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现状

2025-01-04

在校生现状(通用12篇)

在校生现状 篇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各国之间的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在迅速拓展, 高等教育国际教育和交流也在迅猛发展, 加上国内留学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学生出国留学或交流, 选择优质的教育资源, 体验不同的文化, 开阔视野, 提高竞争力。

近年来地方高校在学生出国交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累计了不少宝贵经验, 但与部属高校相比, 在出国交流的质量和数量上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地方高校在校生出国交流现状

(一) 申报国家公派留学项目较少, 录取率较低。

近几年, 国家公派留学的名额逐年增加, 但是大部分地方高校的公派留学人员却明显萎缩。顶尖的部属高校一年公派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就可达到几十人, 地方高校一年只有几人被录取, 甚至几年才有一人被录取。造成这种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留学政策的转变和地方高校竞争力不足。

当前公派留学工作是围绕“三个一流” (即:选派一流的人员, 到 (国外) 一流的学科专业, 师从一流的导师) 的原则深化改革, 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匮乏、外语水平偏低、国际交流较少、经费资助不到位和激励机制不健全[1]等造成申报国家公派留学项目较少, 录取率较低。

(二) 学生留学主要通过校级交流项目派出。

除了争取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外, 地方高校积极拓展校级交流渠道。校级交流主要有交换生项目和双学位项目。通过交换生项目学生到国外学校学习一学期或一学年, 所修学分可转算到中方院校, 最终获得中方学校颁发的学位毕业证书。双学生项目是学生到外方学校至少学习两年, 学生达到两校的毕业要求, 可获得两校的毕业文凭。

与地方高校开展交换生项目的主要是韩国高校, 个别日本和美国的高校也有交换生项目, 但名额有限。双学位项目开展最多的是美国高校。目前对于在校本科生最有吸引力的是赴美留学的双学位项目, 基本上占每年选派人数的一半。

(三) 部分同学通过 赴 美 带 薪 实 习 、短 期 游 学项目出 国 交流学习。

赴欧美发达国家留学的费用昂贵, 受到经济条件或者课程设置的限制, 部分同学选择利用假期参加赴美带薪实习或者短期游学项目, 开阔视野, 了解国外文化, 增强语言能力, 为将来的出国留学探路或者提高职场竞争力。

二、关于提高地方高校在校生国际交流水平的建议

(一) 转变观念, 设立奖励机制, 积极主动争取公派出国项目。

“三个一流”的思想给公派出国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给予了我们新的启示。地方高校应该更新观念, 适应新的留学政策, 将高层次人才留学培养工作放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和谋划, 创新机制, 鼓励留学[1]。

尽管地方高校申请到国家公派项目的机会较小, 但对于被录取的优秀学生, 学校应该大力宣传和鼓励, 并给予一定的资助或奖励, 为学生树立目标和榜样, 让学生认识到公派留学并非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只要努力提高自身实力, 积极准备, 有的放矢, 就一切皆有可能。

(二) 各部门协作配合, 为自费留学学生扫除障碍, 排除后顾之忧。

地方高校大部分学生是通过自费的途径出国留学或实习的。出国留学的交换生主要涉及学分转换问题。因中外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同, 交换生所修学分和课程不能与国内一一衔接。双学位生主要涉及的是专业调换和学位证发放的问题。国外尤其是美国高校学制非常灵活, 学生可以根据兴趣意愿调换专业, 国内高校调换专业比较困难。参加赴美带薪实习的时间一般是6月底~9月底, 这与国内的期末考试和部门高校的学期初补考时间冲突。

地方高校相关院系、教务及招生注册部门应出台相关规定, 制定相应措施, 为学生出国扫除障碍, 解除后顾之忧。对于交换生, 尽可能多地认可其在外所获学分;对于双学位生,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允许其调换专业;对于赴美实习或参加夏令营项目的学生, 若其赴外时间与学校考试时间冲突, 学校为其办理免修缓考手续, 或者专门为其组织小型的考试, 并且根据其实习的相关证明认定学分。

(三) 国际交流 部门 强 化服 务 意 识 , 并 利 用国 际 国 内的大好形势加强校级合作与交流。

国际交流部门应强化服务意识, 在留学项目确定后通过校园网络、海报、院系传达等方式宣传出国留学信息, 定期举办回国学生成果汇报会或者心得交流会, 与广大学生分享留学经验, 为准备出国的学生答疑解惑。在学生确定申请后, 热情细致地做好咨询工作, 协助学生办理材料准备、签证申请、保险购买、体检、航班预订等工作, 在学生出国后与其保持联系, 加强人文关怀, 增强学校凝聚力, 让学生在外体会到母校的温暖。

近年来, 各国大幅度调整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制度, 相继取消了一些政策上的障碍, 逐渐降低入境、入学的门槛[2]。地方高校国际交流部门除了要充分宣传利用现有的合作渠道外, 还应把握时机, 进一步拓展对外交流渠道, 使出国交流平民化, 争取达到只要学生有意愿出国, 就能找到与之条件相匹配的平台。

(四) 学生应关注留学动态, 提高专业及语言水平, 提前做好留学准备。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水平, 大多数国家都会对留学申请者提出一定能力、水平等条件要求[3]。比如韩国的双学位和研究生项目要求学生具有韩语TOPIK3级水平, 美国高校有TOFEL和平均绩点的要求。

地方高校出国氛围不如大城市高校浓厚, 大部分学生未参加托福、雅思等国际认可的语言考试。学生一般是申请留学项目时才发现不符合要求。建议有意留学的学生关注留学动态, 及早准备, 提高英语水平和专业技能, 在机会来临时好好把握。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客观趋势的今天, 我国高等教育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享受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的好机遇[2]。地方高校应把握机遇、勇面挑战, 转变观念、完善机制, 增强服务、拓展平台, 加强宣传、提高水平, 利用国际国内的大好形势, 发展出国交流事业,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 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贡献力量。

摘要: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和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校生出国交流水平成为评价高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在校生出国交流现状, 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提高国际交流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出国交流,现状,建议

参考文献

[1]史鸿武.地方高校公派出国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5) .

[2]杜林.从提高高校教师国际化水平谈出国留学工作[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3]杨影.大学生出国留学的意愿、能力与引导-基于天津无所高校的调查[J].研究与探索, 2013 (6) .

在校生现状 篇2

为了更深入了解我校学生思想和行为现状,促进我校团的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团委在全校范围内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以下就是本次调研的情况:

一、高中生在校现状

1、思想和生活情况。现在高中生的思想面貌98%以上的学生是积极向上的,充满活力的;在生活中,接近100%的同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穿着朴实的校服,在学校就餐,一个星期的生活费用控制在50元左右。

2、学习和行为习惯情况。在学习方面,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一进入高一便对学习产生困惑,这种困惑主要集中在学习难度加大该如何面对,学习方法更新该怎样接受等方面。经过高一一年的锻炼,高二的学生基本上都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进入高三,学生们的前所未有的学习劲头被激发出来,只有极个别学生还没有学习的感觉。在行为习惯上,高一新生习惯亟待加强,高二学生95%以上的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校规和班级的班规,高三的学生则是接近百分百都能把自觉行为作为自己的追求。

3、心理发展方面。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初中相比有了很多不同。例如,记忆能力有所减退,而理解分析能力则增强很多;在人生追求上,高一年级的学生是朦胧的,高二开始逐渐清晰,而高三年级的学生则已经有了自己清楚的大学追求和高远的理想志向。

4、行为礼仪方面。绝大多数高中生能够做到,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言谈举止符合一个高中的要求。

二、高中生在校学习和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虽然绝大部分高中生的认识是到位的,精神状态是积极的,但也有2%左右的学生的精神是颓废的,追求是低下的,少了青年人应有的朝气和活力,更不用说有远大的志向和追求了。更有甚者,认为读书无用,沉迷与网络虚幻中以致不能自拔。

2、学习方法有待改进,日常生活习惯有待引导。进入四中的学生,学习是刻苦勤奋的,但在学习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的影响,很多学生面对课程难度的加大,并没有认识到不改变原有的学习方法,要想提高成绩是不可能的现实。同时,在日常的穿着打扮上,有极个别的学生由于社会的`影响,穿奇装异服,染发不以为然,穿着名牌运动鞋和名牌服装,一个星期生活费达到100元也不乏其人,这无疑会增长部分学生的攀比和享乐风气。

3、行为举止有待规范。虽然90%多的学生在言谈举止上符合一名高中生的要求,但也有极个别的学生,由于以前习惯影响,随口骂人,随手乱丢东西,以及抽烟、喝酒等恶习也时不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这种不良习惯不经影响了一个学生的进步,更影响了自己作为一名高中生的良好形象。

三、团委工作经验和对策建议

(一)主要经验

1、健全各年级团组织。

学校非常重视团员青年教师的组织建设,在各年级都成立了团总支。团总支由一名业务素质高,在老师们中间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党员担任团书记,团书记同时加入到各年级的管委会中间去。在各年级团总支下,下设一名组织委员和一名宣传委员以及多名团总支成员。高一年级团总支成员中就有三名研究生。召开团总支大会,明确各自职责,定期召开青年教师论坛会和健全互听评课制度。

落实精细化管理,各年级成立学生会。学生会的组织严格按照班主任推荐,学生本人演讲竞选,年级政教和团总支协商的程序成立。成立后的学生会本着学校管理的需要,分为纪检部,卫生部,文体部,宣传部,学习部和生活部。各不在部长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如文体部作的《关于高一新生课余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就得到学校李校长的肯定和批示。

健全各年级团支部,提高团员的整体素质。各年级团书记定期召开团支部会议,提升团支部书记开展活动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团员的管理,为新团员颁发团员证,建立《团员花名册》,认真做好团籍注册工作。积极慎重地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坚持团员发展标准,对发展对象进行入团前的培训、考察,做到条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2、主题教育开展得有条不紊,成效显著。学校的目标是“以成功的教育帮助学生创造成功的人生”,团委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优势,本年度全面开展社团活动,让每一名同学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发挥才能的舞台,紧紧围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主题活动。如励志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等。

