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渗透(共5篇)
时事渗透 篇1
当代思想家任继愈曾这样评 价过历史 的作用:历史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和 民族的兴 衰。我们应学 习历史, 并结合当今时事, 学以致用, 这样才能在过去重复出现的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才能应对 当今的现 实生活。在高 中历史教学中, 我们需要探讨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把当今时事热点渗透到历史课堂中去, 让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获取力量, 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的发展史是具有规律性的, 并且是不 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 的。如果老师能够总结出历史规律, 在教学时 将历史和 当今时事 热点结合起来, 让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会分析热点问题。那么, 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 记忆, 还能让学 生熟知当今的时事热点, 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一、巧用时事热点──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虽然我们正不断完善 教学方式, 且取得了 一些显著 的教学成果, 但是, 在现行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弊端。似乎每个老师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无论自己 在讲台上 讲得如何生动形象, 可学生们好像都不感兴趣。其实,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在讲授历史时, 只是对历史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并没有结合社会生活, 对其进行 延伸, 所以才使 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倘若我们能换种方法, 在讲课的同时, 适当地补充些时事热点事件, 那么课堂气氛一定会变得很活跃,
例如, 当我们讲“乒乓外交”时, 为了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引用一些网上的流行语, 如“熊猫外交”。老师可以这样向学生们提问:有一种“国宝”, 它和我们的国球一样, 都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大家猜猜是什么呢?说到国宝, 同学们自 然会联想 到大熊猫。如 果老师再补充一些和“熊猫外交”有关的 故事, 就会更吸 引学生的注意了。特别是在 讲到陈水 扁不同意 接受国宝, 而马英九却愿意接受国宝时, 同学们都会 由此联想 到台湾和 祖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
二、利用时事热点──加深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历史概念是对众多历史事迹、历史人物的集中概括, 学习历史概念, 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真正学好历史就必须充分理解历史概念。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即使老师对历史概念作出了解 释, 但学生未 必能理解。倘 若我们能适当地把时事热点渗透到历史概念的解释中去, 那么, 这势必定会加深学生对历 史概念的 认识。例如, 我们讲到 多边外交时, 可利用的教材内容并不多。这时, 我们可以引用我国政府为索马里海域护航, 受到联合 国秘书长 潘基文热烈欢迎的事迹 来向学生 解释多边 外交的含 义。与此同时, 老师可以再配以护航的相关视频, 让同学们 在观看视 频的同时, 感受到我国海军的威武。如此一来, 课堂气氛一定不会枯燥。又如, 在讲到美国总统选举时, 学生很难理解选举制度是怎么一回事。老 师可以联 系在2000年的总统 选举中, 戈尔的国民选票虽比 小布什多 出约50万张, 但最后却输给小布什, 原因就是 小布什比 戈尔多出5张选举人 票。这样, 学生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选举人”的概念了。
过去的历史会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为了强化学生的历史洞察力, 教师就一定要帮助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因果关 系。例如, 在讲解李 世民的民 族政策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联想到新疆的打, 砸, 抢暴力事件, 让学生比较如今我国政府推行的民族政策和唐朝政府的异同之处。在教学中, 学会用时 事热点来 提高学生 的综合能力, 是一件非常重要的 事情。我们的 教育不应 该只是单 纯地讲授简单的历史知识, 历史教育 的真正目 的是提高 学生的社会洞察力,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将历史和现实进行对 比, 将国内现 状和国际 形势进行对比, 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的思想变得更加活跃。唯有如此,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例如, 我在讲解布雷顿森林体系时, 我首先让学生们讨论怎样才能让金融保 持稳定。讨论 结束后, 同学们又 开始议论纷纷, 并联想到了1929年的金融危机, 有的同学还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进行思考。同学们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有了新的认识, 他们甚至意识在当今世界, 建立一个 完整有序 的金融体 系很有必 要。利用这种讨论的方法, 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通过时事热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伟人列宁曾说过:“每个人都 会有一种 最深厚的 情感, 那就是心中的爱国主义。”培 养学生的 爱国主义 精神, 可以增加学生的民族认 同感, 提高民族 凝聚力。如果 教师在授课时, 能够恰到好处地从焦点话 题中引出 一些和爱 国主义有关的实例, 并对此加以 分析, 不仅能激 发学生的 兴趣,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法国不但抢了我国的文物, 甚至还公然地对其进行拍卖。如果老师引进 这样的例 子, 就会让学 生感到气愤和惋惜。通过这种方式,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 时, 学生们对《马 关条约》中分割岛屿的行为很是愤慨。虽然没有人能准确地概括在条约中有哪些岛屿被割让, 但当我说到钓鱼岛的主权问题时, 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回 答钓鱼岛 是属于中 国的。因此, 在教学中, 老师要善于筛选符合学生学习的历史事件, 并对他们加以利用,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 历史教育的目的 就是要从 过去的历 史中总结 经验, 吸取教训。巧用热点 事件, 既活跃了 课堂气氛, 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并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能够更好地满足高考和新课改的要求。
时事渗透 篇2
一、培养关注新闻的良好习惯,调动学生学习时政的兴趣
时事是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新奇性的特点,而且与社会联系广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学生对此兴趣大增。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对时政的兴趣,首先必须培养学生观看新闻的良好习惯。我要求学生认真收看新闻联播和新闻30分等节日,并要求学生记下新闻要点,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发布新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积累大量的新闻事件,见识逐渐广博。其次,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班里进行公开自由讨论、辩论,学生们可以发丧自己的见解,各抒己见,以此带动所有的学生学习时事政治。最后,时事政治教育形式不拘一格,途径多种多样,诸如,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等,内容广泛,包括国内与国外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体育外交等,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课本联系起来,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体验“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感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
