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通信系统

2024-05-22

综合通信系统(共12篇)

综合通信系统 篇1

前言: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电网规模的扩大, 电网的覆盖面日益广泛, 对于通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网通信中应用通信综合监控系统, 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中心站, 结合遥控、遥信、遥测和遥视技术, 实现对各个子站点的实时在线监测, 了解其运行情况, 及时发现和处理其中存在的故障, 保证电网通信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一、通信综合监控系统的功能

1.1 四遥功能

包括了遥控、遥信、遥测和遥视等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通过相应的技术性措施, 获得通信设备、电源、机房等的运行参数和信号, 了解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 在不需要深入现场的基础上, 就可以获得设备的模拟量和数据, 对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2、在各个遥信点上, 通过对远动电平匹配和接点的有效连接, 降低设备的故障率。3、遥控功能则可以实现对各个站点内风机、空调等设备的远程启动和关闭等操作, 实现对多个工程量的同时确认和控制, 也可对设备的操作时间、人员以及信息等进行自动记录。4、遥视功能主要是结合相应的监控设备, 通过图像的方式, 对现场进行监视, 了解站点内通信设备的工作状态, 能够充分把握设备的运行情况, 实现故障的联动报警。

1.2规约转换功能

综合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于不同电路监控规约的有效转换, 从而得到各个通信电路的工作常态, 自动生产相应的信息, 并将其转换到综合监控系统, 更可以将通信站内的智能设备本地管理功能传输到中心站, 实现远程控制。

1.3告警处理功能

综合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是针对通信设备的监测, 自动形成数据分析报告, 通过图像、信息、图标等形式, 进行告警, 提醒工作人员对故障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 系统会对告警信息进行测算评定, 统一归结到数据库中, 等到需要时, 可以直接进行数据的打印, 如果故障相对比较严重, 会结合语音警告和远程推图, 自动提供告警位置, 保证故障的及时有效处理。

二、通信综合监控系统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

在实际电网通信应用中, 综合监控系统的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中心站结构

综合监控系统的中心站是整个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和关键环节, 在进行数据配置时, 应该根据单机双网系统, 结合系统实际监控需要, 机械能相应的设计和准备, 以实现实时在线监控的效果。

2.2外站结构

外站结构包括了一般型、综合型和无采集型三种, 每一种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一般型结构设备相对较少, 只需要相应的环境量采集设备和网管设备;综合型结构与一般型结构相反, 通信机房内存在大量的智能化设备, 配置有相应的视频监控设备等高技术设备;无采集型外站中不存在采集装置, 只有光端机和智能电源, 不过光端机网管系统相当完善, 能够将数据传输到中心站, 实现协议转换。

2.3中心站硬件

综合监控系统主要负责监控和管理两个方面的工作, 监控是指利用相应的设备, 对通信站内的通信设备以及站内环境进行监控和远程采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处理, 同时也可以实现对特定设备的遥视和遥控;管理则是通过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结合整体系统, 实现对于设备运行数据的有效管理。从应用方面分析, 综合监控系统对于硬件的要求较高, 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调度站等, 主服务器必须能够满足系统双机集群运行的要求, 以保证数据的精准性。

2.4中心站软件

在综合监控系统中, 主系统采用Windows系统, 服务器采用的则是Windows Server或者UNIX系统。在中心站数据库中, 可以采用SQL数据库或者ORACLE数据库等。其中, 实时数据库负责对于监控数据和故障告警数据等的监控, 对于配置的要求最高, 需要具备缓存处理功能、急速处理功能、数据传输接收处理功能等;历史数据库则是对设备情况、分析资料、监控系统功能资料等的存储, 形成快捷方便的系统管理功能。中心站应用平台应该保证功能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包括操作平台、维护平台和应用平台等。

三、结语

综合监控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电网通信效率, 创新网络管理模式, 结合分级管理的方法, 能够保证通信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对于电网通信管理人员而言, 应该结合电网通信的实际情况, 不断对综合监控系统进行完善和发展, 推动电网通信管理水平的提高, 保证电网通信的正常进行。

摘要:在电网通信中, 综合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电网通信、电源、设备等的监测和管理, 保证电网通信安全, 提升通信效率。本文结合通信综合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对其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电网通信,通信综合监控系统,应用

参考文献

[1]孔洪云.探讨通信综合监控系统在电网通信中的运用[J].信息通信, 2014, (10) :188-189.

[2]李亮.通信综合监控系统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J].宿州学院学报, 2010, 25 (11) :34-37.

[3]徐升.浅析通信综合监控系统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5) :57.

综合通信系统 篇2

12008北京青年通信科技论坛,论文集

铁路通信网的综合网管系统

邓烨飞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100073

【摘要】 首先介绍了铁路通信系统的组成,然后指出了建立综 合网管的必要性,最后介绍了综合网管系统的特点、功能

【关键词】 铁路通信系统,综合网管

一、铁路通信网的组成铁路通信网是列车运营、行政管理、维护抢修、货票管理等多方面信息的 传输、交换、显示、应用的综合业务平台。

按照ITU-T提出的网络分层分割概念,铁路通信网可以从垂直方向划分为 三层,从下至上为传送网、业务网和应用层。其中传送网可以细分为物理层和 信道层(SDH/PDH/WDM等),在信道层上面可以支持由各种电路层设备(如分组 交换机、路由器等)组成的业务网(如IP网等),提供各种网络业务。而在业 务网上面可以开发出种种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应用(TMIS/DMIS/会议电视 等)。为了支持各层网络的有效运行和管理,需要有支撑网即信令网、同步网 和网管网。铁路通信网分层结构见下图:

<2008北京青年通信科技论坛》论文集 铁路通信系统包括如下子系统:(1)传输子系统为其它通信子系统和信号系统等提供信息传输及交换信道。该系统由光数字传输设备及光纤环路组成。

(2)无线通信子系统为固定用户如调度员、车站值班员等与移动用户如列车 司机、维修、公安等流动人员之间提供通信手段,它对行车安全、运营效率、服务质量、应付突发事件提供保证。该系统由数字集群设备组网。

(3)程控电话子系统供工作人员与内部及外部进行公务通信联系的通信子系 统。该系统由数字程控交换机网络构成。

(4)数字专用调度电话子系统是列车运行调度指挥、电力调度、防灾救护

及 维修等部门提供作业指挥而设置的专用直达电话系统。该系统由数字调度主系 统、分系统、前台及分机组成。

(5)闭路电视监视子系统为控制中心的调度员、各车站值班员、列车司机等 提供有关列车运行、防灾救灾以及旅客疏导等方面的视觉信息。该系统由图像 摄取、图像显示及录制、车站控制、中心控制、视频信号传输等部分组成。(6)广播子系统用于向旅客通告地铁列车运行以及安全、向导等服务信息,向工作人员发布作业命令和通知。该系统由中心控制设备、车站及车辆段广播 设备和传输接口组成。

(7)通信电源由交流电源切换及配电屏、电源、高频开关电源和蓄电池组组 成。

(8)其它系统包括光缆光纤监测、动力环境监测、时钟等系统。(2008北京青年通信科技论坛》论文集

二、建立综合网管的必要性

作为铁路通信的后台支撑系统,网络管理部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前台的 业务运营和信息处理提供全面完善的系统保障。如何建设面向运营的强大而灵 活的网络管理系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由多厂商设备构成的铁路通信网络中,各厂商的产品都有自己的一套网 管系统,而这些网管系统在开发之前没有定义统一的信息交换和信息管理协议 与格式,而是采用各自的管理协议、互不兼容。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给网络管 理带来了一系列难题如下:

(1)信息无法共享 各专业网只能了解本专业网的资源和网络运行情况,信息存放分散、孤立,对网内各类资源的利用率情况没有全局的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上 业务的开展,阻碍了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2)难以统一调度和管理网络资源 通过各厂商的网管系统无法实现跨厂家、跨系统的资源调度。传输网的运 维属于被动式运维,不能达到主动式运维和预防式运维的目标:

(3)无法完成业务质量的保障。针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需要对传送网提供的业务传输电路进行有效的 质量保障,而现有管理方法不能提供端到端的管理。

(4)多厂商设备下的互连互通互操作问题。无法提供智能化的网络资源调度建议方案,无法实现互联互操作及统一管 理。基于以上问题,有必要建立铁路通信网的综合网管系统。通过该网管系统 对各线范围内通信网进行统一的、全局的管理,从而提高通信网的整体运行维 护水平,保证通信网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三、综合网管的特点

