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2024-08-17

地理位置(精选12篇)

地理位置 篇1

地理位置是中学地理尤其是区域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理位置的教学在整个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地理知识, 是一把打开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之门的金钥匙。

一、地理位置的概念

1. 地理位置是指地球表面上

各种地理事物所占有的特定空间。具体来说, 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某种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占有的位置, 表明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地理事物与地理事物间的空间关系。其是地理学中的基本空间概念, 也是一个重要的地理要素。

2. 地理位置一般用表示二维空间的两种方法去描述:

一是用地理坐标 (如, 经纬度位置或地图和卫星影像上的坐标系统) 进行定位, 即绝对位置, 表明了地球表面上各种国家、地区或地理事物的精确位置。二是用相对空间关系去描述, 即相对位置。如, 通过海陆位置、邻国位置、区域位置、交通位置、资源位置等, 有时还用方向和距离去表明彼此的相对空间关系。

3. 地理位置是地理事物所占

有的特定空间, 具有一定的范围, 不能把其简单地理解为数学意义上的“点”、“线”等。地理位置在地图上的形象有点、线、面之别。如, 城镇、矿山等在图上常用“点”表示;河流、交通线等则以“线”的形式表示;国家、地区等地理事物范围则表现为“面”的形式。

4. 地理位置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一般来说, 经纬度位置和自然地理位置相对稳定, 其可以看做是静态的, 但运动中的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则具有动态性。如, 我国季风区雨带和世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位移。经济地理位置和政治地理位置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二、地理位置的意义

1. 地理位置是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一, 具有空间的特定性。

特定的地理位置不仅决定了该区域的地理特征, 而且往往形成特有的地理现象。如, 位于南北纬30°-40°的亚欧大陆亚热带地区, 大陆西岸形成冬雨型的地中海气候, 大陆东岸则形成夏雨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就是特定的海陆位置所决定的。

2. 地理位置是人文地理环境

要素之一, 是影响和制约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 毗邻香港的深圳及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厦门等, 自改革开放以来, 其经济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其中, 优越的地理位置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地理位置教学的基本方法

1. 地图法。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是地理教学中最具价值的直观教具, 其可以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 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知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的能力。在进行地理位置教学时, 教师要充分运用相关地图, 应从地理事物方位位置、相邻位置入手, 引导学生辨析地理事物位置、范围, 让学生学会析图、绘图、填图。

2. 分析法。

地理位置反映了地理事物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运用分析法讲述地理位置, 有利于学生把握其总体特征。如, 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时, 教师运用分析的方法逐一讲述我国所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邻国位置等, 这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征、意义, 进而形成“我国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的认识。

3. 对比法。

地理位置代表一个特定空间, 教师将不同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加以比较, 既能够突出各自的特点, 又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 从所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对非洲和南美洲进行比较, 既可以突出两大洲各自的特点, 又可以揭示其区域地理的某些特征。

4. 联系法。

地理位置涉及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讲授某区域地理位置的特点、意义及对其进行评价时, 教师要深刻阐释地理位置中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地理位置与其他地理事物间的关系。

5. 讲画法。

即教师在运用语言进行讲授的同时, 把所叙述的知识要点用各种图形符号标示在黑板上。这样既有利于揭示知识的层次性和关联性, 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又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使其通过视听结合掌握有关知识。

地理位置 篇2

张掖地处中国西部的甘肃省,因黄河穿境而过,全省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河西地区南部为高峻的祁连山地,北部为较低的走廊北山(泛指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南北山系之间夹着一条1200多公里的狭长、平坦的宽谷,称为“河西走廊”,是甘肃省最大的自然区。整个走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热充足,绿洲灌溉农业十分发达,不仅是全国重要的商品农产品及加工基地,而且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现代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张掖市,就处在富饶美丽的“河西走廊”中段。

张掖市地理坐标为东径97 20′至102 12′,北纬37 28′至39 57′。东西长465公里,南北宽148公里,海拔高度1200米至5565米,处在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土地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9.2%。南依祁连山地,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祁连县毗邻,北靠合黎、龙首二山,与内蒙古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右旗接壤,中为走廊平原,地域狭长,东西通畅,水足粮丰,自古为东西交通的孔道和门户。古代中国东部地区通往新疆、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中亚等地的古“丝绸之路”横穿区境,张骞通西域,马可波罗游历东方,玄奘“西天取经”从这里经过。现代中国最重要的铁路干线之一——兰新复线铁路穿越东西全境,312国道和227国道在这里交汇,形成了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和商品进出口的便利条件。

地理位置题答题用语汇总 篇3

[ 地理位置的描述]

按照地理位置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一般分为绝对地理位置和相对地理位置。绝对地理位置是以整个地球为参考系,以经纬度为度量标准。地球上每一个地方都有自身唯一的经纬度值。相对地理位置是以其参考点的周围事物进行确定。因此,在答题时需要注意题干设问方式,有的放矢地回答。

1.描述绝对地理位置

若要描述某地经度位置,需要指出该地具体经度范围及所处半球位置,如东(西)半球;

若要描述某地纬度位置,需要指出该地具体纬度范围、地处高(中、低)纬度、地处 纬度带(如热带、亚热带)及所处半球位置,如南(北)半球。

2.描述相对地理位置

若要描述某地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首先应清晰表述地处什么自然区。

然后,描述其海陆位置(大洲大陆位置),可用“ (方位)临 海(洋)或大陆(大洲)”“位于 大陆(大洲或海洋) (方位)”“深居 大陆(大洲)内陆”等用语;

描述地形方面,可用“ (方位)临 (山或地形区)”“ (山或某地形区)的 (方位)”等用语;

描述板块位置,可用“ 板块与 板块交界(碰撞或张裂处)”“ 板块内部”等用语;

描述气候方面,可用“地处 温度带”、“地处 干湿地区”等用语;

描述其它相对位置,可用“ (方位)临 (河、湖、植被、土壤)”“ (河、湖、植被、土壤) (方位)”等用语。

若要描述某地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则可按以下方面叙述。

描述交通区位时,可用“ 交通线的 部位(如东端或西端)”“ 交通的枢纽(节点、要道)”等用语;

描述经济区位时,可用“ (方位)是 (著名的经济区域)”“离 (著名的经济区域)近”等用语;

描述政治区位时,可用“ (方位)临 国(省、区)”等用语;

描述其他人文地理方面内容时,可用“地处 文化区”“地处 民族聚集区”等用语。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笔者有的项目用“位置”,有的用“区位”。“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与“位置”不同,既有区,又有位,还有被设计的内涵,其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现代区位理论并不把诸如动植物占据某特定场所繁殖、生存的行为纳入区位理论范畴,而区位定义中的某事物限定在人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诸活动,即人类活动与人类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就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从这点来看,地理位置更注重自然属性的表达,而区位则是注重人文意义上的表达。

[ 地理位置的评价]

[纬度位置——热量][人类活动][水文水系

土壤

植被][海陆位置——水份][板块位置][气候][地形][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决定自然地理特征

经度不同,地方时有差异;纬度不同,地表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海陆位置会影响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即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会形成气候的差异。描述时,可用“纬度低,光热充足,利于农业发展”“南北纬度跨度大,地表热量迥异,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等用语;

板块位置决定了地质作用的不同,地质作用影响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海拔不同,水热组合差异,形成气候的垂直分异。地形、气候是地表两个最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特点决定了该地水文水系、生物、土壤的分布与变化。描述时,可用“沿海,海岸线长,利于海洋资源开发”“沿海,多良港便于对外联系(海洋运输)”“内陆边疆,位于与邻国陆上对外贸易与合作”等用语。

2.位置影响人类活动和人类行为

人是地理环境的产物,自然地理特征差异产生了人类活动和人类行为的不同:如人口、民族、语言、宗教等分布、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活动等。

描述交通区位,可从“该地几种主要交通运输线路从什么方向联系或沟通了什么区域”和“什么重要交通线路经过此地”两方面展开叙述;

