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精选5篇)
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 篇1
0 前言
桥本氏甲状腺炎是由Hashimoto于1912年首先提出的,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因发展时期不同而临床表现多样,其甲状腺功能可亢进、正常及减退。临床上可分为弥漫型、结节型、局限型和弥漫结节型。甲状腺结节是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一般成年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4%,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超声在甲状腺领域的应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急剧增加,若在一般人群中筛查,约有50%的人可发现结节[1]。而且在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基础之上长出的结节癌变率较一般甲状腺结节高,有研究认为其比例高达23%。所以,对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患者,手术指征需要适当放宽一些[2]。特别是早期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对手术选择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采用的66例患者全部是超声诊断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病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6月~2011年6月,超声诊断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结节的66例,全部有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患者男5例,女61例。年龄18~76岁,平均47岁。病灶直径0.4~8 cm。恶性结节36个。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使用Philips IU22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 MHz。患者检查取仰卧位,头低肩高位,二维超声观察甲状腺及结节的回声性质、大小、形态、边界、有无钙化等,彩色多普勒观察甲状腺及结节的血流分布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应用超声诊断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
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见表1。超声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83.3%、特异性76.6%、准确性80.3%。
2.2 超声各模式观察指标在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低回声结节在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中的敏感性83.3%,特异性76.6%,准确性80.3%。结节的不规则边缘在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中的敏感性86.1%,特异性83.3%,准确性84.8%。结节内的微钙化在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中的敏感性58.3%,特异性93.3%,准确性74.2%。结节内的3、4级血流在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中的敏感性75.0%,特异性83.3%,准确性78.8%。见表2、图1~2。
3 讨论
(1)桥本氏甲状腺炎是免疫性甲状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理表现以甲状腺组织中有大量e淋巴细胞为浸润特征,故又称淋巴性甲状腺肿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好发于中年妇女。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基于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的慢性炎症可以引起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恶变的成熟理论,桥本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之间的关系也越发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桥本病与甲状腺癌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原因不清楚,可能桥本氏病导致甲状腺滤泡上皮破坏,甲状腺功能减退,反馈性引起TSH增高,刺激甲状腺滤泡细胞过度增生导致癌变。但其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主要有以下3种说法:(1)桥本氏甲状腺炎为甲状腺癌的前期病变。(2)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癌有共同的病因,主要是免疫缺陷和内分泌功能失调因素。(3)甲状腺癌引起甲状腺实质淋巴结细胞周围浸润,逐渐导致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发生[3]。
(2)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点主要包括结节的回声、边缘形态、钙化及血流情况。虽然不同患者在超声检查时各模式观察指标中的分布情况各不相同,但本组良、恶性结节在常规超声各模式观察指标中的分布情况也说明了良、恶性结节是有规律可循的。甲状腺恶性结节一般呈实性低回声为主,这是由于甲状腺癌细胞大而重叠,间质成分少,在超声图像中不会形成强烈散射界面,故以实性低回声多见[4]。恶性结节呈侵润性生长,多表现为无包膜,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多由细胞生长迅速,血管及纤维组织增多,组织过度增生出现钙盐沉积所致。因此,钙化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也是一项特异性指标,而微钙化灶对甲状腺恶性结节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意义。关于甲状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由于甲状腺本身血流丰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难以确定周边血管是否为新生血管。对良恶性结节血流的研究结果很不一致。Frates等[5]认为实性富血供结节为恶性可能性较大,但仅以此不能区别结节的良恶性。一般认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内部无血流信号,癌肿血流的多少和病灶大小有关,较大的甲状腺癌,由于高代谢和肿瘤组织快速增殖新生血管增多。
(3)超声诊断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总体的敏感性均较高,随着恶性特征数量的增多,特异性也随之增高。此外术前超声检查颈部淋巴结情况也十分重要。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有:甲状腺病变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门消失、圆形或椭圆形、回声较接近甲状腺内恶性结节的回声。其中淋巴门的消失这一特征敏感性非常高,接近100%,但特异性相对较低,只有29%需要结合术中探查或冰冻切片等方法来确定淋巴结情况。
总之,超声诊断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结节,准确、可靠、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对人体无损伤,是甲状腺疾病检查诊断的较好方法[6,7,8],所以,超声对诊断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较高,对甲状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良恶性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66例超声诊断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结节的病例全部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66例超声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结节的患者,病理结果24例乳头状癌,9例滤泡状癌,1例未分化癌,1例髓样癌,1例恶性淋巴瘤,6例腺瘤,2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炎性结节。超声检查的敏感性83.3%、特异性76.6%及准确性80.3%。结论 超声诊断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结节对临床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超声诊断,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
参考文献
[1]施秉银.积极推进我国甲状腺结节和肿瘤诊治的规范化[J].中国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10):833-834.