(二)对策建议

1、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建议各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召开主题班会,有步骤、有系统的向学生讲解高中学习方法以及作为一名高中生应有的精神面貌。

2、针对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不足,开展“学生规范行为达标月”活动,分成各个专题,分周推进,逐渐细化深化到学生的心灵中。

3、针对学生的认识问题,除了开好主题班会外,建议各年级学生会在语文老师的配合下,开展“读名人传记”活动,通过阅读伟人成长历程,来吸收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养料,达到提高认识,激发起自我斗志和追求的目的。

四、团委工作下一步规划

我校团委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学联第十次代表大会和团市委xx届七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加强团队组织建设,开展富有校本特色的品牌主体教育活动,推动学校团队工作取得新发展。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团结带领广大同学以重大活动、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2、引导广大同学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展示当代青年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通过举办形势报告会、征文大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以及志愿服务等形式,挖掘、培育树立同学身边的典型。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人文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适应青年关注时尚的需求,开展青年时尚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墙体文化的展示方式和组织方式,

3、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人文素养,深化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积极组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和其他公益活动。

4、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能力,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深入实施“心理阳光工程”,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通过组织展览、讲座、报告、咨询等活动,广泛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为广大同学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帮助同学解决心里困惑,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塑造健全人格。积极扶持心理健康类的学生社团的发展,发挥同学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互助和自助的重要作用。

5、进一步发挥学生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入了解并切实反映广大同学的呼声,通过走访座谈、专项调查、信息研究等多种形式,集中广大同学的智慧,发挥广大同学的自主作用,关注并了解其需求。通过建立维权热线、设立维权信箱、组织维权论坛等方式,将问题反映给学校和有关部门。建立并完善学生会学生权益中心。

6、大力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完善对学生干部的综合评价机制,大力培养起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充分发挥其模范表率作用。当前要着力加强学生会干部、干事的公仆意识,严肃工作纪律。

在校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现状调查 篇3

关键词:体育素养;大学生;赣州高校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国民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赣州驻市高校的体育教师,我们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发现:现在大多数校园“宅男宅女”越来越多,他们将宿舍当“宅”,除了上课,业余时间基本都宅在宿舍集体上网,吃饭叫外卖、购物靠淘宝,体育课积极性较差,课外几乎不运动。学生体育素养的高低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在宏观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国民体育素养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微观上,它涉及到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形式、管理制度和措施等。学生的体育素养状况如何,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未来发展的前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之际,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加快赣州市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一、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目标。提高赣州驻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对体育素养的认识,为体育教学提供对策。

2.内容。赣州驻市高校在校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现状。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赣州驻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共计500人。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

三、赣州驻市高校在校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成要素的确定

本研究在学习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赣州驻市高校在校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表1 赣州驻市高校在校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

依据表1,赣州驻市高校在校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道德和体质水平五项一级指标,这五项指标下又各自含有1~3项二级指标。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主要从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道德和体质水平五项一级指标中的九项二级指标(学生对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喜欢体育运动的程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学生观看体育比赛情况、学生关心体育新闻和赛事情况、学生每年参加体育志愿活动的次数和情况、学生对体育比赛中鼓倒掌行为的态度、学生保健知识统计、学生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赣州驻市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体育素养现状。

1.学生对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调查分析

表2 学生对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

表2说明大部分学生体育意识水平还是较高的,也说明学生已经将体育课与自己的认识密切联系起来,充分认识到体育课对增进健康、锻炼身体、丰富校园生活的作用。但仍有少数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还很欠缺,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甚至反感,尚未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

2.学生喜欢体育运动的程度调查分析

表3 学生喜欢体育运动程度统计表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实施和学校体育地位的不断提高,赣州驻市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3.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调查分析

表4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统计表

表5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统计表

根据表4和表5可知,每周锻炼1~2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学生居最多。赣州驻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参加锻炼的次数和时间还需要提高。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应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

4.学生观看体育比赛、体育新闻等情况调查分析

表6 学生观看体育比赛情况统计表

表7 学生关心体育新闻和赛事情况统计表

根据表6和表7调查结果显示,偶尔观看比赛的学生占62%;不经常观看的占36%;经常观看的只有2%。有时关注和从没有关注体育新闻和赛事的学生分别占到73%和22%,数量相当多;经常观看体育比赛的学生只占6%,可以看出,赣州驻市高校在校大学生欣赏体育比赛的意识不强。

5.学生每年参加体育志愿活动的次数和情况调查分析

表8 学生每年参加体育志愿活动的次数情况统计表

表8结果充分说明,体育志愿活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参与度还很低。

6.学生对体育比赛中鼓倒掌行为的态度调查分析

表9 学生对体育比赛中鼓倒掌行为的态度

表9说明,赣州驻市高校在校大学生体育道德指数还可以,但是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文明观赛的氛围。说明部分学生的体育道德行为出现偏差。对于学生体育道德方面的思想教育,体育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或流于形式,使一些学生表现出与体育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言行。

7.学生保健知识调查分析

表10 学生保健知识统计表

从表10发现,赣州驻市高校在校大学生没有学过保健知识的占45%,学过的占40%,自学过的占15%。在体育课堂上我们也发现,大学生对生理卫生知识、体育锻炼常识的掌握很不够。具体表现在:空腹上体育课;刚上完体育课就去食堂吃饭;遇到一般性的运动创伤,如关节扭伤、四肢擦伤,不知所措。另外,由于赣州市的学生主要是来自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十分欠缺,认为自己目前无任何疾病,身体健康。没有必要学保健知识,也没有钱进行课外保健方面的健身消费。

8.学生亚健康调查分析

表11 学生亚健康症状情况统计表

表11的数据反映出学生亚健康症状的比率,只有18%的学生表示从没有亚健康情况。可见,学生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遭受了其带来的对健康的新威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人数不断扩大。

五、结论和建议

1.结论。赣州驻市高校在校大学生体育素养不高,表现为体育意识较差,重视健身的人数不多;体育行为随意性大;运动技能发展不平衡;体育道德品质较低,特别是学生对体育竞赛和观赛中的不良行为,持有漠视和认可的比率较高;体质水平偏差;终身体育意识尚未完全形成,非常值得社会,特别是相关教育部门和家长的关注。

2.建议。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根据学生体育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培养和激发在校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第二,加强对在校大学生体育道德品质的教育;第三,提高体育教师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余智.体育素养概念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5,27(1):69-72.

[2]陈晨.杭州市大学生体育素养现状及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

版),2007(15).

[3]余文斌.谈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建构[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4):64-65.

在校生现状 篇4

一、问卷的结构

翻阅相关的研究文献, 初步认定创业心理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创业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本课题的问卷结构是参考了彭晶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分析与调查研究时所用的问卷, 其中创业动机部分设计了10个题目 (第30~39个题目) , 创业人格部分设计了10个题目 (第1~10个题目) , 创业能力部分设计了11个题目 (第11~21个题目) , 创业知识和技能部分设计了8个题目 (第22~29个项) , 这些题目都采用了5点计分法, 即完全不符合、不符合、不确定、符合、完全符合。

二、问卷调查的样本

本研究以河北省8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的选取上, 考虑到了多学科的特点, 主要涉及文科、理科、工科、艺术四类学科, 同时也考虑到了年级的特点, 选取2010级、2011级、2012级三个年级。为了使样本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我们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学生采用了控制性问卷发放, 目的是让调查结果更能真实地、客观地反映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现状。

本次调查过程中, 我们要求辅导员把调查对象集中在固定的教室, 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问卷上的问题, 目的是进一步降低误差。本研究共发放问卷800份, 回收问卷800份, 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712份, 有效率为89%。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对创业动机调查的结果分析。

创业动机是鼓励和引导个体为实现创业成功而行动的内在力量, 它是创业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业人格、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具体的调查结果如下:

1.“90后”大学生追求个性发展, 实现自身价值, 创业动机较强。“90后”大学生可能是由于性格使然, 他们不甘心屈居他人之下, 受他人支配自己的生活或制度的约束, 主张自我支配生活, 所以希望通过自主创业, 拥有自己的企业, 自己为自己打工, 可以独立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 自己独立作出决策, 获得更多的个体空间, 争取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度, 实现自我价值, 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表1创业动机的频数统计表可以看到, 没有人选择创业动机的10个题目中的“完全不符合”选项, 很少人选择了“不符合”选项, 这说明高职院校学生有着较强的创业动机, 尤其是在选择下面这5个选项的创业动机更强, 首先选择“符合”项频数最高的是“自己能为自己打工”, 占80%;其次是“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占73.3%;再次是“可以让我自己做决策”、“获得更多的个体空间”、“个体能够获得舒适的生活”这三项创业动机各占70%。

2.激情中缺乏理性, 创业前景迷茫。“90后”大学生富有激情、个性张扬、乐于表现自己, 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然而选择创业的大多数学生未能清楚地考虑“创业究竟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创业的前景如何”等一系列问题, 只是凭借着一时的激情与热情, 当真正创业后, 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都出现在面前, 甚至大多数学生都不能确定创业能使自己的生活得到保障, 我们从表1创业动机的频数统计表可以看出, 70%的人不确定“创业能使个体生活有保障”, 这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对创业的前景感到迷茫, 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对创业准备、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知识的理解、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榜样引导缺失等问题造成的。

(二) 对创业能力的调查结果分析。

创业能力是指个体进行创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胜任力, 创业能力包括创新和创造思维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判断决策能力、交际沟通能力、人际影响能力等综合能力。具体的调查结果显示:

