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城市

2024-10-09

滨海城市(精选11篇)

滨海城市 篇1

摘要:城市的建筑就是城市的艺术和文化的最好展现, 不仅是一个建筑物更是一种值得欣赏的景观, 经济实力和自然资源构成了城市发展的新看点, 是成熟和文明的体现, 是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 也是人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追求。滨海景观城市的塑造概念提出, 是自然经济, 社会经济效益集中优化, 是创造城市特色、美化居住环境、发展城市旅游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滨海城市,景观城市,和谐发展

1 滨海景观城市塑造中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滨海城市景观的塑造要首先明确城市的景观与建筑的关系。城市的建筑是构成城市景色的一个重要部分, 当我们的城市可以用“火柴盒”或者“钢筋混凝土大厦”来代称的时候, 是那座城市失去特色和文化的体现。城市的景观应该保证多样性, 多色彩, 多元素的和谐共生。城市的主角不仅仅是人类, 还有陪伴在人类身边的动物、植物和文化建筑、历史遗产等等, 将各种生存物种、形态的位置空间进行合理的设置布局, 这是缔造景观城市的首要条件。

2 滨海景观城市的建筑个性和特色

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精神, 海滨城市的主要特色就是阳光、沙滩和习习海风。在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进海滨城市的独有特点, 尽可能在展示出来所有的景观主体和文化精神。

2.1 海滨景观城市的地形

海滨城市首先要考虑的地形因素就是海岛了。和谐的山、大海、海滩、海岸、港口和海味十足的房屋就是海滨城市最大的个性了。浑然一体的设计能将人们的思想代入无忧无虑的世界里, 引起人们的沉思。这是城市的轮廓感和层次感给人的冲击力体现。

2.2 海滨景观城市的建筑物风格

海滨景观城市的建筑的风格、建筑的色调、建筑的尺度等因素, 这些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滨城市要建成海洋大市, 城市性质要成为港口旅游城市的新型海滨尽管城市是一个新兴的充满生机和活力朝阳, 所以建筑风格应以现代建筑为主, 充分体现时代的精神, 欧陆风格的建筑虽然具有艺术价值观的成分, 但对新型的海滨景观城市而言不宜大规模的推广建设。建筑尺度要给人以舒适感, 体积不宜庞大, 海滨城市一般人多地少, 土地资源稀缺, 建筑应充分利用空间和地下的资源, 更多地建多层以上建筑。

建筑的色调搭配非常重要, 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外装修上。传统建筑常用的外墙材料多为马赛克、外墙砖、大理石及铝塑板等, 这些材料对于防水、防腐具有一定作用, 但从建筑景观的角度, 显得单调, 缺乏活力, 相比之下涂料优点多于上述材料, 涂料能同自然和谐统一, 也可以弥补建筑设计的某些缺陷。

2.3 海滨景观城市的细节因素

完美的海滨景观城市的建筑中的屋顶的形式、围墙的形式、城市的雕塑及商业广告等城市景观要素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 海滨城市的屋顶形式多为平屋顶, 便于上人维修, 但从景观的角度, 多层以下的建筑采用坡屋顶会显得更加生动, 海滨城市纵深比较浅, 从海到山的过程中, 高层建筑和坡屋顶的建筑更容易形成梯次结构, 城市的天际线会显得更加分明。

城市中不论是公共建筑还是私人住宅, 为保证私密和安全, 围墙采用的形式多为实心墙, 比较厚重, 但作为一种景观, 更适合采用穿透式围墙或用绿篱隔开。作为文明城市应拆除围墙, 走向开放, 公园、广场、住宅小区、公共建筑更应如此, 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方便居民的生活和工作。

城市的雕塑要体现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海滨城市雕塑要体现海洋文化的内涵, 通过一个小小的雕塑来体现地方的历史和海洋文化。就雕塑的尺度而言, 要有一些大的雕塑, 但大多数不宜太大, 要小而精, 小而生动, 能体现历史和文化, 或与休闲结合起来考虑。

现在城市中的商业广告和交通标识有碍市容, 作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 显得既“粗”又“乱”, 实用性考虑多, 景观效果考虑少。在城市管理中应注意广告的位置、广告的尺度、广告的内容, 要防止散乱;交通标识竖在道路的交叉口和主要位置, 在设计制造时应精致一些。

3 塑造特色鲜明的海滨城市建筑景观

海滨景观城市既不能一味地仿古仿洋, 更不能要求大家遵循一种模式, 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营造鲜明的特色上。随着人们认识的进步, 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城市建筑文化个性的创造有着巨大的空间。

3.1 是对历史传统精华地区的精心保护

如果说不同城市间的新建筑一个面孔的话, 那么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传统建筑之间形成的鲜明差异。新加坡的河畔建筑、上海的外滩、杭州的诃坊街、福州的三坊七巷、厦门的鼓浪屿建筑和中山路骑楼、泉州的南洋式建筑, 无不成为城市建筑文化的突出代表。对这些传统精华建筑和精华街区进行强制保护是明智之举, 其价值将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日益显现。如果我们对现成的建筑文化精品都不知珍惜, 那就更谈不上创造特色了。

3.2 是基于城市特定自然环境的“个性”创造

自然环境是上天给予城市的与众不同的地方, 它为城市建筑个性创造提供了客观依据。所谓海滨城市的特色、江滨城市特色、山城特色等即是基于特定自然环境而形成的特色。海滨城在海中、山在城中、水在城中、城在海边的自然环境特色提供了丰富的建筑创作源泉, 近年来对临城和滨海岸的开发建设为城市建筑文化个性的创造提供了巨大的舞台。

3.3 是基于城市特定文化背景的“个性”创造

城市所以与众不同, 一方面在于它的自然遗传, 另一方面则在于它的人文遗传性即文化背景的差异。海滨城市几千年的发展史形成了独有的城市文化特质, 这些文化背景为城市在这些不同地域建筑文化个性的创造提供了方向。

3.4 是基于城市特定性质特征的“个性”创造

城市的性质, 也正如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和内在素质, 它会从根本上规定城市形象, 当然也包括建筑形象。不同的城市应有体现其内涵的建筑个性。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同样也会有不同的特色, 如今后临城作为行政办公区, 相对庄重、高雅应是其建筑个性追求;定海作为商贸集中地, 宜体现热闹、张扬的文化个性;而沈家门作为传统渔区, 则应处处透着古朴、生动。再具体到每一个街区, 每一个建筑, 也都存在着相同的道理。

充分利用岸线资源, 创造景观精品。岸线资源是大自然赐予舟山的特有资源, 舟山有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 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天然的素材。作为滨海城市, 规划时一般要考虑三类岸线, 一是“生活岸线”, 规划要以人为主体, 人的活动成为其第一重要的内容;另一类是“生产岸线”, 即包括工业所需要的岸线, 港口、养殖业等岸线;再一类是“保护岸线”, 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整个岸线, 都应该从前方的条件和后方的功能进行划分, 把滨海地区的保护和发展规定下来。为考虑景观需要, 规划要尽量减少生产岸线所占据的比例, 特别是避免对保护岸线的破坏, 尽量争取更多的生活岸线为人的“亲水”生活服务。

总结

滨海景观城市建筑塑造的提出是人们充分利用地域优势, 创造人文艺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最高境界, 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 城市形象的美化和城市文化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需要注意因地制宜, 保护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和景观, 对原始的自然环境进行改善的前提设计建筑物融合在自然中而不是一味的将自然进行破坏适应城市的形态。既要继承城市原有的风貌, 还要要大胆的设计, 创建一个和谐共生、遵循自然的魅力城市。

参考文献

[1]王士武, 陈雪, 胡玲, 耿兆铨.数学模型在滨海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中的应用[A].水资源配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2]余兴光.海洋城市滨水环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与区域开发协调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 2006.

[3]林宝民.厦门海滨生态旅游开发[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5.

[4]江娟.广东省滨海旅游开发的监督体系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 2008.

[5]荣蓉.滨海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8.0

[6]张蕖.海水、沙滩、绿带、阳光的融合[D].重庆:重庆大学, 2008.

[7]保继刚, 刘俊.三亚海滨度假区形态研究——以亚龙湾、大东海、海坡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7, 1.

[9]陈明生.滨海城市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6.

滨海城市 篇2

-----海口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汇报

近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全局,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紧紧围绕“建设良好生态环境”这一中心任务,按照建设“林城、花城、水城”的工作目标,抢抓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持续加大园林绿化工作投入,不断增加城市绿化总量,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管理水平,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主要成绩

1、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量显著增加。至2010年底,海口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7.5%,绿化覆盖率达41.5%,人均公共绿地达12平方米。具体如下:

 A、公园绿地建设。按照《公园设计规范》标准,先后完成了美舍河带状公园、“一园两湖”(海口人民公园、东湖、西湖)、白沙门生态公园、世纪体育公园、海口湾公园等园区的建设和改造,启动了滨江西带状公园建设;完善了万绿园、金牛岭公园等公共绿地增设健身游乐设施工程、公园无障碍设施建设工程等;加强了对五公祠、海瑞墓园、李硕勋纪念园等园区的景观保护。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已建市级公园17个,在建公园2个,面积852.2公顷,初步形成了遍

及城区范围的公园绿地体系。

 B、街边街心小游园建设。先后完成了琼州大桥桥头绿地、凤翔路街景绿地、钟楼绿地、秀英绿地、文明东绿地等102块街边街心小游园建设,面积128公顷。此外,完成了55处“城中坟”景观绿化建设,面积25.72公顷,将城中坟及其周边卫生死角变成赏心悦目的绿地。目前,全市共有街边街心小游园及单位居住区附属集中公共绿地242处,面积202.12公顷,使得城市绿地布局趋向更加合理,服务设施更加完善。

 C、道路绿化建设。按照《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标准,重点突出道路园林景观效果。先后完成了国兴大道、滨江路、琼山大道、椰海大道、秀英大道、丘海大道以及滨海大道、长怡路等65条道路绿化建设及改造。目前,全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市区干道绿地率平均达25%以上,形成了较好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 D、单位附属绿地及居住区绿地建设。积极鼓励引导全社会参与绿化建设,扩大建设范围,不断优化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化环境,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目前,全市共有“生态园林小区”、“花园式小区”、“绿化达标单位”632家,占全市单位庭院的63%;城市主干道有97%以上沿街单位已实施拆墙透绿。

2、注重大环境绿化,群众性义务植树活动卓有成效。

认真制定全民义务植树规划,实施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落实义务植树任务和责任。五年以来,全市共义务植树50万株,尽责率67%以上;收缴义务植树绿化费374万元。

3、立法保护,规范管理,古树名木保护良好。制定实施了《海口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和《海口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标准》,根据古树名木属地管理原则,监督指导管理单位落实保护措施。顺利完成了古树名木挂牌工作,认真落实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制。各区园林绿化部门每年都不定期对辖区内已建档的古树名木进行巡查,对其生长状况、保护措施及养护管理责任单位等情况进行调查,进一步落实管护责任单位及保护措施。做好古树名木的保护复壮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着手制定古树名木保护利用规划并分期实施。2007-2010年,全市共投入67万元,完成龙华区遵谭镇和人民公园古树名木保护与利用(一期)工程,共对63株古树名木进行加固复壮并建成休闲小绿地。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市委、市政府把加强城乡绿化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争创特区新优势的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每年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市规划部门积极调整规划,市土地部门配合做好绿化用地调整,市发改、市财政努力为绿化筹措资金。

新闻媒体为城市绿化作好舆论宣传,公路、水务、等有关部门着力搞好公路、河道等的配套绿化,林业部门着力开展城郊农村植树造林绿化,大力推进绿色通道建设,为城市大环境绿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科学规划,规范管理。认真实施《海口市绿地系统规划》,按照城市发展规模编制绿化计划,分解到各区、各部门,列入市政府对区级政府绩效考核范畴。2007年完成《海口市城市绿线控制规划》的编制,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结合城市开发片区“控规”和“修规”的编制,明确对公园、绿地的位置、范围、面积以及城市道路绿化退线,确保规划区内绿地面积不低于国家园林城市的指标要求;要求所有建设项目必须配套完成相应的绿化建设任务,否则不予办理建设项目综合验收备案手续。

3、机制完善,配套落实。修订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及检查考评标准,建立道路绿化动态数据库,逐步使养护管理达到科学化、精细化;不断完善加强全市园林绿化考评机制,对全市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进行全面考评。积极借鉴全国各地经验,整合资源,制订了一系列的养护管理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做到定岗定人,量化考核,奖惩分明,为绿化养护市场化试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开展各种园艺交流、观摩、示范活动,举办园林技术培训班等,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绿地养护水平明显提高。

4、依法保护,规范管理。近五年来,海口市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海口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海口市义务植树绿化费收缴管理暂行办法》、《海口市城镇园林绿化条例》,为加速海口绿化事业建设提供完备的法制保证。切实加强绿化执法工作,严格控制砍伐或移植各类绿化树木。严格查处各种违章案件,确保绿化成果。几年来,没有出现过非法砍伐树木现象和侵占绿地事件。加大管理力度,实施主动有效的行业指导、服务。几年来过行政许可办理,规范了行政相对人占用绿化资源行为,实现了建设和保护并重,在城市的高速发展中保护了绿化成果,推动了绿化管理事业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

5、动员群众,营造氛围。认真制定全民义务植树规划,实施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落实义务植树任务和责任。2005年出台了《海口市义务植树绿化费收缴管理暂行办法》,有效地推动了义务植树工作的开展。每年植树节前后,海口市领导带领市直机关干部、部队官兵、院校师生开展义务植树,广大群众经常自发组织义务植树活动,在全市开展“植树周”、“军地共建绿色家园”、“林木绿地认建认养”和纪念林基地建设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绿化工作。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在园林绿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海南国际旅游岛总体要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宜居、宜业、宜学、宜游”最精最美省会城市的目标相比,和其它先进城市相比,和人民群众对园林绿化更高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比如,在园林科研、园林绿化苗木生产方面还相对滞后;城区绿地规模小,功能不完善,富有特色的专项公园缺乏,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健身、浏览和娱乐的绿地仍然不足;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与绿化用地的矛盾依旧突出;城市绿地景观层次和植物种类丰富度仍须进一步提高等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园林绿化三项指标与全国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尽管绿地面积每年以100多公顷的速度在增加,但是随着人口数量尤其是流动人口急剧上升,区域调整,城区范围不断扩大,以及由于道路拓宽、公共设施建设、东环铁路建设等一批大型建设工程大量占用绿地等原因,致使园林绿化各项指标增长速度放缓,增长率下降。我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园林绿化三项指标与兄弟城市相比较优势不大。绿化建设还不能适应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要求。

2、城市绿地系统尚未完善,公园绿地分布不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经过多年建设,我市的公园绿地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市区综合性公园的建设进展滞后。公园建设用地从规划和土地使用上都无法得到落实,造成市、区两级公园绿地建设滞后,影响了全市园林绿化指标的提高,也影响了区域性绿地结构的合理

