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旅游市场分析

2024-11-19

滨海旅游市场分析(精选8篇)

滨海旅游市场分析 篇1

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

【摘要】:滨海旅游是新兴的一种新兴的现代旅游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近年来滨海休闲旅游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极大的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分析我国滨海旅游的现状出发,提出制约我国滨海旅发展的相关因素,并分析我国滨海休闲旅游的市场定位,指出了我国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和相关意见。

【关键词】:滨海旅游;市场定位;可持续快速发展;

滨海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滨海旅游业是指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服务活动。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104km的大陆海岸线,1.4×104km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可管辖的海域南北延伸近40个纬度,面积达300多万km2,有中温带、暖温带的海上景致,更有热带、亚热带的海洋风光,拥有丰富多样的滨海旅游资源。所以我国滨海旅游开发的潜力十分巨大,滨海旅游开发将成为未来世界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滨海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各部门对发展滨海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没有形成合力。很多地区和部门对滨海旅游业发展重要性认识不够,部门工作没有形成合力,致使滨海旅游业起步较晚,产业程度低,这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尤为明显。

2、旅游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无法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一直是制约裘村滨海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滨海地区交通状况差,严重影响着投资者的积极性和信心,通往旅游景区的道路几乎全是四级公路,甚至是沙石路,交通可进入性差,不利于大规模发展滨海旅游业。

3、重产值、轻视环保。发展旅游业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资源的损耗、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许多旅游景点在开发过程中,以牺牲环境代价来换取短期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4、旅游旅游从业人员聚散过频,人才匮乏,经营分散,质量控制缺乏保障。由于滨海度假旅游业是新兴产业,起步又晚,滨海旅游业的人才短缺和无序开发,严重影响了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二、滨海旅游业的市场定位(以深圳市为例)

1、创建国际化现代化的滨海城市。海滨旅游的国际化是一个全新的奋斗目标,必定能

冲进滨海旅游业实现更大的跨越。深圳特区成立20多年来,建成了一必有国际水准的旅游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外国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到目前为止,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00多家在深圳投资创业,2003年深圳接待外国游客达107w次,位居世界前列。

2、突出滨海特色。早在2004年初,深圳市就确立了滨海旅游的新目标:滨海特色。为此,深圳针对现状、优势和未来发展的全面评估后做出了新的目标定位,符合深圳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方向,突出深圳市的特色和内涵。以“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资源观为规划的基本远侧,启动旅游与国土部门已形成的联络沟通机制,协调安排滨海旅游诚实用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旅游开发带动和生态城市建设原则

保护好海岛风貌,突出由专门旅游休闲岛、特色海产、标志性环岛工程、标志性海岛建筑、标志性滨海广场、标志性海上宾馆和滨海高档别墅群组成的“海之韵”城市特色,建设“现代化港口新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清洁生产,形成以生态农业(渔业)、生态工业为核心的生态产业体系,实施从“生态园区”建设到“生态岛”建设的“海上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三、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坚持政府主导,强化监督机制,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海旅游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来发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把发展滨海旅游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平台。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旅游发展新路子,开创新型的旅游开发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

充分发挥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旅游行业管理力度,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大胆探索适应旅游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其他有关部门要强化旅游意识,主动支持、配合旅游主管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共同培育滨海旅游产业。

2、加强环境保护,走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滨海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优美的滨海环境,两者相辅相成,滨海旅游的不合理开发和发展会给环境带来破坏,而环境的破坏又会导致滨海旅游的衰退,这是恶性循环。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滨海旅游的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首先,资源开发必须以经济的发达、科技的进步作为基础,坚持适度的原则、合理规划。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考虑到旅游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可盲目上滨海旅游项目,否则既浪费了投资,又破坏了资源。做好景区内部规划,尽量采用低密度开发,保持景点原貌。对开发出来的滨海旅游产品要强化管理,通过经济、法律、科技、宣传教育等手段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同时要做好邻近区域的工业的规划,避免工业污染。

四、其他加快滨海旅游发展的建议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投资渠道,打造精品旅游区。加大滨海旅游招商引资工作,是推进滨海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特别是裘村镇的滨海旅游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开发建设阶段,招商引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把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重点之重点、关键之关键”。在滨海旅游业发展中,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建立“谁投资谁受益”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一是进一步制定完善优惠政策,从土地取得、资金投入等方面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扶持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为投资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发动全社会力量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滨海旅游开发,充分利用内外资,扩大筹资渠道,包装开发项目,积极向海内外招商引资。三是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支持旅游企业通过资本运营等方式有效解决资金筹措,努力促进“大社会办大旅游”的格局,探索滨海旅游产业新的融资方式,促进滨海旅游经济繁荣发展。

2、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加强对滨海旅游整体形象设计、策划和宣传。旅游的形象已成为影响人们外出旅游选择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鲜明的旅游形象是一个城市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持久动力,良好的旅游形象张扬了城市个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因此,塑造一个较为完善的旅游形象是旅游业崛起的必由之路。

利用会展节庆活动促进旅游发展。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办好旅游文化节,每次推出新的旅游主题,使办节逐步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经营和运作。积极申办、组织有影响的会议、展览、体育比赛等大型活动,借势造市,开成良好的旅游效应。真正使节庆会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3、加快培养滨海旅游专业人才。滨海旅游与其他类型的旅游活动有很大的差异,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进行指导、支持、帮助。随着我国加入WTO,旅游市场与国际接轨,以及旅游者的滨海旅游活动向高层次发展,这种需求就更加明显。滨海旅游专业人才包括管理者、营销者、导游、解说员、救护员、环保人员、海滩养护人员、海上运动教练等。要快滨海旅游人才的培养,以满足蓬勃发展的滨海旅游市场需求。

滨海旅游市场分析 篇2

关键词:滨海旅游业,沿海开发,滨海旅游

滨海旅游主要是依托海岛、海滩、海岸、海水等滨海资源开发出来的一种旅游产品。目前, 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膨胀及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回归自然”已成大势所趋, 上山下海成为两种旅游潮流。据统计全球每年都有超过50%的旅游者奔向海滨。联合国《21世纪议程》指出:“沿海国家应当探索、扩大依靠海洋资源开发休闲和旅游活动的潜力”。全国有24个省市区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或重要产业。江苏作为拥有近千公里海岸线的沿海省份, 滨海旅游业是江苏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在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中, 滨海旅游业成为了江苏沿海开发中的重要产业。

