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大会

2024-10-02

中国成语大会(通用5篇)

中国成语大会 篇1

摘要: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播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几年, 传统文化的电视传播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火热, 《中国成语大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主要以《中国成语大全》为例进行传统文化电视传播模式的探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电视,传播,成语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 通过成语能够了解到过去中国的民俗、文化以及历史, 成语在电视节目上的传播, 是传统文化传播的理想方式, 《中国成语大全》作为一档原创性的中国传统文化节目, 在播出之后, 掀起了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

一、传统文化通过电视传播的必要性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然而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却始终安躺在典籍之中, 普通人很少对此有深入的认识与了解, 传统文化的普及存在很多的问题, 电视媒体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传播方式, 受众范围广, 普及性强, 影响力大, 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在电视媒体上进行传播, 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观念, 传统文化以一种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通过电视来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如今, 作为一个娱乐盛行的时代, 人们已经没有了过去对于传统文化的偏见, 越来越多的人享受这个时代所创造的娱乐精神, 电视节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娱乐精神, 但是很多娱乐节目本身没有一定的文化营养, 纯粹的娱乐, 文化精神不足, 而一款具有丰富文化底蕴节目的展示, 能够通过一种高效的手段, 让人们吸收到来自于节目背后的文化精华, 所以通过电视节目来表现传统文化的精髓, 还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文化通过电视传播, 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 让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沉溺在娱乐节目中, 同时也能够在具有文化养分的节目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在观看节目的同时, 增强自身的知识厚度与宽度。传统文化对于人的精神的滋养是不言而喻的, 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洗礼,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被很好的继承与发扬, 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使得其能够给予人们不同精神层面的需求。大众化电视节目, 让普通老百姓都能够接触到曾经束之高阁的传统文化, 这是一种极好的传播方式, 传统文化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因而传统文化通过电视传播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二、《中国成语大全》的在传统文化传播方面的贡献

《中国成语大全》是一档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类节目, 节目将中国成语的智慧很好的表达出来, 激发了年轻人对于成语学习的兴趣,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中国成语大全》节目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反响, 就源自于其创新性。当今很多节目都出现同质化现象, 国内很多电视台都直接对国外的节目进行模仿, 这就使得节目的整体文化内涵不高, 然而《中国成语大全》就没有这么做, 在节目中的一系列创新的举措, 使得节目的原创性得到全面的提升, 如今, 能有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原创性文化栏目, 在众多抄袭现象中, 显得十分珍贵。

无疑, 《中国成语大会》就是这样一档立足于本土、主打传统文化的电视栏目。《中国成语大会》以原创性的姿态填补了电视文化领域的空白, 彰显了传统成语文化的魅力, 同时也彰显出这档文化栏目的品牌力量。与此同时, 节目中邀请具有影响力的嘉宾, 使得节目的文化价值得到了更加全面的提升, 例如邀请蒙曼、毕淑敏等学者来担任节目的嘉宾, 增强了节目的文化分量。学者们将成语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让人们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与此同时, 节目中优秀选手的激烈竞争, 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当前一批对成语文化由衷热爱的年轻人, 他们的幽默与智慧在节目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中国成语大全》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品格的节目, 坚持对传统文化的守卫, 受到了国内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中国成语大全》的成功播出以后, 也带动了相关传统文化产业链的发展, 以成语为题材的传统文化热延伸到了图书、音象制品, 带来了出版业的一场成语热, 这是一个传统文化传播的好现象。文化的普及虽然不能仅仅通过电视节目来实现, 但是电视节目能够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国成语大全》节目本身通过其创新, 使得其成为当前传统文化节目的精品。电视节目的创作者表示, 传统文化在传播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但是他们将会一如既往的在这条路上开拓下去。

三、结语

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媒介, 具有影响力强, 普及范围广等的特点, 正是基于其本身传播特性, 使得传统文化能够在这样的媒介上得到很好的传播。《中国成语大全》作为一档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品节目, 在播出后取得了良好的效应, 掀起了一场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潮。因而, 电视媒体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效用。

参考文献

[1]韩东梅.从《中国成语大会》看传统文化的电视传播[J].青年记者, 2014 (29) .

[2]张纯.论传统文化与电视传媒的互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7 (04) .

[3]程敏.让原创文化电视节目更好传承传播中华传统文化[J].声屏世界, 2014 (11) .

[4]张诗蒂, 任正安.转型期中国的大众文化与传媒角色[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6 (03) .

中国成语大会 篇2

李挺副总编辑在致辞中提到,如何提升文化创造力是今天媒体界或者是文化界的很重要的课题。《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是立足于我们传统文化的定位,来形成新的电视节目来传播传统文化,这是中央电视台理所应当该承担的责任,应该在文化创造力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介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人群在一套3.48亿,十套2.11,总达到5.59亿。城市观众比其他的在播节目高32%。

相关介绍:中央电视台《中国成语大会》再掀传统文化热

7月6日,《中国成语大会》总决赛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段播出。这档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大型文化赛事历时3个多月,每周末先后在综合频道和科教频道播出,共13期,成为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又一档语言文字类的电视节目新品牌,再掀传统文化热潮。

