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保障能力

2024-07-04

安全保障能力(共12篇)

安全保障能力 篇1

1 提高新疆区域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研究的必要性

1.1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

保障我国及新疆地区粮食安全既是党和国家“三农”工作的核心, 也是应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全球局势、保持我国及新疆地区综合社会平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战略。实现新疆全区粮食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做好新疆粮食安全工作, 事关全局、意义深远[1]。

1.2 粮食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命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中国人要把粮食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若对国内的粮食生产放松警惕、置之不理, 任由市场调配, 就会对国际粮食市场产生依靠, 此举必将使自己的温饱任由他人主导, 在政治层面的战略上非常容易受人节制, 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从而影响国家的正常生产发展。

1.3 粮食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粮食有保障, 人们才会谋求安居乐业。故此, 粮食又是长治久安的基础。并且, 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就是要保障弱势群体的口粮供给, 这部分人群口粮供给的不确定性, 不但会影响社会发展的不协调, 而且会逐步影响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稳定问题。因此, 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全面推行低收入人群粮食救济制度, 用于满足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

1.4 确保粮食安全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我国近14亿人口, 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 至关重要的就是粮食安全问题。建国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素来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2015年1月《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出台, 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 又进一步明确了粮食安全作为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 地方各级政府需要认真加以落实, 并制定相关考核办法[2]。

2“十二五”期间新疆粮食工作取得的成效

“十二五”期间, 新疆粮食安全工作整体规划进展有效, 规划的主要目标基本已经实现, 重点任务也大体完成效果较好。

2.1 粮食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

粮食购销量稳步增加, 地方粮食储备规模新增25万t, 重点向南疆喀什等地倾斜, 储备粮布局更加合理, 管理更加规范, 区内各级政府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建立健全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全区共建立粮食应急网点933个, 形成了较完善的应急保障体系。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有序推进, 已进行改制75家, 占企业总规模的66%。

2.2 粮食仓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据统计, 近5 a全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建设仓容160万t, 完成“十二五”规划130万t的123%;维修仓容80万t, 完成“十二五”规划50万t的160%。预计到2020年,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总仓容560万t, 其中完好仓容500万t。推广农户科学储粮器具效果明显。

2.3 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乌鲁木齐北站国家粮食储备库和阿克苏地区金谷粮油购销公司2个项目基本完成规划的建设任务。

2.4 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平稳起步

各地结合农副产品贸易积极推进区域性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建设, 粮食收购、零售市场运行平稳。

2.5 粮食产业化体系建设取得新成绩

全区通过投资近70亿元实施200余个项目, 有效地推进新疆粮油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超出“十二五”规划投资40亿元的65%。省区级以上的粮食产业化重点粮油企业由2010年的66个, 增加到87个。全区“合格优质粮油”生产企业达到136个, 示范销售店1 032个, 配送中心14个。示范企业指导种植基地27.47万hm2。粮油企业研发机构已达到14个, 超过了“十二五”规划机构数量。

2.6 粮食流通执法监督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截至2015年底, 已有815家各类涉及粮食销售加工企业取得粮食收购经营许可证, 新疆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实现了升级改造, 全区14个地州市已挂牌8个地州级质监站, 全区粮油检测质量监督体系大体完成。

3 粮食区域安全存在问题

3.1 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从国际看, 世界经济复苏乏力, 粮食消费需求不足, 价格持续下跌。同时, 国际能源价格、金融投机行为、资源环境、极端气候等因素始终影响着粮食市场, 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增加, 粮价大幅度波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3.2 流通环节不协调问题突出

从国内看, 粮食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三高”矛盾突出, 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 一些低端品种销路不畅, 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潜力还远未充分挖掘[3]。我国国内粮食价格近几年一直处于高位, 远超国际粮食市场价格, 并且粮食进口数量逐年递增。同时, 为了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采取粮食最低收购价机制, 造成了粮食库存的数量巨大, 当前各级粮食企业去库存任务艰巨, 粮食市场流通各环节问题仍然较多, 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

3.3 市场体系建设依然滞后

粮食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 创新能力不强, 科技含量不高, 绿色储粮数量偏少, 与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基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机构不全、队伍不强、监管手段不足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依然滞后。今后一段时期, 促进粮食流通产业健康发展, 保障全区粮食安全, 面临形势复杂, 任务艰巨。

4 提高新疆区域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4.1 调优粮食播种面积

一是加大粮食种植面积的保护力度, 发挥粮食种植的比较优势;二是做好农业“三个千万亩”, 对适宜生产品质较好的粮食, 发挥优质优价作用;三是对土地较为紧张、自然条件及粮食生产条件较差的地区应适度调减耕地面积, 相应地增加经济效益好、适宜销售的蔬菜、林果业种植面积[4]。

4.2 积极争取和加大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

一是把扶持粮食生产的有限资金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二是将耕地集中到条件较好、技术较高的种粮大户;三是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 将粮食销区的收入提出一部分补贴到粮食主产区, 实现种粮与种其他经济作物的利益均衡;四是鼓励国有农林牧场等其他经济组织发展粮食生产, 使其享受国家粮食补贴等政策;五是简化粮食收购程序, 方便农民售粮[5]。

4.3 完善粮食保护制度

现行0.30元/kg的小麦直补标准偏低, 加之受农资涨价等因素的影响, 基本抵消了直补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因此, 建议小麦直补提高到0.40元/kg, 除自治区拨付的0.30元/kg外, 地、县财政各配套0.05元/kg。

4.4 认真做好粮食购销工作

争取在“十三五”末期, 全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收购总量达到600万t, 其中小麦收购量400万t;粮食销售数量达到570万t, 其中小麦销售量370万t。同时, 要重点做好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顺价销售工作。级政府要认真分析和预测本地粮食供求情况, 针对可能出现的粮食缺口问题, 从现在起应及早动手, 积极组织外出寻购粮源。

4.5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2015年, 国家接连出台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及《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 各级政府要结合当地粮食工作实际, 建立当地的粮食安全工作绩效考核机制, 把粮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按照“政府推动, 部门指导, 企业运作和总量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 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

5 结语

保障小麦安全是保障新疆粮食安全的中心任务。当前, 各级政府及粮食部门应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 发展粮食产业, 促进当地加工产业升级改造, 进一步提升粮食流通能力和仓储物流建设水平。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 迎来了新疆难得的发展历史机遇, 理应抓紧项目规划, 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粮食“十三五”规划重点投资项目, 对新疆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通过打造跨区域的粮食物流通道, 提高全区粮食物流能力, 来保障新疆的粮食安全。

摘要:区域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和谐、人民生活的温饱息息相关, 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十二五”以来, 新疆粮食安全和流通体制改革总体成效明显, “十三五”期间继续坚持粮食“区内平衡, 略有结余”原则不动摇, 积极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 完善体制机制, 强化政策措施, 坚持精准调控。

关键词:粮食安全,基础战略,社会稳定,流通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崔亚平.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安全[J].农业经济, 2011 (3) :20-21.

[2]傅泽强, 蔡运龙.中国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 2001 (4) :313-319.

[3]尹成杰.关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 2005 (1) :6-8.

[4]陈百明, 周小萍.中国粮食自给率与耕地资源安全底线的探讨[J].经济地理, 2005 (2) :145-148.

[5]任正晓.深刻认识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形势扎实做好粮食流通工作[J].中国经贸导刊, 2015 (9) :7-12.

安全保障能力 篇2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实施意见》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实施意见〉任务分解表》的通知精神,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升我县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全面落实粮食收购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建立健全粮食收购工作协调机制,早稻及中晚稻上市前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开展稻谷产销情况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前做好收购仓容和收购预案等准备工作。积极推进粮食市场化收购,指导粮食收储企业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订单式生产和收购。按时启动粮食收购工作,早稻及中晚稻收获后,及时启动地方储备粮及最低收购价粮收购政策,根据仓容规模,做到应收尽收,保障种粮农民利益。

(责任单位及股室:行业指导股、县粮食收储公司)

二、巩固提升县级储备粮和县级应急成品粮油储备

做好地方储备粮轮换工作,根据省级储备粮和县级储备粮轮换计划,完成今年省级储备粮1115吨和县级储备粮500吨轮换工作。做好粮食去库存工作,网是竞拍粮食10000号,确保省级储备粮保持3000吨规模,县储备保持5000吨规模,动态粮储备保持1100吨规模,县级动态油100吨规模。

(责任单位及股室:县粮食收储公司、粮油应急配送中心)

三、推进县级粮食仓储设施改造提升

加快县粮食产业园粮食仓储设施项目建设和县粮食储备库智能化粮库升级改造进度,确保改造升级后实行电脑测温、智能安防、智能出入库、自动扦样等功能,提高粮食仓储管理智能化水平,确保储备粮储存安全。(责任单位及股室:局行业指导股、县粮食收储公司)

四、大力发展稻谷烘干设备设施建设

积极引导二个粮食烘干企业开展为农代办烘干业务,抓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全年为农户烘干粮食2万吨,减少粮食产后损失,避免种粮农民因天气原因而使稻谷受损,切实保障好种粮农民利益。(责任单位及股室:局行业指导股、县粮食收储公司)

五、做好粮食保供稳价工作

贯彻落实中央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精神,制定我县粮食仓储管理实施意见,规范好季度仓储考核评分标准。做好粮油应急保障工作,进一步落实好地方储备规模和实物,加快地方储备轮换进度,按要求及时充实成品粮油库存,筑牢市场供应基础,确保地方储备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积极推动粮油加工企业复工达产,保证粮油供应数量充足、品种丰富、价格稳定,及时通知门点和超市补足柜台货架,确保米面油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市场运行平稳有序。(责任相关股室:调控和监督检查股、粮油应急配送中心)

六、加强粮食收储质量监督检查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粮食收购环节的监管,适时组织开展粮食收购工作专项督查,防范“转圈粮”事件的发生,对压级压价、虚报数量、哄抬价格等扰乱粮食收购市场秩序、坑农害农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确保入库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责任相关股室:调控和监督检查股)

七、强化宣传舆论引导

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平台、集中组织开展粮食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粮食安全形势、粮食政策法规、粮油科普知识等内容,引导广大群众关心粮食安全、支持粮食工作、参与粮食宣传,积极营造依法管粮、人人节约爱惜粮食的良好氛围。(责任股室:局办公室、行业指导股、粮食收储公司)

安全保障能力 篇3

1 依据海岛保障要求,周密制定后勤保障方案

立足海岛安全的后勤保障方案,是后勤保障的总体构想,也是平时和战时进行后勤保障的主要依据。制定较为完善和切合实际的各种预案,平时可以减少盲目性,增强后勤保障的计划性、有序性,危机或战时则可以应对自如。美军之所以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危机或战争,实施快速高效的后勤保障,关键是有一套后勤保障总体方案。这个方案包括战略物资储备等长远规划和一旦危机或战争爆发哪些工厂必须收归国有,以及交通工具的征集等应急保障方案,在此方案下还有一套具体实施方案和保障计划,如武装力量动员保障计划、人力资源计划、物资调配计划和医疗卫生保障计划等。

制定后勤方案和计划,首先要根据南海诸岛礁对后勤保障的需求来制定,要结合南海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并依据分工负责的相关单位的实际情况,使之与总体合成方案相配套,与其他单位(或下级)后勤方案相衔接;另外,要从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出发,把各种情况与需求考虑进去,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再则,要依照情况的变化,适时修订补充方案与计划,使保障计划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同时,要将后勤保障计划的制定、完善、补充与实施纳入国家、军队和地方政府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中。这样,才能使后勤保障落实到实处,做到平时保障有序,战时(危机)保障可靠。

2 依据行政区域划分,依法建立左右协调、上下贯通的后勤保障机制

能否在最短时间内,统一指挥多种保障力量,形成有效的保障能力,是南海诸岛后勤保障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后勤保障具有一个左右协调、上下贯通的后勤保障机制。

美国政府具有一套完整的保障法规和制度,一旦需要,可以按照国会批准的征用案迅速进行征用,实施后勤保障。战争(或危机)爆发后,美国许多企业按预定动员生产计划,以最快的速度创造、生产、试验和提交各种物资。

