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精选10篇)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篇1
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师生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要平台。定期对图书馆的服务做出全面、系统、客观的评价,及时了解和把握读者需求,调整工作发展的目标,是做好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前提,也是确立服务重点、合理调配人力、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树立图书馆服务形象的重要基础。
一、图书馆服务满意度评价方法
一般情况下,对于图书馆服务满意度的评价通常采用加权平均法,对服务满意度的各项指标进行赋分来确定最终的评价结果。但这种方法存在一个问题,对于同一评价指标,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这个结果不是静态的,而是具有一定动态发展趋势的。比如,在对“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时,可能评价结果都是“好”,但从现有条件及日后的发展情况看,其未来可能服务能力越来越好,也可能越来越差,这就存在两种动态值:和。而目前的评价方法只能单纯的表示“好”,不能反映图书馆的动态发展变化趋势。而动态模糊集理论,不仅可以表示数据的模糊程度,还可以把数据模糊状态的发展变化趋势反映出来,是表达动态模糊数据的基础。
对于动态模糊关系评价其主要实施步骤包括:1.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及评语等级论域。2.搜集评价信息。3.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进行单因素评价。
二、动态模糊关系在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满意度评价体系的应用
本文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通过对读者调查的方式,让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
评价的指标确定是依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中的有关高等学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评估指标体系设置的,包括:1.总体评价:用于表示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总体满意程度。2.服务环境:包括图书馆的资源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等。3.服务能力: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人员素质和服务技巧等。4.服务方式:包括图书馆一般借阅服务、读者入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图书馆互动交流服务等。5.服务效果:主要包括图书馆文献的利用率、服务的完备性、服务的及时性以及服务。
据此确定此次评价的指标集为:
。其中:u0=总体评价;u1=服务环境;u2=服务能力;u3=服务方式;u4=服务效果。评价的评语论域集为V:
其中:。此次服务满意度评价权重集C为:
评价采用“读者调查问卷”的形式取得原始评价数据。面向本学院大一至大三各年级各系学生和部分教师共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调查历时1个月。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构成单因素评价矩阵B:
由评价结果矩阵B可知,读者对图书馆的单因素评价结果为:
根据评语集的列向量C=(95, 85, 70, 55, 45) T,对B0和C进行合成运算,即可得到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满意度的“总体评价”的具体分值:
此评价结果说明“总体评价”的得分为82.355分,且以后可能会更好。
运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各个单项指标的评价结果,结果如下:
通过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1. 目前学院图书馆服务能力评价在所有因素中为居第1,为,说明学院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全馆服务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全面提升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使图书馆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并将继续往好的方向发展。
2. 目前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为,让读者比较满意,而且整体还有上升之势。究其原因,这与图书馆一直以来开展的送书到系部、书香满校园、读书征文、信息化服务等活动是密切相关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图书馆还将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学科馆员定向服务各系部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3. 目前图书馆的服务环境评价值为,虽然目前图书馆的资源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条件还属中等,但可以看出,服务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4. 目前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满意情况仅为,说明读者对服务效果的评价不是很高,但其有改善之势,图书馆在服务效果方面还有潜力可挖。图书馆在今后的服务中,应认真分析读者的需求,扩展服务渠道,使读者全面了解图书馆各方面的资源,将更多的信息资源主动服务于读者,以提高图书馆文献的利用率,提升总体服务效果。
通过对图书馆服务满意度的动态模糊关系评价分析,我们明确了日后图书馆的服务重点,同时也找到了图书馆服务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以达到评价的目的。
摘要:本文根据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满意度评价的特点, 针对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 提出了基于动态模糊关系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满意度评价方法, 并结合具体实例, 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图书馆服务满意度指标体系结果、以及未来图书馆工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动态模糊关系,图书馆服务,服务满意度,动态模糊评价
参考文献
[1]吴冬曼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方法探析—清华大学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调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6 (1) :49-52.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篇2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简介: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南开大学和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国有港容城市环境开发有限公司 按照新的模式和机制合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院,坐落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部高教园区内。
学院现设有经济管理、金融学、外语、法政学、艺术、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9个系,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的44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同时学院也是港澳台学生招收单位。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篇3
亮 点 早在十年前,中国政府便与日本、德国、西班牙达成协议——三国在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合作,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职教合作项目。
借助项目合作优势,学校积极引入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瞄准企业需求,主动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实现了教育管理和教学过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场地开放、教学内容和标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双元”。重点实施了大火箭、空客、天航、中广核、博世力士乐、麦格纳、森精机机床等一批校企合作项目。2013年,学校又与博世力士乐公司签署了五年双元制订单班的合作协议。
学校还借鉴德国工业培训中心的做法,将现有实训车间建成了具有先进职教特色和理念的“教学工厂”,模拟企业环境,并设有圆桌式或六角式的教学岛,体现出实景教学嵌入、知识技能共融的职教特色。
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突出“双元制”特点,大力加强九大专业组群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大力度招聘具有国外学习背景和从业经历的人才作为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国智力,九大专业组群全部具备一个国际化合作项目和一个引智专家。同时,学校积极开拓本土教师国际化视野,2013年暑假期间学校派出5个教学团队29人分赴德、澳、韩等国进行培训,并与韩中文化经济友好协会共同组建“中韩合作交流中心”。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篇4
10月21日, 滨海新区6所职业院校与近50家企业、酒店及旅行社结下“姻缘”, 成立滨海新区职业教育联盟, 通过建立物流、机电、旅游3个专业平台, 为滨海新区相关支柱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未来2年内, 滨海新区职业教育联盟还将把专业平台拓展到8个, 每年为滨海新区各行各业输送3000名“专家型”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联盟的成立对于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实现滨海新区的教育和经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满足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滨海新区教育局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未来两年内, 新区还要将职教联盟扩展到通讯电子、汽车等8个行业领域, 有针对性地为新区八大支柱产业输送专家型技能人才。”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篇5
(征求意见稿)
1月
7日 学工部主要管理干部在党委副书记孙倩的带领下赴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工部进行交流调研。
8日 日本城西国际大学副校长仓林真砂斗一行4人访问学院。党委书记雷连山会见客人。11日 日本姬路独协大学校长奥村胜彦一行2人访问学院。党委书记雷连山会见客人。14日 学院召开第三十次教学工作例会。院长王玉泉、副院长玄以晶出席。
同日 学院召开2009级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大会。院长王玉泉、党委副书记孙倩出席并担任评委。
同日 英语系举行ESEC课程BPP(Business Plan Project)展示活动。院长王玉泉、党委书记雷连山应邀到场参观学生展示成果并投上宝贵的一票。
1月 管理系周瑞同学凭借感人至深的事迹成功入选“感动校园”——天津市大学生2009人物。
2月
26日 学院召开各系、部主任工作会议。党委书记雷连山、副书记孙倩出席会议并讲话。
3月
6日 日本东京经济大学代表团访问学院。董事长修刚、党委书记雷连山会见客人。15日-4月5日 院长王玉泉赴法国图卢兹讲学并作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监管日常事务。16日 天津电视台《都市报道60分》栏目对管理系07级周瑞同学先进事迹作题为“坚强是我的翅膀”的专题报道。
18日 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国际交流项目联络人访问学院。副院长雷连山会见客人。23日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分校国际交流项目联络人访问学院。副院长雷连山会见客人。25日 学院召开优秀学生表彰大会。副院长雷连山、副院长玄以晶、党委副书记孙倩出席。26日 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副校长张春生访问学院。副院长雷连山会见客人。
