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台发展

2024-07-10

广播电台发展(精选12篇)

广播电台发展 篇1

近几年来, 广播似乎成了广播人一个沉重的话题。说起广播, 嗟叹者有之, 充满信心者有之, 为之奋斗者更大有人在。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 这种心态在业内人士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为什么存在这种状态, 它的核心是广播的“弱势”论。

是的, 随着改革的深入, 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作为地市级的广播电台, 不仅面临着电视、报纸以及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 而且还要承受着来自省级台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如何在夹缝中寻求发展, 成为广播人关注的课题。

一、突破现状

电台作为传统的媒体, 一般说来, 发展历史比较长, 各地市级电台, 在宣传管理、技术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规章制度。这种带有明显乡土气息的管理机制, 在保证广播安全播出和各项宣传任务的完成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市级广播电台作为大众文化载体和公共信息的传播系统的一般属性已日益显现出来。因此, 作为承担宣传功能产业的地市级广播电台需尽快改变过去的经验管理为企业化管理, 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以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广播节目制作和频率资源有效利用的管理制度, 要走“广播”与“窄播”相结合的道路。

二、节目经营需多元化

地市级广播电台作为一种产业, 它本身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决定它必须通过“多元化”的发展理念来适应当今听众对广播节目多样化的需求, 来达到壮大经济实力和吸引不同的听众对象。

节目是广播电台的主要产品, 节目如何赢得市场是广播改革的重中之重。广播节目好像一条锁链, 将听众、电台和广告商联系在一起, 换言之就是广播电台的收听率和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 成功的节目经营是广播媒体具备竞争力的保证。一个企业, 没有自己的名牌产品, 在市场上是打不响的, 广播进入市场, 必然以优质节目敲开市场经济的大门, 这就要求广播工作人员的结构需要扩充和调整, 广播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专业的节目播出人员, 更需要扩充大量专业节目策划制作人员。随着大众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媒体功能还将细分, 专业的策划、制作、营销人员将为专业的电台注入活力, 促进广播节目的优化, 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良性循环。

三、地市级广播需走专业化和特色化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我们知道, 频率的专业化是广播未来发展的方向。所谓的频率专业化, 主要是从广播频率的整体节目内容的专业性、目标受众的明显对象性来界定的。如白城电台交通文艺台, 其节目设置就是以交通这一主题为核心, 目标受众就是广大司机和乘客, 它的节目构成主要以路况和文艺为框架, 在其中穿插与交通相关的信息和专题节目, 突出信息的实用和服务功能。节目内容触及面广, 形式活泼, 以栏目“信息化”的手段在相对固定的专题节目中充实大量的动态新闻和服务信息, 从而满足“驾车一族”和“坐车一族”的收听需要, 通过机制的创新, 不断完善自身的生存环境, 从开播的成效看, 听众普遍认为很好, 并重新赢回了听众。

专业频率要立足市场, 赢得受众, 归根结底要落在专业频率的“专”和“特”上。我们换位思考一下, 听众为什么要选择你的节目?听众有那么多选择, 怎样才能留住他们?你的频率想要留住听众, 就必须有其他频率所不具备的特色。

特色化应该是具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对于地市级广播频率, 就应该具有本土的特色节目、特色设置和特色风格。要着力培养特色化的品牌节目, 打造品牌栏目, 使其成为“号召品牌”, 把整个频率的特色带动起来。如白城交通文艺广播, 它的特色体现在娱乐与资讯信息服务并重, 节目内容和形式与其他频率区别开来, 形成鲜明对比。

四、实行跨媒体跨区域合作

信息时代的特点之一, 是指将世界浓缩为一个联系密切的地球村, 人们对信息的求知欲随着开放程度日益强烈, 这就为媒体之间跨区域合作建筑了平台, 电台与电台之间, 异地连线直播也就成了一项重要内容。各地媒体之间的联合与协作, 已形成了一种运作机制。如白城人民广播电台与北京新闻广播的异地连线直播、与浙江电台的异地直播, 都体现了广播的这种联动优势。

广播的兼容最强, 区别于其他媒体成为自身独特的优势。如何发挥广播兼容性强的特点, 尤其是地市级广播, 就要大胆开展跨媒体合作, 扬独家之优势, 汇天下之精华。在上个世纪80年代, 一家电台率先开始转播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联播》, 结果收听率大大提高, 如今各电台纷纷仿效, 这就是广播兼容性优势的充分体现。广播不仅能兼容报纸、也能兼容电视、网络。跨媒体合作, 体现了广播不断成长的足迹, 充分利用跨媒体合作方式, 取他山之石, 扩充自己的实力, 使地市级广播再展雄风,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放手一搏, 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广播面临空前的竞争是毋庸置疑的现实, 地市级广播电台的生存与发展之路充满着艰辛, 需要我们振作精神、树立信心、勇于开拓创新, 在不断引进新理念、新形态、新结构的进程中, 努力探索, 拓展广播新的发展空间, 使广播媒体真正焕发生机, 展现作为主流媒体的魅力。

广播电台发展 篇2

未来五年,广播影视作为一项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它不但信息容量大,覆盖广。而且它以形象的电视语言广猎大千世界。成为人们得悉各种新闻信息的信使,获得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知识的良师益友,观察社会面貌发展变化的窗口,活跃文娱生活和提高欣赏能力的广阔舞台。

一、发展设想

(一)广播电视

我们将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创新节目形式,使广播电视节目多元化,举办大型户外互动活动等方式,提高媒体的影响力,提升商家的认可度,拓宽广告渠道,增加广告市场份额,增加创收收入。同时加大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增加媒体的影响力;加大设备投入,提档升级,优质安全播出。

(二)网络建设

将全面推进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双向网改造和高清节目推广。进行体制改革,努力通过以下做法实现快速发展。

首先解决资源整合问题。第二是解决双向网络建设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建设IP交换前端、广电云、大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综合业务融合服务平台等,努力通过技术升级、网络优化、内容集成、应用创新、服务提升实现有线电视网络产业化发展目标。

第三是争取省网支持,从根本上解决内容及出口问题。坚定与省网的合作。做为省网的延伸,依托省网丰富的节目资源及宽带出口资质,向用户推送丰富的文化产品,实现全媒体运营的目标。通过有线电视智慧网络实现“互联网+”落地海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城市”,融合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实现服务民生个性化、社会管理集约化、公共服务智能化。

(三)电影

我局将举办更多的惠民活动,送文化下乡,在全市各镇区放映电影,同时要求各影院增加优惠活动、公益活动。

2018年广播影视科工作计划

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1、签订2018年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责任状。

2、做好重要保障期安全布署和检查,春节、两会、国庆节安全播出检查。

3、及时传达上级文件、通知,进行专项整治,排出安全隐患。

二、广告监测监管

按照省市级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医药广告和电视剧广告进行清查,并要求各播出机构自检自查,并整改。

三、全面推进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双向网改造和高清节目推广。

四、继续做好XX市老电影放映员生活补贴后续工作。电影市场管理

五、对电影市场秩序专项治理,按照省市局通知要求逐项自检自查并整改。

六、认真完成国家、省、市广播电视各项报表。

广播电台发展 篇3

【关键词】广播电台;新媒体;转型发展

1.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

1.1什么是新媒体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 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笔者以为,目前的新媒体,应该定义为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之上出现的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报、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1.2新媒体的特点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其特点具体为:

一是媒体个性化突出。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手中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不同。二是受众选择性增多。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节目的投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这就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可以自由阅读,可以放大信息。三是表现形式多样。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机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储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易检索性”的特点,可以随时存储内容,查找以前内容和相关内容非常方便。四是信息发布实时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新媒体用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呈现内容,可以轻松实现 24 小时在线。

2.七大类新媒体正在影响广电媒体,广播电台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极为迫切

新媒体问世后,除了对传统报媒、刊物杂志以及图书出版业产生很大影响,使得国际报业发行量明显出现了萎缩、广告收入减少外,也使广电媒体遭受重大影响。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视听新媒体研究所负责人介绍,目前主要有七类新媒体正在对传统广电媒体产生影响。

一是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二是有线数字电视;三是IPTV,狭义上指的是基于 TV 终端的;四是网络广播;五是网络电视;六是手机电视;七是楼宇电视。七大类新媒体的影响,已使广电媒体的决策层人物感到形势异常严峻,纷纷进行创新改革,寻求应对措施。尤其是与电视进行融合后相对独立的广播电台面对新媒体的强大冲击和影响,更应该注重新媒体的影响和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合作,寻求良好的、实质性的发展路径或者是进行发展转型。

3.充分挖掘新媒体为广播带来发展的空间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台应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那样借力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体,丰富传播内容,提升传播质量。尤其是与电视融合但又没有完全融合、仍处于独立地位的广播电台,更应为自身“转型”进行类似的不懈努力。具体地讲,这样的“不懈努力”就是指广播电台的战略转型,就是要实现从传统意义上的声音媒体向现代化的数字媒体演变,要在新闻信息的采集方法、传播方式、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华丽转身;要基于自身的固有资源,充分结合新媒体的报道方式,形成强大的报道合力。广播电台的这个转变过程,就是要不断顺应受众碎片化、分众化、精细化需求,积极运用微信、社交网站、移动客户端等新平台渠道,充分发挥新兴媒体报道及时快捷、贴近性强、互动好的优势,有效地提升报道的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

3.1借力重要社交网站,展开与听众的有效互动

笔者认为,融入社交网站不仅将有力变革广播节目形态,而且还会使广播互动性增强,受众参与度提高。尤其是与电视进行融合相对处于独立地位的广播,更应该积极与本地域内外的各类网站进行战略性合作,除了无偿提供网站需要的各类新闻资源外,还应该派出部分人员实际进行一些互动性的鲜活节目合作。

