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2024-11-30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精选9篇)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篇1

0 引言

受“5·12”汶川地震影响,位于阿坝州松潘县施家堡乡新光村,涪江东岸的叠台沟泥石流沟发生多处崩塌、滑坡,为再次发生泥石流提供了大量新的物源。

叠台沟历史上曾发生过3次泥石流,分别为1953年,1976年和1982年,其中1976年为地震引起,规模较大;1953年与1982年为洪水引起,前者规模大。本文通过分析叠台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并运用暴雨条件下降雨强度和渗透系数的比值法以及单沟泥石流危险性分析方法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价,以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和防灾减灾实践提供基础。

1 叠台沟流域概况

叠台沟全沟长6.9 km,流域面积8.35 km2,主沟沟床平均纵比降223.6‰;沟口海拔1 580 m,流域最高点海拔3 123 m,相对高差为1 543 m。沟道形态呈V形,流域形态为漏斗状。该沟“5·12”地震前植被覆盖率高,但震后较大面积的植被遭到破坏,加上主沟沟床纵比降较大、两侧岸坡较陡(平均35°~60°),因此极有利于径流侵蚀作用,使得两侧坡面残坡积物失稳而崩滑。因此决定了在暴雨作用下该区域泥石流活动频繁。

2 形成条件分析

2.1 气象条件

松潘县主要受高空西风气流和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具有青藏高原季风气候特征。据松潘县气象台站统计,全县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5月~10月,该6个月的降雨量总和达到654.2 mm,占全年降雨量(796.4 mm)的82.1%,其中研究区所处的施家堡乡又是整个松潘县降雨最多的地区,2007年和2008年,该乡比全县降雨最少的解放村分别多出283 mm和403 mm。降雨时间的集中和降雨量的偏大增强了径流侵蚀作用的动力,使其对泥石流物源稳定性的破坏作用大大增强。

2.2 地形及物源条件

叠台沟沟域由于地形陡峻,为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沟域内岩性主要是炭质千枚岩和少量灰岩,炭质千枚岩风化严重,形成厚约3 m~5 m的风化壳,在植被裸露区暴露,在强降雨作用下,该风化层极易滑动形成泥石流物源。全沟崩滑类物源为54.42×104 m3,动储量为11.6×104 m3;沟道堆积物源为81×104 m3,动储量为14.5×104 m3,物源合计135.42×104 m3,其中动储量26.1×104 m3,占总量的19.3%。物源以碎块石土为主,以小于20 mm区间的碎石最多,占总量的46.3%,主要分布在叠台沟的形成区(占全沟物源的82.6%)。形成区纵坡降大(255‰),全沟沟道常年有流水,因此沟道较光滑。综上所述,叠台沟的地形及物源条件有利于泥石流活动。

3 危险性分析

3.1 沟道两侧泥石流物源启动分析

叠台沟为一老泥石流沟,一般情况下沟道物质不会主动启动,只有在强降雨作用下,由沟道两侧斜坡物质首先启动,冲入主沟道,携卷沟道物源的启动。因此,沟道两侧物源的启动条件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起着主要作用。运用鲁宾(Rubin J,1966年)[1]、米恩(Mein G R)和拉森(Lerson C L,1973年)[2]的入渗过程理论对该泥石流物源启动过程进行分析:

在均匀降雨条件下,入渗过程的变化决定于降雨强度(Ri)和渗透系数(Ks)。根据RiKs比值,可将入渗过程划分为两种情况:1)无积水入渗。这时Ri/Ks<1,即Ri<Ks,全部降水均渗入土壤;2)积水入渗。这时Ri/Ks>1,即Ri>Ks。在降水刚开始的时候,渗透速度最大,积水全部渗入土壤表层,但随着降水的持续,表层土壤达到饱和,地面产生积水并出现径流,渗透速度逐渐减小,随着降雨强度持续地超过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速度达到最小值。

由于当地降水量大,根据叠台沟泥石流勘察报告,暴雨雨强可以达到Ri=7.674×10-3 m/s,当地碎石土的渗透系数为Ks=3.25×10-3 m/s,则:

Ri/Ks=2.36>1。

因此雨水入渗方式为积水入渗,该方式通过两种途径破坏土体强度:一方面由于渗透速度小于降雨强度,积水将在土体表面产生一定厚度的水层并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其沿土体表面流动,这样就会在土体一定厚度内产生超孔压导致该厚度内的液态化,使得其正有效应力和强度丧失,从而导致土体流动形成泥石流;另一方面入渗的积水将产生孔隙水压力,并使原来疏松的颗粒悬浮,两者最终导致土体强度降低,尤其是抗剪强度的降低,当抗剪强度小于剪应力时,沟道两侧堆积体发生崩滑现象。

3.2 泥石流危险度分析

为了对叠台沟泥石流整体危险性进行评估,这里采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和《泥石流风险评价》中推荐的单沟泥石流危险性分析公式计算[3,4]对该沟泥石流的危险度做评价。该方法通过评价泥石流规模M、发生频率F两个主要因子和流域面积S1、主沟长度S2、流域相对高差S3、流域切割密度S4、不稳定沟床比例S55个次要环境因子,数据M通过设计频率下泥石流固体物质径流量计算方法获取,F为百年内的发生频率,S1,S2,S3和S4的值在1∶10 000的地形图上量算获取,S5通过现场勘察结合地形图获得。然后通过表1的转换函数取得这7项指标分别对应的转换值m,f,s1,s2,s3,s4,s5(见表2)。

再用公式:H=0.29m+0.29f+0.14s1+0.09s2+0.06s3+0.11s4+0.03s5对这7个因子进行加权求和,可得该沟泥石流危险度H值(见表3)。

危险度的分级标准见表4。

由此可见,叠台沟泥石流沟危险度为0.666,处于高度危险中,因此,对该泥石流沟的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4 结语

叠台沟泥石流沟基本特点如下:

1)沟域纵比降较大,两侧岸坡较陡,植被破坏面积大,沟域内物源水源丰富,有利于泥石流活动;2)雨水对沟道两侧物源入渗方式为积水入渗,该入渗方式通过产生孔隙水压力破坏两侧物质的稳定性,促使其启动;3)该泥石流沟危险度为0.666,处于高度危险状态。

参考文献

[1]Rubin J.Theory of rainfall up take by soils Initially Duier thantheir field capacity and its applications[J].Water Resources,1966,2(4):17-22.

[2]Mein G R,Lerson C L.Modeling infiltration during a steady rain[J].Water Resources,1973,9(2):15-21.

[3]刘希林,唐川.泥石流危险性评价[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93.

[4]刘希林,莫多闻.泥石流风险评价[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04.

[5]张瑛.四川荣县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危险性区划研究[J].山西建筑,2009,35(2):96-97.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篇2

作业危险分析指要

作业危险分析通常用安全工作(作业)分析法(SJA)或工作危险分析法(JHA).其实两个方法的分析思路基本一致,理解了本文的思路,哪一个方法都可以运用自如.

