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旅游城市(精选9篇)
滨海旅游城市 篇1
1 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园林植物的现状
滨海特色的植物:椰子树、乡土树种剑麻、露兜、龙骨, 市树细叶榕、市花三角梅等为绿化骨干树种, 展现了美丽银滩的缩影。综合各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已建成的公园、广场、宾馆、酒店等单位庭院、居住区和道路绿化等, 可以看出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园林植物特色是以棕榈科植物为主要景观骨干树种, 以榕属植物为主要功能遮荫, 与其它骨干树种相辅相助, 构成城市绿化的林冠层, 以丰富多彩灌木组成城市绿地的基色调, 以美丽的观叶植物点缀居室或绿地。
2 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园林植物存在的问题
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园林植物现状, 从种类的来源、比例组成, 功能与美化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可以看出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园林植物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①外来品种多, 乡土树种少。首先, 棕榈科植物中的大部分种类是外来的。其次, 花木类也大多是外来种, 如软枝黄蝉、红绒球都是原产巴西。其他还有大花紫薇、虎尾兰等都是外来品种, 都是引自大洋洲等地。② 园林植物选择上具有随意性、盲目性, 喜欢随大流。现在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园林中棕榈植物大王椰、椰子树也发现了不少的此类虫害, 给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园林植物带来的潜伏危害是不可估量的。③偏重选择常绿化植物, 少选用落叶种类。从功能上说, 落叶有利于采光, 但是冬季温度不高、北风大的北海, 落叶增加采光的意义并不大, 反而绿色乔灌木还能带给人一种厚实、温暖的感觉。落时种类少, 使北海园林在植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上, 显得不够丰富。
3 对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园林植物结构的建议
3.1调整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结构的意义和可能性
外来树种之所以能以绝对优势的种数在岭南园林中形成格局, 其最大的原因是这些种类的观赏价值比乡土树种高, 其次是来源容易, 特别是栽培品种。要重视引种乡土种类,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 如原产我国云南的董棕 (Cargota uensr) , 它树干粗壮浑厚, 树体高大雄伟, 树叶婆娑如盖, 并不比大王椰效果差, 是一种优秀的园林树种。植物若要有特色, 莫过于体现乡土树种为主, 因为乡土树种才是最具有特色的种类, 一方水土养一方植物。发展乡土树种讲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 其根本原因, 一是资源认识和发展需较长时间。二是市场营销投资风险大。三是长寿命的植物成景慢。第一问题的解决, 北海高校不具备, 对野生资源了解的专家也比较少。所以南方滨海旅游城市政府应该多资助, 鼓励专家多进行了解, 有了第一个问题的解决, 则与花木经销商有机结合, 对经销商进行指导, 在营销方面就少了投资的风险。
3.2改善遮荫树和景观树比例, 合理配置乔灌、地被的设想
现在南方滨海旅游城市慢慢趋向于使用棕榈科植物, 而抛去原来绿地规划的总方向, 造成绿化遮荫树和景观树的不恰当比例, 应随未来绿化建设逐渐调整和改善, 目前, 南方滨海旅游城市绿化的灌木和草花种类和数量渐渐增多。乔木, 尤其遮荫乔木渐渐减少, 适当增加乔木数量, 必然对林下植物造成一定影响, 如大树下的草地多半生长不良, 草枯渐死, 影响景观, 所以新建的园林, 应规划好遮荫树和景观树的比例, 还有乔、灌、地被的合理配置, 既要建成开阔疏朗的景观, 又不忽视绿化的基本功能。
3.3局部范围种植落叶种类的可行性探讨
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园林给外地游客的印象是花木青绿、四季如春, 也是居民长期的习惯。若以植物种类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方面分析, 则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园林中常绿与落叶种类的比例问题值得商榷。首先, 在植物种类多样性上, 落叶和常绿种类, 共同构筑了植物王国。缺乏落叶种类, 造成植物种类多样性的减少。适当引入落叶种类, 是生物多样性的需求。其次, 在植物景观多样性上, 落叶种类是季相变化的指示植物, 充分展示了自然界周而复始的变化规律。
4 总结
南方滨海旅游城市作为一座滨海城市, 有着独特的景观资源, 再加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品牌效应, 其休闲游玩的吸引力是巨大的。然而在世界范围内,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人们对自然环境更加向往, 但传统的植物种类已不能满足现有市区园林植物造景的需要, 而应该更好地利用丰富多彩的野生园林植物资源, 育出优良的栽培种, 从而增加园林植物的特色, 以创造优美的绿色景观。
参考文献
[1]郭菲菲.浅析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31)
[2]金亚琪.浅谈园林植物规划与绿化种苗培育[J].技术与市场 (园林工程) , 2004 (11)
[3]林鹏, 李云, 肖伟.园林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的艺术景观[J].新疆林业, 2000 (03)
滨海旅游城市 篇2
——以滨海旅游综合体、名胜世界以及克拉克码头为例近日,笔者与海南旅游投资商赴新加坡考察城市旅游,本次考察重点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城市重大旅游项目的引擎带动,城市老旧城区的文化复兴与更新以及城市旅游的国际化营销等。重点考察了四个旅游区域和项目,包括总投资300亿人民币的圣陶沙名胜世界以及全球第四个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新加坡环球影城;拥有28自然观光景点的圣陶沙岛;美国金沙集团投资超过400亿人民币的Marina购物娱乐综合体,每年接待300万游客的驳船码头和克拉克码头城市文化复兴区域等。考察归来,感触颇深,新加坡虽是一个国家,但从城市旅游发展角度来看,它又是一座旅游城市,每年吸引1000万游客。所以,笔者从城市旅游发展的角度,以四个具体的项目实例展开介绍,探讨有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滨海金沙——超大商业购物娱乐综合体
滨海金沙是在新加坡三条河汇集到出海口处的一片公共绿地上发展起来的,现在已经发展成一座超大商业购物娱乐综合体。项目总投资达到70亿美元。目前金沙主要以酒店住宿、购物、会展中心和综合娱乐为主。从国际一线品牌的时装和化妆品,到其他特色的零售购物,以及珠宝首饰等一应俱全。金沙项目欧美游客占到50%以上。金沙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大厦顶层观光和无边界游泳池。支付20新币可登上50多层的观光平层,向北可以看见新加坡CBD区域的天
际线以及主城区,向南看见新加坡河流以及外海区域,甚至看见印尼的巴淡岛,是观赏新加坡城市景观的良好位置。整体而言,金沙项目的工程施工比环球影城更为细腻,无论从地面铺张、景观配置还是建筑设计方面都是如此。
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驱动的典型
新加坡环球影城总体布局局促,整个布局呈环形一共包括7个主题区域,为好莱坞大街、马达加斯加区域、遥远城市区、纽约大道区、科技之城、埃及文明区和失落的世界。中间是一个人工湖,把7个区域串起来。比较经典的项目是水上世界表演以及史瑞克4D电影和过山车。环球影城有3条主线,第1条是游乐主线,第2条是餐饮主线,第3条是购物主线。弄清楚了这几条主线,就清楚里面的所有骨架了。总体而言,环球影城的项目以亚洲人居多,和我坐侏罗纪水上世界的6个人,有3位是来自印尼,其余2位来自日本。不难理解,亚洲人的消费习惯和欧美人还是有很大的文化差异。
圣陶沙岛——观光旅游的乐园
圣陶沙除了名胜世界之外,其他的自然观光景点、餐饮和酒店设施也非常丰富。按照新加坡旅游局圣陶沙地图提供的信息计算,圣淘沙岛上有28处自然观光景点,65家精致餐饮、咖啡和饮品店,6家精致礼品店和各景点内的旅游商品店,以及不包括名胜世界4座酒店在内的另外10家四星和五星国际品牌酒店。3个海滩都以大众观光
为主,但还是有明确的细分定位,东边的西乐索海滩以热烈激情的沙滩酒吧和餐饮为主,适合观光游客和年轻运动;西边的丹戎海滩和巴拉湾海滩相对安静,增加许多儿童设施和度假酒店,适合家庭观光与度假游客。
驳船码头和克拉克码头——城市文化传承与再生的典范
