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1_2012020709464084

2024-10-23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1_2012020709464084(共4篇)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1_2012020709464084 篇1

高考古代诗歌破解

第一节 诗歌的形象破解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 ①胡逸老,生平不详,致虚庵为其书房。②籯: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这首诗表现了庵主胡逸老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表现了胡逸老品格清高,为人不慕荣利,有仁爱之心、山水之趣的性格特点。首联赞美胡逸老的诗礼传家,显示其品格的清高。颔联赞美庵主的仁爱之心。颈联正面写致虚庵,让读者体会庵主高雅的人格、宽广的胸襟;诗人在敬慕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高雅情怀。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

[唐]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白诗通过“欲语低头笑”等神态描写勾画出一位情窦初开,腼腆羞涩的采莲姑娘。张诗通过“并著莲舟”“不畏风”等动作描写写出了一群互助、团结、勇敢的采莲姑娘。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园

②①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兰,新目似新霜。

【注】 寒花:菊花。

本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狂 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 ①本诗作于杜甫客居成都之时。②筿:竹子。

请简要分析“狂夫”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中先写“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后点“凄凉”、“恒饥”、“欲”死的可悲可叹之事,二者由“狂夫”这一形象统一起来。可见狂夫是一个以宁折不弯的坚韧、“疏放”倔强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的打击,笑对人生,不屈不挠,老而弥坚的志士形象。

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è):美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②③①②①

(1)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内心却充满抑郁不平的隐士(或:落寞英雄)形象。

(2)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老却英雄”四字更明显道出诗人心中因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

6.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 ①估客:贩货的行商。②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第二联描绘入微,试简述其情景,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①诗人简笔勾勒出船舱中的所见所闻:白天风平浪静,单调的行旅生活使人昏昏欲睡;夜间江潮看涨,船家絮语,更觉长夜难眠。②反衬出诗人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湖上早秋偶兴

汪莘

坐卧芙蓉花上头,青香长绕饮中浮。

金风玉露玻璃月,并作诗人富贵秋。

李璟《浣溪沙》中有“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同写荷花,李词与汪诗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李词描写了秋末花残叶败之景,萧条凄凉,渲染了词人的一腔愁绪;汪诗描写了早秋花香叶盛之景,生意盎然,表现了诗人的闲情逸致。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忆王孙·春词 ②①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 ①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精心地选取了芳草萋萋、杨柳青青、杜宇悲啼、雨打梨花等四种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令人感伤的氛围,写出了闺中少妇的思夫之愁。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秋思

陆游

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注】 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并州,东汉州名,古时并州以产剪刀闻名。

本诗作者描绘了何种意境?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虽不言秋,却以富有代表性的典型景物,如乌桕、菊花、天高、鸿雁等,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的轻松愉悦之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虚堂

寇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

本诗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月光斜照在半截窗户上,又把稀疏的树影投在堂屋的地上,夜半更深,风露渐浓,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环境的凄清是作者心境凄然的折射,暮年迁谪,写出了诗人难忘旧情的凄楚之感。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诗中的“柳”是怎样一个形象?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柳?

①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的形象、表现手法的鉴赏评价能力。诗歌形象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作者常常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分析诗中“柳”这一物象时,可以分析其特征(倚、狂、蒙、不知)。对于表现手法的分析,应结合具体的诗句来进行。

答案 诗中的“柳”是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形象。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句在动态上拟人,第三句在心态上拟人——想用飞絮蒙住天地日月,把整个世界都变成它的。诗人运用拟人手法隐喻某一类人。

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宋]严蕊[] 注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昭君怨

[宋]郑 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注】 严蕊,宋代女词人,曾不幸堕为营妓,但心地高洁,尤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

两首词都吟诵了一种花,试分析所吟的对象和所抒情感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象:第一首吟诵的是桃花,从典故《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即可看出。第二首吟诵的是梅花,从一、二句中可以看出。情感:第一首作者借赞美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表达了她虽身陷风尘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第二首明写梅花不择环境,实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篇2

【复习目标】

1、熟悉诗歌鉴赏常考题型。

2、明确中考考点。

3、掌握答题技巧。

【重难点】掌握答题技巧。【课型】复习课

【方法】点拨法、典例解析法、练习法 【复习过程】

一、导入复习课题

二、出示复习目标

三、知识储备

四、中考常见考点:

1、体悟感情

2、品味字词

3、赏析名句

4、描绘画面

五、直击中考

考点一:体悟感情 天净沙·秋思

(2010 南充)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1、你读懂诗歌题目了吗?