1.“90后”大学生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在对创业能力的频数统计分析中, 对于“符合”项的选择上, 人数过半的项目有:80%的在校生选择“我在参与的项目中能做好自己的工作”;63.3%的在校生选择“我具有影响他人的能力, 并使人信服”;60%的在校生选择“别人认为我是一个值得信赖并且充满活力, 积极向上”;53.4%的在校生选择“对我即将涉及的领域有很好的专业背景和技术”;50%的在校生选择“对知识的获取, 看重的是一种持续发展而不是短期的获取”。从这些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在校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如工作能力、影响他人的能力、人际能力、学习能力等。另外, 认为“不符合”、“除非任务非常复杂, 不然我很少接受别人的建议”选项的在校生占43.3%, 这说明高职院校在校生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接受能力。

2.“90后”大学生缺乏实践和社会经验, 创业实践能力较弱。由于大学生对市场的了解不够、分析不足等原因, 使得大学生对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把握不准, 加上缺乏社会网络关系和缺乏职业工作经历, 导致大学生普遍缺乏市场经验和工作经验, 让更多的学生停留在创业想法多, 实践少, 这也是为什么大学生创业不能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调查过程中, 我们发现43.3%的在校生“不确定”自己“了解该行业的市场运作和竞争水平”, 这正说明他们缺乏实践和社会经验, 欠缺一些行业知识, 与市场脱轨, 创业实践能力较弱。

(三) 对创业人格的调查结果分析。

创业人格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自身性格特征的综合体现, 是性格表现在人处理事情、待人接物所显示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 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1.创业意志坚定, 抗挫折能力强。从对创业人格特质的频数统计分析中, 对于“符合”项的选择上, 人数过半的项目有:“70%的在校生选择“我勇于承受失败与挫折的打击”与“我一般自信会成功, 困难和挫折是暂时的”;60%的在校生选择“我喜欢并勇于向困难的目标挑战”;50%的在校生选择“我愿意努力工作并实现目标”。从这些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在校生创业意志比较坚定, 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能够勇敢地克服, 抗挫折能力较强, 说明学生具有自信、勇敢、坚定、抗挫折的人格特质。

2.乐于享受,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确定”选项频数最高的是:46.7%的在校生“不确定”自己会“为达到目标而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 这说明目前学生乐于享受,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意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 投身到创业中去, 缺乏承担风险的能力, 这说明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不高, 对创业的前景显得底气不足。另外也说明学生非常的理性, 清楚地知道创业的艰辛, 不愿意去承受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苦难。

(四) 对创业知识与技能的调查结果分析。

创业者不仅要有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 还要有创业知识与技能。创业知识与技能是指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比如创业的社会知识、经营管理的知识、专业技能等。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在校生严重缺乏创业知识与技能, 尤其表现在不确定自己“了解当前国家的经济政策”的占46.7%;不确定自己“具有选择经营项目的能力”的占46.3%;不确定自己具有“创业所在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占43.3%;不确定自己“懂财会知识”的占43.3%。这可能与学校的创业教育有关, 没有真正地将创业教育付诸实施, 也可能与学生的成长环境有关, 从学校到学校的教育形式, 让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 即使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但也很少会接触到实质性的东西, 这些原因都会使学生对国家的经济政策、创业所在行业的知识缺乏了解。

参考文献

[1] .李爱民等.“90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2] .贾仕林等.“90后”大学生创业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J].就业, 2011

[3] .彭晶.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分析与调查研究[J].吉林大学, 2011

[4] .陶思亮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J].就业指导, 2012

在校生现状 篇5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进行研究,就×××农村中学住校学生早餐营养状况,对×××农村中学225名初中住校生对早餐的认识态度、早餐食用情况、合理的营养早餐、早餐对学习的影响、学校食堂的建设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农村中学住校生早餐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老师家长对学生(子女)早餐营养方面指导尚有欠缺;学校食堂在食谱搭配,学生营养的合理安排方面还不够完善。

关键词:农村中学;住校生;早餐;营养状况

引言

中学生早餐营养,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拥有强健体魄,将来是否能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也是老师、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据我县卫生防疫部门近三年学生体检情况统计来看,营养不良的学生2004占36%,2005占37%,2006占39%。这足以说明我县农村中学学生的营养摄入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热能摄入比例不当,摄入蛋白质质量不高,缺乏部分矿物质、维生素等,造成营养不良。另据了解,由于不科学、不合理的膳食结构,造成学生偏食、挑食和吃零食现象普遍;学生的膳食摄入普遍不均衡,还有一些现象,如:女生刻意减肥出现厌食、不吃早餐、一些学校开设早读课等学业负担过重等导致学生不吃或少吃早餐现象等。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儿童的智力发展、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导致青春期发育异常,并会给少年儿童今后的成长埋下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等疾病的“定时炸弹”。为此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农村住校生早餐现状,为关注学生(子女)健康生长发育的学校(家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研究对象

×××农村中学(××中学、××中学、××中学、××中、××中学),共225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0人,女75人)。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国内有关营养学、健康教育等学科文献资料和国内近几年有关刊物,收集和参阅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了《住校生早餐营养情况调查表》,共发放问卷225份,回收208份(回收率92.4%)。2.3 访问谈话法

对学校食堂人员、班主任、体育老师、学生进行交流谈话,了解情况并做调查、分析。

2.4 归类整理

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及数据进行整理、总结。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早餐的认识态度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41%的学生很重视吃早餐,28%的学生是比较重视吃早餐的,这说明大多数学生是认识到了早餐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对自身的健康成长是关注的。但认为无所谓的、认为不重要也占了一定的比例。通过对教师和学生交谈了解到这部分学生一方面对体育与健康知识了解不够,平时体育课讲授这方面内容也不多,学生平时阅读卫生保健知识方面的书籍较少,造成部分学生对早餐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表1 学生重视早餐情况统计表

项目 A.很重视 B.重视 C.无所谓 D.不重视 人数 86人 58人 50人 14人 %(n=208)41 28 24 7

3.2 学生早餐食用情况

令我们教育者感到担忧的是虽有69%的学生重视早餐(从表1可看出),但从表2可看出有35%的学生是有什么吃什么,29%的学生是能填饱就行。早上起床不及时,匆匆忙忙地胡乱吃一些东西填饱肚子或干脆不吃,这就使得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固定的时间吃早餐,这两者的比例高达64%,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其中的危害性。

早餐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餐。一天开始的时候进食的食物将得到最大的利用,然而不少学生由于起床太晚或对早餐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随便吃一点,或干脆不吃早饭。这样的确省事但对健康是不利的。一夜睡醒,体内储存的葡萄糖已被消耗殆尽,这时急需补充能量与营养。人体通过一夜的休眠,夜间胃里分泌的胃酸如果没有食品去中和,会刺激胃粘膜而导致胃部不适,久而久之则可能引起炎症、溃疡病;早上不进食,就不能弥补夜间丧失的水分和营养素,结果使血粘度增加,又不利于一夜间产生的废物排出,从而增加患结石以及中风、心肌梗死的危险;由于不吃早餐,人体需要的平衡膳食得不到满足,早上需要的能量便只能以消耗体内的糖元和蛋白质来补充,久而久之会导致皮肤干燥、起皱和贫血等,并使人加速衰老;不吃早餐的人待到用午餐时,因感到特别饥饿,必然要多吃,这样会使原来想通过不食早餐减肥者反而更胖。

表2 早餐食物情况(吃什么)

项目 固定食谱(如牛奶加面包等)

稀饭 有什么吃什么

能填饱就行 人数 8人 68人 72人 60人 %(n=208)4 33 35 29

3.3 早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未进早餐学生无心上课占73%,这些学生饥肠辘辘,根本就没有精力听老师授课。吃自带零食占39%,这些学生由于饥饿只能偷偷地吃自带零食。无心听课。21%的学生准备下 课吃课间餐,心不在焉。这些现象对学校的管理来说也是一个大的问题,同时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未进或未吃好早餐,有许多学生纷纷出去买点心充机,有时上课铃响了,学生还未完全进入教室,这样常导致教师不能正常上课,总要拖上一,二分钟,耽误了课程的进行,这样的结果也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课间吃饱了,午餐就吃不下,导致下午课间时又要肚子饿„„这样学生不但要浪费金钱在买点心上,更加养成了用餐不及时,多吃零食的坏习惯,对身体是有害无益的。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投入到学习中。

表3 未进早餐的学习状况

项目 饥肠辘辘无心上课 头晕目眩 人数 % 位次 152 73 1 10 4

吃自带零食

39 2

准备下吃课间餐

29 3

专心听课效率高 4 5

其它 6 3 6 3.4 合理的营养早餐

我们从表4中可以看出传统早餐(饭、粥)的选择占44%;蛋类、牛奶类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吃的人也不少,占32%。说明含有丰富蛋白质、钙、镁等微量元素的营养物质是受到现在学生青睐的。而学生中也确实有部分学生早餐是吃袋装牛奶(较方便)的。可见学生对早餐已不仅停留在吃饱的程度上,还讲究营养的合理性。

稀饭是早餐很好的选择。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胃肠功能尚未由睡眠的抑制状态恢复到兴奋状态,所以消化功能相对弱些,食欲也差些,此时如果只吃干食,甚至带点油腻的东西,不但吃得不多,而且有碍胃肠消化,并不能充分提供身体整个上午所需的热量。所以早餐可以吃水分含量较多的稀饭,或干食加上豆浆、牛奶等流质食物,便利胃肠容易吸收。

包子、油饼、油条是我县较普遍的早餐食品,但是缺陷也不少。包子还不错,从蒸锅蒸出来,烹调方式健康;可是油饼、油条从油锅里炸出来,脂肪含量(42.5毫克)较高。如果以油饼、油条作早餐,当天就得少吃脂肪类的食物,适当吃一些蔬菜,蔬菜最好都用水烫,不要用油炒。早餐避免使用太多油脂烹调。早餐太油腻,会让你一早起来就昏昏欲睡。