[2]李万湖,崔永春,王小玥,等.超声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9):140-143.
[3]李建民,袁远,张广坛.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24):43-44.
[4]侯锐,刘成国,王宝刚,等.甲状腺肿瘤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3(5):46.
[5]Frates MC,Benson CB,Doubilet PM,et al.Can color Dopplersonography aid in the prediction of malignancy of thyroidnodules[J].J Ultrasound Med,2003,22(2):127-131.
[6]于航.49例甲状腺结节超声分析诊断及鉴别[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9):148-150.
[7]白霞,李晓君,史淼.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1):125-127.
[8]吴宁波.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性质诊断的价值[J].临床医药实践,2011,(10):736-738.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外科常规健康体检10236人, 其中甲状腺筛查异常及可疑异常者159例, 对上述159例中116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27例, 其中男1例, 女26例, 年龄24~78岁, 后经甲状腺功能等进一步检查符合诊断25例, 其中男1例, 女24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百胜Mylab 6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 线阵宽频探头, 探头频率4~13MHZ可调, 患者取仰卧位, 后颈部垫高, 充分暴露颈前区, 探头轻置于颈上方, 按从上至下、从左至右顺序做连续扫描, 注意观察甲状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有无结节及血流信号等, 发现结节时描述结节大小、形态、回声及有无钙化等, 取甲状腺最大横切面测量两侧叶横径、前后径, 最大纵切面测量两侧叶前后径, 同样方法测量峡部, 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甲状腺血流信号, 检查时探头轻压腺体, 以免血流信号丢失, 并根据血流情况, 适时降低或提高彩色速度刻度。完成甲状腺扫查后, 探头横切, 沿颈总动脉横切面自下而上连续扫查, 在颈外动脉起始段寻找其第一分支甲状腺上动脉, 下行在颈总动脉深部寻找横向走行的甲状腺下动脉, 并记录血管宽度及血流情况。最后, 注意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
2 结果
甲状腺疾病的声像图因疾病种类不同、病程长短不同而有所不同, 桥本氏甲状腺炎声像图具有较明显的特异性。对本组116例甲状腺体检异常及可疑异常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 27例超声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因病情发展阶段不同, 分别具有各阶段明显的声像图特点。27例中超声诊断早期桥本氏甲状腺炎17例, 其声像图表现为: (1) 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多不对称, 以前后叶肿大为著。 (2) 甲状腺包膜清晰完整, 双侧腺体弥漫性回声减低, 颗粒粗糙不均匀, 内见多发散在条状及片状强回声。 (3) 甲状腺内血流信号丰富, 部分病人血流呈“火海”样改变。 (4) 甲状腺上动脉可稍增宽达3mm以上 (正常甲状腺上动脉约2mm) , 血流速度明显增快, Vmax可达100cm/s左右 (正常甲状腺上动脉流速30-50cm/s左右) 。晚期桥本氏甲状腺炎由于腺体逐渐纤维化, 其声像图随之发生部分改变。我院27例超声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中, 6例诊断晚期桥本氏甲状腺炎声像图表现为:1) 甲状腺包膜清晰完整, 形态呈分叶样改变。2) 腺体回声明显不均, 呈多结节样改变, 结节边界不清晰。3) 甲状腺内血流信号仅轻度增加或无明显改变。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超声检查准确率高, 但有时仍容易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Graves病) 、亚急性甲状腺炎相混淆, 检查中需注意鉴别, 见下表:
3 讨论
桥本氏甲状腺炎即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因自身抗体明显增加, 甲状腺结构为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所代替, 滤泡萎缩, 结缔组织增生, 故又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是甲状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 该病常见于中年女性, 尤其40岁以上者[1]。可与其他免疫性疾病同时并存, 有发展成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趋势。本病血清中抗甲状腺抗体, 包括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常明显升高, 病程早期, 甲状腺功能尚正常, 血清T3、T4常在正常范围内, 但血清TSH可升高;病程后期, 甲状腺储备功能下降, 血清T3尚正常, T4下降, 该时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状[2]。
