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腹膜炎(精选6篇)
弥漫性腹膜炎 篇1
急性重症弥漫性腹膜炎系指腹膜炎症超出了原发病变范围而向腹部其他区域进行恶性扩散,如果蔓延到全腹即成为全腹膜炎[1]。死亡率可达20%~40%,引发急性重症弥漫性腹膜炎的细菌多系消化道常驻细菌,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其他细菌如粪链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均很常见。按照其发病机制分类可分为原发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和第三类型腹膜炎。
1 急性重症弥漫性腹膜炎的病因及临床鉴别
1.1 原发性腹膜炎
原发性腹膜炎指腹腔内没有原发病变而发生的细菌性重症腹膜炎,一般少见,多见于慢性肾病、腹水性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严重慢性疾病患者。原发性腹膜炎最主要的的致病菌是G+细菌。进来有发现部分原发性腹膜炎也可由大肠杆菌等G-细菌混合感染。原发性腹膜炎的临床常见症状主要包括发热、腹痛、腹泻、低体温、肝性脑病的体征甚至休克,也有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一个重要的确诊表现为腹腔穿刺液内多形核白细胞或者中性粒细胞比例异常,由于其严重程度较轻一般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1.2 继发性腹膜炎
继发性腹膜炎是最常见的弥漫性腹膜炎,一般发生在腹腔内感染性病变、消化道创伤或者腹腔手术后并发症基础上。按发病原因分为急性穿孔性腹膜炎 (包括胃肠道穿孔、肠缺血和盆腔腹膜炎等) 、手术后腹膜炎 (吻合口瘘、意外胃肠穿孔和血运障碍等) 和创伤后腹膜炎[2]。胃肠道内常驻菌群 (大肠杆菌为代表) 是引发继发性腹膜炎的主要细菌,一般毒性剧烈。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腹部压痛、腹肌紧张以及反跳痛,原发病灶处最明显。通过听诊时肠鸣音的减弱甚至完全消失可以进行诊断。患者生化检验表现为白细胞的不断增高,X线照射可呈现普遍性小肠胀气,通过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及CT检查可以做出更加详细的诊断。
1.3 第三类型腹膜炎
第三类型腹膜炎指继发性 (少数原发性) 腹膜炎患者及接受腹腔手术患者,通过治疗仍反复出现明显腹膜炎临床体征,而转为顽固性难治性腹腔感染。
2 急性重症弥漫性腹膜炎的治疗手段
急性重症弥漫性腹膜炎临床治疗处理很棘手,导致病死率较高,所有治疗手段均基于3个原则,即去除感染源;减轻腹腔感染以及预防感染的复发。治疗手段分为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为去除患者腹腔内污染源并清除腹腔内的污染,通过高技术的外科手术结合抗生素治疗并不能得到明显的效果,也不能降低死亡率,某些消炎剂甚至还会出现毒性反应。复杂的治疗过程需要紧密结合两种治疗方式来共同达到目的。
2.1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 (1) 支持治疗:实施手段主要表现在积极纠正低血容积、组织器官滴灌流状态,保持半卧体位,静脉输入晶胶体液,纠正酸中毒,禁食以维持胃肠减压、各种器官代谢支持及补充足够的热量与营养; (2) 抗生素治疗:急性重症腹膜炎一经确诊就应当进行及时的抗生素治疗,通常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及脆弱类杆菌的混合感染。研究表明,抗生素应用时间多于21 d后对急性重症弥漫性腹膜炎的死亡率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却容易增加真菌与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3) 免疫治疗:现在研究表明,急性重症腹膜炎发生时,细菌内毒素所产生的一系列宿主反应和病理生理变化,可能引起机体损伤。所以理论上通过免疫治疗,即拮抗内毒素、促炎细胞因子等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保护患者机体尽量少受损害;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这种非手术治疗方式极大程度上再扩大治疗范围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近几年来,在临床研究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需要紧密结合理论与实际才能取得进一步进展,尚需深入研究。
2.2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能有效的阻断病情进展,在治疗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恰当、及时的外科手术直接决定了疾病的转归。手术治疗急性重症弥漫性腹膜炎的基本原则以彻底引流清除脓汁、清除坏死及感染组织以及解除确定性的感染源为基准。手术治疗主要手段包括: (1) 清除病灶: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彻底清除病灶,应尽早对感染病原器官进行清除,通过检验技术确定病原位置后,迅速进行切除,过程中尽量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感染扩散; (2) 腹腔清创:以清理利于致病菌体生长的污染物从而减少感染为目的,腹腔清创是治疗急性重症弥漫性腹膜炎的最常见的方法; (3) 腹腔冲洗:注意保持倾斜体位,一般情况下不建议采用此法; (4) 腹腔引流;引流能够清除腹腔脓液、异物,对消除感染对机体的不利影响、避免残余感染、改善疾病预后均至关重要。通常根据病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引流物。
参考文献
[1]黎沾良.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诊断思路.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6 (29) :459-452.