秋思,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凄苦惆怅之情。

2、你能找出体现感情的关键词句(诗眼)吗?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是漂泊未归的天涯沦落人,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及思乡之情。

3、你能找出这首小令里的意象吗?

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托着作者情感的物象。只有领悟“意象”的内涵,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结合诗人的遭遇和背景,体会情感。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得到朝廷重用抱有希望的思想感情。

答题技巧

1、从诗歌题目上去辨析。

2、从关键词上寻找答案。

3、注意分析诗词中意象的内涵。

4、关注作者遭遇和时代背景。

小试身手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诗歌尾联抒发了什么感情?

(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考点2:品味字词

典例解析:2012襄阳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 ”字用得好,妙在(“卷”字用得好,“卷”是动词,极言行走之快,描绘出将军打猎的壮观场面,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温馨提示: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技巧:

1、明确词性,解释该字在句中的意思。

2、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颈联哪两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六、学以致用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垂”“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创造一种阔大雄浑、寂寞空旷的意境,反衬诗人的孤独。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怀才不遇的苦闷,漂泊无依的感伤。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喜悦的感情(或“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有两个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词好在何处?

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动词,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七、小结

引导学生从考点、答题技巧谈本节课的收获。

理解句意,揣摩内容。推敲字词,领会感情。结合意境,紧扣诗意。文从字顺,准确简练。

八、布置作业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1_2012020709464084 篇3

⒉鉴赏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

⒊试分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分析形象、把握情感

一、闺怨诗定义

闺怨,就是抒写思妇独守空闺的愁怨之情。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二、闺怨诗的内容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闺怨

【唐朝】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简析】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哭夫

【唐朝】裴羽仙

良人平昔逐蕃浑,力战轻生出塞门。从此不归成万古,空留贱妾怨黄昏。

【注】①唐裴羽仙者,裴悦之妻也;悦征匈奴不归,妻思慕悲切,为诗寄征衣云。②良人:古代女子称丈夫。③蕃浑:吐谷浑与吐蕃。泛指我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简析】前半写夫婿的勇敢,后半写不复相见独守空闺的悲怆与哀怨。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春怨

【唐朝】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简析】以小见大。四句诗是典型的起承转合式结构。写她梦中去辽西和征夫相会。表现女主人公思夫之情的深切与缠绵,思夫而不得的种种懊恼与惆怅。这首诗间接借闺怨来反映征戍之苦。

闺人赠远

【唐朝】令孤楚

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

一剪梅

【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简析】本篇词作,上阕隐然相思之意,下阕则直宣情愫。

三、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寄夫

【唐朝】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简析】陈玉兰是晚唐诗人王驾之妻。写的是一位女子不顾西风吹在自己身上的寒冷,却对丈夫体贴入微,问寒问暖,生动表现少妇的焦虑。

寄征衣

【元朝】姚遂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简析】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同时,那种对丈夫的关切、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

四、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菩萨蛮

【唐朝】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简析】作者摄取了“梳洗”、“弄妆”生活细节,表现闺妇幽怨孤寂心情和笃情善感的形象。三处反衬。以懒起弄妆反衬寂寞空虚;以花面相映反衬命薄如花;以成双鹧鸪反衬形单影只的孤独,表现对爱情渴望。

鹊桥仙•七夕

【南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简析】对比衬托。①通过“群仙相护”(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5、抒发别离苦情

