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考点预测

2024-06-14

生物考点预测(共7篇)

生物考点预测 篇1

虚拟语气是英语三大语气之一, 是中学英语语法里较难的内容, 为了广大考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最高的成绩, 本文从三种形式和8个特殊情况分析2012年虚拟语气考点。

Ⅰ.三种基本形式

1. (1) 与现在事实相反, 虚拟条件句:动词过去式 (be用were) , 主句谓语形式:would/should/might/could+动词原形.

(2) 与过去事实相反, 虚拟条件句:had+动词过去分词, 主句谓语形式:would/should/might/could have+动词过去分词

(3) 与将来事实相反, 虚拟条件句:动词过去式 (be用were) were to+动词原形/should+动词原形, 主句谓语形式:would/should/might/could+动词原形

2.有时, 虚拟条件句中, 主、从句的动作不是同时发生的, 做题时须区别对待, 务必搞清楚时间。eg.

(1) If I had worked hard at school, I would be a doctor now. (虚拟条件句与过去事实相反, 而主句与现在事实相反。)

(2) If he were free today, we would have sent him to Beijing. (虚拟条件句与现在事实相反, 而主句与过去事实相反。)

3.当虚拟条件句含有were, should, had时, 可将were should, had置于句首大写, if省略。这也是倒装句里的一个重要考点。

4.有时, 句子没有虚拟假设条件句, 而由but for, withou等介词引出或通过上下文的其他方式来判断。

Ⅱ.八个特殊情况

1.英语中, wish之后的宾语从句, 表示一种没有实现或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常译为“要是……就好了”。其结构为:wish that+had+过去分词或would/could/might/should+have+过去分词 (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愿望) /动词过去式be用were (与主句动作同时发生) /would/could/might/should+原形动词 (与将来事实相反的愿望) 。

2.would rather, had beter之后的宾语从句常表示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一种愿望, 使用虚拟语气。虚拟语气的形式为:would rather/had beter that+had+过去分词 (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愿望) /过去式 (表示与现在或将来事实相反的愿望) 。

3.在as if, even if, even though, 所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中, 如果表示与事实相反或不可能实现的情况, 就用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的形式是:as if/even if/even though+had+过去分词 (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或不可能实现的情况) /过去时 (be用were) (表示与现在或将来事实相反或不可能实现的情况) 。

4.if only开头的句子要用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的形式是:If only+had done sth (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愿望) /过去式 (be用were) (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愿望) , 译为“要是……就好了”。

5.It is (high/about) time that+主语+动词的过去式should+动词原形。译为“早该做某事了”。

6.与表示“请求、要求、命令或建议”等意义词的相关的名词性从从句其虚拟语气的结构为: (should) +原形动词。

7.当insist的意思为“坚决认为”, 表示某种愿望时之后的宾语从句用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的形式为 (should) +v;当insis的意思为“坚持说”, 陈述的是事实时 (就像suggest意思是“表明, 暗含, 暗示等”时一样) , 宾语从句不用虚拟语气。.

8.在It is+形容词+that…, 如果表示“惊异、惋惜、遗憾、理应如此”等意义的主语从句中常使用虚拟语气, 其虚拟语其的结构为:should+动词原形。.

摘要:虚拟语气是是中学英语语法里较难的内容, 渗透在高考试题的各个题型中, 且复习起来较为困难, 为了广大考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最高的成绩, 本文结合历年的高考情况, 本文从虚拟语气的三种基本形式和八个特殊情况上分析2012年考点。

关键词:虚拟语气,2012年高考考点,预测

参考文献

[1].刘道义, 人教版课标新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琼, 徐达山《当代英语惯用法词典》北京科技出版社, 2004年7月。

[3].赵振才《英语常见问题解答大词典》, 清华大学出版社, 220年9月。

[4].徐广联《大学英语语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

[5].历年高考试题。

生物考点预测 篇2

Top1:“八一”期间,各地军民以多种形式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8周年。考研帮韩老师分析:周年纪念大事件是考研政治史纲部分最容易出现的考察方式。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8周年,大家应重点掌握标志人民军队创建的历史事件——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的目的和意义,既容易以客观题形式出现也可能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大家要加强记忆,重点了解。

Top2: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大病保险制度建设,筑牢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底,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受益。

考研帮韩老师分析:此热点与毛中特的五位一体总布局考点密切相关,属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环节。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是毛中特主观题的重要考察点,大家要全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措施,并能详细的阐述。

Top3:商务部8月4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扎实推进,进展积极,总体进度和效果都比预期更好。

考研帮韩老师分析:“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关系,大家将此与毛中特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相结合,重点把握相关知识点。Top4:当地时间8月6日,在喀山游泳世锦赛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宁泽涛以47秒84的成绩夺得金牌。他不仅刷新了该项目今年世界最好成绩,成为首位夺得该项目世界冠军的亚洲人。

考研帮韩老师分析:此时政信息属于国内易出选择题考点当中的科教文卫中的内容,大家作为选择题掌握即可。

Top5:由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定频)”在珠海进行了科技成果评定,专家组一致认定该机组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副司长黄鹂在鉴定会上表示,此项目最大的亮点是离心机组的主机机泵是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考研帮韩老师分析:中国制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个时政素材,是我们今年的热点素材,这个内容主要体现在毛中特部分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五位一体当中的经济角度。大家将此作为主观题的一个素材来掌握。

Top6:8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遵照执行。办法对于损害生态环境,实施终身追责。

考研帮韩老师分析:此热点将考研政治毛中特当中的生态建设和党政建设紧密结合,从党政领导干部方面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大家从毛中特第八章第五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角度复习,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及针对不同主体的方式。

Top7:2015年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于8月22日17时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开幕式,开幕式主题为“乘梦飞翔”。当天也将展开首个比赛日的争夺,将产生男子马拉松、女子铅球和男子10000米3个项目的金牌。考研帮韩老师分析:此时政信息属于国内易出选择题考点当中的科教文卫中的内容,大家作为选择题掌握即可,重点记忆开幕式的主题。

Top8:商务部8月23日预测,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6.5万亿元,占整个外贸规模的19%,年均增速近30%。随着跨境电商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消费者跨境网购习惯的形成,未来我国跨境电商贸易会改变目前以出口为主的现象,逐渐向进口倾斜,“海淘”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同时,通过跨境电商,企业可以直接对接一个更开放、更多维的多边经贸市场,极大地拓宽了他们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特别有意义的是,有了跨境电商,我国制造业不一定要完全重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发展道路。

考研帮韩老师分析:此热点与毛中特部分的第八章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密切相关,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属于毛中特的重要考察点,尤其是容易在主观题当中出现大家要全面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内容,将此作为主观题来复习。