[2]尚晓滨, 吴咸中.继发性腹膜炎的非手术治疗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8, 8 (16) :325-327.
弥漫性腹膜炎 篇2
【关键词】 老年性;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16-02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ged acute diffuse peritonitis. Methods:Put 52 aged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ith acute diffuse peritonitis as the study group, and over the same period 70 cases of young patients as the control, the data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bdominal pain, nausea vomiting, fever in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shock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0.05). The cure rate of aged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high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ged acute diffuse peritonitis lacks typical symptoms with high misdiagnosis rate.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was rapid, and high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were high, therefore, it should be given high priority to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 words】Aged; acute peritonitis; diffuse; diagnosis; treatment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受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的影响,高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笔者收集我院52例高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并以同期70例青壮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病因、病理、临床特点、治疗措施等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7年5月~2010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52例为研究组, 其中男34例, 女18例;年龄61 ~ 88岁, 平均69.7岁。从发病到初诊平均时间为31.5 h,入院后到接受急诊手术时间平均22.4小时。以同期70例青壮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为对照,其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17~ 59岁,平均40.2岁,从发病到初诊平均时间为20.3 h,入院后到接受急诊手术时间平均21.2小时。
1.2 临床表现 两组主要临床表现详见表一。
1.3 病因分类 两组患者病因详见表二。
1.4 诊断 研究组52例患者有41例初诊时被诊断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11例(21.2%)因症状、体征不典型或其他原因而被误诊或延迟诊断。对照组70例患者中65初诊时被诊断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5例(7.1%)漏诊或误诊。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9%和92.9%。
