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类博物馆

2024-07-15

历史类博物馆(通用12篇)

历史类博物馆 篇1

在历史类博物馆中, 陈列展览与陈列设计属于两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其中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用来向观众进行历史的宣传和教育的主要手段, 而陈列设计合理与否则是展览能否取得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的一个决定性条件, 合理的陈列设计能够使陈列展览更加具有知识性和宣传力, 对历史类博物馆的工作质量来讲, 具有重要的推动性作用, 因此一定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 从而使历史类博物馆的工作质量能够有所提高。

一、提高陈列展览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作的完成质量, 在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方面同样如此, 展览陈列设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够会极大的阻碍展览的知识性和宣传性, 对博物馆宣传与教育目标的达成是非常不利的。

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博物馆展览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博物馆展览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决定博物馆展览整体格局的主要人员, 设计者必须具有较具有创新性的设计理念以及职业素养, 要以每一历史事物的不同意义为标准, 以希望利用此事物对人们达到的教育目的为设计动力, 来对陈列展览进行设计, 这样才能使陈列展览更加完美的展现给观众。

目前, 陈列展览设计人员不仅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 同时还要有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对参观者心理的揣测能力, 这样才能保证对陈列展览的设计能够符合参观者的欣赏水平, 使其能够从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

二、以地区特色为主进行陈列展览设计

每一个地区的博物馆应该着重体现这一地区的特色, 要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角度来对本地区的历史发展轨迹进行诠释, 这样才能更加吸引参观者的眼球, 才能使本地区的历史得到更大程度的宣传和弘扬。

例如在对西安地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进行设计时, 就要抓住西安这一地区的特点, 众所周知, 西安不仅使十三朝的古都, 同时还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 就一定要体现其这两方面的特色。对于十三朝古都这方面特点来讲, 设计人员要将每个朝代的所属物品, 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以使参观者在参观时能够清晰明了, 同时还应设立单独的展台, 来对丝绸之路的全貌及其成果进行还原, 这样不仅体现了地区特色, 同时也强调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的沉淀, 对参观者能够起到非常大的教育意义, 因此陈列展览的设计人员必须对此提高重视。

三、注重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的统一

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如果将这种关系割裂, 那么整个展览将无法达到整体性和宣传性, 同时, 在对陈列展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还要十分重视与现代社会接轨, 使历史能够具有现实意义。因此, 陈列展览设计人员一定要在专业素质的基础上, 努力对现代的科学及时及其他方面的知识进行探索, 在设计过程中, 将历史事物与现代科技统一起来, 使陈列形式能够由于科技的融入而变得更加先进化, 从而使陈列内容能够更加充分的体现其价值、发挥其存在的意义。

另外, 在对陈列形式进行设计时, 还要关注其艺术性特征, 这就要求陈列展览设计人员从全方位、多角度来对展览陈列内容进行观察, 找出其中的联系, 例如在对历史物件进行展览时, 除了按照时间顺序对其进行排列, 还要充分考虑到每一历史物件的不同艺术性特征, 要善于合理的利用灯光、环境以及色彩和温度等一些外在的因素来对陈列内容进行烘托, 从而提高其艺术特征, 在达到对人们的宣传和教育意义的同时, 也使参观者能够获得美的享受。

四、做好展览的评估与监督工作

评估与监督工作是陈列展览和陈列设计合理化的主要动力, 评估工作主要包括对展览设计人员工作的评估和对历史事物的特点及艺术性的评估两方面, 对于前者来说, 评估工作的完善能够使陈列设计人员在设计完成之后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的实力以及缺点, 从而使其能够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 注意改正这些缺点, 这对保证陈列展览的宣传教育性是非常有利的;对于后者来说, 评估工作能够使展览设计人员获得对陈列展览设计的灵感, 从而使历史物件的摆放以及设计能否具有创新性, 符合多元化的特点, 这对博物馆工作质量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利的。监督工作能够使陈列设计人员认识到自己的职责, 提高工作效率, 由此可见, 展览的评估与监督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陈列展览的评估过程主要包括对陈列内容的评估和对陈列形式的评估两种手段。要在评估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在对外展览之前积极的对其进行修复和改善, 使展览内容能够更加具有条理性, 使展览脉络能够清晰化, 同时加上对展览内容的文字说明, 这样才能使整个展览更加具有艺术性的特征。另外, 设计人员还要使文字的说明能够准确的表达陈列内容所要展现的主题思想, 在这一方面, 设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灯光、色彩、环境等一系列外界因素来对主题思想进行烘托和体现, 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参观者的反应, 根据群众的需要来对陈列内容及陈列形式作出调整, 这样才能充分的保证展览的评估和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 从而为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和陈列设计的完善提供基础性保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为了纪念历史、以史为鉴来更好的在当下进行生产和生活, 各大历史类博物馆不断涌现, 在历史类博物馆中, 陈列展览和陈列设计属于两项非常重要的问题, 两者都极大程度的关系着博物馆工作的质量, 因此一定要从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展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完善, 这样才能使博物馆能够更好的对历史进行展现, 从而使人们能够深入的了解历史, 并在历史中获得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罗军.关于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与陈列设计的思考[J].沧桑, 2014 (04) .