驳船码头和克拉克码头都是新加坡河岸的核心区域,驳船码头是100多年前新加坡开展对外贸易的核心区域,是新加坡最热闹的地带之一,紧邻CBD区域。驳船码头商业街有100多米长,以商业餐饮为主,约30多家各种形式的店,以海鲜、西餐、音乐餐厅和小酒吧为主,含有少量的工艺品零售,主要建筑形式以南洋骑楼建筑为主,建筑形式比较统一,但是建筑色彩相当鲜艳,绿色、红色、白色、黄色……值得一提的是驳船码头的商业味道比较浓厚,整个街区几乎以餐饮为主,缺乏多元化的设施和公共停留空间,克拉克码头在驳船码头靠北,克拉克码头是新建的城市文化区域,主要业态包括三部分:餐饮、零售和小型办公。餐饮超过70%的营业面积,餐厅约60家,零售店5家,办公空间8家左右。但是公共空间比较大,游客可长时间停留,并欣赏对岸的风景。此外,街道两旁的景观设置和店铺设置,形成强有力的城市活力效果。
从以上几个旅游区域和旅游项目的介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值得借鉴的经验。
重大旅游综合项目带动城市旅游发展
这几年,新加坡政府花大力气来创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以前的城市公园观光和消费已经不能够满足国际游客以及周边地区竞争的需要,所以,必须靠重大的项目甚至新的国家旅游政策来带动旅游发展,滨海金沙和名胜世界两个项目就是很好的证明。这两个项目的投资商均具有良好的国际旅游大型旅游综合项目的投资和运营实力,而这两个项目的总投资额共计超过700亿人民币。这对国民总数不到500万人口的新加坡来说,从税收收入增加、基础设施提升、拉动消费以及就业甚至国际形象等都是一个很大的直接效应,这两个项目直接就业人口1万左右,间接拉动就业人口在5万左右。可以说,以这2个项目为带动的旅游经济直接推动了新加坡经济GDP最近3年以接近20%的速度发展。这对于城市化的中国,在满足人口消费需求增长的今天,对于城市政府的主导者,需要引进和发展什么重大的旅游项目,将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不要盲目追求旅游项目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旅游项目的质量。
老旧城区的文化复兴与更新助动城市旅游发展
新加坡河这片区域是新加坡城市最先发展的地方,所以,这一片成为新加坡的历史文化区域,地理位置较好,但是建筑相对老旧,地面狭小,所以,对驳船码头和克拉克码头的改造成为新加坡城市文化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邀请国际知名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专家先后对新加坡河域进行城市规划更新和克拉克码头的商业业态定位和
建筑设计改造。同时,征求市民的意见,共同为这些片区的发展献计献策。现在,这些片区重新焕发生机,当地政府对区域的更新规划和建筑立面改造后,成为了夜间生活的集聚地。
国际化营销推动城市旅游发展
滨海旅游城市 篇3
关键词:入境旅游,偏离份额法(SSM),变异系数(Cv)
目前学术界多是基于省级行政单元数据来研究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对我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省际以及地带间的研究居多[1,2,3,4],而对城市间尤其是不同省份但具有相似特征的两个滨海城市之间的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研究较少。国外学者对国际旅游区域差异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许多研究表明,国际旅游虽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往往导致区域差异加剧,主要是由沿海和内陆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和旅游供需分布不均造成的[5,6,7]。国内学者的关注也主要集中在旅游总体规模[8,9]、旅游流空间分布[10]、资源赋存[11]及竞争力等角度。这些研究都是基于旅游空间结构的静态差异上。本文分别以大连和青岛为研究对象,从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及竞争力两个方面进行定量研究,侧重研究1996—2007年两城市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时空动态演变过程,并进行两者对比分析,试图揭示两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各自的优势,据此提出各自借鉴、取长补短的建议与对策。
1 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对大尺度参照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SSM法用于旅游市场结构变化分析,主要是以某一地方(如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区域样本,以全国为大尺度参照体系,将地方旅游客源市场在一段时期总的增长量分解为份额分量、结构转移分量和竞争力转移分量来进行市场变动趋势分析。本文以1997年和2008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选取分国籍统计的入境旅游人数为衡量指标,利用SSM模型从客源市场结构分析大连市和青岛市入境旅游的差异。其次,以1997—2008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辽宁省统计年鉴》和《山东省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选取旅游外汇收入、旅游入境人数为衡量指标,通过变异系数分析两城市入境旅游的竞争差异。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测度是基于一定的指标,且指标能够衡量各区域旅游经济整体状况[8]。采用入境旅游统计指标是基于该指标体系相对完善,各地区对旅游外汇收入的统计时间较早且统计口径较一致,能较好地反映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2 大连和青岛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对比分析
2.1 大连和青岛入境旅游的总体概况
大连和青岛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两城市旅游核心吸引力相似而又有地域文化差异,彼此间有一定的竞争替代关系。就旅游业而言,两城市由于发展的路径选择不同,造成后天两城市旅游(以入境旅游为研究对象)的差异。20世纪90年代中期,不论是入境旅游人数还是外汇收入大连都领先于青岛,1996年旅游外汇收入大连是青岛的2倍以上。进入21世纪,差距逐渐变小,2005年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青岛均超过大连。2007年大连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为青岛的77.76%和86.1%(图1、图2)。
2.2 从市场结构看两城市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
从市场结构入手,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大连和青岛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和区位两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地域差异存在的原因[12]。SSM模型应用于入境旅游市场结构研究的构建是根据SSM模型原理,假设某区域i和全国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其入境旅游人数和结构均会发生变化。假定基期区域i的入境旅游人数总量为bi0,终期为bit,把区域i入境旅游总人数按照客源地划分为n个国家或地区,分别以bij0、bijt (j =1,2,3,…,n) 表示区域i第j个客源国或地区分别在基期和终期到达的旅游人数;以B0、Bt表示全国在相应时期基期和终期的入境旅游人数;以Bj0、Bjt表示全国第j个客源国或地区在基期和终期到达的旅游人数[13],则区域i第j个客源国或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为:rij= (bijt-bij 0)/ bij 0,(j=1,2,3,…,n,下同)。全国第j个客源国或地区入境旅游人数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为:Rj=(Bjt-Bj0)/Bj0。以全国各客源国或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所占的份额为标准,将区域i各客源国或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标准化后得到:bij′=bij0×Bj0/B0。所以,在(0,t)时段内把第j个客源国或地区到达某区域的入境旅游人数的增长量Gij分解为份额分量Nij、结构转移分量Pij和竟争力转移分量Dij三个分量,依次表达为[14]:Gij=Nij+Pij+Dij=bijt-bij 0;Nij=b′ij×Rj ;Pij=(bij0-b′ij)×Rj;Dij=bij0×(rij-Rj)。PDij称为总偏离分量,反映区域i第j个客源国或地区的总增长优势,其表达式为:PDij=Pij+Dij,进而加和可以计算出区域i的总入境旅游人数增量Gi以及总份额分量Ni、总结构转移分量Pi和总竟争力转移分量Di。假设区域i入境旅游人数对全国的相对增长率为L,可将L分解得到结构效果指数w和竟争力效果指数u,并且L=w×u。由上可知,如果Gi愈大、Li>1,则说明某区域入境旅游市场的增长快于上一级行政区域入境旅游市场的增长;如果Pi愈大,w>1,则说明某区域包含有较大比重的高速增长市场,总体入境旅游市场结构良好;如果Di愈大,u>1,则说明某区域各客源国或地区总增长势头良好,具有很强的竟争能力。
