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纪念馆

2024-07-19

孔繁森纪念馆(精选13篇)

孔繁森纪念馆 篇1

“七一”建党九十周年学习感想

炎炎夏日,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90周年华诞。七月一日上午,在***副总的带领下,**党支部及***公司党员代表来到孔繁森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从1921年建党,到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武装打响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直至今日,风风雨雨的90个年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过程,此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批为了党,为了国家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孔繁森同志是和平时期涌现出来的一位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的楷模。

和平年代或许不再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但是能够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勇敢的站出来,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的高于一切,这种精神是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人,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的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强。这种信心是建立在个人能够在公司需要的时候能够站出来的基础上的。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更应该有这种觉悟,坚持“党指挥枪”,充分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战斗精神。

孔繁森纪念馆 篇2

关键词:军事类纪念馆,军事特色,观众接待

作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平津战役纪念馆, 在免费开放的5年当中, 馆领导一直高度重视, 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合力, 整合资源, 在观众接待过程中探索出更适合自身军事类纪念馆优势特点的接待方法, 提高观众服务接待水平, 拓展和延伸纪念馆的功能和作用。现就一些经验做法及设想与同行们交流。

1 军事类纪念馆的特点

(1) 纪念性:军事类纪念馆大多是以纪念军事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 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况, 具有纪念性的特点。如平津战役纪念馆, 是党中央为了纪念中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而修建的, 在展览内容中突出了“纪念性”, 如平津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名录、在平津战役中涌现的英雄的照片, 参加平津战役的大部分部队荣获的锦旗等等。 (2) 专题性:军事类纪念馆是以军事为基础, 特别展现某一件历史事件, 从头至尾只围绕一个主题, 突出了“专题性”。平津战役纪念馆作为军事题材的专题性纪念馆, 紧紧围绕着平津战役的决策、实施、人民群众支援前线, 平津战役胜利的意义以及在平津战役中涌现的英雄和牺牲的烈士的事迹等内容进行了展示, 从始至终贯穿了平津战役这个专题。 (3) 客观性:客观地记录和展示军事内容, 是军事类纪念馆遵循的原则, 也是其显著特点。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展览内容, 非常客观地再现了历史, 例如, 林彪在平津战役中任前线总指挥, 他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在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展厅中客观的展出了林彪个人的照片, 以及他和罗荣桓、聂荣臻研究作战的照片等。 (4) 特色性:军事类纪念馆大多是以战争题材、军事国防为内容的, 突出的就是军事特色。平津战役纪念馆在展览陈列中尤为突出了军事特色, 尤其是展厅中展出的人民解放军在平津战役中使用过的枪支、在胜利广场上陈列的坦克, 再有以十三件大型兵器组成的军威园等, 都明显的突出了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军事特色。

2 免费开放后军事类纪念馆观众的特点

(1) 大批量的旅游团体:近五年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红色旅游总体思路, 全面推动了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大批的旅游团体来到了博物馆、纪念馆, 从实际工作中, 我们也明显感觉到, 像“红色旅游”、“爸妈之旅”之类的大批量旅游团体也来到了军事类纪念馆, 较免费之前的观众量呈现出大幅度的上升。

(2) 节假日参观者:近几年来, 我们在工作中明显发现, 原来在节假日中选择逛商场、到公园游玩或去看电影的人, 会想到选择到博物馆、纪念馆逛一逛。

(3) 外来务工人员:纪念馆的免费开放, 使公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之前, 因为门票收费,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而言, 大多望而却步。但从免费以来, 他们便成为参观者的新成员, 其中军事类纪念馆也是他们热衷于参观的地点之一, 其特点归纳为:对于新鲜事物的求知欲强, 但本身文化知识层次面不高、对于军事纪念馆的认知较少等。

在粗略的分析和研究了免费开放后军事类纪念馆的观众特点后, 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真正对军事类纪念馆感兴趣的观众最多只占到参观人数总量的一小部分, 而单位、学校和旅行社组织性的参观人数占到了绝大多数, 再有少部分的人群是自发的到纪念馆休闲放松的。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特点, 面对不同特点的人群, 我们的接待服务就不能千篇一律, 而要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来接待, 但目的是一致的, 就是要让每一位到军事纪念馆参观的观众真切感受到军事类纪念馆的魅力之所在, 从而爱上这类纪念馆, 充分发挥军事类纪念馆的教育功能和作用。

3 军事类纪念馆免费后观众接待中遇到的问题

在免费开放后, 各大博物馆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观众盈门, 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如参观秩序较为混乱。由于缺乏参观博物馆的基本常识, 而导致对工作人员的善意提醒的误解, 以及对文物展品和对馆内公共设施的为人损坏等种种问题, 但各大博物馆及时出台相应对策, 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平稳渡过了“免费磨合期”, 为公众营造了良好的参观氛围, 精心打造不同品牌的文化盛宴。

军事类纪念馆在接待过程中除遇到以上问题的并得到解决的同时, 还遇到本身特有的一系列问题:

(1) 兵器安全和保护方面:每座博物馆、纪念馆的安全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由于军事类纪念馆是以军事为主题, 枪炮、坦克及大型武器装备成为这些场馆陈列展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军事类纪念馆吸引观众眼球的亮点。兵器安全和保护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在参观过程中, 很多观众对这些兵器持有好奇的心理, 总想去亲自操作尝试一下, 虽然这些武器在陈列之前均做过安全的专业处理, 已经不能再正常使用, 但其安全和保护问题仍然是纪念馆安全的核心。虽然我们在其周围设置了围栏和警示牌, 但有些观众仍然不顾警示语, 跨过围栏, 到枪支台上面去“探索”, 而且这种现象屡见不止, 使得我们原本较为重要的兵器安全和保护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2) 讲解接待方面:军事类纪念馆不同于其它自然、科技、综合类博物馆, 内容较为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兴趣。根据上述对军事类纪念馆特点的简单分析, 加之观众的特点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 在讲解接待中出现了如下问题:

首先, 面对大批量的“爸妈之旅”、“红色旅游”等团体, 一般情况下导游会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对于讲解员来讲,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讲解, 很容易出现讲解内容缩水、讲解语速过快, 对战役内容讲解不清楚、不详细等问题, 使观众形成了“跟风式”的参观, 没有达到预期的参观目的。

其次, 对于节假日参观者和外来务工人员, 他们参观博物馆的目的为休闲娱乐, 在他们看来, 请讲解员做讲解实在不实惠, 基本上采取自由式参观的方法。军事类纪念馆的内容大多涵盖了背景知识、战略思想、战略战术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通过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 才能更好地领略其中的真谛。