8-31日 学院顺利完成天津市教委组织的“天津市教育系统网站和信息系统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
30日 学院选派06级经济系李博同学参加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该生代表天津志愿者接受天津电视台《都市报道60分》采访。
同日 学院举办第二届文化创意大赛宣讲会。
31日 学院两项课题分获天津市教委第二届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另有一项课题获批2010市教委重点调研课题。
3月 学院同声传译功能的现代化语言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
4月
1日 由天津市教委教育教学质量专家督导委员会组成的专家组莅临学院,对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学督导工作进行检查指导。院长王玉泉进行工作汇报,副院长玄以晶陪同考察。
9日 应天津市外国专家局的邀请,学院选派外籍教师代表3人参加了“2010年天津市海外人才友谊林植树活动暨纪念碑揭牌仪式”。
13日 学院09级管理系周瑞同学荣获“2009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同时获得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提供的“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
上旬 学院党委副书记孙倩代表学院与韩国新罗大学签署了“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与新罗大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协议备忘录”。
28日 学院召开第一次院长办公会暨党政联席会。会议由院长王玉泉主持,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出席。
29日 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语言中心主任白克博士访问学院。院长王玉泉会见客人。同日 学院成功举行2010届毕业生春季专场招聘会。院长王玉泉、党委书记胡宝嘉、副书记孙倩亲临现场指导。
同日 学院召开第一次党委会,会议由党委书记胡宝嘉主持,全体党委委员出席会议。30日 学院召开独立学院教学工作检查布置会,院长王玉泉主持会议。
4月 学院启动了2010-2011优秀课程申报工作,各教学单位共申报课程8门,经过专家评审、学院确认,确定英语系马钟元教授的英语高级口译课程为2010—2011院级优秀课程。
5月
4日 学院召开第三十二次教学工作例会。院长王玉泉、副院长玄以晶出席。
17-28日 学院成功举办“质量杯”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共有22名教师参赛,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3名。
25日 学院召开2010届毕业生就业推动会。党委副书记孙倩出席。
29日 学院党委开展2010年“创最佳党日”活动。党委书记胡宝嘉亲自带队,组织学习考察团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西柏坡进行考察学习。
5月 学院接受天津市教委对独立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检查。
6月
3日 学院召开第三十三次教学工作例会。院长王玉泉、副院长玄以晶出席。8日 学院接受市教委督查组专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的督导检查。12日 学院举行校园开放日暨2010年第一次高考招生咨询会。
15日 学院艺术团在第十六届天津市大学生艺术节和文艺展演中,个人项目共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集体项目中舞蹈《袖舞清风》获得二等奖,该奖项是迄今为止我市独立学院参加此类比赛的最高荣誉。
23日 学院圆满完成2010届毕业生离校手续的办理工作。党委书记胡宝嘉、副董事长兼常务副院长范立民亲临现场指导工作。
同日 学院团委召开“热烈欢送我院首届西部计划志愿者许可意、邹娟同学赴甘肃援建”主题座谈会。党委副书记孙倩参会。
6月 学院学位分委员审议通过了874名学生学位授予资格并报送天津外国语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批。
6月 学院召开2010年第三次教改立项评审会,经专家评审,确定8项为2010院级教改立项。
6月 学院体育教学部教师刘丽君参加天津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得优秀奖。6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之要求,圆满解决了我院的更名问题,按期完成事业法人年检工作。
7月
1日 学院召开第三十四次教学工作例会。院长王玉泉、副院长玄以晶出席。
同日 学院党委组织召开“迎七一·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暨学期党建工作总结会”。党委书记胡宝嘉、副书记孙倩出席会议,会议由胡宝嘉书记主持。
8日 学院召开2010-2011教改立项审批会。院长王玉泉出席。25日 学院举行校园开放日暨2010年第二次高考招生咨询会。
7月 学院全面落实招生计划,顺利完成招生工作任务,招生人数总计1355人。
7月 学院体育教学部教师云建军的论文《篮球比赛中持球突破技术的运用分析》获得2010年全国外语院校体育协作组论文报告会三等奖。
8月
27日 学院召开“2010-2011学第一次全体教职工大会”。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教职工出席大会,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孙倩主持。
9月
2日 学院召开“庆祝教师节暨表彰茶话会”。院长王玉泉、党委书记胡宝嘉、副董事长兼常务副院长范立民出席,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孙倩主持。
10日 《每日新报》等多家媒体以“志愿者德语问候‘留住’施瓦布”为题报道学院“达沃斯”志愿者在接待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次克劳斯·施瓦布及其夫人一行时的出色表现,高度评价了学院的志愿者工作。
10-13日 学院基础课教学部组织学生参加了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多个奖项:全国二等奖一队,天津赛区一等奖两队,天津赛区二等奖两队。
14日 天津市教委专家组一行七人莅临我院,对2010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了检查。王玉泉院长代表学院对专家组一行表示欢迎。
同日 学院召开学生工作例会。党委书记胡宝嘉、副书记孙倩莅临会议并讲话。16日 学院召开教工支部书记工作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胡宝嘉主持。
同日 学院召开新学期安全稳定工作会议。党委书记胡宝嘉,副书记孙倩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胡宝嘉主持。
同日 学院召开第三十五次教学工作例会。院长王玉泉、副院长玄以晶出席。
同日 由天津市教委教育教学质量专家督导委员会组成的专家组莅临学院,对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学督导工作进行检查指导。院长王玉泉进行工作汇报,副院长玄以晶陪同考察。
18日 学院隆重举行2010级新生开学典礼。学院董事长修刚、院长王玉泉、党委书记胡宝嘉、副董事长兼常务副院长范立民、董事李智、窦树华、副院长雷连山、党副书记孙倩、副院长玄以晶出席典礼。开学典礼由党委副书记孙倩主持。
21日 学院召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秋慰问座谈会。党委书记胡宝嘉出席并讲话。
同日《今晚报》报道学院日语系党员社会实践基地学生负责人李敬的先进事迹。
30日 学院隆重举行第四届田径运动会暨阳光体育节开幕式。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王玉泉、胡宝嘉、范立民、孙倩、玄以晶出席开幕式。
9月 学院完成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9月 学院分别派选126名学生参加“3+1”或“2+2”交流项目,到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分校,澳大利亚伊蒂斯·科文大学,日本城西国际大学、东京经济大学,韩国顺天乡大学、大真大学、釜山外国语大学、白石大学、中央大学,德国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法国图卢兹第二大学、图卢兹政治学院,西班牙塔拉戈纳罗维拉比尔吉利大学、莱里达大学学习。全年总计派出132名学生。
10月
5日-11月5日 院长王玉泉赴法国图卢兹讲学并作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监管日常事务。9日 天津市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奖表彰大会在天津理工大学召开,学院经济系学生钟国伟荣获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题词的“天津市大学生数学竞赛”本科经营类“优秀奖”的好成绩。
24日 日本青少年友好使者代表团一行237人对天津进行为期一天的友好访问。学院日语系13名高年级学生承接了本次活动全程翻译的志愿者工作。
28日 学院举行文明宿舍及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党委副书记孙倩出席大会。
同日 日语系与天津修曼教育人才咨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教学实习、培训共建基地协议书》。10月 学院学位分委员审议通过了45名学生学位授予资格并报送天津外国语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批。
10月 学院街舞队在天津市大学生街舞比赛获得冠军和亚军,在天津市大学生健美操比赛获得亚军。
10月 学院武术队在天津市大学生武术比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11月
1日 学院召开本届处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届终考核工作动员会。会
议由党委书记胡宝嘉主持。
4日 学院召开艺术教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党委书记胡宝嘉、副书记孙倩出席。会议由胡宝嘉书记主持。
同日 学院党委召开教工支部书记工作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胡宝嘉主持,10日 学院举行大学生科学发展观研究会成立仪式暨第十一期二级党校开班仪式。党委书记胡宝嘉出席仪式。
18日 学院召开第三十六次教学工作例会。院长王玉泉、副院长玄以晶出席。
同日 学院召开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大会。党委副书记孙倩参加本次考评大会并担任评委。
24日 学院党委书记胡宝嘉在主楼报告厅为广大同学带来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中国玉文化讲座。
11月 学院召开暑期社会实践表彰大会。
12月
4日 学院举行2011届毕业生大型校园招聘会。党委书记胡宝嘉、副董事长兼常务副院长范立民、副书记孙倩亲临现场,并与用人单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10日 学院获得2010年天津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世博”选将调查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并有1支路队、5名个人获市级表彰。
28日 学院举行新年晚会。院长王玉泉、党委书记胡宝嘉、副董事长兼常务副院长范立民、副书记刘玥、副院长玄以晶出席并观看了晚会。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篇6
区域高职教育的规模扩张只有与供给资源相匹配, 才能有效保证教育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 必须坚持高职服务区域经济的方针, 不断优化专业布局与设置、创新办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注重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从而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与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快速提升。
一、现代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关系分析
职业教育是所有教育类型中与区域经济发展最紧密、服务最贴切的教育。现代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性可以从几个视角来分析:
1.从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因素看高职教育。高职教育的发展与人力资本的积累密切关联, 区域经济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力资本及自然资源等, 其中人力资本包括高职教育培养的各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这是生产要素中与高职教育密切相关的。
2.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看高职教育。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产业结构中各类产业恰是高职教育“依托产业办学”的支撑,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调整正是应对产业结构与技术升级而产生的积极反应。