3.2充分利用时下比较风行的“三微一二”平台,吸引更多听众,扩大广播电台影响力

在新媒体中较受受众青睐的“三微一二”平台(即微博、微信、微电台和二微码),能为传统广播开启一片新天地。2013年初,我国微博用户已逾3亿,年轻人成为微博用户的主力军。2011 年新浪微博推出微电台,至 2013年5月共覆盖全国 34个地区,445家电台加盟。微电台汇集地面传统电台与网络电台,凭借专业性强、个性独特吸引很多微博受众,并将其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广播听众。另外,微信也成为现在广播节目的一种重要互动方式:利用微信平台,媒体可以和受众一对一地聊天,更可以一对多地群发消息。而且微信平台功能强大,从用户管理到文字、图片、音视频信息的保存下载都非常便捷,所以现在很多电台都将微信与微博同时使用。如今,大部分电台与节目都纷纷开设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文字、图片、语音等也都成为节目新的组成部分。

3.3大胆置换广告资源,与通信设备生产厂商等进行合作,输送广播产品,实现一对多节目宣传运作,在推出自己节目的同时,实现广告收益。

面对强大的竞争,处于相对独立弱势的广播电台应该主动出击,与手机生产厂商等进行合作,进行资源置换,让手机厂商在手机内放置专门收听本台节目的系统,扩大收听面,提高覆盖率,赢取最大广告投放率,让手机用户成为广播电台开发的“富矿”。除此之外,广播电台还可以同样的方式与汽车等行业合作,积极主动抢占有利于广播发展的新媒体空间,寻找新的掘金点。

4.结束语

综上,如何抓住和利用新媒体空间和机遇发展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尤其是边远落后山区的广播电台更是极其关注。处于独立地位的广播电台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适应全媒体背景下的突破创新发展,笔者认为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发展空间,对于广播电台的转型发展来说,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庄宇驰.合肥广播电台新媒体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5.

[2]李巧莲.新媒体时代县级广播电台转型发展之路[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10:38-40.

浅析县级广播电台的生存与发展 篇4

一、发挥特长, 准确定格

广播作为主流媒体和电视、报纸、网络等当代其他媒体对比, 它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时效性强。这一点有时是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电视、报纸图文并茂, 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感官的享受, 这是优势。但是电视、报纸需要录制、编排, 需要排版、印刷, 在速度上和广播相比略逊一筹, 广播电台虽然只有声音, 但是它的传播速度之快、运营成本之低也正是它的优势所在。特别是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等一些实时报道或者现场播报中限制的范围会相对更小, 这一点在县级媒体中表现更为充分。“新闻贵在新”, 同一消息, 电视播出时可能会晚五六个小时或者更多, 广播这一优势不只体现在新闻中, 在其他节目中也有体现。比如:我台与环卫部门共同组织的“携手清洁城市、共建美好家园”大型社会公益活动, 主持人带领听众组成体验小组与环卫工人进行“换位体验”, 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体现了作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切实服务社会的行动, 活动中外景主持与直播间内的主持人形成互动, 以现场直播的方式把活动的火热氛围第一时间传递到听众的耳畔, 有很多听众朋友听到节目后加入到活动的现场奉献爱心, 活动圆满成功, 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反响。

其次, 依据广播传播过程快捷的特长, 在策划广播节目的内容和编排上要找准定位。要坚持宣传导向, 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 了解一天当中的不同时间段哪些不同的受众群体在关注, 哪些类型的节目适合他们收听, 在减少原有老听众流失的基础上增加新鲜血液、扩充新生的听众群。例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每年的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与之相关的新增驾车人数也以极快的速度增长, 这也将是广播的最广泛的受众群体, 所以开办“交通广播”这样的频率或栏目可以吸引更多的交通人士关注节目, 把路况、天气、车行、娱乐等各种信息传递给他们, 给予他们更实际的服务, 陪伴他们度过闲暇时光。这一点, 我们榆树广播电台已经进行了尝试, 推出了《一路同行》《上班早高峰》《下班晚高峰》等交通节目, 并充分协调交警大队, 挖掘资源潜力, 实现了大屏幕路况信息共享, 对路面上的乱点、堵点和交通事故第一时间播报, 给听众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服务, 受到了社会的关注, 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二、提高质量, 创新节目

广播节目是为受众听而办的, 节目必须适销对路, 不断有新鲜、新颖的产品出现, 才能不断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如果缺乏吸引力, 大家不愿意听, 节目花的力气再多, 节目创办人自己再满意, 也是只有播种, 没有收获。

那么, 如何才能让广播受众满意呢?笔者认为, 一定要深入探寻现代广播发展的空间和方向, 要勇于创新, 在发展途径和表现形式上进行全新的尝试, 让原有的广播在内容、形式等各方面得到升华, 实现广播优化。

首先, 要进一步突出节目的特点和特色, 做到结构优化。要找准广播的受众群体和广播之间交集的重要的元素, 知道听众需要和想要听到什么节目。同样一条新闻报道, 电视、报纸只是为受众传递了一个信息, 而电台可以采用更贴近百姓的视角去报道, 和听众有更多的互动, 让受众直接参与到事件的评述当中。如, 每天清晨是听众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为让大家在早上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新闻, 我台在早间时间段办了一档《早间播报》栏目, 加大了天气、交通、股票等信息和经济新闻的比重, 把最快、最准确的新闻和信息传递给听众, 同时, 在节目里每天都有新闻话题和听众互动, 让听众把自己的观点和内容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社教专题节目突出知识性和服务性, 多播报一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 关注民生, 服务人民。娱乐节目注重突出地域特色, 在欣赏性和参与性上下功夫, 办成雅俗共赏、城乡兼容的节目。同时要逐步健全广播节目的品种类别, 使传统广播节目如评书、广播剧、音乐欣赏、电影剪辑等充实到广播中来, 使广播节目更加丰富多彩, 这是县级其他媒体所不能做到的。

其次, 为使广播节目更具有可听性, 县级广播电台还要在重点节目和黄金时段节目上下足功夫, 做到节目优化, 进而使节目生产逐步走向市场。我台创办的文艺节目《绝对意外》就充分发挥了广播的互动优势, 把意外的惊喜、瞬间的感动、细腻的真情通过现场直播真实地展露在人们面前, 扩大了广播节目互动沟通的服务功能, 也扩大了广播电台的知名度。

第三, 还要做好广播节目的优化播出, 要根据播出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播音风格, 既要使录播节目改变传统的新闻播报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的状态, 具备直播节目通俗亲切, 容易被接受的风格和特点, 也要使直播节目通过精心策划更加地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同时还具备录播节目的完整、准确和从容的播音风格。

三、抓好经营, 多点创收

县级广播电台虽然处于弱势地位, 但是其广告业务也不是没有一点优势的, 广播广告的收费价格要低于其他媒体, 同时可滚动连续播出的广告效果, 也会受到广告客户的钟情。广播的广告优势体现在:1.传播的信息能快速到达有车族以及具有很高广告价值的人群中。这是其他媒体做不到的。2.大多广播节目按受众的需求来组织和编排节目, 那么广告客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宣传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相应的节目中根据不同的收听群体来播放广告, 例如, 在每天早、中、晚的吃饭时间就可以播放有关餐饮方面的广告。3.从传播的方式上看, 电视不利于互动交流, 报纸机械、呆板, 而广播的交流感却是活跃的, 互动性强。4.对广播来说, 收听媒介的多元化, 收听地点的移动化, 收听时间的缝隙化, 使人们可以在各种状态下接收广播的信息。这种流动性让广播广告有着占领传播流动空间的得天独厚的条件。5.从制作费来说, 广告成本低, 效益好。从播出费来算, 广播和电视也相差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但同样可以收到好的播出效果。

综上所述, 广播电台的广告经营还是大有可为的, 要做好广播电台经营创收工作, 必须要解决县级广播广告管理方式和广告专业化趋势之间的矛盾, 使大家没有后顾之忧, 全心全意做好广播, 在节目创新上面向市场、服务市场, 通过策划举办各类活动造声势, 提高广播在听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以吸引更多的商家。

中国广播市场发展五大趋势 篇5

从理论上说,全国广播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发掘。2004年,全国的广播广告收入为38.9亿元,占媒体广告总量约6%;而根据美国调查公司TNS的数据,同期美国广播广告约占全美媒体广告8%左右。可是在中国的实际情况却是,许多电台的广告已经排得满满的,除非将每天的24小时变成25小时,才能满足广告客户的需要,同时增加电台广告收入。而许多城市的频率空间也有限,在北京如果再增加任何一个调频就会对其他频率产生干扰。而且,基本上没有增加频率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对广播过去及现在的发展情况,预测未来广播市场竞争将有五大发展趋势。

一、争夺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

上个世纪末,广播市场基本上是音乐台的天下。调频广播播放的音乐具有音响般的音质,少干扰的效果,加上其伴随性的媒介特性吸引了许多听众的青睐。本世纪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开始飙升,同时,交通状况跟不上车辆增多的步伐导致交通越来越拥堵,开车的人们迫切需要随时随地知道路况信息,由此催生了广播业的第二个春天——交通广播的兴起。在私家车数量较多的北京、成都、上海等大城市,交通广播每年创造上亿元的产值。许多电台都瞄上车上移动人群这个巨大市场。许多电台都把目标听众定位在这部分人,甚至把听众中拥有私家车的听众份额作为电台的核心竞争力。蜂拥而来的竞争导致市场空间被大家分割,定位同质化严重,运营成本增加,赢利减少。

由于移动车辆上的移动人群的潜在市场空间有限,可以预测:另外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将是今后广播市场争夺的目标。所谓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是指各大商场、卖场、肯德基、麦当劳餐厅等这些固定的公共场所里的移动人群,主要是指这些场所里的顾客。这个市场是相对于移动车辆上的移动人群来说的,它的潜力非常巨大,因为:

1.每个城市的商场、卖场等公共场所无数,每天在其中购物消费的顾客数量十分惊人;2.这部分正在购物消费的人群消费能力旺盛,正是许多广告商的目标对象,广告投放的有效性高; 3.由于广播伴随性的媒介性质,在公共场所播放广播的到达率将比楼宇电视、移动电视高;4.更由于这部分人群正在实施消费行为,伴随性的广播能对其起到即时的引导作用,广告效果好;5.收音装置相对于楼宇电视、移动电视来说,价格更加低廉,而且安装方便。

