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位置服务

2024-08-19

基于位置服务(精选12篇)

基于位置服务 篇1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爆炸式增长使人们越来越习惯利用碎片时间、在移动中完成消费。既然是在移动中完成消费, 位置服务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入口, 人们需要在陌生环境中尽快了解周围的商业环境, 找到自己需要的消费品或服务, 进而完成消费。随着地图服务的逐渐成熟, 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叠加在位置服务上衍生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据统计, 全球基于位置的服务 (LBS) 市场发展迅速, 2017年, 该业务收入将超过80亿美元, 在APP Store中, 前500位的应用当中, 有三分一的应用都用到了LBS服务。

位置服务是以地图服务为基础的, 是基础手段, 并非最终目的, 基于定位, 与其他业务捆绑, 可以创造大量的新业务模式。基于位置的搜索服务主要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导航服务, 多数情况下, 这些用户同时具有饮食、购物、加油等本地化需求, 通过和移动支付及社交的捆绑, 可以使移动互联网快速进入电子商务领域, 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本地化需求, 可以说基于位置的服务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核心应用。

基于位置服务的导航业务

业界普遍相信, 符合So (social) -Lo (location) -Mo (mobile) 这3个单词的公司都有希望成为下一个Google或者Facebook, 成为硅谷下一只会生金蛋的母鸡。而在这三个概念中, 基于位置的搜索-Location正在成为杀手应用, 呈蒸蒸日上之势, 很明显, 它已经不是下一个热点, 现在的它就炙手可热。

位置服务与移动和社交结合产生的移动导航业务近日风生水起。典型业务是以色列的Waze, Waze是一家2008年诞生于以色列的社交导航应用服务商, 主要通过激励使用Waze服务的司机分享实时路况来提供更为精准的路线导航, 同时Waze能为司机提供实时路况和导航功能, 并运用所获得的数据建立了属于自身的地图。如果路上发生了什么情况, 如塞车、事故信息、限速、封道、沿途最便宜的加油站等有用信息, 驾驶者能马上从应用中获得这些信息, 从而快速安全到达目的地。Waze服务的收入来自“基于位置的广告”, 目前已经有了3000万用户, 由于Waze服务的地图是由司机绘制的, 不像专业的地图公司那样需要耗费大量的绘制成本, 而且具有典型的用户产生内容 (UGC) 特征, 符合互联网发展趋势, 因此得到了Facebook, 苹果, 谷歌等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关注, 近日谷歌最终得以收购了Waze公司。从Waze服务模式可以发现, 以往社交的引入多是为了作为内容或商品的分销渠道, 以达到病毒式营销的效果, 但Waze却通过引入移动社交, 使用户同时也成为了内容的设计者, 几乎是互联网2.0在移动地图服务上的翻版。

基于位置服务的O2O业务

O2O即Online To Offline, 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 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O2O模式商务与B2C和C2C那种电子市场+物流配送的模式不同, 后者多为实物消费, 以淘宝、京东、凡客、当当等为代表, 商家把商品放到箱子里通过邮寄的方式送到买家, 而酒吧、KTV、餐馆、加油站、理发店、健身房、干洗店等, 不能把它的服务塞进箱子里送到我们面前, 必须由客户到线下实地去享受服务。典型的O2O模式是电子市场+到店消费, 商家在网上寻找消费者, 然后将他们带到现实的商店中, 具备“线下商户的推荐”、“在线支付”、“营销效果的监测”这三大功能。

实物消费型电子商务几乎已经到了“无电子不商务”的境地。但是97%的服务型消费还是在线下完成。即使是电子商务最为发达的美国, 线下消费的比例依旧高达92%, O2O市场前景巨大, 未来5年我国将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GDP占有量, 预计O2O在中国打开的将是一个万亿元级别的市场。

但O2O很多是一次性消费, 用户粘度低, 对商家来说, 商业价值不多, 对O2O网站而言必须具备随时随地提供O2O服务的能力, 通过LBS, 可以向用户随时推荐消费半径内的商家, 这种半径最好是步行不超过两站、短距离能即时消费的商家。

LBS与O2O结合的典型应用是Foursquare, 该业务基于用户地理位置信息, 鼓励手机用户使用“签到服务”, 同他人分享自己当前所在地理位置等信息。用户完成签到后, Foursquare将向用户提供签到地点附近的其他信息, 广告主可以精准的将信息传播给5公里范围内的潜在顾客, 提高广告服务的关联度和精准性, 从而提高本地广告营销价值。2009年3月Foursquare在美国上线, 六个月之后进行了第一轮天使融资。到2010年4月, Foursquare的用户突破100万, 2012年4月其用户数已超过2000万, 从Foursquare呈现出的发展曲线看, 比当年的Twitter还要快。

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支付业务

所谓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终端, 接入通信网络或使用近距离通信技术完成信息交互, 实现资金从支付方向受付方转移从而实现支付目的一种支付方式。移动支付分为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两种, 其中近场支付是指通过移动终端, 利用近距离通信技术实现信息交互, 从而完成支付的非接触式支付方式。但近年来一种完全无需接触的近场支付模式显得更加新潮, 这种模式是美国Square公司创造的, 是基于位置服务和移动支付业务的结合。

Square提供了一款名为“Pay with Square”的软件, 之前这款软件名为“Card Case”, 用户在手机上装了这款软件后, 无需动手, 即可完成支付, 目前已经有超过70, 000家商户支持这一功能。Square会按照距离和相关性显示商户列表, 同时软件中还加入了搜索功能, 可以输入商户名称查找, 当然用户也可以在地图上对商户进行浏览。另外, 通过短信、email及Twitter用户可以和朋友轻松的分享商户信息。用户在进入商户附近一定范围时, 商户的Square程序就会自动显示用户的姓名、帐户等信息, 当用户消费后只需完成身份确认, Square程序就会自动完成交易, 随后用户手机端的Square程序会收到相应的提示和收据。

目前这一业务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推广, 可能主要原因在于大家仍习惯信用卡的支付方式, 但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方式, 人们不但不用携带现金, 甚至不用携带卡片, 对于新生代而言还是应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目前, 将地理位置业务叠加在其他业务功能上正在成为行业共识, 从商业模式上看, 基于位置的服务和应用, 不仅是靠广告、电子商务的收益, 更是聚合位置信息, 连接线上与线下、沟通虚拟与现实的桥梁, 基于位置的服务正在创新商业模式, 带来新的生活和消费体验。

基于位置服务 篇2

2009-12-29 23:00 在座各位大家好!领导安排的“一人一颗一题一讲”的活动。说句心里话,这几天很发愁,很头疼,讲课对我来说,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讲课是外行中的外行,但要说起开车,不是吹牛,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从17岁考取驾照到今天,在这24年驾驶过程中,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大小事故,曾经多次被市政府交安委评为全年无事故优秀驾驶员的称号。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座的大家都是我的老师,讲的都比我好,我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好好想大家学习,学习每一位身上的优点,独立使自己做到三个提高。第一提高自身水平,第二提高办事能力,第三提高综合素质。我儿子杜泽泓常说的一句话,在强者的眼里,永远没有弱者的席位,所以我要向大家学习成为强者,不要被时代淘汰。下面我来讲讲怎样做好后勤工作。

一、后勤服务是一项非常繁琐、又比较辛苦的工作,是一个单位的“门面”和“窗口”,也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多年的实践证明,没有有效的后勤工作做保障,其他工作就不可能顺利开展,甚至无法完成。因为后倾服务涉及到每个职工,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后倾服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职工的工作情绪、单位的形象与和谐,进而影响工作效率。但是,后勤服务又不像其他工作那样有规有矩,易于遵循,他是一项伸缩性、随机性较大,没有固定的模式。

二、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是后勤工作者的天职,是与生俱来的永恒课题。从职能分工看,后勤工作其实是机关工作的一部分,它服务于全局各项工作,以大局为先,以服务为重。后勤其实质就是为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弹药”的后方战线,没有适时的物质保障和适宜的服务保证,基层、机关工作和活动就会失去基础和动力,一切都将无从谈起。为此如何提高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是每一位后勤人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后勤工作者,在此本人以自己的理解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三、那么如何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呢?

态度端正。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从被动性服务向主动性服务转变,增强群众意识和大局意识。首先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后勤服务工作是单位整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整个事业发展的保障。其次,必须消除后勤服务工作“低人一等”的想法,要认识到工作只有分工不同,而没有贵贱之分,否则就会影响到工作质量。

服务周全。在工作中必须把握一个“细”字。只有工作考虑得周全,细上加细,才能使后勤工作得到职工群众的认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经验,是后勤服务工作做细的基础。只有经常总结以前的经验,才能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吸取教训,重新制定新的工作目标。后勤服务工作要克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工作态度,不要怕事情干多了,问题就多,就会让群众不理解,而使自己受委屈。相应的工作制度是后勤服务工作做细的保障。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使后勤工作做细,除了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外,还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或措施作保障。

四、后勤工作的特点

1、广泛性。后勤工作涵盖面较广,具体地说,我局的后勤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出租房屋、饭堂管理、基建管理、水电管理、车辆管理、文印、综合楼卫生、维护维修及其他日常性事务。业务项目繁杂,涉及范围广,与全局员工的各项工作、生活都息息相关。

2、服务性。后勤工作是服务工作,从后勤工作的内容来看都是为本局工作服务的,是保证我局其他工作顺利进行的服务性工作。比如,协调好各科室用车等都需要服务。为此我们后勤工作者都需要热情、主动、耐心,还需要有能力、有技能,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服务工作,才能得到支持和理解。

3、和谐性。后勤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头绪繁多,既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有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人与物的关系处理不当,又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机关工作所需的交通、水、电、暖等物资保障以及全体员工的生活样样都要细心考虑周全,精心安排,稍有疏漏,就会影响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员工工作的情绪。其次是上下左右,纵横交错,涉及面广,既要处理好本局内各部门的关系,又要协调好本局与外部的诸多方面的关系。因此,后勤工作是打造和谐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4、琐碎性。后勤管理工作常常是从一些不起眼的树枝落叶、芝麻小事做起,然而这些被称为小事的工作切不可小看。具体工作中饭堂管理、车辆管理、出租房屋、水、电维修、文印、日常清洁等,如果没有这些不起眼的准备工作,就无法保证大事的顺利进行;修修管道、接接电源等再小不过的事,但都代表着整个局的文明风貌,若有不慎,将会直接影响上下、内外关系;还有在接待和外事活动中,小事处理不当,也将会影响到我局的的形象。

5、时效性。后勤管理工作是动态的活动,任何的工作都是在时间中进行的,任何工作的开始和结束都有合理的时效性,任何工作超出它合理的时效性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后勤工作更是如此,每一项服务都有其即时性,如那个部门需要用车;灯管、水管坏了等等;为此每一个后勤人员都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办事必须做到果断、及时、合理、科学。

