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检验鉴定规范化

2024-09-03

痕迹检验鉴定规范化(精选6篇)

痕迹检验鉴定规范化 篇1

近20年来, 随着DNA技术、图像增强技术、仪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指纹系统、枪械火器自动检索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等许多尖端技术在物证鉴定领域广泛应用, 痕迹检验鉴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由于痕迹检验鉴定有着特定的研究对象, 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因而痕迹检验鉴定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技术体系。

1 我国痕迹检验鉴定的工作现状

痕迹检验鉴定工作是公安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面提升公安工作效率和公安科技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由于当前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 不仅使警务工作范围不断拓展、任务不断加重, 而且对传统警务理念和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当前中国基层痕迹检验鉴定工作的弱点日渐暴露出来, 没有科学客观的标准为依据使其陷入尴尬的境地。由于痕迹检验鉴定主要是为了解决刑事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 追求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往往成为痕迹检验鉴定部门的惟一目标, 部分鉴定人员片面认为只要鉴定结论可靠, 能够辅助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或者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即可, 而忽略了痕迹检验鉴定的科学性与合法性的双重属性, 忽略其作为一种法律行为必须严格遵守程序相关规定的一面。

长期以来, 我国物证鉴定机构的管理呈现分散、无序的状态。公、检、法、司、军队、科研院所、院校乃至企业等部门都设有鉴定机构。即使在公安系统内部, 不仅刑侦部门设有鉴定机构, 国保、网监、交管、禁毒、治安等部门也设有各自的鉴定部门或人员。他们各自归属、各自为站, 从事本部门或跨部门的鉴定工作。

2004年时, 全国刑事侦查部门共有3338个鉴定机构, 31440名鉴定人员, 平均每个机构9.4人;人均勘验现场、检验鉴定共119起 (其中勘验现场58起, 检验鉴定61起) 。在司法部管理的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领域, 截止2004年底, 全国各省级司法厅 (局) 登记审批的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2864个, 执业的司法鉴定人36417名, 平均每个机构12.7人。2004年, 在省级司法厅 (局) 登记的司法鉴定机构及其司法鉴定人共完成司法鉴定业务220100件, 人均鉴定量6起。司法鉴定人10人以下的司法鉴定机构1325个, 占46%;10至20人的机构994个, 占35%;20人以上的机构545个, 占19%。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物证鉴定机构尤其是痕迹检验鉴定的过程管理还十分落后, 严重制约了整个体系的快速发展和鉴定质量的有效提高。还有在相当一部分案件中, 模糊不明确的判定标准造成痕迹检验鉴定结论片面乃至错误的局面, 严重制约了司法审判机关对痕迹物证价值的准确权衡, 甚至直接损害痕迹物证的可靠性与可信度。另一方面, 痕迹物证提取、显现、检验、鉴定等程序方法因缺乏完善的可执行标准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和公众的质疑。

由于地方各级公安部门的痕迹检验鉴定机构彼此间在技术和质量管理上没有通用的标准化规范, 造成检验鉴定过程管理水平出现差距, 更会造成各检验鉴定机构间的鉴定结果难以达到准确、可靠、可比的标准甚至缺乏权威性。由于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 痕迹检验鉴定的过程和结论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使当事人的人身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这是与司法公正的宗旨相违背的。

2 痕迹检验鉴定规范化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证据, 痕迹检验鉴定一直在公安和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尤其是涉及直接认定人身的结论多数情况成为立案的唯一证据。因此, 在痕迹检验鉴定工作中, 迫切需要一套统一的痕迹检验鉴定技术标准体系, 以规范痕迹检验的鉴定程序、检验依据、检验手段、使用特征点的条件、各特征点的定性定量等。

首先, 任何一项科学的识别技术, 它们的理论假设都应建立在对特征的统计和归纳研究的基础上, 其检验结论依统计数据水平而定。同一认定理论将逐渐由定性理论向定量理论发展。这里的定量并非是单纯的特征数量标准, 而是综合标准, 是对特征的种类、特征的质量结合特征的数量等因子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 并基于某种数据统计模型的综合性数据化标准。第二, 鉴定方法是决定鉴定结论的首要因素。方法科学, 结论才能够可靠;方法不科学, 结论就不可能可靠。许多鉴定在有着良好的设备而且检材和样本条件符合的前提下, 如果鉴定方法不当或方法陈旧, 也常导致鉴定结论的失实。第三, 规范的程序是鉴定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 也是鉴定结论合法、科学、客观、公正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在鉴定程序方面的规定少且不够系统, 一直以来, 鉴定人往往注重鉴定的内容而忽视鉴定的形式, 所以鉴定程序的不规范成为影响痕迹鉴定结论价值实现的重要因素。第四, 由于当前警务工作范围不断拓展、任务不断加重, 而且对传统警务理念和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痕迹检验鉴定过程是全体人员为实现高效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而进行的分工协作, 需要明确各自职务范围内责任、权力。由于地方各级公安部门的痕迹检验鉴定机构彼此间在技术和质量管理评价机制上没有标准化的规范, 造成检验鉴定过程评价结果出现差距, 更会造成各检验鉴定机构间的鉴定结果难以达到准确、可靠、可比的标准甚至缺乏权威性。第五, 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 正在把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到痕迹检验领域。以往痕迹检验的特点决定了痕迹检验工作者必须具有多学科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培养一个合格的技术人员一般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 痕迹检验更多以经验为基础过多地依赖于鉴定主体的个体素质, 技术水平往往因老一代鉴定者退休而下降。所以, 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多种痕迹信息进行查询、分析、鉴定的多功能技术共享平台亟待建立。

