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纪念馆建设

2024-05-28

博物馆、纪念馆建设(精选6篇)

博物馆、纪念馆建设 篇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博物馆、纪念馆作为文化服务场所, 理因在新时期中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社会流动人口增加, 各种新的问题出现, 加强社区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建设显的尤为重要。

社区是博物馆、纪念馆宣传自己的很好的平台, 社区同时也可以为博物馆、纪念馆带来稳定的观众。通过深入社区、博物馆、纪念馆可充分扩大自己的影响以利于自身建设发展。发展博物馆、纪念馆文化、要面向社会、主动融入社区建设, 把社会的需要和观众的需求作为博物馆、纪念馆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博物馆、纪念馆须把握自身定位, 树立自身社会形象, 改进服务理念, 突出自身优势, 为社会提供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 以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观众。寻找博物馆建设与社区建设的结合点, 在资源共享、发展社区卫生、繁荣文化、美化环境, 甚至经济发展等方面, 两者都可以找到结合点。在一些方面, 博物馆需要社区, 社区需要博物馆。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会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某些博物馆长期以来周边环境状况不理想, 这些都离不开社区建设。另一方面, 有些社区思想文化建设薄弱, 文化体育设施少, 甚至一些人受社会黄、赌、毒等不良之风的毒害, 这些都可通过与博物馆、纪念馆这样的文化单位参与共建得以改善。我们应该看到, 这种相互依存之处就是博物馆、纪念馆与社区结合的最佳点。现在全国的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大部分实行了免费开放的制度, 观众量大大增加, 这给新时期的博物馆、纪念馆与社区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此形势下开展博物馆、纪念馆的相关社区工作, 笔者有如下几点想法。

一、博物馆、纪念馆要积极参与本社区建设。

博物馆、纪念馆身处在社区中, 因最大程度地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的特有优势, 促进社区建设的发展, 社区也应对博物馆、纪念馆的发展积极地提供平台。东莞唯美陶瓷博物馆是我国首家陶瓷行业博物馆, 首个企业出资兴办的产业资源类博物馆, 是收藏、整理、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陶瓷、企业产品标本以及国际知名建筑陶瓷品牌的专题性行业博物馆。对振兴社区经济, 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 扩大企业自身文化内涵, 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的藏品与资讯为社区服务。

根据各个博物馆、纪念馆的特点, 开展多种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在“5。18”国际博物馆日, 和各种重要的特定纪念日中, 开展文物免费鉴定活动, 把握社会热点, 推出针对性、现实性强的展览, 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如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推出的“东纵小战士”红色夏令营活动, 寓教娱乐, 通过让青少年亲临革命老区, 不但体验民俗文化和东纵战士当年的战斗生活环境, 了解东江纵队抗战史实, 深切感受东纵革命精神, 从而更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 而且可以让青少年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假期。针对新时期的禁毒宣传工作, 广东鸦片战争博物馆组织的禁毒宣传展演队, 深入东莞、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工厂、社区, 采用禁毒流动展览与宣教讲解人员歌唱表演相结合的形式, 大力宣传毒品的严重危害性和近年的政府、社会的禁毒成果, 在珠三角各城市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 对提升馆的知名度, 丰富博物馆宣传教育手段, 拓展观众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三、让博物馆、纪念馆的休闲场所成为社区居民的资源。

有很多博物馆、纪念馆有大块绿地, 高大树木, 馆区绿化环境良好。而城市社区住宅中有很多是缺少绿地等公共休闲场所, 博物馆、纪念馆这正可以为在城市的居民提供一个休闲放松, 亲近自然的机会。如给附近的社区居民发放晨运卡、参观卡等一系列方法, 让广大纳税人都能享受这一丰富的社会资源, 方便大众, 服务大众, 同时也让博物馆、纪念馆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效益, 同时也可在馆区休闲的地方也搞些小型公共展览, 穿插些健康的娱乐活动, 让社区居民在休闲放松的同时, 寓教与乐地参与其中。这些对社区的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都有益处。

四、积极参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尤显的重要。针对现在的青少年在校学习生活中, 功课作业多, 学习压力大等特点, 博物馆、纪念馆发挥自己的文化专业特质, 可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训练, 丰富他们的课余时间, 缓解学习压力。如开展小小业务讲解员、普通话的训练、主题演讲、礼仪礼节培训等活动, 这些都对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有帮助。如广东鸦片战争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活动, 以本地中小学生为主要培训对象, 让参加此项活动中小学生们在为观众讲解时, 对特定的历史有一个新的认识和提高, 提升了爱国情怀, 同时也在提高自身接触社会能力, 对适应社会发展有着良好的开端。

以上看法在这只是抛砖引玉, 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共同探讨。博物馆、纪念馆发展与社区建设互动关系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积极的作用, 发展博物馆、纪念馆要与社区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 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博物馆、纪念馆建设 篇2

