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城市旅游地

2024-10-02

滨海城市旅游地(精选7篇)

滨海城市旅游地 篇1

循环经济是人类在追求自身发展过程中, 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它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 最终实现“最优生产, 最适消费, 最少废弃”。出于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考虑, 循环型发展模式已成为各行各业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循环经济发展程度的评价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必经环节, 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基础。本文对滨海城市循环型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在分析构建循环型滨海旅游业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科学地选取各个评价指标, 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选取的十个沿海城市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

一、循环型滨海旅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所谓循环型滨海旅游业评价指标是指为了评价循环旅游建设和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而采用的标准和尺度。建设循环旅游业评价指标体系, 一方面, 要以现有的各项统计制度和资料为基础, 另一方面, 在原有指标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综合、提炼、升华和在一定程度上的创新。

旅游系统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大系统, 结合循环经济的特点和评价的目标, 把整个评价体系分为五个系统, 即: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管理系统、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其中, 资源、环境指标是循环旅游评价的核心指标, 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管理指标是外围指标。根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为更加突出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突出核心指标, 简化外围指标, 将社会、管理两个方面合为一个系统, 资源环境为一个系统, 共选出10个指标, 其中核心指标6个, 外围指标4个 (图1) 。

经济、社会管理两大系统涉及的范围广, 要全面反映旅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需要大量的评价指标, 但是循环旅游建设的重点是放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上。因此, 在经济系统, 社会管理系统中选择了四个代表性指标来反映旅游发展的经济, 社会效益和管理水平的主要情况。在经济方面, 选择旅游从业人员人均旅游收入和旅游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来反映循环旅游发展的产出效益;在社会效率方面, 选择旅游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比例指标;在管理方面, 选择环保投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指标, 反映相关管理部门对旅游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和环保投资的力度。

资源子系统将旅游开发和发展的资源投入与旅游经济相结合, 从减量投入, 再利用和回收资源化等方面描述旅游内部的资源和能源利用的循环状况, 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鉴于现阶段细化到旅游业资源环境的指标很少, 一些指标的数据短时间很难获取, 因此, 主要选择了单位旅游业GDP用水量、单位旅游业GDP用电量、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三污综合利用产品价值这四个代表性指标。其中, 单位旅游业GDP用水量和单位旅游业GDP用电量由于没有直接的统计数据, 本文采用单位GDP生活用水的1/10和单位GDP生活用电量的1/10来替代。

环境子系统里的一套指标用于衡量环境质量的好坏,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反映了生态环境的优劣,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 它一方面是衡量生态环境的指标,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旅游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循环使用的方式, 对环境评价有一定的意义。

二、滨海城市循环型旅游业发展程度的评价

1. 方法的选择

评估循环型旅游业发展状况需通过由多层次的、多系统的、各类型的指标构成的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来进行, 而这些指标对循环经济发展过程及状况说明的程度各不相同, 彼此间又难免有一定的相关性, 使它们在信息上发生重叠, 从而导致评估结果不清, 甚至发生矛盾。主成分分析法将原来众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互相独立, 并由原来各单项指标的线性组合来表示的综合指标, 恰能弥补上述指标体系描述和评估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不足。所以,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能够较理想地评估测算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2. 样本和数据的选取

本文选取天津、大连、上海、杭州、厦门、青岛、广州、深圳、海口、珠海10个沿海城市为研究对象, 利用2005的统计数据对其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进行评价。

设x1为旅游从业人员人均旅游收入, x2为旅游产值占GDP的比重, x3为就业人数占第三产业的比例, x4为环保投入占旅游收入的比例, x5单位旅游业GDP用水量, x6单位旅游业GDP用电量, x7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x8为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价值, x9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x10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其中, x5单位旅游业GDP用水量和x6单位旅游业GDP用电量由于统计年鉴中没有直接统计, 这里分别用单位GDP生活用水量和单位GDP生活用电量的十分之一来代替 (表1) 。

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6》、《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6》。

3.特征值特征向量的计算

将数据标准化以后, 可以得到相关阵R, 并可以求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运用MATLAB7.0计算结果如表2。

对应的特征向量如表3。

4. 确定和解释主成份

根据表3知, 前四个主成份包含原始数据的信息总量已达87.44%。这说明用y1、y2、y3、y4代表原来的十个指标评价沿海城市循环型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已有足够的把握。四个主成份的线性组合如下:

主成份的经济意义由各线性组合中权数较大的几个指标的综合意义来确定。综合因子y1中x6、x7的系数较大, 所以y1主要是单位旅游业GDP用电量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的综合反映。y2主要是单位旅游业GDP用水量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综合反映。y3是旅游从业人员人居旅游收入、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价值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的综合反映。y4是旅游产值占GDP的比重、就业人数占第三产业人数的比重的综合反映。

5. 沿海城市循环型滨海旅游业的评价

已知分别为沿海城市在4个综合因子方面的得分, F表示沿海城市的总得分。将标准化后的数据代入上述的4个方程可算出各个沿海城市在4个综合因子方面的名次。利用以下的公式:

可以计算出各个沿海城市的综合得分, 由综合得分可排出滨海旅游城市的名次, 因子得分及排序见表4。

在表4的得分中, 有许多城市的得分是负数, 但不代表该城市的发展状况为负。这里的正负仅代表该城市与平均水平的位置关系。沿海城市循环型滨海旅游业的平均水平算作零点, 这是我们在整个过程中将数据标准化的结果。

三、结论

通过以上对十个滨海城市循环型旅游业发展程度的实证研究可得, 旅游业的循环发展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并且在单位旅游业GDP用电量、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单位旅游业GDP用水量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这四个方面做的越好, 其综合排名就越靠前, 而这也正好和发展循环经济的“3R”原则相吻合, 从而为政府更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指明了方向。

此外, 上述实证研究结果综合反映了滨海城市旅游业循环型发展模式的现状, 并能对协调程度、失调原因做出合理解释, 从而在整体上对各个滨海城市循环型旅游业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评价和定位, 为中国的滨海城市循环型旅游业未来的发展重点及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可以对中国沿海地区循环型旅游业未来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引导, 为发展模式的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借鉴。

参考文献

[1]赵峰.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评价研究[J].统计研究, 2007 (7) :88-89.