最后, 因为军事类纪念馆具有较强的军事特点, 其讲解词中也会频频出现一些专有名词和军事术语, 例如, 在平津战役纪念馆的讲解词中, 会出现“包围新保安、张家口, 切断平张线”这样一句话, 对于一般的参观者来讲, 新保安这个地方很多人没有听说过, 不知道其位置何在, 战略地位怎样?再有, “平张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切断平张线?这对平津战役的胜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诸如这样的例子在讲解中还有很多, 大部分参观者对这些词语的了解较少或根本不了解。当我们认清这些问题后, 采取了根本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些关键问题。

4 策略方法及设想

4.1 讲解接待注意细节和细化

提高博物馆接待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看似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及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不断地提高接待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在免费开放后, 面对上述讲解接待中的问题, 我们做到注意接待细节、细化讲解词及创新宣讲形式。

(1) 在面对大批量团体参观者, 且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时, 我们从平津战役的精华方面着手, 以点代面、重点突出, 短时间内让观众对平津战役的历史和纪念馆都有深刻的印象。

(2) 增设义务讲解员。在免费开放后, 为了更好地做好观众接待和讲解工作, 平津战役纪念馆扩大志愿者组织, 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和老年志愿者, 专人培训, 优中选优, 考核上岗。在周六日和节假日期间, 增加义务讲解员上岗数量, 安排志愿者定时做好义务讲解, 较好地解决了针对节假日零散观众和外来务工人员义务讲解接待问题。

(3) 在讲解过程中, 遵循“观众真正能明白讲解员讲什么”的原则, 对于军事专有名词和军事术语等, 加以解释, 给观众清清楚楚的讲明白。另外, 军事类纪念馆中的内容并不是只陈列于表面上, 而是有许多背景知识, 这些背景知识的解释对于观众了解整个展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创新宣讲形式, 让讲解“活”起来。在免费开放后, 为了更好地发挥军事类纪念馆的功能作用, 进一步提高讲解接待水平, 平津战役纪念馆的讲解员苦练基本功, 并从2011年起, 将快板书、相声、表演唱等艺术形式与讲解相结合, 以更新更好的形式吸引观众, 拓展延伸纪念馆的教育功能。平津战役宣讲团先后走进军队、社区、大中小学校等, 进行主题宣讲报告会, 快板《不朽的岁月》、相声《夸夸咱爷爷》、红色歌曲演唱等形式深受观众好评。

4.2 逐步增加动手项目

(1) 增设CS真人实弹模拟对抗互动项目。为了发挥军事类纪念馆的特色, 2010年起, 平津战役纪念馆与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和天津市兵人俱乐部等单位密切合作, 依托军威园国防教育载体, 增加了CS真人实弹模拟对抗互动项目。

(2) 拟建立观众兵器操作园。根据观众对兵器的爱好度和好奇度, 拟建立观众兵器操作园, 复制一些在陈列中展出的武器装备、枪支等, 为观众提供亲自动手尝试的机会, 如:可以让观众下到坦克里面去看一看驾驶室是什么样子的, 体验在坦克中操纵坦克的感觉;对于典型的枪支, 也可以让观众亲自动手拆装, 了解枪的构造, 获得枪械知识。我们认为, 增加动手项目是帮助观众认识军事类纪念馆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不仅使观众学到兵器知识, 给其留下深的印象, 最重要的是可以解决展览陈列中武器枪支的安全问题。

先民纪念馆 篇3

在中国古代,很多家族修造有气派程度不等的家族议事建筑,人们管它叫祠堂。听父辈们说,德高望重的人过世之后,都会在本家族的祠堂里停上几日,供后人们瞻仰凭吊,慎终追远。

遥远的南非也有这样的祠堂。幸運的是,我见到了南非最大的“祠堂”。南非把它叫做“先民纪念馆”,又称为“开拓者纪念堂”。

天作之合的建筑

先民纪念馆位于南非北部比勒陀利亚(茨瓦内)城市南部入口处的一座小山上,完全由石头建成,从远处看,整个主体建筑就像一个巨大的纪念碑,高高耸立,十分惹眼。由于它的四周地势偏低,远远地,你的眼光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被吸引过来,不论你知不知道此“碑”为何物,都会好奇地打量。

先民纪念馆中间微微凸起,四周略低,看似低调,实则匠心独具。我以为,按照现代传播学理念和公众心理,先民纪念馆应该是特地选址于此,设计者想要的应该正是这种“仰视效果”。有这样一个数字可以为证,每年约2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观光客,访问先民纪念馆。这样一个数字对于一个类似于博物馆的建筑而言,应该是相当不错的。在人们心里,先民纪念馆无疑是南非最具魅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纪念馆所在的自然保护区,有很多如大羚羊、斑马、黑斑羚、跳羚、山苇羚和白尾角马等野生动物,还有很多如豺、猫鼬和蹄兔等小型动物,可供游客近距离观赏。

先民纪念馆配备有齐全的生活设施,包括数不清的美食餐厅,每天提供简餐和点心。同时在纪念馆里还配备着出售纪念品的商店。来此一游,可以吃吃景区提供的美食,适当选购一些景区纪念品……这里不仅历史气息浓重,而且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显然,设计者十分专业地考虑到了游客的心理,把这样一个纪念馆放进自然保护区里,可谓天作之合。

这样的旅游佳境,是任何游客也不愿错过的。但凡这样的地方往往会勾起人们的记忆,这样的记忆不论肤色与种族。

这个独特纪念馆是为了纪念那些于1834年至1835年期间,为了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而赶着牛车,远离开普半岛的布尔人祖先(南非荷兰人)而特地修建的。他们是最早进入南非的欧洲先驱者,建筑也因之成为南非排名前十位的历史文化景观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先民纪念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纪念馆,它还管理着遗迹机构以及国家范围内各种各样其他的纪念碑和历史文化遗址。这样特殊的身份,也利于管理和归类。

据说,先民纪念馆还有更宏大的理想——在纪念馆的遗址上建造另一个旅游景观——遗迹中心。其主题为“20世纪的南非白人——灯塔和桥梁”。这将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全面、客观、准确地描述南非白人在南非历史和发展上所作出贡献的博物馆。