Top9:中国—东盟(10+1)外长会、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东亚峰会外长会和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等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8月4日起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在东盟共同体即将于今年年底前建成的历史性背景之下,中国同东盟国家在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这个平台上一道聚焦发展、谋划合作,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考研帮韩老师分析:此热点属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需重点了解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政策,详细了解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将此作为主观题准备。Top10:在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70周年之际,日本部分内阁成员8月15日参拜了靖国神社,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供奉香火钱。日本右翼政客逆历史潮流而动,无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对美化侵略战争的靖国神社顶礼膜拜,遭到了有关国家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强烈谴责。国际社会敦促日本切实反省历史,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考研帮韩老师分析:抗日战争题材是今年当中的热点题材,同时今年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所以应重点关注近代史纲要部分第6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此材料可以作为这章的背景材料,要求大家重点关注的知识点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及经验等相关内容。

返回目录

二、时政必背知识点大总结

时政内容在考研政治当中占16分,其中考察五个题目,单选题两个(2分),多选题两个(4分),主观题一个(10分)。时政内容侧重于平时新闻的敏感度,要求大家在一点一滴中的积累。在我们考研政治五门课当中时政属于内容最少,相对来说是政治复习当中性价比较高的一门课,如果掌握好时政新闻资讯,这一内容在考试中几乎可以拿到满分。

1、史纲第五章内容。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共产党人掌握或影响的部队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权争取的开端。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意义:一是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避免了那种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二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三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变革。

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6、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返回目录

三、预测时政热点相关问题

1、如何保障改善民生?

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如何实施自主创新道路?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完善科技有效支撑引领产业发展机制。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完善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积极研究制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有关政策措施。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立足全球视野和国家眼光,加快国际科技资源流动和重组,在开发合作中提高产业水平和科技实力。

3、生态文明总要求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生态保育工作,建设循环经济。

5、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重点和根本途径。(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圆锥曲线考点预测 篇3

一、明确考旨

从2007-2014年广东数学高考的解析几何的真题分析可知:考查圆锥曲线的定义、方程和几何性质地位保持不变,小题往往是注重基本概念和几何性质的考查;大题是突出以知识综合、探究性问题居多,注重通性通法的同时突出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了广东“特色”的解析几何命题特点.这些与高考的《考试说明》是十分吻合的,我们只要认真分析下面表1和表2就会对高考的考试要求更明确了,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地高效备考,才可以有效突破圆锥曲线这类题型.

从表1和表2的要求来看:圆锥曲线的备考复习应突出的是圆锥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强调的是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要渗透的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即解析的思想,因此要重点掌握方程的思想和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淡化数值计算,所以,备考时要重视方程与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这才是解析几何复习的本源.

二、考点预测

针对上面的《考试说明》和要求,本文严格按照考试要求对圆锥曲线部分的具体考点进行预测和分析,供考生们复习时参考.

热点一:考查圆锥曲线的轨迹问题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其实质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通过坐标互化等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在求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轨迹问题时,要特别重视圆锥曲线的定义在求轨迹时的作用.

【总结】求轨迹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只要熟练掌握以下三种求轨迹的方法:①定义法:其动点的轨迹符合某一基本轨迹(如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定义,则可根据定义采用设方程,求方程系数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在判断轨迹符合哪一个基本轨迹时,常常用几何性质列出动点满足的距离关系后,可判断轨迹是否满足圆锥曲线的定义.定义法与其它求轨迹方程的思维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此方法通过曲线定义直接判断出所求曲线轨迹类型,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轨迹方程,我们在解题中首先要考虑是否满足定义法;②直接法: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本身就是一些几何量(如距离与角)的等量关系,或这些几何条件简单明了且易于表达,我们只需把这种关系转化为x,y的等式就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③相关点法:当所求动点M是随着另一动点(称之为相关点)而运动.如果相关点P所满足某一曲线方程,这时我们可以用动点坐标表示相关点坐标,再把相关点代入曲线方程,就把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转化为动点的轨迹方程.

热点二:考查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圆锥曲线的定义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对于圆锥曲线定义的考查,一般涉及焦点、长轴、短轴、焦距之间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基本运算的考查,一般要用到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解题时要注意恒等变形,进行合理转化与化归.而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般地,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是作为综合解答题中考查解析几何内容的第一小问的,这一问很基础但却至关重要,往往是只有求出了曲线方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运算.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很多,其中“待定系数法”最为常见.

【点评】本题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回归到运用数形结合来进行图形探究上来,本题处处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作用,弱化了代数推理,强化了图形阅读和探究能力,这也是广东新课标之后解析几何命题的特色,对于图形的探究,很大程度上是指充分挖掘图形的几何信息,通过对图形特征的分析,探究出相关的结论.一般来讲,这种题型包括两类:一类是探索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数”;另一类是探索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形(点、线、三角形或四边形)”,虽然每道题目对于是否存在的对象(数、形)所满足的条件千差万别,试题的解题思路、所考查的能力与思想方法各不相同,但我们只要在解题中注重通性通法,结合题目条件和图形特征,充分挖掘有用信息,那么对于探究性的圆锥曲线问题对我们考生来说也不是件难事.

三、备考建议

通过对上面的考旨分析和考点预测可知:广东高考对圆锥曲线部分的命题是以“淡化数值运算,突出图形探究”为指导思想,在以往的命题中也是淡化了圆锥曲线问题所涉及的轨迹、定值、极值等难度颇高的技巧问题.因此我们在备考中就要注重通性通法,注重备考策略,这样才可以实现高效备考,下面给出一些有效的备考策略,以供考生们备考.

(1)回归课本 夯实基础 立足通性通法 完善认知结构

课本不仅是学生智能的增长点,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因此我们备考时必须回归课本,重新梳理知识(如圆锥曲线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等)、基本方法(求轨迹的问题的三种基本方法、设而不求、点差法等),在复习过程中要突出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这一核心内容,将其作为主线贯穿于复习过程之中;在提倡和重视“通性通法”的前提下,要在“三类三基”——三类圆锥曲线(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三个知识考点(定义、方程、几何性质)、三个考核层次(了解、理解、掌握)、三种主要思想方法和三项主旨能力要求(参见表2)上下功夫,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联系与规律,挖掘提炼出蕴涵的思想方法(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要从更高层次上重新梳理圆锥曲线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断调整和优化我们的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和思想结构,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简洁、实用和高效的认知结构体系(如下图),最终实现相关知识点在本质上的沟通,努力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2)强化运算能力 注重运算策略 提高数学运算求解能力

尽管高考在圆锥曲线的考查上淡化了人为的繁杂的技巧运算,但是高考对运算能力的考查还是重点,而对于我们考生来说求解圆锥曲线试题的难点突出表现在运算途径的选择上,特别是寻求简捷、合理的运算途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强化运算能力,注重算理和运算策略,比如常用的“减负增效”运算策略有:设而不求、活用定义、善用几何性质等,同时要加强几种主要思想方法的渗透,逐步优化善于灵活运用坐标方法的思维品质,有意识地积累“会设善求”“设而不求”与“避设而求”的对比解题经验,培养良好的运算求简意识,最终提高解题效率. 另外要养成耐心细致的运算习惯,对运算自己要做到有信心、耐心、细心与恒心,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地提高运算能力.