[2]贾秋淼.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22) :331-332.

[3]黄贤金.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4]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5]曹光辉, 齐建国.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范式与政策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5) :112-121.

[6]朱冬元, 刘纯志.循环经济的量度指标体系探讨[J].统计与决策, 2006 (2) :32-33.

[7]于丽英, 冯之浚.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中国软科学, 2005 (12) :44-53.

青岛滨海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篇2

在中国, “蓝色旅游”也正在成为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 而作为世界知名滨海旅游城市, 拥有丰富滨海旅游资源的青岛, 必须加大“马力”, 做足“海”的文章, 借助“蓝天碧海、金沙白浪”这两块金字招牌, 将青岛滨海旅游做大做强。

针对如何使青岛滨海旅游做大做强, 笔者对青岛的滨海旅游发展对策进行了如下研究。

1.青岛滨海旅游发展现状

青岛近年来确立了以滨海风光、崂山名胜、历史名城、休闲度假为主题, 统一规划, 坚持高起点、高品位、有特色有序开发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伙伴城市和决赛分会场, 青岛通过实施旅游大项目拉动战略, 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旅游产业体系, 培育起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海上旅游、文化旅游、商务节会旅游、体育健身旅游等六大旅游产品体系, 特别是游艇、帆船、游钓等滨海旅游异军突起。

同时, 青岛投资780亿元, 全面改造和建设了旅游基础设施、交通、环保、通讯和比赛场馆。[2]在交通设施建设上面, 新建了一批沿海豪华旅游码头和海岛旅游码头等, 有力地改善青岛市旅游设施。奥运比赛场地浮山湾建设成为大型国际豪华邮轮停靠码头, 成为位于市中心和旅游热点区域的专用邮轮码头, 提升了青岛作为邮轮接待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并且, 在重点规划建设诸如极地海洋世界主题公园、海滨及温泉旅游度假设施、海上观光、运动休闲等对城市旅游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特色项目和基础项目。

2.青岛滨海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青岛实现了滨海旅游由观光型向度假型、数量型向质量型、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变, 并且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是青岛滨海旅游的发展, 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海上旅游产品开发仅限于海上观光, 其他专项旅游较少;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足;滨海旅游涉及管理部门多等等。具体而言, 问题如下。

2.1滨海旅游产品开发处于初级阶段, 结构单一

青岛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还未得到充分挖掘, 许多海洋旅游项目还有待开发。许多海岛在旅游开发上更是一片空白, 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严重。青岛滨海旅游的线路设计、项目开发及管理上都不尽如人意。

经营区域狭小, 线路、项目过于单一。大多数游船仅限于青岛湾、汇泉湾、团岛湾、浮山湾, 项目主要是海上观光、餐饮娱乐、水上牵引伞、划船、摩托艇等。

现有游船总体上档次偏低。目前的游船中小型的占90%, 缺乏那些可提供观光、娱乐、餐饮等综合功能的中高档游船。

2.2滨海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合理规划

青岛滨海旅游产业在规划过程中, 有些项目创意很好, 但因资金、建设未能及时跟上, 延误了时机, 在市场竞争中丧失优势, 即使之后再建, 也缺少轰动性和震撼力。

青岛滨海旅游产品开发始终未能脱离旧的模式, 缺乏大手笔、大策划, 始终未能形成名牌旅游产品和精品工程。

2.3滨海旅游形象陈旧, 新形象宣传力度不够

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 青岛的滨海旅游形象一直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形象存在于人们心中, 但随着北方其他滨海旅游城市的开发, 旅游形象变得越来越不鲜明。

以滨海旅游为特色, 重新定位, 大力推广新形象的宣传, 成为青岛滨海旅游产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2.4海洋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青岛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量工、农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仅经一次性处理以及部分单位、个人严重违反规定排污, 排入近岸海域。这严重影响了青岛市滨海旅游产业的发展,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2.5滨海旅游资源可替代性强

沿海地区滨海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滨海风景旅游资源共性大, 差异性小, 在竞争中可替代性强。

滨海旅游发展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 从世界性的滨海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发生地的空间组合来看, 青岛虽然滨海旅游资源丰富, 但由于距离客源市场远, 且旅游淡旺季明显, 因而对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客源缺乏强有力的吸引, 在国际滨海旅游市场竞争中并不存在优势。国内北有大连、秦皇岛等, 南有厦门、三亚等滨海旅游城市。国外有夏威夷、加勒比、南太平洋、印尼巴厘岛、地中海等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

在旅游产业国际化、普遍化、共性化程度愈来愈高的今天, 世界旅游业正面临着转型, 由观光旅游逐渐向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休闲性、旅游方式转变, 度假休闲旅游趋势日益突出。如何使青岛的滨海旅游产品具有个性特色, 是发展青岛滨海旅游的最重要的条件。

3.青岛滨海旅游发展对策

青岛应当本着独立性原则、地方性原则、市场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连续性原则, 针对青岛滨海旅游资源的特点, 全面提高旅游业的发展。

3.1打造适应国际潮流的滨海旅游产品

顺应21世纪国际滨海旅游市场需求, 整合、完善和深度开发青岛滨海观光旅游产品, 优化滨海旅游产品结构, 设计一批新产品、改造提高一批老产品, 规划一批未来产品, 使青岛旅游产品丰富多彩。

