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综合网管(共11篇)
通信综合网管 篇1
电力事业与电力通信事业是紧密相关的, 电力事业中电网的建设水平越高, 电力通信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也就越高, 反之就越低。但是, 不管电力事业还是电力通信事业, 二者想要获得发展都离不开管理, 离不开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可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通信质量, 保证用户的正常通信, 对电力系统通信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来说, 我国电力系统通信体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新旧管理体制交替存在,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电力通信的发展, 亟待改革。而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建立就是一个有效的问题解决对策。
1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建立的目的
之所以要建立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 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电力通信系统的管理质量, 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来充分保障电力通信网络的运行安全, 并依次提高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管理、维护自动化水平, 使电力通信网络系统能够更好、更优质的为人们提供服务。
相比于传统的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 综合化网管系统不仅在管理目标上作了改变, 还在管理内容、管理对象上都作了较大的改变。拿综合网管系统中的网元管理系统来说, 网元管理系统的监控管理对象是通信设备, 该系统的基本作用是为通信设备提供配置, 并加以监视, 而传统的单一化网络管理系统的作用则是对网络系统中通信设备的集中配置进行监视, 监视对象仅仅只是通信设备的集中配置。由此来看, 电力通信综合化网管系统所囊括的管理对象、管理范围和管理内容都比单一化网络管理系统要多很多, 它是电力通信网络在网络内容、网络范围、网络功能上的一个综合化体现。
2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建议
2.1 建立完整的电力通信业务管理平台
需要清楚的是,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是在电信管理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目前国内所建成的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大多属于网元管理系统, 而网络及上层的管理只有少部分的综合网管系统可以实现, 也就是说, 我国现阶段的大多数电力通信网络系统都无法实现网络及上层的管理, 其对电力通信网络系统运行状况的管理普遍停留在监控水平, 大多无法实现进一步的通信网络系统管理。
需要提及的是, 尽管电力通信网络管理必须要应用到不同类型的网元管理系统和单一网络管理系统, 只有依靠它们才能实现电力通信网络运行数据的收集, 实现网络的安全运行, 但是, 从电信管理网络的基本功能以及电力通信企业的管理理念上来看, 我国目前的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建设并不应该只停留在这一阶段, 应该进一步发展, 建立一个更加完整与完善的电力通信业务管理平台。
2.2 建立智能化故障信息分析和处理平台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可以考虑往智能化方向发展, 引入智能化技术, 在网络管理系统中建立一个智能化的故障信息处理平台, 利用这个平台来解决电力通信网络运行中的两个最大问题:
2.2.1 分析、判断并正确决策网络运行率故障中的异常事件
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 尽管目前的电力通信综合化网管系统已经设置了一些暂时性的解决对策, 但这远远不够, 还需要在以后工作中继续改进, 寻求更有效的异常事件的处理措施。比如对故障报警的过滤处理, 关联处理等,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相应的处理策略数据库, 保证下一次故障事件发生后, 系统能及时调动处理策略数据库中的处理策略, 并准确执行。
2.2.2 有效分析高层次网络业务所提供的网情数据
这个问题的解决措施在当前的综合网管系统中很少, 同样也需要在这个方面做继续、不断的努力。但需要清楚的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网络业务所提出的业务要求会变得更高, 故障分析和处理平台在分析网络业务的网情数据时, 一定要依次完成以下几项工作:准确统计与分析网络负载;准确统计和分析网络与网元的利用率;准确统计网络和网元的故障;深入分析网络隐患;分析并得出相关的处理策略。
2.3 建立电力通信网的资源管理平台
通信资源的管理是通信网络管理的重点。但目前的情况是, 资源管理由其所在部门各自为政, 不成系统。因此, 应该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资源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应涵盖两大范畴, 配备各种功能模块, 对通信网络的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实现高效管理, 提供包括统计查询、报表和应用分析等各种应用功能, 为通信系统的生产、业务、运行和维护提供管理服务。
根据对电力通信网通信资源组成的分析, 以及对用户管理需求的分析, 并参考电信主管部门建立的资源管理系统的规范, 建议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应包括以下5个部分:
a.基本数据:设备数据管理;工程图纸管理。
b.物理资源:空间、地理数据管理;机房设备资源, 包括设备、机架子架、机房节点设备、机房连接设备、节点设备和连接设备的关联数据;线路网网络资源, 包括光缆线路网资源、电缆线路网资源;线路支撑资源, 包括人孔、管道、电杆、吊线、管道路由、杆路路由、金具等。
c.逻辑资源:传输网网络资源, 包括传输网资源配置、传输网网络拓扑;交换网络资源, 包括交换网络、信令网和智能网拓扑;号码资源。
d.资源管理功能:查询和统计功能;网络资源调度管理, 包括网络资源调度申请、业务管理与调度管理;网络质量管理, 包括性能参数管理、告警信息管理。
e.管理系统管理:用户权限、日志管理;数据的分发、备份和恢复。
3 结束语
通信网络管理系统十分庞杂, 涉及范围很广, 其发展也是多力一面的, 例如:路由自化、配置自动化、带宽规划和控制等力一面的发展也是重要的课题。选择上述3个力一面的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两个基本观点:一是用户管理通信网络的需求;二是数据利用的需要。我们希望引起人们对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发展的重视, 研发出更完善的通信综合网管系统, 为电力通信网络的管理服务。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 电网建设规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扩大。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 用于管理电网运行的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也势必要不断完善, 以便能更好的对电网和电力通信系统的运行进行管理。针对电力通信综合网络管理的重要性, 本文对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并给出几点相应的发展建议, 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电力通信,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1]陶邦胜, 傅斌杰.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高级功能[J].电力系统通信.2002 (09)
[2]柯天兵.电力通信监控网管系统中通信设备的接入[J].电力系统通信.2002 (06)
[3]焦群, 胡谷雨.ECM系列电力通信网管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 (06)
通信综合网管 篇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速度惊人,移动用户呈现爆炸式增长。2000年1-6月份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放号超过1000万,用户总数突破4800万。网络规模的扩大,新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不同厂商的网元设备增多,造成网络管理的难度增大,对网管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科学管理现代化通信网络,发挥网络的规模效益,实现集中管理,统一调度,集团公司、省、地市公司都相继建立了各自的网管系统。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管系统的应用以及怎样更好发挥网络管理功能,为企业服务阐述一些个人看法。
一、中国移动网管系统现状
移动网管系统伴随着移动网络而生,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而发展。经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移动网管系统初步形成部、省、市三级网管体系,相应建立了部、省、市三级网管中心。
为了便于对移动通信网的管理,集团公司把通信网中的设备划分为三级,分别是一级干线、二级干线和端局设备。与通信网相对应,网管网也划分为三级结构,自上而下分别为:总部移动网管、省级移动网管、本地移动网管。
在目前的移动通信网中,HSTP和TMSC1属于一级干线设备,由总部网管中心直接管理;LSTP和TMSC2属于二级干线设备,由省级网管中心管理;其他端局设备,如:HLR,MSC,GMSC,BSC及BTS等,均由本地网管中心管理。本地网管系统未建成的省份,这些端局设备大都接入省级网管系统,地市通过反牵工作站来管理。
二、网管系统在移动通信网中的应用
数据统计是最精炼的语言。依托网管系统,网管中心以“话务量分析为基础”开展各项工作,在工程建设、设备维护、网络运行分析、网络调整、网络优化、科学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作用如下:
1.科学预测,为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提供依据
为保证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合理性、前瞻性,适应市场的发展,各移动公司在网络建设上一般都采用三年或五年规划的方式进行。在这方面网管系统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话务模型的建立由网管系统提供,这直接涉及到建设规模;另一方面,为设计规划部门提供依据。网管系统可以提供全省各个交换机、中继、基站、小区的话务量,这些基础数据都为网络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几年,设计部门在做网络规划或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都利用了这些数据,结合当地经济发展、人均收入、人口数量、密度、商业区分布、话务量变化等情况作出规划或研究。这样就提高了建设的科学含量,减少了建设的盲目性。
2.提高运行质量,深化服务理念,提高客户满意度
面对移动通信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运营商的增多,各移动公司已经充分认识到“网络
是基础,网络是服务,网络是竞争”。而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是留住用户、发展用户的关键一环。
移动公司成立后,加大了网络维护工作力度,依托网管系统部、省、市都建立了网络运行考核体系,主要对接通率、掉话率、设备可用率等用户最关心的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比。建立了网络运行分析制度,每月进行一次分析,找出维护工作的不足,提出解决措施,制定下一步维护工作的重点。同时以网管为龙头,以提高接通率为中心,以网元为基础,以网络优化为手段,调整网络,均衡话务,优化配置,运行质量全面提高。利用网管的统计分析功能,找出接通率低的局向、原因,有的放矢地开展维护工作。有些局已经把目的码测量(TRD)开放,一个一个局向查找接通率低的原因,使运行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接通率达到60%以上,掉话率降到2%以下,信道可用率达到98%以上,在提高接通率方面,网管系统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网管系统在交换机局数据核查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省级网管中心在这方面的作用尤其突出。在省网管中心可以仿真全省各个交换机终端,利用网管系统可以定期对全省交换机进行局数据核查,清除交换机局数据垃圾。在处理漫游障碍中,网管系统更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有效地保证了网络的畅通。在1999年全国GSM号码升位中,时间紧、任务重、数据修改频繁。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省网管中心调配了一批技术专家对全省范围内的交换机局数据进行检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提高了效率,为GSM号码升位的顺利实施立下了汗马功劳。