为此,国家必须建立适合保证海岛安全需要的后勤应急保障机制。一是要完善国家的战时(危机处置)后勤动员的法律、条例,健全动员保障机构,明确战时(危机处置)后勤动员扩编的原则、方法、内容、程度和形式,使后勤保障有法可依。二是建立国家、军队和地方政府三位一体的后勤保障体系。在处理马岛危机时,英国就有一个统一组织的“二星指挥总部”,即以军队为主体的三军后勤指挥机构,它不仅是一个作战指挥机构,而且是一个三军联勤机构。它不但可以随时调度三军所需各种装备、物资及后勤保障力量,还可直接征集、调用民间支援物资和力量。正是基于该系统,英军在马岛战争中能够迅速征用、调集军地各种物资,增强了攻击力量,从而赢得了这场战争。三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后勤人员的军政训练和动员演练,提高其综合素质,确保在圆满完成平时对海岛保障任务的基础上,能够承担危机或战时的后勤保障工作。

3 因地制宜,积极搞好军地物资储备

只有确保平时军地物资的必要储备,特别是重要作战物资的储备,才能适应未来海岛形势恶化,甚至爆发战争或冲突的需要。美国在海湾战争的作战物资,基本做到了边用边补,未用先备。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在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加亚岛建立军事基地,储备了3个作战旅1个月需要的武器装备和补给品、1400多辆卡车和其它车辆、3座60吨的桥梁设备、29辆推土机、438部发电机、1个80万加仑的配水系统和1个266张床位的医疗设施。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将这些预置的装备和物资用于作战,减少了再从本土或别的地方征用、运输,争取到了战机。

在我们构建南海诸岛安全的过程中,由于物资装备品种数量多,保障区域广泛,消耗量也相应地增多了。物资储备,就必须要按照军民结合、突出重点、综合配套、合理布局、规模适度的原则进行储备。坚持军民结合的原则,因为军需物资有许多是军民通用的,可以军民共储。突出重点,在确定物资储备的数量和品种结构时,必须根据生产周期长短、战时消耗量大小、筹措难易程度、物资保管时限等因素,科学筹划、全面权衡。综合配套,就是在总的储备构成上,各种物资要从确保海岛安全出发进行配套储备,包括品种规格、主附物资,器材与配件要配套。合理布局就是储备的位置、地点要从国家安全战略、南海力量部署、物资来源、交通运输和防卫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尽可能减少物资储备中的经济损失,提高效益。搞好物资储备,既关系到平时建设,也关系到战时(危机处置时)的需要,既关系到国家安全,又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

4 以科技发展为先导,积极研发后勤保障装备

我们要以科技发展为先导,努力发展适应南海诸岛安全需要的后勤保障装备,这是平时满足岛礁日常需求,必要时适应现代战争速度高、节奏快作战特点,快速、及时地对相应危机区域搞好后勤保障的主要措施。由于受经济条件、思维认识的限制和制约,我们的后勤技术装备的发展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很大的改进,传统的后勤保障装备仍然是实施后勤保障的基础。但是,为了缩小物资需要与后勤保障技术装备不适应的实际,必须有计划地研究和开发先进的后勤技术装备。要坚持多研制、少装备的原则,优先发展主体化和战斗化的保障装备,有重点地研制越洋能力强、防护性能好,能经得起现代战争经验的抢运、抢修、抢救的高技术装备,逐步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自身的生存能力。

在研制新型后勤保障装备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后勤保障的先进方法,努力实现危机处理、后勤保障一体化。例如,可采用集装箱单元运输,提高海岛所需物资船艇化、车载化、轻型化、空运化水平;在运输手段上,可研制一些后勤专用的车船,部分装备直升机或运输机空运,并研究海岛空投设备和空投技术等;在装备维修上,可研制适合海岛条件下的维修工程车辆,采用“抽屉式”维修技术等。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积极改进和革新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高技术的后勤保障装备,并将各种装备手段综合运用,就能在构建南海诸岛安全的进程中,形成快速、及时、高效的后勤保障实给能力。

5 充分发挥国家整体优势,努力提升后勤保障合力

现代后勤保障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健全后勤动员体制,发挥军民结合、整体保障的合力,这对于提高平时和战时后勤保障能力非常重要。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支援军队作战的优良传统将继续得以传承发扬,在现代保证南海诸岛安全的斗争中,无论是平时保障还是战时保障,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仍将发挥重大的作用。过去是独轮车加扁担,现在将是现代化的船艇、车辆等。后勤保障形成合力,将是构建南海诸岛安全的优势所在。目前,世界一些大国在处理海外危机或进行作战时,同样非常重视军民联合后勤保障所形成的合力。

安全保障能力 篇4

一、针对安全隐患开展技术创新解决安全现实问题

金温线开通之后, 通信设备安全隐患逐渐显现出来:通信光缆埋深不足, 防护不良、山头落石随时可砸断光缆, 造成大通道及调度电路中断;管内连续道口电话是普通磁石电话, 通话声音小, 铃声小、故障多, 曾多次发生道口险情。针对以上情况, 我们在公司和工电部领导的支持下, 经全体通信人员多年的努力, 在公司投入少量资金的情况下, 完成了“金温铁路立体通信网”、“道口电话技术改造”、“道口报警器”和“区间来车行人提醒器”等项目。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有线通信保障无力、无线通信场强全覆盖、各道口通信电话不畅的难题。

1、建立金温铁路立体通信网, 提高通信安全保障能力

由于金温铁路通信原设计标准低, 要想保证金温铁路有线通信不间断运用, 必须建设备用通道, 而备用通道又不能与原径路并行, 只能另辟其它路径, 这样施工占地费、建设费用很高, 难以实现。随着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 我们把目光转向金温铁路以外, 从铁路通信封闭的小圈子中跳出来, 寻找有利于我们的新出路。组织有关人员对其它通信运营商的富余通信资源、经营理念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认为其它通信运营商的富余通信资源是我们可以长期利用的可靠的廉价资源。经可行性技术论证, 我们认为:要想迅速提高金温铁路通信保障能力, 最简便的方法是,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路外廉价通信资源, 建立一个有线通信、无线通信不间断运用的金温铁路立体通信网。该通信网要以金温铁路现有的通信设备为主体, 利用多家通信运营商富余的传输通道, 为我们服务。分别与多家通信公司联网, 在任何两个通信网同时中断的情况下, 保证金温铁路通信网的不间断运用。移动公司通信网不仅要提供有线通信服务, 而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场强全覆盖的无线通信网。在实施联网过程中, 我们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 分别与各通信运营商谈判, 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协议条款中写明非排他性, 引用竞争机制, 利用各通信运营商间的商业竞争, 来提高对金温公司的服务质量, 利用其它通运营商的通信资源来完善我们的通信网。通过建设多条有线通信通道, 保证了金温铁路有线通信不间断运用, 但金温铁路无线通信由于地型限制还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为了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无线大三角通信问题, 我们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 采用侧向思维方式, 避开投资大建设周期限长的无线列设调场强全覆盖的传统做法, 采取借鸡生蛋的方法, 与移动公司合作, 利用移动公司现有的场强覆盖设施, 有计划地在金温铁路97个隧道内加装移动漏泄天线。隧道内场强覆盖设备由移动公司无偿提供, 金温铁路负责隧道内设备的安装、配合和施工安全工作。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 管内铁路隧道实现了移动信号全覆盖。为了实现金温铁路电话与移动通信网的互通, 由移动公司投资建设了移动通信公司至金温铁路通信站间的光传输通道, 由金温铁路负责联网工作, 为下步利用移动电话网为铁路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了解决机车无线列调盲区和大三角通信问题, 我们经过技术论证, 将移动无线公用电话机, 经技术改进, 在轨道车和机车上进行了试验并获得了成功, 受到司机的好评。无线公用自动电话是一种具有手机功能的公用自动电话机, 是专为移动公司公用电话亭设计使用的。我们采取了移植的方法, 将该电话机安装到轨道车、机车上, 将其加入到已建成的金温铁路6000虚拟网, 就可实现机车与行车调度员、机车与沿线各车站、机车与机车调度员、机车与机车检修人员的直接免费通话, 而且没有盲区。同时机车也可以当作被叫, 随时接受行车调度员、机车调度员的指挥以及机车检修人员的抢修指导。对保证机车、轨道车的运行安全将起到很大作用。现在已将此移动电话机命名为“机车移动电话”, 已经在9466机车上试用多年, 并在轨道车上正式使用, 效果良好并受到司机的好评。

经过努力攻关, 管内铁路施工防护、铁路应急通信、铁路安全防护、铁路道口防护、铁路巡守点等岗位已经安装了无线固话, 大大促进了公司的安全生产, 特别是“铁路应急无线固话”在“10.8”事故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 经技术论证, 金温铁路所有车站运转室、行车调室、机车调度室安装此“无线固定电话”的方案已经确定, 可保证在光缆中断时, 调度电话不中断。

2、铁路道口电话改造升级, 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原有道口电话存在声音小、铃声小的致命缺陷。加之道口环境嘈杂, 道口员经常听不清对方通知内容, 有时还听不到电话铃声, 给道口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为了增大电话机音量, 在原有电话的基础上, 加装了音频放大电路。为了增大铃声, 在电话机上加装了整流电路和继电器, 在室外安装了交流电铃, 该电铃的电源由手动开关和继电器控制, 当对方振铃时, 本方接收到交流振铃信号后, 通过整流电路使继电器动作, 其接点组接通电铃电源使电铃鸣响。道口员和过往行人和司机均可听到, 消除了安全隐患。

二、查找安全隐患开展技术创新解决安全潜在问题

“查隐患、提建议、搞革新、保安全、比贡献”活动, 是我们坚持多年的消除安全隐患的成功做法。在开展活动中, 我们主动征求行车用户意见, 对现有设备进行缺点和希望点例举, 发现了一些安全隐患, 并相应采取了具体措施。

1、研制“道口来车报警器”, 实现人机双保险

当我们了解到监护道口只靠一台电话联系还不够可靠, 万一人员一时疏忽, 会造成道口事故, 于是我们于2000年研制出了‘监护道口报警器’。该报警器采用电磁感应原理, 在距道口800米两侧钢轨侧加装电磁感应器, 通过电缆将列车通过时产生的感应信号传到设在道口房的声光报警器主机上, 使主机发出闪光和音频声音, 提醒道口员和过往行人和车辆注意, 从而达到保证道口安全的目的。

2、研制“区间来车行人提醒器”, 减少路外伤亡

我们专业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 于2010年研制出了“区间来车行人提醒器”, 并在龙湾、温西站外、温客站内、石帆工区附近安装使用, 效果良好。该装置是由电磁感应器、无线发射器、无线接收器、控制器、音频放大器、音量自动控制器、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组等组成。该装置可安装在临时道口、隧道口、小半径曲线附近。一旦列车接近, 可发出声光报警, 提醒行人下道, 同时也可以在施工现场安装使用。

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思考 篇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必须做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科学发展首先应实现安全发展。所谓安全发展,是指经济社会和各区域、各个行业领域、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和保障。据统计,全国每年发生各类安全事故70多万起,死亡11万人左右,伤残70多万人,造成损失达2500亿元以上,且受职业危害职工高达2500万人以上。事故总量居高不下,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多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就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如果以牺牲人民生命和健康为代价,获取一时的“发展”,那不是科学发展。解决安全发展问题是科学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安全保障的发展就不是硬道理。因此,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安全发展也就没有科学发展。

实现安全发展的目标就必然关系到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问题,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涉及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而政府层面主要是我们安监部门。本人就企业和安监部门这两个层面的保障能力建设问题,结合工作实践和思考探讨如下。

一、项目部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

项目部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其保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该项目部的生产经营安全,主要体现在科学管理、硬件设施、人力资源、安全文化、应急救援五个方面。

1.科学管理的保障

科学严密、规范严格的企业内部管理是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基本要求。项目部内部管理涉及管理理念、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考核体系和现场管理诸多环节。

项目部的管理理念决定项目部的管理层次和水平,现代企业必须确立遵纪守法、尊重科学、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在此理念指导下,企业才能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才能既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又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也才能够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还包括对国际先进管理模式的接受和吸纳应用,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并通过论证、推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的发展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企业具有先进科学管理理念还要求企业主要有博大的胸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如此才能使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组织体系的完善是企业管理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企业一系列管理措施必须有一支层次清晰、设臵科学、精明强干的管理队伍去落实。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组织体系就是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职能科室或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各生产单元(车间、班组)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各岗位职工有具体安全责任,形成群管成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组织体系。