二、发挥正面教育的功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时事政治教育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结合的教学中,就要认真贯彻正面教育原则,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总之,通过时事政治教育发挥其正面教育的功能,颂扬时代的主旋律,让学生正确认识与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三、将时事政治教育有机地整合于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时事政治教育既是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也是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时事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南量的积累到学生的思想发生质的飞跃,归根到底在于教学中,时事政治教育有机渗透。在信息化教学的环境下,更能彰显时事政治教育的独特魅力,以大量的信息、丰富多彩的内容、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介,渗透于学生的日常心理、日常生活中,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而对信息化的社会,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信息的瞬息变化。时事政治教育必须渗透于中学政治教育教学中,只有二者的整合才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作者单位:河北省行唐县安香中学
浅析初三数学总复习
陈培民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怎样进行初三的总复习呢?这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谈谈我的看法。
一、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注重“双基”的训练
分块复习,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血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注重“双基”的训练,通过系统的复习,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建议复习时应着重分析几个题同,让学生悉心体会数形结合问题在题目中是如何呈现的和如何转换的。
二、第二轮: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改变题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多年来,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直线型”“圆”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所以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同时,近几年的应用题还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要适当训练一下,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对基础知识要查漏补缺。在复习过程中和学生训练过程中,总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解题还没有思路,因此要抓紧时间把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类似的题给学生做一做,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决不要轻易地放弃。
战前练兵,模拟中考。在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复习完后,要做些模拟试题检查复习效果,让学生调整心态,振作精神,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并加强这方面练习。
数学知识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考试时遇到不会做的题时要学生学会镇定,回想学过的各种方法,从条件人手,挖掘隐含的已知条件,或从结论人手寻找解题途径,从而争取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时事渗透 篇3
一、高中政治教学时事教育的的重要性
时事教育是指依据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通过了解近期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大事等内容,使中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形成社会主义情感,培养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的活动。时事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标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作为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也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叶圣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真正对学习感兴趣的时候,他才会用心地学习,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时事教学生动形象,与现实联系紧密,可以给予学生新奇而真实的刺激,改变传统政治教学的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时事学习诠释教材理论,加深学习理解。思想政治理论侧重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论,内容相对稳定,具有系统性和抽象概括性的特点,且教材材料有滞后性,时事教育侧重于学习当前国内外的大事以及党的方针政策、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成就等等,其内容具有时效性、零散性和灵活性特点,能够对政治教材起到诠释作用、辅读作用及证据功能,这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时事教育与政治课教学结合,能使抽象的政治课教学情景化、形象化,从而减轻学生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时事一般是近期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大事,材料新鲜真实,加上报刊传播媒体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在让学生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同时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政治情感,这种情感能转化为爱国情感。
(4)提高学生高考的应试能力。把时事热点材料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突出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等能力的综合考查,是近些年来政治高考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一年的时事或以时事为情景材料设计题目,在近几年的政治高考试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以2008年高考文综的政治试题为例,在12道选择题中,以一年来的时事为背景材料设计的有第24题(十七大报告内容),第26题(近几年来的“东蔗西移”),第28题(我国近几年来的外贸依存度),第29、30、31题(以2008年春节前后南方的冰雪灾害为背景材料),第35题(中日领导人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的互访)。主观题的38题以2007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世界范围内粮食危机为背景,39题考虑到200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因此考查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这些题目的分值占试卷总分的80%,尤其是主观性试题,无一不是迎着时事热点、重点问题上,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对时事热点、重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认识水平,将理论联系实际推向更高层次,并体现出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对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鉴于政治高考的这一特点,我们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时事教育的渗透。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时事教育的对策分析
时事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渗透时事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在政治教学中进行时事渗透呢?
