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医疗

2024-09-26

智能医疗(精选10篇)

智能医疗 篇1

目前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实际上多数还只是健康管家的角色, 与智能医疗的概念相距甚远;未来如果打通医疗数据的互通互认, 可穿戴医疗设备也许会迎来新的爆发点。

近日, 天津一家可穿戴医疗设备生产商橙意家人推出橙意鼾症检测仪2.0, 并在北京朝阳医院发布睡眠呼吸整体解决方案, 试图打破穿戴设备产品目前浮于表面的健康管理模式。

使用者佩戴该款检测仪手表, 经过7小时的睡眠, 可以采集到血氧、脉率等数据;在手表与手机通过APP关联后, 数据可以传到医生的电脑终端。医生根据手表收集的数据完成专业的诊断后, 向用户手机反馈详细的报告。

通过与线下三甲医院在临床使用方面的合作, 橙意鼾症检测仪连通设备使用者、APP和医生, 形成了一条监测—治疗—康复的医疗服务闭环生态链。

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郭兮恒在发布会上表示, 橙意鼾症监测仪的相关数据与临床导睡眠图金标准相似率达到95%以上, 可作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筛查判断, 并提供初级诊断的可靠依据。

据悉, 橙意家人本次的产品发布会是国内首个落地在三甲医院的移动医疗项目发布会。

市场研究公司IDC预计今年可穿戴设备销量将由去年的2640万元增长173%至约7210万元。听风平安卫士裔云天则表示, 可穿戴设备的下一个突破点很可能是在医疗健康领域。

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告诉笔者:“现在的可穿戴医疗设备还处于探索期, 离成熟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市场之所以如此火爆, 缘于大家都在炒这个概念, 可能是为了融资, 也可能是为了做市值管理。”

不过,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 目前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 繁荣只是假象, 各种健康监测设备, 看起来贴心, 实际上多数都是浅层的健康管家角色, 与智能医疗的实质概念相距甚远。由于其功能“鸡肋”, 且过于同质化, 在取得重大突破之前, 将不能给消费市场带来长久的吸引力。

移动医疗软件易问医CEO王臻也有同样的看法:“现在的可穿戴设备大都偏向于大健康, 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向医疗靠拢一些。未来肯定会有市场, 但不仅要被广大的用户接受, 还要被医院、医生接受, 这确实需要一些时间。”

超过300亿美元的市场

目前在电商平台搜索可穿戴手表、手环等可穿戴产品, 品牌不下百种。

6月4日, 华为宣布在美国市场发售Talk Band B2智能手环, 同时与美国旧金山的一家可穿戴设备创业公司Jawbone达成战略合作。今后华为可穿戴产品的数据将整合入后者的UP应用生态圈中, 其UP平台目前已经有3000多个应用, 为用户提供从健身指导到连接家庭温度计在内的诸多服务。

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 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发货量达到1140万部, 同比增长200%, 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增长。

根据易观智库提供的数据, 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在2014年的规模为22亿元人民币。2015年, Apple Watch的正式上市将会极大**整个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的增加, 预计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35.6亿元人民币。

出门问问市场总监陈思诺向笔者透露, 他们的Ticwatch手表从6月3号发布以后一共不过一周时间, 目前在京东众筹的销售情况比预计的要火爆得多, 总金额已经超过了600万元人民币。

“从Ticwatch的销售情况来看, 爆发的这个时间点比预计的更加提前, 说明市场期待真正好玩好用的可穿戴设备。”陈思诺说到。

从资本市场的流向也能窥见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火爆程度。

在近日橙意家人的新品发布会上, 橙意家人宣布将牵手阿里云, 推出国内首个云上医患互动鼾症平台。

早在去年, 小米即以2500万美元注资九安医疗, 占股20%, 之后便推出i Health智能血压计。

目前, 苹果、三星、谷歌、索尼、高通等国际企业都在可穿戴医疗市场重点发力, 软硬件方面以及生态系统方面都有所建树。国内企业除九安医疗之外, 歌尔声学、长信科技等企业也都相继推出了可穿戴医疗产品。

市场调研机构HIS预计, 到2018年, 全球可穿戴设备销售额将从2012年的97亿美元增长到336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2.9%。

现实困境

火爆的现状遮盖不了现实困境。

广州祺鹰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俊告诉笔者:“健康管理涉及的内容太广太专业, 目前移动可穿戴设备提供的人体体征信息太少太小, 且采集条件缺少专业指导, 一般没什么医疗价值。从专业上说健康管理、医疗检测涉及的医疗设备都需要医疗器械注册证, 其实目前的很多可穿戴设备都算不上医疗设备, 一些可穿戴设备具有监测血压、心跳的功能, 但也只是将传感技术运用到可穿戴设备采集使用者的体征数据, 更像一个涉及医疗技术的消费电子产品。”

“目前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基本停留在外围领域的健康管理, 想要突围到更深层的的医疗诊断领域, 还面临很多现实的困境。一方面受限于可穿戴设备自身的技术瓶颈, 另一方面是技术突破之后如何进一步和医院开展合作的问题。”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分析认为。

在易问医CEO王臻看来, 现在的可穿戴设备在精准度和临床方面还离得很远。比如说运动手环, 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能够随时检测自己的身体状况挺不错, 但是在专业的医疗人士看来, 会觉得这种检测非常笼统, 不够医疗化。

“即使现在穿戴医疗设备收集的健康信息很精确, 最终要运用到临床, 也非常不容易。一方面可穿戴设备公司要和医院展开合作, 另一方面还要说服设备的使用者配合医院。这种2B+2C的模式, 对所有创业公司来说都很艰难。”王臻进一步说道。

在医药战略规划专家史立臣看来, 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下, 想要让医院使用可穿戴医疗设备收集来的信息是很不现实的。

“首先是医疗本身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 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较之可穿戴设备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再者, 如果可穿戴医疗设备在有些方面能够做到和医院的医疗设备一样的精确度, 替代之后就会和医院存在竞争关系了, 医院怎么可能让你切走它的蛋糕。我认为可穿戴设备唯一的出路就是健康管理, 这一块和医院没有冲突。”史立臣说。

“医疗数据的互通互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在在一家医院做的检查结果, 到了另一家医院可能就用不了, 更何况是在医院之外的非医疗条件下从可穿戴医疗设备采集来的数据, 医院更难以接受。如果未来国家能够逐步打通医疗数据的互通互认, 可穿戴医疗设备也许会迎来新的爆发点。”广州祺鹰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俊说道。

智能医疗 篇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也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今天,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开始运用到医疗仪器的设计当中。心电图、脑电图等生理参数检测设备,各类型的 监护仪器,超声波、X射线成影设备,核磁共振仪器,以及各式各样的物理治疗仪都开始在各地医院广泛使用。

远程医疗、HIS、病人呼叫中心、数字化医院等先进理念的出现和应用,使医院的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完善和高效,同时病人享受到更加快捷方便和人性化的服务。

[系统应用]

从医疗仪器行业来看,除了新的传感检测技术不断运用推广之外,对所采集信息的分析、存储和显示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这就要求现代的医疗仪器具备更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更稳定可靠的性能。另外,医疗仪器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又要求设备能够达到更高级别的环保要求。如何进一步的智能化、专业化、小型化,同时做到低功耗、零污染,将会是一个无止境的追求过程。

“EVOC”针对以上特点,潜心研制了适合医疗仪器行业使用的一系列嵌入式智能平台,具备小体积、高可靠性、低功耗和接口完备等特点,一经推出就吸引了众多医疗仪器供应商的目光,并在不断的是将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我们以多参数监护仪为例,来看一看“EVOC”嵌入式智能平台在医疗仪器行业的应用。系统一般由多台监护仪和一台中央护士工作站组成,监护仪采用“EVOC”104-1541CLDN型全功能嵌入式工业主板为核心操作平台。该主板仅有手掌的一半大小,板上集成了超低功耗的NSGX300MHzCPU处理芯片、SDRAM、CRT/LCD控制、10/100Mbps网络接口、CompactFlash、IDE、FDD、两串一并、二个USB、一个115KbpsIrDA红外接口、1~255秒可编程看门狗定时器、PS2键盘和鼠标,支持目前国内医疗行业最通用的PC/104接口,系统通过该接口扩展的用户板完成包括血压、血氧、体温、呼吸等一系列传感探测器的信号采集,进行实时处理,最后结果可经由多种形式输出,

