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氏甲状腺炎(精选8篇)
桥本氏甲状腺炎 篇1
我院两年来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27例,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外科常规健康体检10236人, 其中甲状腺筛查异常及可疑异常者159例, 对上述159例中116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27例, 其中男1例, 女26例, 年龄24~78岁, 后经甲状腺功能等进一步检查符合诊断25例, 其中男1例, 女24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百胜Mylab 6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 线阵宽频探头, 探头频率4~13MHZ可调, 患者取仰卧位, 后颈部垫高, 充分暴露颈前区, 探头轻置于颈上方, 按从上至下、从左至右顺序做连续扫描, 注意观察甲状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有无结节及血流信号等, 发现结节时描述结节大小、形态、回声及有无钙化等, 取甲状腺最大横切面测量两侧叶横径、前后径, 最大纵切面测量两侧叶前后径, 同样方法测量峡部, 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甲状腺血流信号, 检查时探头轻压腺体, 以免血流信号丢失, 并根据血流情况, 适时降低或提高彩色速度刻度。完成甲状腺扫查后, 探头横切, 沿颈总动脉横切面自下而上连续扫查, 在颈外动脉起始段寻找其第一分支甲状腺上动脉, 下行在颈总动脉深部寻找横向走行的甲状腺下动脉, 并记录血管宽度及血流情况。最后, 注意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
2 结果
甲状腺疾病的声像图因疾病种类不同、病程长短不同而有所不同, 桥本氏甲状腺炎声像图具有较明显的特异性。对本组116例甲状腺体检异常及可疑异常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 27例超声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因病情发展阶段不同, 分别具有各阶段明显的声像图特点。27例中超声诊断早期桥本氏甲状腺炎17例, 其声像图表现为: (1) 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多不对称, 以前后叶肿大为著。 (2) 甲状腺包膜清晰完整, 双侧腺体弥漫性回声减低, 颗粒粗糙不均匀, 内见多发散在条状及片状强回声。 (3) 甲状腺内血流信号丰富, 部分病人血流呈“火海”样改变。 (4) 甲状腺上动脉可稍增宽达3mm以上 (正常甲状腺上动脉约2mm) , 血流速度明显增快, Vmax可达100cm/s左右 (正常甲状腺上动脉流速30-50cm/s左右) 。晚期桥本氏甲状腺炎由于腺体逐渐纤维化, 其声像图随之发生部分改变。我院27例超声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中, 6例诊断晚期桥本氏甲状腺炎声像图表现为:1) 甲状腺包膜清晰完整, 形态呈分叶样改变。2) 腺体回声明显不均, 呈多结节样改变, 结节边界不清晰。3) 甲状腺内血流信号仅轻度增加或无明显改变。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超声检查准确率高, 但有时仍容易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Graves病) 、亚急性甲状腺炎相混淆, 检查中需注意鉴别, 见下表:
3 讨论
桥本氏甲状腺炎即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因自身抗体明显增加, 甲状腺结构为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所代替, 滤泡萎缩, 结缔组织增生, 故又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是甲状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 该病常见于中年女性, 尤其40岁以上者[1]。可与其他免疫性疾病同时并存, 有发展成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趋势。本病血清中抗甲状腺抗体, 包括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常明显升高, 病程早期, 甲状腺功能尚正常, 血清T3、T4常在正常范围内, 但血清TSH可升高;病程后期, 甲状腺储备功能下降, 血清T3尚正常, T4下降, 该时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状[2]。
在医院外科常规体检过程中, 甲状腺可疑异常及异常人数往往很多, 这类人群多需作进一步检查, 以明确病情, 桥本氏甲状腺炎尽管甲状腺功能检查能明确诊断, 但在体检筛查出的大量人群中, 甲状腺疾病种类往往较多, 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等仅是其中的少数, 大多数病人为单纯甲状腺囊肿、腺瘤及结节等, 甲状腺功能并无异常, 因此血清学检查往往并不适合做首选。而超声检查便以其便捷、价廉、无创、准确等特点成为了甲状腺检查最重要的方法。我院上述116例甲状腺超声检查中, 83例为单纯结节或囊肿等患者, 均无需做进一步检查。
综上, 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疾病筛查最早期、最有利的手段之一, 对各种甲状腺疾病诊断准确、客观, 每一位超声科医生都应该熟练掌握这一技术。对社区超声科医生而言, 提高自己的这一检查水平则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694.
[2]陈灏珠, 李宗明.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80 (4) .