作 者:于风清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山东青岛,266071刊 名:安全、健康和环境英文刊名:SAFETY HEALTH & ENVIRONMENT年,卷(期):7(11)分类号:X9关键词:作业活动 危险分析 分析流程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篇3

摘要:文章分析了电力线路施工作业的危险点,提出了相应的预控措施。

关键词:电力线路;施工;危险点;预控

危险点辩识及预控是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变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价,确定危险点,并提出相应的危险控制措施或手段,超前防范,实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

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起重、爆破、高处、带电或临近带电体等危险性作业频繁,危险点较多,必须强化管理、落实措施,才能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公司在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普遍开展了危险点辩识及预控工作,对强化施工过程安全控制,消除隐患,提高安全作业环境水平,减少和防范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 电力线路施工作业重点分析

树立任何风险都可以防范的意识。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有效的安全管理活动,危险点是可以辩识和预知的;通过有效地控制危险点,事故是可以避免。

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对事故的超前防范,基础是对施工作业全过程中的危险点进行辩识、分析、评价,关键是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危险点的辩识和分析,主要依据是《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紧密联系本单位反违章(行为性违章、装置性违章、管理性违章)的实际,并结合系统内外各类事故教训进行,活动的开展应充分发动一线作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危险点的辩识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危险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危险点控制措施。危险点控制措施的基本要求是:首先预防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因素(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等);排除施工场所的危险因素;处置危险因素并控制在国家规定的限值内。危险点控制措施包括:直接安全技术措施,以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性能,消灭危险因素;间接安全技术措施,采用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或设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的发生;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并采用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等。危险控制要突出作业和操作的全过程,特别要强化现场执行和监督的落实,以书面的形式使危险预控措施得以确认,使现场每个人清楚危险点的所在和应采取的预控措施,并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责任制保证执行和监督到位。

2电力线路施工危险点与预控措施分析

从作业的工器具或设备方面分析。如:施工经常要用到的起重设备在进行起重工作前该项设备是否经过定期的检验及是否合格;使用的氧气、乙炔瓶的安全距离是否符合安规的要求;施工现场装接临时电源的配电箱有无漏电保护装置,其外壳接地是否良好;装设接地线或合接地刀闸前,按要求应该先验电,那么,使用的验电器的电压等级是否相同且经过检验合格,是否确证验电器良好等等。

从作业环境方面分析。如:高处作业前检查梯子两端的防滑护套等防护设备是否齐全;在变电站临近带电设备或同杆双回抑或叉跨越的线路上工作前,应先考虑与带电部分的安全距离是否足够、防止感应电压的措施是否落到实处;在主控室或主变压器滤油时等防火重点部位进行动火工作前是否办理了动火工作票,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善;在GIS室内站工作进入S F 6开关室前,有无检测泄漏,检查开关室的通风情况是否良好等等。从作业中分析。

作业环境和设备系统方面存在的危险点是固有的长期存在,不采取彻底的更改措施是无消除的,对作业人员的威胁是永久性的;行为方面的危险点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或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对于不同的危险点,必须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才能做到及时、完整、准确、可靠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彻底根除危险点。

对改造、基建工程,要从设计、选型、制造、安装、验收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从根本上避免危险点的产生。对于已经产生的危险点要彻底消除。如可以通过改造、更换设备来消除。将危险点隔离。对于一些无法消除的危险点,可采用设置警示牌、加装安全遮栏从空间上将危险点隔离。如我们在运行中的变电站进行工作,采用在工作地方的周围装设遮栏,向工作面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强化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有些危险点是无法隔离的,对这种危险点,通常可采用加强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的办法加以解决。如要求登高作业人员使用合格的双保险安全带进行登高作业。采取补充安全措施的办法消除危险点。这种危险点是在开工前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加以消除。如进入电缆隧道前,应增加临时通风设施进行通风;施工电源采用带有漏电保护器的接线盘等。采用更可靠的安全措施使危险点在施工时不存在危险性。如在运行变电站进行设备的吊装作业,对相邻带电设备,可采用办理停电防止触电的可靠措施。合理安排工作人员。

在施工中要防止由于人员分配不当而产生危险点。对于难度比较大或技术比较复杂的工作必须由完全有能力的人员担任且由有经验的人员带领,加强对新进技术人员的监护,防止他们因有动手参加实际工作的积极思想带来的潜在危险因素;在施工中还要加强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监护。

防止接触带电设备或误动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整运行方式,装设遮栏,防止工作人员接触或靠近运行设备,造成危险点的存在。防止感应电的伤害。在二次系统工作,如更换C T时要考虑感应电对其它运行设备特别是母线保护的影响,必须办理二次措施工作单,从技术上采取可靠的措施加以防止。

强化安全措施,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在施工中由于工作人员行为不当的危险,必须强化安全措施加以防止;施工企业还应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结全本单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坚决与习惯性违章作斗争从而确保安全。

要有效控制危险点,必须彻底杜绝习惯性违章作业,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对每一施工作业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完善安全设施及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消除危险点给施工带来的危害,确保工作安全。

3杆塔组立工程的危险点设置

杆塔组立的前期准备工作施工方案,应根据施工现场所处的环境,制订适合现场实际操作的不同方案,不能一个方案随处都用。当采用机械吊装组立时,施工机械各部位的稳固性很重要,必要时要进行强度计算,杆塔组立的施工现场应设为危险点,做到统一调度,专人指挥,配合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做好行人和车辆的疏导工作。杆塔组立后的回填压土,必须分层夯实。在架线工程未开始前,闹市口和繁华路段的中心区,应尽量设置临时拉线,做好临时拉线的防护措施。铁塔组立完成后,应采取防松措施的部位,必须按照设计规定加装防松卡或加装防盗螺栓,特别是车辆和行人流量大的区域,应及时采取防松措施,不宜等整体工程即將结束时,再回头补做这些措施。

结 语:总而言之,电力施工作业工程设置危险点的目的,就是要全方位、全过程的布控整体工程在施工阶段的安全隐患。危险点的设置与架空输电线路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单位制订的安全措施相互关联。并且,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工艺规范也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才能充分应用到施工中去,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密切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升.电力线路施工作业危险点与预控措施[J].江苏电力.2012(04)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篇4

1 受限空间的定义

在上世纪80年代, NIOSH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 曾对受限空间作业事故进行统计与研究。结果显示, 在导致受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原因当中, 中毒和窒息占到七成以上, 其他的还有淹溺、物体打击、触电等。全部死者中只有3名接受过安全培训, 只有27%的生产经营单位指定了受限空间作业流程, 遇难者的平均年龄仅有35岁。

在我国,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 从2001年到2009年在受限空间作业中因中毒、窒息所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 死亡人数共2699人。2011年, 我国在工贸行业发生受限空间较大事故15起, 共死亡57人, 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5%和35%。