《中国成语大会》在CCTV-综合频道播出时,共有3.48亿不重复的人收看,在CCTV-科教频道播出时达2.11亿。《中国成语大会》5-13期在34城市平均收视率1.26%,单期最高收视1.47%,同时段最高排名全国第1位。

首届《中国成语大会》赢得了较高教育背景观众群的欢迎。其中高中教育背景的观众与其他同期在播节目相比高出25%,大学以上教育背景的观众更是高出了152%。城市观众的构成比例与其他同期在播节目相比高出32%。

作为央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之作,《中国成语大会》坚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深耕细作,坚持走自主研发的原创道路,广受关注和好评。播出期间,网络热议指数多次冲击新浪微话题电视节目排行榜,百度搜索“成语大会”主题词高达5200多万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北京日报等平面媒体和新浪、腾讯、搜狐、凤凰等网络媒体持续聚焦报道,评价节目“指向经典,达到了让大众仰视母语的目的”。

一、深耕文化沃土,弘扬文化自信。

语言文字,是流淌在一个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找到传统文化与当下需求的契合点,就找到了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路径。深耕中华文化沃土,践行国家媒体责任,强化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央视下大力气创新研发语言文字类大型品牌赛事的初衷。《中国成语大会》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经验,坚持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传达观点,凝练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国家的文化自觉。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集成,蕴含着中华民族历经千年锤炼保留的价值观念,是汉语中最浓缩精妙的表意资源,特别是其具有字面义和引申义的二重义特点,决定了成语在文化承载上的丰富性和在历史沿袭上的传承性。要完整地理解一个成语,除去字面意,必须要知道其背后的历史典故。所以成语是汉语中唯一没有办法被准确地翻译成其他语言的经典文字,正所谓“古今同用,百代甄选;中国智慧,自成语境”。在网络传播和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蕴藏在古籍中的经典文字正日趋沉睡,传承百代甄选的中国智慧,弘扬自成语境的文化自信,成为国家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央视科教频道在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迅速抓住成语这一中华文化的语言精华深做文章,用轻松愉悦的竞赛形式向大众传递成语之美,无论是节目组精心甄选、最终呈现在屏幕上的带有正面价值导向的成语赛题,还是选手在组队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责任与担当,都释放出强烈的正能量,吸引全民的参与和关注,让成语这一“语言冷门”成为了“文化热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成语大会》还带动了青年人热心传统文化的风潮。晋级比赛的优秀选手有90%是年龄在20-30岁间的年轻人,他们对成语的稔熟运用和非凡谈吐、他们之间默契的沟通合作能力和生动的个人情感故事,极大拉升了年轻观众对节目的期待和兴趣,选手李凡的精彩表现更使“神配合”、“神解释”、“中国成语大会美女学霸”等话题迅速蹿红网络。一时间,说成语、谈典故成为时下青年人时髦的话题和游戏。国家媒体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迅速提升。

二、坚持本土原创,创新文化品牌。

近年来,引进模式成为潮流,火爆的电视节目通常都是“洋版本”,国产电视自身的原创能力下降。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不仅需要借鉴和引进,更需要创新和创造。《中国成语大会》坚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开掘资源,坚持走本土原创的道路,在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构思,在核心内容、节目形态、赛事规则、专家阵容方面创新升级。

在内容上,《中国成语大会》的信息量非常饱满,总决赛全程使用的2000多条成语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典故与深厚民族智慧,为节目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节目中的成语不仅有古代神话、历史故事、文学经典,还有民间口语和外来语等,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文化水平的观众在生活中的使用现状,全方位展示成语之美,激发观众了解成语、热爱成语的兴趣。在形态上,《中国成语大会》兼顾比赛现场与观众互动的双项需求,用视听手段将猜词与填字游戏巧妙结合,量身设计“目标计时对抗赛”、“限时限猜对抗赛”、“双音节同题对抗赛”的多元比拼方式,节奏紧凑,悬念突出,拉动观众跟随自测的吸引力强。在赛制上,《中国成语大会》选择涵盖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参赛选手,以组队晋级、个体淘汰的形式架构起紧张精彩的比赛框架,选手自身的个性和魅力,选手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在营造更多看点的同时,为节目争取最广大的受众群体。在专家阵容方面,《中国成语大会》力邀毕淑敏、蒙曼、郦波等多位重量级文化名人担任评判嘉宾,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揭示成语所蕴含的知识点,回溯中国成语的历史渊源,凸显臧否善恶的传统文化,挖掘成语背后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智慧和思考,充满浓郁的文化传承气息,有力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媒体融合方面,由央视网开发成语手机游戏在播前上线,互动预热,节目播出期间推出“央视悦动”客户端“摇一摇”和成语“记忆力大考验”互动活动,多终端组织网友对参赛选手网友投票点赞,有效提升增加了网民对节目的关注和参与。