一、文献综述

对江苏滨海旅游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 但是对滨海旅游研究的文章相对较多, 他们的研究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柴寿升 (2002) 等在《滨海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中分析了滨海旅游价值, 简介了世界滨海旅游布局概况及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于庆东 (1998) 在《中国海洋旅游分区及其特点》中将中国的旅游区分为环渤海地区海洋旅游区、长江三角洲海洋旅游区、闽江三角地区海洋旅游区、珠江三角洲海洋旅游区、海南岛旅游区五个区。江苏沿海属于长江三角洲海洋旅游区, 他指出:本区已基本形成了以上海、杭州为中心, 以南通、连云港为左翼, 以宁波、温州为右翼的旅游格局。说明江苏沿海地区的连云港和南通滨海旅游业已具有一定基础。徐菲 (2000) 在《江苏滨海生态旅游的理想开发模式与管理对策》中, 指出了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和常规旅游发展模式的区别, 提出了江苏沿海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 认为江苏沿海可开展三种生态旅游类型:自然保护区 (森林) 生态旅游, 海洋生态旅游, 乡村、渔村风俗旅游, 并提出了相应的江苏滨海生态旅游管理的对策。葛云健 (2007) 等在《创建盐城国家滨海湿地公园的构想》中, 对江苏沿海淤泥质海岸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 提出了盐城国家级滨海湿地公园的构想。曲丽梅 (2004) 等在《辽宁滨海旅游资源区划与开发对策研究》中对辽宁省滨海资源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 为我们研究江苏滨海旅游资源及开发提供了相应的思路。还有一些对江苏沿海具体城市的滨海旅游业的研究, 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二、江苏滨海旅游的资源状况

滨海旅游是基于海滨自然资源和文化条件的旅游。所以滨海旅游资源不仅包括自然海滨条件, 也包括长期形成的文化旅游资源。

(一) 江苏滨海自然旅游资源

江苏海岸带受季风气候控制, 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带, 兼受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的双重影响。江苏海岸线北起苏鲁边界的绣针河口, 南抵长江口北支的启东嘴, 全长954km。地貌沉积类型丰富, 包括砂质海岸、基岩海岸和淤泥质海岸。岸线中除绣针河口至兴庄河口为沙质海岸、西墅至大板艞为基岩海岸外, 其余均为粉砂淤泥质海岸, 占全省海岸线总长的90%以上。江苏海岸线经过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 连云港海岸以基岩海岸为主, 可发展传统的海岸旅游。江苏沿海的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盐城、南通两地, 以盐城分布最广。江苏的滨海旅游资源中, 滩涂资源丰富, 是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滩涂湿地。海岸湿地面积4439.43平方公里。江苏沿海淤泥质海岸生物多样性显著, 是澳大利亚和东亚之间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 在此停留的鸟类中仅国家一类保护鸟类就有11种, 二类保护鸟类36种, 包括丹顶鹤、白鹤、灰鹤、天鹅等珍稀鸟类;而且还生活着大量的潮间带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 也是獐子等各类兽类的家园。这些都为江苏沿海开展自然保护区 (森林) 生态旅游、海洋生态旅游提供了资源。

(二) 江苏沿海人文旅游资源

江苏自古以来经济发达, 历史文化悠久, 人文资源丰富, 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江苏沿海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主要如下表1所示。

除以上景点外, 三市还有很多未能很好开发的旅游资源, 例如:连云港的徐福文化、东海水晶、温泉等资源、桃花涧、东磊;盐城的东沙岛、发阳渔村、花都森林公园等;南通的海底世界、江海风情园等景区。江苏沿海大量资源条件较好的景点游客量少, 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三) 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江苏沿海滨海旅游资源丰富, 既有连云港北部的基岩海岸, 又有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滩涂湿地。特别是连云港和盐城滨海旅游资源比较集中和可开发程度较高, 从资源的利用方向和条件进行观察, 连云港和盐城的滨海旅游资源与南通相比较为丰富, 主要表现在:

连云港拥有优越的传统资源, 拥有大陆岸线176公里, 海域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 其中40余公里基岩海岸、30余公里沙滩岸线为江苏千余公里海岸线中所仅有。传统滨海旅游开发的条件较好, 目前连云港滨海沙滩五处, 分别是:赣榆县海州湾度假旅游区、东西连岛大沙湾海滨浴场、苏马湾海滨生态园、高公岛的黄窝度假旅游区、西墅海滨浴场。根据陈君在中国滨海旅游资源分区及功能评价表中, 将中国的滨海旅游区分为四个旅游带, 分别是:环渤海旅游带、上海弓形旅游带、闽粤桂滨海旅游带、海南滨海旅游带, 其中上海弓形旅游带包括江苏滨海旅游区、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和浙东滨海旅游区。江苏滨海旅游区主要指连云港滨海游览区, 根据陈君的观点, 连云港旅游资源的主要特色为花果山和摩崖石刻, 连云港滨海旅游的主体功能包括观光、生态、购物、科学考察、文化民俗等, 与其他的旅游区相比, 度假、宗教和竞技运动三个功能较为欠缺。这种观点, 基本反映了连云港滨海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由于经营体制方面的原因, 连云港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 旅游业发展也较缓慢。没有起到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作用。

盐城属于淤泥质海岸, 滩涂资源丰富。葛云健等在《创建盐城国家滨海湿地公园的构想》一文中, 对江苏沿海淤泥质海岸主要湿地旅游资源价值进行了AHP评价, 评价从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开发条件和综合价值等方面进行。发现江苏沿海2个Ⅰ级评价湿地旅游资源均属盐城, 12个Ⅱ级湿地资源, 7个属于盐城, 5个属于南通。另有11个Ⅲ三级湿地旅游资源区。Ⅰ等级的旅游资源旅游价值大, 知名度高, 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开发条件。Ⅱ等级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最大, 它们旅游价值高、吸引力大, 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但是由于目前基础设施或配套设施不完善, 而未能充分利用,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可以这类资源为主要突破口。

三、江苏滨海旅游的开发策略

江苏省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江苏沿海开发战略, 江苏沿海的开发主要依托对海洋经济的开发, 滨海旅游是海洋经济的一个主要的产业, 需要统筹开发, 沿海城市需要充分利用本区丰富多样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将滨海旅游产业建设为区域支柱产业, 使江苏滨海旅游产业成为一个具有明显特色, 兼有观光、娱乐、疗养、文化和体育等功能, 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 省内具有重要地位的旅游基地。为了达到以上目标, 可以制定以下措施:

1、设立江苏滨海旅游政策促进委员会, 全面推动江苏滨海旅游的发展。以省旅游局牵头, 以沿海三市旅游局为基础, 联合海洋与渔业局相关专家, 成立江苏滨海旅游开发促进会, 下设滨海旅游开发促销委员会、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委员会和滨海旅游公关协调委员会, 分别负责江苏滨海旅游资源产品的开发、市场运作和品牌促销等环节的管理方针和政策的制定, 将江苏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市场促销、品牌公关和相关部门协调系统地联合成一个整体, 形成一条龙式的滨海旅游开发管理体系。江苏滨海三市资源不同, 需要制定不同的开发战略进行开发, 同时需要协调三地的旅游资源, 打通沿海旅游线路, 使滨海旅游线路与长三角旅游线路进行对接, 拓展长三角旅游的层次;同时, 以连云港为中心, 建立江苏滨海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 争取西部内陆客源, 使国内游客沿陇海线而来, 沿江苏旅游通道南下, 而不是沿山东滨海北上, 积极拓展中西部市场。同时利用江苏沿海融入长三角的机会, 吸引长三角发达地区的旅游客源, 拓展自驾游等特色旅游线路, 使海上旅游成为上海、苏南等地游客的休闲度假的首选。