摊破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韵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

下片两句,写得尤为哀切动人。“细雨梦回鸡塞远”指思妇在梦中梦见征人,及至梦回之际,则落到长离久别的悲感之中,而征人则远在鸡塞之外。

“细雨”二字,雨声既足以惊梦,梦回独处时,雨声更足以增人之孤寒寂寞之情。其下句以“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而同在一片孤寒寂寞之中,所以必将上下两句合看,方能体会此“细雨梦回”、“玉笙吹彻”之苦想与深情。这二句情意虽极悲苦,其渲染的意境、其文字与形象却极为优美。

7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

行宫

【唐朝】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简析】以少总多。二十个字描绘了宫女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和盛衰的感慨。

以乐景写哀。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

秋夕

【唐朝】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简析】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宫词 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怨深怨重,裸露无遗。

8、“托志帷房” 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还有一种是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君子所托”(陈沆《诗比兴笺》卷三)。男性诗人“借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们的目的是借思妇“托志帷房”。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遇合的主题常常是一一对应的:以相思寓渴望抱效;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就;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所以这种手法为“不遇”的士人在诗歌创作中所乐于采用。而这些作品较一般宫怨诗和闺怨诗显然又多一层曲折。如白居易元和初年在皇帝身边作了几年谏官,由于犯颜直谏,被皇帝逐渐疏远,于是作《太行路)),诗中以“妾颜未改君心改”自比,痛陈“人生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另有贺铸《横塘路》、辛弃疾《摸鱼儿》。

摸鱼儿 ·辛弃疾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作者在伤春吊古,借古讽今,但实际上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怀才不遇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偷悔灵药式”的情绪,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人生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世俗,追求高洁的世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承受孤独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蓄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

练习

⒈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苏扬州中学2007—2008高三模拟考试)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借指瑟。昭阳,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居处。

⑴诗中第一句“西宫夜静百花香”有什么作用?(4分)

⑵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4分)

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苏州市第三中学2007-2008第一学期测试卷)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词,请具体赏析。(4分)

(2)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箇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请从“情、词(炼字、字词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4分)

⒊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闺思 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 施肩吾

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

(1)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通州区2010届高三查漏补缺专项检测)

蝶恋花·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⑴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

⑵“一寸相思千万绪”一句有什么表达特色?请略加分析。(2分)

⑶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第2课时

一、【常见意象】

(一)从下面诗中筛选概括意象 1

一剪梅

【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

摸鱼儿

辛弃疾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3

闺人赠远

【唐朝】令孤楚

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4

寄夫

【唐朝】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5

哭夫

【唐朝】裴羽仙

良人平昔逐蕃浑,力战轻生出塞门。从此不归成万古,空留贱妾怨黄昏。

总结【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二、【风格特色】常用写作手法

多用第一人称(即抒情女主人公内心独白的方式)续写女性怨情。多通过情态、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和恰切的比兴衬托来刻画形象抒发情感。浓重的感伤情调、细腻的心理描写、言浅意深的艺术风格

(一)浓重的感伤色调。唐代的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这由古代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社会地位和心理状态所决定,也为两类诗的主题(即“怨”)所决定,周汉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歌中的宫怨诗和闺怨诗已然构成一种感伤的传统色调;文人所作,则无论是宫怨诗的悲叹“君恩无常”和“妾身薄命”,还是闺怨诗的抱憾色衰爱弛或夫妻分离,其感伤色调亦极为明显。

(二)细腻的心理描写。一首诗,既是一幕人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一曲痛苦心理的哀歌。除了心理独白还往往通过情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形象地刻画抒情女主人公的心理。

(三)在上述特点的基础上,又构成了两类诗“浅而能深”的艺术风格。“浅”是指它们的语言都朴素自然、浅显易懂;“深”是说它们的意境却往往能深婉悠长、含蓄无尽。例如沈德潜评