早餐应该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顿,既要有粮食,也要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要做到稠稀搭配、主副食兼顾,要经常变换花样,以增进食欲,满足营养需要。下面介绍一些适合作为早餐的食物:

●主食:馒头、包子、油饼、烧饼、豆沙包、泡饭、鸡蛋挂面、鸡蛋炒饭。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咸鸡蛋、火腿肠、豆腐丝、小葱拌豆腐、炒花生米、煮黄豆、豆腐干。●稀的食物:牛奶、米粥、鸡蛋汤、麦片粥、面条。

●小菜:泡菜、拌胡萝卜丝、拌黄瓜、拌雪里红、拌西红柿、拌白菜丝、拌海带丝等。

表4 认为最有营养的早餐

项目 谷类(饭,粥)

点心类(生煎,面条)

西点类(蛋糕)

蛋类,牛奶 人数 92人 51人 8人 67人 %(n=208)44 20 4 32

3.5 学校食堂的早餐

从表5可看出,47%的住校生经常光顾路边小店、小摊,只46%的住校生在学校食堂用餐,在农村有关部门对路边小店的管理还不够完善,卫生条件令人担忧。通过对学生、食堂工作人员的交流、了解,绝大数学生认为学校食堂在规定的用餐时间里用餐很拥挤,排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学校作息时间中吃早餐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再一个学校食堂食谱单一,构成不合理,每天重复几样早点,变化不大。

从表6中可以看出,学生希望的早餐,比较丰富,谷类、馒头、包子是学生的首选,牛奶、蔬菜也占一定的比例。

一个合理、平衡的早餐应该既含有蛋白质、脂肪,又含有碳水化合物,三者比例恰当,才有利于肌体的吸收利用。根据上述的调查数据分析和总结,再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营养早餐方案,以供参考。如下:

周一:牛奶、鸡蛋、粥、包子、馒头;周二:蛋炒饭、蔬菜、酸奶、粥;周三:面包、牛奶、油饼、油条;周四:面条、酸奶、包子、馒头;周五:鸡蛋、豆奶、蔬菜、包子。

表5 早餐食用情况(地点)

项目

路边小店

学校食堂

其它 人数 98人 96人 14人 %(n=208)47 46 7

表6

希望学校提供什么食物作为早餐的统计表

项目 谷类(饭、粥)馒头 面包 牛奶 油饼、油条 鸡蛋类 蔬菜 人数 134人 128人

51人

82人

120人

% 64 62 25 39 58 33 36 位次 1 2 7 4 3 6 5

3.6 学校作息制度

表7中我们可以知道40%学生对学校安排早读不满意,41%学生认为要调整,说明早餐用餐时间短,不够合理,大多数学生对学校的早读课的时间安排是很难适应的,一般都认为太早了,根本就没时间好好地吃一顿早餐。

表7 认为学校的早读时间可以适当调整统计表

项目 早读安排满意的 不满意的 要调整 不需要调整的 其它

人数 15人 83人 85人 18人 7人 %(n=208)7 40 41 9

结论

4.1 学生在早餐营养问题上认识不够。

4.2 学生对早餐营养搭配不讲究,对吃早餐随意性较大。

4.3 未进或吃不好早餐,给师生的教学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给学校、班级的管理也带来一些不便。4.4 学校食堂早餐供应,存在营养结构和搭配不够合理,食谱单调等问题。4.5 学校作息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使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吃好早餐。5 建议 5.1 学校对学生加强卫保健知识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营养学知识,保进学生健康成长。5.2 教师、家长要多关心学生(孩子)的营养,对合理的营养早餐进行合理安排、指导。

5.3 对未进早餐到校上课或带零食到班上的学生,学校要采取一些新举措,并对其进行教育、蔬导。5.4 学校对食堂要进有效管理,对营养搭配方面进行监督、指导,并对食堂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对食物营养的认识。5.5 创造条件由学校统一配餐。

5.6 学校作息时间作适当调整,让学生有足够用餐时间。

参考文献:

在校生现状 篇6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犯罪;司法;暂缓起诉;现状;反思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28-01

引言: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当前的在校大学生的犯罪行为实行暂缓起诉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实现“法外容情”。虽然这类行为受到了很大一部分群体的支持,但是这种方法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法律依据的,甚至与上位法和刑事实体法出现了冲突,破坏了我国刑事程序法的完整性。因此,面对这种现象,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在依据法律的前提下,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我国当前对在校大学生犯罪“法外容情”的司法现状

近些年来,在社会上不断的发生在校大学生违法犯罪“法外容情”的司法案例,并且这种现象非但没有减少的趋势,还有走向常态化的趋势。比如,小王是四川某一高校的大学生,在2014年,他到一宿舍找朋友出去玩耍,无意发现该宿舍楼中的一间宿舍没有人,便产生了行窃的念头,于是他进入该宿舍,分别将被害人马某钱包内的300元现金、放在写字台上的联想笔记本电脑Y480和价值3000元的华为手机盗走,还将赵某桌子上的iPhone5盗走,最后小王将赃物折价销售,得到赃款2500元。最终小王被逮捕,最终进行法院审理的时候,法院判定,小王的行为属于非法占有的违反犯罪行为,盗取大量个人公民私有财务,数额较大,但是由于考虑到小王目前还是在校受教育的大学生,且他对于自己的行为深表后悔,对被害人的损失进行了赔偿,最终法院对小王进行从轻处治,于2014年12月判处小王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两年,并处罚金8000元。

而在江苏省的南京市的检察院建立了全国第一所“大学生犯罪预防中心”,并公布了针对在校大学生犯罪预防和处治的相关条例,其中规定:对于已经造成犯罪的在校大学生来说,针对不同的情况,对犯罪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初犯、偶犯等区分,然后根据作案程度和悔改程度,做出暂缓不起诉的决定。根据南京市检察院院长介绍,如果对在校大学生的犯罪行为进行严格处治,就会使得国家浪费一大批人才,对于能够重塑的学生自身来说也太残忍,因此,要对可塑性的大学生实行暂缓起诉,从而让这些大学生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二、对在校大学生犯罪“法外容情”的法律障碍

笔者从根本上对在校大学生“法外容情”的现象持反对态度。这是因为“法外容情”在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难以克服的法律障碍。不但破坏了我国刑事程序法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也造成了我国法律的不平等性。

(一)在校大学生犯罪“法外容情”和上位法相互冲突。

针对大学生的暂缓起诉行为和上位法的冲突体现在违反了《宪法》和《立法法》。其中,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够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笔者认为对于年满18周岁的公民来说,不能因为大学生受到高等教育就可以进行暂缓起诉。

根據《立法法》中的规定,法院必须要依据法律,不能够依据其他规范性文件,因此,暂缓起诉违背了《立法法》的相关内容,从法律角度上来说,暂缓起诉是无效的。

(二)在校大学生犯罪“法外容情”和刑事实体法相互冲突。

在我国的《刑法》中规定,对于由于严重破坏个人财物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其中,上述案例中的“王某”完全符合这种情况。但是却对其采取暂缓起诉。根据《刑法》中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免受刑事处罚,并且对于有意悔改者可以改为行政处罚。但是以上做法的前提是对于“犯罪情节轻微者”。显然“王某”不符合“犯罪情节轻微”的条件,因此与刑事实体法相互冲突。

三、合法应对在校大学生犯罪“法外容情”的措施

第一,根据我国宪法中规定的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规定,并且本着对犯罪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教育和挽救的方面出发,要对目前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进行合理的修订,规定只有当犯罪的学生在判处自由刑并且被立即执行时才能够对其实行开除学籍等相关措施。

第二,针对目前在校大学生犯罪行为的不断增加,不仅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还要对未成年进行法制教育,让法制观念在青少年中从小树立起来。在大学生课堂中,注重加强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加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还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防止犯罪心里诱发。司法机关要从娃娃进行抓起,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将犯罪行为扼杀在摇篮当中。

结语:综上所述,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犯罪行为,给予在校大学生法外特权不但违背法律的平等性和一致性,而且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针对这种现象,国家、社会、学校和司法机关要根据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制定与教育相结合的措施在从根本上解决在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问题。预防在校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不仅仅是对人才的保护,也是对社会负责的一种表现。在校大学生犯罪是大学生周边环境的综合因素影响,也是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表现。为了预防在校大学生的犯罪现象,需要社会各方面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来抵制社会此类消极现象。因此,要对在校大学生的犯罪行为和心理进行分析,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加强各种法制宣传,创造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石化东.关于刑事司法专业教学中贯彻刑事政策的研究[J]. 辽宁警专学报,2010,05:101-103.

[2]黄岳峥.在校大学生犯罪法外从宽现状的理性反思——以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为视角[J]. 现代教育科学,2010,07:14-18+59.

[3]黄岳峥.对在校大学生犯罪“法外容情”的司法现状之反思[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04:35-39.

[4]赵军.刑法视角下的大学生犯罪与处罚[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03:79-82.

[5]刘莉,潘劲松.法治湖南视野下的高职大学生法律素养形成机制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5:85-87.