综合监控系统是指将彼此孤立的各类控制系统通过网络有机地连接在一 《2008北京青年通信科技论坛》论文集 起,并建设智能综合监控中心,监控和协调各相关子系统的工作,充分提高各 类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综合决策水平,为乘客提供一个便利、快捷、舒适的乘车环境,并在灾害发生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护人的生命和财 产安全,实现“高安全、高效率、高品质服务”的铁路交通。

综合网管与传统的孤岛式网管相比,其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i)资源共享 提供统一的工作平台及界面,对各子系统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按各子系 统的不同需求合理分配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及人力资源。

(2)信息互通和联动 在统一的工作平台以及共享数据库的支持下,各子系统能有效而快速地相 互传递信息.实现系统间的联动。跨系统故障处理的能力当发生系统故障时操 作员可更快找出故障原因及其他系统相应出现的问题及现象.有利于处理跨系 统问题.提高服务质量。

(3)工作模式预设能力 可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应的预设模式,实现对全线各受控子系统作联动控 制,应付不同事故。人机界面的统一性有利于建立统一的人机界面,形成的图 形、图像、表格及文本格式一致,可提高反应能力、减少误操作。

四、综合网管的功能

综合网管功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综合故障管理 综合故障管理的目标是以业务为中心进行预警,实现端到端业务的监控管 理,将告警信息关联到电路,提高业务保障能力。其主要功能是基于不同专业 的监控系统实现集中和综合的故障管理,提供跨专业平台的网络集中告警功 能,在一个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上实现多专业综合告警的实时集中呈现,能够 在众多相关联的告警中迅速判断出产生告警的真正原因,(2008北京青年通信科技论坛》论文集

(2)综合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以网络性能为准则检测网络的利用情况,主要由性能告警的检测 和发现性能故障后网络重配置两部分组成。根据网络的一些运行参数如吞吐 率、响应时间、网络的一般可用度,来判定网络运行的好坏,及决定从哪一方 面来改善。性能管理功能包括性能数据检测和分析、性能闭值设置、性能调整 等。

(3)综合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增强网络管理者对网络配置的控制,这是通过对设 备的配置数据提供快速的访问来实现的,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获得关于当前 网络配置的信息、提供远程修改设备的手段、存储数据、维护一个最新的设备 清单并根据数据产生报告。

(4)综合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主要是提供一个安全策略,确保只有授权的合法用户可以访问受 限的网络资源和重要信息。按照权限、口令以及一些准则来检测有意或无意的 非法入侵,当检测到非法入侵事件后,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查处或追踪。安全管理主要涉及:防止非法用户访问,在敏感的网络资源和用户集间建 立映射关系:数据链路加密;密钥分配和管理;安全日志维护和检查;审计和 跟踪;防止病毒:灾难恢复措施。

五、结束语

综合网管系统极大地方便了运营部门的设备维护人员,缩短了故障判断和 处理的时间,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资源,提高了网络运行维护水平,提供了一种 更加友好和便捷的管理方式。在国内,目前综合网管系统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相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 用。(2008北京青年通信科技论坛》论文集

参考文献:

〔1〕YD/T852-1996.电信管理网(TMN)总体设计原则 〔2〕冯明.实用网络管理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 〔3〕李兴明.网络管理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4〕夏海涛,詹志强.新一代网络管理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 版社,20

综合通信系统 篇3

【关键字】无人;监控;海事;通信;TCP/IP

三峡地区成库后,库区航道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库区航运呈现繁荣景象。但与之同时库区航运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各种水上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为加强长江黄金水道航运安全的监管力度,重庆海事局相继建立了VTS、GPS、AIS、CCTV、电子巡航等一系列监控监管设备,随着现代通信系统的建立,重庆海事局通信信息中心(以下简称通信信息中心)越来越多的基站都采取了无人职守的方式。由于前期重投资建设,轻监控维护,造成了现在无人机房维护困难、效率低下的状况。无人基站能否正常稳定运行已经成为了木桶理论的最短板。为适应长江海事“四化三步走”的战略方针,满足通信信息化,监管现代化的实际需求,库区无人基站的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1、现状调查与研究

通信信息中心现有无人基站包括泸州南溪、重庆黑石子、涪陵南沱、万州水厂、云阳侗村、奉节大麦沱、巫山青石等10余个基站。分布在川江近千公里航道的两边,点多线长,交通不便,管理与维护困难。通信设备众多,各个监控独立运行,互不相通,而且很多设备没有监控,基站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有的基站曾经出现过有油机房被洪水淹没的情况;还有的基站出现过市电缺相导致蓄电池放电完毕后,所有设备停机,SDH干线传输中断的重大事故。

综合现状分析,没有机房远程综合监控系统会出现以下问题:(1)维修人员巡检过程无法规范管理,维护工作没有客观的记录;(2)电源系统没有监控,市电异常、停电后电池过放电损坏等状况时有发生;(3)没有视频及门禁安防系统,在机房出现故障及盗窃事件时,无法有效监控;(4)机房空调常年打开,造成运行成本过高;(5)机房环境没有监控,出现水浸、起火等无法及时处理。

由于通信信息中心以前试点建设过的监控系统规模小,节省人力效果不明显,使用效果有限,管理功能没有体现。甚至出现误告、错告、漏告的情况,而且由于监控系统自身稳定性差,后来不得不拆除。所以,系统先进性、可靠性、性价比、可扩展性、安全性、使用及维护性都是需要考虑的地方。

2、系统设计

2.1网络方案

传统的监控系统是各个子系统单独工作,相对独立。随着网络化的发展,机房监控系统已经由第二代C/S工作模式转向第三代B/S网络体系,机房设备管理将向着大集中方向发展。由于通信信息中心在2011年已经实现了重庆地区数据网络的升级改造,各个接入点都能达到10-100M的接入速率,为实现数字化和網络化的机房监控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本次设计的综合监控系统采用基于现有网络结构,拥有一个新型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以服务器为载体,通过内置的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实现对机房动力环境基础设施的实时监测及动态管理。监控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端局的数据、视频采集部分RDU-A;对各端局的采集数据进行处理的主控部分RDU-M。系统支持HTTP、TCP/IP、STMP、等多种网络协议;所有设备通过RJ45接口连接;监控界面友好,硬件化设计,不依赖终端,各种数据可以通过浏览器查询。

2.2软件架构

整个监控系统按照控制管理分为监控接入层、承载交换层、控制管理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1)监控接入层:负责把视频源、环境变量转换并编码压缩成IP数据流通过IP网络传送;(2)承载交换层:采用开放式的TCP/IP协议的IP承载网,并利用组播/单播协议把不同的数据码流传送到实际目的地址;(3)控制管理层: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与管理;(4)应用层:主要由客户端负责把监控图像、数据进行实时查看,并把历史数据进行回放,系统功能及实现。

3、系统功能及实现方式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监控中心管理、告警管理、视频监控管理、门禁管理、报表查询和系统管理。具有声光等多种报警方式。通过购置和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可以实现数据的采集、分析与监控。

(1)视频监控:对于机房及安保视频监控,可以使用自带的USB摄像机或者用硬盘录像机挂接多个IP摄像机来采集信号。

(2)UPS电源的监控:现有易事特UPS电源标配RS485接口,可以通过485接口实时采集电压、电流、频率、功率等参数,并有直观的图形界面显示。

(3)机房精密空调的监控:换装精密空调,使用空调RS485接口卡,将空调信息直接接入采集器。系统可全面诊断空调状况,监视及设置空调的各种参数。

(4)配电柜的监控:现有设备为洲际配电柜,需要做数模转换改造,在配电柜前面加装数字电表,通过数字电表采集三相电压、相电流、线电流等数据。也可以通过动力源电源控制模块上的RS485接口进行数据采集。