描述经济区位,可从发达区往往对该地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市场等,欠发达区为该地提供劳动力、原料、动力、市场等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描述政治区位,主要从便于与邻国(省、区)进行交流与合作这个角度展开描述。

例题 仔细阅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比较甲、乙两个大河图示阴影部分地理位置的异同点。

(2)试分析C港成为世界著名大港的重要交通位置条件。

解析 (1)地理位置的概括或描述或比较类题,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大洲大陆位置)是最重要的,其它要素,如果材料有相关信息则读写出,如果没有一般不用回答。

[\&相同点\&不同点\&甲\&乙\&绝对位置\&中纬度\&52°N左右\&32°N左右\&相对

位置\&海陆

位置\&亚欧大陆

沿海地区\&在亚欧大陆的西岸

临大西洋(北海)\&在亚欧大陆的东岸临太平洋\&河湖

位置\&河口地带\&莱茵河河口\&长江河口\&]

港口是水运网中的一个点,港口规模的大小理论上应该是由港口货物的多少决定。港口货物的多少受许多条件影响,如港口的区位条件、港口基础设施条件、港口集疏运条件、港口腹地经济发展水平、港口软环境水平(通关快慢、服务好坏、价格高低等)等等。此外诸如港口水深、港口陆域范围等自然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港口的规模。此处交通通达度越高,港口腹地越广,集疏运条件越好,进出港货物量越大。

(2)C港(鹿特丹)成为世界著名大港,是源于它是世界水陆交通枢纽的交通位置条件。作为交通枢纽,必是多条交通线路交汇,故第2问答出经过鹿特丹的主要交通线路即可。

答案 (1)共同点:均为中纬度亚欧大陆上,河口地带。不同点:甲在亚欧大陆的西岸,莱茵河河口,临大西洋(北海);乙在亚欧大陆的东岸,长江河口,临太平洋;甲纬度高于乙。

(2)扼北海航线要冲;位于莱茵河入海口;地处亚欧大陆桥西端。

[练习]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地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甘肃生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

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参考答案]

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

自然地理方面: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

地理位置数据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 篇4

一、基于地理位置服务应用LBS简介

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 基于地理位置服务) 是移动互联网的一大特点。2010 年以来, LBS在全球发展迅猛, 以美国Foursquare和中国“街旁网”为代表的地理位置平台服务受到广泛关注。而LBS的基础则是用户的地理位置数据。地理位置数据已经开始渗透进入整个移动领域, 为广告功能提供支持, 也包括许多其他服务———从天气查询到旅行应用。

(一) 地理位置数据相关内容

1.什么是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是由地球经纬度坐标构成, 即东经和西经;代表了在地球上的位置。

2.地理位置数据是如何被收集的

Tomi Ahonen Consulting的数据显示, 全球有12 亿台智能手机设备, 其中有7.7 亿装备了GPS。收集的地理数据不断累积, 形成了对于应用发布和移动营销来说都很有价值的信息源。

纯粹的GPS解决方案以及它所生成的经纬度标签是地理位置数据的公认标准。除此之外, 还包括利用手机信号塔 (蜂窝塔) 数据、Wi Fi、IP地址、用户报告 (3) 等方式来搜集地理位置信息。

(二) LBS相关概念

1.什么是LBS

LBS又称基于位置的服务, 英文全称为Location Based Services, 是指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 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 在GIS平台的支持下, 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确定移动设备或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其次是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意指与定位相关的各类服务系统, 简称“定位服务”, 另外一种叫法为MPS-Mobile Position Services, 也称为“移动定位服务”系统。如找到手机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 然后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寻找手机用户当前位置处几公里范围内的宾馆、影院、图书馆、加油站等的名称和地址。所以说LBS就是要借助互联网或无线网络, 在固定用户或移动用户之间, 完成定位和服务两大功能。 (4)

2.目前LBS热门的主要应用

据瑞典市场研究公司Berg Insight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 LBS应用逐渐增加, 尤其是互联网巨头的参与, 包括谷歌、Facebook、百度、腾讯、Twitter和雅虎等, 使LBS的市场规模得到了显著增长。Berg Insight将LBS市场划分为8 个垂直领域:地图、导航与交通;旅行及旅游业;本地搜索与信息服务;社交网络与娱乐;休闲与健身;家庭及人员位置服务;移动广告;移动资源管理以及其他企业级和B2B服务。目前的中国位置签到服务市场尚处于培育期, 产业链各方仍以合作为主, 位置签到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产品标配之一, 多元化商业模式促进行业快速发展。目前LBS的三种基本商业模式:广告服务、商户服务及增值服务。

3.LBS对于信息传播规律的影响和改变

从现有的LBS应用分析可以总结出LBS对于信息传播规律的影响和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譽) :

(1) 信源发布的地理定向性

LBS通过一组定位技术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 这即实现了个体用户的自动定位, 并随着用户的位移, 最终构成一组由众多信号源点组成的个体信息网络全景图, 例如我们现在应用的百度地图、高德地图, 通过个体用户的自动地位以及位移的变化, 形成了用户运动的轨迹, 并将个体用户运动变化的轨迹加以综合, 使得信息研究者和管理者对信源的及时追踪和解读成为可能, 可据此分析用户的喜好, 为个体用户推送周边的商户产品。

(2) 信息传播者个体行为的显现性

基于信源的地理定向性, 整个信息传播过程可以实现及时显现。如使用微信、微博等应用进行手机签到的用户, 每到一处都会留下个体行动的“足迹”和“意见”, 这种数据随着时间的积淀, 便构成了极具研究价值和开发价值的数据库。又例如上述提到的百度地图, 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用户的轨迹, 这些提取得到的数据, 研究者可随时提取用户行为、用户偏好、消费习惯、区域位置、个体意见表达等信息进行挖掘和研究;可以实现适时、实地的精准信息推送服务。

(3) 信息载体的移动性

不同于互联网用户拥有固定IP地址的定向信息, LBS用户进行地点录入、发布信息、分享攻略等行为均基于手机终端。信息载体的移动性便可以清晰地描绘出信息流动的规律和特点。

(4) 信息分享的及时性

手机终端的移动性决定了用户可以随时发出信息, 随时进行信息传播和再次扩散。对于诸如Yelp、大众点评网等网站, 用户以往是消费之后在一个固定场所开始分享行为, 而LBS促使用户在签到的同时即时分享信息, 因而信息传播的及时性特点得以体现。另外, 诸如百度地图等应用目前开放的推送周边的功能, 使用户在设定的“地标”方圆之内随时收到商家的推送信息, 做到在第一时间定位到用户, 实现信息传播的无缝化。

二、基于地理位置数据产生的问题

(一) 地理位置信息不够准确

由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定向性、显现性和移动性, 移动终端通过用户定位、搜集用户的移动轨迹, 从而实现移动用户随时随地接收到其周围推送的移动横幅广告。

而据AT&T旗下的黄页网站2012 进行的一项本地移动广告网络研究显示, 距离一家商户大约两英里范围内的用户会有很大机率去点击移动横幅广告 (6) , 因此便产生了横幅广告信息准确性的问题。据统计, 这些推送的移动广告只5%到10%包含真实的GPS生成的经纬度数据。许多广告曝光实际上用的是不太精确的地理信息:邮政编码、城市区域、运营IP, 等等。即地理信息标签结果并没有很准确地代表目标用户的实时或者历史位置。因此, 基于上述问题, 不免担心地理信息标签的不实诸如此类的现象是否会带来不正当竞争等方面问题, 若是恶意商家为了牟取利益而采取的不正当措施, 比如一个用户收到一条星巴克的推送信息, 认为星巴克品牌优良, 决定一试, 结果走到地点却是另外一家奶茶店, 由于用户对星巴克和奶茶的选择都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他便在奶茶店进行了消费。而奶茶店的行为就是利用星巴克品牌的影响力, 给自身带来更多业务的一种不正当的行为, 目前由于这种行为尚处于灰色地带, 是否属于不正当竞争, 尚属争论。