王昌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优柔婉丽,含蕴无穷,使人一唱而三叹。”评《殿前曲》:“只说他人之承宠,而己之失宠,悠然可会,此国风之体也。”(以上并见《唐诗别裁集》卷十九)又譬如,两类诗一般不重使典用事,即或使用,亦皆避生就熟,无非阿娇、班姬、昭君、卓文君、望夫石、牛郎织女之类,一看便知;然又往往能化熟为生:或者“夺胎换骨”,或者做“翻案文章”,意境便觉深婉。

(四)强烈的人、物对比。人的不自由,物的自由。

“春来却羡庭花落,得逐晴风出禁墙”(郑谷《长门怨二首》其一),以庭花可出禁墙反衬宫女身遭幽闭。

(五)借景抒情

一、以乐景写乐情。美好之景通常给人愉悦的感受,诗词中也常用美好的景物来烘托美好的心情。这种基本可以忽略。

二、以哀景写哀情。古典诗词中经常采用诸如“西风”、“落花”、“古道”、“昏鸦”之类的萧杀景物来烘托人物内心的凄戚。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的上片描摹了一幅饱蘸哀愁的图画:西楼月残;庭院深深;孑然独行。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人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此外如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等。

三、以哀景写乐情。衰败之景通常引起人的愁苦之情,但古典诗词中有时也通过景情的反差来强化昂扬欣喜之情。

四、以乐景写哀情。古典诗词为了突出人物的痛苦、哀愁,有时用令人愉悦的明媚景物来作衬托,以达到强化人的愁苦之情的效果。如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红花一般用来烘托欢乐情绪,这里起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此外如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如火夕阳,悠悠江水,反衬了少妇终日盼夫不归的失落。

四、哀景写哀情

(六)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的使用

【课堂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怨歌行

明•谢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1)诗歌的第一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试结合“长”和“寒”加以分析。

(2)诗中的比喻新奇,向来为人所赞赏。其实。把“君心”比作明月并不是谢榛的首创,宋朝词人吕本中的《采桑子》中有:“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只有相随无别离。”试比较两首诗中“月”的不同。

4.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9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十)

寄 夫 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1)全诗四句的写法有一个共同之处:每句都包含两层相对或相关的意思。请具体分析诗 的第二句。(4分)

(2)这首诗是如何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表现主题的?请具体分析。(4分)

5、(蚌埠市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6(20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⑴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⑵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景象:

原因:

(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独 不 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九月”句意思:寒风吹落木叶,妇人们为征夫准备冬衣。“流黄”:一种绢,此处指帷帐。

(1)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并指出作品的社会意义。(2分)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1_2012020709464084 篇4

基础点: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语言,是鉴赏诗歌的关键,因为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炼字、炼句、诗眼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

(1)炼字,即锤炼词语,是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挑选出来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以形象地描摹事物或精确地表情达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炼字包括炼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等。

(2)炼句就是锤炼句子,好的诗句,使用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或是以少总多、婉曲坦陈等表现手法,使诗句精警动人。鉴赏诗句题着眼于诗歌描景、抒情、情景交融、推陈出新、创新等几个方面。

(3)诗眼就是诗句中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的字,赏析诗眼,和炼字的角度基本相同。

(4)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做好这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有哪些。

重难点:1.诗歌的语言风格鉴赏。2.明确诗眼并赏析。

[考法综述]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关键点在于把握其语言的艺术特色,解题时我们需要在了解诗歌语言特色的前提下积累常见的语言风格。

命题法1 炼字

典例1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 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湿”“迷”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重点是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就题目要求赏析的字眼从词性、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角度分析其对诸如使诗句内容更形象生动、使感情表达更酣畅淋漓等方 1 面的作用。答题时最好采用先具体后概括或先分析后总结等形式,首先对诗句加以解释,然后再对其作用做总体概括。本题题目要求对“湿”“迷”二字进行简要赏析。通过阅读诗歌可知,本题中的“湿”“迷”二字运用了使动的用法,诗句的含义是“风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从而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典例2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