对受限空间下定义, 至少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受限空间是一个封闭的区域, 不适合长时间的维护作业, 进出须遵循特定的方法, 至少可以允许一名作业人员进入并作业。二是这个空间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气体伤害, 物理伤害 (比如吞噬、塌方、辐射等) 或者其他一些严重的安全健康危害。举例来讲, 受限空间包括工厂内部的各种反应炉、塔釜、罐、仓、池、槽车、管道、烟道等, 城市中的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等封闭、半封闭场所, 以及农村储存农作物的井、窖等。总之一切通风不良、内部空间狭小、含有安全健康隐患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称为受限空间。

2 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性分析

在受限空间内的作业称为受限空间作业, 也称作设备内作业。受限空间作业涉及众多行业领域, 所涉及的危害因素包括窒息、中毒、燃爆、物理伤害等。由于作业环境复杂, 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 施救困难, 一旦遇险则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2.1 气体伤害

受限空间内的有害气体可能导致人员的窒息与中毒, 以及爆炸和火灾等事故的发生。为了给受限空间气体检测提供参考标准, NIOSH基于空气中氧气、可燃气体以及有毒气体的浓度制定了以下这个分类标准:

第一类立即导致死亡或重伤:氧气浓度低于16%或高于25%;可燃气体浓度高于燃烧下限20%;有毒气体达到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

第二类危险但不会立即威胁生命:氧气浓度在16.1%至19.4%之间或21.5%至25%之间;可燃气体浓度高于燃烧下限10%至19%;有毒气体浓度高于污染水平。

第三类潜在的安全隐患:氧气浓度在19.5%至21.4%之间;可燃气体浓度不高于燃烧下限的10%;有毒气体浓度低于污染水平。

受限空间的中毒窒息事故主要来自于聚集的一氧化碳气体、硫化氢气体和惰性气体。一氧化碳气体多由于作业人员在受限空间内违规使用机动设备, 尾气聚集无法排出所致。污水池、排水管道、沼气池等作业环境中的硫化氢气体则多来自于有机废物的变质分解。当使用惰性气体充当保护性气体赶排受限空间内的有害气体后, 如果自然通风不充分, 空间内角落里残余的高浓度惰性气体则容易导致窒息。

此外, 受限空间內可燃性气体聚集与空气所形成的预混气体容易达到燃烧爆炸极限, 产生更为严重的二次事故。

2.2 物理伤害

物理伤害通常伴随受限空间内多余且有害的能量流动。吞噬伤害经常由狭小空间内的谷物、沙子、碎石或压力作用下流动的液体造成。这些物质的运动经常呈不可预测性, 并能在几秒钟内即可困住并埋没一个工人。在漏斗状的结构中, 中间位置的物质流速会高于其他位置, 过高的流速会导致陷入其中的工人无法逃脱。某些物质可以沿着容器和管道的边缘形成一个中空的“桥状”结构, 而这个结构可能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坍塌。例如:2009年6月20日发生在云南玉溪市某水泥公司的事故, 因生料配料土仓结拱, 工人用工具进入土仓疏通, 由于3名工人均未系安全绳, 造成土和人一起坠落并被物料掩埋死亡。

此外, 固定的机械设备可能会使作业工人跌倒或困住。意外掉落进受限空间的物体不仅会直接威胁到工人的安全, 受限空间本身也会限制工人的规避动作。平滑的表面、极端温度、极端噪声、光线不足都是会使工作环境恶化的物理伤害因素。

2.3 化学、生物、辐射伤害

受限空间内残留的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和生产原材料等物质同样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与健康。在工业废水、废泥、废坑中发现的致病性微生物、寄生虫、动植物、昆虫等及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物性有害因素。例如, 一般认为在废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有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原生动物和真菌等五种, 能传染各种疾病。在有这种潜在威胁的受限空间, 进出作业应当十分小心, 适当加强对呼吸道和皮肤的防护。

化学性伤害除了前文提及的硫化氢等急性中毒窒息外, 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受限空间内长期存在微量有毒化学物质, 如汞、重铬酸钾等, 有致癌性、影响生殖与发育及遗传等慢毒性化学物质, 通过长期吸入或皮肤吸收逐渐影响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化学物质毒性的因素包括:毒性物质本身的毒性、毒性物质存在的形式、毒性物质的浓度、暴露途径、暴露频率及暴露时间。应事先对有这种潜在危险因素的受限空间进行毒性评估, 在作业过程中除了适当加以防护外, 还应尽量缩短作业时间, 减少与有化学毒性物质的接触。

如果受限空间内存在电离辐射性物质 (例如岩石层和建筑材料) , 作业工人还应在距离、照射时间、个人屏蔽三方面进行防护。使用激光烧焊机之类的设备, 会使作业工人遭到非电离辐射, 产生中暑或灼伤的危险。

3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受限空间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外乎防护措施缺乏、作业人员违规操作和盲目的施救行动。鉴于此, 受限空间的安全管理措施虽然内容十分广泛, 但最基本的是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加强安全管理以及建设专业的作业队伍三个方面。

3.1 制定可靠的安全作业方案, 严格遵守作业票证流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作业单位应该尽量减少进入受限空间进行作业, 只有在没有其他切实可行的方法去完成工作任务时, 才可以考虑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进入受限空间实行作业应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特别是对于那些确定含有或可能含有严重的安全健康危害因素的受限空间, 以及那些已经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的受限空间, 则更应当严格进行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和受限空间准入证制度。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 应开展工作前安全分析, 辨识危害因素, 评估作业风险,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风险。此外还应编制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各类防护设施、救援物资和救援队伍应配备到位。

3.2 做好作业空间危险因素分析, 保证人员安全作业

当受限空间含有会使作业人员中毒或窒息的有害气体或者可燃易燃气体时, 作业人员在进入前应先以用惰性气体置换, 再以空气置换惰性气体。此外, 在置换完气体后, 还应将受限空间中含有有毒有害或可燃易燃物质的管线分离开来, 并用盲板封堵。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检测时, 宜选择连续监测方式, 若采用间断性监测, 间隔至多两个小时。

为保证受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呼吸需要, 可采取自然通风, 必要时可强制抽取远离工作区域的新鲜空气, 但此类通风工作不能代替进入之前的吹扫工作。在特殊情况下, 作业人员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呼吸器 (比如硫化氢的浓度极高时) 。配戴长管呼吸器时应仔细检查气密性, 并有专人监护。受限空间作业时, 内部的温度和噪声应控制在不对人员产生危害的安全范围内。受限空间作业照明应使用安全电压不大于24V的安全行灯, 金属设备内和特别潮湿作业场所作业, 其安全行灯电压应为12V。

受限空间内可能会出现坍塌埋没等吞噬类物理事故。作业前应先了解作业环境的基本情况, 选择合理的作业方法和工具, 作业必须系上安全绳。对受限空间内限制人员移动、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影响救援的设备, 应采取固定措施, 必要时应移出受限空间。