大连和青岛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SSM分析:本文首先以1997年和2008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分国籍统计海外游客量为依据,选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13个国家和港澳特区、台湾地区,其余国家和地区为一组,共计16个客源市场。同时,以全国海外客源市场情况作为上一级大尺度区域样本,利用SSM上述计算过程,通过基期(1996年)和末期(2007年)数据比较(省略原始数据),构建Shift-share分析表(表1),分析比较大连和青岛入境旅游的市场发展态势和结构状况(表2)。
SSM结果总体分析:由表2分析可知,大连市入境旅游市场结构中在基期和终期的游客增长总量达到677549人次。相对于全国的增长率L=2.00>1,总结构偏离分量P=339450较大,且结构效果指数w=1.28>1,说明大连市入境旅游市场总体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朝阳性客源市场优势明显,大连市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存在较大比重的高速增长市场——日本市场处于优势结构,且对城市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总竞争力偏离分量D=305187,竞争力效果指数u=1.57>1,说明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发展迅速,竞争能力较强,在全国的地位处于上升趋势,但各项指标均落后于青岛。虽然相差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演变,青岛旅游业发展迅速,与大连差距减小,最后超过大连。大连与青岛的入境旅游差异经历了“大一小一扩大”的过程。原因在于青岛的现有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体现在近几年旅游业规模和客源市场的扩张方面。
2.3 大连和青岛入境旅游的竞争差异趋势分析
对旅游竞争差异进行动态分析必须明确所研究的时间系列,该研究采用1996—2007年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从相对差异角度通过变异系数(Cv)的计算从侧面反映两城市入境旅游的竞争差异年际变化趋势[16]。其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式中,xi为每年各城市的入境旅游人数或旅游外汇收入;undefined为12年的入境旅游人数或旅游外汇收入平均值。两城市之间入境旅游人数及外汇收入差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图3),总体上处于下降态势。1996—1998年两城市旅游竞争差距变率下降,在模仿效应下青岛在向大连看齐。1999—2001年差距又再增大,忽略2003年“非典”特殊时期,2002—2005年差距趋于平稳并缓慢下降,2005年后又有增大趋势,此时青岛已跑在大连前面,可见两城市间旅游客源市场竞争将长期存在并且竞争越来越激烈。
3 结论与建议
国际滨海度假旅游策划发展概况 篇4
欧洲是世界海滨度假旅游策划的发源地,早在18世纪,英、法、意、俄等国家的王公贵族就以夏季往地中海沿岸避暑为时尚,“二战”之后,以中产阶级为主要消费群的现代海滨度假旅游策划逐步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国际旅游策划的主流。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目前仅地中海沿岸每年就接待国际游客1亿人次,其中85%流向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和土耳其的海滨。
这些国家的海滨开发利用水平高,旅游度假设施和服务配套完善,海滨度假旅游业极为发达,已成为沿海地区的主要支柱产业,对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滨度假旅游策划几乎成了地中海沿岸国家旅游的代名词,美国也是国际滨海度假旅游的发达地区,美国的夏威夷群岛、佛罗里达半岛是国际著名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据有关资料,美国2.3亿人口,每年到海滨旅游的在1亿以上。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Gold Coast)是度假目的地旅游策划开发的佼佼者。全市人口接近50万人,80%从事旅游服务行业。这个城市的最大“资本”便是长达70公里的海岸线上的天然沙滩。该市从1950年起开始发展旅游业,到1970年初具规模,1990年以后出现高速增长,现已成为南半球最大的旅游城市和世界级海滨度假胜地。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日益成为南半球的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除了以上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外,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大力发展滨海旅游度假。加勒比海地区、东南亚地区(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印度洋群岛(马尔代夫、斯里兰卡等)成为新兴的滨海旅游目的地。其中,亚太地区的发展尤其迅速。
滨海旅游城市 篇5
关键词: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沿海地区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地城市旅游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增强[1]。作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城市已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 城市旅游发展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我国滨海城市接待游客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50%以上, 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80%以上。鉴于此, 本研究对不同发展条件和环境背景下的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进行了评价, 尝试从理论上完善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评价的研究内容。
国外学者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关注区域旅游竞争问题[3]。Pearce于1988年以南太平洋西部岛国瓦努阿图为例研究了滨海旅游空间结构[4]。与其相比, 国内学者于2000年之后才开始广泛研究旅游竞争力及旅游空间结构。尽管起步较晚, 旅游竞争力及旅游空间结构评价目前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研究试图从理论上拓展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量化研究的内涵, 为城市旅游发展所处地位、发展目标以及比较优势的确定提供方向性指导。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对评价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和潜力, 防止同质化的无序竞争, 优化资源、资金、人力配置, 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5]。
2 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以我国滨海城市为研究对象, 科学选择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与分类, 以科学、符合实际的原则构建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1 方法选择
