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诗词(共5篇)
爱情诗词 篇1
摘要:爱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自古以来,不乏对陆游和唐婉的爱情的关注。本文将从《钗头凤》、陆游与沈园以及陆游的诗词观探究陆游至死不渝的情感。
关键词:陆游,爱情诗词
一、陆游与《钗头凤》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一记载:“陆务观(陆游)初娶唐氏(唐婉),闳之女也,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径焉。姑知而掩之,虽先知挈去,然事不得稳,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
“唐(婉)后改适郡宗子(赵)士程,尝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餚。翁(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云。实绍兴乙亥岁(公元1155年)也。”
有人说,陆游的《钗头凤》是在怨恨唐婉改嫁后的无情,我认为并非如此。要探究其中的原因,还是要回到诗句当中。
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此诗最早见于陈皓的《耆旧续闻》:“余弱冠客会稽(今绍兴),游许氏园,见壁间有陆放翁题词云(如上)。笔势飘逸,书于沈氏园,辛未(1151)三月题。”
上面提到,在沈园相遇后,唐婉和她的现任丈夫赵士程为陆游送上了酒菜,陆游的心里必定是很不平静的,他看到了精美菜肴,想起了当年和唐婉相处的日子。诗句没有提及唐婉的容貌,却在开篇便着重描写了她的双手,让人产生朦胧美好的想象。黄藤酒是宋代官府酿制的一种酒,陆游回想起七年前两人甜蜜的婚姻生活,可如今却物是人非。这一句还在描写沈园春天的景色,可下一句的转折来得突然。“东风恶”,在我们传统的认知中,东风是指春天的风,和下阙“桃花落”相互照应,而“桃花”一般代指爱情,陆游认为他和唐婉的爱情是被“东风”吹落了。而“东风”又指的是什么呢?笼统地说,是指封建礼教,而更具体地,则是指陆游的母亲唐氏。在西方文学和历史里,不乏有追求自由、平等的人物,而在中国的古代,有两个最高道德原则:忠、孝,个人的追求是不可以和忠孝原则相悖的。陆游不能也不可能超越时代的主流思想,母亲唐氏要求他休了唐婉,他如果拒绝,便要背负起不忠不孝的千古骂名,而这在封建时代对一个男人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所以他不得不遵从母亲的意愿。但遵从不代表同意她的做法,因此陆游心中还是对母亲有怨的,这种怨恨只能在字句之间隐晦地提及。接下来“欢情薄”一句有人理解是陆游对唐婉的牢骚,陆游怨恨着改嫁他人的唐婉,我认为这只不过是陆游感叹他和唐婉间夫妻缘分太短,不能厮守更长的时间。因为下一句是这么写的:沈园的春色还是一如既往的美好,人却瘦了许多。泪水洗尽了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部湿透。“瘦”一字,我们可以想象是唐婉瘦了,又或者陆游也瘦了。陆游运用了曲笔手法,用自己的感情揣测对方,想象唐婉是因为思念自己,而哭泣消瘦,重逢之后,他们恐怕不能再相见了,名门闺秀的唐婉和同样出身不凡的自己,不可能再有任何的往来,于是他写道:“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相传唐婉在之后曾写过一篇和词,与陆游的《钗头凤》相对,也正如和词中所说的“病魂常似秋千索”,唐婉在两人重逢后不久就病逝了,但我认为这词并不是出自唐婉之手。因为这首被广为传颂的《钗头凤·世情薄》中有一句“怕人寻问,咽泪妆欢”,这当然很贴切地反映了唐婉对陆游痛苦的思念之情却不得不隐瞒,但不论唐婉是否陆母唐氏的侄女,出身名门是确定的,试问一个高门之女又怎么会写出让婆婆和现任丈夫陷于难堪的诗?而从这里可以侧面的反映了当时陆唐之恋在社会的影响,世人为他们所感动,有人愿意站在唐婉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写出她的心声。
唐婉死后,陆游虽然娶了王氏,但他并没有从和唐婉的这段恋情中走出来。他和王氏将近五十年的婚姻中,并未为王氏写过多少诗,为王氏写的悼亡诗还名为《自伤》,“去死近如不隔墙”是从王氏的离世中萌生出自己离死亡不远的感叹。在他和王氏的婚姻期间中,他给唐婉写了许多的悼亡诗,说明了他不愿隐藏他与唐婉的关系,这份爱情也太过热烈而难以隐藏。
二、陆游与沈园
沈园作为见证他们的爱情之地,在陆游的生命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陆游绍熙三年,68岁的他看见沈园石壁上题写的《钗头凤》,有感而发写下《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陆游75岁时,曾重返沈园,留下了两首悼亡诗《沈园》。
城上斜阳画角衰,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其一》)
