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林业(共6篇)
多功能林业 篇1
1 现代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中已有的问题
合理选择林业发展模式, 将有助于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但是, 在实际的林业发展过程中, 现代林业发展模式依旧存在问题, 制约了我国林业建设与发展、损害了林业建设的环境及经济利益。首先在林业产品的生产中过于单一的问题较为显著。由于林业产品的组成过于单一, 无法满足人们生活对林业产品多样性的需求, 这就无法保障林业经济效益。由于林业产品单一, 便直接导致了生态系统单一、发生退化, 引发了环境质量的整体下降。其次, 现代林业发展模式, 以生态林业发展模式及林业产品生产模式为主, 二者的本质矛盾, 选择其中一个就无法再选择另一个, 导致了林业模式的建立始终存在不足。
2 发展多功能林业模式的必要性
将森林作为发展的主要资源, 已经成为了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中心。在世界文化及价值观的影响下, 在进行森林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因素进行利益的平衡。而现代林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就恰恰需要大量的林业商品进行平衡, 保证森林环境及其资源价值得到有效的开发与保护。其次应该坚持可持续管理, 为林业发展模式构建可持续性。在现在林业的经营中, 社会现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更为全面的管理原则。只有将原则作为基础, 在可持续经营理念的指引下, 才能够确保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价值得到提升。
3 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
3.1 概念概述
所谓的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只是一个既定的词汇, 其实际概念还在探索中。我国林业权威部门认为, 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是指在进行林业经营、资源利用、林木培育等环节中, 基于部分、区域、国家、国际的视角, 在相关地区经济及自然条件的允许下, 在不伤害或损坏其他生态系统的条件下, 能够保护相关资源、开发、提升当地林业的生态、环境、文化等诸项功能, 从而最大程度地开发林业整体的经济价值。
3.2 应用该模式的目的
完善多功能森林发展模式探索工作, 将有效地使林业行业的优势得到发挥, 使社会、人类、市场接纳林业, 从而提高林业资源的发展价值, 使林业在现代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所占据的地位更加得重要, 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林业生态、行为、政策等相关工作, 进一步推动林业发展。面对现代自然社会、经济现状的复杂性, 通过以林业经济、生态、社会的功能为基础, 对多功能林业进行科研, 对森林的数量、结构等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 做好政府决策的引导服务, 从而为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经营、保障战略提供技术支持, 提升林业建设的可靠性。
3.3 相关模式的发展原则
第1原则:保育与开发利用并举。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即适度人口、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环境、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原则将是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确定的指导思想及核心, 对于林业资源的利用必须是基于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基础上, 也不能够损坏后代的利益。人与大自然之间应该追求和谐稳定的发展, 保证林业持续发展工作得到保障;基于社会义务角度分析, 应该使区域、林业发展得到结合。现代多功能林业的发展,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资源的合理利用较为重视, 对代际公平的概念持温和态度。
第2原则:文明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受自然环境的生态规律的制约,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尊重自然, 遵循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在经济发展的需求下, 采用规定的标准和指标、先进的无污染技术来规范对林业的开发工作。建立在文明发展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科技, 选择合适的道路, 发展林业科学技术, 创新林业发展科技手段;完善林业发展制度文明, 实现文明发展目标。将生态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作为林业政策制定的参考风向标是正确的, 只有制定功能健全的长效管理监督机制, 确定开发模式的标准, 结合当地人民的实际生活状况进行开发模式的制定, 坚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应用价值。
第3原则: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自然生态及社会经济规律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就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社会及经济的建设必须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可以充分使用的自然资源等。如果采用的标准及指标过于单一或偏向一方, 将导致林业可持续经营出现问题。所以, 政府在进行该模式的运行中必须考虑经济、生态等多种因素, 完善监测与评价的体系, 使多功能林业监测系统得到完善。
4 结语
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建立将有效地解决现代林业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提升林业资源的实际应用价值。所以, 做好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开发及探索工作, 在未来的林业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孙清云, 刘丽芳.简述林业发展模式[J].内蒙古林业, 2013 (12)
[2] 宋军卫, 樊宝敏, 李智勇.中国多功能林业思想的历史演进[J].世界林业研究, 2011 (1)
