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评语(精选11篇)
孔繁森评语 篇1
孔繁森(1944—1994年),聊城市堂邑五里墩村人,1961年7月于聊城技校毕业后,应征入伍,1964年被评为济南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同年10月赴京参加国庆15周年观礼。1966年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复员回到聊城,任聊城技工学校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到聊城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工作。曾任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1975年3月,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79年7月赴西藏自治区。任中共岗巴县委副书记。1981年4月回聊城,历任中共莘县县委副书记,聊城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聊城地区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聊城行署副专员、党组成员。1988年,再次赴藏,任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1992年11月,调任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政协阿里地区委员会主席。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
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在那里,他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孔繁森将他们带回拉萨,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夜里孔繁森就同孩子们挤在一张大床上睡觉。年幼的孩子常在夜里尿床,他就不厌其烦地洗换床单。节假日只要有空,他说带上他们逛公园,逛商店,给他们买衣物。孔繁森虽然是副市长,但他每次下乡去,总要带些自己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往往一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有时连伙食费也不够交。他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怎么办?孔繁森就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市长格桑顿珠见孔繁森负担太重,领走了曲尼。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
孔繁森评语 篇2
众所周知, 写作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训练过程, 问题虽出在学生身上, 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总是一成不变地使用综合类评语, 如“优”“良”等, 这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学生会为了在下次得到同样的认可而努力, 并希望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但是, 若千篇一律地使用, 就会使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写作水平, 并最终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此类评价视而不见。作为教师, 在作文批语中应注入生命的活力, 关注学生思想的成长, 采用商榷口吻和幽默语气, 用感情鼓励学生, 使之成为学生心中高层次的、营养丰富的精神快餐。
一、带一点儿商榷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中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不喜欢老师高高在上的姿态和盛气凌人的说教, 期望和老师展开情感和思想的相互交流。因此, 教师写作文评语时, 不能单凭自己的主观意识任意修改, 而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 避免使用简单评判式的肯定或否定语气, 否则常常会引起学生的盲目顺从或逆反心理。采用商榷式的评语, 可促使学生举一反三, 从中得到丰富的启示。例如, 有位学生写了自己的妈妈对他怎么“严”, 事事都“管”着, 且非常喜欢唠叨, 直到“耳朵都生出茧来”, 因此“我非常不喜欢她”。看了这篇文章, 笔者觉得很沉重:母亲在学生心中竟然成了“魔鬼”的代名词。笔者没有立即训斥学生, 而是带着商量的口吻写道: “你真的很不喜欢妈妈的唠叨吗?但你是否想过, 假如有一天缺少母亲的唠叨会怎么样呢?”
等下次上交作文后, 只见我的评语后面续了一段话: “这件事我还真没有仔细想过, 如果母亲不唠叨, 那么我早上可能会迟到;如果母亲不唠叨, 那么我可能因为衣服少穿而感冒了;如果没有母亲的唠叨, 我的成绩又得下降了……”多么深刻的启示啊!又如, 一位学生写了一篇较优秀的作文, 但美中不足的是书写马虎。我于是就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如此优美的文章, 如果配上工整的文字书写, 将会相得益彰。你认为呢?”从此以后, 这位学生果然写出了文质兼美的作文。再比如: “若将标题换成《×××》是否更加妥当呢?”“想一想, 这句话是否可以删去?”等等。这种商榷式的评语, 既富有启发性, 又不失指导性, 不仅让学生“知其然”, 更能“知其所以然”, 学生修改起作文, 方向更明确、效果更明显。
二、来一点儿幽默
苏联教育家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说过: “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幽默是智慧的体现, 是生活中的盐。”我们的评语为何不放点“盐”呢?当看到一篇错别字很多的作文时, 有教师评道: “这篇作文从内容到结构都不错, 可惜错别字太猖狂, 害得那些‘非错别字们’个个唉声叹气、叫苦连天。为了伸张正义, 来不及跟你商量, 我已把这些错别字全部揪出来示众, 请你把他们各打五十大板, 然后关押起来, 什么时候改造好了, 再放他们出来。”有的学生习惯把字写在格子线上, 且不成行, 教师可以这样写评语: “请把它写在格子中间好吗?既不要上爬下坐, 也不要左挪右占, 请记住, 侵略乃不义之举也。”