一、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的定位

讲解是以陈列为基础, 运用科学的语言和其他辅助表达方式, 将知识传递给观众的一种社会活动。[1]在现代文博行业, 讲解员是沟通博物馆、纪念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2], 是博物馆、纪念馆的名片, 主要从事以陈列为基础, 运用科学的语言和其它辅助表达方式, 将知识传递给观众的此类社会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讲解是知识和语言的高度综合艺术, 讲解员的职业特点与组团社导游员有着根本的区别, 它综合了教师、播音、演讲、话剧、表演等专业的技术手段, 是专业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融会贯通。

博物馆、纪念馆作为“文物标本的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 其社会教育性是它的终极功能。[3]讲解员处于这样一个特殊关键的岗位, 面对的是一个个知识层次、年龄层次等不相同的特殊团体, 讲解员既担负着宣传和教育的职能, 同时要能有效的组织引导观众参观, 此外还担负着协调处理、写作研究等义务和职责, 他们是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形象代言人,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人们对讲解职业“资政育人、传承文明、普及知识”所期望的行为模式。

二、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队伍的发展历程

中国最早倡导在博物馆对观众提供讲解服务的是“南通博物苑”的张謇苑长, 他于1905年向清政府建议在京师建设帝室博物馆时, 提出“遴派视察员、招待员, 用为纠监导观之助, 必须通东西洋语言文字二三员, 以便外宾来观, 有可咨询”。[4]他提出的“导观”便是向参观者讲解陈列。不仅有汉语的讲解, 还要有外语讲解。然而, 在旧中国的博物馆没有什么专职的教育人员, 当有重要人物来参观时, 由馆长或专家陪同讲解。博物馆、纪念馆宣传教育与服务工作真正地开展起来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新中国成立以后, 开展了对旧有博物馆的整顿和改造, 明确提出博物馆事业的总任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到1955年, 全国的50所博物馆, 普遍建立了群众工作部, 凡是举办的陈列、展览大都有人讲解。当时的群教人员, 工作兢兢业业, 他们学习苏联博物馆的经验, 在开展“阵地讲解”的同时, 还举办了一些短小精悍的流动展览。群教人员的刻苦努力精神和工作成绩, 得到了文博界的肯定, 在全国地志博物馆会议上就提出“讲解工作是博物馆文化教育工作的最前线”、“讲解员就是观众的老师”这些概念, 这也是首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以文件形式明确讲解员及其工作的重要性。

“文化大革命”期间, 文物博物馆事业遭到破坏, 群众教育工作也处于半停滞状态, 除了宣传毛泽东主席光辉业绩的一些博物馆外, 大多数博物馆的群众教育工作者或下放劳动, 或纷纷改行。直到1976年前后, 博物馆的群众教育工作才得到恢复, 大多数博物馆都重新招聘了群教人员。但由于当时各馆在人力、财力方面的实际困难, 特别是一些负责干部仍然认为群众教育工作无关紧要, 可有可无, 于是普遍实行“三员一体制”, 使大多数群众教育人员徒具虚名, 实际上成为陈列室的保管员和卫生清洁员。

1986年10月, 国家文物局在天津召开了全国博物馆群众教育工作座谈会, 这次大会召开后, 宣教工作出现了明显的三大变化:首先, 明确宣教工作的地位、功能和作用, 将博物馆、纪念馆的群工部改作宣教部, 宣传教育功能得以充分显现;其次, 明确讲解员的职责和任务, 在省文物局直属博物馆推行专职讲解员制, 改变过去讲解员兼任保卫员、保洁员的做法, 地市级博物馆也逐步改变“三员一体”的惯例;第三, 明确宣教工作的管理机构, 成立宣教专业委员会专门从事宣教专业、学术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同时, 也进一步明确讲解工作的艺术定位和发展方向:讲解艺术理论化、宣教工作规范化、讲解队伍知识化。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中国博物馆群众教育队伍的建设才连续迈开大步, 形成新中国建立以来, 博物馆群众教育队伍建设的高潮时期。通过主管部门对群众教育工作的宏观管理, 加之各博物馆领导的具体筹划以及群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群众教育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壮大。首先, 在文化素质上有很大提高。新选拔、聘用的群众教育人员中多数为高中毕业生, 一部分为大学本科生。同时对原有人员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培训, 特别是近七、八年间, 普遍把一些群众教育人员送到大专院校进行系统地学习, 大幅度地提高了文化知识。由于文化素质的提高, 群教人员的工作能力, 科研能力都有增强。许多人取得了中级职称, 还有些被评为高级职称。其次, 群教人员的业务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可以承担过去无力承担的许多宣传教育活动, 如讲座、辅导教学。再次是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群众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热爱这项工作, 把它看成是一项平凡而光荣的事业, 努力学习, 艰苦奋斗, 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当中有的荣获了文博战线全国先进集体的称号, 有的在电台、电视台、报刊上宣扬了他们的先进事迹, 有的荣获了“三八红旗手”、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有的兢兢业业从事群众教育工作三十多年,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上这些人员是中国博物馆群众教育队伍的主流, 是促进群教工作队伍整体的巩固和发展的骨干力量。