唐婉逝世的四十年后,陆游重新来到沈园,但他知道这次他是永远不可能看见唐婉的,他的心情无疑是悲伤的,因此远方传来的画角声在他的耳中是伤感的。时过境迁,沈园在他看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沈园本身没有变化的“物是人非”,还是沈园和唐婉都产生巨大变化的“物非人非”,对陆游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从他在池水中看见唐婉的倒影,到想象幻灭的怅然,无一在表现着他对唐婉的爱慕之情。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沈园·其二》)
陈衍评《沈园》二首云:“无此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
四十年转瞬即逝,沈园里的柳树已经老得不再开花了,诗人有感于时间的流逝,觉得自己也离死亡不远,他回忆起当年跟唐婉的相处,便泪流满面。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来到沈园追忆和唐婉的爱情,说明在他的内心当中,沈园是他心灵上的寄托。
在81岁时,陆游来到沈园,留下两首《梦游沈园》。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梦游沈园》其一)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梦游沈园》其二)
在陆游心中,他想来沈园,又害怕来沈园。因为沈园里有过唐婉,有过他和唐婉最难以忘怀的、最珍贵的回忆。然而物是人非,梅花春水仍在,伊人却不在了。据说陆游每年春节都会来沈园怀缅唐婉,他看着墙壁上当年自己题写的《钗头凤》留下的墨迹,对唐婉的思念之情无限放大。
82岁,陆游又来到沈园。
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来只自伤。尘渍苔侵数行墨,尔来谁为拂土墙?(《城南》)
这年的陆游已经察觉到自己的寿命即将走到尽头,但此时的他是孤独的,像一只独自回巢的孤鹤。破败不堪的沈园让他产生了一种萧条伤感的情绪,唐婉离开了多年,自重逢后沈园也过了几十年,只有陆游一人沉浸在当年的爱恋之中,他认为除了他以外没有人再去擦拭土墙,没有人再记得、再去关注陆唐之恋,被困于过去的只有他。
在陆游84岁,也就是嘉定元年(1208),陆游再一次寻访沈园,有感而发。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春游》)
那年的沈园经过修缮,大致恢复了原样。陆游环视着如同几十年前一般的沈园,他想起年少与唐婉的相思相恋,仿似身临其境。陆游写沈园的花草对他很熟悉,其实并不是花草对他熟悉,而是在唐婉死后,陆游经常来沈园,他熟悉每一株花草。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唐婉深刻的思念之情,以及与去世情人无法想见的绝望、不堪回首的痛苦之情。陆游对唐婉是终生眷恋,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唐婉仍是他的心中挚爱。
三、陆游的爱情诗与词
纵观陆游写给唐婉的诗词,我们可以发现,除了《钗头凤》,陆游描写他对唐婉的感情,甚少以词的形式,而是以诗来寄托他的感情。
叶嘉莹在《灵黔词说(续十四)——论陆游词》中认为:“盖陆游在词中甚少写其与唐氏之感情者,私意以为正为陆游对此一段情意之尊重严肃之态度。盖在当时陆游写词之时代,这些小词原都是歌筵酒席中还都可以演唱的曲子,以陆游对唐氏之感情的严肃深挚,他是并不愿将此一段感情写入他所视为‘渔歌菱唱’的流宕嬉游的歌词之中的。我想这就正是陆游何以将其平生中此另一‘情意结’只写于诗,而并不写于词的缘故。”
在陆游心里,他不允许他对唐婉的感情被歌女轻浮地入歌传唱,因为这份感情是他所珍视的、是不容任何形式玷污的,他认为描写男欢女爱的词句是对唐婉的一种亵渎。陆游是个重诗轻词的人,在他65岁时,在《长短句序》写道:“余少时汨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在他看来,词作为可传唱的文学体裁,不足以承载他对唐婉的爱情,反映出唐婉在他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爱情诗词 篇2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情诗词
中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在中国诗词发展的过程中,爱情无疑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数的文学家都留下了名篇。
先唐
《诗经•关雎》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用朴素的语言表现了男子对所思女子的无限倾慕。男子在床上翻来覆去,心绪澎湃,而随着想象,心中的感情愈发浓郁,更难入睡,最后梦见自己能够用琴瑟来取悦她甚至成家。短短几句,将痴情男子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展现了古代社会男性对爱情所怀有的真挚而纯朴的感情和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而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则是对焦仲卿和刘兰芝悲剧的描写,而结尾处的鸳鸯又增添了了浪漫主义的气息,减轻了悲剧色彩。这个爱情悲剧的原因有社会因素(封建礼教)也有主人公自身原因(两人未能给予对方充分的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无数的后人。“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誓言将二人之间生死相依的深厚感情展现的淋漓尽致。诗中焦仲卿摆脱了男尊女卑的观点,对刘兰芝的感情发自肺腑,感人至深。