3 痕迹检验鉴定技术指标体系

建立痕迹检验鉴定技术指标体系, 是实施痕迹检验鉴定技术应用标准化的工作重点, 是提升我国痕迹检验鉴定水平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以痕迹检验中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特殊痕迹等为对象, 在深入探究痕迹检验中相关重点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痕迹检验鉴定的技术指标, 明确有关检验项目中的名称术语, 给出各检验鉴定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规范痕迹检验鉴定的程序, 从物证提取、物证保存到物证送检、受理、检验的全过程都有据可依、合法有效。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 促进痕迹检验评价机制的建立, 采用前沿的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 促进痕迹检验鉴定技术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使得相关研究成果得以在全国公安一线快速推广应用。

痕迹检验鉴定指标体系呈现分层的树状结构, 包括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车辆痕迹、锁具痕迹六大类, 分别涵盖技术术语、技术方法、检验鉴定程序、评价标准、物证综合信息共享平台等五个方面。

技术专业术语主要针对痕迹检验所涉及的专业术语, 制定相关标准, 统一痕迹检验鉴定相关概念、技术、方法的理解与表述。

技术方法主要针对适用于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方法制定相关标准, 给出适用范围、应用条件、主要技术参数、操作规程、仪器设备、环境等方面的规范化要求。

检验鉴定程序主要针对适用于痕迹物证的鉴定过程中程序标准, 旨在通过对痕迹物证提取、保存、送检、受理和检验全过程进行优化规划和有效控制, 从而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证信息可靠性, 使得检验鉴定结论不受外界干扰。

评价标准主要针对痕迹检验鉴定进行评估, 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原则等内容。针对适用于手印、足迹、线条痕迹等检验鉴定结论的综合性数据化标准, 尤其重点研究如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手印、足迹检验鉴定标准模型, 开展相关检验鉴定的定量化理论研究。

痕迹物证综合信息平台是制定痕迹检验物证多维智能信息数据、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标准, 促进痕迹检验物证信息相关数据库、知识库的建设以及数据的集成与共享。

4 痕迹检验鉴定的激励机制

痕迹检验鉴定过程是全体痕迹检验技术人员为实现高效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而进行的分工协作, 需要明确各自职务范围内责任、权力。建立痕迹检验鉴定人员在职、责、权方面的激励机制, 能够解决现实工作中不同地区、警种、部门以及具体民警之间, 受思想意识、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培训质量等影响造成民警的鉴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尤其是对照科技系统和装备建设的飞速发展势头, 民警相应的痕迹检验鉴定技能跟不上, 直接影响到检验鉴定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等突出现状。

4.1完善管理机制, 提高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各项激励政策, 提高管理能力, 鼓励痕迹检验技术人员参与科学研究, 调动技术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培养创新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 并努力向高水平科研项目攻关。进一步加大对痕迹检验鉴定工作的投入, 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各职能单位要把痕迹检验鉴定工作列入主要工作日程, 并对痕迹检验鉴定工作进行定期评价, 并将其作为单位工作业绩的考核指标。

4.2凝聚团队, 塑造精英人才。痕迹检验鉴定工作必须以人为本, 以培养、塑造优秀技术人才为中心展开。以痕迹检验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培训制度是加强技术人员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对技术人员培训进行制度创新。为此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应当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实现工作理念的转变, 将以组织为主体的技术人员培训制度转变为以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技术发展制度;二是要实现工作重点的转变, 将以基础性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为核心的继续教育体系转变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终身学习体制;三是要实现工作层次的转变, 将以学校培训为主的岗位教育转变为以国内进修和国际研修相结合的职业教育, 构建出有利于技术人员发展的完整的培训体系。