借助奥运项目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的契机, 迅速形成一个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的集海上旅游、国际游船、海洋科考、海洋探险、海岛旅游为一体的著名滨海旅游目地的形象品牌。充分利用位于市中心的浮山湾大型帆船运动场地、海上综合运动中心的优势, 开展诸如帆船、帆板、摩托艇、水上摩托车、滑水、海钓等有较强的参与性、刺激性和娱乐性的海上旅游项目。同时, 借鉴国内外滨海旅游发展经验, 推出海洋科研修学游、海上体育专项游等精品海洋旅游产品。

3.2积极开发独具特色的海岛游

充分利用青岛海岛资源丰富的优势, 深度挖掘, 按照“一岛一特色”的模式, 推出一批海岛精品游, 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选定竹岔岛、灵山岛、大公岛、小管岛等多个岛屿, 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 根据各个岛屿不同特点, 开发度假休闲、旅游观光、海上运动、海岛垂钓和探险体验等滨海旅游项目, 让生态与旅游相得益彰。

3.3进一步加强滨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高水平建设一批高端五星级酒店, 促进滨海休闲度假游发展。此外与国际知名的品牌酒店公司协商谈判, 在崂山风景区、琅琊台风景区、石老人度假区、四方滨海欢乐城和世博园建设五星级酒店, 在数年时间内使青岛主要风景区及休闲度假地拥有多家高端五星级酒店。

组建高端旅游车队和船队, 建设直升机停机坪, 精心打造完善的“陆海空”旅游交通体系。购置了数十艘游艇、钓鱼船、观光船等各类船艇, 开辟多条滨海观光航线和海岛旅游航线。所有的旅游项目都建直升机停机坪, 满足高端需求。通过完善的“陆海空”旅游交通体系, 让游客方便舒适地到达青岛各个景区和休闲度假地。

3.4加快培养高质量的滨海旅游人才

发展青岛滨海旅游, 当前突出的矛盾是高质量涉外滨海旅游人才的严重不足。必须在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 加强综合信息和多语种翻译以及导游、领队人才的精心培养, 为青岛迅猛发展的滨海旅游业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建伟.国际滨海度假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 2006, (3) .

湛江滨海旅游的发展对策探讨 篇3

滨海旅游是指主要的活动在海上、海底和海岛, 利用海洋资源和设施开展的观光、休闲、娱乐、游览和度假等活动。

湛江市位于祖国大陆的最南端, 东濒南海, 南隔琼州海峡与大特区海南省相望, 西临北部湾,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23.2℃, 气候宜人, 物产丰盛, 是中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

一、湛江滨海旅游现状分析

(一) 客源分析

根据湛江的地理位置, 其客源市场包括珠三角、周边省市和港澳台地区。据湛江统计局的统计:2010年全市接待游客1415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65.3亿元, 比2009年分别增长23.8%和22.3%;完成旅游投资36.2亿元, 增长182%, 居广东省首位。在2011年春节黄金周中, 来湛江避寒度假的中南、华东、华北等北方游客大幅增长, 来自广西、云南、贵州、重庆的游客超过30万人次, 增长超过50%, 湛江正逐渐成为北方游客避寒度假的新热点。从这些情况看, 湛江旅游客源中以珠三角和周边城市游客居多, 中南、西南和北方省份后来居上, 客源增长势头迅猛。

(二) 资源分析

湛江三面环海, 海岸线长达1556公里, 约占广东省的2/5, 占全国的1/10;拥有148.7万亩海洋滩涂, 占全省的48%, 也是全省之最;岛屿数量众多, 海洋资源极其丰富, 为发展滨海旅游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1. 自然资源

(1) 海岛。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 海岛由于能拥有一个相对狭小的陆域空间, 将阳光、沙滩、大海汇集在一起, 成为大陆人们向往的场所。湛江有大小岛屿30多个, 分布在市区附近的有7个, 其中较为大型的有:东海岛, 面积288平方公里, 为全国第五大岛, 全岛均为省级经济开发试验区;硇洲岛, 面积53平方公里, 与市区相距40公里, 为湛江港的第一道屏障;南三岛, 面积123平方公里, 与市区隔海相望。此外, 还有特呈岛等。

(2) 沙滩。湛江的海岸线绵长曲折, 在长达1556公里的海岸线上, 有150多公里的优质沙滩可供旅游开发。其中, 王村港-吉兆湾、南三岛东岸和东海岛东岸均是长度超过20公里的特大型沙滩, 最长的东海岛东岸沙滩更达28公里, 这些细白柔软的沙滩可媲美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沙滩。

(3) 水产。湛江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经济鱼类有21目120科371属520余种, 主要有金线鱼、带鱼、沙丁鱼、马鲛鱼等。在鱼类资源中, 有的是洄游性鱼类, 有的是地方性鱼类, 既可以作为天然资源的捕捞对象, 也为人工育苗养殖提供种苗基础;贝类则有275属547种, 比较出名的是马氏珠母贝、近江牡蛎、青口、沙螺、文蛤等;还有虾类28种;藻类10多种。在这其中的对虾、牡蛎和鲍鱼等还发展为成片的海水养殖基地, 出产的品种品质优良, 远近闻名。

(4) 珊瑚。绚丽斑斓的珊瑚是海中奇珍, 游客无不被它鲜艳的色彩和婀娜的形态所吸引。湛江也拥有这珍贵的珊瑚资源:硇洲岛斗龙角、徐闻灯楼角、乌石东土角和康港盐庭角等有5~10平方公里未受破坏的热带珊瑚礁;尤其徐闻角尾乡的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唯一的珊瑚繁殖区, 也是我国大陆沿海面积最大、种类最多、保护最完好的珊瑚礁区。区内的珊瑚位于水深4~8米处, 离岸500多米, 成片似海、气势磅礴, 十分适宜开展潜水观光旅游。

