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板书

2024-10-02

设计板书(共11篇)

设计板书 篇1

一、教材分析

《俗世奇人》奇绝、妙绝。奇在人物, 妙在情节和语言。《泥人张》塑造了一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智慧的民间艺人——泥人张。他的从容自若、后发制人和他的对手海张五的狂妄、跋扈, 都被刻画得形神兼备,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本领更让读者拍案称奇:故事情节悬念跌出、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叙述语言更是津味十足、简洁传神, 可谓余音绕梁, 令读者回味无穷。

二、

《泥人张》板书设计

三、设计说明

本文是冯骥才小说集《俗世奇人》里的一篇小说。根据对教材的解读, 笔者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1.领略情节之奇;2.见识人物之奇;3.品味语言之奇。整件事情是因海张五的“牛”而起的。“牛”在天津方言里是“傲气”的意思。但是近年来, “牛”字的使用频率一路飙升, 意义扩大化。因此设计者就巧妙的利用了“牛”字的多重含义, 抓住文中“中间一位穿得阔绰, 大脑袋, 中溜个子, 挺着肚子, 架式挺牛, 横冲直撞往里走”一句中的“牛”字展开此板书。

根据教学流程, 这份板书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依次呈现的:在梳理小说情节时, 我们找到了事情的起因是海张五的“牛”, 因为海张五“牛”, 才会无事生非地去“找乐子”, 才会有后面一波三折的情节。因此, 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下的是整份板书的核心“牛”字, 然后是人物“海张五”及其海张五“牛”的特定含义 (恃“财”傲物, 无事生非) 。

在分析人物“泥人张”的形象时, 教师说:海张五用他的“牛”挑起了事端, 泥人张用他的“牛”狠狠地回击了海张五, 泥人张的“牛”表现在哪里呢?随着教师的引导, 学生的思考、发言、补充, 结论逐渐清晰。在发言分析过程中,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写下了“泥人张”及泥人张“牛”的特定含义 (技艺高超, 人格不屈) 。

在品味本文语言特点这一环节中, 教师指着板书中已经呈现的内容说:海张五“牛”, 泥人张“牛”, 老师觉得还有一个人也很“牛”……至此, 将作者冯骥才推出。通过回顾“领略情节之奇”这一教学环节的内容, 得出作者的“牛”首先表现在“能将简单的故事写得曲折有致”这一结论, 老师及时在作者“冯骥才”三个字的下边板书“情节曲折有致”。继而, 通过分析文中“找”字的巧妙之处, 引导学生寻找体现作者“牛”的第二个方面, 也是本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作者在写作语言上能做到“简洁传神”。随即教师板书“语言简洁传神”, 学生据此进一步从文中寻找更多的例句来印证“语言简洁传神”。随着教学主要流程的完成, 整份板书也全面、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四、设计反思

1. 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得益彰。

“牛”字在文中原本是天津方言“傲气”的意思, 且听起来似乎不是那么雅观。但“牛”字贴近学生乐于接受新生语言的心理。但在此之前, 学生对这个字的使用也只是停留在模仿上, 对它的含义和使用范畴也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该板书不仅使学生对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特点及写作特色有了深刻的印象, 而且使学生对“牛”字的意义和使用范畴有了更深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2. 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得以实现, 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培养。

整份板书可以用“一个中心, 两条线索, 三个基本点”来概括。一个中心是写在板书正中的圆圈里的“牛”;两条线索是情节上的海张五“找乐子”, 泥人张“找回来:捏弄、贱卖”;三个基本点是分别被冠之以“牛”的三个人物及各自“牛”的内涵。教师巧妙地使用圆圈、箭头、方框等各种特殊符号, 创造性地设计出整齐、醒目、易懂、易记、重难点突出的板书形式, 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牛”字被圈写在黑板正中的时候, 如同微风拂过平静的池塘, 学生脑海中的疑问一个接一个, 悬念顿生。随着教学流程的推进, 又如同阅读侦探小说一样, 谜团被不断地解开。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 兴趣盎然。

当然, 一份板书不可能同时具备刘松泉老师说的那么多功能, 教师在设计板书时既要备教材, 也要备学生, 以心中有教材, 眼中有学生为原则, 勤于思考, 肯于动手, 就一定能设计出不错的板书, 让板书成为名副其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手段。

谈板书的设计 篇2

一、 简笔画式板书

在板书设计中,用简笔画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直观、形象的画面,借助画面的艺术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如下图,这幅板书图文并茂,以图解文,三幅简笔画分别指“浪花”“螃蟹”和“大虾”,三个动词“追”“捉”“捏”配上三幅简笔画,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赶海》一文的叙事脉络和小作者赶海的趣事,让人一看便知,一看忘不了,这样的板书又何尝不是课堂上的“趣事”。