国外该类型研究主要采用方差分析 (ANOVA) [6,7]、回归分析 (RA) [8]、偏离—份额分析 (SSA) [9]、因子分析 (FA) [10,11,12,13]、聚类与判别分析 (CDA) [14]、模糊罗氏模型 (FRM) [10]、重要性与业绩分析 (IPA) [12]等, 刘素平等[15]对此做出了较详细阐述。国内研究以层次分析法 (AHP) [16,17]居多, 因子分析 (FA) [18,19]和主成分分析 (PCA) [20,21,22,23,24,25,26,27,28,29]近年来应用也较多, 同时兼有应用聚类分析 (CA) [24]、数据包络分析 (DEA) [3]、因素分析法 (FAA) [30]、偏离—份额分析 (SSA) [31]、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DM) [32]、系统动力学 (SD) [33]、增长率相乘法[34]、生态位模型[35]等方法。综上所述, 结合本文研究对象的实际, 我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 进一步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分类。
2.2 构建原则
滨海城市旅游具有强烈的海洋韵味并兼有陆地景观特色, 对其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要做到“海陆统筹”。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要突出其滨海城市自身的特点, 仅仅对其本身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评价不够全面, 还应包括对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评价。此外, 由于滨海城市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特点, 在评价指标中要格外关注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2.3 体系建立
梳理和回顾国内外关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文献, 在遵循可操作性、动态性、层次性、系统性、客观性、科学性等原则的基础上, 选取25个与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相关指标 (2011年) , 见表1。
2.4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滨海城市为研究对象, 沿海岸线由北至南依次为辽宁省 (6个城市) 、河北省 (3个城市) 、天津市、山东省 (7个城市) 、江苏省 (3个城市) 、上海市、浙江省 (7个城市) 、福建省 (6个城市) 、广东省 (14个城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 (3个城市) 、海南省 (2个城市) 。我国滨海城市总人口数占所有城市的总人口数的20%, 行政区域土地面积约占所有城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的10%, 地区生产总值占所有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0%以上。
3 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分析
主成分分析方法是把原来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 本文应用这一方法进行了类型划分、竞争力分析、经济实力评估等研究 (表2) 。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对比各滨海城市旅游综合实力的差异状况。按照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工作原理, 累积贡献率说明主成分所包含的全部要素信息百分数, 一般取累积贡献率达85%—95%的特征值λ1, λ2, …, λm所对应的第一, 第二, …, 第m (m≤mp) 个主成分。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了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的类型等级, 得到系统聚类分析树状图 (图1) 。
4 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研究
4.1 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结构等级
根据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第四类城市较多 (44个) 。为了方便研究, 笔者按照得分由高到低将其划分为四类:烟台、厦门、威海、福州、潍坊、温州、绍兴、珠海为一类 (4.2267—51.4690) , 南通、秦皇岛、三亚、嘉兴、台州、泉州、舟山、唐山、海口、中山、惠州为二类 (-50.3239—-0.4904) , 丹东、东营、连云港、江门、日照、盐城、盘锦、葫芦岛、营口、锦州、湛江、漳州、沧州、汕头、滨州、莆田、北海为三类 (-99.2639—-51.8631) , 宁德、茂名、潮州、汕尾、揭阳、防城港、阳江、钦州为四类 (-134.1776—-103.5409) 。
4.2 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
从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等级结构 (图2, 见封四) 来看, 上海、广州、天津既是滨海城市旅游目的地, 又具有服务接待、中转功能, 以公路、铁路、航空为通道构成近似“弓箭型”, 在空间上形成沿海地区“三核”极化特征。如果考虑我国台湾地区的台北市, 则旅游空间结构将呈近似“斜梯形”。
4.3 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组织
培育旅游综合竞争力, 拓展高档次竞争平台: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和杭州属于一级、二级旅游竞争力城市, 是我国滨海旅游的重要支撑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 五城市是我国滨海城市中最大的客源地, 应积极组织带动其他滨海城市旅游目的地发展, 实现旅游经济的“扩散效应”。 (2) 五城市是我国沿海地区的门户和旅游枢纽, 应发挥吸引国内外游客及“一级批发商”的职能, 吸引更多的国内游客。 (3) 五城市对外集中了沿海地区的各种旅游优势、全方位参与国家乃至国际级别的大尺度旅游竞争, 使我国滨海旅游在全球旅游格局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客观上来讲, 五城市的“窗口形象”和“领导实力”关系到滨海旅游综合竞争力, 也关系到其竞争平台的规模和档次, 因此培育其旅游综合竞争力对滨海旅游发展至关重要。
提升旅游服务竞争力, 稳定客源市场竞争力:青岛、大连、宁波、东莞、烟台、厦门、威海、福州、潍坊、温州、绍兴、珠海、南通、秦皇岛、三亚、嘉兴、台州、泉州、舟山、唐山、海口、中山和惠州分别属于三级、四级、五级旅游竞争力城市, 具有突出的客源优势和资金优势, 如何将旅游比较优势转化成旅游竞争优势是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的关键, 可通过创新旅游产品拓展游客价值链的实现。如实质性的商务活动必须渗透到旅游线路的专业设计和旅游吸引物的规划建设中, 利用资金优势做好硬件设施建设和吸引旅游人才提升服务水平是稳定商务旅游市场行之有效的办法;采取各滨海城市异质产品分散组合的方法构筑多样化的旅游线路, 以避免削弱同质产品的内部竞争, 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
挖掘城市和产品特色, 升华旅游综合竞争力:丹东、东营、连云港、江门、日照、盐城、盘锦、葫芦岛、营口、锦州、湛江、漳州、沧州、汕头、滨州、莆田、北海、宁德、茂名、潮州、汕尾、揭阳、防城港、阳江和钦州25个沿海城市分别属于六级、七级旅游竞争力城市, 尽管高品位旅游资源类型多, 但由于城市规模、功能和地位的限制, 旅游开发深度和广度不够, 旅游客源市场主要在省、自治区内, 旅游发展对省、自治区内经济发达城市的依赖性较强。因此, 这些城市与省、自治区内其他城市旅游目的地相比, 它们在城市特色、资源特色和产品特色方面更具有优势。如果各级政府重视旅游产业发展,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将有很大的拓展和升华空间。通过挖掘城市特色和产品特色促进旅游业发展, 升华竞争力。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根据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际状况, 可将其划分为7个不同等级的结构, 其特征是整体分布不均衡、内部呈现集聚态。上海、广州、天津既是滨海城市旅游的目的地, 又具有优势突出的服务接待、中转功能, 以公路、铁路、航空为通道构成近似“弓箭型”, 在空间上形成沿海地区“三核”极化特征。如果考虑台湾地区的台北市, 则旅游空间结构将近似呈“斜梯形”。这种空间结构在目前和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有利于我国沿海地区的旅游发展。