(5)温湿度监控:采集器监控模块上设有温湿度、烟感、门磁等传感器接口,只需将机房内的传感器接入采集器,就可以很好监控机房内的环境。

(6)机房漏水监控:机房内空调会有产生漏水的隐患。采集器内有专门的水浸接口,将漏水传感器接入,可以检测空调四周的水患情况。

(7)对于现有VHF系统:现在使用MODEN进行远程拨号联结,监控信号不稳定且容易中断,可以通过协议转换器采集信号通过网络传回。

(8)对于油机机房:最好换装青石基站采用的开普系列智能柴油机,通过柴油机组的数据接口可以采集数据,并采用高清防爆摄像头采集视频信号。

(9)对于SDH、PDH、等主要通信设备:可以通过联系生产厂家开放接口进行接入,对于老旧设备还可以加装独立摄像头来解决。

4、系统特点

整个系统基于TCP/IP网络协议,主控及监控界面不依托于任何软件,只需一台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机房信息,同时支持短信、电话、邮件告警功能;无人基站采用综合数据采集单元实现对设备量、安全量、环境量的监控,连接方式全部采用RJ45网口连接,易于建设实施,工程量小,综合数据采集单元通过一个IP地址完成对“供电/散热/环境/配电(甚至不同品牌设备)”的一站式监控,节省带宽资源。而且该系统具有扩展和与其他系统联网的能力,可实现系统自动化管理,真正达到无人机房无人值守。

5、结束语

综合性靶场通信系统设计 篇4

为提高我军信息化作战能力,减少人工机械读靶带来的不便与资源浪费,提高指挥官指挥作战能力,快速便捷准确地获知试验数据,提高试验效率。解决靶场通信问题迫在眉睫。当前靶场的通信方式无非有两种,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尽管通信稳定、误码率小、保密性好,但是其不易移动,机动性差。无线通信具有开通便捷、灵活、易于调整、移动性好等特点,对于固定及移动使用的综合性靶场来说更适合。现提供一综合性靶场通信问题解决方案。

2使用要求

靶场由三个固定靶点和一个移动靶点组成,其中固定靶点和移动靶点到指挥所的距离约40千米,移动靶点的移动距离为100米。具体通信要求如下:指挥所指挥员与各靶点人员之间进行电话通信;各靶点将采集的坐标等数据信息传至指挥所;指挥所能观察到各靶点的视频图像。图像要求为H.264编码,传输速率不小于512kb/s。具体位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3解决方案

根据需求及泉清公司产品情况,先做如下路由设计:

⊙在距各靶点5千米处设置一营地(中继站),营地到指挥所之间距离为35千米。

⊙在营地到各靶点之间选择MA2000型点对多点无线通信系统实现通信:营地作为中心站,各固定靶点及移动靶点作为用户站。

⊙营地到指挥所之间大数据业务传输采用DR 2000系列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实现通信。

由于营地到各靶点距离较近(5千米),本着节约成本及简便安装的目的,可在各用户站采用较小增益的全向天线(8d B)。天线安装在某固定抱杆处,通信设备的所有单元箱包括室外单元部分均安装在具有掩护作用的掩体后,天线与其他单元以射频电缆进行连接。

营地到指挥所之间借助原有铁塔,将DR2000型系统天线架高,通过光电复合电缆延伸到营地内部,形成了营地到指挥所的固定通信。如图2所示。

3.1设备简介

3.1.1 MA2000型点对多点无线通信系统

工作频段:1427-1525MHz。

系统传输容量:60个64kb/s通道。

通信距离:覆盖半径为25km的通信范围。

用户语音接口:FXO、FXS、自动电话、磁石电话等接口。

用户数据接口:RS232数据接口、LAN接口。

发射功率:30d Bm。

门限电平:-78 d Bm。

3.1.2 DR2000系列数字微波接力机

工作频段:5.8,7/8,13,15,18GHz。

调制方式:QPSK,8PSK,16QAM等。

发射功率(d Bm):30/27/20/20/20。

AGC控制范围(d B):≥60。

灵敏度:2E1≤-88,4E1≤-85,8E1≤-82,16E1+LAN≤-79。

系统容量:2E1~16E1。

3.2数据传输方式

⊙调度话音,为实时双工传输,可三方通话。

⊙测量数据,由各用户站实时将坐标等数据通过异步数据接口传输给中心站,再由中心站传输给指挥中心。

⊙视频传输,将用户站的监控视频通过L A N接口传输到中心站,再由中心站通过DR 2000型系统传输给指挥中心。

3.3路由计算

本文所有计算涉及的天线挂高,均在相同海拔高度基础上计算。

3.3.1设计指标

根据微波通信工程设计要求,路由设计应满足以下指标:

⊙任何月份0.75%以上时间的1分钟平均误码率≤1×10-6。

⊙任何月份0.0075%以上时间的1分钟平均误码率≤1×10-3。

⊙任何月份的误码秒累计时间率≤0.6%。

3.3.2参数选择

⊙因属于光滑地形(草原),地形因子Q取2。

⊙因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因子K取1。

⊙地球等效因子K取4/3。

3.3.3计算公式

3.3.3.1系统增益(P)的计算

式中,G1为中心站天线提供的增益;G2为用户站天线提供的增益;Pt为发射功率;Pr为接收机提供的增益。

3.3.3.2地面附加损耗V

(1)反射点计算

式中,h1为中心站天线挂高;h2为外围站天线挂高;d1为反射点到中心站的距离;d2为反射点到用户站的距离。

(2)反射点满足视距传输所允许的最大障碍高度

式中,d为两站通信距离。

(3)地球凸起高度

式中,K为等效地球因子。

(4)路径余隙

(5)第一菲涅耳半径

(6)自由空间余隙

(7)相对余隙

通过查对V-P(单障碍衰落因子与相对余隙关系)曲线图,可获得地面造成的附加损耗值V。

3.3.3.3路径的衰落储备(F)的计算

式中,F为路径衰落储备;P为系统增益;L为系统衰落。

3.3.3.4系统中断率(Pi)的计算

系统最坏月瑞利衰落概率为(平衰落)

式中,K为气候因子;Q为地形因子;f为频率;d为通信距离;F为路径衰落储备。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系统的中断率应小于允许中断率6.048×10-5。

3.3.4计算结果

由计算可知,各靶点到营地之间选择8d B全向天线传输即可实现;营地到指挥所之间选择2m口径天线即可。

3.4系统传输容量和通信业务内容

3.5每个站点的具体连接方式

3.5.1固定靶点

在固定靶点由上至下依次为全向天线、室外单元、室内单元。磁石电话、图像编码器及指挥系统PC机分别连在室内单元的磁石电话接口、LA N接口与异步数据接口上,摄像头连接到图像编码器上。如图3所示。

3.5.2移动靶点

考虑到移动靶点的移动性,摄像头连接无线视频收发器的发射端,图像解码器连接接收端,视频编解码器连接MA2000室内单元LAN接口上,其他安装同上。如图4所示。

3.5.3营地

MA 2000型系统室内单元L A N接口接入DR 2000室内单元LAN接口;DR 2000室内单元到E1口连接PCM设备,PCM设备的磁石电话和异步数据接口同MA2000室内单元相连。

3.5.4指挥所

DR2000室内单元与视频服务器分别连接到网络交换机上,通过视频服务器对图像信息进行解码和视频分割,并最终在视频显示设备上显示。DR2000系统室内单元E1接口连接PCM终端,PCM终端的磁石话路和RS232接口分别连接磁石话机和指挥系统PC机。指挥员可在指挥所大厅内对各靶点进行图像监测、话音指挥以及数据交互。如图5所示。

4结束语

针对多站点系统组网以及远距离传输的难点,将点对多点系统与点对点微波系统结合使用,结合有利地形设立中继站,既解决了各靶点和指挥所之间的组网问题又解决了到指挥所的大容量远距离传输问题;设备接口丰富,可为多种业务终端提供信道,使话音指挥、数据交互以及视频监测成为可能。

摘要:本文对具有固定靶点和移动靶点的综合性靶场进行了通信系统设计,通过设计实现靶场与指挥所之间进行视频、语音、数据的传输。

关键词:靶场,微波通信,中继

参考文献

[1]姚彦,梅顺良,高葆新等.数字微波中继通信工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0

[2]许世军.靶场远距离通信系统设计.测控技术,2004,23(5)

综合通信系统 篇5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在快速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计划新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长度将近1300公里,总投资约5000亿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种高密度、大运量的交通系统,必须保证其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电力综合监控自动化系统则为整个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简称SCADA 系统,它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使调度中心实时掌握各个变电所设备的运行情况,直接对设备进行操作。

电力综合监控系统早期广泛应用在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上,如今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它走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城市轨道交通特色的电力综合监控系统,和以往的系统相比其具备以下特点:

(1)具有更强大的接口通讯处理能力;

(2)具有更快速准确的实时数据运算和传送功能;