4.3搭建平台, 拓宽技术交流渠道。在立足本单位资源的基础上, 加大痕迹检验实验室的建设力度, 搭建适应学科领域需求的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平台,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合作方式, 联合公安业务部门和其他社会研究力量共同攻关。鼓励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特别是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上, 学习前沿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 主管部门要加大对痕迹检验鉴定最新成果的宣传力度, 推出一批在系统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优秀成果和专家。

从当前国内外物证鉴定发展趋势可知, 痕迹检验鉴定将向战略化、信息化、人性化方向发展。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看, 随着痕迹检验鉴定过程所涉及到的因素日趋复杂, 能否制定和实现正确的战略构想关系到整个鉴定过程。因此, 制定周密的检验鉴定管理规范和具备对突发事件快速应对处理的有效机制, 并从实际出发研究痕迹检验鉴定长期发展的着眼点, 推进整个痕迹检验鉴定技术指标体系地位的提升。

摘要:在基层公安痕迹检验鉴定工作中普遍存在着职责不明确、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严重影响刑事案件侦破效率与公安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因此, 亟待建立科学、规范、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痕迹检验鉴定技术指标与管理规范。

关键词:痕迹检验,技术指标体系,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章礼明.构建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规则体系[J].中国司法鉴定, 2011 (2) .

[2]李宇.试论当前司法鉴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 .

[3]蒋占卿.刑事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与体系[J].公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 (2) .

[4]郭华.刑事技术、刑事技术鉴定与司法鉴定关系之考量[J].现代法学, 2010 (11) .

[5]杜春, 王公义.我国司法鉴定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司法鉴定, 2004 (2) .

[6]朱兰.论事业单位型司法鉴定机构的定位与发展[J].中国司法鉴定, 2011 (4) .

[7]霍宪丹.加强司法鉴定管理完善知识产权鉴定制度[J].科技与法律, 2008 (3) .

痕迹检验鉴定规范化 篇2

关键词:交通事故;整体分离;应用

整体分离痕迹是指整体物质在外力作用下,由于断裂或分解而形成的新界面的形态,整体分离痕迹是交通肇事现场常出现而且又不易被破坏和改变的物证之一。在交通事故的车辆碰撞中,现场常常会遗留一些车辆撞击后脱落的遗留物,这为我们认定肇事车辆提供了线索和依据。下面笔者结合近期发生的一起疑似交通肇事逃逸案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案件情况及侦破过程

2013年5月6日,安徽省定远县公安局接到报警:5月5日23时许,在该县永康镇永吴路上发生一起聚众斗殴案件。其中一方吃亏,遂打电话叫人,接到电话的亲戚开来面包车并突然加速用面包车撞向对方人群,致对方陈某、胡某受伤,后开车逃离现场。公安系统接报后,迅速赶赴现场。派出所民警首先抵达现场,通过初步现场勘查,认定系一起交通肇事案件,并等待移交,案情性质一时显得扑朔迷离。为了查明案件性质,为后期案件侦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该县刑事技术人员随即会同交警部门共同对现场进行勘验,经过扩大勘查范围和深入细致地勘验,复勘有了重大发现:

(1)在县道X203线1KM+52m处的公路西侧草丛中发现并提取2块塑料碎块,2块圆形雾灯罩车辆脱落物。

(2)在县道X203线1KM+72m处的公路西侧发现1个车辆左侧倒车镜和一个左侧倒车镜。

据此,技术人员对提取的痕迹物证做更进一步地勘验。勘验发现,现场玻璃碎片不具个体特征,但将2块塑料碎块和2个雾灯罩、一个车大灯和一个倒车镜拼合后,与小型面包车右前端保险杠、翼子板、大灯大小吻合。

联系以上两点,结合现有的走访情况,作出倾向性推论:一辆小型面包车行至该路段,直接撞向人群,随后逃逸。由此推论,案件性质倾向于利用交通工具的故意杀人未遂案件。

据以上信息,侦查工作沿着开车撞人后逃逸,按照命案全面展开。通过对聚众斗殴的一方亲戚是否有的小型面包车进行排查,终于在斗殴吃亏一方外甥家车库内发现了嫌疑车辆。在证据面前,嫌疑人只得交待了其舅舅陈某被打倒,对方人多,打不过对方,于是驾驶刚买的皖A1K058面包车撞倒对方后逃逸的犯罪事实,至此案件被顺利侦破。

但仅有这些不够,提起刑事诉讼需要的是明确充分的证据。为此,技术人员开展了检验鉴定工作,最终以充足的证据将嫌疑人移送起诉:从现场提取的塑料碎块与嫌疑车辆前保险杠、翼子板、大灯灯罩框上的缺损完全一致,吻合无异。