三、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队伍的前进方向

长期以来, 讲解员传统的角色定位普遍停留在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这一层面, 与观众的关系是上下不对等的传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随着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带来观众数量增加, 观众结构的变化, 要求讲解员不再是简单的说教式讲解, 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转型的需要, 博物馆、纪念馆的宣教工作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讲解员要在这场变革过程中, 必须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成为文化的传播者、教育的创造者、场馆的代言人、活动的组织者、观众建议采集的信息员。[5]一名优秀讲解员更应该同时具备“宣讲员、接待员、研究员、交际家”的综合能力。

在新时期, 讲解员队伍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首先, 讲解员队伍逐渐出现了高学历倾向, 越来越多的应届大专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成为了直面观众的新生力量, 虽然他们的加盟大大增强了讲解员这支队伍的整体学识水平, 但服务意识和交流能力却成了阻碍这些新生代充分施展优势的第一道门槛。其次, 近年来, 随着一些发达城市博物馆、纪念馆数量的骤增和多种用工方式的出现, 讲解员队伍呈现出人员结构复杂化的趋势, 由原先单一的事业编制用工发展为劳务聘用方式, 甚至在一些单位, 在同一个宣教部门内, 同时存在着事业编制与劳务聘用两种用工方式的讲解员, 这无疑给给团队的管理和建设加大了难度,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 由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以上两种现象的产生, 讲解员队伍普遍出现流动性过快的趋势, 这为讲解员队伍建设和宣教事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知道, 一名讲解员的培养和成熟期一般在3到5年, 这就要求讲解员必须有一定的岗位忠诚度和事业责任心, 甘守清平、乐于奉献, 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而作为馆方管理层适应形势, 创新管理是必由之路, 维持队伍稳定是确保讲解质量提升和宣教能力增强的必备要素。

四、关于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基于以上的三点论述并结合笔者从事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及宣教管理工作的体会, 就目前形势下博物馆、纪念馆如何进行讲解员队伍建设与管理谈几点思考:

第一, 做好开放运营, 建章立制管好人。

一方面, 要做好开放运营制度建设, 其中包括:1.日常开放:语音导览租凭登记表、观募电影预约表、贵宾讲解接待方案等方案建全, 表格合理;2.物品使用:贵宾讲解器使用说明、语音导览使用说明、茶水用品统计表、宣教部公用物品摆放细则等说明详细, 使用方便;3.部门管理:人数上报方式说明、工作移交流程等措施到位、流程规范。另一方面, 要做好人员管理制度建设, 其中包括:1.细化岗位职责, 明确分工。2.建立评优机制, 激励共进。通过不断完善各类制度和规章, 坚持走规范管理之路, 用制度提高效率、用制度管理人才, 用制度的完善推进宣教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二, 做好队伍建设, 开拓思路用好人。既然人员结构和用工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在队伍建设上我们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 与其被动接受, 不如主动开发, 结合本馆实际, 用好各类人群, 发挥各自长处。有规划、成系统地进行建设队伍, 合理规划人员结构。博物馆、纪念馆可以利用教育基地作用和社会资源优势组建由专职讲解员、实习讲解员和志愿者讲解员组成的三支不同特色的讲解员队伍。其中, 专职讲解员队伍, 是本馆宣教工作的中坚力量, 对他们要加强管理和培训, 并利用一切机会让他们走出纪念馆交流学习、展示风采, 打造本馆宣教队伍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此外, 博物馆、纪念馆还可以发展必要的实习讲解员队伍, 通过与专业对口学校加强联系、紧密合作, 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实习平台的同时, 也为本馆讲解人才梯队的建设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可以成为本馆宣教工作的后备力量;再有, 就是志愿者讲解员, 他们是博物馆、纪念馆宣教工作中无穷的社会力量, 也是体现文博行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是扩大纪念宣传的一个共赢之举, 既能充实本馆讲解力量, 又能让志愿者得到能力提升, 同时, 共建资源也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 做好人才培养, 以评促建育好人。