[3] 陈云芳.李智勇.多功能林业系统协同发展模式探讨[J].世界林业研究, 2012 (3)
多功能林业 篇2
1我国林业发展模式现状分析
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由于比较单一,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部门之间配合不到位、林业产品短缺和实际落实情况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而,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就十分必要。
1.1部门之间配合不到位
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已经存在很大的弊端,因而要想将林业发展模式转变为现在的多功能发展模式,不仅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并要完善发展计划,还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这种发展模式。但是由于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和人员构成差别较大,如果出现沟通不到位等情况,就会严重影响林业规划,并对未来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阻碍。
1.2林业产品单一
我国很多地区存在着森林面积较大,林业资源也十分丰富,但是还存在着林业产品单一的情况,一些地方主要以某一种单一的品种为主,这就会导致和民众的期望差别大,难以满足人们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进而会影响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这种林业产品单一的模式,还会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甚至影响当地的环境质量。因而需要完善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
1.3模式落实难度大
多功能林业 篇3
1 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概述以及其前期探索
1.1 模式概述
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 是一种集成性的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工业化发展模式。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最大限度的减少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 把由原来的“大自然的索取者”变成“大自然的搬运工”。通过自然生态运行中多余的产出, 来作为林业的基本收益, 由于自然生态圈的运行状态是多样的自然林业的利用方式也是多样的。在这样一种模式下, 人融合于林业生产之中成为一名农业工人, 在完成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对于相应群体的群体化专业教育, 所以这不仅仅单纯的以经济盈利为主而是把社会盈利与经济盈利结合在一起的大整体、多方面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1.2 对于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早期探索
这个模式也不是凭空产生的, 最初, 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就有在林场中养殖动物以及进行采摘山珍等活动。这些都可以勉强算作一种多功能的探索方式, 但是这些仍旧是以采伐业为主线的细节性活动, 而且活动的目的也大多是为了林场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 很少有到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行为。这姑且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状况所决定的,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 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大量个人承包荒山, 进行林场的营运, 经济利益日益重要, 但是由于这些人中大部分文化程度不够, 所以在很大时间内仍旧坚持旧有的发展方式。但是, 随着社会信息流速的加快与社会需求的多样化, 也有一部分承包人开始一些对于林业的多功能利用, 比较早的就是大规模的山珍的培育与出售, 以及鲜果业的发展。但这些未能摆脱传统的第一产业的束缚, 只是在产业的利用方式上进行小范围的调整。之后就出现了如“万亩生态园”的观光采集式旅游林业, 这样利用方式, 可以说是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有效结合, 但是这样的林业发展毕竟不能够承担林业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原材料供应商的角色, 由此可见, 进行一些整体性的多功能林业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2 未来多功能林业的发展
2.1 发展的方向
未来的社会很可能是个人比较自由, 但是整体稳固的社会。个人原子化程度的加深, 但是社会的整体化程度也大大加深。每一种产业的社会分工都会相应的明确化, 对于林业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原材料和初级工业制成品的提供, 同时又由于其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其也有为人们提供相应的自然旅游资源的义务, 所以之后的多功能林业可以大方向的预见是第一和第三产业的结合。同时内部分工也会明确化, 进行分片管理的方式, 农业工人成为劳动的主体。他们受到过较好的文化教育, 自然其劳动也不仅仅是农业生产而是伴随着工业生产的农业社会性投入。
2.2 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应用发展
上文中已经可以看到在原子化的整体社会中, 单个人必须进入自身所存在的工业整体中, 而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了给“原子人”提供一个相应的社会氛围。所以, 应该对林业的内部分工进行优化重组, 将原来自发性的上下游关系变成自觉性的上下游关系, 用工业的思维改造农业中不适应的条件;还应该对林业进行生态评估, 通过生态的整体考察, 制作相应的开发方案, 同时因地制宜, 宜林则林, 宜游则游, 对于贫瘠的土地在改造不成功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农业初级产品的加工厂, 总而言之就是利用多种方式发展进行划片的专业化开发, 使林业和林区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 小结