又如, 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我远远地看见前面走过来一位老人, 他头发灰白, 满脸皱纹……”我为之写了这样一条评语: “你是长着千里眼, 还是戴着望远镜呢?”结果学生们竞相传阅, 他们在之后的习作中很少再出现此类错误了。这些批语, 诙谐中见真情, 幽默中见力量, 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令人深思”的效果。
三、用一点儿感情
《毛诗序》也说: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激荡于胸, 吐纳成言, 为情作文, 始为文学。因此, 表现人情味是作文的首要。那么, 在评语中溢注真情, 用热诚的话如春风般抚慰学生, 用知心的话如阳光般温暖学生, 就显得尤为重要。作文评语实际上是师生内心情感的交流, 对学生的褒贬臧否, 无不对其心灵产生一种冲击, 尤其是当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时, 他们希冀能得到心灵上的呼应。如有位学生用浓重的笔墨写出了自己在月圆之夜对亲人的思念与自己的孤独, 教师写道: “你以你手写你心, 你以你心抒真情。但是请记住, 你并不孤独, 因为时刻都有我这个大朋友与你相伴!”有位学生在作文中抒写人生的苦楚, 教师批道: “孩子, 你要明白, 人生, 不仅仅是苦楚。真的, 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如此——幸福与苦楚联袂而行。换个角度去看待一切, 你会发现, 人生原来是如此美好!”还有一些简单的话, 如: “从文中可见你美丽的心灵” “文章折射出你对他人的爱”或“相信你一定会解决生活中这些烦恼的”等, 都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孕育在这片土壤上。这种教学在触及学生的情感上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相信每个学生都乐于接受, 都喜欢这种与教师在作文上的交流。
四、多一点儿鼓励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 “人性中最深切的品质, 是被人欣赏的渴望。”在每个学生的潜意识里都有一种被承认、被肯定的愿望, 但因知识、阅历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作文不可能每篇都尽善尽美, 甚至有时一塌糊涂。此时如果教师一一指出其文章的毛病, 势必把文章批得千疮百孔, 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也就荡然无存。因此, 写作文评语一定要多给些鼓励性的语言, 要由衷地为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喝彩, 哪怕只有一个词语用得生动, 一个句子写得形象, 一个标点用得精彩, 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加以肯定, 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比如“水灵灵的小叶片透着嫩红, 浅浅的红晕向叶片的四周渗去”这一句, 教师可以给“渗”“透”字加标号, 并旁批: “一透一渗, 二字绝妙!”再如: “可喜可贺, 又一篇佳作问世了!细致的内心活动描写、巧妙的前后照应, 证明你已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类似这样的评语, 蕴含着教师真诚的赞许, 相信学生读后一定会受到莫大的鼓舞, 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踏寻孔繁森的足迹 篇3
根据中共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委员会及中评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中评协在全国评估行业开展了以“感动”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陆续收到了来自上海、重庆、内蒙等全国各地的多篇稿件。篇幅虽不长,文字也不一定精彩,但每一篇都生动地记录着发生在评估行业里,我们身边的人和事。重庆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以共产党员为主要骨干的赴西藏阿里地区审计项目组,踏着孔繁森的足迹,走过了一段艰辛的路程,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进作用,塑造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向弟海同志怀着对家乡、对父老乡亲的深情厚意,写下了令人感动的文章“贫苦与希冀—西部表情”,他割舍不下的是那份扎根于心底的乡情和对父老乡亲的亲情……党员们用自身的行动作为跳动的音符,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乐章,他们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平凡、真挚的感动,而是心灵和精神的升华。在此我们将陆续刊登部分优秀征文,以飨读者。
——编者
7月1日,是伟大中国共产党的生日;也是我们赴藏审计项目组回到重庆的日子。这次西藏阿里项目现场虽然结束了,但一路上的点点滴滴,给我们的教育和影响却是深刻、久远的。
这次审计项目是受西藏自治区财政厅的委托,对西藏阿里地区粮食系统的财政拨款资金运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考虑到此次审计外勤工作条件比较艰苦,所里成立了以党员同志为主的审计项目组。这次西藏阿里之行,我们从拉萨出发,沿着孔繁森走过的路,从北线前往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阿里,再从南线回到拉萨,历时整整一个月。
在前往阿里的第二天晚上,严峻的考验就来了。晚上11点,我们赶到22道班,住进当地藏民的住房。一间房里有五张床,中间放着一个火炉,里面燃烧着牛粪,这就是屋子里唯一的取暖设备。而晚餐的方便面吃得我们直想吐,但在这高原上,没有其他选择,为了每天给自己补充必要的能量,只有强迫自己尽量多吃一点。当时,一位同志高原反应比较严重,大伙儿就把车上唯一的一罐氧气给她吸,问寒问暖,甚至忘记了各自的饥饿和疲惫。万万没想到,这仅仅是重重困难的开始。