在校生现状 篇7

关键词:德育教育,责任感培养,角度,过程,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讲话中指出, 在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时, 明确了一个社会责任感、一个创新精神、一个实践能力, 这三项是对教师培养学生提出的更明确的要求。说明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责任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一个人或许知识丰富、技术精湛、视界开阔和富有创造性, 但是, 如果没有责任感, 则肯定不会成为有用之才。责任感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人对待工作是尽心尽责还是浑浑噩噩, 而这又决定了他做事的成败。如果你在工作中, 对待每一件事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出现问题也绝不推脱, 而是设法改善, 那么你将赢得足够的尊敬和荣誉。对待学习和工作, 是充满责任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还是敷衍了事, 这一点正是事业成功者和事业失败者的分水岭。事业有成者无论做什么, 都力求尽心尽责, 丝毫不会放松。

成人学校的学生也是将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如果他们没有责任感, 则如何能够担当起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任?而就目前大多数成人高校学生的现状而言, 笔者认为成校德育教育中最迫切的一件事情, 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人惟一的可以挖掘内心的需要并启动无比强大的主观能动性的金钥匙, 责任感是我们成校德育教育的核心。

那么什么是责任感呢?责任感是指人们自觉地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的心态, 也称作责任心。具体说就是自觉地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 对他人、对集体负责, 对国家、对社会负责。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 他将一事无成, 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 将决定一个人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和失败。”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 作为一种良好的个性品质, 责任感必须从小、从学生时代就有意识加以培养, 教育学生从我做起, 从身边的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一、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切入角度

(一) 要教育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

在责任感所有的内容中, 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最是基础,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对家庭都不能负责, 怎么能对其他负责呢?然而, 我们看到, 不少成校的在校学生, 觉得成校是二流学校, 毕业后也是二等公民, 在社会上没出息, 于是自暴自弃自卑自轻自贱。平时迟到早退, 上课睡觉, 作业拖拉, 说谎逃学, 临到考试就千方百计作弊;这些学生毫不考虑家长挣钱的艰辛, 想方设法向家长索要钱物, 而自己却今天同学聚会, 明天朋友生日, 花钱大手大脚;他们毫不考虑家长的苦心与期望, 只要离开家长的视线, 就灯红酒绿、花前月下、醉生梦死、虚度光阴……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 这些人都缺乏责任意识。作为教育者, 就应该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对自己的责任, 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要学会自尊自重自律, 懂得理解父母, 尊重父母, 关心父母, 从而认真学习, 刻苦训练, 不辜负学校的培养和家庭的期望, 对得起青春对得起家长, 要努力掌握一技之长, 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事, 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首先都应该对自己负责, 对家庭负责。

(二) 要教育学生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

一些优秀的学生, 进入成校以后, 学习努力, 成绩优秀, 他们能够热忱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 同学生活上有难处, 他们往往会伸出援助之手, 甚至还能够成为老师的好帮手。他们中被选为班团干部的人, 更是以身作则, 以德服人, 热于帮助和团结同学, 对人对事对集体都认真负责, 既不推诿责任也不隐瞒过失。比如班级每天的点名, 每月的出勤情况统计;每天督促班级和包干区卫生的保持情况;晚自修结束后关门窗、关电器、打扫实习工场, 整理工具等收尾工作;负责定期出好黑板报;班团各种活动的组织发动等。而就是在这样年复一年的平常中, 显示了一种对他人、对集体不平常的责任感。而我们一些同学, 却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 毫不关心他人, 对集体更是十分冷漠,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向优秀同学看齐, 因势利导, 教育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 要主动关心周围的人, 自觉爱护集体, 珍惜集体荣誉感, 加强学生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感。

(三) 要教育学生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

这是责任感中最高层次的境界, 它要求我们在危难时敢于挺身而出, 见义勇为, 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必要时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当国家受到外敌侵略时, 要发扬“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的态度, 承担起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在各地的见义勇为英勇事迹中, 也有我们成校生的身影, 他们有时也刚好是路过而已, 当时也没有人逼着他们这样去做, 面对邪恶, 正当不少人躲避惟恐不及时, 他们却满身正气, 奋不顾身, 见义勇为, 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我们应该好好组织学生学习讨论, 认真体验, 用身边活生生的事例, 教育学生树立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崇高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责任感的过程

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 下力气“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就是抓住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 是较高层面的道德教育。因为:从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上看, 需要责任感教育;从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 需要责任感教育;从教育目标来看,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国教育目标、爱国主义纲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成校学生的责任感教育, 笔者认为以下过程是科学可行的:

(一) 提高认识——培养责任感的目标意识

大家清楚, 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 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道德需求, 道德规范就不可能转化为他们的道德观念。而道德认识指个人对社会行为规范及行动的效果, 理解,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观点、观念和相应的判断能力, 它既是人们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条件, 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非常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意识, 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

(二) 诱发情感——解决责任感的内化问题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 德育的过程其实是主体的内化与外化交替延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内化是根本,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只注意向学生灌输道德准则, 而不注意学生的接受, 只强调认知, 而不强调转化, 只考虑既定条件下的道德要求, 而不指导具体条件变化时的行为, 只热心于学生外在表现的评价, 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去完善自身的人格品质, 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学生主体的内化。道德情感是作为品德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学生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它, 且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 还存在着一个他们愿不愿意认同并付诸行动的问题。道德认识只有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 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 使道德认识得以内化。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其内化问题, 以诱发情感作为媒介, 引导他们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为得到认识和道德行为架设一座桥梁。

(三) 指导行为——形成责任感的关键问题

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 它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俗话说:“习与性成”“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许多教育家也强调, 教育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所以, 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关键, 还是要在提高认识、诱发情感的基础上指导行为, 使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之后, 再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一种道德规范要转化为个人行为, 必须对道德规范的充分认识和自身实践体验为基础。因此, 以上三者是循环往复的一个整体。

三、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措施

(一) 教育学生从我做起, 从身边的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当前的素质教育, 大多局限在“能”的范畴内, “德”方面的教育往往被忽略, 其实, “德”育更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则是德育的主要内容。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踢球时打破邻居的玻璃, 父亲要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从此每逢周末便出外辛勤打工, 经过半年努力, 终于挣足了钱赔偿给邻居, 这位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回忆这件事时, 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 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还有一件事是我国著名外贸谈判专家龙永图有一次在瑞士上厕所, 听到一连串“哐当哐当”的声音, 觉得奇怪, 他顺着发出声音的地方一看, 只见有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满头大汗地站在马桶边, 他走上去询问缘由, 小男孩告诉他, 他便后正打算冲水, 却发现马桶坏了, 所以留在这里修理马桶。再看看我们身边, 校园不干净, 应是大家的责任, 这么大的校园, 你不乱扔东西, 我不随地吐痰, 它能脏吗?脏了后, 你我都去打扫, 它还会脏吗?对身边的小事不负责, 未来的大责任又怎能担负呢?真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个人, 对自己负责, 对身边小事负责, 是一切责任心的基础。当日本举办亚运会结束时, 六万人的体育场竟没有一张废纸, 全世界为之惊叹, 而我们开会结束后, 满会场都是废纸, 相比之下, 差距有多大。通过这些身边小事, 让学生懂得, 每一个人一丁点的责任可以体现一个集体强大的责任感。

(二) 因地制宜, 社会调查, 明确责任感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走出校门, 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大行动。让学生们走向街头巷尾, 来到企事业、机关单位, 调查各行各业中有关责任感的典型事例。从正面的事例中感受到责任感的重要, 从反面的例子中吸取丧失责任感的教训。譬如, 公安人员即使下班了, 还能冒着生命危险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公交车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 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 做了三件确保乘客、行人安全的事情, 自己却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而设计人员错写了数据、电力安装工人粗心少写了一个“不能合闸”的警示牌而造成的惨重损失等沉痛教训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 也可以用“请进来”的方式, 让各行各业的人士, 来学校做报告或者现身说法, 用鲜活的事例, 让学生明确责任感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 明白自己该怎样去做。

(三) 聚焦生活, 用各种载体让学生深感责任感并非高不可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伟人的气度, 令人敬佩, 身边的榜样, 最让人鼓舞。认真重视对学生身边榜样力量的挖掘既是很好的行为的导向, 又能消除学生认为责任感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偏见。应该聚焦生活, 用各种载体, 结合常规活动, 让学生深感责任感并非高不可及。活动前重视指导, 阐明如何尽到自己责任的目标;活动中重视点评, 利用及时激励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具有责任感的行为;活动后重视总结, 要重视过程, 在过程中倡导具有责任感的良好风气, 意义往往也就在过程之中。比如结合主题班会的故事会, 讲述身边富有责任感的故事;比如演讲或辩论赛, 争一争是“有报国心才有责任感”还是“有责任感才有报国心”;比如, 让学生谈谈看了韩国影视后的体会, 引导他们从滚滚“韩流”中, 找回我们内心缺失的家庭伦理责任;再如摄影展或写生图片展, 看一看祖国的环境, 谈一谈每个人对保护环境的责任等。让学生深感责任感并非高不可及, 责任就在我们身边。

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分析 篇8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工具与方向

本文以调查问卷为主要工具,设置调查问卷一份,采用邮寄和网络的形式向在校大学生了解如下信息:创业的意愿、目的、意向、创业风险、学校创业教育等。另外,还对部分已经开始创业的大学生进行面谈或网络沟通。

1.2 样本数据的收集程序

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967份,其中废卷82份,有效调查问卷885份,有效回收率为73.75%。调查范围包括江苏省省内高校(如: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扬州大学等)和部分省外高校(如:安徽大学、东华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与52位同学进行了面谈或网络沟通,占调查总人数的5.88%。

2 分析结果与相关讨论

2.1 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

有40%的同学完全没有考虑自主创业,其中约11%的同学比较优秀,他们或是相信凭自己的优势能找到适合的工作,或是准备考研,继续深造;其余29%的同学有的是因为担心自己承受不了创业的艰辛,有的可以通过关系落实单位,有的家境富裕,生活无忧。约51.5%的同学很想创业,但由于缺乏资金、项目、经验、勇气及家庭支持等原因而没有实施创业,有8.5%的同学正在进行创业,其中3.66%的同学已成功创业。

有关“如果创业,你可能遇到的困难”的多项选择结果显示:“家人反对”被选择的比例最高,达67.77%。“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其次,为57.78%。“资金不足”第三,为42.22%。“面对风险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第四,为15.55%。“没有好的创业方向”第五,为13.35%。

2.2 大学生自主创业首要出发点

至于“创业的首要出发点”,17.2%的同学是为了积累经验,他们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通过在校期间的自主创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拓宽知识面、磨练意志、锻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毕业后到社会上开辟天地夯实基础;33.3%的同学是为了赚钱,以补贴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费用,或是为毕业后的创业积累资金;42.4%的同学是为了挑战自我、张扬个性,实现心中的职业理想;其余7.1%的同学分别是为了寻求刺激、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服务社会等等。