面对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 林业作为一个社会产业自然也应该在承担工业责任的同时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二者相互结合的方法就是进行多功能的开发。对于多功能开发来说它有传统的渊源;也有现实的条件和需要。把二者相互结合, 并利用专业化的发展条件, 使用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方法, 应该可以在未来有一个好的发展。
摘要: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林业还有很多是采取传统的以采伐为主要盈利手段的较原始的利用方法, 并且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单一化的利用方法也不能满足资源有效利用和资源的协作组合, 而林也其实不仅仅是利用木材资源, 更重要的是通过森林生态圈建立一个整体利用、整体完善、整体保护的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通过整体化、大概念的利用之后从中找到精细化的出路, 以整体为先导, 以细节为主干, 力求达到利用的每一步都贴和自然, 都为森林生态圈的下一步循环, 做出一个良好的促进性作用。
多功能林业 篇4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 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业产品供给的重任, 现代林业具有多种功能, 能够满足社会的多种需要, 为社会创造多种福利, 加快现代林业发展,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2 现代林业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兰溪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93万hm2, 其中有林地面积5.6万hm2, 森林总蓄积量240万m3, 森林覆盖率49.48%, 林木绿化率51.46%, 平原区林木覆盖率17.9%。属典型的丘陵县市, 俗称六山三水一分田, 近年来, 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林业, 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发展现代林业是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据实地观测, 农田防护林能使粮食平均增产15%~20%, 通过发展现代林业, 充分利用好山地、林地这些非耕地资源, 有利于保障农业稳产高产, 有利于增加木本粮油、果品、菌类、山野菜等各种能够替代粮食的森林食品供给, 减轻基本农产品的生产压力, 维护粮食安全, 拓展农村生产发展的空间。
(2) 发展现代林业是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有效途径。
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功能, 特别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多种林业产业, 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兰溪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林业, 大力培育建设主导优势产业, 积极创建特色林业基地等有效举措, 林业在农民家庭收入中的比例逐年提升, 尤其是杨梅、枇杷、大红柿年产值超过2亿元, 占农户家庭收入的70%以上, 绿水青山成为实现农村致富的金山银山。”
(3) 发展现代林业是促进乡风文明、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措施。
绿化宜林荒山、构筑农田林网、增加村庄的林草覆盖、发展庭院林业, 可以实现农民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优美;倡导森林文化、弘扬生态文明, 可以帮助农民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 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发展高效林业产业, 可以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提供物质保障。许多地方通过发展现代林业, 不仅实现了绿化美化, 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 改善了干群关系、村民关系, 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4) 发展现代林业是推动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实践。
我国集体林地占全国林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在占国土面积约90%的广大山区、沙区和林区, 乡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集体林地管理。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由农民自己管理和经营好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 是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福建、江西、辽宁等省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 在极大地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同时, 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的民主管理进程。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 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镇杨梅岭村在转让一片山场时, 就先后召开了11次村民代表大会。当地干部群众反映,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使村干部懂得了依法行政, 群众懂得了依法维权。
3 现代林业的功能分析
现代林业是指全社会广泛参与,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 保护、培育、发展森林资源, 并充分挖掘、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 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之林业。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元素, 而是成了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主体, 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