性,严重制约了我市园林绿化建设。201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建成区公园绿地指标最低的是琼山区,最高的是龙华区,两者差距达6个百分点以上,大型城市公共绿地主要集中在龙华和秀英片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城市公共绿地服务半径为500M,我市尚达不到此要求。在绿地功能方面,按照园林绿化生态、环保、景观、游憩、科教、防灾等功能要求,所有绿地防灾功能达不到要求。在城市园林绿化整体推进方面,老城区绿化建设、单位庭院小区绿化建设推进速度慢,发展不平衡。居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标准较低。新建小区中,大部分没有集中绿地,单位庭院绿化也存在一些绿地率不达标、施工质量差、植物配置水平低等现象,相当一部分未达到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标准。一些居住小区建设配套绿地的绿地率不达标,造成绿地的流失,影响区域绿地结构合理性。

3、文化建园力度不足,园林精品景点较少。虽然绿地建设力度不小,绿地面积不断增加,但整体而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没有充分融入“文化建园”理念,推出的园林精品景点少,富有特色的绿化作品较少,公共绿地、街头绿地缺少景观小品,绿化手段单一,缺乏园林艺术感染力。

4、园林绿化资金投入仍不足。园林绿化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体现在一些新建公共绿化、道路绿化等项目造价过低,使得景观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体现在

绿化养护经费不足。园林绿化“三分建,七分管”,近几年虽然绿化养护经费已逐年增加,但仍不能满足实际绿地养护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总体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今后思路

未来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总体要求,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突出“沿海”、“沿江”特色,坚持“江海岸线绿屏、慢行休闲绿道、乡村绿网、城市绿景”,进一步加大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力度,有效增加绿地总量,扎实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完善城市生态功能,把海口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城市园林绿地体系要更加完善。要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加大城区范围内自然植被、河道、江海岸线、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带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快生态防护林、生态休闲公园、郊野公园建设步伐,形成布局科学、功能综合、经济合理、生态效益明显的园林绿地新格局,全面提升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与管理水平,为城市建设五年上水平发挥引领作用。

2、中心城区绿量要大幅度增加。增加绿地843.67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增加664.57公顷。,新建公园、游园绿地

500个以上,五年内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服务标准。建成绿地分布合理、景观优美、特色突出的城乡一体化生态园林城市。

3、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要实现新突破。力争进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行列,在以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为基础的情况下,坚持保护和治理城市水环境、城市市容卫生、城市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城市园林绿化达到或满足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的评选标准。

4、现代精品园林工程要取得新进展。要按照国家“重点公园”以及国家 “人居环境范例奖”标准,积极推进城镇公园和重大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建成更多的精品园林工程;结合城市的旅游化改造,完成现有主要公园、街边绿地的景观及设施等方面的改造。

5、城市慢行休闲绿道体系建设要扎实推进。要把城市慢行休闲绿道建设作为城区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按照道路交通完善,服务设施健全,植物配置合理的标准进行建设。

五、保障措施

1、坚持规划建绿,见缝插绿,确立城市绿化规划的法律地位。目前我市已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但城市园林绿化的体系还不够健全;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规划还

不够细化;城市绿线和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落实。应切实推行规划建绿,建立完整的城市绿化规划体系,从规划上确保城市绿化用地,实现用规划科学指导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

2、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对城市绿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城市人民政府要把城市绿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把城市绿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科学决策、正确引导,建立城市绿化目标责任制,保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健全城市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招投标制度和机制,建立绿化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3、强化精品意识,提高建设水平,倡导以人为本,营造城市景观。绿地建设贴近市民,体现人文关怀。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以乔木种植为主,以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尽量减少整形植物的应用,降低绿化养护成本;增强城市绿化在美化城市方面的功能,赋予不同绿地以不同的个性特色,营造自然怡人的城市氛围。同时体现地方特色,突出海南热带风光,集中力量建设一些具有海南热带园林特色的园林精品。

4、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开拓资金渠道,加大园林绿化建设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城市绿化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城市绿化建设和资金管理渠道。城市绿化建设资金应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市、区两

级财政应加大城市绿化隔离林带和大型公园绿地建设的投入,采用市、区两级投入的方式鼓励带动各区公园绿建设地。确保绿化养护费的落实,根据绿地面积按一定标准按时拨付,并逐年增加。采取养护招投标制,提高绿化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益。继续开展政企共建、军地共建或社会捐资建绿、认建认养绿地、古树名木认养、出让城市绿化设施冠名权、经营权和广告权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市绿化。

5、加强绿化法制建设,建立严格的绿线管理制度,切实保证城市绿化用地。结合《海口市城镇园林绿化条例》、《海口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法规,以及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海口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修订,划定城市“绿线”,实行严格的绿线管制制度,对“绿线”范围内的土地必须用于城市绿化建设,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改作他用。尽快出台《海口市公园管理办法》、《海口市义务植树管理办法》。继续加大绿色图章审批及易地绿化补偿制度的实施力度,各类建设工程要与其配套的绿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达不到规定绿化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对确有困难的可进行异地绿化。坚决查处侵占绿地和破坏绿化成果的行为,进一步健全城市绿化调控机制,规范全市新建、改建项目绿地率、设计施工、质量检查监督等方面的管理。

6、落实责任分工,普及绿化教育,全面开展全民绿化

美化,社会动员工作。认真贯彻国家有关部门印发的《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大力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活动和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和普及我市园林绿化的教育推广活动,建立奖励机制,发动全民绿化美化,采取奖励制度,鼓励单位和个人深挖潜力,营造参与绿化、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的社会氛围。

7、完善体制机制,深化城市绿化体制改革,建立新型运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长效城市绿化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园林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工作,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形成市场激励、竞争和淘汰机制,彻底转变城市园林绿化长期由政府包揽、管理层与作业层不分的状况,促进公共绿化管养工作的良性发展。建立城市绿化作业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绿化管理水平。坚持管理中心下移的原则,建成的绿地要逐步以区为主实施养护管理,市园林局进行考核检查,以奖代补。

8、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研水平,全面推进园林行业的科技进步。园林科研所要重点围绕海口园林绿化的重点技术问题组织研究,成为园林行业的技术研究中心。企事业单位要重点结合本单位的任务,加大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转化,全面推进园林行业的科技进步。结合园林建设实施一批

重点科技项目,提高城市绿化建设水平。重点组织实施城市绿化植物,特别是棕榈植物、乡土树种、地被植物的应用,实施城市立体绿化、屋顶绿化,推广节水技术和中水浇灌及城市透水性铺装技术、城市绿化技术规范等一批项目的研究和应用。继续开展棕榈植物在海边栽种利用以及椰心叶甲虫害防治等科学研究。进一步加强植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养护技术的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大信息技术在城市绿化行业中的应用,加强档案信息管理,促进信息技术网络化发展进程。

9、重视生产绿地建设,保证苗木供应,确保海口的生产绿地建设和花木生产有序地发展。确保国有园林苗圃流水坡基地、金牛岭公园科研基地、南海大道花木基地等园林苗圃具有良好的苗木结构和生产能力,根据城市绿化建设需要,组织苗木生产和调配,特别是大苗的贮备和适应城市生态建设需要的乡土树种的培育。加强对各区民营苗圃的花木生产进行宏观指导,确保海口的生产绿地建设和花木生产有序地发展。定向培育不同规格、不同种类的苗木,保证城市园林建设用苗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需要。加强新优品种苗木的引种推广工作。

10、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建设一支强大的技术队伍。进一步加大中青年干部培训力度,健全和落实干部的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各级干部在职或脱产

进修,提高文化程度,提升知识素养和管理水平,着力建设一支与园林事业发展相适应的队伍。建立园林系统人力资源信息库,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与人才引入机制,注重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教育、培训和管理,适度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做好军转干部、大中专毕业生等人才引进工作,不断调整优化人才结构。逐步提高专业人员的学历和实践能力,培养锻炼一批专业能力强,具有一定经济管理能力的干部队伍和有一定特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加强对技术工人实际操作能力和园林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工作能力的素养。

1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行业,全面提高园林服务水平。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动力,大力开展花园式单位、生态园林式居住区或街道的建设,用高标准的城市绿化养护水平展示园林行业的精神文明和建设成果。利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科学文化的科普教育,使公园和风景名胜区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以创建优秀基层站所为契机,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通过提高园容设施水平、接待服务能力、改善园林景观质量等工作,全面提高园林服务水平。

12、创新工作机制,优化组织结构,全面提高园林绿化干部队伍的行政效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作风建

滨海城市 篇3

【关键词】滨海城市道路 氯盐渍土 路基处理

滨海地区道路建设多位于软弱的吹填围垦地基之上,盐渍土分布广泛,一般公路盐渍土路基常采用提高路基、路基换填等措施,保证路床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不受盐分、水分的影响。作为城市道路,从减少周围土地开发成本的角度考虑,一般路基均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特殊的工程环境和路基填料,使得滨海地区城市道路盐渍土路基处理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1、盐渍土的判别及分布

盐渍土在我国分布面积较广,新疆、青海等省分布较多,山东、江苏等省也有分布。

按地理分布区域,我国盐渍土,可分为两个大区,三个亚区;

其中,沿海盐渍土区的特点如下:

包括山东、江苏等沿海地区,盐渍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海水浸渍或海岸退移形成的。盐渍化类型主要是氯盐渍土,一般含盐量在5%以下。该地区气候比较湿润,地下水位较高,水对这些地区的盐渍土的稳定性影响最大。

2、盐渍土路基的主要病害

1)溶蚀

主要是氯盐渍土,其次是硫酸盐渍土,受水对土中盐分溶解,可形成雨沟、洞穴,甚至湿陷、塌陷等路基病害。

2)盐胀

硫酸盐渍土盐胀作用强烈。在冷季,土基内的盐胀,可使路面不平、鼓仓、开裂,是盐渍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最突出的病害;路基边坡及路肩,在昼夜温度变化引起的盐胀反复作用下,变得疏松,多孔,易遭风蚀,并易陷车。

3)冻胀

氯盐渍土,当含盐量在一定范围时,由于冰点降低、水份聚流时间加长,可加重冻胀。但含盐量更多时,由于冰点降低多,路基将不冻结或减少冻结,从而不产生冻胀或只产生轻冻胀。硫酸盐渍土对冻胀影响不如氯盐渍土显著。

4)翻浆

氯盐渍土,当含盐量在一定范围时,不仅可加重冻胀,也可加重翻浆,这是因为氯盐渍土不仅聚冰多,而且液、塑限低,蒸发缓慢。当含盐量更多时,也因不冻结或减少冻结而不翻浆或减轻翻浆。硫酸盐渍土在翻浆方面不如氯盐渍土显著。

3、一般公路盐渍土路基处理措施

公路上,常用的盐渍土路基处理方式有:

1)提高路基

提高路基以减少进入路基上部的水分和盐分,因为施工简便,是最常用的措施。但高度不足时效果多不显著,需要很大的高度才有较好的效果。

2)路基换填

在土质不良地段以及老路路床土质含盐量超过规定要求、路床过湿、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或标高受限的低填浅挖段采用。

3)设置隔断层

在路基内设置隔断层,防止水份和盐分进入路基上部。如果只是隔断毛细水,可用粗粒渗水材料修筑;如果同时要求隔断毛细水和气态水,则可用沥青、土工布等不透水材料修筑。

4)改善排水条件

主要是排除地面積水和降低、阻截地下水。地下水应采取隔断、疏干、降低等措施以达到不影响路基稳定的目的。

4、案例分析

4.1工程概况

某滨海工业区市政配套工程,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东海,含城市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园区内30cm深度土壤含盐量16.35g/kg,属中盐渍土,60cm深度土壤含盐量8.91g/kg,属弱盐渍土。土中氯离子含量为3511.45mg/kg,水中氯离子与硫酸离子的比值为3:1,盐渍土类型为氯盐渍土。

4.2盐渍土病害分析

根据中国自然区划,工业区位于Ⅳ1长江下游平原湿润区,一月平均温度大于0℃,平均最大冻深小于10cm。考虑到时间短,影响小,因此,本项目氯盐渍土一般不考虑冻胀和翻浆的影响,应着重解决水进入路基后,土中盐分溶解,形成湿陷、塌陷等病害的影响。

4.3处理方式分析

本项目为滨海城市道路中,沿线土方匮乏,道路处于潮湿和过湿状态。

由于沿线砂砾类材料运距较大,因此换填时厚度应尽量减少,另外,考虑经济性,应尽量对原状填料进行利用。

4.4原状土作为填料的利用分析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盐渍土作为路堤填料的可用性,应视不同公路等级和路堤填筑部位以及当地气候特征,水文条件。

城市道路规范中尚无相关规定,因此,本项目中,主干路中一级公路的标高执行,次干路参照二级公路标准执行,支路参照三、四级公路标准执行。即对于城市主干路,弱(氯)盐渍土只能作为路床以下的路基填料,对于城市次干路和支路,弱(氯)盐渍土可作为路床填料。

4.5盐渍土改良方式

常用的盐渍土的改良方式有浸水预溶法、化学处治法和掺加固剂等。

1)浸水预溶法

通过水浸地基,把上部地基中易溶盐溶解渗流到较深层的土中,在上部土中的易溶盐溶解过程中,土体结构在土自重作用下破坏,原来的一部分孔隙被填充,这样上部土的空隙减小而发生自重溶陷,这叫“预溶陷”。

2)化学处治法

现有化学处治方法一般是针对硫酸盐的,化学治理是通过掺加化学药品,将土中易溶硫酸盐转化为较难溶解的硫酸盐,从而消除产生土体膨胀的主要因素,达到治理目的。化学处治应特别考虑其成本、安全和是否有毒性,否则会影响其实用性和推广。

3)掺加固剂

在原状土中掺加固剂,加固剂的类型有水泥、石灰及粉煤灰等。

本项目中,地下水埋深较浅,高水位一般在原地面以下50cm处,原状土含水量本身较大,因此,不宜采用浸水预溶法,而化学处治法目前还不成熟,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性,因此,推荐采用掺加固剂进行对盐渍土进行改良。

原状土中,砂性成份相对较大,故采用水泥作为加固剂。

4.6推荐路基处理方式

综合分析,本项目采用的路基处理方式如下:

1)零填及挖方段

下部40cm路床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吹填砂填筑,上部40cm采用砂砾填筑,砂砾中间铺设一层复合土工布;

2)填方段

地基处理后,填筑40cm砂砾,砂砾中间铺设一层复合土工布,其上填筑方式,根据道路等级选取如下:

主干路,采用3%水泥改良原状土回填,路床上部40cm采用4%水泥改良。

次干路、支路,采用原状土填筑,其中,路床上部采用4%水泥改良。

项目中采用的原状土均需为弱盐渍土。

5、结论

1)滨海城市道路不宜通过抬高路基,来改善盐渍土对路基的影响;

2)滨海氯盐渍土一般不考虑冻胀和翻浆的影响,应着重解决水进入路基后,土中盐分溶解,形成湿陷、塌陷等病害的影响;

3)掺加固剂是符合城市道路实情的一种盐渍土改良方式;

三亚湾滨海城市空间景观赏析 篇4

关于环境及景观:

