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旅游区

2024-08-17

天津滨海旅游区(精选12篇)

天津滨海旅游区 篇1

一、引言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 自古以来便是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进入新世纪, 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经济快速增长, 外资大量进入, 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十一五”规划以来,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 担负着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 旅游业也随之升温, 这对当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中笔者将立足于滨海新区, 在深层挖掘其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 提炼出其代表符号, 并将之引入纪念品设计中。

二、滨海新区纪念品调查

十一五规划以来, 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 形成了众多商业区, 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然而, 游客常常是慕名而来, 以期一睹滨海之新风采, 却总是失望而归, 甚至影响到了其旅游的心情, 这其中的原由与当地旅游纪念品的缺乏不无关系。

1. 现状

根据旅游市场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旅游纪念品销售额在天津旅游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 仅为20%至30%。在游遍天津的各个景区的纪念品市场后发现不论是在古文化街, 鼓楼这些老城区的景点还是在塘沽外滩, 汉沽主题公园这样的新兴旅游区, 绝大多数旅游纪念品商店柜台被玉器, 檀香扇子, 真丝围巾这些千篇一律的商品占据着, 他无法反映滨海新区的特色。所有的纪念品不是精致得贵重, 就是廉价得粗糙。使得游客无法挑选出中意又物美价廉的纪念品, 也影响到其旅游业的发展。

2. 现状分析

上面我们知道, 具有滨海新区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的纪念品寥寥无几, 同时影响到了滨海旅游业的发展。首先, 人们常常将滨海新区与天津老城区混为一谈, 忽略了对滨海新区特有的文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等进行深层挖掘。我们看到很多只能反映天津老城区特色的纪念品被照搬过来, 致使这些本来很传统的纪念品此刻丧失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甚至让游客感到乏味。其次, 旅游产品要便于携带。我们常常看到很多的纪念品, 既沉重又贵重, 这类的纪念品的消费人群只占游客的一小部分。第三, 纪念品属于感性消费范畴, 那么必然要求价位的相对低廉。在笔者的调查中显示, 70%的游客选择的纪念品价位在100以内, 24%的游客会根据景区和纪念品的类型决定其支出, 只有6%的游客会选择在景区选购玉石瓷器等贵重物品。

总之,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 目前滨海新区旅游纪念品存在着定位不明, 缺少中档产品, 不便携带等弊端。其中, 产品定位不明是造成这一系列弊端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深刻挖掘滨海有别于天津之特色, 重新思考其旅游产品的定位方向。

三、对滨海新区旅游纪念品设计定位的重新思考

“一轴, 一带, 三个城区”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基本发展规划, 笔者以这三个城区为研究对象, 从区位, 历史, 文化等角度挖掘滨海新区有别于天津老城区的特色, 从而确定出滨海新区旅游纪念品“海、渔、盐、船”的定位方向。

1. 海的孕育

我们常说海河孕育了天津, 而滨海这片土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更多是由海洋孕育的, 海洋在潮涨潮落间不仅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海岸风貌, 还孕育了当地盐业和渔业两大支柱产业, 在这里世代生活的人们逐渐形成了有别于陆地文化的海洋文化。如今, 在最新的规划里, 滨海新区将被建设成为一个以国际港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带.可以说, 滨海新区是依海而生, 靠海而兴, 其繁荣与发展源于海。

2. 渔的生活

随着天渔业的发展, 这一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渔家文化。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渔业特色, 这里的人们虽然都是出海捕鱼, 然而捕获的却是淡水鱼, 而且种类极其丰富。又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滨海渔业汇集了南北多种捕捞方式。如今, 虽然渔业已经不再是滨海的支柱产业, 但是当地的人们仍旧保留了很多渔家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很多与渔有关的互动旅游项目也在这里产生并受到游客的好评。因此, 笔者认为应该将“渔”作为滨海的历史代表物, 以之为定位点研发相应的旅游纪念品。

3. 盐的生产

天津滨海地区的盐业和渔业是同时发展起来的。盐业的生产, 不仅促使了制盐器械的进步, 如长芦盐场1939年制作的用来抽取海水的“八卦帆”, 还形成了最早的商业。同时盐以一种文化的形式渗入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信仰中, 如汉沽的盐母庙、塘沽长芦盐的传说。进入二十世纪后, 盐的生产对当地化学工业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永利、久大等化工企业就因盐而在此建厂, 可以说, 盐是滨海地区的工业之母。另外盐的漕运也带动了滨海地区造船、航运、港口的发展。总之, 盐业由渤海而孕育、因滨海而扬名, 滨海地区也因盐业而发展、前进。如今虽然盐业已不再是滨海新区的支柱产业, 但是仍然供应着北方大部分食盐的需求。由此, 应当选择盐作为滨海新区的代表物之一, 作为对滨海工业发展历史的追忆。

4. 船的开拓

天津滨海地区的船以其种类繁多而著称, 这里的船以百变的姿态, 支撑起当地造船业, 运输业, 化工业, 为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源动力。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船只, 这里的船还承载着悠久的历史, 是滨海地区兴衰荣辱的见证者。它记录着先民的渔盐生活, 记录着繁盛的漕运贸易, 记录着近代工业的开端, 记录着国衰民弱的辛酸。在这些大背景下, 船已经融入滨海地区的文化风俗里, 深深影响着这里的人们。没有什么比“船”更贴近滨海新区。因此, 这里选择“船”作为设计点, 借船传达对历史的敬仰, 同时因船有开拓进取的象征意义, 希望天津滨海新区能像船一样开拓进取, 得到长远发展。

四、结语

要开发出具有滨海新区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就要从历史文化和未来发展上挖掘当地特色。在本研究中笔者自足于滨海新区的历史及当下, 时间从滨海成陆到改革开放, 从而确定出滨海新区“海、渔、盐、船”的定位方向。

摘要:通过对现今滨海新区旅游纪念品市场的调研, 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并分析出这些弊端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滨海旅游产品的设计定位不明确。因此, 笔者在充分挖掘滨海新区的文化背景、人文特色及区位优势的基础上, 确定了以“海、渔、盐、船”为核心的设计定位。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滨海新区,天津,设计

参考文献

[1]庄志民.旅游经济文化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2]杨帅.乐山市旅游纪念品的深度开发与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01:p33-34

[3]李绪鉴.10海河津门的民俗与旅游[M].天津.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4]佚名.盐业——塘沽工业之母[N].央视国际, 2005, 07.

[5]宋军.江西红色旅游纪念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08.12.p247-249

[6]李学韩.塘沽盐业史话[M].

[7]余岚.旅游商品包装设计技巧探析[J].包装工程.2007.07:p180-182

[8]马彧.具有地方特色的武当山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 2008, 05:p81-84

天津滨海旅游区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精神,精心谋划合肥“十二五”发展,9月18日至19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市长吴存荣率合肥市党政代表团赴天津学习考察。天津市委市政府、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给予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会见了合肥党政代表团全体成员,并亲自介绍天津建设和发展情况。在天津期间,代表团重点考察了滨海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同滨海新区党政领导同志进行了深入交流,实地感受了天津建设发展、滨海新区开放开发的气魄和生机。此行时间虽短,但收获了震撼、开阔了眼界、得到了启迪。

一、天津及滨海新区建设发展情况

近年来,天津围绕中央对天津工作“一个排头兵”、“两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契机,推动各项

工作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经济社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全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位于天津东部沿海的滨海新区,在一片盐碱地和“围海造陆”的土地上,建设成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拥有“一核、双港、九个产业功能区”,经济总量占天津半壁江山的现代化新城,成为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第三经济增长极。

1、发展成效大。2005年到2009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由3905.64亿元增加到7521.85亿元,年均增长18% 以上,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滨海新区生产总值由1623.26亿元增到3810.67亿元,年均增长达24%,为1994年筹建之初的30倍,占到全市总量50.8%;财政收入分别由725亿元增加到1805亿元,年均增长2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2639元增加到21402元,年均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202元增加到10675元,年均增长10%。今年上半年,天津市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达18%、27.5%、35.2%、34.9%。滨海新区完成生产总值2250亿元,财政收入480.7亿元,工业总产值5072.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9.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1%、38.1%、25.2%、36.3%,各项经济指标均创近10年最高水平。

2、规划气魄大。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产业发展,无论是总体区域,还是具体项目,都体现出规划的大思路、大气魄,彰显国际化都市的全球视野、世界胸襟和先进理念。天津“双城战略”,把的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核心区作为城市两个中心,让天津再造一个新城。着眼于将滨海新区建成 “高端产业的集聚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科技创新的领航区、和谐社会的首善区”,天津专门成立了重点规划编制指挥部,选派230多名规划骨干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考察,培养世界眼光,引进国际先进规划理念。聘请海内外50多家高水平设计团队,最终形成了“一城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 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9个产业功能区,11个重点地区和12个专项规划,引领新区高起点、高水平建设。

3、产业项目大。天津着力构筑高端、高质、高新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集聚和建设,累计实施了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和自主创新等大项目好项目940项,总投资1.84万亿元,新投产项目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5%;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92%。滨海新区自2009年启动375个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之后,今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455个。大飞机、大火箭、大炼油、大乙烯、大造船、大机车等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或抓紧在建,带动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产业加速涌入,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初具规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新兴优势产业正迅速崛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达到48%。

4、建设手笔大。天津举全市之力,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放开发攻坚战。2009年7月开始启动的“十大战役”,涉及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功能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5万亿元,在滨海新区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由东到西、由点到面统筹推进,规模庞大、气势恢弘,要求1年半取得明显成效,3-5年基本完成。今年上半年,“十大战役”共完成投资638亿元,平均每隔一天半开工一个项目,竣工项目60个。目前,东疆保税港区首期4万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部完成、国际邮轮母港建成开港,中新生态城起步区、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响螺湾商务区、南港工业区、临港工业区、空港经济区等开发建设顺利推进。考察所到之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5、推进力度大。天津和滨海新区以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和作风保障各项工作高效率、快推进,“五加