(3)具有单控、程控、时间控制等更灵活多样控制功能

(4)具有更强大集中的数据监视平台,提供更丰富的调度管理功能。

随着计算机等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地铁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网络及其通信协议正向着开放、高速、综合的网络化方向发展,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提高所内设备的互操作性,是今后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的方向,也是设计新的大型综合监控系统的出发点。

本文结合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对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工程实际详细分析和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的结构和网络通信体系,分析了IEC61850标准在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综合监控系统上的良好应用前景。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结构

电力综合监控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控制、网络、数据库、现代通信等技术将变电站所有二次设备(包括控制、信号、测量、保护、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执行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来提高变电站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

电力综合监控系统主要有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结构,集中式系统结构按信息类型划分功能。其信息是集中采集、处理和运算的。此类结构对监控主机的性能要求较高,且系统处理能力有限,开发手段少,系统在开放性、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较差,抗干扰能力不强。而分布式系统结构则按功能设计,如按保护和监控等功能划分单元,分布实施。其结构采用主从 CPU协同工作方式,各功能模块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分布式结构有助于系统扩展和维护,可靠性好,局部故障不影响系统其它模块正常运行。

以广州地铁为例,其供电系统主要由110 kV/33kV主变电所及分布于沿线各站的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组成,各车站变电所进线电源均采用33kV,地铁内部由33kV电压组成一个独立开环供电网络,该网络以双回路馈电电缆向各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供电。针对该供电系统特点,广州地铁电力综合监控系统采用了集中管理,分散布置的模式,分层、分布式的系统结构,系统由管理层,网络通信层、间隔层设备组成。变电所管理层通过通讯网络与所内各供电系统智能设备进行接口数据交互,完成数据采集与控制功能。其电力综合监控系统对全线上述各类变电所的供电设备进行监视控制、数据采集以及对接触网电动开关设备的运行状态监视控制,负责全线牵引及电力供电系统的运行管理、正常检修及事故抢修的调度指挥,以确保整个供电系统及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其典型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地铁的间隔层设备接入系统的网络主要有三种方式:

(1)间隔层设备直接接入到变电站的管理层网络中,如交直流屏、再生制动装置等间隔层设备。

(2)间隔层设备先联网后再接入到管理层网络中,如33kV保护测控单元、1500V保护测控单元、低压智能测控单元等间隔层设备。

(3)通过转换单元接入管理层网络,如轨电位、上网隔离开关、排流柜等间隔层设备。

图1

典型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结构图

该系统采用三级控制方式,即控制中心远方控制、所内控制信号盘上集中控制、设备本体控制。三种控制方式互相闭锁,以达到安全控制的目的。中央监控中心主要有控制、数据采集处理、显示、报警、维修及事故抢修调度等功能。调度人员在此进行日常控制、监视和调度管理等工作。设在变电所的就地监控系统由控制信号盘(包括通迅控制器、测控单元、馈线隔离开关控制回路、交换机等)、下位单元、维护机及所内通信网络等部分组成。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的网络通信

随着计算机技术、现场总线、快速工业以太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地铁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网络及其通信协议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集中、低速、专用封闭式的自动化系统正向着开放、高速、综合的网络化方向发展,通过局域网的互联,实现系统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

从目前地铁工程建设实施的经验以及国内外设备和技术条件来看,地铁电力综合监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解决各种设备间的接口通信。由于各大传统的间隔层电力设备和监控系统厂商几乎都有适用于自家设备的通信协议,各种协议之间无法直接通信使得电力综合监控系统厂商集成的时候增加了很大的技术难度和很高的技术成本,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接口问题,就只有要求各个厂家采用开放式的接口和通信协议,构建一个开放的系统。目前,地铁电力综合监控系统也正向着通信接口标准化、提高设备间的互操作性方面发展。研制开发符合国际和国家标准通信规约的各种通信软件对于提高地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显得非常重要,也是地铁电力综合监控系统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IEC61850标准是基于通用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唯一国际标准,它是由国际电工委员会第57技术委员会(IECTC57)的 3个工作组10,11,12(WG10/11/12)负责制定的。它能大幅度改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设备数据集成,减少工程量、现场验收、运行、监视、诊断和维护等费用,节约大量时间,增加了自动化系统使用期间的灵活性。它解决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产品的互操作性和协议转换问题。采用该标准还可使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具有自描述、自诊断和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的特性,极大的方便了系统的集成,降低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程费用。

IEC61850通信标准通过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对象进行统一建模,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和独立于网络结构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并支持TCP/IP协议,是一个开放的,代表了未来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方向的通信协议,IEC61850标准强调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信息的数字化,既包括在管理层和间隔层实现基于高速以太网的实时通信,也包括在过程层(包括数字化的电气量采集装置、合并单元等)实现基于网络的通信。这种基于以太网的通信架构的采用,统一了通信系统的物理介质,减少了因为不同的物理介质而导致的互连问题,同时在过程层中采用以太网进行二次电气量(包括模拟量、开关量)的数字化传输,将大大减少变电站的接线,方便工程设计和维护。IEC61850协议将变电站通信体系分为3层:变电站层(管理层)、间隔层及过程层。在管理层和间隔层之间的网络采用抽象通信服务接口映射到制造报文规范、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传输GSE/GOOSE信息的无连接网络协议CNNP,传输网络是冗余以太网或光纤环网。在间隔层和过程层之间的网络采用点对点的单向传输以太网或者交换式实时以太网。

在广州地铁五号线电力监控系统中,在和底层间隔层设备的通信协议上首次采用了国际先进的IEC61850协议,广州地铁在全国同行业率先采用IEC61850标准极大地推动了轨道交通电力综合监控系统向国际标准前进的步伐,同时也敦促和坚定了设备厂家开发IEC61850规约,向国际统一标准发展的决心。可以说为轨道交通乃至全国电力综合监控系统接口的标准化开发带一个好头。

4结束语

综合通信系统 篇6

【关键词】综合管理系统;通信传输线路;优化方案

通信事业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通信传输线路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其质量好坏与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通信信息传递的实际效果,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对通信质量的要求,给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通信服务,我国通信部门与相关技术研究方,通力合作,在通信传输线路工程的优化方案方面,提出了以综合管理系统为基础,分模块、分层次的开展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实现该工程建设的效率提升,确保通信传输线路的质量达标、通信稳定,从而全面推动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

1.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应用综合管理系统的优势分析

通信传输线路工程作为通信事业发展的基础建设内容,其工程质量与建设效率,决定着通信事业发展的稳定性,如何更加优化的制定与完善通信线路工程建设方案,已经成为有关单位、企业重点研究的问题。因此,借助于目前广泛应用于国家基础事业建设、民用通信建设中的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通信传输线路工程的方案,成为了我国通信部门和通信传输线路实施方非常重视的内容。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综合管理系统的实际运用情况,将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应用综合管理系统的优势,总结如下。

1.1 通信传输线路工程方案系统化,建设效率明显提升

一般情况下,通信传输线路工程方案,在运用综合管理系统后,会根据该工程的实际需求,分为不同功能的模块,这些模块主要涉及到管理、查询、检测、编辑等内容,使整个通信传输线路工程方案体现出系统化特点,更加高效的开展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建设工作。因此,随着综合管理系统在我国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于各行各业中的通信传输服务的基础线路也应该跟上综合管理系统运用的步伐,更加合理的、系统的制定通信传输线路工程方案,保证综合管理系统能够具备完善的、相符的通信传输线路。

1.2 相应技术不断完善与创新,为综合管理系统的运用、通信传输线路的改良提供了技术基础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科学技术、民生工程等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从事于综合管理系统、通信传输线路的研究人员和专家不断增多,相关技术得到了思路完善与理念创新,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检验。因此,从目前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通信传输线路工程方案的优化,在利用综合管理系统上,有着较为突出的优势,如何在各部门、各行各业中有效利用综合管理系统,开展相应的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内容。

2.以综合管理系统为基础的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实例分析

2.1 电力通信传输线路综合管理系统

以苍南电网为例,其在1997年,初步构建了龙岗-宜山-钱库三线PDH系统,并在2000年的时候,建成SDH系统,且将其扩展为22个占点。2002年,苍南电网开始正式建设电力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截止到2012年初,已有光纤网点达到40多个,主要采用OPGW光缆与ADSS光缆,可以通过不同的通信路径来连接主备网络,或是通过不同的设备来连接网络。