三、媒体聚焦,国民热议,引发对文化传承与核心价值观的深入思考。

《中国成语大会》播出期间,平面媒体聚焦报道量超过200篇,网络媒体跟踪报道逾40多万篇。伴随节目进程,媒体报道由聚焦赛事,关注节目样态,逐渐深入到《中国成语大会》对传承文化的作用这一话题上,进而发酵出电视媒体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担当等一系列深度话题。《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做电视节目,需要文化担当》的大篇幅访谈,赞许央视“致力于让中国成语文化进入主流大众视野并获得全民共识”,并对国家媒体的文化担当进行了阐述。《中国青年报》借由《中国成语大会》这一文化热像,发表了题为《93.5%受访者认同熟悉成语有助于了解历史文化》的调查报道,解析当代人疏远成语的心态与成因,高度肯定成语大会对于传承文化的正面作用。《综艺报》以《中国成语:从未被仰视 一直在发光》为题,深度剖析成语中浓缩的中华民族智慧和核心价值观。

在成为媒体报道焦点的同时,网友对《中国成语大会》的关注度也一路飙升。网友“青岛客家人”说:《成语大会》是一片撒播中华文明优秀品质的净土。中华文明中的那种担当、责任、友善、助人的美好品行在选手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网友“真情真美的幸福”留言:中国成语大会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喜欢成语,甚至是喜欢历史文化的朋友们能聚在一起彼此切磋交流。整个节目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涛涛江水8010”表示:全家人都喜欢看成语大会,在开心娱乐的同时还能学到知识。网友“lsylala”说:成语大会结束了,但它带给我们的感动回忆酸甜苦辣还在,它的激昂,振奋,带领中国古典文化攀上高峰,期待下一届选手的表现。网友“maxmg056”留言:首届中国成语大会落下了帷幕,我相信全民学习成语,弘扬中华文化的脚步不会停止还将越走越远。

中国成语大会 篇3

【关键词】中国成语大会;电视;传播;功能

【作者单位】李卫中,平顶山学院。

《中国成语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原创的语言文化类竞技真人秀节目,该节目以电视为中介,依托电视先进的技术性、开放的辐射性、系统的网络性、广泛的社会性等特点,以成语知识的传播为核心内容,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语是熟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言近旨远、凝练典雅,节目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借助真人秀的运作模式和思路,让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以一种更加流行的方式走进普通百姓家庭。

一、传播内容的知识性

《中国成语大会》以电视为媒介向大众传达了文化知识,普及了成语的来历与应用,采用灵活新潮的方式将成语带入现代人快餐式的生活状态中,引发了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成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特殊成员,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短语或短句。成语主要来自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民间俗语等。从成语的语义内容来看,其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节目中选取的很多成语表现了古人的智慧、生活经验、社会百态、风俗人情,表达了中国传统的善恶、美丑等价值观。有些能够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如愚公移山、花好月圆。成语形式简洁、意义精辟、结构定型,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值得推广的文化遗产。

中国成语的总量超过两万个,《中国成语大会》将大约三千个成语呈现在节目中,通过猜词游戏及嘉宾的重点讲述,观众不但能了解成语的意义,而且还能了解这些成语的词源等知识。《中国成语大会》通过所传播的成语知识,展现了成语背后的人文世界,有利于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5《中国成语大会》根据语义将成语分为无数细小的主题。例如24进18“秦汉思源”组合的猜词主题为“藏拙”,对应猜出的成语有大智若愚、虚怀若谷、心知肚明、敬谢不敏、不露圭角、扬长避短 、深居简出等。“惊叹号”组合的猜词主题为“平常心”,对应猜出的成语有临危不乱、安常处顺、食无求饱、一如既往、安之若素、面不改色、顺其自然、等闲视之等。通过选手猜词的演绎,唤起观众对成语反映的“藏拙”人生智慧以及“平常心”处世态度的认知。

《中国成语大会》使观众在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中接受语言知识教育。节目深入挖掘成语的精华,并以普通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电视呈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激活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从《中国成语大会》可以看出,电视节目应该重视传统文化题材的制作和播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教育,选取具有社会学习意义和文化普及意义的节目内容,影响受众通过电视学习本民族文化,发挥电视节目在传播传统文化、社会知识等方面的特色作用。

二、传播方式的趣味性

《中国成语大会》是一档语言文化类节目,作为文化类节目它要承担民族文明传承的责任,但是作为电视节目,它又要具有可视性,因此必须使节目内容的知识性与节目形式的趣味性恰到好处地融合。

1.节目形式的竞技性

成语的语音为四字格,念出来音节匀称。我们学习成语主要是为了了解成语的语义,并在恰当的语境中运用,因此,如何吸引并引起观众的兴趣,使其恰当运用这些成语进行交流是该节目的目标之一。《中国成语大会》节目的创意抓住了观众的心理需求,借鉴真人秀节目的手法、技巧和特色,让严肃的语言文化类节目既有知识的丰富性,也有比赛的悬念感,在娱乐中释放更多的文化元素,因而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成语大会》的节目形式采用了猜词游戏真人秀的形式,设置了目标计时、双音节同题、单词限猜、限时竞猜、成语典故抢答题、词义理解选择题等环节。节目采用猜词的方式也符合中国人传统的猜谜心理,猜词游戏的节目形式能增加节目的趣味性。这种方式既展示了描述方解释成语的能力,又展示了竞猜方正确选定成语的反应速度,还展现了合作双方的团结协作精神。例如,来自南开大学“才高八里”组合与“法学双星”“白马非马”组合在第五局的成语知识对抗赛中展开拉锯战。“才高八里”的高熙智与王轶隆因不知道“温柔敦厚”的出处是《诗经》而答成《礼记》。在第6回合中,“白马非马”组合为“下车伊始”“告老还乡”“初入仕途”三个成语中哪个表示“致仕”纠结很久,之后因把握不好“致仕”是辞官的意思而出现失误。节目的淘汰制及游戏的良性竞争增强了悬念感和竞技性。