利用网管系统指导网络优化。网管系统有千里眼、顺风耳的功能。通过网管基础数据的分析,找出影响运行质量的焦点,指导网络优化工作,主要包括交换网络优化和无线网络优化、传输网优化。通过网络优化使设备资源利用更加合理、经济。在提高接通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话务的吸收能力,减少了话务的损失,客观上增加了企业收入。
3.降低运营成本,增收节支
1999年,中国电信重组,移动公司从电信分离出来独立运营,移动公司在网络上面临新的形势。首先,移动公司所用的传输电路基本上都由电信公司提供,每年需要巨额的租费。其次,移动、电信进行网间结算。由于电信网络规模大,移动是小网接大网,每年结算需付给电信大量的网间结算费用。另外,移动公司独立运营后,面临同其它电信运营商,如联通网、寻呼网、专网等直联问题。通过直联可以节约由于通过电信网转接而发生的过网费用。电路租费、网间结算费用一般占总收入的六分之一左右。如何减少这些费用,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是移动公司分营后面临的课题。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网管担负起重要的使命。
在传输租用方面,由于分营前移动、电信一家经营,不存在租费的问题,普遍存在浪费严重的问题,分营后得到统一治理。通过网管系统局间话务量分析,裁减富余电路。按照路由设置原则,拆除不合理配置电路,同时也为业务发展预留空间。一般在操作上,首先在局数据上进行删除,物理传输电路不动。然后通过网管系统进行中继话务量监测,根据观测结果最后决定裁减多少电路;在减少网间结算上主要通过话务路由调整来完成。例如,模拟A网同GSM网直联、模拟A网打省际长途固定电话、省际模拟用户等路由实行“就远出网”,把话务从电信网疏通改为GSM网疏通,在减少网间结算的同时,也节省了模拟A网同电信
LS、TS的中继电路;同联通、寻呼网、专网陆续采取建立直达路由的方式解决通过电信网转接话务的问题,有效减少网间结算费用,发挥企业的协作效益。
4.进行新业务跟踪,重大活动话务预测
为扩大移动通信市场份额,实现产品多样性、差异性,移动公司相继开通了移动上网、WAP、移动IP、、移动银行、移动秘书、神州行等新业务,但究竟这些新业务开通后,实际效果如何,使用频次怎样,给公司带来多少利润,能否构成移动公司的新业务增长点,这些工作可以通过网管系统同计费系统相结合来完成。移动网络销售的是话务量,通过新业务的话务量跟踪,分析新业务话务量比例、变化趋势,判断是否具有市场生命力,决定下一步的市场营销重点。例如,移动IP开通后,由于其特有的资费政策,国内长途每分钟0.3元,国际长途每分钟4.8元,深受用户的欢迎。以黑龙江为例,移动用户通过移动IP打长途固定电话占移动用户打长途固定电话的话务量比例,5月份开通后占39%,而6月份占45%。说明这种新业务深受用户欢迎,市场前景看好。那么,下一步市场营销就会加大移动IP业务的宣传,一方面用户得到了实惠,另一方面增加了移动公司的收入,实现用户、运营商双赢。
另外,通过对重大节日如春节或其它重大活动的话务量预测分析,对网络进行动态管理。对临时重大活动出现的话务激增提前准备,保证话务均衡,合理吸收话务。同时,对于网络承担不了的话务,如春节期间,事先做好补救措施,保证网络安全运行。
5.实现集中监控,向少人、无人值守方向发展
部分省市已经建立了本地网管系统或本地操作维护中心,通过这些系统再加上电源环境监控设备,有的地市已经实现了集中维护。把主要的维护人员集中在网管中心,在统一的网管平台上进行操作维护,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实现少人、无人值守打下了基础。
6.进行远程技术支持
利用网管系统的先进性,进行远程技术支持,主要解决网上的疑难障碍,同样也可以通过网管系统进行远程软件补丁装载。
7.维护经验共享
在省级网管系统平台上建立WEB SERVER,各地市可以通过WEB网页进行浏览。在WEB网页上可以进行维护经验交流,可以是新业务开通的局数据制作模板、新增局数据的布告栏,也可以是交换、基站、电源、空调等设备的维护心得。采取网上维护经验论文评选,然后取其精华编辑成册,转发地市进行学习培训。各地市公司在维护上有疑难问题也可以在网上发问,由省网管中心请技术专家进行解答。在提高维护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预先发现障碍隐患,改事后维护为预防性维护。
三、网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网管系统接口问题
接口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网管发展的难题。网管系统的接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网管系统同网元的接口,另一部分是网管系统之间的接口。目前,虽然Q3技术已基本成熟,CORBA技术已初见曙光,但在实际上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不同厂商在对Q3和CORBA接口协议的解决上还有分歧,不同厂商的接口互通测试也还没有完成,这些都制约了网管的发展。综合网管已经成为趋势,不同的网管系统之间的互联也是必然,这就更加暴露了网管的接口问题。而且我们国家在网管接口标准化方面起步较晚,基础工作欠帐较多,缺乏强有力的协调部门,可以预见,网管还有一段难路要走。
2.运营商对网元设备提供商约束问题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一般是按照端局、二级干线设备、一级干线设备的顺序进行。而网管设备恰恰相反,一般采用一级干线网管系统、二级干线网管系统、本地网管系统的顺序进行。网络设备同网管设备不能同期建设,网管建设的前期工作必然被忽略,导致网管的建设难度加大。在选择网元设备供应商时,网元设备供应商向运营商提供基础的底层协议并没有作为入网的一个条件,对设备供应没有足够的约束力。而各设备供应商为增加利润,保证持续地占有市场,都把各自的OMC功能做得非常庞大,对于网元或OMC的接口协议都不开放,而且频繁进行软件升级。在进行网管建设时,各省同厂家谈判非常困难。这一问题在设备选型时应作为准许入网的主要一条,行业主管部门应尽早做出统一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为网管建设扫清障碍。
3.运营商维护体制改革问题
若运营商不及时调整维护组织机构或者即使调整组织机构,而职责、权利没有到位,难免网管系统的应用会大打折扣。若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将是网管部门的一大遗憾。在客观上会形成维护、网管两层皮,时间一长,必然导致网管工作人员积极性下降,纷纷离开网管工作。这么多年来,网管发展缓慢,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同维护体制的改革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4.运营商网管人才问题
运营商网络维护人员既多又少,维护人员总数多,高水平技术人员少。尤其从事网管工作要求更高,不但要求掌握网络结构、动态变化,还要求对网元设备(交换、基站等设备)以及网管系统本身(UNIX、数据库、接口、应用软件等)有足够的了解。但在实际上,网管人才还很匮乏。
5.运营商对网管系统的长期投资问题
网管系统的建设并不是一次性的投资,而是需要长期投资。因为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不同的网元设备越来越多,而且网元版本不断升级,这都要求对网管系统进行长期投资。首先,领导在认识上要提高,行动上要对网管重视、支持才能保证网管系统的健康、持续发展。在网管系统的建设上,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已经有了总体规划,为网管系统建设指明了方向。在省级网管改造上,再给各个省一定的自主权,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建设的网管系统会更有
实际的指导意义。
6.网管系统设备供应商问题
大部分网管系统供应商优势在于计算机软件编程方面,对于运营商的实际运作方式缺乏了解,结果在网管系统软件编程上走了许多弯路。也有一部分网管系统供应商,过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市场,遍地开花,结果技术支持不到位,后期服务水平差,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自砸招牌,对运营商造成损失,对网管事业造成损害。目前运营商和网管设备提供商都需要一个长远的战略合作伙伴。
通信综合网管 篇3
关键词:综合网管;电力通信;通信网络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3-0045-02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电力事业也不断发展,在与之相适应的情况下还扩大了电力事业在通信网络中的规模,与此同时,各行各业对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提高通信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以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为目的,进而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动,进一步精简管理操作系统,为实现综合网管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发展和应用而努力。
1 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而言,随着电力通信设备系统的逐步扩大和网络全球化,许多同步系统网络出现了诸多因素,使得在运行中维护人员难以对多个网络进行数据恢复和管理。然而,又因为网上设备种类繁多和数量不断增加,导致整个网络系统日趋繁杂,很多开发商利用其自身的网络技术设备进行研制和应用,从而给网络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如互不兼容、管理信息不相同、管理内容多而杂、操作界面呈多样性又缺乏网络综合管理等问题,使得整个网络系统不安全、不可靠。同时还常常出现厂商不提供数据和接口不开放等问题,以至于整个应用系统在进行开发时出现设备缺乏、接口不标准和不规范等现象,进而给网络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发展障碍。
2 电力通信网络的资源共享管理平台
电力通信的资源管理系统是通信网络管理的关键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力通信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并不完善。因此,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资源管理体系。其中,这个体系的管理范畴应具两大方面:一方面要涵盖电力通信网络中的各种功能模板,使其对通信网络在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中的高效管理和维护;另一方面为电力通信网络提供设备查询、报表和应用分析等各种通信系统,再根据对电力通信网和通信资源的组合进一步分析用户对资源的需求,进而为通信系统的生产、运行、维护和业务提供管理和服务。有效地对空间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如机房、连接设备、线路网络、资源收发点、管道、杆路等。管理系统中的管理,具有用户权限、数据分发、备份和恢复的功能,它能对所有网络资源进行维护和管理并在关键时刻发挥积极作用,也能对其进行修复和处理。
3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平台的应用及发展
3.1 综合网管系统平台的具体情况
现代社会的综合网管系统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政府、石油、煤炭、电力、通信、交通及天然气等领域。因此,在整个设计系统中我们要以客户为主体,利用计算机的操作优势对其整个网络中的各项设备进行监督和控制,为综合网管系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电力通信平台,以便于若出现故障时能得到有效合理的处理和
修复。
3.2 综合网络功能的分析和系统中的优势
在综合网络中,我们可以采取多协议的网元管理,这样能够准确、灵活地对综合网络进行管理和协调,并以此通过集中式或分布式的管理方式对其进行综合运用,还可以将综合管理系统中的网元层、网元管理层、网络管理层及一些业务管理层统一起来,通过综合有效的管理进行准确及时的故障处理,从而实现历史数据查询和警告监测等功能的恢复和运用。
3.3 综合网管系统发展