1.5 治疗方法 研究组52患者,3例原发性患者和3例拒绝手术患者均行保守治疗,其余46例。处理原发病灶,清除坏死组织、修补穿孔、吸去脓液,腹腔引流等手术治疗。 其中14例行胃大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坏死肠段切除术以及阑尾切除术等根治性手术,32例行修补胃穿孔病灶、清除坏死组织、腹腔引流等姑息手术。对照组70例患者根据病情采取和研究组类似的的手术方法。
1.6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老年组治愈率低于对照组,但是出现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治愈时间也较非老年组长,除治愈率外,两组在并发症率、死亡率、治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结果详见表三。
3 讨论
继发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因腹腔脏器炎症、穿孔、损伤、坏死等引起,感染的细菌多是大肠杆菌、厌氧杆菌、链球菌和变形杆菌等胃肠道细菌,患者症状比较明显,多采用手术治疗[2]。原发型比较少见,常见于肾病综合征、猩红热、营养不良、肝硬化腹水等患者,在体质衰弱、抵抗力低下时因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诱发,菌通过血液或淋巴循环、肠壁、女性生殖道等途径进入腹腔而引起,呈弥漫性腹腔感染。该类腹膜炎多采取保守治疗,继发腹腔脏器感染或穿孔,发生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者一般采取手术治疗[3]。
老年人中枢神经、外周神经及植物神经发生退变,体温调节中枢对致热原反应的敏感性下降,对感染和各种刺激的应激远不如青壮年。在发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虽然感染严重、内毒素被大量吸收,但是腹痛、恶性、呕吐、发热等症状并不明显,腹膜炎症状并不典型[4],不容易引起重视。在病理状态下,腹腔很容易发生充血、水肿及大量液体渗出,引起患者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循环血量不足,导致低血容量休克或感染性休克,有些患者可诱发或加重并存病[5]。本组研究提示,老年组患者出现腹痛、恶性、呕吐、发热等症状的构成比明显低于非老年组患者,白细胞增加比例以及腹膜刺激症状均不明显(P<0.05 或0.01)。但是老年组患者发生休克和合并疾病加重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或0.01)。由于症状不典型,老年患者组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78.9%)明显低于对照组(92.9%)。
本组资料提示,老年组中原发性患者(3.8%)、急性腹内脏器急性感染患者(51.9%)、肿瘤破裂所致患者(11.6%)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中腹内脏器穿孔患者(40.0%)、外伤所致患者(12.9%)明显比老年组多。这可能和老年患者因机体组织和脏器功能退行性变,腹腔内脏器容易急性感染,老年人肿瘤发生率较高等因素有关。经过治疗,老年组治愈率低于对照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也较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总之,老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症状缺乏典型性,就诊时间晚,误诊漏诊率高;病情发展迅速,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临床上要尽可能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处理好并存疾病,控制术后并发症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第七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12.
[2] Skipworth R, Fearon K. Acute abdomen peritonitis [J]. Surgery (Oxford), 2007,26(3):98.
[3] Boermeester MA. Surgical approaches to peritonitis [J]. Brit JSurg, 2007, 94: 1317.
[4] 李榮. 老年人急腹症的诊断与剖腹探查[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 23(7) : 401.