《中国成语大会》节目的参与者是增加节目关注点的因素之一。节目中无论是参赛选手还是嘉宾都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极具感染力。《中国成语大会》第一季海选时,有三万多名来自不同年龄、行业和民族的选手报名参加,如公安民警解晓波、宝岛台湾叶妙玉、朝鲜族姑娘权春燕、初中生年何欣航、高中生韩韬、本科生李凡等。经过初赛,复赛时留下300多名,最后进入决赛的36位大多是青年选手。在晋级决赛的选手中,90% 的选手年龄集中在20—30岁之间,他们年轻、有活力,团结友善,配合默契。他们凭借对成语的精妙解读与稔熟运用一路过关斩将,在节目中揭示成语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展现了新一代青年的风貌。如广州大学的陈江宇很有气场,活泼中不失沉稳,“双音节之王”组合的赵婕荃、吕继北也是心有灵犀、默契配合的一对。选手在赛场上的知识秀、风采秀以及比赛的悬念和良性竞争都吸引了受众的眼球。

《中国成语大会》邀请了学者郦波、蒙曼等作为点评专家参加节目,他们主要补充解释成语的出处、深层意义和文化意义。很多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双层性,并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潜在的隐性意义。著名语言学家刘叔新认为,表意的双层性是汉语成语的区别性特征,据此可以把成语同其他固定语单位区别开 [1]。嘉宾的解释锦上添花,从更高的角度对成语进行了丰富的解读,使观众更容易了解成语深层的语源意义。通过节目既普及了成语文化知识,也增加了节目的看点,确保了节目的准确性和权威感。

nlc202309081621

2.电视传播方式与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交互融合

传统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强制性的,受众的地位是被动的,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电视的传播功能、传播方式都产生了影响。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重视信息的交互性,即受众主体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自主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内容。随着新媒体的冲击,电视传播方式也要进行一些改变。文化类电视节目除了要注重节目自身形态的改变,还要注重与新媒体的联合。《中国成语大会》在这方面就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中国网络电视台台网联动中心总监陈剑英认为,这次《中国成语大会》设计了台网融合的“双屏互动”方式,目的是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上进行创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节目中来。“双屏互动”的设计吸引了1295万人次参与节目互动,单期最高互动量达到127.68万人次,引发了社会上的成语热[2]。在传统电视媒体中应用新媒体技术,主要是创造交互式的体验模式,利用新媒体受众广和传播快的优势,扩大电视节目的影响范围。

三、传播功能的多维性

在传播学的研究中,“功能”研究是从社会角度以及受传者层面来看待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大众媒介所产生的能量。目前,对传播功能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电视传播的主要功能有新闻传播、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在当下如何有效地发挥电视传播的各种功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电视节目从不同方面向大众提供了某些社会生活的场景、方式、观念,对人进行的是非强制性的引导和教育。电视传播在更大程度上是对人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类电视节目通过具有文化普及意义的知识性传播内容,唤起民众的集体记忆,普及成语知识,提升人们对母语的情感,进一步深化大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较好地实现电视传播的社会教育功能。

电视的传播过程,就是制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建构话语并由受众依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话语的过程。作为中央电视台的原创文化节目,《中国成语大全》体现了国家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增加了人们的知识量,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了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比如,2015《中国成语大会》四强争夺战中,观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以下知识:拔山扛鼎说的是项羽;一身是胆形容的是赵云;碧眼紫髯形容的是孙权。通过节目人们回顾了历史人物,了解了成语描述的对象及使用的语境。《中国成语大会》通过对成语意义、典故等的介绍和解析,使人们熟练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语言承载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2015年总冠军争夺赛第四局抢答题中,通过主持人张腾岳的讲解和“PM2.5”李剑章的抢答,观众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响遏行云”和“乘风破浪”等成语的意义和典故出处。“受众从宏观上看,是一个庞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看,则体现为具有社会性和个性的人。”[3]节目根据现代社会中受众的接受心理,用形象生动的方式传播语言知识,借助网络平台等途径的互动方式,充分提升人们学习语言知识的兴趣,提升大家的母语情感。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受众对成语及成语文化的关注,以成语为题材的传统文化热还延伸到了图书、音像制品等领域。