6、协调性。要做好后勤管理工作不单是后勤部门的工作职责,也需要每一位员工的支持与配合。如饭堂报餐,若员工不报餐而就餐就会造成浪费,还有日常工作用水用电,需要大家能够自觉做到人走灯关等良好习惯等,只要大家能够理解和配合后勤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家。

五、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几点想法

根据前面所谈的后勤服务工作的特点,本人认为必须从实际出发,以搞好服务保障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为目的,突显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本所后勤管理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后勤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各项规章制度,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部门职责、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工作规程等一系列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长效性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如用车、租赁、饭堂、文印等,这些都能够有效提高我局后勤的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功能在于规范和约束行为,为此加强制度建设将有利于规范和约束后勤工作,使后勤保障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也使今后的后勤保障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2、加强奉献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后勤部门作为服务性部门,后勤工作者更需要强化奉献意识。这是由后勤工作性质决定的。“后勤工作是整个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后勤工作不是中心,但要服务中心;后勤工作不是大局,但又牵动大局;后勤不是小事,但又必须从小事做起。和其他工作比较起来,后勤工作更需要强化奉献意识,努力提高服务力。因为后勤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为全局政务提供保障,为全局服务。我们必须既要强化奉献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没有奉献意识,即使有一定的能力,也不会自觉主动去服务;仅有相关意识,如果缺乏服务能力,这样的意识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此,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通过树立奉献意识并强化服务能力。

3、加强角色意识,提高专业能力。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不同的分工,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后勤工作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也有不同分,作为后勤工作者我们必须强化从事后勤管理、服务和保障的角色意识,准确定位,明确职责,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当前,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在明确自己角色的同时,应该努力提高专业能力,这是强化角色定位的前提和基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各自的专业特长。“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后勤工作也存在专业分工,比如有车辆管理、水、电管理、基建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文印管理等等。每个人都应该按照专业化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为全局各项工作服务。

4、加强进取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如何有效履行和不断强化后勤管理的职能,如何提高服务质量,都需要我们保持进取意识,强化创新能力。如果总是因循守旧,不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模式,那我们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后勤工作由于工作面宽、领域多、战线长,涉及管理、服务、保障等方方面面。现如今服务的内容和要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来的后勤服务一般性事务工作发展到后勤政策制定等事务工作。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做好新形势下的后勤服务工作,就需要不断的总结、创新和提升。因此,每一名后勤人员必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态,在继承的基础上突破前人,超越自己,推动后勤事业持续的发展创新。

5、加强学习意识,提高思维能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坚决克服那种后勤工作主要是做事和服务,不需要学习,不需要理性思维的错误观念。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因此中心后勤服务工作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注重实践创新,工作要有新举措,力争取得新成效。

一是突出重点,围绕中心任务,搞好后勤服务

更新思想观念,不断强化后勤服务意识,一定要牢固树立围绕中心工作,搞好后勤服务的观念,不断强化后勤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责任感,紧迫感,除了积极协助,配合各部门用车等工作外,在其他方面也要全方位的服务,我和中心的同志们在一起,每天都心情愉快的和同志们相处如一家人,大家的事就是我的事。全国13亿人民中我们的相遇是多么的不易,我们能相处、相知有是何等的缘分呀!我一定要珍惜这份缘、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天。

二是齐心协力、全身心的投入到中心工作中

深刻领会和坚决执行中心领导的决策部署,不断提高办事能力,确保政令畅通,切实做到令行禁止,那么中心的各项工作一定会圆满完成。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检验工作的成效。我们要以对后勤服务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后勤服务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把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后勤服务上,时刻牢记我们的职能,坚持一切围绕“中心”、一切为了“中心”、一切服务“中心”,扎扎实实地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同时保持清醒认识,不能盲目乐观,要看到不足和差距,要不断改进工作,努力使大多数同志满意。

六、奋发有为,确保后勤服务工作上台阶

坚持“龙头”牵引,搞好“凝聚工程”。要牢固树立为“中心”服好务的思想,切实把后勤服务工作摆在办公室工作的“龙头”地位,着眼未来,搞好前瞻性设计和整体性筹划,做到发展思路明确、工作重点突出、落实措施得力。与各部门密切协作、各司其职,自觉做到“三合”,即:合心、合力、合拍。坚持以后勤服务的高质量保证“中心”任务的有效落实,积极配合中心职工开展“凝聚工程”,发扬团队精神,经常见义领导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和全民健身活动。

坚持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后勤服务工作创新要勇于革除旧的观念和做法,拓宽视野,打开思路,以海纳百川的勇气和敢创敢试的胆魄,积极吸纳先进经验,着眼长远发展,要善于用新视角、新观念、新思维来谋划后勤服务工作发展,力求实现新的突破,不断推进后勤服务工作深入发展。

基于位置服务 篇3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数量、规模不断增加,人们对城市交通运输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车辆不断增加,道路负荷日益严重,交通拥堵,事故频发,造成人员伤亡、物资损失、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凸现。

美国对39个主要城市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每年因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10亿美元;欧洲每年因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5000亿欧元和500亿欧元。我国相关部门发布的《2009福田指数——中国居民生活机动性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北京市民每月因交通拥堵而造成的经济成本为335.6元,广州的每月拥堵经济成本为265.9元,上海每月拥堵经济成本为253.6元,中国15座城市日均损失近10亿元。

交通拥堵不仅给公路使用者造成时间和燃料浪费,随之带来的停车和启动更进一步恶化了空气并产生其他形式的污染。来自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和环境保护部的研究统计结果表明:中国113个重点城市中,三分之一以上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存在严重的区域性大气污染引起的灰霾等问题。机动车排放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尾气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像北京、上海这样一些工业废气较少的城市,汽车的尾气量能够占到城市废气总量的60%以上,直接威胁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指在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之上,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地面交通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将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影响,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产生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ITS技术的应用可减少10%的废气排放,20%的交通延时和30%的停车次数。

ITS主要是实现交通信息的采集、处理、发布与应用。通过实时发布的动态交通信息促使各类交通参与者自觉调整出行行为,从而实现交通系统的优化运行。

国际上,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较早开始研发ITS。较为成功的系统有:美国的Transtar,ADVANC,PATH,TriMet,Probeview;日本的VICS和Smartway,IPcar;德国的宇宙航天中心开发的ITS系统,XFCD,Cityfcd;英国的TrafficMaster,nadics;瑞典的OPTIS;法国的Mediamobile。

在国内,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等地开始建设ITS。上海于2003年开始建设,到2008年已初步形成了能覆盖全市范围主要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的技术体系。为迎接世博会的到来,2009年建设了上海交通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工程,实现了市政道路行业、市交警总队、城市交通港口局、浦东新区以及铁路、机场等交通管理部门的系统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系统互联。形成了上海智能交通信息三级平台体系。

一级平台为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是全市交通综合信息集成、共享、交换和发布的核心主体。二级是行业管理交通信息汇聚、交换的信息系统。三级应用系统负责数据采集和具体业务应用。

一级平台已汇聚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对外交通、区县枢纽等各类交通数据259项,以及对1000条公交线路、11条轨道交通线路、700个营业停车场、2个国际机场、3座铁路客运站的线路分布、实时泊位、航班等动静态数据。每年数据在线存储量8T。基本实现了2分钟更新的上海道路交通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发布。

总体而言,上海的智能交通系统在设施规模、数据汇集量、处理能力及实时性、准确性等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在交通信息发布、信息挖掘、信息应用等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迫切需要将这些信息用于政府决策,为其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支持;为市民出行提供及时、准确、个性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

系统架构设计

传统交通信息发布的主要方式是网站,广播,电视等。这些方式的特点是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缺点是缺乏个性化,缺少针对性,单一静态及被动,尤其不适宜驾车人的使用。而车路动态信息交互与服务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开发出基于车辆位置的个性化,主动交互的交通信息服模式务。同时,车辆位置信息将作为一种信息源与其它方式采集的交通信息源相融合,进一步提高交通信息的准确度、完整性、可靠性。

适合于智能交通信息交互与服务的多种感知环境,覆盖人—车—路—交通流—环境的动态交通信息交互处理系统体系、接口标准、通讯协议、应用范畴和实现模式等。

面向动态交通信息交互和服务的系统架构

系统由信息采集、网络传输、信息交互及应用服务层等四层组成:

信息采集层承担着信息的采集,由获取受控对象状况的传感器设备及网络和物联网终端组成。重点开发基于智能手机、PAD终端采集车辆的GPS位置信息,并实时上传到信息交互平台。同时终端可以实时接收交互平台下发的数字地图及所在道路的交通状态信息。

网络传输层承担着信息的传输,中国电信利用现有的固定、移动、卫星等网络资源实现终端与平台之间的互联。

交互平台层承担着终端采集信息与交通信息中心提供的路况信息的交互。一方面实现基于车辆位置的个性化、智能化交通信息服务,交互平台每2分钟推送一次交通路况信息。另一方面车辆位置信息经处理后获得路段的速度,时间等信息与交通信息中心提供的路况信息融合,进一步提升交通路况信息的精度及覆盖面。

应用与服务层承担了交通信息的发布及应用服务。包括开发虚拟道路电子情报板,特定路段警示,特定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等。

nlc202309040936

GPS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基于车载设备的GPS浮动车技术采集交通信息,车载设备包括GPS定位模块和通信模块等,GPS模块接收卫星信号并运算出车辆的坐标和瞬时速度,通信模块负责将车辆ID号,经纬度坐标、瞬时速度、方向、回传时间、车灯、雨刷、出租车计价器状态等数据传送到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对上传数据进行存储、预处理和地图匹配后,利用相应的计算模型对交通信息进行估计,得到道路的动态交通信息。并接收信息平台发送的指令和数据。

随着智能手机和PAD终端的发展普及,GPS已成为这类终端的标配,使基于智能手机、Pad等终端的GPS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成为一种重要的形式。其带来的优势是采集数量规模扩大,采集范围更加宽泛,浮动车类型由单一的出租车和公交车扩展到效果更好的私家车。从而使获得的交通信息精度,路网覆盖面有较大提高。

几种浮动车类型存在的优劣势:

出租车:目前各地广泛使用,其优点是出行率高,出行范围广、时间长。以上海为例,出租车约5万辆,占全市车辆数的3%,但在整个上海的城市交通流中超过15%,对上海路网的覆盖率超过80%。不足在于:其空驶状态时较载客状态时速度要低;另外,出租车寻客、等客、上下客的非规律性对交通流状态进行判断产生困难。

公交车:其覆盖率高,运行时间长,线路固定,能反映固定线路和地点的交通流状态,方便建立历史数据库。缺点是其需要频繁停靠站点,不能反映正常的交通流状态。

私家车:家庭乘用车数量大,是城市交通流的主体,其运行数据可以反映社会公众机动出行的规律,能准确反映实时交通流状态,是浮动车采集交通信息模式中的最佳选择。

信息推送及语音播报

结合上海市智能交通系统(ITS)建设现状,重点研究虚拟电子路牌、道路变形图和城市道路诱导信息通过移动终端(手机或车载设备)应用在市民驾车出行过程中,帮助驾车出行人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及时、方便、安全及可靠地获取前方道路的通畅状况,能够提前确定新的行车路线,及时规避交通拥堵线路到达目的地,体验基于位置的个性化、智能化服务等元素的全新行车导航应用模式。