目前该平台支持高精度LCD和VGA两种显示模式,在板视频最大分辨率可达1024*768,支持通用的热敏打印接口,并可通过标准串口与中央护士工作站相互通讯。在平台操作系统的选择方面,我们给予客户更多的自由度,打破了传统多参数仪仅支持单一DOS操作系统的局限,以提供更加灵活广泛的应用模式。

[系统结构]

[应用特点]

1、高可靠性。

研祥专心致力于嵌入式智能平台的研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的提升,在生产及测试方面,严格把关,确保每一出自研祥的产品都符合客户需要。作为国内同行业第一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EIP厂商,研祥产品先后顺利通过《PC总线工业计算机及自动化产品》鉴定委员会专家测试组、空军电子设备测试中心、工业总公司检测中心、中国电子产品质检中心等测试机构的各项严格测试,证明研祥产品适应在各种需要长时间运行的恶劣环境使用。“EVOC”产品由美亚公司进行质量承保。

2、接口完善。

104-1541CLDN型全功能嵌入式工业主板自带PC/104总线接口、10/100Mbps自适应网络接口、CompactFlash、IDE、FDD、COM、LTP、二个USB、IrDA红外接口、PS2键盘和鼠标口。全面满足您的各种应用场合。

3、超低功耗。

104-1541CLDN型全功能嵌入式工业主板采用高集成度、低功耗元器件生产,器件排列和布线设计科学合理,能有效减少发热现象,降低机内温度,最大功耗低于5W。在高达65摄氏度的室内仍无需冷却风扇,避免了系统因风扇带来的的不可靠因素。

4、性价比优异。

智能医疗产品设计展望 篇3

本文从个人医疗产品设计的角度,站在产品设计人员的视觉,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智能医疗产品的设计方向进行探索和展望。首先,从医疗现状分析入手,对目前现有智能医疗产品进行分析,寻找设计缺口。其次,在人机关系、用户体验、信息化设计的角度对设计方法进行梳理,最后提出创新设计的展望方向。搭建由智能医疗产品构建的绿色医疗体系,营造医疗新格局。

关键词:

智能医疗产品 交互设计 绿色医疗

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078-02

随着医疗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未来针对医疗产品的设计将会向个性化、移动化方向发展。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推进了信息医疗的脚步,通过互联网实现患者、医护人员、医疗设备、医疗机构、之间的互动沟通,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保健系统。目的都是围绕患者,通过智能化,网络化的手段提供医疗服务,达到在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三方面的和谐发展。然而,智能医疗的过快发展造成市场上的产品种类良莠不齐,难以形成体系,不能满足消费人群需求细化的趋势。同时产品个性服务不突出,局限了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也减慢了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如此现状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智能医疗产品如何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何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健康状况下用户的使用需求,如何才能达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应用。

一 医疗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公共医疗资源不足,医疗体系欠发达,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是目前面临的医疗问题。此外,随着人们对待健康的态度发生变化,人们的保健防病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医疗模式由传统的住院就医向个人医疗产品转型,同时依附于日渐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医疗产品正迎来一个属于自己的智能化时代,“智能医疗”应运而生。

作为设计师理应对针对社会问题和产品诉求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回应。思考在信息化时代下的智能医疗产品应该如何发展;思考怎样才能让患者感受到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产品人性化与多元化;让患者也能够在家中使用医疗产品进行自查、康复,享受到医院救助以外的救助,并且能够在医院远程监护的帮助下,完成临床治疗前的检测、预防、观察与病后的反馈、康复和保健等护理措施。因此,智能医疗产品的智能化,个性化,多角度的系统整合设计,将成为满足广大家庭新的诉求点,同时也意味着对智能医疗产品的使用功能、使用方式的创新设计将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

二 智能医疗产品

智能医疗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借助数字化、可视化模式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智能医疗已被列入《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在新型医疗改革的推进下,我国更加重视智能医疗产品及医疗信息化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未来的智能医疗产品在设计上将会表现出更强的个性化、移动化趋势。预计,到201 5年将会有约50%的用户通过手机或各种移动终端使用智能医疗应用。

三 智能医疗产品的设计缺口

目前,我国智能医疗产品市场具有广阔前景,各种具有前瞻意识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但由于我国数字医疗建设起步较晚,大部分市场上的智能医疗产品还都停留在数据测量,保健记录的功能层面,没有将智能医疗产品与信息化的公共医疗系统接轨,导致用户所使用的智能医疗产品没有完全发挥其功能效用,仅仅是作为一种监测工具的智能医疗产品不能满足信息医疗的发展趋势。只有将家庭用的智能医疗产品与就医系统结合,完善系统设计中各环节的信息架构,才能激活智能医疗的价值。

四 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方向

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层次:一、产品设计更加注重人机关系的体现。二、产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三、关注产品使用时的用户体验,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使家用智能医疗产品的共性功能中形成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病症表现的患者提供差异化服务。四、更加注重交互设计的表现形式。五、重点在于构建区域医疗信息网络。

五 注重人机关系

由于医疗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和其所针对的使用人群的特殊性,因此,营造良好的人机关系在家用医疗产品的设计中不容小觑。信息化的智能医疗产品通过远程医疗的手段,缓解就医过程中检测过程繁琐、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在设计时更加需重视信息的易读性。其针对的用户是医疗知识或经验欠缺的普通用户,此类智能医疗产品在设计和使用上应本着易用性至上的人性化设计原则,使人机操作界面简化,考虑到各个年龄段的普通用户群体的需要。

六 注重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的定义是“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通俗来讲就是“这个东西好不好用,用起来方不方便”。因此,用户体验是主观的,是人通过经历或尝试某一事物的感受。用户体验这一领域的建立,正是为了全面地分析和透视一个人在使用某个事物或系统时候的体会。其研究重点在于内心产生的愉悦度和价值感,而不是使用物品的性能。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愈加重视用户体驗的感受,无论是从信息界面还是使用流程,用户体验成为未来智能医疗产品探索的中心。

七 注重产品的信息化设计

构建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个人医疗产品,需要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使“家庭”、“医院”、“医疗”、“服务”构成相互作用的个体。使“产品、患者、医院”在直接进行信息交换沟通。信息化医疗平台的搭建,使得医疗产品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护理、保健的范畴。家庭中个人使用的智能医疗产品作为信息化医疗系统的“源头”,起到信息沟通的纽带作用。通过信息化智能医疗产品的信息共享,使医生能够直观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并且建立起患者的电子病历档案,开具电子处方,进行远程医疗指导。患者(患者家属)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实现即时得到医生的健康指导和医疗救助。(图1为智能医疗产品信息架构图)

nlc202309040908

八 发展条件

智能医疗产品目前还处于事物发展的新生阶段,各方面的配套服务还不成熟,走进干家万户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更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配合。

首先,信息化的医疗产品的建设和推广需要政策层面的有力保障。不仅在政策上开辟通道,还需在公共医疗和信息化平台等硬件设施建设上提供支持。《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重视智能医疗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针对区域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由政府出面进行资源整合,推行区域医疗合作。同时在新医改的进程中,加强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打造智能平台。并出台相关政策对信息化的医疗产品进行规范。

其次,医疗机构和社区的通力合作为构建信息化医疗平台提供了物质纽带。通过信息和云计算技术,打造信息化的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将患者、社区医院、各级专科医院串联起来,推行电子处方和数字化病历,实现信息陕速分享和搜索。同时重视社区医院在医疗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提高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为大型专科医院分担基础患者的治疗。