二、 贴画式板书

当板书中需要用到的画面较多较复杂时,如果当堂画,必然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这时可以采用贴画式板书。如下图,这幅板书真像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板书中用到的蝴蝶都是师生于课前合作剪好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感悟两种迷人景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贴画,既形象解释了“金光灿灿”和“五彩缤纷”两个词语的意思,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蝴蝶谷的热爱之情。活动中,学生动脑动手,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寓教于乐。

三、 图示式板书

这种板书跟简笔画式板书有所区别,它是通过借助各种辅助符号,如箭头、线条、表格等来表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直观性强,但常常要添加文字加以说明。如下图,这幅板书围绕“生态平衡”画了一幅食物链图示,课题《狼和鹿》上方的箭头和“吃”字,立刻把狼和鹿的自然关系展现出来。但是贪婪凶残的狼和活泼美丽的鹿下面分别板书“功臣”和“祸首”,看似矛盾,实则匠心独运,把问题展现出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板书逐步完善,“鹿”通向“森林”的箭头旁是“破坏”,“狼”通向“森林”的箭头旁是“保护”,从而揭示“生态平衡”的道理,体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四、 缩微式板书

这种板书的特点是将课文浓缩成最精要的文字和辅助图像,从而使课文的主要内容仿佛在“显微镜”下集中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如下图,《春联》这篇课文共介绍了5副春联,教学中,教者抓住其中一副,按照春联的格式板书,引导学生了解春联的构成、读法、张贴法等。接着,师生借助这副春联体会春联讲究对仗及具有声律美的特点,适时板书“对仗”的结构特点,接着板书“开卷有益”,揭示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的“声律美”。至此,这幅板书就像一篇“微型教案”,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编者的意图、教者的思路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机融合,形象而直观、简约而高效地展示出来。

五、 导游图式板书

这种板书能将文本比较长、篇幅较复杂的课文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把握课文叙事脉络和层次。如下图,这幅板书既展现各个景点的名称、方位和特点,也展现了课文的两条叙事线索:一是作者游览的先后顺序,一是泉水流经的路线。两条线索有机融合起来,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晰,而且使金华双龙洞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角度及移动的线索都表现得非常清楚。这既是金华双龙洞的“导游图”,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导读图”,有利于学生复述课文,进而背诵课文精彩段落。

六、 词串式板书

这种板书把课文复杂的内容用最精炼,最简洁、最富有表现力的词串进行概括性呈现,达到“寥寥数行,包容全篇,以简驭繁,鲜明直观”的教学效果。如下图,“闻花 香 浓浓”“摇花 乐 融融”“思乡 情 切切”三组词串,既把握了《桂花雨》一课的主要内容和叙述层次,又契合本课教学思路,同时,三组词串连起来也像一首优美的诗,言简意丰,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与熏陶。

七、 读写结合式板书

“从教课文走向教课程”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显著变化之一,在板书中也要体现这一变化,既要板书课文内容,也要板书课程内容。如下图,这幅板书的右边部分是《山谷中的谜底》一课的课文内容的形象展示,左边的“叙事”“明理”是写作方法的揭示,属于课程内容。板书中“叙事”“明理”以红字写出,说明教者不仅仅停留在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上,而是以这篇课文为例子让学生感知叙事明理的写作方法。整幅板书是读写结合的“津梁”,体现了“从教课文走向教课程”的美丽转身。

八、 夸张式板书

这种板书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故意夸大或缩小,以便更集中、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如下图,这幅板书中间的三个“骗”字,一个比一个大,充满幽默和讽刺色彩,表明狐狸三次说话的神态和语言一次比一次更有欺骗性!形象生动,意味全出,最终狐狸骗到乌鸦嘴里叼着的肉,深刻揭露了狐狸的狡猾奸诈。同时,进一步揭示了这篇寓言的寓意:爱听奉承话难免要上当受骗。在这幅板书设计过程中发生过一次有趣的争论,有的教师认为站在乌鸦的角度看,三个“骗”字应该越来越小,小到乌鸦视而不见,信以为真。细想想,也有道理。

板书的设计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远不止本文所列举的这八种。但是,不管使用哪种方式来设计板书,都应力求“书之有用、书之有据、书之有度、书之有条、书之有时、书之有择”,以达到板书的有效性。