开发智能终端客户端,将车辆位置信息发送到交互平台,交互平台根据所在位置实时推送交通信息给终端。终端可以显示交通数字地图及所在道路的交通实时路况信息三色图(绿:通畅,黄:拥挤,红:拥堵),当出现路况变化或到十字路口时有人工合成语音路况提示播报,方便驾驶人安全使用。任何时间需要查看屏幕时,可以显示虚拟路况电子情报板。

虚拟路况电子情报板

动态信息融合实时处理

信息融合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信息综合处理技术,它充分利用多元(源)数据的冗余性、互补性和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与智能化技术,增加信息处理的置信度和可靠性,能够将不确定、离散、甚至相互矛盾的复杂信息转化为一致性的解释和描述,具有适合于不同层次信息处理的算法与解决方案。信息融合的目标和任务是基于不同层次的、多源异构化信息,获得对研究对象一致性的描述和完整的认识,形成优化的解决方案。它强调发挥群体优势,多途径解决问题,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系统可靠性、灵活性和生存能力,提高信息的精度、降低不确定性。

对于道路交通信息,其信息融合可分为三个层次:数据层融合、特征层融合和决策层融合。

数据层融合:是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融合,把各种传感设备采集的交通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出准确、全面、可靠的交通参数。采用的融合方法:品质因素法、统计关联法、卡尔曼滤波法等。

特征层融合:是指对各种传感器的原始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特征可为交通状态信息,如道路速度、时间等。然后对这些特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车路交互信息融合正是采用特征层的融合方法。采用的融合方法:经典推理法、贝叶斯决策法、神经网络法、聚类法、模式识别法等。

决策层融合:是一种高层次的融合,其结果为控制、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其充分利用特征层融合的结果,针对具体决策目标来进行,融合结果直接影响决策水平。采用的融合方法为:贝叶斯决策法、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等。

车路协同交互优化

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简称DSRC)技术是ITS的基础内容之一。DSRC能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保证通信链路的低延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是专门用于车路间通信的技术。DSRC技术可以运用到ITS系统中的诸多子项目中,如交通管理、旅行者信息提供,公共运输管理,商用车运营,车辆控制与安全,电子收费等。

基于位置和智能终端的车路协同交互应用节省了DSRC系统的路边信息发送设施的建设投入,也节省了车载信息接收终端的装载。将需要发布信息位置的经纬度适配到车路交互平台中,车辆经过此地就会接收到相关的信息,如前方路况、安全提示等。成为车辆主动安全告知的重要方式,交通出行将会越来越便捷、安全。

基于物联网的信息平台会涉及到大规模的计算。实现大规模计算的快速运算的方法之一是并行计算,并行计算是指同时对多个任务或多条指令、或对多个数据项进行处理。实现并行处理的技术途径是各种各样的,其中主要有时间重叠、资源重复和资源共享等方法。并行算法设计的关键是:任务划分、通信分析、任务组合和任务分配。根据动态交通系统状态的特性,可以按空间或时间序列对计算任务进行划分。根据交通数据仓库的结构还可按照维的等级进行任务划分,最终通过“交通云”计算平台的构建,为海量数据实时计算提供高性能的计算平台和管理平台支撑,以提高海量交通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效率。

实现“智慧出行”

智慧出行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时向交通参与者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公共交通信息、换乘信息、交通气象信息、停车场信息以及与出行相关的其他信息,使出行者可以根据这些实时信息灵活安排、调整自己的出行。

智慧出行服务平台服务于各种交通方式用户的动态交通信息需求,汇集了各类与出行相关的实时动态信息,根据信息服务的需求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信息提供。该平台采用云计算技术,满足大数据量,大用户量的系统应用,为用户交通信息服务提供持续、有效、动态的信息服务。

nlc202309040936

智慧出行业务的主要功能包括:

自驾车出行路径规划:在自驾的过程中,任意输入OD(起始点和终点)两点后可获取基于当前路况的最优路径,同时标注路线在地图上。

公交车出行规划:任意输入OD(起始点终点)两点后可获取最优公交出行规划。

自驾车出行路径规划 公交车出行规划

前方拥堵提醒:在自驾的过程中,如果前方几百米外路段发生拥堵,将以语音播报的方式让自驾用户提前获知并引导自驾用户做出判断和规避。

交通事件查询:用户能够搜索到当前的突发事件、闸道控制、地铁客流等信息。

停车场车位信息获取:在自驾用户接近目的地时,可获取目的地附近停车场的详细信息,包括停车场位置、总车位、当前车位等。

智能订车:用户在任何位置,可查看周边所有空出租车的位置,同时可以通过发送自己的位置信息到调度中心,实现订车,并通过手机查看一空车来到所在地的实时移动轨迹。

实时道路视频:提供部分道路途中主要交通路口的实时视频。

周边查询:可根据任何一点,搜素周边的交通信息和商业信息,商户信息还包括该商户的具体信息,如时令商品、特色服务、优惠活动、实物图片、地址电话等。

值得强调的是,智慧出行服务还可以提供多种界面,包括移动终端客户端、呼叫中心语音查询,互联网查询以及短信查询等,最大程度方便居民使用。

智慧出行的社会效益

当前,智慧出行已经推出试用版,并被上海市政府选为工信部“两化融合”成果汇报展览项目。

总结其社会效益,智慧出行业务将进一步提高交通利用率,方便市民出行。能够让市民获取个性化、准确的交通信息,合理选择出行路线,避开拥堵区域,提高路网利用率,提高市民出行效率,节省时间,减少车辆气体排放,节约能源,绿化环境。

其次,有效增强了城市的交通管理能力,智慧出行的最大亮点是增添了基于手机的、个性化的交通信息发布渠道,覆盖面广,易使用。在突发交通路况区域,可以及时对该区域的人员和车辆发布应急消息,个性化、实时性、针对性均非常有效。

最后,有助于提升上海城市智能交通的领先水平。上海为国际化大都市,其智能交通发展和技术已经处在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经历了约十年的发展,城区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已非常成熟,准确度、实时性已很高,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及赞扬,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智慧出行业务的推出,是上海交通信息发布方式的一种创新,必将提升上海城市智能交通的领先水平。

基于位置服务的定位技术调查 篇4

通常来说,有四种方法可以实现定位技术:TOA,AOA,RSS以及位置指纹技术。这些方法在室内和室外的定位服务中有着广泛的

[5]图2位置指纹的两个阶段:A)训练阶段B)定位阶段应用。它们在不同环境和需求上的表现决定了它们被哪些定位技术所利用。

1 四种常用的定位方法

1.1 基于波达时间

TOA的方法是利用来自不同基站信号的传播时间来计算移动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进而得到移动设备的位置。对于一个基站而言,移动设备的位置分布于以基站为圆心,基站与设备的距离为半径的圆上;当两个基站进行TOA测量时,移动设备位于两个基站分别行成的两个圆的交点。这是移动设备的位置有两种可能性;当有三个基站进行T O A测量时,移动设备就位于三个基站分别形成的三个圆的交点,这时移动设备的位置是唯一解。所以,理论上,利用T O A的方法,三个基站可以定位出移动设备准确的位置。

TOA方法有一些不足,例如该方法要求基站与移动设备有很好的时间同步性。如果无法提供良好的时间同步性,在计算基站与移动设备距离的时候会产生误差,从而无法得出设备准确的位置。此外,在实际中,独立测量的错误也是无法避免的。独立测量的错误会是定位的最终结果不是给出一个精确的位置点,而是一片区域。

1.2 基于波达角度

A O A的方法和T O A的方法十分相似。A O A是利用来自不同基站的信号与移动设备所形成的角度来获得位置信息。理论上,在二维的场景下,对来自两个不同基站的信号进行正确A O A度量足够定位出移动设备的位置。相比TOA的方法,AOA所需要通信的基站数量要少一个。

假设一个区域里有两个基站A,B。在二维模型下,基站A的坐标是(a1,b1),基站B的坐标是(a2,b2)。当移动设备P进入这段区域时,它的位置(a,b)可以通过AOA度量的方法计算得出,如图1所示:

因为θA和θB可以由AOA度量方法得到,所以Cos(θi)和Sin(θi)是常数。基站A和基站B的位置是已知的。当只对一个基站A进行AOA测量时,P可能的位置组成一个线性函数。可能的位置分布在直线AP上。当另一个不同的基站B完成A O A测量时,P的位置可以被确定在直线AP和BP的交点上。所以,理论上来说,两个不同的基站采用A O A测量方法可以得到P位置的唯一解。

AOA度量方法的一个优点就是它没有对时间的同步性有太高的要求。[3]然而精确的AOA度量要求有多个定向天线,多元件的天线阵列和昂贵的阵列处理算法。所以A O A度量方法不是经常使用到。在一些对定位精度要求很高的系统中,采用AOA和TOA相结合的方式以取得更高的定位精度。

1.3 基于接受信号的强度

RSSI是通过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的强弱来计算移动设备的位置。设备使用电磁波发送数据包给接入点(AP)。收到这些数据包后,Aps根据收到信号的强弱加上三角测量法或其他的方法计算出设备的位置。通常来说,有两种利用RSSI值的定位算法:传播模型算法(PMA)和位置指纹算法。其中,位置指纹算法被广泛的应用到室内定位系统中。

在传播模型算法中,需要在RSS和距离之间建立一个模型。[4]通过计算路径的损失,RSSI可以被利用来计算距离。传播模型算法要面对高达50%的错误,由于多路径,达不到视线角的条件,电波干扰和其他影响因素。所以这种算法被许多人视为不可靠的和不精确的算法。

和传播模型算法相比,位置指纹提供更准确的位置信息。我们会在下一节对位置指纹技术进行讨论。

1.4 位置指纹技术

位置指纹方法也被称为基于电子地图的技术。现在,大部分的无线网络模块定位技术就是利用位置指纹进行定位。位置指纹方法有两个阶段:离线训练阶段和在线定位阶段。

在离线训练阶段中,许多参考位置(RP)被选择接受信号给不同的接入点(AP)。每一个RP都有一组对应的RSS值在数据库里。比如,在二维模型下,1号RP的位置坐标是(x1,y1)。在定位区域里,有L个AP。那么数据库里对应1号RP的RSS记录是(RSS1,RSS2,...,RSSL)。显然,RP必须小心的选择,因为这会对在线定位阶段的精确度有影响。

在线定位阶段,移动设备测量来自不同AP的RSS,并通过与数据库的记录进行比对,然后根据特定的匹配算法,移动位置的设备可以被确定,如图2所示:

