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版

2024-09-06

特别报道版(精选11篇)

特别报道版 篇1

“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是我们当代弘扬的主题, 是企业的核心工作, 也是媒体报道的主旋律。我们作为企业报的要闻版, 如何做好做活这个主题, 为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建设造势, 关键在于创新报道手段和传播方式, 以提升报纸舆论引导力, 达到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强化主题, 做活规定动作, 寻找报道支点

近几年, 是平煤集团飞速发展的几年, 其前进的步伐体现了“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这八个字。我们作为平煤集团党委机关报的要闻版, 就是要围绕平煤集团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 做好每一时段的主题报道。这些主题报道与平煤阶段性的工作紧密相关, 每年都具有相通之处, 如年初的职代会、工作会、党委会等, 都是总结上年的工作, 提出当年的工作思路, 而这些又是企业报必做的规定动作。那么怎样使这些规定动作不僵化, 让主题报道鲜活、可读, 以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是我们每年要面对的课题。我们的做法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 找出报道支点, 使规定动作新闻化, 在常变常新的报道形式中, 彰显主题报道的导向性, 使这些主题报道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2007年, 我们围绕公司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开辟专栏, 采取消息、通讯、深度报道、系列报道、专题报道、评论员文章等报道形式, 强化每一时段的报道主题, 先后组织了十大战役性主题报道, 如“讲正气树新风促发展”、“奋力跨入全国工业百强加速构建和谐小康矿区”、“强力打造平煤特色文化”、“加快推进和谐平煤建设访谈”、“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实现平煤又好又快发展”等, 这些主题报道虽然都属于规定动作, 但在这些报道中, 我们避免居高临下的说教性文章, 注意选择新闻切入点, 采用群众容易接受的报道形式, 做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报道, 用鲜活的事实佐证平煤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 不断加快和谐建设步伐的进程。2007年, 我们还配发评论员文章80多篇, 这些文章深入浅出地解读政策, 把抽象的理论讲明白、说透彻, 让读者对主题报道有了更加理性的深刻认识, 使一系列相关报道入脑入心, 真正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时事策划, 做新个性专栏, 追求不同凡响

作为企业报的要闻版, 既不能避开规定动作, 更不能忽视读者的需要, 我们的做法是尽可能让规定动作活起来, 着重把专栏做出个性, 使专栏更具针对性、新闻性和实效性, 让其在要闻版中成为吸引读者的亮点, 成为强力造势舆论阵地的焦点。只有把专栏做得不同凡响, 才会抢眼, 这就需要时事策划、不断创新, 让专栏成为主题报道产生磁性、更具影响力的有效载体。

在煤矿企业的和谐发展中, 一个最重要的大前提就是安全工作, 安全是煤矿企业“天”字号的工作, 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没有安全, 一切都无从谈起。可以说, 安全报道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报道。为了把安全报道做活做新, 近3年, 我们相继开辟了“生命至上安全为天”、“聚焦安全”和“安全在线”等专栏, 这3个专栏采用的形式和报道手段各有不同, 报道内容有所侧重。“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焦点对准基层单位, 报道他们在安全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及典型经验, 给人以启发, 起到借鉴作用。“聚焦安全”侧重于报道长年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典型个人, 用他们的工作实例, 教育职工时刻绷紧安全弦, 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观念, 这些报道有安全工作的先进典型事迹, 也有经常违章做业、被称为“不放心”人员的实例。上述两个专栏都是一题一文式专栏。“安全在线”是我们于2006年3月创办的集纳式专栏, 栏内刊发一组稿件, 设有“案件回放”、“工友坦言”、“亲情链接”等小栏题, 每期选取一个主题。为使这个栏目更具有生命力, 我们密切关注集团公司阶段性的工作重点和要点, 围绕这些关键工作选定主题, 策划组织稿件。比如, 2007年1月5日, 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在一次到基层调研时, 对一基层单位在井下质量标准化工作中, 给工程挂标签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 要求给予推广。我从这则消息中意识到这是一个可做的新闻点, 立即进行了策划, 以“‘标签工程’让优质成为永恒”为主题, 组织了一组稿件, 报道刊发后, 不少单位去取经, 学习这一做法, 有力地推进了矿井的质量标准化工作。截至目前, “安全在线”这个栏目已经走过快两年的路程, 共策划选定主题60多个, 刊发稿件300多篇, 在安全工作中起到了较好的借鉴、引导和警示作用, 已成为我们要闻版的品牌栏目, 当年在《河南报刊审读》上专家给予高度肯定, 获当年河南省新闻好专栏奖。

关注基层, 做亮民生焦点, 助推和谐发展

主题报道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头戏, 就是关注民生。

2006年12月12日, 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副省长史济春到平煤视察棚户区, 2007年2月9日, 河南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棚户区改造会议召开。集团公司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全面铺开矿区棚户区的改造工作, 这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但是, 这项工作牵涉面大, 情况复杂, 历史遗留问题多, 困难重重, 如果工作不细就有可能好事办不好, 影响职工情绪, 不仅使这一工作无法推行, 还会影响安全生产大局。报社统一行动, 各版联动策划, 相继开辟了“棚户区改造访谈”、“棚户区的故事”、“棚户区改造见行动”专栏, 报社派出精干记者, 分赴基层深入采访, 采写了大量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出现的感人事迹, 这些报道以多种体裁, 从不同的侧面对棚户区改造工程的政策、措施及规划、时间、面积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宣传报道, 让职工群众了解这一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并及时报道各单位贯彻落实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动态及进程, 为平煤棚户区改造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促进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007年, 集团公司投入8个亿, 开工面积143万平方米, 竣工面积65万平方米, 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棚改房屋面积开工目标。《河南报刊审读》第5期以《民生大工程报道有气派》为题, 专门点评了我们在棚户区改造主题报道方面的做法, 给予了高度赞赏。

综上所述, 主题报道是要闻版长期而艰巨的主旋律, 只要我们以创新的意识, 做到“强化主题, 做活规定动作;时事策划, 做新个性专栏;关注基层, 做实民生焦点”, 就能强化主题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读性, 增强主题报道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提高主题报道引导舆论的权威性与影响力。

编校:张红玲

特别报道版 篇2

——胜利小学消防演练报道

为了确保学校的消防安全,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让师生学到有关安全防护知识,最大限度地减轻火灾造成的伤害,11月8日,胜利小学举行消防安全演练活动。

在演练前学校认真细致的制定了演练活动方案,召开了全体教师动员会议,明确了职责要求。下午9时,校园内警报突然响起,随着三声连续的哨声,各班任课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应急预案中规定的路线,沿着学校指定楼梯口快速前进,有序撤离到学校操场的安全地带,随即各班主任清点人数,并层层向上汇报。在操场,学校总务曹建平给学生示范讲解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此次消防演练教学区撤离用时1分20秒,全校500多名师生全部安全疏散完毕,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可操作性强,并收到了预期效果。

围海造填 乙未年特别版 篇3

横向

1.原始人类的一种,是我国已知的最早居民,因其遗址的发现地点而得名。从发掘到的遗迹判断,他们已经可以制造工具并懂得用火了。

2.物理学术语,即运动轨迹不是直线的运动。当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一致时,就会发生这种运动。