(3)重视探究 聚焦“三定问题”和“最值问题”加强数学思想的渗透

历年来广东的解析几何高考题都加强探究性类型和“三定(定点、定值、定直线)及最值”问题的热点题型的考查,因此我们在备考时也要重视探究性题型和“三定问题”(定点、定值、定直线)和“最值问题”的训练,掌握其求解的策略,比如定点问题关键是在于寻找题中用来联系已知量,未知量的垂直关系、中点关系、方程、不等式,然后将已知量,未知量代入上述关系,通过整理,变形转化为过定点的直线系、曲线系来解决;而对于定值问题要善于运用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分析,在动点的“变”中寻求定值的“不变”性,一种思路是进行一般计算推理求出其结果,选定一个适合该题设的参变量,用题中已知量和参变量表示题中所涉及的定义,方程,几何性质,再用韦达定理,点差法等导出所求定值关系所需要的表达式,并将其代入定值关系式,化简整理求出结果;另一种思路是通过考查极端位置,探索出“定值”是多少,用特殊探索法(特殊值、特殊位置、特殊图形等)先确定出定值,揭开神秘的面纱,这样可将盲目的探索问题转化为有方向有目标的一般性证明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将该问题涉及的几何形式转化为代数形式或三角形式,证明该式是恒定的.同时有许多定值问题,通过特殊探索法不但能够确定出定值,还可以为我们提供解题的线索;而最值问题则一般是转化为函数的观点来处理.在处理这些类型时,我们还需要加强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转化等)的运用,要多点在解题中学会“找路”、学会探究(寻求多种解法),加强对思维和思想方法的训练、渗透,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

通过对上面的分析与研究,我们明确圆锥曲线怎样考了,然后就应该进行系统地复习和训练,既要注重三类圆锥曲线相互之间的知识联系,又要突出圆锥曲线与相关知识的上串下连;既要渗透坐标法的思想,又要化解运算的难点;既要强调通性通法,又要适度发散求异,“通法”与“特法”兼顾,要不断从知识方法上去完善,在计算能力上去提高.在进行训练过程中,要多点去总结归纳,对每一类问题有哪些解法要了然于胸,对一些基本的使用技巧应是精通掌握,不要就题论题,要在不断解题中培养解题的全局观,形成“一览众山小”的思维境界.对于运算量大点的题目克服“畏难”的心理,只要在审题过程逐渐学会迅速判断、提取、组建,并能高瞻远瞩地选择高效、简捷的思路和方法,那么就不会因为由于它的计算量大而导致出错.总之,只要我们在备考过程中做到“博观而约取”,那么我们在2015年高考时肯定可以做到“厚积而薄发”,得心应手,最终傲笑考场.

(作者单位:信宜市信宜中学)

生物考点预测 篇4

纵观历年云南省中考英语试卷,不难发现,无论是单项填空、完形填空,还是词汇运用、书面表达,几乎每种题型都在考查动词及时态,而且有关动词的内容所占的比例还相当大。一般情况下,命题者常将动词与时态、语态、语境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主要考点如下:

1.掌握动词的一般现在时单数第三人称形式,过去式,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四种形式的构成规则;

2.掌握系动词be,look,feel,sound,taste,get,become,turn,keep等的基本用法;

3.掌握助动词be,do,have,shall,will的基本用法;

4.掌握情态动词can,may,must,need等基本句型结构及用法。

一、动词和动词短语的辨析

纵观云南省历年中考英语试卷,不难发现,动词和动词短语的辨析以及动词的基本变化形式是考查的重点。预计2016年云南省中考英语将会侧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常用动词及动词短语的辨析.

(一)中考真题分析

1.—Hello!May I speak to Mr.Zhang?

—Sorry,he’s out.Can you________a message?

A.ask B.leave C.take D.want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日常交际用语,涉及打电话时常用的词语“留言”:leave a message,而take a message则表示“带口信给某人”。故本题选B。

2. You don’t have to__________every new word in the dictionary while reading.

A.look for B.look up

C.look at D.look after

解析:句子的意思为“你在阅读的时候不需要查每个新单词”。本题考查动词词组的词义辨析,look up表示“查找”。故本题选B。

3. Jack willarrive inKunming tomorrow,and we are going to meet him at the airport.(词语释义)

A.drive toB.get toC.come in D.return to

解析:本题考查词汇记忆及动词词组的词义辨析,根据题意,本题应选B。

4. The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will visit many other countries this year.And he_________Moscow,Russia last Friday.

A.gotB.arrivedC.arrived inD.arrived at

解析:本题考查词义相近的动词和词组的用法,get表示“到达”时,要和to连用,arrive表示“到达”时,要和in,at连用,in表示“到达大地方”,at表示“到达小地方”。Moscow是大地方,故本题选C。

5. A strong earthquake hit Ya’an,Sichuan on April20,and many peoplelost their lives.(词语释义)

A.ranB.criedC.were hurtD.were killed

解析:句子的意思为“4月20日发生在四川雅安的一场强烈地震让很多人丧生”。根据句子的意思,本题应选D。

6. It’s reported that a personthrows away50kg of food every year.We should save food.(词语释义)

A.cooksB.takesC.eatsD.wastes

解析:句子的意思为“据报道,一个人每年要扔掉50千克粮食”。throw away可译为“扔掉”,故本题选D。

7.—The medicine______awful.I can’t stand it.

—I know,Jimmy.But it’s helpful for you.

A.tastes B.eats C.drinks D.takes

解析:句子的意思为“这药味道可真难喝”。“吃喝东西”要用系动词taste,故本题选A。

8. Jacktakes afterhis father.They’re both tall and strong.(词语释义)

A.looks likeB.waits for

C.takes care ofD.feels excited about

解析:句子的意思为“杰克很像他爸爸。他俩都又高又壮”。这里指的是“长得像”,故本题选A。

9. The volunteers__________many signs to remind peopl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put onB.put upC.put downD.put off

解析:句子的意思为“志愿者们张贴很多标语号召人们保护环境”。本题考查和put有关的动词短语,put up表示“张贴”,故本题选B。

1 0. Jack called his mother at 7:30 yesterday,but she didn’tpick upat that time.(词语释义)

A.answerB.speakC.talkD.ring

解析:句子的意思为“杰克昨晚7:30给他妈妈打电话,但她没有接”。本题考查动词的词义辨析,“接电话”用answer,故本题选A。

(二)复习方法指导

动词的词义辨析是云南省中考英语的高频考点,在解答试题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加以辨析,通过翻译句子弄清他们的具体含义,选出最恰当的选项。初中阶段动词词组较多,而且容易混淆,对于考生来说,这是一个难点。所以,在平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并且把相似的短语进行归类,这样,才能够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在备考中,学生要重点掌握下列易混淆的动词和词组:

1.arrive,get,reach;2.borrow,lend,keep;3.see,look,watch,read;4.bring,take,carry,get,fetch;5.wear,put on,dress,have on,be in;6.look for,find,find out;7.hear,listen to;8.discover,invent;9.win,beat,lose;10.forget,leave;11.take after,look like;12.run out,run out of.