制度体系的建立以及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的企业就象没有法律的国家一样不可想象。企业必须建立全面覆盖企业活动的制度以约束、规范企业内部行为,使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切行为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企业的所有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还要具有企业特色,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既要有全面性,更要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能够被职工理解接受并要能保证执行到位。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还应该具有可追溯性,各种管理活动应当留有痕迹,也就是台帐记录要健全。

责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企业管理的关键。“一岗双责”,就是把岗位责任与安全生产责任并列在一个同等重要的位臵,在确定工作岗位责任的同时确定安全生产责任,形成从企业法定代表人到一线职工,覆盖全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完善的责任体系要明确每个人在安全生产方面要做什么,怎么做,没有做好乃至出现后果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会受到什么样的追究。在《安全生产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主要负责人应当履行的职责,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相关法律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

考核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各级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情况、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的好坏,要通过考核来衡量。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新发明、主人翁意识等要通过必要的奖赏来激发和鼓励,其工作的懈怠性、不思进取、违章违纪行为乃至造成事故等后果的要通过处罚予以惩戒。因此,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并严格实行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既定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重大事件时还要以重奖重罚来体现。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就是考核手段的具体应用。考核体系必须科学合理,奖惩必须一视同仁,既要起到激励惩戒的作用,又要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现场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各个环节的重中之重,各种管理措施的实施具体体现在现场管理方面,现场管理包括企业生产生活区的划分,各生产功能区的布局,人流、物流通道的设臵与分离,物料的现场摆布与流向,操作人员的劳动防护,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遵守,劳动纪律的执行,工艺指标的执行等等,科学严格的现场管理可以保持生产经营活动的规范有序。井然的现场秩序、清洁文明的现场环境、规范标准的现场作业可以避免和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2.安全硬件设施的保障

企业的硬件设施水平是安全生产保障的物质基础,再好的管理措施没有硬件设施的保障都是空中楼阁。硬件设施包括基础设施、生产装臵、生产工艺、公用工程、安全设施、环保设施、辅助设施等等。硬件设施的过硬与否取决于企业项目建设的设计起点高低、资金投入的规模、建设施工质量的控制、选用工艺设备的先进与否以及相关行政许可的把关。因此,在已经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一体化形势下的现代企业,在项目建设和生产以及更新改造过程中必须做到4个方面:

一是高起点设计。一个优秀的企业在建设之初就应当高起点设计,企业的选址、总平面布臵、功能区的划分、科学合理的厂房、选用科学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配备健全的安全环保设施、基础辅助设施与主体工程的配套、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等都需要有一个科学严谨的设计来完成。在项目建设和更新改造中也一样。设计起点的高低决定企业层次,也决定安全生产的基本水平,要通过高起点设计向科学技术要保障。委托设计应当选取具有与行业性质和投资规模相适应的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

二是高标准建设。要实现企业的建设意图除了有好的设计外,还必须有好的建设质量来保证。要有好的建设质量就必须把住三个环节: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建设队伍,这支队伍必须有与承担的建设工程相对应的资质,有配套的装备设施,有相应的技术力量,有必要的检测手段。其次是要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建设中必须体现设计意图,同时要全面准确地施工到位。第三要有严格的质量把关,有严密的检验检测程序和手段,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三是严格合法化。对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臵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行业;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必须按照《行政许可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许可手续,法定的行政许可审查与批准程序对硬件设施以及管理、人员等多方面有严格的把关,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严格合法。

四是保持正常的更新维护,使企业始终处于持续改进之中。安全投入是完善硬件设施的前提,企业必须保证必须的安全投入,向安全投入要保障。硬件设施投入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地更新维护。要通过正常的检查整改、定期的维修改造和更新换代来实现持续改进,使企业的硬件设施始终保持安全可靠状态。另外,硬件设施的保障跟资金投入戚戚相关,投入不足肯定影响硬件设施的水平,捉襟见肘的投资不可能建设优质的企业或项目,所以,一定要量体裁衣,有多少资金就做多大的事情,保证建设完成后能够保质保量地运转,切不可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滥竽充数。没有过硬的设备设施就不可能有优质的产品,而且必然会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3.人力资源的保障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企业的一切工作必须通过人去完成,要实现安全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有一个头脑清醒、一支与企业规模、行业种类相适应的管理队伍,有一支称职合格的职工队伍,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首先要有一个对安全生产思维清晰、理念明确、富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决策层,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思路,能洞察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并与之相适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舍得安全投入,支持安全工作,这是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条件。其次要有一支懂管理、会管理的管理队伍,有一支适应本企业生产要求的技术力量,能够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问题。第三要有一支熟悉本企业各岗位操作、有一定文化技术素养的职工队伍,能够按照正确的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完成生产任务,制造出合格的产品。一个决策层、两支队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企业长期的吸纳、容纳、积累和自身的培训、提高来建设。目前,大多数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都存在不足,给安全生产也带来若干的问题和影响。面对现实,企业必须充分认识此问题的严重性,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决策层的问题,当前绝大多数企业的决策者是投资者,而投资者的个人经历、文化层次千差万别、参差不齐,投资者的本能促使其竭力追求成本的最低化、效益的最大化,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成本的最低化、效益的最大化有一个限度,必要的安全、环保、社会保障成本是必须付出的,企业的相关社会责任是必须承担的。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决策者要有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要具有高度的法制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人文关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增强领导艺术和企业凝聚力。二是管理队伍的问题,企业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两者可以有清晰的界限,也可以相互兼容。安全生产管理既包含行政管理又包含技术管理,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课题。要通过吸纳、招聘引进人才与自身培养提高相结合“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建设管理队伍,同时还要注意引得进、留得住,除了要有合理的报酬外,还要为管理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平台,形成尊重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机制和体制,为企业的科学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三是职工队伍的问题,要大力开展职工的培训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要建立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加强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的投入和管理,形成关怀职工、爱护职工的良好氛围,从而吸引职工、留住职工并极大地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保证有一支具有一定素质、热爱企业的职工队伍。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任何企业都不能忽视。

4.安全文化的保障

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向自然界获取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的同时,所创造的知识、理念、意识、法律、习惯、风俗、行为与物态的综合产物。是安全价值观、安全道德规范和安全行为准则。突出人本、尊重人权、关爱人生,是安全文化的灵魂;积极倡导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不断提高生命的质量,是安全文化发展的源泉;性命攸关,国运所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这是安全文化的主旋律。

“生命至尊”,“爱妻爱子爱家庭,不讲安全等于零”,“制度使其不能,教育使其不为,重奖使其不怠,重罚使其不敢”,“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责任制+责任心+基本功=安全”,“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等安全文化理念的建立,是若干企业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引导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构建安全生产良好秩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抓安全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安全与职业健康为目标,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以安全发展为主线,以安全法规、安全理论、安全科技、安全宣教等为主要内容,以安全观念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为主要框架,反映人文思想,弘扬人本主义,彰显人性理念,为实现企业的安全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5.应急救援的保障

科学管理、硬件设施、人力资源、安全文化等保障措施,可以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但是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风险,任何管理上的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都会造成不安全事故,因此,科学有效、及时准确的应急救援措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防止和减少事故危害的不可或缺的保障。应急救援保障主要包含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资源三个方面。

任何企业都必须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制定符合要求的应急救援预案。一个科学有效、切合实际的预案可以防止事故状态下的忙乱无章、手足无措,使应急救援工作可以有条不紊、快速有序地进行。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行业性质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类事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预案。预案包括总体预案和各种事故状态的子预案,其内容应该包含总则、应急组织、预警与预防、应急响应、后期处臵、应急资源保障、总结评估、奖惩等方面。其中应急响应的程序、过程是重点内容。应急预案是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制度保障。

应急队伍是实施应急救援的主体,应当有指挥决策体系、通讯联络体系、一线战斗体系、物资供应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等等,各体系应当职责明确、分工合作、训练有素,确保拉的出、打得响。应急队伍是事故状态下的应急人力保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取得应急救援的胜利就必须有必要的物资、装备和技术手段,在正常的生产经营中必须注重应急资源的配备和积累,重视应急技术的研究与引进,应急资源是实施应急救援的物质和技术保障。

所有企业都能够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具备足够的人力资源、倡导先进的安全文化、预备充足的应急救援措施,加之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公共资源的配套,那么整个社会就具有了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二、安全环保部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安全生产保障除了企业自身的能力建设外,还有政府层面保障能力的建设问题。政府层面的保障能力涉及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涉及社会方方面面,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安监部门是实施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政府工作部门,其保障能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的保障能力。努力提高安监部门的保障能力,必须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装备建设、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

1.队伍建设

具有一支称职合格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队伍是实现安全生产保障的基本要求,安监队伍的建设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任务。队伍建设包含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适应工作要求的人文素质、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等诸多方面。

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就是要有合适的建制、合理的管理层次和内部机构、清晰明确的工作职责等,这些都是政府“三定方案”里明确的,跟当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关,虽说有不尽合理之处,但不是我们所能解决的。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检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供上级参考。我们要侧重思考的是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

政治素质体现在是否牢固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是否具有强烈的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否时时刻刻牢记勤政廉洁、是否严格尊守法纪等等。因此,我们一定要时刻不要忘记是人民养育了我们,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体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就是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服务,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取意见,体验困难,解决问题,经常换位思考,想其所想,急其所急。一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正确的政绩观和荣誉感,把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当着神圣的事业去做,在爱岗敬业的基础上,全身心投入到安全监管工作之中;工作还要时时体现“认真”二字,要认真负责,不忘安全责任,对事业负责,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对自己及家庭负责。一定要牢记廉洁勤政,“公生明、廉生威”,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不贪图丝毫的不廉之利,不贪不占,公正廉明。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一切活动都要严守法律道德底线,在法律框架范围内从事一切工作,要牢记我们时刻有法律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媒体舆论的监督,兢兢业业做事,谨谨慎慎做人,切不可随心所欲、肆意妄为。

人文素质体现在文化素养、技术水平、心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综合起来反映在工作能力和水平上,与自己的悟性天资、学习钻研、接受教育、实践锻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在学习、实践、思考提高上下功夫。首先是学习,我们大多安全监管人员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底子,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要成为安全生产监管战线上的合格者,还要勤学苦学,要认识到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持续不断地向书本学、向企业学、向群众学、向社会学,学理论、学技术、学管理、学法律、学社会文化,只有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有进步、有提高,才能较快地成为有用之材,才能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发光发热、添砖加瓦。其次是实践,学到的知识是否正确、是否有用、是否切合实际,要到时间中检验,同时学习的知识又通过实践加以验证、得到强化,可以在实践中获得应用知识的快乐,可以在实践中增强应对事物的心理应对能力,可以激发创新能力。实践是知识的运用,是才干的展示,离开实践,一切知识本领都是空中楼阁。第三是思考总结提高,学习、实践以后,还需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提高,思考总结是对知识的学习、实践运用以后的归纳整理,是自身不断升华的必要途径,对待每一件事情,要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要通过思考总结得到提高。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提高,我们才能成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适应本职工作要求的人才。

工作作风体现在工作过程的严、细、实和快捷高效等方面。“严”就是严格、严密、严肃、严厉,要严格掌握和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行为、严格把好审批许可关口、严格安全生产检查整改、严格安全生产执法活动,要有严密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程序、严密的工作见证记录、严密的档案管理,要有对内的严肃考核、严肃的纪律,对外严肃的事故查处、严肃的责任追究,要有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细”就是细致、缜密,工作要过细认真,从细微处着手,注重细节,不放过细微的问题和缺陷,工作的思路和方案要缜密细致,做过细的检查,着眼于细小、放眼于大局,以细小环节的完善保证大局整体的完善,以细微工作的质量保证大局整体工作的质量。“实”就是务实、实在,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务实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根本要求,我们要反对一切夸夸其谈、好高务远、不切实际的作风,坚持实实在在做人,脚踏实地做事,要把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严、细、实”还要与快速高效有机结合,要有紧张快捷的工作节奏、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增强工作效率,提高基层、群众的满意度。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保证、作风过硬的队伍,是我们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不懈努力的目标。

2.制度建设

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是实现安全生产保障的必然要求。制度建设包含科学完整、严格执行和持续改进三个方面。