3.1 整洁村容, 促进乡风文明
构筑农田林网, 增加村庄的林草覆盖, 发展庭院林业, 可以推进村庄整治效果, 实现农民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优美;倡导森林文化、弘扬生态文明, 可以帮助农民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 实现乡风文明的推进。从2005年开始, 浙江省兰溪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美丽村庄建设行动, 拟对所有村庄进行了绿化、美化, 其中, 村内、村旁的绿化列为重要指标。通过几年的建设, 目前已创建有浙江省绿化示范村7个, 金华市绿化示范村19个, 兰溪市级绿化示范村51个, 并创建了省、金华市森林城庄1个。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实现了村庄绿化美化, 而且还改善了干群关系、村民关系, 村与村之间的关系, 从而, 使发展现代林业成为促进乡风文明、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措施。
3.2 改革制度, 推动农村民主管理
兰溪市借鉴毗邻县市在以现代林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还推动农村民主管理的实践的经验, 从2008年开始, 组织开展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由农民自己管理和经营好山林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 极大地解放农村生产力, 促进了农村的民主管理进程。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 是年, 全市境内所有集体林承包, 各村事先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承包程序的各个环节均依法 (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的规定, 严格按照程序办理, 使村干部懂得了依法行政, 群众懂得了依法维权。从而, 在兰溪市也进行了以发展现代林业来推动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实践。
3.3 发展经济 夯实新农村建设根基
发展现代林业是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有效途径。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功能, 特别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多种林业产业, 尤其是桃、李、杨梅、大红柿、批杷等特色果林产业, 以促进农民增收, 从而, 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3.4 带来健康 促进新农村建设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 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出大量的负氧离子, 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同时, 绿色能消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劳, 使人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得到释放, 居民每周进入森林绿地休闲的次数越多, 其心理压力指数越低。同时森林固碳具有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等优点。加快培育现代林业, 在一个村域广泛种植树木、花草, 不仅增强森林碳汇功能, 成为缓解温室效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也改善人体呼吸和血液循环, 促进身心健康。使村民能够以强壮的身体建设新农村。
3.5 美化环境, 增进社会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衡量一个村庄外在形象、文化底蕴、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 能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和谐发展。而良好的生态环境除了道路、排水、排污等设施健全、美观、适用外, 现代林业是重要媒介, 树木、花草是最灵活、最善意、最生态美化环境的元素。所谓最灵活, 就是感到村庄布局在某处需要添“补丁”时, 树木、花草是最佳的“补丁”选择。所谓最善意, 就是树木、花草“俏也不争春”, 其落脚地不与人争执, 只供人享受。所谓最生态, 是树木、花草除了落叶归根, 一般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况且其也是生命体, 受到人类的尊重。因此, 现代林业, 是新农村建设征程中真正起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帮手, 努力建设现代林业, 发挥其在生态建设中的首要作用, 充分美化环境。
4 现代林业建设新农村的建议与措施
4.1 以特色果林产业富村美村强村
兰溪市北部的马涧镇、柏社乡一些村有传统的种植杨梅习惯, 兰溪林业部门抓住这有利条件, 通过建设杨梅现代观光园, 推广大杨梅、高收益的科学培育, 创建杨梅品牌, 争创中国杨梅之乡称号等有力举措, 促进了杨梅收益大增, 每年都有20余万四方宾客前来兰溪观光采摘。兰溪市西北部的黄店镇、女埠街道利用自身优势, 通过科学种植大红柿、批杷, 实施森林食品基地和品牌建设, 兰溪大红市连续2届荣获全国十大优质柿。通过推广枇杷丰产稳产技术, 科学管理采摘等举措, 枇杷价格年年攀升, 2011年兰溪批杷成为全省最甜的批杷。目前, 兰溪已发展有各类经济林1.7万hm2, 2007年兰溪被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 创建了杨梅、枇杷、大红柿等省级森林食品基地10个, 年产值超过2亿元, 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宽裕目标。
4.2 以花卉苗木富村美村强村
灵洞乡与金华市毗邻的金华市婺城区的一些村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实施花卉苗木培育业, 这对灵洞乡的村民有着样板作用, 但多数村民仅局限于观望之中。为打破“秋雨隔田畻”格局, 灵洞乡林业站从以花卉苗木富村美村强村的愿望出发, 动员村民放开胆子走种花卉苗木致富之路, 从2001年开始,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全乡有8个村种植花卉苗木共1 333.3hm2, 兰溪市林业局因势利导, 2012年2月份上报浙江省林业厅争取创建兰溪市灵洞花卉苗木精品园区, 形成集花精品卉苗木生产、原料林基地、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现代花卉苗木基地, 年产值达2 800余万元。