“环境”一词从字面上讲,“环”有围合之意、“境”有范围之意。因此,从人的感受角度可以说:物体和空间以及空间中存在的各种能够被人感知或者能够对人产生影响的物质相结合,在一定范围内(相对于人类的感知)形成相互作用的整体便构成环境。环境相对于人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人的感受而变化,却因人的感受而区分好坏和优劣。人置身于环境之中,通过视觉形成对环境的投影,我们称之为景观,而经过情感的审视便形成我们对环境的总体印象。印象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经过好恶比较便有好坏之分。留下好印象的景观使人们感觉轻松、自在、舒服和愉悦,带给人们精神的享受,反之则带给人们的是恐惧和厌恶。因此,景观有美丑之分。关于意象和意境: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人的情感活动而创作形成的一种艺术形象。意为人心,象为表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 “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因此,从景观设计的角度讲,我们可以认为意象是“带有人类情感的景观形象和创造感性空间景观的设计手法”。意境统指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一种审美想象空间。意象是表意的物象,是相对具体的、可以感知的;意境是一种情调境界,它通过形象表达,是抽象的、靠体悟的。

作为现代人类文明的承载地,城市不仅是我们生活(人生存)的家园,更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城市通过各种设施的建设,满足着我们人类的各种活动——居住与工作、通勤与娱乐、学习和运动;同时又通过各种物质空间的创造,形成区别于纯粹自然的人工环境,人们置身其中通过感官形成对各种物质和空间的形态印象,进而形成各种情感体验。从空间到环境到景观再到意象,这些不同的词汇通过人类从感官到情感的渲染,由理性到感性不断地升华,最终变成一组紧密联系的设计词汇。语言学或许能解释这一变化。但我们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也许能够更好的理解“城市景观”和“城市意象”含义的区别:城市物质和空间的形态通过视觉反映到大脑的投影,我们称之为“城市景观”,城市景观是可感知的也是客观存在的;而通过人类的情感判断创造的和体验到的城市景观形象便形成“城市意象”,我们也可以说城市意象是具有人类情感好恶的,是具有主观性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观察到的。

2 城市景观对人的心理作用及人对景观美的判断

美和丑是人们对观察对象基于情感体验的好恶判断。美的判断基于人的心理感受,没有人的判断,就没有美与丑。

空间对于人的心理产生着强烈的影响:狭小的空间让人感觉压抑而沉闷、空旷的空间让人感觉孤独和危险、适宜的空间则会让人感觉舒服和安全。而景观因为反映出了空间的环境氛围,又远远丰富于空间。比如景观能反映出空间的高低和大小;也能反映出空间中物体间的关系(远近、疏密和层次);还能反映出空间中物体的颜色和质地甚至空气中的阳光和温度——人在环境中所能感受到的一切(包括人的活动与表情)都能体现在景观中。因此景观强烈影响着人的情感:喜、怒、哀、乐、爱、恨、愁。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人们对美的判断标准因人而异,不同年龄、民族、文化和时代背景、社会阶层、人身阅历的人对美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我们对景观美的判断。

3 三亚湾滨海城市景观赏析

1)优良的海湾、美丽的海岸线、丰富的景观。

三亚湾位于三亚市西南,与亚龙湾、大东海、崖洲湾、海棠湾并列三亚五大名湾。三亚湾因三亚河得名,这里的海浪轻柔、海水湛蓝、海岸平缓、沙滩柔软细腻,不仅风景优美,更适合人类休闲,是最早开发的黄金海岸。三亚湾的海岸线平滑而优美,一波三折如一海上滑板健将从崖洲半岛向东一路滑行,在南山和海角天涯打了两个迂回便向东猛进,画出了一个大大的弧,到三亚河入海处却又猛然回头,美丽的弧线尽收眼底。这种丰富的平面变化使你在湾中的任何一点都能感受到360°的美丽,并且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视角,会领略到不同的风景。沿着海岸向西观望,海、天、沙、林、山由近及远、由分而合,在“海角天涯”渐成一线,山连海、海连天,隐隐约约、渐成一色;沿着海岸向东观望,成片绿树和金色沙滩并驾齐驱,一起向东南划了个大弧,将目光引向鹿回头半岛,近海远山,好不美哉(见图1,图2)。

2)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几百上千年来,平静而温柔的三亚湾哺育着这里勤劳而善良的人民。在改革开放30年中,城市沿三亚湾海岸线向西发展,沿岸的纵向滨海大道、长长的椰林绿带以及平缓的沙滩坡岸和纵向的道路绿化及分割组团的绿色廊道一起将山与水、海与城和谐地联系起来,使优美的海岸线与三亚这座城市水乳交融,海岸空间与城市空间浑然一体。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交相呼应,成为三亚城市空间的最大亮点。在滨海大道上透过婆娑妩媚的椰树林,能间或看到大海的湛蓝和宽广;在岸北住宅区,可以在家中阳台呼吸对面的海风;站在沙滩或在海上北望,成片的椰林掩映着丰富的建筑轮廓,或高或低、忽断忽连。无论本地的市民还是远来的旅者,都可以从城市中方便地来到海边,在树林下、沙滩上、海水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在这里,人离自然是如此的近,人和自然是那样和谐、亲密(见图3)。

3)天人合一、无我境界。

这儿是一个广阔的空间,数十千米的海岸线可以容纳成千上万的人而不觉得拥挤;这里也有内容丰富而细腻的空间,有天空、有水域、有沙滩、有草坪、有树林、有林荫道、也有林下的桌椅,有城市街道、广场,还有城市的建筑——宾馆、饭店和住宅小区,它为人们提供着多样的活动和不同的需求,不仅吸引着无数的观光者,也深深地吸引着居住在这里的人们。

漫步海边,各色的人群连同优美的风景一同进入眼帘,他们或在海边漫步、或在海中游泳、或在岸边驻足,他们有垂钓的老者、有追逐海浪的孩童、有热烈拥抱的情侣,他们有人牵着爱犬、有人骑着单车,有互相交谈者也有独自冥想者;林中有累了歇脚的、有倒走健身的,草地上有躺下睡觉的、有围坐下棋的;马路的人行道上,有人兴奋地赶来、有人不舍地离去。这实在是一种人景同画、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无我境界(见图4)。

4 三亚湾城市空间塑造成功所在

1)城市空间景观的定位要符合城市整体发展定位。三亚湾的城市空间塑造从功能布局到景观设计无不体现着“热带”和“海滨”的特点,很好的体现了其“打造国际热带海滨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也因此塑造了鲜明的城市形象。而鲜明的城市空间景观和城市周边的其他旅游资源遥相呼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2)在城市空间景观的塑造上体现了人地和谐、天人合一的意境。城市空间景观不同于自然空间景观,它是人造景观或者是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结合。三亚市城市空间拓展在经过艰难抉择,终于沿三亚湾向西发展。但在西拓的同时,很好地保护了沿岸自然环境和景观资源,充分利用三亚湾路沿街建筑景观及沿岸绿化带和景观廊道的设置,形成了丰富的天际线,做到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3)在城市空间景观的塑造上体现了以人为本。周到的服务、完善的功能和多样化的场所,为游人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充分满足了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5 结语

空间环境必然形成景观,而景观通过意境表现出景观意象。美好的景观因为体现了美好的意境,从而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甚至情感追求。因此,美好的景观必然体现为高品位的景观意象,而要形成高品位的景观意象就一定要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摘要:从空间景观及有关概念的界定和分析入手,探讨了城市景观对人的心理作用及人对景观美的判断,以三亚湾滨海城市景观为例,阐述了美好景观空间的特点,从而总结归纳出了该城市空间塑造成功的原因,指出设计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关键词:景观,城市意象,城市空间,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滨海城市 篇5

关键词:临港新城 滨海城市 旅游资源 发展现状

引言:美国的滨海城市新奥尔良城是河口冲积平原城市,其北靠庞恰特雷息湖,南依密西西比河,东临大海,城市周围有大量自然湿地。依托这样的环境,新奥尔良市成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最大的城市,也成了美国仅此于纽约的第二大港城。和新奥尔良城有着相似的地理区位的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是不是也能成为上海的支柱,让上海成为国际知名的大都市。上海力争建设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以及航运中心,依托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运枢纽港的上海临港新城将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协调,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综合型新兴滨海城市,成为上海新的后花园。

一、滨海之城——上海临港新城

1.滨海:为靠近海边、沿海的意思。滨海地区通常为沿海城市的一部分。

2.上海临港新城简介:

临港新城位于东海之滨、上海东南长江口与杭州湾交汇处、上海市版图的最前端,距上海市中心城区75公里。总面积为三百多平方公里,其中由填海而成的陆域占45%,由近一百平方公里的临港新城和近二百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区组成。依托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机场,毗邻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以及第一个国家级保税港。在主城区还挖掘了目前世界最大的城市景观人工湖——滴水湖。滴水湖呈圆形,直径2.66公里,总面积5.5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7米,湖上规划有三岛,每个岛都有不同的主题。

3.蓄势待发——政策支持:

2003年6月5日,上海市政府决定成立上海临港新城建设领导小组,自此,临港新城的规划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最近几年海上旅游的兴起更是加快了新城的建设步伐。

2009年4月14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区长姜梁阐释了浦东打造“7+1”生产力布局的构想。“7”分别代表了上海临港产业区板块、临港主城区板块、国际旅游度假区板块、上海综合保税区板块、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板块、张江高科技园区板块和金桥出口加工区板块。这个布局中,临港新城占了4个。而在2010年3月上海就已初步确定三个区域为低碳示范区,其中临港新城占到一席。

在“十二五规划”中,上海市政府会加快促进产城融合和港、城、区、镇联动发展,在临港新城主城区这片热地之上,将重点发展航运贸易、文化创意、会展旅游、科研教育、健康休闲、生态居住等产业和功能,着力打造低碳、生态、智能、宜居的新城,让其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临港产业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基地,成为绿色之城、健康之城、智慧之城、创意之城。

可以预见,临港新城将会成为新的国际性滨海城市。

4.临港新城的规划

临港新城规划分为四大城市片区:中心区(主城区)是以滴水湖为中心的新城,集中体现滨海都市魅力和活力、展示新世纪城市建设水平和都市生活环境质

量的标志性地区;主产业区是上海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主体部门;综合区是以城市生态建设和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综合功能区;重装备产业区和物流园区是上海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临港新城的生态绿化规划中,约20平方公里的临港新城森林,作为“中央生态核”;沿泐马河和大治河布局的森林通廓,作为新城的保护壳;滨江沿海形成滨海森林通廊,作为森林景观带;新城主城区和综合区海岸线外侧的滩涂,宜作为湿地资源,以切实加以保护。整个临港新城三分之一为森林绿化区,总体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

总体规划临港新城城区内主要水域用地达10.8%,绿化覆盖率超过 40%及三环分设的空间布局, 以5.56平方公里的城市景观淡水湖“滴水湖”作为城市地标,加之240多种野生鸟类迁徙的南汇东滩湿地,构成临港新城得天独厚,生态宜居的生态资源新城,这里不仅有产业,更被赋予低碳、宜居的重要城市建设定位要求。

5.经济发展

按照浦东新区“7+1”发展规划,临港新城的临港产业区能吸引来自全球的品牌企业和制造业精英,而临港新城主城区将为临港产业区提供主要的生活空间,并且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吸引广大旅游者的游览,同时主城区提供的会展业也会吸引国内外企业在此进行会议、展览,引导人气向主城区流动。据规划,临港新城的预期居住人数达80万人。

二、当前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

1.临港新城的当前旅游资源:

1.1.生物景观:

2008年1~ 12月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采用样点法和样线法对上海临港新城东滩湿地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58种,其中旅鸟有63种,冬候鸟58种,夏侯鸟19种,留鸟18种,迁徙鸟类占有绝对优势。繁殖鸟有37种,该区域东洋界区系特色明显。记录到国家2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 种,上海市重点保护鸟类4种,上海市鸟类新纪录2种。记录中的鸟类以水鸟占主导地位,充分体现了新城东滩的鸟类资源特点,良好的湿地环境为鸻鹬类春秋迁徙过境、雁鸭类冬季越冬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场所。春之雁、夏之鸥、秋之雀、冬之鹭,还有其他各种珍稀鸟类飞扬在临港新城的上空,让新城充满了自然的气息。不过由于开发建设和滥杀,一些鸟类濒临灭绝。

东海浮游甲藻类有122种,东海区是我国主要浅海鱼场区,生活有 700 多种鱼类,主要大种类有带鱼、大黄花鱼、小黄花鱼、鲳、鳓、真鲷、海鳗等。

在世纪塘路西侧有300~500米宽的芦苇,加上200~400米宽的海三棱草。海塘内一些小块淡水沼泽地上也长有芦苇。不过由于用地建设及新围农田,一些地区被用来种植棉花和三麦,大量的芦苇荡等以不复存在。目前在从滴水湖前往南汇嘴观海公园的中间区域正在开垦一条公路,这将会对湿地造成一定的破坏。

上海临港新城自开建以来,从外地移植了不少花草树木,但是和市中心的相比,新城的树木长势不佳、草坪退化严重,有关部门表示,这是因为新城土壤及空气中盐碱含量过高的原因。在新城绿化区域中,除了学校及其他部门有相关人员管理的地方长势好些外。很多草坪已经退化、枯死,罗汉松、蜀桧、香樟等树木长势较弱,叶片稀少。不过,目前已经有针对盐碱地试种了一些中山杉、金冠柏、珊瑚朴、美国皂荚、海滨木槿等。

1.2.天象气候:

日月星辰:在滴水湖湖畔,坐在长椅上静静等待日出或是日落的到来或是看

月夜,虽说没有大海上的气势磅礴,但是静谧安宁的环境能使人们感觉安详;在南汇嘴观海公园,可以入住假日酒店,清晨站在阳台上,品茗等待那忽然跃起的红日。

虹霞云风:新城空气湿度大,雨霁初晴,天际边时常架起一轮七彩之桥,此现象时常在滩涂地区出现,横跨在芦苇荡上;新城云雨天乌云密布,整个城都笼罩在灰色天际下;晴天蓝天之中红日天空,干净纯粹;风始终不断,站在东海之边,发随风舞。

海市蜃楼:此现象不常见,但相对于其他地区可算频繁。偶尔阴天游走在世纪塘路,东海那边忽然呈现一幅气势磅礴的另类画面。

雨雪雾雹:新城的植物、建筑都是新的,呈现出的是干净的画面,遇上雨雪雾雹等天气,新城整个都笼罩在其之下,美轮美奂,四季景象各有不同。

1.3.地文景观:

滩涂、平原农作物、芦苇荡、海岸线。

1.4.水域景观:

临港新城滴水湖景区:是国内最大人工湖,直径2.66公里、总面积达5.56平方公里的。湖中有3个总面积为0.48平方公里的小岛。北岛占地约23.5万平方米,将是一个水世界、绿洲、游戏隧道、蓝鲸表演艺术中心、开心港口、海洋文化馆等组成的水上综合娱乐主题场所。西岛占地约6万平方米的功能定位为商务和旅行住宿与办公,规划建设临港新城标志性的两幢高星级酒店,如皇冠假日酒店。而占地约14万平方米的南岛则为水上休闲娱乐岛,规划建设游艇俱乐部、度假村、会所、游艇港湾等设施,并形成具有举办大型国际水上运动赛事能力和健身娱乐的水上运动休闲中心。目前这三个岛都处于初期建设阶段。