最后,医疗器械产商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未来五年,我国医疗健康服务市场将以每年15%—30%的速度增长,广阔的市场前景刺激着医疗器械产商的生产动力,传统家用医疗产品也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利用医疗产品实现实时通讯,获取数据、图像,声音等已经成为基本诉求。随着远程医疗已经成为新的就医方式,医疗产品开始增加视频通讯功能并向移动、可穿戴设备转型。医疗器械产商应重视产品的技术革新,以适应市场。

九 結语

随着网络的数字化发展,科学技术的革命推动着医疗领域变革。智能化终端在公众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医疗产品向智能化终端的形式发展也成为一种可以被清晰预见的趋势。医疗信息云端化也必将成为家庭医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智能医疗产品的创新设计趋向信息化、透明化,承担着对患者日常健康状态的监测任务。有效利用医疗产品及网络信息共享,对于响应低碳医疗的理念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最终目的是要做到以人为本,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最大程度降低对医疗资源的浪费。

通过构建新型家用智能医疗产品能够填补目前所普遍使用的上一代家用医疗产品的功能空白。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患者的潜伏症状,使患者得到及时救助和健康咨询,实现“治未病”的效果。另外,由于信息化的医疗平台理念的建立,整合了医疗资源,对患者实现“分流”救治的作用,对于消除盲目就医,简化就医流程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由此可见,智能家用医疗产品系统的创新设计能够缓解现有医疗系统存在的就医流程繁复和等待时间长的问题,就当前我国急需建立的新型医疗模式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医疗进程。

人机大战引发智能医疗的探讨 篇4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医疗,神经网络

1 人机大战

2016年3月谷歌旗下Deep Mind公司开发的智能系统Alpha Go (阿尔法围棋) 对阵围棋顶尖高手李世石九段, 令人惊讶的是Alpha Go展现了对围棋的全新理解, 对局势的超强掌控, Alpha Go四比一获胜。棋圣聂卫平评价:计算机下出了让我向他脱帽致敬的手段。一时间风光无限, Alpha Go引领人类围棋进入一个新时代!

据年初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Mastering the game of Go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and tree search (精通围棋博弈的深层神经网络和树搜索算法) 介绍, 作为一种人工智能系统, Alpha Go拥有两个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大脑:Move Picker (落子选择器) 和Position Evaluator (棋局评估器) 。围棋的变化有10 170, 棋路无穷无尽, Alpha Go通过把棋局看做为一个19×19的图像, 使用若干卷积层构造该局面的表征值。虽说围棋b≈250, d≈150 (b是游戏广度, 即每个局面可合法落子的数量;d是游戏深度, 即对弈步数) , Alpha Go结合Policy Networks (策略网络, 预测最佳走法) 和Value Networks (估值, 评估局势) 运行蒙特卡洛模拟算法 (Monte Carlo method) , 使得这些神经网络需要考虑的搜索空间的有效深度及搜索树广度大大降低, 而这一“棋感”就像人脑的直觉思维[1]。Alpha Go把此前几乎所有国际比赛中的棋局和对弈策略存入到知识库系统, 这是对弈的分析基础;通过机器自我学习以往棋局和自我训练, Alpha Go棋技提高达到了专业围棋水准。

2 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

谷歌的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成果Alpha Go, 结合了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 构建功能强大的通用学习算法, 即使左右互搏也能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思考, 成为有逻辑的AI产品, 谷歌的AI除了能下围棋, 还能运用于无人机、无人车及隐形眼, 甚至用来操控低温睡眠、空间传输。智能化服务将会快速地接入医疗、出行、旅游、电影、教育和餐饮等生活服务领域,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人类劳动往更高级的状态发展。

AI的重点之一是人工神经网络, 一种应用类似于大脑神经突触联接结构进行信息处理的数学模型及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的计算模型灵感来自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 (尤其是脑) , 通常呈现为相互连接的“神经元”, 在输入大量的样本进行训练后, 神经网络进行自我学习及模式识别, 成为自适应性质的系统, 从而对输出结果进行逻辑判断。人工神经网络适用于医用计算机辅助诊断, 理论上来说, 只要用于机器学习的病例样本足够多, 对疾病 (如肠癌、肝癌等) 特征点的抓取、识别和判断就越趋于正确。笔者曾应用误差反传算法神经网络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算法开发肝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图像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2], 也曾运用美国Math Works公司出品的Matlab软件的“神经网络、样条拟合”模块, 预测消化内镜的五年消毒合格率[3]。

3 医疗应用与前景

神农氏尝百草后有了白胡子老郎中端坐药房的典型老中医, 近代分门别类的西医大量采用内镜等开展微创手术, 百年医疗掀起了巨变。Alpha GO此次横空出世引燃了培育多年的AI行业[4]。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将改变各行各业, 医疗、金融和保险是3个将面临变革最深远的行业[5]。

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层次索引和增强神经网络检索诊断相似病例[6];运用误差反传算法 (backpropagation, BP) 建立神经网络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预报模型[7];通过比对脉搏信号分类识别高兴、愤怒、平静和悲伤4种情感状态[8]。管理人员能采用向量空间模型法建立非收费医疗耗材的规范分类[9], 通过径向基函数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神经网络分析子宫肌瘤患者的住院费用[10]。医疗科研人员可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医疗气象预测模型, 为心血管疾病的医疗气象预报提供科学参考[11]。

人工智能目前仍是早期阶段, 还没有办法创造出主动式的意识, 谷歌承认未来几年内也很难见到可以上市带来真金白银的产品。目前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基本是经验式学习, 主要是人体四肢功能的扩展, 还未达到Alpha Go自主学习的高度。我国智能医疗的运用很多处于学位论文实验阶段, 临床突破较少。解决问题 (Problem-solving) 的智能机器, 有知觉有自我意识并最终解放人脑力劳动的未来智能医疗, 其路漫漫且大有可为。

以心电图为例, 如果运用Alpha Go, 不仅能通过学习自动识别心电图曲线, 还能模仿人类神经网络根据亚洲人、欧洲人不同体征进行抽象思维, 优化提高判断的准确性。Alpha Go后继者, Deep Mind Health公司的Streams目前正在皇家自由医院进行试点, Streams几秒钟便能查看存在急性肾脏损伤风险患者的验血结果, 并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优化。IBM的“沃森”机器人正在阅读大量医疗日志, 在美国一家医院学习像一名医生那样正确诊断疾病, 它将基于患者症状给医生提出重要治疗建议[12]。谷歌Deep Mind计划将Alpha Go和医疗、机器人等结合, 开发一款医生或患者说出症状后在互联网上搜索医疗信息、寻找诊断和处方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 必能将诊断准确度得到划时代性的提高。将Alpha Go搭载于机器人身上, 就能制造出观察人类感情的家庭用机器人。未来, 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手术机器人、VR、3D打印、纳米离子平台以及基因工程等这些先进技术都将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 而非对手。

参考文献

[1]Silver D, Huang A, Maddison CJ, et al.Mastering the game of Go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and tree search[J].Nature, 2016, 529 (7587) :484-489.

[2]唐静波.BP神经网络在肝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09, 15 (1) :55-57.

[3]何献忠.消毒级内窥镜的消毒合格率分析与预测[J].中国医学工程, 2009, 17 (3) :231-232.

[4]汪蕾.Alpha Go大胜背后:人工智能产业化尚未成熟[N].中国企业报, 2016-3-15 (13) .

[5]彼得·迪亚曼迪斯.将会被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重塑的三个行业[J].中国青年, 2015, (23) :41-41.

[6]赵卫东.基于神经网络的案例推理医疗诊断[J].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 30 (3) :46-50.

[7]张莹, 邵毅, 尚可政, 等.人工神经网络在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预报中的应用[J].卫生研究, 2014, 43 (5) :774-778.