3.3 做好作业及相关人员的分工和培训教育

在受限空间内安全地进行作业需要专业的团队配合, 专业正规的作业队伍必须同时包括作业人员、监护人员、管理人员和救援人员。在责任明确、指挥得当的情况下, 一名人员也可以同时承担几项任务。

3.3.1 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指进行受限空间作业的人员, 职责包括:仔细审查准入证, 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环境监测设备;敏感地对待身体的异常反应, 因为这可能预示着不安全的作业条件;维持与监护人员的联络, 遵从撤离命令;作业完成后迅速离开受限空间。

3.3.2 监护人员

监护人员的任务是在受限空间外待命, 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职责包括:作业前仔细审查准入证;持续地跟踪工作人员;与工作人员保持连续的可见或可听通讯;保持通风设备运转;监视气体检测设备;维护救生索;维护空气管, 避免打结或缠绕;观察空间内外的危害因素;维护进出空间的通道;在有必要的时候提示并组织工作人员撤离;准备进行应急响应;在另一队监护人员接替前不得离岗。

3.3.3 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负责发放准入证, 计划整个作业流程;准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确保所有工作流程的有效性;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终止作业;确保应急救援措施安全可靠;为作业队伍提供训练;记录所有训练演习、装备检查和装备维护的日志。

3.3.4 救援人员

救援队伍可以由作业单位自行组织, 也可以利用社会力量进行组建。救援队伍的每名成员都必须富有经验, 且经过良好的训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 至少有一名成员掌握急救技能。无论事先是否布置了救援准备任务, 救援队都应有能力迅速赶到事发现场进行应急救援。救援人员应该进行岗位交叉培训, 提高事故救援及应急处置的能力。

4 结语

受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 易发生伤亡事故, 如遇施救不当, 甚至会造成事故扩大。因此, 需要不断完善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 严格执行有关安全作业标准和操作规程, 切实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尽量避免受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 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摘要:受限空间作业具有历史久远、涉及行业广泛、作业环境特殊、危险性大等特点, 易发生物理、化学、生物、辐射等多种伤害, 威胁作业人员的生命和设备财产安全。本文根据现有受限空间作业事故统计研究, 分析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以期指导受限空间安全生产作业, 有效减少该类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性分析,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危险化学品及其装卸作业分析 篇5

1 常见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列举了一些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其临界量,如属于毒性气体的氨,其临界量为10 t,氯化氢20 t;属于氧化性物质的硝酸临界量为100 t。《石油化工码头装卸工艺设计规范》JTS165-8列出了一些比较常规有毒介质的危害等级,其中硫酸、盐酸属于中度危害,氢氧化钠和氨属于轻度危害[3]。《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规定了工作场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4],硫酸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1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2 mg/m3,盐酸最高容许浓度7.5 mg/m3,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0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 mg/m3,氢氧化钠最高容许浓度2 mg/m3。以上指标可作为危险化学物质监督、监测用标准。

2 危险化工品装卸工艺

2.1 浓硫酸和液碱的接卸

浓硫酸和液碱多采用铁路罐车进行装运,卸车采用抽吸或加压的方式,前者采用真空泵,或先造成虹吸后再采用耐腐蚀离心泵进行卸车。后者一般采用惰性气体(如氮气)进行增压。要注意加压卸车时,管道上必须设减压阀、安全阀及压力表,且管网最髙操作压力不得超过铁路罐车的设计压力。加压卸车一定要设置安全措施,在距卸车台一定距离的增压气相管线上设操作总阀,预防泄露事故。采用汽车罐车进行接卸时,尽量采用自流的方法,使原料依靠位差自流到槽内,再用泵送或气体压送。当采用气体压送时,槽的设计压力应超过加压气体的最高工作压力[5]。硫酸装卸一般采用装卸臂(即装卸鹤管)或者金属软管。与金属软管相比,装卸臂密封性能更好。采用软管装卸硫酸,损耗在2 kg/t,而采用装卸臂装卸,损耗可控制在0.75 kg/t以下[6]。

硫酸是一种强电解质,高浓度氧化性较强,低浓度时则表现还原性,可根据粘度范围选择相应材质。98%(ω,下同)的浓硫酸常温存储时,装卸设备材料可选用铸铁、碳钢。低浓度硫酸常温作业,相关材料可选合金铸铁(Ni 16%~18%,Cu3%~35%)、铝、硅铸铁,抗氧合金,铅,铜等。对氢氧化钠来说,其设备腐蚀形式主要是全面腐蚀和应力腐蚀,普通铸铁和碳钢在80℃以下的稀碱液(<50%)中有较好的耐蚀性,可作为常温稀碱液输送主要选材。当碱液浓度大于5%时,普通铸铁和碳钢在碱液中会形成一层以Fe3O4或Fe2O3为主要成分的表面膜,在外应力的作用下,会进一步产生应力腐蚀,故不适合选用这些材质。一般常温碱液储运系统多采用碳钢材料[5]。

2.2 盐酸的接卸

盐酸装卸有火车和汽车两种形式。火车槽车卸盐酸,一般是将火车槽车中的盐酸卸到汽车槽中,再转运各地,需要注意的是,火车盐酸槽车要设放空管。汽车槽车通常不带任何车载动力设备,依托地面设置的卸车泵进行卸车,卸车泵要注意排气。也可设置地下或半地下中间槽,槽车盐酸先卸进中间槽中,再由泵输送到贮罐,卸酸和送酸同时进行。设置中间槽辅助卸车可大大缩短作业时间。

盐酸的还原性很强,许多常用的钝化型金属,如铝、工业纯钛、不锈钢等,在盐酸中很难钝化,因而处理盐酸的主要设备多用非金属材料。浓盐酸槽车多用耐酸耐碱的玻璃钢,储罐选钢结构橡胶衬里。低浓度时(<10%)多选含钼高硅铸铁、硅青铜、铜、镍、钛等材质。

2.3 液氨的接卸

液氨卸车同酸、碱,采用气氨加压卸车的方法。在氨罐区内设置一台气化器,把液氨气化升压,使罐车与储罐之间形成一定的压差,再进行卸车作业。液氨储罐及气化器必须采用钢制压力容器,并符合国家有关压力容器的规范要求。如有压缩机,可用其抽吸液氨罐的气体,对罐车进行加压达到卸车的目的。卸车后设备或管道内残存的气氨应密闭泄放至氨水罐中,不能直接向大气排放[5]。液氨罐车[7]最高工作压力2.073 MPa,设计压力2.2 MPa,充装温度为4℃,充装系数约0.52 t/m3。液氨的装卸应有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装卸过程中装卸臂接口阀门、转动臂密封圈一旦出现泄漏,应检查泄漏点是否连接不当,若泄漏量大,需立即关闭卸氨该阀门和运氨槽车阀门,打开消防栓和喷淋软管,用水对泄漏的液氨进行稀释,待氨排尽后再检修更换。液氨储罐一旦着火应立即开启液氨贮罐顶部喷淋装置,关闭所有液氨贮罐进出口阀门,用大量清水喷向泄漏区进行稀释、溶解,并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溶解的废氨水用废水泵送指定场所处理[8,9]。