现在已经有一些电台或多或少地意识到这块潜在的市场空间,也在加大对这些场所的渗透。在2004年8月份雅典奥运会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就在所有北京的麦当劳餐厅播放“都市之声”的奥运会节目。2005年“五一”长假期间,都市之声又与北京的一些商场、公园联系,在这些场所播放节目。而且许多的建材城等大型市场也在播放都市之声的节目。中央电台的音乐之声也有相似的措施。但总的来说,这些措施都是零星、不系统的,还没有形成规模。

要争夺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首先必须实现节目内容的转变。时至今日,由于交通台模式对广播界的影响,现在许多广播电台都是以车辆上的移动人群的需求为节目内容定位,节目样式、节目时间安排、广告的时段安排、广告品种等,都是适应移动车辆上的移动人群的需求。如果要争夺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广播就必须满足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的需求,就必须

在节目内容上做出适应固定场所里的移动人群的结构性调整。比如,在音乐上要突出伴随性,以轻音乐、舒缓型音乐为主要基调、突出服务性内容、调整广告品种、增加总体广告时间、减少单条广告时长等等。

二、细分化与反细分化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全国的广播电台开始逐步走向专业化、细分化。广播也由于细分化走向了复兴之路。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有中央、省级和省辖市级广播电台273座,开办广播节目2146套,制作广播节目1019万小时。各级广播电台涌现出一批深受听众喜爱的优秀频率、栏目和节目,如中央电台的《中国之声》和《音乐之声》、青岛广播电台新闻频道的《1377早新闻》等及一些地方台的交通频率,已成为广大听众的精神支柱和生活伴侣。目前,全国的广播人口覆盖率高达94.48%,越来越多的听众开始看重这个“伴随性”极强的传统媒体。

随着广播频率的进一步细化,专业化电台的节目内容专业化与受众细分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更多的频率将节目定位为只为某一部分听众服务。在频率专业化改革中,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深圳等较早推出专业化频率的电台,许多频率已经成为当地媒体中特色鲜明的强势品牌。据调查显示,很多电台自频率专业化改革后,媒体到达率高达40%以上,受到广告商的青睐。

但总的说来,广播市场的细分程度并不够,许多城市的专业电台频率都仅仅是相对的细分频率,如北京台的音乐广播是全国比较典型而效益又比较高的专业化频率,但相对于国外的专业化电台来说,也仅仅是个“综合性”的专业电台频率。一个成熟的广播市场在内容定位上应该是非常细致,即使是音乐频率也会分出诸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乡村音乐、摇滚音乐等许多频率或时段,以满足不同趣味听众的需求。但现在的许多电台仍然在争抢综合频率,试图把所有听众一网打尽,有些电台本来已经走上了细分化的道路,但迫于短时的竞争压力,想争取尽可能多的听众,又回到综合台的老路,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信息来源多元化的媒介环境下,广播如果再“广播”,做大众型媒体,将很难打动听众,只有依靠本身特性,抓住特定场合的特定群体才是出路。可以预测,广播市场空间还将更加细分化,通过更多的细分频率,满足小众的专门偏好,以更细分化赢得更多的听众,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细分化完成、拥有一批稳定的听众群之后,还要实施反细分化。专业频率“细分化”是锁定目标,寻找目标听众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反细分化”是拓宽频率的基础。既要满足小众的最大公约数偏好,抓住目标听众,也要满足小众与大众都具有的共同兴趣,以争取更多的目标听众。

然而,反细分化必须等到细分化完成才能开始付诸实施。现在广播市场上存在着细分化过程还没有走完就迫不及待地向综合频率看齐的现象,这是许多电台想迅速获利的急切心情所致。要扩大广播市场的空间,细分化的正确实施与反细分化的时机都需认真把握。

三、地域化与反地域化

在未来几年的广播市场上,地域化和反地域化趋势将同时发展。地域化是指电台播出的地域化。广播与报纸类似,都是地域性较强的媒介,各地的听众口味、需求不尽相同,服务信息、交通资讯也只适用于本地的听众。所以,只有本地的电台才能获得人们的青睐。中央台第四套节目改为都市之声,定位于北京市区的都市人群,就是要突出地域特色和都市风格。

反地域化是指广播电台的跨地区运作。包括内容的辛迪加模式和经营上的跨地域合作。由于广播节目具有容易复制的特点,又由于广播的覆盖区域有限,在甲地播出的节目在乙地重复播出也不会造成麻烦;因此实现节目资源的辛迪加模式可以减少电台的节目制作成本,提高节目资源的使用效率。各个城市的电台合纵连横,实现广播节目共享,节目反地域化,合乎广播发展的客观规律。

2005年5月18日,都市之声牵头全国82家城市电台成立了“中国城市广播联盟”,都市之声总监吴朝晖坦言,中国城市广播联盟现在仅是一个互助组织,至于将来是否会进行市场化操作,尚不在目前的议题之中,关键是“先把舞台搭建起来”,因为这种跨地区的节目合作是大势所趋。

四、多元化发展、产业链开发

同报纸相比,广播的发展受到时间制约,一天24小时不可能变成25小时,也不可能增加过多的广告,单个频率无法通过类似报纸扩版的方式增加广告投放总量。国际知名传媒企业,如迪斯尼、新闻集团等,走的都是以品牌为依托、拓展传媒外延空间之路。

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扩大广播市场空间,有利于整合资源,也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这将是今后广播发展的一大趋势。现在全国的广播电台已在积极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总监刘晓龙对开发外延产品的兴趣很大:“五年后广播经营的主要收入一定不是广告,而是外延产品,因为听众听的是节目而不是广告。如果听众越来越喜欢这个频率,那应该是节目越来越多,广告越来越少。„音乐之声‟在形成品牌后,我们要做的是由它延伸出来广播后产品,比如经营地方频率。”

北京音乐广播是较早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电台,总监邵军的目标是建立以广播为基础的全媒体传播。通过把广播资源二次开发,经营演出、会员、无线业务、杂志、音乐推广等,打造广播新的产业链。

中央电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等也有相关举措。音乐之声将原来中央台的《国际音乐交流》杂志改版成《音乐之声》,虽然广告还处于培育阶段,但杂志都卖脱销了。总监刘晓龙还打算利用音乐之声的品牌影响力,经营艺人的演出。

五、数字广播将成市场主角

由于广播电台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广播电台的赢利空间较大。不少电台负责人透露:“只要给我一个调频,我就能挣钱。”但现在的情况是:许多城市的调频空间已是满满的,增加任何一个调频,都将会给其他频率造成干扰。而新兴的数字音频广播一个信道只需占用64K带宽,而且覆盖相同区域的地面发射功率只要调频广播的1/6到1/10,一个地区可以容纳上百个数字广播频率,所以在未来,由于数字广播的这个特点,将可增加无数个频率,实现广

播的细分化理想,成为市场的主角。

数字广播(DAB)是继传统的调幅、调频广播之后的第三代广播。与传统广播相比,数字广播不光具有信道窄的特点,还具有可高速移动接收、可实现多媒体接收、音质出众、发射功率小而覆盖面积大、频谱利用率高、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并可利用卫星大幅度提高广播覆盖率等优点。

中国之声副总监王晓晖认为,数字广播时代,广播将不再是单一的传媒,广播的含义将会改变。数字广播突破了传统广播只传输声音节目的局限,还可以提供包括音频、视频、数据等多媒体服务,接收设备也不仅局限于收音机,象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都可以接收数字广播的多媒体节目。

在网络数字广播方面,新兴的“播客”开始走红,国外像BBC、CBC电台、波士顿公共电台等都相继开通了“播客”频道,通过传统电台播报“播客”上传的内容,并把自己的节目制成声音文件放在网上供人们下载,苹果公司的iTunes(MP3播放器)开始支持收听“播客”节目。2005年7月28日,中央电台中国广播网银河网络电台开播。

数字广播最大的制约是接收机的普及,数字广播接收机的价格偏高,车载接收机、能接收数字广播的手机都是新产品,但随着产业链条的开发,在内容、设备、相关数据业务等方面将会形成与广播相关的新兴产业。上海东方明珠公司的研发中心就预测上海市数字广播未来将带来2000亿的产业链价值,悦龙数字广播总经理秦学刚表示,数字广播将带来更多的资源,给电台更多发展的可能。

第二篇

对当前广播事业发展战略的粗略研究

本世纪20年代初,广播这一新的信息使者传入了中国。到如今,我国的广播电台已经走过了近90个年头。然而,目前我国广播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其经营与运作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鉴于此,个人对当前广播事业发展战略问题上进行粗略的探讨。

一、加强广播节目的多元趋向及开发节目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广播节目,基本上是由众多的编辑部生产出来的,广播也从以往的单一式发展到如今的多元,从整合到分化的发展趋势也相当明显。几十年来,人们惯于把听众当作没有多大区别的整体,习惯于对他们讲一种话,灌输相对统一的内容。其实上述作法效果很不理想,紧接着各广播台便寻求自己的改革之路,将适应大众的一般需求变为满足不同特定群体的不同需求和爱好。改革之路给各方电台带去了相应的积极的效果。这样广播工作者懂得,广播的多元、分化趋向是符合传播规律的,是应当坚持发展的。对于要广播节目的开发来说,节目内容的全新性很重要。这就要求节目开发上要加强对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各种矛盾的分析判断,确定社会即将出现的主流动态,作出节目的最佳定位。无论何种节目的开发和出台,一定要在讲求实事求是、符合广播特点的基础上,尽最大的努力打破旧有的框框,在播音风格,播出方式等方面大胆尝试。

因此,在当前媒体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电台在竞争中就要摒弃节目出台后可以做上半年、一年的固定想法,要像现在的许多企业一样,加大节目研制开发资金投入,组织精干力量,根据受众的最新需求,提早的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前开发各类节目,人们关注的最新事物,第一时间推陈出新,引领新潮流、新观念。不要等听众不理,客户减少时再进行节目改换。这样作是为了使节目内容深些、专些,更贴近兴趣爱好不同的听众群,以丰富的个性来满足听众多样化的需求。