在医院外科常规体检过程中, 甲状腺可疑异常及异常人数往往很多, 这类人群多需作进一步检查, 以明确病情, 桥本氏甲状腺炎尽管甲状腺功能检查能明确诊断, 但在体检筛查出的大量人群中, 甲状腺疾病种类往往较多, 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等仅是其中的少数, 大多数病人为单纯甲状腺囊肿、腺瘤及结节等, 甲状腺功能并无异常, 因此血清学检查往往并不适合做首选。而超声检查便以其便捷、价廉、无创、准确等特点成为了甲状腺检查最重要的方法。我院上述116例甲状腺超声检查中, 83例为单纯结节或囊肿等患者, 均无需做进一步检查。
综上, 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疾病筛查最早期、最有利的手段之一, 对各种甲状腺疾病诊断准确、客观, 每一位超声科医生都应该熟练掌握这一技术。对社区超声科医生而言, 提高自己的这一检查水平则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694.
女性围绝经期与桥本氏甲状腺炎 篇3
1 女性围绝经期概念
围绝经期主要是指女性由生育期逐步迈向绝经的过度期, 妇女大约40岁开始出现绝经迹象延至12个月。在围绝经期发展这一过程中, 女性卵巢机能慢慢减退, 其雌激素内分泌以及生物学出现改变。是每个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早在我国中医学《内经》中便有记载“女子七七, 任脉虚, 太冲脉衰少, 天癸竭, 地道不通, 故形坏而无子也”, 表明女性在七七之年天癸渐竭故引发绝经。围绝经期主要症状表现多为月经不调、虚热盗汗、雌激素衰减等。卵巢机能衰减易引发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的功能失调, 排卵及分泌雌性激素受到影响, 导致发生生殖肌肉萎缩以及心悸等植物神经紊乱, 同时易导致妇女心理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情绪。
2 桥本氏甲状腺炎
桥本氏甲状腺炎属于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器官免疫病变疾病, 多发病于中年妇女, 尤其高发于35~45岁年龄阶段。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目前尚不清晰, 不过国内外学者认为与遗传因素以及易感基因有关, 易发生先天性免疫缺陷, 因此造成甲状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产生腺上滤泡损伤, 形成本病。性激素可以影响甲状腺抗体的产生及甲状腺炎的外显率;感染及膳食中的碘化物是疾病发生的两个环境因素。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对称性增大且质地坚韧通常属于该病特异性症状表现。其中甲状腺肿大程度普遍为中度形态, 积体可到达健康形态3倍, 一般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但是在某种特例状态中, 甲状腺积体也能够呈迅速扩张, 同时伴有疼痛感, 这类症状也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症状表现相似;不过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普遍存在嗜睡、性寒、困乏、食欲不振等甲减症状。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血清中Tg-Ab与TPO-Ab呈高滴度表现。临床中检查诊断该病症多根据上述特异性症状表现以及血清抗体作为判断标准, 另外配合超声检测等影像学方式可提高甲状腺病症诊断率。
3 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与TPO-Ab的存在
3.1 TPO-Ab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TPO) , 是甲状腺素产生过程需要的重要物质酶, 将血红蛋白作为辅基而形成糖蛋白分子, 多存在于甲状腺细胞外部边缘或质子网内, 对机体甲状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该物质无腺素形成以及球蛋白碘化等具有极大的相关性。TPO作为细胞因子介导内产生的自抗体, 能够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刺激影响进而产生抗体TPO-Ab。TPO-Ab作为免疫抗体, 其具有增强补体细胞介导的抗毒效果以及对致病因子的灭杀等, 也造成甲状腺滤泡损耗, 导致甲状腺素生成率降低, 诱发甲状腺功能降低。TPO-Ab指标的监测对AITD病情鉴别、治疗以及预后效果观察均有良好的特异性, 其检测灵敏度高、表现直观, 早已成为目前临床中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重要的参考指标。
3.2 TG-Ab