3.3.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综合网管系统应用与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故障管理过程中,为有效实现对计算机网络故障的全程监控与预警,对多层次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需引入专家系统技术。实践中可以看到,该技术可准确诊断和处理复杂事故,并且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在综合网管应用系统尤其是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在网管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内容,建议将其纳入到流程工作范畴之中,比如故障处理、作业计划以及数据交换核对等流程之中。在此过程中,还有其他相关技术作为支撑和基础,比如分布计算以及软件粘合剂等技术,从而为大量异构软、硬件系统的集成、应用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同时,组建式开发技术应用也非常的关键,比如COM技术,其应用为集成异构系统的分布式计算管理模式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再如Web以及XM技术,又在更广阔的网络空间内有效地实现了系统的高度集成,这些都为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
保障。
3.3.2 结构标准化为电力通常网管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现有的网管技术已基本成熟,并逐渐成为热门技术,很多组织、论坛都对其进行了研究,而且还制定出一些标准和要求。比如,TMN基础上的公布式管理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国内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应用与发展的主流方向。该技术提供了组织性网络管理模式,可以满足不同操作系统、电信设备以及操作系统之间的联系,而且该原则已经日渐被人们所接受。
3.3.3 电力通信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与推广。随着电力通信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综合网管系统的应用与发展空间将变得更加的广阔,同时电力通信也随通信网络的发展建立起专门的网管系统,基本上实现了各专业网络间的集中管控与监管。这为确保网络系统的有效运行、综合网管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和保证。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离不开纵向上的综合管控。事实上,综合网管系统的应用、发展,主要是为了确保全网层次上的通信资源有效共享,同时通过综合网管众多网管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实践,进一步实现全网资源故障问题的有效管理,对其安全性、计费等工作加强管控,从而实现综合网管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通信网络在管理系统中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也很复杂,但是,整体发展却是全面的。因此,我们可得知,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为电力系统行业在通信网络中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先进网管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带来了社会性的经济效益,进而使得网络管理接口及结构体系的标准化在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中不断发展并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耿苗,刘鑫.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发展建议
[J].通讯世界(下半月).2013,(5).
[2] 邓晓刚,陈纲.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设计与开发
[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3] 吴建伟,张文杰.电力通信综合网管改造方案及实
现[J].机电信息,2010,(36).
[4] 伊洲.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前景[J].机
电信息,2011,(36).
[5] 陶邦胜.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实现对ASON的管
理[J].价值工程,2010,(8).
作者简介:李政均(1972—),湖北十堰人,湖北省电力公司十堰供电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
通信综合网管 篇4
当前,随着测控任务的增多,远洋测量船通信装备不断更新,海上测控中的通信业务量需求成倍增长,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元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各个网元都有自己的管理系统,这给网络的管理维护带来了很大困难,对通信装备综合网络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为了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必须对各网元进行集中管理,实现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管理各种设备。本文着眼实际应用,按照通信网管领域“综合网管-专业网管-设备监控”的层次,实现具备专业网管和设备监控基础上的综合性网络管理系统,以求通信网管的全面监视,有限控制。
2 相关概念
2.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TCP/IP网管标准,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管理协议,它是由IETF制定的基于TCP/IP参考模型的用于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标准。SNMP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三部分:SMI (Structur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管理信息结构) 、MIB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管理信息库) 和SNMP协议。其中SNMP主要使用UDP协议作为传输层协议。
SNMP协议是管理站和代理之间的异步请求和响应协议,图1描述了管理站和代理之间的数据通信机制。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自面世以来,在短短的几年内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开发使用基于SNMP协议、以Ethernet局域网为网络平台的综合网管系统,对实现通信网的综合管理,提高通信系统运行效率、可靠性和服务质量具有明显效果。
2.2 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通常是指保证通信网正常运行和可靠管理的手段和工具。目前面向IP网络的管理软件绝大多数都是以SNMP作为与被管对象通信的接口,但也有很多设备不提供SNMP协议的网管接口,要想将所有网络设备纳入基于SNMP网络管理系统的管理范畴,对不支持SNMP协议的设备,可通过开发SNMP网络管理代理软件来实现。因此,基于SNMP协议的网络管理系统包括网络管理站NMS、管理信息库MIB和网管代理AGENT三个主要部分。
2.2.1 网络管理站NMS
网络管理站是一个网络服务器,在其中驻留有网管应用软件。主要用来采集、监控整个通信网络中各被管设备的信息,同时负责维护驻留在服务器中的网管信息数据库,以提供给网管工作站。
2.2.2 管理信息库MIB
在网络管理体系中,MIB是系统中的重要构件,被管设备和被管网络的各种资源、运行状态和指标参数都被抽象成了一个个被管对象 (Object) ,所谓的MIB库就是这些被管对象的集合,即它由系统内的许多被管对象及其属性组成。
MIB以树形结构的方式将各被管对象关联起来,被管对象在MIB文件中按照SMI的语法格式对各被管对象的取值类型、访问权限、相互间的逻辑关系、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等进行定义和描述。MIB的树形结构如图2所示,树结构从未命名的根开始,每个被管对象都具有唯一的名字,以对象标识符 (ObjectIdentifier, OID) 作为标识,采用点分形式的整数序列定义,这些被点分割开的整数分别代表从根结点到对象结点所经过路径上所有结点的ID号,查找MIB对象的过程就是在MIB树中搜索OID的过程。
图2 MIB树形结构及MIB-Ⅱ中的对象分类
2.2.3 网管代理AGENT
网管代理指运行在被管设备上的代理软件。它主要是维护驻留在网管代理中的管理信息库 (MIB) ,并响应来自网络管理站的请求,根据请求 (查询或设置) 完成对被管对象的操作,并且将结果返回给网络管理站;同时,网管代理还能够主动发现各被管设备的异常情况并向网络管理站报告 (告警) 。
网管代理驻留在被管设备上,实时监测和采集被管理设备上管理对象的信息,如图3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被管设备包括具有SNMP接口和不具有SNMP接口两种情况。对于不具有SNMP接口的设备,代理软件可以选择嵌入到它的检测设备中,也可以选择放在综合网管系统中。
3 某部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设计实现
3.1 某部通信网管现状
某部通信网是一个由多个专业和分系统构成的综台信息网,主要由通信总站(下简称“总站”)负责维护管理。该通信网所属的各专业分系统的可管理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分系统具备较完善的专业管理系统,有的具备智能监控台;有的只具备简单的监控接口。这些专业管理系统、监控台或监控接口采用的体系结构、管理协议和信息编码均不相同,不具备互通能力。因此,总站通信网设计采用Ethernet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利用SNMP协议,由以太网交换机、网管服务器、网管工作站和分系统设备网管代理等设备组成综合网管系统。
3.2 综合网管系统的工作机制
综合网管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采集监控系统和浏览显示系统,如图4所示。其中采集监控系统为系统的主要部分,面向网管分系统管理人员设计,同时向浏览显示系统Web服务器数据库提供网管信息;浏览显示系统为系统的辅助部分,面向各级用户设计,通过Web方式,向外网提供通信网网管资源的浏览显示。
3.2.1 采集监控系统体系结构
采集监控系统由网管服务器、网管工作站和各专业网管和设备网管代理组成,面向网管分系统管理人员设计,基于典型的SNMP管理者/代理模型构建,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试验任务要求,配置网络节点及监控信息,维护通信网地理信息资源,实时采集、监视被管理元素性能状况,有效实施部分控制,及时处理故障告警,可靠实现信息传递,科学进行数据管理,为浏览显示系统提供完整、可靠的各项网管信息。
网管服务器为管理站,各分系统网管及设备网管代理为代理,网络的管理与维护通过管理站与代理间的交互完成,该交互工作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由管理站采用轮询的方式访问各个代理中的管理信息;二是由代理产生自陷信息,向管理站通报。
由于被管对象存在差异,基于SNMP协议的综合网管系统也采取两种方式完成主要设备的集中网管:一种是设备本身不支持SNMP协议,通过网管代理软件接入综合网管系统,如卫通分系统(M4000、上下变频器)、DDN分系统、帧中继分系统、DDN分系统、短波分系统;另一种是设备本身支持SNMP协议,可以直接接入综合网管系统, 如MSS设备、交换器等。
3.2.2 浏览显示系统体系结构
浏览显示系统由Web服务器以及显示工作站组成,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型(B/S)构建,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试验任务特点,发挥Web技术优势,以图文并茂、易于操作的可视化界面,灵活方便的画面定制功能,完善的帮助信息,直观可视地实现被管理元素性能状态信息、网络拓扑图、性能分析报告、异常告警信息的显示,便于全面了解通信系统运行情况。
4 结束语
基于SNMP协议的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实现,为网管中心履行职能奠定了基础,同时系统的可扩展性也为更全面的网管系统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上可实现与上级区域网管中心及一级网管中心互连,对下可与远洋测量船网管中心连接,为提高值勤效率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网络管理、SNMP协议、MIB、网管代理等基本概念, 立足通信总站网管现状和通信综合网管建设的需求, 对基于SNMP协议、以Ethernet局域网为网络平台的综合网管系统的设计实现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SNMP,MIB,综合网管
