时段多人实验, 做到了整体的经济性。
B:拓展性强:建成的实验室结构可以进行灵活组合, 可以进行多区域分布实验, 也可以合并在一起组成大实验环境, 如果需要增加新的工作组, 只需要把新增工作组连接到三层交换机就可以实现。
C:接入方式灵活:增加无线网络区域, 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通过有线或无线接入方式实现相关网络实验的学习。
D:远程实验实现:通过Internet接入方式, 教师在教室就可以操作网络实验室设备, 进行远程实验演示, 远程对服务器进行相关服务的配置。
E:培训和考试基地:建成的网络实验室除了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能力的环境, 也有能力为社会提供培训环境, 申请专业的考试点。同时由于网络实验室涵盖目前主流网络设备及技术, 可以让老师系统的研究当前网络最前沿的技术动态和发展方向, 并通过该实验室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提高教师技能, 一举多得。
5 总结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猛增。作为职业院校, 如何给教师提供良好的网络实验和开发平台, 如何给学生提供适应社会需求的网络设备和学习环境, 不断提高学校教学服务质量水平, 是十分必要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是关系重大的建设项目, 在设计建设方案时要立足实际, 兼顾长远, 不搞短线建设, 不搞重复建设。要真正地发挥有限资金的作用, 让学生受到最贴近社会需要的有针对性的专业模拟训练,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 这样上述的探讨就更有意义了。
摘要:目前, 国内很多学校的网络实验室功能相对比较单一, 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价值。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从如何构建多功能网络实验室的角度出发, 分析目前学校网络实验室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路, 为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络实验室建设提供参考。促进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发展, 充分利用网络实验设备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的培养目标, 以适应企业的真正需求。
关键词:多功能网络实验室,网络实验,建设方案
参考文献
[1]吴群英.实验室网络化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2.
[2]何晓阳.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3]李成忠.计算机网络应用于实验教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网络多功能 篇8
关键词:互联网,即时通讯,界面设计,功能设计
1背景简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各种基于网络的应用也随之诞生, 以快速、交互、简便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 已经成为当前网络用户最喜爱的网络沟通工具, 其主要的功能涉及文字聊天、文件传输、语音聊天、视频聊天、资源分享等。
目前主流的即时通讯工具以QQ、MSN等聊天软件为代表, 其中MSN主要用于国际, 而国内用得最多的则是QQ。无论是QQ还是MSN, 都有着非常良好的操作界面和强大的通信功能, 但都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频繁的广告信息。
针对于此问题, 本文研究采用WinF orms+ADO.NET技术设计一个无垃圾广告信息的类QQ网络即时通讯系统。
2开发工具和系统架构选择
本系统选择基于.NET Framework的开发工具, 这是一种高度分布式Internet开发工具, 非常适合开发网络应用程序。开发语言选择C#, 其综合了VB简单的可视化操作和C++的高运行效率, 是一种安全的、稳定的、简单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
系统架构的选择要考虑系统运行模式及数据吞吐量等因素, 本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环境运行的即时通讯系统, 其数据处理的即时性、吞吐量和并发性要求高, 因此系统架构选择C/S (Client/Server) 结构, 即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通过该结构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 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 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