制度的科学完整性要求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度条文应当科学合理、可操作,制度的科目应当覆盖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各事项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我们绝大多数工作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严格执行制度的问题,要有执行制度的意识,增强遵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要有对制度的畏惧感,接受对违反制度的惩罚,自觉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自觉接受制度的约束,使自己的行为始终在制度框架范围内。严格执行制度,遵纪守法也是一支合格监管队伍的本质要求。要使全体人员严格执行制度,仅仅依靠人的自觉性远远不够,还必须有一套严格完善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奖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制度建立以后,必须严格执行,同时也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地修正调整、持续改进,以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制度是一个部门全体人员的行为规范,健全的制度建设对加强队伍建设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装备建设

安监部门的装备建设就相当于企业的硬件设施,没有必要的装备,就无法或者不能很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根据需要,安监部门应当配备必要的监察工作车辆、办公用品(包括电脑、电话、传真等)、个人防护设施、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事故侦查设备、音像录入保存设备、应急救援指挥与通信联络设施等等,这需要政府的投入。目前多数安监部门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不懈的努力逐步予以解决。

一是要自身的逐步积累,渐渐地武装到位。二是要通过有效的作为提高安监部门的地位,增加在政府领导心目中的印象,促进政府的投入。三是要进行适当的呼吁,提请政府加大投入。四是上级部门要加强调研,及时为基层安监部门提供装备建设的政策依据。

装备建设的逐步解决,还有一个应用的问题,这就要求安监部门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装备的使用,发挥装备的作用,提高装备的利用效率,发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科学性、权威性。

4.应急能力

安监部门的应急能力大小非常重要。在事故状态下,科学有效的决策、切实可行的预案、训练有素的队伍、得心应手的资源是防止事故扩大、有效减少损失的重要保障。

一是事故应急预案的准备。近年来,我们根据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以及国家、省、市安监部门的要求,已经制订了政府一级的《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矿商贸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同时,督促指导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冶金企业、非煤矿山企业、规模定报企业、烟花爆竹经营单位制订了各自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预案的准备与完善、适时的演练与总结,对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可以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另外,预案要根据演练、实战发现不足进行修正,还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及时进行调整与更新,以确保预案的切实可靠。

二是现场处臵的科学决策。应急救援的现场指挥一般由政府领导或者相关部门领导担任,现场要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有效控制事态,对现场指挥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安监部门的同志在现场必须当好总指挥的参谋,为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首先要熟悉相关《预案》,对相关事故的现场处臵、应急响应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及时为现场指挥出谋划策。其次要熟悉辖区内的企业情况,在事故后要迅速掌握事发企业的事故位臵、引发事故的物质性质以及现场处臵的办法、人员的救护、财产的救护、防范事故扩大以及扑救事故的措施等等,对事故的处臵作出准确的判断,所有这些需要安监工作人员要通过日常的监管,熟悉企业的情况,为应急救援做好积累,临时抱佛脚是肯定不行的。

三是对相关应急资源的掌握。安监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掌握本地区相关应急救援资源的分布情况,比如消防设施、防化服、正压式呼吸器、医疗药品器械等等,在事发单位资源不够时建议总指挥进行调度,为应急救援提供有效的物质支持。

四是对社会公共救援力量的掌握。安监部门的工作人员还要掌握本地区应急救援力量的分布情况,在公安消防、警察部队力量之外,必要时还需要调动社会力量,比如同类型企业的应急力量。因此我们要熟悉相关企业的情况,与相关负责人的联络方法,必要时提出调动的建议并确保有效落实到位。

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事关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久的课题,需要政府的关心、企业的重视、社会的关注,需要安监人长期不懈的努力。

追求完美的供给和保障能力 篇6

为这次举世瞩目的大阅兵提供装备、保障服务的背后,有数不清的关于创新、奉献、奋斗的故事。

故事一:航天科技 提供一片蓝天 确保全球转播

432枚火箭弹 为庆典辟出一片晴空

10月1日的北京万众瞩目,但就在前一天,北京还是雾气笼罩,天气状况着实让人揪心。据有关部门介绍,处于北京外围的内蒙古和山西在9月30日提前进行了降水作业,飞机增雨飞行3架次。10月1日7时20分,雷达监测显示,北京西南部和西部地区相继涌现的对流云团正在快速向国庆气象保障的“保护地”——天安门方向移动。云团不仅发展旺盛,而且强度大,完全可能给天安门地区带来降水。

为减轻不利天气对国庆庆典活动核心区的威胁,有关部门果断决策,下达了地面火箭消云减雨拦截指令。在空中管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门头沟区和海淀区境内7个地面作业点对云团实施过量催化,以抑制云和降水的发展。

7时30分~9时05分之间,有关部门针对北京西南部和西部相继涌现并东移的云团开展了4轮次火箭作业,发射专用火箭432枚。雷达探测显示,对流云团很快解体并趋于消散。高强度的火箭作业有效抑制并减轻了对流云团对国庆庆典活动核心区的威胁。

9时30分,根据专家分析,北京境内尚存的云团已较弱,对核心区庆典活动的举行不会带来不利影响。

在432枚火箭弹的作用下,10月1日8时以后天空逐渐转晴,雾气也随之消散,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如期圆满进行。此次用于人工消云减雨的火箭弹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中天火箭公司生产,这是航天人为国庆阅兵献上的又一份礼物。

5个地球站 确保庆典盛况转播

为保障中国境内外近80套广播电视的传输任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中国卫星通信公司、鑫诺卫星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大卫星地面站,按照事先制订的应急服务保障机制,确保了国庆期间卫星广播通讯传输的圆满成功,及时迅捷地通过卫星把阅兵盛典、群众游行及联欢晚会等精彩画面和声音传递到世界各地。

60只航天宫灯扮靓庆典广场

10月1日,象征着新中国60华诞的60只大红宫灯悬浮在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路20多米的高空,扮靓了60周年大庆的庆典广场。这60只大红宫灯以在空中的良好状态,得到了国庆指挥部的高度肯定。

在高度肯定的背后,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508所科研人员付出的艰苦努力。

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从事航天器回收研究的单位,508所将神舟飞船回收着陆技术运用到了国庆宫灯上。

不同于广场建筑上高高挂起的传统龙骨灯笼,508所研制的国庆宫灯直径5米、高4.2米,参照天安门城楼宫灯比例设计。中国红颜色的灯身上下各缝制有6朵金色祥云,经线方向装饰有12条金色线条,与灯身浑然一体,寓意天顺地顺、天地人和,喜庆而庄重。

宫灯采用双层结构。外层采用柔性纺织材料制成,可以防水、阻燃。内层是一个气囊,使用耐压且气密性良好的高空复合膜制成。囊内充满比较轻,且不易燃易爆、安全性能高的氦气。此外,释放宫灯用的系留绳也不寻常,是用于航天型号的降落伞伞绳。伞带上的芳纶绳,每根绳子的抗拉强度达到1吨左右,还具有耐割的性能。浅黄色的拉绳很细,距离稍远便不易发现,营造出宫灯“不挂自悬”的独特视觉效果。

今年7月初,距离国庆庆典不足100天时,508所临阵受命,接受了为国庆庆典赶造宫灯的任务。为了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508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历史使命感将国庆宫灯定为年度“一号工程”,完全按照军品管理模式进行宫灯的研制和生产,用严格的生产工序保证最终呈现效果,向国庆献礼。7月17日,508所召开宫灯工程启动动员会,抽调100多名工作人员,在承担繁重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放弃所有休息日,加班加点进行研发。按相关管理要求,每批次生产材料都需留样后进场复验,通过抗拉、防撕裂、防水性、阻燃性等试验后方可进入生产环节。为确保宫灯在一定风力内达到纹丝不动的升空效果,除了设计必须准确以外,还要保证产品的加工精度、现场布点的精确度。

研制过程中,宫灯幅瓣按样板统一裁剪,缝纫过程由专职检验全程跟检,严格剔除有疵点的产品;对于影响系留效果的系留绳,全部采用加载裁剪,在一定载荷下保持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裁剪,避免材料残余应力及松弛度不均造成长度不一致;系留点的布点精度也对稳定性有直接影响。为此,508所工作人员曾多次到广场实测,规避交通障碍,并将每个系留点的误差控制在厘米级。

受布景场地、演练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508所宫灯试验队每次演练都是第一批进驻天安门广场,最后一批撤场。在没有热水、无法睡觉,时而还伴有风雨的艰苦条件下,连续作战的时间也随着宫灯释放数量的增加而延长,最长的一次近30个小时,最短的一次也有15个小时。

故事二:航天科工神剑昂首筑起海天新长城

为导弹“心脏”排故障

上世纪9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瞻远瞩,作出了进一步加强装备研制、巩固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战略决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参与其中,承担了重要的型号研制任务。

对于航天科工有关研制单位来说,这些新型号的研制意味着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导弹武器系统非常复杂,技术要求极为严格,但可借鉴的技术资料极少,一切都要以我为主,从零开始。二是产品质量和工艺标准非常高。这对当时的研制能力、生产设备、生产条件都提出严峻的挑战。三是国内相关技术基础薄弱,研制队伍缺乏经验。然而,这些困难挡不住广大干部职工攻坚克难的脚步。

发动机是导弹的“心脏”,是决定导弹技术水平的核心部件之一。某新型号研制启动后,在试验设备不足的条件下,研制人员对装配该型号的某新技术发动机1000多个零部件进行了多次试验,证明了国产发动机零部件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就在试验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时,问题出现了。在3枚试验弹发射前夕,该发动机在地面试验时出现了故障。

顿时,研制人员感到压力巨大。如果问题得不到快速“归零”,试验队撤出试验场在所难免,而一旦撤出就很难再进场,这将影响到该型发动机的研制前景。

在这个关键时刻,有关领导果断决策,充分肯定了发动机研制队伍取得的成绩,并向用户提出:“要给他们一点时间排除故障。”

在试验驻地,白发苍苍的黄院士带领全体试验队员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群情激昂,热泪横流。全体研制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了20多天,终于找到了故障发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措施,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取得了该型号试验弹三发三中的优异成绩。

攻克难关一扫阴霾

某型号具有远程精确打击的独特优势。该型号试验弹初次进场时,试验队员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却未料到因没吃透技术,试验连连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当时春节临近,经过异常艰苦的“归零”,试验弹的准备工作也逐渐走上正轨。大家兴致高涨,希望借飞行试验成功的喜悦,一扫进场试验以来的阴霾。

试验开始了,导弹呼啸而起,看似一切正常,可随着远处“嘭”的一声巨响,空中升起了黑色的蘑菇云……试验失败了。

压力再次袭来,但并未击垮研制队伍。他们埋头苦干,对多个关键领域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为了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研制人员转战各地,开展了100多架次、几百个小时的机载飞行试验和大量的地面试验,攻克了数十项关键技术,终于使各系统性能有了质的飞跃。

“活着干,死了算”

刘总是某型号总设计师。他有句口头禅是:“活着干,死了算。”

这位资深专家的胃被切除了3/4。在一次现场排故中,他中午没有及时吃饭,结果胃病复发,造成大出血,生命垂危。当地医院条件有限,无力治疗,他被火速送回北京。进手术室时,他的血压已经降到了零,经过医生全力抢救才转危为安。尽管如此,刘总从来没把自己当做病人,而是经常超负荷地工作。

在该型号研制跌入低谷的时候,整个队伍全力进行地面试验和问题“归零”。多少趟来回奔波,多少次挑灯夜战,多少回彻夜难眠,数也数不清,而大家看到,刘总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他的白发剧增。

经过多年艰苦努力,型号研制工作终于迎来春天,试验连续取得成功,顺利进入了定型阶段。

在庆功宴上,当几位队员向刘总敬酒时,早已滴酒不沾的他毫不犹豫地端起了酒杯。看着一起奋斗多年的战友,他满脸通红,嘴唇颤抖,激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咱们这几年的辛苦没有白费……”话没说完就哽咽得不能自已。

忠骨守望航天热土

谁言多崎路,壮士不辞远。为了飞航导弹事业,科研人员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毕生的心血,甚至宝贵的生命。

1995年国庆节,参加某重点型号研制任务的高级工程师刘滨生回到家里,长期出差、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疲倦不堪。妻子反复劝他去医院做检查,而他总是敷衍一句:“等忙完这一段再去吧。”此时的他,满脑子装的全是工作。在北京待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刘滨生又一次登上前往东北的列车。

在东北办完事,他又马不停蹄飞往南方。到驻地的当天,他便去厂里了解生产情况,晚上又与工人研究技术问题。第二天早晨7点半,他又到厂里研究工作。

11月5日下午,正在上班的刘滨生感到胸闷明显加重,但难忍的胸痛没有迫使他停下手中的工作。他还给家里打了最后一次电话:“任务要拖一段时间,得在这儿过冬了。”