除了博物馆、纪念馆的管理方为讲解员提供全面、系统的岗位培训, 如何有效提升讲解员的学习自觉性, 用一种规范有效的方式来考核业务水平, 检验学习成果, 达到以评促建, 有效管理讲解员队伍, 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 在团队中营造比、学、赶、超, 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工作氛围, 是在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有力举措。考评体系要做到规范有效就必须合理全面, 可以采取“星级考评”的办法来完成。“星级考评”主要由五个考核项目组成, 分别为:1.语音基础等级:主要根据讲解员现有普通话水平证书上的考核成绩评定相应得分, 以考核专业技能基础。2.综合知识测试:可采用闭卷考核的方式, 结合政治理论及党史基础知识、场馆专题知识、文博及文物常识、时事信息、文化修养等内容出题, 以考核讲解员文化素养和专业理论的掌握水平。3.讲解专业测试:展厅讲解和赛场讲解, 由文博专家和语言专家从内容组织、语言技巧、讲解态势等多个方面进行测评打分, 以考核讲解员的实际讲解服务能力;4.即兴答题测试:通过专家评委的即兴提问来考核讲解员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5.日常表现:由馆领导和部室主任根据讲解员日常工作表现进行综合评定。考评过程中, 可由馆外专家团队和本馆领导团队对讲解员进行综合评估, 详细点评, 肯定优势、指出不足, 明确改进方向。这种考评方式还能在一定程序上为来年设定教育培训目标和推荐出馆比赛等提供依据, 有助于人才的发掘, 同时促进讲解员团队的优胜劣汰, 这样一来, 原先讲解员队伍的“被动流动”就可以转变为“主动输出”, 有其他突出特长或者不适合宣教岗位的讲解员就可以及时进行另外的工作安排。

第四, 做好团队文化, 塑造精神凝聚人。

用规范的制度、创新的思路和合理的考评来建设队伍只是构建起了一支团队的骨骼和肌体, 真正要让这个团体富有生命力、和战斗力, 还需要的一种核心的团队文化和团队精神。不仅仅依靠工资待遇等物化的资源留住优秀的人才, 还要用周详的岗位设置和晋升规划来吸引人才, 更要用坚定的团队力量和崇高的团队精神来凝聚人才。这不仅需要我们精心去培养团队文化, 还要能够积极争创团队荣誉, 让宣教队伍中的每一位讲解员能够因为自己的这份职业而感动骄傲, 真正做好爱岗、爱馆、爱上文博事业。

综上所述, 我认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队伍, 就如同是在铸造一台庞大的历史知识、专业知识的播种机, 这是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的需要, 是我们博物馆、纪念馆工作者所肩负着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廉倩, 浅谈加强讲解员队伍素质建设, 《兵团建设》, 2010年7月.

[2]林海瑛, 浅谈怎样做纪念馆优秀的讲解员, 《科技创新导报》, 2010年1月.

[3]杨叶帆, 浅谈新时期讲解员定位, 《大众文艺》, 2010年12月.

[4]《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书名, 《当代中国的博物馆事业》.

博物馆、纪念馆建设 篇3

爱国主义, 历来是激励和鼓舞一个国家民族团结奋斗的旗帜, 也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祖国最深沉的一种感情, 更是一个国家的人民维护祖国的动力之源。无论是哪一个国家, 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之一, 除了经济, 人民的精神思想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 也是宣传教育和科研机构, 是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是博物馆中内容比较专一的历史博物馆, 从其展示的特定内容和范围, 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阶段, 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在各种各样外来文化的影响下, 如何加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是一项急需实施的任务,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向来考虑。

一、注重博物馆的公共教育功能, 加快免费开放步伐。

[2]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属于一种特定内容的博物馆, 其内容主要是反映我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三个时期历史, 展示的是我国革命斗争的复杂历程和丰富经验, 阐明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由于其内容比较专一, 爱国主义教育又是其主要功能, 收取门票, 会影响低收入群体的参观率, 所以根据中共十七大精神, 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议, 在2008年1月23日, 由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 根据通知的要求, 由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自从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以后, 参观人群持续上升, 甚至部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由于参观的人太多, 需要限定每天参观的人数, 免费开放, 是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 使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成为热门的旅游点, 这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力举措, 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的举措之一。

二、注重展品的陈列方式, 主题鲜明。

博物馆是为公众提供了解、欣赏一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的场所, 而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则是提供一个国家的革命斗争的历史事迹的场所, 如何把这些历史事迹表现好, 第一要注意的是陈列。陈列是博物馆中最重要的因素, 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在一定空间内, 以文物为标本, 配合适当辅助展品, 按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而成的, 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 也是实现社会公共教育功能的主要方式。我们所展示的并不仅仅是一件器物, 更是一个历史事件的立体化呈现, 给予观众的不只是知识上的丰富那么简单, 更是情感上的共鸣和对历史的震撼, 以及对整个民族历史在精神层面上的深刻认识。陈列于广大观众面前的历史文物, 不仅具有作为文物或者是一件艺术品的观赏价值, 同时还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和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文精神。在展示设计上, 要注重激发观众对这些革命事迹的认同, 使其能够认识到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 进而热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而这一切只有最贴近实际需要的展示方式, 才能真正达到对观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熏陶的目的。