参考文献
[1]肖峰、张燕妮、穆树林。基于SNMP协议的网络系统资源监控应用。中国新通信 (技术版) :2007.06
[2]陈衡、钱德沛、栾钟治。基于MIB动态编译的网络管理研究。计算机工程:2007.01
谈综合网管整合资源新思路 篇5
1、OSS系统现状
广义的综合网管涵盖了后端OSS系统的全部功能,包括服务开通和服务保障。对于服务开通方面,最早的应用应该是“97接口”的开发实现,这是比较成功的前后端两个系统实现互连的实例。用户资料、业务资料由97系统管理,交换网管负责管理交换机资源,97系统把用户申请的业务以工单的形式发给交换网管,由交换网管下指令给交换机,实现业务的自动开通。随着交换网管管理范围的逐步扩大,这种服务实时开通的能力也逐渐扩展到其他专业,实现了多专业的服务开通,包括ADSL业务、小灵通业务、智能网彩铃业务等新兴的业务;而服务保障方面,依托专业网管逐渐形成统一的全专业的网络管理系统,这就是狭义的“综合网管”。
作为企业后端为业务支撑提供重要数据来源的网络资源信息,目前也以独立的资源管理系统的形式存在,它为运营商的日常资源调配提供了必要墓芾硎侄危?鸬搅嘶??淖饔谩5?捎谡庑┳试垂芾硐低车乃?行畔⒍家?止ぢ既耄?狈τ胪?缟璞竿?降幕?疲?枰?宋?稍さ幕方谔?啵?ㄉ璧媒虾玫淖试垂芾硐低郴鼓芤酝?缟璞该?莆?迹??行┳试垂芾硐低炒右豢?冀ㄉ杈筒捎昧四持置??娣叮?胧导噬璞该?莆薹ǘ杂Γ??蘸蟮耐?缱试次?ぴ斐闪思?蟛槐悖?饩褪棺试垂芾硐低车挠τ么蟠蛘劭郏?薹ㄗ龅娇焖僮既返氐髋渫?缱试矗?范ㄍ?缱试吹氖导适褂们榭觥?BR>
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营销理念的影响下,各大运营商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焦点转移到了客户所占用的网络资源上,强调从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角度来有针对、有重点地监控和维护网络资源,从而改善服务水平,减少维护工作量,提高效率。这就要求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需要需要采取“以客户为中心”的建设思路,需要为系统融入客户资料和业务资料,建立客户与网络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
从目前来看,各运营商建立广义的综合网管系统所必须的各功能的基本雏形都已存在,问题是如何整合这些系统,让它们更有效地协调工作,达到综合网管的建设目标。
2、综合网管如何整合
一个看似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整合方案是:先建立本专业的综合网管用来统一专业内的设备管理差异,例如交换网管、传输综合网管、数据综合网管等,等这些系统完善之后,再在各专业的综合网管之上建立跨专业的全业务综合网管,如图1所示。这种想法看似合理,实际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先各子系统可能由不同开发商搭建,其信息模型不可能统一,导致过多的系统间接口;而且系统建设周期过长,投资巨大,见效慢。
图1 传统的综合网管构建模式
而更为理想的构建方式是综合网管直接从厂家网管接入,减少信息转换次数,统一信息模型,不存在多系统间的数据同步问题;通过融入资源管理系统,获取业务资源信息(例如电路信息)和客户信息,使故障与客户进行关联。如图2所示。
图2 理想的综合网管构建模式
从实际网管系统建设上看,各运营商的分公司都已经建立起了以本地网或省网为单位的交换网管系统,系统都比较完善,而数据专业和传输专业就有所不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比较可行和保险的方案是从交换网管扩充出去,在其上建立综合网管,这样前期投资可以非常有限,运营商可以在看到效果时再追加投资。
3、建设步骤
从实际操作步骤上看,综合网管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需要运营商与开发商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不能是所谓的“交钥匙工程”,需要由浅入深分步实施,虽然整个过程漫长,但并不是要最后才能看到效果,它的建设效果可以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来。
第一阶段的建设重点是要迅速提高运营商的服务水平:首先实现全专业的故障综合显示,并且能够实现故障与客户的关联,这也是故障集中的意义所在,能够在众多的故障中突出重点,而重点就是影响到客户的告警,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运维理念。它的现实意义可能更加深远,即将原来以用户投诉为主的被动服务方式转变为网管主动发现、主动报告的主动服务方式。这有可能完全改变现有的企业运维流程,进一步拉近企业前后端,大大缩短客户故障的恢复时间,卓有成效地提高服务满意度。而这种项目对于具备丰富的电信业务经验的软件集成商来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1~3个月),是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
当然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一方面要求开发商具备丰富的设备接入经验和业务经验,另一方面要求运营商提供客户信息与业务资源、网络资源相对应的资料,这些资料往往运营商都已具备,如已有资源管理系统对这些资料进行管理,可以简单地采用导入导出的方式,把资料提供给综合网管系统。
第二阶段的建设重点是深入分析故障间的关联性,包括专业内部与跨专业的故障相关性,实现与资源管理系统的双向数据同步。包括设备资源信息从“网管系统”到“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动,及业务资源信息从“资源管理系统”到“网管系统”的数据流动,两边的数据双向流动,实现数据互补,如图3所示。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实时得到真实的网络信息,不再是一套纯手工录入系统,网管系统同样得到业务资源(例如电路资源信息)进而实时反映故障对业务的影响情况。这是一种双赢的方案,既保护了原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录入所投入的工作量,使它可以针对实际资源进行有效的调配,不再是一套“死”的系统,又避免了综合网管因为没有业务和客户信息而需要再次大量录入的局面。
图3 综合网管系统与资源管理系统的双向数据同步
4、结束语
通信综合网管 篇6
关键词:接入网网管;radius;第三方接口;WAP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随着河北联通宽带接入网网络建设的持续进行,根据集团公司提出的“宽带提速”建设指导精神,IP宽带接入网从设备数量、接入形式、用户数量等各方面都发生较大变化。在网设备数量持续增加,接入形式逐渐向无源光网络设备(EPON)演进,用户数量也较以往有大幅度增加。现有网管系统对于新设备、新业务的支持有限,宽带接入网运维管理人员无法对整个网络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分析,不能做到主动和及时发现故障,服务水平无法得到高质量的提升。
一、接入网网管概述
接入网网管系统是根据电总规范和标准的Q3接口协议,采用网管领域通用管理者/代理的管理模型,并通过系统的核心服务模块、网管应用服务模块、网管通信服务模块,来实现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告警管理等功能,达到对不同的接入网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的目的。
二、接入网网管的建设目标
本次工程的建设目标主要在以下两点:(1)开展接入网综合网管系统建设,将各类宽带接入网设备纳入统一管理。(2)以综合接入网网管为接口,与112系统、综服统一工单、号线系统、电子运维系统之间进行自动关联,实现故障自动测试、业务自动开通、资源自动录入、工单自动派发。
三、系统功能
(一)自动发现网络设备,结合面板图直观展现设备配置情况。通过网络拓扑视图直观反映网络拓扑结构,同时允许用户自定义性能拓扑监视视图,实现对全网拓扑及设备资源的统一管理。
(二)系统将实现网络资源的有效分类,满足对各种网络资源的管理和属性扩充;通过资源的组织实现对分散无序资源信息的有序组合;并与故障、性能、配置等信息关联,满足综合监视系统统一呈现的要求。
(三)系统通过与本地网资源系统的数据同步,建立宽带用户和设备端口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用户基本信息可以定位到具体的端口位置;反之,通过设备的端口编码也可以查询到端口上承载的用户。
(四)通过与radius系统的接口采集radius日志文件,分析宽带用户的宽带质量,提供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各种掉线情况的统计报告,通过统计报告,反馈一个阶段时间内的各个用户的网络质量。
(五)针对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宽带用户,系统提供有针对性的客户业务保障手段。
(六)利用移动网络的便捷性和携带手机普及的特点,应用成熟的WAP技术把网管信息获取移动化,让维护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方便地、随时随地获得网管信息,维护工作随时响应。重点客户业务保障。
(七)根据综合监视系统对故障、性能、流量、配置、资源等统计报表的生成灵活性和报表呈现多样性的需求,自动生成HTML、XML、Excel或PDF格式的报表。
(八)IP网管宽带接入系统为关键计算机应用系统,需提供强大的安全管理和系统自管理功能。具备的能力有: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系统状态监视、数据备份管理等常备辅助功能。
(九)第三方系统接口
服务开通系统接口;
资源系统接口;
电子运维系统接口;
Radius的接口;
宽带112的接口。
四、系统现状
目前接入网主要包括宽带接入、窄带接入、宽窄带一体化接入、无线接入WLAN同时在网存在。接入层各设备网管分厂家设置,全省约10余种,各种类设备网管分离设置,独立存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在网络管理层面,各厂家网管是网元级网管,主要用于数据配置,统计分析、故障定位、性能监控、资源预警等功能较差。(2)在业务开通层面,各厂家网管没有与综服统一工单系统自动对接,设备端口在开局是进行预开放处理,无法统计资源实占率情况。在进行业务变更时不能做到按需开放,需要后台人工处理。同时,随着FTTH的建设,已经没有了开局的环节,需要装维人员在客户现场与局端测量人员沟通,完成开局的工作,影响客户感知度的提升。(3)在故障管理方面,接入网网管,特别是EPON网管没有与112系统对接,无法将网管系统监控到的信息通过112系统派到相应的维修人员。(4)在资源管理方面,接入网网管中的信息与综服号线系统中的信息不同步,存在同一信息分别录入,资源不准确的情况。(5)在工单派修方面,接入网网管没有与电子运维系统对接,不能根据故障现象自动生成派修工单。
对综合增值业务管理平台的用户管理、合作伙伴管理、产品管理、定购管理、认证/鉴权、营销管理、统计分析、计费、批价、结算、联通门户等进行升级改造。新增卡管理、业务适配引擎、产品代理Proxy接口、互联网业务平台/SP平台接口等模块。
五、优势
河北接入网网管系统是中国联通河北省公司OSS系统的一部分,作为后端运维支撑系统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系统通过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及客户满意度而产生间接的经济效益。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以接入网网管为纽带,连接BSS系统与各网元,实现客户信息、网络信息的关联,实现业务自动开通,故障自动测试,极大提升客户感知度。(2)增强对宽带接入网网络、设备及业务的管理能力,顺应以IP为代表的电信新技术应用趋势,并创造新的业务接入模式;(3)全面整合城域网骨干、核心及接入网的资源、配置、故障、性能、业务等各个层面,提供业务端到端管理能力,而非单纯的接入网管理系统,以满足客户不断提升的业务需求;(4)通过对全程资源的动态管理帮助公司充分利用巨额投资建设的网络资源,进行业务创新,吸引更多客户群体,增加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多利润;(5)通过详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全面提高运营和管理水平,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费用,应对其他同业在商业运营领域的竞争;(6)良好的综合网管系统是企业向纵深要效益,是从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产生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六、结束语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以及河北联通战略转型工作的逐步深入,河北联通通信网已经初步形成了应用层、控制层、承载层、传送层、接入层层次分明的网络架构,各级网络之间横纵衔接、有机联系。接入网作为连接客户与应用之间的必由之路、咽喉要道,已经成为影响客户感知度的重要因素,是各运营商关注的重点,也是新技术应用最活跃的地方,是必争之地,做好接入网的维护工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实施的《宽带接入网总貌》YD/T1619-2007.