当天傍晚6点20分左右,在与同事讨论完当天的工作后,刘滨生回到了房间。躺在床上,他很想甜甜地睡上一觉。

几分钟后,刘滨生感到呼吸越来越急促,脸涨得通红。傍晚6点35分,医护人员匆匆赶到。然而,刘滨生却永远闭上了疲倦的双眼……

谁都无法相信刘滨生走了。噩耗传来,震惊了所有与他相识的人。在陵园里,亲人们为他选择了一块高地,好让他俯瞰这片曾为之付出过辛勤劳动的热土。

巾帼女将危急时刻挺身出

连续两年,某新型号3枚试验弹飞行试验相继失利,型号到了下马的边缘,整体方案必须进行修改。总设计师黄院士需要一名得力的助手,并把一串串名字在心中过滤了一遍,最终定格在一名女将身上。她就是这个型号的后任总设计师冯总。冯总不但业务精通、作风严谨,而且对飞航事业有着一股敢打必胜的拼劲和信念。她的到来,恰逢其时。

冯总迅速对新型号设计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面对型号纷繁复杂的技术更改,她完成了大量细致深入的工作。当时,试验失利给整个研制队伍蒙上了一层阴影,消极情绪蔓延。然而,冯总对新型号的成功深信不疑。在各种场合,她一次次坚定地说:“型号总体方案绝对没有问题。”渐渐地,她坚定的信心和扎实的技术功底打动了所有的人,扭转了试验队员的负面情绪,大家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攻关中。

试验紧张而又艰辛。仅尾翼模态试验就进行了40多天,每天都是上午8点开始试验,中午不休息,晚上加班干到半夜。通过模态试验和理论计算分析,新的模拟试验正式展开。试验地点距京城很远,队员们常常是下午登上飞机,晚上7点多钟到试验驻地,8点钟开始试验,10点钟试验结束,直到午夜分析完试验数据,第二天上午再赶回北京。

吸取了前几次试验失败的教训,冯总对型号更改复查的要求更加严格,工作更加深入,当然,工作量也随之增加。而且,很多以往能过关的事情,到她那里却“卡壳”了。周围的人认为已经做得可以了,她一遍遍要求重做。一些队员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有的人不理解:“冯总也太严格了”,“她这人真是较劲”。面对反对的声音,冯总坚持她的做法。结果证明她是正确的,查出了很多问题,她再次以百分之百的认真态度和坚持不懈的韧劲为型号研制排除了隐患。

经过一年时间的技术更改、“归零”后,该型号飞行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面对成绩,冯总平静地说:“大家辛勤付出一年,该有回报了。”

故事三:西飞空中保障

2009首要任务

大阅兵一共12个空中梯队,其中4个梯队的飞机是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参与研制的。西飞参与研制的空警2000、轰六H、“飞豹“、轰六加油机4个型号27架飞机参加受阅,西飞成为空中梯队用机数量最大、型号最多的主机厂家。

2008年12月,西飞接到空军机关专项活动通知: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空中梯队飞机中西飞研制的所有飞机提供保障服务。西飞、空军驻西飞军事代表室、海军驻阎良地区军事代表室联合召开保障动员部署会,将这项任务列为2009年西飞的首要任务。

西飞总裁孟祥凯亲任专项保障任务领导小组组长。西飞国际客户服务部牵头,开始着手专项任务的各项准备工作,编制专项任务保障方案,明确任务内容、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等。不久,一份长达数十页的详细保障方案初稿制定完成,“确保万无一失、确保部队飞行训练顺利”成为方案的核心内容。

今年春节过后,空军驻西飞军代表室总代表彭跃春和西飞国际总经理蒋建军、副总经理刚绍华和张存金等领导分别率队走访参加受阅的部队,了解部队需求,了解各型号飞机的情况,与部队共同商议制定保障计划,为西飞进一步制定保障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西飞国际客户服务部牵头,全面整理以往发出的技术通报、技术单以及相关专项会议纪要,结合部队需求,充实完善了保障方案。

5月5日,服务组相继进入服务点,保障工作进入实战状态。

在4个服务点,西飞作为主机厂承担起联合服务组组长单位的职责。每个服务组内人员虽然不多,但大家来自各个厂家,“凝聚力就是战斗力”在此时此刻得到了最高的体现。这里没有“你来自哪里”的概念,大家身穿同样的蓝色工作服,共同举起“中航工业保障服务联队”大旗。

面对紧急情况

9月10日13时38分,在阎良的西飞与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24小时联合值班室接到紧急通报:即将在12日首次预演中担负首架亮相任务的飞机上一个重要零件出现问题,必须更换。这种型号不是批产飞机,没有备用零件。零件投产的周期一般是一周,但此时距离飞机执行飞行任务仅有40小时!

西飞国际客户服务部与一飞院在第一时间分别拿出两套方案:最大限度压缩各环节的时间,几个单位同时行动,赶制零件;一飞院另行采用进口板材,使用数控加工技术直接生产。

17时30分,零件车间传来消息:时间太紧,按规程操作完成的可能性存在巨大风险;同时排故必不可少的几样物品属于易燃物,不能乘坐火车或飞机携带运送。西飞国际副总经理刚绍华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召集所有相关单位“一把手”召开紧急会议:各单位“一把手”必须坚守在现场,所有相关人员原地待命,所有设备开机等待,保证每一道加工程序“无缝对接”,就是一分钟也不放过。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进入现场,第一时间进行验收。会议将生产周期又压缩了近6个小时。西飞运输公司立即安排车辆、司机,准备连夜赶往北京,运送火车和飞机不能运输的易燃物品。

这天下午,西飞国际钣金总厂、机加总厂、飞机制造总厂近千名职工为了一个零件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所有需要的设备都在运转待命。当晚10时,汽车顶着夜色出发了。11日凌晨3时左右,主体零件终于完成;6时左右,数量最多、加工难度最大的安装用螺栓也全部完成。检验人员验收一次合格予以放行。

11日早晨6时,西飞飞机制造总厂18分厂厂长王卫国带领排故人员奔赴咸阳机场,准备乘坐第一个航班飞往北京。此时,安检已经停止,经过交涉,机场同意特别放行。

在北京的西飞服务组也在早晨6时进入机场,做好更换零件前的分解工作。中午时分,三路人马汇聚,开始了新一轮奋战。下午6时左右,问题完全封闭。9月12日上午,飞机按计划起飞,以0秒0米误差圆满完成首次预演。

空军某师机务大队领导说:“西飞这次做得太好了,反应之快、完成之好堪称范本。我们准备将这次经过做成流程图成为模板,加以推广。”

“在这次国庆阅兵的服务保障中,西飞是在倾全员之力。每个人一辈子能遇到几次这样的大事?出一点差错就可能造成终身遗憾。这实在是不敢错也错不起!”西飞国际客户服务部总经理张智仁感慨地说。

9月27日下午,一架飞机阻力伞钢索断裂。16时30分,消息反馈到西飞。飞机制造总厂15厂立即安排人员,准备备件。绿色通道保证备件以最短的时间出库,送到范志勇手中。19时30分,范志勇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从首都机场到位于秦皇岛的机场还要坐4个多小时汽车。28日凌晨4时,范志勇终于到达秦皇岛。刚走出车站,就看到了等待已久的西飞运输公司司机聂阎生和服务代表赵强、韩科、邵浩东。

赶到机场时,天已经快亮了。范志勇和韩科挤在一张小床上只眯了两个小时,就赶紧到现场排故。中午12时左右,问题封闭。从发现故障到备件到位仅仅12个小时,到故障排除仅仅20个小时!

安全保障能力 篇7

信息安全建设应综合考虑, 信息在获取过程中要考虑其的完整性、可用性等, 我们要尽量的全方位考虑, 将设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方策略做到最好。随着网络建设的覆盖、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的建立, 数据的大集中已进入发展阶段, 其中数据大集中成为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工程的重点, 方便的经营管理能有效控制外部安全风险, 增强了规模化程序化效益, 但同时也带来了风险。金融业的办公自动化和信息数据中心规模数据的不断扩张, 这种聚集的风险会更加突出, 数据控制中心一旦受到攻击, 计算机将立即终止服务, 同时引起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的金融服务业务暂停或瘫痪, 最终将因数据的丢失而引起多起法律纠纷, 这必然也会造成社会的不和谐。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会有越来越多的安全技术问题随之而来, 电脑系统的入侵与反入侵的攻击也将会变得复杂并且频繁上演。所以, 金融业对网络体系实施安全保障防护的要求也就刻不容缓了。因此, 要保证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平稳运行及各项业务的持续展开, 必须建立一套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统一金融信息安全问题处理规范和流程, 是有效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 以及增强金融系统的信息安全整体防范体系的关键。

二、金融信息安全的现状

由于信息技术在金融系统的广泛应用, 金融业务都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各金融系统同中央银行、国家相关部门实现了网络联接, 从而,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凸现, 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金融安全, 甚至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但金融系统在建设初期“重建设, 轻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相对滞后, 管理机制、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技术手段等都同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致使信息安全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呈现复杂性:既有环境风险、设备风险、技术风险、操作风险、人员风险, 又有遭受恶意攻击和失泄密的风险, 而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管理的制度缺失, 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在对金融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监管中, 缺乏相关的制度规定、法律规定, 相关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急需完善金融信息安全制度, 加强金融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三、提升金融信息安全综合保障能力的对策

努力构建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金融信息综合安全防护的抵抗能力要增强, 这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信息安全防线的构成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需要有正确的信息安全意识, 科学投资, 抓好硬件设施建设, 但也决不能靠几件安全性能的硬件就解决、放心。还需要有完善的可行性制度。因此, 要加强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制度化, 总结成八个字:“三分技术, 七分管理”, 应用这个道理, 从我国金融业法制、技术、管理、人员等几方面齐步共进, 来完善我国金融信息建设。

(一) 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意识

信息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独占性、排他性, 并保证其安全性, 信息安全是继领土主权、政治主权和经济主权之后的另一主权。国家只有建立保护好信息安全产业的屏障,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拥有自己的主权, 才能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动地位, 进而也就避免了我国企业目前的常常被国外公司起诉侵犯其专利权的窘境和落后的危险。

对待信息安全问题, 要本着客观、公正、科学的态度, 既要认识到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确确实实存在安全漏洞, 又要客观对待系统漏洞的状态, 针对现状和有限的条件, 及时对漏洞加以修补, 要正视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带来的利与弊。要构建一个绝对安全的完善系统是不可能的, 因为在任何时候安全都是相对的, 系统的开放性与方便性和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始终是一对矛盾, 因此, 我们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不断完善的补充机制, 来强化信息安全的屏障作用, 在危机时刻数秒钟能及时更正, 恢复这样的认识即可。

(二) 科学均衡投资, 努力抓好金融信息安全的建设

为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 硬件的投入是必要的, 但仔细分析我国金融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发现, 在投入方向上重硬件、轻软件, 信息系统的建设要远远高于信息安全方面的建设, 即所谓的“重业务发展, 轻安全管理”。然而, 金融业的数据就是金融机构的生命, 随着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与日俱增, 就意味着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金融业, 是社会核心的集聚敏感的部门。从金融机构的运营角度来讲, 安全性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安全建设是各金融机构应该时刻重视而且必须做好的工作。要做到未雨绸缪, 安全防范, 实施稳妥。因此, 金融业在对待信息技术的投入方面, 应高度重视信息安全, 积极推进系统建设, 在业务系统建设的同时, 同步推进信息安全建设, 做到科学投资, 确保安全。

(三) 构建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

就目前的情况看, 我国信息技术安全屏障防止各类复杂的信息系统攻击能力不是很好, 尚不具备抵抗外界破坏的后备程序或者说应急机制, 可以说我国的信息技术安全保障尚未建立成体系, 应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投入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建立信息安全程序增进研发、产品跟踪反应及应用的完好优质的循环体系, 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要从监控、系统、设备、硬件、软件等各方面, 从信息流转的各个环节, 和个人用户、金融机构、金融行业、国家等不同层面上, 建立一个高效安全的金融信息网络通道的安全信息保障体系。