[8]杨超.基于改进的EMD脉搏信号特征的情感识别方法[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 2015.1-41.

[9]谢海源.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耗材分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4, 38 (5) :386-388.

[10]高栋.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子宫肌瘤患者住院费用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5, 31 (21) :3358-3360.

[11]高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心血管疾病医疗气象预警模型设计[D].济南:山东大学, 2010.1-54.

智能医疗 篇5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医疗;植入式智能监测芯片;定位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04-01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被视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为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物品及物品与络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生产生活信息流的无缝链接,进而达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作为物联网发展的先锋,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1]成为了最为关注的技术。

二、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医疗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的发展状况

美国的某些医院已经开始采用基于RFID技术的新生儿管理软件系统,利用RFID标签和阅读器,确保新生儿及小儿科病人的安全。通过给新生儿分配的固定在其前臂或脚上的RFID标签,把新生儿的健康记录及出生日期时间和父母姓名输入到系统里,只需要用RFID阅读器读取RFID标签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新生儿的情况,从而可以更好地照顾婴儿。此外,标签内还内嵌了感应光线和温度变化的感应器;如果暂时移去标签或婴儿的体温过高,感应器就会感应到温度及光线的变化从而发出报警信号,并通过分布在医院各处的感应器捕捉到信号并将其传送到医生或护士的电脑屏幕上,产生报警。

欧洲移动医疗成像技术在物联网的影响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该技术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和病人用智能手机或电脑来查看医学数字影像资料,例如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X射线和其他图像等。这项突破性的技术帮助了医疗机构及医生改进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改善医患关系,并且环保节能。

(二)国内的发展状况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2008年,国家发布了《卫生系统十一五IC卡应用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医疗行业与银行等相关部门、行业的联合,推进医疗领域的“一卡通”产品应用,扩大IC卡的医疗服务范围,建立RFID医疗卫生监督及追溯体系,推进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及发展。2009年5月23日,卫生部首次召开了卫生领域RFID应用大会,在《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中,IC卡和RFID技术被列入卫生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之中。正是因为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广及支持,所以现在国内的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建立了基于IC卡的完善的合作医疗社会保障体系;在山东的某些农村地区通过医疗系统与电信公司合作推出了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看病用手机刷二维码付款;中国远程心电监测网络体系“厦门市远程心电监测分中心”在2010年1月17日成立,患者可随时随地检测自己的心电图;浙江省也建立了一个基于MPLS-VPN网络技术,结合数字化医疗,实现了三家省级医院的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盒就诊记录的跨院间的信息共享;基于流媒体技术、远程视频系统及信息挖掘技术的远程医疗系统也在飞速的发展当中[3]。

三、发展展望

现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医疗系统大多都是用来对病人或医疗物资的管理、流通和溯源以及医疗终端的缴费系统上。随着各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智能医疗系统绝不是这么简单的功能,其发展必将使其应用更加智能化、集成化以及更加普遍化、日常化,并且整个智能系统也必将更加庞大。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必将提高,定期到医院体检也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现在人的时间观念比较强很多人都感觉到去医院体检太过费时,而且在体检的过程中也会使人感觉到某些不适。在未来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因为基于人体植入式智能监控芯片的个人健康监控系统可以帮你解决这些问题。在未来计算机技术以及微纳米技术的已经发展的很成熟,可以在一块很小的芯片上面集成多个可以检测人体不同理化指标的模块,它不只可以检测人体的体温而且可以检测血液中的各种元素及激素的含量甚至可以检测是不是有癌变的细胞。

如果应用RFID技术读取有太多的局限性,所以智能监控芯片不能使用这种方式进行传输检测数据。智能监控芯片的数据传输是利用基于IPv6的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芯片有自主控制的能力,在芯片没有检测到人体异常的时候并不会对外传输数据,一旦芯片检测到人体内的某项理化指标超标或过低时,就会通过芯片带有的无线通信模块跟最近的无线设备(例如:带有wifi的智能手机或PDA、有无线模块的电脑、能够介入互联网的其他wifi热点等)相连接,并将检测的各项数据按照设定的内容以短信、邮件等方式传输给指定的医生或是帮你叫救护车。然后医生可以根据收到的各项检测指标对病人情况做出判断,判定病人是应该去医院就诊还是应该注意饮食或调节生活习惯。

智能检测芯片也不只是能够检测人体的理化数据,还可以扩充功能,通过加入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可以在芯片中加入定位模块,将其植入到小孩子、老人、精神病人或保外就医的犯人等的身上,不但可以检测他们的健康状况而且一旦出现意外状况,可以向有追踪他人位置权限的部门(如:公安局)申请,从而定位到植入芯片的人在什么地方。或者更特殊的情况可以为植入芯片的人设定一个活动范围,一旦定位系统监测到他超出了这个范围,可以向指定的人发出预警信息[4]。

从上面的叙述不难看出,未来的智能医疗系统的中心是围绕人的基于人体植入式智能监控芯片的个人健康监控系统,而这个系统也不仅仅是一个芯片,它是智能芯片,无线通信及多系统融合的一个综合的庞大系统。

四、总结

随着物联网技术及其他技术的发展,智能像前面所设想的智能芯片技术终将会被应用。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参考文献:

[1]薛青.智慧医疗: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J].信息化博览,2010,5:56-57

[2]物联网周刊(智慧化医疗服务和无线医疗)[EB/OL],2010-08-30

[3]马淼.物联网模式下如何实现智能医疗[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8-11

智能医疗 篇6

随着我国医院的飞速发展,医院的业务量不断增长,面对繁重琐碎的病房管理工作,如何及时、有效地响应病人病情,成为医院日常运营中提高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很多医院面临着数字化不足、单纯人为管理工作量太大等问题,而现有的系统结构,无法确保顺畅无延误地进行病房管理。如何减少病人等候治疗的时间,如何准确把握病人病情,如何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及时的整理?成为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而应用现有系统和医院HIS系统相结合的移动查房系统来应对日益增长的业务要求,显然已成为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随着我国医院走向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很多医院都在试图运用先进的网络和数字技术来解决自身发展中的诸多问题。移动查房系统是医院日常建设的重要部分,无线查房技术的运用也将为今后的工作带来一系列的变革,例如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可以说,医院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程度,将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来说,我国的医院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原则,以移动计算技术、智能识别技术、数据融合技术为核心基础,旨在为病人和医护人员提供更友好和实用的服务。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建立了从护士站到病人床边之间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将信息高速公路延伸到病人床边,解决了“最后几十米”的问题。

2 无线查房技术的具体运用

2.1 病区集中查房

从20世纪以来,我国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我国的很多医院并没有随着发展启用网络技术,对数字技术的运用也进展缓慢。即使到了后期,很多医院建设了有线网络,但是其设备运用的范围十分有限。固定式的信息系统显然无法应对机动性较强的查房工作。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医生查房还是使用以前笔加纸的方式,现场手写记录。但是,如果数据很多,这种“土法子”显然查询起来十分不便。同样,对于护士的日常工作来说,如例行的测体温、量血压等生命体征,其数据的采集如果使用笔写记录,容易出错。这种工作方式,不但浪费了大量的工作时间,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同时工作出错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随着移动查房技术的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已经基本淘汰了笔加纸的记录方式,从病人挂号开始,就发给病人一个数字化的“通行证”。通过数字化技术,医生通过特定的终端将可以很快地查询患者的个人病历、化验单及各类相关资料,大大提高了记录和查询速度,同时这些数据在服务器上是随时待命的,因此更有利于医生对自己主治病人的监管。其实,数字化查房技术,也是一次医疗数据的革新。以往,病人在做了X光等图像检查后,需要排很久的队才能拿到自己的化验结果,而采用数字化查房技术后完全省略了这一步。对于医生来说,像X光等图像资料的质量也更高了,数字技术将图片的清晰度提高了数十倍,因此医生诊断的正确率也大大提高了。当然,这些优势还仅仅是一小部分,无线查房技术对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及医疗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2.2 移动查房系统的具体运用