3.我国神话传说中,多位神明的统称。这个神明(职位)被认为是掌管世间的财富,所以在农历正月初五时要举行仪式迎接其归来,以保佑自己一年财运亨通。

4.文化典故,唐代时期,在举行国家教育考试(科举)时,场外会有人兜售一种毛笔,以讨个好口彩,即“功名就因此而奠定”之意。

5.成语,形容一个人很懂得讲话的技巧,话语质量很高。

6.成语,形容胜利一步接着一步的到来。另有同名大型油画。

7.经济学术语,是价格形成机制的一种,即对一些特殊的商品或服务,由县级以上政府物价部门,依照国家规定的权限统一规定价格范围。

8.汉语词语,学校里上课的地方。

9.汉语词语,即“明天的明天”。

10.我国地名,地处云南。在《天龙八部》中是段氏的地盘。

11.汉语词语,国内很多地方高考时的一个科目简称。

12.经济学术语,指一个国家中,提供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工业的总称。

13.成语,尊贵的客人坐满了客厅,形容来宾很多。

14.汉语词语,出版学术语,即把分卷、分册的书籍或报刊,按照顺序装订成册;或者干脆重新将一定时期(比如一年)杂志或报刊按顺序放在一起重新出版一册。

15.人名,明朝人,既是商人又是数学家,被认为是珠算技术的改良者、推广者。

16.古汉语词语,本意是木头钉的天棚,后来代指翰林院。

17.汉语词语,原指军队通过较长距离的行军后去讨伐敌人,现也用于指去遥远的地方探险。

18.汉语词语,一个学科的名字。该学科是法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通过对人体的检查、勘验来确定此人是否受到过伤害、伤害原因等等问题,是刑事侦查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汉语词语,地理学名词,又称为“大气发光现象”。往往和太阳的高能粒子流有关,多出现在两极地区,也即天空中庞大而绚丽的带状或弧装光带。在北欧神话中,被认为是女武神盾牌的反光。

20.汉语词语,即有星光点缀的夜晚天空。梵高绘有同名的著名油画。

21.汉语成语,原指某人的德行或成就突出,高出其他人一大截。后也指某人有了较大的成就,到达了较高的社会阶层。

22.历史学术语,理论上属于罗马教皇亲自统治的世俗领地。如今,该土地的面积已经比中世纪大大缩水,退缩到了梵蒂冈这一小块了。

23.汉语词语,职位名称,即对各类叫做“××院”、“×院”的单位行政领导的称呼。

24.汉语词语,即“喜欢的那个人”的代称。

25.古汉语词语,科举中的一个环节,通常由皇帝亲自出题,比如一个政务事项或一个经义上的辨析,考生对皇上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的过程。后来也发展成了一种对答式的文体。

26.汉语词语,原意是“装着沙子的大盒子”,在其中摆弄沙子后,可以随时摇动盒子还原。引申为模拟操作、模拟演习等虚拟技术。

27.古汉语词语,历史学术语,即征收盐税。

28.一个清朝的秘密社团的名称,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后来曾演变为洪门等帮会。在《鹿鼎记》中,韦小宝曾在该组织担任香主一职。

29.汉语成语,比喻“心有余而力不足”。

30.汉语成语,原意是建筑物仿佛悬在半空之中,后引申为不现实、难以实现的理论和计划。

31.汉语词语,军事学术语,即担负攻击空中或地面目标的军用飞机的统称。

32.汉语词语,地理学术语,一类在特定的季节、具有固定方向的风的统称,因为常和远洋贸易有关,叉被称为“贸易风”。

竖向

一.我国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各地民俗包括在这一天吃汤圆、夜游、观灯等等。又称上元节。

二.成语,比喻人类的力量最终可以战胜自然环境。虽然具体做法值得商榷,但也体现了一种自信、豪迈的决心与勇气。

三.物理学术语,描述了一个物体所具有的动能与其质量、速度之间的关系,用公式可以表达为:E=1/2mV∧2

四.历史学术语,即日本国在二战之前的一种传统宗教的名称。该宗教属于多神论,认为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都可以成为神。在幕府时期,该宗教被规定为“国家宗教”并神化天皇,该地位在二战胜利后才被勒令取消。

五.汉语词语,指人类所追求的两种主要东西的合称,即名望和实际利益。

六.汉语词语,指在文学作品或历史典籍中,作者出于某种考虑,故意明显的偏离记叙主旨而写其他看似无关的事物,或对残酷的事实稍作美化的写作方式。

七.汉语词语,即“讨价还价”。

八.汉语词语,即“财务”“会计”两个词的合称。

九.汉语词语,指节假日后,人们刚刚上班时各种不适应的心理和生理状况的统称。

十.成语,指某个家族或单位,规模大、资金雄厚。

十一.黄道十二宫之一,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强迫症的星座(并不科学)。

十二.古汉语词语,指古代建筑中,木头柱子下面垫着的、雕刻有花纹装饰的大石块。

十三.古汉语词语,出自于《搜神记》,传说中在一对夫妇的坟墓上生出的两棵树,树干彼此交错缠绕在一起,又被称为“相思树”。

十四.汉语词语,一个大类学科的名称。该学科运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知识,设计、建造、制造各种对人类有用的物体,即如何把自然科学的原理运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同时是游戏中常见的一种职业技能。

十五.汉语词语,形容某些无规则、密集分布的东西。有同名的植物(一种细碎的白色小花),也被形容焰火或脑袋撞了柱子之后眼前的感觉。

十六.汉语词语,法律术语,即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最基础的法律。比如,我国香港地区所有的政策和行政规章,都必须依据该法律来制定。

十七.汉语成语,指某人的官职已经做到了最高级别,后泛指高级、重要的官员。

十八.汉语词语,指专门培养未来医生的高等教育院系。

十九.汉语词语,指没有头发或头发非常少的人。

二十.成语,比喻虚情假意、随口说说而不愿意真正兑现的帮助、承诺。

二十一.汉语词语,教育学术语,即利用电视、网络、MOOC等方式,让学生不在教室上课,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而学习知识的各种教育形式的统称。

二十二.我国古代一部历史典籍的名字,它是一本国别体史书,记录了春秋战国期间,各国明争暗斗的种种方略和行动。

二十三.汉语词语,物理学术语,即因地球的质量而对地球上、地球周围的一切有质量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也可粗略的理解为重力(但不等同)。另有同名科幻电影。

二十四.历史学术语,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军民以长沙为中心,与日寇进行的多次惨烈的攻防作战的统称。这一战役的胜利,向世界昭示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决心与战斗到底的勇气。

二十五.一处建筑物的名称,是我国航天员在酒泉基地的工作、生活区域的名字。

二十六.古代汉语词语,原是一种高级的官职名称,后来成为“医生”的别称。

二十七.近代汉语词语,即部门的小头目,级别低于处长。在日本国和日资企业中还在使用该称呼。

二十八.汉语词语,即一种用手机来传送的文字信息。通常字数不会太多,可以附加图片(但并不常见)。

二十九.汉语词语,即心思、计谋,形容某个人的内心比较复杂,做事目的性太强,常带有贬义。当代汉语中也被演化为形容词,作为定语使用。

经营版的公益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篇4

时隔一年,“育龙”有了哪些新变化?我刊跟踪回访了谭亚刚。2011年12月2日、24日,“育龙”举办了两场联欢会,邀请了长春市民政局、特殊教育学校、吉林省电视台、《现代营销·经营版》、斯巴鲁公司等机构出席。

就学校未来的发展、对外宣传策略等方面的问题,我刊与谭亚刚校长进行了详谈。同时,我刊接受了吉林教育台的采访,介绍了我刊所做的公益事业,以及报道“育龙”后引发的反响。作为国内负责任的财经杂志,经营版除了提供致富项目、创业经验,同时也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今后,经营版还会持续关注更多的公益事业,也会关注在创业路上需要帮助的读者。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联系方式:0431-85190027

特别报道版 篇5

(采访部 罗琪、编辑部 朱文霞)