(5) 良港。湛江有各类港湾100多处, 港口资源十分丰富。其中, 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的湛江港, 是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湛江港岸线全长460多公里, 仅内港岸线长达241公里, 为目前世界第一港荷兰鹿特丹港的3倍;内港航道水深一般为13~23米, 其中东海岛东北部的龙腾至蔚律6.5公里岸线, 水深26~40米;内港海域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凭着这些优势资源, 湛江港每年都吸引一些国际豪华邮轮的到访, 为湛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2. 人文资源

(1) 历史建筑。湛江拥有众多的历史建筑, 和海洋有联系的首推硇洲灯塔。灯塔由当时的法国殖民者建于1898年, 位于硇洲岛海拔81.6米的马鞍山上, 整个塔由麻石叠砌而成。塔的顶部是灯座室, 水晶磨镜就是在这里以水平方向放射, 射程为26海里。在茫茫大海上照亮了来往船只的航道。硇洲灯塔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与伦敦和好望角灯塔一样, 饮誉世界。除此之外, 南三岛灯塔和徐闻灯楼角的灯塔也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 具有旅游开发的价值。

(2) 民俗文化。在海岛上生活的居民, 受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 形成与众不同的民俗文化。在东海岛当地一直流传着龙的传说, 当地居民信奉龙和推崇龙, 并由此创作出具有浓郁红土风情文化特色的“人龙舞”。东海岛“人龙舞”始于明末清初, 是流传300多年的民间大型表演艺术, 其结构分为龙头、龙身和龙尾, 由大人和孩童结合构成, 在沙滩上以海为背景进行表演。东海岛“人龙舞”被誉为“东方一绝”, 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此以外, 湛江的雄鹰舞、“飘色”等民间艺术也是颇具特色。

(3) 海洋生物博物馆。广东海洋大学座落于湛江市区, 是专门以海洋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大学。校内设有全国品类最齐全的水生生物博物馆, 内有水生生物标本3000多种。标本按类别系统陈列, 涵盖了鱼类、贝类和藻类, 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于一体。

二、湛江发展滨海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统一规划

湛江在发展滨海旅游的过程中, 是由各县区的旅游局负责的, 但这些县区之间没有很好进行协调和管理, 导致各地区间盲目竞争, 一哄而上, 重复建设, 景点雷同, 缺乏深层次的开发, 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破坏生态环境。

(二) 缺乏对客源市场的科学定位

在滨海旅游的发展中定位好客源市场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科学的客源市场定位, 就不可能有系统的市场开发。湛江从一开始发展滨海旅游时就没有仔细地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导致在开发经营中缺乏整体统一的规划, 在宣传中缺乏有针对性的促销。

(三) 缺乏特色产品

湛江虽然有热带海洋资源, 但不具唯一性。并且湛江在开发滨海旅游时, 也只局限于海洋观光, 尝海鲜等活动, 缺乏有深度, 有特色旅游产品。这种单调的旅游产品, 对内不能发挥出资源的优势, 对外将会使整体的吸引力下降。

(四) 缺乏有效市场促销

湛江因远离珠三角等发达城市, 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 知名度不高。在发展滨海旅游的过程中, 政府也不是很积极主动地宣传, 就是有宣传促销活动也缺乏整体的营销方案, 宣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导致湛江的滨海旅游不被国内、国外的游客熟悉。

三、湛江发展滨海旅游的对策

(一) 统一规划和开发

湛江的滨海旅游应发挥市政府的主导地位, 由市政府统一规划, 整体开发。地方政府、旅游局按照规划去执行, 同时要通过主动服务引导开发建设。这样可避免投资浪费和经营的恶性竞争。各地区间的景点还可以相互补充, 形成整体效应。

(二) 科学定位客源市场

湛江要发展滨海旅游, 必须在所拥有海洋资源的基础上对客源市场进行细分和定位。湛江滨海旅游市场的定位可以是以湖南、重庆等内陆省份为主, 兼顾台港澳, 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之所以选择湖南、重庆等内陆省份为主, 一是地理位置造成的自然景观不同, 当地是以雄山峻岭闻名, 大海对他们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二是交通条件的便利, 湛江拥有民用机场, 内地居民可以通过航空方式, 舒适而快捷地到达目的地。湛江也开通了到达重庆的渝湛高速公路, 成为西南出海口的重要通道。湛江还有多条铁路线经过, 粤海铁路、2009年武广高铁的开通, 使得湖南、湖北的居民来回湛江更加方便, 台港澳毗邻广东, 从海陆空到达湛江都非常方便顺畅。且这些地区都是热闹繁华的大都市, 当地居民每年都有带薪假期。远离都市烦嚣的滨海度假旅游对他们来说是很需要的。

除了立足于国内市场, 湛江也应利用深水良港的优势, 吸引国外邮轮游客的到访,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三) 建设特色景点

我国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城市有三亚、深圳、厦门、大连和青岛等, 这些城市经营滨海旅游历史较长, 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湛江要发展滨海旅游, 要从中分一杯羹, 就要有自己的特色, 现代旅游发展的生命在于旅游特色, 没有特色是发展不好旅游的。湛江滨海旅游的特色应凸显海洋资源与人文资源有机结合, 适宜于四季旅游休闲的现代化港口城市。为此, 湛江应重点打造一些有代表性和有特色的景点:龙海天是东海岛一处海滨胜地, 蓝天、碧海、银沙、绿树相映成趣, 是游客听海涛、看日出的好去处。因此, 东海岛龙海天应建设以海洋游乐为主体的休闲度假区。区内开设游泳、冲浪、帆板、沙滩排球、沙浴等游乐项目, 再加上东海岛居民大型民俗艺术“人龙舞”表演项目, 大大丰富了海上游乐的内容, 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休闲度假, 特别可推介中南、西南各省等内地游客来这里避寒度假。