二、白加黑” 为干部工作常态。城市建设、项目建设创造了令人震撼的“天津效

率”、“滨海速度”,津门首座24小时不夜城,规划用地面积4.9公顷、总建筑面积17.1万平方米的津湾广场一期工程,从建设、招商到开业不到300天。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从动工到全面竣工交付使用,仅用了8个月。天津致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实施连续两年奋战两个150天,今年又奋战300天,开展大规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新建提升绿地2800平方米,植树造林26万亩。滨海新区“十大战役”中的每个战役都成立一个批挥部和一整套的效工作机制,指挥部的很多工作人员吃住在工地,放弃节假日夜奋战,保证建设进度。“像抓项目一样抓改革”,实施“改革三年计划”,启动了10个领域的20个改革重点项目、50个具体改革事项,金融、涉外经济、行政管理等诸多方面体制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二、天津及滨海新区建设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天津及滨海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虽然天津作为直辖市,滨海新区作为国家战略下的“试验区”,与合肥在发展的自身件、阶段、范围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但他们志在高远、大气创业的崇高追求,讲究策略、善于突破的发展智慧,勇于争先、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激情创业、只争朝夕的务实作风,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要以更高的境界谋划发展、实干图强。这次考察,天津干部群众强烈的解放思想意识、创新发展意识和勇争一流意识给我们深刻印象。实践证明,思想解放的力度决定发展的空间和速度。天津和滨海新区正是以大视野、大思路、大手笔、大力度,进而带来发展的大变化、大跨越,实现了经济持续在高基数、大体量上高速度、高质量发展。正是在破解发展难题上解放思想,造就了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的“无中生有”;书写了“围海造陆”中“精卫填海”的现代传奇,仅临港工业区运用淤积泥沙用填海造地面积就达到60平方公里,已为落户的102

个项目提供了30平方公里的用地;在1/3是废弃盐田,1/3是盐碱荒地,1/3是污染水面的在荒芜之地上建起了中新天津生态城。近年来,合肥发展尽管呈现了强劲态势,但是与天津、与滨海新区相比差距是明显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满足,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作为基数小、底子薄的欠发达地区,要不断缩小与别人的差距,逐步赶上乃至超过别人,更要不断解放思想,用更高的境界审视自身,实现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发展。当前要结合谋划“十二五”发展,进一步提升发展标杆,在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前提下,自我加压力,能快则快,能争则争,努力新的跨越。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敢闯敢试、敢想敢干的观念,敢于破解难题,敢于攻克障碍,在探索中求突破,在创新中促发展。

2、要以更高的水平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滨海新区的成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断扩大开放,战略引进产业资本。一方面主动接轨国际经济,完善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保税

港等多种对外开放形态,“建设仿真国际投资环境”,打造对外资、内资最具吸引力的地区。另一方面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位的任务”,“保证第一位的精力”,吸引全球各地的知名企业集团总部基地竞相落户新区,特别是为紧盯跨国公司,招聘专业人员成立了专门针对跨国公司投资项目的招商机构。目前,108家全球500强企业落户滨海新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50元。今年1-8月份,滨海新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5.9亿美元,国内招商228.7亿元,分别增长28.9%、39.6%。正是境内外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源源不断地参与新区开发、带动产业升级,实现新区的大发展。“对外开放是合肥发展的生命线,招商引资是合肥发展的第一要事”,对此,我们决不能含糊、犹豫或松懈。当前,合肥应继续抢抓国内外产业加速转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等新机遇,完善和运用好在投资、财税、金融、土地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营造一流的投资服务环境。要继续强力推进大招商,招大商,特别是要瞄准世界和国内500强、大

型央企,必要时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或机构,主攻一批技术水平高、投资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走“龙头+配套+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更好的支撑发展、增强后劲。

3、要以更大的力度抓改革创新、激发体制活力。天津提出“只要体现科学发观要求、只是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有利于激发创造活力的,就要大胆试、大胆闯”。华明示范镇,采取以宅基地换房模式,全镇4万人入住了新房,实现政府不掏钱,百姓不花钱,可耕种土地不减,“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生活”。天津文化中心,通过市场运作,政府不出一分钱,顺利改造或新建了90多万平方米的文体场所,让百姓实实在在地享受了城市美化的生活。滨海新区致力“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以全方位的改革大大激发了发展活力。近年来,合肥坚持“敢字当头、敢闯新路,敢破难题”,对经济社会多个领域的体制机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些改革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但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与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

求、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仍有很大差距。合肥应面向未来,改革创新再迈出更大步伐,特别是对于“示范区”、“试验区”建设赋予“先行先试”权,要更加主动作为、大胆探索、用足用活。更加注重学习借鉴先发达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尽可能小的成本取得后发优势。要更加突出重点,特别是对投资、财税、土地、市场、城市管理、统筹城乡等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坚持系统规划、分类明确路线图,用抓项目的办法来推进,激发合肥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新活力。

4、要以更高的效能推进大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滨海新区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大手笔、大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十大战役”的主体就是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在交通、城镇化、公用设施等方面基础设施的投资将达到3000亿元,从而使启动区成为新区发展“启动器”,产业集聚、资本进入的“吸附器”。合肥要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趋势,在增强省会城市综合承载力和服务功能再上新

水平,就要以不满足的心态,一既往地推进“大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城市功能和新业态的开发,更加注重产业功能区域的合理区分和布局,举全市之力推进滨湖新区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老城区城中村改造,引进国内外知名的规划、设计、建设团队、企业、机构参与合肥规划建设,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加快”上再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大建设”再提速,让大建设的成果尽早发挥效益、让全市人民尽早享受实惠。

5、要以更好的成效推进自主创新、在发展中以质取胜。自主创新是滨海新区保持高速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他们非常注重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产业升级相结合,把加快集聚和建设大项目、好项目,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目前55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全面启动,组织实施了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的有效举

措,比如,以组建20亿元的滨海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四两拔千斤,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风险投资机构。注重借用外力,比如,先后与国内3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创新机制,建设50多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合肥要在探索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上取得突破,必须继续以“试点市”、“试验区”、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加快构建富有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坚持把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作为自主创新的着力点,把科技创新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要进一步强化开放理念,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大力引进一切创新资源为我所用,特别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引进一批十亿、百亿、千亿级的创新型龙头企业,站在高端上构筑合肥自主创新的后发优势。

6、要以更有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滨海新区能有今天的成就,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具有开放精神、国际视野,能打硬仗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形成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比如,选派优秀干部到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的第一线经受锻炼;大力实施人才培训工程,每年组织干部赴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面向海内外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等等。近年来,合肥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使一大批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对工作有激情、对发展有贡献,勇于创新、敢于负责、善于突破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业绩。我们应在总结好经验、好作法的基础上,以贯彻中央人才规划为契机,出台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科学编制和实施全市人才工作规划,探索建立更富活力的科学育才、引才、用才机制,努力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特别要针对推进我市工业化、城镇化急需和紧缺的高端人才、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采取更

加灵活的引进培养政策和办法,努力在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建成一批人才高地,更好地支撑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发展。

合肥市委政研室

执笔 瞿辉

天津滨海吸引力 篇3

国务院重点建设天津滨海新区的指示,让滨海在环渤海商圈掀起了一阵飓风。短短的几年时间,滨海已经面貌全新,成为了天津最富有的城市名片。这个东临渤海,北依燕山的繁华之地,已成功变身为环渤海经济圈不可或缺的中心力量。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开发区,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3公里。

这个广袤的区域,如今不仅商业集中,而且人口日渐密集。截至2008年底,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02.88万人。活跃的居民,给滨海的经济又增加了一些特别的元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滨海的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美。

滨海的“眼界”

李嘉诚的成功在于他是一个聪慧的领导者,他的商业眼光决定了他的福布斯首席地位。他说过,人才,市场、成本是成功缺—不可的条件。

滨海如今正以这样的优势在环渤海商圈大放异彩。这个距离首都北京120公里的地方,也受到了北京的优势辐射,北京的人才和市场都是它充足的后备力量。据悉,京津冀地区集中了约占全国27%的科技人才,滨海新区抓住了这一机遇,已经与国家部委和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在滨海研究开发新项目。

这里现有国家级和省部级工程中心31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70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41家,博士后工作站52家。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支撑。

而且滨海新区内陆腹地广阔,遍及12个省市区,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还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具有对内吸引和对外输出的双重有利条件。另外,京津城铁的28分钟距离,以及间隔发车时间3分钟频率,把滨海和北京融在了一起,北京的市场很大程度上就是天津的市场。

这些,还不是滨海的杀手锏,滨海的杀手锏在于它有占据优势的成本条件。同样的环境。滨海的工厂租赁价格比北京低廉很多,物价水平也是,劳动力更是。

精明的老板通过简单的计算,滨海的优势就变得显而易见。

天津新动力

2009年8月初,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海泰控股集团、世纪资本伙伴有限公司签订了滨海高新区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合作协议。

三方签署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项目主要投资于天津滨海高新区提供的基础设施、工业固区开发、配套服务业开发等项目,预计总规模为150亿元人民币。

专家称,该基金的成功合作将有力地支持滨海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150亿元不仅解决了开发建设资金紧张的问题。同时,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方式,也是中外合作首家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尝试。

别看滨海新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事实上,其诞生的时间并不长。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开发建设滨海新区。直到2006年7月,国务院进一步明确了天津的城市定位之后,滨海新区才迎来了值得纪念的好日子。

在天津将自己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同时,滨海新区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建设的步伐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提升。

据当地的一位居民回忆,开发之前的滨海,大部分地方都是盐碱地。他说:“如果是一个离家很久的人,回来看到现在滨海的高楼和绿地,一定会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

当然,高楼和绿地只是滨海最简单的变化。实际上,滨海新区的建设者还在盘算着滨海更加遥远的未来。滨海新区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滨海制定了一个三年规划。即到2011年,滨海将重点实施道路交通、能源、水资源、环境综合整治等四大系统工程。三年共建设工程项目309个,总投资约3000亿元,其中三年内完成投资2000亿元,占总投资的67%。

这些数据,看起来有点像是超负荷,但是滨海却用实际行动不停地证明着这些数字传奇。十几年的建设,已经让滨海彻底脱胎换骨。

现在的滨海,拥有世界吞吐量第六的天津港,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服务华北、西北、东北12个省区市;拥有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并且这些设施还在继续完善中,全部完工以后,滨海将拥有可以和发达城市媲美的陆海空以及城市交通条件。

滨海的工作人员称,等三年规划一项项落实完成后,滨海的投资环境和生活条件将成为滨海最大的卖点。

浓缩版“世界市场”

其实,来过滨海的人都知道,滨海的美不单单只限于它优势的地理条件和招商传奇。滨海的九大功能区才是焦点。

为了推进滨海经济建设,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正式提出,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将滨海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滨海的建设者们于是因地制宜,开发了滨海的九大功能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滨海化工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海滨休闲旅游区、临港产业区、中新天津生态城。

这些功能区很好地利用了滨海的能源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天津市规划局局长尹海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九个区都是各具特色的功能区,这样一个空间布局的确定为滨海新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余地。”