第二天一醒来,就感到头像撕裂一般地痛,眼睛干涩得布满了血丝,鼻子像着了火一样难受,还凝结了许多血块,喉咙更是疼痛难忍。见此状况,一位同志断断续续地轻声说:我实在不行了,今天就可能坚持不下去了。其实,当时大家几乎都有这种感觉和想法。因为当地情况如此恶劣,我们的高原反应如此严重,谁都没有把握自己是否能挺得过去,是否能战胜缺氧的折磨,顺利地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想起临行前所领导对我们说的话:如果情况实在很严峻,随时都可以撤回,安全第一。那一刻我们真的产生了建议撤回的想法。但我们又不甘心就这样两手空空地回去。这次高原行,困难肯定会有的,这在来之前我们也已经预料到了,难道我们碰到困难就退缩吗?大家心里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是返回拉萨,还是继续前行?矛盾之间,我们想起了孔繁森。孔繁森同志在阿里一呆就是几十年,那时的条件要比现在要艰苦得多,他却能坚定不移地在这里工作、生活。而我们只是来出差,就是有限的一段时间,怎么就吃不消了呢?想想这些,不禁有些汗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有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应该敢于和困难作斗争,不被困难所吓倒。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我们还是相互鼓励着、毫不犹豫地登上了继续前行的汽车。一路上,我们都在悄悄地对自己说“坚持,再坚持一下,坚持,就是胜利”。
最为坎坷曲折的一天,要算从普兰返回拉萨的第一天了。从帕羊到仲巴,一路上都是沙地。让我们最担心的事情也终于发生了——车子陷入了沙地之中!当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天空布满乌云,远处电闪雷鸣,天色暗得让人恐惧,眼看暴风雨即将来临。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心中都紧张起来,因为在这野外的晚上,气温会急速下降,加上刮风下雨,温度会降得更快、更低。而我们从早上4点钟起床到现在,仅仅只吃了一碗方便面,热量几乎已经消失怠尽。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如果不尽快想办法走出这茫茫沙地,意味着什么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
于是,我们迅速先分头去找出路。结果发现周围全是沙地,车子根本就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但我们知道,要想走出去,就不能放弃。找来找去,所幸的是,最后终于发现了一条正路,但车子距这条正路还有一段距离,要么得穿过这片沙地,要么退出这片沙地。前进恐怕很危险,车子可能会越陷越深,最终我们选择了后退。可后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想办法让车动起来。于是我们拿出铁锹来,开始一点一点地挖车轮周围的沙子,然后大家再一起用力推车,车子一点一点地后退。然后再挖,再推……一个人挖累了,换另一个人,大家都挖累了,休息一会儿再挖……尽管精疲力竭,但我们知道,绝不能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车子终于一点点地退回到了安全地带。
那天晚上,我们也才真正感觉到:在自然界面前,人有时是那么的渺小和无助,要想战胜恶劣的环境,克服困难,就要有永不放弃的必胜信念,就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阿里之行,是踏寻孔繁森足迹前进的一个月,是艰辛的一个月,更是锻炼的一个月。通过这一个月的经历,我们更深刻地领会到了孔繁森精神,这一次是对这种精神高尚深入的学习;经过这一个月,我们从思想上和意志上都得到了一次洗礼,使每个人都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了。
走过,痛过,深刻体验过,才会成长、成熟;才会懂得感恩、珍惜;才会更加明白共产党员的含义;才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才会为了评估事业的发展,而脚踏实地、无私奉献。
孔繁森事迹 篇4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当地党委思考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齐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状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理解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交关。
《孔繁森》教学反思 篇5
《孔繁森》一课,通过描述孔繁森在援藏工作期间收养孤儿并为孤儿献血交学费这两件感人的事迹,颂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优秀品质。
本次我执教的是孔繁森第一课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实在是一个距离远,感觉陌生的人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前,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关于孔繁森的故事,使他们对孔繁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初读课文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初读课文时对汉语拼音进行加强,纠错,经过两周的时间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在拼音教学的巩固中花了很多时间,故在后部分教学时时间较紧,是这次课的最不足之处,但孩子出现的问题不能一带而过,发现问题就要解决,教师教孩子不是教哪一学段想这一学段,而是只要孩子在你手中一天,你的每一个教学呈现是否会为他今后的学习起到作用,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示也是好的。所以对教学前半部分的时间花费是必须的。本文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句话呢?教学时我帮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先通过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新词“援藏”的意思,以此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再抓住“优秀”一词,指导学生联系自己先前初步的体会,对孔繁森产生一个总体印象。这时大家都明白了,是围绕本文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而写的了。在教学中我采取按课文内容填空的方法,这样学生不必去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就可以在不经意间回忆了课文内容,抓住了文章梗概,了解文章的中心也就水到渠成了。