硇洲岛中既有优美的海洋自然风光, 又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因此。硇洲岛景点中应突出观赏百年灯塔和品尝鲜龙虾、鲍鱼结合的特色, 让游客既饱眼福, 又饱口福, 并可充分利用灯塔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寓教乐于一体。

珊瑚礁作为湛江珍贵而又独特的海洋资源, 极具观赏价值。湛江可利用湛江潜水学校的设备和技术, 在徐闻角尾乡的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共同开发海底潜水观赏珊瑚的项目。同时可在岸边建大型的珊瑚馆, 馆内可通过LED演示海底珊瑚的千姿百态, 有各种真实的珊瑚样品展览, 并有珊瑚工艺品销售, 方便游客观赏、游乐和购物。

(四) 有效宣传促销

因为旅游商品消费的异地性, 搞好旅游产业, 对外宣传促销是永久的主题, 旅游目的地的产品要让客源地人们知道, 必须做好宣传促销。为此, 湛江应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介, 全方位地介绍湛江的旅游资源, 鼓动更多的人离开繁华的都市, 来到蓝天、碧海、银滩中度假;除此之外, 湛江每年要组团分别前往目标客源省市举行大型旅游推介促销活动, 每年还要通过举办海洋博览会和一些大型的比赛, 提高湛江旅游的知名度, 增强对外的影响力。

(五) 提高旅行社和导游的素质

湛江可通过地方、行业立法, 加强对旅行社的管理和监督。除此之外, 更重要是要提高旅游行业的整体素质。因此, 湛江市政府可以和当地的高校 (如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师范学院等) 长期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导游人才, 不定期地组织当地旅行社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旅行社内部管理、业务经营等经验。这些措施有望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 湛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 充分挖掘资源优势, 并采取科学而有效的发展措施, 湛江的滨海旅游业将迎来收获的季节。

参考文献

[1]夏春华, 张雪莲.湛江旅游开发的新思路[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4, 20 (2) .

[2]徐质斌, 牛福增.海洋经济学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3]容景春, 颜学亮, 吴壮, 等.广东海洋产业发展方向与对策[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2.

泉州滨海湿地生态旅游研究 篇4

一、泉州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分析

泉州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 介于117°24′~119°10′E, 24°15′~25°56′N之间, 东西宽153km, 南北长157km。东北与莆田市、福州市交界;西北与三明市、龙岩市接壤;西南与厦门市、漳州市毗邻;东南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海岸线长达427公里, 且大部分为基岩海岸, 其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且富有特色。

(一) 泉州滨海湿地自然旅游资源

漫长的海岸线形成了诸多的海湾, 主要海湾有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等, 这些海湾各具特色, 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

泉州湾在泉州古港北部、泉州市东部, 是三湾中最重要的一湾。北纳洛阳江, 西迎晋江, 为晋江, 洛阳江汇合入海的半封闭海湾, 东濒台湾海峡, 北起惠安的崇武半岛, 南至晋江石狮市祥芝角, 海岸线140公里, 是亚热带河口湿地的典型代表, 中国重要湿地之一, 1 9 8 9年、1994年和2000年分别被列入亚洲重要湿地名录、中国优先保护的生态系统和《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3年9月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7045.88公顷。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及其栖息的野生动物为主要对象, 已记录1000多个物种, 这些物种包括各种温度和盐度属性呈现出亚热带河口湿地生物区系特点。分布有红树林植物3种, 其中桐花树和白骨壤是太平洋两岸自然分布的北界。自然保护区内常出现中华白海豚、中华鲟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有二级保护动物24种, 鸟类213种, 其中水鸟数量达到90种, 包括有国际贸易协定附录列出的候鸟13种, “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候鸟78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候鸟39种。

深沪湾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晋江市的滨海地带, 东临台湾海峡, 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 滨海地带长约30.8km, 宽约2.2km, 总面积68km2。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该保护区为中心向西、西南辐射龙湖、围头, 构成深沪湾滨海地质旅游资源带, 该带包括海底古森林在内的不少地质、地貌遗迹, 有些是国内外罕见的, 具有重要的科考和旅游价值。

围头湾距金门岛仅5.6海里, 有金沙湾和月亮湾两处海滩, 水质清澈, 沙质洁净。沿海岸线岩石由于海水冲刷, 形成了岩洞、石柱等独特景观, 且形状不断发生变化, 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二) 泉州滨海湿地人文旅游资源

泉州滨海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颇具滨海特色, 是泉州多元文化融汇、碰撞、发展、升华的重要体现区之一, 对外来旅游者有较大的吸引力。

作为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泉州, 其建筑、民俗等多种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多种文化融汇杂合的特征。其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凝聚了古人智慧, 如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的洛阳桥、打通南下漳州交通的安平桥、守卫泉州要道的崇武古城、具有沿海特色的浔埔蚝壳厝等均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

泉州滨海地区渔村, 不仅民风淳朴, 民俗文化也源远流长。即使在时尚无忌的今天, 那里的人们依然坚守着祖训, 传承着古老的习俗。这其中以“闽南三女” (惠安女、浔埔女和湄州女) 古老而迷人的服饰最为夺目, 这“三女”中的惠安女和浔埔女即位于泉州滨海地区, “闽南三女”这一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旅游名片, 因其文化异质性而对于外来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已于2006年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石狮蚶江“海上泼水节” (闽台对渡民俗) , 这一民俗活动与滨海的生存环境紧密相关, 体现了泉州滨海人民乐观豪放、敢于面对各种困难的精神风貌, 对于外来参与泉州滨海生态旅游的游客也具有比较大的吸引力。

泉州滨海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

下转第275页

参考文献

[1]崔宝山, 杨志峰.湿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0.

[2]陈金华.试论闽南沿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J].福建水土保持.2004, 16 (1) :10-12.