《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对电视传播的社会教育功能与文化娱乐功能的有效结合进行了有益探索。虽然电视文化从根本上说是大众文化,但是具有文化知识普及意义的节目也应通过增加趣味性、平易性来争取更多的观众,引起他们的观赏兴趣。《中国成语大会》提高了人们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掀起了学习成语的热潮,引导人们正确运用母语、熟练运用成语。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我们每天都会运用,而成语是语言应用的高级形态,大都为四字格,书面语色彩较浓,在现代社会里人们运用的频率相对较低。中国成语的总量超过两万个,生活中被人们常用的成语只有一两千个。《中国成语大会》寓教于乐,节目猜词的主题设计既有“远方”“容止”等古意而典雅的主题,也有“靠谱”“点赞”等口语化的主题,这些主题下多种类型的成语使节目更加活泼。比如,“秦汉思源”组合在双音节猜词环节中,王蕊一个提示词“断稿”,张恒睿就猜中“江郎才尽”,选手之间的默契和猜词能力让人叹为观止。通过成语的猜词游戏,人们记住了成语实际意义所指,而不是那些仅靠表面字义组合推断出来的意义,从而了解、熟悉并进一步使用成语。节目的宗旨是让成语走进现代人的生活,让人们喜欢使用成语,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进一步熟悉传统文化,传递文化的精髓和亮点。如“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等。“媒介最重要的功能不是传递信息和获得个人利益,而是把人们聚合到某种形式的社群当中,为人们带来归属感。”[4]中国传统的文化模式是代代相传的,具有凝聚作用,能够形成群体的共同文化心理。现代传媒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用现代的方式诠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心理。

电视是一种沟通媒介,它综合运用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表现手段将所要传达的信息组织起来,从而阐释信息相应的文化意义。即传播的核心在于电视语言所负载和传达的意义。罗兰·巴特认为,符号体系及其运作是人文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因为符号既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产物,同时它又是生产各种复杂的人类社会文化关系运作的中介因素[5]。电视传播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人、社会和文化的各种互动关系。从节目内延伸到节目外,从受众对成语知识的认知层面延伸到对母语的情感态度层面,电视传播通过各种手段的运用,将由电视语言符号和特定社会文化解读共同构成的意义网络不断丰富和推进,传统文化的内容经过电视的表现手段处理之后,也可以成为受欢迎的电视节目,这样的节目对当下语境下如何有效地发挥电视传播的各种功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传承中国智慧 彰显媒体责任—《中国成语大会》研讨会纪要[J] .电视研究,2014(8).

[3]何江,郭嘉.使用与满足理论与真人秀节目人物形象[J] .出版广角,2016(2).

[4]何学森.浅析电视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贴切性[J] .电视研究,2013(1).

[5][法]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M] .许蔷蔷,许绮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中国成语大会 篇4

一、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大纲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 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人、艺术家和诗人。”因此, 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必须有一支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并能学以致用的语文教师队伍。我们语文老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一要耐得住寂寞, 静下心来潜心读书, 专心读书。二要读国学、读典籍, 弥补自己的不足。“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这样, 才能酿造出“最甜的蜜”, 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品尝。我们管理者可以在校内开展相关的国学比赛, 以赛促学提高我们教师的素养。同时,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组织他们参加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的学习, 提高语文教师传统文化的教育水平和责任感, 使之更好地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二、立足于课堂教学

抓住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 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 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 渗透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1.写字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在教学生写字时积极倡导“写好字, 走好路, 做好人”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中收获的不只是正确的书写姿势, 也不只是端端正正、潇潇洒洒的一幅幅书法作品, 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学生欣赏、临摹书法作品时注意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例如:字的结构方面, 很多字由于结构的要求, 产生了需要变化的偏旁部首, 有的字需要注意各部分的“大小”和“避让”, 形成巧妙的顾盼与呼应之美, 这正如做人需要有宽大的胸怀和尊重他人的品格一样。使学生认识到学写字、写好字也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从而让他们对祖国的文化更加热爱。

2.古诗词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教师可通过两种方式引导学生品味古诗文的美和其真正的内涵, 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

(1) 反复吟咏, 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

(2) 引导学生发挥想像, 体会诗的意境。

3.读读背背中积累传统文化。“读读背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练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同时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 促进语文素养发展, 教师不应忽略。

(1) 调动兴趣, 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变“要我背”为“我要背”。

(2) 丰富形式, 化枯燥为生动。机械记忆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但如果我们能丰富背诵形式, 就会使学生的积累活动焕发生机活力。

(3) 学用结合, 化静止为运动。有些“读读背背”中的词句, 是描写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品质或文章中的某种情境, 我们可以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 加深感知和理解。生活是最生动的教科书, 带学生游玩时, 可以引导学生触景生情, 切身感受“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美, 还可以让学生验证“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等词句的准确性。

三、在个性化阅读中汲取营养

《新课标》强调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 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 用心灵去体验文本, 从而发现美和欣赏美, 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进而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

语文教材的选文语言优美, 意境悠远, 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选编的课文有反映领袖事迹的, 有体现关爱他人的, 诚实守信, 传统美德的, 有反映革命传统的等, 这些选文洋溢着自然美, 人性美, 无不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友情……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位。

四、举办多彩的活动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长效载体

1.搜集好对绝对, 开展对对联比赛。

2.举办校园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赛。

3.利用学校现有图书资源, 开展图书漂流, 让学生在假期精读一本优秀古典小说, 写读后感。

中国成语大会第六场成语详解 篇5

鼎足而立,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长篇累牍,累:重 叠;牍:古代写字用的木板。篇幅很长的文章。

字斟句酌,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丧魂落魄,失去了魂魄。形容非常惊慌、恐惧的样子。郁郁寡欢,郁郁:忧郁;发愁的样子;寡:少。心里发愁;少言少语;闷闷不乐。