(三)2016年考题预测

1.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people in Japan have to_____for their trash.

A.costB.payC.spendD.take

2. One of the best ways for people to keep healthy is to________good eating habits.

A.haveB.makeC.findD.grow

3.—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ong“You raise me up”?

—It_________great.I love listening to it.

A.tastesB.looksC.smellsD.sounds

4.—It’s everyone’s duty to join the Clean Your Plate Campaign.

—Sure.We should try to______all the food that we’ve ordered.

A.give up B.eat up C.turn upD.show up

5.—Can I borrow your new CD,please?

—Sure.But you must__________it to me soon.A.keepB.buyC.returnD.hold

6.—Why is Jenny so popular in your class?

—Because she often_______us with help and care.

A.givesB.offersC.providesD.supports

7.—Why does your cousin look so unhappy?

—Because his best friend didn’t______him to his birthday party.

A.inviteB.makeC.letD.refuse

8. He likes telling jokes.But he alwayskeeps a straight facewhen others are laughing.

A.looks tiredB.keeps wild

C.looks seriousD.keeps unhappy

9. Icame acrossan old friend on my way home and we had dinner together.

A.passed by B.got to know

C.happened to meet D.looked for

1 0. I’m much too busy now.Could yougive me a hand,please?

A.help meB.push me

C.let me have a restD.do anything for me

参考答案:1.B2.A3.D4.B5.C6.C7.A8.C 9.C 10.A

二、时态和语态及情态动词

云南省历年中考英语试卷中,对动词时态的考查主要以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六种时态为主;对动词被动语态的考查主要以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为主;常考的情态动词有must,can,could,may,might,be able to,need,shall,should,will/would。预计2016年云南省中考英语对动词的时态、语态和情态动词的考查将会延续往年的特点。

(一)中考真题分析

1.—Where is Jack?

—On the playground.He________football with his classmates.

A.play B.playedC.is playing D.was playing

解析:根据语境可以确定本题的时态为“现在进行时”,故选C。

2. If there________no buying and selling of ani-mals,there will be no killing in nature.

A.isB.will beC.hasD.will have

解析:根据句子的意思,考查动词时态(there be句型的将来时态),但因为在条件状语从句中,主句用一般将来时,从句要用一般现在时,故本题应选A。

3.—Do you know_________in America?

—Sure.It’s the third Sunday of June.

A.when Father’s Day is

B.how is Father’s Day

C.when is Father’s Day

D.how Father’s Day is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宾语从句的用法,即从句时态必须与主句呼应,宾语从句要用陈述句语序,故本题应选A。

4.—Have you ever seen the TV show Where Are We Going,Dad?

—____________.I think it’s quite moving and funny.

A.Yes,I have B.No,I haven’t

C.Yes,he has D.No,she hasn’t

解析:本题考查动词的时态,问句采用现在完成时,答句也要用现在完成时。在回答时说“我觉得很感人,也很有趣”,表明已经看过了,故本题应选A。

5.—Summer holiday is coming.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not sure.Maybe I______to the beach.

A.go B.went C.will go D.have gone

解析:根据问句的内容及时态,可以判断本题应该用一般将来时,故本题应选C。

6.—I wonder________at 6:00 yesterday afternoon.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in the reading room.

A.what were you doing

B.what did you do

C.what you were doing

D.what you are doing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宾语从句的用法,即从句的时态必须与主句呼应,宾语从句要用陈述句语序。而句中的时间状语at 6:00 yesterday afternoon表明事情发生在过去的某一时刻,暗示要用“过去进行时”,故本题应选C。

7. Waste paper shouldn’t________everywhere.It’s our duty to keep our city clean.

A.throw B.be thrown

C.is thrown D.are thrown

解析:句子的意思为“废纸不应该到处乱丢”。waste paper作主语,表明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要用被动语态。句中有情态动词shouldn’t,情态动词后要用动词原形,故本题应选B。

8. China’s hot words,like tuhao,dama and lianghui,________in the western media(媒体).

A.use widely B.is widely used

C.uses widely D.are widely used

解析:句子的意思为“中国的热门词汇,例如土豪,大妈和两会被西方媒体广泛应用”。hot words作主语,表明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要用被动语态,主语是名词的复数形式,相应的be动词为are,故本题应选D。

9.—____free breakfasts____in all schools in China?

—No,not yet.Only in the rural areas.

A.Are;made B.Do;serve

C.Are;servedD.Do;make

解析:句子的意思为“在中国,所有的学校都提供免费早餐吗?”free breakfasts作主语,表明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要用被动语态,主语是名词的复数形式,相应的be动词为are,故本题应选C。

1 0. We_______use mobile phones when the plane takes off.

A.may not B.shouldn’t

C.needn’t D.mustn’t

解析:本题考查情态动词的用法。众所周知,飞机起飞时(乃至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是不能使用手机的。本题的选项中,mustn’t语气最强,意思为禁止,不允许,故本题应选D。

1 1.—May I watch TV now,mum?

—No,you_______.You must clean your room first.

A.may not B.needn’t

C.can’t D.mustn’t

解析:本题考查情态动词的用法。“May I”引导的疑问句,否定回答是can’t,故本题应选C。

(二)复习方法指导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的判断技巧如下:

1. 时间状语提示法

一些特定的时间状语往往是某些时态的标志词。如,now,at present是一般现在时或现在进行时的标志词;yesterday,last week,a few years ago是一般过去时的标志词;at that time,at this time yesterday是过去进行时的标志词;tomorrow,next week,in an hour是一般将来时的标志词。除上述时间状语可以作为特定时态的标志词外,某些副词也有这种作用。如,often,always,usually,never,seldom等表示频率的副词,常用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2. 语境推测法

一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也可以暗示动作发生的时间背景,做题时,同学们必须从句子前后的意思推测和判断出“时间点”。一般来说,这类试题常以对话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答题。

3. 固定句型记忆法

在一些固定句型中,往往对谓语动词的时态有明确的限定。比如,由as soon as,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以及由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要符合“主将从现”的原则,这也是考生判断时态的一个依据。

4. 当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时,动词要用被动语态,确定语态后,要参考以上三种方法确定恰当的时态,还要注意主语的单复数。

5. 熟练记忆情态动词的基本用法

情态动词本身有词义但不能单独使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反复练习,对一些用法易混淆的情态动词要仔细辨析,并进行归纳对比,明确其在具体用法上的异同。此外,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结合上下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情感,从中找到所需的关键信息,做出合理的选择判断。

(三)2016年考题预测

1.—What a fine day!How about going for a drive,Mike?