临港新城东海沿岸带:依靠着世纪塘路的东海部分,可以从世纪塘路下到东海岸边,感受涨潮退潮的变化,也可以看见浪拍石岸的汹涌。涨潮时,海水淹没防护草,泱泱大海,天与海连成一片。

陆地河流:滴水湖周边有7条放射状的河流与之相连,以赤橙黄绿青蓝紫开头,同时考虑到南汇当地有将河称为“港”的习俗,将7条河流分别命名为赤风港、橙和港、黄日港、绿丽港、青祥港、蓝云港和紫飞港。环绕滴水湖的3条环状河流,由内向外分别命名为春涟河、夏涟河、秋涟河。这些河流随着东海的涨落潮,也不断的变化着,岸边的野生植物种类繁多,让这些河流更加多彩。上海海事大学的智慧湖偶有白天鹅游于湖中,更是为湖泊与河流添加了动感之美。

1.5.遗址遗迹:

耶稣堂、泥城革命史迹馆、净心庵、书院文化长廊、中国航海博物馆。还有惠南、周浦、大团、新场四大南汇古镇。这些古镇中还遗存着千年银杏、百年牡丹、青铜古钟、石拱石桥、古镇残墙、古寺庙、古牌坊等许多珍贵文物。

1.6.景观建筑:

东海大桥、中国航海博物馆、南汇嘴观海公园、上海临港新城展示中心、极地海洋世界、上海海事大学灯塔、上海鲜花港、鹤园、上海野生动物园、滨海森林公园、风电科普馆、芦潮港码头及一些具有特色的酒店与农家乐。东方好莱坞影视基地正在规划当中。

1.7.人文活动:

上海桃花节:在桃花盛开之时,滨海世外桃源、南汇桃花村、新场桃园、大团桃园都热闹非常。

上海鲜花港花卉展:一年四季一季一展。

上海野生动物园动物运动会、音乐烟花节、躺在床上看日出、野炊烧烤、垂钓、自行车比赛、湿地观鸟、滨海高尔夫、住农家吃农家做农活、品海鲜、摘水果、游艇码头和各类水上乐园项目等。

1.8.旅游商品:

花卉、游船、风筝、烧烤、瓜果蔬菜、海鲜、蘑菇等。

2.生态保护情况:

在规划建设中,临港新城以生态保护的原则进行开发,所以从整体来看,临港新城的生态保护能得到游客的认可。但是不免有些地方会破坏生态,如南汇湿地地区,一些滩涂被用作建筑用地、交通线路和农作田地。

3.基础服务设施现状:

3.1住宿:

临港新城目前有四星级酒店二家,一个是东湖临港大酒店,另一家是上海临港豪生大酒店。在建的滴水湖南岛五星级酒店于2011年内开业;三星级酒店有的锦江之星、智选假日酒店,龙湾大酒店等10多家酒店;经济型酒店主要分布在各大镇上,从总体分布上来看,以主城区为主的地区经济型酒店太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2餐饮、购物:

随着临港新城的快速发展,在各高校、城镇附近的餐饮及购物设施较为完善,如古棕路的农工商,而在湿地和滴水湖及其他产业区餐饮欲购物供应不足。

3.3道路交通:

临港新城距离龙阳路地铁站50km,距离浦东机场25km,距洋山深水港30km; S2高速公路、S1501郊环线、南芦公路、两港大道和东大公路直达临港新城主城区,从东海大桥可以直达洋山深水港;铁路南站每天有数班客运列车直达铁路芦潮港中心站;公交线路更是密如蛛网。但是由于费时过多,依旧影响游客的出游欲望。不过目前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正在建设中,作为建成后国内时速最快的地铁线路,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设计列车最高运营速度达120公里/小时,届时临港到龙阳路站只需30分钟左右。

3.4其他:

在文教卫生方面,临港新城已经拥有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中学东校和上海临港科技学校等多所大中专院校;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分院已在建设之中。在产业方面,已有上海汽车、卡特彼勒、普洛斯、西门子、卡尔玛、中船、中远、上海电气、沪东重机、三一重工等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入驻,目前国家级的大飞机项目及其配套的航空产业园也已经启动。限价商品房项目开工建设,上海浦东国际高新科技文化产业园区、上海极地海洋世界、滴水湖会展中心等重点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上海大宗物流、上海国盛集团创意投资有限公司等入驻,全国首家“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落户。

4.绿化美化:

据2005年数据统计,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成陆约209平方公里,现状用地中建设用地占13.6%,坑底、水域等占57.9%,滩涂占28.5 3月底,对于临港新城主城区而言,整个主城区拥有40%的绿化覆盖率和5.56平方公里的城市景观淡水湖“滴水湖”;广袤的南汇东滩湿地,来往迁徙的野生鸟类多达240多种;大面积的森林绿地与河流,过滤空气净化粉尘,使得主城区形成了开放式的城市公园,生态资源可谓得天独厚。

5.社区共管情况:

政府建设了一批商品房,并且建立了适当的补偿政策制度和社区发展基金。但是因为住房及办公、学校都是新建而成,新城当前人居离80万人口距离很大,所以社区参与旅游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6.组织机构:

虽然成立了上海临港新城建设领导小组、新城管理委员会、申港街道办事处等机构对临港进行管理,但是在基层人员建设方面不全面。如导游、接待、服务、卫生等人员。

7.外部合作:

临港新城引进了大量的世界著名企业,但是临港新区旅游发展部门和其他区域旅游合作上做得不足。如要将外滩黄浦江与滴水湖或临港片区的东海海域的游船相通,还要受到各个部门地阻挡。

8.形象策划与宣传促销情况:

据临港新城人民政府办公室透露,政府用各种媒体和书面宣传临港旅游,但是收获颇微。如果要办一个大型活动,由于交通不便等问题,不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所以,在资金方面,政府不能完全承担。

三、总结

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是上海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项目,依托洋山深水港、浦东国际机场和东海,临港新城致力于建设成低碳、生态、智能、宜居的新城,成为绿色之城、健康之城、智慧之城、创意之城。但是此项目属于长期规划项目,目前建设属于中期,除了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已建或在建外,其他娱乐设施微乎其微。临港新城的首要阻碍是交通问题,除了应该尽快完善陆地交通外,还应该开拓海洋和内河、湖泊等水上交通,让临港新城在完善交通设施的同时,能增添一份旅游活动。在当前旅游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规模、轻品质;重开发、轻保护等问题。目前临港新城还没有地方处于单纯依托门票的经营模式,但是随着新城的发展,此类问题不得不防。在规划建设和旅游发展中,应该坚持宣传和运用生态旅游的原则。要促进临港新城的海上和陆上旅游,旅游人才队伍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化、国际化。这样,才能跟随政府建设新城的步伐,让临港新城有序、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南汇东滩湿地鸟类资源调查》郭文利1, 袁晓1 , 裴恩乐1 , 夏述忠1, 严晶晶1, 王天厚2四川动物2010年第29卷第5期

2、《东海浮游植物数量分布与优势种》罗民波,陆健健,王云龙,沈新强,晁敏 生态学报ACTA ECOLOGICA SINICAVo1.27,No.12Dec.20073、《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庄晨辉,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年

4、《园林景观——上海临港新城绿化陷盐碱之困,设计有所预防仍难应付高盐碱土质》龙云,中国花卉报,2007年12月17日

5、《基于ECOPATH与RAPFISH东海区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研究》李睿,学位论文库,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6、《临港新城已完成2010年前建设用地规划》戴颖敏,新民网上海时政,2008年11月18日

7、《上海市浦东新区过敏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8、《上海临港新城旅游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张玮,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9、《浦东南汇城大型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公示》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2011年9月20日

10、《临港新城》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57564.htm11、《后世博经济时代 上海临港新城规划方案出炉》,雅虎每日经济新闻,2010年7月20日

12、《临港新城中心区规划15万人口,成后世博投资热土》,新浪新闻中心,新闻房产,2011年6月9日

13、《上海临港新城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上海临港新城管委2005年11月1日

14、《临港新城总体桂怀已经市政府原则同意》,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2004年4月21日

15、《吴文学就旅游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答记者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焦点新闻,2011年12月15日

16、《上海确定三大低碳示范区 临港新城板块解读》搜房网新闻中心

17、《一湖三环带 恢弘蓝图规划利好凸显》新民晚报,2010年6月11日

18、《临港产业区发展现状》上海招商网

19、《基于“十二五’’规划视角的浦东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现状、问题及构想》何建民,上海40043320、《滴水湖“未来之城”正在崛起 浦东临港新城建设迅速推进》陈桂兰,文汇报,2010年

21、《临港新城旅游攻略》无名,服务信息,2011年5月

22、《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公报》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第5期,2011年

23、《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公报》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第4期,2011年

24、《上海临港新城总体规划的生态学思考》城市规划,城市运营网,2009年11月12日

25、《上海临港新城10条路将以各国名树国花命名》东方早报,新浪国内新闻,2005年8月25日

26、《临港新城一个充满活力的发展之城》每日经济新闻,2010年3月26日

滨海城市 篇6

关键词:盐城市;滨海;滩涂;围垦;氮;磷;粗蛋白

中图分类号: S1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2-0385-05

收稿日期:2015-03-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301551);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BK20130426);盐城工学院人才引进项目(编号:kjc2012020、kjc2012021);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编号:2014065、2015054);公益性行业(环保)科研专项(编号:201209028)。

作者简介:刘洋(1982—),女,山东临沂人,博士,主要从事滩涂污染生态学研究。E-mail:ly2002wo20@126.com。

通信作者:付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滩涂生物地球化学研究。E-mail:fuqiangaaa1@126.com。江苏省盐城市拥有全国最大的平原淤泥质滩涂,该地区已有数千年的围垦历史。通过围垦形成大片耕地,成为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1]。滩涂围垦后的耕地具有土体发育不明显、理化性状差、肥力水平低下等特点,可能对农作物养分吸收分配、污染物累积分布等产生影响[2]。氮、磷等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作物生理生化状况、土壤养分供给能力,与作物产量也有一定相关性[3],且可作为对植物营养化学过程进行初步诊断的指标[4]。目前有关围垦耕地土壤性质及其污染物与作物关系已有大量研究[1,5-6],但关于其主要农作物氮、磷养分累积特征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围垦耕地农作物氮、磷累积特征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滩涂围垦导致的环境效应以及对农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分析,调查了盐城市滩涂围垦区主要农作物氮、磷含量、分布和化学计量特征,旨在为滩涂围垦耕地水肥管理,提升农作物产量、质量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采集

分别于2011年10月、2012年5月对盐城市滨海滩涂围垦区秋季作物、春季作物进行采集,所采样品均为收获期作物。为消除耕作方式、种间等差异的影响,采样时进行充分的现场调研与鉴定:各采样点同种作物的耕作方式、养分供应情况等基本相同;采集同类农作物品种,大豆为黒脐王,菊花为杭白菊,水稻为淮稻5号,玉米为济单7号,大麦为苏啤3号,小麦为郑麦9023,油菜为秦油10号,蚕豆为启豆2号。采样点信息与围垦年代见表1。在各采样点随机采集足量样品,采集整株作物,根部采集范围约20 cm×20 cm×20 cm(长×宽×深),将作物分为籽粒(菊花为花朵)、茎叶、根部3个部分,洗净、风干、粉碎保存待测。

1.2指标测定

采用H2SO4-H2O2消解样品,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全氮含量,采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全磷含量[7-8],分析仪器分别为表1农作物采样信息

作物类型采样点位置农作物种类围垦年代秋季作物33°44′25.75″N、120°27′10.35″E大豆、菊花、水稻、玉米1949—1959年33°43′11.19″N、120°24′05.22″E大豆、菊花、水稻、玉米33°35′05.87″N、120°29′17.72″E大豆、菊花、玉米33°33′36.99″N、120°28′38.68″E菊花、玉米33°25′37.46″N、120°34′49.98″E大豆、菊花、水稻、玉米33°28′46.71″N、120°35′02.91″E大豆、菊花、水稻、玉米1970—1979年33°48′53.44″N、120°22′21.94″E大豆、菊花、水稻、玉米33°49′43.62″N、120°27′58.23″E大豆、菊花、水稻、玉米33°38′22.81″N、120°29′32.78″E大豆、菊花、水稻、玉米1980—1989年33°38′45.13″N、120°31′43.74″E大豆、菊花、水稻、玉米33°48′02.94″N、120°27′32.64″E大豆、菊花、水稻、玉米1990—1999年33°45′44.84″N、120°26′12.03″E大豆、菊花、水稻、玉米33°31′51.46″N、120°30′14.57″E大豆、菊花、水稻、玉米2000—2010年33°31′31.25″N、120°31′40.98″E大豆、菊花、水稻、玉米春季作物33°43′19.03″N、120°23′53.77″E油菜、大麦、小麦、蚕豆1949—1959年33°43′59.13″N、120°25′15.30″E油菜、大麦、小麦33°25′59.87″N、120°35′07.56″E油菜、大麦、小麦、蚕豆33°34′16.46″N、120°28′06.00″E油菜、大麦、小麦33°36′29.24″N、120°29′22.84″E油菜、大麦、小麦、蚕豆33°29′35.60″N、120°33′44.09″E油菜、大麦、小麦、蚕豆1970—1979年33°49′58.54″N、120°26′00.61″E油菜、大麦、蚕豆33°49′08.76″N、120°22′37.22″E油菜、大麦、小麦、蚕豆33°38′10.29″N、120°29′27.58″E大麦、小麦、油菜1980—1989年33°39′12.16″N、120°30′22.22″E油菜、大麦、小麦、蚕豆33°45′31.51″N、120°25′00.19″E油菜、大麦、小麦、蚕豆1990—1999年33°48′10.05″N、120°27′01.07″E油菜、大麦33°31′45.12″N、120°31′45.36″E油菜、大麥、小麦、蚕豆2000—2010年33°31′51.46″N、120°30′14.57″E油菜、大麦、小麦、蚕豆

nlc202309030835

VELP型自动凯氏定氮仪和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粗蛋白含量采用氮-蛋白质转换系数进行计算[9],转换系数如下:大豆、菊花、玉米、蚕豆为6.25,水稻为5.95,大麦、小麦为5.83,油菜为5.30。氮、磷化学计量特征采用全氮、全磷摩尔比(N/P)表示。

1.3统计方法

采用Origin 7.5、SAS JMP 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作图;采用Mann-Whitney U法进行非参数检验;采用Pearson(two-tailed)法进行相关分析,α=0.05。