背景:脱离父母走进大学的校门,许多同学开始有了经济自主权利,比起以往的零花钱,父母按目的或者按学期给子女提供的生活费可以算是一笔大额资金。因此许多初进大学的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理财问题。

主题:大学生们刚刚独立,如果缺乏相应的理财意识和技能,出现“经济危机”也在所难免。因此学会合理地计划开支,培养自己独立支配金钱的能力,对整个大学阶段,甚至在整个人生都是有好处的。内容:

1、做好开支计划

2、学会积累金钱

3、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4、不要盲目攀比

部长建议:可以选一个具体的事件发散,比如:最近外来节日较多像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等,学生们毫不吝啬,纷纷掏出钱包为这些节日买单,店家们也挖空心思迎合这一消费群体……

老师点评:这个可以结合大学生因为不合理理财引产的一些极端事例入手,强调大学生学会理财的必要性,同时对大学生不会理财或不愿意不重视理财的原因进行调查,最终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消费和理财。这个选题有现实意义,有操作价值,建议尽量做深入。

最容易忽视的“文化”(用真诚架起友谊的桥梁)

——寝室文化

(编辑部 吴敏、何威)

背景: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文化,每个地区都会有自己的文化,每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的文化,这些我们都毫无疑问的知道。但对于学校里的大学生来说,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寝室的不同文化。寝室就是学生们在学校里的家,学生对自己寝室的装扮和定义就是大学生“寝室文化”的表现形式。

主题:当然,学生主体不同,对于他们的寝室,其选择的定义和阐释也会不一样。调查并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己在学校里的家的阐释,有助于我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及他们对于自己家的在意程度。也可以通过这个“寝室文化”的机会,让他们有展现自己独特的理念和创意的舞台。

内容:在我们学校有很多个学院,在每个学院里又有很多个专业,在每个专业里又会有不同的班级,在每一个班级,又有很多的寝室,由此来说,对于“寝室文化”的调查,咱们得分类进行

1,在学院的分类中只需要分清楚文科和理工科,比如说文科调查5个寝室,理工科调查5个寝室;

2,在文科、理工科当中,分别选择2至3个不同的学院,总共就是5个学院,例如文法学院,音乐学院,海军学院,外国语学院,飞行器学院等等;

3,在选出来的学院进行被调查寝室的“抽签制度”,被选出来的学院每个学院抽取2个寝室,然后组织记者进行走访调查;

4,在调查中主要看寝室的走向和风格:或文化气息浓点、或娱乐气息浓点、或军事政治气息浓点等等,然后对寝室的人进行逐一的采访调查,可以关于对家的阐释,对现在寝室的装扮理念。

5,最后,在采访结束后,对自己所得到的材料进行仔细的分析,看看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院会有怎样不同的“寝室”概念,不同的寝室,不同的学生主体,他们对于“寝室文化”的不同阐释又有着怎么样的不一样。

部长建议:时效性较强,与大学生生活很贴近,值得一做

老师点评:寝室文化对于学风、班风以及校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建立一个个和谐宿舍,才能实现校园和谐,此选题具有一定价值。但建议从某一两个具体宿舍入手,比如,找一个大四的宿舍,四个人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比如考研,那样这个宿舍文化中的学习文化气氛肯定比较好,互相之间监督交流,可以共同提升考研动力;再比如理科学院可以找一个喜欢创新的宿舍,比如宿舍四个人都在创业园,喜欢创新,那这种宿舍文化也特有意义,对人的影响也挺大。当然这只是宿舍文化的一方面,共同的兴趣和奋斗目标;其的和而不同的例子也很多,可以试着去挖掘。

怎样化茧成蝶?

(编辑部王丹、朱秀枝、余瑶;采访部龚鹏)

背景:每个大学生都是一只美丽的蝴蝶,但她们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生活上的,学习上的,感情上的,就业上的,如何让大家减小压力,甚至摆脱压力,化茧成蝶呢? 内容:生活上的压力。

主要是针对大一新生,大一新生刚刚来到学校,对什么都不熟悉,在衣食住行上肯定有着不少问题,也会产生不少压力,如何让解决? 学习上的压力。

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对知识的困惑,例如:数学英语应该给了不少同学压力。大家是怎么解决的?大一到大四的哦你光学都要采访到。感情上的压力。

大学生恋爱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了,总想在对方面前表现的更好,面对男女朋友,有时压力也不小,那怎么办呢?另外在父母亲人面前,也想有出色的表现,这样压力就来自了家庭,大学生怎么解决呢? 就业的压力。

主要是针对大四学生,大四了即将毕业,即将结束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有伤感的同时也有压力,将来该何去何从?大四的学生是怎么解决的?

部长建议:大部分在校大学生都对大学生活有些许困惑,这个选题比较容易引起大学生们的共鸣。11月17日是国际大学生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选题显得更有意义。

老师建议:此选题可以,但每个部分都是很大问题,可以做得很大,建议分开做,做成一个系列,每个问题再深入策划下,这样可以连续围绕大学生容易存在的问题和压力做个系列专题,最好是可以形成固定些的格式和栏目,比如最后都用一段专家点评之类的。可以深入去挖掘。

寻找昌航特色

(编辑部 何威)

每所大学都有其独特的气质,也有其独特的风韵。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让我们记住了昌航,爱上了昌航。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昌航,让我们用心去发现昌航的美丽、昌航的独特,昌航的爱……

特色一:教官队

在昌航,有一支与众不同的队伍,他们穿着笔挺的军装,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家人的温暖关怀学员。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昌航众多学子中的一员,他们又和我们不同,经历了炼狱般的磨难,终于吐露芬芳,带着自信的笑容把青春献给昌航。

采写方向:主要突出教官队的特色。渲染教官和学员之间的深厚感情。很多新生都对教官有一种家人般的依恋,就是因为教官给予了这些刚出家门的孩子温暖与关怀,大哥哥大姐姐一样的爱护他们。昌航的教官们绝对是学校最绚丽的风景。

特色二:海军学院、国防生

昌航的校风是比较严格的,因为在昌航有一支军事化管理的队伍。他们海蓝色的军装装点着美丽的校园。国防生其实并不神秘,他们也喜欢明星,喜欢电影,喜欢八卦。但他们更知道,自己是一名军人,严格的训练,牺牲了玩乐与自由都不能折损他们军人的铁骨。他们也爱昌航……

采写方向:不要详细报道海军学院的状况以免触及机密,可以从学员出发,学员的生活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他们生活的单调是否减少了他们对昌航的热爱,他们为什么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这条艰难的道路,昌航给予了他们什么,他们又爱着昌航什么。

特色三:晨跑

其实晨跑已经被很多人写过,但是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出发,学生们其实肯定是“恨”着晨跑的,尤其是冬天,6点就从被窝里爬起来去室外感受刺骨的寒风,谁都没有自虐倾向。“恨”也罢爱也罢,晨跑还是要继续。但是我们渐渐发现,我们生病的时候少了,体能测试的成绩提高了。在每日的晨跑中,我们和班上同学一起度过难熬的时刻,加深了彼此的友谊。其实晨跑还有很多有趣的小事。早上起晚了头发也没梳脸也没洗,带着被窝的温度就跑出来的,实在是起不来想尽办法找借口请假的,还有领跑的同学总是和后面同学差一圈的。这些都是晨跑中的小快乐。

采写方向:不要从大家都写过的角度出发,可以寻找晨跑中的小细节,同学们的尴尬瞬间,耍赖的时候,还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队伍。同学们对晨跑的又爱又恨。重要的是引起同学的共鸣。