3.从区域经济中的各类科技园区看高职教育。区域经济创立的各类科技工业园区, 很好地解决了“政产学研”互动问题, 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科技活动紧密结合。其中, 高职教育则构成了园区经济快速发展体系中的一个节点。
4.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看高职教育。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东西差距、南北差距等不均衡现象, 其中经济落后区域在发展初期, 会出现人才匮乏的问题, 解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进行大量的职业 (技术) 培训提高现有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职业 (技术) 培训则是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职责。
二、天津滨海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的互动
(一) 滨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趋势
1. 从产业结构看, 滨海新区第二、三产业增长迅速, 第二产业已居主导地位。
经过10多年的发展, 滨海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最为迅速, 从1994年的114.55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2569.87亿元, 增长了近22倍。与之相配套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也很迅猛, 从1994年的50.75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1233.37亿元, 增长了24.7倍。目前, 第二产业已经成为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009年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
0.2∶67.4∶32.4。
2. 从产业布局看, 重点产业集中度提高, 优势作用突出。
2009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3810.67亿元, 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电子信息、石化、冶金、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带动, 新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7%。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初具规模, 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开采及化工、现代冶金、食品加工、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八大优势产业初步形成, 成为滨海新区的重点产业, 在滨海新区的产值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3. 从产业资本结构看, 产业外向型特征明显, 外资成分居多。
外资对滨海新区的发展举足轻重。2009年滨海新区实际利用外资52.01亿美元, 占天津市外资合同金额的70%以上。从1994年到现在, 滨海新区先后引进95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外资企业近1.5万家,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50亿美元;其中120多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新区投资兴办了237家企业。
4. 从功能格局看, 京津两市功能互补格局更加明晰。
北京所特有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加上天津在现代化制造和科技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等方面的优势, 将京津两市的竞争转化为功能互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二) 滨海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 与经济发展尤其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从滨海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出发, 天津滨海经济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服务滨海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培养各类紧缺技术人才。
滨海新区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机械、化工等产业领域。此外, 制造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占全区人才需求总量的50%左右, 并存在两极化发展的趋势:即对高端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和对熟练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增长迅速;人才需求的专业集中在机械制造、油脂化工、材料学、自动化、汽车设计开发及制造等。
2009年天津市发布的年度《职业培训成本及市场需求程度目录》中有26个市场需求“非常紧缺”的职业主要分布在机械、电子、纺织、化工、轻工、医药、建设、服务、餐饮9大行业。26个“非常紧缺”职业包括:钳工、车工、维修电工、数控车工、无线电调试工、服装制作工、建材化学分析工、中药调剂员、家政服务员等等。制造业“蓝领”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2. 对接重大工程项目人才需求, 为滨海发展提供大批高技能型人才。
在滨海新区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 在创新成为支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滨海区域经济发展在构建新的发展模式过程中, 特别是重大工程项目, 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从现有24.2万技能型人才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上看, 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为11.5万人, 其中高级工只占12.1%, 技师只占1.5%, 而高级技师更少, 仅占0.8%, 可见滨海新区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3. 坚持职业 (技术) 教育与培训相结合, 拓展高职教育服务功能。
随着天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和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兴起, 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 新农村建设的农业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等的培养, 等等, 都要求高职院校扩大服务功能, 成为地方下岗职工再就业、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农村人口转移的培训基地。
三、服务滨海新区提升学校内涵建设的途径分析
天津职业大学在办学实践中, 以“五个基于”为导向, 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要素, 有效地提升了学校内涵建设水平与办学声誉。
1.基于职业能力培养, 推进专业开发。专业开发是教育教学主动、灵活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关键环节。学校针对滨海区域产业技术转型的需要, 基于职业能力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需要, 设置和调整专业, 凸显高职教育专业开发的区域性和职业性, 大力推进“四个根据”, 即根据市场需求设专业、根据企业要求定课程、根据岗位标准练技能、根据社会评价验质量, 从而实现专业开发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同时, 根据用人单位反馈和毕业生追踪调查, 关注专业就业质量和供求关系动态, 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产业、行业企业发展需要, 切实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2.基于岗位工作过程, 推进课程改革。学校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 即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及工作过程来分析形成典型工作任务,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轴心整合课程内容, 优化课程结构, 进行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以及说课, 经过多轮研讨与训练, 形成了工学结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系统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3.基于产教结合能力,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基于产教结合能力培养, 推进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 一是自2005年开始, 新来研究生学历教师带着题目下企业1年, 并实行校企共同考核;二是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三是确保在校教师每两年下企业不少于2个月等。在产学研结合, 真正把教师推到研究实践的第一线, 在创造性的生产实训活动中将教师锻炼成“双师型”和“双教型”教师。
4.基于职业 (技术) 培训, 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学校始终坚持把地方职业 (技术) 培训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形式, 紧紧依托专业和设立在学校的天津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积极开展社会培训与鉴定。其培训内容包括为行业、企业进行各类员工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人员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等。其培训项目涉及技能、职业资格、文化、素质、教学能力、管理等多个方面, 专业覆盖学校机械、化工、电子、信息、经济、管理等大部分专业群。
5.基于深层次校企合作, 推进校区共建职业大学。学校本着“学校对产业、专业对行业企业、教师对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的合作原则, 坚持由开始的浅层次“融入”、延伸到中层次“融合”、再推进到深层次“融通”的校区、校企合作一体化理念, 学校与天津保税区空港经济区着力在社会需求调研开发和设置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质量考核与控制、毕业资格审定、就业服务与指导、毕业生跟踪调查、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在职职工继续教育与培训、 (执) 职业资格鉴定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通过合作, 形成了以社会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 以行业企业为依托校企合作的联合办学体制和机制。
现代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 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 采取特色型和服务型的发展策略, 坚持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做到人才培养供给和市场人才需求紧密对接, 以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董刚,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教授, 天津300410;杨理连, 天津职业大学高教所所长、副研究员, 天津300410)
摘要:职业教育是所有教育类型中与区域经济发展最紧密、服务最贴切的教育。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技术结构升级, 高职教育必须挖掘内涵要素, 推进质量特色建设。天津职业大学在服务滨海新区发展中,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 推进专业开发;基于岗位工作过程, 推进课程改革;基于产教结合,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基于职业 (技术) 培训, 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基于深层次校企合作, 推进校区共建, 实现了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 提升学校内涵建设。
关键词:滨海新区发展,高职教育,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天津市2009年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查与分析[R].