很多医院采用的查房系统是依托于医院无线局域网的,因此理论上只需要在医院无线局域网信号的范围内,就可以通过手持PDA进行实时查询和记录病人的相关情况,诸如病人的护理情况、病情状况、体温情况、缴费情况、是否在院等。

采用无线查房技术后,医护人员可以实现“零距离”实时采集病人的体温、呼吸、血压等各项数据,并通过医院的无线局域网实时存储到服务器。医生需要查看病人的相关数据时,也可以远程查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正是这种“互动”式查房技术,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3 结合智能识别技术

事实上,无线查房技术的运用绝不仅仅是记录和查询,通过与各种识别技术的整合,可以进一步扩展无线查房技术的功能。例如,在护士为病人输液配药时,可以通过查房技术中整合的扫描功能,通过扫描病人相关的条码信息,进一步核对病人的相关情况,从而大大提高了输液配药的正确率。

再如,可以通过识别条码技术,整合临床LIS标本采集、医嘱执行、手术相关处理等。通过扫描条码确认相关信息,减少差错、遗漏等。同时,查房技术可以自动记录标本的采集时间,甚至能精确到秒。无线查房技术不但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效率,也提高了医疗质量。

2.4 结合数据融合技术

从一定程度上说,无线查房技术实现的功能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其作用也会不断增强。比如,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查房技术的相关数据,对病人的健康状况做到整体把握,便于医院对病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例如对病人基础护理的统计,系统会自动记录工作的相关情况。通过查看实时数据,医护人员可以查看病人的检查申请情况、检查结果及检验项目的标本采集、执行状态、检验结果等。同时,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数据分析工作,为医护人员提供实时体温单,还可以生成护理记录单、生命体征观察单等各类实用报表。

无线查房技术系统的接口和协议都是开放的,几乎支持与医院所有常用系统的整合,完全可以与HIS、LIS、PACS、EMR、绩效核算等系统进行无缝集成,通过其他技术,无线查房系统还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需要,与相应的软件进行对接。此外,无线查房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智能识别技术、软件接口技术,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不但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大大推动了医院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进程,从而提升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为医院带来了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无线查房技术的意义

3.1 智能医疗的发展

无线查房技术的使用,本质上就是将各种数据电子化和数字化,为医护人员和医生诊治疾病提供更加精准的数字化支持,诸如心电图监护、日常体征等,并且这些数据是永久可用的。

医院可以保存病人完整的病历情况及相关健康数据,这些数据的积累将形成一个病人的数据库,为医生的再次诊断提供丰富的参考信息。

以前的医院信息系统主要涉及管理和工作效率提升。随着医院信息系统涵盖内容的不断扩大,开始面向临床,这涉及更多的系统。而这些系统不是一个厂商或者是一个单位就能完成的,必须有一个规范性的规划,包括各系统如何变异、如何解释等。例如,临床系统、信息影像系统都需要确立相应的标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未来医疗将是移动化的医疗,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将有超过50%的手机用户使用移动医疗相关应用,而这些数据也将有利于我国智能医疗的发展。

3.2 智能医疗的启发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智能医疗市场规模将逾百亿元人民币,而且将涉及更多的领域和行业,随着医疗设备和应用种类的不断丰富,无线查房技术也将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智能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这个市场真正启动,它的影响将不再局限于医疗服务行业,会影响更加深远,例如对全民医疗产业的影响和对未来社区卫生事业的影响等。

4 结语

无线查房信息系统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率先采用了该系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无线查房系统性能稳定,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发生率,提高了病床的周转率,减少了药物的错用率,使该院的医疗水平大大提高。由此可以预见,无线查房信息系统将会大大推进医院数字化程度,从而给医疗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成为未来医疗事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蔡正荣.数字化医院的发展与建设[J].医学信息,2011(23).

[2]杨淼淇,柴华,喻革武.数字化医院的发展趋势和建设要素[J].医学信息,2010(23).

[3]刘丽华,徐勇勇,胡湖.医院综合统计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0(5).

智能医疗 篇7

随着光纤网络、移动计算、多媒体通信、智能存储等技术快速发展, 促进了云计算、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等技术在在线教育、智能旅游、金融证券、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和普及。医疗诊治领域已经开发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为患者入院、挂号、诊断、救治、用药、康复和出院等各个阶段流程提供信息化服务, 自动化系统经过长期的运行已经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 需要构建一个大数据智能存储系统, 并且引入先进的数据放置、动态迁移、分类放置等技术, 将热门数据信息放置在优先级存储位置, 能够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

2 医疗大数据智能存储系统应用功能

医疗大数据智能存储系统需要完成数据分级存储功能, 按照数据访问的频次将数据放置在优先级不同的位置上, 便于各类自动化系统访问。具体的, 医疗大数据智能存储系统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元数据管理

将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病历档案、药物、病房、人员等对象划分为元数据, 保证每一类对象的原子性, 提高数据迁移成效。

2.2 数据估值

根据患者、医师、护士和行政管理人员访问频次, 可以设置不同元数据的估值, 以便能够描述数据对象的访问量、活跃程度, 参考数据迁移时间。

2.3 数据迁移

将数据估值较高的对象动态迁移到优先级较高的位置, 提高用户实时访问效率和资源命中率。

3 医疗大数据智能存储系统设计

医疗大数据智能存储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透明的、分布式的、可计算的服务管理系统, 能够通过逻辑处理定位数据的存储位置, 并且可以实时的监控存储系统的数据容量, 控制迁移过程, 保证优先级位置保存估值较高的数据内容, 提高医疗存储服务器的利用率。医疗大数据智能存储系统如图1所示。

4 医疗大数据智能存储系统关键技术

大数据智能存储系统运行过程中, 其关键技术包括数据放置技术、数据迁移技术和数据分类技术。针对不同的医疗数据对象进行描述, 可以将其划分为多种数据对象内容, 比如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和文本资源;按照数据结构可以将其划分为无结构、半结构和结构化数据, 这样就可以实现数据对象估值, 保证数据对象正确迁移。数据放置技术主要包括顺序放置、层次放置、随机放置等多种模式, 大数据智能存储系统开发时, 采用优先级层次放置模式, 将访问次数较多的人们医疗数据放置在优先级较高的存储器上, 提高用户访问的命中率和访问效率, 同时具体的放置过程中, 还用充分的考虑智能存储器的容量, 如果优先级较高的位置存储已满, 则可以利用替换策略, 将访问频次变少的数据替换出去, 提高存储资源的利用率。大数据智能存储系统采用的数据迁移技术包括同级数据迁移、异级数据迁移两种技术, 同级迁移技术可以将相同优先级的数据利用替换策略实现动态迁移;异级数据迁移可以将原始访问量较少、后期访问频次上升的数据对象较低优先级位置迁移到较高优先级位置, 这样就可以均衡数据库存储的负载处理性。大数据迁移技术还可以根据不同数据的访问状态实现在线迁移、离线迁移等两种模式, 在线迁移可以实现数据联网迁移和并发处理迁移, 这样可以满足数据实时访问和处理需求, 能够大幅度提升数据的访问命中率;离线迁移可以根据系统访问数据库片的特点, 将处于同一块的内容迁移到相同优先级位置的存储器上, 这样可以利用联想处理操作提高系统处理效率。数据迁移组合可以实现更多的迁移技术, 比如同级在线迁移、异级在线迁移、同级离线迁移和异级离线迁移等方法, 可以大幅度提升系统存储的实时性。

5 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促进各大医院构建了门户网, 集成了挂号系统、病历档案系统等, 形成了一个门户群, 这些系统运行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 因此构建一个大数据智能存储系统, 能够动态改变数据存储位置, 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 更好地为患者、医师、护士等人员提供服务。

摘要:随着云计算、数据库、服务器技术的快速提升, 医院已经引入了先进的自动化系统, 比如医学影像系统、病历分析系统、药物管理系统、诊断治疗系统等, 这些系统运行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 需要构建一个医疗大数据智能存储系统, 进一步改进系统访问效率。

关键词:医院,大数据,智能存储,访问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文祯, 张百平.基于商业智能系统的数据存储架构与规划[J].信息通信, 2014 (9) :94-94.