此外, 基于位置服务平台不太准确的广告对广告提供者是否真的造成损失, 而造成的损失又将如何认定, 此处取证极为困难, 而不少广告商只是为了扩大广告的规模, 而往往忽略了位置数据推送精确度的问题。

(二) 隐私争议问题

通过对LBS应用以及其传播规律的分析, 可以发现LBS最为重要的功能及作用在于所有使用者的行动轨迹, 包括同一地点的行为叠加次数, 发布的评价信息, 查看信息的频率, 等等。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发现人的行动规律、生活态度和相关人群的构成。和新浪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络比较, LBS在记录了人的意见、相关社群之外, 还沉淀了人的动态行为, 而我国现行法规定了数据保护, 但数据保护无法同时保护隐私。数据保护, 不管从立法或实务层面讨论, 都是针对数据本身的保护而非针对个人, 在这个前提下, 就可能产生数据库信息搜集渠道的合法性, 提供数据信息的合法性以及数据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 等等。

据调查, 微软公司在搜集用户地理位置数据时, 是只有在用户允许某款应用获取地理位置数据, 并且这款应用发出申请之后, 微软才会收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这些数据将被保存在微软数据库中。微软表示, 该地理位置数据库信息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是通过一个团队带着手机到处寻找Wi-Fi接入点, 将这些数据与GPS获取的数据进行匹配。其次, 如果用户使用地理位置应用并且开启了Wi-Fi, 那么手机将收集附近Wi-Fi接入点的信息。如果用户开启了GPS, 微软也将收集位置信息。但是, 微软仍有一些问题没有解释, 例如从用户手机获取的信息将保存多长时间。微软只是说这些数据将保存在微软数据库中, 但并没有明确指出用户手机中是否也存储有此类信息 (7) 。

谷歌搜集信息时, 其解释道:由于Android手机用户的地理位置共享是选择性开启, 而且谷歌所收集的所有地理位置数据都是匿名的。苹果公司尚未对此发表评论。美国媒体所做的一项测试显示, 即便是苹果i Phone手机用户关闭了定位服务, i Phone依然能够收集和存储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8) 。用户担心这些位置数据可能帮助苹果或第三方跟踪用户所处位置, 给用户带来不利。

三、意见和建议

在大数据背景中, 地理位置数据与其他数据的结合转化为强大的追踪、储存及分析个人信息的工具。一方面, 不准确的信息推送给商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另一方面, 地理信息技术具有追踪、数据整合, 数据分析的能力, 使其比其他技术更具有对个人隐私的侵略性。

(一) 信息数据不准确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地理位置信息不准确这个问题来说, 笔者认为, 首要解决的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而不是通过法律去规制地理信息错误。因为信息的不准确, 很大程度是因为技术的不成熟而导致, 而恶意篡改其他商家广告的成分所占比例并不是很大。此时, 应当多鼓励科技创新, 革新技术, 通过技术的提高而改进这一问题。这是属于国家政策层面上的一个问题。

而对于恶意篡改的商家来说, 此处尚处于一灰色地带, 因为即使用户最开始由于被推送广告的误导而选择推送服务, 但用户最后根据推送而到达的地点可发现是与最初的选择是不一致的, 用户此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是否选择服务。这种搭便车的行为事实上并没有造成用户对选择服务来源的混淆, 因此, 目前的法律规制上并不可以直接对这种行为进行处罚, 但被搭便车的商家可以基于合同选择向应用运营商主张损失赔偿, 也使运营商提高警惕防止技术漏洞而造成的位置信息篡改的问题。

(二) 隐私保护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隐私保护问题, 法律应当加强对地理位置隐私的保护力度。地理位置数据记载了用户的行踪轨迹, 一旦泄露, 可能会对用户造成不便甚至不利的影响。

美国对于保护基于位置信息个人隐私, 主要是通过公平信息实践原则进行保护。 (9) 包括五个基本原则:第一, 通知意识, 即在收集任何个人信息之前, 应将信息处理的全部细节通知当事人。未经通知, 任何人不得披露个人数据。第二, 选择同意, 即被收集者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形式有选择权。第三, 参与机会。该原则是指个人获取数据、更正数据及完善数据的能力。第四, 安保完整。所得数据必须准确且安全。第五, 实施救济。隐私保护原则只有在有适当的机制保障下才能得以实现。这五个原则, 将用户、运营商以及救济机制完美地统一起来, 首先第一重保障是让用户参与到数据的搜集过程当中, 让用户选择什么样的数据可以被运营商搜集, 什么不可以;第二重保障, 则是要求运营商具有相应的资质和能力, 保证数据的安全以及防止入侵的能力;最后则是兜底保障, 即一旦发生个人隐私泄露, 则行业、司法方面的途径, 给予用户多种渠道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然而随着当今的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 法律空白也在不断增大, 因此, 单单依靠法律规制, 是万万不够的, 法律规制只能是上述最后兜底的方式, 我国应当让用户和运营商同时参与到数据的搜集和保护当中来, 此时, 运营商在数据搜集之前, 应当询问用户是否同意, 在用户选择愿意提供何种数据时, 运营商应当加大数据的安全性, 防止他人的恶意篡改和入侵。

当然, 法律也应当与时俱进, 维持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因此, 对于移动终端方搜集用户数据的行为予以严格的把关, 规定什么时候, 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搜集用户地理位置数据, 什么时候 (如用户关闭该功能) 禁止搜集用户数据。此外, 搜集到的数据能否凭此获利 (如商家购买数据以便推送广告) , 数据在什么样的时候可以或应当披露 (如抓捕逃犯) 等, 这些都是法律应当解决的问题。

摘要:地理位置数据的广泛应用以及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应用迅猛地发展, 给移动用户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 也相应产生了一些法律问题, 为此, 文章着重分析基于地理位置服务应用服务功能原理以及对移动用户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进而分析产生了哪些法律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地理位置数据,LBS应用,法律问题

注释

11) 艾媒网研究数据[EB/OL].http://www.iimedia.cn/。

22) LBS移动营销如何更有效的贴近消费者[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199246.html。

33) 地理位置数据是如何被收集的[EB/OL].http://www.oschina.net/news/42660/how-to-collect-geographical-location-data。

44) "Recommending Social Events from Mobile Phone Location Data", Daniele Quercia, et al., ICDM 2010]["Location Based Services for Mobiles:Technologies and Standard“s, Shu Wang, Jungwon Min and Byung K.Yi,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ICC) 2008, Beijing, China。

55) 程士安, 陈思.基于地理位置服务 (LBS) 技术平台的传播规律——以“街旁”为例解读技术赋予信息分享的新权力[J].新闻大学2010 (4) 。

66) 移动产业中, 地理位置信息的真相[EB/OL].http://money.163.com/13/0129/07/8MCD58P200254ITK.html。

77) 微软详解WP7用户地理位置数据收集政策[EB/OL].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41179.htm。

88) iP hone会偷偷记录用户地理位置数据并同步到电脑端[EB/OL].http://www.macx.cn/a/a4000i1839848.htm。

葫芦岛地理位置 篇5

(2)葫芦岛矿藏情况。葫芦岛市是矿业开发时间早,矿山企业较多的地区。发现和探明的矿产资源有51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矿种有煤、钼、铅、锌、硫、锰、金、石灰石、耐活土及各种建筑用石料和砖瓦粘土等。煤矿是第一矿种,累计探明储量近4亿吨,目前保有地质量约1.8亿吨。主要分布在南票、建昌冰沟和连山虹螺岘地区,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二分之一以上。钼是优势矿种,累计探明矿石储量3.8亿吨位,金属量40多万吨,保有储量约1.5亿吨,金属量约15万吨。主要分布在连山区钢屯、杨家杖子地区,是全国第二大钼精矿产地。铅锌、银矿以共生和伴生赋存为主,累计探明矿石储量1400万吨,金属量60万吨位,保有矿石量500万吨。硫铁已探明储量近2000万吨,年生产能力40万吨,主要分布在八家子地区。锰矿已探明储量近10吨,经过开采目前已濒临枯竭。除上述矿种外,本市的大理石、花岗室、耐火粘土、硅石、沸石、地热等储量也很大,质量好。