3系统设计
3.1总体设计
本系统主要包括用户注册、登录、添加好友、文字聊天、文件传输、语音聊天、视频聊天等功能。其主要功能模块划分如下:
(1) 登录模块:实现用户登录功能。在没有账号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进入注册新用户界面。
(2) 注册模块:实现注册新用户功能。注册信息包括必填基本资料与选填资料。
(3) 主模块:实现列表功能。通过主界面进行聊天, 可以打开查找/添加好友功能与个人设置功能等。
(4) 聊天模块:实现发送消息与接收消息功能。
(5) 文件传输模块:实现好友之间文件传输。
(6) 视频模块:实现好友之间视频聊天。
3.2系统关键模块详细设计
(1) 登录模块设计
当用户运行程序时, 首先进入的是登录界面。当用户第一次运行客户端程序时, 将会弹出注册窗口进行注册, 用户注册后, 再次运行客户端程序时, 将直接进行登录, 无须注册;如果有已注册的账号, 则在输入账号与密码后, 点击“登录”按钮进入主界面。如果输入有误, 则提示输入错误。
(2) 注册模块设计
在用户注册界面中, 用户输入完资料后点击“确认注册”按钮进行注册。其间会对输入内容的规范性进行检查, 如果输入不符合规范, 则会提示错误原因, 如果输入正确, 则向数据库插入一条用户记录, 在数据库中自动生成一个新的登录号码 (Users表的Id字段) 。其流程如下:
1先判断是否存在Server.ini文件, 如果存在则跳到登陆界面, 如果不存在则跳到注册界面, 每注册一个账号, 在本地生成一个Server.ini文件用于标识用户信息;
2如输入内容检查全部通过, 则利用UDPSocket类的Send方法向服务器端发送消息;
3服务器端监听到有数据到达后, 判断消息类型送到对应的注册函数里处理消息;
4向数据库里插入一条新用户的数据, 并且更新用户列表, 最后向客户端发送数据告知已经注册成功;
5客户端异步监听到数据到达后, 在本地生成Server.ini文件, 并且弹出登陆界面
(3) 聊天功能设计
当有消息时, 主窗体中好友头像闪烁, 双击头像, 弹出“聊天”窗口, 当用户按下发送消息的按钮的时候, 先判断发送内容的大小如果发送信息的长度小于或等于1024则直接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 服务器在转发到对应的客户端, 如果消息过于长则分几次发送, 直到发送完为止。但客户端异步监听到有消息到达的时候, 客户端判断消息类型然后调用读取普通消息把消息显示到Rich_out文本框里, 发送普通聊天消息是以文本的RTF格式发送的。
UDP客户端以每1毫秒为单位不断的监听消息的到达, 监听到消息的时候调用GetM sg方法, 先判断消息的类型如果是聊天的消息则利用Encoding.Unicode.GetS tring () 方法进行转码, 最后利用 (msgform as F_Chat) .Rich_Out.Selected Rtf = rtf把对应的接收到的RTF文字转换显示到Rich_out文本框里。
(4) 视频界面设计
在聊天界面单击工具栏“视频”字样按钮, 则弹出视频界面, 视频功能的实现原理设计如下:
1当点击打开视频时, 获得视频控件的句柄等信息, 利用摄像头把拍摄的画面保存成图片存放到C:TempV oid.Bmp目录中。
2每隔1毫秒的时间利用UDP异步通信把保存到C:TempV oid.Bmp的图片发到服务器, 端口为11005。
3服务器端每隔1毫秒把接收到客户端发来的图片内容TempV oid.Bmp转发到对应的IP, 端口号的客户端, 客户端根据发送过来的消息进行对应的处理。
4在客户端视频时, 先创建对应的文件接收路径c:Void.bmp把从服务器端接收到的二进制流转换成为图片保存到对应的文件路径, 然后把刚刚接收到的文件不断的显示到视频对话框中, 实现用户视频。
(5) 文本转语音的设计
在checkbox选择选中 则进行聊 天消息的 朗读 , 当checked==true时调用DotN et Speech.dll库文件中 的SpeechV oiceS peak Flags和SpV oice类利用SpV oice类实例中的Speak () 方法进行朗读聊天消息。
4结语
通过设计一个无垃圾广告信息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 最终达到满足人们对软件功能性和无广告打扰的需求。该设计的核心是利用UDP协议异步发送和接收数据包, 并对接收或者发送的数据包进一步的处理;实现难点是视频聊天传输设计、图像扑捉、语言朗读消息内容等。今后软件还可以进一步在视频会话、方言语音进行优化改进和研究, 使其更适应用户对视频流畅性以及语言本地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林建兵, 邹金安.基于应用层的企业智能即时通讯系统的JAVA实现[J].西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03.
[2]叶佩珍.国内外IM咨询服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现代情报.2010-07.
[3]刘小康, 戴梅萼, 王昊, 吴照人, 孟凡博, 叶银.多站点远程实时视频传输与控制系统[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网络.预览.2008-07.