[3]杨哲生.论高职的教育类型——兼论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内涵[J].职教论坛, 2008 (04) .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5]欧阳河, 等.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与演进[J].职教论坛, 2008 (10) .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篇7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代代相传下来的独特的精神财富, 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它以学生为主体, 以校园为空间, 以课余时间为主, 以满足学生文化生活需要的一种自娱、自乐、自学、自教的文化活动, 它不仅具有增长知识、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接受正面教育的作用, 而且还具有宣传教育、陶冶情操、培养组织领导能力的功能。它时刻都在高校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并由大学生带入和影响社会。
二、高校图书馆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高校的教育辅导单位, 主要任务是搞好服务, 不仅要为教育科研提供丰富文献资源, 还要开展宣传报道与知识传播同时, 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可见, 图书馆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应当也必须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 校园文化的基础作用
校园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 一些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 包括政治性、学术性、娱乐性等等, 都必须借助于图书馆的大量文献信息来开展。因此图书馆的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 它是校园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二) 第二课堂作用
图书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这里学生可以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知识、学文化,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人, 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能力。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藏书、优秀的文献资源, 是学生学知识、学文化、学专业、学做人的精神食粮, 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和其它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 丰富的馆藏资源
我院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 涉及更个大类, 总数达40余万册。我院配置的图书都是以学院、图书馆的发展方针为指导、以专业化、多渠道等方式进行采书。把握学校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弄清学校设立的重点学科、研究方向、内容和研究成果, 结合本馆入藏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分析、选择馆藏对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的需要。我院配置的图书不仅可以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 而且还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
(四) 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通过设置宣传栏, 开展读书活动, 利用文摘书评读后感等形式向读者宣传推荐好书, 通过讲座、展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宣传, 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活动, 使大学生开阔眼界, 增长见闻;此外, 高校图书馆还可以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向大学生传递专业知识以外的文化知识, 从而强化自身的文化功能。
(五) 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环境
馆员优良的服务态度, 接待读者热情主动, 穿着得体, 形象舒适。充足的照明设施、增添绿色植物、艺术相框的美化等,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到馆的每个读者使读者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三、我院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实例方案
读书提升智慧, 知识改写人生。一本好的书籍, 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一种好的习惯, 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我院图书馆藏丰富, 包括各专业书籍、文学类、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生物科学以及综合性图书等50余万册, 这些图书不仅能增长师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为充分发挥我院图书馆馆藏资源优势,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激发师生的读书热情, 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 培养师生读书的好习惯, 在全院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我院图书馆特开展创建名为“书香校园”的图书馆校园文化活动。
(一) 好书推荐活动
图书馆针对学生喜爱书的书籍和专业书籍进行调查;制定有针对性方案, 购买书籍、推荐书籍。每月向学生推荐6-10本好书;将推荐的书目在图书馆网站、图书馆内宣传橱窗、各班级、学生宿舍等地张贴。
(二) “送书到系部”活动
图书馆为每个系部指定一名图书管理员, 各系部推选一名联络教师和学生协助图书管理员工作。图书管理员整理书籍, 在系部联络教师的协助下将书籍送到系指定地点、现场推荐、借阅。
(三) “读书征文”有奖征文活动
开展读书月活动, 征集师生好的读书体会、文章等。将师生征文进行评比, 推选出优秀师生作品进行表彰, 并向《海浪花》编辑部推荐发表。
四、我院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情况
1.针对学生喜爱书的书籍和专业书籍进行调查;制定有针对性方案, 购买书籍、推荐书籍。每月向学生推荐10本左右好书, 以专业、出版社为主, 涉及更个方面;将推荐的书目在图书馆网站、图书馆内宣传橱窗、各班级、学生宿舍等地张贴。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借阅率。
2.为深入贯彻学院《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意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全院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2012年5月, 学院图书馆以创建“书香校园”为主题, 开展了图书馆送书到系部活动。
活动中图书馆为每个系指派了一名图书管理员, 他们根据各系的专业设置, 挑选相关专业书籍和社科、文学类图书, 送至学院各系教学场所进行现场推荐展示, 以增进学院师生对图书馆藏书资源的了解, 引导学生更好利用图书馆资源,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此次活动共展示图书3000余册, 深入学院八个系部, 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践行了图书馆“走进系部, 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宗旨。此次活动得到了各系领导、辅导员的大力支持, 取得了预期效果。
3.读书提升智慧, 知识改写人生。一本好的书籍, 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一种好的习惯, 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为深入贯彻学院《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意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我院师生校园文化生活, 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爱好, 营造书香校园, 2012年10月-11月, 学院图书馆、学生处等部门继续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系列活动, 举办“多读书, 读好书”第二届有奖征文活动。此次活动受到了各系部的大力支持, 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共收到系部投稿103件, 评出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5名, 优秀奖8名, 此次活动的举办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营造书香校园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洁.浅淡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1) .