二、加强网络广播建设进程及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所谓的网络广播,就是利用电脑网络来传播广播节目,听众可以自由地选择世界各地的广播节目,到目前为止,我国有100多家电台建立了独立域名的网站。其优点是传播成本较低,而且改变了广播只能传播声音的历史,提供了平面和视频的空间,为广播多业发展,争取新一代听众提供了载体。信息化对我国广播电视业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的网民数量增长速度虽然惊人。如果能抓住这次机遇,就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另外,我国大部分广播网站还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技术方面的支持还不够,往往因传播速度太慢而失宠。再就是用户市场的制约。网络广播听众必须能够支付高昂的上网费用,长时间局限在计算机前,熟悉复杂的操作系统,这些都为网络广播的发展设置了相应的门槛。但是中国的网民数量与日俱增,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人,普及率达到31.8%。手机网民规模年增加4334万,达到2.77亿人,增长速度惊人,但是与庞大的人口基数比,中国广播产业仍然显得微不足道,在很多城市还有很大的推广空间。

由此,其一是广播电视可在网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弥补广播电视时限性、单向性、线性等传播劣势,延伸广播电视生存空间,扩大在传播新领域的影响力,还需要在竞争中自我成长,不断壮大,还需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敢于创新,勇于解放思想,做一些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积极深索网络传播规律,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从而开辟网络宣传的新阵地。其二是兴办特色化的专业网站不失为一条良策。受众收听收看的习惯,电台、电视台收集信息的专业化队伍、诚信成为一种资本等都为广播电视兴办特色化专业网站提供了有力支持。只有建设一个真正交互性、能实现网上受众之间、受众与网站人员之间、多向交流的个性鲜明的特色网站,才能出奇制胜。看来,广播电视仍然是一个朝阳产业,前途光明。

三、加强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推行激励机制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今天, 人才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越来越显现,而广播事业信息化的推进、信息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目前广播电台新闻队伍人数增长得很快,在职业理念、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都有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是新闻宣传工作意识淡漠;有的是对党的新闻工作的神圣使命缺乏深刻认识;有的缺乏社会责任感。面对媒介发展新态势, 数字时

代的广播急需以顺应时代潮流的人才培养新思路。

为此,广播工作者一要树立大传播观念。大网络打破了原来的地域与行业限制,直接面向全球,广播电视工作者要调整思维方式,树立新的传播观。二要把自己锻炼成为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网络化时代的需要,担负起发展广播电视的重任。此外,我国的广播电视要在激烈的全球人才竞争中取胜,必须实现分配制度、教育制度和人事制度的创新,在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方面取得大的突破。各电台部门单位还要在现有的人员中大力倡导学习新知识,引导传媒工作者适应形势发展,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要形成在流动中用活人才的良好机制,形成有利于年轻人才脱颖而出、不断发展的环境,这样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智能型、数字化复合型的专业队伍。

网络发展对广播的要求 篇6

一、要适应新闻传播形式的变革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编辑工作流程。以广播采编为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工作流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编稿、组织播出,从手写到打印再到现代的全电脑化,主要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最初的手写稿件编排好顺序由播音员播出;第二阶段,由专门的打字员将稿件打印好再编排播出;第三阶段,现代的全电脑操作无纸化办公时期。

第一阶段也即最初阶段,由于每个记者手写稿件的文字清晰度、形成稿件速度等多方面原因,播音员播出新闻稿件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制约和限制,第二个阶段后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与目前正逐步实现的全电脑操作阶段相比,现阶段更显出其优越性。新闻采写和编辑主要是靠媒介的内部网络来实现的。记者、编辑和媒介内部各部门、各级领导的电脑相互联网,使得编辑工作变得无纸化、高效化、高质化。新闻稿件的网络传输,减少了驻外记者邮寄稿件、传真稿件时失密、失效或丢失的可能性;节省了记者、编辑在写稿、改稿和誊稿上所花的大量时间;节省了稿件在各部门、各级领导间为审稿、汇稿、签发所耽误的传递滞留时间;电脑网络的自动校对功能,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并提高了稿件的技术质量。

随着采编流程的变革,媒介机构工作从新闻产品的生产到传输的全过程,都将实现全程电脑化。电脑和内部网络的操作使用,是编辑记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二、要具备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1.利用联网数据库检索浏览信息资源、发掘新闻资源的能力

联网数据库指系统化的数据库集合,存储了大量的信息资源。目前全球联网数据库达几万个之多,包括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社会福利等部门建立的数据库。对记者来说,这些网上信息源就是丰富的新闻资源。记者可以在网上浏览以获得新闻资源,通过检索功能快速寻找有关新闻的背景资料,还可以利用各种在线资源如辞典、百科全书、地名索引、年鉴和汇编等,进行数据和事实的交叉验证。记者所需要引用的文本(如联合国文件、国家法律法规、已发表的论文等)也能在网上方便地得到。

记者应学会使用并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从中发现新闻线索或新闻背景材料,为网络受众制作更翔实可信的新闻作品。

2.利用网络进行远距离采访和熟练掌握传输音频的能力

利用电子邮件(E-mail)进行远程采访已为不少记者所使用。他们在网上发现了有价值的信息时,往往利用相应的电子邮件地址(大多数网页会提供这些地址)采访当事人,以获得充分的资料来写作新闻。利用网络进行采访将大大扩大记者的采访范围,尤其是远距离多人采访。记者应适应这种采访形式的变革,善于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文字采访,通过语音信箱等方式进行口头采访,通过网络进行可视化的面对面采访。

另外,作为广播记者,应该熟练掌握利用网络传输音频的能力,当在异地采访到声音需要在节目中及时播放时,记者应该将做好的节目利用网络传输回电台指定的栏目,这就要求记者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做节目的技术,还要掌握网络传输技术。

3.利用网络更快地获得受众反馈的能力

传统媒体主要依靠电话和读者来信了解受众对新闻报道的意见和评论。这种意见和评论通常数量少、时效慢,因此受众对新闻的参与是非常有限的。网络传播则使受众主动、广泛的参与成为可能。目前我们郑州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以及其他节目,一播出就能通过网络让广大市民立即参与其中,广大听众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同时通过网络了解其他人的意见或就某个问题和编辑、记者进行相互交流。通过网络了解我们广播新闻和广播节目的收听率或者是在广大听众中的反响,目前已经是我们广播人最好的方式方法之一。

三、培养复合型编辑、记者队伍

以上所说的素质要求,是在网络时代对媒体工作者提出的新的业务素质要求。这些业务素质上的新要求,无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众传媒在适应网络发展中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但这决不是说可以菲薄传统媒体时代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新闻素质要求。仅仅具有传统的新闻素质,不掌握电脑和网络等新的信息化工具,将难以适应媒体发展的需要;但仅仅具有电脑和网络知识,没有基本的新闻素质,也不能成为合格的媒体工作者。网络时代的编辑、记者,应该是既具有较高的新闻素质,又掌握电脑和网络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郑州人民广播电台)

论市县级广播电台的创新发展 篇7

与其他媒体一样,广播电台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硬件(设备)和软件(人才)两大要素。如果说技术人才是关键和灵魂,那么硬件设备就是广播电台的基础和根本。没有硬件平台,技术人才、节目宣传、经营创收只是空中楼台,只有将硬件设备和技术人才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两轮驱动、相得益彰。而就目前西部地区一些市县级广播电台的现状而言,两大要素的缺失特别是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广播电台生存和发展的瓶颈。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

1 装备先行,打造事业发展的技术平台

广播电台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只有与时俱进,紧跟高新技术发展的潮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技术更新改造,一定要统筹规划,逐步推进,着重在数字化上下功夫。从采编到制播,从发射、传输到储存,全部采用网络数字化,直播设备要高配置,演播室要进行数字化改造,努力打造集节目、传输、服务等于一体的技术平台,不断提高全台节目运营的数字化水平。在更新设备的基础上,要制定计划,加强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以适应新的更高的工作要求。新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电台节目采编能力,对安全播出也是重要的技术保障。

2 节目为王,树立喜闻乐见的品牌形象

节目为王、节目立台是早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节目好不好听,是赢得受众的关键。没有吸引人的节目,就少有忠实的受众,没有受众广告收益就无从谈起,没有经济效益事业发展就失去了支撑。因此,我们一定要以节目为本,多措并举,不断提高节目质量。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广播电台“先声夺人”的独特优势,学习新媒体快捷、灵活的宣传手法,采编能够紧紧抓住听众心扉的广播节目。加强节目针对性,增强品牌意识,打造频率品牌和栏目品牌,做精做优,形成品牌效应。广播节目,要特别关注受众群及其心理,以吸引更多的受众为目标,建立节目质量考评体系,推动广播节目质量得以提升。

3 拓宽渠道,夯实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

经营创收是广播电台运行的经济基础,也是广电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夯实主业,保持广告创收持续稳步快速增长;要开拓新业,形成多元经营的产业发展格局;要加强成本核算,增强效益观念,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资金的利用率;要把改善覆盖和发射质量作为支持广告创收的基础工程来抓,采用同频、多频、转播、合作等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努力扩大有效覆盖。树立频率整体经营理念,在提高节目质量的基础上,可以和一些广播广告代理公司合作,对频率广告资源实行承包代理制。加大对广播电台节目的整体包装和推广工作,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断提高广播电台的市场价值。要进一步拓展经营渠道,加强节目与广告的互动,在节目推广、活动营销方面做足文章,可以打破地域、行业、媒体界限,建立全方位合作,立体化经营,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合作伙伴的多赢。

4 创新管理,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

在改进宣传工作、节目调整等方面更加广泛地采纳听众意见,最大限度地让听众满意,根据不同的受众和市场定位,对节目进行改版和调整。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细则,拓展沟通渠道,加强对受众满意度的市场调查,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借鉴电视媒体的经验,广播也可以实行总监负责制,总监既要对节目质量负责,也要对经营运行负责。要进一步理顺内部管理,建立各司其职、优胜劣汰的岗位工作目标责任制。