网络多功能 篇9
在原来的电力系统中,高低压配电柜中往往要安装各种各样的机械式仪表(如电度表、电流表、电压表等)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视,并有专人每隔一段时间到所有仪表点进行手动抄表,为将来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数据基础。这样的工作方式,由于安装了大量的种类复杂的仪表,而大大提高了生产运行成本和人力成本,且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现记录失误。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电力监控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用多功能网络电力仪表(以下简称“多功能表”)代替机械式的电力仪表已成了工业自动化的大趋势。由于多功能仪表不但可以一表多用,而且可以通过其通信接口来实现上位机或者手持编程器对仪表的编程设置、数据采集等功能,所以使用多功能网络电力仪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力成本,降低运行成本,并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介绍的多功能表主要针对电力系统、工矿企业、公用设施、智能大厦的电力监控需求而设计,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同时该表具备完善的通信联网功能[1],非常适合于实时电力监控系统,其既可以在本地使用,也可以通过现场总线组成高性能的遥测遥控网络。
1 系统特点
此多功能表主要基于TERIDIAN公司的71M6513芯片而设计,它能高精度地测量所有常用的电力参数,如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频率、功率因数等。它采用三个LED数码管来分屏显示各个仪表测量参数和电网系统的运行信息。仪表面板则带有四个可编程设置按键,用户可现场方便地实现显示切换、仪表参数编程设置等功能,操作控制简单灵活,体现较高的人性化设置。
此多功能表作为一种先进的智能化、数字化的电网前端采集元件,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系统,如能源管理系统、变电站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小区电力监控、工业自动化、智能建筑、智能型配电盘、开关柜、发电机组系统等,在成本低廉、性能卓越的前提下,同时具有安装方便、接线简单、维护方便、工程量小等优点。
1.1 主要功能
本设计方案中多功能表其主要功能有:
(1)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频率、功率因数、四象限电能、开关量输入状态等系统电参量的分屏实时显示;(2)4位密码验证系统,密码设定范围为0~9 999;(3)标准半双工RS485通信接口,符合标准MODBUS-RTU通信协议;(4)有功电能、无功电能脉冲输出功能;(5)3输入4输出的开关量输入输出功能;(6)电路具有实时时钟功能。
1.2 显示精度
下面以电压量程为AC 400 V、电流量程AC 5 A为例进行介绍,各电气量的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2]。
1.3 系统设置参数
系统的接线方式为3 P 3 L(三相三线制)或3P4L(三相四线制);电压量程为AC400 V或AC100 V;电流量程为AC5 A或AC1 A;PT(电压互感器)变比为1~9 9 9 9,步距为1;CT(电流互感器)变比为1~1 400,步距为1;通信地址:1~245;波特率选择为4.8~38.4 kbit/s可调;电压阀值报警为过压100%~120%可调,欠压70%~10 0%时可调;电流阀值报警为过流100%~120%时可调。
2 硬件构成
就系统总体而言,此多功能表是一个标准的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它以数字信号处理器为核心,通过对模拟信号进行检测与处理,来获取电压、电流、频率信号,并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计算,来得到其它所需的各种信号有效值,最后通过LED数码管的形式显示出来。
数字式多功能网络电力仪表硬件主要包括电压和电流信号检测、微处理器、信息显示、操作按键、数据通信、电能脉冲输出、实时时钟、EEPROM模块、开关量输入输出和电源等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1)电压和电流信号检测。采用高精度电压、电流互感器和采样电阻配合来实现。电流互感器采用5 A/2.5 mA精密互感器,精度为0.1%。电压互感器采用额定电流比为2 mA/2 mA的精密互感器,精度也为0.1%。系统成型后也可将电压互感器改用多个分压电阻组合来完成,电流互感器则改用康铜丝来实现,这样在元件成本上又是一大突破,其与前者区别在于对71M6513芯片的内置电能计量模块进行数据校准时必须额外地通过算法,精心修正其相位角及各参数补偿等设置。而前者在数据校准时则只需完成功率误差校准和电压电流小信号补偿即可。