现在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地址一般都建设在原址上, 以原貌原址的方式重建, 在展品中主要包含物品和文史资料, 物品主要是当时的生活用具, 而文史资料主要是相关书籍、信件、报纸杂志等, 这些都是相当珍贵的历史文物。而这些物品和资料的展列方式及保存方式都是非常的讲究, 在基于要将它们保存好的前提下, 还要考虑如何设置才能在群众面前展现历史的真实一面, 以及吸引大家的参观。展示设计方面, 不仅要在展示内容上下功夫, 而且也开始在展示风格上、展馆的整体理念上, 更多地揉入现代科技的设计因素, 采用现代化的展列方式, 加入科技元素, 使历史能生动的展现在大家面前。现在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大部份都揉入了多媒体技术, 即有实物的展示, 场馆内还有相关的历史片段视频播放, 或者入门即配置好每人一个音频播放器及耳机, 边走边听讲解。这样现代化的方式, 大大减少场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又能提高参观者的兴趣, 使得观众能从多个方面得到历史知识。当然, 在当今的社会, 网络的功能不容忽视,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更要抓紧时代的脉搏, 加强网络虚拟博物馆的建设, 使得网络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上得以广泛应用。

三、注意提高讲解员的专业素质, 重视以人为本。

一般的博物馆都会配备讲解员, 讲解员的工作就是对博物馆的藏品、陈列理解之后从观众的角度出发, 编写出讲解词, 运用适当的讲解技巧将历史表述出来, 向观众传播知识的一种教育活动。[3]好的讲解能引起观众的兴趣, 启发观众的思考, 沟通感情, 产生共鸣;相反, 如果讲解不具备趣味性, 只单纯的背书, 或者讲解的内容众所周知, 不仅不能带动观众的情绪, 甚至还会让观众厌烦, 讲解是博物馆与观众的桥梁, 一个好的的讲解员, 不仅能吸引观众对历史的追求, 又能增强他们的爱国精神。所以讲解员的水平对实现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 讲解员的素质显得特别重要, 在讲解的过程中, 除了专业讲解能力的提高外, 更要注意以人为本, 要根据参观者的特性、年龄、学历、工作背景而有所不同, 这对讲解员的水平与素质,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解员需要与时俱进, 了解、掌握相关博物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特别是学术研究动态、时事的变化, 这样才能保证向观众传达准确的、前沿的信息。博物馆讲解员应以博学、专业的态度对待讲解工作, 加强职业精神, 在讲解实践中, 提高专业能力和素质, 勤于学习、勇于创新, 为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作出贡献。

四、注重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 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参观人群中, 青少年是非常重要的对象。目前, 我们国家把对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摆在了首要的位置。[4]而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基本上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因此, 寻找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也是当今各大博物馆面对的新课题。毫无疑问, 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博物信教育注重以形式带动内容, 体现出专题式的跳跃或独立, 而往往忽略了体系的完整和内容的连贯。因此, 以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 将会加强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 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握学习内容。以往学校一般是组织学生参观, 听听讲解, 写写心得体会, 并没能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革命烈士的艰辛、现在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 所以, 要使得学生能有深刻体会, 除了在展列方式和讲解上提高外, 可以考虑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例如情景对话、小品、歌舞、诗歌朗诵等方式, 组织学生参加, 吸引学生的兴趣, 开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及能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现在, 由于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 在大量人群走进博物馆的时候, 作为宣传以近代革命史为主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 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提高意识, 努力开拓进取, 不断创新, 提高服务质量, 充分发挥博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为提高全民的爱国主义精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博物馆是爱国主义教育重要阵地苏顺义内蒙古宣传1999年5月

[2]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与爱国主义林瑞荣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8月第二卷第4期

[3]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陶婷婷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年11期

博物馆、纪念馆建设 篇4

一、烟台自然博物馆整体发展规划

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馆暨烟台自然博物馆坐落于烟台高新区马山寨风景区内, 面朝大海, 后枕马山, 依山傍水, 别具一格。在市委、市政府的扶持下, 即将成为高新区蓝色海岸线上的又一亮点。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馆暨烟台自然博物馆的纪念品主要是丰富本馆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内涵, 丰富当地文博旅游市场的旅游元素, 增添烟台文博旅游名片。

二、博物馆纪念品市场现状分析

(一) 市场需求凸显, 市场潜能巨大

烟台作为旅游胜地, 烟台自然博物馆作为烟台唯一一家自然类主题博物馆, 旅游者、参观者众多。走进博物馆的大多数参观者都想能在所参观的博物馆寻找到能代表本地文化品位的纪念品和博物馆简介及有关书籍。