位置指纹定位方法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匹配算法。匹配算法通常分为两类:确定性算法和概率算法。在确定性算法中,特定位置上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会被赋一个标量值。最近邻法是确定性算法中运用最广泛的。该算法计算出定位时设备测量出的RSS值与数据库中记录的RSS值的距离。然后选择距离最小的参考位置当作用户的当前位置。

在概率算法中,描述接收信号强度时,需要考虑所有可能的信息。因为信号的强度在同样的位置并不是恒定的,它取决于温度,人流移动等许多因素。当额外的数据,例如人流移动的情况或者地图信息提供时,位置信息会更加的精确。贝叶斯网络被广泛的运用在概率算法中,这些算法是基于贝叶斯公式的:

在在线定位阶段,[6]P(Wr|X)表示了对每一个参考点的后验概率。Wr代表了第r个参考位置。当Wr对应的P(Wr|X)最大时,我们选择W r为用户所在的位置。

2 常用的定位技术

2.1 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最早,最经典的一种定位技术。[7]它利用24颗环绕地球的定位卫星发送信号给GPS接收器,然后计算出GPS接收器的位置。一般来说,当GPS接收器可以同时接收来自三颗定位卫星的信号时,接收器的位置就可以被确定了。

GPS的工作原理与三角测量的方式类似,通过计算出用户与卫星之间距离行成的球的交点得出用户的位置。由于卫星距离用户的距离较远,所以卫星发送信号的时间必须十分精确的记录。[8]即使时间记录仅仅误差了千分之一秒,最后用户的位置会误差达到300公里。所以定位卫星都装备原子钟来保证时间的精确性。

虽然在基于位置的服务中,GPS可以提供精确的定位服务,但是它依旧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GPS十分耗电,无法满足移动设备的长时间定位服务。同时,GPS的冷启动时间也比较长,需要1-2分钟的时间。此外,GPS进行精确定位时要求在用户和GPS卫星之间有“视线角”。在现代城市中,由于“城市峡谷效应”的存在,视线角是很难保证的。由于多路径的阻碍和延迟,GPS很少运用到室内定位中。

2.1 辅助全球定位系统

通过加入网络辅助技术,辅助全球定位系统(A-GPS)从GPS中发展而来。

和GPS相比,A-GPS加入了一个额外的网络服务器。这个网络服务器辅助用户处理GPS数据。首先,网络服务器从卫星上接收叫做“卫星星历”的GPS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送给移动设备。网络服务器并不对这些数据进行解码,而是授予时间度量。这个工作是时间有实质上的差异。根据这个差异,用户的位置可以被确定。

因为移动设备“分”了一部分定位工作给网络服务器,一般来说,A-GPS比传统的GPS定位更快。因为花费在定位上的时间要少一些,所以A-G P S没有G P S那么耗电。这对于基于位置的服务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有点。

2.2 小区识别码

[7]小区识别码是第一种使用在无线环境中定位的方法。无线网络被分割成许多蜂窝状的区域。每一个蜂窝区域由一个基站覆盖。在一个有若干个蜂窝区域组成的范围内,用户被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基站独立操作在蜂窝区域范围内的用户信息。当用户在哪个蜂窝区域确定的时候,用户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2.3 无线网络模块定位技术

无线网络模块定位技术(Wi-Fi)适用于室内定位和室外定位。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Wi-Fi热点分布在公共区域里,如:飞机场,火车站,大型商场等。这些热点都可以作为Wi-Fi定位技术的接入点(AP)。Wi-Fi定位技术通常利用位置指纹的方法实现定位服务。

在前面介绍到,位置指纹方法有两个阶段:训练阶段和定位阶段。训练阶段建立比对数据库。在定位阶段,选择合适的匹配算法得出位置信息。确定性算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9]概率算法可以提供比较高精度的定位服务。

3 结语

高效的获得位置信息是基于位置服务的关键。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和使用环境,不同的定位技术有不同的表现。本文介绍了4种基础的定位测量方法,和4种在基于位置服务中常用的定位技术。

摘要:在基于位置的服务中,可用于定位的技术有全球定位系统,辅助全球定位系统,小区识别码,以及无线网络模块定位技术等等。为了实现这些技术,有四种常用的方法:基于波达时间(TOA),基于波达角度(AOA),基于接受信号的强度(RSSI)以及位置指纹技术。本文对这些定位技术和方法进行简短的介绍。

关键词:基于位置的服务,定位技术,定位方法

参考文献

[1]Kaplan,Elliott D“,Understanding GPS:principles andapplications”.

[2]Hui Liu,Houshang Darabi,Pat Banerjee,and Jing Liu“,Surveyof Wireless Indoor Positioning Techniques and Systems”,IEEE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AND CYBERNETICS—PART C:APPLI-CATIONS AND REVIEWS,VOL.37,NO.6,NOVEMBER 2007.

[3]David Munoz,Frantz Bouchereau Lara,Cesar Vargas,RogerioEnriquez-Calder“,Position Location Techniques andApplications”Chapter 3 Loc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4]Eladio Martin,Oriol Vinyals,Gerald Friedland,Ruzena Bajcsy,”Precise Indoor Localization Using Smart Phones”.Published byACM 2010 Article.

[5]Binghao Li,Ishrat J.Quader,Andrew G.Dempster,“On outdoorpositioning with Wi-Fi”,Journal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2008).

[6]Fang,Shih-Hau;Lin,Tsung-Nan“,Principal Component Localiza-tion in Indoor WLAN Environments”,Mobile Computing,IEEE Trans-actions on Jan.2012.

[7]Yeh,Sheng-Cheng;Hsu,Wu-Hsiao H.Su,Ming-Yang;Chen,Ching-Hui;Liu,Ko-Hung“,A study on outdoorpositioning technology usingGPS and WiFi networks”,IEEE Networking,Sensing and Control,2009.ICNSC'09.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8]http://etutorials.org/Mobile+devices/mobile+wireless+design/Part+Four+Beyond+Enterprise+Data/Chapter+17+Location-Based+Services/Mobile+Positioning+Techniques/.

基于位置服务 篇5

随着智能手机、高端PDA等先进设备推向市场,以及用户对位置、导航、电子地图等即时信息的需求,GPS/GIS等技术逐渐地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水清木华科技有限公司研究中心(PDAY Research)对GPS/GIS的技术、功能、应用以及市场规模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并对一些应用案例进行了跟踪,通过对国内外GPS/GIS应用方面的对比研究,撰写了此行业研究报告。

在此报告中,PDAY Research的咨询分析师对GPS/GIS在国内外的软硬件以及行业方案应用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GPS/GIS的优势、劣势以及对策进行了SWOT分析,并对国内外的应用案例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最后,对中国的GPS/GIS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在报告的最后,PDAY Research的咨询分析师为中国的GPS/GIS的行业发展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和意见。

在数据、市场分析过程中,PDA Research采用了专家访谈、市场调研、网络信息搜集、三次指数预测等多种咨询分析方法,做到了报告的科学性、严谨性。

在本研究报告中,PDAY Research收集并整理了大量的国内外从事GPS/GIS企业的信息和动态,通过对各主要公司的发展情况及动态的跟踪,提出了GPS/GIS行业的发展趋势。PDAY Research在未来将继续对这些企业进行针对性的信息跟踪。

《2002年GPS&GIS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共110余页,并含有大量的数据分析图表。报告目录如下,图表目录略。

购买联系: 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更多报告参见: 水清木华系列研究报告价目表

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1 GPS 的基本概念及技术特点

1.2 GIS 的基本概念及技术特点

第二章 GPS的发展现状

2.1 GPS 的发展历程

2.2 GPS 的功能及应用

2.3 GPS技术的商业应用类型

2.3.1 GPS技术的整体应用

2.3.2 GPS的具体应用

2.4 GPS 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

2.4.1 国际上GPS软件行业的发展状况

2.4.2 国际上GPS硬件行业的发展状况

2.5 GPS 中国市场发展情况

2.6 GPS 的应用案例

2.6.1 GPS的国际应用案例

2.6.2 GPS的国内应用案例

第三章 GIS的发展状况

3.1 GIS技术的发展历程

3.2 GIS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3 GIS的技术应用范围

3.3.1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3.3.2 GIS新应用——嵌入式GIS

3.4 GIS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

3.5 GIS 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3.5.1 GIS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3.5.2 中国GIS事业的现状

3.5.3 中国GIS软件行业的发展状况

3.6 GIS 的应用案例

3.6.1 GIS的国际应用案例

3.6.2 GIS的国内应用案例

第四章 GPS&GIS的未来发展趋势

4.1 GPS的未来发展趋势

4.1.1 GPS总体市场的发展趋势

4.1.2 美国GPS系统竞争对手的发展趋势

4.1.3 GPS信息服务市场的SWOT分析

4.1.4 Pday Research对中国GPS行业的建议

4.2 GIS的未来发展趋势

4.2.1 GIS 自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4.2.2 GIS的SWOT分析

4.2.3 GIS的未来发展状况预测

4.2.4 Pday Research对中国GIS技术发展的建议

4.3 GPS & GIS 的共同发展趋势

第五章 GPS/GIS主要生产厂商的情况和动态

5.1 GPS主要生产厂商的情况和动态

5.1.1 国际上GPS主要生产厂商的情况和动态

5.1.2 中国国内GPS主要生产厂商的情况和动态

5.2 GIS主要生产厂商的情况和动态

5.2.1 国际上GIS主要生产厂商的情况和动态

5.2.2 中国国内GIS主要生产厂商的情况和动态

位置服务下一步 篇6

签到乏力,然而位置不死。进入到2012年后半年,围绕着位置服务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正暗流涌动,无论是掌握着国内最优质核心地图资源之一的高德高调杀入移动互联网,还是百度发布移动互联网战略,将LBS事业部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抑或是淘宝、新浪微博、腾讯等以不同的方式抢占位置这一移动互联网最大的流量入口,都注定了无论从大公司参与的深度还是对移动互联网创业企业影响的广度上,这一轮位置服务的热潮将对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产生结构性的深远影响。

在从巨头参与的深度,开放平台的开放性到整个市场的成熟程度都比两年前更进一步的今天,在大公司围绕位置这一战略入口博弈,小公司借助位置这一战略机遇上位的今天,位置服务的下一步将会走向何方?