2)电源模块。采用开关电源的模式,主要功能是为系统提供电能。它包括3路输出,即+5 V主电源、+5 V隔离电源、+3.3 V电源等,其中+5 V主电源用于系统运行,+5 V隔离电源用于通信,而+3.3 V电源则用于芯片运行。整套电源基本要求为+5 V主电源功率不低于4 W,+5 V隔离电源功率不低于1 W,模块纹波低于70 mV。同时配有两路掉电保护电路,在系统电压过低或者断电时,由与电路信号相连的芯片比较器端口产生报警标志,从而由系统进行掉电操作。
3)EEPROM模块。通过I/O口模拟IIC总线驱动,并采用了铁电的FM24CL04存储器来完成该EEPROM的读写功能。
4)实时时钟。71M6513芯片内置有RTC实时时钟模块,进行正确设置后即可用来为系统提供准确的日期和时间信息。
5)信息显示。采用三个高亮度数码管来显示系统中的各种信息,并配合一定的LED指示灯来显示系统状态信息。
6)操作键盘。设置4个操作按键,即设置键、向上键、向下键、确认键等,来实现各种操作控制功能。为了便于系统进行按键处理,采用了行键盘(即每个按键对应一个MCU的输入口)。
7)数据通信。芯片内置UART模块,通过MODBUS-RTU通信协议,来实现与现场总线网络的互联。
8)微处理器。由于多功能表对数据计量要求较高,故需要采用高性能微处理器或者电能计量芯片配合普通芯片来实现。而本系统则采用了TERIDIAN公司的71M6513芯片作为该多功能表的处理内核。此款芯片配有64 KB FLASH、7 KB RAM,同时配置了51的内核、RTC模块和IIC总线,最重要的是其内置了一个带有21位Δ-ΣADC和32位计算引擎的电能计量模块,为本系统各电参量的高精度实现提供了保障。
9)开关量输入输出。由于芯片I/O口的数量有限,该多功能表在硬件上选用了飞利浦公司的PCF8574芯片作为附加元件,主要实现了I/O口的串联改并联的功能,通过三个系统I/O口来模拟两个数据端和一个时钟端。系统通过对该芯片进行数值读写来完成对开关量输入输出信息的采集和控制。
3 系统软件结构
该多功能表软件代码全部采用C/C++语言编写,编码效率高,可维护性好。同时实行模块化设计,可根据用户的需求方便地对功能模块进行裁剪,而且代码经过优化,其生成的目标代码大小和执行效率已与汇编代码相差无几。
该表的软件结构主要包括主程序模块、系统配置与设置模块、常规电参量数据处理模块、电能计量模块、LED和键盘模块、数据通信模块、EEPROM读写模块、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等。软件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以下将根据软件框图对各个模块作简单介绍。
主程序模块为整个系统的整体构架,所有子程序应用结果最终都将汇总于此程序。该程序在关闭总中断使能后,首先调用了系统参数初始化的模块程序,随后开启需要应用的T0、T1等功能块的中断使能和总中断使能。然后开始进入本系统的程序主循环,在主循环之中,首先对接线方式选择、电压量程选择、电流量程选择进行了判断,其次分别调用了频率监测相选择程序、A/D转换数据处理程序、电压电流功率单位和小数点换算程序,随后对系统参数是否重载、波特率是否更新、通信接收数据是否重载、电能数据是否更新、电能是否清零、显示数据是否进行1 s更新等选项进行了判断和处理。图3为主程序的流程图。
E E P R O M读写模块的软件实现则主要通过对I/O口编程来模拟I I C总线驱动程序,完成系统对EEPROM的读写功能,从而实现系统对所有配置数据、校准值数据和电能数据的掉电保护功能。
电能计量模块的软件实现则首先通过模拟输入口、21位Δ-ΣADC和32位独立计算引擎获得当前的电能相关电参量值,使得其他模块可以调用这些数据来实现相应的信号和数据分析功能,其中相关电参量主要包括电压、电流、频率、有功(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无功)电能等。并向电能计量芯片中写入设置值(如配置和校准参数),最终实现电能计量相关的所有功能。
以下列举三相四线情况下部分电参量算法:
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PW=ws×Po;无功功率::Q=var×Po;功率因数:。其中:vx表示电能计量模块得到的各相电压初始值;ix表示电能计量模块得到的各相电流初始值;fr表示电能计量模块得到的频率初始值;ws表示电能计量模块得到的有功功率初始值;var表示电能计量模块得到的无功功率初始值;Vrms表示电压有效值换算系数;Irms表示电流有效值换算系数;Fre表示频率有效值换算系数;Po表示功率有效值换算系数;Ibx表示电流值的线性偏移量。
在信息显示模块中,LED显示通过I/O口来实现与芯片内核的连接,系统通过对芯片I/O口的操作来间接地操作LED显示的切换。同时运用芯片定时器来实现显示时序控制和屏幕刷新控制。