该通信传输线路综合管理系统,主要采用Web的浏览方式,利用客户端计算机的IE浏览器,就可以实现相关操作,大大降低了对系统的操作难度,有效提高了系统的运行速度。另外,电力通信传输线路综合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分为系统管理、设备查询与管理、数据收集与整理、地图的编辑绘制,以及电脑打印等。

2.2 地铁安防通信传输线路综合管理系统

以中国安防行业网提供的数据和模型图,地铁安防通信传输线路综合管理系统主要包含了主机、备机、客户端、安检信息系统、门禁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时钟同步系统、智能检测系統等。纵观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多条交通线路逐渐构成大规模的城市交通网络,轨道线网的综合接入与联网管理需求提出,大安防集成系统——以一套平台为核心,将视频、门禁、报警以及其它子系统集成,多条线路统一管理将是非常明显的趋势。

3.关于以综合管理系统为基础,优化通信传输线路工程方案的合理策略

3.1 加强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力度,将其合理运用到通信传输线路工程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综合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在我国各生产领域、管理部门中得到了应用,对通信传输线路的方案制定与实际落实产生了非常明显的作用,更加合理、高效的构建了通信传输线路网络。因此,在今后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在通信传输线路的方案研究与实际建设中,应当继续加强对相关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充分结合所建通信传输线路工程的具体特色,使综合管理系统与通信传输线路相结合,从而制定出最优化的通信传输线路。

3.2 加大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增加其实习检验机会

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通信传输线路工程的方案制定,如果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就只会是纸上谈兵,做不出实际成果来。而我国目前从事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要更加努力的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人才差距。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及通信行业,应该高度重视对相关人才的培养,通过制定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扶持资金等方式,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使其学到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够充分作用到通信传输线路工程方案制定与实际工作中。另外,还应该在教育模式上加强改善,通过政企合作等方式,给予相关专业的学生,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在实习岗位上充分检验自身的专业知识。

3.3 提升国家通信部门与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监管力度

通信传输线路工程的方案设定与工程建设,必须受到我国通信管理部门的全程跟踪监督与管理,这是保证国家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运用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通信传输工程方案方面,笔者认为国家通信部门及地方政府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颁布与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建设条约,合理、合法的开展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建设;同时,利用诸多媒体渠道等,将综合管理系统推广出去,使其在更多的通信传输线路工程中得到应用,发挥出更大的高效管理作用。

3.4 加深国内外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对综合管理系统运用的经验交流与合作

国内外通信传输线路工程,由于各地区环境不同、工程作用对象不同,所以在方案设计与实际建设过程中,对综合管理系统的运用方式,以及所面临的的各种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各自都有着相对突出的优势存在。因此,以综合管理系统为基础,优化通信传输线路工程方案的必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加深国内外通信行业在传输线路工程方面对综合管理系统的经验交流与合作,不断丰富自身的应用思路,不断完善相应的应用方式,从而更加灵活、更为高效的将综合管理系统作用到通信传输线路工程中。

4.总结

综合管理系统在我国通信传输线路工程方案制定与实践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结合两者,促进通信事业的发展,是我国通信部门和有关工程建设方极为重视的内容。

在今后通信事业的发展进程中,要加强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力度,加大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国家通信部门与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监管力度,并加深国内外通信传输线路工程对综合管理系统运用的经验交流与合作,从而实现通信传输线路工程方案的优化,提高综合管理系统的运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艳强.对移动传输线路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3(15).

[2]孙晓巍.电力通信线路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2.

[3]曾惠斌.对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与施工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01).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发展建议 篇7

1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建立的目的

之所以要建立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 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电力通信系统的管理质量, 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来充分保障电力通信网络的运行安全, 并依次提高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管理、维护自动化水平, 使电力通信网络系统能够更好、更优质的为人们提供服务。

相比于传统的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 综合化网管系统不仅在管理目标上作了改变, 还在管理内容、管理对象上都作了较大的改变。拿综合网管系统中的网元管理系统来说, 网元管理系统的监控管理对象是通信设备, 该系统的基本作用是为通信设备提供配置, 并加以监视, 而传统的单一化网络管理系统的作用则是对网络系统中通信设备的集中配置进行监视, 监视对象仅仅只是通信设备的集中配置。由此来看, 电力通信综合化网管系统所囊括的管理对象、管理范围和管理内容都比单一化网络管理系统要多很多, 它是电力通信网络在网络内容、网络范围、网络功能上的一个综合化体现。

2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建议

2.1 建立完整的电力通信业务管理平台

需要清楚的是,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是在电信管理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目前国内所建成的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大多属于网元管理系统, 而网络及上层的管理只有少部分的综合网管系统可以实现, 也就是说, 我国现阶段的大多数电力通信网络系统都无法实现网络及上层的管理, 其对电力通信网络系统运行状况的管理普遍停留在监控水平, 大多无法实现进一步的通信网络系统管理。

需要提及的是, 尽管电力通信网络管理必须要应用到不同类型的网元管理系统和单一网络管理系统, 只有依靠它们才能实现电力通信网络运行数据的收集, 实现网络的安全运行, 但是, 从电信管理网络的基本功能以及电力通信企业的管理理念上来看, 我国目前的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建设并不应该只停留在这一阶段, 应该进一步发展, 建立一个更加完整与完善的电力通信业务管理平台。

2.2 建立智能化故障信息分析和处理平台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可以考虑往智能化方向发展, 引入智能化技术, 在网络管理系统中建立一个智能化的故障信息处理平台, 利用这个平台来解决电力通信网络运行中的两个最大问题:

2.2.1 分析、判断并正确决策网络运行率故障中的异常事件

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 尽管目前的电力通信综合化网管系统已经设置了一些暂时性的解决对策, 但这远远不够, 还需要在以后工作中继续改进, 寻求更有效的异常事件的处理措施。比如对故障报警的过滤处理, 关联处理等,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相应的处理策略数据库, 保证下一次故障事件发生后, 系统能及时调动处理策略数据库中的处理策略, 并准确执行。

2.2.2 有效分析高层次网络业务所提供的网情数据

这个问题的解决措施在当前的综合网管系统中很少, 同样也需要在这个方面做继续、不断的努力。但需要清楚的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网络业务所提出的业务要求会变得更高, 故障分析和处理平台在分析网络业务的网情数据时, 一定要依次完成以下几项工作:准确统计与分析网络负载;准确统计和分析网络与网元的利用率;准确统计网络和网元的故障;深入分析网络隐患;分析并得出相关的处理策略。

2.3 建立电力通信网的资源管理平台

通信资源的管理是通信网络管理的重点。但目前的情况是, 资源管理由其所在部门各自为政, 不成系统。因此, 应该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资源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应涵盖两大范畴, 配备各种功能模块, 对通信网络的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实现高效管理, 提供包括统计查询、报表和应用分析等各种应用功能, 为通信系统的生产、业务、运行和维护提供管理服务。

根据对电力通信网通信资源组成的分析, 以及对用户管理需求的分析, 并参考电信主管部门建立的资源管理系统的规范, 建议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应包括以下5个部分:

a.基本数据:设备数据管理;工程图纸管理。

b.物理资源:空间、地理数据管理;机房设备资源, 包括设备、机架子架、机房节点设备、机房连接设备、节点设备和连接设备的关联数据;线路网网络资源, 包括光缆线路网资源、电缆线路网资源;线路支撑资源, 包括人孔、管道、电杆、吊线、管道路由、杆路路由、金具等。

c.逻辑资源:传输网网络资源, 包括传输网资源配置、传输网网络拓扑;交换网络资源, 包括交换网络、信令网和智能网拓扑;号码资源。

d.资源管理功能:查询和统计功能;网络资源调度管理, 包括网络资源调度申请、业务管理与调度管理;网络质量管理, 包括性能参数管理、告警信息管理。

e.管理系统管理:用户权限、日志管理;数据的分发、备份和恢复。

3 结束语

通信网络管理系统十分庞杂, 涉及范围很广, 其发展也是多力一面的, 例如:路由自化、配置自动化、带宽规划和控制等力一面的发展也是重要的课题。选择上述3个力一面的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两个基本观点:一是用户管理通信网络的需求;二是数据利用的需要。我们希望引起人们对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发展的重视, 研发出更完善的通信综合网管系统, 为电力通信网络的管理服务。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 电网建设规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扩大。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 用于管理电网运行的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也势必要不断完善, 以便能更好的对电网和电力通信系统的运行进行管理。针对电力通信综合网络管理的重要性, 本文对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并给出几点相应的发展建议, 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电力通信,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1]陶邦胜, 傅斌杰.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高级功能[J].电力系统通信.2002 (09)