板书设计的魅力 篇3

汉字书写, 教师示范的魅力。语文教师一定要自己手写“板书”, 之所以这样说, 就是因为见多了多媒体设计的千变万化的汉字。尽管这样说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是从学生的心理来讲, 他们惊叹的是“现代科技”, 而不是语文。这种惊叹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甚至是稍纵即逝的。只有当自己的老师工整的书写时, 他们才会由衷的惊叹, 惊叹之余就会效仿。

造型构建, 整体艺术的魅力。板书要结合文本内容, 讲究艺术性。对板书的设计首先要有一个整体意识, 根据需要的文本特点进行构建。有些课文线索特别清晰, 整篇就围绕一个字展开, 那么板书就可以设计成“汉字造型”。我在教学实践中曾经有这样的探索: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全文围绕一个“衣”字展开, 梁衡的《夏》全文突出一个“火”字, 冰心的《小桔灯》全文提炼出一个“心”字……所以, 教师在板书关键词时, 注意书写的方位, 最后描绘出这些汉字的形状。整个板书就是这个汉字造型。这样的设计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非常鲜明的整体印象。

内容概括, 汉语提炼的魅力。板书是教师根据需要把教学主要内容浓缩后展示出来的精华。汉语有着不同寻常的魅力。比如它弹性大, 一个字可以扩写出一篇文章;一篇文章也可以用几个词, 甚至是一个字来概括。课文篇幅有长有短, 可以引导学生试着用一段话概括主要内容, 然后再采用删减、提炼的方法, 最后就用几个关键词板书展示出来。

色彩搭配, 点缀映衬的魅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接受知识, 有85%以上来自眼睛。由此可见视觉接受所占的地位很重要。而不同的色彩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 所以板书时讲究色彩的搭配, 或者一些边缘的修饰、点缀, 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我们知道, 红色代表热情、奔放, 像《夏天》这篇文章的板书, 整体造型就用红色粉笔勾勒出来一个“火”字, 既加强了学生对板书的注意力, 又加深了学生对“夏”的“热烈”的理解。绿色代表生机、活力, 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在课前请一位学生在黑板的下边用绿色粉笔画了一些小草作点缀, 上课时明显的可以感受到学生炯炯的目光中喷射出好奇的光芒, 真是一派“生机”!黄色代表柔和、神秘, 蓝色代表和平、深邃……

初中英语板书设计 篇4

——有感于南浔区初中英语优质课评比中的板书设计 2012年3月14日,南浔区第五届初中英语优质课评比在重兆中学举行,我有幸全程观摩了这次优质课展示活动。来自全区的优秀英语教师各自秀出十八班武艺,尽管每位老师展示的时间只有12分钟甚至更短,但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十二分钟是参赛老师教育教学经验的集中体现,是浓缩的精华,我听完了这二十五节微型课,收获很多,感受颇深!

这次的优质课展示活动中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参赛教师的板书。都说好的板书设计是教学艺术的奇葩,能使学生明白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而且每个人内心都有对美的向往,一幅漂亮的板书就像一泓碧绿的清水,一丛鲜艳的花朵,一幢宏伟的建筑,能引起我们美的感受,给人美的陶冶,唤起人们美的感受,当然也能令学生眼前一亮,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

本次比赛中上课内容为八年级(下)的听说课大多数老师板书清楚明了,例如八下Period one这一课时的重点是提建议的四种句型,表示礼物的名词以及用来评价礼物的形容词。大部分老师的板书都体现了这三块内容而且条理清楚,学生在操练巩固的过程中,这样的板书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是学困生,对照着黑板也可以进行模仿练习,从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一些老师上课的内容是八下阅读写作课的,这个板书的设计也是花了很多心思,从板书上能看出参赛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智慧。从

新词语的呈现到重点词组短语到新句型再到连句成篇,穿针引线、步步为营到最后仿佛是浑然天成的艺术品,例如石淙学校沈小英老师的板书就很有代表性和示范性,从词汇呈现开始到最后成篇,学生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这样的板书对学生的仿写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看着板书就能明白作文的框架,知道该怎么写,不会觉得无从下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示八(下)阅读课的几位老师,她们的板书能把复杂的阅读文章化繁为简,提纲式的板书能简明扼要地看出文章的框架体现阅读策略。例如来自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的施丽华老师的板书设计就是一个亮点。施老师按照教材内容,提纲掣领编排教学语言,板书上逻辑性强,框架结构一目了然。练市一中王燕平老师的板书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她的思维导图式板书是一种创新,借用这样的板书,学生容易有清晰的思维方式,也能更迅速有效地进入老师预设好的课堂情境,能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不可忽略板书设计 篇5