对于这一课来说体会孔繁森优秀的品质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设计中:
1、抓住关键词句,品味孔繁森。如“孤儿”“请求”“恳求”等
《孔繁森》观后感 篇6
今天的党校课上,众学员一起观看了《孔繁森》这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这部电影让我们对党性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了一个更加彻底的领悟。
家在山东的孔繁森同志要去上任的地方是环境极为艰苦的阿里。那里海拔很高,地广人稀,艰苦的条件令许多人都望而生畏。但是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他牢记自己的使命,两次赴藏,为阿里的百姓们带了了温暖,也对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地贡献。到任后,发现阿里缺电,缺少一切舒适的东西,很多干部纷纷想调走。孔繁森以身作则,带着教委主任孟志华去看望山村小学的师生。给孤寡老人治 病、送温暖。在兵站,他与战士们一起唱《说句心里话》。雪灾严重,孔繁森全身心投入救灾活动,差点牺牲。他的亲人从山东赶来看他,妻子王庆芝吐血住进拉萨 医院,孔一直等阿里的灾情得到控制才满身疲惫地去医院看她。妻女走后,他和倪德昌、加措去北京向中央申请救灾款。经过他的奔波,款项终于下来了,孔繁森表现出的激动时前所未有的,那是因希望而燃烧起的火焰。回到阿里,孔繁森和其它干部一起规划阿里的前景图。群众和干部在他的鼓舞下对阿里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在赴新疆的考察途中,共产党的优秀儿子孔繁森以身殉职。
电影中基本再现了孔繁森同志的生平。他是一名普通的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他的工作和生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始终站在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
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作为普通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代表,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他所做的一切都可以堪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的楷模,也是众多党员以及向党靠拢的同志所要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的孔繁森,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身为一名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党的根本性质。他深切的明白西藏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我们的援助。从孔繁森这一名党员干部的身上,折射出了党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也正是我们提高自身修养,为入党做准备所必须学习的。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现今我们的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更好的无私奉献。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同志在工作中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对于每一项工作他都会讲求实干,在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不畏艰苦,亲自去各地考察,走访藏名,为建设阿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地区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父辈们艰苦的奋斗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可以忘记,可以舍弃这样的艰苦奋斗精神。中国仍是处于发展中的国家,还有许多事业没有完成,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仍需要我们这一代投入更多的力量。唯有秉着这种艰苦奋
斗的精神,我们才有可能取得持续的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建设,党的建设需要我们,因而我们要去体会并感悟孔繁森同志身上所拥有的那种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为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精神。作为一名党员,孔繁森同志一直抱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作是自己的疾苦,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他去山顶的学校,了解到老师已经很久没有发工资了,便毫不犹豫的拿出自己的钱来;看到生病的老人,他含着泪水为老人暖脚,给老人带去了无以言喻的温暖;他还为了藏族同胞们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这所谓是“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孔繁森同志对藏族同胞的无私的爱也打动了那里的人民。作为一个政党,人心向背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共产党抗战的胜利以及在今后不断的发展,都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然而然,民心也会倾向于党。