[3]李文实.泉州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07, (6) :35-38.

国内滨海旅游文化研究进展 篇5

近年来,我国滨海旅游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日益成为我国旅游业界关注的焦点。滨海旅游文化是关系滨海旅游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以主题为“滨海旅游文化”进行相关检索,发现相关文章数量仅为2篇。这表明很少有学者对滨海旅游文化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然而,笔者通过对国内滨海旅游和海洋旅游文献的查阅,发现众多学者对滨海旅游文化进行了零星的探讨。通过对以上文献研究内容的梳理,结合马波[1]对旅游文化的定义和构成分析,笔者认为国内滨海旅游文化研究主要可分为两大领域:滨海旅游消费文化研究和滨海旅游经营文化研究。

一、滨海旅游消费文化研究

滨海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也是一种文化,学者在滨海旅游者消费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文化对滨海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在滨海旅游者消费动机方面,刘家明认为,旅游者对海滨兴趣的转变主要是由于文学艺术作品对海滨风景的宣传和地质科学在地质现象方面研究的发展[2]。田克勤认为,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实行带薪假期和双休日使城市居民在假日里到海滨度假的需求增强[3]。此外,滨海旅游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愿望[4]。在滨海旅游者消费特征方面,顾建清等通过对昌黎海滨游客的调查,分析了游客构成的特点:海滨游客在距离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结构;游客的年龄构成以中青年为主;游客的职业以工人、机关干部、教师和学生为主;各种年龄、职业、学历的旅游客对旅游环境的要求有明显的差异。年轻人对运动型旅游项目感兴趣;年龄较大的以欣赏自然风光和享受疗养环境等休闲型旅游为主。此外,年轻人还对求知型旅游项目有一定要求,选择自然风光和增长见识的比例较大[5]。总的来看,学者对与滨海消费文化的研究不够细致,内容较少;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滨海旅游者动机研究、滨海旅游目的地选择研究、滨海旅游消费支出结构研究、具体的旅游消费倾向研究、滨海旅游审美研究等缺少系统的阐述。

二、滨海旅游经营文化研究

(一)滨海旅游产品经营文化研究

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滨海旅游资源的文化特质分析和滨海旅游产品的文化塑造和表现方法。在滨海旅游资源文化特质分析方面,陈航等对我国海岛旅游文化资源特征及其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文化是形成海岛旅游体验和感受的核心[6];黄秀琳等指出,福建作为海峡西岸重要的滨海省份,海湾、岛屿众多,构成了以山海资源、历史文化、民俗风为主体的旅游资源带,文化类型多样,内涵深厚[7];郑培迎从文化旅游资源的角度指出,我国滨海旅游区海洋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应着重挖掘文化内涵,给予科学开发[8]。在滨海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盛红认为,滨海度假文化的度假性、开放性、外向性和崇商性,是滨海旅游度假区吸引度假旅游者的关键所在,指出开发滨海度假文化的意义并提出其规划开发原则[9];董志文等就青岛滨海旅游文化的开发提出设立“青岛海洋节”的建议,并阐述了必要性和可行性[10];郑培迎指出,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开发建设普遍存在“重设施、轻文化”的现象,提出了我国滨海旅游业海洋文化开发的若干建议[8];黄秀琳等从文化建设角度提出福建滨海旅游的开发思路,突出滨海各城市的文化特色、拓展海洋文化内涵、营造和谐的现代旅游文化环境等;刘洪滨等认为,山东滨海旅游产品的开发,针对国际市场,有选择地开发适合需要的山东滨海旅游产品,如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胶东民俗和海鲜美食产品,具有欧美文化特色的青岛、烟台古建筑产品以及威海甲午战争纪念产品等[11];胡荔香以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探讨了文化型滨海度假区的开发[12]。

(二)滨海旅游目的地经营文化研究

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滨海旅游对目的地的文化冲击和滨海旅游地整体旅游形象的确立与宣传。在滨海旅游对目的地的文化冲击以及这种冲击对旅游业的影响方面,黄秀琳等认为,发展滨海旅游有利于福建省充分利用本身的文化优势增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宗教、不同阶层人民之间的交流;可以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展示给世人,有利于福建文化的彰显和传承[7]。宣国富等则就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以海南省海口市和三亚市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的态度[13]。在整体旅游形象的确立与宣传方面,黄秀琳等认为,福建滨海旅游在整体旅游形象设计和塑造上,仍应坚持政府主导性的原则,举全省之力通过政府政治行为或民间自愿行为重塑福建稳定、祥和的旅游氛围。刘忠秀等对山东省各滨海旅游城市的旅游形象主题的确立提出了建议[14]。总体来看,滨海旅游目的地经营文化研究只停留在描述性的论述层面上,缺乏深入的实证调查,很少有学者进行深度的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此外,滨海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问题的研究匮乏。

三、国内滨海旅游文化研究总结

上海滴水湖滨海旅游项目开发 篇6

拥有国内最大淡水人工湖———滴水湖的临港新城也加入了滨海旅游建设的队伍。滴水湖是临港新城主城区的标志性建筑, 沿湖80米宽的风景带足以给人们带来许多亲水、娱乐的活动场所。

南汇区滴水湖是临港新城主城区的标志性工程, 设计构思来源于德国GMP公司的总体规划方案:一滴来自天上的水滴, 落入大海, 泛起层层涟漪, 水滴落入处形成直径为2.5公里、面积为5.66平方公里的滴水湖。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整个城市依湖而建, 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理念。沿湖为平均80米宽的风景带, 景观带以绿化建设为主, 不仅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也可以开展各种亲水、娱乐休闲活动, 如沙滩排球、享受日光浴、垂钓等。湖中还分布着三个不同定位的岛屿———北岛、西岛、南岛。滴水湖附近有湿地、东海大桥、中国航海博物馆、南汇嘴观海公园等一系列文化价值颇高的旅游景点。