4.3 以毛竹产业富村美村强村
毛竹是一种生长期短、再生性强、收益期长、产量高, 具有健康环保和可持续经营特点的生态经济树种, 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兰溪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雨量充沛, 温度适宜, 非常适宜毛竹的生长, 毛竹产业发展潜力看好, 全市现有毛竹面积3 333.3hm2, 主要分布在梅江、柏社、马涧和黄店等兰溪北部乡镇, 而其他乡镇发展毛竹潜力还很大, 据2010年调查统计兰溪全市适合种植毛竹的土地面积约1万hm2。为鼓励群众发展毛竹产业, 兰溪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扶持政策, 林业部门加强技术指导, 通过几年的建设, 目前, 兰溪市有竹材加工企业148家, 产值达3 575万元。毛竹产业成为一些山区村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命脉。
4.4 以森林旅游业富村美村强村
灵洞乡洞源村境内的地下长河为AAA级省级风景名胜区, 堪称华夏一绝, 另有历史名人赵四小姐祖居、佛教胜地栖真寺、六洞山 (玉露洞、紫霞洞、白云洞、呵呵洞、漏斗洞、无底洞) 等景点, 这些景点的显著特点,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依山傍水、在山体里、在山坡中、在山脚下, 与森林结下不解之缘。为此, 结合实际, 在现代林业的“绿叶衬红花”上很下功夫, 形成以骨干景点带动森林旅游, 景观优雅别致, 生态环境良好的格局, 使森林旅游搭上了便车, 地下长河风景区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3余万人次, 门票收入800多万元。洞源村及其附近村的村民依托森林旅游办农家乐、卖旅游纪念品, 拓宽了富村美村强村渠道, 促进了森林旅游、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目前, 正在筹建六洞山森林公园, 做大森林旅游。同时, 设立杨梅节、红柿节、批杷节, 以水果带动林业观光游, 带动其它产业发展, 给村民致富搭建平台。
4.5 以种树育花富村美村强村
根据兰溪市委的统一部署, 对所有整治村进行了绿化、美化。在运用现代林业对新农村本身建设而言, 兰溪市实施新农村本身建设的“以绿化促美化, 以绿化促文明, 以绿化促富裕”战略, 以行政村为单位, 按照绿化用材型、庭院林果型、生态屏障型、自然风景型、旅游观光型等模式进行统一规划, 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特色;在绿化空间布局方面注重乔、灌、草、竹、藤相结合, 实现了从原来房前屋后栽松、杉、柏向栽经济果木、花、草、竹、藤方向转变, 加强村庄绿化和四旁植树。环村庄绿化和四旁植树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加以推进和实施, 积极抓好村庄整治的绿化工作。在这一过程中, 兰溪市灵洞乡发生“三变”:把“砍”树变成“看”树, 变毁树为养树, 变种树为与树“交友”。村民说:“没有绿水青山就不能获取农村致富的金山银山。”最终形成家居环境、村庄环境、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农村人居环境。
5 依赖现代林业建设新农村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林业在新农村中的功能, 实际上是现代林业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3大需求为宗旨, 即:现代林业的总体目标, 是通过现实的和潜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合理经营, 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活力, 维护生物多样性, 增加林产品供给, 以此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 保障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的共存和发展是现代林业的前提和基石。
5.1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现代林业与以往时期林业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现代林业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 形成“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思想,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与新农村建设共鸣的新理念。如“只有房子没有树不成村”;“树是山的头发, 新农村建设的摇钱树, 生命的营养馆”理念。
5.2 以生态建设为中心, 以发挥森林多种功能为目标
自林学创立以来, 对森林的认识逐渐由单株林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转变, 对林业的认识逐渐从“木材”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 逐渐形成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 高效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为目标的产业和事业。运用现代林业加强农村本身建设, 使农村成为氧吧、花园, 就体现了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为主体的氧吧、美化、致富等多种功能的生态价值观。
5.3 以全社会广泛参与为组织形式
运用现代林业建设新农村, 从一定角度看, 使现代林业增浓了社会性属性。现代林业在建设新农村中的社会化, 就需要全社会人的共同参与和各界人士广泛支持为前提, 不能只要马儿跑而不给草吃。全社会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 运用强有力的组织形式管理和经营现代林业, 才能使现代林业成为新农村建设取之不尽的源流。
摘要:指出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 发展现代林业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从特色产业、花卉苗木、森林资源、生态建设等方面, 就该地区现代林业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功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林业,新农村建设,推进功能
参考文献
[1]姬君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规划[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2006 (4) :71~72.