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准备,就要真切的明白这一道理。党和群众就如鱼和水,彼此都不能缺少。作为一名党员,并不能高高在上,而是要和群众们打成一片,用人民的利益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一言一行。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孔繁森同志生在山东,长在山东,家在山东,他深深的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懂得,西藏是伟大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内地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支援。所以,当党组织需要他到西藏工作时,他便毫不犹豫的奔赴西藏。为了完成党和人
民的重托,他舍弃了家庭的温暖,舍弃了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舍弃了很多本来可以享受的东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加快西藏建设、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为西藏人民奉献出了全部心血。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孔繁森同志牢记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把为民解忧、为民造福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看来,“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成是自己的疾苦,他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为了藏族同胞,他奉献出金钱,献出鲜血,献出健康乃至生命。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对家人的爱与对人民的爱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党的神圣宗旨的高度同意。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西藏雪域,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阿里地区又是西藏最艰苦、最贫穷的地区。在山东工作、生活惯了的孔繁森要在西藏持续十年的工作、生活,那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需要承受多么巨大的困难啊!可是,他想的是党的事业,想的是尽快帮助阿里的人民脱贫致富,再苦再累他也无所畏惧。他清正廉洁,严以律己,把手中的权利看成是为人民谋取幸福的重大责任。他用自己的工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常常为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是勤政廉政的光辉典范。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孔繁森同志有理想有抱负,他不管在哪个地方工作,不管担任什么职务,都
对自己的工作确定很高的标准,都力求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他不空谈,讲求实干,注重工作效果,在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他就跑遍了98个,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制定建设新阿里的蓝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进行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藏族同胞的爱戴和尊敬。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党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带给了西藏人民,使藏族同胞看到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孔繁森 观后感 篇7
-----观《孔繁森》有感
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主任吴瑕
《孔繁森》,没有花哨的镜头剪辑,没有晦涩的叙事方式,没有乱真的特技制作。但是他平实但不缺乏美感,他能洋溢出真挚的情感,他能激起人们灵魂深处最真的东西,久久不能平息。认真的看《孔繁森》是一次对灵魂的洗礼,一次思想的净化。只为那种精神,那种贡献,那种人格,那种感动......我也相信,孔繁森只是一个代表,在天边的西藏,在那片离天最近的地方,在那片圣洁而淳朴的土地上,还有着那么多的干部,忍受着难以想象的恶劣条件,忍受着亲人的相思之苦~,默默的贡献着......在通往阿里的路上,广袤的天地,颠簸的汽车,飞扬的尘土,欢歌笑语;无人的荒野,奔驰的野驴,独行的歌者,白雪皑皑。那个时候他想到了后来的结局了吗?他知道他将一去无回了吗?在老贾的墓边,望着哈达飘动的墓碑,他想到了自己会有和老贾类似的结局吗?他想到自己也会把墓碑立在这儿吗?我想,他是想到了的。只是他不会去计较,这些并不是他真正的在乎的东西,他在乎的责任,是藏区人民的生活,藏区人民的幸福。
在阿里,我忘不了他给曲珍老人焐脚时的滴滴泪水;忘不了他和妻子母亲通话时的声声喊叫;忘不了他和同事被困风雪时说出的句句
话语......这些都重重的撞动着我的心。他不是神,他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们可以看到他有“我实在走不开的”无奈,可以看到他有“小孩说话不顶指标”的趣味,可以看到“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娶了媳妇没让过上好日子”的愧疚,面对曲珍老人留下的转经筒,他也会抽搐哭泣;接完中央的电话,他也会激动得泪流满面......拉萨机场,妻子对他说“我们回家了,把你一个人留在了路上”,是这样的吗?他真的没有回家吗?真的没有“寿终正寝”吗?又或许,在他心里,阿里已经是他家了。在阿里即将开始走上幸福的道路的时候,在他可以暂时离开到新疆考察的时候,在他终于穿上藏袍的时候。
观《孔繁森》后有感 篇8
孔繁森的魅力究竟来自哪里?“孔繁森精神”为何如此的顺应党心、民心?
