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原理

2024-06-21

二次原理(共5篇)

二次原理 篇1

摘要:文章分析了显示器二次电源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例介绍了电脑多频彩色显示器二次电源故障的检修方法, 提高维修彩显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二次电源,显示器,检修,故障

CRT显示器工作在不同的显示模式下,行扫描频率会变化很大,对于屏幕再大一些的显示器,由于分辨率的提高,它的行扫描频率范围会更大。当显示器的行频变化时,会使阳极高压发生变化,行幅也会发生变化,为了确保不同行频时画面幅度正常,必须要求行输出电路的供电电压B+随行频变化而变化。行频高,行输出级B+电压也应升高;行频低,行输出级B+电压也应降低。完成这一任务的电路称为二次电源电路。

(一)二次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次电源,英文称之为B+调整电路 (B+ADJUSTMENT) ,它能通过主机电脑输出的各种分辨率模式,自动稳定和调节不同模式下行输出电路的供电电压,从而实现了自动模式转换的功能。从二次电源的输入、输出电压值大小看,它有升压型和降压型二种形式,下面举例分析其工作原理。

1. 升压型二次电源

输入电压为50V~75V的二次电源为升压型。LG575E/N型多频彩色显示器二次电源电路为升压型,如图一所示。该显示器二次电源主要由行、场扫描信号处理集成块TDA9113、储能电感线圈L705、Q718、Q717、Q719、D710等元件构成。接通电源后,彩显一次电源电路工作,集成电路TDA9113得电(+15V)启动内部的二次电源振荡器,从28脚输出与行频同步的驱动激励脉冲,当28脚输出脉冲为高电平时Q718导通、Q717截止,使场效应管Q719饱和导通,+50V电压经L705、Q719、R737//R738形成电流回路,此时电能化为磁能储存在电感线圈L705中。反之,当28脚输出脉冲为低电平时Q717导通、Q718截止,使场效应管Q719截止,L705上感应出上负下正电压与一次电源送来的50V电压叠加,由D710整流、C744滤波后获得B+电压,经行输出变压器的 (2) — (1) 脚绕组给行输出管集电极供电。

当负载变轻引起B+电压升高时,也会引起行输出变压器15脚输出的行逆程脉冲幅度上升,经D702整流、C745滤波后产生的取样电压上升→TDA9113的15脚输入电压上升→28脚输出的驱动脉冲占空比下降→Q717、Q718发射极输出脉冲占空比下降→场效应管Q719导通时间缩短→L705储存能量减少→D710整流、C744滤波后的B+电压恢复到正常值。反之亦然。

当显示模式变换时(行频改变时),28脚输出的驱动脉冲占空比改变→Q717、Q718发射极输出脉冲占空比变化→场效应管Q719导通时间改变→L705储存能量变化→D710整流、C744滤波后的B+电压变到相应值。B+电压随行频升高而升高,随行频降低而降低,即B+电压实现对行频跟踪。B+电压变化主要是由行脉冲频率来控制,TDA9113的15脚误差信号的作用主要是在显示模式确定后对B+电压的稳定。

2. 降压型二次电源

输入电压为160V~210V的二次电源为降压型。美格MAG786型多频彩色显示器二次电源电路为降压型,如图二所示。该显示器2次电源主要由行、场扫描信号处理集成块TDA4856、储能电感线圈L705、Q718、Q717、Q719、D707等元件构成。接通电源后,彩显一次电源电路工作,集成电路TDA4856得电(+15V)启动内部的二次电源振荡器,从6脚输出与行频同步激励脉冲。经Q717、Q718推挽放大后加到Q719的栅极,使Q719工作在开关状态。在Q719饱和导通时,175V电压经Q719的S、D极及储能电感L705、滤波电容C735形成电流回路。C735滤波得到电压并向行输出级供电。Q719截至时,因L705中电流不能突变,L705中自感产生左负右正的电动势,于是L705右端正电压→R759→C735→D707→L705左端构成放电回路,在C735两端获得B+电压并向行输出级供电。