键盘处理模块也是通过芯片I/O口连接的,系统通过对I/O口的扫描取值判断来实现键盘对系统的操作。同时利用定时器来实现按键去抖动中的延时。
系统设置与运行显示模块的功能是通过菜单界面的形式显示系统设置信息和系统运行状态信息。本模块功能的实现须与显示模块、键盘处理模块配合协调完成。在运行显示状态时,系统通过向上、向下两个按键完成电压显示、电流显示、功率及功率因数显示、频率显示、开关量输入、无功电能显示和有功电能显示等页面的切换。图4为仪表手动编程流程图,说明了密码验证模式、设置显示模式、编程模式的菜单之间的相互级联切换方式。
数据通信模块运用了基于标准Modbus-RTU通信协议的R S485通信(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其它通信协议),并在完成常规通信读写功能的同时,嵌入了CE校准数据的写操作。
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主要基于飞利浦公司的PCF8574芯片,系统通过对该芯片进行数值读写来完成对开关量输入输出信息的采集和控制,其中开关量输入信号的体现形式主要为LED显示和通信读功能,开关量输出信号的控制方式主要为手动设置和通信写功能。
4 结语
由于采用了电能计量芯片与51单片机内核相结合的71M6513芯片,使得本文所介绍的多功能网络电力仪表在元件成本上、系统结构上和仪表精度上均大大优于市场上流行的采用DSP芯片或者独立电能计量芯片与单片机相结合而制作的多功能表。本表在经过本公司大量的生产实践及拓展开发后,见证了其模块化设计的优越性,也验证了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高精度特性。在日趋完善的电力监控系统中,该多功能表凭借其出色的特性及低廉的价格,必将拥有优越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吕利昌,肖志勇.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的设计与实现[DB/OL].[2009-04-05].http://www.eaw.com.cn/news/display/article/14481.
网络多功能 篇10
AD73360是ADI公司一款6通道模拟前端处理器,特别适合于电能计量[1]。该芯片具有6个16位A/D转换通道,每个通道都可以同步采样,同时可以保证从直流信号到4 kHz信号带宽的77 dB的信噪比。每个通道还具有独立的可编程输入放大器(PGA),其放大系数可以从0~38 dB可调。该芯片通过设置,可以提供4种采样频率,分别为64 kHz、32 kHz、16 kHz和8 kHz(由16.384 kHz的主时钟分频得到)。
1 多功能电能表系统设计
多功能网络电能表(以下简称电表)由数据采集、控制与处理、电源、网络接口、显示、存储和日历时钟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数据采集部分由精密小型互感器、信号调理电路以及AD73360芯片构成。控制与处理部分采用Altera公司的FPGA芯片Cyclone II 2C35F484C8。电源模块为整个电能表系统提供电源,共有2路直流电源输出,一路供给数据采集板,一路供给电能计量SoPC芯片。考虑电磁兼容试验,要求电源系统能抑制高频脉冲干扰且过压自动保护。网络接口部分采用DMA9000A网络芯片,使用RJ-45接口,本系统支持以太网协议。显示部分采用高品质的液晶显示模块,每屏可以显示8×4个汉字(16×16)或128×64个像素的图形。存储模块采用IIC总线与一块E2PROM通信,用于数据冻结。日历时钟则使用专用的日历时钟芯片,为系统提供日期信息。表1为电表的具体功能和设计指标[2]。
2 电表硬件设计
2.1 数据采集模块硬件设计[2]
从图1可以看出,数据采集模块由互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和AD芯片3个部分组成。本系统三相电压信号采用单端输入方式,三相电流信号采用差分输入方式。由于本系统采用3.3 V为AD73360芯片供电,因此输入电流设置在10 mA,输入电压设置在700 mV左右。
2.1.1 电流输入电路设计
电流输入使用专用的电流互感器将输入电流降至10 mA左右。本系统选用了哈尔滨三江达电力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YWH型电能表专用互感器。YWH系列互感器是微型互感器的一个分支产品,是为宽量程电子式电能表配套设计的新一代微型精密电流互感器,工作电流范围宽(可4~10倍过载),误差线性好(比差小于0.01%,角差小于0.3′),采用阻燃ABS塑料外壳,环氧树脂封装,绝缘强度高,外形美观,并有多种规格可供用户选择,满足不同的安装需要。本次设计选用了YWH-1型,其电流比为1.5(6)A/5(20)mA,二次负载电阻5~20Ω,准确度为0.1级。
2.1.2 电压输入电路设计
三路电压信号直接由220 V电压通过电阻网络降至700 mV左右,每路电压信号输入电路由5个204电阻和一个332电阻构成,确保将220 V市电降为700 mV左右输入,以适应AD73360的需要。