(二) 博物馆纪念品雷同单一

由于博物馆的纪念品主要靠模仿市场其他纪念品的设计, 缺乏创新, 缺少设计元素和设计人员。使得在博物馆内销售的纪念品多为一些笔筒、摆件与旅游纪念品毫无差别。

(三) 价格两极化, 文化底蕴肤浅质量低下

现在绝大多数的博物馆所出售的纪念品价格相差很大, 精品价格几万甚至几十万不等, 虽少有人问津, 但是参观者还是愿意在博物馆中购买, 有些塑料制品的纪念品价格在一元到几十元, 质量粗糙, 直接采购与大型批发市场, 降低了博物馆整体的形象。

三、烟台自然博物馆纪念品经营范围

文博纪念品, 顾名思义是参观者在参观博物馆后购买的精巧便携、富有博物馆特色, 并让人铭记于心的纪念品。是属于承载特定功能和意义的商品, 在满足参观者对博物馆的回忆的同时, 还附有二次推广的意义。

(一) 突出特色

1. 大海情怀

来到烟台之人, 无不为大海的胸怀所慨叹, 海的元素可以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中去, 但是要区别于海边那些小纪念品商店里的商品, 要做到“人无我有”, 要符合博物馆的主题特色。

2.博物馆

针对我馆展出的具有代表性、珍贵的藏品进行同比例的缩小复制, 使这些独一无二的藏品可以让参观者带回家收藏, 另外对藏品、博物馆建筑进行拍摄, 制成图书、音像制品、明信片。

3. 户外风光

烟台自然博物馆地处马山寨风景区, 林盘风光众多, 室外的大型景观园林, 搭建了一道自然生态屏障, 这些自然风光为摄影、绘画、婚庆摄影提供了难得的素材。

(二) 产品分类

1. 工艺制品

以烟台自然博物馆为主题的工艺美术品, 主要表现形式为:博物馆复制品、藏品复制品、烟台特色建筑复制品、与博物馆厅馆内展品相关的商品, 比如玉雕件、文房四宝等等。

2. 文化产品

以烟台自然博物馆为主题的文化产品, 主要表现形式为:博物馆主题图书、博物馆及收藏行业专业图书、烟台主题影视作品、音乐作品、摄影作品。

3. 旅游休闲品

以烟台自然博物馆为主题的旅游休闲产品, 主要表现形式为:烟台特色食品、特色服饰、旅行装备。

4. 杂件

以烟台自然博物馆为主题的摆件、杂件产品, 主要表现形式为:博物馆主题的名片盒、手机盒、主题笔筒、日记本、博物馆主题生活用品装饰件、汽车装饰品、电脑装饰品、智力开发品。

5. 泛旅游纪念品

以烟台自然博物馆为主体的商品.主要以快速消费品、特色产品、特色酒水、日用杂货。

四、现代竞争条件下经营模式的选择

(一) 委托纪念品公司加工

博物馆内所销售的带有主题意义的纪念品不能够直接外购到, 需要定制, 而纪念品公司是专业的纪念品设计、生产的公司。由博物馆方面提出创意要求和元素, 经过纪念品公司结合生产工艺予以完善和生产制造, 包括图书音像制品、博物馆藏品仿复制品、博物馆特色的纪念品。其中可以分为贴牌加工、包装改装等方法。此种经营模式适合刚刚起步的博物馆, 在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投入的情况下, 可以较快地开展起来。

(二) 自购自营

自营就是自行经营销售。通过自行购进的方式进行直接对外销售, 自购自营对人、财、物的要求较高, 由于自己经营承担的风险也较大, 回报也是较高的。当博物馆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可以改用这种经营模式获取利润最大化。

(三) 代理销售

代理模式是最为节省资源, 是资源效益最大化的模式。通过对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中挑选出适合本馆的销售的产品进行带销售, 通过定期结算的方式, 更换不适合的纪念品, 更好地进行销售。建议我馆目前采取此种经营模式, 由我馆提供销售场地, 对其代理公司进行一定的管理, 共同进行销售。

结语

博物馆、纪念馆建设 篇5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效益,唐山抗震纪念馆,唐山抗震精神

本文以唐山抗震纪念馆为例对博物馆的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 目的是引发公众, 特别是博物馆界对新形势下博物馆社会效益的关注和思考, 从而共同探索提高博物馆社会效益的新理念、新途径、和新方法。

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是指博物馆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对于博物馆来说, 社会效益是其存在价值的目标之一。唐山抗震纪念馆是我国第一个收藏陈列地震资料、实物, 宣传普及地震科学知识、防震减灾知识, 进行地震科学研究的专业展馆, 在国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自1986年开馆至今, 共接待了国内外各阶层人士近400万人次, 发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一、精品展览的推出再现了唐山抗震精神