若因某种原因使二次电源输出B+电压上升时,行输出变压器8脚输出的行逆程脉冲幅度上升,经D708整流、C738滤波后产生的电压上升,经R718、R785、R719、VR701分压,使加到TDA4856的5脚电压上升,控制6脚输出低电平时间缩短,使场效应管Q719的饱和导通时间缩短(场效应管Q719为P沟道,栅极为低电平时导通),L705储能下降,最终B+电压下降至正常值。若输出电压下降时,控制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

当显示模式变换时(行频改变时),B+电压随行频升高而升高,随行频降低而降低,即B+电压实现对行频跟踪。B+电压变化主要是由行脉冲频率来控制,TDA4856的5脚误差信号的作用主要是在显示模式确定后对B+电压的稳定。

(二)二次电源故障的检修

1. 显示器的故障现象怀凝是二次电源电路引起时,可用万用表测二次电源输入端是否有输入电压50V~75V(升压型,降压型是160V~210V)。若电压正常,表明一次电源正常,则故障在二次电源或行电路部分。若电压不正常,可把二次电源输入端断开,在断开处(一次电源的输出端)接一只60W的灯泡对地作假负载,如灯泡不亮,则一次电源有故障,应检查电源管及开关集成电路。如灯泡发光,电压也正常,则故障在二次电源或行电路部分。

2. 对升压型二次电源,如图1电路,要确定故障在二次电源电路还是在行电路部分。可断开二次电源B+电压输出端(行输出变压器2脚处),用导线将一次电源50V电压直接加到行输出变压器的2脚,对行输出电路供电,实行降压开机。若有显示,但行幅变小、亮度变弱,这是正常的,则行电路正常。否则,行电路有故障,应检修行电路部分。这时二次电源产生的B+电压不是过高,并且能随显示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则说明二次电源基本正常。否则该电路有故障,应检修二次电源。

对降压型二次电源,如图2电路,要确定故障在二次电源电路还是在行电路部分。可断开二次电源B+电压输出端(行输出变压器2脚处),不能用导线将一次电源175V电压直接加到行输出变压器的2脚,对行输出电路供电,而采用一个外接直流电源(或由另外的彩显提供)为行输出变压器供电端提供50V电压。若显示器有显示,则行电路正常。否则,行电路有故障,应检修行电路部分。同时二次电源产生的B+电压不是过高,并且能随显示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则说明二次电源基本正常。否则该电路有故障,应检修二次电源。

3. 二次电源电路有故障,要找到故障元件。 (1)可用“观察法”仔细观察二次电源电路元器件是否烧毁、损坏、变形、变色、破裂,从而找到故障元件。(2)可用“摸温法”,让显示器通电几分钟再断电,然后直接用手去摸被怀疑的元器件的温度,若元器件的温度较高,即为故障元件。(3)可用用万用表欧姆挡检查三极管Q717、Q718、场效应管Q719、二极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从而找到故障元件。(4)可用示波器察看行、场扫描信号处理集成电路输出的驱动脉冲波形。如图1电路中TDA9113的28脚、Q717发射极、Q719栅极和漏极是否有脉冲波形,从而确定故障点,找到故障元件。

(三)二次电源故障维修实例

实例一:LG575E/N型多频彩色显示器,图像亮度暗淡,色彩不鲜艳,行幅变窄。

故障分析与检修:从故障现象看,此故障现象是行输出级供电电压太低或行输出负载太重,致使行输出变压器产生的高、中压过低所致。通电测得一次电源输出50V电压(正常),而C744两端B+电压仅49V。试机几分钟后关机用手摸行管及行输出变压器,无明显温升,由此基本排除了行输出负载过重的可能。接着又将分辨率调高至1024×768,测得C744两端电压仍为49V,可见故障在二次电源电路。用万用表欧姆挡检查三极管Q717、Q718、场效应管Q719、二极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发现三极管Q718的C、E极短路。换新后,彩显图像正常。