5.2 讨论
青岛滨海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篇6
在中国, “蓝色旅游”也正在成为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 而作为世界知名滨海旅游城市, 拥有丰富滨海旅游资源的青岛, 必须加大“马力”, 做足“海”的文章, 借助“蓝天碧海、金沙白浪”这两块金字招牌, 将青岛滨海旅游做大做强。
针对如何使青岛滨海旅游做大做强, 笔者对青岛的滨海旅游发展对策进行了如下研究。
1.青岛滨海旅游发展现状
青岛近年来确立了以滨海风光、崂山名胜、历史名城、休闲度假为主题, 统一规划, 坚持高起点、高品位、有特色有序开发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伙伴城市和决赛分会场, 青岛通过实施旅游大项目拉动战略, 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旅游产业体系, 培育起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海上旅游、文化旅游、商务节会旅游、体育健身旅游等六大旅游产品体系, 特别是游艇、帆船、游钓等滨海旅游异军突起。
同时, 青岛投资780亿元, 全面改造和建设了旅游基础设施、交通、环保、通讯和比赛场馆。[2]在交通设施建设上面, 新建了一批沿海豪华旅游码头和海岛旅游码头等, 有力地改善青岛市旅游设施。奥运比赛场地浮山湾建设成为大型国际豪华邮轮停靠码头, 成为位于市中心和旅游热点区域的专用邮轮码头, 提升了青岛作为邮轮接待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并且, 在重点规划建设诸如极地海洋世界主题公园、海滨及温泉旅游度假设施、海上观光、运动休闲等对城市旅游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特色项目和基础项目。
2.青岛滨海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青岛实现了滨海旅游由观光型向度假型、数量型向质量型、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变, 并且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是青岛滨海旅游的发展, 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海上旅游产品开发仅限于海上观光, 其他专项旅游较少;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足;滨海旅游涉及管理部门多等等。具体而言, 问题如下。
2.1滨海旅游产品开发处于初级阶段, 结构单一
青岛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还未得到充分挖掘, 许多海洋旅游项目还有待开发。许多海岛在旅游开发上更是一片空白, 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严重。青岛滨海旅游的线路设计、项目开发及管理上都不尽如人意。
经营区域狭小, 线路、项目过于单一。大多数游船仅限于青岛湾、汇泉湾、团岛湾、浮山湾, 项目主要是海上观光、餐饮娱乐、水上牵引伞、划船、摩托艇等。
现有游船总体上档次偏低。目前的游船中小型的占90%, 缺乏那些可提供观光、娱乐、餐饮等综合功能的中高档游船。
2.2滨海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合理规划
青岛滨海旅游产业在规划过程中, 有些项目创意很好, 但因资金、建设未能及时跟上, 延误了时机, 在市场竞争中丧失优势, 即使之后再建, 也缺少轰动性和震撼力。
青岛滨海旅游产品开发始终未能脱离旧的模式, 缺乏大手笔、大策划, 始终未能形成名牌旅游产品和精品工程。
2.3滨海旅游形象陈旧, 新形象宣传力度不够
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 青岛的滨海旅游形象一直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形象存在于人们心中, 但随着北方其他滨海旅游城市的开发, 旅游形象变得越来越不鲜明。
以滨海旅游为特色, 重新定位, 大力推广新形象的宣传, 成为青岛滨海旅游产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2.4海洋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青岛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量工、农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仅经一次性处理以及部分单位、个人严重违反规定排污, 排入近岸海域。这严重影响了青岛市滨海旅游产业的发展,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2.5滨海旅游资源可替代性强
沿海地区滨海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滨海风景旅游资源共性大, 差异性小, 在竞争中可替代性强。
滨海旅游发展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 从世界性的滨海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发生地的空间组合来看, 青岛虽然滨海旅游资源丰富, 但由于距离客源市场远, 且旅游淡旺季明显, 因而对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客源缺乏强有力的吸引, 在国际滨海旅游市场竞争中并不存在优势。国内北有大连、秦皇岛等, 南有厦门、三亚等滨海旅游城市。国外有夏威夷、加勒比、南太平洋、印尼巴厘岛、地中海等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
在旅游产业国际化、普遍化、共性化程度愈来愈高的今天, 世界旅游业正面临着转型, 由观光旅游逐渐向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休闲性、旅游方式转变, 度假休闲旅游趋势日益突出。如何使青岛的滨海旅游产品具有个性特色, 是发展青岛滨海旅游的最重要的条件。
3.青岛滨海旅游发展对策
青岛应当本着独立性原则、地方性原则、市场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连续性原则, 针对青岛滨海旅游资源的特点, 全面提高旅游业的发展。
3.1打造适应国际潮流的滨海旅游产品
顺应21世纪国际滨海旅游市场需求, 整合、完善和深度开发青岛滨海观光旅游产品, 优化滨海旅游产品结构, 设计一批新产品、改造提高一批老产品, 规划一批未来产品, 使青岛旅游产品丰富多彩。
借助奥运项目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的契机, 迅速形成一个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的集海上旅游、国际游船、海洋科考、海洋探险、海岛旅游为一体的著名滨海旅游目地的形象品牌。充分利用位于市中心的浮山湾大型帆船运动场地、海上综合运动中心的优势, 开展诸如帆船、帆板、摩托艇、水上摩托车、滑水、海钓等有较强的参与性、刺激性和娱乐性的海上旅游项目。同时, 借鉴国内外滨海旅游发展经验, 推出海洋科研修学游、海上体育专项游等精品海洋旅游产品。
3.2积极开发独具特色的海岛游
充分利用青岛海岛资源丰富的优势, 深度挖掘, 按照“一岛一特色”的模式, 推出一批海岛精品游, 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选定竹岔岛、灵山岛、大公岛、小管岛等多个岛屿, 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 根据各个岛屿不同特点, 开发度假休闲、旅游观光、海上运动、海岛垂钓和探险体验等滨海旅游项目, 让生态与旅游相得益彰。
3.3进一步加强滨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高水平建设一批高端五星级酒店, 促进滨海休闲度假游发展。此外与国际知名的品牌酒店公司协商谈判, 在崂山风景区、琅琊台风景区、石老人度假区、四方滨海欢乐城和世博园建设五星级酒店, 在数年时间内使青岛主要风景区及休闲度假地拥有多家高端五星级酒店。
组建高端旅游车队和船队, 建设直升机停机坪, 精心打造完善的“陆海空”旅游交通体系。购置了数十艘游艇、钓鱼船、观光船等各类船艇, 开辟多条滨海观光航线和海岛旅游航线。所有的旅游项目都建直升机停机坪, 满足高端需求。通过完善的“陆海空”旅游交通体系, 让游客方便舒适地到达青岛各个景区和休闲度假地。
3.4加快培养高质量的滨海旅游人才
发展青岛滨海旅游, 当前突出的矛盾是高质量涉外滨海旅游人才的严重不足。必须在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 加强综合信息和多语种翻译以及导游、领队人才的精心培养, 为青岛迅猛发展的滨海旅游业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建伟.国际滨海度假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 2006, (3) .