2结果与分析

2.1滩涂围垦耕地农作物氮、磷、粗蛋白含量

如图1所示,滩涂围垦耕地成熟期农作物氮含量为0.22%~4.58%。各作物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大豆(2.05±1.22)%、菊花(1.38±0.19)%、水稻(1.15±0.12)%、玉米(1.34±0.16)%、大麦(1.12±0.53)%、小麦(0.89±0.51)%、油菜(1.49±0.91)%、蚕豆(2.13±0.94)%。就整株而言,蚕豆氮含量最高,而小麦氮含量最低,整株氮含量表现为蚕豆≈大豆>油菜≈菊花≈玉米>水稻≈大麦>小麦(U检验)。就籽粒而言,氮含量则表现为大豆>蚕豆>油菜≈大麦≈玉米≈小麦≈菊花≈水稻(U检验),油料作物籽粒含氮量明显高于粮食作物,而粮食作物籽粒氮含量间差异不明显。除菊花外,不同作物各器官氮含量均表现为籽粒>茎叶>根(U检验)。

围垦耕地成熟期农作物整株磷含量为0.12%~1.39%。各作物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大豆(0.79±0.24)%、菊花(0.92±0.19)%、水稻(0.89±0.23)%、玉米(0.91±0.18)%、大麦(0.51±0.23)%、小麦(0.61±0.25)%、油菜(0.63±0.23)%、蚕豆(0.64±0.19)%。菊花最高,而大麦最低,整株磷含量表现为菊花≈玉米≈水稻≈大豆>蚕豆≈油菜≈小麦>大麦。籽粒磷含量表现为菊花≈玉米>水稻≈蚕豆≈油菜>大豆≈小麦≈大麦,菊花和玉米籽粒磷含量相对较高,而大麦、小麦相对较低。不同作物各器官磷含量均表现为根≈籽粒>茎叶。

围垦耕地成熟期农作物整株粗蛋白含量为1.17%~28.63%。各作物粗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大豆(12.80±7.64)%、菊花(8.64±1.20)%、水稻(6.86±0.73)%、玉米(8.42±1.03)%、大麦(6.55±3.06)%、小麦(5.18±2.97)%、油菜(7.90±4.80)%、蚕豆(13.30±5.85)%。蚕豆最高,小麦最低,整株粗蛋白含量表现为蚕豆≈大豆>菊花≈玉米≈油菜≈水稻≈大麦>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则表现为大豆>蚕豆>油菜>玉米≈大麦≈小麦≈菊花>水稻,豆类籽粒粗蛋白含量较高,而菊花、水稻相对较低。除菊花外,作物各器官粗蛋白含量均表现为籽粒>茎叶>根。

2.2不同围垦年代耕地农作物籽粒氮、磷、粗蛋白含量

不同围垦年代耕地农作物籽粒全氮、全磷、粗蛋白含量如

图2所示。统计显示,不同围垦年代耕地中,同种作物全氮、全磷、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随着围垦年代增加,作物全氮、全磷、粗蛋白含量变化也没有呈现明显的规律性。

2.3滩涂围垦耕地农作物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如表2所示,滩涂围垦耕地各作物籽粒氮磷比(N/P)为3.20~12.00,大豆最高,菊花最低,豆类作物显著高于其他作物。除大豆外,其他作物N/P均表现为根<籽粒<茎叶,而大豆则表现为根<茎叶<籽粒。

2.4不同围垦年代耕地农作物籽粒氮磷比

由图3可见,与氮、磷、粗蛋白含量类似,不同围垦年代耕地中,同种作物N/P均无明显差异;隨着围垦年代增加,作物N/P变化也没有呈现明显的规律性。

2.5农作物氮、磷、N/P间的相关分析

滩涂围垦耕地农作物氮、磷、N/P的Pearson相关分析见表3。由表3可见,作物根部氮、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P<0.001),而茎叶和籽粒中氮、磷含量相关性不显。各器官和整株氮含量与N/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磷含量与N/P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磷含量相比,氮含量与N/P的相关系数更高,表明该地区作物N/P对氮含量的依存度更大。

3结论与讨论

氮、磷是作物机体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其含量能够反映作物生长特点,并与作物产量、质量相关[3],且可作为对植物营养化学初步诊断的指标[5]。作物机体氮、磷含量与作物品种、土壤质量、养分供应、耕作方式等密切相关[10-11]。很多

国内外学者已对作物体内氮、磷含量进行了调查,研究显示,作物含氮量一般为0.3%~5.0%,因作物种类、测定部位、生长时期、施肥管理水平不同而异,如大豆籽粒含氮量为536%,茎秆为1.75%;小麦籽粒含氮量为2.20%~2.50%,而茎秆中含氮量很少,只有0.50%左右;水稻籽粒含氮量为1.31%,茎秆含氮量约为0.51%[7],通常作物根部氮含量相对较低,而籽粒中含量较高[12],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农作物磷含量一般为0.05%~0.50%,普遍认为农作物磷含量在0.2%~0.5%范围内属正常,但由于农作物种类、生长时期、施肥管理水平不同而有差异,通常水稻含磷量为015%~0.30%,棉花为0.14%~0.80%,玉米为0.25%~0.40%。与以往研究结果相比,本研究中滨海滩涂围垦区农作物氮含量相对偏低,而磷含量略高,这可能与围垦耕地土壤(主要为盐土、潮土)氮含量相对贫乏、磷含量相对正常有关[13-15]。

农作物N/P是养分供应状况的指标[16-17],通过作物组织中N/P化学计量特征可以反映作物对氮、磷的相对利用率,进而预测氮、磷亏缺状况[18]。与以往研究[19-21]相比,盐城市滩涂围垦区农作物N/P相对较低,同样表明该地区植物可能主要受到氮的限制。张博等指出,盐城市滩涂围垦区土壤氮含量较为缺乏,建议适当补充氮肥[22],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此为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建议盐城市滩涂围垦地区适当补充氮素。

nlc202309030835

土壤空间异质性是植被异质性的基础[2,23-24]。经过不同年代的滩涂围垦和耕作,其土壤性质可能会发生明显变化[6],在施肥等人为影响下,通常表现为随围垦时间延长磷含量增加[25];由于氮存在反硝化等作用,氮含量随围垦时间的变化较为复杂,通常低于磷含量增加幅度[26],从而导致作物氮含量和N/P偏低的结果。此外研究发现,盐城市滩涂围垦区不同围垦年代土壤氮、磷含量在人类大量施肥等外部因素和反硝化等内部作用影响下,并没有出现明显异质变化。

研究显示,不同围垦年代土壤磷含量为0.057%~0.081%,氮含量为0.03%~0.12%,各垦区之间差异不显著(未发表数据),这可能是导致不同围垦年代耕地农作物氮、磷含量和N/P均没有显著差异的原因之一。

氮、磷吸收与累积是农作物形成产量、提高质量的重要基础。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根系吸收的氮素、磷素在满足自身生长需求的同时,还将大部分氮素、磷素运输至地上部还原同化,用于器官建成和产量形成[27]。本研究显示,在盐城市滩涂围垦区,不同作物各器官氮含量均表现为籽粒>茎叶>根,而磷含量均表现为根≈籽粒>茎叶,与以往研究结果[28-30]基本一致。除大豆外,其他作物N/P均表现为根<籽粒<茎叶,而大豆则表现为根<茎叶<籽粒。表明在将氮素、磷素运输至地上部还原同化时,氮、磷累积速率并不相同[31],向茎叶累积过程中,氮累积明显超过磷;而再向籽粒累积过程中,磷累积明显高于氮。大豆则始终表现为氮累积快于磷。氮、磷在不同器官中的相关性同样表明作物地上部氮、磷吸收的差异。

本研究表明:盐城市滩涂围垦区耕地农作物氮含量偏低,磷含量略高,N/P相对较低,需要适当补充氮素;不同围垦年代耕地同类作物氮、磷、粗蛋白含量和N/P均没有明显差异,农作物氮、磷累积与滩涂围垦时间关系不大;农作物根部氮、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茎叶、籽粒的氮、磷含量相关性均不显著。

参考文献:

[1]欧维新,杨桂山,李恒鹏,等. 苏北盐城海岸带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地理科学,2004,24(5):610-615.

[2]金雯晖,杨劲松,王相平. 滩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与围垦年限相关性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5):89-94,294.

[3]Leigh R A,Johnson A 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field grown spring barely:an examination of the usefulness of expressing concentration on the basis of tissue[J]. Water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1985,105(10):397-406.

[4]Oemldson C M. Plant analysis as an aid in fertilizing vegetable crop[M]. Wisconsin,USA:Soil Sci Soc Amer,1990:365-379.

[5]付红波,李取生,骆承程,等. 珠三角滩涂围垦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6):1142-1146.

[6]毛志刚,谷孝鸿,刘金娥,等. 盐城海滨盐沼湿地及围垦农田的土壤质量演变[J].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8):1986-1992.

[7]鲁如坤. 土壤農业化学分析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8]NY/T 2017—2011植物中氮、磷、钾的测定[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9]GB 5009.5—2010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0]Walley F,Yates T,Groenigen J W,et al. Relation ships between soil nitrogen availability indices,yield,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of wheat[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2002,66(5):1549-1561.

[11]徐祥玉,张敏敏,翟丙年,等. 不同夏玉米品种生育后期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分配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4):772-777.

[12]贾庆宇,周广胜,周莉,等. 湿地芦苇植株氮素分布动态特征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2008,32(4):858-864.

[13]Verhoeven J A,Koerselman W,Meuleman A M. Nitrogen-or phosphorus-limited growth in herbaceous,wet vegetation:relations with atmospheric inputs and management regimes[J]. 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1996,11(12):494-497.

[14]廖启林,金洋,黄顺生,等. 江苏省耕作层土壤磷素分布特征初步研究[J]. 中国地质,2006,33(6):1411-1417.

[15]张辉,王绪奎,许建平,等. 江苏省不同农区土壤碳氮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江苏农业学报,2014,30(5):1028-1036.

[16]邬畏. 土壤氮/磷比对植物影响的初步研究[D]. 天津:南开大学,2010.

nlc202309030835

[17]Shaver G R,Chapin F S. Long-term responses to factorial N P K fertilizer treatment by Alaskan wet and moist tundra sedge species[J]. Ecography,1995,18(3):259-275.

[18]Gusewell S,Koerselman W,Verhoeven J T. Biomass N:P ratios as indicators of nutrient limitation for plant populations in wetlands[J]. Ecological Applications,2003,13(2):372-384.

[19]王绍强,于贵瑞. 生态系统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 生态学报,2008,28(8):3937-3947.

[20]严正兵,金南瑛,韩廷申,等. 氮磷施肥对拟南芥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響[J]. 植物生态学报,2013,37(6):551-557.

[21]邬畏,何兴东,周启星. 生态系统氮磷比化学计量特征研究进展[J]. 中国沙漠,2010,30(2):296-302.

[22]张博,赵耕毛,刘兆普,等. 江苏滩涂围垦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0(5):461-464.

[23]褚清河,潘根兴,李典有,等. 氮磷等比与以磷定氮条件下玉米的最大施肥量研究[J]. 土壤学报,2007,44(6):1083-1089.

[24]Zhang L X,Bai Y F,Han X G. Differential responses of N:P stoichiometry of Leymus chinensis and Carex korshinskyi to N additions in a steppe ecosystem in Nei Mongol[J]. Acta Botanica Sinica,2004,46(3):259-270.

[25]Li J,Pu L J,Zhu M,et al. Evolution of soil properties following reclamation in coastal areas:a review[J]. Geoderma,2014,226/227 (4):130-139.

[26]Fernández S,Santín C,Marquínez J,et al. Saltmarsh soil evolution after land reclamation in Atlantic estuaries (Bay of Biscay,North coast of Spain)[J]. Geomorphology,2010,114(4):497-507.

[27]陈贵,陈莹,施卫明. 太湖地区主栽高产水稻的氮素利用特性[J]. 江苏农业学报,2013,29(5):928-937.

[28]沈玉芳,李世清,邵明安. 水肥空间组合对成熟期冬小麦各器官氮磷养分分配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6):1188-1195.

[29]蒋高明,韩荣庄,孙建中. 闪电河流域6种农作物磷元素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1995,19(4):329-336.

[30]邵云,赵院利,冯荣成,等. 耕层调控和有机物料还田对小麦产量及氮磷钾分配利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3,33(1):117-122.

[31]Niklas K J,Owens T,Reich P B,et al. Nitrogen/phosphorus leaf stoichiometry and the scaling of plant growth[J]. Ecology Letters,2005,8(6):636-642.李贵正,刘纪臣, 李新柱,等. 1种创新单孢子分离及霉菌生长形态观察方法[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2):390-391.

滨海城市 篇7

滨海特色的植物:椰子树、乡土树种剑麻、露兜、龙骨, 市树细叶榕、市花三角梅等为绿化骨干树种, 展现了美丽银滩的缩影。综合各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已建成的公园、广场、宾馆、酒店等单位庭院、居住区和道路绿化等, 可以看出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园林植物特色是以棕榈科植物为主要景观骨干树种, 以榕属植物为主要功能遮荫, 与其它骨干树种相辅相助, 构成城市绿化的林冠层, 以丰富多彩灌木组成城市绿地的基色调, 以美丽的观叶植物点缀居室或绿地。

2 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园林植物存在的问题

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园林植物现状, 从种类的来源、比例组成, 功能与美化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可以看出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园林植物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①外来品种多, 乡土树种少。首先, 棕榈科植物中的大部分种类是外来的。其次, 花木类也大多是外来种, 如软枝黄蝉、红绒球都是原产巴西。其他还有大花紫薇、虎尾兰等都是外来品种, 都是引自大洋洲等地。② 园林植物选择上具有随意性、盲目性, 喜欢随大流。现在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园林中棕榈植物大王椰、椰子树也发现了不少的此类虫害, 给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园林植物带来的潜伏危害是不可估量的。③偏重选择常绿化植物, 少选用落叶种类。从功能上说, 落叶有利于采光, 但是冬季温度不高、北风大的北海, 落叶增加采光的意义并不大, 反而绿色乔灌木还能带给人一种厚实、温暖的感觉。落时种类少, 使北海园林在植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上, 显得不够丰富。

3 对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园林植物结构的建议

3.1调整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结构的意义和可能性

外来树种之所以能以绝对优势的种数在岭南园林中形成格局, 其最大的原因是这些种类的观赏价值比乡土树种高, 其次是来源容易, 特别是栽培品种。要重视引种乡土种类,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 如原产我国云南的董棕 (Cargota uensr) , 它树干粗壮浑厚, 树体高大雄伟, 树叶婆娑如盖, 并不比大王椰效果差, 是一种优秀的园林树种。植物若要有特色, 莫过于体现乡土树种为主, 因为乡土树种才是最具有特色的种类, 一方水土养一方植物。发展乡土树种讲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 其根本原因, 一是资源认识和发展需较长时间。二是市场营销投资风险大。三是长寿命的植物成景慢。第一问题的解决, 北海高校不具备, 对野生资源了解的专家也比较少。所以南方滨海旅游城市政府应该多资助, 鼓励专家多进行了解, 有了第一个问题的解决, 则与花木经销商有机结合, 对经销商进行指导, 在营销方面就少了投资的风险。