2012 年 12 月 16 日,《商业价值》杂志与极客公园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位置服务的下一步”的线下活动,与包括高德、淘宝、新浪微博等产业巨头以及面包旅行、好友美食等基于位置的创业公司一起探讨位置服务的未来。

地图数据:位置应用的“水电煤”

位置服务的生意之所以能在2012年引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少大公司都将位置看作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流量入口,然而更重要的是,掌握核心地图数据资源的高德进入移动互联网并发布开放平台,使得移动互联网地图产品的精确度和体验都更上一层楼,对于位置服务这个大生意来说,高德正在扮演着水电煤的角色。

与大公司大平台不同,中小型创业团队不可能有自己的地图数据,必须依赖于高德这样的地图服务提供商。和其他传统地图厂商相比高德拥有更多的互联网基因,这也使它成为了很多创业公司首选的地图合作伙伴。

比如面包旅行。在过去,准备一场愉快的旅行需要去各种旅游网站和论坛看大量的攻略、游记,为了得到一个精准的信息需要看非常多的文章,在非常多的无用信息中筛选出一点点有价值的信息,这是非结构化数据带来的恶劣体验。面包旅行决定从头积累结构化数据,而不打算把现有非结构化数据依靠机器解析或人工编辑的方式转化成结构数据。

从头积累结构化数据,地图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为了降低内容的产生门槛,面包旅行让用户在途中像发微博一样随手写下某一瞬间的感受,而不是像写游记一样长篇大论。“位置”是用户产生内容时最重要的一个元素,面包旅行侧重于位置的实地性,很多功能都是以此为基础。在其他用户实地产生的内容指引下,用户自己会去旅行,旅行的时候又会记录一些感想——这又会被另外的用户看到,周而复始,成就了一个良性循环。为面包旅行及其用户提供精确位置数据的,就是高德。

另一个例子是好友美食。好友美食依据高德提供的地图数据轻易定位出了用户享受美食的地点,并把地点在地图上直观地展示给用户的朋友。好友美食擅长在大数据金矿中掘金,它把掘金的几个要点归纳为:

  • 大量用户。
  • 大量非结构化数据。
  • 真实位置信息 。
  • 人与人、人与位置、位置与位置的关系 。

显然其中至少一半的因素跟地图数据有关。用户分享的唯一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看到,这就需要一个展现方式,而地图天生就是这样一个展示平台。LBS 与社交网络结合的商业价值就在于精准地挖掘数据,能够依据准确的地理信息分析用户数据并精准地推送广告,就更有可能让用户产生购买行为,产品的商业价值也就越大。

大平台的LBS增量

对于淘宝、微博这样的平台级产品,位置服务尽管不能决定产品的生死存亡却也能够“为虎添翼”,于是这两个风格迥异的平台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 LBS。

新浪微博把 LBS 分成3部分:定位、数据和展现。新浪在先前位置信息全部依赖于爱问地图,但在实际使用过后却发现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于是和高德成为了合作伙伴。通过与高德的合作,新浪能够便捷地获取每一条愿意附加地理信息的微博的准确发送地,保证了基于地理位置的后续行动的正常进行。在积累了大量信息后,新浪集中关注其中有价值的 POI,通过数据分层、自动化排重和众包等方式解决了信息重复的问题,并希望将目前被动的位置出现方式变为主动出现。

远在淘宝生活团队意识到自己要做 LBS 之前,这方面的尝试就已经开始了。最早在口碑网上推出口碑卡,其后又在垂直领域的电影票、观影兑换券上进行发力,而藏宝图则是把位置信息做了一个创新,把购买记录放到了地图上,使用户能在地图上直观地看到其他用户的购买行为。“好玩”是淘宝 LBS 尝试的一个基本点,支撑这个好玩的无疑是位置数据。

互联网大平台的玩家们逐渐意识到,与社交产品的配合、与生活服务的结合以及与位置跟踪应用的融合是LBS未来的3大发展方向。高德在提供地图位置信息平台和 API 促进应用产品发展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将应用中产生的分享数据引回高德地图,以此形成基于位置服务的生态圈和体验上的闭环。

地图数据商业化的关键在于满足商家的业务发展需求,地图和地理位置服务要充当一个信息发布者的角色,为商家提供信息发布的平台以让其更好更快地被消费者找到,接着打通线上和线下,让线上的信息转化成线下实体店的消费。

事实上,地图的价值不仅仅是指路,也不仅仅是在地图上增加一堆餐馆、旅店信息,当然更不仅仅限于简单的签到,基于地理围栏技术,位置信息还有以下的可预见的实现方式:

  • 智能推送。用户在进出某一区域时自动获得商家的推送信息。
  • 家电启动。自动激活目的地内的硬件设备、空调系统、照明、热水器等。
  • 无接触式支付。超市、地铁、公交等人流量巨大的非接触小额电子账单支付。
  • 防止走失。监控家中老人、小孩、宠物行踪,自动报警。
  • 车辆调度管理。实时获取区域内车辆的营运情况。

基于LBS的旅游位置服务思考 篇7

LBS (Location-Based Service) 又称位置服务、适地性服务、移动定位服务、置于位置的服务, 即通过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 (如GSM网、CDMA网) 或外部定位方式 (如GPS) 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 (地理坐标) , 在GIS平台的支持下, 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LBS定义了地理空间信息移动服务的蓝图, 即当用户与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型交互时, 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 这个模型会动态地向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1]。LBS依托后台强大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支持, 其终端具有运动性、便携性和即时性等特点[2]。作为一种涉及信息科学、网络科学和测绘科学交叉创新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LBS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心的热点, 被视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意产业和兴趣产业, 并正由移动定位技术向基于位置的社会感知这一趋势发展。

LBS深入公众日常生活, 其应用覆盖国防、安全、国土、水利、测绘、电力、交通、农业、规划、城管、环境等多个领域, 可为政府部门、行业单位和社会大众提供服务。随着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迅速普及和电子地图、导航软件的广泛应用, 互联网地图、消费电子导航以及基于个人位置服务的创意服务等大众服务需求出现高速增长, 社会大众成为LBS的主体。随着多领域技术的融合、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与定位设备的集成以及SoLoMo等新型位置服务业态的出现, 整合GPS、通信、公共服务平台等技术和力量, 依托“云计算”基地的建设, 通过以智能手机为主, 面向旅游者的位置服务将成为旅游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旅游发展的重点。

2 LBS对旅游服务的“智慧化”改变

2011年, 国内旅游者达到26.4亿人次, 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其中自助游的比例已经超过50%[3]。旅游者对于旅游的自主性要求越来越高, 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 传统的旅游服务面临极大挑战。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地理位置技术将给旅游服务带来“智慧化”转变。

2.1 优化驾驶路线, 提高旅游效率

实时更新的详细交通数据以及云计算环境下手机三维地图的运用, 使得旅游者能够非常准确而又轻松地选择适合的旅游路线, 并且无论是团队旅游, 还是自助自驾旅游, 位置感知对交通、天气等情况的准确提供, 都可以帮助其优化驾驶路线, 从而实现最小化交通堵塞, 最大化交通流量, 并可以获得对所设定行进路线的特定交通警示。即便旅游者不熟悉道路分布和路边标志物, 也能快捷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2.2 实时位置追踪, 优化服务环节

通过对旅游者位置与状态的实时追踪和显示, 可以使旅游服务提供者及时分析旅游者到达时间, 以便做好服务接待准备;同时, 通过对旅游者在路上时间的及时分析, 可以准确推断延误情况, 以便及时安排其休息时间, 动态做出后续服务环节的调整, 并且可以更精确地计算相关费用。另外, 根据对旅游者旅行及游览路线的追踪和分析, 可以帮助旅游服务提供者判断旅游者的游览兴趣和行为规律, 从而做出针对性较强的营销战略和线路安排。

2.3 提供智能导引, 选择随心所欲

地理定位感测和强大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可以根据旅游者的位置主动向其发送周边近距离范围内的所有旅游信息, 包括交通 (含停车) 、餐饮、住宿、娱乐、购物、景点、旅游咨询等, 根据旅游者的选择要求, 可以对各类信息实体进行区分比较和优选推荐, 并提供具体的距离信息和导航路线, 通过手机支付平台还可以实现在线预订和支付功能, 使得旅游者的选择随心所欲。另外, 通过智能手机和二维条形码, 旅游者可以了解所购商品的身份信息, 如制造地点、运送里程、制造商的信誉、化学成分、碳足迹等等, 从而帮助旅游者进行选择判断。

2.4 智能现场服务, 完善应急保障

地理位置服务深化了旅游者在行程中与旅游服务提供者之间保持联系的能力。旅游者在旅游途中不仅可以及时获取各种安全预警信息, 而且, 当遇到紧急情况或困难时, 通过地理位置技术可以及时获知附近的救援设施和人员, 并与之联系, 同时, 旅游服务提供者也可以根据旅游者的位置及时协调调度离其最近的救援力量。另外, 通过地理位置技术, 旅游服务提供者可以实时掌握景区游客流量和分布区域, 从而及时采取限入和分流措施, 并且能够优化游览线路, 保障游客安全;旅游者也可以通过对各景区游客流量及分布情况的实时获取, 及时调整出行和游览计划。

2.5 建构邻居网络, 更多沟通体验

旅游过程中的人际交往是旅游者增进情感体验和获取完整旅游体验的重要方式。旅途中, 跟别人谈论和回忆旅游经历能够提升旅游者整体满意度, 或者成为整体体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而陌生旅游者之间往往由于了解甚少, 通常交谈内容表面化, 也少有人在这种交流中建立长久的友谊。通过LBS, 旅游者不仅可以得知自身所在的位置, 还能够得知在自己周边的朋友和联系人的位置, 并追踪其旅游经历, 分享自己的旅游爱好, 通过“邻居网络”在旅途中及时发现“游伴”, 从而增进实体人际交流, 实现旅游中更多的沟通体验。

2.6 服务表现管理, 实现过程监督

地理位置技术可以帮助旅游服务管理者看到服务人员是否偏离了路线、休息时间是否过长、是否迟到早退, 从而有效监督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尤其对于团队旅游中普遍存在的导游擅自改变行程、增加购物次数、违规选择购物场所等违法行为, 可以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另外, 针对旅游者的服务诉求, 旅游服务提供者还可以准确地告知其服务人员所在位置和到达时间, 从而给旅游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实现更好的客户沟通。

3 “智慧”旅游服务的实现

从2010年开始, 智能手机已经开始了爆发式增长, 截止2012年第二季度, 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2.90亿人, 环比增长15.1%[5], 智能终端正在由高端人群消费转向中端消费群体, 因此基于LBS实现“智慧”旅游服务已具备坚实基础。

3.1 建立统一的空间定位基准体系

开展旅游位置服务要求必须能确保提供标准统一、权威准确的位置信息, 因此, 必须首先建立统一的空间定位基准体系。在服务区域内均匀布点建立永久性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参考基站, 利用卫星定位、计算机、数据通信和互联网技术, 建设覆盖全域的全球卫星定位服务系统, 动态、连续、快速、高精度地获取、更新路网等各种空间数据和地理特征, 并保证不同基准下位置数据兼容和统一, 提供实时动态的厘米级空间定位服务。该系统将作为旅游位置服务产业本土化服务空间定位的基础网络。

3.2 建设完善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

各种空间信息是旅游位置服务的核心, 也是旅游位置服务的生命线。丰富的数据资源才能实现旅游位置服务产品的多样化、保证旅游位置服务产业持久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 空间信息数据库是实现旅游位置服务必须建设和健全的重要基础设施。应建立覆盖整个服务区域、不同层级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 通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域不同行业间专题地理信息的共建共享, 覆盖旅游位置服务所需的全部信息内容。