鱼贯而入,像游鱼那样首尾连贯地进入。比喻有秩序地相继而进。酸文假醋,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冰肌玉骨,像冰一样的肌肤;像玉一样的骨骼。形容女性肌肤洁白细腻。也形容梅、水仙、荷花等鲜艳洁净。

金玉其外,金玉:泛指珍宝。败絮:破烂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里面一团糟。

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用:实际应用。授受不亲,授:给予;受:接受。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

一言蔽之,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急转直下,急:突然;转:转变。形容形势、情况等。突然转变;

并且立刻顺势发展下去。

至善至美,至:最。最完善,最美好。

人老珠黄,旧时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就象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值钱。

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束手就擒,束:捆;绑;就:接受。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置身事外,置:安放。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

另当别论,指原来的看法或结论不能成立而应当另外加以评论。力排众议,力:竭力;排:排除;议:议论;意见。竭力排除或驳倒各个人的议论;使自己的主张占上风。

来路不明,来历未验明。

片言只语,片言:简单短少的几句话;只语:单个的字、词。短而小的几句话或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晓行夜宿,天亮启程;入夜歇宿。形容旅途辛苦。晓行:天明上路;夜宿:傍晚歇宿。

巧言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搜肠刮肚,比喻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无伤大雅,伤:妨害;大雅:雅正;正道。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

世态炎凉,凉:冷淡。指旧社会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

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抑扬顿挫,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始乱终弃,乱:淫乱,玩弄。先乱搞,后遗弃。指玩弄女性的恶劣行径。

赤县神州,中国的别称。

生杀予夺,生:让人活;杀:把人处死;予:给予;赏赐;夺:剥夺;处罚。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春风化雨,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挂一漏万,只说到一点;漏掉极多。形容列举不全;漏掉极多。权衡轻重,权衡:衡量。衡量哪个轻,哪个重。比喻比较利害得失的大小。

刀光剑影,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倾巢而出,倾:尽;倾巢:意指巢中一个也不剩。整窝的鸟儿全出来。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卿卿我我,形容男女相爱,十分亲昵,情意绵绵。

集腋成裘,集:聚集;腋:狐腋下的皮毛。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成皮衣。比喻积少成多。

文从字顺,文句通顺、用词妥贴。从、顺:妥贴、通顺。萎靡不振,形容意志消沉。萎靡:精神颓丧;不振作;颓唐:消沉;振:振奋。

含糊其辞,糊:不明确;不清晰;辞:也作“词”;言辞。指话说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确。

悉听尊便,所有事情都完全按照对方的意思去办 险象环生,险:危险。危险的局面不断产生。

循循善诱,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指。

遁入空门,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文以载道,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物力维艰,物:物资;力:财力;维:是;艰:困难。指财物来之不易。

闭门谢客,谢:谢绝,道谢,闭门:关闭家门,形容谢绝客人来访。

不白之冤,白:弄清楚;弄明白;冤:冤枉;冤屈。指无法辩白或无处申诉而被迫忍受的冤枉。

赤膊上阵,赤膊: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阵:泛指战场。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阵作战。形容作战勇敢;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后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的从事。也作“赤体上阵”。

离群索居,索:单独;居:起居;生活。离开同伴而孤独地生活。

漠然置之,漠然:冷淡的样子;置:放;搁置。毫不关心地把事情搁到一边;形容对人或事态度冷淡;不关心;不理不睬。

岿然不动,高大挺立;难以撼动。

风烛残年,风烛:风中的烛火。风中的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人生垂暮之年的残余时日;随时都可能完结。比喻人到垂暮之年;活不长久了。

春寒料峭,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欲擒故纵,欲:想要;擒:捕捉;故:故意;特地;纵:放开。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别人;先故意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或充分暴露;然后再下手。

相映成趣,相映:对照;趣:兴味。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中流砥柱,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

载舟覆舟,载:承载;覆:颠覆;倾覆。民众如同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存亡的作用。

假公济私,假:借;济:补益;助。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

蝇头小利,如同苍蝇头那样小的利益。指极其微小的私利。

落花流水,指花残凋落;随流水漂去。原形容残败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时光的流逝。后用来比喻残乱而零落的样子。或比喻敌人被打得惨败。也作“流水落花”。

内忧外患,忧:忧虑;患:祸患。指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

讲古论今,谈论古今事情,形容话题广泛

抛砖引玉,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忘年之交,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天作之合,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加官进爵,旧时指官职提升。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谈论。

求全责备,责:要求。备:完备;齐全。对人或事要求过分严格;必须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才行。

捷足先登,登:方言“得来”的合音。脚步快的先得到。比喻行动敏捷的人优先达到目的。

矫揉造作,矫:使弯曲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形容故意做作;表现得极不自然。

监守自盗,监守:看管;盗:盗窃。盗窃自己经管的财物。临危授命,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力挽狂澜,力:竭力;挽:挽回;狂澜:巨大的波浪。用力阻止

巨大的波浪。比喻竭力扭转险恶危急的局势。

青出于蓝,青:靛春;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金口玉言,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劫富济贫,劫:夺取;济:救济。强夺富人的财物;救济穷苦的百姓。

明升暗降,指表面上升官,而实际上被削去权力 离情别绪,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劫后余生,劫:灾难。经历灾难之后幸存下来的人。