[2]宋瑛琦.试论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作用及地位[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2) :77-78.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篇8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 坐落于天津市中心城区之一的河北区, 紧邻天津火车站, 东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交通便捷。著名的意式风情区、大悲院、望海楼、梁启超饮冰室、曹禺故居、觉悟社等人文景观环布周围, 深受海河都市文化浸润。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城市职业学院的学子们紧密联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002年, 经天津市教委批准, 将原河北区职工大学与河北区职工中专、第七十六中学和王串场中学四校合并, 试办天津市河北社区学院, 完成了从成人高校到普通高校的转变;2004年, 经天津市政府批准, 将原天津渤海职专并入河北社区学院, 成功组建天津河北职业学院, 实现了由社区学院向普通高职学院的转制;2005年, 经市政府批准, 教育部备案, 学院更名为天津城市职业学院, 同年, 在市教委指导和支持下, 以城市职业学院为龙头, 将市内中心城区各社区学院联合起来, 组建天津城市职业学院职业教育集团, 成为全市乃至全国首个跨区域组合的职教集团, 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职教集团的建成不仅开创了我市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新模式 (社区联合组合式) , 构建了六区共同发展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 也确立了城市职业学院在市内中心城区职业教育的领军地位, 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 城市职业学院已形成以职业教育为主体, 以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为两翼, 集高职教育、中职教育、成人教育、远程开放教育、网络教育、社区教育为一体, 立足河北区的多功能、社区性高等职业学院, 不仅成为河北区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构建学习型城区的重要基地, 也成为河北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以“修德励学, 强能笃行”为校训, 以“立足河北区, 服务天津, 面向全国, 特色发展”为办学定位, 坚持“强化内涵增实力, 特色发展创一流”的工作思路, 在天津市高职院校中独树一帜, 2012年成为“天津市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校。
实施项目化管理, 示范校建设势头强劲
示范校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城市职业学院内涵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示范校建设也是学院“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城市职业学院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培训, 把握建设内涵。城市职业学院走访了多家国家级示范校、骨干校, 学习先进的建设经验, 邀请市教委领导和教育部专家、知名学者来院讲座, 还组织召开不同层面教职工的动员、推动、说明会, 梳理建设路径, 破解建设重点和难点。站在新视角、高起点上更新全体教职员工观念, 形成了团结一致、全力以赴投入建设示范校的工作共识。
二是建立项目管理机构, 加强制度建设。城市职业学院围绕示范校建设任务, 建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运行监督小组等组织机构, 制定了项目实施管理、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以及资金管理等系列制度, 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制定等工作的要求, 使示范校各项建设任务有标准、有规范。
三是落实责任, 实施项目管理。城市职业学院实施项目责任人制, 形成主管院长领导下的三级责任制, 制定项目工作流程, 将任务、资金、责任打包捆绑、逐层负责、逐级落实。完成了111个三级项目的立项、检查和阶段验收。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城市职业学院多措并举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机制的建设。学院深化“塑城市学院学子形象”主题教育活动, 以“塑造学子形象, 共筑中国梦想”为目标, 坚持通过开设礼仪视频课程和开展礼仪规范比赛促进学生文明素养的养成, 通过普通话培训课程培训及诵读活动促进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通过开设硬笔书法课程及手书社会实践报告、书评、征文等形式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通过开展班级办公软件竞赛、专项讲座及加强课余训练与指导提升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城市职业学院是“天津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每年都会组织完成2500余人次的普通话、硬笔书法和计算机技能培训及考核。
学院不断深化大学生社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工作。以“社区社会实践卡”为载体, 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以河北区10个街道的103个居委会为实践基地, 全院学生全员进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圆梦在社区·最美社区”专项社区社会实践及展示汇报会。学院多次被团市委授予“天津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天津市青年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奖”, 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校礼仪队被评为市级优秀社团。学院还开设“企业文化”大讲堂, 聘请企业的领导、专家为学生做“企业文化进校园”专题讲座, 拓展学生的视野, 提升专业意识和能力。
学院在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建设的基础上, 积极申报天津市“标准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项目, 投入资金40万元用于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软硬件设施和专业化水平, 有效组织身心活力健康周、社团展示周和校园文化节等活动。
学院坚持把“三个不低于”“两个关心”作为就业工作目标, “三个不低于”即工作力度不低于上年、就业率不低于上年、签约率不低于上年;“两个关心”即关心每一个学生发展、关心每一个学生就业。积极巩固与企业稳定的合作关系, 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做好服务。在发挥办学特色拓展渠道、稳固校企合作关系的同时, 成立了“政校企 (社) 合作发展理事会”, 聘请多家在津大中型企业的领导及区内各委办局领导担任理事, 为毕业生搭建了更好的就业平台。2013年麦可思《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对城市职业学院毕业生问卷调查显示, 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与核心知识基本能够满足工作要求、对学院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有效性整体评价较高。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中的升职率达9.52%, 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7%, 比学院上一届 (65%) 高2个百分点, 比全国高职院校 (51%) 高16个百分点。
学院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工作水平, 在将“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设为必修课的同时, 还开设了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作为选修课程, 以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 建立了学生创业园, 为学生模拟经营搭建平台, 部分创业团队现已步入社会成功创业, 如经营北京达诺烤漆木门的团队, 月销售额达10万元。
学院注重通过搭建三级 (院级竞赛、天津市赛、教育部赛) 技能竞赛平台, 带动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要求每个专业必须设置竞赛项目, 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 以班级为单位苦练基本功, 层层选拔, 得到全体学生的重视, 目前院级竞赛共设置19个竞赛项目, 覆盖了财经、制造、公共事业、艺术设计、传媒、电子信息等领域的17个专业, 2013年院级参赛选手354人, 获奖人数达194人, 其中一等奖44人、二等奖65人、三等奖85人。2013年在天津市高职学生技能竞赛中13人次分获一、二、三等奖, 在全国教指委以及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类竞赛中50余人次获奖。2014年会计、酒店管理专业代表天津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获得二等奖。
学院选手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科技发明小制作2件、自然科学类论文1篇和哲学社科类论文9篇共12件作品, 覆盖全部三个参赛类别。其中, 6件优秀作品从本、专科高校711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论文《关于提升天津河北区基层妇联维权职能的研究》获二等奖, 小发明《电动自行车超速报警制动装置改进版》和论文《网络热词对高职生语言文化影响的研究》等5件作品荣获三等奖, 学院总体成绩在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作为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 选手们的突出表现有力地检阅了学院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成果,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着力“双师”培养, 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双师型”教师, 强调一方面具备高校教师资质和水平, 另一方面要具备相应行业工作经历和企业岗位的知识技能, 从形式上看, 须持有“双证”即高校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 职业教育无论是纵向上向上延伸, 还是横向上功能拓展, 如果没有高素质“双师型”师资, 其培养的人才就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 学院坚持“优化结构, 稳定骨干, 造就名师”的方针, 以培养名师和打造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为重点,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 拓宽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渠道。为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 学院不断审核修订教师绩效考核方案、专业带头人聘任条件、外出学习培训管理办法、教师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教师教学考核细则以及各类教师教学要求。
学院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项培训, 更新教师职教理念, 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2013年, 组织11位骨干教师参加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30余人次接受了澳洲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培训、新加坡公益教育局课程设计培训等国 (境) 外培训;近50余人接受了“人才培养与行业标准对接”“跨专业实践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建设与信息化水平提升”等专业与课程建设的专项培训, 更新教师课程建设理念, 为建设学院优秀课程与资源奠定了基础;百余人接受了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等专项培训, 强化了师风师德建设, 强调教师的课堂规范与教学风范, 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