[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属于炼字型。作答时,可按解释意思、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指出表达效果三个步骤进行。“常”与“偏”是副词,往往表示程度的差别,在这古诗中两字,使客观景物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好像是“寒山”“新月”有意为之,增强了作者的悲秋之感。

解题法1 解答炼字题的基本方法 ------------

(1)看字词是否传神。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词语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特别要注重对动词、形容词、副词、修饰语的咀嚼。在鉴赏字词中要学会结合语境去揣摩词语的生动形象、凝练传神,进而体会词语在全句或整篇中的表达效果。

(2)看字词是否造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

(3)看字词是否显性。所谓“显性”就是词语里能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重难点拨

[常见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3)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4)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为什么? [思维过程](1)结合字词的用法特点、词性特点和修辞特点解释它的字义,包括字面义和语境义。(2)结合炼字所在具体诗句解说字词的作用,或谈它对整首诗意境的作用,或谈对诗人感情的作用、或谈在描摹情景情态的效果。

(3)分析表达效果,即在诗歌情感角度起到什么作用,并且是什么情感。[答题模式] ×××字的含义是×××(这一部分视情况而定),写出了×××的意境,运用了×××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有×××的作用。

炼字的不同词性的作用

一首诗词往往因一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一般来说,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心动词,形容词和虚词。赏析炼字题时,一定要熟知不同词性的不同特点。

1.动词

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典诗歌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字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也表现在动词的运用层面,同时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又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中的“垂”字、“涌”字,有力地烘托了苍渺高阔的意境。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我们必须格外留意。2.形容词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为动词。

(1)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如王驾《晴景》:“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情景,才能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2)形容词的活用。如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在这里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词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如果“红”“绿”仍作形容词用,说成“樱桃红,芭蕉绿”,就会味同嚼蜡。

巧用形容词,可以绘景摹状,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黄、翠、白、青”四个形容词,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吴文英的“乡梦窄,水天宽”(《鹧鸪天·化度寺作》),“窄”与“宽”形容与对照俱妙。

3.数量词

数量词在渲染气氛、描景状物、表情达意、说事明理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诗 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不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高明的诗人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再如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中“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其中的“两枝”将诗人惜花、怜花的一片痴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数量词往往含虚数的意义,有很好的烘托作用,能增强诗句的表现力。

4.叠词

叠词具有强调作用:能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做修饰词或拟声词时),使情感更加绵密曲折,在形式上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富有音乐美。

张仲素的《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前两句,“城边”“陌上”“柳丝”与“桑林”,已构成一幅春郊场景。“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写出桑条颜色的青翠可人,这两个叠词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

除以上两者外,叠词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孔雀东南飞》中“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模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刘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5.虚词

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唐朝诗人善于运用虚词,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方”“始”两个虚词表现出的是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词的美的效果了。

6.拟声词

拟声词在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作用是使诗文更加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命题法2 炼句

典例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 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题目要求简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解答这类试题应首先指出诗句应用的表达技巧;其次联系诗句,分析内容;最后明确指出如此描写带来的艺术效果,即总结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本题所选诗句从内容来看是写山中之景,手法上,首先就要考虑写景的常用手法,如动静、声色、视听等。“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山谷异常安静,风声响彻山间,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显得更加浓重,也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上一句是从听觉的角度写声音,而下一句是从视觉角度描写看到的景象,视听结合,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

解题法2 解答炼句题基本方法 -------------

炼句就是锤炼句子,使用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或以少总多,婉曲坦陈等表现手法,使警句、诗句动人。

(1)找出关键词并解释其语境义。

(2)展开联想,描述该句景象或情状,或概括其营造的意境。(3)点出该字运用的表现手法。(4)分析诗人表达的感情或主题。重难点拨

[常见设问方式](1)分析某一诗句的含意。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词)的首句(承上启下或结句)。(3)请对这首诗的第几联进行赏析。(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解答技巧](1)理解内容,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2)分析语言。有的句子倒装、有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开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凝练的美。