2、改革滨海旅游管理体制, 强化旅游开发市场意识。滨海旅游是一项产业, 其发展必须面向国内外旅游市场, 参与旅游市场竞争。旅游主管部门必须营造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意识, 摆脱对旅游景区的直接经营和对旅游开发项目的直接管理, 将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作为部门的工作重点。完善旅游管理部门的评价体系, 把滨海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旅游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 逐步弱化旅游管理部门的经济发展指标, 结合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评价, 把旅游开发建设推向市场。结合江苏滨海旅游资源的环境特色, 制定并不断完善江苏滨海旅游景区两权分离政策, 并以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在保证旅游资源国家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前提下, 为江苏滨海旅游景区经营权的转让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法律保证, 在增强投资者信心的同时对投资者的不当开发行为实施法律约束。

3、建立滨海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推动旅游信息网络化建设。建立江苏滨海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以江苏滨海旅游信息网络化建设为先导, 建立江苏滨海旅游目的地促销网络, 发展国际一流的、直接面向国际游客的江苏滨海旅游信息窗口。采取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 推动江苏旅行社的网络化、集团化建设, 培植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的旅行社集团;同时吸引外资旅行社在江苏沿海的发展, 通过国内大的旅行社集团和外资旅行社的竞争来推动江苏滨海旅游的国际化发展。

4、顺应滨海旅游市场发展,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强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信息搜集和游客需求调查, 并根据江苏滨海旅游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进行国际旅游市场的目标定位, 明确潜在的国际国内游客目标群体。根据其需求特点有选择地开发适合市场需要的江苏滨海旅游产品, 如具有海洋特色的前三岛海鸟观赏和海产品养殖捕捞游;高层次的海上游览项目;湿地观光旅游项目等。

5、贯通江苏滨海旅游大道, 促进黄金岸线一体化建设。江苏沿海滨海旅游以连云港为基础, 在目前公路建设的基础上, 推动连云港、盐城和南通的滨海旅游通道建设。本着江苏滨海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方针, 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江苏滨海旅游大道。在滨海大道建设的同时, 开发便捷的、贯通式的旅游黄金线路的建设, 以江苏沿海有特色的重点景区为核心, 组合不同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构建江苏滨海黄金岸线旅游系列产品。

6、建立旅游开发监控机制, 确保滨海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确保滨海旅游景区的规范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应尽快建立起适应滨海旅游市场开发需要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 推行景区、文物、旅游管理合一, 海洋、环保与旅游管理相互协调的管理体制, 强化滨海旅游景区市场运作的监督功能。旅游局作为政府旅游主管部门, 要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 重点抓好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管理和旅游开发项目的建设评价工作。对旅游景区内建设项目要全面评估, 从全省滨海旅游市场结构与布局要求出发, 在旅游资源保护和环境影响多方面进行审核, 既要保护投资商的经历利益和合法的经营权利, 又要确保滨海旅游景区开发的规范有序, 实现江苏滨海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保尔.我国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科学, 2006, (6) :43-46.

[2]葛云健, 张忍顺, 杨桂山.创建盐城国家滨海湿地公园的构想[J].资源科学, 2007, (1) :106-111.

[3]曲丽梅, 李晶.辽宁滨海旅游资源区划与开发对策研究[J].海洋科学, 2004, (11) :67-71.

[4]刘康.滨海旅游开发拓展与突破——山东滨海旅游发展战略及对策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4, (6) :70-74.

[5]韩曙平.连云港滨海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特区经济, 2009, (2) :46-47.

滨海旅游市场分析 篇3

关键词:三亚;国庆“黄金周”;消费结构

游客消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需求消费,包括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另一方面是更高层次需求的消费,包括景区门票费、购物、娱乐等。经验显示,更高层次的消费占的比重越大,则旅游业发展水平越高,反之,则发展水平越低。

一、三亚国庆“黄金周”过夜游客消费结构分析

三亚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排头兵,热带滨海旅游知名度、美誉度近年来不断提高,每年接待的过夜游客人数已经过千万,并且还在高速增长,旅游收入持续不断增加。而国庆“黄金周”是我国的特设旅游假日,到三亚旅游的游客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主要以201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调研的350份游客问卷来进行具体分析。

(一)游客旅游方式分析

游客旅游方式一般来说主要分为三种:跟团旅游、自驾游、其他。自驾游为142份问卷,占调查总问卷数的41%,跟团旅游问卷仅有78份,占比22%,其他为130份,占比37%。由于跟团旅游包含团费,消费结构跟自由行不完全一致,对于消费结构的分析也应该相应的分为跟团旅游和自由行两种来进行分析。

(二)游客旅游目的分析

游客旅游目的主要分为七种,包括:观光、休闲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会议、文体科技交流、其他。休闲度假游客问卷数为173份,占比达到了49%,已经成为了国人旅游的主要目的,观光问卷为139份,占比为40%,探亲访友为28份,占比8%,其余均未达到1%。随着国民收入的快速提升,对旅游的需求层次也随之提升,游客正从观光为主的初级阶段,向休闲度假旅游的更高阶段演变。旅游的目的改变,旅游的消费结构也会改变,会逐渐向购物、娱乐倾斜。

(三)游客消费结构分析

游客消费结构是指游客在整个旅行过程中的花费比重。

1、跟团旅游消费结构分析。跟团旅游消费结构主要包含团费、返程交通费、购物、娱乐、其他六个方面。经统计,跟团旅游78份问卷,旅游的总消费为879537元,消费人数为195人,人均消费为4510元。跟团旅游中团费仍然是最大的旅游消费部分,占比58%,团费包含了餐饮、住宿、部分交通费用,大部分为基本消费需求,从比重上来看,跟团旅游中基本消费需求仍然是第一位的,显示游客在消费行为心里预期上最大的考量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旅游团。旅游购物支出比重为25%,为第二大旅游消费支出,显示一般游客出游购物意愿相对比较强烈。返程交通费占比9%,显示游客的消费选择行为中,有不少游客的出行,属于自由行与跟团旅游相结合。娱乐费用支出占比6%,显示游客外出旅游时更高层次的心里需求较强。

2、自由行消费结构分析。自由行包含自驾游和其他两类,主要分析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景区门票费、购物、娱乐、其他、消费人数等七个方面。经统计,自由行问卷共272份,旅游的总消费为2625338元,消费人数为742人,人均消费为3538元。旅游消费支出第一位的是购物,占比27%,相较跟团旅游更高,另外两项娱乐和其他消费支出也相较跟团旅游高,显示自由行的游客消费心里需求比跟团旅游的游客更高,这与目前众多学者分析结果相一致。返程交通费占比达到26%,排名第二,此项费用占比过高显示三亚毕竟是我国最南端的城市,距离各个客源地都相对比较远,交通费用相对比较高。另,住宿费占比13%,餐饮费占比13%,加上返程交通费,3项合计为52%,超过五成,显示旅游基本需求消费仍然过高。

(四)游客国庆“黄金周”三亚过夜天数分析

游客过夜的天数越多,旅游消费就越高,国际上一直在寻求让游客能够更多的在旅游目的地过夜,进行更多的消费。过夜三日的问卷数最多,为98份,占比28%,其次为过夜四日95份,占比27%,过夜五日70份,占比20%,三项合计占比75%,显示目前国庆“黄金周”到三亚旅游游客更多的倾向于3-5日内的旅游。