3.2改善遮荫树和景观树比例, 合理配置乔灌、地被的设想

现在南方滨海旅游城市慢慢趋向于使用棕榈科植物, 而抛去原来绿地规划的总方向, 造成绿化遮荫树和景观树的不恰当比例, 应随未来绿化建设逐渐调整和改善, 目前, 南方滨海旅游城市绿化的灌木和草花种类和数量渐渐增多。乔木, 尤其遮荫乔木渐渐减少, 适当增加乔木数量, 必然对林下植物造成一定影响, 如大树下的草地多半生长不良, 草枯渐死, 影响景观, 所以新建的园林, 应规划好遮荫树和景观树的比例, 还有乔、灌、地被的合理配置, 既要建成开阔疏朗的景观, 又不忽视绿化的基本功能。

3.3局部范围种植落叶种类的可行性探讨

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园林给外地游客的印象是花木青绿、四季如春, 也是居民长期的习惯。若以植物种类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方面分析, 则南方滨海旅游城市园林中常绿与落叶种类的比例问题值得商榷。首先, 在植物种类多样性上, 落叶和常绿种类, 共同构筑了植物王国。缺乏落叶种类, 造成植物种类多样性的减少。适当引入落叶种类, 是生物多样性的需求。其次, 在植物景观多样性上, 落叶种类是季相变化的指示植物, 充分展示了自然界周而复始的变化规律。

4 总结

南方滨海旅游城市作为一座滨海城市, 有着独特的景观资源, 再加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品牌效应, 其休闲游玩的吸引力是巨大的。然而在世界范围内,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人们对自然环境更加向往, 但传统的植物种类已不能满足现有市区园林植物造景的需要, 而应该更好地利用丰富多彩的野生园林植物资源, 育出优良的栽培种, 从而增加园林植物的特色, 以创造优美的绿色景观。

参考文献

[1]郭菲菲.浅析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31)

[2]金亚琪.浅谈园林植物规划与绿化种苗培育[J].技术与市场 (园林工程) , 2004 (11)

滨海城市 篇8

关键词:入境旅游,偏离份额法(SSM),变异系数(Cv)

目前学术界多是基于省级行政单元数据来研究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对我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省际以及地带间的研究居多[1,2,3,4],而对城市间尤其是不同省份但具有相似特征的两个滨海城市之间的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研究较少。国外学者对国际旅游区域差异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许多研究表明,国际旅游虽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往往导致区域差异加剧,主要是由沿海和内陆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和旅游供需分布不均造成的[5,6,7]。国内学者的关注也主要集中在旅游总体规模[8,9]、旅游流空间分布[10]、资源赋存[11]及竞争力等角度。这些研究都是基于旅游空间结构的静态差异上。本文分别以大连和青岛为研究对象,从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及竞争力两个方面进行定量研究,侧重研究1996—2007年两城市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时空动态演变过程,并进行两者对比分析,试图揭示两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各自的优势,据此提出各自借鉴、取长补短的建议与对策。

1 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对大尺度参照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SSM法用于旅游市场结构变化分析,主要是以某一地方(如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区域样本,以全国为大尺度参照体系,将地方旅游客源市场在一段时期总的增长量分解为份额分量、结构转移分量和竞争力转移分量来进行市场变动趋势分析。本文以1997年和2008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选取分国籍统计的入境旅游人数为衡量指标,利用SSM模型从客源市场结构分析大连市和青岛市入境旅游的差异。其次,以1997—2008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辽宁省统计年鉴》和《山东省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选取旅游外汇收入、旅游入境人数为衡量指标,通过变异系数分析两城市入境旅游的竞争差异。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测度是基于一定的指标,且指标能够衡量各区域旅游经济整体状况[8]。采用入境旅游统计指标是基于该指标体系相对完善,各地区对旅游外汇收入的统计时间较早且统计口径较一致,能较好地反映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2 大连和青岛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对比分析

2.1 大连和青岛入境旅游的总体概况

大连和青岛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两城市旅游核心吸引力相似而又有地域文化差异,彼此间有一定的竞争替代关系。就旅游业而言,两城市由于发展的路径选择不同,造成后天两城市旅游(以入境旅游为研究对象)的差异。20世纪90年代中期,不论是入境旅游人数还是外汇收入大连都领先于青岛,1996年旅游外汇收入大连是青岛的2倍以上。进入21世纪,差距逐渐变小,2005年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青岛均超过大连。2007年大连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为青岛的77.76%和86.1%(图1、图2)。

2.2 从市场结构看两城市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

从市场结构入手,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大连和青岛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和区位两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地域差异存在的原因[12]。SSM模型应用于入境旅游市场结构研究的构建是根据SSM模型原理,假设某区域i和全国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其入境旅游人数和结构均会发生变化。假定基期区域i的入境旅游人数总量为bi0,终期为bit,把区域i入境旅游总人数按照客源地划分为n个国家或地区,分别以bij0、bijt (j =1,2,3,…,n) 表示区域i第j个客源国或地区分别在基期和终期到达的旅游人数;以B0、Bt表示全国在相应时期基期和终期的入境旅游人数;以Bj0、Bjt表示全国第j个客源国或地区在基期和终期到达的旅游人数[13],则区域i第j个客源国或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为:rij= (bijt-bij 0)/ bij 0,(j=1,2,3,…,n,下同)。全国第j个客源国或地区入境旅游人数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为:Rj=(Bjt-Bj0)/Bj0。以全国各客源国或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所占的份额为标准,将区域i各客源国或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标准化后得到:bij′=bij0×Bj0/B0。所以,在(0,t)时段内把第j个客源国或地区到达某区域的入境旅游人数的增长量Gij分解为份额分量Nij、结构转移分量Pij和竟争力转移分量Dij三个分量,依次表达为[14]:Gij=Nij+Pij+Dij=bijt-bij 0;Nij=b′ij×Rj ;Pij=(bij0-b′ij)×Rj;Dij=bij0×(rij-Rj)。PDij称为总偏离分量,反映区域i第j个客源国或地区的总增长优势,其表达式为:PDij=Pij+Dij,进而加和可以计算出区域i的总入境旅游人数增量Gi以及总份额分量Ni、总结构转移分量Pi和总竟争力转移分量Di。假设区域i入境旅游人数对全国的相对增长率为L,可将L分解得到结构效果指数w和竟争力效果指数u,并且L=w×u。由上可知,如果Gi愈大、Li>1,则说明某区域入境旅游市场的增长快于上一级行政区域入境旅游市场的增长;如果Pi愈大,w>1,则说明某区域包含有较大比重的高速增长市场,总体入境旅游市场结构良好;如果Di愈大,u>1,则说明某区域各客源国或地区总增长势头良好,具有很强的竟争能力。

大连和青岛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SSM分析:本文首先以1997年和2008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分国籍统计海外游客量为依据,选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13个国家和港澳特区、台湾地区,其余国家和地区为一组,共计16个客源市场。同时,以全国海外客源市场情况作为上一级大尺度区域样本,利用SSM上述计算过程,通过基期(1996年)和末期(2007年)数据比较(省略原始数据),构建Shift-share分析表(表1),分析比较大连和青岛入境旅游的市场发展态势和结构状况(表2)。

SSM结果总体分析:由表2分析可知,大连市入境旅游市场结构中在基期和终期的游客增长总量达到677549人次。相对于全国的增长率L=2.00>1,总结构偏离分量P=339450较大,且结构效果指数w=1.28>1,说明大连市入境旅游市场总体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朝阳性客源市场优势明显,大连市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存在较大比重的高速增长市场——日本市场处于优势结构,且对城市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总竞争力偏离分量D=305187,竞争力效果指数u=1.57>1,说明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发展迅速,竞争能力较强,在全国的地位处于上升趋势,但各项指标均落后于青岛。虽然相差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演变,青岛旅游业发展迅速,与大连差距减小,最后超过大连。大连与青岛的入境旅游差异经历了“大一小一扩大”的过程。原因在于青岛的现有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体现在近几年旅游业规模和客源市场的扩张方面。

2.3 大连和青岛入境旅游的竞争差异趋势分析

对旅游竞争差异进行动态分析必须明确所研究的时间系列,该研究采用1996—2007年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从相对差异角度通过变异系数(Cv)的计算从侧面反映两城市入境旅游的竞争差异年际变化趋势[16]。其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式中,xi为每年各城市的入境旅游人数或旅游外汇收入;undefined为12年的入境旅游人数或旅游外汇收入平均值。两城市之间入境旅游人数及外汇收入差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图3),总体上处于下降态势。1996—1998年两城市旅游竞争差距变率下降,在模仿效应下青岛在向大连看齐。1999—2001年差距又再增大,忽略2003年“非典”特殊时期,2002—2005年差距趋于平稳并缓慢下降,2005年后又有增大趋势,此时青岛已跑在大连前面,可见两城市间旅游客源市场竞争将长期存在并且竞争越来越激烈。

3 结论与建议

滨海城市 篇9

关键词: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沿海地区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地城市旅游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增强[1]。作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城市已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 城市旅游发展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我国滨海城市接待游客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50%以上, 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80%以上。鉴于此, 本研究对不同发展条件和环境背景下的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进行了评价, 尝试从理论上完善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评价的研究内容。

国外学者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关注区域旅游竞争问题[3]。Pearce于1988年以南太平洋西部岛国瓦努阿图为例研究了滨海旅游空间结构[4]。与其相比, 国内学者于2000年之后才开始广泛研究旅游竞争力及旅游空间结构。尽管起步较晚, 旅游竞争力及旅游空间结构评价目前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研究试图从理论上拓展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量化研究的内涵, 为城市旅游发展所处地位、发展目标以及比较优势的确定提供方向性指导。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对评价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和潜力, 防止同质化的无序竞争, 优化资源、资金、人力配置, 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5]。

2 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以我国滨海城市为研究对象, 科学选择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与分类, 以科学、符合实际的原则构建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1 方法选择

国外该类型研究主要采用方差分析 (ANOVA) [6,7]、回归分析 (RA) [8]、偏离—份额分析 (SSA) [9]、因子分析 (FA) [10,11,12,13]、聚类与判别分析 (CDA) [14]、模糊罗氏模型 (FRM) [10]、重要性与业绩分析 (IPA) [12]等, 刘素平等[15]对此做出了较详细阐述。国内研究以层次分析法 (AHP) [16,17]居多, 因子分析 (FA) [18,19]和主成分分析 (PCA) [20,21,22,23,24,25,26,27,28,29]近年来应用也较多, 同时兼有应用聚类分析 (CA) [24]、数据包络分析 (DEA) [3]、因素分析法 (FAA) [30]、偏离—份额分析 (SSA) [31]、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DM) [32]、系统动力学 (SD) [33]、增长率相乘法[34]、生态位模型[35]等方法。综上所述, 结合本文研究对象的实际, 我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 进一步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分类。

2.2 构建原则

滨海城市旅游具有强烈的海洋韵味并兼有陆地景观特色, 对其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要做到“海陆统筹”。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要突出其滨海城市自身的特点, 仅仅对其本身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评价不够全面, 还应包括对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评价。此外, 由于滨海城市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特点, 在评价指标中要格外关注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2.3 体系建立

梳理和回顾国内外关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文献, 在遵循可操作性、动态性、层次性、系统性、客观性、科学性等原则的基础上, 选取25个与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相关指标 (2011年) , 见表1。

2.4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滨海城市为研究对象, 沿海岸线由北至南依次为辽宁省 (6个城市) 、河北省 (3个城市) 、天津市、山东省 (7个城市) 、江苏省 (3个城市) 、上海市、浙江省 (7个城市) 、福建省 (6个城市) 、广东省 (14个城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 (3个城市) 、海南省 (2个城市) 。我国滨海城市总人口数占所有城市的总人口数的20%, 行政区域土地面积约占所有城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的10%, 地区生产总值占所有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0%以上。

3 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分析

主成分分析方法是把原来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 本文应用这一方法进行了类型划分、竞争力分析、经济实力评估等研究 (表2) 。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对比各滨海城市旅游综合实力的差异状况。按照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工作原理, 累积贡献率说明主成分所包含的全部要素信息百分数, 一般取累积贡献率达85%—95%的特征值λ1, λ2, …, λm所对应的第一, 第二, …, 第m (m≤mp) 个主成分。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了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的类型等级, 得到系统聚类分析树状图 (图1) 。

4 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研究

4.1 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结构等级

根据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第四类城市较多 (44个) 。为了方便研究, 笔者按照得分由高到低将其划分为四类:烟台、厦门、威海、福州、潍坊、温州、绍兴、珠海为一类 (4.2267—51.4690) , 南通、秦皇岛、三亚、嘉兴、台州、泉州、舟山、唐山、海口、中山、惠州为二类 (-50.3239—-0.4904) , 丹东、东营、连云港、江门、日照、盐城、盘锦、葫芦岛、营口、锦州、湛江、漳州、沧州、汕头、滨州、莆田、北海为三类 (-99.2639—-51.8631) , 宁德、茂名、潮州、汕尾、揭阳、防城港、阳江、钦州为四类 (-134.1776—-103.5409) 。

4.2 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

从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等级结构 (图2, 见封四) 来看, 上海、广州、天津既是滨海城市旅游目的地, 又具有服务接待、中转功能, 以公路、铁路、航空为通道构成近似“弓箭型”, 在空间上形成沿海地区“三核”极化特征。如果考虑我国台湾地区的台北市, 则旅游空间结构将呈近似“斜梯形”。

4.3 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组织

培育旅游综合竞争力, 拓展高档次竞争平台: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和杭州属于一级、二级旅游竞争力城市, 是我国滨海旅游的重要支撑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 五城市是我国滨海城市中最大的客源地, 应积极组织带动其他滨海城市旅游目的地发展, 实现旅游经济的“扩散效应”。 (2) 五城市是我国沿海地区的门户和旅游枢纽, 应发挥吸引国内外游客及“一级批发商”的职能, 吸引更多的国内游客。 (3) 五城市对外集中了沿海地区的各种旅游优势、全方位参与国家乃至国际级别的大尺度旅游竞争, 使我国滨海旅游在全球旅游格局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客观上来讲, 五城市的“窗口形象”和“领导实力”关系到滨海旅游综合竞争力, 也关系到其竞争平台的规模和档次, 因此培育其旅游综合竞争力对滨海旅游发展至关重要。

提升旅游服务竞争力, 稳定客源市场竞争力:青岛、大连、宁波、东莞、烟台、厦门、威海、福州、潍坊、温州、绍兴、珠海、南通、秦皇岛、三亚、嘉兴、台州、泉州、舟山、唐山、海口、中山和惠州分别属于三级、四级、五级旅游竞争力城市, 具有突出的客源优势和资金优势, 如何将旅游比较优势转化成旅游竞争优势是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的关键, 可通过创新旅游产品拓展游客价值链的实现。如实质性的商务活动必须渗透到旅游线路的专业设计和旅游吸引物的规划建设中, 利用资金优势做好硬件设施建设和吸引旅游人才提升服务水平是稳定商务旅游市场行之有效的办法;采取各滨海城市异质产品分散组合的方法构筑多样化的旅游线路, 以避免削弱同质产品的内部竞争, 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