湛江滨海旅游的发展对策探讨 篇7
滨海旅游是指主要的活动在海上、海底和海岛, 利用海洋资源和设施开展的观光、休闲、娱乐、游览和度假等活动。
湛江市位于祖国大陆的最南端, 东濒南海, 南隔琼州海峡与大特区海南省相望, 西临北部湾,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23.2℃, 气候宜人, 物产丰盛, 是中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一、湛江滨海旅游现状分析
(一) 客源分析
根据湛江的地理位置, 其客源市场包括珠三角、周边省市和港澳台地区。据湛江统计局的统计:2010年全市接待游客1415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65.3亿元, 比2009年分别增长23.8%和22.3%;完成旅游投资36.2亿元, 增长182%, 居广东省首位。在2011年春节黄金周中, 来湛江避寒度假的中南、华东、华北等北方游客大幅增长, 来自广西、云南、贵州、重庆的游客超过30万人次, 增长超过50%, 湛江正逐渐成为北方游客避寒度假的新热点。从这些情况看, 湛江旅游客源中以珠三角和周边城市游客居多, 中南、西南和北方省份后来居上, 客源增长势头迅猛。
(二) 资源分析
湛江三面环海, 海岸线长达1556公里, 约占广东省的2/5, 占全国的1/10;拥有148.7万亩海洋滩涂, 占全省的48%, 也是全省之最;岛屿数量众多, 海洋资源极其丰富, 为发展滨海旅游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1. 自然资源
(1) 海岛。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 海岛由于能拥有一个相对狭小的陆域空间, 将阳光、沙滩、大海汇集在一起, 成为大陆人们向往的场所。湛江有大小岛屿30多个, 分布在市区附近的有7个, 其中较为大型的有:东海岛, 面积288平方公里, 为全国第五大岛, 全岛均为省级经济开发试验区;硇洲岛, 面积53平方公里, 与市区相距40公里, 为湛江港的第一道屏障;南三岛, 面积123平方公里, 与市区隔海相望。此外, 还有特呈岛等。
(2) 沙滩。湛江的海岸线绵长曲折, 在长达1556公里的海岸线上, 有150多公里的优质沙滩可供旅游开发。其中, 王村港-吉兆湾、南三岛东岸和东海岛东岸均是长度超过20公里的特大型沙滩, 最长的东海岛东岸沙滩更达28公里, 这些细白柔软的沙滩可媲美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沙滩。
(3) 水产。湛江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经济鱼类有21目120科371属520余种, 主要有金线鱼、带鱼、沙丁鱼、马鲛鱼等。在鱼类资源中, 有的是洄游性鱼类, 有的是地方性鱼类, 既可以作为天然资源的捕捞对象, 也为人工育苗养殖提供种苗基础;贝类则有275属547种, 比较出名的是马氏珠母贝、近江牡蛎、青口、沙螺、文蛤等;还有虾类28种;藻类10多种。在这其中的对虾、牡蛎和鲍鱼等还发展为成片的海水养殖基地, 出产的品种品质优良, 远近闻名。
(4) 珊瑚。绚丽斑斓的珊瑚是海中奇珍, 游客无不被它鲜艳的色彩和婀娜的形态所吸引。湛江也拥有这珍贵的珊瑚资源:硇洲岛斗龙角、徐闻灯楼角、乌石东土角和康港盐庭角等有5~10平方公里未受破坏的热带珊瑚礁;尤其徐闻角尾乡的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唯一的珊瑚繁殖区, 也是我国大陆沿海面积最大、种类最多、保护最完好的珊瑚礁区。区内的珊瑚位于水深4~8米处, 离岸500多米, 成片似海、气势磅礴, 十分适宜开展潜水观光旅游。
(5) 良港。湛江有各类港湾100多处, 港口资源十分丰富。其中, 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的湛江港, 是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湛江港岸线全长460多公里, 仅内港岸线长达241公里, 为目前世界第一港荷兰鹿特丹港的3倍;内港航道水深一般为13~23米, 其中东海岛东北部的龙腾至蔚律6.5公里岸线, 水深26~40米;内港海域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凭着这些优势资源, 湛江港每年都吸引一些国际豪华邮轮的到访, 为湛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2. 人文资源
(1) 历史建筑。湛江拥有众多的历史建筑, 和海洋有联系的首推硇洲灯塔。灯塔由当时的法国殖民者建于1898年, 位于硇洲岛海拔81.6米的马鞍山上, 整个塔由麻石叠砌而成。塔的顶部是灯座室, 水晶磨镜就是在这里以水平方向放射, 射程为26海里。在茫茫大海上照亮了来往船只的航道。硇洲灯塔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与伦敦和好望角灯塔一样, 饮誉世界。除此之外, 南三岛灯塔和徐闻灯楼角的灯塔也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 具有旅游开发的价值。
(2) 民俗文化。在海岛上生活的居民, 受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 形成与众不同的民俗文化。在东海岛当地一直流传着龙的传说, 当地居民信奉龙和推崇龙, 并由此创作出具有浓郁红土风情文化特色的“人龙舞”。东海岛“人龙舞”始于明末清初, 是流传300多年的民间大型表演艺术, 其结构分为龙头、龙身和龙尾, 由大人和孩童结合构成, 在沙滩上以海为背景进行表演。东海岛“人龙舞”被誉为“东方一绝”, 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此以外, 湛江的雄鹰舞、“飘色”等民间艺术也是颇具特色。
(3) 海洋生物博物馆。广东海洋大学座落于湛江市区, 是专门以海洋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大学。校内设有全国品类最齐全的水生生物博物馆, 内有水生生物标本3000多种。标本按类别系统陈列, 涵盖了鱼类、贝类和藻类, 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于一体。
二、湛江发展滨海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统一规划
湛江在发展滨海旅游的过程中, 是由各县区的旅游局负责的, 但这些县区之间没有很好进行协调和管理, 导致各地区间盲目竞争, 一哄而上, 重复建设, 景点雷同, 缺乏深层次的开发, 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破坏生态环境。
(二) 缺乏对客源市场的科学定位
在滨海旅游的发展中定位好客源市场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科学的客源市场定位, 就不可能有系统的市场开发。湛江从一开始发展滨海旅游时就没有仔细地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导致在开发经营中缺乏整体统一的规划, 在宣传中缺乏有针对性的促销。
(三) 缺乏特色产品
湛江虽然有热带海洋资源, 但不具唯一性。并且湛江在开发滨海旅游时, 也只局限于海洋观光, 尝海鲜等活动, 缺乏有深度, 有特色旅游产品。这种单调的旅游产品, 对内不能发挥出资源的优势, 对外将会使整体的吸引力下降。
(四) 缺乏有效市场促销
湛江因远离珠三角等发达城市, 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 知名度不高。在发展滨海旅游的过程中, 政府也不是很积极主动地宣传, 就是有宣传促销活动也缺乏整体的营销方案, 宣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导致湛江的滨海旅游不被国内、国外的游客熟悉。
三、湛江发展滨海旅游的对策
(一) 统一规划和开发
湛江的滨海旅游应发挥市政府的主导地位, 由市政府统一规划, 整体开发。地方政府、旅游局按照规划去执行, 同时要通过主动服务引导开发建设。这样可避免投资浪费和经营的恶性竞争。各地区间的景点还可以相互补充, 形成整体效应。
(二) 科学定位客源市场
湛江要发展滨海旅游, 必须在所拥有海洋资源的基础上对客源市场进行细分和定位。湛江滨海旅游市场的定位可以是以湖南、重庆等内陆省份为主, 兼顾台港澳, 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之所以选择湖南、重庆等内陆省份为主, 一是地理位置造成的自然景观不同, 当地是以雄山峻岭闻名, 大海对他们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二是交通条件的便利, 湛江拥有民用机场, 内地居民可以通过航空方式, 舒适而快捷地到达目的地。湛江也开通了到达重庆的渝湛高速公路, 成为西南出海口的重要通道。湛江还有多条铁路线经过, 粤海铁路、2009年武广高铁的开通, 使得湖南、湖北的居民来回湛江更加方便, 台港澳毗邻广东, 从海陆空到达湛江都非常方便顺畅。且这些地区都是热闹繁华的大都市, 当地居民每年都有带薪假期。远离都市烦嚣的滨海度假旅游对他们来说是很需要的。
除了立足于国内市场, 湛江也应利用深水良港的优势, 吸引国外邮轮游客的到访,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三) 建设特色景点