—One moment,please!I_____cleaning our car soon.

A.finished B.have finished

C.finish D.will finish

2.—Is that boy over there Jim?

—It________be him.Jim has gone to Beijing.

A.can’t B.might C.must D.mustn’t

3.—Jenny,did you watch Sports News last night?

—No,I didn’t.Because I_______to watch TVon school nights.

A.don’t allowB.didn’t allow

C.am not allowedD.haven’t allowed

4.—The dish smells so good.It_____taste delicious.

—Yes,it has made my mouth water.

A.mustB.needC.shouldn’tD.can’t

5.—Could you tell me______at the meeting?

—Sorry,I was so tired that I fell asleep then.

A.what you hear B.what you heard

C.what did you hearD.what do you hear

6.—Would you like to see the film Star Wars VII with me?

—Sorry,but I_________it twice.

A.would see B.will see

C.am seeing D.have seen

7.—Did you have a good sleep last night,Mary?

—No,I couldn’t fall asleep at all.My neighbor________the piano the whole night.

A.plays B.is playing

C.was playing D.would play

8.—I believe that those mountains_______with trees in a few years.

—I really hope so.

A.will coverB.are covering

C.are coveredD.will be covered

9.—Lily,I need your help with the dinner.Can you come now?

—Sorry,Mom.I_______an interesting book.Wait a minute,please.

A.read B.am reading

C.have read D.will read

1 0.—Who do you think will host the talent show next week?

—I’m not sure.But if I________,I will try my best to organize it.

A.am chosen B.will be chosen

C.choose D.would choose

参考答案:1.D2.A3.C4.A5.B6.D7.C8.D 9.B 10.A

三、非谓语动词

云南省历年中考英语试卷对非谓语动词的考查并不多,主要包括动词不定式作主语、作宾语、省略to的动词不定式以及固定搭配,动名词和过去分词,其中以固定搭配为主,当然也有少量题目涉及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的辨析以及动名词作宾补的用法。预计2016年云南省中考英语对非谓语动词的考查将会延续往年的特点。

(一)中考真题分析

1.—Hey guys,Chinese way of________the road is very dangerous.You must wait for the green lights on.

—Thank you for your advice,sir.

A.goingB.walkingC.crossingD.passing

解析:本题考查非谓语动词,介词后的动词应为动名词形式,同时,本题也考查动词词义辨析,根据句子的意思,“过马路”应该用crossing,故本题应选C。

2. Mary used to________in the countryside,but now she is used to_________in the city.

A.live;live B.live;living

C.living;live D.living,living

解析:本题考查used to及be used to的用法,前者表示“过去常常(现在不复存在),后面必须加动词原形;后者表示“习惯于”,后面必须加名词或动名词,故本题应选B。

(二)复习方法指导

非谓语动词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复习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全面掌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对比,从中找出三种非谓语动词的异同点,总结出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具体语境中反复训练,真正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三)2016年考题预测

1. Try__________!Your dream will probably come true one day.

A.to stop dreamingB.to stop to dream

C.not to stop dreamingD.not to stop to dream

2.—It’s very kind____you_______me so much money.

—That’s all right.

A.for;lend B.of;lending

C.for;to lend D.of;to lend

3.—My English is poor.I don’t know what I should do to improve it.

—Why not keep________English books?

A.practicing reading B.practice reading

C.practicing to read D.practice to read

4.—Do you like going shopping on Sundays?

—No,I would rather______books at home than______shopping.

A.to read;go B.read;to go

C.read;go D.to read;to go

参考答案:1.C 2.D 3.A 4.C

四、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是中考的必考题型,要求考生首先要正确理解情景提示的内容,明确写作要点,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词汇、句型及语法知识进行书面表达。近三年,云南省中考英语的书面表达有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两种类型。文体以记叙文为主,词数不少于60个。命题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所给题目,结合提示及要求,确定写作中心,并在此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材料,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一般通过一件小事、一个人或一个场景来抒发某种情感。半命题作文是命题者给出作文题目的一部分,然后留出一部分内容由作者根据提示和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题目本身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仍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给考生留有较大的写作空间。

(一)中考真题分析

Growing up with...

提示: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人陪伴你、帮助你、影响你、感动你,让你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请以“Growing up with...”为题,用英语写一篇短文。

分析:本题属于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全题目,根据题目列出写作要点,选择合适的词、短语和句型进行写作。要根据内容确定句子的时态、语态,力求句型、句式多样。这篇作文可以先用一般现在时对核心事件或人物进行总体概述,然后再用一般过去时列举事例,揭示主题———为什么此人或者此事伴随着你长大。写作时,文章的语言表达要地道,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并灵活运用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多种句式,增强文章的可读性,避免句式呆板。

Growing up with my English Teacher

Of all the teachers,I love my English teacher best.She is a young lady and she always wears beautifully.When I had the first English class in middle school,I thought English was so difficult.My teacher tried her best to make her English classes interesting.And I fell in love with learning English and became better and better at English.After class,she not only cared for our study but also cared for our life.If we had problems,we often asked her for help.I’m so happy and lucky to grow up with my English teacher.

(二)复习方法指导

写作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 认真审题,确定文章中心

若是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有关的提示及要求,弄清楚题目所提供的全部信息;然后明确写作要点,确立写作中心。

2. 根据提示内容,认真构思

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些汉语提示,首先应认真阅读提示,依次列出写作要点。在正确理解中文提示的基础上,认真选定所需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并确定恰当的动词时态。在写作过程中,遣词造句要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尤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过渡,灵活运用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避免句式呆板。

3. 对照写作要求,通读全文。

(三)2016年考题预测

A.My family

B.My favorite____________

要求:

1.请从所给的A、B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答,分值相同。如选择A题,要求考生简要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情况(包括年龄、身体状况、爱好、工种、对其他家庭成员的态度等);如选择B题,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答。

2. 注意紧扣主题,意思连贯,语言通顺,书写规范。

高考物理试卷热门考点预测 篇5

(1)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

说明一下,这并不是近几年高考物理试卷的热门考点,而是今年高考大纲新增必修内容,想必同学们都知道。因此,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必定出现在20高考物理试卷中(全国各地 试卷都会如此)。

因为动量的矢量性,使用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同学们首先要注意规定好正方向。不规定正方向是要扣分的。