“九个功能区把复杂的产业链简单化,为我们这些投资者选择时节约了成本。”基地设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公司副总裁黄家学对记者说。

像滨海这样定位清晰的功能区在国内并不多见,多数城市的做法都是大杂烩。定位清晰的功能区为投资者提供了便利,配套容易跟上,企业之间也容易寻找到伙伴。

如今,诸如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IBM、TOYOTA、中石油这样的大型企业都已入驻各功能区。数据显示,世界500强企业,滨海就成功吸引了123家前来投资。

有人开玩笑地说,滨海的这九大功能区就是一个浓缩的世界市场,而滨海的金融街就是美国的华尔街,北京的CBD商圈。虽然这只是句玩笑,却清楚的展现给我们一个滨海功能区的全貌。对于来津考察和投资的企业,滨海的相关负责人称,将竭尽所能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最优惠的政策。比如:对天津滨海新区范围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天津滨海旅游区 篇4

近现代的“大众旅游”, 一般都是以自然观光和古迹览胜为特征的山水旅游, 人们外出旅游, 头脑里想到的往往只是某个景点、景区, 至于景点景区是不是城市, 他们并不在意, 且很难把城市与旅游目的的概念联系在一起, 其原因就在于在工业化社会, 旅游与城市实际上是互相背离的。高速工业化, 使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人居环境越来越差, 人们工作生活紧张、压抑, 人们向往逃离城市, 回归自然。于是城市的旅游功能退居工业、居住、商业、交通等城市基本功能之后, 仅作为旅游的主要客源地而出现。但随着后工业化的到来, 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 城市环境的改善, 城市功能也在向多元化发展, 现代的城市已经成为一个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人口频繁流动的开放型系统。人们逐渐改变了对城市的传统看法, 愈来愈多的人选择城市作为其旅游目的地, 旅游开始“城市化”, 城市成了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统一体, 于是“城市旅游”便应运而生了。

2 城市旅游的概念及其进展

1964年, 美国学者Stansfield (1964) 在其著作《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一文中首先提出了城市旅游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20世纪70年代西方开始关注城市旅游, Ashworth (1989) 认为, 城市旅游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而中国关注城市旅游是在上海于1995年首次提出要发展城市旅游以后。

“城市旅游”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但一般的抽象概念认为:旅游者被城市所吸引, 是因为城市提供的专业化功能与一系列的服务设施。国内学者范能船、朱海森认为, 城市旅游是旅游者出于某种需要被城市吸引的旅游。彭华、钟韵 (1996) 将城市旅游定义为“发生在城市中的各种游憩活动的总称, 对于旅游产业来说, 则是指旅游者在城市中的所有物质与精神消费活动”。保继刚、楚义芳 (1999) 则认为, 城市旅游是指旅游者在城市中的旅游活动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笔者认为, 所谓“城市旅游”, 首先必须把“城市”作为旅游的目的地, 其次要以旅游者的活动作为基础。因此, “城市旅游”的定义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人们到城市去旅游, 或是进行商务、观光、购物、娱乐活动, 或是感觉现代气息, 现代文明成果, 或是领略异地风情, 旅游需求可谓是多姿多彩, 但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却往往不以局部的资源、景观、情趣、环境来吸引旅游者, 而是以其城市的整体形象对旅游者产生巨大的诱惑力, 这样就冲破了人们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传统狭隘理解的局限。

3 城市旅游产品体系构成

吴必虎 (2001) 有关旅游产品谱 (The Spectrum of Tourism Product) 的研究表明, 可以将旅游产品分为传统旅游产品 (主要包括观光旅游产品及其升级产品、文化旅游、商务旅游、度假旅游和社会旅游产品) 和新型旅游产品。城市旅游归属传统旅游产品“观光旅游”之城市风光观光游憩和“升级观光旅游”之城市旅游 (City Tourism) 和都市旅游 (Urban Tourism) 之下。

对于城市旅游产品, Jansen—Verbeke (1988年) 认为由三类要素构成。第一类要素是城市旅游的吸引物, 包括以各种活动场馆为依托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和城市自然和社会文化风貌所营造的休闲环境。这类要素是旅游者进行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的最主要因素。第二类要素是指旅游服务体系, 例如饭店、餐厅、商场、购物场所等。此类对旅游者决策的影响不是很大, 但却是构成整个旅游者体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三类要素是指各种基础设施, 如公共交通、旅游者信息服务等, 是城市旅游的辅助部分。

虽然城市旅游产品的结构复杂, 成分众多, 且存在不同城市拥有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理念的现实, 但从总体来讲还是有章可循的, 因为无论开发什么样的旅游产品, 都是以吸引和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为目标的。因此我们认为城市旅游产品从内涵上应从以下方面来构建:

3.1 城市旅游形象

城市旅游形象是人们对该城市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功能等的总体、抽象、概括的认识和评价, 是城市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同时旅游业作为一个多部门协作、全行业联动的产业, 城市旅游形象又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现象。城市首先因形象引发旅游者的旅游兴趣, 人们感知的城市旅游形象往往是他们进行旅游目的地选择或诱发出游欲望动机的首要因素, 因此, 从时序上讲, 城市旅游形象是其产品体系中的第一要素。同时, 由于城市旅游已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竞争时代,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旅游形象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 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的核心主要包括:确立鲜明的形象定位、进行全方位与综合性的形象建设、开展广泛与深入的形象宣传等方面。

3.2 城市特色旅游

城市特色旅游是城市旅游的主要旅游吸引物, 主要指对外地游客有较大吸引力的景区、景点。各个城市因为其所拥有资源和所在的区位条件不同, 它们所推出的特色旅游也千差万别, 但从一般来讲, 它们所倚赖的资源却无非是自然资源或历史文化遗产, 城市景观和环境资源, 商务、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购物设施, 城市综合条件和声誉等。据此, 笔者将城市特色旅游具体类分为以下情况: (1) 倚赖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特色旅游; (2) 倚赖城市景观和环境资源的特色旅游; (3) 倚赖商务、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购物设施的特色旅游; (4) 倚赖城市综合条件和声誉的特色旅游等。

3.3 城市游憩商业区

游憩商业区 (RBD) 是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 最早是由Stansfield和Rickert提出的。他们认为RBD就是为了满足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 在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从性质上来讲RBD首要的定位并不是旅游景区景点, 而是商业区, 但由于其以城市商业区为中心, 集聚了大量可供人们购物、休闲、娱乐、观光的设施和建筑, 全面的体现和展示了城市的生活和文化, 因此, 对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 成为城市旅游的又一大亮点。

3.4 环城游憩带

各色的城市旅游产品在吸引大量外来旅游者进入城市的同时, 当然也满足着城市居民本身的游憩需求, 城市居民的游憩出行活动除部分发生于城市内部空间外, 大多数都发生在城市郊区。相应的, 支持这种游憩需求的游憩设施和游憩土地利用也就出现在距离都市一定距离的环绕都市外围的带状空间中, 形成环城游憩带, 即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 简称ReBAM。为满足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各种游憩需求, 环城游憩带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如依托城郊自然资源而建的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生态景观, 依托农业资源发展起来的农业观光旅游、农家乐, 以及各类主题公园、休闲度假区等等, 使其具有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康体、运动等不同功能, 成为了城市旅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5 城市旅游产业集群

旅游产业集群是指, 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 城市核心吸引物、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旅游企业及与旅游相关的支持企业和机构, 彼此存在密切的经济联系, 在一定地域空间内集中并协调发展。根据各行业与旅游产业紧密联系的程度, 可将旅游产业集群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为核心层, 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 涉及旅游活动即食、住、行、游、购、娱各个部分。第二层为紧密层, 是旅游产业的发展保障, 包括农业、工业、邮电通讯业、保险业、文化艺术业、教育业、医疗保健业等, 这些产业不仅能为旅游业提供其所需的产品, 而且能够和旅游业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修学旅游、康复旅游等。第三层为相关层, 虽处于旅游产业集群外围, 却极大地影响着旅游产业的发展, 如园林绿化业、培训机构、媒体等。

3.6 天津滨海新区城市旅游产品体系框架

天津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 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该区域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 内陆腹地辽阔, 区位优势明显, 产业基础雄厚, 增长潜力巨大, 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窗口。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 作出了全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决策, 并进一步明确了滨海新区建设的功能定位, 即: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 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根据滨海新区的发展趋势, 其城市旅游产品的确立应该以全力促进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形成为动力, 以构筑“现代宜居生态型和文化型新城区”为目标, 建立国际化与体现滨海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见表1) 。

[注]基金项目:天津市教委科研专项基金项目 (2006ZH93) 资助。

摘要:本文从城市旅游形象、城市特色旅游、城市游憩商业区、环城游憩带、城市旅游产业集群五个方面构建了城市旅游产品及其内容体系, 并以天津滨海新区城市旅游开发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

关键词:城市旅游,城市旅游产品,天津滨海新区

参考文献

[1]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J].旅游学刊, 1998, (1) :47-49.

[2]范能船, 朱海森.城市旅游学[M].石家庄:石家庄出版社, 2002.

[3]彭华, 钟韵.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思考:浅谈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J].旅游学刊, 1996.