(1)新闻讨论。新闻讨论是对学生感兴趣的新闻在背景、前景和解决策略等方面和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新闻、联系课本知识讨论新闻和教师点评三个环节组成。教师在新闻讨论中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在时事材料的选取上,需要做到:紧扣教材知识、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紧贴当前形势、紧抓事例典型。其次,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再次,对学生的创意进行鼓励。如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1月27日起,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公积金贷款降0.54个百分点。这样一则新闻,可以由教师介绍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搜集发布,教师指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进行分析,联系教材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投资的选择和消费等知识进行分析。
(2)课前五分钟读新闻并点评。利用课前五分钟,轮流安排学生读报纸杂志中的新闻(可选择《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时事报告》中的新闻),然后发动其他学生讨论,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激发思维的火花,而教师则需做好总评工作。这种方法体现了时事教育的及时性和经常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自觉性。在五分钟的时事点评中,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还能使师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3)时事宣传园地。组织学生利用班级中的黑板报,安排“时事园地”这一版块,刊出最近发生的国内外要闻,如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三中全会的召开,2007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破冰之旅”和2008年中国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总统的选举等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系统地把握时事内容,并能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分析。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时事知识竞赛、时政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等方式,把时事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结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时事教育,恰当使用时事材料,有效开展时事教学,能有效弥补教材的相对滞后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不要忘记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
参考文献
[1]陈虹.将时事教育引入课堂.当代教育科学,2006:16
[2]安然.中学时事教育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时事渗透 篇4
一、以时事政治导入新课
新课的导入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新课导入得不好, 会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进而影响到高中政治的教学水平和效率。因此, 我们必须注重新课的导入, 在进行新课导入时, 需要注意的是, 要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时,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特点等进行备课和新课导入。以时事政治热点事件进行新课的导入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 这种教学手段的优点在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课时所包含的知识, 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近期的时事政治热点事件, 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的领悟程度。
如在讲到《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这一课时, 可以以中国向中南半岛沿岸国家应急补水的事件作为切入点进行新课导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3月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 中国将自3月15日至4月10日通过云南景洪水电站对湄公河下游实施应急补水。陆慷表示, 中国同中南半岛湄公河沿岸国家是友好邻邦, 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各国人民同饮一江水,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 朋友之间相互帮助、施以援手是应有之义。2015年底以来, 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均遭受不同程度旱灾, 给沿岸各国民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为帮助这些国家应对旱情, 中国政府克服自身困难, 尽最大可能做出努力, 决定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策略, 此举将惠及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国。以时事政治导入新课,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氛围。
二、以时事政治分析重点
很多学生认为, 政治离我们的生活非常遥远, 课本里的政治知识也都是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这种消极的思维从根本上就是错的。也许我们身边很少有行政人员, 也许我们也很少去接触政治方面的工作或事件, 但是政治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身边, 从上访到选举, 从国内到国际, 政治事件随时都在发生。作为国家的未来, 高中生有必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以及相关政治知识。在这里, 我们引入时事政治热点事件到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上, 以当前的热点事件来作为课堂教学分析案例, 从这些事件中剖析出所包含的专业知识。以时事政治来分析高中政治知识的重点, 既可以帮学生加深对时事政治热点事件的了解, 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政治课本中的重难点。
以《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一课为例, 在进行教学时, 老师可以引入南海仲裁事件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树立民族精神。由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最终裁决定于7月12日出炉。这是阿基诺三世治下的菲律宾担当主演、美国幕后操纵的一出反华闹剧。对于仲裁结果, 中国立场一直鲜明而坚定: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通过南海仲裁事件可以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具体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内容。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使一切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三、以时事热点感悟政治
政治属于文科学科, 在政治课本上有许多学生需要牢记的知识, 这些知识固然重要, 但是在这里, 我们要强调的是对政治知识的感悟能力。加强高中生的政治意识, 提升高中生的政治水准, 培养高中生的政治感悟能力, 是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那么, 这与时事政治有什么关系呢?时事政治是具有实时性的政治事件, 这些政治事件都可以作为高中政治课堂上的案例来进行分析, 深刻详细地对时事政治热点事件进行剖析, 便于培养学生对政治的感悟能力。