[2]柯天兵.电力通信监控网管系统中通信设备的接入[J].电力系统通信.2002 (06)

关于综合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8

一、卫星宽带网络通信技术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该系统的包含了移动终端、协调控制站、地球站以及海事卫星等部分,支持的通信服务有传真、位置报告、便携式卫星电话以及车队管理等内容。在海事领域方面涉及到卫星宽带网络通信技术应用的有:电话直拨、传真、电子邮件等。

宽带全球区域网络:其是国际移动卫星公司所建立的一项主营业务,该系统首个借助手持终端进行全球宽带数据提供的通信系统,同时也是首个对数据传输速率进行保证的卫星通信系统。宽带全球区域网络可以分为用户段、地面段、空间段三个部分[2]。

卫星网络接入终端:将终端接入都卫星网络中的目的是实现主要设备与网络连接,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使用场景的差别,卫星网络接入终端又可以分为舰载、就、车载、机载以及手持等类型,有利于用户进行自主选择。

二、需求分析

在系统生命周期中,需求分析非常重要。对用户需求进行统计、整理、细致分析,才能形成准确、完整的规格说明书。基于卫星宽带网络的综合通信系统,需要具备的功能有地理信息系统、文件传输、视频通话、语音通话、终端管控、地理信息系统等模块,信息系统分为中心主控端和客户端两大部分,在实际的应用中。客户端必须与卫星宽带网络进行连接,进入中心主控端,根据用户需求对主控端进行发送请求,中心主控端相应后便可进行通信。该系统的所有通信均由客户端发起,系统的中心主控端负责对用户请求进行处理。且一个客户端只能同一个中心主控端用户通信,客户端和中心主控端系统间的交流不会受到地理条件与环境因素的限制,因此,该系统是一类新型通信指挥系统,能够在野外勘察、探险救灾等方面实现指挥中心对现场的零距离指挥,可进行推广应用。

三、设计与实现

根据卫星宽带网络通信特点、系统运行平台特征,为了能够促进系统可升级性、实用性以及可用性提升,在设计方面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系统层次的合理划分:该系统的所用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借助网络通信,因此可以将网络通信单独作为一个功能模块,这样不仅能够简化系统设计,还能避免出现代码冗余,此外,还能显著降低系统耦合性。

注重提高代码通用性与可移植性:虽然系统客户端是运行在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上的,但仍然需要充分考虑PDA、嵌入式等系统,所应用的操作系统包含CE5.0、Mobile 6.0以及Windows XP等,为了让系统能够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开发人员必须注重提升代码通用性,避免系统在不同运行平台中发生不兼容现象。

提升可操作性:该系统在较小尺寸显示器的移动终端上运行,因此对用户界面的可操作性要求较高。故在进行界面设计时,应注重界面友好,便于用户操作。

致力于提升系统网络传输可靠性:系统使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网络通信平台,信道不稳定性明显增加,所以对关键数据传输必须应用相对应的网络协议来确保网络数据传输可靠性。

保障数据传输安全性: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通信环境更加复杂,为了保证系统数据传输安全性,必须对本系统所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来保证所传输数据的安全性。

摘要:宽带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通信系统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并且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其产业规模和业务范围也大幅度扩大。本文首先对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综合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综合通信系统,卫星宽带,语音通话,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谢铁城,达新宇,褚振勇等.变换域通信系统基函数的最佳门限设计[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3,35(10):2204-2207.

综合通信系统 篇9

关键词:牵引变电所,通信系统,光纤,无线通信

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牵引变电所作为牵引供电系统的心脏, 完善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可靠供电的重要保证。系统自动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通信是否符合自动化的要求, 它起着设备与自动化联络纽带的作用, 担负着信息的处理、命令的发送和返回以及所有数据的传递。因此, 通信系统的实时性、准确性、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对牵引变电所的通信系统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1 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现状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通信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的信息交换, 另一方面是变电所与远方控制中心的通信。目前牵引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系统, 存在通信方式和通信协议多样性、通信媒介多以屏蔽电缆为主、通信设备没有备用等问题。

2 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优化

2.1 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要求

(1) 快速的实时响应能力。

(2) 很高的可靠性。

(3) 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4) 双向通信能力。牵引变电所系统需要具备双向通信功能, 来完成数据的上传和控制命令的下达。

(5) 使用维护的易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2.2 优化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通信系统的有线信道

2.2.1 将所有电缆、网线等传输媒质更换为光纤, 以达到以下传输效果:

(1) 容许频带很宽, 传输容量很大, 传输速度快。光纤是至今为止传输速度最快的传输介质, 能轻松达到1000Mbit/s。

(2) 损耗小, 中继距离长, 适合长距离传输。

(3) 体积小、重量轻、可绕性强。

(4) 输入与输出间电气隔离好, 抗电磁干扰性能好。

(5) 泄漏小, 保密性能好, 无串音干扰。

2.2.2 光纤单网改为自愈双环结构

正常情况下, 简单的光纤单环路方式可靠性很高。数据传输需要接在环上的每一个节点, 如果某处发生故障, 容易引起通信中断, 使得整个光纤环流被破坏。采用自愈双环结构, 则可将环形网络完善, 虽然以牺牲冗余度为代价, 但这种结构具有高速率、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通信具有自愈能力。为了保证光纤通信的可靠性, 可采用双环通信网, 互为备用。

2.3 为牵引变电所通信系统建立无线通信应急通道

光纤通道需要庞大的建设费用、维护困难以及不便于复用和复接, 全面推广代价非常大, 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通信站点, 专用光纤通信网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 需要建立无线通信应急通道。一但出现通信光缆故障时, 启用无线网络通道, 确保数据不因外界干扰而导致数据传输中断, 影响调度控制中心监控。

2.3.1 应用GPRS网络建立应急通道

GPRS是在GS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业务,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实现了高速率数据传输。GPRS具有全双工运作, 间隙收发, 永远在线, 只有在收发数据时才占用系统资源, 以数据传输量计费等特点。GPRS网络的核心层采用IP技术, 可以实现与IP网等网的互联互通, 底层可采用多种传输技术, 这使得它较易实现点到点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

除此之外, GPRS还具有以下优势:

(1) 信号覆盖范围广。

(2) 数据传送效率高。

(3) 通信质量可靠, 误码率低。

(4) 扩展性好。

(5) 设备维护上更容易实现。

(6) 支持多种协议:如X.25协议、IP协议。

(7) 系统抗干扰能力强。

当然, 应用GPRS作为应急通道也有其缺点, 比如需要采取加密措施。GPRS网络系统是在互联网中进行数据传输的, 某种程度上已经暴露给无数的网络用户, 而牵引变电所与调度控制中心的通信数据必须加密, 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安全可靠。

2.3.2 应用LTE网络建立应急通道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各种更先进的网络不断出现。LTE网络, 它是3G的演进, 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 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 有着更高的用户数据速率、系统容量, 减少了等待时间、降低了系统延迟和运营成本。全IP承载, 更易维护;能够为350Km/h高速移动用户提供>100kbps的接入服务;可以灵活配置1.25MHz到20MHz多种带宽。FDD-LTE已成为当前世界上采用的国家及地区最广泛的, 终端种类最丰富的一种4G标准。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现有的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上, 为了使通信数据传输更加具有实时性、准确性、可靠性, 可以使用光纤作为有线信道的唯一传输媒质, 并使用目前我国主流的移动通信技术建立无线通信应急通道,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如果能在高速铁路牵引所、亭内推广, 将能进一步保障高速铁路安全稳定运营。

参考文献

[1]钟章队等.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GSM-R) 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2]龚静.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综合通信系统 篇10

1 电网通信综合监控系统的建设意义

目前, 我国很多地区的电网通信监控系统建设相对比较滞后:设备安装不统一造成接口的不统一;有些地区虽然有监控系统, 但是管理设备落后;有些地区的监控系统与上层调度脱节, 造成传递信息不畅, 故障处理速度慢。因此, 为使电网通信管理更加有效, 提高及时发现故障解决故障的能力, 设计一套电网通信综合监控系统意义重大。首先电网通信综合监控系统能够有效改善电网的通信水平和管理水平, 对无人监守的机房来讲, 实时监控, 能够及时发现故障, 并最快的解决故障,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其次电网通信综合监控系统提高了电网通信调度能力, 可以更加高效分析业务调配和状态, 同时对设备的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实现资源共享。