站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长河边,仰望孔繁森这颗璀璨的明星,我们深深的感到“孔繁森精神”,不仅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品格,而且积淀着数千载中华民族的美德。更加准确地说,正因为孔繁森具备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才有可能拾级而上,进入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成为当代共产党人的楷模!
孔繁森克服个人和家庭的困难,两次进藏,历时十载,不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动体现吗?
孔繁森是家中的“孝子”,是“慈父”,在西藏,他倾心照顾孤寡老人,悉心收养藏族儿童,不正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最好实践吗?
孔繁森为了西藏的经济建设和群众脱贫致富,呕心沥血,直至以身殉职,不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范例吗?
有人说,孔繁森生与孔孟之乡,是孔子的后裔,这无需过多的考证。但孔繁森不愧是吸泰山之精气,吮黄河之乳汁成长起来的堂堂中华男儿。
这里我们当然不是说“孔繁森精神”仅仅是中华古老文明的简单答复;而是说“孔繁森精神”的本质是共产主义的精神,使这一伟大精神的点燃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以升华。在人类历史上,只有共产主义者,引起动的历史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能组织和带领人民群众为之而奋斗,能够使个人的“以天下为怀”的优良美德和品格,在其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最大限度的得以实现。同时,孔繁森的事迹和精神中,我们还感悟到,共产主义的精神,共产党人的境界,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类文明历史高度发展的产物。一方面它使以往的人类文明有了质的飞跃,另一方面她又蕴含着整个人类文明最辉煌的成果。正如列宁所说的,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有首歌唱得好:中国人说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中国人写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向他……“孔繁森精神”,正是诞生于中国这样的国度,它有着中华五千年优良品德和传统文化的根基。
公益无私、团结能群、刚严方正、德厚涵深、诚实守信、励志自强、亲敬相爱、克己省身……这些传统美德,祝酒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之魂。
人类历史进入到二十世纪,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并为“断代”,相反,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子孙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继承了这一灿烂文化,并使之升华,使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光大。孔繁森,正是这千百万优秀子孙中的杰出代表。
我们今天学习孔繁森,首先要学习他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候,在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结合中国的国情,特别是中华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理想、道德是分层次、分量级、分环节的,不可能统而化一、千第一篇范文律。学习先进典型人物,也应该注意分析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中所具有的各种层次,以便因人施教。这也是溯源“孔繁森精神”的意义所在。
现在正处在“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学习阶段,广大党员处在基层一线,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素质如何,表现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而且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党的先进性教育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深入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需要广大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忠实实践党的先进性。
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 篇9
孔繁森,1944年出生,山东聊城人,孔子第74代孙。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这表现出孔繁森心甘情愿为人民服务。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 乡的地震废墟上,还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收养孤儿后,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据,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鲜血蕴含着孔繁森对藏族孤儿深深的爱。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地广人稀,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可是,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工夫。为此,他曾率领相关单位,亲自去新疆西南部的塔城进行边境贸易考察。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学习孔繁森心得体会 篇10
孔瀪森,他两次赴藏,1994年11月29日在西藏以身殉职,在他的追悼会上有一幅挽联,上联是“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下联是“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孔瀪森是新时代的雷锋,九十年代的焦裕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想以“学习孔繁森,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为题,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共产党员是什么样的人
章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一规定反映党员条件的本质,明确规定了党员应该是什么样的人。这表明,共产党员要比一般群众觉悟高,这个觉悟集中表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政策和制度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责外,决不允许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一个共产党员在其一生的言论和行动中,处处要体现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特别是个人利益同党和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毫不犹豫地服从党和人民利益。这样的人才是共产党员。可是,我们有些同志在入党后,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有的甚至对共产主义的觉悟有所动摇,将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看一个党员有没有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精神,能不能在四个文明建设中起到模范的作用,以此作为衡量我们每一个党员同志的行为尺度。在我国搞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只有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自我牺牲精神的人,才是党的一员。