该数据库主要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①在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基础上, 去除不必要的专业信息, 提取框架数据, 作为旅游位置服务的基础数据库, 如道路、区划、水系等;②对各方面通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的交通、国土、水利、环保、市政、规划、文化、卫生、公安等专题地理信息数据资源进行整合, 去除敏感、涉密信息, 建立各种专题信息库;③对公开发布的权威统计数据进行梳理后整理入库, 并通过地理调查和游客调查获取旅游位置服务所感兴趣而数据库尚未覆盖的其他数据。

3.3 整合通信和网络

在服务区域内, 一方面建立覆盖全域的通信基站并形成有效网络, 通过这些通信基站和网络, 基于蜂窝网无线定位技术, 并与GPS有效结合, 从而形成辅助全球定位系统 (A-GPS) 。另一方面, 积极构建高速“无线区域网”, 通过在重要公共区域布放大量Wi-Fi热点, 进行3G+WLAN (无线宽带接入点) 的网络覆盖, 并结合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 为政府主管部门、旅游服务提供者及旅游者提供随时随地的无线上网以及其他相关网上应用服务。最后, 将无线区域网与GPS网络、通信网络进一步融合, 从而有效实现无处不在的快速精准定位, 大大提升旅游位置服务的空间。另外, 通过整合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 建设三网融合的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使得网络通信速度更快、更加便捷、品质更高、安全性更强, 从而为旅游位置服务提供更好的平台。

3.4 构建旅游位置服务GIS平台

旅游位置服务, 归根结底还是要体现在“服务”上, 最重要的是能为旅游者提供各种与位置有关的应用和服务, 能把定位信息和兴趣信息通过GIS平台结合后再通过移动客户端呈现给旅游者。因此要建立一套以“数字旅游”网站为依托的服务平台。网站数据以旅游者关注的信息为主, 删除保密信息, 利用接口调用的模式, 为各旅游服务提供者和旅游者的应用提供地理信息服务, 涉及行政区划、城市区划边界、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建筑物、地名等旅游基础空间数据资源建设, 以及交通站点、汽车服务、旅游景点、餐饮和住宿、商品导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医疗卫生、金融银行、邮政等专题信息。通过智能手机移动终端, 实现旅游基础信息采集、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出行智能导航、实时专题旅游信息查询等位置服务功能。

3.5 完善机制体制建设

旅游位置服务的实现需要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的保障。制度建设方面, 需出台和实施规范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及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政府规章, 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旅游信息化发展纲要》等, 加大力度推动各级各部门数据共建共享, 并明确地理定位信息的隐私保护;同时出台《基础地理信息电子数据标准》《地理空间信息内容及要素代码标准》等系列标准, 对生产和共享的基础与专题地理信息数据进行规范约束。机制创新方面, 需建立专门机构, 整合、更新基础地理信息为旅游服务;同时, 对专题地理信息, 需成立专门的地理调查队伍, 通过建筑物普查、空间资源调查等多种技术手段和调查方式获取各种专题信息, 还可以建立针对专业旅游者的旅游兴趣信息辅助调查激励机制, 不仅要保证专题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还要确保这些信息对旅游者的有效性。

4结语

“智慧旅游”被称为旅游业的“二次革命”, 它是一种融合了通信与信息技术, 并以此为基础, 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 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 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旅游位置服务是智慧旅游的核心体现, 它从游客出发, 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 帮助游客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支付、享受旅游和回顾评价旅游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 同时帮助管理部门和服务提供者实现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这必将推动旅游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转型, 并引导旅游者产生新的旅游习惯, 创造新的旅游文化。

参考文献

[1]吕志平, 赵冬青, 徐爱民, 等.位置服务系统 (LBS) 的构建[J].测绘科学, 2005, 30 (2) :92.

[2]王明才, 姚承宽.位置服务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33 (5) :688.

[3]邵琪伟.2012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cnta.gov.cn/html/2012-1/2012-1-16-9-23-93087.html, 2012-01-16.

[4]Crompton J L.Dimensions of the social group role in pleasurevacations[J].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 1981, 8 (4) :550-568.

基于位置服务的隐私保护探究 篇8

基于位置的服务 (LBS) 最初被是为移动用户定制的。在未来的计算环境中, 基于位置的服务 (LBS) 将普遍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服务提供商的设想提供了许多基于用户位置的新服务以及增强现有服务的位置信息。基于位置的服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 用户隐私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普通计算环境中的隐私包括匿名性、上下文、机密性和完整性。位置隐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下文隐私。它被定义为防止从其他未经授权的当事人学习一个人的当前或过去的位置的能力。在LBS中, 有两种类型的位置隐私:个人用户的隐私和企业级的隐私级别。个人用户级别的隐私必须提供权利和选项来控制他们的位置是何时, 为何以及如何使用的应用程序, 并防止其他各方学习一个人的过去或目前的位置。位置隐私威胁是指攻击者可以获得移动用户位置数据的风险。

此外, 如果LBS提供商是不可靠的, 位置信息可能被滥用, 用户可能收到不良广告, 电子优惠券等。由这一事实启发, 保护基于聚类位置隐私的一种新方法的发展。

数据表的k-匿名化是数据发布时保护私有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1]。k-匿名技术是1998年由Samarati和Sweeney提出的, 它要求发布的数据中存在一定数量 (至少为k) 的在准标识符上不可区分的记录, 使攻击者不能判别出隐私信息所属的具体个体, 从而保护了个人隐私, k-匿名通过参数k指定用户可承受的最大信息泄露风险。k-匿名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个人的隐私, 但同时会降低数据的可用性。因此, k-匿名化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保护私有信息的同时提高数据的可用性。K-匿名就是通过匿名化 (如泛化和隐匿) 原始数据集中的某些属性值形成满足一定匿名要求的匿名数据集并可用于数据发布, 对于任何一个投影到这些属性上的值行。

2 LBS体系结构概述

通信是通过移动客户端与第三方LBS提供商匿名服务器完成。它是使用匿名服务器向半诚实LBS提供商的移动客户机的安全网关。它运行消息扰动发动机, 然后对从它被转发到LBS提供商移动客户端接收的消息进行位置扰动[2]。消息包含所述移动客户端的位置信息和除了特定于服务的信息, 这些信息被提供给LBS提供商的时间戳。消息从移动客户端接收后, 那么任何身份, 如因特网协议 (IP) 地址, 通过时空伪装扰动的位置信息由匿名服务器除去, 然后将匿名邮件转发至LBS提供商。下面的六个过程描述了整个过程, 并在图1中说明。

每个手机用户发送一个他的确切位置K的消息, 和LBS的请求。

根据TTP所收到的信息尽快聚集所有用户。

确切的位置信息是由在移动用户所处的簇的MBR取代。

LBS从步骤3返回结果的列表顶部中接收MBR列表。

TTP将优化结果的基础上, 发送最佳结果给移动用户。

移动用户接收来自步骤5的结果。由于移动设备具有有限的记忆和有限的计算能力, 不能作为替代TTP匿名服务器。

3 基于聚类的位置隐私

聚类算法在TTP中运行, TTP可以根据每个移动用户的匿名性水平实现位置k-匿名。集群斗篷具有以下特点:

K-匿名:K在MS意味着匿名用户的欲望, 必须满足的TTP。高质量Qo S:过去的一些方法旨在寻找Qo S与k之间的一个平衡点。高质量Qo S要求隐性区域减小, 这可能会增加被攻击者发现的机会。

高效率:移动用户查询必须由实时的LBS提供商进行应答。即使用户移动, TTP必须迅速完成集群的调整。

鲁棒性:在某些情况下, 尽管用户移动, 簇不需要调整, 从而降低了TTP的工作量。

群集使用以下定义:

定义1:群集区域是一个圆, 其半径是从中心到集群中的最远点的距离。

定义2:邻居集群是两个相切集群或两个相交集群。

定义3:Pneed是当移动用户移动时重建一个集群的概率。

定义4:NEX是额外的节点数量, 没有集群仍能保持稳健[3]。

在集群合并的过程中使用的簇区域和邻居集群。pneed和NEX用来判断一个集群需要划分。集群建设过程。在选择群集中心后, 根据从它到中心的距离, 每一个点被分配到最近的群集。然后, 新的中心将被计算, 每一个点被分配到最近的集群。上述过程将重复, 直到每一个点和聚类中心 (光盘) 的总和之间的距离收敛到一定的范围内[4]。

4 结论

位置隐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下文隐私。它被定义为防止其他未经授权的当事人从学习一个人的当前或过去的位置的能力。本文讨论了个性化的位置k-匿名以及基于聚类的位置隐私算法 (Cluster Cloak) , 是一种一般计算环境下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案, 满足用户的隐私和服务质量要求。当用户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时, 可以根据当前现实情况, 迅速完成集群的调整。

参考文献

[1]任向民.基于K-匿名的隐私保护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

[2]B.Gedik and L.Liu, “Protecting location privacy with personalized k-anonymity:Architecture and algorithms, ”Mobile Compu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vol.7, no.1, pp.1-18, 2008.

[3]L.Liu, “From Data Privacy to Location Privacy”, VLDB'07:Proceedings of the 3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ry large data bases, ACM Press, Sep.2007, pp.1429-1430.

基于位置服务的企业物流调配研究 篇9

1 LBS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系统将某企业的货物运输为原型,采用空间信息技术,通过对企业各子公司及供应商、客户运输物料运输信息的整合,达到统一调配货物运输的车辆,提高企业的物流业务效率,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系统将企业的物流业务和运输车辆情况通过Web方式集成在一起,让管理人员和相关员工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以不同的权限访问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获取各自所需要的信息,高效处理物流业务。同时利用现代物流配送极大地降低流通成本,对增强企业的利润率和资金周转率具有战略意义。整个物流管理系统以客户的需求为驱动力,从挖掘客户需求、提供及时的商品配送到高效的售后服务,一切以客户为中心,在提高物流服务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同时,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提高客户忠诚度,发展企业的潜在客户,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充分体现LBS在空间分析和数据库数据管理方面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降低库存。

2 LBS的设计思路

LBS主要是以M A PXTR E M E+S QL为平台,利用GSM短消息资源作为数据传输通道,开发设计基于移动台位置的消息服务系统,实现企业运输车辆的远程监视与控制,并结合电子地图查询相关地理信息。它通过标准的USB接口使调制解调器与数据服务器结合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实现同装有定位终端的车辆驾驶员的信息的交流。

LBS系统是一个开放式位置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本系统用户可以对所属G S M移动用户进行监控,在任何一个连通互联网的主机上,通过浏览器访问WEB Server查询移动终端的当前和历史位置,并通过短消息对移动终端进行实时监控;移动终端也可以通过短消息查询它当前所在位置附近的地理及各种相关信息。