(3)葫芦岛地区水文气象情况。地处沿海,海岸线达261公里,居辽宁省第二位。但渤海为内海,所以大陆 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各地年平均气温在8.2-9.2 摄氏度,年平均最高气温在14.3-15.1摄氏度之间,年平均最低气温为2.3-4.0摄氏度,建昌气温处于下限,绥中气温为上限。葫芦岛地区平均降水量在560-630毫米,建昌最少,为560.4毫米,绥中为630.5毫米。由于本地区属于季风 性大陆气候,受大气环流影响,四季降水量分布差异很 大。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月份,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3-4%。

(4)葫芦岛风景游览区。多姿多彩的旅游风光。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给葫芦岛市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驰名海内外的水上长城──九门口长城、“第二北戴河”兴城和可与北京故宫、长城的考古价值相媲美,秦皇汉武东巡东征时的碣石宫遗址等游览区,都在葫芦岛境内,以此为依托的 沿海一线30余处景区、景点,形成了葫芦岛“悠久的名胜古迹、迷人的走廊风采”的特色。

从地理位置看音乐的发展史? 篇6

多云的历史要从巨鹿路说起,今年年初,有一家位于巨鹿路的咖啡馆“微薄之盐”静悄悄地关了。“微薄之盐”前途未卜,老板又携老板娘转战多云Cloudy,于是这间新酒吧又开始像一块磁石般慢慢由圈内向圈外辐射。

但是这辐射确实曲折了点,即使你的夜晚雷达无比敏锐恐怕这回也至少要通关三次才能顺利投向多云的怀抱。位于新桥大厦顶端的多云地理位置恐怕有点吊诡,老板娘也坦言:“其实多云的位置不如从前的微薄之盐好。”

委婉地说,它明显位于有点惊悚效果的大楼楼顶。如果你在电梯里对着18o 这样的符号感到直冒冷汗或者在17楼半和18楼之间幽暗的楼梯间众里寻他千百度,又或者在18楼的废弃写字间中被一间鲜红字体的“女厕”逼到了墙角,你就已经离成功不远了。

“没办法,扰民是个问题。”老板娘有点无奈。“我是个喜欢闹的人。喜欢大家在一起闹腾。现在这里不会有扰民的问题。”老板是摇滚圈中人,摇滚乐,你懂的,从诞生之日起恐怕就要和扰民问题形影不离了。想到曾喧嚣一时的某家地下唱片店的小场子如今也因扰民问题冷清了不少,顿时深表同情。

有人说如今音乐没什么地位,被文化边缘化了。反应在地理位置上也许就是像多云这样,已经不太可能选在如“微薄之盐”那般高贵冷艳的前“法租界”了,离地几十米的高空才是容身之所,在云端,好歹我们都是自由的。

但对于多云我依然保持乐观,不仅仅是因为俯瞰苏州河的大露台对于酒吧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奢侈品,还有可大可小并视野开阔的演出场地显然正是一片等待开发的处女地。虽然被误认为是“音乐主题咖啡馆”老板娘也没什么异议,但还是信誓旦旦地说了:“我们要卖酒水!”那就用饥渴的舌头等着你们狠狠的酒水吧。

地理位置 篇7

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 促进经济发展。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因素有很多, 如国际环境的变化, 国内发展的需要。但地理环境对国家外交政策的影响不容忽视, 它关乎国家的领土完整, 也直接关乎国家安全。对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的学者为数众多, 其中以麦金德的“三段论”为代表的陆权论和以马汉为代表的海权论最广为人知。“三段论”是指“谁统治了东欧, 谁就能控制大陆心脏地带; 谁控制大陆心脏地带, 谁就能控制世界岛 ( 欧亚大陆) ; 谁控制了世界岛, 谁就能控制整个世界。”[1]而马汉也在他的《海权论》一书中写道: “一个海军据点的军事或战略意义取决于它的地理位置、具备的力量和资源状况。在这三者中, 第一个最为重要, 因为它是天然决定的……”[2]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家之间的外交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文化外交、网络安全外交等新的外交形式渐趋增多, 这似乎打破了人们对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的认识, 认为基于地理位置和本国国土安全的外交变得不那么重要。然而, 回顾近年来的重大国际性事件―― 2013 年的乌克兰危机; 南海争端久拖不决以及越来越趋于白热化状态的朝核危机, 就不难发现地理位置在国家对外政策中的作用。

二、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地缘环境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中国的陆上邻国有十四个之多, 同时又与日本、马来西亚等国隔海相望。自十九世纪中期以来, 随着英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扩张, 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特别是东北部及东部沿海地区相继被蚕食。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 中国通过与各国的谈判磋商, 部分收回了领土, 但与部分国家的领土纠纷仍然非常频繁, 如中印、中缅在边界问题上的争端, 中国与日本、菲律宾等国在东海、南海地区的争端等。中国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 朝鲜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东大门”, 由此可见, 维持朝鲜半岛的稳定对中国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要求中国必须采取相应的对外政策, 以确保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三、中国基于地理位置而采取的部分外交措施

( 一) 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中国人民在汉代就发现了南海。“从宋代起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成为中国人民生产、经营活动的传统区域, 而且更成为水师巡防的重要海域。”[3]南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同时, 南海面朝菲律宾等许多东南亚国家, 是中国的战略防线。因此, 无论从保障国家安全的角度, 还是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 南海对中国的战略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

2002 年11 月4 日, 中国外长王毅与东盟各国外长以及代表在金边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旨在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宣言第四条讲到“有关各方承诺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 包括1982 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 以和平方式解决它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 而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从而奠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的主基调。在2016 年3 月8 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 王毅部长更是强调“中国有能力, 也有信心同东盟国家一道, 共同维护好南海问题的和平发展大局。”

( 二) 升级中日韩自贸区

2002 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中国前总理朱镕基首次提出了建立中日韩自贸区的倡议, 韩国表示赞成, 日本虽有犹豫, 但出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自2009 年以后也开始积极参与自贸区的行动。2013 年, 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首次提出了升级自贸区的建议。此次升级不仅包括经济上的举措如降低关税等, 同时包含海洋合作这一重要领域, 以此来达到“以经促政”的目标。由于在历史问题上中日、日韩之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致使东北亚地区的局势一再紧张。在新的历史时期下, “冷战”思维已经不再适用于处理大国关系, 中日两国又是近邻, 两国的国内经济发展都需要对方, 因此采取“以经促政”的方式缓和国家矛盾, 共谋发展, 不仅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也有益于地区的和平稳定大局。

( 三) 主张半岛无核化

2016 年1 月6 日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 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日本、韩国表示强烈反对, 联合国也制定了制裁朝鲜的措施, 半岛局势进入紧张态势。美韩关于在韩国部署“萨徳”系统的谈判由于朝鲜的举措而迅速开展, 日本也以核试验威胁了国家安全而加紧扩充军备。面对朝鲜半岛的危机局面, 中国提出半岛无核化主张, 坚持半岛的和平稳定。在3 月8 日的记者招待会上, 王毅外长表达了中国的立场: “我们坚持半岛无核化的立场毫不含糊, 对朝方推进核导计划, 我们不会迁就。应该清楚地看到, 无核才能和平, 对话才是出路, 合作才能共赢。”朝鲜是中国的近邻, 朝鲜的安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中国的安定。在半岛局势剑拔弩张的态势下, 中国主张以合作和对话的形式解决问题, 而非诉诸武力, 这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 也符合朝鲜乃至周边地区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麦金德.地理的历史枢纽[M].林尔蔚, 陈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2]马汉.海权论[M].萧伟中, 梅然译.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1997.