[4]韩强.发展现代林业, 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J].农民致富之友, 2010 (9) :27~28.
[3]章基正, 汪树人.发展现代林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 :211~212.
多功能林业 篇5
1 林业生态功能事关粮食生产能力
林业有巨大的生态功能, 在实现生态良好、维护生态安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林业生态状况影响粮食产量和质量。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具有防风固沙、抗御灾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改善气候等生态功能, 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生态屏障。
平原林业的发展增强了森林生态系统对农业的保护功能, 改变了农田生态环境, 提高了农作物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保障了农业稳产高产。据科技人员观测, 农田林网能够降低风速35%~40%, 减少蒸发量10%。研究证明, 平原绿化对农作物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原中国林科院鄢陵科技服务组研究表明, 当地农田林网可使小麦增产6.2%~14%;原河南农学院在睢县的研究表明农桐间作可使小麦增产4%~5%, 玉米增产9.6%。宁陵县是豫东黄河故道沙区县, 过去这里是“大风一起, 刮到犁底;大风一停, 沟满壕平”, 加上严重的干热风危害, 多灾低产[1], 小麦单产900 kg/hm2。通过营造农田防护林, 如今这里已是“田成方、林成网、村镇犹如小林场”的粮食主产区, 2012年全县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总产量达4.45亿公斤, 单产突破7125 kg hm2。河南省农科院近20年研究观测表明, 与相同条件的农田相比, 林网内小麦可增产6.8%~17.6%, 玉米可增产5.5%~13.1%。实践证明, 河南省凡是平原绿化搞得好的地方, 均出现了林茂粮丰的新景象。
2 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生态状况
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涉及郑州、开封等15个省辖市的95个县 (市、区) , 多为平原区。通过农林间作、农田林网、高标准平原绿化以及淮河防护林等林业工程建设, 初步形成了点、带、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但是, 由于地方财力不足, 近年来政府投资标准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营造林需求, 省级对林业生态工程造林补助投资80~180元/亩, 市县配套资金到位不够, 影响了农民群众营造林积极性, 造成个别地方造林地落实难、生态林管护难[2]、工程质量达标难等问题。目前, 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区森林覆盖率11.5%, 林网控制率86%, 生态环境仍然较为脆弱, 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2013年5月11日、12日、13日, 河南省气象台连续三天发布了“干热风”灾害预警, 提醒职能部门和农民群众, 如不采取措施将对小麦后期生长带来不利影响[3]。上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也说明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林业建设、提升林业生态功能的必要性。
3 粮食生产核心区林业生态功能提升的主要途径
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需要适时提升林业生态功能, 以发挥其在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保障作用。
3.1 更新改造农田防护林
现有农田防护林树种结构不合理, 功能不理想。要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提出的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要求, 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 提升农田防护林工程的质量效益。实行林业建设与农田、村镇、河流沟渠、道路统筹规划, 风沙、旱涝、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优化林种树种结构, 扩大优良乡土树种比例;改善沿乡道、村道和三级支流的林带树种结构, 两侧各栽植两行以上乔木, 提高绿化层次;加大乔灌混交的林带面积, 增加常绿树种配置率。稳妥地推进现有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 搞好社区造林绿化美化, 逐步建立起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农田综合防护林生态体系。
3.2 完善骨干生态林带
根据《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河南省林业发展区划》, 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适地适树、集约用地的原则, 推进平原绿化三期工程、长江淮河流域防护林体系三期工程、防沙治沙工程、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等建设, 做好各工程之间的衔接;落实《中原经济区规划》, 建设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和沿淮淮河生态保育带。在全面调查豫北、豫东黄河故道骨干防护林带和宛东防护林带功能状况的基础上, 抓紧研究编制这三大生态工程的完善提升方案, 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改善粮食生产核心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3.3 搞好高速公路两侧绿化