我国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城市有三亚、深圳、厦门、大连和青岛等, 这些城市经营滨海旅游历史较长, 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湛江要发展滨海旅游, 要从中分一杯羹, 就要有自己的特色, 现代旅游发展的生命在于旅游特色, 没有特色是发展不好旅游的。湛江滨海旅游的特色应凸显海洋资源与人文资源有机结合, 适宜于四季旅游休闲的现代化港口城市。为此, 湛江应重点打造一些有代表性和有特色的景点:龙海天是东海岛一处海滨胜地, 蓝天、碧海、银沙、绿树相映成趣, 是游客听海涛、看日出的好去处。因此, 东海岛龙海天应建设以海洋游乐为主体的休闲度假区。区内开设游泳、冲浪、帆板、沙滩排球、沙浴等游乐项目, 再加上东海岛居民大型民俗艺术“人龙舞”表演项目, 大大丰富了海上游乐的内容, 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休闲度假, 特别可推介中南、西南各省等内地游客来这里避寒度假。
硇洲岛中既有优美的海洋自然风光, 又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因此。硇洲岛景点中应突出观赏百年灯塔和品尝鲜龙虾、鲍鱼结合的特色, 让游客既饱眼福, 又饱口福, 并可充分利用灯塔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寓教乐于一体。
珊瑚礁作为湛江珍贵而又独特的海洋资源, 极具观赏价值。湛江可利用湛江潜水学校的设备和技术, 在徐闻角尾乡的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共同开发海底潜水观赏珊瑚的项目。同时可在岸边建大型的珊瑚馆, 馆内可通过LED演示海底珊瑚的千姿百态, 有各种真实的珊瑚样品展览, 并有珊瑚工艺品销售, 方便游客观赏、游乐和购物。
(四) 有效宣传促销
因为旅游商品消费的异地性, 搞好旅游产业, 对外宣传促销是永久的主题, 旅游目的地的产品要让客源地人们知道, 必须做好宣传促销。为此, 湛江应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介, 全方位地介绍湛江的旅游资源, 鼓动更多的人离开繁华的都市, 来到蓝天、碧海、银滩中度假;除此之外, 湛江每年要组团分别前往目标客源省市举行大型旅游推介促销活动, 每年还要通过举办海洋博览会和一些大型的比赛, 提高湛江旅游的知名度, 增强对外的影响力。
(五) 提高旅行社和导游的素质
湛江可通过地方、行业立法, 加强对旅行社的管理和监督。除此之外, 更重要是要提高旅游行业的整体素质。因此, 湛江市政府可以和当地的高校 (如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师范学院等) 长期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导游人才, 不定期地组织当地旅行社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旅行社内部管理、业务经营等经验。这些措施有望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 湛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 充分挖掘资源优势, 并采取科学而有效的发展措施, 湛江的滨海旅游业将迎来收获的季节。
参考文献
[1]夏春华, 张雪莲.湛江旅游开发的新思路[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4, 20 (2) .
[2]徐质斌, 牛福增.海洋经济学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3]容景春, 颜学亮, 吴壮, 等.广东海洋产业发展方向与对策[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2.
泉州滨海湿地生态旅游研究 篇8
一、泉州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分析
泉州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 介于117°24′~119°10′E, 24°15′~25°56′N之间, 东西宽153km, 南北长157km。东北与莆田市、福州市交界;西北与三明市、龙岩市接壤;西南与厦门市、漳州市毗邻;东南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海岸线长达427公里, 且大部分为基岩海岸, 其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且富有特色。
(一) 泉州滨海湿地自然旅游资源
漫长的海岸线形成了诸多的海湾, 主要海湾有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等, 这些海湾各具特色, 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
泉州湾在泉州古港北部、泉州市东部, 是三湾中最重要的一湾。北纳洛阳江, 西迎晋江, 为晋江, 洛阳江汇合入海的半封闭海湾, 东濒台湾海峡, 北起惠安的崇武半岛, 南至晋江石狮市祥芝角, 海岸线140公里, 是亚热带河口湿地的典型代表, 中国重要湿地之一, 1 9 8 9年、1994年和2000年分别被列入亚洲重要湿地名录、中国优先保护的生态系统和《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3年9月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7045.88公顷。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及其栖息的野生动物为主要对象, 已记录1000多个物种, 这些物种包括各种温度和盐度属性呈现出亚热带河口湿地生物区系特点。分布有红树林植物3种, 其中桐花树和白骨壤是太平洋两岸自然分布的北界。自然保护区内常出现中华白海豚、中华鲟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有二级保护动物24种, 鸟类213种, 其中水鸟数量达到90种, 包括有国际贸易协定附录列出的候鸟13种, “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候鸟78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候鸟39种。
深沪湾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晋江市的滨海地带, 东临台湾海峡, 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 滨海地带长约30.8km, 宽约2.2km, 总面积68km2。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该保护区为中心向西、西南辐射龙湖、围头, 构成深沪湾滨海地质旅游资源带, 该带包括海底古森林在内的不少地质、地貌遗迹, 有些是国内外罕见的, 具有重要的科考和旅游价值。
围头湾距金门岛仅5.6海里, 有金沙湾和月亮湾两处海滩, 水质清澈, 沙质洁净。沿海岸线岩石由于海水冲刷, 形成了岩洞、石柱等独特景观, 且形状不断发生变化, 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二) 泉州滨海湿地人文旅游资源
泉州滨海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颇具滨海特色, 是泉州多元文化融汇、碰撞、发展、升华的重要体现区之一, 对外来旅游者有较大的吸引力。
作为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泉州, 其建筑、民俗等多种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多种文化融汇杂合的特征。其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凝聚了古人智慧, 如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的洛阳桥、打通南下漳州交通的安平桥、守卫泉州要道的崇武古城、具有沿海特色的浔埔蚝壳厝等均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
泉州滨海地区渔村, 不仅民风淳朴, 民俗文化也源远流长。即使在时尚无忌的今天, 那里的人们依然坚守着祖训, 传承着古老的习俗。这其中以“闽南三女” (惠安女、浔埔女和湄州女) 古老而迷人的服饰最为夺目, 这“三女”中的惠安女和浔埔女即位于泉州滨海地区, “闽南三女”这一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旅游名片, 因其文化异质性而对于外来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已于2006年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石狮蚶江“海上泼水节” (闽台对渡民俗) , 这一民俗活动与滨海的生存环境紧密相关, 体现了泉州滨海人民乐观豪放、敢于面对各种困难的精神风貌, 对于外来参与泉州滨海生态旅游的游客也具有比较大的吸引力。
泉州滨海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
下转第275页
参考文献
[1]崔宝山, 杨志峰.湿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0.