一、项目主题形象定位

我们将充分发挥滴水湖区位及生态优势, 以“绿色、天然、高科技”为开发理念, 结合都市、生态、海洋等主要特色, 开拓创新性项目, 突破性地全力发展旅游业, 开发上海的旅游体系。同时, 在注重量的适度快速扩张的同时, 更要大力推进质的提高。充分挖掘、整合、上海的独特文化, 展现城市的快速发展, 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实现扩大就业、旅游富民、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生态建设、环境优美等社会目标。所有的项目内容旨在建立临港新城新形象, 使旅客享受滨海旅游业, 发展生态文化, 推崇海洋精神———崇尚力量的品格, 崇尚自由的天性, 崇尚竞争意识和开创意识。

二、项目内容开发

(一) 开发上海的“天涯海岛”

天涯海岛由滴水湖的三个小岛:北岛、西岛、南岛构成。由于小岛位于上海偏远地区临港新城, 又靠近东海, 故有“天涯”之意, “海岛”是指坐落于滴水湖中的三个分离的小岛。三个小岛的电力能源来自东海大桥的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岛上所有的夜灯都运用太阳能发电技术, 除此之外, 在每个夜灯上都将配备一个小型风扇装置, 将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结合起来, 以此运行节能夜灯。

1.娱乐岛。有“娱乐之岛”之称的北岛上将建设一个有海洋特色的游乐园, 其中涵盖电影院、水世界、绿洲、游戏隧道、海洋表演艺术中心等。

2.度假岛。在占地约6万平方米的西岛上打造主题度假村———海洋主题度假村。度假村房屋构造按照海域划分为四个区域:A片太平洋区域, 房屋造型为:珊瑚海式珊瑚造型房屋、巴厘海式沙滩木屋、南海式高脚屋;B片大西洋区域, 爱琴海式情侣屋、地中海式风气建筑、加勒比海式船型屋;C片印度洋区域, 孟加拉湾式宫殿群、阿拉伯海式石油海湾;D片北冰洋区域:格陵兰海式冰屋。

度假村的每栋房屋前设置相应的告示牌, 内容以房屋的文化背景为主, 趣味故事为辅, 外加地理知识, 让游客在入住的同时还能了解到各地域不同的历史风情。房屋内将按照当地习俗布置, 摆放上当地的特有物品, 让入住游客能体会到更真实的感受。另外, 每个区域都会配有以该地区的特色美食为主的民族风情餐厅, 餐厅不仅能提供当地特色美食, 还将提供由鲜花港的当季鲜花和果园的时令水果为主、其他食材为辅, 由厨师精心打造的花果料理, 让游客品尝到异于日常料理的奇妙味觉, 且度假村内早上9点到傍晚5点会播放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

3.休闲岛

占地约14万平方米的南岛则为水上休闲娱乐岛, 南岛上计划建设一个标志性建筑眺望塔, 游客可以俯瞰滴水湖、眺望东海, 规划建设游艇俱乐部、游艇港湾、水上运动休闲中心、海上烧烤等项目。

(二) 开发湿地旅游

湿地生态旅游要把呵护生态放在首位, 保护湿地所具有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为了防止打着湿地旅游的旗号破坏湿地的行为, 必须制定出严格的保护措施, “养”好湿地。“湿地生态旅游不能‘火’到人满为患, 对单位时间内的游客一定要限制, 对车辆也要限制。”同时也为滨海旅游业增资添色, 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此外还可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吸引地理科学、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专家学者前来进行科学考察与研究。

开发湿地旅游资源不仅可供游客观光游览, 还可供学者考察研究, 一举两得。另外, 湿地美丽的自然景色, 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群, 特别是多种珍稀水禽, 对国内外游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是人们休闲、观光、徒步跋涉、水上游乐、垂钓的好地方。

(三) 打造休闲娱乐中心, 修建度假村

“身在上海却看不到海景”, 这是很多上海人的遗憾。但一旦成为临港新城的居民, 将来却有机会置身于一个以“海洋”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中。

滴水湖根据城市规划和新城自然环境特点, 建设了两公里环湖景观带、游艇码头等, 配备了观光船。港城旅游充分利用滴水湖景观优势, 高起点建设, 结合滴水湖南岛五星级皇冠酒店, 创建了环保型滴水湖水上运动俱乐部。

(四) 开发文化休闲活动

实现旅游地经济、文化在高品位高起点上的协调发展, 是现代海滨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概念, 旅游文化的展现和再塑造应当反映滨海地区的主流文化特色, 同时兼顾旅游消费群体的审美取向。

现代人在紧张工作之余, 往往希望寻找一片风光旖旎的所在, 或者躲避都市的喧嚣、与亲人朋友共同享受生活乐趣, 或者增长见闻知识、广交友人。与内地的旅游胜地相比, 滨海地区虽少了几分历史文化的积淀, 却多了几分清新秀美与现代气息, 它的消费性和娱乐性也往往是游客所称道的。

活动一:举办摩托艇、帆船、遥控船等水上运动比赛, 娱乐运动两不误。

活动二:联合各企业员工和学校教职员工、学生举办垂钓大赛, 比赛结束后可以免费去海上烧烤分享收获的战利品。

活动三:开展营销大赛, 联合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三所大学, 将主办方提供的度假村特有礼品出售给旅客, 发挥创新精神, 赚取利润最高的获胜, 主办方给予一定的奖励。