桥本氏甲状腺炎 篇2
【关键词】桥本氏甲状腺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中图分类号】R72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47-01
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甲状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为一种免疫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以女性为多见。且往往与甲状腺其他疾病同时存在,造成诊断上的困难,本文将对经临床及手术病理确诊后的35例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2011~2012年来诊的35例病人年龄为12~69岁,平均35.7岁,男性5例,女性30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经细针穿刺病理学证实。使用Logiq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常规甲状腺检查。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观察甲状腺内血流分布。并测量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2结果
2.1甲状腺大小及形态
甲状腺呈不同程度的弥漫性增大,以前后径及峡部增厚明显,包膜显示清晰,光滑。
2.2甲状腺内部回声
2.2.18例早期腺体呈弥漫性回声减低,不均。彩色多普勒显示内部血流丰富,呈“火海征”。脉冲多普勒测量最大流速30例低于70cm/s,5例高于此值。甲状腺上动脉血流信号为低阻湍流频谱,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增加。但与甲亢相比仍较低。14例中晚期甲状腺实质内可见条状中强回声,呈现网络样。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正常或略减少,PSV值下降或低于正常值。
2.2.28例显示甲状腺一側或双側实质内出现片状不规则低回声,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彩色多普勒显示低回声区血流信号丰富,分布杂乱。其余部分无改变或略有增加。
2.2.33例合并单发结节,2例合并多发样结节。甲状腺体积增大,实质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实性结节,直径大约(0.5~1.9cm),边界尚清,大部分为低回声,少数为强回声,包膜不明显,结节周边未见声晕,后方无声衰减,1例内可见强回声团,后方不伴声影。余甲状腺回声不均,彩色多普勒显示甲状腺内血流较丰富。
3讨论
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多发,不同时期同一患者也可出现正常,亢进,减低的表现,且往往于甲状腺其他疾病同时存在。病理及声像图呈多样性。跟据患者情况,大致可分为四类,现分别讨论如下,以供参考。
3.1本病早期声像图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回声呈弥漫性不均匀性减低,甚至低于同側颈前肌水平。其针吸细胞学涂片中见大量成熟淋巴细胞[1],并可见特征性许特莱细胞团,淋巴细胞弥漫散在或单个`巢团状侵润于上皮细胞团内。由于部分增生的滤泡上皮细胞分泌过多的甲状腺素,而使部分患者出现“甲亢”症状,声像图和原发性甲亢易混淆。但原发性甲亢患者其甲状腺肿大以长径改变更为明显[2~3],呈弥漫性,对称性,均匀性增大,边缘多规则,回声多呈密集增强光点,分布不均,内部无细条状及不规则网格状改变。彩色血流多普勒可见:腺体内血流呈弥漫性分布,为红蓝镶嵌的散在或分支状血流,呈“火海征”,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加。其病理学表现为:镜下淋巴细胞数量较少,细胞分泌旺盛,上皮细胞蜂窝状排列,周围可见吸收空泡。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超声及病理学的改变加以鉴别诊断。
3.2中晚期HT患者甲状腺纤维组织增生,甲状腺滤泡严重萎缩。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可出现“甲减”趋势,T3。T4下降,TSH持续升高。与腺体的纤维化程度相关。声像图表现为甲状腺实质内呈网络样条索状强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正常或略减少(PSV)值正常或低于正常值。,有学者认为这是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特征性表现[4]。在甲状腺其他弥漫性疾病如甲亢`单纯性甲状腺肿`结节型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均无此表现[5~6]。
3.3局灶型HT患者声像图表现为:甲状腺一侧或双侧实质内出现片状不规则低回声,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低回声区分布杂乱,可见血流信号丰富。其余部分血流无改变或略有增加。病理学则表现为低回声区内淋巴细胞局限性侵润。
3.4HT患者腺体内合并的单发或多发结节多为低回声型,部分为高回声型,边界尚清,未见明显包膜,周边无声晕,后方无衰减。一例结节内可见强回声斑,后方无声影。病理学表现为:低回声结节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的腺细胞;高回声结节主要为纤维组织和少量淋巴细胞[7]。病理学还发现结节除大量淋巴细胞侵润外,滤泡上皮呈增生性嗜酸细胞性改变[2]。其也是病理诊断HT的重要依据之一。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节应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鉴别,更应关注与甲状腺癌的鉴别,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3%~23%。必要时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减低误诊。
综上所述,HT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显示,典型声像图表现为:甲状腺体积增大,以前后径增大为主,峡部增厚是本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另甲状腺回声呈弥漫性不均匀减低,中晚期实质内可见中强回声,成网络样。彩色多普勒显示:早期血流丰富,呈“火海征”,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增加,大部分低于原发型甲亢;晚期血流正常或略减少。局灶型则病变处血流信号丰富,其余部分则无改变或略有增加。病理学上根据淋巴细胞侵润的范围及程度不同;滤泡萎缩及破坏程度不同;纤维组织增生程度的不同,而使超声表现有所不同。所以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影像学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再结合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就可对此病作出诊断,减低此病的漏诊及误诊率,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防止手术切除甲状腺后,导致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低下,使患者终生激素依赖。
参考文献
[1]李天潢黄受方主编。实用细针吸取细胞学。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51
[2]李建出袁光华柳文仪等主编。血管和浅表器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311~322
[3]张桂芬焦丹孙志霞。超声检查对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诊断价值。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卷1509~1510
[4]陈文张武李琼芳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3(1):22
[5]郑宗英林新霖柯小刚等。桥本病及其合并症的超声表现[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11(3):157~160
[6]刘新古青王金洲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桥本甲状腺炎[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3):317~318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超声诊断体会 篇3
关键词:桥本氏甲状腺炎,超声诊断
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又称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多见于女性,各年龄均可发病,30~50岁多见,少数发生在儿童。其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块、质硬、颈部压迫感、疼痛,常需与甲状腺癌鉴别。桥本氏甲状腺炎在弥漫性甲状腺疾病中发病率仅次于毒性甲状腺肿[1],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集2004年以来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桥本氏甲状腺炎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类型,结合该病的发展及临床表现,探讨超声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临床拟诊“甲状腺肿大”或疑“甲状腺疾病”者为检查对象,选择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5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9例,年龄24~66岁。