通信互联网中的综合网管系统 篇7
关键词:通信互联网,综合网,系统设计
我国的通讯行业的管理水平之所以落后于世界的大多数国家, 具体的原因, 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硬件设施和基础设备不完善, 或者是利用不当;通讯领域不断地扩大, 通讯的范围越来越广, 业务复杂多样, 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管理分散不系统, 缺乏统一的监管领导。针对以上的几点原因, 通讯业必须不断地完善管理, 以达到掌握全网的运行情况和采集各种管理数据并对其进行控制的水平, 逐渐做到无人或少人值守, 最终提高通信网络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益,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 网管系统功能要求
1.1 告警管理。
需实时地采集全网范围内所有网元 (NE) 生成的各种设备故障告警报告。因为告警的主要依据是以往的数据, 所以只有保障数据的合理和科学, 才能保证告警的准确无误。针对于此, 现行的基本数据采集方式是人工作业, 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有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过硬的工作能力。同时采集的数据必须对于告警有辅助意义, 避免盲目的采集, 做无用功, 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1.2 性能管理。
性能数据采集应支持从直连网元和专业网管设备采集两种方式, 支持各种网元提供的接口。支持24小时周期性自动采集性能数据, 采集周期和采集时间可选择。
1.3 配置数据的采集、录入。
配置数据采集方式应支持自动采集和手动采集。自动采集:在用户通过程序设定需要的采集周期和实际操作时间后, 网络系统可以根据编程自动采集;手动采集:网管能够让用户在必要时手工启动配置数据采集程序, 并可按网元组等进行分别采集刷新配置数据。
1.4 报表查询。可自动生成各种报表, 报表按照专业进行分类, 用户可自定义报表分类。
1.5 电子地图功能。
通讯行业的覆盖率在逐年的增加, 传统的地图已经无法满足系统的需要, 因此电子地图应运而生。电子地图具有功能更加齐全, 便于搜索, 显示精准等优势, 目前已经有个别的通讯商家开始采用, 随之优势的凸显, 必然会普及。
1.6 其它功能。此外综合网管还应提供工作流管理、故障工单管理、操作维护终端、安全管理、系统自身管理、经营分析等功能。
2 综合网管系统设计
2.1 系统业务范围。
理论上来说综合网管系统的业务范围广, 在传统的通讯范围基础上得到扩展和补充, 比如说动力环境监控、智能网、传输网等等, 它不是单一的个别的专业的局限, 而是有跨度的综合集中监护系统。
2.2 系统建设目标。
综合网管系统被引进到通讯行业的管理中来, 有其明确的建设目标:在提高现有业务的监控水平基础上, 把未来的新兴专业也纳入进来, 以便促进新兴业务的水平和质量;提高管理的水平, 首先对于现有的告警、性能等管理水平做好完善, 其次必须把业务管理和事务管理也融入进来, 作为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具有与上级网管系统完善的接口功能, 随时应对上级的数据调动需要, 增强级别之间的沟通性, 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提高数据吞吐能力和响应时间, 为所有以数据为依托的工作领域提供安全可靠地数据保障。
2.3 系统技术要求。
要想使得通信互联网中的新兴的综合网管理的实际操作达到预期的理论值, 必须努力提高配套的系统技术。对于不同的设备和装置, 综合网管理有其相应的数据参考标准, 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指标要求, 分别是稳定性、可靠性、实时性、一致性和可使用性, 为了相关人员数据参考方便, 现将以上五个方向的具体数据指标罗列如下: (1) 稳定性保持在平均无大故障时间应大于100天, 平均无重大故障时间应大于300天; (2) 可靠性保持在:重大及严重告警正确性要达到100%; (3) 实时性保持在: (1) 监护系统监控的所有网元的告警显示延迟不得超过30秒; (2) 性能数据从采集到呈现的时间小于30分钟; (4) 一致性保持在:综合网管系统的接口必须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5) 可使用性保持在:应当保证综合网管系统简单明了。
2.4 系统总体设计。
综合网的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总体设计的科学化。因为其系统的总体设计别具一格, 特色鲜明, 因此才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它的创新体现在三层应用服务结构与三级分布式数据库的结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要求现有网管软件从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向三层/多层应用服务的体系结构转变, 同时, 好要对这三层的负荷进行重新的调整和分配, 具体的表现为把业务逻辑集中到中间层, 有效分担数据库服务负荷, 集中实现系统的业务安全管理等优点。
网管系统致力于建设一开放的系统, 此系统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数据采集层。顾名思义是完成大量的有可靠性的数据的采集;第二层为数据处理层, 期间必须包含一定量的科学的数据运算和评估;第三层为应用层, 这个层面复杂又庞大, 包含的业务范围广。主要完成数据的呈现、网络的拓扑、资源管理、网络优化、规划、互联互通分析、故障的重定义等。
3 综合网管系统实施
目前综合网的运用还属于试验阶段, 那么在推广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对通信行业的整体影响, 达到既保证通信的稳定运作, 又建设综合网管理系统的双重目标, 成为了人们考虑的焦点。经过大量的实际操作和数据的考核分析, 人们逐步引进了递增模式。应用了递增模式之后, 可以在一个开发好的应用中不断地加入新功能。这个过程中不会对通信的稳定和安全带来负面的影响, 在保持通信的正常运行下即可实施。
通过以上的设计理念的设想和后期的不断的发展和调整, 我盟发现综合网管理系统是适合我国现行的通信互联网发展需要的全新管理系统,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数据考核和实地监管运用, 我们可以预测综合网管的发展趋势:
第一步:依据现行的社会和市场需求, 在一定的文件和制度的范围内, 动综合网管系统会逐渐的占领市场, 被越来越多的通信商家所采用, 逐渐的普及。
第二步:实现省级网管决策系统.实现上述功能深度管理, 并能由用户驱动完成决策数据生成及体现, 为网络维护者提供详实决策依据
第三步:整体智能化。可以做到事故之前的智能报警, 事故之后的智能举措采取, 智能数据分析以及智能不同区域和级别的数据联系等等。总之改变传统的人工检测和管理, 而转变完全的智能化。
结束语
通信综合网管 篇8
1.1 告警管理。
需实时地采集全网范围内所有网元(NE)生成的各种设备故障告警报告、网络事件报告以及与网络、业务相关的故障报警报告。为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告警数据采集层必须提供手工采集手段,并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告警数据处理(例如告警信息的标准化、告警的重定义等)、告警过滤、告警显示控制、告警查询与统计等功能。
1.2 性能管理。
性能数据采集应支持从直连网元和专业网管设备采集两种方式,支持各种网元提供的接口。支持24小时周期性自动采集性能数据,采集周期和采集时间可选择。性能管理应具备较好的扩展性,对于新割接入网的网元,网管系统能够根据配置文件,自动采集性能数据。性能数据采集到网管系统之后,必须进行归一化、数据结构规范化,使数据应用层的相关应用能够方便地使用这些数据。要考虑交换、无线等数据的关联性。
1.3 配置数据的采集、录入。
配置数据采集方式应支持自动采集和手动采集。自动采集:网管系统能够周期性地自动采集配置数据,其中采集时间和采集周期可由用户设置;手动采集:网管能够让用户在必要时手工启动配置数据采集程序,并可按网元组等进行分别采集刷新配置数据。性能触发采集:在采集性能数据过程中发现新的资源对象时,能够自动触发资源采集程序,进行相关资源数据的采集,并提供刷新机制。对于一些无法采集的数据,提供手工录入和批量导入方式。
1.4 报表查询。可自动生成各种报表,报表按照专业进行分类,用户可自定义报表分类。
1.5 电子地图功能。
在现有的网管系统中,电子地图功能尚未普遍使用。但是,在综合网管中实施电子地图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支持图层叠加、地图无级缩放、地图分层信息,支持分层图层显示。
1.6 其它功能。此外综合网管还应提供工作流管理、故障工单管理、操作维护终端、安全管理、系统自身管理、经营分析等功能。
2 综合网管系统设计
2.1 系统业务范围。
广义的综合网管系统应该是一个全业务范围的网管系统,包括GSM网、CDMA网、直放站、动力环境监控、智能网、传输网、IP、接入网、ATM骨干网、短信中心等,它应该是一个跨专业、跨部门的集中监护系统,而不只局限于某些专业。
2.2 系统建设目标。
综合网管系统为复杂的、不断演变的移动网络提供一个管理解决方案及一组工具集合,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对目前各部门监控的设备及业务的集中监控,同时增强综合网管系统对新设备、新业务的支持能力,考虑未来可能接入的其他设备及业务;在完善传统的告警、性能、配置、安全等基本管理功能的同时逐步实现业务管理、事务管理等高层次管理需求;具有与上级网管系统完善的接口功能,满足上级网管需要调取的数据资料;提高数据吞吐能力和响应时间,为管理、技术人员提供高效、稳定的工作平台;实现电子化管理,达到信息沟通、资源整合、管理控制等环节的全面电子化。