5 优化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人是一切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一定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公平竞争机制和流动机制。要制定规划,选拔培养一批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体系,提高一线采编人员的待遇,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战略储备。队伍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加强在职培训和岗位考核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员工自学充电。要建立起运行顺畅、公正透明的激励制度,使做好本职工作能够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工作环境,凭制度管理,按制度办事,保证干实事的人能充分施展抱负和才华,以事业选人,待遇引人,感情留人,制度管人,建设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人才队伍,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人力保证。

发展有线广播拓宽广播平台 篇8

关键词:有线广播,广播平台

1 有线广播技术简介

随着都市脚步的加快, 城市上空的无线电频率越来越多, 城市里的高楼也越来越多, 传统的中波广播收听效果越来越差。调频广播的效果虽然比较好, 但空中的无线电频率容量是有限度的, 而且各电台频率距离很近, 相互之间的干扰很大。鉴于无线广播遇到的问题, 我们已经开始了有线广播的试验。

有线广播是将广播信号送到有线电视网络中心机房进行调制后, 再通过有线电视网传送到用户, 用户在家中通过专用设备进行收听。目前主要开展两个方向的实验, 一是采用调频调制技术, 用户端以模拟方式接收;二是采用数字技术, 用户端用数字机顶盒接收。

在有线调频广播中, 专门划分出87MHz—108MHz作为有线广播频段, 与开路广播频段相同。数字有线广播中, 音频和视频节目甚至可以同时编码传输, 同时由于采用数字压缩技术, 可输送的数字广播路数可根据需要设定。

由于是通过线缆传输, 与无线开路传输相比, 在声音质量上具有不受空间干扰的优势, 采用调频调制技术, 音质可以接近CD的效果;而数字有线广播效果还要更好。

2 有线广播的优点

2.1 解决覆盖问题

有线广播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音质上与开路调频广播的有所不同, 它应用有线电视光缆传输广播信号入户, 克服了无线信号传输受覆盖区域、信号发射、障碍物干扰等因素影响音质不稳定的缺陷, 从而使音质稳定干净、清晰透彻、层次分明, 更适合音乐、音响性节目的欣赏。

关于老百姓的收听习惯, 南京台专门对南京和北京地区的听众做了一个收听情况的调查了解, 见表1广播收听率调查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在南京市收听广播的人中, 有94.1%的人是在家中收听, 只有5.9%的人是在室外移动收听;北京市, 一个拥有一百多万辆汽车的特大城市, 收听广播节目的人群中有88%的人是在家中收听, 只有12%的人室外移动收听。从这两组数据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在收听广播节目的人群中, 绝大多数人是在家里收听广播节目的。因此解决室内收听问题, 就解决了大部分的覆盖问题。目前我市有线网络已经做到全市入户率95%以上, 这是解决广播覆盖非常有利的条件。

2.2 有线广播声音质量好

从目前的广播技术看, 到用户端音质有线广播是最高的。

首先, 毋庸置疑, 有线广播肯定优于目前的无线中、短波及调频广播。第二, 虽然通讯领域 (包括市话网、移动通讯网和因特网) 技术发展很快, 而且也在发展通讯领域的多媒体广播业务, 但由于其划分的频率、业务性质所限, 其声音 (和图像) 广播业务和质量目前看相当长时间内很难超过有线广播。用户端实现直播间级的音质目前只有有线广播才能实现。

当然, 采用数字技术的有线广播还可以实现高保真、多声道环绕立体声。信号源从制作到播出是纯数字的。从数字播出站直接输送出数字信号给有线调制端可以保证高保真、立体声音质。有线数字广播系统见图1。

2.3 充分利用频谱资源

对于调频调制技术的有线广播技术广播来说, 有线广播的带宽范围是87—108MHz, 共21MHz, 这是个非常“宽的马路”了。为了保证传输效果, 避免相互间干扰, 采用隔频传输, 每个频道所占带宽为400kHz, 所以理论上可以安排52套调频节目, 实际运用时要去掉空中无线调频的同频频率, 最终能使用的频道数也有30套。

数字有线广播, 采用数字压缩技术, 通过QAM调制, 可以将输入的38Mbit/s码流调制到8MHz带宽之内, 从而可以在一个模拟CATV频道的带宽上, 传输6~8路数字视频节目。对于标准的双声道、数字立体声MPEG-1广播语音节目, 压缩层码流符合MPEG-1层Ⅱ标准。单声道码率≥128kbit/s, 数字立体声码率≥256kbit/s, 由此折算, 在一个8MHz带宽范围内可传输多达148套立体声广播。

由此可见, 有线广播能为听众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虽然广播媒介在专业性、功能性等方面的市场分工一直在不断细化, 但是仍赶不上受众所需求的速度, 在无线频率不能无限扩张的前提下, 有线广播新增加的教育教学、通俗音乐、古典音乐等频道可以为这些听众进一步提供更到位、更为专业化的广播服务, 从而进一步细分听众, 并使这一部分听众获得更大满足。

3 有线广播的接收

有线广播的接收很方便。对于有线调频广播信号, 可以利用电视馈线从家中的电视终端盒上的“TV”或“FM”端口直接连接到组合音响的天线的接口上, 然后把组合音响的收音部分调整到FM位置, 调整频率即可收到有线调频节目。

采用便携式收音机收听广播的听众, 需要购买一个有线调频放大器辅助您来收听有线调频广播, 它可以把从“FM”口收到的信号重新进行小功率无线发射, 并且保证在室内接收清晰, 对户外没有影响。这样, 在室内就可以用便携收音机移动收听, 非常方便。

对于数字有线广播信号, 用户端采用机顶盒接收。目前有些厂家正在研制内置小功率无线发射器的机顶盒, 希望也能实现室内便携收听。

4 有线广播的实施

从我市的发展情况看, 我们认为可以分步骤开发有线广播技术。

4.1 首先发展调频调制有线广播

调频调制的有线广播需要的设备成本比较低。电台只需将广播节目传送到有线网络中心机房, 发射端只需要一台调频调制器将基带信号调制后送入有线电视网络中即可, 调制器的价格从1000多到2万元不等。用户接收也非常容易, 简单指导一下就可以实现接收。

首先可以只传送我台现有的无线频率的节目, 让用户逐渐了解和习惯有线广播方式。与此同时逐步发展和充实广播内容, 为用户提供专业服务, 细分广播市场。

4.2 跟随有线数字化进程实现数字有线广播

有线数字化目前在全国正在铺开, 这也是广播发展的新契机。用户高品质数字音频的接收和播放需要带杜比环绕编码的节目解码的技术的机顶盒支持, 这是我们操作过程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如果前期基础打得好, 可以预见后期发展空间将是非常大。根据有线数字广播的发展进度, 我们可以逐步过渡为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

广播电台发展 篇9

1 搭建平台——深度融合全媒体传播

1.1 传统广播自建新平台, 打造自有新媒体传播矩阵

采取自建、融资等方式, 建立网页、微博、微信公共账号和移动客户端 (APP) 等新媒体传播平台, 自己搭建新媒体传播矩阵, 有助于网罗更多新型受众, 全方位覆盖受众, 增强互动性, 更好检测传播效果。

郑州广播在线是郑州人民广播电台1999 年7 月开通的自办网站, 经过多次全新改版, 目前拥有客户端下载、直播点播、互动分享、信息服务、专题专栏、微信、微博等多个入口, 成为郑州电台对外交流的纽带。“借船出海, 移动先行”, 建设打造“微信矩阵+ 微博矩阵”“手机客户端”—“两微一端”自有传播矩阵。2014 年3 月18 日, 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手机客户端正式上线。目前, 郑州电台官方微博粉丝数量达49 万;郑州新闻广播新浪微博粉丝数达39 万;据中原新媒体排行榜统计, 郑州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平台总阅读数60 万, 头条阅读数达33 万;2016 年3 月21 日, 中国媒体机构微信影响力排行榜发布的最新数据, 郑州新闻广播跃居全国17 名, 总阅读数达79 503。

1.2 传统广播进驻他方媒体, 拓展传播渠道

移动互联网时代, 催生了一大批网络媒体的发展, 为广播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广播的生存样式和空间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将优质内容推送到各个社交和商业网站平台, 建立广泛合作关系。

2015 年3 月8 日, 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与全球最大的音频集合平台蜻蜓FM共同打造的“蜻蜓·河南”正式上线, 开启了地方电台进驻网络传播平台的全新合作模式。开设中国豫·剧广播、K歌电台、Good Movie光影电台、非读·BOOK、星光教育广播等多套网络广播, 仅2015 年2 月12 日—3 月13 日, 通过蜻蜓FM收听郑州新闻广播的人数达到130 万[2]。目前, 全省已有17个地市的78 套广播频率在“蜻蜓·河南”上线播出, 用户达900 万。

1.3 传统广播建立云平台, 实现优势资源共享

云平台是用一体化的思维来重新整合系统内局部之间的关系, 打造适应全媒体全业务贯通需求的云平台, 从根本上改变了不同媒体间采集制作相互独立、分散、低效运行的状况。

2015 年郑州电台与SMG合作, 引进@Radio广播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 该平台可实现“一次采集, 多次生成, 多元发布”, 从而极大的推进了采、编人员向全媒体编辑记者转型发展。转型后, 郑州电台新闻中心不光是全台广播新闻稿件的“中央厨房”, 也成为全台新媒体的供货中心、送货超市, 基本实现了广播与新媒体同步播出推送。

2 内容生产——SOLOMO趋势日益凸显

据统计, 移动互联网用户对传统应用的使用时长在降低, 而对生活服务类应用的依赖度提升明显, SOLOMO (Social (社交) local (本地) mobile (移动) ) 趋势加强, 这就要求广播媒体必须明确服务意识, 变信息传播为信息服务。