地理位置 篇8

近年来随着历史文献当中记载的地名研究的加深,上述的有关《后汉书》里面记载的磐橐城的地理位置,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看法。

喀什文史资料选编中“到了东汉时期疏勒国的中心,改为了磐橐城,也许这个是疏勒国的另一称呼,磐橐城的原来的位置是现在的喀什市东南部地区的askihsar古城”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林梅村先生认为“《后汉书·班超传》里面记载的磐橐城的位置应该在现在巴楚的‘托库孜萨热依’古城的位置”。

这儿出现了一个“托库孜萨热依”地名,现代维吾尔语把这个古城称之为“托库孜萨热依”,意为“九座官殿”;而汉语又称之“唐王城”。

虽然磐橐城在汉代不像西域的36国那样有系统的记载,但班超当时靠自己的少数军事实力在当时的磐橐城防守龟兹和居弥的攻击并且把这座城市牢牢地守了一年,由此也可以看出磐橐城在军事方面的重要历史地位。

当时龟兹在匈奴的支持下跟居弥联合攻击班超的目的是,把汉朝的势力排除出西域并占领疏勒。在西域,班超的联盟者是疏勒和于阗,所以班超是龟兹扩充疆域的一个障碍,而疏勒是当时丝绸之路中道和南道的重要枢纽,是繁荣的商业中心。龟兹想靠自己较强的军事实力排除汉朝在西域的势力和侵占疏勒,攻击班超是很自然的。疏勒和龟兹的军事力量比例是,“疏勒国,王治疏勒城,去长安九千三百五十里。户千五百一十,口万八千六百四十七,胜兵二千人。”“龟兹国,王治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户六千九百七十,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胜兵二万一千七十六人。”上述的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这两国之间的差距大,实力悬殊,在这样的条件下龟兹国靠自己的庞大的军事力量来攻击疏勒国胜算很大。

当时班超受到了龟兹和居弥的攻击以后,后退到居弥的西边,也就是后退到作为自己的联盟疏勒。居弥和疏勒之间大一点的邦国是尉头。汉书里面有关尉头邦国的记载如下:“尉头国,王治尉头谷,去长安八千六百五十里,户三百,口二千三百,胜兵八百人。左右都尉各一人,左右骑君各一人。东至都护治所千四百一十一里,南与疏勒接,山道不通,西至捐毒千三百一十四里,径道马行二日。田畜随水草,衣服类乌孙。”从居弥到疏勒的路只有两条,一个是居弥西边的山路,因为是山路所以不好走。另一条路是,从居弥移到西南部,沿着古代的喀什噶尔河的下流走,通过“托库孜萨热依”古城移到西北,沿着喀什噶尔河的上流走到疏勒的路。当时班超从居弥后退到疏勒时,移到西南部,到“磐橐城”,“托库孜萨热依”防守龟兹和居弥的攻击。

被视为“磐橐城”的“托库孜萨热依”古城的名称问题,有些资料中说尉头国的位置在现在的巴楚,也就是指“托库孜萨热依”古城。

林梅村先生分析《汉书·西域传》里面的有关《磐橐城》的信息,“尉头国,南与疏勒接,从温宿西边300里间有个尉头国”汉代的尉头国,疏勒过东北的天山山脉,温宿是现在的乌什县里面,离西300里的尉头国的地理位置大概是现在的阿合奇县,尉头国绝不是唐代的位于尉头州的现在的巴楚境内。史学家林梅村实地考察了古城遗址,全面研究了古城出土的成千上万种文物和图木休克出土的六号文书的有关记载,认为古城遗址所在地就是《后汉书·班梁列传》 (卷四十七、列传三十七) 中所说的磐橐城。此外勒柯克发现的婆罗谜文书大部分是契约文书。其中2号文书称此地为Wanaci,我们认为这个,地名当即《汉书·西域传》所说疏勒东境重镇“磐橐”。

“蔚头州,又写作“郁头州”,其名称源于秦汉时期的西域“尉头国”。汉时王治尉头谷 (今托什干河谷一带) ,后并于龟兹。至唐初,今县境东部地区为龟兹辖区。显庆三年 (658年) ,唐朝平定阿史那贺鲁叛乱之后,西域编置州,府。遂于龟兹西境据史德 (又写作握瑟德) 城置羁縻州,州名借用同属龟兹西境的古尉头国名称蔚头州。因其地处西域东西交通要道,对唐朝巩固西域的统治和丝绸之路的畅通有重要意义,故其名一再出现于这一时期的史籍之中,唐之后,“尉头”一名便再也不见史籍,悄然消失。”

“托库孜萨热依”古城位于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的中段,由于它是丝绸之路上的商业中心和军事重镇,因此是西域诸强争夺的焦点,并且是疏勒国的东门。

“托库孜萨热依”古城现在的位置是,在巴楚县城东北60多公里处的代热瓦孜塔格山 (大门山) 南端山口的北山东侧。城墙用泥土,石头筑成,分内城,外城,大外城几个部分。南北各有一道城门,大外城的城墙已风化为一道土梁,城东北延伸至约两公里处的唐王村 (今农三师五十一团驻地) 。上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座古城修的很坚实,防守外来的敌人也方便。

“1959年“托库孜萨热依”古城发现了barquk的“五铢”铜钱锭模,汉朝的《五铢》钱和两种铜钱锭模,这种锭模造于陶,一般看不见后面,这是被视为新疆的首次模仿汉朝的五铢铜钱。”从这个地方出了两种钱锭模的情况来可以看出,这个古城的经济很繁荣,因为没有商业的需要和政治需要的话不可能制造上述的这种钱锭模,此外还可以看出,当时的手工业发展到了一定高度。

当时“磐橐”城的地理位置很重要,班超当时从居弥退到“磐橐城”,在这儿防守龟兹和居弥的攻击,是各方面占了重要的地位。陈延琪在自己的文章指出,“当时来说是西域的一座名城,公元75年,汉明帝去世,龟兹、焉誉等西域的“城廓之国”在匈奴的支持下开始叛乱。西域都护陈睦及二千余名将士全部被匈奴杀害。龟兹还联合姑墨等向孤立无援的班超进攻。班超势单力薄,退守磐橐城,以少数兵力,坚守孤城一年多。班超坚守的磐橐城是当时东汉政府在西域仅存的一个前沿阵地。班超在西域三十年,其中十七年就生活在磐橐城。磐橐城也因他的卓绝功勋而被载人史册。”

另一方面“磐橐”这个名称,古代汉语的意思就是“巨大的石头”可以看出“磐橐”这个字意思就是石头多的地方。当时被称之为“磐橐城”,现在的“托库孜萨热依”古城的背面连接代热瓦孜塔格山 (大门山) 南面连接boriqi山,古城的遗址主要是山的上面和山脉。分析“磐橐”两个字的意义和现在的上述的地理位置,是符合实际情况。

总的来说,《后汉书》记载的“磐橐”城的位置不是喀什市东南部的askihsar城,而是现在巴楚的托库孜萨热依古城。

摘要:关于《后汉书.班超传》中记载的“磐橐城”具体的地理位置, 研究者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喀什文史资料选编认为磐橐城原来的位置是现在喀什市东南部的akihsar古城, 笔者赞同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林梅村先生的意见, 其位置应是现在巴楚的托库孜萨热依古城。

关键词:磐橐城,后汉书,班超

参考文献

[1]林梅村.西域文明[M].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5.

[2]陈延琪.有关“图木休克”的几个问题[J].西域研究, 1998, (4) .

[3]巴楚县志[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1998.