2.3 大学生自主创业意向

有关“创业意向”的多项选择结果显示:创意小店被选择的比例最高,达50.91%,比如高校内部或周边地区的餐厅、咖啡屋、美发屋、文具店、书店等,原因是:(1)学生顾客资源丰富;(2)熟悉同龄人的消费习惯,入门较为容易。连锁加盟其次,为49.09%,比如连锁快餐、家政服务、校园小型超市、数码速印站等,原因是技术、管理、广告、配货等由总部提供,只要投入少量资金就可以运作起来。智力服务领域第三,为46.36%,比如家教、培训班,原因是凭借自身的智力取得回报,几乎不要投入资金。高科技领域第四,为20%,比如软件开发、网页制作、网络服务、手机游戏开发等,原因是大学生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电子商务第五,为16.36%,原因是投资少、门槛低、经营灵活、弹性时间。

2.4 大学生对自主创业风险的认识

至于“对自主创业风险的认识”,有38%的同学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50%的同学部分认识,12%的同学则一无所知。

有关“创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的多项选择结果显示:“资金风险”被选择的比例最高,为70%;“团队成员协调风险”其次,为65%;“创新企业成长风险”第三,为50%;“市场风险”第四,为45%;“管理风险”第五,为37.5%;“其它(如社会、政策、法律等环境变化或自然灾害等)”第六,为22.5%。

与部分已实施创业的同学的面谈或网络沟通也显示,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杀手是资金不够、资金周转不灵甚至资金链断裂,许多好的创意、计划、市场机会常常因为资金不够而无奈放弃;其次是成员之间缺乏信任,彼此埋怨,搭便车等使团队的凝聚力下降,尤其当新创企业能正常盈利后,团队成员常常因为利益分配而相互猜疑,甚至分道扬镳。

2.5 学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对于“你所在的学校是否有创业指导?”回答为“是”的有11.5%,“否”的为34.62%,“不知道”的有53.85%;对于“您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吗?”只有14.63%的人回答为“有”;有关“您所参加的创业培训或讲座类型”的多项选择显示:“创业成功人士报告”为70%,“教授讲座”为36.67%,“实际技能培训”为16.67%;对于“您认为这些讲座或培训是否有帮助?”认为帮助很大的占18.75%,有些帮助的占43.75%,一般的占33.33%,帮助不大的为4.17%。

3 相关结论及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在校大学生基于积累经验、赚钱、挑战自我、寻求刺激、服务社会等目的,对自主创业有很高的热情,但由于资金、能力、社会关系、家庭支持、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项目等方面的限制没能付诸实施;而正在创业的大学生因对创业过程中的风险认识不够,或准备不充分,或无力处置而成功率很低。另一方面,校园创业气氛相对不足,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和指导,尤其缺乏创业实际技能培训。为此,应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重点、社会广泛参与、家庭全力配合的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发展空间,增强大学生对创业风险的辨识、防范和处置能力,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比例和创业成功率。

3.1 政府应为创业教育提供资金和信息支持

3.1.1 资金支持

目前,我国政府投入到高校的创业教育经费,主要表现为项目形式,且范围窄、投入小、受众面低,有必要加大投入的力度。比如通过增加投入增量,整合分散于各职能部门的培训资金,抽取部分用于支持高校创业教育;将部分企业创业教育培训项目向高校倾斜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3]。

3.1.2 信息支持

设立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咨询机构,为准备创业的个人提供咨询和服务;提供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培训;构建国内交流平台并与国际学术研究接轨;整合学术界、政府、企业家资源,共同推动创业及创新环境建设;建立创业教育综合服务网站,设立创业教育案例库,实现资源共享。

3.2 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教育

树立“以创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让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创业紧密相连,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

3.2.1 改革课程体系

在传统的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课程有机集成、整体优化的课群建设,把创业常识、创业心理和创业技能、市场经济、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纳入到课群中;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与弹性,增加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的份额,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2 改革教学模式

确立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要特征的立体教学模式,将教育的空间观扩展至课堂内外、书本内外和学校内外,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外教学与社会实践、实训结合起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起来。

3.2.3 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双主教学模式”[4],即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相结合,借助各种手段、方法实现教学双方互为主体,彼此相长,通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抓住随机教育的机会,寓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组织管理、理财能力、工程意识、营销意识和沟通技巧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于教学过程。

3.2.4 改革学籍管理体制

采取弹性学制,既允许学生因为创业而推迟学习,也允许学生因为创业在修够学分的情况下提前毕业,甚至允许学生因创业而休学或转学。

3.2.5 完善师资结构

着力培养现有师资,通过理论培训、到企业锻炼、到国外参观、进行创业实践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素质;聘请一些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3.2.6 构建大学生创业扶持平台

(1)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该机构应该有较为固定的工作地点、教学设备和办公设施,并且有一定的工作经费或启动经费。专门研究在校学生创业教育的规律,负责创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计划、协调等工作,负责学生创业项目的立项审批、拨款、监管和指导。

(2)成立大学生创业导师团队。通过双选的方式,为创业学生配备导师,导师从项目的选择、可行性论证、计划、资源的筹措,到项目运作过程中业务流程的设置、规章制度的安排、风险的防范和处置等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为了提高学生与老师的积极性,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允许达到一定标准创业业绩的学生,免修与创业紧密相关的课程,给达到一定规模的创业项目增加经费投入,对符合要求的导师给予工作量的奖励等。

3.3 家庭应成为大学生创业最坚强的后盾

3.3.1 家长应转变观念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机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深入,“体面”、“稳定”的工作机会将越来越少,而且在未来相当时期内劳动力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普遍。明天的能力需要今天来培养,家长要鼓励孩子在校期间多接受创业方面的训练,而不是只要求学习成绩。

3.3.2 家庭应给予各方面的支持

在校大学生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感情上对家庭的依赖很大,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往往是前所未有的,准备创业或处于创业中的大学生在彷徨之际,最想得到的是来自家庭的鼓励、宽容、指点和无偿的给予。所以,家庭不仅要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还要在生活中持之以恒地培养孩子理财、人际交往、生活自理、承受失败等方面的能力。

3.4 大学生应练就过硬的自主创业能力

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高速变化是每个新创企业的特点,要求创业者对风险、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具有很强的容忍度,表现为:有限度地冒险、风险最小化、风险共同分担、管理悖论和矛盾、对不确定性和缺乏系统结构的容忍、对压力和冲突的容忍、解决问题和整合方案的能力[5]。这些能力的形成光靠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必需理性地、做长期艰苦的积累。

3.4.1 制定适合自己的创业计划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积极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既要正确地评价自我,又要对经济社会有长远的认识和判断。选择风险低、投资少、专业对口、经营灵活、自己擅长的创业项目,确立合理的创业目标,并将目标转化为长期、中期、短期计划,然后脚踏实地的实施计划。

3.4.2 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创业能力的基础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大学生首先要珍惜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和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在此基础上,选修跨专业、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专业前沿、经济社会热点现象,以拓宽知识面;积极参与各项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创新计划以积累实践经验;养成“元认知”习惯[6],即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能力及其限度,深刻理解认知对象的基础上,形成认知结果或行动方案,并以认知活动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实现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通过不断的“元认知”训练,培养创业所必需地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3.4.3 做好承受和处置风险的准备

充分认识到风险与创业过程相随相伴,要以冷静、理智、平和的心态代替狂热的冲动,对可预见的风险要提前准备防范措施,对不可预见的风险要预先确定处置原则。每一次风险未必都能成功化解,在选择创业之前,大学生还必须做好承受挫折和失败、挑战自我的心理准备,拥有一个良好的创业心态,才能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http://learning.sohu.com.

[2]http://hi.baidu.com.

[3]http://www.kab.org.cn.

[4]郑爱华.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05,(02).

[5]刘国欣,王光杰.创业风险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浅谈技校生学习现状及应对措施 篇9

技校学生一般是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相对散漫的初高中毕业生。在学校学习期间, 他们通常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技工学校, 大多数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个别班级甚至只有几个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他们中有的是自己不想读书而被家长强迫的, 有的是实在没有办法才上技校的, 来自社会的片面评价, 使他们的自尊与自信受到极大的伤害, 从而厌恶学习、意志消沉。就读于技校的学生往往都有“自己本来不是读书的料”的想法, 总认为自己比高中生、大学生低一档, 有抬不起头来的感觉和自卑心态, 表现在处处感到不如别人, 无所作为, 悲观失望, 凡事得过且过, 不求上进。少数学生甚至怀有“破罐破摔”的不健康心态, 不易听进教师、同学的教育或劝告, 表现出消极自卑的特性, 自然学习积极性也就不高了。

(2) 课堂纪律差, 抄作业现象严重。大多数技校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 那就是课堂纪律差, 这也是技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今社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 技校生所学的知识也有所加深, 而到技校学习的学生整体素质却没有明显提高。有的学生连初中物理中的电磁感应、电荷的计算等知识都不会, 对现在技校中电工学的知识就更无法继续学习;甚至有的学生连解方程都不会, 使得技校中的数学知识不能很好地加深。这样造成很多学生对于某些专业课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 日积月累, 不会的知识越多, 越不愿意听。上课容易说话, 睡觉, 看小说。老师讲的内容没有听或听不懂, 布置的作业自然不会做, 只好抄作业, 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 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曾经在班上问过有多少同学有过课前预习的经历, 结果只有两三个人举手。技校生在原来的初中或高中的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不好等原因, 不受老师的重视,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出现上课不认真听讲、抄作业、甚至考试作弊这样的不良行为。