这样一个市场意识和政治意识俱佳的结合体,在发达的西方国家都堪称一绝,能出现在非洲的大地上,的确算得上奇迹。

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汽车经过一段弯曲的公路上行,这幢巍巍的建筑仰视之处便是。下车过后,拾梯而上,最先进入眼帘的,是正面的一座青铜雕像,这座主题为“一位母亲保护着两个孩子”的雕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给人一种凝重的美。母亲拖着两个孩子欲哭无泪的表情,眼里无助地看着远方,也正是刻画了在疲惫迁徙过程中,精彩的历史一瞬。整座建筑由石头的本色组成,呈灰褐色,而中间嵌进这样一个青铜色物品,无论从色彩美学意义上的反差,还是从建筑意义上的搭配,都可谓浑然天成,无懈可击。

再往两边看,纪念馆基座四角各有一个手持火枪的巨型男子石雕,在墙面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威武。原来,这四条汉子代表大迁徙中与祖鲁人战斗的布尔战士。以这样的方式,把他们巧妙地展示在最佳位置,显示出设计者对这些战士的足够尊重,也体现出布尔战士在南非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比勒陀利亚南郊山丘上的巨大建筑物,由著名建筑师Gerard Moerdijk设计而成,用了11年时间修建(1938年-1949年)。先民纪念馆的整体结构和宏伟气势,会让每个参观的人印象深刻,就如同身处一个矗立了上千年的纪念馆一样。犹如一个石头垒的高大雄伟的土堡,越发走近,就越发有一种高大神圣之感。纪念馆的讲解员告诉我,这幢建筑呈四方型,基座四边和建筑高度都是40米。但看上去,因为视角效果高显然要突出一些。

精美的建筑除了令人震撼之外,往往会贯穿设计者的理念,建筑自己本身会说话的。先民纪念堂就是这样一个建筑,走近它,便有一种不断想“读”下去的欲望,虽然不足百年,但一看上去却历史厚重,成为活着的历史文物。虽然语言不通,文化迥异,但美是相通的,建筑语言就是世界语言。

进得大门,便可看到一个圆形大厅——英雄大厅。大厅有4扇巨大的拱形镂空窗户,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暖暖的黄色。

英雄大厅为上、中、下三层,一楼大厅在中层,内壁四周墙上嵌了27块汉白玉浮雕,这些浮雕反映了南非著名的玻尔战争全过程,每一幅浮雕都讲述该战争中一个完整故事。当然最为著名的,就是南非人大迁徙的情景。

nlc202309082222

圆形的内墙是一圈白色大理石浮雕——据说这组92米长的大理石浮雕,特地在意大利经过无数艺术家的艰辛努力方得以完成。这组浮雕生动地表现了南非人迁徙、被杀戮、征战、争取解放等过程……这一切,与地下室里移民先驱们当时生活、学习和工作物品的展览厅和世界著名的纪念塔礼堂无形中联合成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了先民纪念馆的“主轴”。

大厅正中间有个直径为数米的大圆孔,站在圆孔边沿,可以看到底层中心处的圆形图案里,摆放着一个长方形物体,走近一看会吓你一跳,原来那是一口石棺——衣冠冢。

原来这个象征性的墓穴,是作为布尔人祖先永久的安息之地,接受南非人的祭奠和顶礼膜拜。余以为,这样的表达无论是东西方还是黑白人种,无论是文化背景的不同还是风俗习惯,都有一种殊途同归之感。

无论从精神上讲还是从地理上讲,这里都是整个纪念馆最神圣的地方,是纪念馆的“心脏”,也是纪念馆的高潮部分,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他”徐徐展开。

我们也能感受到,建筑设计家们在“这一点”上,真可谓煞费苦心。事实上,当我从解说员的口中得知另外一个“背景”时惊得张大了嘴巴。

每年12月16日正午12点的时候,纪念馆就会出现一个十分奇特的景象——这一刻,阳光会准时穿过纪念塔穹顶的特别通道,直接“射”到纪念馆最神圣的“心脏”——石棺之上。

为什么会在12月16日这天出现这样奇特的景象?12月16日是个什么样的特殊日子?

翻阅南非不长的历史便可获悉,12月16日在南非原称“丁冈日”或“誓言日”,是为了纪念1838年的這一天,向北迁徙的南非布尔人(荷兰人后裔)打败祖鲁王丁冈、夺取了南非内陆大片土地而设立的。也正是这一天,布尔人手握长枪对付手持长矛的祖鲁人,使祖鲁人的鲜血染红了恩康河。

1994年新南非政府成立后,这一天被改名为“和解日”,寓意是希望南非黑白两大种族面向未来,和平共处。

原来,这些都是经过精心计算出来的,阳光孔道是经过特别设计的,建筑物顶部有一个十分狭小的开口。此刻,科学与宗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以阳光为媒,寓民族和解。一“主轴”,一“心脏”,从两个维度让来自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受众,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大厅的地面是大理石的,站在纪念馆最高的地方向下看,大厅全景尽收眼底,如果你不停地动,眼前就会出现一种幻觉,好像大厅的地面变成了水面,一圈一圈的涟漪向四处蔓延开来。

我缓缓靠近大厅,走近那个带有几分神秘的圆圈,再走近那更为神秘莫测的“心脏”,定睛一看,方发现那石棺是用红色花岗岩做的,上面还工整地刻着一行英文——“ons vir jou, suid-Afrika”。“一切为你——南非”,不知为何,顷刻之间,我竟眼噙热泪。

在一排挂毯镶的玻璃框里,有一件针织品上描述着大迁徙时期的场景,解说牌上写着 “织锦”,据说是9个妇女用了8年时间才得以完成的。大厅里还有一幅画,是用三幅画拼接起来的,讲述的也是大迁徙中发生的故事,画的名字和空棺上面的字一样,也是“一切为你——南非”。

其实因为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关系,我不知道这样的感动还有多少。那些入情入理,从一些些小的点和草根人物出发,然后用世界语言去表达,让所有人都能看懂的做法,应该给我们很多启迪。

乘坐电梯,我登上穹顶,上面的通天小窗口已经近在咫尺,我向上望了望,又向下俯视,那特殊的石棺显得深邃莫测,遥不可及,几扇大的窗户和比利时进口的玻璃,格外晶莹剔透,增加了些许神秘感。

此时我似乎明白了,建筑者为何特意将电梯留在肩部而没直接到顶部,是为了专门留下最后十步石梯,让来者特地一步步登高,感受其间的莫测与伟大。

从穹顶再到顶层廊道,设计也很是考究,一块块看似粗糙的石头,金字塔般精致地砌在一起,很有气势,让人置身于这石林之中,就是来体验渺小的。漫步廊道中,有一种走进时空隧道之感,廊道尽头就是观景台,廊道的设计很有意境。在观景处,比勒陀利亚城市风光一览无余。