先唐时期的爱情诗歌语言一般较为朴素平实,较少使用华丽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内容上虽有相思,抛弃(《氓》),殉情等题材,但和后世诗歌比较,仍略显单薄。不过,这些诗歌给后世开创了爱情诗的先河,反映了先古时期人们的爱情生活,为爱情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这首脍炙人口的《望月怀远》激起了人们心中共同的情感。一轮明月,两人共赏,可惜不在一地。此句和“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第二句则是移情于景,将相思的怨念发泄到漫漫长夜。出门望月,不觉身上早已被露水沾湿,好一个痴情人。尾联中,思念者寄希望于希望梦境,将月亮赠送远人。聊聊几句,勾勒出痴情人心中的思念和一往情深,语言含蓄隽永,令人回味。“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于李商隐的名篇《无题》。难于相见,而相见时却又被离别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而破败的春景又为离别渲染了悲伤的气氛,情景交融。颔联中“丝”与“思”谐音,作者用“蚕”和“蜡”代表自己,终其一身都只能苦苦追求,深深思念,却无法实现。两个意象都代表了作者愿意为爱情倾尽一生心血,用丝和光来诠释自己的关怀。颈联中作者想象对方的相思之苦,女子由于夜间思念而面容憔悴,鬓发脱落,夜晚却又止不住的思念。女子低吟时,凄切孤独,应该会觉察月光寒意。相见无望,作者寄希望于“青鸟”这个使者来传情达意。全诗富有意境,极具文学气息。作者将自己对佳人的强烈的感情融于诗中,在诗中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的希望和对难以相见现实的无奈,表现了致死不渝的爱情。
USTC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这个时期诗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此爱情诗歌的语言,表现手法,修辞,内容变得十分丰富,风格也多样化。语言上有平实朴素,含蓄隽永,沉郁顿挫等风格。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烘托,对比象征等为诗歌增色,而修辞也不局限于赋比兴,比喻,拟人,对偶等都自如运用于诗歌中。许多诗歌中,对于现实的无奈和未来的希冀,都寄托于梦等虚幻的事物上。内容有作者的所见,有作者的亲身感受,也有对典故的重新诠释,是爱情诗歌的高峰。
南北朝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用精致清新的语言描写了少女对郎君的深深思念。全诗用所思男子的角度来抒写少女的动作和情感。“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表现了少女的娇羞和她对郎君的期盼。“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少女寄希望于南风和幽梦,盼望与郎君相遇。无法相见,只能登高临远,望穿天际的少女形象在读者脑海中挥之不去。李煜的《菩萨蛮》则是洋溢着喜悦之情。“花明月暗笼轻雾”营造了幽静,美丽,朦胧却又略显热烈的气氛(花朵怒放),少女怀着激动热烈的心情去幽会。“见”,“颤”,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少女见到其他人的紧张和害怕。末尾“教君恣意怜”使少女和意中人相见时心中的激动欣喜之情跃然纸上,十分富有生活气息,是一种青稚的感情。
南北朝承接唐朝,继承了诗歌的衣钵,没有较大创新,也是词的萌芽,整体艺术风格以婉约为主。
宋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这首《蝶恋花》最后一句广受赞誉,被王国维视为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开篇便刻画了在蒙蒙细雨中远望的登楼望远者的形象。后两句乐景写哀,在一望无垠的绿草和薄雾笼罩下的夕阳下,本应是欢声和笑语,但事实却是“无人会,登临意”。在他眼中,这一切都是“黯黯”的,无法缓解心中的苦闷。借酒浇愁愁更愁,却发现强颜欢笑只能加深自己心中的悲伤。最后一语点破那无尽的春愁原来是苦苦的相思,全词戛然而止,回味无穷。日渐消瘦,只为日思夜想的家人,“衣带渐宽”形象地描绘了痴情者的形象,对爱情一往情深。《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开篇便给全词定下了凄清悲伤的基调。这一句既写了作者无尽的相思,也写了九泉之下的妻子的感受。悲痛并没有被时间冲淡,却日益加深。妻子的坟墓千里之外,作者在她坟前和她交谈也是奢望,孤身一人,无人相伴(苏轼和妻子都如此)。即使能够相见,作者已经两鬓衰白,满面风尘,妻子可能已经不认识了。上阕用哀写哀,极力突出作者对妻子的念念不忘和现实中悲哀至极的感情。下阕虚写梦中之境,妻子正在镜子前面梳妆,和昨日一样。“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尽的语言积郁在胸口,化为滚滚的泪水,“一切尽在不言中”。而年年的祭日,又是断肠时。苏子将自己的一往情深倾注于这首词中,这份深情令人动容。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令苏子难以自拔,面对梦醒时刻,也这能无尽的哀叹。