特色四:校园美景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美,我们有天一阁、卧龙湖、后山、飞机……每个人都有心中的校园一角。让我们用心发掘校园中的美丽,分享自己的“秘密花园”,你会发现,学校原来有那么多那么多的美是你所不熟知的。

采写方向:多采访同学,收集他们心中昌航的特色美丽,以及他们喜欢那里的原因,不一定是地点,只要是昌航的特色都可以拿来分享。

总结:其实学校的特色有很多,分享学校的美丽与独特最容易让学生对学校产生感情,大家对学校各个地方的发掘也势必是个愉快的过程。整个选题都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给他们看自己生活的愉快感。

部长建议:本选题比较贴合校报的舆论倾向,只不过在内容的选取上需要细心斟酌一下

老师点评:昌航特色是个比较有意义的选题,目前学校提出了要加强特色建议,但昌航特色挖掘最好要深入些,比如昌航校园文化特色、航空国防情结特色、学生活动特色等。

资源的浪费现象(宣传部 吴海福)

一,被抛弃的汗水和生命的希望【以图片的形式报道】

(可拍摄学校食堂餐桌的剩饭剩菜,同时在网上下载些关于农民辛勤耕作的图片,穷人寒酸的一日三餐,乞丐在垃圾堆上寻找食物的图片与所拍摄的图片作对比)

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可深入寝室采访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看是否存在浪费资源的情况,如洗澡浪费水,去上课的时候忘记关寝室的灯等。这是生活中很细小的举动,节约资源短期内不会有很明显的好处,浪费资源在短期内也不会有很明显的坏处,但长远的眼光来看,我们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需要节约资源,虽然短期内没有明显的效果,但从长期的积累便是巨大的财富,虽然个人的力量微小,但是十三亿乘以很小的数字,也是非常大的。)三,我们的榜样

(可写一个身边节约资源的模范人物的事迹或写一些在节能上做得很好的国家和组织的一些做法)四,节约资源,我们一起努力

(写总结性的话语)

部长建议:此选题可以保留到特殊节日期间做,到时候学校相关组织也会有活动,联系起来更有意义。老师点评:资源浪费是个很现实的话题,也是一直被关注的话题,要做出新意较难,建议关注一些既与学生密切相关,又具有明显学生气质的角度,也就是这些问题一般只有大学生才可能碰到,不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问题,这样更有针对性些,因为我们的读者群就是老师和大学生。

体能测试

(编辑部 谢明明、刘一舟)

应该说这是个见怪不怪的话题了,每年一次的体能测试让不少人心中有点恐惧感。特别对那些体质比较差的人来说,这就是一次煎熬。短短的800米、1000米成了不少人心中的恐惧。。很多时候,看到好多人在体能测试以后甚至要大家抬出来。。要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一切都是空谈。。学校这招一年一次的体能测试很厉害。。让大家不得不关注自己的身体了,加强自身锻炼。。学校的锻炼器材这么多,而大家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喜欢偷会儿懒,所以体质很差是正常的。。希望借此机会,让大家意识到锻炼的重要性。

部长建议:本选题可与亚运会相关事件相结合,如,大学生的亚运情结。内容面再拓宽些,彰显运动对青年朋友的意义。

老师点评:建议可以从大学生“宅”引伸出来现在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说得多,关注得多,做得少,行动得少。结合学校早点到和跑操来做。不宜做得太长。

我校大学生如实现科技创造与创新?

(编辑部 陈振东)

背景:国家特别重视并鼓励在校大学生在校积极投身科研创作,激发大学生科研创作的激情与兴趣,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着手点:1 三小项目 学校每年拿出数十万,鼓励学生自选方向进行研究。并且团委会把学生的创作成果向外介绍,与企业达成相关协议长期合作。校企合作这一模式值得挖掘。

航模队 我校航模队成立已久,并且不论寒暑,均在实验室研究飞机模型。并取得非凡的成就。

科技创新之星 人物采访 通过具体人物的历程 诠释我校科技创新的情况以及个人科技创作的经验。

采访对象:若干三小负责人、三小负责老师罗来松、科技创新之星、航模队队长。

部长建议:这个主题可以做,航模队可以从近期的比赛入手;科技创新之星我在百度没搜到,你确定有这个评比吗?如果有估计在三版的人物通讯也会有,内容容易重合,看看能不能另辟蹊径…… 老师点评:创新是一个很有深意的主题,但做起来容易做枯燥,建议可以结合学校创新成功的一些例子,深入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利用好学校的创新资源和环境,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

Internet在校园里的“应该的”发展

(编辑部 吴敏、谢明明)

背景:网络已经当代最重要的大众传播方式之一,70%到80%,甚至更多的人已经跟它有着分不开联系。可以说,它的影响范围、影响力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大家都无法想象,要是有一天,互联网不存在了,这个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刚刚说到的它的影响范围和力度,我们就可以来看看Internet在校园里的发展。

主题:在题目上面,其实最重要的是定语“应该的”,怎么说呢!现在,在校园里,电脑已经是很普及了,无论是对于哪个年级、哪个层次。可是真正做到用电脑、用Internet到“实处”,到“有用处”的学生是少之又少。当然,每个学生的控制力不一样,但如果有人在他们的耳边提醒他们,他们是不是应该会有所改变呢?使用Internet,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玩游戏,而是用之于学习、用之于工作。

内容:校园里,大学生有着不同的年级,关于Internet的使用问题,应该分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毕竟,不同的年级,他们的年龄也不一样,说不定他们的经济情况也会有所不同,那他们的思想也会有认识成程度上的区别。所以这个调查应该分年级进行,一个年级选择25人来进行采访,四个年级就刚好是100人。通过这个Internet的使用的目的和方法的调查,了解——

1,现在大学生主要用Internet来干什么?

2,为什么要这样用Internet,有没有想过别的用处? 3,从自己本身出发,觉得Internet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怎么样?

4,有没有觉得Internet的“滥用”是一个危险,是一个弊端? 最后,在调查获得的资料里找到自己需要用来分析的数据(百分比),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Internet的使用的认识,以及他们一些错误使用(滥用),并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危害和弊端,然后指出正确的对待态度和方法,为学生们提一个醒,在Internet在校园里的“应该的”发展问题上引导一下,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Internet。部长建议:本选题可结合今年以来的网络事件展开

老师点评:网络的普及与传播无需考证,高校更是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地方,所以此类选题最好结合网络中发生或存在的最新现象又对大学生有比较重要影响的事情或上网方式,或直接我们真的学会网络了吗?为题做一个大学生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提升。

电视节目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策划部 安冉

一、报道背景

现在的大学生,应该正处于80往90过度这一时期,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应该都是看着电视长大的,电视节目一定对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二、报道主题

究竟电视节目对大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怎样的电视节目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大学生应该如何利用电视节目来丰富自己、开阔眼界,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报道内容

前期准备:做一份关于大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关注度与关注类型的调查问卷

板块一:数据现场

把调查问卷呈现出来,并把每个选项所占的百分率计算出来,列在每个题枝下面,然后再在最后做横向纵向分析。版块二:按图索骥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由撒网式的调查转为找点式调查,从教师、父母、学生等群体中,通过有间采访、电话采访或网络采访的方式,对某几典型人物进行采访与深度挖掘。板块三:专业链接

通过网络搜索,收集整理一些关于电视节目对大学生影响的实例以及专家意见。

部长建议:把题目缩小点范围,比如,相亲节目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最快的明锐 明锐邦尼威尔特别版 篇6

在今年8月13日至19日举行的Bonneville(邦尼威尔)速度周上,一款首次亮相的斯柯達明锐vRS,以227mph(365km/h)的速度刷新了2.0L车型最快速度的世界纪录,也因此成为传奇的“邦尼威尔200mph”俱乐部的新成员。