[2]朱蓉, 赵利平, 龚迅炜, 等.面向“智慧医疗”关键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 08 (5) :1137-1138.

[3]凌志, 洪迎玉.基于商业智能的医院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实现[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3 (6) :529-533.

[4]李维, 陈祁, 张晨, 等.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临床数据中心与智能分析应用平台构建[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4, 35 (6) :13-17.

智能卡在欧洲医疗中的应用 篇8

它可以通过智能卡读卡器执行加密算法。智能卡最早用于法国。世界上在智能卡的应用方面,医疗位居第三,居前的是公用自动收费电话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

智能卡有两种基本类型——接触式和非接触式。虽然早期读卡器有一些用处,但后来只需附近有天线。接触式智能卡有一个小的金芯片,而不是磁条,而非接触式内部有一个微处理器芯片和一个天线线圈,它比接触式运作得快。除了这两种基本类型外,还有两种基于微处理器联通性的智能卡——复合卡(Combi Card,在一个芯片上有接触和非接触界面的卡)和混合卡(Hybrid Card,有两个芯片,每个都有各自的接触式和非接触式界面)。医疗上的应用是智能卡用得最多的领域之一,特别是在欧洲。本文拟对智能卡在欧洲医疗部门的使用作一简要叙述。

欧洲医疗市场上的智能卡

在欧洲医疗部门,智能卡应用越来越多。病人用,医务人员也在用。欧洲人对使用全国性医疗卡的态度比较积极,如德国推出了Versichertenkarte(医疗保险卡)工程(2006年4月升级为eGesundheitskarte试点工程),法国推出SESAM Vitale和SESAM Vitale 2计划。除了德国,大多数智能卡有64千字节内置存储器,德国用的卡的内置存储器为72千字节。欧洲医疗部门的智能卡主要用于用户身份验证、识别、享有权验证和急诊数据存取。欧洲智能卡市场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不断增长。这些新技术如无线射频识别(RFID),可接插USB接口,集成用户识别(Integrated SIM Card)。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抑制增长的因素,如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标准和法律,还有资料的保护和隐私问题以及互通性问题。

欧洲是世界上智能卡技术用户最多的地区,欧洲医疗部门正在将智能卡从仅用于管理逐步转向临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智能卡技术规定了全特性。欧洲医疗卡要求能达到欧盟成员国立法和欧盟法律在病人资料隐私、安全和存取权力方面的安全需求。

智能卡在英国医疗中的应用

在英国有几种智能卡,如健康保险卡(HIC),病人资料卡(PDC),医务人员卡(HPC,医务人员凭此卡可按指定读写病人卡)和多功能卡。在英国,医疗上的应用是国民身份证功能的一部分。虽然英国不是医疗上使用智能卡的先驱,但是得到政府的积极支持,如到2013年,按计划都要用电子身份证(e-ID card),这一规定是强制性的。已经有关于电子签署的法律-电子通信法2000。一些测试智能卡使用的样板项目也已经存在。英国国民保健署医护记录中心(NHS CRS)和相关联的英国卫生部信息处(Connecting for Health,CfH)使用的是NHS CRS智能卡,这有助于控制授权和进入NHS CRS的等级。从现有的60多万使用者的情况看,这些便于携带的智能卡比芯片密码银行信用卡更安全。英国国民保健署试验了非接触式智能卡阅读器,该阅读器有助于在病人不在医护现场情况下读写资料,从而可以减少时间和精力。英国卫生部信息处(CfH)发布了10万个智能卡阅读器的招标——第一年提供30%,其余的放在第二年。除此之外,2001年英国引入了职业保健智能卡(OHSC),这些卡为职业健康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享提供了合理、可靠和安全的工具,因而确保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智能卡在德国医疗中的应用

1989年,德国通过了有关德国医疗保险卡(Versichertenkarte)的法律,在6年内,德国向7300万人提供了卡。人们使用这些卡在经济和功能上都得益。例如,2008年,人们报销费用的时间就减少了约58%。2007年,德国采用了电子医疗卡(Gesundheitskarte)的新卡。但是,在3年内花了约20亿美元后该卡的使用被搁置了。该项目看来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电子医疗通讯项目。

智能卡在法国医疗中的应用

法国是国际上第一个将智能卡使用于医疗的。1998年和2007年,法国分别投入使用了两项健康项目,Sesame Vital和Sesame Vital 2。通过Sesame Vital,法国在3年内向5500万公民发放了卡。法国做了20多项智能卡系统的试验,包括社会保险SESAM项目。法国最先进的保健智能卡是Santal。法国医疗保险卡Carte Vitale的持有人可以享受免费医疗或减少医疗费用。

智能卡在意大利医疗中的应用

意大利第一个电子身份证“Carta d’IdentitàElettronica”(CIE)是2001年3月开始使用的,约过了一年半,在83个城市中发了5万张。国家公共管理司信息技术中心负责所有公共部门组织的自动化与计算机化。原预期到2008年卡的发放量增加到5000万,但后来这一预期目标由于技术问题而被推迟了。现在的意大利公民身份证包含有用于过境检查的ICAO MRZ(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机读栏目),凭卡有权获得意大利国家医疗服务,也作为意大利公民的财政代码卡和免税代码卡。

智能卡在西班牙医疗中的应用

西班牙是世界上最早为电子签署立法的国家之一。西班牙最初的医疗卡工程之一是上世纪90年代的“Tarjeta de Afiliaci a la Seguridad Socia”(TASS)卡,它把医疗卡与社会保险卡结合在了一起,采用了生物测量鉴别技术。应用生物测量技术于社会安全识别在2000年初的项目中也想到了。西班牙有一个公共密钥基础架构(PKI)。现在,统一的欧洲健康保险卡(EHIC)持卡人在西班牙可以享受急诊治疗。

智能卡在斯堪的那维亚(指丹麦、挪威、瑞典和冰岛)医疗中的应用

北欧地区,芬兰是电子识别身份概念的先行者。2004年,芬兰发放了2.6万张第一个国民电子身份证(FINEID),在欧盟成员国中,该卡也是芬兰公民官方旅游证件。丹麦是另一个采用智能健康卡的先行者。欧洲健康保险卡(EHIC)持有人享受公共医疗,费用可减,有时可以全免。在瑞典,EHIC持有人可以在瑞典医疗退款系统中报销医疗费用。

智能卡在比荷卢经济联盟国医疗中的应用

2001年,比利时开始使用新的电子身份证,2003年参议院通过相应法律,到2008年,发了约800万张电子身份证。比利时的健康保险卡(SIS)赋予卡的持有人接受处方、药物和进入医疗网服务的权力。荷兰于2003年正式执行电子签署法,从2007起,有了以智能卡为基础的电子身份证,代替了其他的证明文件。2000年,卢森堡采用了欧盟关于电子签署的指令,卢森堡政府发出了电子卢森堡(e卢森堡)创议,跟随“电子欧洲2005”计划,向公民发放了独特的身份证卡。

结论

与国际上的其他地方相比,欧洲的医疗部门已经广泛使用了智能卡。智能卡为医疗服务带来了很大的价值,它为持有人和医务人员提供了身份的证明和确认,增加了病人的安全,也提高了服务的速度。

智能医疗 篇9

医疗仪器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从过去的数字式仪表、模拟式仪表逐步发展到现在的智能仪器。智能仪器实际的核心部件就是微处理器, 具有决策、分析、推理、优化控制、显示处理、信息采集、数据传输等多种功能。智能医疗仪器通常对于电气性能指标要求较高, 本文就提高智能医疗仪器电气性能指标的方法进行探讨。