TG属于甲状腺细胞分泌形成的碘化糖蛋白, 具有溶解性。通过胶体状态积聚在甲状腺滤泡内部, 在健康机体血清内仅仅含有微量, 主要作用在于生成及贮存甲状腺素。TG-Ab作为机体组织特异性抗体, 可分为Ig G、Ig A、Ig M类。当TG-Ab指标在血清检测中呈升高状态, 则表现为甲状腺滤泡结构出现异常或受到破坏损伤;另外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症状检测中TG-Ab均表现呈高指标阳性状态。
3.3 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临床检测中多将TPO-Ab指标作为桥本甲状腺炎与自身免疫性甲亢临床诊断参考数据;而TG-Ab指标则对于判断自身免疫甲性甲亢具有重要意义。其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机体内均含有TPO-Ab或TG-Ab抗体。因此这两种抗体的检测也间接表明了甲状腺疾病的性质与病情程度, 例如在自免甲状腺炎病灶中上述两种抗体均呈阳性;而亚型甲减则表现为高滴度抗体, 同时也表明自身免疫一次为致病因素, 后期易发展为甲减。TG-AB, TPO-AB明显升高要考虑慢性甲状腺炎的可能性, TRAB阳性要考虑Graves病的诊断。
4 女性围绝经期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在上世纪70年代, 国外学者Besedovsky提出了NEI免疫网络理论, 使临床医学中逐步关注内分泌、神经学与免疫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在免疫应答发生中激活的免疫细胞所形成的介子细胞可调节自身免疫应激反应, 并影响内分泌神经系统反应, 引发生理功能调节, 同时NEI异常也可能导致机体各免疫性疾病发病率提升。免疫细胞特别是Th1/Th2细胞分泌的各种细胞因子, 将会构成机体特定的免疫环境。Th1细胞分泌的IL-2、IFN-r、淋巴毒素等形成一种前炎症的免疫环境。而Th2细胞分泌的IL-4、IL-5、IL-6、IL-10和TGF-b等促进抗体的产生, 从而形成一种抗炎症的免疫环境, Th1/Th2细胞通过产生的细胞因子相互调节, 产生抑制作用, 构成机体Th1/Th2平衡的免疫环境, IFN-r抑制Th2细胞增生, 而IL-10抑制Th1的增生, 这种平衡状态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 (免疫耐受) , 若其失衡就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糖皮质激素产生不足促进Th1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糖皮质激素功能产生抵抗性促进Th1介导的自身免疫;睾酮或脱氢雄甾酮产生不足促进Th1和Th2介导的自身免疫;过量的雄激素产生或高雌激素/雄激素比例增强Th2介导的自身免疫;低水平雌激素有利于产生Th1介导的自身免疫;高水平的泌乳素刺激Th1和Th2介导的自身免疫过程;交感神经系统功能迟钝可增强Th1介导的自身免疫等。
女性围绝经期常有雌激素的下降。
4.1 雌激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在人和动物体内天然存在雌激素是由18个碳原子组成的甾体激素, 主要由人或哺乳动物的卵泡颗粒细胞分泌, 极少量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其主要有4种形式, 即雌酮、雌二醇、雌三醇、雌四醇。雌二醇的雌激素效应最强;雌酮约为雌二醇活性的30%, 雌酮与雌二醇可以在体内互相转换;雌三醇是雌二醇不可逆的代谢产物, 活性只相当于雌二醇的10%;雌四醇是一种由胎儿肝脏产生的类固醇激素, 仅有微弱的雌激素作用[1]。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发现, ER主要存在生殖器官内, 也可能处于心血管系统以及机体全身各部位。雌激素则是女性机体内主要性激素, 同时该激素的高低也对机体免疫也具有不同的效果;低雌激素状态具有提供特异性免疫应答, 提高感染性物质抗原性刺激等产生Th1应答;当雌激素较高时, 则会出现免疫活性受到控制, 如妊娠期免疫应答向Th2偏移, 从而控制了母体对体内胎儿的排斥。不过也存在个别免疫疾病是由于Th2的介导而引发, 例如妊娠期造成SLE的加剧。国内外较多学者认为女性因雌激素变化影响, 造成其自身免疫系统具有较高的易感性, 这也导致女性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高于男性的因素所在。其中桥本氏甲状腺炎则是因Th1介导而诱发的一种器官特异性表现的免疫系统疾病, 该病症多表现为甲状腺滤泡组织受损, 造成其甲状腺功能衰减。因此雌激素的异常变化也增加了甲状腺炎的发病率。
4.2 泌乳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泌乳素与雌激素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常伴有高泌乳素血症。催乳素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存在一定的联系[2]。考虑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或垂体催乳素分泌增加[3]。