首先,好的板书能提示文章思路,体现逻辑关系,突出教学重点。每篇课文都有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重点,学生阅读课文也会遇到难点,产生疑点,把这些内容加以提炼并板书出来,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重点,突破理解上的难点,落实训练,发展思维。如《狐假虎威》一文中的“狐狸眼珠一转”这一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狐狸狡猾的性格,可抓住“眼珠一转”,生发有关内容,理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故事的内涵。再如讲解《题李凝幽居》,理解诗句“僧敲月下门”,着重板书“推”和“敲”,让学生对比,品味、体会,同时知道“推敲”的典故。

其次,板书有助于学生相关知识的建构。每门学科都有各自的知识结构和体系,用语言表达知识结构往往不容易阐述清楚,但以板书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就可以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的框架和结构。例如阅读,学生总是先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逐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再分析作者的表达特点,积累语言。由对一篇篇课文结构形式的探讨逐渐提高对类似文章的吸收内化能力。如《莫高窟》一课,从课文结构来看,作者先从总的方面简介莫高窟,接着选取莫高窟保存的彩塑、壁画,以及收藏珍贵文物的藏金洞来分述敦煌艺术,最后总结全文。根据课文“总述——分述——总结”这一特点,板书设计如下:

莫高窟(总)彩塑——精妙绝伦壁画——宏伟瑰丽?摇?摇是艺术宝库藏经洞——珍贵文物 是智慧结晶

这样的板书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利于掌握课文脉络,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

第三,板书使复杂的内容和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具体,形象生动。课堂上如果只有教师的语言描述和抽象的讲解,学生对复杂的内容和某些抽象的知识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一边讲解一边板书,就可以使这些内容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象化、具体化,进而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所以,优秀的板书设计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能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大江保卫战》一课的板书设计为:

此板书,横向表明段落划分;纵向可见重点段中的三个层次。均选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清晰明了,便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

在板书时,为了醒目和强化重难点,通常需要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板书(或板画),有时则采用符号、线条、图表加文字等形式,把教材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熏陶和思维训练。如《海伦·凯勒》的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提纲挈领,层次清晰,以简驭繁,很好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教学过程主旋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通过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有利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因而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教学手段。

作者单位

昭通市昭阳区守望乡通华希望小学

设计板书 篇6

一、课堂观察板书设计

一次参加吴江市历史学科基地关于课堂观察的研讨活动。在这次活动中, 首先观摩了两节历史课, 我针对其中一位教师的板书进行了观察, 并对板书展示时, 学生对板书的反应进行了记录。本课主要内容是复习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 涉及了美国的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老师在复习时使用了PPT课件, 因此他的板书也通过投影展示出来。由于是复习课, 他的板书设计也使用了比较传统的要点式板书:

原因:奴隶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焦点:奴隶制

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开始:1861年, 南方叛乱

转折:1862年,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结束:1865年, 南方投降

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由于使用了多媒体课件, 在简述每个重点时, 他又插入了一些图片、表格更形象直观地展示内容, 如讲述南北双方矛盾焦点时, 他插入了图片说明;在讲述转折点时, 他选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节选。通过插入图片、文字, 使原本呆板的板书更加直观、生动。

二、课后分析板书特征

通过对这位老师板书的观察, 结合自己平时在听课和教学中的一些收获, 我认为板书设计有这样一些特征:

1.直观性

直观性是就板书的表现形式而言, 教师之所以把讲课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就是要让学生在听的同时还能看到, 把听与看结合起来, 融为一体, 听得清楚, 看得明白, 加深理解, 增强记忆。

2.概括性

即用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板书语句的选用上下工夫, 力求简明、精练, 争取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出复杂的内容。

3.艺术性

艺术性是就板书的表现形式与具体内容的有机结合而言。教师在讲课时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所书内容灵活巧妙地展现在黑板上, 不但让人看后明白, 而且通过观赏亦能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 回味无穷。

三、实践探讨板书作用

我们在平时板书设计时如何体现这些特征, 真正让板书在教学中起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 我们认为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1.运用多种形式, 直观展示知识要点

在平时的板书中, 我们往往由于时间关系, 或没有认识到板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很少精心设计板书, 大多数教师只是用粉笔和黑板, 展示出知识要点, 这样的形式呆板、枯燥, 板书在教学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加入多媒体课件, 插入一些图片和视频, 往往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例如, 沈老师在讲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时选取了当时图画, 以及林肯当选时发表的演说;在最后讲到南北战争的影响时, 更是插入了《大国崛起》的视频资料, 当时学生个个聚精会神地看着视频, 有的还在小声讨论。通过这种方式, 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有的教师由于硬件设施的局限, 无法使用多媒体, 但也可以利用自己现有的条件, 结合自己的思考, 设计出直观、形象的板书。例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 可以给出这样一个数轴, 通过这样的数轴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分期 (如图1) 。