(五)旅游消费结构指数分析

旅游消费结构指数是指更高层次需求的旅游消费与基本需求旅游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衡量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达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这个比例关系数值越大,则旅游消费结构越趋于高级化。自由行游客的旅游消费结构指数为89.5%,跟发达国家相比偏低。

二、三亚国庆“黄金周”过夜游客消费结构问题分析

虽然三亚的2015年国庆“黄金周”旅游非常火爆,过夜游客数量逐年增多,但是从问卷的统计分析情况以及游客访谈情况,还是有很多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消费结构指数偏低。无论是跟团旅游还是自由行,基本需求旅游消费的比例均超过五成。三亚作为一个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住宿费以及餐饮费偏高,在全国数一数二,超过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天价住宿费以及宰客现象经常见诸于报端。由于旺季运力不足,经常出现旅游黑车胡乱叫价,增加游客交通支出。这些乱象不仅增加了游客的消费支出,还降低了三亚的美誉度。

(二)旅游消费结构单一。目前三亚能够提供给游客进行消费的旅游产品过于单一,景区产品主要是海洋沙滩,民俗风情,重复建设的情况较为严重,没有差异化。购物和娱乐等项目的开发太少。旅游产品同质化,游客去过一个之后,对另外一个心里期望就会减小,以观光旅游为目的的游客过夜天数就会减小,旅游消费无法提高。

(三)购物消费比重太低。根据统计,目前在发达国家,游客的购物消费已经占旅游总消费的四成以上,而从本次统计情况来看,到三亚滨海旅游过夜游客的购物消费仅仅只占到四分之一,还有不小的差距。

(四)交通费用占比过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落后。自由行交通费用支出占比达到了26%,主要原因是三亚毕竟是我国最南端的城市,距离各个客源地都相对比较远,交通费用相对比较高。虽然自驾游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我国的燃油费以及路桥费价格比较高也是导致交通费用支出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优化三亚游客消费结构的建议

综合来看,三亚市目前对旅游产品、景点景区的开发力度仍不够到位,游客在“游、购、娱”方面的消费虽有所提升,但潜力并未得到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不浓,现提出针对性建议如下:

(一)加强市场监管,严肃查处乱涨价,宰客和旅游黑车等行为。交通费、住宿费和餐饮费是游客的基本需求消费,如果不能把基本需求消费降下来,优化三亚游客消费结构就无从谈起。

(二)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相似的景区要针对不同的游客进行差异化改造定位,必须要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体验。政府应该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对地方特色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提供价位不同的商品,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三)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给予游客更好的自驾感受。交通费用是游客消费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降低交通费用非常有必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建设免费停车位,降低自駕游游客的停车成本,而是利用三亚目前正在进行的“双修”、“双城”改造,把更多的资源往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倾斜,降低游客交通拥堵成本。

(四)传统旅游项目更新升级,全面提升竞争力。充分发挥传统旅游项目的作用,与休闲度假旅游相互结合催生新业态。通过旅游+消遣娱乐、旅游+康体健身、旅游+休憩疗养等更新升级,从单一的旅游项目向综合休闲度假旅游项目转变,使旅游发展从“围景建区、设门收票”向“区景一体、产业一体”转变,消费结构自然就会向娱乐和购物等更高层次需求的消费倾斜,趋于高级化。(作者单位:1.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三亚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国兴;旅游消费的构成及其特征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12期:95-97

[2]黄丽华;三亚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滨海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年05期:28-30

滨海旅游策划项目性质与任务 篇4

本旅游策划不同于国家旅游规划通则所涉及的传统旅游规划,属于针对崂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的旅游开发提升策划。它注重发展导向,将在系列上位规划指导下,重点聚焦核心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从而有效指导崂山风景名胜区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以及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工作。

鉴于目前崂山风景名胜区人气已经很可观,但游客综合消费贡献比较低,因此本策划将不再过多关注游客数量的提升,而是在继续提升游客量的同时,重点关注游客综合消费力的提升,推动景区质效型发展。本次旅游策划项目的目标是找出崂山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明确景区发展的突破点;梳理品牌元素,结合时代背景重新定位崂山,明确发展战略;提出针对瓶颈的具体解决办法,明确景区提升策略;探索景区可持续发展生态模式,推动景区与社区和谐发展;创新风景名胜区发展新模式,推动景区走质效型发展道路;最终使策划成果能够融入到相关策划与规划中,在新一轮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成果中有效体现。

广西北部湾滨海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篇5

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滨海旅游业是现代旅游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而且

滨海旅游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分支,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异军突起。广西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首先对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进行阐述,进而了解广西北部湾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问题的解决,打造特色北部湾滨海旅游业。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特色滨海旅游业发展概况

滨海旅游业主要是指活动在滨海地区、海上、海底、海岛的旅游业,以旅游者为主体,以滨海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客体,通过旅游者的流动表现出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产品具有特殊性,主要通过服务形式表现出来,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等,其中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滨海旅游业具有高效益、轻污染、与多种旅行活动兼容等优势,被称为“无烟产业”。滨海旅游业属于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一、广西北部湾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

(一)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发展基础好。北部湾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品位高、组合好。具有自然风光优美、海岛半岛众多、海洋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民俗风情浓郁、边关历史神秘、历史文化厚重等资源特征。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实施区域经济、开放带动和重点突破战略,旅游经济总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旅游业连续多年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动力和先导产业。其阶段特点表现在:

一是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水平不高,不少优秀旅游资源处于待开发和浅开发状态,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旅游文化和旅游社会环境亟待加强开发建设,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尚处在编制当中。

二是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区域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国家战略和政策聚焦带来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为发展旅游服务配套提供支撑和有效衔接;旅游业发展得到高度重视,旅游本身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发展速度快;区位优势和旅游价值得到全面彰显,同时面向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三是面临全面转型升级。从以观光为主的门票经济向综合收益为主的产业经济转变;从观光产品为主向滨海休闲度假、城市商务旅游等为主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跨越;着眼于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强化区域整合,实现向和谐旅游、统筹发展跨越;着眼于城市群和大工业发展,强化公共设施向优化整合转变,实现向社会资源旅游化跨越。

广西属沿海地区,北部湾海域面积约12.9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东起粤桂交界处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1500多公里。海岸类型分冲积平原海岸和台地海岸两种。沿海岛屿有697个,岛屿岸线长600余公里,岛屿总面积84平方公里。涠洲岛是广西沿海最大的岛屿,面积约28平方公里。广西滨海地处热带北缘,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0-26℃,是适宜人类居住、旅游的地方。区域内洁净的海水、优质的海滩、形态各异的岛礁火山群、良好的原生态海洋系统等等,无处不体现出高品位的、多样性的优良环境体系特征。所以广西发展滨海旅游业是占有极大的地理优势的。

因此,如何打造广西特色北部湾滨海旅游业,首先了解其沿海的旅游景点。大致有:北海银滩、涠洲岛、星岛湖、钦州三娘湾、国家海洋保护动物白海豚、七十二泾景区、沙井港、茅尾海、八寨沟、防城江山半岛、怪石滩、大平坡白浪滩、金滩、以及有“龟蛇守水口”之称的白龙炮台、北仑河口红树林保护区、东兴口岸。再加上铁山港、廉州港、三娘港、钦州港、防城港、珍珠港等港湾,形成“天然港群海岸”。这样从东到西就组成了一条旅游路线。