泌乳素亦能够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它能够将细胞表面受体与之结合从而直接作用于免疫调节功能;同时也能够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性腺发挥间接作用。由于男性机体受到雄激素影响, 能够对泌乳素形成抑制与调制效果, 而女性体内雄激素低下导致其机体泌乳素较高。泌乳素作为一种免疫刺激剂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 利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抑制垂体泌乳素的分泌, 对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均有缓解作用。高催乳素能够加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4]。催乳素受体与许多细胞因子受体结构相似, 同属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 提示催乳素具有经典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双重功能[5,6,7,8]。
桥本氏甲状腺炎机制尚不十分清晰, 发病受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共同产生, 尤其是免疫系统属主要影响因素, 同时对于女性患者来讲其内分泌系统中雌激素与泌乳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另外, HLA系统与免疫疾病的易感性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女性雌激素也可能对于免疫系统调节易感因子产生影响, 不过目前对这一机理尚无明确定论, 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田秦杰.雌激素在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和有关问题.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0, 26:653-654.
[2]沈业芹, 李丽莉, 张慧, 罗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探讨[J].黑龙江医药, 2013, (05) .
[3]张传科, 钱秋海.钱秋海教授运用当归六黄汤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经验介绍[J].中医临床研究, 2014, 24:107-108.
[4]崔秀芳, 康晓清.Turner综合征合并1型糖尿病及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报告[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3, 21 (08) :757-758.
[5]申琳.浅谈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良恶性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1:187-188.
[6]崔秀芳, 康晓清.Turner综合征合并1型糖尿病及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报告[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3, 21 (08) .
[7]初平, 王棽, 邰隽, 齐展, 申阿东, 巩纯秀, 郭永丽, 倪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表达在桥本氏甲状腺炎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4, 21 (01) .
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 篇4
关键词: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术后病理
桥本氏甲状腺炎 (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 是临床常见免疫性疾病, 发病率较高。相关资料显示, HT常合并其他类型结节,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 HT合并结节的检出率明显提高[1]。但如何鉴别合并结节的良恶性, 避免错误治疗及延误治疗时机则成为临床面临的难题。本研究就HT合并结节的超声诊断情况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辽宁电力中心医院就诊的55例HT合并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8例, 女47例, 年龄18~72岁, 平均 (44±12) 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HT合并结节, 患者病理分析前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本研究已经辽宁电力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其他甲状腺疾病合并结节。
1.2 诊断方法
1.2.1 常规超声检查
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西门子GE) 进行诊断, 探头为线阵探头, 探头频率6~13 m Hz。对患者甲状腺行横纵切面扫查, 观察甲状腺体积、性质、形态、回声, 注意是否存在结节及结节内是否有血流, 注意结节位置、性质、体积、边界、形态、包膜、纵横比、内部回声等情况。