2.浓缩知识要点, 概括课文主干

在设计板书时, 有的老师缺乏创意、对书本知识生搬硬套, 这样的板书往往缺乏新意, 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更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设计板书时, 先要通读内容, 然后在理解基础上概括重点,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要点。例如, 在苏州六中王老师讲述“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课时, 她将本课的内容概括为三个部分, 12个字, 即统一之策、统一之路和统一之盼。12个字将本课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以及台湾问题的解决和谐地统一起来, 言简意赅、朗朗上口, 便于学生的记忆。又如, 这次展示活动中, 另一位老师在讲述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二) ”时, 他列出了:一赏、二听、三唱的板书。学生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 当这位老师讲出一赏、二听、三唱的意思时, 学生恍然大悟, 原来是介绍艺术家和歌唱家的主要作品。这位老师用了6个字, 将一节课内容很好地概括出来, 同时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可谓一举两得、相得益彰。

3.发挥创造性思维, 艺术地展示要点

这一点是板书设计的最高境界, 教师在设计板书时, 不仅要展示要点, 更要发挥创造力、想象力, 艺术地体现这些要点。这种板书最大的优势是让学生过目不忘, 甚至回味无穷。例如, 有位老师在讲述“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课, 分析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的成因时, 画了这样一张图 (如图2) :

这张图艺术地再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生存的环境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现状。学生看到这张图很容易就能体会老师的意图, 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这一内容的理解。甚至在数年之后再看到这张图, 他们还能回想起这堂课内容, 这就是板书的魅力所在。

忽略板书的课堂, 如同人没有了骨骼, 失去了生气。因此, 教学中我们应观察其他任课教师的板书, 分析板书设计的特点, 思考如何完善自我的课堂板书设计。通过有效地板书设计, 给课堂带去活力,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

摘要: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艺术性等特点, 板书设计将教学内容形象、精练地呈现在黑板上,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学中, 我们应运用多种形式, 直观展示知识要点;浓缩知识要点, 概括课文主干;发挥创造性思维, 艺术地展示要点。以此, 更好地体现板书的特征, 发挥板书提纲挈领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观察,板书设计,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翟笑君, 尼米聪.历史课板书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2000 (2) :61-63.

[2]窦金翠.历史课板书设计刍议[J].山东教育, 2000 (34) :56.

[3]郝竹林.历史课板书设计举隅[J].集宁师专学报, 1996 (2) :22.

[4]王荣清.板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J].甘肃教育, 1994 (10) :34.

[5]肖勇.浅谈板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青海教育, 1996 (3) :27.

[6]张向东.板书设计“五要”[J].黑河教育, 1996 (5) :34.

[7]张国伟.论课堂观察[J].教育探索, 2005 (2) :69-70.

语文课堂的板书设计 篇7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化, 在现今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多媒体教学受到了教师越来越多的青睐与使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 课堂上的板书教学越发不受重视。由此, 需要直面语文课堂教学板书的问题, 积极探索, 找到解决方法。

一、以最简洁的语言, 输送最充分的信息

课堂中的板书设计应该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并精雕细刻, 简单来说, 板书设计应该成为一幅好的艺术品。用简洁精炼的文字, 淬炼出丰富的教学内容。使用简洁文字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板书受到了课堂教学空间的约束, 另一方面是可以展现出简洁美。比如在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 教师可以提前在黑板上板书“早”字, 并让学生讨论这个字与今天所学课文的关联,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思索这个字与今天所学内容的关联, 当教学完全篇文章后, 学生就会明白早前板书的“早”字指的是鲁迅小时候为激励自己, 进而在课桌上刻字, 这个字预示了鲁迅在小时候刻苦努力学习, 怕因迟到而错过教学时间, 因此, 在桌上刻字时刻提醒自己。板书的这一个字, 就可以引发学生的一连串联想与思考, 渐渐地走进文章中心, 简洁含蓄地表达出中心思想, 让学生从名人身上学到刻苦好学的品质。

二、以最精巧的方法, 活跃最激烈的情感

板书设计的优势与特征是直观与形象, 在书写方式上最讲究优化设计, 从传统的程式化方式解放出来, 用精巧新式的方法和强烈的视觉刺激学生的感官思维, 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板书设计不但可以在线条、文字、图案上面下很大的功夫, 同时还需要重视板书设计的布局观感。如果布局适当, 不仅可以强化教育内容的内在联系, 还可以在信息的互动交流、教育知识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领悟力。