惊讶和启迪还在不断地冲击着我,直到走出纪念馆,绕馆一周,我目击着纪念馆四角那神圣的雕像,再一眼洞见外墙内侧雕刻的64部牛车时,耳畔响起解说员轻言细语的声音:“我们所在的纪念馆位置,正是大迁徙结束的地方……”我不禁为之一颤,这个构思太完美了。

围绕着纪念馆主体建筑的圆圈外墙,雕刻有真实般大小的64部牛车,每一辆马车高2.7米,那些北上的布尔男人用牛车围成一个圈儿,将妇女儿童放在中间,依托“牛车掩体”,使用手中的火枪,射杀为保卫家园而战的祖鲁黑人。

这些雕塑用64部牛车列阵似的突出表现,也正是纪念馆的宗旨所在。因为先民纪念馆的建立,正是为了纪念南非历史上著名的“牛车大行进”的民族大迁徙而修建的——19世纪30年代,布尔人在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排挤下,成群结队从南非的南部向北转移,历时三年之久迁徙来到这里。

远远地,你必须仔细看,才能看到墙上雕刻的那些牛车。

精彩还未停止脚步。主体建筑四周每个角上都塑有一尊石人,每人足有五米高,这四只角的四尊彪形大汉,形如我们传统门神里的四大门神,站在底部须仰视才见。四人中有三人是普通建设者的形象,一人便是比勒陀利亚,其间的喻意我不是特别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作为南非史上的一个伟人,比勒陀利亚志与普通劳动者一样,进入历史,也进入不朽。

铭记历史

这幢建筑建成的时间我们中国人很好记住——1949年。

事实上,以这样的方式让后人记住先贤还有很多,比如美国的华盛顿纪念塔,比如法国的先贤祠……21世纪开启之年,我有幸到法国并去过先贤祠,其建筑上面的文字感动着无数人,同时也让我深深地铭刻于心——“Aux. grand’s hommes,laPatrie reconnaissance”(意即“伟人们,祖国感谢你们”)。

nlc202309082222

人死了,便住进了一个永久的地方——墓地。生前的亲朋好友,如果对他思之过切,便来到墓地,隔着一层冰冷的墓室石板“看望”他,扫墓的全是亲人。

然而,先贤祠属于例外。去到那里的人,非亲非故,很多是来自异国他乡的陌生人。有的相距千山万水,有的相隔数代。就像我们,积攒数年甚至数十年,千里迢迢去看欧洲的文明,去看那些为文明奠基的伟人:卢梭、雨果、巴尔扎克、莫奈、德彪西等等一大堆在我们想象中的名字。

严格而言,这应该算得上一个南非白人“移民纪念馆”。

直到1994年曼德拉当上总统之后,特地将先民纪念馆重新作了诠释——称这是消除黑白种族争端、永葆和平的见证。

从解说员口里我知道,对于此前的南非统治者而言,这里是纪念荷兰统治者的先民们。据说此前黑人是近不得半步的,一律拒之门外。

曼德拉一直以非暴力的温和派而著称,或许这与他那18载牢狱生涯莫不关系。试想,18年的磨砺能把一个小伙子变成一个糟糠老头,还磨不平内心深处的棱角?

让世界游客来此一游并昭告世人,让人了解并记住那段历史……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真可谓用心良苦,效果显著。

事实上,这也是来南非的人们所热切渴望了解的。漫步260多级台阶,比勒陀利亚城市景色尽收眼底,另外一座小山头的总统府在金色的阳光下赫然醒目,与先贤祠遥想对视,难道这是刻意的安排?

比较有意思的是,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有三个首都的国家,一是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是总统府和国家行政机关的所在地;二是立法首都开普敦,是国家议会所在地;三是司法首都布伦方丹,是国家最高法院所在地。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将权力分别下放到三座城市;三权分治,分别在三个地方治理国家。一个国家,三个首都,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站在先民纪念馆的最高处遥遥相望,比勒陀利亚半山之上的总统府清晰可见,地面上看,这种高高在上且气度非凡的建筑显得霸气十足,总统府也就有一览众山小之感。然而身处先民纪念馆的云端看过去却完全可以平视。总统府是欧式建筑,正面的主体建筑是半圆形的两层花岗岩楼房,在半圆形直径的两端各有一个类似教堂钟楼的方体圆顶的建筑物,在每座“钟楼”的一侧又有一排与对面的“钟楼”一侧相对称的二层楼房与之相连。

总统府下面有一个很大的草坪兼花园,这既体现一国之尊,也成为各地游客到此一游的绝佳景点,拉近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距离,有点像美国的白宫,你可以无限度地走近它。

可以说,作为一个历史的储藏所,无论是地理位置、设计理念,还是景观配置、营销策划,先民纪念馆无疑都是成功的,它甚至可以成为世界博物馆的一个经典范例。

而先民纪念馆给予我、震撼我的,却比想象的还要多。

今天,先民紀念馆是南非参观人数最多的遗址类景点,也是南非排名前十位的历史文化景观之一。2006年它还荣获“非洲最佳博物馆称号”。

深藏着一个厚重南非的先民纪念馆,你的奇迹还不仅如此。

参观孔繁森纪念馆学习心得 篇4

孔繁森离开十年了,但是他的精神,他的事迹却永远激励着我们。1979年4月,孔繁森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自觉服从组织的安排,毅然放弃“高堂在,不远游”的古训,告别年逾古稀的老母、体弱多病的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孩子,到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历时三年之久。1988年,已任聊城行署副专员的孔繁森二离桑梓,任拉萨市副市长。1992年12月,二次赴藏已期满,由于工作需要,自治区党委希望他到条件更为艰苦的阿里地区任地委书记,此时,他又一次舍小家顾大家留了下来。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行程8万多公里,跑遍了全区106个乡中的98个,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寻求阿里地区摆脱贫困,实现富裕的振兴之路。西藏高寒缺氧,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阿里地区又是“ 世界屋脊的屋脊”。可是,孔繁森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待这些困难,忘我工作。他严以律己,清正廉洁,从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私利,相反他还用自己不高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经常为患病的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每到一个地方,孔繁森都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

在岗巴县工作期间,他和群众一起收割、打场、挖泥塘;在拉萨工作期间,他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而奋斗,赢得藏族同胞的爱戴和尊敬。“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是孔繁森精神境界的真实写照。孔繁森走了,但他的精神仍然被阿里人民传承着。