二、几点解决措施

(1) 把“逼着学”变成“我要学”。随着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 许多家长改变了以前的旧观念, 让孩子到技工学校学习, 但同时也出现了其他的弊端。一方面技能教育针对性比较强, 一项技能就是一个专业, 它的渗透性和学科教育不一样, 比如学电工的转到学焊工就不太容易, 学制图的转成干电工同样也不现实;另一方面技能教育培养出来的是一线工人, 即使是一线, 也存在环境好一些的岗位和环境差一些的岗位。家长都想让孩子学技术含量高, 工作环境好的专业, 不征求孩子自己的意见, 因此造河南开封●郭坤

成很多学生被动学习。这就让这些90后的学生产生了抵触心理, 不认真听课, 不写作业, 或是敷衍了事。给学生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 让他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 让他从心里不排斥学习。在兴趣的带动下, 慢慢地找到学习的乐趣, 主动学习。

(2) 提高教师魅力吸引学生。魅力在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提高教师自身的魅力, 其次是提高教师的课堂魅力。教师自身魅力包含许多方面, 仪容仪表就是其中的之一。对于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来说, 每天的学习生活是非常单调乏味的。如果一个老师一年四季始终是一种颜色的衣服, 一种音调的语言, 那么学生在听到铃声的那一刻, 就已经开始厌倦了, 他的思想在此时就已经离开了课堂。教师完全可以是时尚的, 赶潮流的, 这样的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兴趣。当学生对教师产生兴趣后, 能够让学生的眼球时刻随着教师在走动, 那么就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例如湖南卫视的节目主持人何炅, 他同时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师, 也许有的学生没有学习他所教的专业, 但是出于他自身的魅力会吸引部分学生去听他的课。只要学生有听的欲望, 教师便可以利用这种欲望, 把学生真正地吸引到课堂上。为了达到这种效果, 学校或班主任完全可以在开学的时候, 对每一个任课教师进行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要有所重点, 像是专业课老师或是这门课比较难学, 在给学生介绍时最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魅力。其实许多教师都有这种魅力, 只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比如某个班的学生说, 这个老师讲课非常好, 那么很多学生都想听一听这位老师讲课, 而且会听得非常认真。利用这种方法, 我们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当然只抓住学生的眼球是不够的, 教师要想真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还是离不开渊博的学识和好的教学方法。

(3) 注重第一堂课。人与人之间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学生与教师的初次接触大多是在第一次课上, 因此这一次课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一堂课学生对教师有了初步了解, 对所学的专业也有了进一步认识。那么, 教师通过第一节课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 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以往许多教师在第一次课上, 都是和学生进行简单介绍或是讲述序言的知识, 这些例行公事的介绍, 很容易让学生感到课堂的乏味与无趣。第一次见面肯定要进行介绍, 但是我们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或是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记得初中时候的语文老师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我叫刘波, 但是, 很多人把它拆成三个字来叫我”。当时, 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 课堂气氛完全变得轻松而有趣,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位老师。通过一个善意的玩笑, 教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 同时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让学生感到亲切与快乐。教师在第一次课上除了要进行自我介绍, 同时还要对课程进行介绍。在对课程的介绍中, 要尽量简单、生动, 而且要贴近生活。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感到学的东西这么简单, 用处这么多。这样, 学生对学习这门课就会充满自信。技校生以前大多学习不好, 对学习有恐惧感, 因此, 自信对技校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并且, 这种轻松快乐的教学方式最好一直持续下去, 让学生逐渐对知识产生兴趣。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生学”, 技校的教师面对的是基础教育的淘汰者。作为他们的教师, 更应该了解他们, 关心他们, 引导他们, 让他们能够在这里脱胎换骨, 成为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才。

摘要:目前社会需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 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上技工学校。而与此同时, 也会频频听到技工学校教师的叹息声:现在的技校生是越来越难教了。技工学校的学生素质差, 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更多地了解学生, 提高教学质量, 是目前技工学校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就技校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教学实践的前提下, 提出了几点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技校生,学习现状,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刘秀芹.培养技校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J].西北职教, 2007 (4) .

在校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知识现状 篇10

高校突发事件主要涉及传染病与食品卫生和自然灾害, 具有一定破坏力和威胁性, 一旦发生, 除人、财、物受到损害之外, 还会破坏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方面的正常秩序, 甚至可能影响到高校的安全稳定[1]。因此, 加强对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2,3], 对保护大学生身心健康, 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 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 抽取4个年级不同专业共计2 65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长春理工大学为理工科及生命科学专业学生 (分别为925, 807名) , 吉林工商学院为文科专业学生 (927名) 。回收有效问卷2 642份, 回收率为99.36%, 其中男生1 612名, 女生1 030名;城市学生1 201名, 农村学生1 441名;大一学生660名, 大二学生661名, 大三学生660名, 大四学生661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使用的问卷是在参阅大量相关资料[4,5,6,7,8,9]及调研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 内容包括灾害事件、传染病暴发事件、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应对。为确保信度和效度, 问卷经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有关专家讨论后确定。

每个知识点知晓率=正确回答该知识点每道题目的人次数/回答该知识点的总人次数×100%。

1.3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 3.0录入数据,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知识比较

见表1。交通意外知晓率男生高于女生 (P<0.01) ;肺结核、流感、交通事故知晓率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 (P值均<0.01) , 但水灾知晓率乡村学生明显高于城市学生 (P<0.01) ;麻疹和食物中毒知晓率文科生高于理工科学生 (P值均<0.05) 。在突发事件法律法规知晓率方面, 学生普遍存在不足。

2.2 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态度、技能

对突发事件所持态度随着年级的增高关注的程度逐渐提高, 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四>大三>大二>大一。2 642人中, 非常关心为1 716人, 占64.96%;一般关心为803人, 占30.39%;不关心的为123人, 占4.65%。技能实施能力不足较为突出, 以低年级为著, 由高到低依次为大一 (70.00%) <大二 (55.00%) <大三 (35.00%) <大四 (17.50%) 。

3 讨论

调查资料显示, 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态度较积极, 非常关心者及一般关心者占95.35%。传染病知晓率女生优于男生;交通意外知晓率男生高于女生;传染病知晓率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 特别是肺结核、流感、麻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疹和食物中毒知晓率文科高于理工科。分析原因如下: (1) 高校领导管理意识薄弱, 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高校设置中并没有专门的处理突发卫生事件的综合性部门, 卫生工作普遍存在重医疗、轻预防的倾向;专业人员配备不足, 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卫生事件反应迟钝, 缺乏防范意识和管理理念滞后, 应急管理机构职责不够明确, 这些均不利于高效统一的指挥。 (2) 缺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育机制。对大学生应该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没有进行充分的探讨, 在应对突发事件教育方面, 对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研究不够。 (3) 各高校普遍存在重视应对方案和措施, 忽视前期预防和预警及信息沟通机制的建设, 使突发卫生事件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进而导致危机升级, 难以控制。

针对调查结果, 笔者建议如下: (1) 建立完善的、有效的突发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机制。高校管理者应具有应急法律意识, 明确高校在应急工作中的基本法律职责, 把应急工作纳入高校日常的管理工作范围,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组建突发事件管理领导小组, 把突发事件的监控、处置与高校日常管理结合起来, 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10]。高校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是学校能够科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保障。 (2)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机构。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应做好现有卫生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 提高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业务素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情况, 对科室和岗位进行调整和重组, 使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干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上得到确认和体现, 进而真正调动高校医务人员承担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 加强突发事件健康教育。加强危机教育和日常训练机制是提高突发事件应对的重点[10,11], 把突发事件应对教育融入到平时的军训、第二课堂、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中[12], 把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及相关知识汇集整理, 形成专门的教材或宣传资料, 通过讲座、网络宣传或海报等形式将其预防和应对知识教给师生, 强化大学生的危机防范意识, 掌握突发事件中预防和自救的基本知识, 加大日常实际训练力度, 明确在不同应急状态下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使高校应急工作和应急管理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 使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叶冬青, 查震球.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特点及应对新策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09, 13 (1) :1.

[2]韩永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 26 (6) :20-21.

[3]崔箭, 唐丽.构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的思考[J].疾病控制杂志, 2006, 10 (6) :607-609.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S].2004-08-28.

[5]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S].1991-12-06.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S].2007-08-30.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S].2003-05-09.

[8]卫生部, 教育部.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S].2006-03-01.

[9]于志凯, 刘强, 修维辰, 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151-289.

[10]沈履平.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 2007 (2) :318-319.

[11]王宗强, 尹洁.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应对[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9 (6) :7-11.