动量守恒定律前提条件:在研究动量的方向上,外界的力为零(不会有外界冲量的进入)。碰撞问题不用想,一定是考察动量守恒的。

动量定理,合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改变。在求解时间t上,我们又多了一个公式。

(2)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分析+能量转化。

焦耳热与安培力的功关系,电路(电流)分析,外力(安培力)的冲量,切割过程中转移的电荷量,旋转切割问题。

从分值比例来看,电磁感应这部分占比很大。命题上,电磁感应部分比较综合,可以与力学能量、动量、牛顿定律联系起来,也可以与电路串并联、电容、焦耳热等考点结合命题。从历年高考物理解答题来看,这部分内容经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有很大的区分度。

从历年高考物理题的命题模型来看,一般是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问题,这类问题考点综合,有一定的难度,不过总的思路还是比较明确的。思路是从运动条件确定感应电动势(E=BLv),再根据电路分析,进而得出安培力(F=BIL),再借助导体棒所受到的外力(wuli.in),来分析运动学的问题,形成一个闭环。里面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有力学的,有能量的,有电路的,有磁场的,有动量、功率的,同学们都要会分析。

(3)万有引力/人造卫星问题。

在太空中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充当了向心力,借助于这个方程,以及周期、角速度、速度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各物理量与轨道半径间关系。

第一宇宙速度是所有绕地运行卫星所具有的最大速度,也是发射卫星最起码要具有的速度。

(4)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偏转。

尤其是结合直角坐标系的一类题,对带电粒子轨迹的判定与三角形求解有较高的要求。考试时同学们要注意结合题意画图,把需要用到的一些典型几何知识,尤其是解三角形知识整理下。

一个结论是:粒子偏转角等于圆心角。周期(T)公式和半径(R)公式不能直接用,要推导。

最重要的提醒:一定要把几何关系找对,画好图像,构建三角形,在三角形中求解圆周偏转的半径。

(5)摩擦力方向判定/大小计算

三大常见力中,摩擦力考察时最多的。摩擦力分为两类,两类摩擦力的方向判定都一样,判定依据是: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注意“相互”两字的理解,在判定摩擦力时,往往不是以地面为参考物来判定“相对运动”的。复杂的摩擦力解答题往往是并不知道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王尚建议同学们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认为两个物体之间是相对静止的(静摩擦力),然后求解其加速度,再来分析摩擦力是否能提供这样的加速度;这些问题在我的物理自诊断这本书中有详细的阐述与典型题。

(6)电场线性质与电势能的变化判别。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要掌握住,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关系要掌握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在增加,两者是负相关的关系,不过大小是相等的。

(7)圆周运动最高点/最低点的受力分析。

比如外圆弧轨道,被绳子拉着,内外侧圆弧轨道,或杆件作用下,刚好通过最高点的意义不同,受力情况也不一样。总之,这类问题必须有合外力提供向心力。

(8)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注意应用前提条件,满足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才能使用,请注意,并不是只有重力和弹力作用,可以有其他力存在,不做功也可以。

另外,在书写公式前要注意规定好零势能面。

(9)动能定理。

表达式为W=F合s=ΔEk=Ek末-Ek初;

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单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如果是系统,那么系统内的物体间不能有相对运动。(原因是,系统内所有内力做的总功不一定是零)。

动能定理针对研究对象,建立起过程量(功)和状态量(动能)间的联系,探究的是功与能之间的转化。学完了动能定理,无论求合外力做的功还是求物体动能,就都有了另外可供选择的方程,想进一步了解动能定理,请同学们认真做物理自诊断专题动能定理例题并扫码看我的视频讲解,这个考点太重要了,另外还要注意功能关系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

(10)牛顿动力学+直线运动公式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判定其加速度。

结合题意取合适的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图,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以运动方向作为x轴分析),灵活运用牛顿定律+直线运动公式解题。

a.注意解题步骤书写的严谨性,明确每一步的研究对象,用哪个定理定律写出来,根据题意列出对应的方程,再在草稿纸上计算结果,最后结果写在答题纸上;王尚会近期在公众号写一篇物理解题步骤标准格式的文章,解题步骤书写非常重要,题会做因为步骤书写不科学丢分太可惜,步骤书写严谨性请大家重视起来。

b.一点头绪都没有的题先跳过,不要做无意义的事情,不要在拿不到分数的题上耽误太多的考试时间,合理的分配自己的做题时间。

立体几何考点预测 篇6

1. 以三视图为背景进行设计

三视图是立几中的热点之一,每年高考都考,考题形式灵活多样,可能与画图结合,考查其中一个视图.可能与基本计算结合,考查其中一个视图的面积、几何体的最长边、表面的最大面积等.还可能与多面体的体积与表面积结合,考查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解析 结合三视图,可以想象出对应的几何体是以正方体的中截为底面的两个同底面的四棱锥,即如图所示的八面体,结合图形可以看出:用一平面去截该几何体,截面面积最大的是四边形D1A0BC0,再结合图形的特点,可知四边形D1A0BC0是菱形,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视图能力,面对三视图,如何想象出与之对应的立体图.将立体图准确的画出来是求解的关键.很显然,画一个正方体作陪衬,建立在正方体中,图形及有关边长都可以较好的显现出来.对于最大的截面问题,是建立在图形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可以发现.

2. 以表面积与体积为背景进行设计

体积与表面积也是“小题”命题的热点之一,特别是旋转体尤其重要,其理由是:在解答题的设计中往往与多面体联系,而旋转体至少三年内全国卷中未命题解答题.与旋转体有关的“接”“切”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点评 本题建立在圆的基础上进行折叠,通过折叠产生空间问题. 折叠,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熟悉的,但利用圆进行折叠还是不多见的.对于本题的求解,合理建系,正确写出坐标是解答此题的前提.正确求出法向量是重要的得分点.利用公式求出两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是求二面角大小的关键.当然,除了空间向量的方法之外,利用几何求解也是可行的.

关于2016年高考立几的命题预测就谈这些,希望在最关键的时候能给你最理想的帮助.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考点预测 篇7

2014年高考已过去,2015年高考集合与简易逻辑用语版块怎样考是我们师生都相当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广东高考题目中经常考查的集合与简易逻辑用语热点考点的高考考纲要求、命题形式、分值等入手,结合一些最新的高考模拟题进行剖析, 预测2015年高考集合与简易逻辑用语版块的命题方向,旨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集合与简易逻辑用语版块问题的解答方法. 供同学们在冲刺阶段时参考.

集合篇

一、考情分析

涉及集合的问题是广东高考中的必考题,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5-10分,重点考查三个方面:一是考查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如2011年广东卷第2题;二是考查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如2008年广东卷第1题、2009年广东卷第1题;三是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交、并、补), 如2007年广东卷第1题, 2010年广东卷第1题、2012年广东卷第2题, 2013年广东卷第1题、2014年广东卷第1题等,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主要与不等式、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知识相结合,考查借助数轴或韦恩图进行集合运算的数形结合思想和基本运算能力,从近几年的考情来看,对于集合的基本运算,高考命题以两个集合的交与补集为主,多与不等式相结合进行考查,在进行两个集合的运算时,多借助于数轴或韦恩图,准确求出相应的集合是解题的关键;四是考查 集合中的信息迁移题, 如2013年广东卷第8题、2014年第8题等 ,以集合中的信息迁移题作为压轴题是近几年广东高考在选择题命题方面的一大亮丽的风景线.