1.2 使用设备
使用美国GEL-9、VV7-Pro及西门子X-3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探头频率3~12.5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前区,直接扫查,测量甲状腺大小、 形态及内部回声,应用CDFI观察病灶血流分布情况,记录相关数据,储存相关图像。
2 结果
2.1 二维超声表现
全部病例甲状腺双叶及峡部均不同程度的肿大,45例甲状腺峡部增厚明显,其前后径厚度≥1.1mm,19例早期患者腺体回声减低、增粗,分布不均匀,26例中晚期患者甲状腺实质回声不均匀增粗,内见较多条状强回声,使实质呈网格状。
2.2 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
19例早期患者,甲状腺内彩色血流信号丰富,呈“火海征”;26例中晚期患者甲状腺内血流信号正常或较正常甲状腺稍增多。
3 讨论
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许多年来一直认为该病较少见,但随着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血清抗体水平测定的应用,该病诊断率逐渐提高,美国报告发病率占人群的3%~4%[2],估计我国人群的发病率为5%~10%[3]。
应用二维超声可以观察到,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侧叶的宽径、厚径和峡部的厚径测值均增大,尤其峡部增厚明显,前后径厚度均≥1.1mm,其原因由于桥本氏甲状腺炎进行性的叶间纤维化,甲状腺周边部分被纤维组织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小岛或分叶状的小结节,周围绕以较宽的纤维带,受累的甲状腺增大[4]。
由于此病病程一般较长,早期与晚期患者在声像图表现上略有不同,原因与桥本甲状腺炎的病理学改变有关,早期由于甲状腺间质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5],激素外逸,使T3、T4 略高于正常,故而部分患者有轻度“甲亢”表现,故声像图上表现出甲状腺实质回声不均匀减低。随着病情的进展,甲状腺纤维组织增生,甲状腺滤泡萎缩[6],本病出现“甲减”的趋势,T3、T4下降,而TSH水平升高。此时,声像图上表现为甲状腺内部呈网格样条索状强回声改变。本研究中19例早期患者腺体回声减低、增粗,分布不均,26例中晚期患者甲状腺实质回声不均匀增粗、增强,内见较多条形中强回声,使实质内呈网格状。CDFI:早期甲状腺内出现丰富彩色血流,呈“火海征”,中晚期患者血流略呈增多表现。
桥本氏甲状腺炎应与以下几种甲状腺疾病相鉴别:(1)Graves 病 :桥本甲状腺炎早期与Graves 病在超声声像图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后者由于T3、T4明显增高出现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症候群,如怕热多汗、烦躁易怒、心悸气短等,后者T3、T4在早期略高于正常,同时伴有特异性抗体TMAb、TGAb 增高,并且在CDFI上桥本甲状腺炎血流信号也没有Graves 病的丰富。(2)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期:桥本甲状腺炎早期与亚急性及甲状腺炎急性期病灶均为不均匀减低,后者一般有上呼吸道感染史,颈前区疼痛,CDFI病变区周边的血流信号较丰富,内部血流信号大多稀疏或无血流显示。而前者TMAb、TGAb增高,病灶内丰富的血流可以将两者区分,亚急性甲状腺炎还具有另外两个特征,病变若达腺体表面,常与颈前肌发生粘连,分界不清。病变区有明显的压痛,此症状具有确诊价值。(3)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结节均为实性,回声多减低,结节外腺体回声增粗、减低,而后者结节可为实性、囊实性,囊性内部回声不均匀,或有钙化灶,结节外回声无明显减低。(4)甲状腺癌: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节型)与甲状腺癌都以低回声为主,声像图表现有相似之处,后者呈一实性包块,呈浸润性生长,周缘常呈蟹足样改变,包膜常不完整,声像图为非均匀的低回声,后方伴声衰减,结节内有时可见沙粒体样强回声,有时可见颈部淋巴结肿大,这是诊断甲状腺恶性病变的特异性较高指标;而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节多为低回声,边界模糊,内回声均匀,无声衰减。
通过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超声显像技术检查,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对照分析,发现桥本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为间质内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与纤维组织增生,比例不同,密度各处不一,既有近似正常的分化性细胞,又有功能活跃和增生性变化的细胞。所以声像图改变有以下4个方面的明显特征:(1)甲状腺弥漫肿大;(2)回声明显减低;(3)腺体内网格样结构改变;(4)早期血流丰富。总之,大多数桥本病可根据二维声像图腺体弥漫肿大,峡部明显肿大,回声明显减低,无触痛,结合CDFI可确诊。个别病变局限或与其他疾病并存者超声诊断困难,最终由病理组织学检查做出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
[1]朱霞,董道中,邓又斌等.超声在桥本病甲状腺功能判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12(12):903-904.
[2]王庆兆,魏韬哲.现代甲状腺外科学[M].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83-185.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0-741.
[4]尚培中.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误诊误治,2002,15(6):418-419.
[5]林艳丽.桥本氏甲状腺炎病理诊断易发生误诊的原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6,8(20):96-97.
桥本氏甲状腺炎 篇4
关键词: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术后病理
桥本氏甲状腺炎 (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 是临床常见免疫性疾病, 发病率较高。相关资料显示, HT常合并其他类型结节,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 HT合并结节的检出率明显提高[1]。但如何鉴别合并结节的良恶性, 避免错误治疗及延误治疗时机则成为临床面临的难题。本研究就HT合并结节的超声诊断情况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辽宁电力中心医院就诊的55例HT合并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8例, 女47例, 年龄18~72岁, 平均 (44±12) 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HT合并结节, 患者病理分析前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本研究已经辽宁电力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其他甲状腺疾病合并结节。
1.2 诊断方法
1.2.1 常规超声检查
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西门子GE) 进行诊断, 探头为线阵探头, 探头频率6~13 m Hz。对患者甲状腺行横纵切面扫查, 观察甲状腺体积、性质、形态、回声, 注意是否存在结节及结节内是否有血流, 注意结节位置、性质、体积、边界、形态、包膜、纵横比、内部回声等情况。
1.2.2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切换至弹性模式, 确保感兴趣区域为结节的3~4倍, 持探头轻微震动, 压放指数保持3~4, 持续时间3~4 s。超声造影:用实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 机械指数设定为0.03, 在选取切面后告知患者保持平静, 注射Sono Vue造影剂 (意大利) , 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冲洗。由2名相同超声医师对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弹性成像分析。
1.3 评价标准
甲状腺内血流分布:0级:甲状腺内血流信号呈少许点状;1级:甲状腺内见点条状血流信号, 未融合, 彩色血流面积不超过1/3;2级:甲状腺内血流信号未覆盖整个甲状腺组织, 血流融合成片, 面积占1/3~2/3;3级:甲状腺内血流丰富, 几乎覆盖整个甲状腺组织[2]。
甲状腺结节弹性图像评分:0分:病灶区颜色呈红蓝相间或蓝绿红相间, 该成分为囊性;1分:病灶与周围组织呈绿色;2分:病灶区主要为绿色, 呈蓝绿相间;3分:病灶区主要为蓝色, 呈蓝绿相间;4分:病变区呈蓝色。
结节性质判定:良性:弹性成像评分≤2分;恶性:弹性成像评分≥3分。
若意见不统一, 由多人会诊得出统一意见, 并保存图像[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分析