1.2.2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切换至弹性模式, 确保感兴趣区域为结节的3~4倍, 持探头轻微震动, 压放指数保持3~4, 持续时间3~4 s。超声造影:用实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 机械指数设定为0.03, 在选取切面后告知患者保持平静, 注射Sono Vue造影剂 (意大利) , 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冲洗。由2名相同超声医师对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弹性成像分析。
1.3 评价标准
甲状腺内血流分布:0级:甲状腺内血流信号呈少许点状;1级:甲状腺内见点条状血流信号, 未融合, 彩色血流面积不超过1/3;2级:甲状腺内血流信号未覆盖整个甲状腺组织, 血流融合成片, 面积占1/3~2/3;3级:甲状腺内血流丰富, 几乎覆盖整个甲状腺组织[2]。
甲状腺结节弹性图像评分:0分:病灶区颜色呈红蓝相间或蓝绿红相间, 该成分为囊性;1分:病灶与周围组织呈绿色;2分:病灶区主要为绿色, 呈蓝绿相间;3分:病灶区主要为蓝色, 呈蓝绿相间;4分:病变区呈蓝色。
结节性质判定:良性:弹性成像评分≤2分;恶性:弹性成像评分≥3分。
若意见不统一, 由多人会诊得出统一意见, 并保存图像[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分析
超声造影显示良性病变46例 (45例与病理诊断相符) , 恶性病变9例 (3例与病理诊断相符) , 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87.3% (48/55)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显示良性病变45例 (44例与病理诊断相符) , 恶性病变10例 (3例与病理诊断相符)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5% (47/55)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符合率与超声造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 良性病变49例, 恶性病变6例, 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0% (55/55) 。见表1。
2.2 超声诊断具体表现分析
55例患者经超声诊断, 其中局灶性回声减低11例, 弥漫性回声减低37例。良性结节49例, 结节型HT 11例, 结节型甲状腺肿34例, 甲状腺腺瘤4例;恶性结节6例, 乳头状癌5例, 髓样癌1例。超声诊断恶性结节表现为结节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晰, 结节内部呈低回声, 多伴微小钙化, 纵横比>1。
3 讨论
HT发病机制较复杂, 多发生于女性, 通常与环境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密切相关[4]。HT典型表现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不典型表现为腺体一侧叶肿大。HT患者甲状腺体积是正常人的2~5倍, HT早期腺体切面稍微外凸, 伴或不伴明显分叶, 呈灰白色或灰黄色, 质地坚韧[5], 中后期腺体与周围组织粘连, 腺体硬度增加, 并伴结节形成。HT发病过程缓慢, 病理表现为甲状腺腺泡萎缩, 上皮滤泡呈上皮嗜酸性样改变, 间质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淋巴滤泡形成, 间质纤维组织不同程度增生。HT早期阶段为局限型HT或结节型HT, 可进展为弥漫型HT伴结节;HT晚期则表现为甲状腺萎缩, 并存在症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6]。
HT病变类型分为3种: (1) 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不明显, 可发生淋巴细胞替代甲状腺实质, 但会残留较少滤泡。超声图像显示甲状腺体积增加, 增加程度不一, 内部回声为弥漫性或片状减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可见甲状腺内部呈均匀绿色, 评分为1分[7]。 (2) 结缔组织增生:甲状腺实质被致密结缔组织替代, 继发纤维组织玻璃样变, 淋巴细胞浸润不明显, 滤泡萎缩, 伴甲状腺功能减退;超声图像显示甲状腺组织内部呈网格状明显回声光带, 甲状腺内见明显微结节样改变;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见甲状腺内部以蓝色为主, 呈不均匀蓝绿相间。 (3) 淋巴组织增生与结缔组织增生:纤维组织呈淋巴样, 超声检查见甲状腺内低回声区, 呈片状强回声光带或少量强回声光带;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显示甲状腺颜色呈不均匀蓝绿相间, 多见绿色[8]。
相关资料显示, HT患者多伴结节, 且结节极易发生癌变, 高频超声技术的应用, 可明显提高甲状腺结节检出率[9]。