二、體会

此案的侦破,刑事技术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正是有了技术人员认真细致的现场勘查,利用现场遗留的蛛丝马迹使案件快速破获,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痕迹检验鉴定规范化 篇3

关键词:痕迹检验鉴定书,痕迹检验意见书,证据效力

一、引言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 痕迹在司法诉讼中发挥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尤其在手印鉴定、足迹鉴定中运用专门技术对痕迹进行检验鉴定, 可帮助司法人员找出犯罪嫌疑人, 以进行正确的责任认定。其中痕迹检验鉴定书与痕迹检验意见书在期间发挥着重要参考作用, 特别是对于痕迹鉴定书, 如果运用不当, 就体现不出其证据效力, 发挥不出证明作用。例如2015年9月5日晚, 在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人民南路发生一起持刀抢劫黄金店案件。通过现场勘查痕迹检验, 提取到有效手印三枚。通过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比对, 后检验鉴定直接认定嫌疑人张某 (男, 1987年2月9日生, 湖南来凤人) 。2015年9月8日, 张某被抓获时随身物品搜出部分赃物, 案件成功告破。因此, 有必要对两者的证据效力进行研究。

二、证据与证据效力

证据与证据效力之间具有区别, 又有着密切联系, 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痕迹检验鉴定书与痕迹检验意见书的证据效力, 促进两者的正确使用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重要依据, 是诉讼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证据的形成需要经过一定的流程判定且认为是合法的, 才能被认定为证据。证据效力是对某证据能否起到证明作用的认定, 即是否具备法律层面的证明能力及效力, 显然受法律约束。当证据认定合法且真实的状况下, 证据效力强弱受证据与案件关联程度的影响, 即, 证据与案件之间密切程度越高, 证据效力越强, 反之越弱。因此, 案件中收集的材料、信息能否成为证据, 需进行客观认定及鉴别, 确保证据的合法性与真实性, 案件发现的痕迹亦如此。

三、痕迹检验鉴定书证据效力

案件中痕迹是否具备证据效力以及证据效力的强弱, 需痕迹鉴定员对案件中的痕迹进行同一认定检验, 并以书面形式出具鉴定结论, 即为痕迹检验鉴定书。检验鉴定书的产生过程较为严格, 其不仅要求具有明确的目的, 而且鉴定员应具备相应资质, 满足司法程序相关要求, 确保检验结果的合法、合理、公正。另外, 其中的同一认定涉及物与人的同一认定, 人的同一认定需对人身的物质证据加以确定。如案件中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为某人, 需对现场进行周密的勘查, 找到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联系, 如通过受害人身上留下的DNA信息与犯罪嫌疑人DNA进行对比进行认定。物的同一认定指对案发现场遗留的相关物体进行认定。如案件中发现了作案人遗留的相关物体, 而嫌疑人刚好存有相同物体的一部分, 物的同一认定需要证明现场遗留的物体与嫌疑人存有的物体曾经为一个整体或存在直接联系。物的同一认定和物的同一认定具有着不同的证据效力, 但却有着一样的法律效力, 即, 均可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

四、痕迹检验意见书的证据效力

痕迹检验过程中并非所有案件都能得出肯定结论, 如受检验难度大、检验仪器与设备功能的制约, 只能以书面形式给出倾向性意见, 即为痕迹检验意见书。通常通过案发现场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脚印、或作案工具留下的痕迹, 做出的对嫌疑人体重、身高、性别以及作案工具种类的推断, 因无法获得同一认定的结论, 只能给痕迹检验意见书。如在某案件中, 专家通过勘查现场遗留的痕迹, 对比死者身上的伤痕, 只能出具检验意见书。通过分析不难发现, 痕迹检验意见书并不具备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效力,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痕迹鉴定书的补充上, 处于证据链上的某一环, 和其他物质共同发挥物证作用。不过对比其在诉讼、审判中起到的作用, 在提供侦查线索、明确侦查范围以及确定侦查方向上作用更显著。因此, 侦破案件时应认真分析痕迹检验意见书中的内容, 及时调整侦查方向, 确保案件的早日破获。

五、痕迹检验鉴定书与意见书的差别及应用

(一) 痕迹检验鉴定书与意见书的差别

痕迹检验鉴定书与意见书在案件鉴定结果及表现形式存在差别, 而且在诉讼、审判中具有不同的证据效力。其中前者的证据效力由痕迹物证性质与犯罪关联程度决定。依据证明能力可将鉴定结果分为事实程度认定、事实真伪认定、同属认定以及同一认定。总之, 为保证案件侦破工作及审判的正常进行, 应深刻理解痕迹检验鉴定书与意见书存在的差别, 并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加以合理运用。