[4]保继刚, 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天津滨海旅游区 篇5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6)83号 【发布日期】2006-09-14 【生效日期】2006-09-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滨海委市财政局拟定的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津政发(2006)8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滨海委、市财政局拟定的《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六年九月十四日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专项资金

管理暂行办法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更好地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和财政部有关通知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开发建设资金”)由市政府设立,主要用于滨海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招商引资等方面,相应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基金、招商引资基金。

第三条 开发建设资金来源:

(一)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

(二)滨海新区各区政府和管委会安排的配套资金。

(三)投资收益和存款利息。

(四)其他资金。

第四条 开发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的指导思想。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主要任务,充分利用并整合现有的机构和资金,建立治理结构科学、管理功能完善的资金管理体制,科学界定并合理安排专项资金,集中支持数量有限但水平很高的项目,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设施和条件,为实现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服务。

第五条 开发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应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规范管理、安全有效的原则,充分发挥开发建设资金的引导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放大资金规模和效应。

第六条 成立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专项资金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市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市滨海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科委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领导小组负责审定资金使用计划,确定重点支持项目。市滨海委、市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市审计局负责监督检查。

第一章 科技创新基金

第七条 科技创新基金由科技风险投资创业基金、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基金、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基金三部分组成。

第八条 科技风险投资创业基金。以中央专项补助资金为基础,以滨海新区各行政区和管委会以及市科委的配套资金为补充,努力争取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和国家开发性金融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吸引国内外最优秀的创业投资机构及团队进入新区,建立各类创业投资子基金,形成海内外的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向滨海新区聚集的机制和效应,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使滨海新区成为我国科技创新源头和创业投资活动的核心区域。科技风险投资创业基金,要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运作和管理,积极整合现有的机构和人员,以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和人才的集成效应。

第九条 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基金。加快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的科技优势和我市的产业优势,建设国家级、市级的科技研发转化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开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面向优势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购置和装备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型科研设备,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资金主要由地方筹措解决。

第十条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基金。采取直接投资、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通过科技资源有效配置和共享,构建服务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重点支持国家级开放型研究实验基地和工程中心建设,构建科学数据与信息平台等网络科研环境,建立国家级标准、计量和检测技术体系等。以上项目建成后,由市滨海委委托专门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管理。

第二章 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基金

第十一条 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基金,主要采取直接投资和贷款贴息等方式,重点用于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第十二条 公益性基础设施是指符合滨海新区功能定位和“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筹措建设资金,必须由市滨海委统一组织实施的跨区域重大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第十三条 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主要是指符合建设宜居生态城区要求,由市滨海委统一组织实施的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项目,主要包括大面积园林绿化工程、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以及重点发展的循环经济项目。

第十四条 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由有关区政府、管委会组织实施并负责管理和维护。

第三章 招商引资基金

第十五条 招商引资基金主要用于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物流和航运企业在滨海新区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研发中心。

第十六条 招商引资基金采取一次性补助的方式。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总部、研发机构和研发中心的基地建设及其公共配套设施,按照注册资本金规模大小,给予不同数额的补助。

第十七条 招商引资基金的补助标准参照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地税局制定的《天津市促进企业总部和金融业发展优惠政策》(津财金〔2006〕6号)执行。

第四章 项目申报、审批和资金拨付

第十八条 根据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每年由市滨海委编制科技创新、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计划,由滨海新区各行政区、管委会组织项目申报。

第十九条 所有投资项目必须经过专家论证和中介机构评估。市滨海委根据论证和评估结果,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领导小组审定。

第二十条 开发建设资金投资的所有建设项目,其涉及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程序,一律实行招投标制度。商品购置和服务项目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第二十一条 开发建设资金拨付实行集中支付制度,由市滨海委财务中心根据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确定的预算,按照项目资金使用计划,视工程进度,通过规范、安全的资金拨付程序,将资金直接拨付给施工企业和商品服务供应商等相关单位。

第二十二条 建立开发建设资金定期报告制度,由市滨海委按季向领导小组报告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每年年终向市政府报告资金使用情况。由市财政局在每个终了后,向财政部报告资金使用情况。

第五章 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建立开发建设资金绩效评价制度。由市滨海委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专家和中介机构组织实施,对绩效目标完成程度、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经济社会效益和资产配置等进行全面评估,并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报告领导小组。

第二十四条 市滨海委应根据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调整和优化开发建设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绩效评价结果要作为以后开发建设资金立项审批和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十五条 建立开发建设资金监督检查制度。市审计局要依法加强对开发建设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开发建设资金进行适时跟踪审计,每年终了,要向市政府报告审计结果。

第二十六条 对于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行为和问题,市审计局有权提出撤销或终止项目的建议,经领导小组审定后,可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天津滨海:“金融特区”犹待破题 篇6

对于一心想成为中国第三大特区的天津滨海特区而言,前路可谓充满挑战。

继1980年深圳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中央决定开放开发浦东之后,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获批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区。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方案,改革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金融改革创新一项,国务院在相关文件中表明一个原则:“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安排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

这一原则,虽使天津被看做完全意义的“金融特区”,中央政府给予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也远超过当初的深圳与浦东,但是,天津滨海新区的金融改革与创新,谈何容易。令人深思的是:依靠自上而下的政策扶持,是否就能消除过度管制,刺激金融创新?依靠政策优惠与资金投入设立特区,还能发挥十多年前那样的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效应吗?

天津滨海的发展之路,有赖于在更大力度的深化改革中获取动力。然而,动力何来?

金融特区构想

长期以来,天津一直定位模糊。上个世纪30年代,天津曾同时具有工商业中心和北方金融中心的多重身份。但在计划经济时代,天津的经济和金融功能被边缘化。2003年1月,当前央行行长戴相龙出任天津市长由天津人大全票通过后,整个会场全体起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是天津人大历史上罕见的一幕。“天津市对前央行行长的到来,寄予了极高的期望。毕竟,天津已经落后太久了。”金融界一位人士透露。

2005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列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成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全国第三个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型城市。《意见》称:“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安排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这一原则在多个公开场合被高层官员多次提及,也是天津滨海新区“金融特区”说法的由来。

近年天津滨海新区的金融改革,一直在资本市场、传统金融、现代金融三个方面力图有所作为。目前推进的包括六项金融创新重点,一是直接融资;二是发展综合经营,即组建金融控股公司;三是健全现代的金融服务体系,主要是发展银行、保险、信托、证券机构;四是实施外汇改革试点;五是发展资本市场;六是健全金融发展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这六项重点分别都有不同程度的推进。比如,在健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方面,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一批外资银行已在津设立分支机构;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于2006年2月在津成立,并于2007年3月成为中国首家可以将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的下限调整为负的外汇指定银行;数家境内股份银行及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也相继在津设立机构。

在直接融资方面,除2006年中国第一只产业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今年8月21日,总规模200亿元的天津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也获国务院特批成立,该基金将首次采用有限合伙制的方式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同时获批筹建的,还有其他地区的华禹水务产业投资基金、东北装备工业产业投资基金和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

在综合经营方面,由天津政府主导的泰达国际金融控股集团的基本框架目前已确立:注册资本55亿元人民币,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天津保税区投资有限公司等六家出资成立。其中,几乎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所有金融领域的泰达控股将持股60%以上,力图整合现有分散在地方各类机构的金融国有股权,集中优势资源。

“综合考虑,天津金融业的定位是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建立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改革创新基地。这一定位既结合了正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亦与天津总体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相呼应。”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天津市副市长崔津渡指出。但这位学者型官员亦向《金融实务》记者坦承,从金融机构数量乃至市场优势看,天津建设金融中心的条件尚不充分,“需要付出长期而又艰苦的努力。”

特区不“特”

“金融是最难改革、最敏感、最不自由,也是最没有空间的。”多位专家如此表示。观察天津推动的滨海新区上述六项金融改革进程,可以发现,虽然滨海新区名义上获得“先行先试”的优先权,但由于涉及金融业准入及政策壁垒,与其他地区报批程序并无二致——各项金融改革除了涉及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的审批,甚至上达国务院层面审批,往往需要漫长的审批程序,动辄一年以上,在这一领域有所创新并不容易。

崔津渡亦不否认这一深刻感受,“难度比较大,基本都涉及到准入,从开始做方案到获批,可能都要一年到两年,我们上报国务院的金融改革创新方案,也是根据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和中国制度背景不断调整、补充、完善,我们也确实希望能够在有些行业或者专业领域有比较宽松的准入”。

事实上,随着市场变化,有的政策兑现之日,已失去“先行先试”的意义。比如,最引人关注的外汇改革。

早在2006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就批准滨海新区七项外汇改革措施,包括:允许天津滨海新区金融机构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对天津滨海新区作为特殊经济区的外汇政策的整合;在天津滨海新区取消进出口核销制度;在该区实施意愿结售汇;在该区的跨国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在技术方面,为该区金融机构建设统一的外汇交易平台系统;为该区境内资金直接投资境外提供方便等。这七项措施,相比2005年上海浦东外汇资金管理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时推出的九大措施,被认为更有实质意义。

但是,由于上述外汇改革措施涉及诸多政策障碍或缺乏细则,并不具有可操作性。据悉,相关配套细则正在制定之中。同时,有些外汇政策,随着国家外汇管制的松动,已经逐渐能在全国范围内操作。

意愿结售汇的实施便是一例。2008年8月,根据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京沪两地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首批两家非金融类商业机构也于当日起获准为个人提供本外币兑换服务。试点在北京和浦东展开,对两者的金融中心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原来我们认为是试点的东西,现在大家逐渐也都可以做了。”崔津渡表示。这难免令天津多少有些失落,“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似乎并不实惠。

此外,在上述七项外汇改革措施中,离岸金融业务一直被认为是一大亮点。但是,崔津渡否认了此前被外界渲染的“滨海新区拟建离岸中心,并已上报方案”的传闻。他强调:“滨海新区的规划中有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方案,但并未上报,下一步怎么做、能做到哪一步还不清楚,要根据市场情况判断,并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

在发展资本市场方面,今年3月天津设立OTC(非上市公司柜台交易)早已原则上获得国家批准,但仍未明确真正启动运行的时间表。按照天津的思路,有意依托天津市产权交易中心的“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权托管系统”,进行系统改造与升级,搭建天津自己的OTC市场。这一方案已上报主管部门证监会,但一直未获答复。

在市场人士看来,对于发展OTC市场,方案是现成的,因为各地产权交易中心已在做着类似的业务,市场是成熟的。同时,相应《公司法》《证券法》都对此有成熟要求,但是,这与证监会酝酿的股指期货和创业板的推出,有一定冲突。

“主要看天津方面和主管部门沟通得如何。”市场人士称,“显然,天津的金融改革不可避免也会触及监管部门的利益,推进难度不小,真正建立起来估计尚需时日。”最新消息是,依托于天津产权交易中心的天津股权交易和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均已开始试运行。前者是“两高两非”公司(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非上市非公众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和私募股权基金的交易市场建设,后者则是国内首家专业的企业出让股权直接融资的交易场所。

后劲之忧

金融创新上的阻滞,折射的是整个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后劲之忧。

滨海新区是环渤海岸的中心区域,规划面积是2270平方公里,比深圳大300多平方公里,是香港的2倍,浦东的3倍,其海岸线长153公里,主要包括天津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和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6年设立)及天津保税区。

以“综合改革、先行先试”为重要特征的滨海新区,承载着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重任——带动天津发展、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以改变中国经济发展“南快北慢”的状况。

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并全面启动十项改革:滨海新区将推进企业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涉外经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十项改革措施。

独有的优惠政策,一直被认为是特(新)区的立足与发展之本。深圳、浦东以及其他开发区都沿袭了这样的发展模式。一般而言,特(新)区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税收和财政两个方面。国家对滨海新区主要给予了产业性税收扶持政策,以及在维持现行财政体制的基础上的专项补助政策。这三种优惠政策,分别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优惠政策在整个新区的扩展;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的延伸;浦东开发优惠政策的承继。因此,中央政府给予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的力度,已经超过了开发初期的深圳和浦东。