活动四:以桃花节等旅游品牌, 依托滴水湖、东海大桥等, 大力发展生态型度假旅游和滨海休闲旅游。

活动五:举办国际海洋文化节、国际海洋论坛、国际海洋美食节、海洋体育产品博览会、海洋工艺品博览会等高规格的大型海洋节庆和会展活动。

(五) 开发创新旅游产品

依托区域优势, 开发滴水湖特有的产品, 带动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以桃花和水蜜桃为原料, 制作口味独特的桃花糕、水蜜桃酥、桃花蜜桃干、桃花香包, 并推出有滴水湖特色品牌的桃花香水、桃花面膜、桃花酒。还可以将晒干后的桃花做成桃花茶, 天然健康。

(六) 菜肴经营计划

1.菜品分三系列。分别为养生系列:针对中老年滋补身体;美容系列:针对年轻人, 特别是年轻女性, 美容养颜保持青春;活力系列:针对儿童及青少年, 开胃促进营养吸收。

2.合理搭配食材, 保证营养全面的前提也提高口感质量。

3.提供鲜花蛋糕, 鲜花巧克力, 鲜花冰淇林, 鲜花果酱, 花茶, 鲜花酿酒等周边餐饮类鲜花制品, 可在店内品尝或提供外带。

4.提供半成品外带, 方便顾客在家中享受鲜花美食。

[责任编辑:王凤娟]

欢迎订阅

《商业经济》半月刊

经济类综合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统一刊号:CN23-1057/F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6043

半月刊:10元/册年价:240元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西十四道街64号

电话:0451-84203760

滨海城市旅游地 篇7

防城港有两大天然优势, 一是优越的气候条件, 二是有利的地理位置

在这两大天然优势下, 防城港的旅游业蓬勃发展, 并且发展迅速。给防城港带来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促进了防城港的发展, 但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该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旅游类型讲, 旅游方式单一, 旅游消费低, 旅游经济脆弱性明显。二、从旅游资源分布看, 旅游资源集中分散化, 集约化程度不高。三、从生产角度讲, 旅游资源开发不够, 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深度与广度不够, 缺少具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四、从对外宣传的角度讲, 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促销主题不明确。导致该市国外游客较少, 国际知名度不高。因此, 防城港旅游知名度有待大幅度提升。解决这些问题对防城港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和旅游经济的长足发展都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 防城港的旅游业目前还存在许多缺点, 不得不深思。

二、思路

鉴于目前的情况, 笔者下面就问题的解决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创新之一:1÷3=+∞。在旅游业生态上, 防城港还是以单一的观光旅游为主, 但度假经济近几年也迅速成长。毫无疑问, 作为中国西南的大港口, 冬季适宜的气候对国内北方人, 甚至俄罗斯、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们也极具诱惑力。 (当然, 高度开放的政策对吸引外国游客也起了巨大作用) 这种良好的环境与气候吸引着游客来防城港度假休闲。此外防城港的商贸经济也极具发展潜力。防城港应借此发展契机, 由较单一的旅游业态向观光、度假休闲、商贸三位一体的业态转化, 提升旅游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之二:1+1>2资源整合。将分散的单个品牌竞争力整合形成新的整体品牌竞争力。 (1) 资源内部整合, 用“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整合“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港口旅游景点”, 打造多条精品旅游线路, 真正为“无障碍旅游“提供条件。 (2) 区域资源整合, 与越南中部、南部旅游资源的对接和整合。越南中南、南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历史文化内涵和海滨旅游资源比北部更具有特色, 可进一步推进与越南中南部地方旅游合作, 可考虑北海—海防—岘港—头顿—胡志明市海上旅游线路的对接, 相互补充、整合。通过同一地区的旅游产业实现资源整合, 形成旅游业的多样性、丰富性, 满足不同层次人的需要, 达到全面合理开发和利用, 产生“集合效应”和“扩散效应”, 使得1+1>2。

创新之三:1×10>10。1代表旅游特色, 10代表一个旅游产业群, 打造特色旅游精品, 带动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只有挖掘出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 并使之与自然景观融合, 丰富观赏内容, 才能给游客留下长久、深刻的印象。旅游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 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一个城市, 如果没有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没有配套完善的旅游设备, 没有良好的旅游环境、旅游服务和安全保障, 旅游业就难以兴旺发达。创新和特色是旅游之魂, 我们可以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防城港南大门一著名的“胡志明小道”始点一全国四大散装水泥出口基地一观万吨巨轮一全国三大粮食走廊一集装箱专用码头一十三号万吨级泊位建设工地一大海粮食工业有限公司一南大门。此外, 开发本地区的壮苗民族风情, 推出像云南省“丽水金沙”、“云南印象”等旅游精品, 增强地方特色, 塑造旅游文化。从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角度看, 突出特色不仅形成亮点和品牌, 同时也强调品牌的带动效应, 从而形成相邻区域的联动, 促进整体发展, 实现“双赢”效应。我们相信1×10.>10不是一个奇迹。

创新之四:1×1>100。防城港要走向世界, 建设国际滨海旅游胜地, 必须有自己的招牌来提升自己的形象和知名度。办好“城港国际龙舟节”和“金花茶节”两个活动, 创好“防城港“这个形象品牌, 努力争取国内、国际各项大活动在防城港举行, 都正在并将继续起到良好效果。此外, 打造城市名片, 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 增强城市的影响力。这将进一步增强防城港旅游产品在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塑造防城港旅游产品的新形象和新品牌, 充分展示防城港旅游的独特魅力。

三、结语

创新是多方面的, 有文化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机制的创新等。而观念上的创新是最根本的。只有观念上突破了原有思想的束缚, 才能更好的促进防城港旅游经济的发展。以创新思维来看待经济发展中的不足, 继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并付诸实施, 是促进防城港旅游发展, 构建和谐经济社会的有力法宝。

我们相信, 防城港会以其旅游天堂、度假圣地这一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防城港独特的内涵与风范, 吸引千千万万的游客, 成为面向21世纪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典范。

参考文献

上一篇:设计板书下一篇:矩形钢管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