在进行课堂板书时, 需要做到布局适当。首先需要布局合理, 用中心内容主导板书设计, 衬托重要信息, 不能喧宾夺主。板书上的字体大小、位置、结构疏密都应该经过精心考量, 统一安置好。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讲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 应做到板书主次分明, 在黑板上板书出文中描写岳阳楼美景的句子, 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岳阳楼景色的向往, 并让学生思考范仲淹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二点是板书要层次结构分明, 或者疏密相间, 或者左右对称, 或者层层递进, 要让板书内容前后呼应, 学会灵活多变;第三点需要做到殊途同归, 紧扣文章中心思想;第四是在板书上留有余地, 在进行合理布局时, 在其中留下空白, 增加悬念,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比如在学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 可以板书“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的文章留白, 制造悬念, 引导学生思考欧阳修的内心思想活动, 领略文学大家的豪放做派与洒脱情怀, 让学习事半功倍。

三、以最新颖的视角, 造就最生动的思想

通过比较的视角培养学生们的求同与求异思想。相同体制的课文、风格类似的作家、相似的表现手法、作假的不同文章等都能够拿来比较。可以比较单项, 也可以比较双项, 比较内容可以在同一篇文章、单元之内, 甚至也可以比较不同课本的文章, 这样做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文章题旨, 也可以了解到作家之间不同的写作风格。例如教师可以板书杨振宁的《邓稼先》与何为的《音乐巨人贝多芬》这两篇人物传记文章并进行比较, 虽然同是人物传记, 但是内容与表现手法截然不同, 让学生找出这些不同, 进而了解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

通过联系的视角能够培养学生思维逻辑的严密性与连贯性。比如文章中藏有的伏笔、内容抒情、总述与分述、人物和环境、片段衔接等, 这些都是可以互相关联的。以联系的视角去板书, 能够预防学生片面孤立地学习课文,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强化思维逻辑的严密性与连贯性都大有裨益。比如在对林嗣环的《口技》进行板书时, 可以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描写, 让学生认识到口技的神乎其神, 根据文字描述, 再联想用口技模仿声音后, 书里人物的不同反应, 感叹中华记忆的博大精深, 强化学生思维逻辑的严谨性, 深刻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板书设计浅探 篇8

关键词:设计,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是教师的可视语言。好的板书能提炼出一堂课的精华,可以配合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清思路,加深印象,增强效果。那么怎样的板书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呢?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板书设计的作用

1.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板书的内容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1)可以理清教学思路和知识脉络;(2)可以将教学内容结构化;(3)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2. 好的板书可以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身教胜于言传,好的板书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学习态度、逻辑思维。它不光在教学上意义重大,在教育上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二、板书设计的要求

1. 板书要少而精

古人说:少则得,多则惑。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可以有效展示教学重难点,所以板书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扣紧教学内容的中心,突出重点和关键,力求做到少而精,主次分明。

2. 板书设计的结构布局要合理

结构是指板书的内容安排,板书类型的选择,以及文字的详略、大小和颜色,符号的运用等。布局是指各部分板书在黑板上的时间和空间排列。板书的结构布局要与讲授的内容保持同步性,要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这样才能使板书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才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知识脉络、理解重难点。

3. 板书设计要美观

课堂教学的艺术离不开具体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离不开基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经不断锤炼出来的教学组织能力,也离不开直观、形象的优秀板书。

三、常用的板书设计

1. 要点式板书

它是以知识形成过程为线索,用文字、符号把本节课的知识逐一罗列出来。这种板书的优点是重点突出,条例清楚,内容系统,便于学生提纲挈领地掌握知识。它一般用于概念性较强的新课教学。

例如,在讲弹力时,板书可以这样设计。

弹力

(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形变。

(2)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3)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胡克定律

(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2)表达式: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2. 裂变式板书

裂变式板书是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紧扣某一中心而设计的。它以中轴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它的特点是明确了知识的从属关系,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和逻辑关系。这种板书设计一般在章节复习时使用效果较好。

例如,在复习讲解波的特征时,板书可以这样设计。

3. 链条式板书

链条式板书是围绕某一教学主线,以连线、箭头和适当的文字形式,递进式地呈现事件的发展过程。多用于知识间存在从属关系,逻辑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这种板书一般应用新课教学时对概念、公式的推导或者规律总结。