2.1.3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由于本系统电压和电流信号采用不同的输入方式,因此需要不同的信号调理电路。电压调理电路中使用RC电路构成抗混叠滤波器,同时确保输入AD的信号频率小于0.5倍的AD采样率。
2.1.4 AD73360电路设计
VINP1-6和VINN1-6为信号输入引脚;MCLK与系统主时钟相连。由于AD73360设计时就考虑到了与DSP的简单接口[1],因此,SCLK、SDO、SE、SDI、SDIFS和SDOFS在设计时就可以与FPGA的I/O口直接相连。
2.2 控制及数据处理模块[3]
本系统的控制及数据处理采用Altera公司的FPGA芯片,Cyclone II2C35F484C8。为了简化本系统的硬件设计难度,直接采用成品FPGA开发板。这样,只需要设计外围的日历时钟芯片、LCD和网络接口电路即可。
3 控制及数据处理的程序设计[4]
本系统采用FPGA,同时配合Altera公司NIOS II软核的方式对系统进行控制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5],最终使用μC/OS II操作系统将整个系统整合。该设计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控制部分,包括对AD芯片、网络接口等模块的控制;另一部分是数据处理部分,主要负责对AD73360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处理。
3.1 CPU设计
该芯片内部包括AD控制器、FIFO、电能计量、配置寄存器、NIOS II软核微处理器、日历时钟接口、数字频率变换器DFC(Digital to Frequency Converter)、IIC接口以及LCD控制器等部分。其结构如图2所示。
其中,AD控制器的输入为信号采集板上采集到的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6个通道的串行数据),AD控制器是按照美国ADI公司16位的∑-△A/D芯片AD73360的时序,将输入的6个通道的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并存储在相应的FIFO中;6通道的FIFO保存AD控制器送来的6通道1个周波的AD数据,以便后面的运算使用。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电能计量模块可以实现流水线结构,加快运算速度;电能计量模块主要是利用FPGA实现电能的有功、无功和视在功率的计量。配置寄存器中保存配置数据、历史电量数据、冻结数据等;NIOS II软核微处理器完成整个电能计量芯片的调度工作;日历时钟接口与外部的日历时钟芯片相连,为芯片提供时钟信息,供NIOS II软核微处理器使用,从而构成复费率电能表。日历时钟芯片选用美国达拉斯公司的涓流充电时间芯片DS1302;DFC变换就是将计量后的电能值转换成脉冲的个数输出,以便校表;IIC接口控制外部的IIC只读存储器AT24C256,AT24C256是美国AT-MEL公司的二线串行电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LCD控制器实现外部LCD的驱动功能。
3.2 AD控制设计
AD接口模块完成对AD73360的初始化(设置分频系数、AD采样率、可编程增益、工作模式)、输出数据的读取并完成串/并转换。本次设计中FPGA的主频为50 MHz,经试验发现AD的SCLK最高工作在2.048 MHz,这样FPGA可以确保准确采集SCLK信号。AD的晶振频率为16.384 MHz,因此设定SCLK的分频系数为8。
为了减小亚稳态问题影响,确保可靠工作,采用了全同步设计,采用20 MHz频率高速采集SDOFS、SCLK,并对其进行了两级锁存,大大减少了亚稳态问题。设计中采用两级锁定,经逻辑运算即可得到SDOFS的正沿和SCLK的正沿负沿。图3为FPGA上电初始化配置AD73360的modelsim 6.1f仿真时序图,图中COM为FPGA配置AD73360寄存器的数据,SDI为COM数据的串行输出。
图4为使用逻辑分析仪实测的数据。
3.3 电能计量算法设计
电能计量的算法比较复杂,如果直接使用VHDL编写比较困难。为了降低开发的复杂程度,在该模块设计时,使用了DSP Builder。DSP Builder是Altera公司提供的以Simulink为平台的图形化的设计软件[6]。它可以先由Simulink建模,然后通过DSP Builder提供的编译器将Simulink模型转换为VHDL语言,这样就极大地简化了设计的难度和开发周期。
本文介绍了基于ADI公司AD73360芯片的多功能网络电能表的系统设计。AD73360特别适合于电能计量使用,同时其针对DSP的简易接口设计,使得硬件电路设计更加简单。配合FPGA较强的处理能力,使得整个系统只需要一片FPGA便可以完成全部的控制和电能计量任务,不需要再使用额外的芯片。同时也使得系统成本下降,开发周期大大缩短。
参考文献
[1]AD73360datasheet.Analog Device Inc.,2000.