超声造影显示良性病变46例 (45例与病理诊断相符) , 恶性病变9例 (3例与病理诊断相符) , 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87.3% (48/55)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显示良性病变45例 (44例与病理诊断相符) , 恶性病变10例 (3例与病理诊断相符)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5% (47/55)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符合率与超声造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 良性病变49例, 恶性病变6例, 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0% (55/55) 。见表1。
2.2 超声诊断具体表现分析
55例患者经超声诊断, 其中局灶性回声减低11例, 弥漫性回声减低37例。良性结节49例, 结节型HT 11例, 结节型甲状腺肿34例, 甲状腺腺瘤4例;恶性结节6例, 乳头状癌5例, 髓样癌1例。超声诊断恶性结节表现为结节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晰, 结节内部呈低回声, 多伴微小钙化, 纵横比>1。
3 讨论
HT发病机制较复杂, 多发生于女性, 通常与环境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密切相关[4]。HT典型表现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不典型表现为腺体一侧叶肿大。HT患者甲状腺体积是正常人的2~5倍, HT早期腺体切面稍微外凸, 伴或不伴明显分叶, 呈灰白色或灰黄色, 质地坚韧[5], 中后期腺体与周围组织粘连, 腺体硬度增加, 并伴结节形成。HT发病过程缓慢, 病理表现为甲状腺腺泡萎缩, 上皮滤泡呈上皮嗜酸性样改变, 间质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淋巴滤泡形成, 间质纤维组织不同程度增生。HT早期阶段为局限型HT或结节型HT, 可进展为弥漫型HT伴结节;HT晚期则表现为甲状腺萎缩, 并存在症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6]。
HT病变类型分为3种: (1) 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不明显, 可发生淋巴细胞替代甲状腺实质, 但会残留较少滤泡。超声图像显示甲状腺体积增加, 增加程度不一, 内部回声为弥漫性或片状减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可见甲状腺内部呈均匀绿色, 评分为1分[7]。 (2) 结缔组织增生:甲状腺实质被致密结缔组织替代, 继发纤维组织玻璃样变, 淋巴细胞浸润不明显, 滤泡萎缩, 伴甲状腺功能减退;超声图像显示甲状腺组织内部呈网格状明显回声光带, 甲状腺内见明显微结节样改变;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见甲状腺内部以蓝色为主, 呈不均匀蓝绿相间。 (3) 淋巴组织增生与结缔组织增生:纤维组织呈淋巴样, 超声检查见甲状腺内低回声区, 呈片状强回声光带或少量强回声光带;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显示甲状腺颜色呈不均匀蓝绿相间, 多见绿色[8]。
相关资料显示, HT患者多伴结节, 且结节极易发生癌变, 高频超声技术的应用, 可明显提高甲状腺结节检出率[9]。
超声临床诊断甲状腺结节时, 关键是如何准确鉴别结节的良恶性。常规超声诊断HT合并结节时, 多为初步诊断, 超声典型表现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增大, 腺体呈不均匀回声, 以弥漫性减低为主, 甲状腺实质内血流信号增加或减少。但HT超声表现复杂, 超声回声减退越明显, 该病损害程度越严重, 并应与甲状腺癌进行鉴别。若HT合并良性结节, 超声显示结节为单发或多发, 形态规则, 边界清晰, 内部回声不均匀, 内部无回声或伴小片状回声, 或见粗大钙化;纵横比低于1, 弹性评分不超过2分。而HT合并恶性结节, 表现为结节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晰, 结节内部呈低回声, 多伴微小钙化, 结节纵横比>1。通常甲状腺恶性结节癌细胞较大, 重叠间质成分较少, 超声诊断显示因缺少强烈反射界面则呈低回声;恶性结节呈浸润性生长, 并会累及周围甲状腺组织, 使结节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晰;微小钙化是恶性病变的主要特征, 呈沙砾样[10]。经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时, 甲状腺恶性结节组织硬度高于良性结节组织硬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HT合并结节时, 一般恶性结节, 如甲状腺乳头状癌, 其内部多见丰富血流信号, 分布混乱, 周围存在血流信号环绕, 可根据病变内血流速度和血流阻力指数判断患者结节性质。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甲状腺疾病时, 可对常规超声起到辅助作用, 能够有效诊断HT, 准确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HT早期纤维增生较少,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图像评分多为1~2分;随着甲状腺纤维化增加,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图像评分为2~3分。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应用, 根据结节情况进行评分, 进而确定HT合并结节的性质, 准确性较高。本研究中, 55例HT合并结节患者, 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7.3%,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符合率为85.5%, 两种技术联合诊断符合率为100.0%, 说明两种技术联合可提高HT合并结节诊断正确率。
综上所述,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超声造影诊断可明显提高HT合并结节诊断正确率, 且能有效鉴别HT合并结节的良恶性, 临床诊断价值高。但因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 应扩大样本数量进行进一步探讨。而且HT发展至晚期, 腺体质地变硬, 呈广泛纤维化, 此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节良恶性鉴别, 临床需进一步进行调整。对HT合并结节患者采取超声诊断时, 超声诊断医师应掌握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体表现, 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准确判断病情性质, 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潘高云, 夏建克, 李选峰, 等.超声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78例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 21 (4) :274-276.
[2]郭汉涛, 昊丽桑, 周瑞莉, 等.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样病变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24) :4140-4142.
[3]甘科红, 丛淑珍, 李康, 等.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特征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11) :1988-1990.
[4]傅先水, 李志强, 张华斌, 等.局限性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超声影像学特征[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 (3) :291-295.
[5]胡晓松, 董世霞.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良恶性超声诊断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6) :159-166.
[6]李祖坤, 刘健, 严宗逊, 等.超声在桥本氏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激光杂志, 2013, 34 (4) :112-113.
[7]罗莹莹.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及其合并结节的价值探讨[D].郑州: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14.
[8]孙国祥, 王茵, 张卫平, 等.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l, 27 (2) :295-298.
[9]闫玉玺, 原韶玲, 杨立, 等.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评价桥本甲状腺炎病程进展的可行性[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 , 2012, 9 (1) :66-70.