2.1 UM-012G调制解调器

U M-012G调制解调器是科维数通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的以SIMCOM公司的IMT100 GSM/GPRS通信模块为核心的最新一代无线调制解调器(Wireless Modem),融合通用串行总线(USB)、移动通信(GSM/GPRS)等高新技术,具有语音传输、短消息和数据业务三大功能。U M-012G采用USB接口,不需要外加电源,直接接至用户计算机或终端数据设备上就可以使用。它支持G S M/G P R S900/1800双频段网络,提供串行总线U S B2.0标准。

2.2 监控终端

监控机以89G52单片机为核心,通过串口复用电路,利用R S-232接口可以接入各种具有智能接口的设备。另外对不具有智能接口的非智能设备也可以通过RS-485接口接入数据采集控制机,通过数据采集控制机采集各种非智能设备一些关键的性能指标,对这些非智能设备实施监控;它通过GP S定位模块获得当前的位置,并将有用信息以短消息的形式发送到控制中心。同时,监控机具有多路开关量输出功能,可以控制电源、空调等设备:具有掉电报警功能,电源控制电路由二极管电路构成,主要完成开关电源与蓄电池供电的切换、蓄电池的充电以及交流电断电与上电检测等功能。

2.3 Map Xtreme平台

Map X是Mapinfo公司提供的具有地图分析功能的可编程32位OCX控件。编程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可以选用适当的可视化开发环境,将地图功能嵌入到应用中,并且可以脱离Map Info的软件平台运行;可以利用编程平台所提供的数据库访问机制,也可以利用自身提供的ODBC接口,并可进行数据的智能绑定。同时,Map X采用基于Mapinfo Profe s siona l的相同地图化技术,应用其提供的各种工具、属性和方法可以实现地图编辑和空间分析功能,因此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Map Xtreme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地图应用服务器。它是以Map X为引擎,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通过HT T P进行文档和文件传输,在浏览器端为标准的HTML语言,从而保证了与客户端浏览器的无关性。Map Xt r e m e在客户端提供了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标准的HTML网页的模式,只要任何支持HTML的浏览器都可正常工作,例如IE,Netscape,或UNIX平台的浏览器,一般在Internet上使用;另一种是Java Applet插件,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在浏览器端的交互性,但对网络速率要求较高,一般在Intranet上采用。在ASP(Active Server Page)环境下,Map Xtreme在Server端的开发语言为VBScript或者Java Script,开发环境为Visual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应用系统研究与开发Map Xtreme支持分布式服务体系结构,它能与任何标准的Web Server相连,连接是通过应用服务器完成的,如Microsoft的ASP,一个Web Server可以任意挂接多个Map Xtreme地图应用服务器。Map Xtreme的Server可以自动维护和协调Web Server和多个Map Xtreme之间的请求响应关系。

通过Map Xtreme,用户可以在Internet/Intranet上发布基于电子地图的应用系统。所有的最终用户只需在自己的机器上安装浏览器(如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或Netscape)即可访问存放在服务器端的空间数据。

3 某企业基于LBS的物流车辆调度系统

3.1 实际系统功能介绍

3.1.1 货物运输信息综合统计和查询功能

由于目前调度系统还不能与企业的E R P系统进行对接,所以系统通过给各子公司(生产基地)分配货物运输信息输入的权限达到综合统计需运输货物的信息,从而对货物运输进行调度。同时各子公司可以通过系统来查询各自货物的状态,企业物流管理中心可以对所有货物所处的状态进行调度和查询。

3.1.2 车辆定位查询功能

(1)物流管理中心电子地图能在线准时显示企业公司所属物流运输车辆位置和运行状态,同时通过车辆的档案资料的查询了解该车辆的性质和状态,如是危险品运输车辆还是普通运输车辆,车辆是空载还是满载等。

(2)管理中心电子地图可任意无限放大或缩小,任意漫游,并多层显示。

(3)可自定义地图图层结构、顺序和各图层的显示风格,并保存设置。

3.1.3 调度监控功能

由于物流管理中心可以随时进行用户查询命令而得到带有移动终端的车辆位置信息,所以物流中心可以利用这些功能实现对带有移动终端的车辆进行调度和监控,同时辅助以话音通话功能,使中心及时了解车辆的情况,进行货物运输的调配,从而组成物流车辆调配系统,实现整个企业物流车辆运输效率的最大化。

3.2 车辆跟踪、定位的实现

在地图上跟踪定位车辆行驶轨迹,方便观察车辆位置以及就近调度,也可用于交通管理。本模块在UM-0120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基础上,通过短消息向移动台发送指令,移动台接收到指令后,定时向服务器以指定的格式发送短消息(直到收到停止指令为止),服务器端接收到消息后,将位置信息提取出来,保存到数据库并将移动台的位置绘制到地图上。

4 结论

系统以电子地图为依托,采用空间信息的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使企业可合理调度运力资源,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减少企业原料和产品的库存数量;使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生产所需原料和产品的库存及在途情况一目了然,便于及时做出科学而高效的决策,全面提升物流业务管理的自动化程度。

摘要:研究某企业基于LBS技术的物流调配管理,对LBS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实现了车辆跟踪、定位以及短消息发送、接收的企业物流调配。采用了空间信息的技术手段,从而提高了物流管理水平。

关键词:LBS技术,企业物流,调配

参考文献

[1]何黎明.2005年中国物流发展总体回顾与2006年展望[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6:35-36.

基于位置的通用移动信息服务系统 篇10

项目概述:本项目研究目标是通过分析业务需求, 对室外GPS结合室内Wi Fi定位模式进行扩展, 结合位置信息开发实用性功能及功能接口, 实现用户之间的交互。根据实际场景的需求给出系统架构, 完成管理控制平台、信息传送平台及系统终端的开发研究, 完成实际场景的试点应用, 结合测试反馈进行系统优化, 进一步实现商业化推广使用。本项目研究团队在该领域具有较为完善的工作基础, 已完成基于位置的个性化校园信息服务系统原型应用于北大校园。研究团队将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完善和扩展, 构建统一接口, 实现在不同场景下的通用移动信息服务应用平台。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云计算时代的位置服务 篇11

LBS进入高速发展期

早在1994年美国学者就提出了位置服务的基本内容,叫“SoLoMo”,综合了社交、位置和移动的特点。中国移动在2002年11月首次开通了位置服务。2003年,中国联通在其CDMA网上推出“定位之星”业务,用户可以在较快的速度下体验下载地图和导航类的复杂服务;而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似乎也看到了位置服务诱人前景,启动在PHS(小灵通)平台上的位置服务业务。但是由于当时移动通信的带宽很窄、GPS的普及率比较低,最重要的是市场需求并不旺盛,所以,几家大的运营商虽然热情很高,但是整个市场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顺利启动,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都是无人问津。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位置服务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而且运营商投资增大,移动网络发展迅速,3G业务迅猛发展,消费需求形成意识形态。位置服务也具有了更加细分的市场,从整体来看,主要包括三大类应用:一类是位置交友,微博、微信就属于这类应用;第二类是工具类应用,比如:地图、导航,以及生活服务类的应用;第三类就是传统的位置服务,比如:车辆管理、位置信息查询等。

目前,GPS模块已经成为所有智能手机的主流配置,这就为位置服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另外,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特别在用户对交通出行、定位、生活服务、移动电子商务等旺盛的需求驱动下,位置服务与几乎所有的移动互联网细分产业的横向融合进程都在加速。当然以刚性位移需求为主的用户需求,也更进一步加快了国内位置服务产业的发展,使其市场潜力巨大。易观国际数据表明,到2015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收入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

另外,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指出,大力发展以自主卫星导航系统为基础的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对于提升公众生活质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期间将突破三大核心技术:泛在精确定位,即城市室内外米级无缝导航定位技术、全球室外亚米级实时精密定位技术;全息导航地图,室内外三维米级全信息导航地图数据获取、迭加、融合与更新技术;智能位置服务,支撑亿级用户的位置信息搜索、智能推送和按需服务技术。

云计算推动LBS发展

在中国,云计算正在越来越深度地服务于各式各样的小众,甚至改变整个大众的社会交互形态,位置云成为最迫切的需求。对此,我国在地理信息服务上也做了大量规划布局。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表示,位置服务将成为云计算的示范应用,可望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标配。云计算催生地理信息实时性和个性化的互联网服务,成为拉动国内经济的新增长点。

位置服务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随着3G系统的使用,位置服务的应用提供了网络宽带的保障,位置服务系统中采用云计算的结构将大大提高位置服务系统的效率,节约计算和存储资源,为位置服务业务发展提供技术平台支持。

高德提出了“四屏一云”的战略,四屏是指车载设备屏幕、手机屏幕、PC屏幕以及电脑屏幕,高德通过云计算及数据能力,将这四个屏幕打通,形成战略业务架构,并最终完成从工具向入口的蜕变。四维图新作为数据地图、动态交通信息及汽车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也积极打造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云平台,以便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其云平台上的地图数据将更加丰富,并将提供更多功能,如道路、路况、停车位、油价、酒店机票预订、新闻资讯、社交等。

百度LBS云为开发者免费开放了一套LBS云管理后台,开发者可以利用可视化的数据编辑工具管理用户自有数据,也可以使用LBS云存储API和百度地图API自行开发个性化的数据管理工具。同时,他们还提供了云检索API,满足开发者对用户自有数据检索请求。开发者不仅能够将自身数据和平台数据结合使用,同时还能够利用云计算的能力完成对海量数据的计算和渲染,保证地图的快速加载。

云计算把原来核心简单、边缘复杂、千人一面的互联网形态,改造得网络丰富、边缘简单、交互智能,尤其是在网络中心的云计算,支持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信息服务,一个个孤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开始联合起来,实现了从行业解决方案向云计算的转型,行业解决方案已经到了尾声,跨行业的解决方案站到了行业之外,看到的行业成为了时尚,实现了跨越界限、柔性重组和价值共享。

LBS助推智慧城市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最基本问题就是位置服务。在没有云计算之前,汽车导航之类的位置服务设备是安装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盒子,有了云计算以后,所有的信息都被放在了互联网上,直接通过手机连上互联网上就可以实现导航功能了。这就是云计算给位置服务带来的变化。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位置服务是移动互联的基础。在移动互联时代,位置服务关系到城市功能的核心系统,均需要位置服务技术进行基础数据的监测、采集、传输和分发。位置服务可以在多个维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包括设备、地图、管理软件以及网络服务,都将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大潮中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全国各大中城市相继推出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多家位置服务产业的企业和机构纷纷加入新成立的“位置服务专业委员会”,以期获取位置服务产业商机,壮大市场规模。与此同时,位置服务应用带来的城市运营效率提升和经济促进作用也日益显现。

智能驾驶是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这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一点。在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导航服务中心包括地理信息服务和定位服务,是基于卫星定位技术,集成移动通信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惯性导航等手段而发展起来的。云计算可以实现更个性、更准确的导航定位,为智能驾驶奠定了基础。没有位置服务,就没有智能驾驶。没有智能驾驶,就没有物联网,也更谈不上智能交通,智慧城市。