2.3 系统技术要求。
(1)系统的稳定性应满足以下指标:系统的平均无大故障时间应大于100天,平均无重大故障时间应大于300天;(2)系统的可靠性应满足以下指标:(1)重大及严重告警正确性要达到100%,其它告警准确性不小于99.8%;(2)性能数据准确性不小于99%。(3)系统的实时性应满足以下指标:(1)监护系统监控的所有网元的告警显示延迟不得超过30秒;(2)性能数据从采集到呈现的时间小于30分钟。(4)接口的一致性:综合网管系统的接口必须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5)应用系统的可使用性:应当保证综合网管系统简单明了。
2.4 系统总体设计。
网管系统将采用全新的体系结构,主要表现在三层应用服务结构与三级分布式数据库的结合。必须要求现有网管软件从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向三层/多层应用服务的体系结构转变,同时,三层/多层应用服务的体系结构还有利于把业务逻辑集中到中间层,有效分担数据库服务负荷,集中实现系统的业务安全管理等优点。网管系统致力于建设一开放的系统。
3 综合网管系统实施
在软件开发领域,递增原则的一个重要应用即是:在项目开发时,先组成目标的一个有效的早期子集,并完成其开发工作,提交用户使用,从而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如此一来,在原始需求不稳定或不清晰时,项目的进展就仍可以按照可控的模式进行。
递增模式可以在一个开发好的应用中不断地加入新功能。其核心思想是尽可能保持系统仍然始终可用,尽管在各时期系统仍然是不完善的。同样,也可以按照递增模式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特性(而不只是功能)。例如说,一个软件产品的最初版本可以注重于系统的可靠性和用户界面问题,而其后续的版本则可以去提高其时间和空间效率。递增模式的优点是适用于最初需求不定的情况。而第二个优点则是能帮助加强与用户的交流。由于在整个开发过程都是软件开发人员和用户共同参与的,所以可以较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按照以上需求、设计并实施的综合网管系统应该具有开放、稳定、高效、安全和易扩展的体系结构,能够充分满足当今移动运行环境对综合监护管理的需求。这种先进的体系结构使得系统能够随着移动技术、网管技术的发展而快速发展,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包含能实现各种实用综合管理,能智能地发现各种关联数据深层关系,并能方便有效地体现与表现各种决策数据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在此,可以预测综合网管的发展趋势:第一步:根据各种规范,实现移动综合网管系统功能;第二步:实现省级网管决策系统.实现上述功能深度管理,并能由用户驱动完成决策数据生成及体现,为网络维护者提供详实决策依据;第三步:实现省级网管智能决策系统,即实现决策系统的智能化,由用户驱动到系统自动驱动,由局部的决策数据提供到全局综合决策数据的提供,由网络的事后分析到网络的事前预防,真正为网络维护和经营管理提供重要决策数据并能进行各种智能处理。
摘要:移动通信发展迅速,移动用户数逐年上升,伴随各种各样的业务与服务,互联网上的管理与维护相对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通信综合网管 篇9
1 Te MIP体系结构
Te MIP完全满足OSI标准,并经实践证明:Te MIP与许多基于OSI的设备能够非常平滑地互连,同时提供接口与特种设备连接。另外,Te MIP完全基于TMN设计。
1.1 Te MIP概述
Te MIP就是为各种类型网络的综合管理提供的平台。Te MIP的运行环境非常灵活,根据特殊类型网络的要求,Te MIP能够建造特定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目前,Te MIP可以在如下的环境下操作:GSM基础设施的监视和控制;SDH传输管理;交换管理的集成;大型语音/数据公司网;ATM、网络和业务管理;微波、无线网桥和其他传输网络;服务级网络管理;宽带管理。
1.2 Te MIP组成
Te MIP包含以下部分组成的集成软件包,这些部分提供了坚固、模块化、分布式的体系结构,也提供了开放的开发环境,以及综合的网络管理方案:Te MIP主体框架(Te MIP Framework);Te MIP差错和故障管理(Te MIP Fault Trouble Management);开发工具包-框架开发的工具包(Framework Developer’s Toolkit);可视Te MIP工具包(Visual Te MIP Toolkit);SNMP工具包(SNMP Toolkit);OSI接入模块工具包(OSI AM Toolkit);ASCⅡ接入模块工具包(ASCⅡAM Toolkit)。这种分布式体系结构包括表示模块、功能模块和接入模块,将现有应用模块集成到系统中的能力以及从图标地图的表示模块中启动应用的能力。Te MIP能连接到运行不同协议的网络中,并监视和控制网络部件(网元)。
1.3 Te MIP主体框架的管理模块
Te MIP主体框架是针对网络管理解决方案而提供的综合网络管理软件平台。Te MIP主体框架提供了基本的管理系统,由一组交互式的管理模块组成,可以为管理系统提供特别的功能。Te MIP电信网管平台基于TMN标准结构框架,采用三级应用结构:采集层(Access Modules)、处理层(Function Modules)、呈现层(Presentation Modules),通过Te MIP平台构架整个网管应用系统符合中国移动集团公司规范要求实现的三层结构。管理模块是由Te MIP核心和管理信息仓库(MIR)提供支持的,MIR存贮了所有实体信息。Te MIP主体框架如图1。
2 基于Te MIP体系的三层结构
2.1 数据采集层总体结构设计
数据采集层总体结构设计见图2。数据采集层利用不同的接口将六个厂家七种不同类型设备的性能数据、配置数据、告警数据接入网管系统原始数据库。在目前各厂家的接口并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下,每种数据格式设置一个独立的接口模块,接口模块之间为相互独立的关系,与上层的处理层之间采用统一的数据接口。这样使得将来增加接口数量、改变单个接口结构非常方便,升级和扩容非常平滑。同时为用户提供图形界面,设置采集时间、周期及手工控制功能。在采集层的系统设计上从多方面体现了软件复用技术,数据采集层与数据处理层采用统一的标准接口,不同类型的数据采集服务都通过这一接口将数据传递到数据处理层;利用不同网络协议采集来的不同类型的数据共用统一的文本解析模块对数据格式进行解析。系统直接为操作者提供了控制采集层的业务,使操作者可以通过这些业务直接控制管理网,实现NSA体系结构。
通过用户界面,用户可控制数据采集形式和设置各种采集参数,而且当设备升级时通过修改数据解析规则达到系统平滑升级的目的。通过各个通用接口模块不仅使得管理网与被管理网之间网络通信协议的多样性、复杂性完全被隔绝,而且使管理网与被管理网之间的复杂的数据类型也初步统一。
2.2 数据处理层总体结构设计
数据处理层系统设计如图3所示。数据处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将各厂家不同格式的数据内容转换为统一的格式,并将其保存在归一化数据库中。数据库接入模块、数据存储与管理控制模块是处理层的可重用公共组件。数据库接入模块作为应用层与处理层的接口同样适用于原始数据库和归一化数据库,用户可以直接利用应用层的应用服务获取信息,也可以直接利用数据接入模块提供的通用数据库接口方式直接访问数据库获取普通应用中所无法得到的信息。
处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将各厂家不同的数据内容转换为统一的格式,并将其保存在归一化数据库中。因为每次设备版本升级时,数据内容与格式都有很大的改变,所以要求处理层能够动态地容纳这种变化。我们的对策是采用一种标准的解释语言XML进行数据转化,这样在数据映射关系发生变化时,用户可以通过修改XML文件解析规则来完成这些任务。
2.3 数据应用层总体结构设计
数据应用层从层次结构上可以分为服务方的业务逻辑层和客户方的表现逻辑层。系统的业务逻辑包括:性能管理应用模块、配置管理应用模块、故障管理应用模块、安全管理应用模块等。这些功能模块基于基本公共组件构建。如图4所示,公共组件包括:日志管理基本单元、区域管理基本单元、事件前向鉴别器(EFD)基本单元、告警管理基本单元、注册管理基本单元等。表现逻辑层由各种可视化应用系统组件构成,每个组件可以实现一个单独的可视化业务功能,系统应用可以通过这些业务功能灵活搭建,实现界面个性化设置、系统应用灵活组装。
3 结语
系统运行以来,运行数据表明,数据采集模块能够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采集到的数据在数据处理模块能得到及时地处理,不会造成数据的堆积,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在功能上说,目前的移动网络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了对GSM900/1800网中网元(MSC/GMSC/HLR/BSC/BTS)的管理功能。总体上说,这样的网络管理系统只是实现了真正网管意义上的一些初级功能,在现在移动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它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陈德荣,林家儒.数字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82-96.