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对外开放的扩大,特区越来越多,政策已趋于普遍化,政策优势已很难体现。

深圳特区与浦东新区都利用政策先发优势,聚积了大量的国内、国际资源,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分别发挥了对珠三角及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辐射及带动作用。深圳在“七五”和“八五”期间保持20%以上增长速度,上海连续十几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但中国目前已有五个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滨海新区,53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39个出口加工区,15个保税区,其中7个是国家级保税港区,包括位于滨海新区的东疆保税港区。

不难发现,在目前日益成熟与开放的投资环境中,滨海新区若因袭深圳、浦东当初的发展路径,不但难以实现其改革的目标,更可能背离其设立的初衷。实际上,滨海新区过去很长时间对环渤海经济圈“由此及彼”的辐射效果并不明显。深圳大学中国特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钟坚指出:“这说明政策的短期效应显著,长期效应递减,政策效应的影响力已远不及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京津冀规划圈会给天津的发展缩短空间和时间,但主要还是看其综合投资环境,包括制度观念的转变、工业化总量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区域内存在功能区和行政区空间上相互重叠的特点。因此,滨海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难度更大。

滨海新区下辖的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和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均是一级政府组织,内部存在着各自为政、过度竞争的情况。目前的滨海新区管委会仅仅作为天津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对辖内各区经济建设工作具有指导、协调作用。这一职能定位相当“务虚”,必将增大体制创新的成本,如何进行适度集权、内部协调是滨海新区的首要问题。

破茧之思

特区不“特”,在中国不再是新鲜事。这意味着,仅仅依靠原有单纯政策优惠和资金投入模式已后继乏力。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在外面环境上未占据先发优势,在自身内部还面临着旧有体制的羁绊,其破茧而出的新生之路,更加迫切地依赖于制度探索和体制创新。

2007年实行“两税合一”时,有媒体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如何看待失去税收优惠政策对特区的影响。吴回答,“两税合一”是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的体现,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日益成熟,特区仍要“特”,但应“特”在改革中充当先锋,而不是“特”在税收优惠。

在原有单纯政策优惠和资金投入模式之外,天津滨海新区究竟能在改革创新这一“特”性上走多远,将是中国改革进程的一把标尺。

就金融改革创新而言,毫无疑问,中国的金融改革已迈入体制改革的“深水区”。在原本创新不足、高度管制的金融体制背景下,天津在金融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将不得不面临捉襟见肘的局面。在多种利益纠葛的格局之下,改革无疑需要更多的勇气与智慧。

在全国各个特(新)区的改革试验中,是看重自上而下的政策扶持或干预所产生政绩增长的短期效应,还是看重营造良好市场和法治环境,激发微观主体的内生创造力,实现改革创新的长期效应,是一个答案简单却仍不得不令人深思的问题。

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内外经济失衡的复杂局面中,推进和深化改革,这一中国现实增长方式转变的治本之策尤不可废。■

天津滨海旅游区 篇7

滩涂是一种潜在的自然资源, 围垦开发沿海滩涂资源, 拓展生存空间是我国沿海城市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一项重要措施[2]。天津海岸带地处渤海湾西岸, 海岸线长约153km, 区内地势低洼, 河网密布, 洼淀众多, 滩涂资源十分丰富, 面积达1 813km2, 占天津市海岸带面积 (潮上带、潮间带) 的77%。近几十年来, 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 已对天津滨海生态系统的发展演替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目前天津滩涂区域一半以上已被改造为生物种群较为单一, 生态功能较为低下的人工滩涂, 因而资源生态系统的功能效益有减弱趋势。

天津滩涂以及浅海区域对海域的自净能力有较大的贡献。天津滩涂湿地具有底栖硅藻分布密度较高, 贝类资源多的特点。作为初级生产力的底栖硅藻, 在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同时为浮游动物和部分底栖生物提供饵料, 使营养物质沿食物链向上传递, 形成海洋生产力。高密度的贝类通过滤食浮游生物和沉积物中的营养物质获取养料, 形成海域食物链的重要基础, 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贝类产品。底栖硅藻和贝类依赖海水中的营养物质维持生活, 每天都摄取和吸收大量的营养盐和有机物, 从而净化水质, 减轻海域富营养化污染。

底栖生物作为滩涂资源中的重要生物种类, 受到大型防波堤等建设项目的影响十分普遍, 本文将以天津滨海旅游区临海新城防波堤工程为例, 分析防波堤工程对滩涂底栖生物的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2 天津滨海旅游区临海新城防波堤工程概况

2.1 工程区现状

滨海旅游区规划范围东至-2.5m等深线、西至中央大道和汉北路南至永定新河北治导线、北至津汉快速路和汉蔡路, 拟分为南区和北区, 先期进行南区, 即临海新城的建设。

现临海新城已基本完成南围堤, 北围堤及其之间的东围堤的建设, 围堤内正在进行吹填造陆, 其现状平面图如图1。北围堤为规划南、北区的分界, 已建南围堤与规划南边界即永定新河北治导线间距约1.2km。南围堤与规划南边界之间区域东南部规划为北塘港区范围, 其规划渤海基地综合公务码头正在进行围堰及吹填造陆工程建设, 区域其余部分也将按规划陆续展开围海造陆建设。根据 《天津市滨海新区防潮规划 (2010~2020年) 》的布置, 临海新城南边界防潮海挡原则上为其规划陆域南边界, 沿永定新河北治导线布置。

本次启动临海新城南边界中央大道东侧至渤海基地码头约2.6km永久性达标防潮海挡的可行性研究设计工作, 工程区内滩涂泥面高程约为2.2~0.2m, 滩面较平缓, 坡降不大。 拟建海挡位置距已建南围堤约1.2km, 为近海滩涂上新建海挡工程, 设计起点顺接现状海堤, 终点顺接码头围堰。

现状海堤为斜坡堤, 位于永定新河口北岸, 2009年建设实施, 设计堤顶高程6.5m, 迎海侧有灌砌石护肩, 堤坡采用栅栏板护面, 坡比1∶3.5, 坡脚为抛石护脚;码头围堰采用斜坡堤形式, 堤顶高程6.0m, 迎海侧堤坡采用栅栏板护面, 坡比1∶2.0, 坡脚为抛石护脚, 堤基采用换填砂垫层加排水板处理。

2.2 线位方案

根据临海新城南边界现状情况, 结合该区域规划布局, 南边界永久达标防潮海堤线位置为:在规划南边界新建一道防潮海挡, 按照天津市滨海新区防潮规划 (2010~2020年) 要求标准设计, 达到200 年一遇的防潮标准, 全面保护后方区域的防潮安全。堤线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本工程占海面积约为8.5hm2。

3 工程所在海域海洋底栖生物环境现状

3.1 数据来源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数据采用天津科技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于2013年5月5~12日在工程附近海域的采样数据。

3.2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获得底栖生物标本23种, 其中, 环节动物门5种, 软体动物11种, 节肢动物5种, 螠门1种, 棘皮动物1种。调查区域底栖动物各类群总平均密度为233ind/m2, 变动范围在0~1 617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35.1g/m2, 变动范围在0~73.3g/m2。调查水域底栖动物各测站现存量水平分布, 数据表明各站位的生物量水平和密度分布不均 (表1) 。

4 工程对底栖生物的影响分析

4.1 影响环节

4.1.1 工程占海生态影响分析

工程的建设占用海域将对底栖生物产生直接影响。工程的建设过程将占用部分水域, 占用了底栖生物的栖息地, 挤压了底栖生物栖息空间, 对附近水域底栖生物产生不良影响, 甚至直接导致底栖生物死亡。但是防波堤建成后, 为附着生活的底栖生物提供了附着基, 为其提供了较工程建设前更为优良的栖息空间, 所以工程建成后可能会造成工程海域底栖生物尤其是附着贝类数量的增加。

4.1.2 悬浮物扩散生态影响

本工程水上施工内容主要防波堤建设地基处理施工产生的悬浮物会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影响。水上施工对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因子为悬浮物质。水中所含悬浮物质增量的多少, 是衡量水环境质量的指标之一, 也是水生生物对其生存的水体空间的环境要素要求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 一部分泥沙与海水混合, 形成悬沙含量很高的水团, 从而大大地增加了水中悬浮物质的含量。从水生生态学角度来看, 悬浮物质的增多, 会对水生生物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削弱了水体的真光层厚度, 从而降低了海洋初级生产力, 使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在水生食物链中, 除了初级生产者浮游藻类以外, 其它营养级上的生物既是消费者也是上一营养级生物的饵料。因此, 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减少, 会使以浮游植物为饵料的浮游动物生物量有所减少;相应地以浮游动物为食的一些鱼类, 也会由于饵料的贫乏而导致资源量下降;进而以捕食鱼类为生的一些高级消费者, 会由于低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减少, 而难以觅食。

水中悬浮物质含量过高, 使鱼类的鳃腺积聚泥沙微粒, 严重损害鳃部的滤水和呼吸功能, 甚至导致鱼类窒息死亡[3]。不同的鱼类对悬浮物质含量高低的耐受范围有所区别。据有关的实验数据, 悬浮物质的含量水平为80 000mg/L时, 鱼类最多只能存活一天;含量水平为6 000mg/L时, 最多能存活一周;含量水平为300mg/L时, 若每天作短时间搅拌, 使沉淀的淤泥泛起, 保持悬浮物质含量达到2 300mg/L, 则鱼类能存活3~4周。通常认为, 悬浮物质的含量在200mg/L以下及影响较短期时, 不会导致鱼类直接死亡。但在作业点中心区域附近的鱼类, 即使过高的悬浮物质浓度未能引起死亡, 但其鳃部会严重受损, 从而影响鱼类今后的存活和生长。

由此可见, 水体中悬浮物质含量的增多, 对整个水生生态食物链的影响是多环节的, 对于底栖生物的影响主要是间接影响。

4.2 底栖生物损失量计算

依据《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 (SC/T 9110-2007) 第6.4.2.1条各种类生物资源损害量按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Wi为第i种类生物资源受损量, 单位为kg;Di为评估区域内第i种类生物资源密度, 单位为kg/km2;Si为第i种类生物占用的渔业水域面积或体积, 单位为km2。

项目建设将永久占用8.5hm2的海域底质。根据海洋底栖生物调查结果, 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为35.1g/m2, 因此, 底栖生物一次性损害量为:35.1g/m2×8.5ha=2 984kg。

5 生态修复措施

(1) 环境管理人员仍应加强管理, 实施施工期的跟踪监测, 当监测点水域中悬浮物浓度超标时, 应暂停施工。

(2) 根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为了缓解和减轻工程对所在的渤海湾生态环境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 建议采取人工放流当地生物物种的补偿措施。具体人工放流种类以渤海湾的常见毛蚶、梭子蟹等等当地易于人工培养、孵化的经济品种。具体放流计划建议建设单位与当地渔业水产管理部门协商落实。

6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天津滨海旅游区临海新城防波堤工程对滩涂底栖生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永久性占用海域破坏了原有滩涂中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 虽然防波堤建成后, 为附着生活的底栖生物提供了附着基, 可能会造成工程海域底栖生物尤其是附着贝类数量的增加, 但是原有的滩涂环境已经不能恢复, 因此, 必须采用人工增殖放流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补偿。

参考文献

[1]王志勇, 杨细根, 李皑菁.天津港北大防波堤围海造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影响[C]//中国海岸工程学会.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5:714~718.