郑州新闻广播经近十年的打造转型, 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新闻+ 热线”的城市新闻广播发展之路。市民问路, 马上会有人来指路;馒头加热出锅时缩成硬石头立刻有人打电话解释;带孩子旅游被猴抓了用不用打疫苗会有疾控专家打来直播间;车辆爆胎、亏电, 求助后马上会有人送来千斤顶、输电线。《百姓热线》有一句标志语“听民声、解民忧、促和谐”, 节目运营以民生为根本, 坚持成风化人, 弘扬正能量。从走失的阿尔茨海默症老人, 到十万块钱十分钟失而复得, 再到全城寻找百万宝玉, 开播15 年来, 已累计接听市民电话20 万例, 为市民解决了十几万个难题。目前, 新闻广播出资建立了986 微服务“寻人寻物”平台, 依靠庞大的受众资源, 更大限度信息对称, 更大范围的信息配比成功。

3 呈现形式——拓展广播多维度表达

传统的广播节目以“我说你听”的形式展开的, 很难在第一时间了解听众的需求, 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则是要把每个听众变成接力传播者, 形成人链传播和关系链传播[3]。

2012 年6 月13 日早晨, 郑州南三环一家化工批发市场的仓库发生火灾, 一位出租车司机率先在节目中爆料, 随后, 听众发来现场图片, 甚至还有听众直接进入火场中, 通过热线电话进行直播, 不断更新的信息之间相互印证, 不断滚动播出现场火势、交通、消防到达的情况, 一场火灾被迅速的还原并传播。这一模式弥补了目前城市在解决突发事件中记者难以快速到达现场的难题[4]。郑州新闻广播平常节目每天直播时段, 微信、微博的互动量近500 条信息, 如果是热点话题, 信息数量更是高达上千条。第一时间、第一现场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进行全媒体报道, 用户也可即时对事件进行评论、留言供主播采集, 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全媒体运用场景, 成为郑州新闻广播互动化生存、平台化发展的模式, 依靠受众, 请受众生成节目, 解决了节目的“供给侧改革”。

4 探索经营——模式线上线下双轨运营

广播围绕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与特性改造盈利模式开发O2O (线上到线下) 经营模式, 广播的线上节目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为其开展线下活动奠定了基础, 而线下活动也成为广播形成产业链、营销推广以及网罗受众的重要手段。

2015 年底, 郑州新闻广播主持人张明和大龙第一次尝试脱口秀的形式为观众带来都市减压、麻辣犀利的跨年盛宴, “70 后”代表人物张明票价每张70 元, “大龙”为“90 后”代表人物售价90 元, 由大麦网和百应易购统一票务销售, 开创了河南广播主持人明星化商演运作的先河。2016 年3 月, 张明工作室再次携省内众多名嘴大咖用最轻松的态度、最幽默的话语, 笑谈家庭琐事, 笑谈幸福大事, 此次“女神不寂寞”专属脱口秀是郑州广播《talk party 986》的第二场商业演出, 两场均超过七成以上的商业票房上座率。

5 结论

“广播+”作为传统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不能简单停留在横向平面上“+”, 而是传统广播与新媒体在广度和深度产生化学反应的“融”[5]。郑州电台及郑州新闻广播充分发挥自己的传播和资源优势, 借力新媒体, 连接传统广播平台和互联网平台, 努力实现“广播+”的转型发展。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 面对新媒体的强势崛起, 受众行为模式的变迁, 传播渠道受到挤压, 传统广播遭遇严峻的挑战。秉承“广播+”的主动融合发展思路, 积极与新媒体进行全方位的深度融合, 成为广播媒体突围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媒体融合,郑州电台,新闻广播

参考文献

[1]CNNIC.2015年第3 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601/t20160122_53283.htm.

[2]朱奕安, 张柏林.媒介融合时代广播媒体发展策略研究─从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打造全媒体“新常态”谈起.中国广播, 2015 (5) :66-68.

[3]刘浩三, 吕晓虹.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媒体—专访新华社音视频部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中国广播, 2014 (11) :25-27.

[4]孟伟.移动互联网时代郑州新闻广播的内容模式创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4 (7) :36-38.

广播电台发展 篇10

社区广播首先出现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它是以一种“特定的年龄层和有特定兴趣的听众层为对象”, “密切联系本地区实际”, 以地区性服务为宗旨的广播。在美国, 每天收听广播的人数高达71%;在德国, 更高达82%。

社区, 就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 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广播, 即基于满足这种切合以及相互依存关系, 是以特定地区的居民为对象的传播媒介。社区广播的覆盖范围既可以是一个城市, 也可以超出一个城市的范围, 还可以局限在一个城市内的某个区域。一般来说, 在一个城市中, 居民对其生活区域的社会文化、经济变革、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是有着同一认同感的, 因此, 城市广播可以看成一个社区广播。

社区广播具有服务范围明确、易于细分听众群体、易于吸引听众参与等优势, 城市电台发展社区广播, 其可以利用和发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共同的文化维系力”是划分社区的重要标准, 城市广播与社区文化同根同源, 容易为社区听众所认同。城市广播既是社区受众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汇聚和观照, 又是民情、民意、民声的通达和反映。因此, 城市广播与它的服务对象有一种天然的密不可分的息息相通的联系, 使得城市的听众对社区广播的关注, 远远超出了对城市以外其他广播和其他媒体的关注, 这是城市广播在竞争中取胜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二、北京电台发展社区广播的具体举措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 社区居民是重要的广播收听群体。目前, 北京已拥有2000多万常住人口, 根据索福瑞北京地区广播收听率调查数据, 2012年度北京广播市场年平均听众到达率是424.1万人 (关于北京广播听众的界定是:在北京居住一年以上, 年龄10岁及以上, 拥有广播收听设备, 过去3个月听过广播) 。在此背景下, 北京电台大力发展社区广播, 不仅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更能为自身在城区培养更多的听众。其中, 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 (FM107.3、AM1026) 是全国第一家以城市管理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广播电台, 是一个以服务类节目为主, 关注城市运行、服务和管理, 深入社区居民生活, 内容权威、贴近百姓的沟通型专业广播媒体, 其社区广播的属性在北京电台各频率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目前, 北京电台发展社区广播的具体举措包括:

(一) 利用社区广播服务对象明确, 听众需求容易把握的有利条件, 为社区听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城市电台作为社区广播, 其服务范围相对狭小, 服务对象比较明确, 听众需求容易把握, 北京电台拓展社区服务空间, 使服务具有贴近性、具体性和实用性的鲜明特征。贴近性, 围绕听众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需求进行, 与日常生活同步, 成为听众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伴侣和助手;具体性, 听众需要什么就服务什么, 从方针政策、新闻信息、生活知识、音乐娱乐、心理咨询, 到投资理财、储蓄保险、市场行情、股市交易、家教指南、电脑世界, 以及天气预报、交通路况、停水停电信息、电影电视预告等, 无所不包, 无所不在;实用性, 提供的服务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既周到实在, 又解决问题。以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为例。从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2013年节目时间表上, 我们可以看到《城市零距离》《安全新干线》《健康加油站》《京城帮帮团》《家家会生活》《社区大舞台》《茶余饭后话北京》《老年之友》《1039法律调解室》《都市生活汇》《教育面对面》等节目, 此前还开办过《城市与社区》《社区书场》等节目, 涵盖了社区居民的新闻、安全、健康、购物、家居、文艺、文化、养老、法律、教育等诸多信息需求。

(二) 精做广播热线节目, 为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 北京新闻广播的《新闻热线》、北京交通广播的《交通新闻热线》、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的《市民热线》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排忧解难, 深受欢迎, 成为全台的品牌节目。2011年4月11日,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发生爆燃事故, 市民陈先生身处险境却第一时间给新闻广播《新闻热线》打来电话。接到线索, 当天值班的新闻热线记者在20分钟内赶到现场, 并在《整点快报》里做了连线, 在京城媒体中反应速度第一。谈及为何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会选择第一时间给《新闻热线》打来电话, 据陈先生的家属介绍, 他曾在多年前向《新闻热线》反映过交警错罚的情况, 在热线编辑的多方协调帮助下, 交警不仅退还了错罚的钱款, 还向陈先生赔礼道歉。这件事一直扎根在陈先生的心中, 让他对《新闻热线》倍感信任, 至今每天早晨都要坚持收听《新闻热线》栏目和其他新闻节目。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市民热线》还开辟了主持人、反映问题的市民和有关单位的负责人“三方连线”通道, 解决问题效率高了, 办事透明度高了, 节目更有听头了, 服务性也更强了, 不仅帮助听众解决问题, 还向听众传播知识, 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深受社区听众的欢迎, 经常收到市民获赠的锦旗, 如:“急人之所急, 忧人之所忧”“尽职尽责为百姓排忧, 诚心诚意为百姓做事”。

(三) 建立社区基层联系点, 报道社区的大事小情

以“走转改”为契机, 北京电台各采编部门纷纷根据频率特色, 选择社区作为基层联系点, 不定期开展重点报道与走访活动。北京外语广播把使馆区集中的麦子店街道作为联系点, 重点采访麦子店社区汉语角活动, 并将麦子店社区每年的圣诞节、春节、六一儿童节中外大联欢活动列为重点报道题材。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在《七点早新闻》常设专栏《我们在基层》, 并把怀柔区庙城镇、丰台街道永善社区等作为基层联系点。采编播人员深入不同居民社会、不同单位报道与走访, 体验社区的丰富构成和多视角的生活工作。

(四) 利用社区广播易于吸引听众参与的有利条件, 把广播双向互动交流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广播靠声音来传播, 而声音是交流的最好载体。城市电台利用电话普及率高, 电话交流的方式快速、简易、便捷, 交流的内容是人们身边发生的事, 可以尽情倾诉, 展开讨论, 多方参与, 共同探讨, 容易产生互动交流的热效应。做好社区内听众参与交流的节目, 使北京电台在竞争中赢得了主动。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当数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年度大型系列直播访谈节目《市民对话一把手》, 每年3-5月播出, 邀请北京市各区县和各委办局负责人与报名的社区居民面对面直接交流, 通过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和北京广播网音视频同步播出。以往《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大多都是市民向一把手咨询、提问, 2013年局长、区长除了解决问题外, 还将围绕热点、焦点问题请广大市民支招帮忙。如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局长邀请市民就看病过程中如何简化环节, 请广大市民说经历、出主意、想办法。一把手现场选出一位最佳听众, 送出一份精美礼品。随着节目越来越成熟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市民对话一把手》甚至成为很多北京市新政策的新闻发布平台, 被电视与网络媒体竞相报道。