二、热点考题预测

热点一:考查集合的含义、性质及其表示

例1. 已知集合A={1,2,3},B={(x,y)|x∈A,y∈A,x+y∈A},则B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

A. 2 B. 3 C. 4 D. 6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集合B的含义,写出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

解析:由题中集合B所满足的条件,可知集合B中的元素有(1,1),(1,2),(2,1),共3个,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集合的概念,主要应该分清集合的元素是数集、点集或其他元素的集合,和不同元素集合的正确表示方法,本知识点的考查是每年的必考知识点,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一些特殊情形的考虑,例如单元素点集的表示,与空集有关的运算等.

牛刀小试1:已知M={x|y=x2-1},N={y|y=x2-1}那么M∩N=( )

A. ?覫 B. M C. N D. R

提示:M={x|x∈R},N={y|y≥1},∴ M∩N=N,故选C.

例2. 设a,b∈R,集合{a,,1}={a2,a+b,0},求a2015+b2015的值.

分析:因为a为分母,所以a≠0,从而=0,故b=0,所以a2=1,最后求出a,b的值,则问题可解.

解析:由已知得a≠0,从而=0,故b=0,则在集合{{a2,a+b,0}中,a2=1,解得a±1,又a=1时,不合题意,所以a=-1,故a2015+b2015=-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性质,解决集合相关问题常用到集合元素的互异性,一可以作为解题的依据和突破口解决问题,二可以检验所求结果是否正确.

牛刀小试2:已知集合A={1,a,b},B={a,b,ab},若A=B,则实数a,b的值分别为 .

提示:由A=B得(I)a2=1,ab=b或(II)a2=b,ab=1,因为a≠1,b≠1,由(I)得a=-1,b=0.由(II)得a3=1,无解.故a=-1,b=0.

热点二:考查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例3. 设集合A={x|x2+ax+1=0,x∈R},B={1,2},且A?哿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A?哿B意味着中的元素一定是中的元素或者没有元素,以此建立等量关系或不等式.

解析:若A= ?覫,则?驻=a2-4<0,解得-2

若1∈A,则12+a+1=0,解得a=-2,此时A={1},符合题意;

若2∈A,则22+2a+1=0,,解得a=-,此时A={2,},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2).

【点评】在解决两个集合关系问题时,避免出错的一个有效手段即是合理运用数轴帮助分析与求解,另外,在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或方程)时,要对参数进行讨论.分类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分类原则,然后对每一类情况都要给出问题的解答. 不要忽略对空集的讨论,注意检验.

牛刀小试3:设集合A={x|-1≤x<3},B={x|m-2≤x≤m+2}. 若A∩(CR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提示∵B={x|m-2≤x≤m+2},∴?蒿uB={x|xm+2}.

∵A∩(CRB)=A,∴A?哿CRB,∴3≤m-2或m+2<-1,∴m≥5或m<-3.

∴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3)∪[5,+∞).

热点三: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

例4. 已知集合A={1,2a},B={a,b},若A∩B={},则A∪B= .

分析:解题时,先由A∩B={}分别求出a,b的值,再求出A∪B.

解析:由A∩B={}可知,∈A,所以2a=,a=-1又∈B,所以b=,则A∪B={-1,,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交、并运算,考查考生的运算求解能力. 从考查内容上看,广东高考主要以考查概念和计算为主,考查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且常与不等式联系起来,以小题形式出现.

例5. 已知全集U=R,A={x|-4≤x<2},B={x|-1

分析: 此类题主要是将不等式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解析:因为U=R,A={x|-4≤x<2},B={x|-13},所以(CuB)∪P={x|x≤0或x≥}.

【点评】当集合是不等式时,求两个集合的交集、补集的运算时,要充分利用数轴来帮助解答.

牛刀小试4:已知I为实数集,M={x|-12},则M∩(CIN)= .

提示:M={x|-1

热点四:考查集合的创新信息题

例6. 设整数n≥4,集合X={1,2,3,…,n}.令集合S={(x,y,z)|x,y,z∈X},且三条件x

A.(y,z,w)∈S,(x,y,w)?埸S

B.(y,z,w)∈S,(x,y,w)∈S

C.(y,z,w)?埸S,(x,y,w)∈S

D.(y,z,w)?埸S,(x,y,w)?埸S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采用取一组特殊值的方法进行验证来解决.

解析:特殊值法,不妨令x=2,y=3,z=4,w=1,则(y,z,w)=(3,4,1)∈S , (x,y,w)=(2,3,1)∈S ,故选B.

【点评】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并掌握题目给出的新定义(或新运算).思路是找到与此新知识有关的所学知识,帮助理解.同时,找出新知识与所学相关知识的不同之处,通过对比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

牛刀小试5:对于两个正整数m,n,定义某种运算“⊙”如下,当m,n都为正偶数或正奇数时,m⊙n=m+n;当中m,n一个为正偶数,另一个为正奇数时,m⊙n=mn,则在此定义下,集合M={(p,q)|p⊙q}=10,p∈N*,q∈N*中元素的个数是 .

提示:若p,q都为正偶数或正奇数时,有p+q=10,解得p=1,q=9,p=2,q=8,p=3,q=7,p=4,q=6,p=5,q=5,p=9,q=1,p=8,q=2,p=7,q=3,p=6,q=4,共9个;当m,n中一个为正偶数,另一个为正奇数时,有pq=10,解得p=1,q=10,p=2,q=5,p=10,q=1,p=5,q=2,共4个,所以总数有13个.

常用逻辑用语篇

一、考情分析

涉及常用逻辑用语的问题在近几年广东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5分,当然也可能是解答题,如2011年高考广东理科第21题就是考查充分性、必要性证明的难题,得分率极低,重点考查三个方面:一是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推理判断问题,如2010年广东卷第5题,预测2015年广东高考,还会是以其他的数学知识为载体进行考查,如与函数、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内容相结合进行考查;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有定义法、集合法、等价转换法;二是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的考查,如2008年广东卷,预测2015年广东高考,对于命题的真假判断、给出一个命题写出它的其它三种命题并判断真假仍然是考试的热点,对于四种命题、逻辑联结词,常和函数、方程、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知识点结合进行考查;三是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及其写出其否定形式,近几年广东新课标高考还没有考查过,预测2015年广东高考,这部分出题的可能性极高.

二、热点考题预测

热点五:充分必要条件

例7.“a<1”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a=0有实数解”的

条件.