9月4日至5日, 二十国集团 (G20) 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并主持会议, 与各方共商世界经济合作大计, 共襄全球发展盛举。杭州峰会, 肩负着G20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的期待, 也寄托着世界探寻经济强劲增长动力和国际经济合作方向的期待。教师可以通过这个事件来引导学生对目前中国政治走向进行感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水平在迅速提升, 外交方面也进行得非常顺利, 这是我国国力日益增强的体现, 也是我国社会不断发展, 不断追求卓越的结果。
时事渗透 篇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 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 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 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不仅是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决定的, 更是当前的教育所面临的紧迫形势, 及人才发展战略所决定的。
二、正文
中学阶段教育的对象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 为此,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重大决策, 部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中学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逐步具有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养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习惯。
中学德育工作主要有思想政治课, 时事教育和日常工作三条途径组成。
作为德育途径之一的时事教育是指紧密结合国内外的形势, 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 学习和宣传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 使学生了解国内, 国际重大事件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是时事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如何在时事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呢?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 简单总结如下:
(一)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要促使学生主动地关心国家大事。
教师要坚持形势教育为育人服务,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促
使学生主动地关心国家大事。
如:在思想政治课前, 由教师指导学生做几分钟新闻报道,
内容包括国家大事, 本地区要闻等, 学生发布后, 其他同学补充或指正, 然后教师作简要评论。过一段时间搞一次时事竞赛, 教师将一定时间期内的重大时政问题和有关新闻知识编成多种形式的赛题。这样学生为了准备课堂上的新闻报道, 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就会坚持在课余时间坚持看报纸, 听广播, 搞摘抄, 整理要闻, 自己查阅资料, 并形成习惯, 主动地关心国家大事。
(二)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要求学生在理解国家方针、政策的基础上, 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 积极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
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不能脱离“知”必须通过“知”才能达到“信”和“行”如“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09年2月1口, 中央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一号文件) , 这是中央连续第六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于“三农”领域。民生问题同样是今年的社会热点, 关于住房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 我们都要予以密切关注, 在学生搜集到这些资料后,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党和国家为什么重视这些问题?这些措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切实的实惠和变化?我们应对这些措施持什么态度?等等。
也就是说, 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不仅要理解, 而且还有一个态度的问题, 即拥护还是反对, 或漫然置之。在日常的教学中去引导和渗透。从而使学生自觉理解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作党的方针政策的义务宣传员。
(三) 、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还要求学生在正确分析形势的基础上, 根据形势发展的规律,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形式的发展不是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形势发展的规律也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如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所以尽管社会主义国家前进道路上出现了挫折和倒退, 苏联解体, 东欧解体, 资本主义国家的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但我们不要被表面所迷惑, 社会主义中国的蓬勃发展就是证明, 2008年发生的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使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引起了全球的高度重视。但是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我们夺取抗击历史罕见特大自然灾害的胜利;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等;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合作的重要前提下、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中国采取的对策, 无不显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实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因此要教育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从而自觉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四)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过程同时也是澄清学生在形势和政策问题上模糊认识的过程。
2008年12月15日, 中国大陆和台湾全面启动海运直航、空运直航和直接通邮, 两岸关系正式迈入“大三通”时代。可以预料, 实现“三通”后, 两岸关系将呈现“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发展”的崭新局面。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搭乘台湾长荣航空公司专机于2008年12月23日17时许抵达台北桃园机场, 来到了祖国的宝岛台湾。由此可见, 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所以少数台独分子企图搞破坏, 制造“两个中国”, “一中一台”违背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 注定要失败的, “台独分子”的下场和上述事例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台湾最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