无水液氨对金属设备无腐蚀性,有水存在时则具有腐蚀性,尤其是金属铜和铜合金。液氨储运材料多采用普通碳钢或普通低合金钢,同时为防止应力腐蚀,尽可能选择强度较低的钢材[10]。

3 危险化学品作业注意事项

进行危险化学品作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危险化学品作业应采取先进工艺和设备。采用成熟工艺技术和设备,不仅有助于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还能保证操作安全性;

(2)采取隐患预警措施,如安全报警、联锁、泄放等预防性措施,预防危害发生;

(3)采取遥控机隔离等措施防止危害蔓延,消除或减少有害源;

(4)事故状态下,应立即停止物料输送,启动一定级别的事故应急措施;

(5)危险化学品输送设备、管道及与其接触的仪表等,应根据介质的特殊性采取防腐蚀、防泄漏措施。测量仪表管线应有相应的隔离、冲洗、吹气等防护措施;

(6)输送腐蚀性物料的管道不宜埋地敷设。酸、碱等强腐蚀性的化学品,其装卸设备、管道应按特性选材,配套设施做防腐处理,输送泵的填料函或机械密封周围宜设安全护罩;

(7)极度危害(I级)高度危害(II级)的取样宜采取密闭循环系统,其液面指示不得采用玻璃管液面计,同时在作业场所设毒物监测报警仪。输送泵应单独设置;

(8)输送腐蚀性和有毒介质管道不得穿越居住区或人员集中的地区;

(9)化工产品的装卸站台及码头应有防止雨水冲刷物料而造成的污染措施;

(10)配备必要的救护、消防措施以减少伤害。

处理易凝固、易沉积的危险性物料,对设备和管道应有防止堵塞和便于疏通的措施,排液阀门宜设双阀。处理易挥发物料,应密闭装卸或浸没装卸,储存设备应设紧急泄放及废气回收和处理措施,有可能积聚有毒气体的阀井中,阀门开关手轮应设在地面上。物料倒流会产生危险的设备管道,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自动切断阀、止回阀或中间容器[11,12]。

4 结语

危险化学品作业具有反应性、爆炸危险性、热膨胀性和腐蚀性,应认真分析研究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活动风险,尤其是风险高发期的装卸作业环节。防范于未然,事故状态下做出正确的事故预警和应急救援决策,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和制度,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危险化学品应用越来越广。与一般化学品相比,危化品常表现出强氧化性、腐蚀性、挥发性以及火灾爆炸危险性等,其装卸作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介绍了硫酸、盐酸、氢氧化钠及液氨等常见危化品及其装卸流程,指出相关注意事项,旨在加强安全隐患意识,提高操作安全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篇6

1 金子沟泥石流形成条件

按照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金子沟泥石流频发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条件。

1.1 物源条件

流域内土体结构松散, 沟两侧坡体稳定性差, 浅表层塌滑, 滑坡, 崩塌发育强烈。沟床松散物质广。

1.1.1 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补给

通过野外调查分析, 金子沟泥石流主要的物源之一来自金子沟及支沟新村沟两岸的滑坡、崩塌物质。滑坡储备的泥石流物源的方量约330×104m3。崩塌位于矿山沟上游沟左岸, 多为块石、漂石等;崩塌体可直接参与泥石流活动方量约为30×104m3。

1.1.2 沟床堆积物

沟床堆积物是金子沟泥石流的另一物质来源, 矿山沟沟床在海拔2 800 ~4 000 m左右, 多为土质沟床, 物源区、流通堆积区沟床内多为漂石、块石、砾石、粉土等, 暴发大规模泥石流时这些物质可参与泥石流活动, 据估计, 可直接参与泥石流活动方量约20×104m3。

1.1.3 活动性冲沟

冲沟是新村沟泥石流固体松散物质的又一主要来源之一, 主要存在于下冽冰沟。下冽冰沟沟右岸较缓, 松散物质厚度较厚, 沟长200~2 000 m不等, 活动固体物质总储量约10×104m3, 基本上活动性冲沟内部的物质都可直接参与泥石流活动。

1.2 地形地貌条件

流域内以高中山侵蚀地貌为主, 地势西高, 东低。其中在海拔3 200 m以上两岸陡峻, 沟床坡降变化较大, 是泥石流松散固体物质最集中的坡段, 在海拔3 200 m以下到海拔近2 800 m区域两岸相对较缓, 坡度20 °~40 °, 浅表层塌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育。在海拔2 800~2 600 m为泥石流的堆积区, 沟段两侧山坡较陡, 地形坡度以45°~60°为主, 活动性冲沟、滑坡一般发育, 属于松散固体物质相对较少地段, 作为诱发泥石流的水源补给区;海拔2 600 m以下沟段主要沟床为缓坡, 坡降变化小, 是主要的堆积区, 沟道内存在以往泥石流堆积物, 在下铁厂村附近及以下段为泥石流的堆积消亡区, 物质多为砂卵砾石。

1.3 水文条件

金子沟旱季多无水, 仅在个别冲沟内有少量水源, 雨季雨量较大, 沟内水量除取决于大气降水外, 还与金子沟源头处冰雪融化量有关, 常见强降雨过程, 并汇集冰雪融水, 产生洪流, 在狭窄沟深的沟谷中产生较大的动能, 这为泥石流的产生提供了动力。

2 危险性分析

这里采用刘希林提出的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以及模糊理论方法进行评价。

2.1 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

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采用7个评价因子, 除主要因子泥石流规模M和发生频率F外, 次要因子分别是流域面积S1、主沟长度S2、流域相对高差S3、流域切割密度S6和不稳定沟床比例S9。

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计算公式为:

H=0.29M+0.29F+0.14S1+0.09S2+0.06S3+0.11S6+0.03S9

根据公式, 金子沟泥石流的危险度为H=0.88, 可知金子沟泥石流属于极高危险的泥石流沟。

2.2 模糊综合判别法

泥石流其形成、发展直至消亡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该判别法为这种具有不确定性的事物提供了新方法, 计算各因子权重时, 由于不同的因子对应不同的量纲, 首先要对各种数据进行初始化, 去掉量纲, 其原理为:

若某因子的原始数据为:x0 (F) , F=1, 2, …., n, 其均值化序列为:

式中将初始化的数据代入, 计算后得出各因子的关联度如下:r (x0, x1) =0.63, r (x0, x2) =0.64, r (x0, x3) =0.83;x0为泥石流沟平均比降作为主导因子对泥石流危险度影响最大, 按照该方法确定金子沟泥石流沟泥石流的危险度属高度危险泥石流。