[4]阿迪力.穆罕默德.土兰.新疆文物精华[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强化地理三基, 提升地理能力 篇9

一、基本数据

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和高考考试模式的变革, 地理试题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已成为地理综合试题中最主要的命题资料和依据。地理数据可直接作为试题的背景资料, 也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出现, 或者用图表来表达题目所给的或计算得出的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体现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特征, 在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呈现给学生大量的数据资料, 地理数据是地理学科的血脉和骨肉, 离开地理数据, 地理学科将无法存在。对那些能够表述地理特征的基本数据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速度、黄赤交角的度数、主要气候类型划分的指标等, 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 不能含糊。

对策:1.总结记忆规律, 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提高记忆效率, 如秦岭淮河一线, 若把北纬35度、古诗“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结合起来, 则学生就能掌握该线南北的干湿状况、农业生产类型

2. 通过数据对比, 有助于学生理解该区域和事物的属性。若将南京、开普敦的气温、降水资料放在一起, 学生可从中知道两者均位于亚热带, 高温不同期, 多雨同期。

3. 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等方法, 使静的数据动起来。若将天山、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雪线高度自然带的分布的数据进行对比, 学生就能自我消化雪线随季节的移动, 自然带南北坡的高度上的差异, 山地牧场随季节的变换。

二、基本概念和原理

首先, 要求学生尝试掌握概念和原理, 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表述简明扼要、科学、严密。学生学习地理概念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在传统教法中, 解决地理概念很多是靠语言讲, 挂图、板图也无法跳出静的框框。通过投影化虚为实, 化静为动, 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就可以帮助学生利用直观的图像演示, 深化地理概念, 并形成空间观念。

其次, 在应用中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单纯的理论学习可能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但一旦与实践结合, 灰色的理论就会变得鲜活。例如在复习“日界线”时, 引用趣事:孕妇乘海轮穿越180°经线航行, 在两侧各得一子, 谁大谁小有几种情况;一人如何连续过两次生日等。多切入一些生活中的案例, 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课本上有例子的要求学生再举出类似的例子, 没有例子的老师补充一些典型的例子, 或要求学生自己举出例子。

再次, 多角度、多视点地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增加灵活性。复习不能采用简单重复, 千篇一律方式进行, 否则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大脑易于疲劳, 效率不高, 不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掌握。因此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变式处理。虽形变, 但其核心内容和解题方法不同, 我们要把握其实质和内涵。

三、基本地图

地图是高考题中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读图与析图能力是高考检测学生地理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训练读图、析图, 提高读图、析图能力的基本方法有:

1. 图文有机结合。

将地理课本中的知识点放在基本图形上, 以图作为载体, 图文结合。课本上基本地图下面有的设置了问题, 但还可以提取有用信息, 多设置几个问题。有的图下面没有设置问题, 我们可以把隐含的基本信息挖掘出来, 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 使学生养成“左图右文”的学习习惯, 便于学生的课后复习。

2. 构建心灵地图。

多读多看, 特别是在识记一些图表的时候, 不要孤立地记, 要与人类活动相结合, 如物产图和交通图在记忆时要与农业、工业区位因素条件相结合。第二, 在识图的时候每天拿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看, 巩固记忆。每天十分钟读图识图填图, 注意对前一段时间学习的知识进行保温。在复习时要注意复习的方法, 在看区域图的时候, 要把区域内各种地理要素有机结合起来, 进行综合评价, 因为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比较密切。

3. 活用应变。

在熟练掌握基本地图的基础上, 学会一图多用的基本变式。进行图图转换, 可把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 平面图转化为立体图, 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 表格转换成曲线图, 扇形图与柱状图的转换。

4. 举一反三。

地理位置 篇10

【教学尝试】

一、选择不同的情境, 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在直线上 (一维空间) 确定位置有两种情形:一是从前到后 (或从后到前) 的第几个, 二是从左到右 (或从右到左) 的第几个。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在平面上 (二维空间) 确定位置需要前后、左右两个要素。这就实现了从一维到二维的跨越, 当然, 不论几维空间确定位置, 都要先确定参照点 (原点) 。

课伊始, 选择怎样的情境导入尤为重要, 我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思路。

思路一:从一维到二维, 经历由模型组合形成方法的过程。

课一开始, 教师出示一年级上册中的排队图 (见图1) , 让学生回忆在一维空间情境下的顺序建立方式, 回顾左右、前后等概念。然后出示教室里学生的座位图 (见图2) , 让学生思考在二维空间情境下如何确定每一个人的位置———不仅需要左右, 还需要前后, 然后明确行和列的意义———左右为行、前后为列, 讨论确定第一行和第一列, 然后把行列抽象为线, 学生抽象为纵横线的交点, 实现由座位图到方格图的过渡。

当然, 这样的设计也是我们为后续学习中实现从一维、二维过渡到三维空间确定位置的方法做了有序思考的蕴伏。

思路二:从活动到模型, 经历由数学抽象形成方法的过程。

课一开始, 教师直接出示座位图 (见图3) , 请学生对号入座, 在座位图中找出自己的位置, 并说说是怎么找到自己的位置的。然后讨论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哪一些要素。根据这些要素, 把座位图抽象为图4 的方格图。

思路一实际上是披着现实情境外衣的数学导入, 把一维空间中确定位置的两种情形加以组合解决二维空间中确定位置的问题。思路二是实实在在地引入生活情境, 直接把座位图抽象为方格图。

两种思路都有其数学价值, 它们都呈现了一个知识动态生成的过程, 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思考, 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

二、设计不同的操作, 构建不同的学习形态

新知形成后, 需要通过适当练习或操作性活动, 感悟规律, 进一步深化知识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我们设计了显著分化的操作活动。

思路一:回归现实, 感悟规律, 促进活动经验的数学化。

教师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教室, 请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所在的位置, 并记录在草稿本上。请学生相互介绍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接着教师说数对, 请符合要求的学生起立: (7, 1) (7, 2) (7, 3) (7, 4) (7, 5) 。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奇怪, 站起来的同学怎么正好是一列呢?表示这些同学的数对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数对中第一个数相同的, 他们就在同一列。列数相同情况下数对中的一个数是确定的, 一个数是在变化的。接着进一步引发思考:如果让你来出一些数对, 你能让一列、一行或一排同学站起来吗?你能不能说一个数对, 就把一列、一行或一排的同学都包含在里面?学生马上想到了用字母来表示, 出现了 (4, x) (5, x) (x, 3) (x, x) (x, y) 等各种不同的数对。教师继续追问: (x, x) 可能是谁?当x等于1 时, 表示谁?当x等于2 时, 表示谁?究竟哪些同学才有可能? (x, y) 呢?

这一设计始终围绕教室座位这一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 通过说、站、想的环节, 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数对的现实意义, 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思路二:开放设问, 激发想象, 数形结合感悟数对规律。

笛卡儿创造了坐标思想, 用数对表示位置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支———解析几何, 将数与形完美地统一起来, 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是其最伟大的价值。这一设计试图进一步凸显数形结合, 对解析的基本思想有所感悟。

教师在方格图中出示一条线段。让学生思考:如果在方格图中增加一个点, 这个新增加的点与原有这条线段上的两个端点相连, 可能会构成什么图形?学生猜想, 增加一个点后, 与原有的两个端点相连可以构成三角形, 也可能构成线段。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想象, 在什么情况下, 构成的图形是线段?在什么情况下是三角形?学生思考后发现, 当第三个点的位置在原有的这条线段所在直线之外的任意一个地方, 构成的图形是一个三角形。教师用课件呈现第三点在不同位置时, 所构成的三角形的不同变化形态。如果第三个点的位置在原有的这条线段所在的直线上, 则构成的图形仍然是线段。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原有线段之外增加两个点 (与原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 , 你猜想可能会构成什么图形?学生猜想可能是正方形、长方形、一般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等。教师课件呈现构图的过程, 请学生描述自己的猜想。

然后, 教师组织学生将思维聚焦在:如果增加的两个点与原有线段构成一个正方形, 你觉得有几种情况?并请学生用数对描述出点的位置。

最后, 教师隐去方格图, 让学生思考:在这条线段之外, 增加两个点, 构成正方形, 没有了方格图的帮助, 你还能用数对表示出这两个点的位置吗?有几种可能性?这些点有什么特点?