[2]华祖林, 耿妍, 顾莉.滩涂围垦的环境影响与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水利经济, 2012, 30 (3) :66~69.

天津滨海旅游区 篇8

滨海万达广场商业街效果图

100年前,这里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她绽放过、闪耀过;100年后,在这里将诞生50万平方米国际文化生活区——滨海万达广场。这里将诞生天津滨海首个文化旅游目的地——永利街·久大巷。她即将绽放、定然闪耀。也许,这就是繁华的轮回,也是万达可以让滨海、让天津引以为傲的世纪传奇。

环渤海之心,万达广场倾情演绎繁华经典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之下,滨海万达广场结合了京津城际主站综合交通枢纽,通过万达国际一流的视野即将打造一座最具活力的集商业、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滨海地标性文化旅游目的地。这里既是区域行政中心所在,也是区域商业中心、文化中心、交通中心、景观中心、财富中心所在。

围绕永利碱厂、久大盐场的原址,坐落在天津滨海之心的万达广场是在无数人的关注下落位于此的。或许,正是因为辉煌的过去,因此,当无数人对该地块怀着最美的畅想时,万达这个中国首屈一指的文旅产业巨头才会如此恰如其分的如约而至。毕竟,往日的辉煌已成过往,要让该区域成为真正的滨海之心,成为天津未来仍能引以为傲的国之翘楚,只有万达可以。

万达选址该区域除了用最新一代的城市综合概念体赋予其繁华外,一路相隔的滨海文化艺术中心,将滨海所有的高端文化资源聚焦于此,让生活于此的人拥有更好的文化意味与之契合;而不远处,30万平方米的紫云公园更是让项目繁华沉浸在城市花园的包裹中,用书香和鸟语花香为繁华精美点缀。

除此之外,为了让历史在时光的穿梭中仍能辉煌依旧,滨海万达广场在此专门打造纵横之路,取名“永利街·久大巷”,意图打造自贸区首个文化旅游目的地。街巷中,魔毯型与飞碟型天幕在纵横之间错落排布,置身其中,仿佛在民国与未来间自由往来,将会呈现时光穿梭的旖旎风情。

文化旅游目的地,滨海万达汇聚南北中国商脉文脉至尊典范

万达广场,就是一座城市中心。透过全国70个城市133座万达广场的商业沉淀,让万达这个28年的文旅产业巨擘最终落子滨海这片神奇之地。在这里,丰沛资源的汇集让商业氛围在品质群落的有机叠加中,显得风情万种。

或许,这里将汇集滨海的“兰桂坊”,新区的“衡山路”;这里也将涌现出滨海的“簋街”,自贸区的“城隍庙”;这里还有可能成为整个天津的文化名片、商业航母,让自贸区可以籍此对话世界……这里有太多的可能,因为万达在此,因为自贸区的商脉在此、文脉在此。

永利街·久大巷商业氛围示意图

滨海万达广场夜景效果图

▲滨海万达项目全景示意图

我们有理由想象,当万千宠爱聚集于此,滨海万达将在这里打造出多少充满遐想的商业业态。万达精心打造的“永利街·久大巷”就好比横纵两条大动脉,将北方南锣鼓巷的喧嚣与南方宽窄巷子的繁华尽收囊中,在滨海新区这片神奇土地上,将南北两地商脉及文脉的扛鼎之作完美融合。

礼遇时代,万达打造“永利街·久大巷——滨海文化旅游目的地”世纪传奇

统观滨海万达广场所处区域,可谓万利汇聚,商运亨通。在项目两侧,洞庭路商业轴与南大街商业走廊形成了两道天然屏障,将厚密客流锁定在以项目为核心的长条形区域内;濒临海河景观带的解放路商业街和紫云公园海河景观轴连同滨海文化艺术中心对项目商业区域形成了半弧形的包围圈,通过外部景观的精心打造引客、聚客;而对项目商业中心形成拱卫之势的新华路商业走廊又恰如其分的将聚客动线巧妙的与京津高铁枢纽与中央大道景观轴形成关联,整体的动线设置如众星拱月般将滨海万达广场的商业中心凸显出来,其商业价值难以估量。

正是由于以上城市级商业配套和景观轴的助力,加之项目自身所配备的国际购物中心以及商业步行街,让滨海万达的商业中心大放异彩。万达广场将会以其特有的综合体商业模式,为滨海带来城市商业格局的改变和城市商业水平的提升,为滨海带来新的中心繁华,为生活在万达广场乃至整个城市的人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滨海,将因万达而改变!

天津滨海:国际化津门 篇9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要更好地发挥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作用。总理的讲话使得滨海新区再次成为“两会”的焦点。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 今年将加大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十二五”开局之年, 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作用, 是党和国家对滨海新区的新期待。滨海新区将在带动天津发展、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滨海新区的亮点扫描

2008年以来, 滨海新区制定了三年改革计划, 坚持以抓项目的方式抓改革, 实施了10个领域20个重点项目、50个具体事项的改革任务, 在一些领域进行了大胆尝试, 并呈现出一些亮点。

亮点一用创新理念推动“先行先试”

在金融创新方面。滨海新区设立了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和船舶产业投资基金, 成立了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和股权交易所, 聚集了200余家股权投资基金企业, 组建了渤海银行、滨海农村商业银行、泰达国际控股集团和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 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金融服务体系。

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国务院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 撤销原塘沽、汉沽、大港行政区建制来组建滨海新区, 这标志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改变了过去大区套小区、区中还有区、机构重叠、效率低下的局面。目前, 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正在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滨海新区还建立了全区统一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招投标中心, 全面梳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 提高行政效率;实施“强街强镇”计划, 调整了街道布局和规模, 推行管理重心下移, 将更多的职能和权限向街镇下放, “一级政府、分类服务”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亮点二用优惠政策推动“先行先试”

天津滨海新区副区长阳世昊讲到:“滨海新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涉外经济、金融、科技等十个方面先行试验重大改革措施。国家有关部门和天津市政府围绕支持滨海新区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现代服务业等,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 从财政、税收、土地、政府服务等各个方面为企业和项目推进提供了大力支持。”

在金融支持上。滨海新区是国家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新区的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了对绿色经济、高新技术企业等鼓励类投资企业的贷款投放, 并且针对企业发展需要量身提供金融服务产品, 在授信额度、外汇管理、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优先支持。对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的企业, 给予贷款贴息。

在财税政策上。凡进入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 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并可享受“减二免三”的税收支持。对企业在滨海新区的生产用地, 给予一定比例的软基处理资助。在购买办公用房、税收减免、科技资金配套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财税政策支持。

在科技服务上。支持企业投资技术合作与技术转移平台, 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一体化研发合作。利用京津地区的科技资源, 帮助企业开展继续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 为企业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提供支持、帮助和服务。

亮点三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十大战役”为平台, 整合各种资源和优势,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实现全面开花, 整体上新水平。“十大战役”嘹亮的进军号, 奏响了新区大开发、大建设的华彩序章, 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从重点开发转入全面建设阶段。“十一五”时期, “十大战役”完成总投资约2 000亿元, 一批高水平大项目建成投产或落地建设, 包括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空客A320、中航直升机、维斯塔斯风电设备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新一代运载火箭、300万吨造修船、和谐型大功率机车等大项目开工建设。“天河一号”一跃成为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标志着我国超级计算机发展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同时, 滨海新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循环绿色发展特色不断彰显, 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滨海新区的崭新跨越

未来5年,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将更上一层楼, 站在新起点, 实现新跨越。

滨海新区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壮大优势产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建设3个世界级、5个国家级和一批区域级产业基地, 加快推进新材料、海洋科技、节能环保、轻工纺织等一批产业分别形成百亿元级的产值规模。

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是滨海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滨海新区将全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区。其中包括优化技术创新软硬环境、聚集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平台, 八大产业研发转化集群等。同时, 滨海新区将以先进的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的基础设施为依托, 建设智慧政府, 发展智慧经济, 构建智慧社会, 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信息化、城市管理智能化建设。

天津滨海新区还将增强其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 更好地服务环渤海和我国北方地区扩大对外开放。探索建立进口汽车、游艇、飞机等保税展示交易平台, 提升邮轮母港功能, 创新口岸管理体制, 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快提升国际化水平, 推进要素市场建设, 促进国际生产要素在新区汇聚扩散, 集聚各类企业总部, 加快成为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节点。营造国际化的商务和生活环境, 吸引高层次海内外人才在新区定居生活。

天津滨海新区满载着过去5年结出的累累硕果, 怀抱着对“十二五”的殷切期待和坚定信心, 蓄势谋局, 振翅欲飞, 将以攻坚的勇气和决胜的气势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集群发展 篇10

一、产业集群对提升天津滨海新区竞争力的作用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 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 且在地理上集中, 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 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经济现象, 它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 研究产业集群对促进滨海新区经济发展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一个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往往取决于其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作为当代产业生存与发展的有效组织形态, 在集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制度创新、营造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国内外实践证明, 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 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也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因此,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集群发展对提升天津市竞争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般来说, 产业集群通过以下几方面提升竞争力:

(一) 产业集群聚集经济优势, 促进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 指随生产能力的扩大, 使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一般通过水平或垂直联合组成的经营实体, 这样不仅能带来单位产品成本、物耗降低, 取得巨大的效益, 降低相关费用, 节省大量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还可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产品研制与开发, 使其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产业集群内企业社会分工的深化、企业联系的加强和区域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节约了生产成本, 从而在产业集群中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二) 产业集群推进创新机制