孔繁森同志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优秀领导干部中的杰出代表,他有着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当前,正当全国上下兴起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高潮,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事迹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认真学习。

孔繁森纪念馆 篇5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我局组织参观了“四保临江纪念馆”和“陈云纪念馆”。我局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四保临江纪念馆”这里凝聚着革命英烈的民族之魂,浓缩了临江老区人民踊跃支前、拥军优属、参军参战的光荣革命历史,走近它,就如同走近了震撼。深刻的历史永远不会被时间遗忘,深厚的情感永远不会被人民淡漠,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不能清晰地说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但是即使是在平平凡凡的人群中依然可以感觉到对历史、对牺牲的崇敬,正如人心永远是柔软的。先烈已是远去,深情依然还在身边。揭开历史厚重的面纱,四保临江的意义愈发明显。就当时的局势来说,解放全国东北是关键,解放东北辽沈是关键,而解放辽宁临江则是关键。倘若没有四保临江,就不会有后来辽沈战役催枯拉朽的胜利;倘若没有四保临江,就不会有后来解放军一路挺进的辉煌战绩。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极具战略价值和历史意义,它推动了整个东北战场的进程,推动了整个中国解放战争的进程,推动了新中国灿烂扬帆的航程。

陈云同志的一生为了党、国家和人民,始终任劳任怨,战斗在最前线,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胸怀。尤其是他那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同志在延安学习马克思主义时的心得体会,也是他革命一生的信条。正是这种执著和追求,塑造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从陈云同志身上我可以感受到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就需要时刻注重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地履行自己的党员责任,提高自身对党对群众的责任意识,才能真正从作为整体细胞的个人身上展现党的先进性。坚持党的先进性与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两者是统一的,是相互促进的,这是我们党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是我党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据。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每一位党员都要不断努力拓展自身先进性的素质和内涵。这就需要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就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自身做起,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团结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同进步。

参观活动已经结束了,但学习不会结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仍然需要努力,陈云同志是一座丰碑,我们要学习他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伟大的人格力量、严以律己的可贵品质。我们也要像诸多如陈云同志的革命先辈那样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自己战线上努力实现自身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篇6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主馆区座落在建军东路北侧,于1986年10月建成对外开放。南北长330米,东西宽110米,占地50亩。共分群雕、碑林、展厅、园林四个景区。广场正中立有一座11.75米高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碑的正面为李先念的题字,背面刻有黄克诚写的《盐阜会师记》碑文,碑前有喷泉。广场东西两侧屹立着 “英勇战斗”和“拥军支前”两组高5米、宽7米的用花岗石雕刻而成的半圆雕、高浮雕组合的高大的红色花岗雕塑。桥头两旁各有一座用整块汉白玉雕成的少先队员塑像。两侧碑廊分别陈列着老一辈革命家以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知名书法家作品的石碑120余块。

展览大厅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造型体现新四军的“四”字,正面上方东、西各有一幅“新四军盐城重建军部”和“新四军八路军会师”的花岗石阴雕画。两幅中间是新四军佩戴的n4a臂章图案。门前挂着李先念题写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金字匾额。大厅左面墙上,江泽民总书记的题词:“江淮英杰,卫国干城”,高度评价了新四军的丰功伟绩;右面墙上,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中华儿女们记着:你们的幸福生活是用血换来的!”教导后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发扬光荣革命传统;正面巨幅屏风上,镌刻着毛泽东的手书《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屏风两旁挺立着陈毅、刘少奇、张云逸、赖传珠、邓子恢五位领导人的雕像,使人感受到“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重建新四军军部,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取消新四军的图谋,拯救中华民族于危亡的坚强意志。门前陈列着飞机、大炮、军舰等。展厅内陈列着较为完整、系统的新四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的史料和文物,展览大厅分为六个展厅,展出了新四军在华中坚持敌后抗战8年的1000多幅照片、大批文物史料及一批发绣、铁画、泥塑、油画等文艺作品。在内容上,形成以时间为序,以新四军全面抗战为经、以新四军各师和各个抗日根据地为纬的4个部分、32个单元,包括“进军华中,开辟敌后抗日战场”、“重建军部,全面加强部队建设”、“坚持抗战,纵横驰骋江淮河汊”、“反攻作战,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等部分。在展示手段上,将运用声、光、电于一体的现代化手段,突出重点,展示亮点,放大经典,使其对观众既有可观性、可知性、又有可悟性。

第一展厅主要反映新四军组建过程。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华暴行和全国人民抗日怒潮兴起,国共谈判达成协议,将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历史背景、新四军在汉口诞生以及改编后的新四军各支队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史料。

第二展厅主要介绍新四军的发展过程。主要陈列“皖南事变”和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华中新四军与八路军统一整编为新四军7个师;以及成立中共中央华中局、加强华中党的领导和建设,保卫和建设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资料。

第三展厅分别陈列新四军第一师、第三师和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开展反扫荡、反“清乡”,保卫根据地、积极进行战略反攻,扩大解放区的历史资料和文献。

第四展厅展出新四军第二师、第四师和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战,巩固和扩大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史料。

第五展厅展出新四军第五师和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在空前严重的日伪顽夹击与自然灾害下,坚持抗战,积极开展局部反攻,配合八路军南下支队发展鄂、豫、皖、湘、赣,以及新四军第七师和皖江抗日根据地,坚持斗争,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的史料和实物。

第六展厅系统介绍新四军第六师、第16旅反“清乡”、反“清剿”,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第一师主力南下,成立苏浙军区,以及抗战胜利后,新四军编入华东野战军为全国人民解放事业继续奋斗的历史。

新四军纪念馆的六个展厅,根据各抗日根据地的不同内容,采取了不同的陈列手段,每个师都有一面寓丰碑之意的石质浮雕旗帜,形成各师的整齐统一,各师展版均以长城的墙体为背景,既象征新四军的坚强与根据地的稳固,又保持着与第一展厅以长城造型相响应的联系。另外,在各师的展览内容中,还增设了有特殊或重大意义的场景,如反映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为 顾全抗日大局舍家弃子的大型超写实雕塑《陈毅托子》,一师的“火烧竹篱笆”,四师的“捉放 韩德勤”,六师的“阳澄烽火”等实景造型,都为显示新四军这座华中人民的抗日长城,起到了特殊 宣传效果。

新四军是英雄的摇篮,人才的摇篮,她为中华民族培育了为数众多的杰出人物。位于展览大厅二楼第二、三厅中部的“将帅馆”,陈列着340位从新四军中成长起来的、1955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将帅们的生平照片,这些将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南征北战,英勇奋斗,为全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济南老舍纪念馆对外开放 篇7