人杰地灵,人有英杰;地有灵秀之气;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就会成为名胜地区。后多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绿林好汉,绿林:古代山名;在今湖北省大洪山一带。原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

清心寡欲,清:清净;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

乐不可言,快乐得无法用言语形容

冷暖自知,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万千:泛指极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

而多变化。

请君入瓮,君:人的尊称;瓮:陶制的大坛子。一种口小腹大的大坛子。指就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对付她自己。

冷言冷语,冷:不热;冷淡;不温和。不直接表达其意;从侧面或反面说辛辣嘲讽的话。

杀身成仁,身:自己;杀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原指牺牲生命;成全仁德。后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

冷若冰霜,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离经叛道,离:背离;叛:背叛;经:儒家经典著作;道:思想道德规范。背离、违反儒家经典和道德、教条。泛指背离占主流地位的思想、言论或学说的行为。

令行禁止,令:命令。行:执行;施行;禁:禁令;止:停止。有令必行;命令发布就马上行动;有禁必止;命令停止就立刻停止。形容法令通畅而严明。

犬牙交错,错:杂、交叉。比喻交界线很曲折;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

殊途同归,殊:不同的。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礼尚往来,尚:注重。在礼节上要注重有来有往。后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对你就怎么样。

令出必行,指命令一发出,就必须贯彻执行。

流芳百世,流:流传;芳:花草的香气;比喻好的名声;百世:古人以30年为一世;形容极为久远的时间。美好的名声在后世永久流传。也作“流芳千古”。

量才录用,量:估量;衡量;录用:收录任用。根据不同的才能相应地安排适当的工作。

日月如梭,日和月像穿梭似地运行。比喻光阴过得快。千虑一失,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量体裁衣,量:计量。根据自己的身体长短来裁衣服。比喻按具体情况办事。

揭竿而起,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时过境迁,迁:变化。时间一过去;境况就会发生变化。计上心来,计谋涌上心头

门户之见,门户:派别;见:成见。因派别不同而产生的成见。井底之蛙,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泾渭分明,古人认为;渭河水清;泾河水浊;两水合流后;清浊依旧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区别。

目无尊长,不把尊长放在眼里。形容狂妄无礼

美玉无瑕,瑕:玉斑。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的无缺点。

死不足惜,足:值得;惜:吝惜或可惜。形容不怕死或死得没有价值。

披星戴月,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民脂民膏,脂、膏:动植物体内的油质。比喻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物质财富。

明来暗去,公开或暗地里来往。形容关系密切,往来频繁。我见犹怜,犹:尚且;怜:爱。我见了她尚且觉得可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王佐之才,佐:辅佐,帮助。指有辅助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时乖命蹇,时:时运,时机;乖:不顺利;蹇:一足偏废,引伸为不顺利。时运不好,命运不佳。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观点。

人浮于事,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稗官野史,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省览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即小说野史之类。

云行雨施,施:施布。比喻广泛施行恩泽。

乐山乐水,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民安物阜,阜:多。社会安定,物资丰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金玉满堂,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

南腔北调,南、北:指一个国家的南方、北方;腔:语调。形容口音不纯;说话夹杂各地方言;也可泛指各地方言。

怒不可遏,遏;止住。愤怒得难以抑制。

逆水行舟,逆着水流行船。比喻在前进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难;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临渊羡鱼,临:面对;渊:深水;潭;羡:希望得到。面对着深水潭;希望得到鱼。比喻只有愿望和空想;而无实际行动;仍不能如愿以偿。

神来之笔,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思如泉涌,指人的文思如泉水涌出。形容文思丰富敏捷。宝刀不老,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兴味索然,一点兴趣也没有。索然:毫无兴趣的样子。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厚此薄彼,厚:优待;重视;薄:怠慢;轻视。重视或优待这一方;轻视或冷淡那一方。也作“薄此厚彼”。指不平等地对待两个方面或两个人。

老骥伏枥,骥:千里马;枥:马槽。伏枥:就着马槽吃食。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槽头吃食;但仍想奔驰千里。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壮志。

信口雌黄,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雌黄:鸡冠石;黄赤色。

浅尝辄止,浅:初步;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形容学习不深入钻研。

不置可否,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百口莫辩,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大言不惭,满口自吹自夸的话;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锱铢必较,一分一厘也一定要计较(锱:四分之一两;铢:二十四分之一两;二者是古代极小的计量单位)。

隔靴搔痒,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安步当车,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不速之客,速:邀请。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风尘仆仆,风尘:指旅行。仆:走路劳累的样子。旅行艰辛困顿;行路劳累疲乏。

刚柔并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恰到好处。

哀兵必胜,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

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鞍马劳顿,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暗度陈仓,度:通“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不可名状,名:说出;状:形容。不能用语言来形容。安之若素,安:指心安;若:如同;素:平素;向来。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毫不介意。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乘龙快婿,乘龙:好比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称誉别人的女婿。

恩德相继,恩惠。

泛泛之交,交情不深的朋友。

鼻息如雷,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睹物思人,睹:看见。看到离去的人或死者留下的东西;就联想或怀念起这个人。常用于对死者的追思。