斯柯達明锐vRS系列车型,自2001年上市以来,它便俘获了所有追求动感驾驶乐趣的驾车者的心。这款斯柯達汽车有史以来的最快车型是为了纪念RS系列(在英国,斯柯達RS系列车型都被称作vRS)车型的10周岁生日而推出,由著名的赛车技术公司REVO Technik协助开发。他们把大众集团的2.0L TSI发动机(200hp和280Nm)经过重度改装后,动力输出提升至600hp和450Nm的峰值扭矩,目标就是要在美国犹他州Bonneville举行的邦尼威尔速度周上创下纪录,因此,这款斯柯達明锐vRS车型也被称为“邦尼威尔特别版”。

为了提升明锐“邦尼威尔特别版”的气动参数和功率,来自英国的工程师团队以及REVO调谐技术专家可没少努力。量产车上的这台大众集团的2.0LTSI发动机,其标配的涡轮增压器已经被更大尺寸、更高效的盖瑞特(Garrett)涡轮增压器所替换、充气压力超过200千帕。如此的高压高温,冷却的问题也必须解决,通过让整车的离地间隙降低约80mm,并配备新的发动机架,以此来安装赛事专用的中央冷却器。此外,电脑里还加载了专门的发动机功率提升软件,来管理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而在燃料方面,则采用高辛烷值比赛燃料(水-甲醇混合燃料),而非传统的无铅汽油。

当然,明锐“邦尼威尔特别版”的改进远不止这些,这款独一无二的赛车严格遵守了南加州计时协会(SCTA)的安全规定,配备了加固防滚架、保护伞、灭火器和窗形保持架,并且装上了15英寸钢轮圈以及固特异EagleLand Speed轮胎。

特别报道版 篇7

一、党委机关报特刊版应遵循的原则

所谓原则, 即党报工作的指导方针, 特刊版作为党委机关报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贴近”应是首要原则。坚持“三贴近”原则, 不断改进党的宣传报道, 这是中宣部再三要求的准则, 党委机关报决不可脱离这一原则, 特刊版更是如此。

首先, 党报多年的宣传实践证明, “三贴近”原则是报纸的办报方针。多选择和报道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新闻事实, 新闻才有活力和吸引力, 记者才能抓到活鱼。如2013年5月4日《佳木斯日报》特刊版整版文章, 题目为《抗灾保种看同江》, 第一件事写镇村干部对农业科技园区可“上心”了;第二件事写“村村都来了春耕支农工作队”;第三件事写“农业连片种植抵御洪涝灾害”;第四件事写“抗灾保种必先修好水利设施”。记者写的这些都是农民关心的事, 每件事下都配发了“记者点评”。稿件见报后, 收到社会强烈反响, 同江市领导打来电话对此特刊予以高度评价。

其次, 特刊版必须遵循真实准确的原则。党委机关报的特刊始终遵循真实准确这一原则。这也是新闻特性所决定的, 所以任何片面追求轰动效应、捕风捉影、夸大歪曲编造事实的虚假新闻和不实报道, 都会严重损害新闻真实性原则, 损害媒体形象, 影响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决不能悖离这个原则。

第三, 特刊版要遵循“特别”或“特殊”的原则。特刊不同于一般的版面, 依托各县 (市) 区和单位的党委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搞好调研, 将特刊版分为县区新闻, 由一名副总编辑直管, 编采人员深入各地认真做好调研工作, 了解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安排部署工作时都有一些什么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全市的大局有什么指导意义等等。在调研时, 不仅仅只是通过当地的宣传部门, 而是请当地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谈, 掌握一个时期内该地区的中心工作发展方向。二是搞好策划。与当地宣传部门共同策划特刊版, 先谈报社的想法, 再听听当地的意见, 跑跑相关部门。有时为了策划好一个版面, 要到基层跑几趟, 最后才能定砣。所以, 特刊部的记者不同于一般记者, 必须会调研懂策划, 那种走马观花或蜻蜓点水式的采访, 是无法写出特刊稿的。

二、党委机关报特刊版的报道特点

在特刊版创办的实践中, 感到党委机关报的特刊在报道上应有别于要闻版的新闻稿, 要办出自己的特色, 这样才能在报纸上独树一帜。

加大纵深式报道力度。纵深式报道要紧紧地把握好几个原则:要报道人们想知道的新闻背后的故事;要挖掘新角度, 写出新闻没有报过的东西;要突破固有的办报模式, 敢于创造特刊版的独特风格。佳木斯日报特刊版自创办以来, 在标题风格、新闻内容、新闻图片、报纸版式等方面均向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方向靠拢, 从而向特刊的纵深处开掘, 让特刊办得耐看;要提供纵深新闻背景。在深入调研中研究大量的背景材料, 并运用于特刊之中, 增强了新闻的厚度;对材料进行科学分析。所办的每个特刊, 并非把新闻事实剜到筐里就是菜, 而是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 完成了对新闻素材的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过程。特刊部的稿件篇篇都有分量, 以至于让有的新闻报道部主任都感到了压力, 不知道新闻稿子应该怎样写了。

拓宽解释性报道渠道。特刊版在报道全市各县 (市) 区开展产业项目建设时, 运用了大量的解释性报道, 如2013年6月17日第二版特刊稿《又是一年春草绿》下设“桦川发展产业项目的优势挖透了吗?”、“桦川产业项目建设到底应该确立一种什么样的打法?”、“在产业项目建设中应该注意摆正几种关系?”三个小标题,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解释性报道, 对桦川县在我省产业项目建设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报道, 指出了该县产业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带有全市普遍性的问题, 特刊见报后, 引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 立即组织全市各县 (市) 区及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拉练检查。

熟练运用特写式和评述性报道手法。这是特刊的又一特点。选取那些对读者印象深刻的细节或具体描写来反映新闻事实, 不仅用事实说话, 而且用活生生的事实说话。还运用评述性的报道或新闻评论来阐明新闻事实发生的意义, 分辨正确的观点, 或者指出其发展规律和方向。如2013年7月30日2版“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不让每一个家庭失望”特刊, 就刊发了特写式新闻《清晨, 放飞了一只美丽的白鸽》《就爱那蓝色的海洋》《人生最美在校园》等稿件, 还配发了“相关信息链接”, 直接反映了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配发了短评《天下没有“坏孩子”》, 特刊见报后, 许多想让孩子学一技之长的家长给本报打来电话, 表达想去黑林卫的意愿。

特别报道版 篇8

一、《都市报道扩大版》的娱乐化特征分析

(一) 节目内容的娱乐化表现

1. 以软新闻为主, 将硬新闻软化。

硬新闻指题材严肃, 着重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 它强调时间性和重大性, 是一种重在迅速传递消息的动态新闻。软新闻则不同, 它着重描写不平常的、带有娱乐元素的新闻, 通常带有较浓的人情味, 容易引起受众的感官刺激和视听兴趣, 能直接影响受众的喜怒哀乐。《扩大版》的节目内容源自全国27家省级地面频道的民生新闻和部分DV新闻以及网络图片新闻。其中大部分内容是有关矛盾纠纷、车祸事故、奇闻轶事、经济民生等话题, 属于软新闻的范畴。对于硬新闻的报道, 节目也用娱乐元素将其软化, 营造轻松的氛围。例如节目中曾播出过一个长达1分20秒的赞扬民警的宣传片, 片子前60秒重点展现了歹徒横行街头和民警奋勇抓捕的细节, 配有动感的快节奏音乐, 后20秒展现了民警受伤、骨折等场景, 配有舒缓的慢节奏音乐。片中没有一句解说, 只出现了一些字幕, 如“民警成立飞虎队, 以车制车显神威, 两年抓了3000人, 身处险境受伤多, 每年骨折十余人, 为有牺牲多壮志”等。此片一改传统的字正腔圆的宣传方式, 将声画结合的效果发挥到极致, 没有运用任何解说, 民警的英勇形象就已经深入观众内心。