学院积极推行教师企业实践活动, 聘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 将教师参与企业服务与培训等活动与贡献作为衡量教师“双师”素质的条件之一, 积极鼓励全体专任教师进入合作企业开展调研、企业顶岗、技术开发与服务、企业培训等工作, 提升教师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能力, 鼓励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横向科研课题研究, 企业实践活动已实现专任教师全员参与与全面考核。
同时, 学院加强兼职教师的教学规范与管理, 开展了百余人次的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与指导;鼓励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 在担任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资源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等学院工作, 认定教学工作量, 激发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提升实践教学条件, 优化“工学结合”环境
学院的实训基地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建设目标, 新建了财务运营中心等18个实训室,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酒店管理专业、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新建了动漫制品工作室、咖啡厅实训室、“小时代生活馆”实体式综合实训中心, 形成了工场式教学环境, 承接企业的真实项目, 进行真实服务, 真题真做, 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 学习训练环境与真实工作环境一致。
学院聘请了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国际版画藏书票收藏馆馆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版画家刘硕海作为名誉教授, 在学院成立了首个能工巧匠工作室———版画工作室。还聘请了烙画、刺绣、剪纸、陶艺等民间工艺大师成立了民间艺术工作室, 这些工作室的成立将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技能传承、经验交流的平台, 也将成为培养“能工巧匠”的“摇篮”。
依托校内实践条件, 学院多次承办天津市、行业协会以及职教集团各级各类技能竞赛, 发挥了实训基地的辐射功能, 培养专业教师筹划、组织、实施、指导、考评职业技能竞赛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2013年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技能竞赛会计技能赛项、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天津赛区总决赛及天津城市职业学院院级技能竞赛19个赛项的比赛均在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承办。
工学交替, 校企共育, 打造优秀职业人
学院以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 (会计、计算机信息管理) 和天津市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专业 (社区管理与服务、物流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酒店管理、动漫设计与制作) 为重点、辐射带动其他专业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酒店管理专业借助校内外实训基地, 采取教学与岗位实习交替进行的方式, 深化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该专业与天津君隆威斯汀酒店、天津瑞吉金融街酒店、天津泰达中心酒店深度合作, 实施学生订单式培养, 按照“四段交替职业化成长”路径, 形成“工学交替, 校企共建”的办学模式, 培养学生文明儒雅、内敛自律、团结协作、吃苦耐劳、主动奉献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 学生的沟通能力、控制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也有了明显提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 学生在多家酒店赢得了“入职培训优秀奖”“优秀实习生”“优秀员工”等称号, 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工作表现得到了酒店行业的一致好评, 部分学生已升迁到管理层。
社区管理与服务 (早期教育) 、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在与蒙台梭利教学法国际交流中心、喜达屋酒店集团 (Stanwood) 等知名国际化企业合作的基础上, 借鉴国外职业岗位标准与教学资源, 积极探索与研究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 2013年, 两个专业均申请了“十二五”期间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并获得批准, 同时, 这两个专业还参与了天津市教委组织的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工作。
会计专业与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依据“工作学习同进行, 课堂企业同地点”的思路建设了集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双师素质培养、社会培训与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型会计实训基地, 实现了“把企业搬进校园”。学生以单位员工的身份进行仿真实践, 模拟各个财务岗位, 接触仿真的业务单据, 处理仿真的业务流程, 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奠定基础。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将学院作为全国第一家师资培训基地, 积极为会计专业教师提供顶岗实践的机会, 同时委派资深财务工作者到学院任教, 大大提升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与联想集团积极合作, 在建设全国首家联想“3C服务中心”共享型“校中站”实训基地基础上, 将联想3C服务中心、联想全球服务运营体系和知识库、完整的行业认证体系引入校园, 师资培养体系与班级文化建设协调跟进, 开辟了全新的企业授课模式。让学生快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 有效解决了实习就业问题。校企合作双方如同同心圆一样交融, 校企共同构建创新的“教学 + 实训 + 生产实践”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实训基地完全模拟客户联络中心和维修站平台, 让学生在实景环境中模拟训练。同时依托联想遍布京津的服务体系资源, 让学生们边学边实践, 搭建一个高质量、可持续的IT实践平台, 有效促进IT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 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 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 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城市职业学院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收到了切实的效果。
创新社区教育, 服务社会发展
在河北区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中, 城市职业学院是成员单位, 院长任区社教办副主任 (主任由区教育局局长担任) , 办公地点设在学院, 与院社教处联合办公, 主要职能是负责制定全区社区教育工作规划, 统筹、协调和组织各类学习活动等, 将教育服务基层、服务民众的重心延伸到了社区。经过多年积累, 学院打造了30多个本、专科学历专业, 储备了百余门课程资源, 大批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走入企业社区, 开展服务。基本构成了面向全区企事业单位职工及社区居民的继续教育、岗前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市民文化休闲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学院创新社区教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街道社区学校实体建设, 打造教育服务民生的载体。河北区社教工委将改善社区学校条件写进了“社区教育十二五规划”中, 由学院按照天津市示范性社区学校评估标准实施。2010年, 王串场街社区学校建成, 成为全区乃至全市首个有独立校舍的示范性社区学校, 把社区学校“送到了小区门口”。学校成立了校务委员会, 聘请学院老领导担任名誉校长, 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现在, 学校每天教育培训活动时间表都排满了。学院指导社区知名的民间艺人开发了“艺术剪纸”课程, 2000余人直接受益, 学院还牵线在天津社区教育网录制和播出。2012年, 天津市首次举办了魅力社区评选大赛, 由于名额有限, 竞争异常激烈。王串场街战胜其他竞争对手, 成为天津市20大魅力社区之一。学院在王串场街的实验成功引来其他街道竞相向学院提出申请。学院又相继在8个街道开展工作。4年来, 区社教工委和学院为此累计投资160多万元, 各街道配套投资约560多万元。现在, 全区超过5万人次在社区学校参加活动。
二是构建社区数字化学习平台, 圆居民网络梦。2011年, 河北区《关于加强社区建设推进社区管理服务创新的意见》提出把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作为教育惠民的民生工程来抓, 打造全区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 建设全国数字化学习社区先行区。为落实这项惠民举措, 学院投资建成了终身学习指导体验中心、数字化图书馆, 建成30多个多媒体和互联网教室, 1个数字化图书室常年向社区居民开放。学院与区政府信息办合作, 建成了河北区社区教育网站, 并以天津社区教育网为依托, 构建了覆盖全区、辐射十个街道百余社区的数字化学习和管理三级网络。为3400余人提供了义务培训。学院为社区电脑培训班、岗位技能培训班、再就业技能培训班、残疾人教育培训班等进行了指导。全区10个街道50000余名居民在“天津市社区教育网”实名注册和上网学习。超过常驻人口的5%。河北区被评为全国数字化学习社区先行区。
三是创新老年教育工作机制, 成就“银发族”终身学习梦。河北区老年大学建于上世纪80年代, 始终没有校舍。2002年, 区政府将其划归城市职业学院管理。2010~2012年, 在校舍紧张的情况下, 学院投资160万元, 腾出老校区一座教学楼改造成老年大学用房。改造后, 老年大学有校舍3000平方米, 16间教室和8间办公室。有钢琴教室, 钢琴13台;电子琴教室, 电子琴18架;古筝教室, 古筝18架;计算机房, 电脑35台。在校生由过去的700人扩大到现在的2500人。老年学员喜笑颜开, 深有感触地说, “我们不出社区就能上大学, 感谢政府为老年人着想。”
巩固继续教育, 为终身学习保驾护航
继续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教育形态, 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广泛应用的今天, 继续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在当今形成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方面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不容忽视。