弥漫性腹膜炎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6例中男21例, 女15例, 年龄17~76岁, 平均46.2岁。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的病因有:外伤性大小肠破裂、肝破裂13例;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伴腹膜炎4例;肠套叠、肠扭转、肠梗阻致肠坏死破裂5例;急性中重症胰腺炎9例;肝脓肿及巨大脓肿溃破脓液溢入腹腔3例;阑尾炎穿孔伴腹膜炎2例。本组患者发病后就诊入院时间在4~5d, 且全身中毒症状、弥慢性腹膜炎体征明显, 体温38.6~39.8℃, 有20%~30%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性休克表现。
1.2 手术方法
(1) 在腹腔手术探查中, 先处理病灶, 清除腹腔内脓液及坏死组织、食物残渣等。根据病灶部位留置0.3~0.5cm内径的硅胶管作为冲洗管1~2根。
(2) 采用内径0.5~1.0cm的硅胶管4~5根分别置于病灶处、左右结肠旁沟、盆腔中作为引流管。其中中重症胰腺炎病例则应在胰体尾下缘各置一根引流管;肝脓肿病例则在脓腔中置引流管并体外行低负压吸引;在肝脓肿未溃破者左结肠旁沟可不置引流管。所有引流管均从左右下腹两侧引出体外。手术完毕后在腹腔内灌注冲洗液1500~2000mL, 为术后灌洗引流做好充分准备。
1.3 灌洗方法
我科采用生理盐水或平衡液作为灌洗液, 并分成若干组, 内加先锋Ⅵ2g, 糜蛋白酶5mg, 庆大霉素4万u, 甲硝唑200mL, 微量肝素, 0.5%普鲁卡因20mL, 用时配制, 以免药物失效或变性。术后每日灌洗液入量2000~3000mL, 先快后慢, 3~4d后入量减少到1000~1500mL, 并根据不同的病情病因在灌洗的时间上也有所不同。一般巨大肝脓肿、中重症胰腺炎灌洗多在8~15d, 其他病例一般根据冲洗引流液的色泽及辅检结果而定, 平均在4d左右。
1.4 结果
本组36例患者中, 有2例年老体弱, 切口愈合欠佳, 继发感染。其他病例均达到了满意效果, 预后良好, 且在随访中未发现患者有明显后遗症发生。
2 讨论
腹腔灌洗引流术又称治疗性持续性腹腔灌洗引流术, 它在医学上并不是一项新的治疗方法, 但近年来重新得到重视, 并逐渐加以改进。从单纯的生理盐水灌洗发展到目前的灌洗液中配以抗生素、微量肝素、糜蛋白酶等。
2.1 适应证选择
目前对于灌洗引流的适应证尚无统一定论。有资料表明:对积脓和积液较多, 有严重腹膜炎、复杂的腹部创伤或有漏发生时可采用此方法。我院对病例选择采取以下标准:
(1) 腹腔内脓液或其他消化液>500mL;且腹腔内广泛污染严重, 并考虑到单纯清洗或引流达不到目的;
(2) 腹腔内有大量食物残渣、粪性液等;
(3) 中重症坏死性胰腺炎;肝脓肿积液在300mL以上且脓液稠而不易引流;
(4) 严重腹腔内多器官损伤、破裂, 术后可疑发生肠瘘、胆胰瘘者;
(5) 结肠坏死、穿孔、破裂术后患者等。另有资料表明严重中毒症状和并发多器官衰竭也可采用此法, 并不受年龄限制。
2.2 优点
腹膜对于水分子的清除能力很大, 但对于细胞分子及微生物清除则很慢。如果大量毒素和细菌不及时清除, 吸收后可导致严重的循环衰竭而死亡。术后抗生素疗法有时往往也难以奏效。
采用腹腔灌洗引流的目的在于:
(1) 能有效冲淡毒素, 减少细菌的浓度, 以利机体防御机制的发挥;
(2) 采用内部抗生素治疗能维持腹腔内抗生素的最佳浓度;
(3) 通过灌洗引流可使腹膜难以吸收的异物清除, 并破坏小房小隔样象限性脓肿;
(4) 腹腔灌洗引流且有像治疗尿毒症患者所采取的腹膜透析作用, 通过灌洗可透析出大多数毒素和细菌。也可通过调整灌洗液的离子浓度和渗透压维持正常血清生化或纠正代谢紊乱, 有助于内环境的稳定。
2.3 灌洗液配制原则
对于灌洗液的配制是根据病因来决定的, 原则上使用能在局部对无论是G+或G-菌及厌氧菌感染均能奏效的广谱抗生素, 并同时针对腹腔中脓液及坏死组织、血凝块等变性蛋白质能溶解变稀易排出。故在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加用糜蛋白酶、微量肝素等, 更有助于促进创面净化、肉芽组织新生及脓腔愈合。并且糜蛋白酶对未变性蛋白质无作用, 不损伤血管组织或损伤极微。在肝脓肿灌洗引流方面, 糜蛋白酶的使用提高了治愈率, 脓腔愈合快。我院采取这一方法, 使患者达到了满意的治疗。但对凝血功能不正常及严重肝功能不良者, 糜蛋白酶及肝素不能使用。
2.4 置管与冲洗时间
置管的多少、位置无统一规定。而是根据病因及发病的部位、腹腔污染的程度来决定。我们认为:肝脓肿仅在脓腔中置冲洗引流管各一根, 如有破溃则在右结肠旁沟及盆腔各置一根, 且脓腔中引流管采取低负压吸引为妥。胃肠及中重症胰腺炎则在左右结肠旁沟、盆腔及病灶处置管, 采取多根引流管, 一根冲洗管的办法。且引流管内径在0.5~1.0cm左右, 这样能保证引流通畅及部分腹腔内坏死蛋白、血凝块等引出体外。根据病情不同, 冲洗时间也有所不同。总原则是:观察引流液外观透明、清亮、无沉淀物、脓苔及坏死组织;引流液在镜检时未见细菌、脓球等;出量大于入量;患者全身情况明显改善, 体温、血象恢复正常等。然后停止灌洗保留引流管1~2d后拔管。我院就本组病例来看最长的灌洗15d最短的3d。