2. 具有人情味, 带动观众的情感。

《扩大版》重在记录百姓的生活状态、生活矛盾和周遭发生的新鲜事, 和百姓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内容涵盖亲情、友情、爱情等各个方面, 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情感。例如2012年3月24日播出的一条题为《苦命的爹娘, 儿子回来了》的新闻, 讲述的是一个名叫陈健的人在5岁被拐卖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故乡, 并和失散25年的父母团聚的故事。记者记录了陈健返乡的全过程, 重点展现了陈健见到父母后的细节, 如陈健跪在父母面前痛哭, 连声说着“对不起, 对不起”;全家一起吃等了25年的团圆饭。这些观众通常在电视剧中才能看到的场景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新颖而真实, 可以极大地感染观众。

3. 寓教于乐, 为百姓生活服务。

以2012年3月23日的节目为例, 一共播出了12条新闻, 它们的主题分别是地沟油、车祸、4岁孩子得胆结石、郑州某小区的树被大风刮倒、日本料理的假蟹籽、手机贴膜欺骗消费者等。这些新闻能够清楚地告诉人们城市里发生的事情, 并且能为百姓的生活服务。例如在手机贴膜的相关报道中, 告知观众苹果手机经销商没有原装的正版手机膜, 防止观众被轻易蒙骗。

4. 奇闻轶事, 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

奇闻轶事在节目的播出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例如一位老人由于泄露个人信息, 3年内家里收到了100多封中奖信件;一位大学毕业生在家中“闭关”4年;一名男子未犯罪却到监狱自首求坐牢……这些奇闻轶事发生在百姓身边, 但却不为人所知, 通过电视节目呈现在观众眼前, 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

5. 独具一格的RAP新闻。

《扩大版》把新闻、曲艺、音乐、影视等元素巧妙地嫁接在一起, 设计了一个特别的板块———RAP新闻, 把说唱和新闻混搭, 并把新闻的触角伸向网络, 使网络最新的信息能够在《扩大版》中用说唱的形式报道给观众。[2]RAP新闻的歌词均为原创, 歌谱或为原创、或套用流行歌曲。作为国内“唱新闻”形式的首创, RAP新闻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观众, 扩大了栏目的影响力。

(二) 节目的娱乐化叙事

1. 新闻标题加入娱乐化元素。

《扩大版》的新闻标题打破了以往正统书面语言的平铺直叙, 采用口语、网络用语或地方俗语等大众语言, 并以押韵诗的形式呈现。例如有一条新闻中介绍了一辆价值4.98万元的自行车, 其新闻标题是《天价自行车看看就中了》。“中”是河南方言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字, 将河南本地方言加入新闻标题, 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拉近了和本地观众的距离。此外, 标题还经常采用网络用语, 用戏谑、玩笑的表达方式展现新闻主题, 通俗易懂, 有很强的娱乐效果。

2. 主持人承上启下, 风格灵活。

《扩大版》的主持人孟湛打破传统“播”新闻的方式, 用大众化的语言娓娓道来, 在演播室里不仅对上一条新闻进行简要或辛辣的点评, 也对下一条新闻做“引子”, 引导观众继续观看, 其独特的主持风格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以2012年3月23日的节目为例, 在节目刚开始, 主持人开门见山:“喜欢吃豆腐串的朋友们注意了, 我听说了一件事儿。”接下来报道了一家无牌豆制品窝点用地沟油炸豆腐串的新闻, 新闻结束后画面切回演播室, 主持人进行了简要评论:“但愿那些黑心商贩啊, 只是个别现象。”可以看出, 主持人的风格非常灵活, 既可以作为一个故事讲述者, 带领观众听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又能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加以评论, 承上启下的演播室语言是节目得以完整的重要支柱。

3. 口语化的对话解说。

除了主持人孟湛的解说, 新闻中的配音解说也颇具特色, 由一男一女以对话的方式聊新闻。例如在《胡乱吃零食, 当心患结石》的新闻中, 两位配音主持人进行了如下对话:

女:“4岁的小孩得胆结石?”

男:“没错……瞧!这就是从涵涵胆囊里取出的结石。”

女:“哇, 不小啊!”

男:“直径1.2厘米, 剖开一看, 更是吓一跳。”

女:“我的妈呀!咋会有蛔虫呢?”

……

这种对话就像普通人聊天一样, 甚至有种拉家常的感觉, 贴近百姓的情感表达。解说中常常出现感叹词或俗语, 例如“我的妈呀”“可不”等, 符合老百姓日常对话的习惯, 这种轻松幽默的“大白话”正是电视民生新闻娱乐化的重要体现。

4. 与新媒体相结合, 利用微博开展秒杀互动。

《扩大版》利用新浪官方微博和观众展开了积极的互动, 目前已经拥有9万余名粉丝。每天的节目中, 主持人会向观众提出一个和新闻内容相关的问题, 观众可以在节目的官方微博上进行秒杀来回答问题, 同时会从前一天参与留言的观众中抽取一名幸运观众为其提供奖品。从微博记录来看, 平均每天会有700余名观众参与微博互动, 而每天一次的微博秒杀活动已经连续进行了近800天, 可见该栏目已经拥有了固定的观众和粉丝, 树立了较好的威信和口碑。

(三) 电视画面的娱乐化特征

1. 原汁原味地记录新闻现场。

《扩大版》中大量的新闻内容为DV新闻, DV新闻最大的优点在于现场感极强, 原汁原味地记录下事件发生的经过, 这种朴实的记录手法给观众一种亲切的、不经加工的感觉。通常后期编辑也不加以艺术修饰, 这样不仅还原了新闻的真实性, 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2013年, 节目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开始频繁出现记者的出镜报道, 记者在新闻现场交代事件背景, 并对当事人进行采访, 使得观众能够跟随记者的脚步了解新闻动态。

2. 用多种影视元素再现情景。

在新闻报道中, 除了摄像头监控和现场群众手机拍摄的情况外, 很多突发事件记者无法拍到最重要的现场画面, 在这种情况下, 《扩大版》一是利用漫画和3D动画来还原新闻现场, 二是使用影视剧中的类似场景来类比现实。例如在一些车祸类新闻中, 在没有现场画面记录的情况下, 节目会用动画来演示两辆卡车是如何相撞的, 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在有现场画面的情况下, 节目通常先播放一小段影视剧片段, 和现实形成类比, 既可以烘托报道主题, 又可以丰富视听语言, 增加新闻的趣味性。

3. 形象动感的字幕。

节目中的字幕采用大号彩色荧光字体, 大多出现在屏幕中央, 并配有符合观众情感的动态表情, 这些动感而形象的字幕不仅给画面增添了趣味元素, 丰富了视觉语言, 还能极大地带动观众情感。