(五) 节目录制走进社区, 与社区居民面对面交流

从2012年8月起到2013年4月, 《市民热线》栏目组先后走进丰台区马家堡街道、东城区景山街道、西城区天桥街道等9个社区进行录制, “三方连线”变身“我们在现场”, 让专家、社区工作者与居民真正面对面, 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节目还号召听众如果希望《市民热线》来到自己所在的小区, 可以拨打市民热线65159043, 告诉栏目组自己的诉求, 或许下一次, 《市民热线》就将来到自己的身边。此外, 北京爱家广播《宝贝计划》节目组也走进社区, 2012年7月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街道办事处共同主办“宝贝计划大讲堂”活动, 以后还将会携手更多知名的孕育专家走进社区和街道, 将科学的孕育理念传递给千家万户。

2012年12月, 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联合环球资讯广播主办的“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大型环保活动在龙潭街道举行。活动倡导市民从身边小事做起, 珍惜、爱护自然环境。150多名社区居民参加了活动。龙潭街道曾在多届“魅力社区评选”活动中凭借环保类项目取得优异成绩, 其中许多项目持续至今。

(六) 品牌活动推广走进社区, 争取社区居民参与

2011年, 北京电台两年一度的“听众喜爱的主持人”评选活动分别走进海淀区世纪城西社区、六街坊东社区。工作人员带去的选票及宣传资料发放一空, 居民朋友们热情参与, 积极为喜爱的主持人投票, 有些热心听众还把带有主持人照片的宣传资料带回家收藏。此外, 北京电台一年一度的“广播达人”春节大联欢活动也来到社区居民身边, “京城社区欢乐行”为参与节目互动的社区居民送去了果汁、“福”字、对联、花生等年货, 以及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此举既提高了现有北京电台听众的忠诚度, 又争取了不少新听众。

(七) 打造“魅力社区”品牌, 把报道与社区文化建设相通相融

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的“魅力社区评选”活动从2006年开始, 从2009年起隔年举办, 到2011年已经举办了5届, 成为北京电台的品牌活动。7年来, 已吸引了北京近千个社区、近千万人参加到这项活动中来, 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 目前已形成了“魅力社区评选”“魅力社区大舞台”等系列活动, 大大宣传和提升了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及北京电台的社区影响力。

2011年第五届“魅力社区评选”活动以“提升和改善社区服务”为主题, 与微博实现联动, 参选社区提交方案后, 只要开通组委会指定微博, 即可成为入围社区, 进入实施和展示阶段。在实施和展示阶段, “魅力社区评选”活动仍然充分展现“社区参与”的特色, “百姓评议团”通过访问社区微博和进入社区相结合的方式, 对参与本届活动的社区展开探访评议, 并组织入围社区推介活动。最终, 专家评议团、百姓评议团、媒体评议团和特约评议团将依据各“魅力社区项目”的微博展示、短信支持、社区探访、媒体报道等情况, 对项目进行评价, 北京十大“魅力社区”和十个“魅力社区单项奖” (大事小事有人管:福缘门社区;日常生活很方便:沸城社区等) 揭晓。评选互动结束后, 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魅力社区评选”活动的工作人员还进行实地走访, 对获奖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跟踪报道。社区工作者表示, “魅力社区评选”的真正魅力是提供了一个全市社区交流互动的平台, 通过参选锻炼了队伍, 促进了社区服务的提升。社区居民则说, 还要继续参加“魅力社区评选”活动, 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社区的风采。

2012年, “北京魅力社区”系列活动之“魅力社区大舞台”全新启动。“魅力社区大舞台”活动以“组建社区艺术团, 搭建魅力大舞台”为主题, 自5月23日启动以来, 经过一个多月的节目征选, 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市区县提交的节目580个。从7月9日起, 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社区大舞台》栏目中陆续展现了来自社区的精彩节目。组委会组建了一个由55人组成的“社区评委团”, 在7月9日至8月31日的节目展示阶段, 每位社区评委将组织10名热心居民参加“魅力社区大舞台”活动, 收听《社区大舞台》栏目, 支持社区节目。活动组委会将根据热心居民收听节目的情况, 考核社区评委的工作, 给予相应级别的奖励, 从而激励社区评委动员居民收听广播节目的积极性。2012年9月23日, “2012年度魅力社区系列活动———魅力社区大舞台”举行会演, 20多个社区节目登上会演舞台。同时, 魅力社区艺术团宣布成立, 100个社区节目首批入团。通过广播、网络和地面活动累计吸引市民参与超过300万人次, 在全市范围内再次掀起“魅力社区”新高潮。

“魅力社区大舞台”活动的举办, 标志着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向北京社区文体活动领域发展的一次探索和突破。活动面向社区文艺资源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摸底, 并将其中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 力求形成北京社区文体活动的全新展示平台。魅力社区艺术团将陆续组织首批入团节目深入社区开展文化展演活动。

(八) 发展社区信息员队伍, 为节目补充基层“养料”

为了走好群众路线, 把报道触角延伸到社区, 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成立了社区信息员队伍。城市服务管理广播社区信息员队伍从2008年3月1日正式运行, 5年多来, 信息员提供关于城市运行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和建议超过4万条, 其中有效线索近2万条, 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信息员队伍达90多人, 覆盖六区的90多条街道。2012年2月, 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召开2012年信息员工作会, 说明升级后的信息员平台情况, 介绍各节目组对信息员的需求, 倾听信息员对节目内容和电台工作的建议。信息员队伍的存在, 让城市服务管理广播的报道进一步深入社区、深入家庭、深入基层, 更好地服务听众、服务市民。

(九) 创办“社区报”, 打造可视化“社区广播”

北京电台出版的《新广播》报, 其定位就是“北京社区报”, 便于社区居民“阅读声音, 收藏广播”。每周一期, 在北京五环内中石化、中石油等加油站免费赠阅。包括电台动态、报道花絮、节目预告、广播评议、栏目推介、主持人推介等内容。

此外, 为了让“魅力社区大舞台”活动的成果在社区中继续延伸, 使新成立的魅力社区艺术团在社区中的热度不减, 2012年11月, 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推出第一份面向社区居民的报纸———《1073艺术团通讯》。《1073艺术团通讯》暂定两个月出版一期, 投放范围为100个魅力社区艺术团入团社区。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希望通过《1073艺术团通讯》, 宣传魅力社区艺术团的最新动态, 在社区之间搭建互通有无、交流互动的平台, 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同时将“魅力社区大舞台”活动的成果与广播节目进行有机结合, 将广播的触角延伸到社区。

(十) 创办社区互动网站问城网, 台网互动打造立体社区服务平台

2010年3月1日, 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创办本地化的政策问答与社区服务平台问城网 (http://wenbj.rbc.cn) , 包括“问城资讯”“问城专题”“政策问答”“投诉反馈”“生活互助”“问城节目”“问城调查”等频道。其中, “政策问答”“投诉反馈”“生活互助”3个频道分别对应城市服务管理广播的3个主打节目《城市零距离》《市民热线》和《京城帮帮团》, 问城网编辑把节目中最具信息量和新闻价值的内容用问答的形式整理到网站上, 供网友浏览、搜索。网友在网上提出的问题, 也通过广播现有的转办、追踪和现场访谈等途径予以回答, 形成了一个闭合的链条。问城网还实现了手机访问, 开通“短信通知”功能, 将权威回复第一时间告知咨询者本人。总之, 问城网的创办理念是依托节目资源打造网站的权威性、本地化品牌;再通过网络手段推广节目, 用网络内容反哺节目。

结语

近年来, 以本地服务为宗旨的社区广播正在世界各地蓬勃兴起。不仅在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广受欢迎, 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印度, 队伍也在逐渐扩大。截至2012年5月15日, 印度国内正在运行中的社区广播电台总数为126家, 分别隶属于非营利性组织、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团体。在泰国, Thai Plus Media公司旗下总计运营着90家广播电台, 其中绝大部分是社区电台。

社区广播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 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城市电台作为社区广播, 有着不可替代的种种优势, 利用和发挥这些优势, 将使城市广播成为与社区生活发展同步、与社区听众的需求息息相通、为他们所喜闻乐听、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传播媒体。这是城市广播作为社区广播具有的美好发展前景。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广播人, 已开始研究社区广播对城市电台发展的意义, 把社区广播作为城市广播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是既有现实依据, 又有长远发展眼光的。

城市电台发展社区广播, 应该下大力气研究社区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历史沿革和文化特征;研究社区居民特有的思维方式、语言构成、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 从而形成对社区文化形态的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 使广播节目与之相通相融, 这是城市广播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摘要:社区广播不仅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更能为广播媒体在城区培养更多的听众群。社区广播具有服务范围明确、易于细分听众群体、易于吸引听众参与等优势, 城市电台发展社区广播, 其可以利用和发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北京电台积极探索社区广播发展路径, 在栏目设置、节目编排、品牌推广等方面做了诸多努力,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社区广播对城市电台发展的重大意义, 实施社区广播的发展战略, 是城市广播人目前和将来面临的重大课题。

浅议新闻广播的发展趋势 篇11

【关键词】中国新闻;广播;趋势;样态

《广播电视百科全书》中对“新闻台”的解释是:专门播送新闻性节目的广播频率,是专业化频率的一种。新闻频率一般连续播出各类新闻性节目,及时报道各种突发新闻、最新动态,播发详尽、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新闻分析等。新闻谈话台,则是由新闻、新闻性谈话节目、访谈专题构成。新闻谈话台不仅考虑新闻的快速传播还要考虑用新闻的背景性和深度性内容弥补单纯性新闻报道的不足,使新闻传递与背景解读相辅相成,增强新闻传播的力量与效果。