2.5 注意事项
弥漫性腹膜炎 篇4
关键词:腹腔灌洗引流术,弥慢性腹膜炎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由于患者腹腔感染多较严重, 术后腹腔脓肿, 伤口感染及肠粘连等并发症都有较高的发生率。为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自2000年4月河南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开始用腹腔灌洗液在严重弥漫性腹膜炎术后进行反复腹腔灌洗,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中, 男55例, 女21例, 年龄最小者17岁, 最大者76岁, 平均46.2岁。其中28例为急性阑尾炎穿孔所致, 胃十二指肠穿孔35例, 肠穿孔8例。其发病多数急骤, 从发病出现全腹痛到入院未超过42 h者58例, 未超过72 h者18例。且全身中毒症状、弥漫性腹膜炎体征明显, 体温38.6℃~39.8℃, 有30%~40%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性休克表现。
1.2 腹腔冲洗方法
在常规清除病灶后, 吸净腹腔中残留的混浊液体, 灌注温热的生理盐水或0.2%甲硝唑注射液数百毫升, 并不断震荡肠袢, 使之充分洗净, 边吸引边灌注, 主要以生理盐水为主, 总量一般不应少于2500~4500 ml。冲洗时用手在膈面结肠外侧沟和盆腔腹膜凹内滑动, 使各个角落都彻底全面得到冲洗, 直到腹腔冲洗液完全澄清吸净为止。
2 结果
本组76例患者中, 有2例年老体弱, 切口愈合欠佳, 继发感染。其他病例均达到了满意效果, 预后良好, 未发生膈下和盆腔脓肿, 体温大多相继在术后3~7 d内下降至正常, 全身中毒症状随之也消失。
3 讨论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是指由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累及整个腹腔, 引起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是外科常见病。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外伤引起的壁或内脏破裂, 是引起急性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最常见的原因, 细菌主要是胃肠道内的常驻菌群如果患者腹腔内集中了大量的毒素和细菌, 并得不到及时的清除, 被人体吸收后可导致严重的循环衰竭, 甚至死亡, 危害性较大。
腹腔冲洗的优点:①减轻了全身中毒症状, 避免毒素吸收而加重或发生中毒性休克。②减少因炎性渗出物或脓液积聚于膈下肠曲间和盆腔凹窝内而发生脓肿之可能。③减少术后腹腔内黏连的发生。
腹腔冲洗的操作条件和体会:①病例选择原则上以早期为宜, 全腹痛出现不超过3 d, 因腹膜炎病期较久后腹腔内已形成广泛脓苔和较多散在性脓肿。②手术切口够大, 显露视野要好, 腹壁要松弛, 冲洗时不断震荡, 为使冲洗彻底须有足够的生理盐水或甲哨唑, 至少2500~4500 ml (幼儿应酌情而定) , 一般冲洗至腹腔液澄清为止。③在冲洗完毕时, 再用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冲洗并少量留置, 达到减少肠粘连的目的。④如果患者术中情况差、血压过低, 就不宜强调彻底冲洗而过于延长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 腹腔灌洗引流术治疗弥漫性腹膜炎安全有效, 并且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 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戴显伟.急性化脓性腹膜炎//吴在德, 吴肇汉, 主编.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12-420.
[2]沈炎.腹腔灌洗引流术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探讨.厂矿医药卫生, 2000, 3:156-157.
[3]李泽勋, 荣梅, 陈姝凤.甲硝唑冲洗液在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术中冲洗的疗效分析.基层医学论坛, 2006, 10 (8) :3.