[2]孟洛明.通信网网管系统建设中的基本问题、现状和发展[J].通信世界,2000(07):2-4.
[3]杨玉,王文辉.网管系统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及问题[J].通信世界,2010(07):9-13.
通信综合网管 篇10
关键词:电力调度,通信网,网管平台
根据国网公司“三集五大”的建设要求及“地县一体化”的逐步完善, 电力通信调度网的统一网管平台建设是电网“大运行”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通信传输网作为信息传送的主要承载网, 实现通信传输网的“统一网管平台”运行将是完成电力系统生产、调度、营销等的必要条件。
统一网管平台建设是现代通信网管理发展的主要目标, 将原本属于各地县公司的电力通信调度的管理、维护、监控等功能, 集中到一个平台上, 从而能够方便人员对整个通信网进行管理, 以便能够实现对整个电力网进行监测的目标, 并且能够不断进行升级和拓展。
1 建设通信网统一网管平台的必要性
1.1 通信网快速全面发展, 要求提高驾驭大规模通信网的能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电网作为基础设施, 其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电力通信网是电力系统第二张实体网络, 支撑着电力系统中发电、输电、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以及企业信息化管理业务需求, 特别是在大力建设智能电网的背景下, 电网对电力通信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电力通信网的安全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生产。
基于国网及省网公司相关标准和指导原则《电力通信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电力通信网规划内容深度规定》《“十三五”通信网规划专业指导意见》及《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十三五”通信网规划》等。电网跨区联网格局的逐渐形成和公司集团化运作引发通信专业集约化管理需要, 通信网络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巨大发展, 纵向互通、横向互联, 要求提升大规模通信网络管理能力。与此同时, 大规模通信网络对通信网管系统的依赖要求系统本身具备良好的容灾备份能力。因此, 需要依靠科技进步, 采用统一高效、功能完备、安全可靠的网管系统作为技术支撑, 实现庞大复杂通信网络运行状况的动态监视、通信资源的科学有效管理以及管理工作的流程化、电子化和智能化。
1.2 信息、通信一体化管理和运维, 要求加快通信管理系统建设
随着公司信息、通信组织机构的调整, 需要全面加快通信运行在业务需求挖掘、业务保障的能力、组织机构、运维核心流程、管控技术手段等方面的调整和提升。依据信息、通信的集约化融合的管理需求, 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通信管理系统的融合, 完成信息通信一体化管理、建设及运维, 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为“三集五大”科学管理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通信保障和技术支撑。
1.3 通信运维、管理工作量倍增, 要求提高通信管理效率
“十二五”期间, 电力通信骨干网将基本覆盖35k V变电站, 终端通信接入网将快速发展, 网络运维和管理工作量成倍增加, 而通信人员的数量不会大幅度增加, 运维及管理人员缺口将继续扩大。因此, 需通过建设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通信管理系统, 实现具备智能化特征的电路开通、网络运行分析等功能, 提高通信运维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效率, 缓解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与人员短缺的矛盾。
统一网管平台对于管理通信网, 提高通信网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按照安全可靠、环保节约、技术先进、标准统一、提高效率、造价合理的原则, 努力做到可靠性、统一性、适应性、经济性、先进性和灵活性的协调统一。
2 网络系统结构
2.1 电信管理网
电信管理网络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 TMN) 是ITU-T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用于电信管理网络的一组标准协议规定的网络结构, 通过标准的接口对电信网进行控制和操作。利用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范, 来实现统一的网络结构形成开放式网络系统, 使得网络系统能够具备标准化管理功能和建立面向目标的管理信息模型, 实现管理信息交换处理功能。将通信网中的各种操作系统和电信设备进行连接, 在功能上能够实现对通信网进行收集信息、传送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目标。通信管理网在功能上主要是包括运行系统功能、网络单元功能、工作站功能、中介功能及Q送配器功能等, 并且其采用逻辑分层机构, 将管理功能按照逻辑分为几个层次, 分别是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
2.2 统一网管平台的设计和组建
在设计上采用电信管理网的思路, 从功能、信息和物理结构3个方面上入手进行综合考虑, 并且根据相关的网络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来进行设计。在统一网管设计当中应用到的协议主要是包括IP网络通信协议、NMF&ITU标准建议、Open System标准、网管协议支持标准和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 (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 CORBA) 、标准数据库以及SNMP和网络安全技术。由于现代通信技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 通信网的网管系统本身需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 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的网络状况和管理组织发生变动的需求, 同时网管系统还要具备开放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 能够支持不同的操作系统, 能够连接不同的设备, 实现数据接口的开放性, 这样才能够保证网管平台对所有的通信网都能够适用并且实施各种管理功能。
信通公司通信网管网按照2个平面部署, 其中1平面以省公司和阜阳备调为核心节点, 各地市公司为接入节点组建的数据网通道;2平面以省公司和阜阳备调为核心节点, 各地市公司区域内的500 k V变电站为接入节点组建的数据网通道。2个平面相对独立运行, 在任一平面出现故障, 都不会影响到另一平面的运行。
(1) 网关通讯原理。如图1所示, 椭圆表示数据通信网络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DCN) , 与DCN网直接相连的两个网元A (GA) 和B (GB) 表示网关网元, 其他的网元为非网关网元。网管与非网关网元之间通讯, 需要先给非网关网元配置网关网元, 网管不与非网关网元直接建立通讯, 而是借助网关网元建立通讯, 由网关网元转发数据。
从EMS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网元管理系统) 到N的通讯, 需要通过A (GA) 或者B (GB) 。我们称N为非网关网元, A (GA) 和B (GB) 为网关网元。如果将A (GA) 设置为N的网关, 我们称A (GA) 为N的网关网元。在EMS与N通讯过程中, 需要A (GA) 做数据转发。
为了防止A (GA) 出现异常, 导致N与网管数据不通, 需要为N设置多个网关 (目前网管界面只支持设置两个) ,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为N设置两个网关A (GA) 和B (GB) 。在A (GA) 出现异常后, N可以通过B (GB) 继续保持与网管的通讯。
(2) 网关网元的接入方案。 (1) 各地市公司组建至少2个网关网元, 网关网元的选取建议为市公司主站和市公司位于500 k V变电站的通信设备。 (2) 每网关网元配置一台交换机, 其中1#端口接网关网元设备的监控口, 2#端口接1平面位于地市公司主站的网管网交换机, 3#端口接2平面位于500 k V变电站的网管网交换机。交换机至1平面、2平面的数据通道由各地市公司自建。 (3) 网管平面组建方案。网管网1平面的组建方案:网管网1平面由省公司、阜阳备调和15个地市公司 (阜阳备调和阜阳地区网可共用1台设备) 组建, 利用原TMS在用以太网通道 (TMS交换机下挂在网管网下) ;网管网2平面的组建方案:网管网2平面由省公司、阜阳备调和位于15个地市公司的500 k V变电站 (阜阳备调和阜阳地区网可共用1台设备) 组建, 利用省公司光环网同步数字体系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以太网组建新的通道。
2.3 网络拓扑结构和软件结构
本次统一网管平台建设当中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对于本地网管系统构建来说主要是包括省网管中心服务器、省备调网管中心服务器、网管网专用通道、地市维护中心、地区通信网等。在监控管理上, 通过TCP/IP协议来进行管理, 网络结构采用分布式和扩充性较强的结构, 数据传输上采取多路由方式。
网管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软件结构:一是软件平台。网管系统的主服务器主要是采用Windows Server 2008 R2企业版/64 bit操作系统, 数据库则是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企业版/64 bit, 而图形工作站以及调度工作站和其他工作站均可以采用Windows系统来进行操作;二是同步技术, 利用第三方软件VERITAS远程容灾 (1+1) for Windows企业版双机软件 (6.0版本) , 来完成网管数据的异地容灾, 保障系统及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三是中间件技术, 网管系统当中底层采用中间件来对监控数据进行传输, 并且在消息传送方式上可以应用分布式消息来进行传送, 这样能够实现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消息的传送, 这些传送的消息也可以实现在不同的网络协议、计算机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进行传输, 从而能够实现对于网管系统当中的不同网络系统的信息传递, 实现管理功能。
3 项目建设方案
首先, 依据TCP/IP的规范协议结合通信网传输设备的管理IP配置模式, 统一规划安徽省各地市公司网元管理I P, 见表1。然后, 根据地址规划要求对各地市公司的传输设备按ID, IP等地址规划表进行设备的地址改配。同时完成每地市网关网元地址的规划, 如表2所示。完成上述规划后各地市公司通信网统一接入省公司网管平台。此阶段工作为整个项目的重点, 涉及每一台传输设备地址的改写, 工程量大、耗费时间周期长, 需各地市公司根据项目进展组织安排。
依据现有资源由信通公司统筹利用省公司在各地市公司的SDH设备以太网组建网管网专用通道。完成省公司到各地市公司的网管通道建设。完成省公司网管服务器的安装调试及备调服务器的设置。通过组建的网管网通道在网管上对各地市公司的网元进行数据同步配置, 并按地市进行分层管理。组建统一运维的通信网管理平台。各地市公司安装统一的网管客户端。利用通过网管网组建的网管专用通道, 通过交换机端口连接各地市公司网管客户端。并针对各地市公司设置相对应的权限来管理自己地区的通信网设备。
4 结语
本文仅对某一品牌的通信设备实现统一网管平台进行了论述, 对于多品牌通信设备的统一网管融合将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当前电力调度当中的通信网种类、交换手段等都已经初具规模, 为了能够推动电力通信调度中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安全运行, 需要建设标准的、开放式的统一网管平台, 在平台上来实现电话交换网络、通信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等各种网络系统的全方位监测和管理, 因而电力调度部门应该加强对通信网统一网管平台的建设重视, 不断加强网管平台建设, 从而不断提升通信网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宝剑.石河子电力调度通信网软交换技术应用的探讨[J].通讯世界 (下半月) , 2016 (4) :104-105.