产业集群创新是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的同一产业集群的企业, 通过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或靠近, 产生创新聚集, 从而获得创新优势的一种创新组织形式。当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规模, 产业高度集中以后, 与产业相关的主要技术创新中心就会相应地转移到产业集群来, 这有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有效地降低创业风险, 提高创新带来的经济回报, 使创新系统更有效。

(三) 产业集群有效整合知识资源

随着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大, 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人员的增加, 共同的职业背景和频繁的交易往来和技术合作进一步密切了人们的社会关系, 有利于集群内企业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积累。集群在地理上聚集的特性使集群内部信息沟通便利、快捷, 易于实现集群内企业之间的频繁联系, 通过各种形式的参观、研讨或合作, 消除智力外溢的障碍, 使得先进经验、技术在集群内部得以传播。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培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上的投入很大, 当这些人员在集群内流动时, 就会把技术、营销、管理知识扩散出来, 实现集群内的技术创新与交流。

(四) 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让所有物质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利用, 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产业集群内部集中了产业链中生产上游、中游和下游产品的企业, 可以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生产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 达到循环经济的目的。人类要在社会经济中自觉遵守和应用生态规律, 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 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 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影响滨海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

由于空间上的集聚, 产业集群获得了单个企业所不具备的循环经济、集聚经济和知识溢出等创新优势。滨海新区要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就必须充分认识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性, 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建设, 培育和发展一批有特色和有影响的产业集群。当前, 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基于天津滨海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还有很多影响天津滨海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

(一) 科技创新力不足产业链不完善

在新区众多产业中, 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构成了天津滨海新区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就全国而言, 天津滨海新区的电子产业发展同样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滨海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是产品的加工和装配, 而产品技术进步和更新的来源还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 产业整体处于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创新能力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目前, 滨海新区急需用先进的技术作支撑, 形成创新的产业链。此外, 资金的投入少, 缺乏创新机制和引进技术的消化能力, 都将制约着滨海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 金融规模不足金融创新相对滞后

滨海新区的金融发展状况不能满足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从金融机构的规模、金融总量的欠缺, 进而导致了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差, 不能满足新区日益发展的需要。滨海新区外资企业众多, 需要的金融服务日益增多。如果金融机构不能及时推出新的服务产品, 就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新区未来的发展, 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单靠政府投资远远不够。如何扩大金融总量, 加快金融创新, 对滨海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 行政工作需进一步发挥协调作用

天津市滨海新区管委会负责滨海新区有关发展事宜, 在区域经济管理方式上力求创新, 实行经济联合, 发挥试产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对新区的前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尽管新区管委会被赋予了规划、指导、协调等职责, 但是管委会不是一级政府, 不拥有对各行政区和经济区的行政管理权利, 缺乏一定的权威性, 因而职责的履行难以发挥整体效果。新区内的各个行政区和经济区之间的过度竞争, 影响了新区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阻碍了其快速发展。

三、发展滨海新区产业集群的几点建议

(一) 增强自主创新促进新区产业集群发展

滨海新区要在中国北方经济振兴中发挥龙头作用, 就必须在自主创新上走在前面。面对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滨海新区要采取积极措施, 吸引和聚集国际知名企业研发中心, 构筑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平台和研发平台, 成为先进技术的承接地和扩散地。新区要吸引和聚集我国重要的研发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 在滨海建设高新技术的原创地和产业化基地, 通过灵活的方式, 鼓励研究成果尽快的转化, 以形成滨海新区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发的互补互助和利益共享, 提高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

(二) 创建现代金融体系服务新区产业集群建设

通过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改善社会资金结构, 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 把天津逐步建成产业投资基金发行、管理、交易、信息和人才培训中心。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全国性非上市公众股权交易市场,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逐步探索产业基金, 创业投资基金等产品上柜交易。创新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 改革外汇管理制度。

(三)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服务新区产业集群建设

以区域经济为立足点, 利用现有的新区管委会, 尽快建立高效、精简的政府部门, 统一发展规划、统一实施建设、统一财政管理, 加强新区内部各区政府机构在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协调, 集中整合现有资源, 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当前主要处理好各行政区之间、行政区和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突出各行政区和功能区的发展优势和特色, 统筹规划, 扬长避短;实现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职能部门联合办公, 简化手续, 加快进出口货物通关速度, 促进贸易便利化;将政府职能和机构设置的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建立公平诚信、充满自由的市场, 为产业集群能够高效率的发展提供保障。

天津滨海新区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坚持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 每一个功能区都突出自身特色, 每一个产业都确定集中发展的区域, 努力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目前在滨海新区落户的就有360多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工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产业集群的形成, 产业聚集效应将逐步显现, 滨海新区正以一个高水平的现代化新区迅速崛起。

天津滨海高新区极速之旅 篇11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我国沿海地区以出口导向为主的高新区受到较大冲击,然而天津滨海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仍达30%,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

天津滨海高新区原名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1988年经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建立;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9年3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更名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赵海山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介绍道:“当前,天津滨海高新区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滨海新区的开发中,天津滨海高新区承担着领航滨海新区的創新发展、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为中国高新区‘创世界一流’探索一条新路等系列重大使命。”

孵化未来

2003年,曾经在加拿大一家从事飞行模拟机研制生产的空间技术公司工作8年的谷增伟回国创业,想自主研发生产飞行训练器和模拟机。非常幸运,谷增伟这一项目正是天津滨海高新区非常重视的高科技战略项目之一,并因此得到了天津滨海高新区直属企业海泰投资担保公司的50万元投资款,于是,注册资本100万元的华翼蓝天便呱呱坠地了。

当时模拟机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2005年,中国商飞新支线飞机ARJ21项目招标,作为国内唯一的模拟机制造商,华翼蓝天凭借着技术和价格优势,在与国外同行的竞争中艰难胜出。

然而,将1500万元的大项目交给一家民营小企业,合作方中国商飞公司不放心,要求华翼蓝天履约担保。

“什么叫做履约担保?”谷增伟问。

“就是能做成,一切OK;失败了,担保人全额赔款!”对方说。

而当年的华翼蓝天固定资产只有几台电脑,公司账面还负着债。“向银行贷款50万元人家都不贷,更别说1500万的担保了。”谷增伟一筹莫展。

当他觉得走投无路时,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看到了这个项目的潜力。并邀请海泰投资担保公司出面帮谷增伟作保,使得华翼蓝天终于获得了发展的“第一桶金”。

“现在,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通过参与新舟60和空客A320项目的建设,华翼蓝天的销售收入已经突破2000万元,其在华苑科技园的20亩产业化用地也已动工。

“没有天津滨海高新区的支持,我们不可能有今天。”谷增伟说。

在天津滨海高新区这个“高科技孵化器”里,受惠的企业远不止华翼蓝天这一家。1998年,生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老总王连民找到天津滨海高新区,表达了入驻愿望,双方一拍即合。11年过去了,这个当初办公场地只有100平方米的公司如今资产已经超过2亿元。

2008年在天津滨海高新区确定的33家小巨人企业中,有5家收入过亿元、7家收入翻番,在经济萧条之年保持了57.8%的平均增长。

这种逆势上扬的增长态势得益于天津滨海高新区的笃定战略。赵海山对《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说,天津滨海新区有一系列的“招大引强,扶优扶强”战略,比如成立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比如每年确定100家企业实施小巨人成长计划等,这两个项目各设立了10亿元基金,用来支持企业发展。

天津滨海高新区拥有国际创业中心、海泰科技园、华苑软件园、南开大学科技园、鑫茂科技园、华科科技园6家国家级孵化器。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孵化器中茁壮成长,源源不断地为高新区输送“新鲜血液”,逐步成为支撑天津滨海高新区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华苑科技园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孵化器群,孵化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孵化企业数达1580家,形成了与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扩展期相对应的研发办公场所、规模生产车间、产业化基地“接力式”三级孵化体系,为企业提供物业服务、创业服务、创新服务。

“孵化可以形象地比喻成孵小鸡,从鸡蛋中孵出小鸡需要提供温暖的环境。小企业就像新生儿一样,很脆弱,经验少,人员不足,技术转化产品不成熟,抵抗风险能力弱。因此,要像孵小鸡一样给企业创造‘温度’和‘湿度’条件。而不是随便找个窝,把蛋放在那儿。”国际创业中心负责人聂伟迅说。

“10年前,我是骑着自行车来这里创业的;现在,我们企业每年奖励优秀员工3辆帕萨特。”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林说。

作为1998年落户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科技园的第一批企业,如今的天地伟业在全国的安防领域中已经有了老大哥的地位。在戴林看来,天津滨海高新区的变化实在太大,“原来的高新区是一片芦苇荡,现在到处都是精致的绿化带,花香怡人……”

不仅硬件环境变了,更重要的是软环境。“天津滨海高新区的政策环境好,管委会理念先进,沟通很方便。在我们发展的紧要环节,高新区都给了我们帮助。”戴林说,“我们企业就扎根在这里了。”

“知道创业者和小企业的困难,才能明白究竟怎么做是真帮忙。”天津滨海高新区国际创业中心做了一次调研,按百分比排出了创业者的六大困难,其中融资难以93%位列榜首。

为了给企业提供充足的专项资金,近年来天津滨海高新区邀请11家银行共同商讨帮助企业融资的办法,为企业量身打造融资方式。如今,担保平台、投资平台、贷款平台和群众信用组织组成的投融资服务平台等多层次的资本交易平台和机构已经在天津滨海高新区内集聚。资金如同血液,给了企业生命和活力。无数的企业在天津滨海高新区这片沃土上成长为参天大树。

“自主创新”是滨海高新区的灵魂

“这是我们即将动工的三期工程,20多层的大厦,完工后生产规模将比现在扩大三四倍。”指着电脑中的规划效果图,大宇宙信息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志义激动地说。

作为1997年第一个落户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科技园的企业,该公司的经营场地已经从最初的4层小楼发展到如今开始规划20多层的大厦,人员从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300多人,生产规模更是保持了每年40%~50%的增长。

40%~50%的增长,这个速度在天津滨海高新区处处可见。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初销售额不到100万元,近几年销售额以每年30%~50%的比例快速增长。1998年,力神电池还只是摆放在实验室里的一个高科技成果样品,如今该公司已具有2.5亿只电池的年生产能力,经营指标连续多年实现倍速增长……

这样的速度并不值得惊讶。事实上,自建区以来,天津滨海高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十几年来持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

“天津滨海高新区最大的竞争力就是不断完善的创新环境、丰富的创新资

源和充满活力的创新理念。只有我们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牢牢扎根于自主创新,适应世界科技创新的潮流,我们的发展才会是内生型的发展,领航区的概念才能做实。”赵海山认为自主创新正是高新区保持高速发展最重要的原因。