中国文化报报道, 前不久, 修缮一新的济南老舍纪念馆正式对社会免费开放。纪念馆以老舍在济南的生活创作为主题, 分“人民艺术家”“老舍在济南的足迹”“老舍笔下的济南”三部分。纪念馆又称“老舍旧居”, 是老舍1931年至1934年在齐鲁大学任教时的居所。在此居住期间, 老舍进入创作的黄金时期, 先后写出了《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长篇小说, 以及《月牙儿》《黑白李》《断魂枪》等优秀短篇小说, 同时还写出了诸如《济南的冬天》《济南的秋天》《不是公园的公园》《济南药集》 等咏赞济南的散文佳作。2006年, 老舍旧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济南市文广新局在多方支持下, 于2012年底将老舍旧居购归国有, 并确定了“既要保护文物本体, 也要注意环境整体保护, 使修缮后的老舍旧居与当地人文环境完美融合, 提升整个片区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的保护思路。

詹天佑纪念馆 篇8

工学之前途发达可期,实业之振兴翘足以俟,将不让欧美以前驱,岂仅偕扶桑而并骑。

——詹天佑

詹天佑纪念馆坐落在北京市著名的旅游景区——八达岭,是为纪念在我国近代铁路建设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爱国者詹天佑而建立的专题人物纪念馆,1987年建成开放。整个建筑形体利用现代手法,刚直的几何体与线、面的组合依山而建,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美以及丰富的内涵。

馆内展示了詹天佑先生为发展祖国工程事业奋斗终生的感人事迹,还展现了詹天佑从求学、投身铁路建设到抗清护路、拥护辛亥革命所走过的历程。

依纪念馆的石阶而上,一座长41.6米,高5.4米的大型浮雕呈现在眼前,成为整个建筑的主体。浮雕上雕刻着中国人民苦难的历史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生动地描绘出一幅中国人民站起来,共同建设祖国美好明天的美丽图画。

站在纪念馆平台上远眺群山,长城在群山中起伏,京张铁路从詹天佑纪念馆身边跨过,向远方延伸。伟人的风采与大自然的风光有机地揉合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在这里,你不但可以了解詹天佑光辉的一生,还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我国早期铁路建设的概况、技术及其成就。

孔繁森教案 篇9

红云小学

和盛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体会孔繁森关心藏胞,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一、课程导入

1、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关心小八路的毛泽东;勤奋好学的梅兰芳;一心为民的大禹。

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他就是孔繁森。(板书课题:孔繁森)

2、师:简介孔繁森。

有这样一位内地的汉族干部,曾经两次进藏,一次延期,视少数民族同胞为骨肉,最终以身殉职,倒在了他所热恋的雪域高原,实现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他就是孔繁森。这位模范干部的事迹,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树立了楷模。

(出示照片)

师:哪位小朋友能够告诉我“孔”字怎么写?你是怎么记住的?(提醒学生:孔,有四笔,左右结构。左边部分的第三笔是“提”,右边部分是竖弯钩,一笔写成)

3、师:那现在谁来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字?(指名读)

二、初读课文 生字教授

1、师:各位小朋友,现在先自己读一读这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呢,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好了,就把自然段序号给标好。

2、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啊?(4个自然段)

各位小朋友都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那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录音是怎么读的?(播放课文录音)

3、师:听完了录音,现在就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师:小朋友都读得很好,在这一自然段中出现了两个词语。(出示生字词:优秀 援藏)(领读词语,解释词语意思)优秀:非常好。

援藏:支援,帮助西藏地区的建设。

师:那你们是怎么记住“优秀”这两个字的?哪位小朋友来告诉一下老师?

(优:左右结构,左边单人旁,右边“尤”的第三笔为竖弯钩,最后写右上方的一点;秀:上下结构。上面是“禾”字,下面是“奶”字的右边部分。着重指出“乃”的笔顺是:横折折折钩,撇)(书空练习)

(1)想认识他们吗

(2)课文中还有一些难读的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出示其他的生字词,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认读)

4、师:我们再齐声的读一下第二自然段。

师:小朋友都读得很不错,文中出现了三个小朋友。(出示:曲尼、曲印、贡桑)(领读,同时说明“曲”是多音字)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尼”字的?

(尼:半包围结构。上面是“尸”字,下面是“匕”,读bǐ。着重指出:“匕”的笔顺是:撇,竖弯钩。撇不能穿过竖弯钩)师:“曲”也可以读作qǔ,可以组词:歌曲 作曲(着重带读)

师:那现在,小朋友们能不能告诉我这三个小朋友住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说出:拉萨市)

(出示词语:拉萨市;并带读)

师:谁能告诉老师,他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市:上下结构。第五笔(竖)与第二笔(横)相接但不出头)(解释拉萨市是西藏的首府,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师:因为曲尼、曲印、贡桑住在西藏,发没发现他们的名字和我们有些不一样?因为他们属于——“藏族”(出示:认读),我们属于——“汉族”(出示,认读),汉族和藏族亲如一家,我们亲切地称藏族朋友——“藏胞”(出示:认读)。当时,藏族比较落后,我们汉族就有一些人去那儿帮助他们,支援他们,这就叫——“援藏”。师:这个“汉”字你们又是怎么记住的?

(汉:左右结构,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又”字)

5、师:现在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师:孔繁森做了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出:献血)

师:但是医生最开始答应他没有?于是他再三恳求(出示),医生才勉强(出示)答应。

(领读:献血 恳求 勉强,同时说出“血”是一个多音字)师:这里的“血”(xiě)是一个多音字,它还可以读成“xuè”,血液,心血,血压。

6、师:全部小朋友再齐声的读一下第四自然段。

师:孔繁森献血后得到了营养费(引导学生说出,并出示),他用这些钱帮助(引导学生说出,出示)三个小朋友上学。藏族同胞们知道后都l流下了热泪(引导学生说出,出示)

(领读:营养费 帮助 热泪)师:你们是怎么记住“营”、“费”、“助”字的?  师:

7、从头读一遍所学生字词。

《孔繁森》 篇10

一、解题定“情”

1、 播放歌曲《公仆赞》

2、 小朋友,你知道刚才那首歌唱得是谁?歌里唱的就是--孔繁森。(出示照片)

3、 谁来亲切的叫叫他的名字?