实例二:美格MAG786型多频彩色显示器,开机后绿色指示灯亮,开机瞬间未发现荧屏有高压吸引纸屑现象、黑屏。

故障分析与检修:通电测得二次电源开关管Q719的S极电压为175V(正常),C735两端B+电压为0。显然二次电源未工作,用示波器察看行、场扫描信号处理集成电路TDA4856的6脚有驱动脉冲输出,电阻R757左端有脉冲波形而右端无脉冲波形,由此可以确定R757为故障元件,拆下检测R757果然开路。更换后,故障排除。

实例三:LG575E/N型多频彩色显示器,开机无高压静电反应,黑屏,有“吱吱”的低频叫声。

故障分析与检修:故障特征说明电源可以起振,怀疑负载过重而造成电源保护。原因可能是主要负载有短路性故障。断开二次电源B+电压输出端(行输出变压器2脚处),用导线将一次电源50V电压直接加到行输出变压器的2脚,对行输出电路供电,实行降压开机。发现有显示,但行幅变小、亮度变弱。说明行电路正常,故障出在二次电源电路。查二次电源电路发现场效应管Q719的D、S极击穿短路,使电源检测到负载过流而保护。元件更换后,故障排除。

参考文献

[1]韩广兴.快修巧修新型电脑显示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2]柳永林.多频显示器原理与维修[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1.

[3]李勇帆.多频彩色显示器电路原理及检修方法[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

[4]顾晓峰.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5]杨素行.模拟电子电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

二次原理 篇2

第三专题: 物质世界的联系与发展

第一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l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16倍,小块的重量是小碎片重量的16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稚各布·博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年2月21日)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结合教材中的原理分析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 “碎花瓶理论”的认识。

第二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颈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矛盾辩证法”的理解。

第三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材料2 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材料3 “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应对气候变化要求每个人从我做起,从每一件事情做起,树立环保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环保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结合材料,谈谈怎样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人类应怎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四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华佗给两名府吏看病,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了两付不同的处方。两名府吏不解地问: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华佗解释道: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辨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并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对症下药”的理解。

第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从这一点上来说,丢掉的那段愈短愈好。但如果丢掉的那段太短了,剩下使用的部分依然很长,使用起来还是很不方便,而且还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是一个坚持适度原则的问题。请简释度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度”的理解。

第六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麦当劳餐厅的一角,一个男孩或女孩正在贪婪地吃着汉堡包或者啃着鸡大腿。小孩子聚精会神,旁若无人。一位母亲或父亲在一默默地坐着,面带疲惫,尽管口水早已在嘴中翻江倒海,但他或她的角色经常只是个陪客。这就叫做:陪吃。

材料2 夜晚,窗门紧闭,台灯下,孩子们伏在写字台前“奋笔疾书”、父母在一旁坐着,或是举头望明月(监视)或是低头思故乡(瞌睡)。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在兢兢业业地扮演着“三陪”的另一角色:陪读。

材料3 不久前在上海卫视中看到,儿子在外面杀了人,做父母的不仅不劝其自首,相反竭力为其掩盖罪行、销毁罪证,并为其开脱,千方百计地阻挠公安机关的侦破工作。结果是人仰马翻,被公安机关统统逮捕。当这位母亲痛哭流涕地进行忏悔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家庭教育中,缺乏爱和“爱过了头”都会导致问题,这就说明做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请解释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并说明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结论。请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评价。

第四专题: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人的认识的限制。

材料2 休谟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所给予的材料为基础,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材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

材料3 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需的足够的感官。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并回答材料2中的质疑。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理解。

第二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文明建设”再到科学发展观的“四位一体”的变化过程。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指出它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认识过程”的理解。第三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暂停修筑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踏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培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请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角度分析格罗培斯的设计。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格罗培斯设计的理解。

第四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竹,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梅兰芳“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并加以分析。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认识”的理解。

第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年的经验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和自觉运用这些宝贵经验。”

节选自《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回答实践中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态度。