城市职业学院以高职教育为主体, 搭建多样化学习平台, 开放教育资源, 紧贴学习型城区建设需要, 始终坚持发展继续教育。学院的继续教育包括成人专本科学历、高自考本科学历、远程开放 (电大) 专本科、网络学院专本科教育等, 一方面满足附近在职工作人员进修学历的需要, 另一方面为校内高职学生进修提供通道。学院形式多样的办学资源, 为近3000人提供成人、电大等专、本科学历教育, 与各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岗位培训及在职培训, 深入社区, 为全区10个街道、101个社区居委会培训文卫主任, 为报名参加培训的市民和在津务工人员开展岗位专项培训, 每年学院开展的各类社会培训万余人受益。城市职业学院的继续教育满足了区内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提升专、本科学历的学习需求, 提高了在职务工人员受教育水平, 进而满足了职工职业的晋升与发展的需求, 为河北区培养了大批“下得去, 用得上, 留得住”的人才, 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李彦院长说:“2014年是城市职业学院以更高标准加快示范校建设, 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一年, 也是攻坚克难、较劲爬坡、赶超先进的关键一年, 更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新要求的一年, 学院要将改革、创新贯穿于学院建设发展的全过程, 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 促进学院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师资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显著提高, 力争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职业人。”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篇9
在建立学院信息管理平台之前学院有部分科室有自己的相关信息管理系统,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同一信息可能在不同的部门描述不一致, 信息被重复录入或存储, 整个学院相关部门之间信息无法共享, 信息传递不畅, 一些信息统计不准确, 学生从网上获取学习信息偏少, 教师从网上无法获得教学信息, 学校校园网环境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随着学院管理进一步提高, 学院需要一个信息管理平台, 以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 实现信息的统一描述;科室或部门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块或信息管理子系统, 逐步实现部分工作无纸化办公;实现学院管理部门与学生的信息交互以及与教职的信息交互。信息平台建设的过程, 也是规范业务流程、业务处理的过程。
2 学院的主要业务流程分析
以下是对学院的主要业务进行分析, 以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为主。
2.1 学院主要业务流程
通过对学院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为主的业务分析, 其主要业务如下图所示。
2.2 新生报到业务协作流程分析:
新生报到将涉及多个部门, 新生首先到财务交费、之后到教务进行学籍登记、到学工处交个人档案、到后勤进行住宿登记等, 协作流程如图2所示。
2.3 教务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教务管理是学院教学管理的中心, 是学院教学正常运行的指挥机构, 也是与其它教学管理部门有业务往来、信息交互较多的部门。其主要业务有学籍管理、教学运行管理、考务管理、教材管理等, 其主要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2.4 面向学生的网信息管理子系统分析
信息管理平台为学院网上查询提供信息, 学生可以网上查询成绩、选课、个人综合素质量化得分、教学信息等。
2.5 面向教师的网上信息管理子系统
教师通过信息管理平台进行成绩录入、选择教材、个人档案查询、课表查询、学生成绩查询等。
3 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3.1 成立项目组
人员组成由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的管理者。学院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需要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 部门领导应该是项目组成员, 学院主管理教学的校长任项目组组长, 协调各部门完成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运行工作。信息平台建设的过程, 也是规范业务流程、业务处理的过程, 在制定信息管理平台时, 要以科学的管理为前提, 因此, 可能要改变手工业务处理流程, 需要项目组长与各相关部门领导协商好。还有一部分是技术人员, 主要是网络中心技术人员和软件开发技术人员, 软件开发人员应该对教学管理业务流程比较熟悉, 与各部门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往的软件开发经验告诉我们, 没有主管领导的支持, 项目的开发是无法进行的;没有懂业务的技术人员, 项目的开发就很难成功。信息管理平台的最终建立, 标志着一套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和一套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3.2 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
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只是一个开头, 随着学院的发展, 平台的内容也将扩充, 因此, 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平台的可扩充性。系统采用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相结合的方法开, 系统开发过程依据信息流与业务流程顺序, 采用分期、分步实施原则, 实现边开发、边使用原则。首先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 明确用户需求, 结合我院具体情况, 进行系统调研与系统分析、总体解决方案、系统架构、系统的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系统的实施与运行工作。按照业务流程和信息处理流程涉及到的部门、科室进行需求分析, 主要有招生处、财务处、教务处、学工处、后勤处、保卫处、人事处等。有软件开发阶段, 按信息处理的流程进行开发。
3.3 信息管理平台的组成
通过对学院业务调查与需求分析, 将我院信息管理平台划分为多个信息管理子系统构成, 学院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相关的信息都将纳入信息管理平台, 所面向的用户是学院的教职工、学生, 具体划分如下。
《招生信息管理子系统》、《新生报到信息系统》、《学生信息管理子系统》、《教学与教务信息子系统》、《人事信息管理子系统》、《就业分配信息管理子系统》、《面向学生的网上信息管理子系统》、《面向教师的网上信息管理子系统》
3.4主要技术
系统体系结构采用C/S、B/S共存, 结构如图4所示, 操作系统是W i n d o w s2000Server与Windows XP, 数据库平台是SQL Server 2000, 系统分析与设计工
具是PlayCASE和PowerDesigner10.0, 开发工具是PowerBuilder 8.0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5。
3.5 系统的开发方法和开发原则
本系统采用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一定要遵守生命周期的思想, 以保证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对于各子系统的开发可以快速生成系统原型, 供用户直观地了解新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界面风格, 用户根据原型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根据这些新的要求不断完善该系统。本系统采用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发, 并且自上而下进行设计, 自底向上进行开发。
系统开发过程中遵守如下原则:
(1) 软件实现模块化设计, 系统采用多层结构, 将表示层与业务层分离, 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2) 统开发过程依据信息流与业务流程顺序。
(3) 采用分期、分步实施原则, 实现边开发、边使用原则。
(4) 充分考虑本系统与其它系统的数据接口, 实现数据共享。
(5) 面向职能管理部门的子系统采用C/S结构。
(6) 面向学生、教师查询量大、数据录入小的系统采用B/S结构。
(7) 数据流之间、数据项之间具有制约及控制。
(8) 为确保数据录入一致性, 信息的输入以“选入”为主。
(9)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并设置数据的使用权限。
(10) 系统具有通用性, 便于扩充、升级。
4 结语
目前信息管理平台已经投入运行, 系统运行稳定、已经达到设计目标。本人将系统的研开过程进行了简单表述, 不足之处请各位读者指教。
摘要:结合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管理的现状, 从实际业务流程, 分析了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用户及其需求情况, 提出了平台的建设方案、系统的开发方法和开发原则。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开发
参考文献
[1]张玲.软件工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1) .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篇10
一、探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特色的依据
高职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但是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学术型、工程型人才, 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如何在教学实践上探索出一条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新路成为我院探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逻辑起点。具体来说:
一方面, 这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使然。首先, 在人才培养规格上, 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其职业技能必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服务于学生的就业, 可以说是以职业基础为依托, 突出的是职业使命。为此, 这就决定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在培养方向上, 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和一般原理, 而是做到理论讲授点到即可, 以培养学生社区工作的应用能力为主线, 突出强调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其次, 服务辐射的范围不同。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存在部委和省级政府两种隶属关系, 而高职院校总是处于一定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中。因此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重点是立足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拥有全国首家社区性高职学院背景的我院来说, 利用现有的区域资源优势, 以社区硬件设施建设为基础, 助力河北区的和谐社区建设自然成为我们探索本专业特色发展的现实动力。
另一方面, 这是国家教育政策要求的大势所趋。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教育部2006年又公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指出高职专业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依托, 通过重点专业的建设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201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 其中利用专门章节部署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把发展职业教育再次提升至新的战略高度。