将数对运用到变化了的图形中, 这个设计有一定的难度,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

同样是规律, 一个从生活到数学, 一个从数学到数学。第一种思路更为细腻, 起点低, 步子小;第二种思路更为开放和整体,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引入不同的实例, 构建不同的应用渠道

数学课中引入生活原型很常见, 这节课也不例外。不过两节课的思路略有不同。

思路一:利用同一性实例, 强化知识的内涵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对, 出示国际象棋和中国地图, 让学生解读。

学生认为国际象棋的棋盘, 行用数字表示, 列用字母表示, 棋子走到哪一格就用相应的数字、字母表示, 例如王后从2F走到5B, 就表示王后从第2行第6 列斜着走到第5 行第2 列, 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记录下棋的全过程, 这种思想与数对表示位置的思想一致, 因此, 国际象棋的棋谱可以说是用特殊的数对记录的。

在中国地图上, 北京所在的位置是东经116 度23 分, 北纬39 度54 分。用这样的数对可以确定任何一个城市的位置。地球是球体的, 是一个曲面, 用这样的数对就可以在曲面上确定位置。

思路二:利用比较性实例, 廓清知识应用的外延。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表示位置的情况, 并思考哪些是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教师呈现的资料中, 有用一个数来表示位置的, 例如买票时小明排在队伍的第3个;也有用两个数表示位置的, 如电影票上的8排12号, 围棋棋盘中棋子的位置, 等等。然后启发学生思考, 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呢?学生猜想, 用3个数表示位置, 如家庭住址2幢1单元301室;用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等等。

两种思路各有优势, 针对性强便于技能巩固, 拓展面宽便于意义理解, 两个价值取向对于数学学习都是有益的, 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平衡和取舍。

【研究体会】

当我们将这两堂课进行对比之后, 可以发现, 在不同设计的背后蕴含了诸多相似的价值追求。关注知识本质、关注思维的发展是我们一致的价值导向。关注知识的不同侧面和学生学习的不同可能性形成了本课两种风格迥异的教学形式。一堂课是一种教学理解的体现, 也是一种价值观的反映, 我们用怎样的眼光来理解数学、看待学生的数学学习, 我们就会用怎样的行动来体现这种思考。在与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互动中, 我们拥有了不断接近数学和教学本源的真实体验。提升我们的数学理解和教学能力, 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 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2][荷]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陈昌平, 唐瑞芬, 等, 编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

地理位置 篇11

关键词:MGeo-aodv;地理位置;能量消耗

中图分类号: TP21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57-2

0  引言

在源结点寻找路由信息时,中间结点会向全网广播RREQ数据包,会导致结点的能量大量消耗[1]。许多研究人员提出基于地理位置的最短路径算法[2][3],基于地理位置的Geo-aodv[4]路由协议可以首先根据获取的结点位置,限制转发条件,减少中间结点请求消息的发送数量,节省了能量消耗,但是不能对之前通信结点的数据信息进行更新[5],基于Geo-aodv协议的缺点,本文设计了MGeo-aodv (Modified Geography Ad Hoc On demand Distance Vector)路由协议。

1  MGeo-aodv路由协议描述

网络中的每一个通信结点通过GPS获取自己的地理信息,其地理位置坐标可以用(x,y,z)代表,x,y,z分别表示x轴,y轴,z轴,即三维坐标系空间,这里假设网络中所有通信结点都处于地球平面(z=0)。起初因为并没有建立源结点到目的节点的路由信息,所以源结点会查找Geo路由表,如果在该路由表中没有任何所需目的结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将转发角设置成360。,即向整个网络广播RREQ;如果在Geo路由表中可以找到目的结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则将转发角设置为90。。当源结点在发送完路由请求消息后,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没有收到路由回复信息(RREP),则源结点会重新发送RREQ,同时将转发角设置为180。,如果在规定的时间还没有收到RREP,依次将转发角设置为270。,360。(全网广播)。

如图1所示,Source为源结点,Destination为目的结点,网络中有三个中间结点,分别是NodeN1,NodeN2,NodeN3。NodeN1为上一跳结点,NodeN2为当前转发结点。当转发角为A1,只有NodeN1在搜寻范围内,因此会转发RREQ;如果转发角为A2时,只有NodeN1,NodeN2会发送RREQ,因为NodeN3不在搜寻范围内,所以收到请求消息后会丢弃。

①Geo路由表的管理

Geo路由表中的项目主要包括网络中所有通信结点的序号,地理位置坐标及IP地址(用IPv4表示)。如果中间结点收到RREQ,会在Geo路由表中查找有无源结点的信息,如果没有或Geo路由表的源结点序号小于路由请求消息中的序号,那么通信结点就会及时更新Geo路由表。

②计算搜寻区域

图1中,假设NodeN2收到NodeN1转发的RREQ信息后,结点NodeN2首先判断θ,若θ小于转发角的1/2,那么NodeN2转发RREQ。θ的计算公式:

θ=cos-1 (1)

如图2设α为转发角,由图可知结点NodeN2明显已经远离了目的结点,θ大于转发角的一半,所以NodeN2不在转发请求消息。如果上一跳通信结点到达目的结点的欧式距离小于当前结点到达目的节点的欧式距离,那么我们也认为请求消息的转发已经偏离了目的结点方向,该结点会丢弃请求消息。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10\97-197\114-2.jpg>

图2  节点转发情况

2  OPNET介绍

本文采用OPNET网络仿真,OPNET是常用的网络仿真软件之一。

该仿真软件使用离散事件驱动模拟机理对网络模型的功能特性进行仿真。常用的编辑器主要有:项目编辑器(Project Model)、节点编辑器(Node Model)和进程编辑器(Process Model),三个编辑器分别对应建模所需的三个层次模型。它涉及仿真研究的各个阶段,包括模型设计、仿真、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OPNET提供了三层建模机制,分为:网络层、节点层和进程层。分别对应了工程编辑器、节点编辑器和进程编辑器。

3  实验结果分析

3.1 构建仿真环境

随机在2000米×1500米区域内放置了50个通信节点。表1为仿真环境参数,在该实验中,分别设置不同的通信结点数对Geo-aodv和MGeo-aodv两个路由协议进行了仿真比较。

表1  参数设置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10\97-197\114-表1.jpg>

3.2 实验结果分析

为了更好地对两个协议的性能进行比较,我们首先定义两个参数的计算公式:

①结点存活率的计算

NSR=  (2)

上式中,用NSR表示存活率,如果该值越大,则说明网络中未耗尽能量的结点越多。n表示结点总数,a为能量耗尽结点的个数。

②请求消息(RREQ信息)发送数量的计算

N=(Ns(i)+Nr(i))(3)

N为网络中传输的请求消息总数,n表示结点总数,Ns(i)和Nr(i)分别表示第i个结点发送和接收请求消息的数量。

如图3所示,随着网络中通信结点数量的增多,路由请求消息的发送数量也会随之增大。在MGeo-aodv算法的设计上,中间结点收到请求消息后会根据设置的转发条件进行判断,满足条件的结点转发RREQ,不满足的结点不再转发。所以与Geo-aodv协议相比,MGeo-aodv在请求消息数量上有较大的改善。

如图4所示,MGeo-aodv协议中通信结点的存活率要远远高于Geo-aodv协议。在MGeo-aodv算法中,对于偏离了目的结点方向的转发结点不再转发请求消息,减少了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避免了结点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在不同的通信结点个数的网络中,均体现了这一优势。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10\97-197\114-4.jpg>

图4  节点存活率

4  小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MGeo-aodv算法,中间结点根据转发角判断其是否在搜寻区域中,并计算到达目的结点的距离,然后和上一跳到达目的结点的距离进行比较,如果小于则转发请求消息。通过设置转发条件,控制请求消息的发送数量,从而达到节省能量消耗的目的,最后通过OPNET仿真验证了该协议的有效性。

参 考 文 献

[1]  Chaitali Biswas Dutta,Utpal Biswas.An energy aware blackhole attack for multipath AODV[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CBIM),2014:142-147.