二次原理 篇3

目前的航管二次雷达都具备边扫描边跟踪的能力, 其实一种多目标的跟踪技术, 在所监视的空域中, 对每一个被跟踪的目标都建立相应的航迹文件, 每次扫描得到的点迹将和航迹文件中的航迹进行相关比较, 然后优化目标的当前的坐标位置, 同时用新目标报告的估值参数去更新原来的航迹。在实际工作中, 雷达一次录取的点迹很多, 同时已经存在航迹也很多, 如何能够正确的实现点迹-航迹相关比较复杂。本文主要讨论其中的航迹与点迹相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航迹与点迹的相关

相关的目的是将来自雷达录取器的点迹和已经在雷达处理单元中的现有航迹进行正确的关联, 同时能够判断新的航迹和点迹, 并删除虚假的点迹和航迹, 以便后续计算的顺利执行。

首先在进行航迹与点迹的相关前, 我们应分析从点迹报告和现有航迹报告中所含的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后续的相关计算。来自雷达录取器的点迹报告和雷达处理单元中的现有航迹报告中通常包括以下信息 (表1) :

2.1 唯一代码相关

由于民用航管二次雷达采用一问一答的询问接收方式, 在询问和应答的过程中能够携带一定的信息量, 通过对其信息的分析解码, 能够对点迹和航迹的相关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极大地简化了相关计算量。

可以想象在这种关联中最理想的情况--唯一代码相关, 即点迹报告或者航迹报告的代码中所有码位均为高置信度, 代码的C4和D1的位置上至少有一位为非零位, 点迹报告中的代码交换位为0, 且只有一个目标报告具有和唯一代码航迹相匹配的A码, 并且要符合式1所列出的条件:

其中△ρij, △θij, △hij分别为第i个点迹报告和第j个航迹报告在距离、方位和高度之间的差值, △hmax是预先设置的第i个点迹报告和第j个航迹报告最大的高度差值。△ρP, △θP是预先设置的点迹报告和目标报告之间的合理差值。即当第i个点迹在距离、方位和高度三个方面与第j个航迹报告的差值均小于预先设置的合理性差值。

在满足上述所有条件后, 点迹和航迹可以立刻相关, 而无需进入后面的相关配对步骤。

2.2 一般相关

在实际中遇到的相关配对情况更加复杂, 比如点迹报告中的A码或者C码因故障或者干扰原因等导致信息不完整, 甚至在目标飞行过程中更改A码等等。广义的一般相关通常分为点迹航迹关联和点迹航迹的最终相关两个步骤。所谓关联就是将有可能最终形成相关的点迹和航迹首先关联起来, 最终的相关就在这些已经关联起来的点迹和航迹中寻找准确的点迹和航迹相关。

2.2.1 航迹-点迹关联

在进行点迹和航迹关联前, 首先需要确定关联域, 它是根据每个航迹的预测位置, 用距离和角度规定的一个范围, 一般情况下分为三个域, 域1为飞机直线飞行时的预期位置, 在距离和角度上的误差较小。域2是飞机在正常变速变向飞行时可能出现的范围, 域3通常用于军用飞机进行大机动时, 也可以用于前次点迹错误所导致的预测位置错误时。

在确定了这三个域的范围后, 我们需要检验点迹落在这三个关联域的情况。最终根据点迹落在哪个关联域以及A码C码的比较情况可以最终确定点迹和航迹的关联情况 (表2) :

其中假设关联主要是为了处理出现A码和C码被交换的情况 (即可能出现点迹报告只有模式A或者模式C) ,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机载应答机的故障也可能是异步干扰。

2.2.2 航迹-点迹相关

在航迹和点迹的关联确定后, 需要最终将正确的点迹和航迹相关, 从而能够成功的更新航迹。在点迹和航迹关联确定后会出现四种情况 (表3) :

不同的情况下需要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实现最终正确相关。

单航迹——单点迹的情况最简单, 可以立刻相关, 用该点迹去更新相关航迹。

单航迹和多点迹, 多航迹和单点迹的相关要进一步的计算, 判断每个点迹和配对的航迹的质量分, 质量分最低的点迹航迹对相关。当存在多个质量分相同的航迹点迹对时, 要计算它们的导出分, 最低到处分的航迹点迹对相关。