超声临床诊断甲状腺结节时, 关键是如何准确鉴别结节的良恶性。常规超声诊断HT合并结节时, 多为初步诊断, 超声典型表现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增大, 腺体呈不均匀回声, 以弥漫性减低为主, 甲状腺实质内血流信号增加或减少。但HT超声表现复杂, 超声回声减退越明显, 该病损害程度越严重, 并应与甲状腺癌进行鉴别。若HT合并良性结节, 超声显示结节为单发或多发, 形态规则, 边界清晰, 内部回声不均匀, 内部无回声或伴小片状回声, 或见粗大钙化;纵横比低于1, 弹性评分不超过2分。而HT合并恶性结节, 表现为结节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晰, 结节内部呈低回声, 多伴微小钙化, 结节纵横比>1。通常甲状腺恶性结节癌细胞较大, 重叠间质成分较少, 超声诊断显示因缺少强烈反射界面则呈低回声;恶性结节呈浸润性生长, 并会累及周围甲状腺组织, 使结节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晰;微小钙化是恶性病变的主要特征, 呈沙砾样[10]。经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时, 甲状腺恶性结节组织硬度高于良性结节组织硬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HT合并结节时, 一般恶性结节, 如甲状腺乳头状癌, 其内部多见丰富血流信号, 分布混乱, 周围存在血流信号环绕, 可根据病变内血流速度和血流阻力指数判断患者结节性质。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甲状腺疾病时, 可对常规超声起到辅助作用, 能够有效诊断HT, 准确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HT早期纤维增生较少,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图像评分多为1~2分;随着甲状腺纤维化增加,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图像评分为2~3分。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应用, 根据结节情况进行评分, 进而确定HT合并结节的性质, 准确性较高。本研究中, 55例HT合并结节患者, 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7.3%,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符合率为85.5%, 两种技术联合诊断符合率为100.0%, 说明两种技术联合可提高HT合并结节诊断正确率。
综上所述,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超声造影诊断可明显提高HT合并结节诊断正确率, 且能有效鉴别HT合并结节的良恶性, 临床诊断价值高。但因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 应扩大样本数量进行进一步探讨。而且HT发展至晚期, 腺体质地变硬, 呈广泛纤维化, 此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节良恶性鉴别, 临床需进一步进行调整。对HT合并结节患者采取超声诊断时, 超声诊断医师应掌握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体表现, 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准确判断病情性质, 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潘高云, 夏建克, 李选峰, 等.超声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78例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 21 (4) :274-276.
[2]郭汉涛, 昊丽桑, 周瑞莉, 等.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样病变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24) :4140-4142.
[3]甘科红, 丛淑珍, 李康, 等.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特征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11) :1988-1990.
[4]傅先水, 李志强, 张华斌, 等.局限性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超声影像学特征[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 (3) :291-295.
[5]胡晓松, 董世霞.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良恶性超声诊断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6) :159-166.
[6]李祖坤, 刘健, 严宗逊, 等.超声在桥本氏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激光杂志, 2013, 34 (4) :112-113.
[7]罗莹莹.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及其合并结节的价值探讨[D].郑州: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14.
[8]孙国祥, 王茵, 张卫平, 等.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l, 27 (2) :295-298.
[9]闫玉玺, 原韶玲, 杨立, 等.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评价桥本甲状腺炎病程进展的可行性[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 , 2012, 9 (1) :66-70.