痕迹检验鉴定书与意见书最大的区别体现在诉讼能力、证明能力上, 其中痕迹检验证明能力主要受鉴定水平、鉴定所用仪器精度、检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一般而言, 痕迹检验鉴定书在满足检验条件要求的状况下, 给出的是否定或肯定结论, 为同一认定结果, 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以及客观性特点, 因此可被直接用于案件的证明。而痕迹检验意见书给出的检验结果属于倾向性结论, 用于解决案件中痕迹同属类的一些问题, 无法当做证据直接运用。不过其在痕迹鉴定过程中发挥较好的补充作用, 尤其能对证据的真伪进行验证, 进一步增强相关证据的证明能力。而且其可与一些痕迹证物一起发挥证明作用, 不过证明能力较弱, 在侦破案件可作为参考, 因此, 痕迹意见书并不能用作痕迹鉴定书。

(二) 痕迹检验鉴定书与意见书的应用

案件侦破过程中能否正确使用痕迹鉴定结论, 一定程度上影响案件顺利破获与否, 因此, 应在正确区分痕迹检验鉴定书与意见书的基础上对其合理应用, 尤其应注重以下内容:

1.明确鉴定书类型。痕迹检验鉴定书是对痕迹的同一认定, 得出的鉴定结论倾向于否定或肯定。而痕迹检验意见书得出的结论强调倾向性看法, 不对结论做否定或肯定的判断。因此, 在对案件痕迹进行鉴定时, 应对鉴定的类型加以明确, 确保出具结果的正确性。

2.明确使用范围。痕迹检验鉴定书与痕迹检验意见书有着不同的使用范围, 明确其使用范围才能避免两者的混淆, 其中痕迹检验鉴定书解决的问题是检验中的同一认定, 而意见书倾向于解决检验中同种类属问题, 因此, 在实际应用中注重不可将两者等同起来。

3.明确在诉讼中发挥的作用。痕迹检验鉴定书在司法诉讼中有着明显的科学性、明确性、确定性, 是证明案件的有力证据, 可独立或直接应用。而痕迹检验意见书在司法诉讼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补强与印证上, 即, 对证据的可靠及真伪进行印证, 属于重要的补充材料。不过期具有的证据效力不强, 需要与其他痕迹正确配合使用才能发挥一定的证据作用。

六、总结

痕迹检鉴定书与痕迹检验意见书是司法机关聘请或指派专业的鉴定人员, 根据案件痕迹做出相关鉴定, 以书面形式给出结论、意见, 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是否从事相关的犯罪活动或行为。两者具有的性质不同, 且与犯罪关联程度也有明显的不同, 因此, 两者具有不同的证据效力, 在实际应用中应注重两者的区别, 加以合理、正确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星.论痕迹物证鉴定结论的证据作用[J].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03:46-48+53.

[2]郑筱春.论痕迹鉴定结论在司法中应用的困境及展望[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04:29-33.

[3]陈孝晖.论痕迹检验技术在交通事故鉴定与处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史志, 2008, 12:94.

[4]吴迪.浅谈如何运用痕迹检验提高证据质量[J].法制博览, 2015, 11:159.

痕迹检验的规范化 篇4

痕迹检验工作是公安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需要具有良好的理论性知识水平, 根据实际的科技标准完成对痕迹的检验工作, 分析痕迹检验的实际鉴定方法, 明确有效规范痕迹检验的规范性意义, 提升公安痕迹检验的办事效率水平。

二、痕迹检验技术要求

痕迹检验是通过运用有效原理和技术方式, 对物体、痕迹、人员等内容进行鉴定的过程。痕迹检验包含对车辆、物品、爆炸痕迹等内容的检验, 需要检验的痕迹种类多而复杂。根据痕迹检验的技术标准, 采用有效的鉴定方式, 评价实际的评判标准, 明确物体具有的有效物证管理方式, 明确实际检测的技术标准。

三、痕迹鉴定的基本状态

目前的犯罪形式越来越高明, 痕迹检验工作越来越困难。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标准, 改善痕迹检验的管理水平, 不断完善痕迹检验的技术标准, 充分研究痕迹检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明确痕迹检验的鉴定合法意义水平。如今公安机关之间的联系不足, 痕迹鉴定工作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 这直接影响痕迹鉴定和办案的管理水平, 造成检验鉴定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下降。鉴定机构的人员管理不足, 工作素质较低, 人员管理松散也是直接影响公安机关效率不足的原因之一。对于一些偏远城市刑侦技术人员可以接受的培训不足, 专业素质较低, 无法有效的实现刑侦能力的提升。因此, 加强痕迹鉴定工作对于改善我国的公安侦查破案具有重要的影响性意义。