多航迹和多点迹的情况首先要弄清与以及各航迹相关联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点迹, 其次确定与这些点迹关联的一个或多个航迹,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航迹-点迹集, 按照航迹-点迹关系给出质量分, 这样形成了一个航迹-点迹对的分解矩阵以便求解最佳航迹-点迹关联对。

在航迹和点迹相关算法中, 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质量分, 包括了航迹-点迹关联对的质量分的打分, 以及根据对质量分的计算得出的最终航迹-点迹对。

2.2.2.1 质量分

占据八进制数的前5位, 后3为用于导出分, 仅在质量分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计算。航迹-点迹关联的质量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2.2.2.2 点迹和航迹相关算法

将确定后的航迹点迹封闭集, 将质量分值按照航迹报告为列、点迹报告为行的形式组成分解矩阵。下面我们按照图示的例子对计算步骤进行说明:

计算每个点迹报告行中两个最小分值的差, 如果出现两个或者多个最小分值的差相等, 则计算导出分。两个最小分值的差值分别为:

将具有最大差值的行中质量分最小值所对应的航迹和点迹相关:

差值最大的为第二行, 其中质量分最小值为00001010, 所对应的点迹2和航迹1进行相关。

将已经相关的点迹和航迹从分解矩阵中去出, 简化矩阵后重复上述步骤。

简化的后矩阵为:

重复步骤1, 两个最小分值的差值分别为:

重复步骤2, 差值最大的为第一行, 其中质量分最小值为00012000, 所对应的点迹1和航迹2相关。

最后将封闭集中可以相关的所有点迹和航迹相关完成。

最后我们得到了航迹-点迹相关的结果:

未能相关的点迹可能是新的航迹起点, 也可能是虚假点迹, 这个需要后面进一步的判断。未能相关的航迹可能是航迹终止或者是点迹丢失。

在完成了航迹-点迹相关后, 我们需要用点迹去更新所相关的航迹, 最终完成一个航迹的整个生命周期。

3 总结

二次原理 篇4

为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一个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第一次“结合”,实现了第一次理论飞跃,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胜利完成了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推动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华民族获得了真正的独立,中国人民获得了政治解放和社会解放。

为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二个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第二次“结合”,开始了第二次理论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第二次结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经历了以1956年为起点和以1978年为起点的两次探索、两次“结合”才完成的。

“第二次结合”是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来的。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决非轻而易举之事。如何把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开始就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殚精竭虑的问题。

由于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胜利深深地吸引着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苏联这个别无选择的样板。“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成为当时我国各族人民的理想追求。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讨论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会上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值得认真研究,至少可以指出两点:一是他揭了盖子,一是他捅了漏子。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迷信。说他捅了漏子,就是讲,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无论在内容上或方法上,都有严重错误。正是这种揭开盖子所起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的建设道路的思考和探索。吴冷西在《十年论战》一书中,曾回忆毛泽东的一段重要讲话,毛泽东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

结合,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他说,开始我们模仿苏联,因为我们毫无搞社会主义的经验,只好如此,但这也束缚了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初步实践,又有了苏联的经验教训,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开动脑筋,强调创造性,在结合上下功夫。(注:”吴冷西:《十年论战》,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4页。)在这时,毛泽东把“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作为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这是一个十分深刻而重要的思想。要找出适合中国的建设道路。在建国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毛泽东指出:“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31页。)毛泽东后来谈到,建国初期照搬苏联的办法,“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注:《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页。)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以苏联为鉴戒”,探索新中国的建设道路的思路就更加明确了。作为中国工业化道路提了出来,并据此确立了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以及后来明确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丰富思想,这些思想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是人类思想宝库的珍贵财富。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既然是探索,就难免发生失误,出现波折。如同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那样,实现第二次结合也充满着艰辛和曲折。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历史性课题。毛泽东在探索的历史性课题。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发生了偏差,甚至严重的失误。主要的错误有两次。一次是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另一次是1966——1976年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党内在关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思想混乱。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并非是仅仅关系毛泽东一个人,它关系着整个党和国家的命运,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前途,关系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因此,正确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既是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宽广的胸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超人的智慧,适时地正确地解决了这个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的问题,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中兴奠定了历史的认识基础。