二、打造广西北部湾特色滨海旅游业

一是旅游开发与建设现代工业相结合。在加快推进钢铁、核电两大项目建设的同时,注重挖掘其工业旅游的潜质,以钢铁、核电基地为依托,规划建设参观平台,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充分展示现代工业生产流程,吸引游客前来参观考察,提高知名度,促进更多工业落户,实现旅游开发与建设现代工业良性互动发展。对于现代化工业,钦州引进了中石油、防城有核电站。

二是旅游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在推进城镇建设的同时,因势利导、因地制

宜,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滨海自然资源等,通过一流的设计理念和高品质的建设水准,大幅度提高城镇的城市综合面貌及综合配套服务设施,从而带动城区的扩展,实现旅游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钦州有名族英雄冯子材、刘永福故居,可开辟特色历史文化教育,使游客能够了解到 名族英雄的爱国精神。

三是旅游开发与弘扬港口文化相结合。广西有众多港口,在每个大港区设立港口文化展厅、观光线路、配备观光车、完善停车场、购物店等配套设施,让游客了解到港口的建设发展史、港口文化风俗。同时,依托企沙渔港,多方筹措资金规划建设灯塔景观走廊、海堤广场、渔港观光平台等旅游设施,加快形成渔家生活体验、海鲜美食等疍家风情体验区。

四是旅游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相结合。以旅游开发为手段,加快岸线、岛屿及海洋渔业等海洋资源开发,整合现有的火山岛、白鹭园、万亩蚝排等景点,按照国家AAA级景区标准,进一步完善火山岛、万亩蚝排的旅游配套设施,扩建景区道路,力争在2010年前使火山岛景区达到国家AAA级标准。而且开设旅游度假基地,吸引外来游客的居住,如北海涠洲岛就是一个很好的度假基地。

五是 旅游开发与高档星级宾馆建设相结合。引进一批投资商前来投资建设,推动星级宾馆建设蓬勃发展,反过来又带动旅游业的开发,达到“双赢”的目的。预计到2015年,建成三星级以上星级宾馆10多家。

六是旅游开发与摄影拍摄相结合。北海银滩、涠洲岛、三娘湾、怪石滩等都是很好的拍摄基地,以拍摄为前提,吸引外来游客的驻足广西,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广西北部湾在打造特色旅游时会存在许多问题,如环境的污染、设施基础的落后、服务质量的不足等等。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区位优势还未变成交通优势,地缘优势还未变成市场优势和产品优势,极具发展潜力的都市支撑还未形成现实优势;区域旅游合作比较脆弱,合作层次不够深入,北部湾旅游区域的客源、市场、人才、企业、项目等合作不足;整体形象不鲜明,知名度有待提高,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品位旅游产品不多;旅游资源开发分散、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旅游要素资源短缺,发展活力不足,资金、人才和项目储备缺乏等,影响了旅游业整体的发展速度。

三、对于提升广西北部湾旅游业的发展

一、加强产品开发。要依托各类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各具特色的滨海旅游产品。这些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观光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高乐夫运动系列产品、历史文化旅游产品、节庆旅游产品、专项类旅游产品等,以丰富的产品增强广西滨海旅游业发展的竞争力。如:依托北海港、钦州港、防城港等大港口与大工业基地的现代大型建设成就观光游览产品;依托北部湾疍家风情、京族哈节、海上丝绸之路的少数民族文化、滨海民俗风情观光旅游产品。依托北海涠洲岛、冠岭,钦州三娘湾、茅尾海,防城港江山半岛、京

岛等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北海老城、刘冯故居、灵山大芦古村、合浦汉墓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推出北部湾海上实景演出。形成固定的北海国际海滩文化旅游节、钦州国际海豚节和观潮节、防城港京族哈节等大型旅游节庆。

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要加强北部湾三市的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强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港口码头、口岸、联检大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星级宾馆建设和滨海风味餐饮、滨海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加强旅游交通、旅游厕所、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系统、旅游信息咨询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三、打造精品线路,这是促进广西滨海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亮点。要着力开发如下滨海旅游线路:广西滨海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线、连接中国海岸线邮轮旅游线、海上丝路历史文化旅游线、滨海跨国邮轮旅游线、山水生态观光游线、温泉健身休闲游线。

四、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和市场宣传促销工作。要按照“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开展多层面多区域的旅游合作,加强北海、钦州、防城港滨海三市间的旅游合作,加强自治区内的旅游合作,加强省际间滨海旅游合作,加强与泛北部湾旅游合作,共同营造“市场共享、优势互补、品牌共塑”的良好旅游市场环境,形成推动广西滨海旅游快速发展合力。实施积极的滨海客源市场开发战略,针对国外国内不同客源市场采取不同措施,将更多游客吸引到广西滨海地区旅游。挖掘广西滨海独有的文化和自然元素,彰显“亚热带海滨”、“阳光海岛”、“风情”、“边境”、“海湾”、“生态”特色和功能,树立和传播广西滨海旅游新形象。

五、提升服务质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出发点,以游客满意为目标,以“制度规范、设施便利、服务到位”为保障,建立、健全广西滨海旅游服务体系,向游客提供周到高效的旅游服务和旅游安全保障,使“一流的产品”有“一流的服务”相匹配。

六、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要加强海滩海岸资源、海岛资源、海洋生物等海洋资源、珍稀濒危动植物、历史文物古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滨海旅游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做好海岸线、海湾环境线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制定北部湾旅游人才资源战略规划,建设广西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对海洋旅游等方面的旅游人才培训,与泛北国家加强滨海旅游人才培训交流合作。组织行业从业人员到国际、国内滨海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考察、学习;请国家旅游局为广西举办滨海旅游发展人才培训班;利用国家旅游局将涠洲岛作为全国滨海旅游发展联系点的机会,争取包括人才培训在内的多种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2][3][4]

滨海旅游市场分析 篇6

一、艺术馆简介

青岛滨海学院世界动物标本艺术馆是青岛市首家高校综合性艺术馆,隶属于青岛滨海学院,面积14000余平米,始建于2004年,开馆于2005年3月,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艺术馆各项设施逐渐完善,展品更加丰富,目前是山东省最大的大型动物标本馆,标本品种、数量和展区面积位列全国高校首位,打造了全(品种全)、真(标本全系真体)、特(景观奇特)韵(声光电完美组合)的馆藏特色。

艺术馆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四星级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生态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开发区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艺术馆设有动物标本展区、宇宙演化展区、古生物化石展区和油画展区等。动物标本展区突出自然地貌景观,展示动物真实的生存环境,让我们回归自然,游赏百兽争奇,静观万鸟斗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宇宙演化展区充分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探索宇宙的奥秘,追寻生命的起源,精心打造成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自然生态景观。此馆建设的目的是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倡导生态文明,珍视野生动物资源,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油画展区共有中外名画近千幅,分为三部分,一是中外名画临摹;二是国外油画原作,主要展示各国的风情地貌以及人文环境;三是校园题材的创作油画,从不同层面展现了青岛滨海学院的发展历程和美好前景。艺术馆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同时它更丰富、深刻、优雅和有趣。艺术馆相对于其他旅游景点,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品位、深厚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个性特征。艺术馆是把观光旅游与文化熏陶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方式,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交通提示