[2]陈金华.试论闽南沿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J].福建水土保持.2004, 16 (1) :10-12.
[3]李文实.泉州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07, (6) :35-38.
国内滨海旅游文化研究进展 篇9
近年来,我国滨海旅游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日益成为我国旅游业界关注的焦点。滨海旅游文化是关系滨海旅游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以主题为“滨海旅游文化”进行相关检索,发现相关文章数量仅为2篇。这表明很少有学者对滨海旅游文化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然而,笔者通过对国内滨海旅游和海洋旅游文献的查阅,发现众多学者对滨海旅游文化进行了零星的探讨。通过对以上文献研究内容的梳理,结合马波[1]对旅游文化的定义和构成分析,笔者认为国内滨海旅游文化研究主要可分为两大领域:滨海旅游消费文化研究和滨海旅游经营文化研究。
一、滨海旅游消费文化研究
滨海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也是一种文化,学者在滨海旅游者消费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文化对滨海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在滨海旅游者消费动机方面,刘家明认为,旅游者对海滨兴趣的转变主要是由于文学艺术作品对海滨风景的宣传和地质科学在地质现象方面研究的发展[2]。田克勤认为,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实行带薪假期和双休日使城市居民在假日里到海滨度假的需求增强[3]。此外,滨海旅游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愿望[4]。在滨海旅游者消费特征方面,顾建清等通过对昌黎海滨游客的调查,分析了游客构成的特点:海滨游客在距离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结构;游客的年龄构成以中青年为主;游客的职业以工人、机关干部、教师和学生为主;各种年龄、职业、学历的旅游客对旅游环境的要求有明显的差异。年轻人对运动型旅游项目感兴趣;年龄较大的以欣赏自然风光和享受疗养环境等休闲型旅游为主。此外,年轻人还对求知型旅游项目有一定要求,选择自然风光和增长见识的比例较大[5]。总的来看,学者对与滨海消费文化的研究不够细致,内容较少;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滨海旅游者动机研究、滨海旅游目的地选择研究、滨海旅游消费支出结构研究、具体的旅游消费倾向研究、滨海旅游审美研究等缺少系统的阐述。
二、滨海旅游经营文化研究
(一)滨海旅游产品经营文化研究
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滨海旅游资源的文化特质分析和滨海旅游产品的文化塑造和表现方法。在滨海旅游资源文化特质分析方面,陈航等对我国海岛旅游文化资源特征及其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文化是形成海岛旅游体验和感受的核心[6];黄秀琳等指出,福建作为海峡西岸重要的滨海省份,海湾、岛屿众多,构成了以山海资源、历史文化、民俗风为主体的旅游资源带,文化类型多样,内涵深厚[7];郑培迎从文化旅游资源的角度指出,我国滨海旅游区海洋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应着重挖掘文化内涵,给予科学开发[8]。在滨海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盛红认为,滨海度假文化的度假性、开放性、外向性和崇商性,是滨海旅游度假区吸引度假旅游者的关键所在,指出开发滨海度假文化的意义并提出其规划开发原则[9];董志文等就青岛滨海旅游文化的开发提出设立“青岛海洋节”的建议,并阐述了必要性和可行性[10];郑培迎指出,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开发建设普遍存在“重设施、轻文化”的现象,提出了我国滨海旅游业海洋文化开发的若干建议[8];黄秀琳等从文化建设角度提出福建滨海旅游的开发思路,突出滨海各城市的文化特色、拓展海洋文化内涵、营造和谐的现代旅游文化环境等;刘洪滨等认为,山东滨海旅游产品的开发,针对国际市场,有选择地开发适合需要的山东滨海旅游产品,如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胶东民俗和海鲜美食产品,具有欧美文化特色的青岛、烟台古建筑产品以及威海甲午战争纪念产品等[11];胡荔香以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探讨了文化型滨海度假区的开发[12]。
(二)滨海旅游目的地经营文化研究
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滨海旅游对目的地的文化冲击和滨海旅游地整体旅游形象的确立与宣传。在滨海旅游对目的地的文化冲击以及这种冲击对旅游业的影响方面,黄秀琳等认为,发展滨海旅游有利于福建省充分利用本身的文化优势增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宗教、不同阶层人民之间的交流;可以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展示给世人,有利于福建文化的彰显和传承[7]。宣国富等则就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以海南省海口市和三亚市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的态度[13]。在整体旅游形象的确立与宣传方面,黄秀琳等认为,福建滨海旅游在整体旅游形象设计和塑造上,仍应坚持政府主导性的原则,举全省之力通过政府政治行为或民间自愿行为重塑福建稳定、祥和的旅游氛围。刘忠秀等对山东省各滨海旅游城市的旅游形象主题的确立提出了建议[14]。总体来看,滨海旅游目的地经营文化研究只停留在描述性的论述层面上,缺乏深入的实证调查,很少有学者进行深度的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此外,滨海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问题的研究匮乏。
三、国内滨海旅游文化研究总结
【滨海旅游城市】推荐阅读:
滨海城市的旅游发展,以上海临港新城为例05-15
茂名滨海旅游09-04
广西滨海旅游论文07-08
天津滨海旅游区08-17
国内滨海旅游文化研究06-28
滨海城市旅游地10-02
滨海城市10-09
滨海县城市规划10-09
滨海体育10-13
滨海盐碱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