4、 谁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吗?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故事,去认识她。故事的题目就叫--(板书课题)孔繁森。孔是生字,看老师来写,左边是个--(子字旁),右边是--(竖弯钩)

二、初读生“情”

1、 先听老师来讲这个故事。(范读课文)

2、 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想自己读一读吗?请你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好了,就把自然段标好。

3、 检查生字词。

(1) 小朋友都读得很透入,课文中出现了三个小朋友,想认识他们吗?(出示:曲尼、曲印、贡桑三个词,进行认读,同时说明“曲”是多音字)

(2)他们的名字和我们有些不一样,他们属于--“藏族”(出示:认读),我们属于--“汉族”(出示,认读),汉族和藏族亲如一家,我们亲切地称藏族朋友-- “藏胞”(出示:认读)。当时,藏族比较落后,我们汉族就有一些人去那儿帮助他们,支援他们,这就叫--“援藏”(出示:认读)

(3) 课文中还有一些难读的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出示其他的生字词,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认读)

4、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啊?(4个自然段)老师就请四位小朋友来讲这个故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做一个认真地小听众。

5、 读了课文,小朋友,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三、品读动“情”

(一)观看录像,入境动情

1、 让我们来看一段有关孔繁森的电影。

2、 课文中也用一句话来介绍了他,是哪一句啊?(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

3、 读读这句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 孔繁森就是去支援西藏,帮助西藏人民的,最后还因公殉职,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把你心中的感觉通过朗读告诉大家。(指导读好这句话)

(二)深入文本,品文动情

1、孔繁森为西藏人民做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课文讲的就是其中的一件。让我们接着往下学,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的第二自然段。

2、快速数一数,这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3、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话?

(1)谁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吗?

(2)是啊,就在1992年,西藏的拉萨市附近也发生了这样惨痛的事,许多人都被夺走了宝贵的生命,失去了可爱的家园。(幻灯片展示画面)

4、曲尼、曲印、贡桑都失去了亲人。(出示句二)

(1)你知道怎样的孩子称为“孤儿”吗?

(2)你觉得他们怎么样啊?

(3)那你能用朗读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吗 ?

5、三个孩子可怜极了,这时候谁出现了,自己读一读。(出示句三)

(1)小朋友,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儿女,他们平时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呀?

(2)孔繁森也是这样关心三个孩子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说话练习)

曲尼发高烧了,孔繁森

曲印衣服破了,孔繁森

小贡桑摔倒了,孔繁森

…………

(3)指导朗读

6、这就使故事的开始i,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四、 教学生字,收放有度

1、 出示生字“优秀”,认读

2、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学生说,老师范写)

3、 你在哪儿见到过“优秀”,什么时候能用上它们?

4、 描红、书写。

踏寻孔繁森的足迹 篇11

根据中共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委员会及中评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中评协在全国评估行业开展了以“感动”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陆续收到了来自上海、重庆、内蒙等全国各地的多篇稿件。篇幅虽不长,文字也不一定精彩,但每一篇都生动地记录着发生在评估行业里,我们身边的人和事。重庆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以共产党员为主要骨干的赴西藏阿里地区审计项目组,踏着孔繁森的足迹,走过了一段艰辛的路程,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进作用,塑造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向弟海同志怀着对家乡、对父老乡亲的深情厚意,写下了令人感动的文章“贫苦与希冀—西部表情”,他割舍不下的是那份扎根于心底的乡情和对父老乡亲的亲情……党员们用自身的行动作为跳动的音符,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乐章,他们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平凡、真挚的感动,而是心灵和精神的升华。在此我们将陆续刊登部分优秀征文,以飨读者。

——编者

7月1日,是伟大中国共产党的生日;也是我们赴藏审计项目组回到重庆的日子。这次西藏阿里项目现场虽然结束了,但一路上的点点滴滴,给我们的教育和影响却是深刻、久远的。

这次审计项目是受西藏自治区财政厅的委托,对西藏阿里地区粮食系统的财政拨款资金运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考虑到此次审计外勤工作条件比较艰苦,所里成立了以党员同志为主的审计项目组。这次西藏阿里之行,我们从拉萨出发,沿着孔繁森走过的路,从北线前往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阿里,再从南线回到拉萨,历时整整一个月。

在前往阿里的第二天晚上,严峻的考验就来了。晚上11点,我们赶到22道班,住进当地藏民的住房。一间房里有五张床,中间放着一个火炉,里面燃烧着牛粪,这就是屋子里唯一的取暖设备。而晚餐的方便面吃得我们直想吐,但在这高原上,没有其他选择,为了每天给自己补充必要的能量,只有强迫自己尽量多吃一点。当时,一位同志高原反应比较严重,大伙儿就把车上唯一的一罐氧气给她吸,问寒问暖,甚至忘记了各自的饥饿和疲惫。万万没想到,这仅仅是重重困难的开始。

第二天一醒来,就感到头像撕裂一般地痛,眼睛干涩得布满了血丝,鼻子像着了火一样难受,还凝结了许多血块,喉咙更是疼痛难忍。见此状况,一位同志断断续续地轻声说:我实在不行了,今天就可能坚持不下去了。其实,当时大家几乎都有这种感觉和想法。因为当地情况如此恶劣,我们的高原反应如此严重,谁都没有把握自己是否能挺得过去,是否能战胜缺氧的折磨,顺利地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想起临行前所领导对我们说的话:如果情况实在很严峻,随时都可以撤回,安全第一。那一刻我们真的产生了建议撤回的想法。但我们又不甘心就这样两手空空地回去。这次高原行,困难肯定会有的,这在来之前我们也已经预料到了,难道我们碰到困难就退缩吗?大家心里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是返回拉萨,还是继续前行?矛盾之间,我们想起了孔繁森。孔繁森同志在阿里一呆就是几十年,那时的条件要比现在要艰苦得多,他却能坚定不移地在这里工作、生活。而我们只是来出差,就是有限的一段时间,怎么就吃不消了呢?想想这些,不禁有些汗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有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应该敢于和困难作斗争,不被困难所吓倒。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我们还是相互鼓励着、毫不犹豫地登上了继续前行的汽车。一路上,我们都在悄悄地对自己说“坚持,再坚持一下,坚持,就是胜利”。

最为坎坷曲折的一天,要算从普兰返回拉萨的第一天了。从帕羊到仲巴,一路上都是沙地。让我们最担心的事情也终于发生了——车子陷入了沙地之中!当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天空布满乌云,远处电闪雷鸣,天色暗得让人恐惧,眼看暴风雨即将来临。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心中都紧张起来,因为在这野外的晚上,气温会急速下降,加上刮风下雨,温度会降得更快、更低。而我们从早上4点钟起床到现在,仅仅只吃了一碗方便面,热量几乎已经消失怠尽。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如果不尽快想办法走出这茫茫沙地,意味着什么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