另一位伟大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结合自己的不幸经历,抒发了自己对赵明辰的无尽追忆和对亡国的无尽悲哀。“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个叠声字仿佛那绵延不绝的思念忧
USTC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郁之情,怎一个愁字了得啊!
这是中国古典艺术的又一个鼎盛时期。采用更易抒情的长短句,词从艺术上更好的展现了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感情(富有音韵)。相比与诗歌,词的格式富于变化,所包含的情感更为隐晦,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流动,爱情词达到了艺术的巅峰。
宋后
清代纳兰性德的词《木兰辞•拟古决绝词》中“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既包含了对过去岁月的留恋,更是对现实的无奈和幽怨。后两联化用白居易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典故来抒发自己被丈夫抛弃的的苦楚。
爱情诗词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教学;情感态度;分析简述
纵观高中课本古诗,虽都为爱情所作,但其表述的情感态度却不完全相同。有的坚贞独立,有的缠绵朦胧,有的哀婉不幸,有的幽怨难平……具体来看,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呼吁独立、自主与平等。代表作为《神女峰》
“神女峰”本为婚姻中“正统”思想的象征,是一女不嫁二夫、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但舒婷却吟咏出“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诗句,以独特的视角揭露出了贞节主义的陋习,有力地击碎了禁锢千年的封建道德枷锁。表达了对独立、平等、自由的爱情观的呼唤。
二、表现美好、朦胧与缠绵。代表作为《雨巷》《你的名字》《锦瑟》
对这三首诗的解读历来莫衷一是。《雨巷》《锦瑟》的作者都将虚幻的意象与迷离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诉说着一段朦胧缠绵,充满无尽遐想但又不乏苦涩的爱情。《你的名字》中,诗人开篇就用“最轻最轻”“每夜每夜”等疊字来表达出绵绵的情意,接着用“写”“画”“梦见”这种视觉意象,与“日”“星”“灯”“钻石”“火花”“森林的燃烧”等逐层递进的比喻,淋漓尽致地抒发出自己的爱恋。表现出了爱情的美好与伟大。
三、反映哀怨、相思与离愁。代表作为《涉江采芙蓉》《醉花阴》《声声慢》《雨霖铃》《一剪梅》《湘夫人》《今别离》
《涉江采芙蓉》抒写出了思妇与游子的相思之苦。《雨霖铃》抒写了柳永在汴京同恋人分手时难分难舍的真挚离情。《醉花阴》《一剪梅》《声声慢》都通过诗人的所闻、所感,抒发出了自己落寞、悲凉的心绪,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与怀念。《湘夫人》用浪漫主义手法,艺术地表现出湘君对湘夫人殷切的思慕和相约,却未能相遇的无限哀怨与惆怅之情。《今别离》则另辟蹊径,巧妙地以近代出现的新事物,新科技写别离之苦,表现出思念之深且急切。
四、描写孤寂、悲苦与不幸。代表作为《氓》《孔雀东南飞》《菩萨蛮》《长恨歌》
《氓》讲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恋爱,到结婚终至离婚的痛苦经历,透过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揭露出氓的虚伪与薄情,批判了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孔雀东南飞》则是以男女主人公双双殉情这一爱情悲剧为结局,强烈控诉了家长统治、宗教礼法与门阀观念的罪恶。
五、传达对爱的呼唤、倾诉与追求。代表作有《蛇》《预言》《窗》
《蛇》用“蛇”的意象来代替寂寞。作者虚构了一个蛇入姑娘梦境的情节,委婉地表现出了自己对心上人的真诚倾诉与热烈追求。《预言》则先后表现了诗人对初恋的憧憬、甜蜜,对爱情的执著、坚忍以及对失恋的惊愕、痛苦、绝望。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强烈渴求。
爱情诗词 篇4
关键词:唐宋爱情诗词,同心结,人物形象,塑造功能