抗震纪念馆自开馆以来展览陈列先后经历了4次重大调整, 展览内容也从最初的单一展出地震历史和地震知识图片拓展到强调展示新唐山的建设成就, 从而突出再现唐山的抗震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唐山抗震成就展览》, 此展览是在2006年为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 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组织下布展完成的。展览充分展示了震后30年, 特别是近10年, 唐山人民弘扬抗震精神、建设繁荣美好新唐山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览的展陈手段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不仅有珍贵的历史图片、电脑合成图, 以及使用新材料与电子技术制作的光电地图、程控图等, 而且通过大量运用多媒体景观艺术, 如幻影成像、虚拟现实、影视与场景结合等手段, 把展览不断推向高潮。此展览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二、高品质的服务受到了国内各界的赞誉

从一定意义上讲, 博物馆是一个服务性机构, 博物馆的服务工作直接关系着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它是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直接反映博物馆工作的窗口, 也是社会评价博物馆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多年来抗震纪念馆不断探寻提升服务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强化服务意识, 树立观众第一的思想, 全面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的质量, 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一) 各级领导高度评价

抗震纪念馆自开馆以来, 受到了中央、河北省、唐山市的关注, 先后接待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近80位, 其中有胡锦涛、江泽民、李鹏、朱基、温家宝等;省、军级以上领导800余人。1996年7月26日,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参观完展览后, 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并发表讲话, 他说:“在抗震救灾和建设新唐山的过程中, 在广大干部和群众身上充分显示出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 这就是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唐山人民的宝贵财富, 也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先后三次来馆参观, 1992年7月30日李鹏参观展览后题词“中国人民要以唐山为鉴, 长期不懈地同地震灾害作斗争”, 1996年7月28日李鹏第二次来馆参观, 当看到陡河电厂的模型时, 无限感慨地说:“党中央、国务院相信唐山各级干部、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 一定能够弘扬当年抗震救灾的那一股精神和那一股干劲, 把新唐山建设得更加繁荣、更加美好。”

2006年7月28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馆参观了《唐山抗震成就展览》, 并在展厅亲切接见了地震孤儿“党氏三姐妹”。

(二) 业界充分肯定

抗震纪念馆是国内最有知名度的地震专题展馆, 是河北省首批国防教育基地, 中国地震局确立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馆后受到了地震、建筑、规划等部门的关注和支持, 中国地震局、各省市地震局及相关部门的专家和学者纷至沓来参观交流。多次成功接待了全国地震研讨会、第22届中国东部十省市、市 (县) 防震减灾工作研讨会与会人员。

抗震纪念馆是2007年中央电视台展播的全国十大特色博物馆之一, 全国各地博物馆的同行们都慕名而来, 参观后都认为抗震纪念馆是一座现代化的专题纪念馆, 品质高, 值得学习借鉴。

(三) 共建单位一致欢迎

抗震纪念馆坚持“面向社会、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 与大中学校、驻唐部队等50多个单位结成了文明共建单位。共建单位将抗震纪念馆作为学校的“德育实践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共同探讨实现德育教育最佳效果的形式, 诸如招募并培训青年志愿者义务讲解员、举办巡回展览、主题征文、座谈、演讲等, 特别是与河北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的唐山青年“爱祖国、爱唐山”主题演讲活动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新颖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共建单位的一致欢迎。

三、唐山抗震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国外友人

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它不单单指本国的社会效益, 同时也延伸到国际社会效益。社会效益的受益者也从本国人民扩展到全世界人民。

抗震纪念馆开馆至今, 共接待了来自世界五大洲近百个国家的外宾数万人。既有官方团体也有普通观众, 既有专家、科研人员也有大中学生。他们中间有中国唐山陶瓷博览会与会的各国驻华大使、参赞;有国外大中城市的市长访问团;有四个友好城市交流团;有国际减灾委员会的专家, 有中日韩体育交流大会的运动员;还有专程包机来唐的300多名日本学生……

外国友人参观完展览后对一些宏大的救灾场面表示赞叹的同时, 也对唐山人民的抗震精神和建设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美国、加拿大、新西兰驻华大使参观完展览后深情地写道:唐山人民的精神和能力无疑是超过了7级地震的能量, 前面是一片光辉灿烂的明天。

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打造防震减灾宣传的阵地

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最终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博物馆的工作在某些方面对社会和公众将产生启迪和影响, 进而改变其固有的、落后的思想和意识。抗震纪念馆在向公众展示地震灾难的同时, 也致力于唤醒他们的防灾意识。正如一位观众在留言簿上所写:“愿唐山抗震纪念馆成为地震紧急救援的培训基地”。这句话深刻地反映出了公众对防震减灾知识的一种渴求, 一种期盼, 一种心声。从这句话还可以看出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在不断增强。因此作为地震专题纪念馆,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防震减灾知识推广普及, 把纪念馆打造成防震减灾宣传的阵地。