3 泥石流危险性趋势预测

结合该泥石流现状, 按照泥石流刘希林等提出的方法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及Gis软件对该泥石流未来20年的活动趋势进行预测。泥石流再次发生的最大堆积长度、堆积宽度、堆积厚度和堆积面积等有如下关系:

其中:a为一次泥石流堆积面积 (km2) ;L为最大堆积长度 (km) ;d为一次性堆积厚度 (m) ;Q为一次泥石流过程总量 (此文取值20年一遇22万m3) ;G为最大坡降;F为流域面积 (31.23 km2) ;γ为泥石流沟最大容重 (1.67 g/cm3) 。

计算结果:a (km2) =4.935;l (km) =2.346;d (m) =1.52

通过以上分析计算, 为了验证该公式的有效性, 在GIS平台下对流域进行坡度分析, 主要是针对坡度<10°区域的顶点作为泥石流可能堆积区的堆积扇顶点;在Gis软件下量出流域的流通堆积区顶点即为再次发生泥石流堆积扇的顶点, 将流域最高点和堆积扇顶点用直线连接, 得到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大小, 即堆积扇扇顶角 (β) ;通过下式确定泥石流冲出角 (α) 的大小, 并在平面图上以流域顶点为起点画出α角值, 其连线与流域下游主沟的交点即是泥石流堆积的终点; 在Gis下量出堆积扇顶点和堆积扇终点的距离即为泥石流可能冲出的最远距离。

α=0.826β+ω;

式中:α为泥石流堆积终点和流域最高点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锐角) =23°;β为泥石流开始堆积点 (沟道坡度小于10 °处) 和流域最高点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锐角) =28 °;F表示流域面积 (km2) ;ω为流域面积系数, 根据F大小确定=0.55。 最终取值=2.562 km。

再次发生后, 泥石流堆积主要堆积与金子沟中下游及支沟新村沟下游沿线, 最终受灾范围2.562 km, 是主要的受灾区。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 证明金子沟泥石流属高危重度泥石流, 在雨季点暴雨及沟水冲刷侧蚀作用下, 可能诱发两岸更大规模的边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灾害发生, 并启动原有沟床堆积物, 为泥石流提供充足的物源, 导致再次形成大规模泥石流灾害, 故该泥石流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大, 危险性大, 急需进行治理, 尽量消除隐患。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省宁蒗县金子沟泥石流可行性研究报告[R].2013.

[2]唐川, 朱静.云南滑坡泥石流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3]胡彬, 薛伟, 马显光, 等.云南省宁蒗县金子沟泥石流动力学特征与防治措施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 2015 (23) :433-435.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篇7

关键词:受限空间,3E对策,有害因素

1引言

受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 进出口较为狭窄, 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 自然通风不良, 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受限空间分为三类:

(1) 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 (釜) 、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2) 地下受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 (井) 、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3) 地上受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1年至2009年, 我国在受限空间中作业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 死亡人数共2699人, 每年平均300多人。因此, 有针对性的分析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 制定相应的技术、教育、管理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2受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本文按照国标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将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大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2.1人的因素

2.1.1 作业人员因素

作业人员应该不了解在进入期间可能面临的危害;不了解隔离危害和查证已隔离的程序;不了解危害暴露的形式、征兆和后果;不了解防护装备的使用和限制, 如测试、监督、通风、通讯、照明、预防坠落、障碍物、以及进入方法和救援装备;不清楚监护人用来提醒撤离时的沟通方法;不清楚当发现有暴露危险的征兆或症状时, 提醒监护人的方法;不清楚何时撤离受限空间,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2.1.2 监护人员因素

监护人不了解在作业人员在进入期间可能面临的危害;不了解人员受到危害影响时的行为表现;不清楚召唤救援和急救部门帮助进入者撤离的方法, 就不能起到监督空间内外活动和保护进入者安全的作用。

2.2物的因素

2.2.1 有毒气体

受限空间内可能会存在很多的有毒气体, 既可以是在受限空间内已经存在的, 也可能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聚积于受限空间的常见有害气体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沼气等, 这些都对作业人员构成中毒威胁。

(1) 硫化氢 (H2S) 是无色气体, 有特殊的臭味 (臭鸡蛋味) , 易溶于水;比重比空气大, 易积聚在通风不良的城市污水管道、窨井、化粪池、污水池、纸浆池以及其他各类发酵池和蔬菜腌制池等低洼处 (含氮化合物例如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 。硫化氢属窒息性气体, 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硫化氢浓度在0.4mg/立方米时, 人能明显嗅到硫化氢的臭味;70~150mg/立方米时, 吸入数分钟即发生嗅觉疲劳而闻不到臭味, 浓度越高嗅觉疲劳越快, 越容易使人丧失警惕;超过760mg/立方米时, 短时间内即可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肺炎, 可能造成生命危险;超过1000mg/立方米, 可致人发生电击样死亡。

(2) 一氧化碳 (CO) 是无色无臭气体, 微溶于水, 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属于易燃易爆有毒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一氧化碳在血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 (相对于氧气) 而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 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

2.2.2 氧气不足

受限空间内的氧气不足是经常遇到的情况。氧气不足的原因很多, 如被密度大的气体 (如二氧化碳) 挤占、燃烧、氧化 (比如生锈) 、微生物行为 (如老鼠分解) 、吸收和吸附 (如潮湿的活性炭) 、工作行为 (如使用溶剂、涂料、清洁剂或者是加热工作) 等都可能影响氧气含量。作业人员进入后, 可由于缺氧而窒息, 而超过常量的氧气可能会加速燃烧或其他的化学反应。

2.2.3 可燃气体

在受限空间中常见的可燃气体包括:甲烷、天然气、氢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这些可燃气体和蒸气来自于地下管道间泄漏 (电缆管道和城市煤气管道间) 、容器内部残存、细菌分解、工作产物 (在其内进行涂漆、喷漆、使用易燃易爆溶剂) 等等, 如遇引火源, 就可能导致火灾甚至爆炸。在受限空间中的引火源包括:产生热量的工作活动、焊接、切割等作业、打火工具、光源、电动工具、电子仪器, 甚至静电。

2.3环境因素

过冷、过热、潮湿的受限空间有可能对人员造成危害;在受限空间时间长了以后, 会由于受冻、受热、受潮, 致使体力不支。

在具有湿滑的表面的受限空间作业, 有导致人员摔伤、磕碰等的危险。进行人工挖孔桩作业的事故现场, 有坍塌、坠落, 造成击伤、埋压的危险。清洗大型水池、储水箱、输水管 (渠) 的作业现场有导致人员遇溺的危险。作业现场电气防护装置失效或误操作, 电气线路短路、超负荷运行、雷击等等都有可能发生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而造成伤亡事故的危险。