(四) 促进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制度完善

目前, 金融信息安全的制度相对缺失, 法律、法规有待完善。金融机构之间已实现了网络联接, 网络联通使得信息安全风险的传导作用不断扩大, 系统一旦出现问题, 不但影响到一个金融机构, 很可能影响到整个金融行业, 甚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 因此, 应加强金融信息安全的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金融信息安全制度保障体系。一是各金融机构应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 从系统的规划、建设、使用、维护、废止等各环节, 建立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使信息安全和业务工作同步推进。二是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 应根据当前的形势, 尽快出台金融信息安全的部门规章, 加大对金融机构信息安全的管理和指导力度, 督促金融机构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在当前情况下, 人民银行应积极探索金融机构从人民银行金融服务网络中的退出机制, 让信息安全存在严重问题, 有可能引起较大风险的金融机构从金融服务网络中退出, 维护金融稳定。三是国家应尽快出台金融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金融信息安全涉及金融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 因此, 国家应尽快出台金融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让金融信息安全建设走上治化的轨道, 做到在金融信息安全方面有法可依。建立起金融信息安全的制度保障体系。

(五) 增强金融信息的保密工作程度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窃密手段亦是越来越隐蔽, 泄密隐患也越来越多, 泄密所造成的危害程度更是越加广泛, 因此, 保密工作必将面临更多新情况与新问题。金融行业具备特有的高精准的保密性、及时性等特点。因此, 一要树立正确的保密观念。通过对各个级别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广泛开展全体性的保密法的普法宣传, 使广大员工在潜意识里建立一个观念, 金融保密工作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 每位从业人员必须牢记的职业道德。二要对保密工作进行科学管理。金融系统应建立保密管理的专门机构, 配备专职人员, 实施科学的、规范化、程序化管理, 重点要加强定密管理、涉密人员管理等。三要鼓励加密技术创新。鼓励开发关键性的技术, 把研究开发CPU和操作系统内核技术作为长期战略, 开发一套属于我国自主掌控的操作系统、密码专用芯片和安全处理器等核心技术。保障金融网络正常运转, 并能抵御一定的风险, 具备及时补充程序, 已达到良好的防范效果。

(六) 要建立和完善金融信息标准化体系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金融业的强大支撑, 而金融信息标准已成为现代国际金融竞争和沟通合作的重要手段和技术纽带, 是提高金融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 金融信息安全的风险逐步增大, 金融信息标准将有力推动和保障金融业安全稳定运行。通过设计和实施金融信息安全标准, 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信息安全风险。例如, 2004年人民银行发布了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金融业星型网间互联安全规范》, 规定了金融业网间互联安全保障体系规范, 对星型金融业网间互联涉及安全与管理问题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和标准。2008年发布了《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 对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应急管理和日常运维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有效促进了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和管理能力的提高, 对防范和化解银行业信息系统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 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应尽快制定和完善金融信息安全标准, 从环境、设备、网络、系统、人员、管理等方面和环节, 建立金融信息标准化体系, 防范信息安全风险。

(七) 大力培养防护信息安全方向专业人才

做好金融信息安全工作的前提是要把好用人关。要加大对金融信息化人才的专项培养。从目前看, 我国金融信息技术从业人员达到硕士以上学历比率还很低, 远远低于国际同行业水平, 也不能满足国内金融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目前有很多金融机构的科技人员虽然是IT专业, 但没有系统的金融知识, 这些人员对金融业的了解又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有一部分金融专修的人才中途改行去做信息安全的研究, 实际操作能力又达不到技术要求, 等等, 这些原因使我国的“金融信息化”进程受阻严重, 致使金融信息安全综合保障水平长久以来得不到明显提高。所以, 推进人才培养力度, 就要大目标培养懂业务、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小范围预备培养信息安全管理的专家型人才, 才能推动金融信息化的进程, 提高金融信息安全综合保障水平。

(八) 科学管理与观念教育奇头并进

观念教育至关重要, 在影响安全管理的各种因素中, 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据资料表明, 内部工作人员疏于管理是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内因。因此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管理规章, 明确责任并真正落到每个个体的头上;坚持教育、管理防内、技术防外。加强信息安全思想教育, 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 最终形成信息安全的群治群防体系。

金融行业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完善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科学的管理和与时俱进的法律法规。因此, 要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必须提高应用系统安全、应用渠道安全、网络系统和设备安全及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对金融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金融与国民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 金融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领域, 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由于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 金融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金融安全, 甚至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关键词:金融信息,安全风险,对策

参考文献

[1]杜珍媛.消费者金融信息安全保障制度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04) .

[2]陈柳钦.金融信息安全需进一步加强[J].华南金融电脑, 2009 (02) .

安全保障能力 篇8

关键词:安全科技,安全保障能力:安全生产

0 引言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安全科技是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石, 是企业安全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是实现安全生产根本好转目标的重要依靠。

1 安全科技在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近年来, 安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 成效显著。基础理论研究有了新进展, 理论先导和技术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有了新突破, 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防范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支撑平台建设有了新增长, 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安全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新发展, 功能配置与区域布局更趋合理[1]。安全科技作为解决当前和未来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的根本手段, 其重要性和支撑保障作用日益凸显。自2004年以来 (截止2012年底) ,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事故总起数累计下降58.1%, 死亡人数累计下降47.4%, 亿元GDP死亡率累计下降83.4%, 工矿商贸十万人死亡率累计下降60.3%,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累计下降87.9%,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累计下降74.7%,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安全科技进步密不可分。

1.1 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石

研究结果表明, 安全生产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安全生产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国民教育素质、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呈现出复杂的多元相关关系, 其中, 科技进步对安全生产状况的促进作用最明显[2]。现阶段,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延伸、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聚集园区、地下管网日益复杂, 安全生产风险加大, 正处于生产安全事故、职业病等易发、多发的特殊时期, 致灾因素增多, 导致事故的原因更为复杂。迫切需要依靠安全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解决安全生产的难点问题, 提高经济社会安全发展水平。

1.2 科技进步是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的根本途径

建设和不断提高人机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化程度, 是现代企业安全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安全生产的最重要保证。因此,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加强安全管理, 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 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改善作业环境, 从根本上消除引发事故的因素, 可以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比如发生瓦斯突出事故的根源在于瓦斯, 理论上可以采用超前探测、提前抽采等技术手段消除瓦斯, 从根本上消除瓦斯突出与爆炸事故。同时, 通过科技创新, 依靠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 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 将劳动者从风险大、危害大的作业岗位上解放出来, 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如:淮南矿业集团所属煤矿历史上曾是瓦斯事故重灾区, 1980-1997年共发生瓦斯爆炸事故17起、死亡392人。淮南矿业集团痛定思痛, 依靠科技创新, 建立了瓦斯综合治理体系, 连续13年杜绝了瓦斯爆炸事故, 2006年以来杜绝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成为全国煤矿瓦斯治理的典范, 企业煤炭产量、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 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3]。

1.3 科技进步是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重要支撑

安全监管监察是党和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监管监察工作科学化水平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新形势下, 安全生产工作的复杂性对安全监管监察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人盯死守、行政管制的监管监察方法和手段, 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安全生产监管需要。只有依靠科技进步, 加快执法技术装备升级, 才能不断提高监管监察工作科学化水平。同时, 在事故调查处理时紧紧依靠检测检验技术、物证分析和溯源技术的进步, 为事故调查取证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手段, 才能达到事故原因分析更客观, 责任界定更准确, 提高事故调查报告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为吸取事故教训, 科学制订防范措施提供依据[4]。如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中, 事故调查组通过大量的检测检验和试验, 采用事故模拟仿真、物证分析与溯源等技术, 客观地还原了事故真相, 准确地找到了事关原因, 事故调查报告公布后, 得到民众和海内外专家认可。

1.4 科技进步是提高事故应急救援水平的有效途径

目前, 生产安全事故依然多发, 尽可能挽救人员生命和减少财产损失是开展事故救援面临的重要任务。如何尽快确定受困人员位置、第一时间传递生命信息、确保救援人员生命安全都是救援现场急需解决的难题, 快速打通生命通道技术装备、大功率排水装置、灾区救援机器人、小型移动指挥系统等新型应急救援装置的出现, 将大大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和能力。

1.5 科技进步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

一方面, 通过对安全生产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 建立科学的规范、制度, 设立合理的标准, 将安全生产从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另一方面, 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和监测监控装备, 超前感知设备和环境的运行状态, 收集的信息更全面、准确, 分析更迅速、合理, 决策更科学、及时。如通过煤矿安全综合监控预警系统, 能对瓦斯、水、火、顶板等灾害因素进行监控, 出现危险征兆自动预警, 并可以在危险区域自动进行语音播报, 下达相关指令, 指示逃生路线, 大大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 安全科技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

当前, 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事故总量偏高, 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安全风险高、企业技术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安全科技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安全科技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安全生产需要, 主要表现在:一是安全基础理论研究滞后, 典型灾害事故因子生成、流动、变化、发展规律认识不清, 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有待深入;二是能转化为现实安全保障能力的科研成果少;三是科学技术对安全生产的贡献率较低。据专家初步估算,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对安全生产的贡献率不足35%, 与其它行业比差距较大, 安全科技还没有充分转化为现实安全保障能力;四是安全科技对提升监管监察能力的支持较弱[5]。安全科技要奋起直追, 面临着以下三方面的困难。

2.1 安全科技研发投入不够

尽管国家重点科技计划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支持力度, 安全科技研发的投入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美国在公共安全领域每年投入约250亿美元科研经费, 企业自主研发的安全投入更不计其数。日本政府斥巨资建设国家级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研究机构, 仅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年度预算超过100亿日元。2011年我国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 (简称R&D) 经费投入总量约8610亿元[6], 而安全科技R&D经费不足1亿元。同时企业为主体的安全科技投入机制没有形成, 安全科技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2.2 安全科技支撑平台不完善

我国安全科研机构实力不强, 支撑安全生产科技研发的检测检验、科学试验、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安全生产科技基础相对较差, 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不完善, 存在条块分割, 布局不合理, 配置不均衡, 缺乏全社会共享机制等问题。欧盟设有众多专业的安全与健康科研机构和协会, 为安全生产基础科研、安全实用技术、检测检验、事故调查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如挪威船级社就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专业风险管理服务机构, 涉及安全评估、认证等方面, 其在全球100个国家中设立了约300个分支机构, 员工达9000多人。英国的健康与安全执行局 (HSE) 下属员工约有4000名, 包括监察人员、政策顾问、技术专家、科学与医学专家等[7]。

2.3 科技研发成果和技术装备推广机制不健全

研发与需求结合不紧密, 重大关键技术突破进展缓慢, 原始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能力不足, 安全产业化进程步履维艰。

但是, 安全科技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未来几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任务的关键时期, 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 安全生产基础不断加强, 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和科技重视程度普遍提高。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 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也为安全生产科技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和社会基础。

3 加快安全科技转化为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对策的思考

安全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防范事故, 核心任务是加快推出一批可以转化为现实安全保障能力的科技成果。加快安全科技转化为安全保障能力, 要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 坚持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构建“政府组织领导、部门依法推动、科研院所和高校技术引领、企业自主发展”的安全生产科技工作格局, 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探索。

3.1 坚持企业为主体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 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促进安全科技进步必须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8]。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大投入, 组建企业技术中心, 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 加大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装备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安全生产装备制造企业, 要注重安全技术装备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 减少成本, 降低售价, 惠及广大用户, 真正转化为广大用户现实安全保障能力。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 引领安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发展专业化技术、产品和服务, 提高协作配套服务水平。

3.2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消费需求是市场经济的起点, 也是市场经济的最终目标, 安全科技攻关和推广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就是要以安全生产现实需求为出发点, 以市场为导向, 创新发展理念, 形成标准化、系列化产品, 打造一批安全生产知名品牌, 带动安全生产防、管、控科技创新产业化发展。

3.3 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力军作用

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人才密集, 是国家重点科技计划的主要实施单位, 和安全科技攻关的主力军。要主动承担安全生产急需的关键技术攻关任务, 积极与企业“联姻”, 探索建立各种技术协作关系, 实现科研与生产、应用的联合, 特别是联合共建技术开发中心,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使科技成果快速形成生产能力。加快建立以防范重特大事故为目标的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机制, 安全生产科研院所、企业与安全生产系统外的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术合作, 联合各行业领域科技英才, 成立项目攻关团队, 开展协同创新, 加快推进解决安全生产重大科技问题。同时, 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 提高安全科技再创新能力。