(3)看表达技巧。有的字运用了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是要分析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4)看句子的位置。句子处在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句首,有点题,开篇、奠定情感基调之妙;中间有转折之意,承上启下的作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径,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思维过程](1)理解诗句含意,描述诗句内容。

(2)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尤其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

(3)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对全诗所起的作用。(4)点出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 诗句写出了×××的内容,运用了×××手法,表现了×××情感,有×××的效果。命题法3 语言风格

典例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语言风格特点的能力。先要考虑诗人的一贯风格,然后再根据具体诗歌进行分析。这首诗“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奇阆苑,诗风飘逸浪漫。

解题法3 解答语言风格题的基本方法 ----------(1)结合语言特点,辨识、界定风格。

(2)结合具体诗句,阐释风格。在具体运用时可根据题干指向,或一步,或两步,不必拘泥,在界定风格时,可以概括、变通使用平时掌握的风格术语。

重难点拨

[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首句(承上启下句或结句)。(3)请对这首诗的第几联进行赏析。(4)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5)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解答技巧](1)掌握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做到心中有数,面对陌生的诗歌能从容应对。

(2)对照诗歌风格特色进行细致分析,找出切合的例子,运用具体例子说明自己的主张。[思维过程](1)明风格。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列例证。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析感情。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题模式] 该诗(句)具有××××的语言特色,从××××句子(词语)中可以看出×××的特点,作者运用这些语言表现了××××的情感。

常见诗歌语言风格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

1.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平易近人;或用口语,情真意切;或朴素自然,宛如民歌。总之,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呈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20个字,毫无难解之处,表面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2.清新雅致(也称之为“清新自然”“清新”)

此种语言风格的诗常为写景诗,诗中景物优美,色彩明丽,诗人描写景物的手法也常多样,多用比喻或拟人,景物描写或动静结合,或声色并茂,常表达作者怡然喜悦的感情。如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美。类似的诗还有王维与孟浩然等的山水诗。

3.华美绚丽

其特点是常常借用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来表现奇幻的情思,常表现在运用典故上。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晓梦”与“春心”,表现诗人的多情易感;“蝴蝶”与“杜鹃”,引起读者翩飞、悲啼的联想;“月明”与“日暖”,引人入苍凉寥廓、温丽凄迷的情境。诗人化实为虚,连用四个典故,以四幅清丽、静谧、迷离而又含带凄切的景象,寓托自己的遭遇和心情意绪,使人既难以指实言明却又有所感知,从而吟咏于口而思索于心。

4.委婉含蓄

这种风格的诗往往不直接把意思说出来,或借景抒情,用景物的色彩与特征暗示(烘托)个人的情感;或语意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或用典故,借古人的事抒自己的情;或在对比中表达个人情感态度;或托物起兴,寄托个人情感(或讽喻等)。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为花醒,为花憎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开的惋惜之情。

5.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雄浑磅礴

这种风格的诗气势雄伟,立意高远,笔力雄健,气概恢宏。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的《大风歌》;有的慷慨悲壮、视死如归,如项羽的《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7.豪迈奔放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歌的特点。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浩荡,一泻千里。

8.悲慨

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怀才不遇,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9.洗练

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蕴无穷的境界。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10.沉郁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杜甫之诗,为沉郁之极至。忧愁是杜甫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11.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12.冲淡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享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

13.旷达

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人物是苏轼。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听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词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

需要指出的是,风格指的是艺术创作上的独到之处,每一个诗人都各有自己的风格特点,而同一个词人也可能具有多种风格。

另外,我们要熟记一些鉴赏语言特点的常用术语:行云流水、细腻传神、言近旨远、淋漓尽致、言简意赅、浓墨重彩、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出神入化、脍炙人口、有节奏感、有 音乐美、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有艺术感染力等等。