四、完善痕迹鉴定的技术规范性标准

痕迹鉴定需要以基础理论为标准, 按照鉴定的技术研究特征, 合理的分析鉴定数据内容, 明确实际需要处理和解决的方案。我国一直以来往往缺乏有效的判断过程, 需要根据实际的痕迹鉴定检验标准进行规范处理。我国的痕迹鉴定过程往往只重视流程, 而不重视管理水平, 需要加强鉴定结果的管理, 明确实际鉴定形式的规范性作用, 提升侦查案件的处理水平, 尽可能的拓展痕迹鉴定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完善痕迹鉴定的规范水平。

五、痕迹检验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 规范性和标准性的痕迹检验

痕迹检验的标准性和规范性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明确痕迹检验的程序规范管理方法, 对实际的痕迹检验标准进行推进和提升, 不断完善痕迹检验的鉴定过程, 明确实际可能存在的不可预见的问题, 确保实际检验结果的合理准确性。按照鉴定程序标准, 准确的分析检验方法, 确保办案人员实际检验技术标准的统一, 避免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保证痕迹鉴定方式和方法的规范有效性。

(二) 痕迹检验的自动化发展建设

痕迹检验需要依靠办案人员的经验尽心沟通, 分析痕迹检验的技术处理方式, 更好的应用现代技术水平, 降低人工强度问题。伴随着高科技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电脑模拟技术得到有效的应用。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下,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准确的分析痕迹检验的自动化技术发展水平, 不断完善痕迹检验的技术自动化水平。

六、痕迹鉴定规范的管理办法

(一) 加强刑侦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水平

加强刑侦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 对每一个部门之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共享分析和判断, 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刑侦检测鉴定技术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 实现对痕迹检验技术的规范性。提高各个专业技术之间的交流, 推进相关数据信息的共享分析, 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 推进痕迹检验的规范性技术提升。

(二) 强化检验的理论丰富性

痕迹检验的鉴定技术需要在实践应用过程中, 不断加强自身的鉴定经验水平, 分析实际痕迹检验的规范体系标准, 探寻良好的理论标准技术, 培养适合的研究分析方向和处理办法, 明确有效实现痕迹检验鉴定的理论规范性方式, 提高鉴定方式的丰富性研究, 更好的完善痕迹鉴定技术理论的分析。

(三) 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

加强人才创新发展为主题的技术创新分析方法, 提升鉴定人才的分布水平, 在各大高校开展刑侦技术专业的课程培训, 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 加强刑侦鉴定人才的培养, 建立完整的刑侦鉴定技术创新发展思路, 组织优秀的人才去国外进修, 将优秀的技术引进回来, 提高我国刑侦专业技术知识的管理, 最终实现对痕迹鉴定技术检验的规范性建设。

七、结语

综上所述, 加强刑侦检验技术的规范性发展建设对于我国的公安办案是极其重要而有效的, 加强专业性的刑侦鉴定技术人员培养, 提升我国公安队伍专业优秀人才的建设, 加强我国公安队伍业务技术水平的提升。未来我国的痕迹检验技术必将更好服务实际办案需求, 痕迹鉴定技术人才的技术水平更加符合实际发展需求, 我国将稳步实现痕迹鉴定技术的整体规范管理。

摘要:分析痕迹检验对于办案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痕迹检验规范标准可以有效的提升公安的破案效率水平, 加强痕迹检验的规范性管理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将针对痕迹检验的实际规范性标准进行合理的分析, 充分研究痕迹检验的规范标准内容, 从实际的经验管理中分析存在的规范性意义, 尽可能的完善相关痕迹检验的技术标准, 提出适合规范痕迹检验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痕迹检验,规范,刑侦

参考文献

[1]朝勒蒙, 李伟.刑事侦查工作中痕迹检验技术的作用研究[J].民营科技, 2016 (08) .

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 篇5

1 交通事故痕迹分析

交通事故的发生一般以车辆的碰撞为基本形式,在交通故事发生的过程中,由于车辆与车辆的碰撞和摩擦、车辆与地面的摩擦、人体和车辆以及人体和周围建筑物的摩擦等均会产生一些痕迹,这些痕迹就是我们所说的交通事故痕迹[1]。广义上我们将交通事故痕迹定义为与交通事故有关的现场痕迹,而狭义的交通事故痕迹我们特指是在鉴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痕迹。