例如,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过程简图。

4. 表格式板书

表格式板书是先把讲授内容进行分类,然后根据讲授的需要,把各种比较的内容列入表格中。其特点是内容扼要,对比性强,容易使学生把握事物的本质,深刻领会教学内容。这种板书一般用于内容比较繁杂,容易混淆的知识。

例如,阻尼振动和简谐运动的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板书。

设计板书 篇9

关键词:板书设计,小学语文,激发兴趣,突破难点,体会情感

板书, 又被称为“微型教案”,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和媒体等, 通过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精美的课件走进课堂, 使很多老师渐渐忽视了传统的黑板板书, 其实板书也是一种方便有效的视觉呈现方式, 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 板书的直观、简洁、清晰等特点更有利于帮助语文刚入门的学生学习课文。因此, 我认为不管在任何时候, 板书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要巧妙地利用板书, 优化教学,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一、巧用板书, 激发兴趣

瑞士著名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说:“教育要心理学化。”这里的“心理学化”就是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 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 我们在设计板书的时候也要“心理学化”。好奇是小孩子的天性, 教师如果能够紧紧抓住学生这种心理, 根据课文的内容, 巧妙地设计板书, 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讲授《小苗与大树》一文的时候, 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小树苗和一棵大树, 再给大树画上一只大手, 手上拎着一个浇花用的水壶, 水壶的出水口对着小树苗, 然后在上课的过程中, 把季羡林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板书到水壶里, 最后在水壶的出水口画喷水状, 学生一看, 就知道板书想要表达的意思了, 最重要的是, 整节课下来学生几乎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师的一举一动, 思绪也自然就跟着老师的授课思路, 这样, 学生的无意注意就被转化为有意注意了, 学生也会迅速地掌握和理解了知识。可见, 通过形象、直观的板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让他们能够愉快地接受教育,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巧用板书, 突破重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要使出教学上所有的巧妙的方法, 使自己的教学变得尽可能地容易被掌握。在小学阶段, 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 侧重于形象思维, 尤其是一些比较难懂的原理, 语言的解释更加显得苍白无力, 为此, 在教学中能针对其认识特点对症下药, 精心设计板书, 能使学生学得轻松, 提高了学习效率, 优化了课堂结构。

如《蝙蝠和雷达》一文中的难点是揭示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原因和飞机能在夜里安全飞行的原理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对蝙蝠利用超声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 如果仅仅用文字或语言表述, 总是显得比较抽象, 学生难以理解, 所以我们必须实施直观教学, 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无疑, 板书是最好的教学手段, 我在授课的时候是这么设计板书的:

在以上的板书中, 左边部分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右边就让学生自己完成。这样的板书直观、通俗易懂、逻辑性强, 既揭示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奥妙, 又阐述了雷达的原理。既体现了两者的共性, 又能把两者的内在联系剖析得清晰明了, 学生一目了然, 复杂、抽象的科学理论知识变得简单, 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巧用板书, 体会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注重情感体验”。巧妙地利用板书, 也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情感的手段之一。

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的情感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感受圆明园过去的辉煌, 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以及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痛恨和愤怒。我是这样利用板书来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的:

在讲授过去的辉煌的时候, 可以先把圆明园里面的景物板书出来。接着, 在学习“毁灭”部分, 老师指着板书激情导读“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就这样, 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 也没有了 (齐读) :“没有了 (齐读) , 也没有了 (齐读) ;不仅没有了 (齐读) , 还没有了 (齐读) ;那些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 (齐读) 没有了, 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都没有了, 对于那些上自 (齐读) 没有了, 下至 (齐读) 也没有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擦掉相应的板书, 最后老师指着课题说:“就这样, 圆明园彻底地被毁灭了!”接着, 把课题擦掉!

这样, 利用板书的灵活性, 加上老师激情洋溢的动作, 带领着学生直观地感受“毁灭”, 激发起学生对圆明园被毁灭的痛心以及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至此, 本节课情感目标得以实现。

我国特级教师斯霞说:“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 对于把握课文的关键问题, 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 精心设计, 切忌随心所欲, 杂乱无章, 要为设计板书费一番心血。”所以,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 应该努力提高设计板书这一项教学技能, 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板书, 并在授课过程中巧妙地运用, 以优化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2]彭小虎.小学生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教学板书设计的艺术 篇10

一、板书设计的原则

1.目标性

板书设计要符合课文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板书应遵循系统、有条理、简练的原则,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必须忍痛割爱。

2.准确性

板书设计应在准确把握课文的“文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的情况下,以精炼、准确的用词表现出来,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3.凝练性

学会浓缩提炼课文内容的艺术,因为板书是要受时(授课时间)空(黑板面积)限制的,所以,教师应抓住主要内容,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4.条理性