关于高校在校生饮食问题研究 篇11

关键词:高校 饮食问题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4-0051-01

食品安全问题有如下三点:一是在原材料上,为了节省成本,餐饮机构通常会选择购买特价蔬菜、肉制品等作为加工原料。二是从食品卫生上,除了加工食品环节卫生质量较差之外,其危害也从食品外部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三是制作手法上,为了让食品具备更佳成色和保质时间,制劣手法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隐蔽。色素、爆发剂的大量添加,劣质油的使用等一系列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食品加工工艺在许多餐饮店重已习以为常。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通过自行设计问卷、匿名网络问卷调查及问卷收集等方法进行调查。欲调查600人,实际调查600人,问卷回收600份。

1.2 调查对象和数据处理方法

此次调查对象为国内部分高校在校学生,调查问卷包括了被调查者基础信息,日常饮食结构和习惯,食品安全意识三部分。统计学方法上,调查问卷回收后用SPSS16.0软件进行问卷数据录入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调查结果

2.1 基础信息

在性别方面,396名被调查者为男性;204名被调查者为女性。在年级上,大一的学生有235人;大二的学生有194人;大三的学生有105人;大四的学生有66人。家庭收入方面,0-3000元占2.31%;3000-6000元占21.27%;6000-9000元占21.27%,9000-12000占25.56%,12000以上占29.59%。

2.2 在校生日常饮食结构和习惯方面

被调查者中,日常饮食多数在校内食堂的有239人,占总人数的39.83%;多数在校内餐饮门市就餐的有218人,占36.33%;主要在校外餐饮门市就餐的有93人,占15.50%;主要在校外路边摊就餐的有50人,占8.33%。在饮食食品构成方面,以大鱼大肉荤菜为主的有302人,占总人数的50.33%;适当荤菜适当素菜的有138人,占总人数的23.00%;比较喜欢吃素菜的有160人,占26.67%;

2.3 食品安全意识方面

对于食品污染,以及导致食品污染的环节的认识上,表示很清楚的有405人;知道,但不是很清楚的有111人;不知道的有84人。对于哪些是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及有机食品这个问题,很清楚的有331人;了解,但不是很清楚的有62人;不是很了解的有159人;不知道有48人。

对于食源性疾病与饮食习惯的联系,表示很清楚的有213人,占35.50%;知道有联系,具体联系不清楚的有305人,占50.83%;不觉得有联系的有82人,占13.67%。对于食物中毒认识方面,认识很清楚的有145人,占24.17%;认识一般,了解不是很清楚的有258人,占43.00%。一点都不清楚的有197人,占32.83%。最后,对于食品保质期这个问题上,表示很清楚食物有保质期,每次买东西都看的有354人,占59.00%;了解,但不是每次买都看的有156人,占26.00%。不清楚,也不看的有90人,占15.00%。

3 数据分析

3.1 日常饮食结构与习惯方面

从学校及其周围餐饮结构中,可以看出学校附近餐饮机构构成情况不是很乐观,存在严重食品安全的路边摊仍占有较大比例。就餐饮的卫生方面,诸多的路边摊的卫生情况不堪入目,餐饮门店内的卫生虽相对较好,但是距离良好级别尚有较大差距。从提供食品种类来说,提供过于辛辣食品门店的占较大比例,提供多营养饮食的门店少之又少。这些对饮食者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为偏食性疾病的发生埋下伏笔。

3.2 食品安全意识方面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校学生对于食品污染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水平,对于食品安全意识也相对薄弱。对于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视程度也不远远够,这与学校及周边餐饮提供食物营养不全面不合理有着必不可分的联系。同时,餐饮相对恶劣的卫生环境可能间接造成了学生对食品卫生的麻木。而相关部门对餐饮卫生及食品安全长期放纵也对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薄弱起着间接促进作用。

4 意见与建议

由于相关部门对校园及周边食品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对其生产操作监管力度不够,使得一些较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得不到制止,反而愈演愈烈。同时,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存在着不少弊端,为问题食品的生产提供了可乘之机。而就消费群体而言,学生群体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这一系列新区都会引起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就以上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经过讨论,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国家还需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还需加强对食品质量的检测和监管力度,并在食品卫生方面对餐饮行业制定严格要求。从源头上改善食品卫生和安全状况。

就学校而言,应多开设相关主题讲座,给在校生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多进行食品污染、食品中毒、食品相关安全标准等等的有效宣传,培养学生食品卫生和安全意识。

最后,对于在校大学生自身而言,还需注意培养自身食品安全意识,平时注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在尽量减少食入不卫生的食品基础上,对多种营养食物进行合理搭配。

在校生现状 篇12

1目前我院三校生英语学习现状

(1) 三校生英语基础薄弱, 水平参差不齐

经过调查发现, 我院三校生都毕业于中等专科学校, 在中专期间, 学生以专业课学习为主, 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课程安排较少, 加之二年级不开设英语课, 他们的英语基础相当薄弱, 基本处于初一初二水平, 更有甚者连英语字母都认不全。学生几乎处于零基础状态, 这使得英语教学无法按照课本内容开展。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2013~2015年三校生英语摸底成绩

从上表不难看出, “三校生”的英语仅处于初中水平, 甚至低于初中水平, 基础相对薄弱。

(2) 三校生英语学习习惯

经调查发现, 由于三校生英语基础薄弱, 知识面狭窄, 理解能力不强, 他们自信心不足, 学习兴趣不高, 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学生因基础薄弱, 产生畏难情绪, 故而不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任务。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强调英语考试的重要性, 了解学生学习的想法和要求, 提供给学生最大的帮助, 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研究教学方法, 探索适合我院三校生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 填鸭式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不能适应基础较差的三校生英语教学, 只有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激发她们学习热情, 提高三校生英语课堂效率。以下是两种新的教学模式:

(1) 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指以翻译和语法学习为主要教学活动的外语教学法。该教学方法分为4 步:①语法翻译法是在了解我院学生的学习特点的情况下, 朗读生词和词组并进行讲解, 学生记笔记并跟着教师读。第一阶段复习英语的26 个字母及书写格式;第二阶段拼读48 个国际音标, 注意重读开音节和闭音节的发音。分别用24 学时来进行训练;第3 阶段读单词并记住所学的基础词汇。我院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是记不住单词, 所以综合运用几种单词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单词:拼读法, 按照字母组合及规则记单词, 如:字母组合igh应发ai, 读出light ;字母组合ay发ei读出day ;连环记忆法, 会背light就会背night, right, bright, f ight等词;拆分记忆法, 如b +eat (V.吃) , b+ ill (adj.有病的) 。学生通过这几种记忆法记住单词后, 教师再次带读单词和词组。然后老师讲授如何造句, 老师先造句并讲解套用方法, 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进行造句。如教师造句, I am right. 中文:我是对的。在讲的过程中, 强调系词随主语进行变换, 故学生就能造出He is right, We are right. 等句子。师生通过造句来掌握right这个词。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帮助学生掌握单词, 同时掌握了句型结构。②学生朗读英语句子并把它们翻译成中文。教师纠正学生的语音和翻译错误。③反复训练了同样的句型来找出语法规律并分析句子的结构, 分析难句, 并将其译为中文。④学生做出课后习题并大声朗读, 教师检查作业。

(2) 口语法

口语法是通过口头训练语音结构而获得, 采用操练的方式来练习句子, 教师指导的复述和替代练习, 包括齐声复述、朗读、听写、操练所学的内容及口语材料。该教学方法共分三步:首先, 请学生朗读已学的句子, 并让全班学生跟读, 全班同学一起或者分成几个大组替

换中心词如Where-is-the-pen? Where-is-the-pencil?Whereis-the-book? 其次, 学生一问一答的形式来掌握各种词性的用法Where is the pencil? It is on the desk.Where does the sun rise?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最后, 老师通过重复和语调来表示学生的操练是否有误, 提示学生纠正。口语教学法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而且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句型并能熟练应用, 激发学生进入另一种学习状态, 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分类复习, 归纳总结

为了使三校生熟练掌握各个板块的内容, 做到心中有数, 做出分类练习的板块很有必要。目前三校生的参考书籍和课外书籍有限, 虽然这些书都有相关练习, 但是练习的内容较为分散, 没有集中统一某一个知识点, 达不到强化训练的目的。因此, 把所有相关的知识点汇总在一起, 形成一个知识阵容, 学生更容易做熟做透。以《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招生考试说明》这本教材为例, 把本教材分为若干板块, 如语音板块、单词拼写板块、词性板块、句子板块、阅读板块、完型板块、改错板块和作文板块。在这些板块中找出更细化的内容, 如语音题中发n的单词是哪几道题, 单词拼写中的序数词考点, 词性中形容词:① You don’t look so well as usual. Why not go to see a doctor? ② Jim is not so strong as Tom.③The girl doesn’t run so fast as the boy. 句子板块的感叹句:① What a cold day? ② What a hot day it is? ③What a beautiful day? What a nice day it is? How beautiful the day is? 阅读板块找出相同的提问方式来进行对比找出做题规律, 最终选出正确答案。作文板块按考试大纲来进行训练, 大纲给出十个命题的范围。考虑到我校学生基础薄弱, 写作部分可采用一些常用的基本句型来练习。如:I spend much time doing sth., There be句型, It is +adj +for sb to do sth., I think it is + adj., 使用简单的句型既能表达清楚, 又不易犯错。

针对缺乏相关辅导书的情况, 我们进行了研究讨论, 发现云南省中考题和三校生高考题题型基本相似, 难易程度接近, 相似度达到60%, 因此, 我们可以用中考题来弥补教辅资料的不足。

分块训练使学生能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减少错误率, 学习的效果成倍增加, 学生会逐渐发现做题规律, 学习过程会慢慢变得轻松自然。这为学生以后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分类复习以后再把所有板块综合起来组成多套完整的试卷, 最后来考核整套试卷, 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 根据学生的成绩来查缺补漏, 有的放矢。

4实验教学效果

经过将近一学期的教学改革, 2015 年11 月份, 我们用三校生高考真题,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测, 并与2013 年到2015 年的三校生高考成绩进行了对比, 具体情况如下:

由上表可见, 经过一学期的改革, 学生的成绩都得到了提升, 及格人数明显增多, 平均成绩也由原先的三十多分, 增长了近十分, 成绩增长比较明显。由此可知, 该教学改革比较有效, 改革过程中涉及的教学方法对提高三校生的英语成绩效果非常显著。

5小结

通过研究2011~2014 年高考真题,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考核内容选自于《考试说明》, 阅读理解和改错都考了课本上的内容, 可见提高三校生高考成绩的前提是:在掌握课本基础内容的基础上, 再找课外习题训练, 课外习题以中考题为主。总之, 三校生的高考英语成绩能否提高, 取决于两个方面: (1) 教师方面: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学生方面:学生要转变思想, 端正学习态度, 做好吃苦奋斗的准备。只有两方面都做到了, 高考成绩才能提高。

摘要:针对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三校生英语基础薄弱和学习主动性不足的现状, 通过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 探索适合我院的教学方法, 提升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三校生的高考英语成绩。

关键词:三校生,教学方法,学习兴趣,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1]郭永飞.初中英语词汇记忆秘诀[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上一篇:网络信息共享下一篇:助推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