在判定交通事故痕迹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交通事故痕迹产生的作用力、客体和主体进行确定。痕迹的产生离不开这三个部分,主体指的是在交通事故痕迹的产生中,使客体表面形成的痕迹反应出自身表面结构的客体。而事故痕迹检验的客体则指的是承受痕迹的客体,在这客体上,我们能发现与客体自身无关的表面结构痕迹[2]。作用力则指的是主体和客体在作用过程中产生摩擦的机械作用力。从三者的分析来看,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作用力是交通事故痕迹中必须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痕迹形成的关键因素。

2 交通事故痕迹检验

交通事故痕迹检验指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交通事故中产生的痕迹进行的检验,这种检验可以判定人、事、物之间的关系,分辨出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经过以及结果。做好交通事故痕迹检验工作对于加强司法鉴定,判定刑事责任有着重要意义。从理论上来说,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鉴定的应用具有科学性[3]。利用科学的鉴定方法,结合人体的行为习惯以及现场损坏的痕迹,鉴定人员可以准确判定痕迹的主体和客体是那些,从而对交通事故痕迹进行判定。

3 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应用

3.1 车体痕迹

在交通事故中,车辆发生碰撞或者摩擦的概率非常大,鉴定人员在对交通事故痕迹进行检验时首先需要对车体痕迹进行检验。第一次车体痕迹应该发生在车辆直接的接触或者摩擦之后,在车体上留下了痕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保持一定的速度,导致车辆在行驶中会产生较大的力量。当两辆车辆产生摩擦时,这种作用力会加剧车辆的碰撞和摩擦,导致发生意外是。同时在车辆碰撞过程中,四级会选择紧急刹车或者转动方面盘来改变行驶状态或者改变行使方面,而在这个过程中则有可能产生多次的车辆碰撞和摩擦[4]。以电动车或者摩托车来说。电动车和摩托车的灵活性较强,但是与此同时也决定了他们的稳定性较差。当司机在路上发生轻度摩擦时就有可能会改变车辆的行使方面,导致司机无法有效控制车辆。这时司机很有可能因为控制不及时或者控制不力连人带车倒向地面,导致车辆和地面、人体和地面产生二次和三次的摩擦。第一产生摩擦和碰撞痕迹可以让鉴定人员将交通事故发生的地点和原因进行推测及分析,而第二次痕迹的产生则可以帮助鉴定人员分析出当时司机的反应状况和事情发展的方向,并最终研究出交通事故产生的前因后果。

3.2 整体分离痕迹

整体分离指的是由于车辆和物体受到较大的外力冲击,导致整体分离,变成若干个个体的情况。整体是否有分离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分离部分的断层来进行分析,并可以将现金的科学仪器对这些个体进行还原,以判断这些个体是否为同一个整体。例如,在不少的交通事故过程中,司机为了避免承担责任有可能在案件发生后逃离现场[5]。但是逃离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碰碎车灯、车上细小零件等情况。而鉴定人员就可以通过对整体分离进行分析,判断出现场遗留的碎片属于哪辆车辆,那么鉴定出来的这辆车辆就是肇事车辆。

3.3 轮胎痕迹

依靠轮胎滑动的痕迹,鉴定人员可以判断出车辆在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的移动轨迹。首先,鉴定人员可以通过分析车辆在地面上的制动拖印来判断和分析车辆行驶的速度;其次,在车辆发生滑动和翻转的情况下,鉴定人员也可以通过轮胎的痕迹长度来判断车辆行驶的速度。通过对车辆行驶速度的分析和判定,司法人员可以鉴定出肇事司机是否出现了超速行驶的情况,并根据鉴定结果对当事人进行相应的司法处置。

3.4 心理痕迹

心理痕迹需要使用到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鉴定人员必须要根据从现场提取的证据来对犯人或者当事人进行心理模拟,分析出当事人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而根据对当事人心理特诊和个性特征的判定,加上相关部门找到的其他证据,公安部门人员就可以较好的排查相关的嫌疑人,从而进行交通事故责任的审查。

4 结语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案件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故痕迹,这些痕迹的发生能够帮助鉴定人员了解交通事故发生的经过、结果,加强对交通事故痕迹检验可以为刑事处理提供更多有利的科学证据,维护人们的正当利益。因此要求相关鉴定人员一定要加强对交通事故痕迹检验,做好事故鉴定工作。

参考文献

[1]武磊,刘磊.ABS制动痕迹特征及其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J].辽宁警专学报,2011,01:100-101.

[2]王淳浩.整体分离痕迹检验在道路交通逃逸事故侦查中的应用[J].道路交通管理,2011,06:46-48.

[3]王淳浩.轮胎爆破痕迹检验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重建中的应用[J].道路交通管理,2011,11:44-47.

[4]欧阳常青.交通事故中轮胎爆破痕迹的检验与应用[J].中国司法鉴定,2012,02:56-58.