二、对电视民生新闻娱乐化的思考

(一) 娱乐化需要适当的度

电视民生新闻如果不能把握好娱乐化的度, 便会使新闻流于浅薄。

以《扩大版》为例, 大量的灾难性新闻通过电视特效的加工渲染, 使得灾难的现场画面具有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而灾难性新闻在一期节目中所占的比例最多可以达到30%。例如在2013年4月6日播出的节目中, 连续播出了3起事故。第一起事故中, 监控画面记录了一辆摩托车闯红灯时被一辆出租车撞飞的过程, 在这条新闻中, 现场画面的全过程被重复播放了5次, 并配有刹车声音的同期声。紧接着播出的第二起事故中, 一辆大卡车侧翻, 将旁边的小轿车压扁, 当工人把小轿车拖出来时, 发现轿车司机还活着, 镜头记录了整个过程, 轿车司机浑身是血的状态也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观众眼前。第三起事故是一个小女孩从6楼坠落, 节目中重复4次播放了监控中小女孩落地时的画面, 在小女孩被救起后, 镜头还对其落地的位置进行了特写, 加上带有恐怖感的配音, 对观众的视听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由于节目在晚上6点40分开始播出, 这个时间段大部分人都在吃晚餐, 而节目中的灾难性镜头对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因此, 电视民生新闻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 应该充分权衡新闻的娱乐化方式和娱乐化程度, 既要吸引观众的眼球, 又要注重新闻价值, 避免只追求故事的悬念和冲突而忽视了新闻的社会效益。

(二) 把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放在首位

在《扩大版》中, 一些新闻用“前一段时间”来笼统地描述新闻发生的时间, 而一些新闻根本就没有提及时间和地点, 只是单纯地把新闻当作故事讲给观众听。在讲述的过程中, 节目非常注重故事化气氛的渲染, 侧重细节描写和情景再现, 有时难免加入一些传播者的观点, 使得新闻不够客观。因此, 在电视民生新闻娱乐化的浪潮中, 新闻记者要更加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 让观众了解自己身边新近发生的事, 而不是单纯地听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三) 民生新闻要尊重受众的话语权

民生新闻的“以人为本”, 关键不在于报道中有没有人, 而在于传播者眼中有没有人, 这个人不是抽象的符号, 而是具象的个体。报道中的人是具体的, 报道外的受众也应该是具体的。[3]因此, 民生新闻接近百姓生活的特点要求其应该让百姓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 而不是间接地旁观, 也就是说, 新闻需要引起百姓的情感共鸣。在《扩大版》中, 很多新闻现场都会给百姓提供说话和表达观点的机会, 这些人说着一口家乡话, 拉近了和观众的心理距离, 也增强了媒体的亲和力。在新媒体时代, 媒介已经从一种自上而下的单方向传播, 转向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发言的平台, 实现草根阶层的发言权, 使得平民百姓和媒体实现了平等互动。因而电视民生新闻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在追求娱乐化的同时, 要更加重视受众的话语权, 使普通民众的心声在新闻中得以彰显。

(四) 电视民生新闻要从“小民生”向“大民生”转型

所谓“小民生”, 就是要抓住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所谓“大民生”, 就是要从老百姓的角度去解读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将“大民生”和“小民生”有机结合, 就是要既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 又能推动政府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从而推动民生新闻目标受众群的提升, 以提高公众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4]

目前很多民生新闻面临新闻对象边缘化和报道肤浅化的问题, 因此, 民生新闻的未来发展需要带有共性和普遍性的事实, 从单纯的市民生活走向社会生活, 从民生事件走向民本内涵, 实现向公共新闻的转化。转型后的民生新闻, 将会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报道方式, 解读民生热点和与其相关的政策方针, 真正地服务人民生活, 推动民生的改善。《扩大版》栏目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 可以通过时政与民生的接轨, 突破以往侧重家长里短的民生事件报道模式, 转向关注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话题, 使观众与社会产生交流, 从而提升节目内容的品质。

参考文献

[1]高慎盈, 黄玮, 刘璐.孟非:应当明白“我是谁”[J].解放周末, 2012 (4) .

[2]童爱萍.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扩大版》的成功实践[J].新闻爱好者, 2010 (10) .

[3]王晓红, 赵希婧.向电视新闻本质的回归[J].新闻爱好者, 2013 (5) .

特别报道版 篇9

强化品牌意识, 让版面凸显张力

强化品牌意识, 让版面凸显张力, 目的是要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拥有更多的受众, 争取更多的广告客户, 让领导满意、读者满意、客户满意。

《南阳日报》从自身定位出发, 依托报道对象、读者群体和一支高水平的采编队伍, 强化品牌意识, 以政治性强、新闻性强、标题与内容安排得当、照片与文字并重、版面整体安排有新意为基本标准, 汲取传统版式的精华, 借鉴外报版式风格, 加上现代的电脑创意, 构建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版面风格。对于重大活动报道的处理, 《南阳日报》通过版面语言的灵活运用, 美化、活泼版面, 较好地体现了报纸的版面风格。例如2008年4月16日《南阳日报》“两节一会”的版面, 该版面采用一四连版图文并重、左右对称的形式, 将报头右移至版心上方, 两边配以南阳在全国获奖的玉器作品照片, 然后用绿色线条把它们穿起来, 既增添了版面的美感, 又体现出玉雕节的主题。将节会活动的主题消息放在版心位置, 出席领导讲话的照片在标题下从左至右依次排列, 节会主题照片以通版四分之一的大小作突出处理, 两边各发3条其他相关活动消息并配以照片, 既突出了对节会的重点报道, 又丰富了版面内容, 凸显了版面张力, 彰显出南阳第一大报的风范, 并将成功实践付诸以后的重大报道活动中, 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如2004年9月17日的节会开幕版面, 就是采取一四连版的形式, 以“庄重、大气、清秀、活泼、简约”的版面风格赢得河南新闻奖一等奖, 并推选参评中国新闻最高奖——中国新闻奖。

对于重大活动的报道, 发挥图像功能, 增强版面强势, 是《南阳日报》编排版面的重要手段。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南阳日报在10月9日推出特别策划专版, 采用图文并重、二三连版的处理方法, 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一主题, 采用市领导感言、长篇通讯、南阳名片、人物介绍、图表、诗歌、精美图片等体裁, 以报道改革成就为主线, 刊发一组反映南阳改革成就的工业、农业、旅游等方面的照片, 并把南阳城市风貌照片突出处理, 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此外, 编辑充分运用编辑手段和版面语言来美化版面, 巧妙安排图片和文字的关系, 以及进行一些细节上的技术处理, 使整个版面既重点突出, 又内容丰富, 增加了美感。在南阳开展的“四城联创”等重大活动中, 《南阳日报》采用连版形式, 推出一系列视觉影响力极大的版面。特别是2005年10月19日的社会要闻版, 图片与文字相结合, 多用图片, 对称处理, 通版采用25张照片, 配以“吃、住、行、游、购、娱”短小精悍文章做陪衬, 再在版心位置发“南阳城市夜景照片”, 很具视觉冲击力, 既保持了版面的清秀, 又不失党报的庄重、大气和厚实, 为南阳获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世界伏牛山地质公园等殊荣, 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审美的角度, 以有利读者阅读为原则, 《南阳日报》对版面内的一些基本元素如字体、字号、字距等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在操作过程中严格规范和统一, 如改变各种杂乱的字体为便于阅读的清秀字体宋体或黑体为主体字, 采用便于读者阅读的模块化组版模式, 拉开文与文之间的距离, 题区适当留空, 线条运用遵循简约原则, 尽量以空代线, 改变以往因版面密不透风而造成读者阅读疲劳的缺陷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南阳日报》对重大活动报道的版面视觉形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并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反响, 读者纷纷表示, 较之以前的版面, 《南阳日报》对重大活动的报道, 版面大气, 显得更活、更新、更有张力, 充满鲜活气息。

强化联动意识, 让版面形成合力

为更好地向读者传递报纸的内在理念, 通过派人外出学习, 借助外报经验, 创新思路, 对《南阳日报》版面的视觉形象进行策划包装, 并在版面编排上强化联动意识, 强调各新闻板块之间分工不分家, 在遇到重大报道或采访、编辑策划的主题报道时相互联动, 互为呼应, 形成合力。