弥漫性腹膜炎 篇5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肠胃功能,并发症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引起的严重腹腔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部压痛以及恶心、呕吐、发热等全身症状, 严重时可致全身中毒性反应, 治疗不及时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 再加上疼痛易使患者焦躁不安, 因此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需给予专业护理, 以减轻患者病痛[1]。本文针对已选定的130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30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 均于气管插管全麻后行手术治疗,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65例。研究组男46例, 女19例, 年龄21~72岁, 平均 (47.35±5.32) 岁;对照组男47例, 女18例, 年龄22~73岁, 平均 (48.68±5.27) 岁。两组原发性腹膜炎17例、继发性腹膜炎11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因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1.2 方法:对照组行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①心理干预, 积极与患者沟通, 了解其心理状态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 以增强患者手术治愈信心和治疗配合度。②早期活动干预, 讲解早期活动重要性, 指导并教会患者正确活动形式;麻醉清醒后6 h改为半卧位, 进行缓慢深呼吸;术后24 h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先于床边缘活动, 适应后于病房内活动, 以促进肠胃反射运动。③术后腹部按摩:术后6 h行腹部按摩, 以肚脐为中心沿切口两侧顺时针按摩, 10~14分/次, 2~3次/天。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观察两组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 (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肛门排便时间) 和住院时间, 并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切口裂开、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改良Bathe L指数评分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能力, ≤20分完全依赖他人, 21~40分重度功能障碍, 依赖明显, 41~59分中度功能障碍, 需要帮助, ≥60分生活基本自理[2]。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 一般资料以标准差 (±s) 表示, 计量资料以t检验, 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以%表示, 当P<0.05时,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研究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4.62%低于对照组7.69%, 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05) , 见表2。
2.3 两组手术前后Bathe L评分:术后研究组Bathe L评分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注:术后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属于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 临床常采用手术方法治疗, 但由于受麻醉、牵拉操作等影响, 患者肠胃功能容易紊乱, 表现为肛门排气、排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并出现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术后并发症, 严重者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需在手术全程加以科学护理干预, 以改善患者肠胃功能,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30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 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以期为最佳护理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常规护理虽然一定程度上可调节患者肠胃功能, 但该方法未从患者实际出发, 只采用适用于大部分腹部疾病的固定护理模式, 因此难以短时间内取得理想护理效果。而综合护理干预从患者实际病情、心理状况、家庭情况等实际出发, 根据其手术各阶段出现的生理、心理问题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 因此可有效增强患者治疗配合度, 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经研究可得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Bathe L评分情况, 分析表1可知, 研究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肛门排便时间, 促进肠胃功能恢复, 与林希等研究结果相类似[4]。综合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一方面通过与患者进行细致沟通, 了解其生理、心理状况, 并针对患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采用详细告知病情、手术方法, 家属劝解等多种方法进行心理疏导, 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通过术后运动辅导, 增强患者体质, 避免肠胃反射运动, 从而有效调节患者肠胃功能紊乱[5]。
同时分析表2可知,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4.62%低于对照组7.69%, 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术后切口开裂、切口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术后护理人员实施的腹部按摩可放松患者腹部肌肉, 使其处于较好恢复状态, 从而加速切口愈合, 减少细菌对切口的侵害, 并降低早期肠梗阻等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6,7]。分析表3可知, 术后研究组Bathe L评分高于对照组, 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提高其生存质量。本研究由于受样本例数等因素制约, 未就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 对术后肠胃功能的恢复和并发症的减少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余小娟, 甘慧玲, 童巧薇.护理干预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6) :114-116.
[2]李茂娟.护理干预在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效果评价[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31 (19) :41.
[3]傅志萍, 王杉.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29) :124-127.
[4]林希, 周喜洋, 周荣湖.奥曲肽联合预置切口引流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预后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6) :08-10.
[5]王宏, 张增峰.针刺合并芒硝外敷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术后疗效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7 (7) :891-893.
[6]詹渭鹏, 吴焘, 李渊, 等.复方大承气汤灌肠联合针刺足三里穴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术后疗效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 (25) :2758-2760.