毫无疑问,位置服务业务是人们期待已久的业务新增长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位置服务是否能够创造傲人的成绩,将需要多方努力,协调好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推出具有吸引力的位置服务应用,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形成能够创造价值的应用。

基于位置服务 篇12

近几年来,由于移动通信网络的速度不断加快,我国的移动位置服务(LBS)的发展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移动位置服务的应用范围已经不局限于小范围市场,而是往更加大众化的市场进行发展[1]。目前移动位置服务已经成为比较具有发展空间的移动重要增值业务,涉及LBS的功能和产品也在慢慢出现。在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之后,发现我国移动位置服务市场的发展有所滞后,存在许多问题。比如LBS的内容比较多,无法完整地形成产业链;国内开发移动位置服务的能力比较落后等,因此要对基于移动位置服务的信息系统进行完善,使其可以快速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2]。

2 移动位置服务信息系统内容

LBS服务系统的构成为总管理平台、信息管理数据库、接受移动对象的接口、通信网络等部分组成。定位业务管理平台和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是构建支撑位置信息服务应用软件的软件系统以及提供位置信息服务的基础,构成了基于移动位置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的主体[3]。

2.1系统的总体构架

移动位置服务信息系统是使用大范围分布式网络管理模式,可以对各个省市县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要使信息系统可以顺利地提供服务,需要在各个省市安装地图引导系统、信息发送系统以及详细的地图信息。而且要想收集完整的数据,在全国的数据中心的需要具备最大面积,最完整的地图数据;省的数据中心需要具备本省的详细的地图数据以及周边比较简单的地图数据;市的数据中心需要具备本市的详细的地图数据以及周边地区比较简单的地图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信息,可以有效提高移动位置服务的质量[4]。

2.2系统的主要功能

移动位置服务信息系统是由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管理、系统安全、数据库、数据接口等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如下。

2.2.1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直接影响系统的顺利开发,为了系统的顺利运行,需要对系统安全情况进行关注,提高系统的安全度。

2.2.2数据接口

包括以下3种类型的接口:第一是和CP进行连接的接口,可以提供各种服务以及内容的接口。第二和其他数据中心进行连接的接口,具有接收信息、互通数据等为主要作用的接口。第三除上述两种类型之外的接口,涉及具体应用和管控的接口。

2.2.3数据库模块

常见的数据库类型有:其一是信息数据库,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或者数据。其二是计费数据库,可以对所提供的服务进行计费,并且储存计费情况。其三是特殊化数据库,可以储存一些比较特殊或者比较个人的信息。其四CP认证授权数据库,可以对系统接入的情况进行认证,然后进行授权。其五平台系统数据库,可以里面储存大量系统系统信息。

2.2.4系统管理模块

由以下具体管理模块构成:第一操作用户管理,可以对用户情况、操作过程、服务内容进行管理。第二资源分配,可以合理分配系统的资源。第三数据统计分析,可以有效分析和管理系统的信息数据。第四网络管理监控,对网络情况和用户使用网络的情况进行管理。第五计费部分,可以对计费情况进行管理。第六备份,可以对原有的和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备份保存。

2.2.5信息管理服务模块

可以对所涉及的服务内容进行确定管理情况:其一信息编码,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编码,使人们可以快速进行检索。其二信息发布,可以按照用户的要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其三信息分析,可以将服务内容更加具体化。其四途径搜索,可以帮助用户进行搜索。其五信息维护,对数据或者信息进行有效维护。其六数据交换,可以帮助信息实现快速交换和应用。

2.3信息系统功能的作用

按照用户的不同的需求,信息系统具有许多的功能。主要包括地址查询、用户定位、汽车导航、地图显示、空间测量等,可以提供给图片、路线、文字等方面的数据或者信息。满足用户的需求。

2.3.1路线查找

在用户输入目的地和所在位置之后,系统可以快速显示最快或者最短的路线,客户进行选择,其中路线包括驾车、步行这两种选择方式[5]。查询的方法为:在进入地址查询之后,可以在地图上进行确定终点,系统可以自动显示路线,即可完成查询的过程。在路线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选择路线最短、速度最快或者费用最少的路线,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进行选择。在系统显示内容的时候,用户可以选择路径的文字表示、坐标显示、栅格地图等。最终的显示的信息也包含路程所需要的费用、达到终点的公里数、路程所需要的时间、所经过的路径名称等。

2.3.2导航应用

系统可以定时对用户的位置进行重新定位,这就是导航服务。在进行导航服务的时候,可以提供路线指导、位置提醒等服务内容。位置提醒是系统按照所输入的终点和,可以了解用户是否达到目的地,在快要到达或者已经到达的时候进行提醒用户。全程导航是根据终端所移动的情况,进行了解用户所在的位置,显示给客户目前移动的路线,并且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地点进行提示。这些特殊地点包含:休息站、服务区、事故多发地段、收费站、重要标志、禁止通行地区等,方便用户进行休息或者避让。

2.3.3具体定位

定位包含固定电话定位和移动终端定位这两种。移动终端定位指的是系统通过网络接口,了解用户所处的地址,并且展示给用户周边的地图,使用红点或者五角星进行显示用户的位置,用户可以根据地图的指引,使用驾车或者行走的方式到达目的地。而固定电话定位指的是系统通过特定的接口,进行了解电话所在的地址,然后根据获得的地址,进行判断终点的位置。

2.3.4附近查找

用户在确定某个信息点,然后设定所查询的范围,系统可以将信息点之外,范围之内的地图显示出来。这个信息点可以是街道名称、大楼名称或者某点的信息描述均可以。而确定信息点周边范围的方法可以包括:第一用户可以在地图上按照自身的要求确定一个矩形,然后获得信息点的具体范围。第二可以在系统中进行搜索信息点,接着输入信息点的半径数据,然后系统会显示以信息点位中点的圆形范围,这个范围就是具体的周边搜索范围。

2.3.5地点寻找

用户可以在系统中输入需要搜索的地点,系统自动使用模糊查询模式进行搜索,把全部涉及地点的内容进行显示。如果用户选择了某个地点,系统会显示这个地点在地图上的位置,并且也会出现周边的简单地图。同时地图上不仅会显示地点的具体位置,也会显示有关该地点的具体信息,比如地点的常用电话、具体的文字描述、地点的全称或者别名等。另外用户的搜索地址的时候,不单可以对比例尺较小的地图进行查找,也在图层中进行搜索,提高搜索的准确度。在进行搜索地点的时候,可以使用地址编码、地区名字、街道名称、道路名称以及该地点的特征或者具有的服务等,均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查找地点。

2.3.6空间测量

空间测量指的是系统可以根据某种要求,进行测量某点或者某地的面积或者与其他地区的距离,可以是用户获得更为完整的信息。其中距离的测量指的是清楚的将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的数值进行显示,使人们可以目的地的具体距离。而面积测量指的是系统可以对圆形或者多边形的面积进行测量,使人们可以获得所知区域的面积大小。

2.3.7图层应用

系统可以对地图数据的特点划入不同的图层当中,而且图层的具体数据可以用户自行选择,系统设计了不同的功能,方便人们对图层进行应用和整改。系统可以为用户有效的编辑工具,使其可以对图层进行修改和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功能为:对图层的操作内容进行有效管理,显示图层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图层的显示方式或者不显示,用户可以自由进行修改图层,用户可以选择打印图层或者放弃操作。系统常见的图层包含:点状对象(孤立存在的建筑物,大厦、汽车站、火车站等),线状对象(各种类型的道路,高速公路、国道、二级公路等),面状对象(面积较大的区域,水库、江河、湿地等)。

2.3.8地图操作

地图操作的作用在于鹰眼快速控制、地图位置移动、地图尺寸变化等。地图尺寸变化指的是系统显示的地图进行变化比例尺,并且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缩小或者放大地图。其操作的方法为:可以地图上进行移动“缩放条”将地图的比例尺缩放到合适的范围。另外也可以在地图上任意划定一个区域,然后将这个区域进行放大或者缩小,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地图位置移动指的是用户可以将地图进行移动,使一些目前窗口无法显示的内容进行显示出来。另外鹰眼快速控制指的是使用鹰眼图进行显示目前出现的窗口和整体地图具有的关系。人们通过对鹰眼图上的取景框进行移动,可以将整个地图清楚地观察,并且找出所需要的区域。

3 总结与意见

由于LBS业务具有广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其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人们进行解决,促进LBS的完善。主要表现为:

3.1定位的精度

现在在使用LBS的时候,需要使用高科技的GPS定位技术。但是GPS定位的发展还存在缺陷,例如在深度室内的时候,无法实施准确的行GPS定位,导致位置信息出现错误。假如使用网络进行定位,则可能会因为网络信号的问题,影响定位的精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对定位业务进行细化,对于不同要求的定位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对于准确度比较高的业务,可以使用网络定位。如果无法使用网络,则进行处理,满足用户的要求。

3.2位置信息的应用

LBS需要给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位置服务信息,主要包含各种类型地图和定位信息。但是目前在电子地图方面,各个省市所提供的地图数据有所差异,使系统所呈现出的地图信息也出现偏差。这种情况,不是单一的企业可以进行完善的,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加强对地图信息的整合统一,才能提高地图的准确度。在定位信息方面,需要运营商对收集大量的信息,并且要加强与政府和其它企业的合作,才能给用户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满足用户对准确定位的需要。

3.3矢量地图的运用

用户在使用导航业务的时候,如果要将地图进行下载,无法进行大量的操作,不然就可能大幅度提供用户的使用成本。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充分利用矢量地图的作用进行解决。这是由于矢量地图的下载速度比较快,可以储存的信息比较多。但是由于矢量地图的使用需要涉及大量GIS厂商系统内容矢量数据的格式,而且无法进行统一,所以可以使用终端支持多个矢量地图浏览器进行解决数据不统一的情况,从而提高矢量地图的应用范围。

4 结束语

由于移动位置服务信息系统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而且移动位置服务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阔,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提高服务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和可行性。本文分析移动位置服务信息系统的内容,并且找出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基于移动位置下的服务信息系统技术的进步,也可以系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

摘要:由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使得我国移动位置服务业务也有所增加,现在移动位置服务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和工作的重要指导。该文分析移动位置服务的发展情况,并且对移动位置服务信息系统所具有的特点进行探究,可以知道移动位置服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完善移动位置服务的内容,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并且促进移动位置服务信息系统的发展。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LBS,移动定位

参考文献

[1]李云海,陈叶.位置服务基础应用平台的设计与研究[J].软件导刊,2012(1):158-159.

[2]高博,万方杰,宋国民,等.基于位置服务的空间信息传输模型[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4(1):325-326.

[3]王黎明,夏清国,张永峰,等.基于个性化移动位置服务中自适应地图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5(2):412-413.

[4]刘文婷,唐守廉.移动位置服务期待模式创新[J].中国电信业,2013(3):203-204.

上一篇:发挥情感教育下一篇:磷脂酰肌醇3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