不难看出, 如果说高职教育的特性是我们探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特色的内生动力的话, 那么国家政策的支持则成为探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特色的外在压力。在我国高职教育迅速成长的今天, 如何把同类院校的同类专业, 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真正将国家对高职教育作出的全面规划和部署落实到位, 也为我们探索专业特色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
二、探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特色的意义
1.促进城市和谐社区建设, 推动区域社会管理水平提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党的十七大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特别指出要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城市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 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为区域社会管理与服务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整体提升从业人员参与城市社会管理、解决城市社会问题以及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促进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准确定位,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发展。
加大对区域社会管理与服务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街道、社区基层领导干部社会工作经验的交流力度, 注重研究区域经验, 注重专业人才实务能力的培养, 提高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的能力, 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 探索出一条专业特色发展之路, 有利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之比较研究
(一) 同类院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办学现状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公共事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统计, 截至2008年, 开设较多的公共事业类专业为社区管理与服务, 有45所学校开设, 主要分布在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等民政类学院、城市管理类学院。就天津市而言, 目前有天津职业大学、青年职业学院和我院共三所高职学院开设有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各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发展方向, 如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女性特色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与养老机构开展订单培养, 多数院校都在物业、家政、养老等专业服务课程建设凸显特色。
既要突出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区别, 另一方面也要在同类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错位经营, 作为社区性高职学院, 我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要紧密依托区域资源, 立足社区、服务社区, 形成与社区共建的模式。专业建设注重信息化发展方向, 依托社区信息化管理平台, 课程设计注重提升网络化条件下的社区管理与服务能力。
(二) 我院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上的特色——依托河北区区域资源优势
1. 我院区域资源优势总体概述
学院上级主管部门为河北区人民政府, 河北区社区建设屡获殊荣, 作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首批试点, 2009年又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学院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 抓住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 组建多功能、社区性高等职业学院, 成为本市唯一一家社区性高职学院。为了适应城市社区的发展需要, 针对区域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人才短缺的情况, 我院于2008年申请开设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紧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学历层次较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初具规模;已拥有社区实训中心、心理咨询室、模拟法庭等校内实训室;在区民政局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目前区内主要街道、社区居委会均成为该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 已经接纳学生进行了岗位实习实训。
特别是近年以来, 河北区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 以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 下大力度改造社区办公服务用房, 同时这也为我区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社区信息化不仅了社区管理服务手段的新突破, 同时也为我院探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特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着力点。
2. 河北区推行社会管理服务新手段——社区信息化 (1) 发展社区信息化的意义
首先, 社区信息化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新的途径。早在2001年, 国家就提出了以社区建设为中心,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 建设集热线电话、因特网查询、单键呼叫为一体的智能呼叫中心, 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其次, 社区信息化为方便居民生活提供了公共服务的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的交流, 将解决不了的问题和难题及时传递到政府相关部门, 使其成为畅通民情、民意、民声的渠道。复次, 社区信息化为增强社区凝聚力提供了新的空间, 提升了社区的民主自治水平, 拉近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距离。
(2) 河北区发展社区信息化的举措
为了响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民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关于推进我市社区信息化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办发[2009]109号) 的精神, 河北区在开发信息化建设平台上先行一步。自2008年开始, 全区组织人力和投入资金近50万元, 研制开发了“河北区社区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工程”软件系统。通过社区信息化, 可以把包括社区居民及家庭人口、住房、婚姻、收入、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体等情况信息详细录入, 将这些管理内容进行整合, 按照工作需要或不同统计口径进行调取, 实现高效、科学管理, 供各部门统计分析和领导决策作用, 同时也减轻了社区工作人员的重复劳动, 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 江都路街如皋里社区, 通过“十分钟生活服务圈”, 利用社区日间照料室, 集体关照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和日间需要照料的老人白天的生活, 并为老人们提供营养丰富的午餐, 使老人们享受到了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三) 我院《社区管理与服务》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1. 在办学模式上, 做到“政府、行业、学校三结合”。
形成“一个格局两个体系”:形成区政府牵头总抓, 民政部门具体负责,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密切配合,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学院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探索以工作岗位开发设置为重点、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为目标的社区工作人才使用体系;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与专业培训有机结合的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
2.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 实行“2+1模式”。
即一、二学年学生在学院学习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和基本技能, 第三学年进入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具体根据专业学习进度, 实习实训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交替进行:
第一阶段:认识实习。通过现场参观, 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对应岗位所从事工作的内容和对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要求。第二阶段:专项训练。结合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专项技能训练阶段。第三阶段:综合训练。综合所学的课程内容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 主要是进入社区独立处理工作任务。第四阶段:顶岗实习。通过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构中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 初步达到实际岗位工作的要求, 为就业的“无缝接轨”做好准备。
3. 在教学改革上, 注重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培养。
加大课程安排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使该专业教学逐渐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和信息化。今后三年内, 拟以《电子政务》、《社区服务》、《社区信息化管理》几门核心课程为主线, 利用学院已有的社区管理实训中心的实训条件, 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功能模块、实际项目等方式结合, 做好学生实务技能的应用、提高和拓展。并且, 以共建单位丹江里社区为试点, 实现社区管理的网络化, 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任务, 也可以满足社区居民文化教育、卫生保健、法律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推荐阅读:
天津滨海旅游区08-17
关于天津滨海新区企业吸引人才的调研报告08-25
2024年天津师范大学滨海附属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工作方案10-18
天津职业技术学院08-16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10-11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怎么样重点专业有哪些08-02
青岛滨海学院25周年活动庆典07-12
青岛滨海学院国际商务专业介绍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