题组一 炼字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 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炼字型诗歌鉴赏题型的把握。考生可从字的本义,在诗句中的意义,以及其表达效果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如,①荒,荒凉冷落;瘦,贫瘠。(字的本义)②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月,瘦瘠之至。(放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③作用效果:“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在感情上所起作用)考生若能准确解读诗歌(借助注解),按老师平时所教方法来对炼字型题目进行答题,与答案应该没有多大出入。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解析 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情感和炼字综合的题目,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即可。开头两句要抓住“高卧”“仰看”的描写来体现悠闲自得的心情,炼字的题目主要从“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几方面分析,此题是景物描写,应从“炼意”和“炼境”的角度分析,写出山峰的特征。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过苏州 苏舜钦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注] 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简析“东出盘门刮眼明”中的“刮”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刮眼明”,指令人眼界明亮、开朗。一个“刮”字,生动写出了细雨过后,天气放晴,气清水秀,景色清新明媚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 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云锁朱楼”一句的诗眼是哪个?请分析这个字妙在何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句的诗眼是“锁”。“锁”字含义丰富,除了给我们云雾压楼的阴霾感觉以外,还具有锁在深闺的女子不得自由的意味。

解析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古代填词,有个基本写作方案,那就是上片描叙景色,下片状情。以景带情,定好调子。起句开门见山,描绘出一幅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春日迟迟,和煦的阳光抚弄着杨柳的柔枝嫩条。一个“弄”字,形象生动鲜明。良辰美景,信步走在花间小径上,一股暗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春天多么美好啊!第三句开始转折。好景不长,清明过后,却是阴霾的日子,云雾笼罩着朱阁绣户,往事不堪回首。“锁”字,除了描绘云雾压楼的阴霾以外,还具有锁在深闺的喻意。

题组二 炼句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

④②

[注]

暮亦行。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构思精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

解析 赏析诗句主要的切入点是意象的含义、意境的创设以及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其中手法的运用往往伴随“炼字”而出现。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赏析诗句的切入点一般为意象的选取,手法的运用,此题主要的就是“花须落”“柳絮行”“蜂抱”“鱼吹”的结合,手法上注意“抱”“吹”的运用。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首先理解两句诗的基本含义,再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每句诗对诗歌主旨及结构方面的作用。第一首诗的结句与“怪来诗思清人骨”句形成因果关系,也是诗人情感凝结处;第二首诗的结句存在理解的多向性,可以理解为诗人从正面展现自己的情态,也可以理解为诗人从侧面衬托隐者的生活状态。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表达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诗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竟晓”一词遥承“梦断”)暗示诗人(梦醒之后)辗转无眠,直到天明。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

解析 这是一个写景的句子,作用在于借景抒情,理解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竟”和“空”来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是离人泪。

[注] 谩:徒然、空自。

请赏析“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借景抒情、想象、虚写、对偶,词人想象自己夜间独宿孤馆,借雁声、残月抒发深沉的思乡之情。

解析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全文揣想着笔,身未经而心先历历想,念及此,不禁黯然伤神。这是对“凄凉只恐乡心起”的第二层回应和铺染。“一声征雁”,使人想到一字抵千金的家书,又自然会发出“雁归人未归”的感喟;“半窗残月”,则使人想见“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的梦后惆怅之情。总之,独宿孤馆,乡思盈怀,所闻所见,无不献愁供恨,催人泪下。这四句与上片“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四句遥相映照,前后相连相生,全词和谐化一。

题组三 语言风格

1.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词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豪放派的特点,从意象与意境两个角度分析。“大鹏”“丹凤”“北海”“太阳”都体现了开阔的特点,诗歌中的人 ②

[注]

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物形象与前面的意象结合又形成了刚健有力的意境。

2.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略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朴素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语言风格特点的能力。首先,考虑诗人的风格,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这首诗抓住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明快、清新。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朴素自然。

3.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朴素自然。整首诗的语言没有任何雕琢,平易通俗,感情真挚。不论是前两联交代自己对灯孤坐,还是后两联遥想家人,都是如此。

上一篇:优秀高一班主任计划1200字下一篇:初级日语量词的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