3.4 聚焦安全科技“四个一批”, 早出成果, 快见成效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实施的安全科技“四个一批”项目包括一批当前急需的科研课题、一批可转化为现实安全保障能力的科研项目、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一批重点示范工程。核心理念就是集中科技研发机构、人才、资金等有限资源, 攻坚克难, 集中进行重点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9]。坚持关键技术成果突破一项, 就推广一项, 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防范和遏制事故实际作用, 切实转化为现实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攻关科研课题定位在当前急需的防范重大事故的关键技术上, 力求具有原创性的技术成果。可转化的科技成果定位在技术装备和集成系统上, 力求在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条件方面有所突破。可推广的实用技术定位在技术、工艺、方法上, 力求在管理、技术、制度层面有所创新。重点示范工程建设定位在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集成保障能力的建设上, 力求具有普适性, 为同类型企业安全生产起到引领作用。

3.5 强化安全科技顶层设计

对已有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装备进行梳理, 分别编制我国煤矿 (瓦斯、水害、火灾) 、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非煤矿山、职业危害等灾害防治顶层设计, 摸清灾害分布的特点、危害特征、防治技术装备现状与研究科技发展对策, 制定切实可行科技路线图, 对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的重大关键技术瓶颈组织联合攻关, 改变安全科技攻关力量分散的局面和资源配置重复浪费现象。

3.6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

加大安全技术装备标准建设, 及时将防范事故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装备转化为规程、规范、技术标准, 强制推行一批科技成果;对实践证明影响安全生产的落后产能、技术、工艺和产品, 及时制定和发布淘汰目录予以淘汰;适时发布先进适用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推广指导目录, 适时修订《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 扩大享受新技术、新产品税收政策优惠范围, 加大技术推广的力度;推动安全产业纳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振兴装备制造业等相关优惠政策支持范围, 加快发展安全生产装备制造业, 积极培育创建一批安全产业示范园区, 鼓励支持安全生产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进园区, 打造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产业基地, 推动安全产业快速发展。

4 结束语

安全科技工作有困难, 更面临机遇。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 把“科技强安”战略摆在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位置, 大力实施安全科技“四个一批”, 建立完善安全科技创新体系, 推动安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 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国梦, 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规划[Z]

[2]黄盛初, 周心权, 张斌川.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多元回归分析[J].煤炭学报, 2005, 30 (10) :580-584HUANG Sheng-chu, ZHOU Xin-quan, ZHANG Binchuan.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o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J].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05, 30 (10) :580-584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安徽省淮南矿业集团瓦斯综合治理经验材料的通知 (安监总煤装函[2011]86号[Z]

[4]赵文刚.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的科技支撑——浅谈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保障[C].2006

[5]施卫祖.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的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8 (8) :88-91SHI Wei-zu.Consider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Safety Promotion by Science&Technology”Strategy[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8 (8) :88-91

[6]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gov.cn/gzdt/2012-002/22/content_2073982.htm

[7]方来华, 吴宗之, 康荣学.欧洲发达国家安全管理特点与启示[J].现代职业安全, 2011, (12)

[8]王其和.大科学时代科技主体责任伦理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安全保障能力 篇9

档案安全包括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方面。从目前全国和辽宁省的情况来看, 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已经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整体状况和发展态势十分喜人, 但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个别地区、个别单位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和问题。此外,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加大, 档案开放利用与安全保密的矛盾愈加明显, 档案开放鉴定任务量不断加大, 档案信息保密形势更加严峻。从现实来看, 辽宁在由地理沿海型城市向经济沿海型城市转变, 对外交流和边境合作增多。比如大连对日文化交流、丹东设立国家级经济合作区等, 涉日、涉朝、涉韩等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急需加强。此外由于政府信息查阅服务民生的作用不断加强, 档案工作逐步由“三线”转变为“一线”、由幕后走向前台, 正确把握档案安全与民生需要的结合点尤其重要。

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事关档案工作的全局, 是档案部门的首要职责。为此要着眼安全防范, 立足务实、创新两个基点, 全面提升档案馆安全保障能力:

一、以争取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为切入点, 强化馆房等硬件建设

1. 争取领导重视与政策倾斜。

经省档案局积极争取, 陈政高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一批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 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的意见》 (辽委办发[2009]32号) , 对档案场馆建设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明确;陈政高省长主持省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省档案馆新馆建设问题, 帮助协调落实新馆项目建设用地和资金, 并指示要“聘请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 按照‘世界的眼光、现代化的标准’, 将新馆建设成为沈阳市新的地标式建筑”。截至目前, 省档案馆新馆选址已经确定。沈阳市档案馆22000平米的新馆已建成投入使用, 大连市档案馆扩建9000平方米已得到市政府批准, 阜新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已经立项, 鞍山市政府决定新建15000平方米档案馆。抚顺市档案馆购置惰性气体自动灭火设备, 并投入近110万元购置微机、服务器、高速扫描仪、非线性编辑机, 建立数字化加工中心。

2. 抓住机遇, 高标准编制规划, 落实资金保障。

国家档案局争取国家发改委支持中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 是对地方县级档案馆建设的巨大推动和帮助, 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 切实做好县级档案馆建设工作。省档案局与省发改委共同编制《辽宁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 (草案) 》, 有56个县级档案馆列入规划, 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指导基层新馆建设, 及时向国家档案局上报全省县级综合档案馆馆房测算需求材料, 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国家档案局联合调研组的好评, 为新建馆房的县区财政资金配套提供了政策和预算依据, 还向各市县档案局印发了《关于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的指导意见》;省政府对我省县级档案馆舍建设每年补贴1000万, 有力地推动了县区档案馆建设。本溪县、铁岭县、岫岩县、建平县、建昌县、凌海市、沈阳市于洪区等县级档案馆纷纷落成或开工, 全省兴起了新一轮档案馆建设的热潮。

3. 趁热打铁, 切实加大执行力度。

今年省档案局已提请省委主要领导, 积极争取将“32号文件”纳入省委2010年督查计划, 由省委督查室出面督促市、县级党委政府加快该文件的落实进度。为争取工作主动, 近期由省档案局领导带队, 组成两个督查组对全省各市、县级党委、政府转发和落实“32号文件”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重点推进县级档案馆新馆建设和经费落实, 全力争取早立项、早开工、早出形象。

二、夯实基础, 加强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馆藏清查、开放鉴定及日常安全管理

1. 强化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

一是调查摸底, 科学制定工作规划。2006年以来, 全省已抢救100个项目档案, 共254410卷, 建立了全省国家重点档案基础数据库。二是采用多种修复手段, 及时抢救破损退变档案。省档案馆对清末民初司法档案、涉朝涉韩和东北行政委员会档案102500卷进行了修复、缩微。三是采取数字化措施, 保护抢救珍贵档案。本溪市档案馆启动珍贵档案抢救工程, 对中日合办洋灰株式会社5779卷档案进行著录和数字化, 减少原件磨损, 延长保管寿命。四是加大征集力度, 收集散存的珍贵档案。沈阳市档案局征集到乾隆年间昭陵图及古松、古建筑档案。五是建立特藏库房, 保护珍贵档案。自2002年起, 省档案馆建立特藏室, 配备空调、自动灭火设备, 对唐档、明代信牌档、满文老档等近4000余卷珍贵档案实行特殊保管。六是购进先进保护设备, 提高工作效率。省档案馆近期投入160万元购置了OS12000大幅面扫描仪和柯达缩微胶片数字存档机, 提高了重要档案数字化和安全保管效能。

2. 认真开展馆藏清查。

从2006年开始, 全省各级档案馆开展了“摸清家底”工作, 对馆藏档案逐卷 (盒) 清查, 登记造册, 特别是本溪市档案馆设计了馆藏档案清查用表, 对档案的卷号、页数、有无霉变、破损等详细情况分条列项、逐一核查, 真正做到情况清、底数明。

3. 加大档案开放鉴定力度。

成立专门领导机构, 实行三级负责制, 按照《档案法》规定, 加强馆藏满30年的档案鉴定开放力度, 原则上禁止以原件提供利用。同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 全面落实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双轨制”报送制度, 全面落实信源单位和档案部门的保密审查责任, 档案部门实行保密复查, 从源头上杜绝失、泄密现象。

4. 加强日常安全管理。

我们从“人防”和“技防”两个方面入手, 切实提高档案馆日常安全管理水平。争取省编制部门支持, 成立了保卫处, 专门负责档案安全保卫工作。省档案馆制定了库房调阅专项规定, 档案库房实行专人管理、要求双人进库房, 保管部主任和保管员两人同时入库才能调档。库房晚上、节假日切断电源, 防止电器引起火灾事故。更换监控视频设备, 监控录像保存时间由15天提高到45天。进入后库工作需经局长批准, 武警战士见到通行证才能放行。

三、科技强档, 全面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1. 强化考核, 推进网络防控体系建设。

省档案局连续5年对市级档案馆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网站建设情况考核, 涵盖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安全体系建设、档案网站建设等内容, 全面明确了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安全措施、安全管理环境建设。通过考核, 全省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逐年提升。各市档案局 (馆) 均制定了本地区、本部门有关档案信息化安全的规章制度及保障措施, 安装了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系统, 并为档案管理网络系统配备了硬件防火墙、入侵检测、多合一安全网关等防护措施, 有效地解决了违规外联、三网不隔离、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环境不安全等问题。

2. 制度监管, 推进电子文件中心建设试点和数字档案馆建设。

根据国家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 认真梳理了现有档案信息安全法规制度, 加以充实、展开和细化, 并通过制度的有效贯彻落实, 使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确立了省环保厅、省审计厅等3家单位为电子文件中心的试点单位, 现已进入数据测试的实质性阶段。还进行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有关标准的研究, 建立我省电子文件元数据模型, 构建电子文件中心框架, 规范电子文件的接收管理。严格落实技术标准, 建立了档案资料目录数据库, 完成了《异构分布式档案数据库互访技术及管理模式》四个平台的建设, 为各市网站制作了RSS订阅功能, 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档案网站RSS订阅平台。

3. 标准先行, 加快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推广。

一是全面落实上级规定。及时转发了《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做好档案安全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家档案局关于发布<档案虫霉防治一般规划>等两项行业标准的通知》、《辽宁省电子政务内网安全保密管理规定 (试行) 的通知》、《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关于做好电子公文安全传输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法规和技术标准;二是充实细化落实办法。制定并下发了《辽宁省档案局 (馆)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辽宁省照片、音频和视频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辽宁省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辽宁省省直机关归档电子文件移交、接收暂行办法》等具体落实规定。三是进行技术标准和规范创新。完成了《辽宁省已公开现行文件共享平台建立的研究》、《分布式档案异构数据库集成与互访技术及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两项国家课题, 统一规范了省直机关, 各市、县级档案馆的电子文件移交标准, 为全省电子档案信息提供了统一的系统保管环境,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 依据国家标准建立规范的电子文件元数据采集平台, 实现电子政务系统与电子文件中心的动态连接, 确保了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和持久有效。

四、以容灾备份中心建设为重点, 强化应急反应机制

1. 建成功能齐全的电子档案容灾备份中心。

辽宁省档案局 (馆) 以先进性、开放性、扩充性、可靠性及易操作性为原则, 在辽宁东部山区的后库建设完成辽宁省电子档案备份中心。在原有洞库的基础上, 新建1500平方米的容灾备份中心, 地下一层, 地上二层。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共享式灾备系统的建设模式。即由省档案局 (馆) 牵头, 建设一个覆盖全省电子档案安全存储的共享式灾备系统。该系统将为省档案馆、省直单位档案室, 各市、县 (区) 档案馆提供数据备份平台, 最终实现省、市、县 (区) 三级档案数据的远程异地异质电子、缩微胶片备份, 在灾难发生时及时进行数据恢复。其中, 各市档案馆也可以互为备份。

2. 落实跨省异地备份要求。

我们按照国家档案局要求, 建立重要档案的异地、异质备份制度, 与广西、宁夏签订了档案异地备份协议, 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绝对安全。

3. 建立应急反应机制。

按照《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责任制, 制定了专项工作预案, 与后库武警定期联合开展应急处置演练, 切实提高处危、处突能力。

五、以人才引进、指导培训为突破口, 提升档案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反应能力

1. 抓引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 辽宁省档案局 (馆) 2004年以来调入11名计算机专业人才, 分别充实到综合部门和业务部门, 提升工作效率。有的市档案局从科研院校选调了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主抓信息化工作。调入的计算机专业人员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立竿见影的实际成效。