挖掘城市和产品特色, 升华旅游综合竞争力:丹东、东营、连云港、江门、日照、盐城、盘锦、葫芦岛、营口、锦州、湛江、漳州、沧州、汕头、滨州、莆田、北海、宁德、茂名、潮州、汕尾、揭阳、防城港、阳江和钦州25个沿海城市分别属于六级、七级旅游竞争力城市, 尽管高品位旅游资源类型多, 但由于城市规模、功能和地位的限制, 旅游开发深度和广度不够, 旅游客源市场主要在省、自治区内, 旅游发展对省、自治区内经济发达城市的依赖性较强。因此, 这些城市与省、自治区内其他城市旅游目的地相比, 它们在城市特色、资源特色和产品特色方面更具有优势。如果各级政府重视旅游产业发展,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将有很大的拓展和升华空间。通过挖掘城市特色和产品特色促进旅游业发展, 升华竞争力。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根据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际状况, 可将其划分为7个不同等级的结构, 其特征是整体分布不均衡、内部呈现集聚态。上海、广州、天津既是滨海城市旅游的目的地, 又具有优势突出的服务接待、中转功能, 以公路、铁路、航空为通道构成近似“弓箭型”, 在空间上形成沿海地区“三核”极化特征。如果考虑台湾地区的台北市, 则旅游空间结构将近似呈“斜梯形”。这种空间结构在目前和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有利于我国沿海地区的旅游发展。

5.2 讨论

滨海城市 篇10

1 秦皇岛生态城市的建设现状与目标

1.1 秦皇岛生态城市建设现状

早在2001年,秦皇岛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将秦皇岛市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目标。2002年5月,北戴河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通过河北省环保局验收,成为河北省第一批环保模范城区;2003年9月,秦皇岛市通过了河北省环保模范城验收,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2010年12月4日,《秦皇岛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修编稿)》顺利通过专家技术评审,向着争创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又迈出了扎实一步。

1.2 秦皇岛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

秦皇岛生态市建设的总目标是: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到2020年,全面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将秦皇岛建设成为富有实力、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可持续的生态经济体系、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体系、建立可持续的资源环境体系[2]。

2 秦皇岛生态城市建设的有利条件及限制因素分析

2.1 秦皇岛生态城市建设的有利条件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华北、东北、西北的重要出海口,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距首都北京280 km,扼东北和华北之间交通咽喉,居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城市及河北省率先发展的一线城市,也是沿海经济隆起带的重要增长极。秦皇岛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多样性突出;整体环境质量较好,“十一五”期间空气质量稳中有升,陆地水环境质量也有所改善,声环境质量良好(是全国最安静10个城市之一)。同时,秦皇岛市作为河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争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优越的环境条件为生态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秦皇岛生态城市建设的限制因素

2.2.1 水资源保护形势严峻

水是滨海型生态城市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因子,水环境的保护形势仍然很严峻。而湿地资源的保护更是重中之重。秦皇岛海岸线全长126.4 km,沿海湿地总面积约4万km2,其中自然湿地约3.5万km2,人工湿地约0.5万km2。近年来,由于海岸沿海栈桥等不合理建筑的修建,污染物的超标排放,以及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等使湿地生态环境进一步脆弱;拦蓄河水和人工采挖砂石造成海岸侵蚀日趋严重;大面积自然湿地被开发成人工养殖池,使湿地的综合调节功能大大降低,湿地原有自然调节功能大大减小,制约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自我发展,打破了原有湿地的生态平衡[3]。

2.2.2 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

由于人口增长迅速,使得城区人口密度增大,人类活动强度增大,造成生活污染治理难度增加,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大量商品房的开发建设使得土地被大面积开发和占用,而城市绿化工程进展相对缓慢,造成植被覆盖率下降。

2.2.3 港口运输的发展增加了环境压力

作为我国第一大能源输出港,秦皇岛港在我国煤炭市场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同时在秦皇岛城市经济发展中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秦皇岛港的吞吐量近年来有着较快增长,2007年的煤炭吞吐量为2.14亿吨,而2010年完成吞吐量达到2.57亿吨。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废气、粉尘以及噪声污染都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2.4 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增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而城市道路建设相对滞后,停车设施不足,使得城市主干道车辆拥堵现象严重,交通紧张的状况亟待解决。

3 秦皇岛滨海型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与建议

3.1 构建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是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成效的度量,对于生态城市建设评价具有指导性的意义[4]。秦皇岛市应该针对自身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等方面情况量身定制自己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及时监测、评价、掌控城市的生态发展方向[5]。指标的筛选是构建指标体系的重点,不但要侧重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对文化、教育、交通、通讯,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也应加以考虑。

3.2 加强近海水域环境保护

秦皇岛市山水景观秀美,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是享誉国内外的“夏都”和旅游胜地,“生态型旅游城市”是其城市定位。因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是其打造滨海型生态城市的关键。海洋和湿地是秦皇岛市重要的旅游资源,海水水质将直接影响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近海海域的保护至关重要。要进一步加强对近海排污的监管和治理力度,从根源上阻断海水污染[6]。

3.3 建立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

城市绿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要注重绿地指标的提高,如绿地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且在前期建设中还要注意合理进行布局,如植物群落的配置,应采取乔、灌、草综合的立体绿化方式。

(2)将绿地联成网络。以几个社区公园为绿化斑块,交通道路沿线为绿化廊道,街心绿地为绿化点,做到点、线、面结合。即在绿化规划中明确哪些是城市绿化斑块,哪些是绿化廊道,哪些是绿化点[7]。

(3)植物选择方面,通常选择观赏性高、抗逆性强、生态保健功能强、经济效益高的树种,同时要考虑是否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或地方特色[8]。

3.4 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

传统的工业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这使得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的循环经济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现代化工生产中,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做到工业废弃物的“闭路循环”。

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在实践中推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分别采用市场手段或行政手段。当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可以获得直接经济效益时,应使用市场手段,反之则应使用行政手段[9]。

3.5 规划绿色化工园区

秦皇岛现有工业企业有以玻璃、水泥、新型建材为主的建材工业,以钢材、铝材为主的金属压延工业,以复合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汽车配件、电子产品为主的机电工业,以果酒、啤酒、粮食加工为主的食品饮料工业等五大支柱产业。作为旅游名城,秦皇岛市应对这些工业企业统一规划,把现有未达标的化工企业统一集中在一个化工园区内,同时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型绿色化工企业,通过园区内企业之间在环境和资源方面的密切联系及清洁生产技术、生态化管理等手段将生产的消耗和污染排放降到最低。在此基础上,实现废旧资源的直接再利用,实现园区污染“零排放”。

3.6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将“低碳”和“生态城市”有机复合,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标,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生态城市建设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环保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生态型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是未来建设低能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城市的发展模式[10]。

为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必须控制过度的物质消费行为。在全社会倡导以追求低碳健康文化消费为时尚的理念,不仅符合人类需求的层次变化规律,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7 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

公众是生态城市的最终受益者和最大的执行者,公众的参与是生态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应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以提高公众生态意识,共建全民参与的生态管理主体。同时,将公众参与机制渗透到生态城市建设的整个过程,即从城市规划到实施以及环境的保护等环节,都应该积极听取公众意见,尊重公众的意愿,从而调动公众建设生态城市的积极性,并将公众的力量广泛运用于生态城市建设之中[11]。

3.8 建设绿色港口

港口的绿色建设是秦皇岛市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绿色”、“环保”是秦皇岛港未来发展战略的一个目标,而目标的实现包括企业管理、污染治理和工艺革新等多方面内容。对于污染的有效治理和控制是其中一方面,积极采取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出发,才可能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的产生,实现港口的“绿色化”。对于煤炭运输不可避免产生的粉尘污染,应加强自动化、连续化的环境监测,便于及时掌握大气环境状况,采取相应控制手段[12]。

3.9 建立生态城市信息管理系统

生态城市空间范围广阔,影响因子众多,管理者、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庞杂信息,单凭经验、人工分析来很难保证生态城市的正常运行,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加强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应用,借助其强大的分析、处理功能,辅助管理决策,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主要是建立计算机辅助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预警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预警系统都为生态城市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但两者提供信息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提供知识性信息,帮助管理者科学决策(输出信息);后者则提供实践性信息,是对管理者输出信息产生结果的反映(反馈信息),以此作为管理决策的依据[13]。

4 结 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峻的挑战,秦皇岛市在滨海型生态城市的建设上也是任重道远。一个有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强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特色鲜明、定位准确的城市,秦皇岛市的地域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等都是其自身的特色,只要充分抓住城市特点,完善城市规划,加强组织管理,积极推行“绿色”、“生态”、“低碳”的理念,必能逐步实现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滨海型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

摘要: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秦皇岛市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在滨海型生态城市的建设上任重道远。根据秦皇岛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总目标,在介绍了秦皇岛目前生态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未来秦皇岛滨海型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与建议。

滨海城市 篇11

青岛市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发展夜经济的命题, 部分商场、超市、娱乐场所、公共交通等分别延长了营业和运营时间, 配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 发展夜经济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青岛市夜经济的发展程度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青岛市居民夜间消费的现状分析

(一) 青岛市夜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

政府积极引导、市民广泛参与、外地游客侧面促动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 青岛市夜经济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形成了一些有名的特色街区, 部分节庆活动拉动了夜间消费, 夜市文化成为市民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夜场配套服务日渐完善。

1. 形成了一些有名的特色街区。

青岛市市南区在东部繁华的香港花园区域, 打造出一处名为“佰优坊”的特色商业街区, 聚集了十余家特色酒吧, 形成了百余米不夜长街, 每晚平均纳客3万余人, 勾勒出了“夜青岛”的轮廓。从2005年开始, 市北区对登州路进行改造, 突出啤酒文化、建筑文化和青岛特有的人文氛围。登州路啤酒街全长1000多米, 有各类门店100多家, 其中酒店、啤酒吧、饭店等85家。一到夏日傍晚, 登州路便成了青岛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啤酒吧、海鲜排档和露天烧烤摊位霓虹灯五彩缤纷, 路两边的饭店几乎挤满了顾客, 很多店铺的桌子都摆到了马路上。

2. 部分节庆活动拉动了夜间消费。

在盛夏期间召开的啤酒节, 以夜间活动为主。2010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30万人次, 消费啤酒1007吨。节日直接拉动了旅游、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等相关行业发展, 全市范围内的星级酒店、商务酒店、青年旅馆都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 客房入住率一度达到100%。节日期间聚集了巨大的客流和商机, 对青岛市的经济贡献明显超过两个“黄金周”。糖球会和萝卜会虽在春寒料峭时节召开, 但由于亮化设施的改善, 市场管理到位, 一些商家夜间推出了低价促销活动, 晚上客流量依然非常大, 对周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明显。

3. 夜市文化成为市民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青岛比较有名的夜市有台东夜市、栈桥夜市、香港中路夜市、李村夜市等。台东夜市是青岛市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夜市。经营范围从延安一路、二路到台东八路, 夜市人山人海, 游人有挤公交车的感觉, 由于火爆的人气带动, 台东夜市有很多店面延时经营, 也有支起的地摊商品, 衣服、鞋帽、饰品、化妆品、小吃、日用品、电子产品等应有尽有。栈桥夜市是青岛夜市的发源地, 主要经营小商品和海鲜烧烤。香港中路夜市以佳世客和麦凯乐为中心, 占据了香港中路两边宽阔的人行道和绿荫道, 这附近的夜市主要经营各种外贸服饰产品, 以韩日款为主, 非常适合年轻时尚一族来淘宝。

4. 夜场配套服务日渐完善。

部分商场、超市、娱乐场所、公共交通等分别延长了营业和运营时间。岛城商业网点中佳世客营业至23:00, 麦凯乐营业至22:00, 利群大部分商场营业时间至22:00-22:30之间。东部商场和台东商圈的业态已经比较完善, 每个商场周围都围绕着影院、酒吧、冷饮店、西餐厅、游戏厅、KTV、星级酒店的配套业态。

(二) 青岛市居民夜间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对夜间消费的依存度也逐渐提高, 夜经济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最重要的消费形式之一。目前,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夜间消费均已占到全天消费的50%左右, 而且还在逐步上升。调查显示, 与这些城市相比, 青岛的夜间消费还有很大差距。

1. 夜间消费时间短。

通过对226名有夜间消费行为的居民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 青岛市居民的夜间消费大部分在20:00前, 达到54%;22:00以后则很少有居民外出消费 (见表1) 。从观察中也能看到, 22:00以后, 城市主要道路上的行人明显减少, 大多商店已经关门打烊, 其它地方则是冷冷清清, 几乎没有行人。而国内一线城市和南方很多城市的夜生活, 这个时间才刚刚开始, 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霓虹灯光怪陆离, 呈现出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

2. 夜间消费支出少。

表2显示, 40.7%的居民夜间消费开支在200-500元之间, 77%的居民在500元以下, 而2010年青岛市居民的人均月消费支出为1461元。从这些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 居民夜间消费开支的比例较低。据统计, 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夜间消费已经占到全天消费的50%, 并还在逐步上升。

3. 夜间消费地点人数分布不平衡。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见表3) , 青岛市居民最常去的消费地点在台东街区。台东街区处于青岛市的中心地带, 交通方便, 小吃店及各种小店铺密布, 且开有夜市, 基本属于中低档消费, 适合大多数居民的需要。而作为青岛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商业街和青岛商业的“母脉”, 中山路曾经闻名全国, 也曾经是青岛的一张“名片”, 但随着东部新区的崛起, 再加上自身业态的单一、特色的缺乏, 这条商业老街已越来越萧条、落寞。另外,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李村商圈, 白天虽非常繁华, 但20:00之后已比较冷清。

4. 居民夜间消费次数少。

调查中, 近50%受调查的居民夜间消费次数为2~3次/月, 每周超过3次的不到10%。这些数据反映出, 大部分居民夜间很少出来消费, 他们宁愿选择呆在家里看电视、上网、做家务等。

5. 居民夜间消费内容单一。

问卷调查数据表明, 有2/3左右的居民夜间消费的主要内容为购物和美食, 有喝咖啡、泡吧等时尚消费行为的仅占15%。这说明青岛居民的消费内容比较单一, 消费档次不高, 基本上仍然停留在温饱型层次上。而在北京、上海等城市, 夜间喝咖啡、泡吧、唱歌、跳舞已经成为很多市民的经常行为。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 青岛夜经济发展的空间很大。

制约青岛市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 消费者缺乏夜间消费的观念

62.8%的受调查者认为没有时间和精力是制约其夜间消费的主要因素, 45.1%的人认为是消费能力低。调查中, 在外企工作的周女士提出:“白天的工作太累了, 回家连看电视的精力都没有了, 就想早点上床休息, 哪有精力出来活动”;大学刚毕业的小王则说“我很喜欢夜间出来转转, 可是2000元左右的工资应付衣食住行已经捉襟见肘, 喝咖啡、泡吧只能偶尔为之”。上述两个受调查者的言论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居民的真实状况和实际感受, 工作压力和强度大、收入水平低和生活支出高等因素确实制约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夜间消费行为。但从另一个角度说, 南方许多夜经济发达的城市, 同样存在这些问题, 但他们的夜生活照样丰富。可见, 缺乏夜生活的习惯是制约夜间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观念一般认为, 晚上就是休息时间, 工作一天之后, 应该选择舒适地待在家中, 而不应该再继续从事令人身心疲惫的消费活动;还有一部分人认为, 夜生活就是花天酒地并因此而看不起那些晚上经常出去消费的人, 认为其不会过日子。