所谓同心结, 就是用锦带打成的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作为爱情信物之一, 同心结是男女相爱的一种象征。大部分同心结都是由彩色锦带编织而成的, 也有用植物类材料编织成的同心结。例如, “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闲将柳带, 试结同心”等诗句中的同心结就是以柳条编织的。“结”的起源, 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结绳记事”, 而“同心”意义的初步形成是在两汉时期。到了西晋, 傅玄的《青青河边草》出现了“梦君结同心, 比翼游北林”的诗句, 这是“同心结”三个字在诗词中的第一次完整显现。在这之后, 同心结作为一种爱情信物, 开始活跃在诗词中。唐宋时期, “同心结”作为爱情信物被频繁写入诗词。
一、唐宋爱情诗词中同心结意象繁盛的原因
“同心结”意象在唐宋爱情诗词中大量出现, 是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的。
1. 政治的原因
安史之乱后, 晚唐社会动乱加剧, 宋王朝也时有战事, 使得爱情受到冲击, 文人纷纷转向从爱情中寻求精神安慰和心理平衡, 男女双方都渴求同心美好的爱情, 同心结正好能承载这样一份深情。
2. 经济的原因
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宋代结饰开始商业化, 产生了专门出售结饰的店铺, 结饰被广泛运用在家居装饰和服装等方面, 使得同心结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其使用群体开始扩大。因此, 文人爱情诗词意象更容易选择同心结。
3. 思想文化的原因
中国诗词领域注重表现含蓄朦胧之美, 而“同心结”正是表达含蓄爱情的良好载体。唐宋时期“结艺”的发展达到鼎盛。同心结文化既然兴于唐宋, 诗词等文学作品对“结”的表达必然十分突出。此外, 大团圆的民族心理在唐宋时期表现得非常强烈。“同心结”具有“圆满”的意蕴, 所以以“同心结”作为爱情信物出现在唐宋爱情诗词中, 是得到当时社会认可的。
二、同心结在唐宋爱情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功能
“同心结”意象从生成到发展, 体现了意义和功能不断完善的态势。考察唐宋时期的同心结,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 即同心结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功能在爱情诗词中得到了全面展现, 主要体现在对诗人自身形象、对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对作品中情感抒发对象的塑造。对此, 我们作了如下分类:
1. 同心同意、情意绵绵的夫妻形象
“同心结”的内蕴是“恩爱情深, 永结同心”, 然而诗词中同心结塑造同心同意、情意绵绵的有情夫妻形象却不多, 孟郊的《结爱》是代表之作:
心心复心心, 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 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 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 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 结尽百年月。
全诗用九个“结”字, 写尽女子为即将远行的丈夫编同心结时的情深与难舍。女子亲手编织的同心结包含夫妻两人海枯石烂不变心的决心, 更有彼此缠绵悱恻的情怀。一对有情夫妻形象通过“同心结”勾勒出来, 这样的形象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爱情在用衣襟结同心的过程中超越了年龄乃至性别, 只有女子守志不渝的坚定与男子早日归来的期盼。这样的形象似乎将爱情升华, 也将同心结所传达的意蕴深化。古代女性借同心结倾诉相思与别情的作品还有唐代长孙佐辅的《答边信》、韦庄的《清平乐》等, 这些爱情诗皆是借助同心结塑造同心同意、情意绵绵的夫妻形象。
2. 人鬼殊途仍同心的悼亡形象
悼亡形象是唐宋爱情诗词中塑造的一类较特殊的形象, 它往往与诗人自身经历密不可分, 甚至就是诗人自身形象的隐喻。比如李商隐《李夫人三首》的第一首:
一带不结心, 两股方安髻。惭愧白茅人, 月没教星替。
这首诗从表面看, 是说一条带子不能打出好的同心结, 实则诗人意在表达妻子不在, 自己一个人无法结成美好的同心结。可见此时虽已人鬼殊途, 但诗人仍情深难忘, 不能一起打同心结成了诗人最大的遗憾。在这里, “同心结”衬托出一个苦苦悼念亡妻的诗人形象。
3. 同心未结、矢志不渝的男女形象
古时爱情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因而许多自由相爱的男女之间的情缘总是遭到破坏、受到阻拦。许多诗歌往往就通过“同心结”的意象表达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对真情的矢志不渝。张先的《千秋岁》表达的就是用“千千结”以示情感矢志不渝的男女形象。林逋的《相思令》更典型:
吴山青, 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 争忍有离情。君泪盈, 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边潮已平。