2 电网通信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

2.1 硬件组成

电网通信综合监控系统由省调控中心、地区监控中心、变电站组成, 系统结构根据设备分布, 监控系统采用三层体系:调控中心站、地区监控中心、变电站。该系统的设计, 可以使运维人员及时掌握无人值守的通信站通信设备运行状态, 是通信网管理更加高效。

2.1.1 调控中心监控系统

调控中心是整个电网通信管理的一级监控中心, 调控中心监控系统由监控工作站、路由器、通信服务器、短信服务器、应用工作站、数据服务器、管理工作站、规约转换器等组成。

2.1.2 地区监控系统

地区监控系统是二级监控中心, 设在超高压供电局, 主要管辖境内的变电站, 将变电站设备运行中的问题及时汇总, 传送到一级监控中心。地区监控系统由数据服务器、终端服务器、短信服务器、联网服务器、工作站、协议处理机等组成。

2.1.3 变电站监控系统

变电站监控系统是三级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作用是采集变电站内设备的环境量、动力数据, 变电站监控系统由变送器、接口服务器等组成。

2.2 电网通信综合监控系统联网分级结构

电网通信综合监控系统由三级网络结构构成。调控中心、地区监控、变电站监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监控中心。电网通信综合监控系统中的调控中心与供电站这两个一二级监控中心的联系沟通网络, 是通过多层监控网络来完成。联网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系统的联网方式为上下级纵向联网, 同一级别系统没有交叉。对变电站来说, 一级调控中心直接联网即可收到信息, 其他的由二级调控中心来完成信息收集。为保障系统安全, 通过联网接口设备而勿直接访问对方数据库来实现。实时监控数据主要主要由所属地维护管理, 必要时可通过两级系统协作完成。

2.3 监控系统数据流程

电网通信综合监控系统数据流程图如图2所示监控单元是变电站与调控中心、地区监控中心传输路径。监控单元的作用是将变电站中采集到的数据经过处理后传送到二级监控中心数据服务器, 同时, 数据经过前置机处理后传送到调控中心服务器, 最后形成光电等发送故障警报, 利于维护人员对故障快速处理。

3 电网通讯综合监控系统的实施

系统实施的问题:由于变电站内存在强电流、高电压设备, 对通信机房电源电池有电磁干扰, 影响到了监控单元正常运行, 采集的数据有一定偏差。

3.1 干扰来源

(1) 内部干扰。变电站中监控单元与部件之间相互干扰、电路中电容与电阻可能漏电之间相互干扰、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热也会产生干扰。传输过程中, 由于延迟、衰减造成干扰, 可能存在的强磁场同样也会产生干扰。

(2) 外部干扰。由于高电压绝缘漏电、实际环境以及空间电磁、电网供电等外部环境早晨的干扰。

3.2 抗干扰的措施

(1) 提高电源抗干扰能力。首先是通过安装隔离变压器将电源与监控单元隔离;其次是用不间断电源供电, 排除低频干扰;第三是安装电源滤波器, 排除高频干扰;第四是安装压敏电阻, 吸收过电压。

(2) 提高抗电磁场干扰能力。电磁场能够以各种途径干扰监控单元, 若要使电磁能够兼容, 同时技术成熟、价格低廉, 可采取接地技术、屏蔽隔离技术、布线技术等来实现。

4 结语

电网通信综合监控系统的应用, 提高了电力通信网的管理水平, 改善了通信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将各种信息融合, 能够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 击实排除设备故障, 保证了电网通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淑荣.电力通信网计算机监测系统[J].电网技术, 2009, (9) :19-21.

[2]殷小贡, 刘涤尘.电力系统通信工程[M].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2010, (7) :5-7.

[3]杨军.新一代基于Internet技术的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通信工程[J].通信电源技术, 2011, (12) :7-11.

[4]华光辉, 吴福保, 邱腾飞等.微电网综合监控系统开发[J].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3, (4) :40-45.

[5]闵涛, 黄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种智能测控装置设计[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3, (6) :87-90.

[6]聂元秀.串口通信在宿州供电公司通信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 2012, 2 (1) :115-116.

[7]续广辉.变电站监控系统调试中遥信误报的处理[J].电子制作, 2013, (12) :214-215.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方案的探索 篇11

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综合实验

当今世界已步入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通信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是一门技术科学,为现代社会提供先进可靠的通信支持;同时它也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有关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几乎渗透到所有科学和国民经济部门。应运而生的通信工程专业,是目前各高校的热门专业,有广阔的社会发展前景。

我校的通信工程专业还刚刚起步,要想在强手如林的高校群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突出我校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不断的探索,特别是实践类课程的探索。为适应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生必须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我们秉承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及灵活运用实验手段开展实践教学的理念,尝试搭建一类综合实验的平台,让学生经过系列专业课程学习后,以4~5人为一组,根据不同课题内容,利用两周时间把多门课程知识综合起来,融会贯通,将理论灵活应用到实践中进行综合实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适应现代社会对“大专业、宽口径”人才的需求。

一、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淡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有侧重,但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不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而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以及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通信工程专业系统地学习了高等数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信息压缩技术等课程,这些看似抽象的课程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困难,如果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学习和具体的动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牢固掌握知识,同时增强创新意识,那么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综合实验方案。

方案1:语音信号的采集、滤波、回放

为了巩固所学的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知识,使学生对声音信号的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和存储等过程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笔者精心安排综合实验的内容:借助PC机和Matlab仿真软件,录制一段个人语音信号,并对录制信号进行采样;画出采样后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给定滤波器的性能指标,采用窗函数法和双线性变换法设计滤波器,并画出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然后根据设计的滤波器对采集的语音信号进行滤波,画出滤波后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并对滤波前后的信号进行对比,分析信号的变化;回放语音信号。

方案2:二维DCT变换编码压缩和解压缩

为巩固所学的数字图像处理、信息压缩技术等课程知识,使学生对图像信号的采集、处理、显示、存储、压缩、解压缩等过程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笔者精心安排综合实验的内容:借助PC机和Matlab仿真软件,先对一幅图像通过二维DCT变换、量化、游程编码进行压缩;然后通过游程解码、量化恢复、二维IDCT变换,进行解压缩;并对压缩前后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图像的变化及压缩比和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灵活运用实验手段开展实践教学

淡化软件实验和硬件实验的界限,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和效果。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在实践教学中,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应充分而灵活地应用各种最新器件和芯片以及仿真软件和工具。即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和课题内容的不同,能软则软,能硬则硬,或软硬结合。比如同样设计一个电路,可以让学生直接在实验箱上搭建调试,也可以让学生用仿真软件,在虚拟电子实验室的环境下进行仿真设计分析,或者让学生先用仿真软件设计电路,然后根据产生的PCB文件,由线路板刻制机对覆铜板进行钻孔、雕刻、割边,然后焊接元器件,并调试。

通信工程专业开设了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电子工艺等课程,这些课程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一定的实验能力。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针对不同内容,灵活运用合适的仿真软件或者硬件设备,进行综合实验,不仅系统掌握和运用知识,并且形成全局观念,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意识。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方案。

方案1:PWM基带信号产生电路的仿真设计

为了巩固所学的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通信原理等课程的知识,使学生对PWM基带数字信号的产生原理、分析处理等过程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初步具备仿真设计电路、测试分析电路的能力,笔者精心安排综合实验的内容:首先,理论分析多谐振荡器产生PWM基带数字信号的基本原理;接着,用相关仿真软件(Orcad、Protel)绘制电路原理图;然后,进行电气检查;最后,加入信号、调节参数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

方案2:PWM基带信号产生电路的PCB实现

为巩固所学的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通信原理、电子工艺等课程的知识,使学生对PWM基带数字信号的产生原理、分析处理等过程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和理解,初步具备仿真设计电路,同时借助硬件设备进行PCB实现的能力,笔者精心安排综合实验的内容:首先,理论分析多谐振荡器产生PWM基带数字信号的基本原理;接着,用Protel软件仿真设计PWM基带信号产生电路,并产生PCB文件;然后,根据PCB文件,利用线路板刻制机对覆铜板进行钻孔、雕刻、割边;最后,选定元器件,并进行焊接、调试。

三、方案总结

选择综合实验方案的过程,始终贯穿以下原则:

1.实验的应用性

由于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信息压缩技术》等课程比较抽象,学生在长时间的枯燥课堂教学之后,特别渴望知道:这门课用在哪里?他们的物理概念究竟体现在哪里?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应用性原则,与实际生产和生活相联系,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实验的兴趣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设计实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应尽量挑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设计的结果看得见、摸得着,比如对自己话音的采集、滤波、回放就这样的一个例子。

3.实验的综合性

让学生能综合运用多门课的内容,并融会贯通,同时借助一定的软硬件进行综合设计。比如PWM基带信号产生电路的PCB实现这个方案,就能让学生结合多门课的知识,从根据电路性能设计原理电路开始,然后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利用硬件设备进行制板,从而完成一整套系统的设计过程。

四、小结

笔者对传统的单一的课程实验进行改革,逐渐探索并总结出综合的实验设计方案。结合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验设备的配置情况,合理设置综合实验的内容,既联系理论,使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又重视实际,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薛亚茹.提高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综合性的初步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4).