分析:我们把“a<1”看作是P,“一元二次方程x2+2x+a=0有实数解” 看作是q,为此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由一元二次方程x2+2x+a=0有实数解,根据方程的判别式?驻>0得到a的范围或利用配方法及非负数的意义得到a的范围,再借助充分、必要的含义来判断即可.

解析:设p:“a<1”,q:“一元二次方程x2+2x+a=0有实数解”,由x2+2x+a=0有实数解知,4-4a≥0?圳a≤1,即p:“a<1”,q:“a≤1”,p ?圯q,反之不成立,故填“充分不必要”.

【点评】高考考纲要求是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利用定义法判断命题充要条件的核心就是判断充分性及必要性是否成立,其基本步骤是①定条件:确定哪是条件,哪是结论②找推理式:确定p与q中哪一个能推出哪一个;③下结论:根据推理式和定义下结论. 若A,B都是集合,则有下列结论:①A?哿B,则A是B的充分条件;②A?勐B,则A是B的必要条件;③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

牛刀小试6:若集合A={1,m2},B={2,4},则“m=2”是“A∩B={4}”的 .

提示:当m=2时,A={1,4},B={2,4},则有A∩B={4},当A∩B={4}时,不能得到m=2,因为m=-2也合题意,所以“m=2”是“A∩B={4}”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热点六: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例8. 命题“若函数f(x)=logax(a>0,a≠1)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则loga2<0”的逆否命题是( )

A. 若loga2<0,则函数f(x)=logax(a>0,a≠1)在其定义域内不是减函数

B. 若loga2≥0,则函数f(x)=logax(a>0,a≠1)在其定义域内不是减函数

C. 若loga2<0,则函数f(x)=logax(a>0,a≠1)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

D. 若loga2≥0,则函数f(x)=logax(a>0,a≠1)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

分析:因为命题是“若p,则q”的形式,所以要写出它的逆否命题,只需同时否定条件p与结论q,然后互换即可,即为“若,则”.

解析: 依题意为函数f(x)=logax(a>0,a≠1)在其定义域内不是减函数;为loga2≥0,故选B.

【点评】高考考纲要求是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理解命题的概念,会分析四种命题的关系由一命题作为原命题写出它的其它命题时,可以按相应命题的形式进行,注意有大前提条件的条件应保留在条件中.

牛刀小试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c<0 ”与“a+c>b+c”不等价

B. 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则它的否命题一定为真

C. 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D.“x2+y2=0,则x,y全为0”的逆否命题是“若x,y全不为0, 则x2+y2≠0”

提示:“a>b,c<0”与“a+c>b+c ”等价,A不正确;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则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B不正确;否命题和逆命题是互为逆否命题,有着一致的真假性,所以正确,故选C.

热点七: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例9. 已知命题p:?坌x1,x2∈R,(f(x2)-f(x1))(x2-x1)≥0,则是( )

A. ?埚x1,x2∈R,(f(x2)-f(x1))(x2-x1)≤0

B. ?坌x1,x2∈R,(f(x2)-f(x1))(x2-x1)≤0

C. ?埚x1,x2∈R,(f(x2)-f(x1))(x2-x1)<0

D. ?坌x1,x2∈R,(f(x2)-f(x1))(x2-x1)<0

分析:的意思是命题的否定.本题含有全称量词“任意”,否定时只需把全称量词改为存在量词,同时把结论否定即可.

解析:命题p为全称命题,所以其否定应是特称命题,又命题(f(x2)-f(x1))(x2-x1)≥0的否定为(f(x2)-f(x1))(x2-x1)<0,故选C.

【点评】高考考纲要求是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对于含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只对“量”进行否定即可,且得出以下结论:全称命题p:?坌x∈M,p(x),的否定为 :?埚x∈M,(x);特称命题p:?埚x∈M,p(x)的否定为:?坌x∈M,(x).

牛刀小试8:已知命题p:?坌x∈R,cosx≤1,则是 .

提示:因为全称命题的否定形式是特称命题,所以“”形式的命题是?埚x∈R,cosx>1.

热点八:四个考点的综合考查

例10. 已知下列命题:①命题“若?埚x∈R,x2+1>3x”的否定是“若?坌x∈R,x2+1<3x”; ②已知p,q为两个命题,若“p∨q”为假命题,则“∧”为真命题;③“ a>2”是“ a>5”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④命题“若xy=0,则x=0且y=0”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 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 .

分析:判断一个命题为假时,只需用特殊值法,举出一个反例即可,而判断一个命题为真时则要严格推理,有时还可以用反证法,将每一个问题逐一判断其正误即可.

解析:命题“若?埚x∈R,x2+1>3x”的否定是“若?坌x∈R,x2+1>3x”,故①错;“p∨q”为假命题,说明p与q均为假命题,则“∧”为真命题,②对a>5?圯a>2;反过来不成立,所以“ a>2”是“ a>5”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③错;因为“若xy=0,则x=0或y=0”,所以原命题为假命题,则它的逆否命题为假命题.故④错,故填②.

【点评】将充要条件、四个命题及其关系、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这四个考点放在一起利用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来进行考查也是高考命题的一种方向,这种题型较灵活,考查的知识点多面广.

例11. 已知命题p:“若 x>1,则lgx >0”,命题q:“?坌x∈R,2x≥1”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q) B. p∨ q C. ()∧() D. ()∨()

分析:解答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的真假性的判断问题的关键是先判断命题p、命题q的真假,再结合真值表逐一判断即可.

解析:不难判断命题p为真命题,命题q为假命题,则为假命题,为真命题,对于A,与q为假命题,故()∨q为假命题;对于B,因为q为假命题,故p∨q为假命题;对于C,因为为假命题,故()∧()为假命题;从而上述叙述中只有()∨()为真命题,选D.

【点评】高考考纲要求是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本题是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的真假性的判断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先判断命题p与q的真假,而p∨q,p∧q,的形式的命题的真假性判断的诀窍分别是一真即真、一假即假、非假即真(非真即假).

牛刀小试9:已知命题p:实数m满足m-1≤0,命题q:函数y=(9-4m)x是增函数.若p∨q为真命题,p∧q为假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提示:命题p为真时,实数m满足m-1≤0,从而m≤1;命题q为真时,9-4m>1?圯m<2.若p或q为真命题,p且q为假命题,故p和q中只有一个是真命题,一个是假命题. 若p为真,q为假时,无解;p若为假,q为真时,结果为1

备考建议篇

广东高考对集合与简易逻辑部分的命题是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主要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题目多是容易题,在复习备考冲刺中,建议同学们一定要牢牢掌握好基础知识,平时考试、训练要重视应用通性通法解题,要加强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运用,不要做难题,应尽力完善知识体系,消除知识漏洞,做到方法到位,思路清晰,学会灵活转化,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作者单位:五华县五华中学)

责任编校 徐国坚

上一篇:跳槽下一篇:有限元静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