(一) 推出防震减灾展览

作为中国地震局命名的“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抗震纪念馆担负着我市防震减灾宣传的重任。纪念馆不断拓宽宣传教育领域, 先后制作了多个防震减灾宣传展览, 其中《地震科普展览》获得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宣传优秀奖;《防震减灾巡回展览》到11个县 (市) 区进行巡回展出, 此展览还获得了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图画类三等奖;《前进中的唐山防震减灾事业展览》, 在“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期间展出, 受到了专业人士的充分肯定。精品展览送到学校、部队、厂矿、社区, 使广大市民受到了很好的防震减灾常识教育, 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二) 挖掘、整合地震文化资源

唐山地震在给唐山留下震灾的创伤和痛苦的记忆同时, 也给唐山留下了巨大的地震文化资源财富。也正是因为唐山地震才使世人知道了唐山、认识了唐山, 现今地震文化已成为唐山一张特殊的城市名片。抗震纪念馆正是传承地震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因此挖掘、整合地震文化资源成为纪念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纪念馆面向社会征集了各种地震实物和历史照片, 丰富了馆藏;与国家和省、市电视台联合制作地震专题片;制作了各种宣传品, 如防震减灾常识宣传画册、光盘等, 发放到学校、厂企组织群众观看, 使人们对防震减灾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结语

当今中国, 社会效益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 博物馆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博物馆人作为文化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创造精神, 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 提高社会效益, 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唐山抗震纪念馆已经发展成为展示唐山城市风采的重要窗口将努力打造精品展览, 让抗震纪念馆真正成为全中国、全世界全面了解唐山的窗口。

参考文献

[1]梁吉生.博物馆观念与社会效益.文博, 1987.3

博物馆、纪念馆建设 篇6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完成了艰苦卓绝、震惊世界的长征,为中国革命胜利前进奠定了重要基础。这场惊心动魄的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行军条件之艰苦,敌我力量对比之悬殊,战斗之频繁,为人类战争史上所罕见。

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发挥馆藏文物的优势,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反映长征这一中国革命史上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使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信念·精神·传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

展览共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战争史诗”“军民情谊”“艰难岁月”“长征记录”“丰碑永存”“长征画卷”。展览围绕“长征精神”所体现的不怕牺牲、严守纪律、紧密团结、艰苦奋斗、患难与共、坚守理想和信念等内容,用战斗的武器、布告、木板标语、漫画、地图、歌曲诗篇、学习课本、烈士手稿、红军家信等多种类型的文物以及馆藏美术作品300多件,多角度全方位展现红军指战员长征中的战斗、生活、学习和互助的场景。

本次展览汇聚了大量的馆藏一级文物精品,包括毛泽东在陕北接受斯诺采访时戴过的红军八角帽、周恩来长征时用过的望远镜、朱德为宣传民族政策签署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陈毅修改的《游击战争纪实》词手稿、贺龙给归化寺喇嘛夏拿古瓦的委任令、红军在甘南写的“回番汉民族一律平等”木板标语、张子意写的长征日记、红军总政治部编印的《红军识字课本》、斯诺在陕北采访时用的摄影机、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章手稿、刘志丹在陕甘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时使用的马鞍、林伯渠在长征时用的马灯,等等。这些文物,见证了红军是如何在艰难跋涉、险象环生的远征中,谱写出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传播了革命的理想和信念,锻造出伟大的长征精神的。它们也是难得的长征文化遗存,是研究长征历史的珍贵资料。

展览在第六部分“长征画卷”中,展出了部分馆藏长征题材美术作品,包括全山石的《娄山关》、范曾的《遵义人民迎红军》、李可染的《六盘山》、宗其香的《巧渡金沙江》、林岗、庞壔的《万里征程诗不尽》、石鲁的《一个老红军和他的藏族妻子》、古元的《刘志丹在陕北》、章仁缘的《赣南之秋》、吴作人的《过雪山》、张文源的《草地情》等。这些作品是作者研究长征历史,亲走长征路,深刻体会长征精神后,精心创作而成。它们是波澜壮阔的长征历史画卷,也见证了新中国美术发展中长征题材美术创作发展的历史过程。

本次展览还有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印制的《赣、皖、浙、闽四省交界图》、朱德手书毛泽东《七律·长征》诗、李富春长征时用过的放大镜、红四方面军总院第二分院用的药碾、石鲁绘《一个老红军和他的藏族妻子》等,109件文物为首次展出。

展览从2016年9月22日至10月3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七展厅展出,展览免费开放。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上一篇:统一数据采集下一篇:转向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