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5830公里, 部分穿过粮食生产核心区, 尽管高速公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其给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样存在, 如空气污染等。汽车尾气污染导致的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不容忽视[4]。河南省林科院李良厚课题组研究表明, 小麦麦粒中重金属的含量总体上随距路距离的增大而呈逐渐降低的趋势[5]。公路防护林则能有效阻滞和吸附汽车尾气排放中的重金属, 通过林带减少高速公路对沿线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共识。据专家监测, 20米宽的防护林带以外农田土壤中, 重金属镉、铅、锌、锰、镍含量的平均值, 分别比无林带防护的低30%、12%、22%、13%和8%[6]。为改善粮食生产核心区生态环境, 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应把握生态优先、集约用地、绿美结合、兼顾效益的原则, 乔灌结合, 努力实现高速公路两侧造林绿化彩化, 打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景观走廊, 建设车在绿中行的生态、文明、景观大通道。
3.4 强化措施提高林分质量
坚持科教兴林, 加快速生、优质、高抗性良种繁育和技术培训、推广, 提高林木良种使用率。按照《森林抚育规程》, 搞好中幼林抚育和经营管理, 提高林分质量。发挥政府投资主导作用, 构建多元化投资机制, 增加对林业的投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严格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 建立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林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节约集约、占补平衡的管理机制;完善管护制度, 依法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加强对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 改变“夏树冬景”状况。完善政策措施, 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形成粮食生产核心区林茂粮丰的和谐局面。
摘要:河南省是中国粮食生产大省, 其粮食生产核心区是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林业生态功能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客观分析林业生态功能事关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 针对目前粮食生产核心区的生态状况, 研究提出了提升林业生态功能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河南省,粮食生产,林业,生态功能,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敬增.河南平原绿化理论与技术[M].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2.10
[2]杨朝兴.切实提高平原农区生态屏障支撑能力[J].中国国情国力, 2013 (02)
[3]王永庆、周爱春.河南连续三天“拉响”干热风红色预警[N].中国气象报, 2013-05-13
[4]闫伊默.高速公路两侧缘何“夏树冬景”[N].河南日报, 2012-09-19
[5]王晶, 苏万祥.河南高速沿线土壤和小麦中重金属污染情况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23)
多功能林业 篇6
1.1 农民林业合作社的概念及类型
农民林业合作社是在明晰农民林业产权、承包到户改革任务的基础上, 为进一步满足林业生产自身发展需求、破解林业发展瓶颈问题而创建与应用的, 农民林业合作社对促进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态各个层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作用具体是通过其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来实现的。当前, 我国农民林业合作社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龙头企业+合作社+林农型。这是农民林业合作社的主要类型, 一般由林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 林农以林场或资金形式参与入股; (2) 原农村林业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型。即按照林业合作社的组建原则, 对原有一部分群众基于自愿原则交由集体林场统一经营, 并将集体资产量化为每一位村民手中的股份。 (3) 农村林业经纪人强强联合型。由农村原有各类林产品经营大户和经纪人牵头组建, 对林业产品实行统一的收购和销售。
1.2 农民林业合作社的作用
1.2.1 提高林产品价值, 促进林农增收。
林业合作社在组建之初就是以提高市场销售价格、促进林农增收为目的的。由于林业产品大宗收购、销售提高了市场价格的话语权, 切实从林农角度考虑, 提升林业品价值、拉动林产品市场价格, 增加林农的实际收入。
1.2.2 促进生产标准化, 提升产品品质。
针对农村林产品种老化、管理粗放问题, 通过组建林业合作社, 集中引进新品种、为社员提供培训等, 促进林业种植技术的标准化, 提高林产品品质及产量。品质的提升带来收入的提高, 调动了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1.2.3 解决原料供应问题, 加快企业发展。
林产品的集体化、规模化经营无形中增加了林产品原材料的种类、数量, 为解决企业原材料供应短缺问题、提高原材料加工利用率, 提供了巨大便利。特别是对于市场前景看好的林产品加工, 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2.4 巩固林改工作成果, 推动新农村建设。
林业合作社是在充分征求农民意见基础上, 多采用“分权不分山”的形式对原有经济林场进行的改制, 原有林权量化到了每一位农民手中。林业合作社一方面巩固了林改成果, 另一方面也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 农民林业合作社的功能定位