沁人心脾,沁:渗入;心脾:指人的心脏喻指内心。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畅。多用于比喻文艺作品或乐曲清新、爽朗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深居简出,简:少。指人呆在家里;不常出门。

口口声声,不止一次;反反复复地陈述或表白。形容总把某种说法挂在口头上。

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一天天流向低处;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势越来越糟。

矫枉过正,矫:纠正;枉:弯曲;过正:超过了限度。弯向另一方。把弯曲的东西扭直;超过了限度而弯向另一方。比喻纠正谬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过犹不及,事情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两厢情愿,两厢:双方;情愿:心里愿意。两方都愿意;互不勉强。也作“两相情愿”。

去粗取精,除去杂质,留取精华。

富甲一方,拥有的财物在某地方上居第一位。比喻十分富有。未能免俗,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

火中取栗,偷取炉火里烤熟的栗子。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当;却一无所得。

不苟言笑,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指态度庄重、严肃。隔墙有耳,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

滴水不漏,一滴水也都漏不出去。比喻说话做事非常周全、严密;没有丝毫漏失;使人无隙可乘。

大放厥词,厥:其;他的。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

绰绰有余,绰绰:宽裕的样子。形容人、物、财、能力等很宽裕;用不完。也作“绰绰有余”、“绰有宽裕”。

不期而遇,期:约定时日;遇:相逢;会面。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也作“不期而会”。

风卷残云,大风把残留下的浮云一下子刮走。比喻把残存的东西扫荡干净;也用来形容很快把食物吃光。

攻其不备,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突然发动进攻。备:防备。其:他们。

何足挂齿,挂齿:放在嘴里说。有什么值得说的呢?形容不值一提。原带有轻蔑意;现表示客套的话语。

灰飞烟灭,灰也飞散了;烟也消失了。比喻人的死亡;事物的消亡。

残花败柳,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恩威并用,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闪烁其词,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人声鼎沸,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形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穷年累月,穷:尽;完。累:积累。穷年:年初到年终;整年。

累月:持续几个月。形容连续不断;时间长久。

潸然泪下,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泪流不止。戛然为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旷日持久,旷:荒废;耽搁;持:持续;拖延。耽搁时日;长期拖延。

画地为牢,牢:牢狱。在地上画圈;囚人于内;作为牢狱。后喻指仅在一定的小范围内活动。

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接踵而来,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到来;脚步紧相连。口诛笔伐,口:指言语;诛:责罚;笔:指文字。伐:征讨。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蹑手蹑脚,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设身处地,设:假设;处: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判若两人,判:判断;评定;若:好像。评定一个人前后的表现;好像两个人一样;截然不同。

模棱两可,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生吞活剥,比喻机械地套用别人的言论、经验、方法;或囫囵吞

枣、食而不化。

经年累月,经:经历;经年:成年;累:积累;累月:连月。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形容经历很长时间。

萍水相逢,萍:浮萍;是随风飘荡;聚散离合不定的一种厥类植物。像浮萍随水飘泊;偶然聚在一起。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迥然不同,迥然:差距很大的样子。大不相同;相差太远。形容彼此完全不同。

其貌不扬,其:他的;不扬:不出众。指人的外貌不漂亮。也形容器物不美观。

旁征博引,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稍安勿躁,稍:稍微,稍稍,稍后 安:徐缓 勿:不要,别 躁:烦躁,急躁。指稍作等待,保持安静,不要急躁。

死灰复燃,熄灭的火灰又燃烧起来。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东西又重新活动起来。复:又。

每况日下,形容人的环境不仅没有发展;反而逐渐下落的用语。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 满腹经纶,腹:肚子;经纶: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谋略等。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酩酊大醉,酩酊:醉得迷迷糊糊的。喝酒后醉得一踏糊涂。摩肩接踵,摩:接触;踵:脚跟。肩挨肩;脚尖连着脚跟。形容

人多拥挤;或比喻事物接连不断的出现。

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满腹狐疑,一肚子的疑惑。踉踉跄跄,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茫然若失,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门可罗雀,罗雀:设网捕雀。大门前面可设置网捕雀。形容门庭冷落;来的客人很少。

竭泽而渔,竭:弄尽;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也比喻残酷榨取。

神色自若,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硕果仅存,大的树上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比喻由于时间的推移;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

叫苦不迭,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忍俊不禁,忍俊:原指抑制锋芒外露;后指含笑。禁:止。不能

克制自己;忍不住发笑。

实至名归,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炯炯有神,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寥寥无几,寥:稀少;很少;无几:没有几个。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瞒天过海,瞒住上天;偷渡大海。形容采取谎言和伪装蒙蔽别人以达到目的的欺骗行为。

适得其反,恰恰得到相反的结果。形容结果正好与希望相反。燎原之势,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变。也比喻新生事物开始虽然弱小,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举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形容处境或行动十分艰难。意为生活比较艰难或者做事情困难重重,每一步都遇到困难。

扪心自问,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鸟尽弓藏,飞鸟打光了;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原来借助的力量就被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权宜之计,权:姑且、暂且。宜:适宜。计:计谋、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漏网之鱼,从网眼里漏出去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明哲保身,明哲:明智;通达事理。指洞察事理、聪慧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也指为了个人得失不坚持原则;与世无争。

上一篇:取代阅读下一篇:设计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