痕迹检验鉴定规范化 篇6

关键词:车辆轮胎痕迹,检验鉴定,实际应用

一、车辆轮胎检验鉴定技术的主要类型分析

(一)车胎痕迹自动识别技术

外国发达国家针对自身国情,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构建了完善而强大的车辆信息数据库,运用数据库和案件处理系统即可实现对交通事故的高效处理。在国内,该项技术的起步较晚,因此其研究和运用相对西方国家而言较为落后,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在获取交通事故现场轮胎痕迹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措施,可构建出留下痕迹车辆轮胎的模型,进而实现进一步的车辆识别和鉴定。

(二)车胎痕迹比较检验鉴定技术

在交通事故车辆轮胎痕迹鉴定中,比较鉴定是一种常用方法,在具体鉴定的过程中,鉴定人员综合运用特征测量法、物质分析法等方法,以统一认定原理为依据,对事故现场中车辆和嫌疑车辆的轮胎进行对比分析,综合汽车各项特征,在符合同一认定条件的前提下,就车胎痕迹位置、作用方式等对现场车辆是否与嫌疑车辆车胎痕迹相吻合进行分析,进而提高车辆轮胎检验鉴定的准确定和效率性。

(三)车辆轮胎爆胎检验鉴定技术

对于车辆的爆胎鉴定,也是分析事故原因的重要手段。车辆轮胎保障可以分为自然性爆胎、碰撞性爆胎、人为性破坏爆胎等,不同原因导致的爆胎,现场所遗留的痕迹也有所区别。首先,自然性爆胎其爆破口会呈现出开放性的撕裂痕迹,破口大且不整齐,轮胎的胶层、带速层、帘布层等破裂形态各异。车辆在行驶中,轮胎自然性爆胎,车辋接触地面,形成条状划痕,且会留下轮胎碎片。其次,碰撞性爆胎,破口细长,形状规则,由于碰撞发生后,车辆将不再是高速行驶的状态,因此车辋和胎壁与地面的摩擦和碾压痕迹较少,现场不会留下轮胎碎片,但坡口周围会留下刮痕和泥沙和油漆等,且在碰撞中,翼子板等部位会出现变形等。最后,人为性破坏导致的爆胎带有人为的痕迹,但是轮胎仍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被挤压破坏的,因此其坡口与被路面尖锐物体刺破相似,事故现场会留下轮胎碎片,断口表面也会留下泥沙。

(四)车辆轮胎痕迹显示技术

交通事故现场状况复杂,轮胎痕迹大多是不同客体上的灰尘或橡胶颗粒加层痕迹,承载痕迹客体的表面也较为多样,导致轮胎痕迹检验鉴定的难度。传统的轮胎痕迹显示技术已经逐渐无法满足需求,近些年来血指纹、特种照相技术、潜在指纹、灰尘指纹显现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二、常见车辆轮胎痕迹检验鉴定技术在交通事故中的应用分析

(一)车辆轮胎爆胎痕迹检验鉴定的应用

在许多情况下,车辆轮胎都有可能发生爆胎,由于车辆爆胎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本质上来讲属于意外事故。换而言之,车辆爆胎会导致汽车失控,与其他车辆相撞导致意外事故。但是在某些交通事故中,由于驾驶员违规驾驶导致车辆碰撞引发爆胎,则属于交通事故,两者时间存在本质上的差别,通过轮胎检验技术分析导致事故的原因,对于破解案情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某处交通事故中,一小型轿车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轮胎爆炸,发生交通事故,车毁人亡。相关部门对车辆轮胎爆破原因进行鉴定。分析发现,该车前侧轮胎外胎有一“L”形贯穿破损,约为3x4CM2,表面遗留着明显的碰撞痕迹,胎体无脱层现象,胎体帘线断裂,这些痕迹都充分表明车辆是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被异物撞击后导致爆胎。

(二)车辆轮胎花纹痕迹检验鉴定的应用过程

在交通事故中,肇事车辆必然会在现场留下各种类型的痕迹,在作用力、造型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承受客体上必然留下不同的形态特征,同时由于作用力、造型等因素的区别,所留下的痕迹也有有所区别。根据轮胎所留下痕迹,可提高相关部门车辆鉴定的效率,具体可以从轮胎所留下痕迹的花纹、宽度等方面来分析。

三、结语

我国对于车辆轮胎痕迹检验鉴定技术的发展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技术仍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我们应加强科研力度,不断促使新技术的发展运用,为提高我国交通事故处理和侦破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师可,廖文俊,张志勇.利用轮胎痕迹鉴定判别肇事逃逸车辆的案例分析[J].科技展望,2014(08).

上一篇:农业服务平台信息化下一篇:工程施工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