2.4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有关施工 (管理) 部门没有编制专项施工 (作业) 方案、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未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缺乏岗前教育及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防护装备与设施得不到维护和维修, 是造成该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未制定受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规程、操作人员无章可循而盲目作业、操作人员在未明了作业环境情况下贸然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场所、误操作生产设备、作业人员未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与救护装备等, 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3对策

3.1Engineering——技术对策

(1) 受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19.5%~23%, 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 应有报警信号。有毒物质浓度应符合GBZ 2.1和GBZ 2.2规定。

(2) 受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可燃烧极限或爆炸极限下限的10%。

(3) 当必须进入缺氧的受限空间作业时, 尽量利用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然通风为主, 进入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良的受限空间时应采取机械强制通风。采取机械通风作业时, 操作人员所需的适宜新风量应为30 m3/h~50m3/h, 满足稀释有毒有害物质的需要。

(4) 在可燃气体的受限空间场所内使用防爆照明设备。在潮湿地面等场所使用的移动式照明灯具, 其安装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时, 额定电压不应超过36V。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密闭舱室等狭窄的工作场所, 手持行灯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手提行灯应有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 灯泡的金属部分不准外露。手持电动工具应进行定期检查, 并有记录, 绝缘电阻应符合有关规定。

(5) 动力机械设备、工具要放在受限空间的外面, 并保持安全的距离以确保气体或烟雾排放时远离潜在的火源。同时应防止设备的废气或碳氢化合物烟雾影响受限空间作业。

(6) 受限空间的坑、井、洼、沟或人孔、通道出入门口应设置防护栏、盖和警告标志, 夜间应设警示红灯。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场所, 提醒作业人员引起重视, 在受限空间外敞面醒目处, 设置警戒区、警戒线、警戒标志。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封闭、半封闭设备内部作业时, 应严密关闭阀门, 装好盲板, 设置“禁止启动”等警告信息。

(7) 存在易燃性因素的场所警戒区内应按GB 50140设置灭火器材, 并保持有效状态;专职安全员和消防员应在警戒区定时巡回检查、监护, 并有检查记录。严禁火种或可燃物落入受限空间。

(8) 应急器材放置在作业现场, 急救药品应完好、有效。

3.2Education——教育对策

进入受限空间前, 应对从事受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 内容包括:

(1) 作业前针对施工方案, 对作业内容、职业危害等教育;

(2) 对紧急情况下的个人避险常识、中毒窒息和其他伤害的应急救援措施教育;

(3) 按上岗要求的技术业务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合格。

3.3Enforcement——管理对策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受限空间作业安全工作, 并制定完善的受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包括以下内容:

3.3.1 作业前认真进行危害辨识

(1) 是否存在可燃气体、液体或可燃固体的粉尘发生火灾或爆炸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受到伤害的危险 ;

(2) 是否存在因有毒、有害气体或缺氧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中毒或窒息的危险 ;

(3) 是否存在因任何液体水平位置的升高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遇到淹溺的危险;

(4) 是否存在因固体坍塌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掩埋或窒息的危险;

(5) 是否存在因极端的温度、噪音、湿滑的作业面、坠落、尖锐锋利的物体等物理危害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受到伤害的危险;

(6) 是否存在吞没、腐蚀性化学品、带电等因素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受到伤害的危险。

3.3.2 作业前实施隔断、清洗、置换通风

采取措施针对许可空间进行保护, 如加盲板;拆除部分管路;采用双截止阀和放空系统;停电和挂牌;对实施作业的受限空间进行清洗、置换通风, 使作业空间内的空气与外界流通, 从而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3.3.3 作业前严格进行取样分析

对作业空间的气体成分, 特别是置换通风后的气体进行取样分析, 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烟气以及蒸汽、氧气的含量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3.3.4 安排专人进行作业安全监护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要安排专人现场监护, 并为其配备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检测报警仪器、通讯、救援设备, 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 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 掌握急救知识。

3.3.5 佩戴检测仪器, 必要时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进入一氧化碳、光气、硫化氢等无嗅或有毒、剧毒气体作业场所都应该佩戴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必要时, 按规定佩戴适用的个体防护用品器具。如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等。

4结语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篇8

1 电力营销计量现场作业中的危险点

计量现场作业与电力营销的其它专业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电力营销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电力生产知识,以方便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安装和检修工作。不仅如此,作为电力企业与电力用户相互联系的重要窗口,计量现场作业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外部形象,而在装表接电完成后,就会直接转入到电力营运阶段。介于此,电力营销计量现场作业一直都是电力企业重点关注的内容,形成了系统完善的技术规范和业务流程。而在计量现场作业中,存在着一些比较常见的危险点,这些危险点的存在影响着现场作业的安全性,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从目前来看,在电力营销计量现场作业中,由于专业分工的不断细化,一套现代化的电能计量装置通常都需要多个部门工作人员的相互配合,在专业之间的衔接上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加上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不足,计量作业现场的施工安全管理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对危险点进行防范,很容易就会诱发安全事故。因此,做好危险点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1]。

在计量现场作业中存在危险点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从不同的作业环节对其进行分析。

1)准备环节:在作业前的准备环节,需要首先对作业人员进行选择,如果没有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作业也就无从谈起;其次,必须做好相应的安全交底工作,确保作业人员能够明确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预防事故的发生。同时,还必须设置切实有效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然后,必须加强现场协调工作,做好人员和设备的调配,对于违反现场工作纪律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以免出现问题;最后,如果在工作终结后,作业人员擅自作业,同样容易引发危险和事故。

2)装表环节:装表环节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电能计量系统的正常运行,关系着电力企业与电力用户的切身利益,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材料及设备的选择使用、工作环境的熟悉、技术保护措施的落实等。具体的危险点包括:错接电能表,导致内部短路,引发爆炸或者触电;误碰绝缘工具的带电部分,导致触电;没有对电动工具进行检查,存在外壳漏电的情况;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或者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短路;低压表接线触电或者短路。

3)接电环节:计量作业现场的接电工作多为低压线路作业,而且通常为带电作业,在操作中存在较多的危险点,必须引起作业人员足够的重视,采取切实可靠的防范措施。具上体来讲,主要危险点为:线路短路,引发触电;高空作业过程中出现坠落或者工具掉落伤人;低压停电工作反送电伤害;对接户线故障进行处理时出现短路和触电;在使用一些专业工具如喷灯时出现人身伤害[2]。

2 电力营销计量现场作业危险点的防范策略

针对电力营销计量现场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电力企业以及现场作业人员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策略,确保现场作业的安全。

2.1 组织管理措施

首先,对于一些计量作业现场比较复杂的情况,应该严格落实工作票制度以及工作监护制度,安排现场安全管理人员,避免随意施工的情况。应该对习惯性违章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各项工作的可控、能控、在控;其次,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对一些工作量小但是工作次数多的装表任务,制定相应的作业单,在严格控制危险点的同时,确保工作的有序展开;然后,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于计量装置的检查力度,消除设备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确认无误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安装,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应该及时进行更换;最后,必须严格依照《电能计量装置接线规则》的相关要求进行作业,对现场作业行为进行规范。