[2]张久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网络故障分析与解决措施[J].通讯世界, 2016 (4) :181-181.
[3]郭德孺, 谢波, 王世文, 等.基于IP over SDH河南电力调度数据网规划及互联[J].电视技术, 2012 (6) :36-39.
[4]张文.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网络故障分析与解决措施[J].信息通信, 2015 (12) :220-221.
[5]尹汉炜.远动通信网关在快速恢复电力调度自动化通道中的设计[J].电工技术 (理论与实践) , 2015 (10) :53-53.
[6]钟志萍, 徐星, 肖振华, 等.电力调度软交换通信网的建设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 2012 (3) :5-8.
[7]毛卉, 赵婷, 沈晗阳.湖北电力调度软交换容灾备用系统建设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4 (4) :71-75.
通信综合网管 篇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客户对通信运营企业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了提升对集团客户的售后服务质量,提高通信运营商的市场整体竞争能力,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可管理型业务需求,不断完善集团客户通信保障手段,集团客户网管系统越来越重要。通过集团客户网管系统,能够让后台网络管理部门集中监控客户业务的运行质量和客户网络的运行状况,实时监控客户业务的运行质量,先于客户发现故障,变被动维护为主动维护,确保集团客户故障及时处理,快速提升大客户保障的能力。
1 建立集团客户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意义
1.1 集团客户网络差异化服务需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集团客户越来越关注网络运行和服务的质量,同时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开始与客户之间签署SLA服务等级保障协议,这就要求通信运营商对通信网的运行质量要可计量、可管理。
客户要求能够随时随地通过WEB方式查看自己所租用网络的运行状态,并且定期收到通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服务质量报告、网络运行报告等。当客户网络出现故障时,客户要求及时知道故障原因,故障处理情况以及故障预计排除时间等。
1.2 集团客户网络服务保障需求
通信运营商要满足上述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差异化服务,就必须具备提供保证差异化网络服务管理的手段。
(1) 客户端到端网络及业务运行质量的监测
通信运营商对客户端到端网络有两个层面的监控管理需求,一是电路层面运行质量的监控;二是业务应用层面的性能监控。
(2) 客户端到端网络服务保障流程监控
通信运营商对客户的网络要能够实时的进行端到端监控,并能够对客户的故障处理、新业务开通进行一个闭环流程的全程监控。
集团客户网管系统的建立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保障通信运营企业与客户之间方便、快捷、高效的沟通。赢得客户,留住客户是建立集团客户网管系统的最终目标。目前通信运营商还没有对客户网络进行一个全程全网监控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手段。因此,从通信运营商自身角度来说,建设客户网管系统也是必需的。
2 客户网管系统建设需求分析
2.1 实现目标
建立一个能够跨专业提供业务监控、业务保障及SLA功能的客户网管系统,将目前所租用通信运营商SDH、PDH、IP、ATM、FR、DDN、VPN电路、裸光纤等物理层线路及其组合电路的客户,接入到客户网管系统平台上,从各专业厂商网元管理系统、综合网管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中获得完整的客户电路的路由和网管信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实现客户端网络设备之间端到端的实时、动态网络设备监控,使客户从网上可以看到自己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租用电路的运行状态,是原有专业网管系统的补充和延伸。
2.2 主要功能需求
(1) 客户信息管理:
包括客户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客户经理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客户服务要求等信息;
(2) 客户全程电路信息:
包括客户网络拓扑图显示、客户及客户端设备信息、全程电路信息、光缆路由信息等;
(3) 客户故障综合分析:
包括客户故障定位、提供客户故障分析报告等;
(4) 客户业务管理:
包括客户电路的端到端业务运行分析、性能管理、定期提供网络运行报告等。
(5) 客户管理系统:
是客户网管系统的客户端部分,该部分通过接入运营商的管理系统,完成客户管理的功能。客户可通过专线或公网接入客户网管系统,建议采用单独拉专线的方式。
2.3 主要接口需求
客户网管系统要与专业/区域网络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探针管理系统、大客户故障管理系统、大客户管理系统、上(下)层客户网管系统以及客户端设备/客户端网管系统等系统进行对接和互通。
主要接口需求如图1。
3 客户网管系统的功能描述
3.1 系统硬件架构
客户网管系统硬件结构主要由数据库及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接口/报表服务器和防火墙四部分构成。用户可以通过Web浏览器、电子邮件、短信、传真等通信方式与系统交互信息。
数据库服务器实现大客户网络相关的客户资源信息、配置信息、告警数据、性能数据的统一管理,并将从其他网管系统接口提取的数据和本系统的不同类型数据链接在一起,最终实现全部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分析功能。应用服务器提供日常的操作和运行维护功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直观性,目的在于快速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
Web服务器部署Web 应用,大客户经理及终端客户进行WEB访问。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外部客户终端不能直接访问内部系统,必须通过防火墙进行隔离。客户端只能访问设置在防火墙安全区的Web服务器,查看自己租用网络的运行状态,查看定期提供的报表信息。
接口服务器在系统技术架构中负责采集交换、传输、基础数据、IP专业相关数据。同时还负责与外部其他系统(客户服务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系统、CRM等系统)的接口。
3.2 系统软件架构
系统软件采用灵活的分层体系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功能层。具体架构如图2所示:
数据采集层处于客户网管系统的最底层,该层之上是数据处理层,之下是设备厂商的网管系统,该层主要作用是将从各专业网管北向接口处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一定的数据处理后,再向上传送到数据处理层和业务逻辑层。
数据处理层是整个客户网管系统技术架构中的核心,实现系统应用功能逻辑处理。
应用功能层是数据处理层的延续,是与控制层相连接的Web表示层。同时实现拓扑视图呈现。
3.3 系统实现功能
大客户网管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客户信息管理、客户SLA管理、客户拓扑管理、服务告警管理、保障流程监控、服务质量报表、配置管理、Web门户、安全管理、系统监控等。具体功能如图3所示:
从客户的角度看系统的功能:
(1) 能通过WEB方式可视化查看所租用电路运行情况;
(2) 当网络出现影响业务的故障时,能通过电子邮件、短信、传真等方式及时得到故障及其处理信息;
(3) 能定期收到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评估报告;
(4) 能购买不同级别的网络服务,满足差异化需求。
从运营商的角度看系统的功能:
(1) 能实时监测客户端到端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
(2) 当网络出现故障,系统能准确分析故障影响范围,派发故障工单,监控排障过程, KPI考核相关人员;
(3) 网络出现影响客户业务的故障和性能劣化时,即时通报客户;
(4) 能测试和分析客户端到端网络应用层面的性能指标;
(5) 能以WEB、短信、电子邮件、传真等多种方式,为客户提供网络服务信息,定期为客户提供网络服务质量评估报表;
(6) 能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级别的网络服务。
4 现状分析和建议
4.1 现状分析
(1) 目前各个专业网管厂商较多,接口类型和定义复杂,设备整合需要较长的过程,不便于立刻大规模建设。
(2) 大客户网络的绝大多数相关设备处于各个专业网管的管理下,客户网管与各专业网管的接口、告警的实时同步等实现较为困难。
(3) 目前大客户数量较多、所涉及的网络和跨越的地区较多,若全部实现网管,需要大量的投资。
4.2 建议
(1) 尽可能分步实施,由简到难,统一相关厂商签订接口改造协议。
(2) 统一规划,逐步改造,先针对重点大客户改造。
(3) 依托支撑单位,加快制定相关规范标准。
(4) 尽可能分步实施,由简到难。
5 结束语
本文从建立客户网管系统的重要性、客户网管系统的建设需求、客户网络系统实现的功能结构、省内现状分析和建议等方面对客户网络管理系统进行论述。客户网管系统建设受到国内外运营商普遍重视,是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和延伸服务的重要手段。但是,建立客户网管系统需花费大量的成本,目前国内运营商相关系统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因此说,客户网络管理系统尚在探索阶段,还需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摘要:通过对集团客户通信网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详细阐述,对客户通信网管系统建设需求进行分析,对客户通信网管系统在山西省内的应用进行研究,对客户通信网管系统功能进行探讨,供业界同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