[2]高鹏.Protel99入门与提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3]王成.Altera FPGA/CPLD设计(基础篇)[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4]徐欣.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彭澄廉.挑战SOC-基于NIOS的SOPC设计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网络多功能 篇11
第1步:启用SMTP发信的同步保存服务
如果你不想使用IMAP的方式添加邮箱账户,那么可以启用SMTP发信的同步保存服务:
在浏览器登录https://mail.qq.com/,进入邮箱设置界面,切换到“账户”选项卡,如图1所示,在这里勾选“SMTP发信后保存到服务器”复选框,这样可以将Foxmail客户端发送的邮件同步上传到邮箱服务器,从而保证SMTP发送邮件能够同步备份。如果觉得这一选项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可以在Foxmail界面下手工选择需要备份的邮件,从快捷菜单选择“导出邮件”,按照提示指定导出路径,建议对不同邮件文件夹的邮件进行单独导出的操作。
第2步:启用Foxmail的同步服务
打开Foxmail的“系统设置”对话框,切换到“账号”选项卡,如图2所示,在这里勾选“同步联系人”复选框,确认之后即可生效。以后,在重装Foxmail之后,只要按照提示添加QQ邮箱账户,那么会自动从邮箱服务器同步拉取邮件、联系人等数据,完全不需要用户考虑。
网络影视评论功能研究 篇12
20世纪80年代的群众影评活动轰轰烈烈, 各地争先成立大大小小的影评组织, 影评人主要是以此获得一种社会参与感, 影评组织成为人们的社交圈。借用电影来表达自身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审美趣味”。章柏青曾把群众影评崛起的其中一个原因归纳为“1979年以后, 由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贯彻, 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得到了发扬, 社会有了一个民主的气氛, 宽松的环境, 群众愿意说真话, 也敢于说真话了, 群众影评才有了一个得以发展的外部条件。”当今的网络影视评论依托虚拟的网络平台, 依托虚拟网络社会, 网民参与评论的门槛越来越低, 网络社会个体的虚拟身份使得网民直抒胸臆, 一针见血。而与过去的群众影评相比, 网络影视评论表现出“醉翁之意不在酒”, 评论往往超出影视评论的范畴, 也就是说影视作品只是提供了网民参与的共同话题, 使网民的讨论有一个起点, 当个人的话语获得肆无忌惮的“自由”时, 这就可能演变为话语暴力。北京大学李道新教授在其文章《网络影评的话语暴力及其权力运作的生产机制》中探讨了网络影评话语暴力的生产机制, 指出“网络影评话语暴力沿袭‘文革’破坏遗风与民间造反心理”, “从根本上依附于政治与资本的双重权力。”[1]。当然, 从一部影片联想到现实, 由此到彼, 针砭时弊, 反映民意, 如有一些带有暴力、血腥镜头的影片引发网民对电影分级制度的讨论。网络影视评论的阵地成为了民众表达政治意愿、参与政治的平台。
另一方面, 网络影视评论可以拉近网民与偶像的距离, 影视作品的明星效应带动了众多的粉丝, 为跟自己支持的明星偶像靠近、互动, 影视评论成为较佳的选择。
不论是就作品本身评论还是由此衍生的其它评论、政治意愿乃至“话语暴力”, 或者是“追星”, 从根本上来说, 网络影视评论已经成为社会参与的一种方式, 网民的参与面越来越广, 基数越来越大。
2 娱乐功能
“如今的影视评论不仅仅是表达对影视作品的态度、观点, 而是以悦人、悦己为目的, 把其作为娱乐产业链上的一环, 成为人们娱乐、消遣的一部分。”[2]网络影视评论的态度不再严肃, 在评论思维方面, 解构、拼贴是网民惯用的手段。在语言方面, 幽默风趣。在评论样态方面, 从文字到影像、符号等多种多样, 具有时尚化的特点, 紧跟网络时代潮流。
较为特殊的一个现象是, 一部影视作品与观众见面后, 很快就会被挑选出一批“穿帮”镜头予以评论, 甚至做一个“穿帮”镜头集锦视频。“穿帮”镜头本是影视作品的硬伤, 成为网民的批评对象无可厚非, 但是一经评论者的加工处理, 就成了博网民一笑的娱乐素材。《麦兜找穿帮》时常以几百万的点击率受到网民们的热捧。
另一方面, 网络影视评论关注的内容五花八门, 没有焦点, 偶尔形成焦点却又导致两个阵营的“论战”, 成为轰动一时的娱乐事件。评论的目的弱化, 各自陈述, 没有原因, 也难以让人信服。同时对评论的结果也无心顾及, 网民只是想从评论中获得娱乐的快感。
3 营销功能