于是,我们迅速先分头去找出路。结果发现周围全是沙地,车子根本就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但我们知道,要想走出去,就不能放弃。找来找去,所幸的是,最后终于发现了一条正路,但车子距这条正路还有一段距离,要么得穿过这片沙地,要么退出这片沙地。前进恐怕很危险,车子可能会越陷越深,最终我们选择了后退。可后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想办法让车动起来。于是我们拿出铁锹来,开始一点一点地挖车轮周围的沙子,然后大家再一起用力推车,车子一点一点地后退。然后再挖,再推……一个人挖累了,换另一个人,大家都挖累了,休息一会儿再挖……尽管精疲力竭,但我们知道,绝不能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车子终于一点点地退回到了安全地带。

那天晚上,我们也才真正感觉到:在自然界面前,人有时是那么的渺小和无助,要想战胜恶劣的环境,克服困难,就要有永不放弃的必胜信念,就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阿里之行,是踏寻孔繁森足迹前进的一个月,是艰辛的一个月,更是锻炼的一个月。通过这一个月的经历,我们更深刻地领会到了孔繁森精神,这一次是对这种精神高尚深入的学习;经过这一个月,我们从思想上和意志上都得到了一次洗礼,使每个人都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了。

走过,痛过,深刻体验过,才会成长、成熟;才会懂得感恩、珍惜;才会更加明白共产党员的含义;才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才会为了评估事业的发展,而脚踏实地、无私奉献。

中华内家拳纪念馆藏品征集公告 篇12

实物资料是内家武术文化的历史见证和品质展现,为把中华内家拳纪念馆打造成一座名符其实的“武术宝库”,筹建办特向海内外征集中华内家拳相关藏品,具体事项公告如下:

一、征集内容

(一)反映内家拳发展历史,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时代特征的各类物件,包括传统武术各门派,特别是内家拳法各门派、各拳种的拳谱、碑刻原件或影印件、拓片,以及相关的图书、照片、光盘等。

(二)内家拳历史名人及当代各拳种、门派名师和丹道内养大家使用过的各类物品。包括(不限于)手稿、墨宝、书信、照片、著作、影像光盘、拳械、器物、证书、奖牌、服装、佩饰、图章及其它有历史学术价值的文献资料等。

(三)与内家拳有关的各类资料及实物,如建筑构件及装饰,各类体现传统武术特别是内家拳武术文化特色的物品及重大活动史料等。

二、征集方法

(一)社会捐赠

收藏者自愿将藏品捐赠给中华内家拳纪念馆,纪念馆将颁发捐赠证书,并入录收藏志,在相关媒体宣传报道。

(二)购买

对于重要藏品,可酌情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对于文物,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双方自愿原则进行收购。收购程序:由专家组鉴定后,参考市场行情予以评估,然后提交中华内家拳纪念馆筹建领导小组(理事会)审定批准后予以购买。

(三)仿复制

在确保藏品安全的基础上,对中华内家拳纪念馆急需的、通过捐赠和购买方式无法获得的实物,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仿制或复制。

三、征集时间

藏品征集是中华武当内家拳纪念馆的一项长期工作,以上征集内容及办法自即日起长期有效。

四、展品利用

本馆对所征集的藏品将妥善保存、科学利用、合理展出。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武俊联系电话:0719—5227401(传真)

电子邮箱:wudang01@126.com通讯地址:湖北丹江口市沿江大道42号武当杂志社

邮政编码:442700

特此公告

孔繁森事迹 篇13

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于山东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61年,孔繁森17岁,他选取了光荣参军。在部队,他刻苦学习,勤于训练,连续六次被评为“五好战士”,连续六次参加军区直属部队用心分子代表大会,并获得“特等射手”称号。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孔繁森急公好义,助人为乐,是山东人推崇的‘仗义性格’,他的口头语就是‘有事吗’,是领导同事、亲朋好友心目中不怕麻烦、不怕吃亏的那种热情厚道人。”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高杉在理解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他是有名的‘三哥’,你有困难,不等你张口,他就会主动出手帮忙。他能把家属在农村卖棉花买电视的钱,借给朋友急用。他不是有了权之后,才开始做好事的,即便在生活困难的年代,他也会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薪金给同事的老人买包点心或者买斤红糖。”

“孔繁森爱生活,爱自然,是一个多才多艺、情趣广泛的人。他喜欢唱歌、跳舞、登山、收藏、摄影和文学创作。”高杉介绍说。“联欢会上,他会用他的歌喉和出色的号召力感染大家。在聊城,他先后兼任过青年摄影家协会和乡韵文学社两个组织的名誉会长(社长),有不少文朋诗友。他的日记、诗歌和西藏风光摄影,充满情怀和才气。他还擅长烹饪,拉萨市职高创办时,他作为烹饪班兼职教师,亲自授课示范。儒家文化的传统美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色文化共同汇成了孔繁森大爱的源头活水。他有两个听不得:一是听不得别人说山东不好,西藏不好;另一个,就是听不得别人有难处。”

孔繁森的小女儿孔玲在理解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也谈到:“父亲菩萨心肠、见不得别人受苦,他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像一团火一样,点燃了身边每一个人,像磁场一样,深深吸引感染着每一个人。”

作为父亲,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孔繁森心急如焚,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他又很自豪,很高兴。1993年,孔玲如愿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孔繁森拿着录取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满脸的喜悦和欣慰。作为丈夫,他深深爱着这个家,爱着自己的妻子。两次援藏,历时十载,孔繁森与妻子长期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他最爱唱的一首歌是《说句心里话》,以表达对母亲、对妻子、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作为儿子,孔繁森对母亲十分孝敬,每次离家回西藏工作时,他都在母亲的跟前长跪不起,久久不忍离开,为自己忠孝不能两全表达歉疚和遗憾。

孔玲很小的时候,孔繁森就告诉她,女孩子必须要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每每遇到困难,孔玲都会努力自己去克服。在孔玲的红色笔记本中,孔繁森写下了这样几句话:“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是人格”,“一个只有克服了自己缺点和弱点的人,才是最强大的人”“一个人只有不断总结经验、经历磨难才能成长”,他用这些话来指导女儿的健康成长,也用这些话来激励自己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上一篇:棣花镇中心小学教代会审议制度下一篇:勾勒客家文化在台湾传承和变迁的轨迹--读谢重光《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