首先,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否定了把毛泽东思想教条化的做法。在1977年7月份召开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再次强调“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第39,43页)。其次,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坚决回击了当时出现的否定毛泽东思想的右的思潮。“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1](第298页)我们今后的任务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而且还要继续发展”[1](第300页)。再次,正确分析和评价了毛泽东的功过,提出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邓小平认为,正确评价毛泽东是国际国内很大的政治问题。这10年中间,毛泽东同志还提出过许多正确的思想,如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他亲自打

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使中国重返国际政治舞台。“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1](第172页)最后,邓小平亲自主持起草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用党的决议这个带有法规性质的文件,确立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和国家今后发展中的地位。

由此,这也就成为了邓小平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前提条件。没有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正确的科学的评价,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中兴。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开始了“第二次结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用的对象有其特殊性。离开中国的具体情况和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作用的发挥就等于无的放矢。因此,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研究中国的国情,把握所处时代的特点。邓小平说:“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以其求真态度、世界眼光,不仅科学分析了中国的国情,而且准确把握了时代脉搏与时代特征,认识到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分析和判断,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邓小平理论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展开的。

1978年,邓小平强调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随后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人民在各条战线上拨乱反正,并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科学阐述了许多从实践中提出的有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党的十二大后,邓小平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提出了需多重要的新论断,如初级阶段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概括了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诸如姓“社”姓“资”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多方面作了系统概括,邓小平理论形成体系。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将其写入党章,1999年又载入宪法。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二次原理 篇5

1 航管二次雷达的航迹跟踪

现在,边扫描边跟踪已经成为航管二次雷达的必备能力,对于多个目标的跟踪,可以在它监视的空域范围内,针对各个需要跟踪的目标建立对应的相关航迹文件,将每次扫描得到的点迹、航迹与文件里面的航迹进行相关性对比,然后把跟踪目标现在的坐标位置进行优化,与此同时,用新的目标报告得到的估值参数将原来的航迹进行更新。

2 航迹和点迹的相关

在进行点迹和航迹的相关处理之前,首先应该仔细研究点迹报告与所存的航迹报告中含有的信息,后续相关的计算都要按照这些信息来进行。雷达处理单元中存在的航迹报告和雷达录取器中存在的点迹报告主要含有下列信息,见表1。

2.1 唯一代码相关

由于一问一答的询问接收方式是民用航管二次雷达所采用的,所以其中询问与回答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信息量,大家可以对携带的信息进行分析并且将其解码,这对点迹与航迹的相关起到了特别重要的帮助作用,使相关计算量变得简单。

可以猜测在这些关联中最好的情况,比如,唯一代码的相关,就是说点迹报告或者是航迹报告里面的所有码位都是高置信度,代码c4与d1位置上最少有一位是非零位,点迹报告里面的代码交换位是零,而且仅有一个目标报告的a码和唯一代码的航迹可以匹配,还要符合以下条件:Δρij≤Δρp;ΔOij≤ΔOp;Δhij≤1/2Δhmax(有代码交换位标记);Δhij≤Δhmax(无代码交换位标记)。

其中,Δρij表示第i个点的点迹报告和第j个点的点迹报告在距离上的差值,ΔOij表示它们在方位上的差值,Δhmax则表示它们在高度上的差值。Δhmax是提前设置的第i个点的点迹报告与第j个点的航迹报告之间最大高度的差值。也就是第i个点迹在以上3个方面和第j个航迹报告中的差值都比提前设置的合理性差值要小。

2.2 一般相关

在实际情况中所遇到的相关的配对情况其实更为复杂,例如,点迹报告里面的a码或者是c码由于故障或者是干扰因素的出现会使信息变的不完整,更有甚者a码在飞行过程中发生改变等。通常广义上的一般相关分为两个步骤,分别是点迹航迹关联与点迹航迹的最终相关。其中,关联的意思就是首先把最有可能相关的点迹与航迹相关联。