1、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嘉陵江西路425号

2、行车路线:

(1)青岛火车站->乘隧道1路公交汽车->滨海学院站下车(发车间隔5分钟左右,行程约40分钟)

(2)青岛火车站->乘8路、304路车到轮渡站下车->乘青岛到黄岛轮渡(普客半小时一班,快艇15 分钟一班)->下轮渡后乘1路 或18路公交汽车->滨海学院站下车

(3)青岛长途汽车站->乘环胶州湾高速(青岛到开发区)中巴车(15分钟一班)->滨海学院站下

(4)青岛流亭机场->城阳汽车东站乘到开发区的中巴车->滨海学院站下

(5)青岛开发区长途汽车站->乘18路或15路->滨海学院站下(6)省内各地长途汽车站->至青岛开发区(黄岛)长途车->滨海学院站下或到开发区长途站下然后转乘15路18路至滨海学院站下 电话:0532-83150358 网址:http://bwg.qdbhu.edu.cn/

3、门票价格:艺术馆是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因藏品需要定期维护,故社会人士参观需缴纳藏品维护赞助费60元/人。

4、开放时间:上午9:0-11:30,下午2:30-5:00,周一闭馆(节假日不休)。

三、周边旅游景点

金沙滩海水浴场,大珠山风景区,琅琊台风景名胜区,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四、周边餐饮住宿设施

蓝海金港大饭店,莫泰168,锦江之星,汉庭酒店,如家快捷酒店,青岛海都大酒店。

五、周边购物设施

麦凯乐超市、利群超市、百货超市,麦德龙。

六、友情提示

1、游客请勿触摸展品。

2、严禁吸烟。

3、请勿乱丢垃圾。

滨海旅游市场分析 篇7

一、优势分析

(一)滨海旅游资源丰富

辽宁省濒临黄海、渤海,位于我国滨海地区的最北部,海岸线长达2 000公里左右,东起鸭绿江口,西至绥中。辽宁滨海城市包括大连、丹东、营口、锦州、葫芦岛和盘锦六个城市, 由10个县级市、7个县、1个自治县、21个市辖区、247个镇、 90个乡、40个民族乡和242个街道组成。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海岸风光独特,辽宁滨海大道沿途拥有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近140个旅游景点。辽宁具有发展滨海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1]。

(二)良好的旅游通达性

辽宁省六个滨海城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前沿,是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和东北亚经济区的关键,与周边邻近国家和各省份交流与合作都十分频繁。近年来,辽宁滨海地区的交通设施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已经建成了东北地区最密集、 最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首先,公路方面,滨海大道全线开通,是我国目前最长的沿海公路,总投资130多亿元,全长1 443公里。其次,铁路方面,滨海地区铁路西部有沈山线、中部有沟海线,南部有长大线,东部有沈丹线;最后,滨海地区港口密集,有25个,其中大连港和营口港为国家级港口;航空运输发展迅速,有机场3个: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锦州小岭子机场、丹东浪头机场。交通的便捷使得城际距离正变短或消失,交通条件的改善催生滨海旅游市场的成熟。

(三)坚实的经济基础

发达的经济是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辽宁滨海地区作为辽宁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一直处于省内领先地位。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海经济带的各项建设呈快速发展态势,迎来了大开放、大发展时代。2012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占东北三省的25%,比2005年高出2.4个百分点;沿海六市实际利用外资179亿美元,是2005年的14.3倍。产业带、城市带、旅游带在辽宁沿海地区迅速崛起,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枢纽[2]。

二、劣势分析

(一)产品开发深度不够

目前,我国大多数滨海旅游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景区产品开发不精、经营管理粗疏。从现有的六城市滨海旅游产品来看,多以传统的海滨观光旅游为主,缺乏特色,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辽宁应制定总体规划,确定开发目标、层次和内容,进行产品差异化建设,使各段海滨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体现出各段海滨的特色。对已开发利用的海滨要进行微观规划和深层次开发,对未开发的海滨,应注意补别人之所缺、补己之所短,突出特色,避免重复建设[3]。

(二)景区环境破坏严重

近年来我省滨海旅游发展迅速,但是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缺少对滨海旅游资源的保护,造成了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景区环境破坏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开发性破坏,在景区设施建设时没有注重对海水和植被的保护,景区附近有毁林和河流污染的现象;第二,经营性破坏,一些旅游企业的不当经营给景区环境造成破坏,如饭店日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等直接排放到海水中,造成景区环境恶化;第三,旅游性破坏,很多游客环保意识较差,随处乱丢垃圾,造成景区环境破坏。

(三)基础设施需要完善

辽宁省滨海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尚须加强,除交通设施外,其他的旅游服务设施都不配套,条件比较简陋,如旅游区内住宿条件相对单一,缺乏层次和特色;餐饮设施不配套, 无地方特色;娱乐设施缺乏,满足不了游客娱乐需求;这些旅游基础设施的不配套,配置不合理,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了滨海旅游业的发展。

(四)旅游宣传力度不足

最近几年,辽宁省六滨海城市旅游宣传做的最好的是大连,丹东的旅游产品宣传力度也渐渐加大,但是,其余城市的旅游产品宣传力度小,方式单一,宣传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旅游企业营销意识不足,资金投入少,且企业间合作少,促销形式多为自发和分散的行为,营销手段多为区域内的平面媒体或道路广告。第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对宣传促销认识不高,资金投入不够,未充分发挥其在宣传促销中的领导作用,从而使各旅游企业各自为阵,单打独斗,整体宣传促销的合力也就难以形成,进而影响旅游目的地宣传效果。

三、机会分析

(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辽宁滨海旅游业发展政策或措施。从国家层面看,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会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加强滨海等旅游景区的建设,加强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 这为我省滨海旅游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从省级政府看, 2013年,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 《辽宁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的决议。根据规划,辽宁省海岸带将以海岸线为轴,打造“一条轴带,多个中心”的旅游空间布局,形成滨海旅游走廊。从各级地方政府看,六城市旅游管理部门,共同签署《辽宁滨海大道六城市旅游联合体丹东宣言》,开始跨地区旅游合作。

(二)消费者旅游需求日益增加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旅游消费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居民消费将由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旅游将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刚性需求。按照旅游经济发展规律,我国旅游消费需求已经达到爆发性增长的基线,一个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将在“十二五”时期加速形成。辽宁滨海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是国内市场,以省内市场为主,可见,辽宁滨海旅游已经拥有了扎实的市场基础。

四、威胁分析

我国滨海旅游主要有五个不同特色的旅游带:渤海湾旅游带、苏沪浙滨海旅游带、福建滨海旅游带、珠江三角洲沿海旅游带和海南岛旅游带。可以看出,从资源、气候、产品等方面来看,辽宁省所属渤海湾旅游带都逊于其他四个旅游带,所以,对于国内旅游市场来说,这四个旅游带是辽宁滨海旅游业的强有力竞争者。对于省内旅游市场来说,山东半岛滨海旅游带资源、特色方面不逊于辽宁滨海旅游地,是省内旅游市场的强有力竞争者。