(二) 消费场所经营问题多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营业时间短、消费场所少、消费价格高、环境差等都在青岛市服务行业普遍存在, 并成为制约市民夜间消费的客观因素。

在营业时间方面, 除了东部商圈的佳世客、家乐福新兴店和名达店、台东商圈的利群等少数商厦为响应青岛市发展夜经济的号召, 最近几年将夜间营业时间延长到22:00或23:00外, 绝大多数大型商场在22:00之前便关门歇业。22:00之后, 大部分餐饮店也停止了经营活动。调查中, 市民冷先生反映:“与亲朋好友在饭店聚餐, 22:00以后如果还没散席, 店家便会提醒即将下班”。而广州、厦门、上海等南方城市的很多餐馆在深夜依旧开门纳客。在青岛的农贸市场, 一到夜幕降临商贩就开始收摊。青岛的公共交通也很少有运营到22:00以后的。

在消费场所分布方面, 调查中, 许多被调查者提到消费场所少, 以及消费场所的业态不丰富、布局不合理、缺乏特色等是影响其夜间外出消费的主要原因。实际上, 目前青岛市确实存在夜间消费场所分布不均、业态不够丰富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市南区、市北区比较集中, 李沧区、四方区偏少 (见表8) ;商业中心消费场所多, 社区尤其是新建小区消费场所少;餐饮类场所的数量比较多, 休闲类场所 (如咖啡屋、酒吧) 数量少。而且这些消费场所普遍缺乏文化主题, 没有特色。曾多次考察过京沪酒吧业状况的“街深酒吧”经理秦佩云认为, 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 青岛酒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她提出, 北京有很多主题性酒吧, 每家酒吧都是一道风景, 相比之下, 青岛的酒吧普遍缺乏主题, 虽然有的装修很豪华, 但因缺乏特色而缺少吸引力。

在消费价格方面, 目前, 青岛市的文化娱乐场所和休闲场所基本把价格定位在中高档, 缺少面向中低消费的服务。酒吧、咖啡屋、电影院的价位基本在50元以上, 工薪阶层无力经常消费。

资料来源:青岛市工商局, 数据截止到2011年3月25日。

在环境方面, 地摊夜市在方便群众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集中体现为多摆放在公共道路等人流集中地段, 妨碍了交通;收摊后的脏乱形象影响道路和社区的环境卫生;地摊小吃卫生差影响居民的生命健康;地摊叫卖及行人嘈杂声影响了居民休息;烧烤烟尘妨碍居民正常通风, 污染环境;假冒伪劣产品给购买者带来物质损失。

(三) 政府配套服务不完善

繁荣发展夜经济, 政府应当扮演重要角色。但就目前情况看, 青岛市的配套服务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夜生活基础设施不完善。从交通方面说, 71.7%的受调查居民认为, 应完善交通以便居民夜间出行。如果外出市民22:00以后回家, 一般只能选择出租车, 这对中低收入居民的夜间消费影响较大,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出行的次数和在外逗留的时间。同时, 台东、李村、香港中路等几个主要商圈均缺乏大型的标准化停车场, 使一些有意向驾车外出消费的居民因畏惧停车难而放弃外出。从城市亮化方面说, 良好的亮化环境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延长居民消费时间, 有利于扩大消费和服务业发展, 创造新的商机。但目前青岛的亮化与城市地位、城市形象、城市功能很不相称, 突出存在着“点不高、面不广、无特色”的问题。而在金融服务方面, 居民反映的金融服务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社区自动取款机数量不足, 一定程度上给他们的消费带来不便。

二是政府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政府在夜间社会治安、卫生、商品质量和市场秩序等方面, 都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从总体上说, 青岛市的治安状况较好, 在国内城市中名列前茅, 但是打架斗殴、酗酒闹事、偷盗、抢劫等恶性事件还时有发生, 尤其是夜间, 一些治安问题仍然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 影响了居民出行的安全感。另外, 由于缺乏规范管理和统一规划, 地摊夜市小吃不卫生、假冒伪劣产品多、市场秩序混乱的现象比较严重, 居民不能放心消费。

三是政府营造夜生活氛围的措施应进一步加强。超过半数的被调查居民认为, 目前政府为发展夜经济所采取的措施需进一步加强。目前, 青岛市文化部门营造夜生活氛围的功能还没充分发挥, 剧场提供的文化演出层次高、门类少, 不能满足中低消费和不同爱好消费群体的需要;居民喜闻乐见的夜间广场文化活动少, 夜间文化联动夜间经济的作用不强。近70%的居民希望延长节庆活动的时间, 如啤酒节、糖球会、萝卜会举办时夜间的火爆景象就足以说明, 只要有好的场所和项目, 居民还是喜欢夜晚出来休闲娱乐的。

国内城市发展夜经济的启示

近年来, 国内许多城市在发展夜经济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讨, 并取得了许多经验。其中, 上海、北京、南京、大连等城市通过打造夜生活休闲场所拉动夜经济发展的做法颇值得借鉴。

(一) 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休闲场所的繁华要有稳定的消费群体, 这就要求休闲街 (区) 必须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临近成熟的城市商务中心、高尚居住社区、高档写字楼群等;拥有便捷的交通体系, 方便居民的通达。上海新天地坐落在上海市中心, 新天地位于淮海中路南侧、黄陂南路和马当路之间, 毗邻黄陂南路地铁站和南北、东西高架路的交汇点, 交通四通八达;附近的淮海路有5万多外企上班人群, 每年有数以几百万的外国游客和商务客人进出上海, 数以万计的国外留学生以及外国领事馆, 大量的跨国公司驻沪机构办事人群。北京三里屯酒吧街位于朝阳区三里屯北路东侧, 交通便捷;毗邻工人体育场和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比利时、德国等在内的79个国家的使 (领) 馆, 又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口基金署等7个驻华机构邻近, 大量北京市内以及全国同类型消费群体到此游览、购物、休闲, 具备良好的消费群体基础优势。

(二) 著名大公司开发和经营

著名公司有丰富的开发经验、先进的开发理念、科学的经营模式、现代的管理手段, 能根据休闲街所在城市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进行整体包装、系统整合、功能提升和文化推广。上海新天地由香港著名的瑞安公司开发。北京“三里屯village”由香港太古公司开发。

(三) 走文化生存之路

大都市休闲场所要想取得长足发展, 就必须很好地体现与城市生活相适应的饮食文化、本土文化和市井文化, 让最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气息交融汇合, 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海新天地, 外表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 体现了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风貌, 每座建筑内部则按照21世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装修, 成为现代休闲娱乐场所。漫步新天地, 仿佛时光倒流, 有如置身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 但跨进每个建筑内部, 则非常现代和时尚, 每个人都可以亲身体会新天地独特的理念———昨天、明天, 相会在今天。大连星海广场的设计充分融合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广场中央设有全国最大的汉白玉华表, 纪念香港回归祖国, 华表底座和周身都饰有龙, 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广场中心红、黄两色的大理石象征着炎黄子孙, 大理石上雕刻着天干地支, 24节气及12生肖。

(四) 拥有多样的主营内容和经营主题

多样的主营内容和经营主题既可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 又可满足同一顾客在不同时段的不同需求, 增强休闲街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都市休闲街区应改变传统单一的经营模式, 构建一个集购物、餐饮、居住、休闲、娱乐和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消费场所。三里屯酒吧街是一个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时尚文化圈, 整个区域成为一个大的开放空间。在“三里屯village”这个超过17万平方米的酒吧街中, 有50%都是开放式空间, 设计建造之初就是为了保持原有的街道文化活力。另外商业设计多元化, 不仅可以容纳零售、餐饮、休闲等各类业态的店铺, 还配建了举办艺术表演和市民自由娱乐活动的室内外空间, 并且公共空间的使用功能和店铺的外观、内部的视觉都可以随经营需要不断变化, 营造变幻的商业氛围。

(五) 必须体现地方特色

城市是凝固的文化。特色街区的改造、建设, 必须注重对当地传统文化的承接、开掘、融合和发展, 把其作为丰富内涵、提升品位、塑造形象、增强活力的重要手段。在南京夫子庙, 为将传统与现代更好地融合、传承, 南京市进一步强化了秦淮灯会等民间艺术的表现技法手段, 提升了秦淮灯会的艺术水准;并将传统的彩灯、剪纸、风筝、微雕、服饰等具有鲜明秦淮特色的工艺品绵延与扩大, 进一步丰富其民俗文化气息, 提高了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加快青岛市夜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夜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 政府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最近几年, 国内许多城市都出台了大力发展夜经济的措施, 青岛市应借鉴这些城市的做法和经验, 通过制定必要的扶持政策,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引导居民消费理念转变, 推动夜经济的发展。

(一) 强化宣传引导, 营造夜消费氛围

青岛市应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舆论宣传部门的作用, 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

一是发动各类媒体广泛开展繁荣夜经济的大讨论, 吸引广大市民参与讨论, 逐步打破传统观念和习惯的束缚, 培养夜间消费的理念。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应通过新闻媒体以及旅行社、酒店、街道、车站、机场等渠道向市民及游客大力宣传市夜经济中的特色街区和特色企业, 增强夜经济的吸引力。

三是推动特色街区和特色企业与新闻媒体建立消费信息宣传联盟, 开展形式多样的夜间酬宾促销活动, 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 形成发展夜经济的浓厚氛围。

(二) 制定夜经济开发规划

一是邀请商务、旅游、建设、公安、园林、文化等部门共同参与, 编制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城市实际的夜经济发展规划, 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专项规划列入城市总体规划中统盘考虑, 充分发挥规划对夜经济发展的引导与促进作用。

二是精心打造特色消费休闲街区。中山路和八大关具有浓郁的欧陆风情, 香港中路散发着浓厚的现代气息, 这些地方地处城市中心、交通便捷、靠近大量的高端消费群体, 非常适合打造高端夜间休闲场所。建议从香港等地聘请著名公司对这些地方进行开发设计, 打造青岛夜生活的金字招牌。开发商对入驻商家资格进行严格限制和筛选, 招租对象应主要是著名的商家和品牌, 以保证休闲街的品位和档次, 同时保证产品风格的一致性和经营的互补性;休闲场所应注入文化元素, 充分体现青岛的欧陆风情文化、啤酒文化、崂山文化、工业文化等;完善休闲区的各种功能, 构建集购物、餐饮、居住、休闲、娱乐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一站式”消费场所, 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享受。

三是在人口密度较大的社区规划建设夜市、24小时便利店等购物场所, 方便群众生活;兴建社区文化休闲、健身会所, 使居民能够就近享受到医疗保健、体育运动、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

四是设计包装一批城市夜游线路和项目, 如夜间海上看青岛、欧陆风情游、工业名企游、帆船基地游等, 让市民及游客充分感受夜青岛的浪漫与精彩。

(三) 完善基础设施, 改善出行条件

一是加强交通管理。为方便工薪阶层市民的夜间出行, 减轻因私家车出行导致的交通拥堵和停车位紧张问题, 在通往台东、香港中路、李村等主要商圈的主干道增加夜间营运的公交班次, 适当延长收车时间, 甚至开通全天运行的公交线路。为方便高端消费者的夜间出行, 在主要休闲地段加大停车场的建设力度, 增加停车位。在可能出现夜间堵车、停车难等问题的部分繁华路段, 相应延长交通秩序管理的时间。

二是加强城市亮化。灯火是城市的眼睛, 是夜生活的灵魂。要制定城市总体亮化方案, 烘托城市夜生活氛围。亮化工程要与城市特色相结合, 突出重点区域和节点亮化, 突出青岛特色;与服务业功能布局结合, 突出重点商贸区、特色街区的亮化, 充分发挥亮化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相结合, 突出小区、道路照明亮化, 满足群众夜间出行需求。

三是完善金融服务。各金融机构要在市民消费的主要地段增设自助银行, 并配备足够数量的ATM机, 提供24小时金融服务。

(四) 加强管理, 提供优质服务

好的环境是夜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为此, 青岛市应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为夜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公安部门应加强夜间治安防范, 及时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确保消费者和服务者安全, 为发展城市夜经济创造安全、和谐的环境。

二是加强行业管理。建议由发改委牵头, 协调各相关部门, 共同组建专门的管理委员会, 各部门共同努力、明确分工、相互协调, 共同营造推动夜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同时, 对有特色、文明、健康、安全的经营单位实行挂牌管理, 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打造品牌, 为居民和游客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三是优化市场秩序。主办单位应维护好休闲场所的秩序, 所有经营活动不能妨碍道路交通, 不准流动叫卖, 不准乱扔杂物, 乱倒污水, 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五) 组织文体活动, 营造夜生活的氛围

一是文化部门应精心策划、适时推出反映青岛地方特色、艺术性高、观赏性强的精品剧目, 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夜间到剧院观看演出。

二是努力办好文化广场, 开展夜间广场文化系列活动。充分利用现有广场设施, 规范广场演出配置, 开展市民喜闻乐见的夜间文化演出、民族风情表演、城市节日庆典演出、节日狂欢活动等, 以夜间文化联动夜间经济。

三是充分发挥节庆活动的作用。节庆活动是夜生活的重要载体, 应多在夜间组织群众喜爱的节庆活动并适当延长时间。在继续组织好糖球会、萝卜会、啤酒节夜间活动的基础上, 采用各种形式, 吸引市民参加国际时装周、海洋节、国际航海博览会、电子家电博览会等节庆的夜间活动。

四是鼓励市民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定期在市民出行比较方便的体育场举行观赏性强的体育比赛, 票价能够让大多数居民接受;社区应定期举行夜间健身活动, 通过发放纪念品等鼓励手段, 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

(六) 出台鼓励夜经济发展的意见和优惠政策

一是建议出台加快夜经济发展的意见, 明确发展夜经济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 并加快夜经济特色街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是建议出台鼓励社会参与夜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对特色街区、夜市等的水电气、通讯等管网的建设改造, 只收取工程费用, 免收其他配套费;对发展夜经济的市场主体按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减免;对夜经济发展建设用地给予支持;对市政府确定的特色街区、夜市建设单位, 鼓励金融机构给予信贷融资支持;对以发展夜经济为主的特色街区、夜市, 经考核验收后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定的补贴;对夜经济经营企业因延长营业时间增加的水、电、人工等成本费用, 按照营业面积给予相应的补助。

参考文献

[1].于萍.夜间旅游与夜经济:城市发展的新动力[J].改革与战略, 2010, (10) :32-33.

[2].王艳品.石家庄发展夜经济的瓶颈及对策思考[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1) :44-45.

[3].曹新向.发展我国城市夜经济的对策与建议[J].经济问题探索, 2007, (12) :127-130.

[4].张斌.大都市休闲街研究——以上海新天地开发为例[J].经济论坛, 2009, (9) :125-127.

上一篇:保持儿童绘画兴趣下一篇:变速器轴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