[2]冯彦君,靳鸿,章晓眉.应用MATLAB分析语音信号[J].光电技术应用,2011,26(3).

[3]毕厚杰,王健.新一代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264/AVC(第二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综合通信系统 篇12

关键词:雷击,电位,接地,屏蔽

一、雷电的危害与引入分析

近些年来由雷电引发的灾害频繁发生, 并呈上升的趋势, 雷害已经成为“电子化时代的一大公害”。虽然自然界中雷电现象发生的绝对值并没有增加, 但由于微电子设备的大量普及和应用, 且集成的程度日益增高, 内部的线间距离越小, 元器件的耐压程度越低, 更经受不起雷电强烈冲击的破坏。

雷害侵入电子系统主要有如下途径:

1.1雷害由户外电力线路侵入。电源侧高、低压线路遭受雷击或雷电感应, 致使电源过电压, 造成设备损坏。

1.2雷害由户外通讯信号线路侵入。户外通信电缆、钢绞线、微波天线、扩频天线等遭受雷击, 致使雷电被引入机房设备, 造成设备损坏。

1.3雷害由非屏蔽的UTP线缆侵入。现代机房的综合布线系统多采用非屏蔽的UTP线缆, 一旦大楼结构内某些钢筋泄放雷击电流都将会引起感应高压, 击毁设备。

1.4雷电反击的破坏。如果机房内接地不规范, 使各设备参考地电位不一致, 在设备间及设备内部产生电位差, 击穿器件或击毁设备。

1.5操作过电压引起的危害, 这大多发生在设备的开关、输电线路的短路、周围大容量发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工业干扰或操作过电压在电源线上会产生浪涌过电压及浪涌电流, 它们同样会产生很大的破坏性后果。

二、油田通信站金湖电话站雷击事故分析

金湖电话站位于江苏省海安市, 地势平坦开阔、河网密布, 年平均雷暴日37.8, 属于中雷区。在2009、2010年交换机的交换矩阵板连续两年被打坏, V2020复接设备的以太网板每年也被打坏1~2块。该站的通信电缆为全程埋地引入, 并且配线架安装了保安单元, 电力部分加装了两级电源防雷器, 与这些线路连接的交换机用户板和电源设备没有被雷击坏, 被击坏的是与这些线路没有直接连接的交换板和以太网板, 说明防雷设备起到了保护作用, 因此可以排除外部线路由远处引入雷击过电压造成设备损坏的可能性, 雷击应该是发生在电话站附近。分析有以下原因:

2.1铁塔引雷引起地电位抬升。由于电话站后面有60米高的通信铁塔, 极易引发雷击, 雷击避雷针后, 强大的雷电流就会泄放到大地。直击雷的雷电流通常会达到200KA, 我们假设为80KA, 地阻值为0.2Ω, 在地面处的电位也会高达1.6万伏, 和接地体连在一起的设备的电位也会被抬高到相应的水平。按照国家标准, 配电盘和开关电源等设备的绝缘耐冲击电压为4000V, 电话和网络交换机等设备的绝缘耐冲击电压为1500V, 如果没有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和安装浪涌保护器, 抬高的电位势必造成设备绝缘击穿, 使设备的内部器件被击坏。

2.2设备之间的连接线由于雷击电磁脉冲感应出过电压, 造成设备损坏。无论是铁塔引发的直击雷还是云内和云际的放电都会产生强烈的电磁脉冲, 从而在2M口连接线及网线等线路上感应出雷击过电压, 造成交换机及复接设备的损坏。

2.3机房的整个屏蔽网不完善, 防静电地板金属骨架没有接地, 将会造成雷击电磁脉冲进入机房, 造成设备损坏。

2.4机房桥架等金属器件无接地, 在雷击过程中将会造成桥架等金属器件电位升高, 高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击穿信号线绝缘层, 造成相应设备的损坏。

2.5光缆、电缆施工不规范, 在进入机房后加强芯或屏蔽层没有有效接地, 也会将室外的雷电引入机房, 造成周围设备的损坏。

三、解决方案

从以上引入的雷电流的分析中可以得出:雷电的防护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在整个电子设备防雷系统工程中, 除了有良好的避雷针、下引线和接地网系统外, 同时必须在电源系统、数据信号系统进行可靠、有效的防护工作, 并具有可靠的接地装置。针对金湖电话站机房现状加装以下防雷措施:

3.1直击雷的防护。安装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 导体多短针雷电放散装置由很多极细的放散电极组成, 通过其大量放散电极的小能量、高频率的尖端放电, 形成电晕, 避免地电荷在构筑物顶部积累, 阻止雷击离子化通道的形成, 避免或减少雷击形成的可能, 并因此杜绝感应过电压的危害。

3.2雷击过电压的防护。主要包括电源系统的防护和信号线系统的防护两方面。

3.2.1电源系统的防护。电源系统关系到整个用电系统的安全, 对电源系统通常采取多级防护。

由于该站已经安装了两级交流电源保护器80KA和20KA浪涌保护器, 以防止外部线路引入的雷电流, 因此不必再加装交流电源保护器。但向各设备供电的-48V直流供电线路并没有受到保护, 仍有可能感应雷击过电压, 因此设计在开关电源的直流母排上安装一台LMP-X/48V型5KA直流电源防雷器。如图1所示, 采用多级防雷后, 雷电浪涌电流降至设备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3.2.2信号线系统的防雷。站内信号线路主要是2M电口线路和网络线路, 在雷击发生时会由于电磁感应而产生雷击过电压。在交换机和复接设备端为2M口加装LMC-L型5KA保护器, 为网线加装LME-RJ45/100B型5KA保护器, 为RS232串口加装LME-DB09/12V型0.5KA保护器。

3.3等电位连接和接地。为了保证各设备间的电位平衡, 如图2对所有设备外壳、金属门窗、桥架, 采用S型或M型等电位连接方式与地网进行连接, 外部引入的金属管道, 光缆金属加强芯在入口处进行接地处理。由于金湖电话站的接地网接地电阻值为0.2Ω, 满足要求, 因此不必再重做接地网。

3.4机房屏蔽网安装。为避免雷击电磁脉冲进入机房, 机房应设置屏蔽网, 用16mm2铜芯线在机房地板下沿墙铺设一圈, 中间加横纵线, 形成田字形屏蔽网, 屏蔽网与接地排连接, 防静电地板的金属骨架在机房四角与屏蔽线连接。

结束语:2011年, 对金湖电话站防雷系统进行系统防护后, 连续3年无雷击记录, 证明综合防雷系统在防雷击中起到了实际的作用。2012年利用同样方法对真武电话站进行分析、安装防雷系统, 连续2年无雷击记录。

经过对辖区内通信站雷击记录分析, 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的五年中, 除金湖、真武电话站, 黄珏、刘陆、韦庄、金北、崔庄等站所的设备均因雷击损坏过, 五年总计损失已超过20万余元。历史遗留问题造成老旧通信站点的防雷系统均比较薄弱, 安装机房综合防雷系统刻不容缓, 应根据各通信站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安装综合防雷系统, 以减少、减轻通信站因雷击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李崇建.通信电源技术标准及测量.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2.81~88

[2] 侯振义.通信电源站原理及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326~339

上一篇:发达国家激励机制下一篇: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