五、结论

威海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的研究 篇8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技术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国民收入日益增加,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休闲度假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的主要形式。随着人们对滨海旅游的认识逐步深入,出现了一大批海滨旅游城市,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为了研究威海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休闲度假旅游以及海滨休闲度假旅游的相关概念,继而对威海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进行分析,以此了解其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的机会、威胁及优劣势,据此进行了威海休闲度假旅游的形象定位,最后针对形象定位提出产品开发策略和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滨海休闲度假;SWOT分析;产品开发

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重视精神方面的愉悦和享受,休闲度假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业的新起之秀已成为大众旅游的首选旅游目的地。因此在此背景下对于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我国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历史较短,国内机构、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少,目前国内对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很少从区域特别是地级市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从地市级的角度研究休闲度假旅游,以海滨城市威海为研究对象,对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的理论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威海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具有指导作用。

一、相关概念

(一)休闲度假旅游

度假与休闲密不可分。休闲是指人在相对自由的时间里,在平和的、愉悦的精神状态下一种放松自我的活动,休闲旅游是人们以休闲为目的,以特定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以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惯常居住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间的观光旅游、文化体验、娱乐消遣、休闲度假等活动的统称。度假旅游是指人们利用假日外出旅游,进行以度假为主要目的,实现放逸身心、康体健身和满足精神需求的一种休闲旅游活方式。从二者之间的概念看两者相互交融,密切联系,因此被统称为“休闲度假旅游”。

(二)滨海休闲度假旅游

滨海休闲度假旅游是指依托滨海游憩系统开展的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综合性旅游产品,具有形式丰富多样、集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的鲜明特色。我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海岸线绵长,岛屿众多,具有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的独特资源优势。

二、威海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区位及交通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前提和基础。威海的地理位置是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游的天然优势。威海地处山东半岛东部,位于东经121°11′至121°42′北纬36°41′至37°35′之间,东、北、南三面濒临黄海,与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市接壤,现辖文登、荣成、乳山和环翠区。

威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相对较便捷的交通条件,作为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城市,威海三面环海,海运交通便利,威海港现有开往大连的国内班轮和通往韩国仁川的国际班轮。西与烟台接壤,陆路交通发达,现有烟威高速公路、青威高速公路、荣乌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以及通往济南、北京、汉口、菏泽、烟台、枣庄、济南、滕州、即墨、上海虹桥等地的旅客列车。威海大水泊机场有通往多个城市和地区的航班。

威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威海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的重要优势,为威海发展成为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提供了重要支撑。

2.资源优势。威海各类旅游资源丰富,名山大川、奇峰异石、泉水湖泊、海岸风光等自然景观千姿百态,尤其是具有疗养作用的温泉资源对于开展休闲度假旅游来说非常有利。各类人文旅游资源底蕴深厚,被誉为“海上诸山之祖”的昆嵛山遍布文物古迹,是中国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迄今仍留有道教真人墨迹,是人们感受道教文化的圣地,甲午海战遗址刘公岛是人们感受历史文化的首选之地,同时威海还是著名的龙乡(神话传说李龙爷的故乡),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此外,作为海滨城市,威海的海鲜海味和渔家风情独具特色。

海滨城市历来是人们夏季避暑度假的首选之地,而秋冬季随着温度的下降海滨城市基本属于旅游淡季,但威海由于拥有温泉这一资源,很好的克服了旅游淡旺季的劣势,这是与其他海滨城市相比最突出的优势。此外渔家人民质朴的情怀,使得威海的渔家风情也成为威海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的一大亮点。

3.环境和气候优势。威海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海岸线绵长,有众多的海港和岛屿,素有“花园城市”之称,威海春温秋爽,冬暖夏凉的气候条件最适宜游客休闲度假。其次由于威海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没有大型工厂无重工业的污染,1000公里海域的海水未受到江河的污染,海水清澈见底,是中国空气质量最好,海水最清洁,城市最干净的地方之一,率先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被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优美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是威海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的绝对优势。

(二)劣势分析

1.基础设施不完善,经营管理粗疏。威海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且由于资金的限制威海休闲度假旅游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景区景点中也很少运用高科技的手段,景点一直沿用原来的发展模式,科技含量低,缺乏创新。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旅游高素质的服务和规划人员,导致度假区旺季超载运行,淡季疏于管理和维护,造成资源的浪费。

2.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缺乏特色产品。目前威海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产品尚处于较低的开发水平,缺乏文化的发掘,尚未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导致旅游地产项目与当地文化的契合度较低,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也明显不足,缺乏相应的保护意识和政策规范。尽管威海历史悠久,历史遗迹遗址众多如甲午海战遗址、昆嵛山道家发源地、成山头秦始皇登临遗迹等,但目前市场开发力度不够,导致不少优秀的资源处于待开发状态,对于已开发的资源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也没有形成特色产品,缺乏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区分度。

3.缺乏大型的知名度假区。威海尚缺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旅游度假集团公司和知名的旅游度假区。目前威海仅有天沐温泉度假村和汤泊温泉度假村两处较为高端的温泉度假区,其他温泉度假区大多是停留在传统的温泉洗浴层次,规模比较小,客源大多数是周围居民,还有少数的温泉洗浴中心虽建有游泳池,桑拿等设备设施,但服务和设施档次较低,难以满足高端市场休闲度假的需求。而且威海缺乏其他类型的旅游度假区,导致度假产品单一。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威海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

(三)机会分析

1.政策支持。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威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威海政府大力支持威海旅游的发展,正式出台了威政发[2013]8号《威海市国民休闲发展纲要(2012-2016)》提出完善公共休闲设施,积极打造城市休闲品牌,重点开发海洋、温泉、文化等十大休闲产品,力争到2016年全市旅游业态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从观光游向观光度假游和休闲体验游并重转变,切实提升“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的品牌内涵和综合吸弓I力,打造主客共享的滨海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吲。这_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得威海休闲度假旅游宏观市场条件更加成熟,对威海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人们休闲观念的转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升级,人们休闲观念开始转变,越来越注重精神层次的享受,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不断增加。随着我国政府对国民休假政策的不断改革,带薪休假制度的推广使得人们获得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这一系列变化为威海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创造了机会。

(四)威胁分析

1.中低纬度国家的挑战。世界上中低纬度的滨海城市多为著名休闲旅游胜地,如地中海最大的城市巴塞罗那、地中海最发达的度假中心马洛卡岛等地以及中国周边低纬度的巴厘岛、塞班、芭堤亚等滨海休闲度假目的地,这些地区对于国内外游客来说是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因此威海想要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2.周边城市的竞争。威海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的竞争者众多,不仅有来自中低纬度国家的挑战,更有来自周边城市的威胁。周边城市青岛和烟台与威海同处胶东半岛,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威海基本相似且同为海滨城市,是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目的地。(如表1)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中,威海无论在入境还是国内市场上份额远不如其他两市,处于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周边城市青岛和烟台是威海发展滨海休闲旅游最大的威胁。因此威海必须利用自己的温泉资源和环境优势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克服其劣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相对优势。