二、什么样的党员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党员是党的细胞,作为这个行列中的一员,它意味着对人民事业的责任,意味着共产主义的品德和风格,意味着让自己的正确言行影响和带动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意味着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的牺牲精神。党员的称号是与党的声誉和威望连在一起的。虽然一个党员不能代表整个党,但是我们平时看党往往是从某个党员的形象来认识的,党员又是党组织的细胞,只有珍惜自己的光荣称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党增添光彩,如果党员的言行玷污了党员的称号,损害了党的声誉,就不是合格的党员。
目前,我们有很多同志有这样一种说法,平时在工作中好像大家都一样,党员不党员看不出来,有的甚至说有的党员还不如普通老百姓。我们承认目前有少数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的甚至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尽管这些人为数不多,但是他们给党和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群众对这些有意见有看法是对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和平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员的模范作用、牺牲精神都溶在平时的工作中,并容易发现他们的不平凡行为,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党员不仅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牺牲精神,而且在平凡的工作中也默默
地奉献自己,如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如武汉市公共汽车一厂的乘务员李敏,新洲县新集镇农民陈晓南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要全面地看,要看主流和本质,要作具体分析和对比。所以,我们大多数党员是好的。就我们身边来讲,有很多党员都在各自岗位上独当一面的工作,而且能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与名利,在各项政治活动中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有的同志默默无闻的工作,有了成绩不骄傲,从不争名争利,在大事大非面前敢于讲真话,立场坚定,在各项服务活动中满腔热情,长期工作以来没有与基层的服务对象发生过争吵,维护了大局利益,不骄不躁按原则办事。有的同志工作能吃苦,在盛夏酷暑积极服务于基层,这些都是我们身边比较合格的党员。
我们党员生活在社会上,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发生矛盾时,不容易把前两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有时也立场动摇,经不起发财、享受的诱惑,走上犯罪的道路,也有党员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存在着:放松对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学习,安于现状,存在着别人怎么干我就怎么干;有些党员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纪律松弛,犯自由主义,大发议论,根据某人某事某一句话捕风捉影(或者是无中生有),传播小道消息,搞得人心不安,工作受影响;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三难的现象:批评别人难,接受批评难,作自我批评更难,多数人是“多栽花,少栽刺”为原则,以不得罪人为立身之本,你好、我好、大家好,对是非问题不开口,遇到矛盾绕道走,四处讨好,左右逢源;修养性差,党性修养、个性修养都不够,遇事急躁,说话语气高傲,好像别人都不如他有能耐,结果与同事或服务对象关系紧张,对工作也产生了不良影响等等。对于这些不良现象,我们党员应该是什么态度呢?首先使要加强党性修养,努力学习政治,学习我们身边人的优点,按党章办事。第二按照党员的标准,对照衡量检查自己的言论、行动和思想,经常想想自己哪些方面符合党性原则,哪些行为不符合党性原则。符合党性原则的就说就做,不符合的就不说不做。在人前要遵守规矩,在人后要谨慎,要有高度的自觉性,严于律己的精神。只有这样,党性修养、个性修养、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才会不断提高,才能起到带头作用、骨干作用、桥梁作用。
三、学习孔繁森,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判断一个党员是不是合格,要看他是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是不是执行党的决议,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完成本职任务,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我们宣传孔繁森,学习孔繁森,他是我们党的优秀分子,党的优秀干部,是我们每一个党员的榜样。要做一个合格的党员,就必须认真学习孔繁森,因为孔繁森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具有时代意义的楷模。我国的发展有三个转折期,第一个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第二个转折期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第三个转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雷锋、焦裕禄是我国实现第一个转折期
后出现的先进典型,他们的模范事迹教育和鼓舞了整整一代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广大群众,至今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孔繁森同志则是实现第二个转折后我们党内出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先进典型。这在转折期之后,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其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特点是,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疑是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就是能不能坚定不移地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列,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出自己的重大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的确出现了许多的情况、新的问题。例如,经济利益、经济效益变得突出了;个人物资利益受到重视;人们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部形式大大丰富,金钱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同时各界交往日益频繁等。无疑这些大变化符合社会发展规划,有利于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利益。但是,历史发展难免利弊交织,尤其在体制转型期,新的矛盾不断出现,正效应与负效应常常伴随而来。于是,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腐化思想也开始滋长、蔓延开来。不突出的问题变得突出了。这种情况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上,种种困惑出现了。这样对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在新形势下,还要不要坚持共产主义思想信念,要不要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要不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这几个方面孔繁森同志给了一个很合格的答卷,树立了榜样。