[2]  Zainab Senan Mahmood.The Directional Hierarchical AODV (DH-AODV) routing protocol for wireless mesh networks[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Control, Networking, Electronics and Embedded Systems Engineering (ICCNEEE),2015:224-229.

[3]  Wang, Li Y,Yang X Y.Energy-Efficient Localized Routing in Random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2011, 22(8): 1249-1257.

地理位置 篇12

一、关注学习过程, 确定三维目标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涉及到不少的地理知识。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老师, 应当清醒地意识到, 教材中的这些地理题材不只是用来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地理知识的, 而在于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 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及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因此, 在处理这类以地理题材为内容的品德教材时, 除了知识目标要准确规范之外, 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设计, 力求多元综合, 关注学习体验, 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用这样的眼光来确定教学目标, 就能把我们习惯了的“知识地理”教学变为“生活地理”教学, 实现教书育人的统一。

《从世界看中国》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单元中的一课, 分“中国在哪里”、“哇, 这里太美了”、“我们的邻居真不少”三个板块, 它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本课教学我是分两课时完成的, 第一课时教学“中国在哪里”、“我们的邻居真不少”两大板块内容。在第一课时教学中, 我努力把握“地理教学为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服务”这一准绳, 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运用地图说出我们的地理位置, 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 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地图, 并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地图阅读、资料搜集、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了解中国国情概况的基础上, 了解中国幅员辽阔、邻国众多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邻国和睦相处的美好情感。

上述教学目标的制定既有知识目标, 又有情感目标, 体现知识性与情感性的和谐统一。然而,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地理知识的教学与品德教育是融为一体的。“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既是地理教学的落脚点, 更是德育教育的出发点。在学生充分认识祖国的地理位置, 了解其地域辽阔、邻国众多的基础上, 适时引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战争冲突等历史、时事, 如钓鱼岛事件、丝绸之路等等, 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历史、地理的探究欲望。这样的过程, 也就把“五爱教育”目标切切实实地落到了课堂教学中来。

应当说, 这样的内容由于受阅历的限制, 学生容易在感情的体验上出现断层, 难以达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邻国和睦相处”的情感目标。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 可以依托教材, 围绕“地理位置”这个原点, 借助网络, 给学生呈现足够的图片及链接, 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缩短时空的距离, 找到更多地理和德育的契合点, 以此来更好地达成情感教学目标。

二、挖掘教材内涵, 整合教学资源

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指出:教材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 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鲁洁教授也说过:“新教材是你的‘拐杖’, 是你进行教学的一个话题, 是你组织教学的一个范例。”这就明确告诉我们, 在教学实践中, 要智慧解读教材, 灵活处理教材。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内容也不例外。课本中呈现的文字和图片都是静态的。如何将“静态”的教材转化为“动态”的学材?让它变得更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解读、处理、呈现的能力。日常教学中, 我抓住“儿童的社会生活”这条主线, 结合儿童现实生活来对教材创造性地解读、整合、开发,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设计学生活动, 活化教材知识

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 只有这样, 教材才能处于被“激活”状态, 产生超出预设的“溢出效应”。教学中, 我常常会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品德发展的具体特征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重新组合和筛选, 挖掘能够焕发课堂生命活力的地理知识点。

(二) 恰当运用媒体, 呈现教学内容

教材中的一些文字、插图是静止的。而这些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与人文情怀, 该如何使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有机整合, 提高地理题材品德教学的实效呢?我从儿童的生活出发, 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 以多元灵活的方式呈现表征 (学习内容) ,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纳与理解。例如在教学《天有不测风云》时, 适时地播放地震和洪涝的视频影像, 不仅能直观地展示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和破坏性, 更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进而迸发真实的感受。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在低沉的音乐中浏览一幅幅灾难过后众志成城, 互帮互助的感人画面, 容易让学生心有所动, 情有所牵。又如在教学《高峡出平湖》一课时, 为了突破“万吨巨轮过船闸”这个教学难点, 我制作了“船过三峡”的flash动画, 配合学生的讲解, 运用fash的动态演示, 直观形象地展示万吨巨轮过三峡的情景。课堂上, 学生恍然大悟,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此基础上, 再引发学生感受三峡工程建设的艰难与伟大, 本课的情感目标也就落到了实处。

(三) 巧设比较方式, 加深学习体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不少地理知识显得比较抽象、难懂。在处理这样的教学点时, 我常常会较多的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 然后想办法把这些抽象的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给他们, 并通过创设情景,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去感受、体会, 进而感悟社会, 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中国有多大》一课的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悟“960万平方千米”这个数字, 体会里面饱含的人文内涵, 我作了以下的片段设计:

(1) 比较苏州市与江苏省的面积。

师: (课件出示苏州地图) 同学们, 你们知道, 我们生活的苏州市有多大吗?生1:8488平方千米。师:在我们的感觉中苏州已经是挺大的了, 但是, 我们的江苏省有多大? (课件出示江苏省地图) 生2:102600平方千米。师:它的面积相当于我们几个苏州市这么大?

(2) 比较江苏与中国的面积。

师:江苏省真的是非常地大, 但是在祖国的版图上, 它占有多少呢? (课件在江苏省地图的基础上呈现出祖国的宏伟版图) 生3:哇!原来我们的江苏省在祖国版图上就这么一点点大啊!师:那我们祖国领土的面积有多少呢?生4:960万平方千米。

(3) 结合中国地图, 再次比较中国与江苏省、苏州市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计算下, 我们的祖国相当于多少个江苏省!想当于多少个苏州市这么大!如果把我们的中国比作一个大西瓜的话, 那我们的苏州只是一颗西瓜籽那么大。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 我们的祖国可真大!出示视频 (2月, 海南岛沙滩边人们在嬉水, 黑龙江那里却是个白雪皑皑的世界;暑假7月的7点, 苏州这里已经灯火通明, 云南那边还是白昼) 。

(5) 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景象呢?你再一次感受到了什么?

这样, 通过让学生从家乡的面积出发, 逐步推算、比较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960万平方千米”这个平面的数字在学生心中逐渐丰满起来, 民族自豪感也在学生的心中油然而生。这堂地理题材的品德课堂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

《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决定了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让课堂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展开,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汇报交流的过程中了解知识, 掌握技能, 明白道理, 健全人格, 最终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一位教师在执教《可爱的地球》一课时, 采用了直观的教学方法。他借助地图、地球仪、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 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得品德课一改往日的那种说教模式, 整个课堂活起来了, 学生动起来了。

其实, 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很多, 网络探究、社会调查、参观访谈、辩论演讲等等都是师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好方法。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努力创设多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 以此来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 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隔海相望》、《跟着唐僧去西游》、《金字塔下留个影》、《奥林匹克的故乡》等内容, 我们都可以借助网络, 设计相应的探究、辩论等活动。在《跟着唐僧去西游》一课教学中,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如果印度国家将神牛迁移出新德里, 你觉得这样做合理不合理?说说你的理由。”一石激起千层浪, 班级里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开始了, 有的学生表示不应该迁移出去, 因为牛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是无比神圣的, 他们会用最好的食品来供奉它们;他们还会建造“圣牛养老院”, 牛衰老后, 可以送至“圣牛养老院”供养……这足以说明牛在印度人民的心里是至高无上的, 所以不能迁移。又有的学生认为应该迁移出去, 其原因就是会影响交通, 还会影响城市美观, 造成环境污染等等。这样的辩论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地内容的兴趣。它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 更有效地扩大了知识面, 增强了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以上是本人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段时间的实践, 使我坚信: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标和课程性质, 智慧解读教材内容, 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 改进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的品德课堂一定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肩负起培养一代新人的历史重任!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上一篇:胃癌根治术的配合体会下一篇:幼儿歌唱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