使用“网络水军”本是网络公关公司的惯用的手段, 直到2012年贺岁档电影的激烈竞争中, 雇佣“网络水军”在豆瓣网、时光网等电影互动平台上给自己贴金, 抹黑竞争对手, 才使人们认识到了网络影视评论的重要性。网络影视评论的影响直接体现在票房的表现上, 前面观影观众的评价对后续票房将产生直接的影响。“首周票房对网络口碑数量的影响是正向显著的……在这些网络口碑中, 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是通过网络语言的加工修饰形成的评论, 这些夹杂着电影剧情的搞笑评论引起了消费者的兴趣, 争相“吐槽”某影片成为一件极富有趣味性的流行事件……因此首周票房可以通过网络口碑数量对总票房产生影响。”[3]
除了正向的“贴金”之外, 一些电影甚至采取了“负面营销”方法, 大范围的“吐槽”评价使影片迅速炒作成为“热点”, 2013年的《富春山居图》正是在这种宣传策略上获得了3.1亿的总票房。
无论正面的赞美或者是负面的吐槽, 网络影视评论都对影片的票房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然, 网络水军或者负面营销在短时间内推高电影的票房, 就单个的营销案例而言成功了, 但却不利于整个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 它破坏了影视作品与观众之间应有的信任, 从长远来看, 影响了人们对电影的感情, 最终网络影视评论的公信度受到质疑, 对今后的电影营销造成了负面影响。
4 主导电影创作
在网络影视评论出现以前, 我们把影视评论与创作的关系主要概括为其对今后的影视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也就是说充当的主要是“事后诸葛亮”的角色, 而对该片本身的创作没有实际意义。
随着电影商业模式的创新, 电影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新的发展, 众筹乃是导演、演员、制片人与影评人、粉丝之间形成的一种契约式预评价, 这种评论是人们根据导演、演员、制片人以往作品的品质, 或者是现有的剧本质量做出的综合估判。《2013快乐男声主题电影, 由你决定》众筹项目凭借《快乐男声》选秀节目庞大的粉丝基础, 获得了超过500万元的预售款, 这种众筹的方式它表面上是新的商业模式, 而实际上是创作者、作品与观众之间达成的某种共识, 即观众对创作者、作品的认可。“粉丝电影”亦然, 创作者、作品与观众之间形成先天性的认同与支持, 在建构商业模式的同时, 也形成了一种颠覆式的评论方式, 即“未看先评”的全新评价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 我们可以称之为“众筹评论模式”。与弹幕电影的“边看边评”相比, 在时间上“抢先一步”。与传统的评论模式相比, 它增强了创作者的信心, 用实际行动推动了电影创作。“用钱投票”与网络评分式的评论相比, “‘评分’形态也就是赋予了每个人都有‘投票’的资格, 它根据人们评价的数据统计得出结果, 代表了一种集体倾向, 这种评价最终确立了网民主宰的‘民主’式新权威。”[2]这种“用钱投票”的方式具有评分影评“民主式权威”的共性。从评论的出发点及目的来说, 网民的态度则更加慎重、严肃。从评论的结果来看, “众筹评论”模式的作用显然比其它评论发挥的作用要大很多, 它甚至左右着一部电影的生死。虽然“众筹”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 他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影视评论模式模糊了投资人与大众的界线, 它从一开始就观照了投资人、创作者、大众这一完整的链条, 是网络影视评论与创作活动一次完美的互动。
总之, 网络影视评论继承了传统影视评论的某些功能。在新时代中, 它强化了娱乐, 突出了营销, 同时又拓展了全新的领域, 促进了创作活动、作品本身与评论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李道新.网络影评的话语暴力及其权力运作的生产机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0 (4) .
[2]吴飞.当前影视评论的基本形态及特征[J].品牌, 2014 (10) .
【网络多功能】推荐阅读:
网络化功能12-27
网络管理功能论文05-27
Windows 启用网络身份验证功能07-29
火狐新功能 提升网络隐私文件保护06-29
路由网关网络管理和监控功能介绍11-22
电子多功能07-21
多功能托盘10-15
多功能建筑05-30
多功能天车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