孔繁森同志牢记党的教导,坚持理想信念、宗旨、作风不动摇。一方面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为改革开放建功立业;另一方面,保持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廉洁奉公的本色,拒腐蚀,永不沾。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表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和阶段,千变万变,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没有变也不能变,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没有变也不能变,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没有变也不能变。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共产党员始终坚持共产主义奋斗目标。
孔繁森同志牢固地树立并始终不渝地实现了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忠于党、忠于人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立党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待人生之路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
对待组织,他五项忠诚,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党指向哪里他就奔向哪里,党需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不讲任何价钱,不提任何条件。
对待人民:他无限热爱,他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他把为人民做奉献看成是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光荣。
对待事业:他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专心致志、全力以赴。总是坚持工作第一,在工作中又总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创出一流的成绩。
对待艰苦:他不退缩,总是精神焕发,迎难而上,以接受最苦的任务为荣,以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为乐。
对待家庭:他爱母亲、爱妻子、爱儿女,但是只要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他就毫不犹豫地以小家服从大家。
对待自己:他一贯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克己奉公,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不求索取,只知奉献,甘当“铺路的泥土”。
对待名利和金钱地位:他看的很轻、很淡,从不计较,从不向党和人民伸手,从不以权谋私,看到别人有困难,总是慷慨解囊。
我们从孔繁森的行为中,看到了雷锋同志“对待同志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夏天般的火热”。“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看到了焦裕禄同志“心里总是装着群众,惟独没有他自己”,孔繁森为我们党员同志树立了一面旗帜,我们全体党员都要以孔繁森同志为一面镜子,一把尺子,经常照一照,量一量,取长补短,不断进取,使自己真正经得起各种严峻考验,真正无愧于我们的时代,无愧于党员的光荣称号。
四,在学校,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我们在谈到“共产党员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党员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怎样“学习孔繁森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后,再来谈谈在学校里,我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我觉得,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是要努力做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提出的 “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我们各自应根据自身工作职责,认真思考:1.行政干部如何以人为本,热心服务,廉洁奉公;2.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如何尽职尽责,认真组织本组教学教研和本组班级活动;3.班主任如何悉心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学科教师如何潜心教学与科研,创一流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讲到的“五带头”,关键是做到“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在学习上,带头认真搞好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工作中,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语文孔繁森的教学反思 篇11
这一课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么让孩子能准确地找到这句话呢?我在预设中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们,请读一遍课文。看一看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为什么?”我想,肯定有大多数的孩子一下子就能找到。但实际上课时并不是这样的。生说:“这一课是围绕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来写的。因为课文说了孔繁森为了这两个孩子去悄悄献血。”又有人说:“1992年,拉萨市发生了地震,这句话是中心句。因为不发生地震,就没有抚养孩子、献血这件事了。”吴笑一下子就找对了。她说:“因为全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听后,我没急着肯定她的答案。而是引导孩子们来展开讨论。“小朋友们,他们说得都有道理,可谁说得正确呢?”
这时,我向孩子们说:“如果让你读了课文后,来做一道填空题,孔繁森是一个的人。你怎么填?”大家异口同声说是“优秀”。“那再想一想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时大家都明白了,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而写的了。
【孔繁森评语】推荐阅读:
15孔繁森12-03
学习孔繁森有感09-22
读孔繁森的诗有感05-16
电影《孔繁森》观后心得体会07-21
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努力践行“三严三实”07-18
看《孔繁森》电影的个人精选观后感06-16
孔繁森纪念馆07-19
参观孔繁森纪念馆感想05-21
迎五四庆百年学繁森守初心团课心得07-04
职高学生评语评语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