弥漫性腹膜炎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50例患者 (患耳68只) 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6例 (患耳22只) , 女性9例 (患耳12只) , 患者年龄9~71岁, 平均54.6岁, 患者病程为7天至3个月, 平均1.4个月。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 (患耳23只) , 女性患者7例 (患耳11只) , 患者年龄14~69岁, 平均59.2岁, 患者病程为3天至3.5个月, 平均病程1.8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耳痒的有5例, 耳胀痛的患者有15例, 分泌物溢出的患者有10例, 听力下降患者有22例;对照组患者中耳痒的患者8例, 耳胀的患者有10例, 分泌物溢出的患者有12例, 听力下降患者有1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耳镜显微手术, 对耳部深处进行准确的定位, 在耳镜下对患者进行耳道分泌物的清除、鼓膜刺穿抽液、鼓室成型术及听力重建手术。对照组患者服用镇痛剂, 并在患处采用1%~3%的酚甘油进行滴耳, 同时配合青霉素及地塞米松合剂进行局部涂敷。对于外耳道分泌物及脓液可采用浓度为3%的双氧水进行清洗[2]。
1.3 康复评定标准
痊愈:患者听力恢复, 患耳没有明显的疼痛感, 患耳没有出现脓液, 没明显全身不适症状;好转:患者听力有所改善, 患儿疼痛感有明显改善, 患者没出现脓液;无效:患者听力依然下降, 甚至下降的程度加深, 患耳疼痛感更明显, 脓液的分泌较以前更多[3]。
2 结果
经过1个月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见表1。
3 讨论
弥漫性外耳炎是由于感染细菌引起外耳道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出现广泛的炎症, 可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 均属于细菌或病毒导致的感染。当挖耳不当、水液浸润, 外伤及出现化脓性中耳炎时分泌物刺激、药物刺激、全身性的疾病如猪尿病引发的并发症所致的耳道发炎[4]。弥漫性耳炎的轻重程度不一样其临床表现症状也不一样, 轻者外耳道皮肤出现轻度的充血、肿胀;病情重者在说话或咀嚼时外耳道疼痛剧烈, 出现皮肤溃烂, 分泌物呈现浓浆, 耳郭周围出现水肿症状。病程时间较长的患者, 可出现围软组织增厚导致外耳边出现狭窄, 从而引起听力下降。
本实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 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耳痛、耳鸣、耳道分泌物增多。由于耳道深而狭窄, 采用耳镜显微镜进行检查, 可对耳道进行准确的定位, 有助于对患耳内分泌物的清除。对听力下降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 其效果较采用药物治疗更让人满意, 在本组实验中, 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患耳, 显效率为97.06%, 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显效率为76.47%, 两组差异显著。
预防弥漫性外耳炎重要的手段是戒掉挖耳的不良习惯。挖耳会损害皮肤而引起细菌感染, 经常刺激耳道的皮肤会产生外耳道乳头状肉瘤, 导致耳道经常性出血, 影响患者的听力。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污水进入耳道, 引起发炎。对于弥漫性外耳炎应及时就医, 以免延误病程演化为慢性弥漫性外耳炎, 本组患者中有42例患者属于慢性耳炎, 共有4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现象, 慢性弥漫性耳炎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会导致患者的听力下降, 甚至出现失聪的现象, 因此弥漫性外耳炎应该引起患者的注意和重视, 及时就医是治疗的首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戴红军, 王钰君.微波治疗的原理及在耳鼻喉科中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 2007 (5) :89-90.
[2]范业忠, 孙海军, 王红梅.低功率微波治疗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 2001 (6) :156-157.
[3]曹济航.分泌性中耳炎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 2006 (1) :75-76.
【弥漫性腹膜炎】推荐阅读:
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08-28
肺弥漫性病变08-27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07-24
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07-24
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09-16
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09-17
烟雾弥漫09-21
弥漫的造句09-14
此时香气弥漫范文07-03
肺部弥漫性疾病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