[2]王炯.浅谈历史类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的内容设计[N].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2) .

[3]单霁翔.浅析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性与趣味性[J].东南文化, 2013 (02) .

历史类博物馆 篇2

戏剧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皇冠上一颗闪亮的明珠。戏剧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她曾是千万人情感的寄托与精神的积淀,反映了中华民族最传统、最唯美的表现形式。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又有多少人从戏剧中找到一片灵魂的静养之所。保护传统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意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所以近年也花大力气扶持、推动各地戏剧的发展。早在20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就包含了中国古老的昆曲艺术,,广东的粤剧也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相信,将有更多中国古老的剧种能够获得认可。

戏剧的发展离不开演员对戏剧艺术的继承,也离不开观众的培养。要让人们更深入了解各地的戏剧艺术,戏剧类的博物馆肩负着展示、宣传的责任。各地越来越多的戏剧类博物馆出现,一般来说都有图片展示、实物资料展示,有的更有戏剧服饰展示和视频播放展示等。参观此类博物馆的除了平民大众,还有不少文化人士,或是想学习戏剧的人,甚至还有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的外国朋友。

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讲解员,对宣传地方戏剧,加深戏剧艺术在参观者的印象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的博物馆都有讲解员,通常讲解员的培训就是了解相关的历史,了解每个展览的基本内容就可以。但是戏剧类的博物馆涉及的是一门综合艺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打等门类以及各种表演程式,而且戏剧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如今还在不断的丰富与革新。所以要做到深入讲解并不容易,面对一些“门外汉”或许可以泛泛而谈,但是遇到一些对戏剧有所了解,甚至是一些资深的戏剧爱好者的时候,从讲解员的讲解水平就可以反映出这个博物馆对该剧种的认识水平,但是要对一个剧种有一定程度的见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培养出一个优秀的讲解员并不是几节课的时期,而要有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推广。

一、岗前培训与人员的挑选。

戏剧类博物馆讲解员的岗前培训主要有两个目的:1.明确要成为一位优秀的戏剧类讲解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明确讲解员的可能的职业发展道路。

首先,明确该项工作是一个长期学习与提高的过程,要培养其对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要让其具有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长期性的一种认识。要知道深入了解、学习传统文化艺术是一个枯燥的过程,要有一定的积累才有效果的显现。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坐得下来,“享受”这个枯燥的过程。其次要让讲解员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一个良好的讲解员不单单只能从事接待工作,到了对戏剧艺术有一定认识和自我见解的时候,可以向戏剧评论的方向发展,如果有更深入研究的话,甚至可以向编写剧本方向发展。

通过岗前培训的了解与磨合,可以挑选出有志于传承传统文化艺术和戏剧宣传推广的同志,这样有利于岗位的稳定。如果没有岗前的`思想传达,使得岗位的流动性过大,不利于单位的稳定也不利于该岗位人员的发展。

二、“传帮带”模式的运用。

“传帮带”是一种传统的以老带新的培养新人的方法。这种传统方法的优点与缺点显而易见。优点就是能让新人很快的从有经验的老同志身上学到东西,让新人很有效的适应新的岗位。缺点就是师傅未必真的很用心去全盘教你最重要的技巧,往往要你自己去摸索。但是我们不用过于担心这个方面,尤其在戏剧类的博物馆,因为戏剧艺术本来内涵丰富,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到的;另外,“传帮带”的人员通常是曾经的演员或者音乐演奏人员,他们的职业方向与讲解员并没有过多的交集,所以不存在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焦虑。

这些曾经从事戏剧表演的业内人士,了解这个行业的特点,所以在示范讲解的时候,能让新人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某个剧目的产生背景,又如某个著名演员的唱腔特点的演变等等。所以,除了能迅速培养讲解员了解博物馆的陈列内容及讲解规律、技巧外,还能无意之间让其了解到不少戏剧艺术方面的知识。 三、对相关艺术进行必要的定期培训。

上文提到,戏剧艺术不是孤立的一门,她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打等。所以要让讲解员深入了解一门戏剧,不是一两本小册子就可以。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学习的重点。

1.文学、历史的学习。

戏剧历史悠久,各个地方剧种都有其发展史。作为一名讲解员要对该剧种的历史比较熟悉,否则从何而来到哪里去都搞不清的话,讲解就成了无源之水,是立不住脚的。

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也是很必要的。戏剧的美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剧本词曲的美,而这是凝结了多少古人的情感,如果不对古代文学进行学习,讲解员是体会不到为什么有些剧目传承了数百年,至今也历演不衰。比如昆曲《牡丹亭》,如果不多读剧本,多去体会汤显祖先生字里行间的唯美,是不能切身体会到人们为什么对《牡丹亭》情有独钟的。