桥本氏甲状腺炎 篇5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 (1) 主要表现为颈脖粗大、怕冷、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全身酸痛、易疲乏、腰膝酸软、面目浮肿, 舌质淡红、苔白、脉沉迟等。 (2) 实验室检查FT3、FT4测值降低, TSH测值升高,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 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 明显升高。 (3) 甲状腺B超检查可见甲状腺回声减低, 支持甲状腺双侧对称性、弥漫性肿大, 也可呈大小不等的结节。 (4) 大部分患者行甲状腺穿刺 (可见弥漫性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确诊。
1.2 一般资料
60例均系2008-10~2010-06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门诊患者, 年龄均在16~65岁之间, 均有不同程度的怕冷、声音低顿、面红、神疲乏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均有FT3 (参考值3.48~6.80pmol/L) 、FT4 (参考值0.852~1.88ng/dl) 降低, TSH (参考值0.27~4.8μIU/ml) 及TG-Ab (参考值0~115U/ml) 和TPO-Ab (参考值0~34U/ml) 升高。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 男5例, 女25例;中位年龄33.62岁;病程<1年7例, 1~3年19例, 3年以上4例;甲状腺肿大18例, 无明显肿大12例。对照组30例, 男6例, 女24例;中位年龄32.76岁;病程:<1年的8例, 1~3年17例, 3年以上5例;甲状腺肿大21例, 无明显肿大9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分布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优甲乐 (左甲状腺片, 德国默克公司产品) 每次12.5μg, 每日1次。每1~2周增加25μg。餐后开水送服。连续给药8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汤。药物组成:黄芪12g、何首乌9g、桑胡9g、桑椹子15g、夏枯草15g、紫河车15g、川芎9g、丹参9g、甘草5g等。头煎加水500ml, 浸泡30分钟, 煎至150~200ml, 倒出药汁, 再加水300ml浸泡, 煎取药汁约150ml, 两次煎液混合, 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日1剂。连续给药2个月。
2.2 实验室指标检测
FT3、FT4、TSH测定采用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 试剂采用美国罗氏公司提供的配套试剂,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被检者均空腹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 (无溶血、脂血及黄疽) , 置-15℃贮存待检。TG-Ab、TPO-Ab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
2.3 甲状腺肿大分度及评分标准
参考国内有关资料制定以下标准[2]。正常:望诊、触诊甲状腺不大, 0分;Ⅰ度:望诊甲状腺不大, 触其边缘不超过胸锁乳突肌前缘, 质软, 1分;Ⅱ度:可看到甲状腺肿大, 触诊其边缘不超过胸锁乳突后缘, 质中, 2分;Ⅲ度:望诊、触诊甲状腺肿大明显, 其范围超过胸锁乳突后缘, 质韧, 3分。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甲状腺恢复正常, 全部症状体征消失, 血清FT3、FT4、TSH、TG-Ab、TPO-Ab改善≥70%。有效:甲状腺肿减轻I度以上, 血清FT3、FT4、TSH、TG-Ab、TPO-Ab改善≥30%。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 血清FT3、FT4、TSH、TG-Ab、TPO-Ab无明显改善, 或较治疗前改善不足30%。
3.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9例, 有效19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4例, 有效20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3.3 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肿大评分比较
见表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 (下同)
3.4 两组治疗前后FT3、FT4、TSH、TG-Ab、TPO-Ab变化比较
见表2。
3.5 安全性观测
治疗期间, 对照组有3例 (10%) 出现白细胞减少, 2例 (6.6%) 出现转氨酶升高, 治疗后恢复正常, 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出现。
4 讨论
随着饮食中碘含量的增加, 生活节奏的改变, 加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 桥本氏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已接近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发病水平[3]。有较高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趋势及甲状腺淋巴瘤的危险, 因此对桥本氏病应进行积极预防治疗。西医多采用单一甲状腺激素治疗, 仅仅能够恢复甲状腺功能, 对于抗体的升高, 常用的药是激素强的松, 因其副作用大, 患者难以接受。所以开发疗效显著, 安全无毒, 物质基础明确, 机理清楚的防治桥本氏病的中药, 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祖国医学中对“瘿病”、“瘿瘤”、“肉瘿”、“气瘿”等疾病的论述, 与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表现十分相似。正气内虚是桥本氏病发生的内在基础[3], 而气滞、痰凝、血瘀则是其基本病因病机。益气养阴活血汤针对病机的主要环节, 采用益气养阴方法, 调和气血以扶助正气, 行瘀化痰以消瘿散结。方中黄芪益气健脾,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夏枯草软坚散结, 对特异性免疫机能有相当强的抑制作用;当归、川芎活血消坚、疏通经络气血;柴胡疏肝解郁, 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何首乌、桑椹子益气养阴;紫河车补气养血, 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调节血液循环, 用于甲状腺质地较韧伴有结节者, 效果明显。其中黄芪、紫河车、当归、夏枯草、桑椹子等中药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明显调节作用[4]。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活血散结之功。观察发现本方配合优甲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尤其可改善甲状腺肿大、血清甲状腺素水平, 改善甲状腺抗体 (TPO-Ab、TG-Ab) 水平, 效果明显优于优甲乐对照组 (P<0.05) 。且未发生不良反应, 充分验证了本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氏病比单用西药疗效好。中药不但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同时对西药可产生协同作用, 并减少西药副作用的发生, 弥补了单用西药造成的功能缓解与免疫缓解不同步的现象, 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气养阴活血汤合优甲乐对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 给予益气养阴活血汤合优甲乐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 单用优甲乐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各实验室指标均有改善 (P<0.05或P<0.01) , 治疗组改善更明显 (P<0.05) 。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汤合优甲乐结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可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以及改善相关实验室指标。
关键词: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中西医结合疗法,优甲乐/治疗应用,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应用,人类
参考文献
[1]Pomusamy S, Colin MD.Thyoid autoantibodies.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 2001, 30:315.
[2]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30.
[3]王荣初, 张小可, 王敏建, 等.扶正清瘿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2, 23 (3) :2871.