2 智能医疗仪器的基本结构

智能医疗仪器的核心就是微处理芯片CPU, CPU利用I/O接口与其他专用键盘、GP-IB、伺服、采样、控制等单元相联, 同时还利用总线结构与其他大规模集成器件 (CT-IB、CTC、I/O、RAM、ROM等) 相联。控制系统内的信号传递是由CPU经总线完成, 速度极快,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程序。智能医疗仪器主要有大型γ照相机、B超机、MR机、CT机、DSA机、X线机等。

(1) 智能医疗仪器应该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使用, 在仪器的周围不应该摆放与之无关的物品, 尤其是不能摆放盛有液体的玻璃瓶子等, 以便避免智能医疗仪器内部电路板由于受潮而出现电容短路、绝缘材料失效等问题。一旦智能医疗仪器上有液体淋洒时, 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关机, 将故障范围控制在一定程度, 而后再进行检修和擦拭。

(2) 智能医疗仪器的电源线长度要合适, 过长则很容易出现打结的现象, 过短则很容易造成抻拽, 造成导线破损。

(3) 电气工程师在维修智能医疗仪器电路板时, 务必要将自身携带的静电都消除, 避免CMOS等电路击穿;与此同时, 在焊接的过程中要尽量不采用助焊剂 (如焊油等) , 避免在电路连接点之间出现污物, 进而造成短路或者电阻值下降。

3 各电气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智能医疗仪器有很多的电气性能指标, 且每个指标都有着较为严格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线路, 这些电气性能指标有的相互矛盾, 有的相辅相承。例如, 将智能医疗仪器的共模抑制比提高, 往往使仪器的内部噪声降低。又如为了大幅度提高智能医疗仪器的共模抑制比, 可以在输入信号电路中采用整机金属外壳屏蔽、双层导联线屏蔽、单层导联线屏蔽。但是这样一来, 又会进一步增大机箱与电路间的漏电流和分布电容。笔者曾对一台心电多域诊断仪的患者漏电流进行测量, 不加屏蔽盒时, 输入信号电路为7.5μA, 加屏蔽盒后, 上升到10.9μA。这就要求电气工程师要通过反复试验来决定取舍, 因地制宜, 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4 如何提高智能医疗仪器电气性能指标

(1) 输入阻抗。根据AAMI标准, 每一导联在10Hz时输入阻抗不得小于2.5MΩ。在实际安装中, 印刷电路板接线柱以及线间的绝缘电阻应足够高, 否则将难以达到高输入阻抗。另外, 应选用高输入阻抗和低失调电压的运放作缓冲器, 否则失调电压随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后级工作点的漂移。

(2) 共模抑制比。共模抑制比是智能医疗仪器较为重要的电气性能指标之一, 它的大小直接由信号本身的频率来进行决定, 表示共模信号通过放大之后的衰减与抑制情况。在信号传输中, 抑制共模信号对于噪声信号的降低极为重要。智能医疗仪器的共模抑制比直接决定了其对补偿或者噪声的衰减。例如智能心电仪器常常采用数字滤波 (软件法) 或者电子陷波器 (硬件法) 来提高共模抑制比, 专门抑制50Hz干扰。

(3) 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当向智能医疗仪器输入一个频率变化、振幅不变的信号时, 测量系统相对反馈出来的响应。通常频率响应是与扩音器、电子放大器等联系在一起, 可以用系统响应的相位 (弧度) 和幅度 (分贝) 来表示频率响应的主要特性。

一旦测量到频率响应, 假若系统是线性时不变系统, 它的特性就可以被数字滤波器以任意的精度近似。

参考文献

[1]王伟明, 马伯志, 等.用于植入式医疗仪器的无线通信系统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9 (3) .

[2]葛筱森, 杨自佑.医用电气设备的新要求——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标准 (YY0505-2005) 解析[J].安全与电磁兼容, 2006 (1) .

[3]葛筱森.医用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第一讲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上) [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6 (1) .

[4]刘京林, 葛筱森.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标准介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6 (8) .

智能医疗 篇10

本系统利用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和数字化医院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集成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实现语音服务(Call Center)、短信服务(S M S)、智能化服务(IS)和医疗个性化流程服务(PS)等功能,为医院医疗服务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以便进一步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优化医院的服务流程、降低医院的服务成本,提升医院品牌[2]。

1 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根据目前对国内医院医疗服务的调查,大部分医院还停留在临床医疗服务上,采用的方式也是变被动为主。医院开门就医,等待患者上门,很少采用主动方式。但随着医疗服务领域的开放,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公立医院也面临挑战。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适应市场变化,获得发展空间,是目前医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看病就医”,而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健康服务,寻求更多的服务方法和手段。所以,加强医疗信息服务建设,引入先进的医院管理思想,转变医疗服务方式,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以求得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3],无疑是医院的发展方向。

医院医疗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医疗性服务(如诊断、手术、治疗和护理等);二是非医疗性服务(如挂号、收费、取药、预约、康复、体检、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安慰和关怀等)。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绝大部分医院将主要力量集中在医疗性服务上,对非医疗性服务,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研究和认识不够。所以,医院有必要审视传统的服务流程,重组、再造或优化各服务环节和流程,真正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新模式。

目前顾客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建立医院医疗智能服务中心

根据就医者的基本医疗档案,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客户服务中心,提供医疗智能化服务。这种服务方式贯穿于医院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它包括院前、院中和院后3个环节。院前挖掘顾客的健康需求,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服务;院中改进或再造服务流程,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保证医患之间信息交流与反馈管道的畅通;院后主动追踪患者康复状况,提供增值服务。整个过程体现了现代医疗服务的全程管理理念和思想,并在每个环节上设计智能化的服务系统,形成了无缝隙的医疗管理服务网络。

1.2 建立医院对外服务的门户网站

医院网站是医院在互联网上的门户,它承担着医院对外宣传和交流的重要任务,是物理医院的虚拟化,或者是虚拟医院,是医院功能的网络外延,它是医院通过电子方式向社会公众和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新方式。其需求主要包括:一是医院基本概况,重点学科、医学研究、医院环境、医疗仪器等;二是医疗服务项目,专家推荐、就医指南、特色诊疗、网络专家门诊、医技检查结果网上查询、体检档案查询、网上预约挂号和住院、健康教育等;三是医疗质量管理,投诉和反馈、满意度调查、医疗建议等。

1.3 建立HIS和服务系统的无缝连接

医疗服务是建立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基础上,大量的基础信息来源于HIS系统,内容包括患者档案、就医情况(门诊、住院和急诊)、医嘱、医疗费用、健康体检等医疗信息。而这些信息与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密切相关,并涉及到医院、医患管理和利益,建立医疗服务系统与医院HIS的数据接口并无缝集成,有利于开展医院全程服务。

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集合医疗门诊、住院、检验、检查等服务流程,再造医院内部的管理流程(PM),形成一种敏捷的、智能化、优质的医疗服务流程。建立一个医院客户服务中心的受理平台,受理来自于电话、网络、邮件、来访、来信(来源:市、省、国家,同级),医院内部的相关职能部门和医务人员服务请求,有利于形成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图1是医疗服务的总体需求模型。

该需求模型包括三大部分:医疗服务接口(网站、移动手机、邮件电话)、医疗服务中心和医院内部管理系统(HIS)。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医疗智能服务系统是一个集合电话语音、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技术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主要由医疗呼叫中心、短信中心、医疗服务和HIS集成3部分组成,其中医疗呼叫中心包括电话语音、传真服务、语音流程定制等功能;短信中心包括短信的接受和发送,以及管理;医疗服务包括利用医疗呼叫中心和短信中心的功能来实现智能化医疗服务的功能。图2是医院医疗智能服务系统的功能结构图。