三、威海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的产品开发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威海虽然没有名山大川,却山清水秀;没有攒动的人群,却正好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本人认为威海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可以依靠温泉、碧海蓝天以及渔家风情三大优势,整合温泉、渔家风情和碧海蓝天三大资源,突出温泉旅游,形成山、水、泉、情一体化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将威海休闲度假旅游形象定位为:感受仙泉圣地,拥抱碧海蓝天,体验渔家风情。并针对威海的形象定位,开发温泉休闲度假产品和渔家风情旅游产品。

(一)威海温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针对目前威海温泉开发利用不足、低端温泉洗浴产品众多、高端温泉度假产品缺乏的现状,威海应重点开发高端温泉度假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的健康,因此温泉度假产品应重点突出其放松身心,促进健康这一特点,同时结合威海碧海蓝天的形象,开发温泉组合旅游产品。

1.开发集保健、美容、医疗于一身的康体温泉产品。温泉富含钾、钠、钙等20多种微量元素,能治疗多种疾病,尤其对神经、消化、运动和心血管等系统病患及皮肤病疗效明显,能起到舒筋活血、强身健体、润肤养颜、安神定惊、抵抗衰老等保健作用。因此可以开发专供游客医疗保健的温泉产品,建设相应的温泉度假区,引进先进的技术设施和专业的服务人员,为需要的游客提供专门的医疗保健服务。

2.开发以运动、娱乐为一体的温泉产品。结合海滨活动项目,开展如冲浪等水上运动项目,建设水上娱乐设施和体育运动设施,开展各项体育运动,增加运动量以此来促进游客泡浴的需求。将温泉与海滨相结合,一冷一热给游客全新的体验,满足追新猎奇型游客的需求,还可以将高尔夫与温泉结合,开发高档温泉产品。

3.开发与文化相结合的温泉产品。威海是道教发源地,可以结合道教文化开发温泉产品,道教讲求养生与清净因此建设有道教特色的温泉度假村,将五行文化融入其中。在度假村中营造一种清静无为的氛围,各个浴池可以采用八卦图案迎合道教文化氛围,其中的服务项目和产品也可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特点,金代表高贵,木代表自然,水代表清新,火代表热情,木代表淳朴,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二)威海渔家风情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目前威海的渔家乐大多是位于海滨,与其他海滨城市的渔家乐差异性不大,且知名度不高,很难形成特色。但由于《爸爸去哪儿》的热播威海的渔家乐越来越受到青睐,特别是拍摄地鸡鸣岛更是人气爆红,因此应该借此机会开发海岛渔家乐产品。威海岛屿众多,在发展海岛渔家乐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威海知名的海岛有市区的刘公岛、日岛、双岛、小石岛,乳山南黄岛、小青岛,荣成鸡鸣岛、苏山岛、海驴岛等。因此可以对威海这些知名岛屿进行开发,推出独具特色的威海海岛渔家乐,不仅要有传统的赶海拾贝、垂钓、乘船出海、品尝海鲜等项目,还应利用海岛天然的悬崖峭壁开发岩石攀爬的项目。白天出海捕鱼,垂钓,晚上可以带上露营的帐篷,吹着海风,望着星空,品尝着自己亲手捕捉的海鲜,更好地体验威海的渔家风情。

四、威海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对策

(一)加强政府主导,促进产业发展

1.政府组织领导,完善产业规划。威海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和科学规划,导致目前威海的休闲度假旅游尚未形成规模。政府应强化组织领导,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根据市场发展,制定产业规划和总体发展战略,明确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方向。其次,根据总体发展战略,制定具体的发展目标,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目标的推进。此外,在完善产业规划的同时注重各地的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为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制定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资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为促进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威海政府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首先,应充分利用中韩自贸区这一平台,以开放的心态和优惠的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和大型旅游企业,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旅游建设资金投入。此外,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为当地旅游企业的用地和贷款创造便利的条件。

3.加强区域协作,完善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威海在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应寻求合作。在外部合作方面,打破地区壁垒,与青岛、烟台等城市形成联动关系,整合优势资源,形成胶东半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在内部合作方面,整合各县市的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旅游产品,联合进行市场促销,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进一步促进全域旅游的形成。

(二)培育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精品,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1.强调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升项目品位。旅游业是一个文化性产业,在项目和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文化内涵的挖掘,目前威海的休闲度假产品在这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深度挖掘威海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将当地的民俗和历史文化融入到项目开发中去,使项目和产品拥有灵魂,恰当合理地利用文化内涵来提升休闲度假项目的格局与品味。

2.突出滨海休闲度假产品特色,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威海依山傍海,海岸线绵长,沙滩岛屿众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目前威海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与其他海滨城市大同小异,缺乏特色。因此在发展中应坚持以创新为手段,突出产品特色,打造旅游精品项目。明确自己的资源优势,借助独特的温泉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质朴的渔家风情,分区开发不同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将其打造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精品项目。

3.树立品牌形象,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如今人们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烈,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品牌形象,一个拥有自己品牌的城市人们对其忠诚度也会增加。威海目前给人们的印象只是环境优美,尚未形成休闲度假的品牌。因此,未来威海应紧紧围绕“感受仙泉圣地,拥抱碧海蓝天,体验渔家风情”的形象定位打造属于自己的休闲度假旅游品牌形象,形成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以此获得竞争优势。

(三)加强旅游人才建设,提高旅游科技含量

1.注重人才培育,提高服务质量。未来旅游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旅游人才是发展地区旅游业不可多得的优势。首先,应加强人才的引进力度,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到来,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注重人才的培训和学习,通过定期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完善专业技能,提高服务意识。再次,要与专业的旅游院校合作进行人才的培养,通过定向的结合保证专业的旅游和管理人才的供应。

2.推进“互联网+旅游”进程,提高旅游科技含量。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旅游与互联网的融合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威海应抓住机遇,在引进和培养优秀旅游人才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旅游与互联网的融合,加强相关旅游网站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预订系统和旅游自助服务系统,提升旅游度假区的科技含量。

(四)加强宣传营销,全力开拓休闲度假旅游市场

威海应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渠道营销”的策略,采取形象营销、新媒体营销、联合营销等一系列营销方法,全力开拓休闲度假旅游市场。

1.形象营销。注重铸造良好品牌形象,积极举办旅游节、文化节、艺术节等,利用节会平台,扩大旅游影响力,通过组织开展旅游宣讲会、展示会、推介会和交易会等会展形式,提高知名度。此外,在车站、机场、码头放置旅游宣传折页、旅游地图册,在各个高速路口设置大型户外广告,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推介威海休闲度假旅游品牌。

2.新媒体营销。借助传统的电视等平面媒体的宣传与注重与新媒体的结合,进行网络营销,利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方式加大营销力度。同时创新与网络运营商的合作方式,可以通过开展关注官方微信、微博赢取免费的威海休闲度假游等活动提高威海休闲度假旅游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3.联合营销。通过与旅行社、旅游专线、4s店、自驾游组织、户外俱乐部、拓展公司等合作,联合培育重点客源,进行联合营销。与同程网、携程网、去哪儿等知名旅游网站合作,利用其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此外还可以和周边城市联合,推出“胶东半岛旅游一票通”,借助其他城市的影响力进行宣传营销,扩大休闲度假旅游市场。

五、结束语

上一篇:“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自查报告下一篇:安全工作月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