桥本氏甲状腺炎 篇6
桥本氏甲状腺炎是由Hashimoto于1912年首先提出的,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因发展时期不同而临床表现多样,其甲状腺功能可亢进、正常及减退。临床上可分为弥漫型、结节型、局限型和弥漫结节型。甲状腺结节是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一般成年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4%,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超声在甲状腺领域的应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急剧增加,若在一般人群中筛查,约有50%的人可发现结节[1]。而且在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基础之上长出的结节癌变率较一般甲状腺结节高,有研究认为其比例高达23%。所以,对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患者,手术指征需要适当放宽一些[2]。特别是早期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对手术选择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采用的66例患者全部是超声诊断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病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6月~2011年6月,超声诊断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结节的66例,全部有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患者男5例,女61例。年龄18~76岁,平均47岁。病灶直径0.4~8 cm。恶性结节36个。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使用Philips IU22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 MHz。患者检查取仰卧位,头低肩高位,二维超声观察甲状腺及结节的回声性质、大小、形态、边界、有无钙化等,彩色多普勒观察甲状腺及结节的血流分布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应用超声诊断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
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见表1。超声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83.3%、特异性76.6%、准确性80.3%。
2.2 超声各模式观察指标在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低回声结节在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中的敏感性83.3%,特异性76.6%,准确性80.3%。结节的不规则边缘在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中的敏感性86.1%,特异性83.3%,准确性84.8%。结节内的微钙化在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中的敏感性58.3%,特异性93.3%,准确性74.2%。结节内的3、4级血流在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中的敏感性75.0%,特异性83.3%,准确性78.8%。见表2、图1~2。
3 讨论
(1)桥本氏甲状腺炎是免疫性甲状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理表现以甲状腺组织中有大量e淋巴细胞为浸润特征,故又称淋巴性甲状腺肿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好发于中年妇女。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基于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的慢性炎症可以引起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恶变的成熟理论,桥本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之间的关系也越发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桥本病与甲状腺癌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原因不清楚,可能桥本氏病导致甲状腺滤泡上皮破坏,甲状腺功能减退,反馈性引起TSH增高,刺激甲状腺滤泡细胞过度增生导致癌变。但其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主要有以下3种说法:(1)桥本氏甲状腺炎为甲状腺癌的前期病变。(2)桥本氏甲状腺炎与甲状腺癌有共同的病因,主要是免疫缺陷和内分泌功能失调因素。(3)甲状腺癌引起甲状腺实质淋巴结细胞周围浸润,逐渐导致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发生[3]。
(2)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点主要包括结节的回声、边缘形态、钙化及血流情况。虽然不同患者在超声检查时各模式观察指标中的分布情况各不相同,但本组良、恶性结节在常规超声各模式观察指标中的分布情况也说明了良、恶性结节是有规律可循的。甲状腺恶性结节一般呈实性低回声为主,这是由于甲状腺癌细胞大而重叠,间质成分少,在超声图像中不会形成强烈散射界面,故以实性低回声多见[4]。恶性结节呈侵润性生长,多表现为无包膜,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多由细胞生长迅速,血管及纤维组织增多,组织过度增生出现钙盐沉积所致。因此,钙化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也是一项特异性指标,而微钙化灶对甲状腺恶性结节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意义。关于甲状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由于甲状腺本身血流丰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难以确定周边血管是否为新生血管。对良恶性结节血流的研究结果很不一致。Frates等[5]认为实性富血供结节为恶性可能性较大,但仅以此不能区别结节的良恶性。一般认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内部无血流信号,癌肿血流的多少和病灶大小有关,较大的甲状腺癌,由于高代谢和肿瘤组织快速增殖新生血管增多。
(3)超声诊断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总体的敏感性均较高,随着恶性特征数量的增多,特异性也随之增高。此外术前超声检查颈部淋巴结情况也十分重要。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有:甲状腺病变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门消失、圆形或椭圆形、回声较接近甲状腺内恶性结节的回声。其中淋巴门的消失这一特征敏感性非常高,接近100%,但特异性相对较低,只有29%需要结合术中探查或冰冻切片等方法来确定淋巴结情况。
总之,超声诊断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结节,准确、可靠、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对人体无损伤,是甲状腺疾病检查诊断的较好方法[6,7,8],所以,超声对诊断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较高,对甲状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的良恶性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66例超声诊断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结节的病例全部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66例超声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结节的患者,病理结果24例乳头状癌,9例滤泡状癌,1例未分化癌,1例髓样癌,1例恶性淋巴瘤,6例腺瘤,2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炎性结节。超声检查的敏感性83.3%、特异性76.6%及准确性80.3%。结论 超声诊断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结节对临床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超声诊断,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
参考文献
[1]施秉银.积极推进我国甲状腺结节和肿瘤诊治的规范化[J].中国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10):833-834.
[2]李万湖,崔永春,王小玥,等.超声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9):140-143.
[3]李建民,袁远,张广坛.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24):43-44.
[4]侯锐,刘成国,王宝刚,等.甲状腺肿瘤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3(5):46.
[5]Frates MC,Benson CB,Doubilet PM,et al.Can color Dopplersonography aid in the prediction of malignancy of thyroidnodules[J].J Ultrasound Med,2003,22(2):127-131.
[6]于航.49例甲状腺结节超声分析诊断及鉴别[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9):148-150.
[7]白霞,李晓君,史淼.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1):125-127.