2.1 农民林业合作社的社会功能
2.1.1 服务功能。
农民林业合作社旨在为广大农民提供服务。首先, 解决了林地细碎化与生产规模化之间的矛盾;使农民可以顺利进行生产和经营服务。其次, 充当了政府、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 解决了传统林业发展中各部门沟通、合作不协调问题。第三, 推动了完整林业服务体系和产业发展链条的建立。2.1.2组织功能。农民林业合作社的成立, 有效提高了农村社会的组织化水平。它通过资金、技术、服务等方式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 进而开展有计划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通过鼓励和引导产业大户、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农村能人等创办、领办合作社, 促进了林业增效、林农增收。
2.1.3 稳定功能。
首先, 农民之间的互助合作, 解决了生产规模小、资金少、技术缺的问题, 稳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次, 成为连接农民与市场、政府之间的纽带, 实现了政令畅通, 稳定了林农的生产经营活动;第三, 促进了农民林业发展成果的共享, 缩小贫富差距, 促进共同富裕, 有利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2.1.4教育和示范功能。林业合作社的主要成员为农民, 相对受教育水平较低, 而林业合作社发展要求农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从自身发展与应用角度切实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 速度较慢, 需要培养积极的典型来激励、带动农民合作社成立, 使更多的农民参与其中。
2.2 农民林业合作社的经济功能
2.2.1 林业合作社本质是经济组织。
林业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就显现了它的社会功能, 促进了农民自身的管理。但农民林业合作社应该是一种经济组织, 它是以追求林业生产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和初始发展动力的;当前有弱化其经济功能的趋向, 使农民林业合作社发展方向发生偏离。因此, 要确立林业合作社首先是一个经济组织, 其次才是一个村民自治组织。
2.2.2 林业合作社是市场的主体。
农民林业合作社本质上是一个经济组织, 它是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有完整法人资格的、有完备市场经营功能的经营主体。从实际运行来看, 林业合作社与其它集体经济组织相比, 更容易发挥其对对内组织生产、对外开展营销的功能, 有其自己的组织机构和运营机制, 是一种典型的市场主体。
2.2.3 林业合作社可以社会融资。
社会融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企业行为, 农民林业合作社通过实行股份制、分权不分山等形式来促进农民对合作社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如农民林业合作社还通过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担保等一系列活动, 吸收大量的社会资金扩大与发展林业生产。
3 结论与建议
3.1 农民林业合作社建设要注重经济功能
农民林业合作社的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既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要树立林业合作社的市场经济观念, 强化其市场主体定位, 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合作社内部运营机制, 在明确利益分配、充分遵守市场规律的前提下, 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和运营手段来组织农民开展生产, 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3.2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为了充分发挥林业合作社的功能与作用, 需要我们处理好林业合作社的几种关系。对政府, 做好信息沟通, 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对市场, 积极搭桥, 重点引进龙头企业, 带动农民发展林业生产。对农民, 规范成员权利和义务、组织与引导农民有规模、有计划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3.3 稳步推进农村农民林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
在我国, 农民林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 可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林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牢牢记住其功能定位, 在充分发挥农民林业合作社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基础上, 促进我国林业产业做大做强, 促进人民生活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金文忠,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组建林业合作社[J].安徽林业, 2008, (03) .
【多功能林业】推荐阅读:
林业改革与林业增长论文09-21
林业局林业工作总结10-17
“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要点”林业职称论文05-31
我旗林业局召开春季防火暨林业工作会议07-16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范文06-06
林业产品07-20
社会林业10-15
经营林业10-17
云南林业05-12
集体林业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