1.新闻广播的过渡时代

目前而言中国新闻广播依然处于过渡时代,源于三个重要因素:一、受众对新闻的时时需求还没有形成,加之网络等新媒体对广播原有受众的分流,使得广播新闻受众的数量与需求还有待培育;二、新闻市场还未全面开放,资讯时代遭遇内容紧缺。同质化内容的大行其道,反射出“新闻台24小时播放新闻”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依然存在着差距;三、广告市场缺乏响应。没有足够的受众做依托,广告商则会边走边看,吝于投人。

2.新闻广播的发展趋势

2.1超大版块化

超大板块节目是新闻综合广播将来很重要的一个发展趋势,根据收听峰值,将全天分为“早、中、晚夜”四大时段来进行版块设置,早间版块以资讯为主;午间版块以游戏、益智为主;晚间版块以时评为主;夜间版块以谈话类、体验类节目为主。超大板块的节目设置有利于将“新闻”与“综合性内容”高效嵌入,新闻如“边框”,综合性内容为“柜中画”;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是,超大版块在时间段上更有容邹性,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上能够更加灵活,可以迅速改变节目样态,增加“连线”、“直播”等内容,有利于发挥广播的独有优势。

2.2主持人+评论员的模式

新闻频率的核心是主持人,以主持人推欄目的策略要比以栏目推主持人更迅速且更有成效,除了主持人外,与音乐频率、交通频率这类专业频率不同,新闻频率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评论员队伍,以确保能随时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做出专业性评论。在新闻高度同质化的今天,新闻广播频率要想脱颖而出,一靠主持人,二靠观点,这两者是电台实现个性化生存最为重要的元素,而评论员恰是观点的生产者。

2.3社区化生存

随着我国社区文化的逐渐形成,社区媒体作为传播社区文化的介质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于新闻广播而言,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开设社区广播分台,将原有广播节目内容与每个社区的不同资讯相结合专供特定社区播出;另一个思路是将广播间直接开向社区,通过主办、承办各类社区活动,与新闻广播的营销相结合,从而实现r媒体与社区特定受众的有效对接,从情感上发展社区听众并密切与之的联系,不断扩大新闻广播的受众基础。同时,社区听众也是重要的新闻资讯来源,这些来自听众的资讯为新闻广播的异质化生存提供了可能。

3.新闻综合广播的节目样态

3.1早间版块时段,主打应是资讯类节目

早间资讯类节目应以短、快、大容量见长,应提供包括衣食住行、消费娱乐、物价、出行等各方面的多元化资讯。包括新闻类节目、网络资讯展播类节目、连线类节目。在早间资讯类节目中,连线类节目应该依然是未来新闻广播发展不可或缺的节目样态,这与新闻广播的“强时效”性的使命密切相联。连线类节目在突发事件中尤为重要,连线节目包括“现场连线”,连线在场的记者、由他们描述现场的情况,增强新闻的画面感与动感;此外还包括“专家连线”,连线场外的专家,由他们提供事件的背景,以增强新闻的厚度与深度。

3.2午间游戏、益智类

午间时段为广播的次黄金时段,在这一时段安排一些游戏类、益智类节目,鼓励听众参与其中。

(1)益智类节目:与电视相比,广播游戏、益智类节目的制作成本与听众的参与成本都相对较低。广播午间时段也可设置这样的节目,以互动来吸引听众。

(2)游戏竞猜类节目:此类节目与益智类节目相比,门槛更低,容纳度更高,更着重趣味性与娱乐性。

(3)法制类节目:此外,在下午时段还可开设“法制类”节目,如“现场说法”、“拍案惊起”之类的,将法制节目以故事化的手法进行重新包装与解读。这里可以借用“新闻表演”“场景还原”等电视手法,也可以以广播剧的形式出现。

3.3晚间时事评论类节目

适合新闻综合广播晚间时段播出的有两类节目:一类为时事评论节目,一类为新闻访谈节目。

(1)时事评论节目:为了与电视实现错位传播的效果,与夜间时段不同,未来新闻广播的晚间时段应该以“硬新闻”为主,开辟时事评论、新闻访谈类节目。

(2)新闻访谈类节目:一些与新闻相关的背景、人物等深度访谈节目也可做为晚间新闻广播的一个品类。人物访谈、新闻背景等先前成型的栏目都可以整合其中。

3.4夜间私密谈话类与体验类节目

(1)私密性谈话节目:第一类节目是私密性谈话节目,情感类话题不等于“私密类话题”,只有当情感话题具备了“私密”特色,才具有了夜间独有的优势。比如“同性恋话题”、“婚外情话题”等。目前一些电台开办了“健康知识”等栏目,专门解决人们难以启齿的性、健康等问题,这类节目也可以看作是“私密类话题”的一种形式。在“私密类话题”的组织与实现上,应改变目前单一的利用热线电话“一问一答”或主持人“自弹自唱”的固定模式,力求容纳多层次的参与对象,增加话题构成与走向的未知与期待感,借用多样的辅助手法,共同营造深夜夜谈的“私密空间”。

(2)心理访谈节目:第二类是心理访谈节目,目前电视心理访谈节目大获成功为广播开辟心理访谈节目提供了新思路。心理访谈节目从设置上而言是一个对参与者与收听者都具吸引力的节目样态,参与者愿意将自己的故事讲出来,以求免费获得专家的帮助,达到求助的目的;收听者则通过收听他人的故事与专家的点评而解决自己的问题。这类节目以广播形态出现,制作成本低廉,因广播不出图像的隐私特性,能更好地鼓励参与者与收听者讲述自己的经历与发表自己的看法。

(3)读书类节目:第三类是读书类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上世纪80年代有个著名的栏目《阅读与欣赏》,当时这是一档收听率很高的节目,根据其节目内容制作的书籍也是热销产品,很受听众欢迎。目前电视读书类节目在节目内容与形态上进行了一些新尝试,比如说由从前的《子午书简》,一个人做在那)L给电视观众读书的“独白模式”,发展到由主持人与作者以及来自各个领域的人共同探讨一本书的“阅读+评论”的“众评模式”的新样态,有些读书节目还加人了“情景再现”等元素以期复活书中的情景。广播开辟读书类节目,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将声音元素纯粹化、极致化,真正做到“先声夺人”。另一方面,读书类节目还可与图书音像出版市场紧密结合,电台可以参与“新书推荐”、“名书榜单”等评选,确立媒介评价体系,争取话语权,同时还可主导包装新人等一系列产业与产品的开发。

【参考文献】

[1]肖京明, 戴颖.新闻访谈节目的舆论把握和话题选择[J].采.写.编,2006,(05).

[2]钟军.广播元素在新闻访谈中的运用[J].记者摇篮,2009,(06).

广播电台发展 篇12

首先, 对听众了解度不够。广告赖以生存的土壤不是时间段, 而是节目, 一个频道只有拥有忠实的收听人群、过硬的品牌节目, 才能有高收听率。办好节目首先要从听众的收听习惯、层次水平入手, 并充分掌握固定群体和流动群体的生活方式, 只有把听众的结构分析透, 才能掌握主动权, 面对广告客户时才能提出合理的方案, 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有的地方级媒体往往以主观判断来设置栏目, 或者生搬硬套别的城市现成的节目, 使得节目“水土不服”, 很难留住广告客户。

其次, 广播广告的策划制作水平不高。广播广告因为缺乏图像, 所以要在声音上做到入耳、入心, 但是目前我们遭遇了广播广告的一般化现象, 机关枪式的播报、大声读书式播报屡见不鲜, 更有甚者, 一个频道的主持人竟然同时客串若干角色。另外, 广告创意方面也缺少新意, 让人产生听觉疲劳, 毫无境界感, 而创意平庸的广告是无法留住听众的, 更无法让客户满意。

再次, 采编播广告配合不默契。一般的地方级广播电台都会设置独立的广告部门, 这些工作人员平时很少坐班, 只是局限于拉客户而没有从更高的层次去思考节目设置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节目改版过程中广告部门的意见往往得不到重视, 这样广告部门也就只能局限地考虑问题。

面临方方面面的压力, 广播电台在广告创收方面何去何从?

一、注重调查性, 科学分析收听现状

节目评审、广告创收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必须克服广

二、突出目标性, 打造符合市场需要的栏目

调查过后, 我们要把采编播各路人员叫到一起进行分析, 有了调查就有了针对性, 设立栏目就要对准问题, 这样才能激发出更多的经济效益。目前, 地方级媒体的娱乐节目和调侃节目比重加大, 而一切有针对性的节目却较弱化, 这一方面来源于办节目的团队能力不足, 另一方面就是缺乏正确的观念。其实, 在节目策划方面, 目标性是最为重要的, 定位决定着市场需求的合理程度, 对准了听众的口味和需求就对准了商家的眼球。比如汽车节目, 可以锁定房产、餐饮、娱乐等许多以中高端人群为主要目标群体的客户, 而这些广告客户正是广播电台所迫切需要进行合作的黄金客户, 如果伴随衍生产品开发的广播节目也进行整改, 就会逐渐形成活泛的节目构成形式, 变被动为主动, 在众多广告媒介的竞争中, 以独特定位取胜。

三、加强针对性, 全面提高广播广告的质量

广播广告区别于其他媒体, 在创意方面要求思维要连贯、情景感要强, 创意人员在策划过程中, 往往想把客户提供的资料全部贯穿其中。而一般广播电台的小版广告, 每条都限定在30秒内, 精致的广告不必面面俱到, 劣质和平庸的创意不仅会浪费广播资源更会起到负面效应。音响和音效在广播广告的制作上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如果地方级广播电台无法进行编曲和独立制作, 那就要充分准备好广告音效库中的曲目, 并了解背景知识, 免得惹出笑话。在配音方面, 要根据产品和创意的情节来选用主持人或者配音人员。最后, 制作好的广告作品要及时与广告客户沟通并加以说明, 全面真诚的配合是广告品质的保证书, 而目标客户往往在此时还会变成铁杆听众。

总之, 在未来的广告航母上, 广播电台必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而地方级广播电台同样大有可为。■

上一篇:价值理性的公共政策下一篇: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