桥本氏甲状腺炎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经本院高频超声检查, 并取得实验室检查、临床治疗随访, 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12例和桥本甲状腺炎患者30例, 均为女性。亚急性甲状腺炎组患者年龄21~58岁, 中位年龄46.2岁, 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咽部疼痛, 甲状腺肿大及局部压痛, 实验室检查可有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T3、T4正常或增高、甲状腺吸碘率减低;其中合并2例甲状腺结节, 2例峡部假性囊肿征。桥本甲状腺炎组患者年龄25~66岁, 中位年龄49.5岁, 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压痛, T3、T4可增高、正常或减低, 促甲状腺激素 (TSH) 多数升高, TGAb及TMAb大多数阳性, 其中合并7例甲状腺结节, 确诊2例甲状腺癌伴颈部恶性淋巴结肿大。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西门子X 3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线阵探头, 频率 (5~13) MHz。患者取仰卧位后仰, 充分暴露颈部, 对甲状腺及周围组织多切面扫查。测量甲状腺大小, 包括峡部和双侧叶, 观察甲状腺内部回声, 病灶形态、边界及回声, 有无颈部肿大淋巴结。加压探头观察患者有无甲状腺较明显触痛。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DFI) 观察甲状腺病灶血流分布情况, 测量双侧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 (PSV) 和阻力指数 (RI) 。
2 结果
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声像图示两侧弥漫性轻中度肿大, 7例亚急性甲状腺炎声像图示单叶局限性肿大, 腺体回声呈不均匀多片或单片状回声减低区, 形态不规侧, 边界模糊, 低回声区由外向内逐渐减低, 个别中央出现无回声液化区 (图1)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示低回声区内少或无血流信号, 周边可见较丰富短棒状血流信号 (图2) ;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峡部假性囊肿征, 误诊为甲状腺囊腺瘤, 后经治疗随访复查假性囊肿消失。脉冲多普勒 (PW) 在低回声区边缘测及低速低阻型动脉频谱, 甲状腺上动脉PSV为30~53 cm/s, RI为0.48~0.60。双侧颈部可探及孤立肿大淋巴结, 但形态正常, 纵横比>2, 淋巴门清晰, 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
25例桥本甲状腺炎声像图示甲状腺均弥漫性轻中度肿大, 以两侧叶前后径和峡部增大明显, 内部回声减低、增粗或呈网格样改变 (图3) , 血流信号大多数较丰富, 部分呈“火海征” (图4) 。4例桥本甲状腺炎声像图示一侧叶局限性增大, 峡部无明显增厚, 甲状腺局部回声减低, 局部血流较丰富 (图5) 。1例晚期桥本甲状腺炎声像图示甲状腺体积缩小, 内部回声明显增粗不均呈网格样改变, 甲状腺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本组资料甲状腺上动脉增宽, 甲状腺上动脉PSV为25~62 cm/s, RI为0.45~0.67。30例桥本甲状腺炎中合并7例甲状腺结节, 合并2例甲状腺癌, 颈部见融合类圆形淋巴结, 淋巴门消失, 内部血流信号丰富。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声像图主要特征 (见表1) 。
3 讨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与桥本甲状腺炎是临床常见病, 中年妇女多见, 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能够为两者诊断提供重要证据, 而超声在甲状腺成像方面能够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声像图特征。
3.1 甲状腺大小形态:
本组资料显示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为两侧叶弥漫性肿大, 峡部不厚;25例桥本甲状腺炎为两侧叶和峡部弥漫性肿大, 尤其以峡部和两侧叶前后径增大明显, 峡部增大明显是桥本甲状腺炎重要诊断依据之一[1]。原因可能是亚急性甲状腺炎主要为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 常引起甲状腺组织局灶性病理改变, 病程相对短轻, 而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病程长, 甲状腺组织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所以甲状腺肿大更广泛和明显。1例晚期桥本甲状腺炎由于甲状腺组织明显萎缩导致甲状腺缩小。本组7例亚急性甲状腺炎和4例桥本甲状腺炎为局限性肿大, 其肿大甲状腺形态呈片状, 无占位感, 与甲状腺肿瘤有明显占位感不同。
3.2 甲状腺病灶和周围回声:
本组资料显示1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主要声像图为不均匀单片或多片状回声减低区, 形态不规侧, 边界模糊, 内部为非均质低回声, 低回声区由外向内有回声逐减减低, 个别病例出现中央无回声液化区, 甚至出现甲状腺假性囊肿征或“洗过征”, 病灶周围或病灶之间正常组织回声多数较细密;病灶回声由外向内渐进减低的特征可作为二维超声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及鉴别诊断其他甲状腺疾病的依据[2];其声像图改变与亚急性甲状腺炎产生病理基础密切相关:早期炎细胞浸润、滤泡破坏、胶质释放, 中后期纤维细胞增生和纤维化形成[3]。25例弥漫性桥本甲状腺炎主要声像图为状腺内部回声明显减低增粗或网格样改变。桥本甲状腺炎早期甲状腺组织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淋巴滤泡形成[4], 激素外逸, T3、T4高于正常, 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 声像图上表现为甲状腺实质回声不均匀减低;当甲状腺滤泡萎缩, 腺体间质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 声像图上表现为具有短线样强回声间隔网络状特征, 为桥本病特有。4例局限型桥本甲状腺炎超声表现为甲状腺局部回声减低, 周围甲状腺回声基本正常或轻微减低, 局限型桥本病是甲状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是桥本病的早期表现, 及时有效治疗, 预后及转归较好。局限型桥本甲状腺炎声像图示局部回声减低, 容易误诊, 应与亚急性甲状腺炎及甲状腺癌鉴别。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和癌较多见[5], 应注意警惕, 本组合并7例甲状腺结节, 2例甲状腺癌伴颈部恶性淋巴结肿大。
3.3 甲状腺病灶及血流:
本组资料显示1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CDFI显示病灶内血流信号少或无, 病灶周边均可探及较丰富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 PW在低回声区边缘可测及低速低阻型动脉频谱。本组资料25例弥漫性桥本甲状腺炎均有不同程度血流信号增多, 部分呈“火海征”, 4例局限性桥本甲状腺炎示局部血流信号较丰富, 可能与促甲状腺激素增高刺激腺体增生及新生血管增生, 导致血供增加。“火海征”还多见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的病例, 需要结合声像图、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6]。桥本甲状腺炎中PW可测及低速型动脉频谱, 其血流信号特点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和Graves病的高速型动脉频谱不同。本组1例桥本甲状腺炎晚期病例血供明显减少。
3.4 鉴别诊断:
(1) 甲状腺肿瘤:实性低回声占位, 明显占位感, 恶性肿瘤有毛刺征, 内有微钙化, 内部血流丰富, 阻力指数高。 (2)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对称普遍性显著肿大, 回声减低一般呈密集点状回声, 彩色血流非常丰富呈“火海征”或“海岛征”, 甲状腺上动脉呈低阻高速血流。 (3) 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不同程度对称、均匀性肿大, 光点正常或增粗, 见点状和少许分支状血流信号。 (4) 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呈结节样改变, 点条状血流信号主要出现于结节周边, 结节内部血流信号少。 (5)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高热, 甲状腺肿大, 压痛明显, 内部为边界模糊低回声区和无回声区, 血流信号增多。 (6) 弥漫性甲状腺乳头状癌:较少见, 极易误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弥漫性明显肿大, 其内砂粒状钙化和颈部早期出现恶性淋巴结转移特征[7]。 (7)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 (PMTL) :较少见, 有报道7例PMTL手术后病理检查全部合并桥本甲状腺炎, 两者区分较困难, 淋巴瘤为淋巴细胞单克隆大量增生, 甲状腺增大迅速, 内部回声更低, 而后方回声增强[8]。
综上所述, 通过声像图观察甲状腺大小形态、病灶回声、病灶血流以及病灶周围甲状腺回声和血流情况, 超声能够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与桥本甲状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提供重要影像学证据, 特别在基层医疗单位更具实际应用价值。对于甲状腺早期病变和不典型病例声像图诊断需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细胞学检查确诊。
参考文献
[1]李泉水, 郭国强, 张家庭, 等.超声显像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9, 25 (3) :233-235.