2. 抓培训。

“玉不琢不成器”。辽宁省档案局 (馆) 今年开展全员岗位练兵, 通过业务培训为年轻干部“补经历”、“长能力”。一是分期分批选派35岁以下年轻同志到基层档案馆 (室) 、省档案馆业务处室、大型企业档案馆锻炼。锻炼结束后, 提交一份调研报告或锻炼收获汇报。干部在基层的表现, 如实记入个人档案。二是对新考入公务员进行集中培训, 凡是未学习档案专业的都要参加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班学习, 开展档案安全保密知识学习, 举办信息化专题讲座和课题研究, 增强保密意识和档案保护业务能力。三是坚持开展读书演讲和文明服务窗口创建活动, 提升档案干部的学习热情和政治素养。

安全保障能力 篇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充分认识动物卫生监督和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切实将动物卫生监督作为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来抓,全面加强动物卫生监管,不断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和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能力,确保养殖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 提升动物卫生监管能力,关键靠加强领导。

动物防疫工作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事关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湖南对外形象。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领导,积极争取经费保障、能力建设、责任落实和监督检查,全面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将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列入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畜牧兽医部门要严格落实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责任制,做到严要求,严管理,严监督,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2 提升动物卫生监管能力,基础是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

只有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公正廉洁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队伍,才能实现执法的规范化、法制化,不断提高监管执法水平。风起扬帆正当时,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东风,要不懈努力,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争取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建立健全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独立银行账号、符合执法主体资格的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区域、乡镇派出机构,明确动物检疫和监督执法定岗定员、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开展全员培训、执法后评估和案卷评查,力争使全省动物卫生监督人员法制观念进一步加强,人员素质大幅度提升,工作能力全面增强。要充分发挥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官方兽医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保一方平安。

3 提升动物卫生监管能力,重点是落实养殖、经营、运输企业主体责任。

斯贝克电子: IT保障盈利能力 篇11

“事实证明,经过信息化的升级改造,我们减少了库存的资金占有率,提高了资金周转率。”斯贝克电子公司IT部门经理张万千说,在信息化的支撑下,公司开始了新的战略,以支撑OEM和自有品牌做大做强。

保障德国品质

斯贝克位于浙江嘉兴,这里距离上海近,物流方便,是音响电子设备理想的加工基地。斯贝克的母公司是德国佐林根斯贝克贸易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中高档扬声器、音箱、功放及电子配件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与销售的公司,至今已有30年历史。斯贝克成立的目的就是为德国公司OEM产品。

与同行相比较,斯贝克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产品设计能力,公司有一支由50多名工程师组成的研发队伍,包括来自美国、法国、德国和中国的中高级专业人员。

对此,张万千一直很自豪。“单从销售来说,我们并没有太多压力,只要满足母公司的订单需求就好。面临种种市场压力,有些电子公司以降低产品质量来减少成本,但我们不能这么做,因为我们是德国企业。”

斯贝克的管理和生产基本保持与德国同步,而且新产品试制的成功率高达85%,每年有多项专利发布。由于产品的制造生产流程完全按照德国模式运作,因此公司的产品得到了国际权威客户的认可,产品供不应求。斯贝克每年OEM产品的销售额在1亿元。

“音响制造工厂的产值不高,但毛利润率比普通制造业高,在15%左右。由于我们是代工工厂,产值也不可能无限扩大,我们更看重的是利润率。”张万千说,为了适应信息化的需求,公司早期建立了内部网,采用现代化的管理。在2001年,公司即通过了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并实施了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两方面压力

不过,斯贝克也有苦恼。一方面来自市场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信息化。

“目前的瓶颈主要来自日益强大的价格成本挑战,表现在汇率波动、竞争对手的价格、市场的日益萎缩等。最明显的是原材料价格持续升高,这就促使我们必须控制好内部成本,以保持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比率在逐步扩大,也促使我们想方设法提高工厂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冲销材料成本涨价带来的影响。”张万千谈到市场面临的压力说,音响的关键材质是重金属。这些年重金属价格忽上忽下,对采购带来巨大影响。作为OEM厂商,它们又不可能大批量购进原材料,只是按订单组织生产。

另一方面,“早期我们的财务和仓库管理使用的是不同厂商的系统,其他各部门更是没有应用任何信息系统。各部门间靠发邮件和Excel表格传递信息,导致信息严重滞后和数据的不一致。”张万千介绍说。由于没有一个可信赖的数据源,客户要新产品报价时,公司需要层层核实,各部门手工核对材料价格后再计算各种费用。这个报价送到客户手里最少需要2~3天,而且经常会出现报价错误:低了,公司盈利减少甚至亏损;高了,客户不接受,订单流失。

这两方面的压力促使斯贝克在信息化上寻求解决办法。2006年,斯贝克通过反复比较和试用,最终选择了鼎捷软件的易飞ERP和PDM系统。

消灭库存 盘活资金

“我们认为,选择软件要看公司的流程和软件是否匹配。作为成熟的、有几十年运作经验的ERP管理软件,必定含有先进的、结合众多企业管理精华的思想。”张万千回顾当年软件选型时说,企业选择ERP,要考虑软件是按照公司运作模式还是结合和参考软件已有模式进行改造,这是企业和软件公司顾问组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实施新系统之前,斯贝克花了8个月时间梳理了过去10年的数据。“原来财务和仓库数据不匹配,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张万千说,过去每个月对账的金额差异在20万元,也找不出原因所在。这次梳理数据,IT部门和业务骨干彻底盘点仓库,数据经过与财务部门协商后写入系统中。

系统初步上线后,给斯贝克公司带来的效益明显。

首先,消灭了过去不合理的库存。通过消化呆滞物资、控制供应商早交货等,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其次,改进了业务模式。易飞系统上线后,按照ERP生产任务进行提前配料,一次领料和发料,简化了流程,也不需要纸张打印,只要在系统中做个确认动作。再次,各部门信息畅通,数据及时、实时,产品报价只要点点鼠标,就能把最新的材料和人工计算出来。最后,促进了公司良性发展。生产与预期基本相同,公司整体运行在系统中得到实时体现,过去的信息孤岛问题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公司的研发资料得到有效管理,产品设计和规范也得到了严格的控制。

有了信息化助力后,公司逐步减缓了市场压力,开始进一步提高利润率。接下来,斯贝克将应用易飞的BI商业智能模块,对系统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更直观的数据支持。

现在,斯贝克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积极开发自主品牌,以期走出新的发展模式。

企业转型思路

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持续升高,促使斯贝克电子控制好内部成本,以保持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为了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案例分享

安全保障能力 篇12

这些现象带来的主要问题有:1) 开采过程中顶板易全部切落;2) 破断波及地表;3) 存在顶板的突水隐患。这三个问题可以用以下关键技术来解决:1) 长臂工作面快速推进;2) 支架合理的支护阻力的计算确定;3) 局部降低采高或局部充填。由于停产一天对煤矿的实际生产利益有较大的机会成本损失, 所以有必要建立“设计—诊断—监测—识别—对策”一体化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一、我国煤矿安全建设的现状

由于我国的煤矿管理体系还未完善, 人们对安全的重要性的认知不够以及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缺陷等问题, 导致我国的煤矿安全建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1) 对煤矿安全没有理性的认识。由于我国没有对煤矿安全进行系统的教育, 部分管理人员以及员工对煤矿安全没有理性的认识, 对故障的发生不能进行科学的分析, 不能从主观因素是寻找事故原因。由于我国煤矿企业管理的模式一直都是粗放式, 所以对故障的发生不能做到可控可防, 不能使得安全管理的观念深入人心, 出现了许多不顾安全, 片面的追求产量和利益的现象。这种不规范、不合格的操作, 促使了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2) 安全管理以及监督的不到位。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不重视, 以及安全监控设备的落后和生产环境的落后等原因, 导致煤矿企业的现场管理不到位, 安全措施不能落实到实处, 不能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及时的查找和处理, 甚至导致同类故障反复出现。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还没有进入正式、系统化阶段, 使得安全管理的力度会随着领导的重视程度而变化, 很容易陷入松—紧—松的怪圈中, 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3) 员工专业素养不够。据相关资料表明, 煤矿事故的发生大部分是人为因素。在煤矿生产作业中, 往往雇佣的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人, 这些人的文化程度不高, 专业租养比较差, 而且大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开始进行施工作业, 大大的增加了危险因素。所以员工的专业素养不够, 不规范的工作, 是导致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的重大的因素。

二、安全发展理念的树立

1) 树立煤矿事故可控可防观念。在煤矿安全建设中, 首先应该增强安全意识, 规范安全行为, 提高安全素养, 做到故障有据可查, 有因可寻。其次要树立创新的观点, 树立正确的安全观点, 处理好利益与安全间的关系, 在故障发生前做好防护工作。最后应该根据企业的情况, 进行职工的煤矿安全教育普及, 采用合理的激励机制促使工人能够对煤矿的安全教育积极配合,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能在煤矿工作中, 规范化操作, 确保煤矿生产运作的安全以及工人自身的安全。2) 树立煤矿安全管理科学化观念。对煤矿管理事项科学、系统的处理, 安全管理内容进行细化, 主要有质量动态达标、事故系统追查、安全信息闭环处理等工作, 使得相关工作都有相应的负责人, 便于故障原因的查找, 做到对安全过程可防可控。a.质量动态达标工作。该工作需要结合实际, 对相关指标有科学化的定义, 严格的对指标进行专业化、具体化检测。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可进行多频次的验收。b.事故系统追查工作。该工作的实施, 需要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有序、科学的分级、分层。这样才能确保收据的资料的准确性以及具体性, 便于在事故的分析中, 对原因的查找。而且可以能针对性的对故障进行防护性处理, 避免同类灾难的反复发生, c.安全信息闭环管理工作。在该工作上, 需要建立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分级管理制度, 进行安全信息分级、闭合管理。按照相关的标准确定管理层级, 确定相关部门的职能, 建立有机的信息反馈机制, 确保问题的实时解决。

三、煤矿建设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

在煤矿建设安全保证能力的提高的探讨方面, 本文主要以神东公司的大柳塔矿、补连塔煤矿的安全工作的开展为分析范例, 从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更新, 以及安全制度的改革等方面, 提高煤矿安全保障工作能力。

(一) 加强设备的创新和更新及生产工艺的改造和创新

神东公司的大柳塔矿以及补连塔煤矿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 对老化的生产设备进行了更新和改造, 在生产作业中神东公司为了提高煤矿安全保障系数, 对生产工艺进行了创新性处理, 分别表现在:1) 设备的改造和更新。神东公司的补连塔煤矿分被在2001年和2003年对支护设备进行了改造和处理, 对超前液压支架进行了远距离控制处理, 确保了人员操作的安全, 对锚杆进行了加固处理, 提高了矿井的安全生产技术水平。神东公司还对筛选厂的筛板以及破碎机进行了改造, 节约了检修的时间, 减少故障率。为了确保生产作业的安全, 补连塔煤矿引进了美国的激光定向远距离遥控操作。2) 生产工艺的改造和创新。神东公司采用特殊的一巷两用的布置方式, 对采区进行再利用, 简化了系统, 减少了掘进工作, 提高了安全程度, 节约了工作成本。

(二) 安全管理制度的改革

神东公司将安全管理列入煤矿的企业文化中, 建立了健全的安全声场责任制度, 将安全与生产有机结合。为了加强煤矿建设安全保障能力, 神东公司的补连塔煤矿引进了南非的NOSA五星级管理系统, 加强对人们的安全意识的教育, 减少人们的不安全行为。利用该项系统作为衡量质量和安全的标准, 将煤矿该做成为符合该条件的三星级管理系统, 提高了煤矿安全保障力和企业形象。总而言之, 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我们必须坚持安全生产的理念, 从职工的安全素养、设备的安全以及管理的科学性等方面, 提高我国煤矿建设安全的保障能力。

摘要: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以及工业的主要原材料, 煤矿的安全生产运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与我国的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我国的煤矿生产安全监测的不完备、管理手段落后等原因, 造成了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本文根据上述的问题对提高我国煤矿的安全保障能力进行了讨论。首先介绍了我国煤矿安全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然后阐述了我国煤矿安全发展理念, 最后对我国煤矿建设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进行了分析。

上一篇:药品零售业发展论文下一篇:医疗机构中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