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经内科诊断明确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并经系统治疗6个月~1年以上、症状缓解不满意者27例, 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组15例, 均为女性, 年龄35~62岁, 平均年龄45.6岁;对照组12例, 均为女性, 年龄30~55岁, 平均年龄39.5岁。术前均经试验室检查血T3、T4、TSH、甲状腺球蛋白 (Tg)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 、抗过氧化酶抗体 (Tpo-Ab) , 细针穿刺组织学活检证实为桥本氏甲状腺炎, 同位素扫描了解有无异常结节存在, 同时检查血Ca2+、P+, 以了解术后由于滤泡旁细胞的减量或消失对血Ca2+、P+代谢的影响。并于术后1个月、3个月重复检查以上内容, 以了解其变化, 同时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2 临床表现
在临床症状方面, 2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不适、气道或食道压迫感、多关节不适等症状, 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全麻或颈丛麻醉下行双叶甲状腺全切除术, 术中全程暴露喉返神经及注意对甲状旁腺的保护。对照组分别在全麻或颈丛麻醉下行甲状腺峡部切除术4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3例、甲状腺一叶切除术2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例 (甲亢患者) 。术后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发症的对比、随访症状缓解率以及血清甲状腺素水平、Tg、TG-Ab、Tpo-Ab、血Ca2+、P+随访7~31个月, 平均21个月。治疗组术后服用甲状腺素片, 并根据甲状腺素水平调整剂量;对照组根据症状及血甲状腺素水平进行甲状腺素用量调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2.1 病理学结果
两组均证实为桥本氏甲状腺炎, 其中治疗组发现2例有微小癌变病灶, 为乳头状癌, 占13.3%, 同位素扫描均为冷结节, 符合率100%。同时亦有Tg升高者, 符合率40%。对照组发现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 占8.3%, 同位素为冷结节、Tg升高者符合率分别为33.3%及33.3%。
2.2 手术
治疗组手术时间为80~120min, 平均100min, 出血50~150ml, 平均100ml。对照组手术时间40~110min, 平均50min, 出血10~100ml, 平均60ml。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两组均为零。
2.3 病状缓解
治疗组12例经2~4周后病状消失, 缓解率80%, 对照组中有4例病状缓解及部分缓解, 为甲状腺次全切除及一叶切除患者, 缓解率为33.3%。
2.4 试验室检查结果
血T3、T4、TSH、血Tg、TG-Ab、Tpo-Ab及血Ca2+、P+检查结果发现, 术前两组之间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术后3个月治疗组T3、T4、TSH经调整药量后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血Ca2+、P+均维持在正常水平, 术前及术后3个月均在正常范围, 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而Tg、TG-Ab、Tpo-Ab术后2~4周后均降至正常水平,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明显性 (P<0.05) , 见表1。
对照组T3、T4、TSH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 3例甲抗患者未经药物治疗均降至正常水平, 甲低者经药物治疗调整治疗后维持在正常水平, 总体无差异 (P>0.05) , Tg、TG-Ab、Tpo-Ab在3例甲状腺次全切除者有明显降低, 总体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 血Ca2+、血P+术前后均在正常范围, 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个月T3、T4、TSH及血Ca2+、血P+均维持正常水平, 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而血Tg、TG-Ab、Tpo-Ab在治疗组有较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 见表2。
3讨论
桥本氏甲状腺炎近年来发病率的上升似乎超出了人们的想像, 其合并甲状腺恶性疾病的比率也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 尽管至今对其认识仍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对其发病机制也未探明。它与Gvare’s病及甲状腺癌的并存率, 是近年来被关注及研究的热门课题, 在未得出结论之前, 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治疗缺乏有效手段。一旦诊断, 甲状腺素及皮质激素治疗仍为主要方法, 但也只能达到部分临床治愈的效果, 这种所谓临床治愈尚无病生理学治愈的报道及证可。对此组人群仍需长期追踪, 而对那些药物控制不满意、临床症状明显, 特别是颈部压迫症状明显者, 常常需外科干预, 仅行甲状腺峡部切除术, 以部分缓解症状, 但有遗漏甲状腺微小癌灶的可能;现尚无法解释除局部压迫症状以外, 全身不适感觉的原因。除甲状腺素水平变化外, Tg、TG-Ab、Tpo-Ab是否会起一些作用尚不得而知。我科选择这些患者进行全切除, 不仅仅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并能发现临床难以确定的甲状腺恶性疾病;甲状腺全切除术手术安全, 术后并发症低, 且术后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简单易行, 较长期随访未发现不良影响;而行部分甲状腺切除患者, 不仅临床症状改善不尽满意, 术后仍需长期进行治疗及各项有关检查, 患者需承受各种不适影响, 还需面临患甲状腺癌的可能, 并需长期医疗费用的支持。目前, 国内外相关报道不多见, 故认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该手术是可行的。对结节性桥本氏甲状腺炎, 建议手术适应证为: (1) 临床诊断明确为桥本氏甲状腺炎; (2) 经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症状不缓解; (3) 辅助检查发现有结节存在; (4) Tg持续升高。
参考文献
[1]张波.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J)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1996, 23 (6)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