这首词上阕表乡思, 下阕寄相思。罗带打成结, 象征定情, 而这里“罗带同心结未成”, 就意味着未能定情。林逋一生“以梅为妻, 以鹤为子”, 大约是因为当时与意中人同心结未成, 所以此诗应是林逋的自况。由此, 我们可以理解“同心结未成”所塑造的男女形象。
4. 渴望永结同心的思妇形象
唐宋时期因征战迫使夫妻婚后别离的情况屡见不鲜, 由此涌现出一大群思妇, 她们对着同心结, 怅然若失, 深深思念远方的丈夫。李白的《捣衣篇》就塑造了这样鲜明的思妇形象:
闺里佳人年十馀, 颦蛾对影恨离居。忽逢江上春归燕, 衔得云中尺素书。玉手开缄长叹息, 狂夫犹戍交河北。万里交河水北流, 愿为双燕泛中洲。君边云拥青丝骑, 妾处苔生红粉楼。楼上春风日将歇, 谁能揽镜看愁发。晓吹员管随落花, 夜捣戎衣向明月。明月高高刻漏长, 真珠帘箔掩兰堂。横垂宝幄同心结, 半拂琼筵苏合香。琼筵宝幄连枝锦, 灯烛荧荧照孤寝。有便凭将金剪刀, 为君留下相思枕。摘尽庭兰不见君, 红巾拭泪生氤氲。明年若更征边塞, 愿作阳台一段云。
这里的同心结是床帐上的吊饰, 是当初夫妻两人一起挂上去的, 饱含夫妻间浓浓的恩爱。而现在, 丈夫远在边塞, 妻子独自对着同心结, 在把极度的相思寄予边塞的夫君的同时, 同心结也映衬了女主人公深深的沉痛感。足不出户的女子, 一方面思念着远方的丈夫, 惦念其安危和归期, 另一方面又担心丈夫变心或阵亡。因此, 同心结在这里塑造了一个无比厌战、极度思念丈夫的思妇形象。
5. 渴望同心的痴情才女、艺伎形象
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的薛涛, 在《春望词四首》中, 两次用到同心结这个意象:
揽草结同心, 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 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 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 空结同心草。
从“揽草结同心, 将以遗知音”的期许到“不结同心人, 空结同心草”的悲叹, 一个艺伎的相思和春天一同老去了, 诗人只是希冀能把爱安放在一个忠诚而又热忱的男子身上, 但一次次地付出却使“结同心”的梦幻破灭, 这份痴情竟然连春风都不知。在“同心结”理想的破灭中, 一个期盼真正爱情的痴情才女形象跃然纸上。此外, 同心结在卢纶的《古艳诗》、冯延巳的《虞美人》等作品中还对沦落风尘却渴望真情的艺伎作了完整的塑造。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同心结”作为爱情信物、一种意象, 在唐宋爱情诗词中塑造出了丰富、典型的各类人物形象, 并赋予了人物诗意的文学表达, 展现出了“同心结”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强大功能。当然, 除了以上的人物形象外, “同心结”还塑造了诸如征夫、贞女等人物形象。此外, 同心结具有的人物形象塑造功能在明传奇、清代小说及后世的一些文学作品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因此, 在鉴赏唐宋爱情诗词或品析明清小说等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同心结”这一意象, 体悟其所蕴涵的独特人文意蕴和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内涵。
参考文献
[1]李雪梅.明传奇中的爱情信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1:37-40.
[2]吕堃.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信物[D].辽宁师范大学, 2006:10-12.
[3]程春亚.中晚明爱情剧信物的作用及文化意蕴解析[J].安康学院学报, 2010 (5) :69.
[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200-230.
经典爱情诗词精选 篇5
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 李白《山人劝酒》
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一词。 —— 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何事东君,解将芳思,巧缀一斛春冰。 —— 朱晞颜《一萼红·盆梅》
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 —— 吴文英《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 —— 文天祥《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
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 范云《送沈记室夜别》
旧相思、偏供闲昼。 —— 吴文英《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 —— 吴文英《沁园春·送翁宾旸游鄂渚》