2.1 医疗呼叫中心

医疗呼叫中心主要为开展医疗服务所用,在计算机服务系统内部构架了面向语音的服务系统、自动语音应答系统和语音识别系统,并与电话语音板卡和计算机坐席系统的结合,形成了医疗呼叫的系统,在相关软件的控制下,可代替人工自动接听患者电话。医疗呼叫系统主要功能包括:

(1)播放预先录制的语音文件,以提供语音方式功能引导或回答患者咨询。

(2)接收患者使用电话键盘输入的数字,以便患者自主选择所需服务或输入信息查询的条件。

(3)根据患者输入的条件,在后台数据库中检索信息,并利用文本语音转换技术(Text To Speech),将检索结果用语音方式播放给患者。

(4)根据患者的需求,自动向患者发送传真。

(5)自动拨打患者电话,由于自动语音应答系统中的电话语音板卡是多通道的,所以自动语音应答系统可同时向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患者提供语音服务。

(6)人工坐席主要是为了在自动语音应答系统无法解决患者问题的情况下,向患者提供人工服务,由医院客户服务代表直接与患者通话,处理并解决患者的服务请求。人工坐席的硬件设备包括PC机和电话。电话主要用于与患者通话,PC机主要用于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或服务信息,或是用于检索患者所需的业务信息。

2.2 短信中心

医院的短信中心是建立在移动网络通讯的基础上,采用短信网关的方式与医院内部的医疗服务系统直接关联,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医院移动业务网络系统。医院服务系统可以直接使用数据库接口开发短信应用程序,与医院客户、患者、家属、医生和护士建立短信通讯联系,为医院服务提供快捷的通讯方法。图3为医院短信服务功能结构。

2.3 医疗智能服务

为了开展医院的医疗服务,集合语音技术、短信技术、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将医疗服务系统和医院的H I S系统有效连接,整合医院内部的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关联,为就医者提供智能化的服务。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医疗服务受理,医疗服务预处理、医院HIS数据接口、业务科室处理、专家医生处理和结果反馈等医疗服务流程。系统提供医疗服务内容包括:医疗咨询、预约挂号、医疗提醒、复诊提醒、客户关怀(自动)和医疗回访(自动)、电子导医、满意度调查、投诉举报、投诉回复等功能。图4为医疗服务功能流程图。

2.3.1 医疗咨询服务。

系统提供多种方式的医疗咨询服务,通过门户网站、呼叫中心、短信中心实现远程的医疗咨询,医疗服务中心提供多个坐席受理医疗咨询。医疗处理过程分为两种方式:医疗预处理和处理。预处理结束后可以直接回复客户请求,医疗处理是在预处理基础上,进入系统队列自动提交给专家回复。一旦确认医疗服务后,可以代理转入预约挂号,自动完成挂号任务。医疗处理方式有自动和人工两种。

2.3.2 预约挂号服务。

预约挂号一项针对专家挂号或特殊医疗服务设计的服务项目,可以配合医院开展的特殊服务项目,患者利用电话、网站、短信等方式实行远程医疗服务,按电话语音(信息等)提示方式引导用户操作,通过身份验证(会员IC卡)后,由系统按预先设置方式将预约服务的结果,返回给患者。患者在约定时间就诊。对特殊预约服务,系统开通自动提醒服务,确定本次预约项目。一旦确认后,就自动转入本门诊相应的医生工作站。2.3.3电子导医服务。电子导医是专门为就医问药提供的一项医疗服务方式。系统根据医院服务需要,设计了三种方式提供电子导医服务:电话语音、短信和网站。功能实现流程:首先选择服务方式,然后根据提示选择就诊的要求、时间、专家级别等情况,提交客户请求后,系统自动搜索符合要求的问诊科室和在岗医生名单,医疗特长,以及就诊时间、地点和门诊房号,并以最短的时间回复给客户。一旦确认需要提供医疗服务就直接进入预约队列或医生工作站中。

2.3.4 医疗服务提醒。

系统提供了常用的医疗提醒服务。系统提醒服务设计成4种方式:就医提醒、复诊提醒、医护提醒、任务提醒等。通过此功能,患者可在指定时间内获得医院的就诊和复诊提醒,并做出响应,可以确认提醒的服务,也可以终止提醒服务。在医生工作站上也可以获得当日就医的提醒信息。

2.3.5 个性化服务。

系统可根据患者的要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要求,预先设计个性化服务项目,让系统自动提醒、关怀和服务。服务方式可以是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等。

2.3.6 客户关怀服务。

系统会在节假日或是患者生日的时候,定制相关内容,实施定时、定期进行客户个性化的客户关怀。关怀方式一般可以采用患者预留的家庭电话、手机和电子邮件等,向患者致以问候或祝贺。如果拨叫后遇忙或患者无应答,系统会进入客户关怀队列,自动重复呼叫。

2.3.7 满意度调查。

系统设计医院满意度调查内容,按照不同的调查方式,设计不同的内容,在线问答,自动记录问答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系统数据分析,定期生成医院满意度调查表,为医院决策者服务。

2.3.8 医疗查询服务。

医疗服务系统与医院内部的HIS系统数据连接,提供医院各种各样检查数据的网上查询服务。内容包括:医技检查报告查询服务(检验报告、实验报告、仪器检查报告等)、体检报告等。

2.3.9 其它特殊医疗服务。

系统在医疗服务受理中心设计专门的医疗服务专家坐席,定期开展医疗电子服务。系统设计了语音方式和网络方式两种,可以在医疗服务中心内部进行专家医疗咨询、健康咨询、生活与健康等专项服务。

2.4 医疗投诉处理

医疗投诉处理是医院解决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医疗争议和纠纷缩小到可控的范围之内,需要提高对医疗投诉的处理能力。系统投诉处理流程设计包括:受理,预处理、审核、立项、调查、协商、协议、行政处理、医学鉴定、再次医学鉴定、司法诉讼、司法处理、执行、办结和归档等流程环节。为了便于分析医疗投诉事件,将医院投诉从性质分为普通和立案两种,从投诉方式分为来电、来信、来访、转办和市长热线等,从医疗环节上分为手术、检(实)验、放射、临床、服务态度等,系统提供投诉统计和数据分析等功能,以便了解医疗纠纷的整体概况。

2.5 基础数据管理

系统基础数据是医疗服务规范化的编码数据,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分类数据,地区编码、行业数据、服务种类、部门数据、用户和角色数据和客户分类等;二是规范属性数据,这类数据一旦形成后具有相对不变性,是系统实现结构化管理的基础。

3 结语

根据目前医疗服务的现状,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医院的医疗智能化服务的设计方法,实现结构,并结合计算机、网络、语音、短信、邮件等技术,实现了医院远程医疗预约、医疗提醒、医疗咨询、医疗投诉、医疗关怀、电子导医、专家坐席和个性化等服务功能,并优化医疗业务流程,为医院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服务模式,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服务工作量,规范了医疗服务流程,提高了医院快速反应的能力,形成了院前、院中和院后的全程服务模式。系统投入一年多来,取得了良好效果。

摘要:根据医院医疗服务现状,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医疗智能化服务的设计方法,并利用计算机技术、语音技术、短信网关、数据库技术和集成技术,实现了远程医疗预约、医疗咨询、医疗关怀、电子导医、医疗提醒、医疗投诉、专家坐席和个性化等智能化的服务功能,并通过这些功能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拓宽医疗服务领域,形成了医疗前、中和后的全程服务模式。系统投入运用一年多来,规范了医疗服务流程,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减少了医疗服务工作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医疗服务,医院管理,智能服务,流程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曙光,苏义,金晓菡,等.业务流程再造在医院机关工作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9:823-825.

[2]张国荣,陈利坚,郝平,等.医院客户关系管理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6,10(10):52-53.

上一篇:物联网渗入数字城市下一篇:水性丙烯酸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