[2]李维, 秦琪琳, 闫明刚.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 15 (4) :282-283.
[3]李国勇, 高炯, 熊云,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 14 (5) :388-389.
[4]杨光华.病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18-319.
[5]王志萍, 严继萍, 孙欣, 等.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乳头状癌32例声像图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2, 13 (5) :319-320.
[6]蔡丽萍, 赵克立, 吴扬, 等.超声结合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 15 (5) :345-346.
[7]岳林先, 马懿, 邓立强, 等.超声检测颈部淋巴结对弥漫性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9, 25 (10) :944-946.
桥本甲状腺炎36例临床观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2010年36例确诊为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中女30例, 男6例, 年龄35~55 (平均39) 岁, 既往均无甲状腺病的病史, 临床表现复杂。触诊发现有甲状腺肿大者25例, 其中质地柔软者5例, 另10例表现为质地坚硬;有18例可以触诊到甲状腺结节。触诊时, 还有甲状腺正常者8例[2]。从临床表现上看, 有甲状腺毒症表现6例, 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22例。
1.2 诊断标准
(1) 甲状腺肿大, 触诊质地坚韧, 有结节感, 甲状腺肿大的部位 (特别是峡部) 椎体叶增大; (2) 临床表现不具典型性。根据我院实验室的参考值, T3、T4升高至正常范围, TSH降低。除外垂体性、药物性及下丘脑、手术后及131Ⅰ放射治疗后等继发性甲状腺减退的患者, 且临床上一致。高滴度的抗体测定, 结果为TPOAb和TgAb滴度都增高, 均>60%; (3) 经细胞穿刺活检术或甲状腺手术后的病理确诊; (4) 超声检查对于诊断桥本甲状腺炎有一定的意义, B超提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1.3 方法
36例均确诊为桥本甲状腺炎之后, 对于甲状腺功能保留尚属正常者, 予以左甲状腺素钠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甲状腺功能下降者嘱其口服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部分有甲状腺毒症表现者予其普萘洛尔对症治疗;其中病情危急者据病情的严重程度, 在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同时积极进行降压、降脂、抗感染、补液、纠正心衰等综合治疗[3]。在用药期间, 需密切注意甲状腺的功能变化和患者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以防甲状腺功能减低和其他副反应。在临床症状改善或治愈后停药, 但要嘱咐患者按时复查、定期随访。
2 结果
3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或消失, 治疗后, 甲状腺功能低下者甲状腺功能上升, 其中32例1年半随访有效。6名有甲状腺毒征表现者, 各项检测指标均恢复正常, 甲状腺毒征完全治愈。2例复发, 经口服甲状腺素片6个月, 均已治愈。
3 讨论
桥本甲状腺炎又称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性甲状腺肿, 是由于患者的甲状腺组织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间质萎缩及腺泡细胞的嗜酸性变所致, 同时也可称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在美国, 桥本甲状腺炎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 其发病率均为3%~4%[1]。在日本, 女性发病率为1%~2%。在国内, 有关桥本甲状腺炎的资料统计不多, 故具体的发病率不清。桥本甲状腺炎多发生于40岁左右的妇女, 男性少见, 男女之比为1∶20左右。目前我国尚且没有确切的发病率统计, 但是根据临床资料来看, 该病的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病起病隐匿, 临床症状不易被人发现, 且常会被误诊, 因此, 在鉴别诊断时尤其要注意与甲状腺癌、Graves病鉴别, 以免耽误病情, 加重患者的痛苦与负担[4]。
本病患者80%~90%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且不对称, 病变累及一侧或双侧, 触诊时在甲状腺峡部或锥体叶仍可清楚扪及。触诊甲状腺质地坚韧, 表面平整, 和周围的组织不发生粘连。患者的甲状腺组织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间质萎缩及腺泡细胞的嗜酸性变。
疾病初期一部分病人有甲亢的表现, 随着病程的演变, 患者逐渐感到浑身无力。同时感颈部轻微压迫感, 吞咽不适, 因病变演变缓慢, 可能在几年内得不到明确诊断, 故易误诊。相关实验室检查可帮助诊断, 如甲状腺球蛋白和微粒体抗体阳性。131Ⅰ摄取率一般呈正常, 增高时能被T3抑制。甲状腺细胞穿刺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 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目前采取甲状腺素片与其他方法辅助治疗, 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崔家幸, 党秋菊.桥本甲状腺炎60例临床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 11 (5) :680-681.
[2]赵军.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探讨[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 (9) :123-124.
[3]高金松, 袁立英, 王丽.桥本甲状腺炎诊治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 2009, 30 (19) :43-44.
【桥本氏甲状腺炎】推荐阅读:
弥漫型桥本氏甲状腺炎06-07
早期桥本甲状腺炎02-03
桥本氏甲状腺结节01-19
甲状腺炎03-15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10-24
桥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06-10
甲状软骨09-22
甲状旁腺瘤01-05
甲状腺肿01-05
甲状腺抗体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