依据生动的课文内容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有条理地反映课文的要点,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按课文本身所揭示的逻辑关系,构成板书提纲。

5.直观性

在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考虑板书的布局、结构、色彩,以美观、严谨、大方为目标,增加课堂学习的视角美,增强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二、板书过程中要注意激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板书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点题激趣

教师在开始上新课的时候,把课文的标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与老师一起分析标题的含义。这样,容易突出教学的中心内容,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课程的中心问题上来。如在教学《司马光》时,笔者先用白粉笔把课文标题板书到黑板上,然后提问:“这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干什么的故事?”学生在自读课文后很快就归纳出:“这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教师再用红粉笔把“砸缸救人”写在“司马光”的后面。这样,课文的重点就自然而然地摆在了学生的面前,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课文的理解就变得简单起来了。

2.图画激趣

教师如用彩色粉笔,把课文内容画到黑板上,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蜜蜂引路》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边讲解边板画: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人,列宁通过观察思考找到了养蜂人的住处。

3.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要让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幻想,学会好奇,尽情地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在课堂板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板书时注意文字美、结构美、色彩美

1.文字美

文字美要求教师的粉笔字写得要工整、清丽、大方、美观。一手好的粉笔字,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笔者有次去参加优质课比赛,当笔者走进教室时,几十名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拭目以待。笔者在黑板上写下“参观人民大会堂”七个字后,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有的啧啧称赞,有的投来赞美的目光。可以说,这七个字的书写为整堂课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2.结构美

结构美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板画在黑板上的文字、图画等都要注意整体布局的完整性。好的板书就像画家笔下的一幅作品,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才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3.色彩美

色彩美是指教师在板书时运用色彩,使板书在黑板上能一目了然,让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如写“草”用绿色、写“雪”用白色、写“花”用红色、写“天”用蓝色,让学生通过这些熟悉的颜色,加深识字印象。色彩的运用还能体现课文内容的感情色彩,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就可以用红色在“心”型图中写“爱”字,让学生体会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既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它是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它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增强老师的教学素质,而且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结合简笔画创新板书设计 篇11

一、总括式与简笔画结合的板书艺术

所谓总括式, 就是把课文中各方面的内容, 或者说把多种信息合在一起进行表达。如果总括式与简笔画辅助得当, 表达的效果就相当不错。《桂林山水》的创新板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此种板书不但突出了桂林山水美在其水:真静、真清、真绿;美在其山:真奇、真秀、真险的特点, 而且还点明了文章是按先总述, 后分述, 再总括的方法写的, 蕴含的信息量较丰富, 别具一格, 既能使学生理清课文的脉落, 又能让学生学到一些写作方法。

二、对联式与简笔画结合的板书艺术

以对联配简笔画的形式出现的板书, 富有创意, 图文并茂, 锦上添花, 能把学生带进如诗如画的境界。这种设计既突出课文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又让学生体会了对联的艺术魅力, 从而使孩子们喜爱对联这块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下图的板书:

上图板书是根据《坐井观天》的寓言设计的, 用简笔画勾勒了井沿上的小鸟与井底里的青蛙在互相对话, 还把课题作为横批, 把青蛙与小鸟对话的实质作为上下联, 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 且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风景式与简笔画结合的板书艺术

利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幅画反映课文中的主要风景, 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产生如临其境、如痴如醉的艺术感受。如《登鹳雀楼》的板书:

用简笔勾勒出靠近山头快要落下去的太阳, 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白日依山尽”;用波浪线当做黄河水奔腾澎湃, 向着大海流去, 更加直观生动, 揭示了“站得高, 望得远”这一哲理, 还点明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此板书有诗有画, 入景入情, 美不胜收。

四、箭式与简笔画结合的板书艺术

运用箭式与简笔画相结合能把课文中作者的文路、教者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进去, 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如《自己试一试》的板书:

此板书把课文的来龙去脉展现在读者面前:有位科学家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盛满水的鱼缸放一条小金鱼水就不会溢出来。伊伦娜同学对这个问题有怀疑, 通过自己做实验, 得出的结论———水照样溢出来。于是, 她终于明白了那位科学家的用意———不要迷信权威, 不能轻信盲从, 更不要人云亦云, 要勇于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上图用了四支箭和一个鱼缸, 还用了一个大问号, 既起到了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作用, 又能唤起学生今后遇到问题先多动脑想想为什么, 再动手实践的意识。

除了以上四种方式与简笔画辅助进行创新板书外, 还有多种方式, 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上一篇:中国成语大会下一篇:滨海城市旅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