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 —— 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还作一段相思,冷波叶舞愁红,送人双桨。 —— 吴文英《解蹀躞·醉云又兼醒雨》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 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长相思,长相思。 —— 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 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此心与、东君同意。 —— 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寄相思,寒雨灯窗,芙蓉旧院。 —— 吴文英《宴清都·秋感》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掩妾泪,听君歌。 —— 李白《夜坐吟》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 周邦彦《六丑·落花》
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 —— 吴文英《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闺中红日奈何长。 —— 冯延巳《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辜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 —— 牛峤《更漏子·春夜阑》
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 卢祖皋《宴清都·初春》
紫燕一双娇语碎,翠屏十二晚峰齐,梦魂消散醉空闺。 —— 毛熙震《浣溪沙·花榭香红烟景迷》
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 —— 常建《春词二首》
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 —— 阎选《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
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与?曲径穿花寻蛱蝶,虚阑傍日教鹦鹉。 —— 岳珂《满江红·小院深深》君门一入无由出,唯有宫莺得见人。 —— 顾况《宫词》
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来。 —— 李涉《楚宫怨二首·其一》
尽日相思罗带缓。 —— 严仁《玉楼春·春思》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 李白《折杨柳》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 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 关汉卿《大德歌·冬》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 元好问《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 —— 高鹗《南乡子·戊申秋隽喜晤故人》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 —— 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 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 严仁《玉楼春·春思》
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 —— 傅玄《车遥遥篇》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 李白《独不见》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 李白《王昭君二首》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 李白《折荷有赠》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 李白《夜坐吟》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 欧阳炯《南乡子·路入南中》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 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美人不用敛蛾眉。 —— 叶梦得《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 —— 和凝《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 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 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