2.2.1 航迹-点迹相关

在开始进行点迹与航迹的关联之前,先要找出关联域。关联域是按照每一个航迹之前的预测位置,采用角度和距离进行规定的一个范围。一般的情况下,它可以分为3个域,域1是飞机在进行直线飞行时的预期位置,它在角度和距离方面的误差比较小。域2是飞机正常的变向和在变向情况下飞行时可能会出现的范围。域3大多是用在军用飞机在进行大机动的时候,还可以用在之前点迹出错而导致的预测位置出错的时候。

再根据点迹落在其中哪个关联域和a码、c码的比较情况最后确定点迹与航迹的关联情况。

2.2.2 航迹-点迹相关

在已经确定航迹与点迹的关联之后,最后就需要把正确的点迹与航迹进行相关,进而就可以成功的更新航迹。点迹与航迹的关联确定之后就会出现4种情况,见表2。

单航迹与单点迹,这种情况是最简单的,可以把它们马上相关,再用点迹去更新相关的航迹。

单航迹与多点迹的情况,它们之间的相关还需要进一步计算,确定每一个点迹与和它配对的航迹的质量分,其中质量分最少的点迹、航迹对是相关的。如果出现许多个质量分相同的情况时,就需要其导出分,导出分最低的点迹与航迹相关。

多航迹与多点迹,这种情况需要先弄明白与各个航迹相关联的两个获以上的点迹,然后明确与这些点迹关联的航迹,如此,就可以形成一个封闭航迹-点迹集,一条航迹与点迹的关系得出质量分,最后形成的航迹与点迹对的分接矩阵,就可以得出最佳的航迹和点迹关联对。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航迹与点迹的相关计算中,质量分是很重要的概念,它包括点迹与航迹的关联对的质量分来打分,还有按照对质量分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最后的点迹与航迹对。

(1)质量分。

占据了八进制数的前五位,后面的三位是为了用于导出分,只有在质量分一样的情况下来计算。

(2)点迹与航迹相关的算法。

把确定之后的航迹与点迹的封闭集,把质量分依据点迹报告作为行,航迹报告作为列的样式形成表格,接下来将对步骤进行解说(见表3)。

计算每一个点迹报告里面的两个最小的分值的差,如果出现了两个甚至多个最小的分值的差相等,就需要计算导出分。两个最小的分值的差值如表4。

把差值最大的那一行中质量分最小的对应的点迹与航迹相关差值最大的是第二行,里面质量分的最小值是00000820,因此它对应的航迹一与点迹二相关。把已经相关了的航迹与点迹从从表格里面去除,简化表格之后再重复上面的步骤。

简化之后的表格如表5。

重复步骤,最小的分值的差值如表6。

差值最大的就是第一行,里面质量分最小的是00013000,它对性的点迹一与航迹二是相关的。

最后就可以把封闭集里面相关的全部点迹和航迹相关完成。

不能形成相关的点迹很有可能是新出现的航迹的起点,不过也有可能是虚假的点迹,这就需要以后的步骤来进行辩别。不能相关的航迹则有可能是一些航迹的终止或是点迹遗失。

当完成点迹与航迹相关以后,还需要使用最后的点迹来更新航迹,才算是完整的完成整个周期。

3 结语

该文主要阐述了民用二次雷达的点迹与航迹相关的基本原理以及要实现的方法。关联区域的大小和形状都对以后的相关计算的产生深远影响,准确、及时的相关计算可以使雷达更加准确的表示出目标所在的位置,进而实现更加准确的雷达管制,增加空中交通的流量。

摘要:该文主要是分析处理现在的民用航管二次雷达所通用的航迹和点迹的基本原理。在现实工作过程中,雷达一次所记录的点迹就特别多,而且原先就存在的航迹也特别多,因此,准确地实现雷达点迹和航迹相关处理就是文章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航管二次雷达,点迹,基本原理

参考文献

[1]舒涛.预先危险分析方法在航管二次雷达站运行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2(3):42-45.

[2]仇放文,徐武军,朱良龙,等.航管二次雷达威力试飞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0(1):18-20.

上一篇:漂浮下一篇:系统管理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