2.2 工艺技术措施

一是应该做好工具的绝缘处理,减少误碰工具带电部分引发的触电事故。例如,可以利用绝缘胶带,对起子、电工刀等工具容易碰触的部分进行缠绕,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二是对于电动工具,在使用前必须确保外壳可靠接电,同时设置相应的触电保安器,防止出现漏电伤人的情况;三是在进行表头接线时,应该避免线头接地和误碰的情况,高压表还应该断开电压回路或者短接电流回路,严格依照相关安全规范进行作业,以确保作业的安全性;四是对于需要登高作业的环节,应该安排相应的人员进行看护,设置安全绳等安全防护措施,减少人员坠落的风险,同时,施工点下方严格站人,防止物料和工具掉落造成人身伤害。例如,在登高接线作业时,梯子需要与地面保持60°左右的夹角,工作人员距离梯子顶部的高度不能少于1m,同时当人在梯子上时严禁移动梯子,并设置相应的防滑措施;五是在对特殊工具进行使用时,必须确保工作人员熟悉工具的操作方法,避免随意使用的情况[3]。

3 结论

总而言之,在电力营销计量现场作业中,存在着许多的危险点,作业人员应该重视起来,做好危险点的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对危险点进行预防,树立牢固的安全防范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摘要:计量现场作业是电力营销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负责对电力系统电能计量装置的定位、安装、验收以及定期检修、故障处理等,相比较其他的电力营销工作,对于专业生产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在作业中也存在着一些危险点。本文主要针对电力营销计量现场作业中的危险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策略。

关键词:电力营销,计量现场作业,危险点,防范策略

参考文献

[1]王乃志.现场作业危险点分析与反习惯性违章之我见[J].科技资讯,2011(22):161.

[2]欧阳青,刘焕强.变电站安全自动装置现场作业的危险点分析[J].电工技术,2011(10):20.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篇9

电网安全自动装置能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快速大幅度的调整(包括跳闸解列)来维持系统稳定运行,以减少故障影响和损失,但现场作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危险点。因此,本文结合变电站现场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的典型配置,从安全角度出发,对现场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危险点进行评估分析。

1 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的典型配置

变电站现场需配置的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类型取决于变电站在电网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否属枢纽变电站,有多少重要联络线,故障/事故发生时对电网稳定的冲击破坏作用等。220kV变电站的电网安全自动装置典型配置为备用电源自投装置、自动重合闸装置、小电流接地系统电容电流自动跟踪补偿及单相接地选线装置、微机型故障录波装置、有载调压和无功功率的综合自动调节装置、按频率(电压)自动减负荷装置等。

2 现场作业的危险点

2.1 按频率自动减负荷装置

按频率自动减负荷装置(ZPJH)是一种以低频率继电器为基本元件的自动装置,是每个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力系统都必须配置的安全自动装置。系统故障时,该装置根据频率下降的程度,即Δf、df/dr的变化,分层次按不同的时延切除部分非重要线路,以保证系统安全,并维持对重要用户的供电。该装置现场作业时有以下危险点。

(1)启用该装置时,应先投入交流电源(装置采样输入电源),后投入直流电源(装置工作电源);停用时顺序相反。对于微机型频率自动减负荷装置,为了防止TV复电时二次侧对该装置的非全相送电,二次侧应采用三相同时切合的操作开关;对于仍使用逐相切合的,操作前须做好相关TV回路的切换工作或暂时退出其跳闸压板。

(2)切换电压互感器时,应先停用该装置,待切换完毕后再投运。

(3)在该装置投入或退出某断路器跳闸连接片时,应同时投入或退出该断路器的重合闸闭锁(即重合闸放电)连接片。

(4)二次电压回路发生断线时,应退出该装置,待故障排除后再投运。

(5)直流电源消失时,应退出该装置,待恢复正常后再投运。

2.2 故障录波装置

在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所和110kV枢纽变电所均装设故障录波装置。它除了用于检测继电器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动作行为是否正确外,还可用于分析系统动态过程中各电参量的变化规律,校核电力系统计算程序及模型参数的正确性。系统运行正常时,录波装置不录波;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应自动、准确地记录故障前后各电气量的变化。故障录波装置的巡视检查内容可归纳如下。

(1)电源的检查。直流稳压电源+5、±12、+24V指示灯亮;逆变电源内熔丝无熔断;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运行灯闪烁。

(2)时钟的检查。故障录波时间与故障发生时间应吻合;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应设置统一的对时装置;对于电网,为了实现站间事件记录的准确排序,给事件分析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各变电站的时钟应尽量同步;站内各微机、处理器也要进行对时。

(3)定值的检查。故障录波装置录波完好率的计算式为:录波完好率=(录波完好次数/应评价的次数)×100%。故障发生时,必须评价与故障元件连接最近的录波装置。录波装置的完好标准为录波数据准确、波形清晰完整、标记正确、开关量清楚且与故障过程相符。对于微机型录波器,可通过“参数”菜单项中的“录波器参数打印”打印参数,再将打印内容与最新的定值通知单进行核对。

2.3 自动重合闸装置

电网运行方式改变、典型倒闸操作、线路作业时,自动重合闸投退、配合注意点如下。

(1)线路带电作业时,重合闸装置需退出。

(2)综合重合闸与保护的连接方式。能躲开非全相运行的保护(如相差高频保护)接综合重合闸N端;本线路非全相运行时可能误动的保护、相邻线路非全相运行时不会误动的保护(如零序Ⅱ段、高频方向保护)接综合重合闸M端;相邻线路非全相运行时会误动的保护接综合重合闸P端;只要求直跳三相而不进行重合闸的保护接综合重合闸R端;对任何情况下跳三相需重合三相的保护,接综合重合闸Q端。

(3)线路重合闸间检定方式配合问题。对于单电源线路或电流检定的双回线路,其重合闸检定方式无需配合;对于采用无压检定或同期检定重合闸的双电源,其重合闸检定方式必须正确配合。

(4)重合闸装置与继电保护必须配合。通常,线路重合闸装置投入时,其继电保护装置的后加速压板均应投入,一旦重合闸于永久性故障,后备保护可加速动作,断开断路器,以减少事故的影响。对于重合闸装置已投同期检定方式的线路,其阻抗保护后加速压板可不投入,以免重合闸后系统出现冲击或振荡,使阻抗保护第三段经后加速回路动作于跳闸,失去重合意义。在综合重合闸装置中,当高频保护投入时,重合闸时间投“短延时”;当高频保护退出时,重合闸投“长延时”。

(5)重合闸装置的重合方式必须配合。联络线两侧的重合闸装置必须采用相同重合方式。

(6)旁路开关的重合闸检定方式、重合方式必须与被代开关的一致。

3 结束语

上一篇:原子吸收石墨炉法下一篇:易班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