为突出报道好移民举家搬迁工作, 《南阳日报》在开辟《来自移民一线的报道》、《移民新村探营》、《移民列传》、《移民大搬迁》、《认真做好移民安置》等专栏的基础上, 图文并重编发移民特刊, 并不时推出移民专版, 特别是2009年8月17日的移民迁安特刊, 采用两个版面打通的处理办法, 运用20多张多角度、全方位、纪实性的照片, 并配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路线图和简短文字介绍, 浓墨重彩全方位真实记录了库区移民舍小家、为国家, 别老家、搬新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整个版面既重点突出, 又内容丰富, 增加了美感。该报道受到前来视察移民工作的省领导的称赞, 认为《南阳日报》在重大报道方面有创新、有气势, 处理到位。

在纪念《南阳日报》创刊60周年报道期间, 《南阳日报》精心策划, 各部门相互配合, 统一版面模式, 推出了冠以“激扬南阳60年”为栏题的、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多月的共30多个版面的纪念特刊, 特刊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百花齐放, 深为读者喜闻乐见。与之相匹配推出的“与时代同行·共贺《南阳日报》60周年”大型宣传推介活动, 经过版面的精心编排, 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图片的再创作和造型设计, 如加圆、圆弧、椭圆、菱形及其他不规则线框,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让人眼前一亮。像这样经过处理的图片, 在“体育”、“奥运会专版”、“文化娱乐”等版面上也多有体现。此外, 镶嵌在《南阳日报》上的各种小巧精致、富有含义的刊头、题图、栏目, 如“新移民、新家园、新生活”、“新春走基层”、“走基层、转文风、改文风”、“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震撼讲述”、“来自移民一线的报道”、“春运直通车”、“特别关注”、“热点追踪”等, 也是版面上的一个个亮点。他们和各种图片一起, 表情达意、装扮版面, 使版面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让人感觉“看上去很美”!

这种各版之间相互联动的组合式报道, 具有较强的新闻性、贴近性、开放性和震撼力, 形成了较大的宣传声势。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经过精心策划、编排的版面在不断冲击读者的视觉神经中, 拉近了党报与读者的距离, 使广大读者对《南阳日报》新的版面理念产生了认同感。

强化创新意识, 让版面保持活力

创新, 是报纸的生存法则。《南阳日报》经过多年的发展, 报纸发行量、广告刊登额已经成功跃居河南纸质媒体前列, 成为南阳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伴随着报纸的发展壮大, 为了把《南阳日报》的广告“蛋糕”做大, 《南阳日报》在坚持做好新闻报道的同时, 也注重报纸广告的策划包装。

好的创意不仅可以实现党报的社会效应, 而且能很快产生“品牌效应”和“广告效应”。对重大活动的报道, 《南阳日报》尤其注重版面色彩的运用。色彩是美化版面不可缺少的手段, 而最能代表色彩的就是图片和底纹。一个好的版面必然要有好的图片, 它以完美的画面、生动的形象、丰富的色彩、简短的说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为报道活动营造气氛, 刺激读者的视觉, 从而吸引读者的阅读欲望。

特别报道版 篇10

言归正传。

1957年,凯斯推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挖掘装载机。200年,为庆祝凯斯挖掘装载机诞生50周年,凯斯推出“50年特别限量版”黑色580 Super M型挖掘装载机。该设备包含了当时所有最新技术和最高功能配置,体现了凯斯作为挖掘装载机世界先驱和领导者的地位。凯斯在全球共推出50台“50周年特别限量版”挖掘装载机,其中一台落户中国北京,来自北京自来水公司的用户得到了这台意义非凡的设备,该设备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承担水管抢险的重要职责。

挖掘装载机可用于多种工况,包括市政工程、道路养护、园林、油田、军事、城镇建设、采矿、农业和防洪救灾等,凯斯挖掘装载机的挖掘端、装载端可配备25种以上工作附件,完美实现设备的多功能性。

自从1842年凯斯先生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瑞仙市创立凯斯以来,凯斯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170多个年头,凯斯目前在全球拥有39处工厂、26家研发中心和22家合资公司,通过全球1.2万家经销商网点,在约16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15个产品线的90种型号的工程机械产品。1995年,凯斯进入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目前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包括挖掘装载机、滑移装载机、全系列履带式挖掘机、伸缩臂式多功能车等4大系列。本文展示的580 Super M型挖掘装载机属凯斯M2系列挖掘装载机的一员,M2系列挖掘装载机还包括580M、580MC、580M turbo、580 Super M、580 Super M+以及590 Super M等机型。

580 Super M“50周年特别限量版”挖掘装载机不同于凯斯其他挖掘装载机的工程机械黄涂装,采用了更加大气的黑色涂装,而笔者手中的限量版580 Super M型挖掘装载机模型与普通挖掘装载机模型明显不同的是其超大的体量,将挖掘端展开,车身长达70cm,设备高为17cm左右。笔者曾经见过该款机型的普通体积版模型,其体积大小不及本文展示模型的1/4。

冀豹 STI特别纪念版及限量版 篇11

翼豹22B STI(1998年,全球限发400辆之经典)

斯巴鲁车队在1995年、1996年和1997年连续3年获得WRC年度车队冠军,斯巴鲁STI特别推出双门车身、夸张轮拱的22B STi。全球限量400辆,售价高达500万日币,配额在3天内销售一空。之所以珍贵,重点在于搭载了EJ22发动机,最大功率284马力(PS),而最大扭矩升至363Nm。底盘和悬架结构全都使用STI强化部品,加大前后轮距和C.Diff中央差速系统。过弯表现十分犀利!拥有浓厚WRC血统的22B STi是斯巴鲁车迷心中的梦想。

冀豹S201(2000年,全球限发300辆)

2000年的东京改装展中,推出限量运动版翼豹S201。2.0升EJ20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310马力(PS)。夸张的空力套件,有效降低空气阻力及增加车头下压力,车尾的变层铝合金尾翼,可在高速行驶时提供足够的稳定性。

翼豹S202(2002年,全球限发400辆)

斯巴鲁推出限量版的S202车型,400辆,仅两周就销售一空。改良气缸体水道,提升强度。加入AVCS可变气门正气门系统,进气凸轮轴角度经过特别的调整,高转速的进气效率更优,最大功率提升至330ps/384Nm。

翼豹S203(2005年,限辆555辆最强动力的STi)

S203配置的豪华度和质感可说是历代STI之最。由竞技风转型成为高质感性能跑车,s203代表斯巴鲁对车辆质感的思维转变。精密的组装发动机、新款双涡流涡轮以及专门撰写的ECU程序,压榨出330pS/421Nm的傲人数据,S203成为历来STI动力最强的翼豹。

翼豹S204(2008年,限辆350辆扭矩之王)

限量350辆,设计理念由硬派的竞技风格走向高质感性能跑车,质感升华至顶峰。前保杆下缘的Carbon下扰流片,在识货的行家看来,就是不凡的身价和性能。与S203相比,最大功率维持在330马力(PS),扭矩提升至431Nm,成为历届量产翼豹的扭力之王!

翼豹STI Spec C Type RA(限量300辆)

属于硬派竞技车,限量生产300辆。全车大幅轻量化,底盘和悬架大量采用STI强化部品,改良版DCCD系统。在清水和夫的驾驶下,创造出纽伯格林赛道单圈7分59秒41的傲人成绩。

翼豹WAX STI Spec C Type RA-R(限量300辆)

上一篇:传播情况下一篇:挖掘资源有效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