“创新象征着未来,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占领市场。赛象科技十几年来的发展,也正是依靠科技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实力。”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浩说。

赛象科技主要从事光机电一体化高等级子午线轮胎制造设备的研制开发和工业软件的开发,2008年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四。

20年前,子午线轮胎设备制造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赛象科技成为这个空白领域的先行者。如今赛象科技生产的多种子午线轮胎系列设备为国内首创,截至2008年,赛象科技共申请专利84项,取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

在天津滨海高新区,创新的氛围分外浓烈。把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财富,这是天津滨海高新区永不停歇的工作。

从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以来,天津滨海高新区已构建了以研发、孵化、产业化发展三大基地为主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与转化体系,形成了自主创新高地。

赵海山说,为了让天津滨海高新区多一些像赛象科技这样的自主创新龙头企业,天津滨海高新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区内企业每申请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天津滨海高新区补贴1000元,授权后一次性补助2500元;申请国际专利,只要拿到专利受理通知书,补贴10万元;建立一项国家标准补贴50万元,国际标准补贴100万元。

截至2008年底,天津滨海高新区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单位达到100家,企业专利申请总量突破12000件。2008天津滨海高新区专利申请量在全国所有高新区中排名第三。

2009年3月26日,科技部正式批准同意天津滨海高新区启动并开展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天津滨海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4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之一。

天津滨海高新区将分两个阶段完成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建设任务:

2008年~2012年为全面建设期。天津滨海高新区将按照“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五年赶超计划,以每年不低于37%的速度,到2012年实现总收入6400亿元,主要经济、技术经济指标进入全国高新区前5位,聚集和培育一家以上产值百亿元级高科技企业,50家10亿元级企业和5000家创新型科技小巨人企业,引进和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150家,实现每万人拥有专利超过200件,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拳头产品500项。

2013年~2015年为完善提升期。天津滨海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占高新区营业总收入比例高于60%,各类上市企业数量达到50家以上,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理工科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高于2500名,全面实现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各项指标。

“另外,我们还努力搭建平台帮助企业在金融海啸中化危为机,出台政策招财引智,积蓄发展后劲。”赵海山坚定地说。

建设一流生态环境

天津滨海高新区滨海科技园在建设中彰显着科技之城的未来景象。

正在建设中的滨海科技园综合服务中心的大斜坡顶被设计为绿化屋顶,完全采取花园式布局,种满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以“立体绿化”的方式增加绿化面积,同时还能起到储存天然降水改善局部小气候、节能保温、滞留空气中粉尘、提高空气质量等环保效果,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楼顶绿化工程。

位于滨海科技园核心的渤龙湖总部经济区,是目前天津滨海高新区全力建设的区域,这里将打造集旅游、商务、研发为一体的总部经济区。

渤龙湖总部经济区项目以新能源、生物医药、IT、航空航天四大主导产业为重点的功能性,规划了总部基地区、生态居住区、商业商务区和公益性公共设施区,通过营造优美的滨水景致和办公环境,吸引全球高新技术企业落户。

其中渤龙湖总部基地将重点发展以生物技术、高端信息制造与绿色能源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与总部研发机构;生态居住区将以滨水景观为依托,建设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的水景独栋别墅和水岸花园洋房。最终,在滨海科技园形成总部机构汇聚、公共设施完善、生态景观和谐的天津滨海新区活力地带。

目前,渤龙湖景观工程已初具规模。

渤龙湖景观工程选址于滨海科技园核心位置,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将成为区内文化、居住、商业活动的聚集区。其主体景观48万平方米的湖景观赏区在旧水库基础上升级改造而成,并设计岛屿、溪、河、庆典广场、游人码头、水岸步道、鹅卵石滩、亭台桥梁等多项亲水景观元素,将城市文化与自然景色融合,为滨海科技园打造出一张城市生态名片。

“精心打造的渤龙湖区景观,将为吸引全球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提供独特的风景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滨海科技园的发展潜力与竞争力。”赵海山说。

婚礼服:革命与创造

婚戒和婚纱,是时下中国婚礼的必需之物,可婚礼过后,两者却命运迥然:婚戒不离身,婚纱却悄然而逝,或许它原本就是租来的。不过,这种“缺失的文明”却因NE·TIGER发动的一场“婚礼服革命”而为之改变。

11月15日晚,中国国际时装周十年盛典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隆重开幕。中国第一奢侈品品牌——NE·TIGER高唱开幕绝响,一场以“凤”为主题的NE·TIGER2007高级婚礼服发布会演绎出盛世繁华。

在NE·TIGER发表的2007流行趋势中,以高级定制婚礼服及晚礼服为载体,洋溢着浓郁的“复兴与新兴”主基调,匠心独运、风格独创,在场众人叹为观止之余,几多人顿生向往。

据NE·TIGER品牌创始人张志峰称,在18世纪前的西方,少女们出嫁时穿的礼服颜色规格并不统一。文献首次记载白色婚纱是149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二与安妮的婚礼。1840年前后,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其婚礼上穿着的婚纱开创了新娘服装的新纪元,那是一袭18英尺长的拖尾婚纱,衣身上镶满了耀眼的钻石及名贵的营丝。由于这款婚纱极为雅致,白色婚纱遂逐渐成为一种正式的结婚礼服。从20世纪20年代起,西式婚纱在中国亮相,并渐渐渗入中国的婚礼文化中。如今,身穿西式白色婚礼服结婚正在成为一种风尚。正因如此,NE·TIGER在2005年继皮革、晚礼服后首推婚礼服,当时以“爱”为主题的大型婚礼服发布会,把西式婚纱精工制造得美轮美奂。

但今年,在NE·TIGER高级婚礼服发布会其风格却为之陡变,以“凤”为题,以濃郁的“中国红”为主色调,令人耳目一新地推出中式婚礼服。

身兼NE·TIGER艺术总监的张志峰如此解释其匠心独运:中国的婚礼文化比西方更加源远流长。汉代以前大多是

周制婚礼,玄黑色和纁黄色的婚礼服象征着天地的神秘色彩。到了唐代,婚礼服融合了先前的庄重神圣和当世的热烈喜庆,绯红与青绿成为中国婚礼服的主色调。纵观华夏婚礼,婚礼服制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爵弁玄端一纯衣”、“梁冠礼服一钗钿礼衣”和人们较为熟知的“九品官服一凤冠霞帔”。正是基于NE·TIGER的“中国奢侈品文明的复兴与新兴”的使命感,所以今年首创的独具风格的中式婚礼服,从汉唐盛世文明中汲取了大量灵感。

在发布会上,张志峰特别强调:“NE·TIGER的婚礼服创新,绝不仅仅是推出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式婚礼服,更重要的是要将‘婚纱革命’进行到底。”中国进入1990年代后,婚纱租赁风随着婚纱摄影的风靡而席卷全国,人们对于拍摄新式婚纱照的热忱甚至超越了穿着婚礼服本身的那份神圣,千人一面的婚纱照成为一代人的“永恒记忆”。婚纱被人们以租赁的形式而“滥用”,丧失了中西传统婚礼文化赋予婚礼服见证爱情、传承永恒的重大价值,使中国的婚礼文化走向歧途。

据全国婚庆消费与发展峰会的资料显示:我国年均有1000万对新人结婚,他们愿意拿出31%的积蓄用于与婚庆相关的消费,全国每年因结婚产生的消费额高达2500亿元。但如此巨大的投入却远没有让婚礼完美。今天中国人的婚礼是一种很奇怪的混合。冠名以“传统婚礼”的并非经典的华夏婚礼,而“西式婚礼”也仅是吸收了西方婚礼服,并将白色婚纱从神圣的教堂带到喧嚷的酒席。被别人穿用过若干次、不洁并且不适合自己身材和气质的西式婚纱成了这种奇怪形式的道具。

面对这种不中不西的婚礼现状,NE·TIGER主张以传统经典的中式婚礼服来表现对爱情的永恒追求。张志峰说:“对新娘来说,嫁衣一定要量身定做,手工缝制,才能显现它的珍贵和惟一。定制婚礼服将成为承载梦想、见证爱情、记录永恒、寄托祝福的不二选择。”

近年来,NE·TIGER坚持以文化感、民族感、历史感和时尚感为追求方向,设计制作符合中国人形体特点、能够充分展现中国古老文化内涵和东方神韵的婚礼服。NE·TIGER今年推出的高级婚礼服系列,呈现了全球化与民族性融合的时代特征。

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 篇12

区域按照“一个基地、五个中心”, 即金融改革创新基地、融资租赁中心、商业保理中心、股权基金中心、交易市场中心、资金结算中心的目标, 努力打造滨海新区的商务商业和行政文化中心、中国的金融创新基地、世界一流的中心商务区, 塑造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和未来城市形象标志区。

2014年, 中心商务区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正在申报中的自贸区两大历史机遇, 在建设和招商方面双管齐下, 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尽快实现区域繁荣, 中心商务区加快了建设步伐, 目前已竣工面积309万平方米, 在建面积751万平方米, 拟新开工面积80万平方米, 预计年底将新增16栋楼宇竣工并投入使用。海河隧道、安阳桥、海昌商业街以及于家堡商业街等也将加快施工进度, 确保明年6月于家堡高铁开通之时, 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基本成型, 各项配套设施齐全, 实现初步繁荣。同时, 耀华中学滨海学校、师大滨海附小、师大滨海附中、于家堡国际学校、滨海国际妇儿医院、文化中心、大沽体育公园等公建配套也将陆续开建。

为了填补中心商务区商业配套设施的空白, 尽快聚集区域人气, 金元宝于家堡购物中心已经于2013年开张纳客, 今年年初, 管委会还与新西兰易斯凯斯、狗不理、金元宝、何鲜菇餐饮连锁、海洋星辰等20余家餐饮、娱乐、休闲、旅游企业签订进驻协议, 进一步丰富区域生活配套。

在紧抓项目建设的同时, 中心商务区还积极地拓展招商渠道, 引进一大批优质企业资源, 今年1-5月份, 中心商务区实现新增注册企业331家, 同比增长147%, 新增注册资本金25.93亿元, 同步增长71.72%。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9家, 注册资本金1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截至目前, 中心商务区累计注册企业2800家, 注册资本金1700亿。

优越的投资环境使得中心商务区吸引了大批金融企业落户, 其中包括中国金融租赁公司、民生资金交易中心、洛希尔等金融类企业。目前在响螺湾办公的企业近400家, 驻区员工近万人。

上一篇:内部机理下一篇:土压平衡顶管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