2.戏剧唱腔的认知。

戏剧唱腔是戏剧表演的一个重要部分,“唱、念、做、打”唱是排在第一位的。每个剧种都有其自己的唱腔特点,当然也有引进其他剧种唱腔的。因为戏剧中的“唱”可以单单拿出来作为曲艺,可见“唱”在戏剧表演中的地位。因此,我们有必要请专门的老师为讲解员由浅入深的讲解一下唱腔的知识,能做到对唱腔有所了解,那是一大提高。

3.表演程式的认知。

所谓表演程式,就是戏剧表演中某些固定的做手。比如说“上马”、“下马”,因为戏台上没有真马,所以要用固定的动作来告诉观众。表演程式一般出现在“念、打”的环节,这是戏剧演员的基础训练,那么为讲解员进行表演程式的讲解找老师是不难,可以找剧团的在职演员,也可以找退休的演员,一般的演员对表演程式都会练习的。

4.其他门类的了解。

至于舞蹈、美术等门类,作为讲解员可以作大致的了解。因为他们讲解的时候涉及这方面的并不算很多。

四、多组织现场观摩、学习。

戏剧是一门活的艺术,并不是只能从书本上了解。到现场观看表演,或者到剧团看真实的排练,都有助于深入了解一个剧种。当然,看演出不能用普通观众的角度去看,看演出是上文提到各个方面定期培训的真实认知,是从书本上升到实践的过程。观摩过后,可以让讲解员进行简单的观后感的撰写,这样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历史类博物馆 篇3

【关键字】博物馆 目标市场 市场价值 对策

一、博物馆概念及价值

1989年9月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16届全体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2条将博物馆定义为:博物馆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

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博物馆的数量持续增长(见表1.1),使得博物馆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认为博物馆功能是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研究、采集、保存、传播,特别是为研究教育和游览的目的提供展览;我国《博物馆管理办法》认为博物馆的功能是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表1.1 我国博物馆数量增幅统计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二、市场价值的界定

市场价值的定义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论述利润率平均化时提出的。马克思说:“市场价值,一方面,应看作是一个部门所生产的商品的平均价值,另一方面,又应看作是在这个部门的平均条件下生产的、构成该部门的产品很大数量的那种商品的个别价值”。所以就盈利性企业而言,市场价值表现为生产部门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的商品的社会价值。

在我国,博物馆现免费向公众开放,作为非盈利性的机构,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终身的教育场所。由于其特殊性,博物馆市场价值不能用形成的商品价值来衡量,因此具体表现为:社会经济条件状况、自身的目标市场、博物馆产品以及竞争力等方面。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对西安半坡博物馆的市场价值做出论证。

三、目标市场分析

专业人士市场。专业人士是指具有考古、历史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这些人由于专业的需要,往往成为半坡博物馆的不可或缺的市场组成部分,半坡是一座古人类的遗址性博物馆,因此它在考古界中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所以使得国内外的许多专业人士前来研究学习;近些年来,半坡博物馆为西安甚至全国培养了众多的考古精英,因此专业人士市场也成为其固定的目标市场和客源。

学生市场。博物馆作为终身教育的机构,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推进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半坡博物馆在1996年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来,吸引了许多学生前来参观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如果能结合实物陈列、模拟演示等均可加强学习的效果,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自然、历史、科技的好奇心。

家庭目标市场。伴随着现在社会独生子女的家庭数目的增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他们往往會采用各种方式,提高孩子的修养,增加孩子的见识,补充孩子的知识水平,而博物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而半坡博物馆在这一目标市场上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特殊”人群的目标市场。这里所说的“特殊”人群是指那些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情景,想体会回归历史、回归艺术、回归自然感觉的人群,由于现在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渴望有一种回归“世外桃源”的体验;半坡是一座古代村落遗址,保留着自然淳朴的原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这类人群的需要。

以提高声望为动机的人群。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展示文化知识或专业领域的平台,它的展示内容与现实生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们通常认为到博物馆旅游的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身份地位。因此,有一部分游客会选择有品位、有文化的博物馆作为旅游的目的地,提高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赞许,显示自身高质量的生活品质。

四、提升博物馆类旅游资源市场价值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政府政策

基于西安半坡博物馆发展不足的问题,国家应该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在保障其运营的基础上,加大对其外出巡展和创新的资金支持;依据博物馆的接待情况,实时的调整支持的力度,依据博物馆的整体的发展和创新成果,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二)拓展新的目标市场

家庭旅游市场未来将是博物馆市场的主力军,因此针对家庭游客,博物馆需要充分发挥特色和创新,来吸引更多家庭游客。比如,从家庭游客的心理从发,可以考虑举办古人类知识竞赛,要求家庭成员相互配合,默契合作,对于比赛成绩优异的家庭可以赠送旅游纪念品,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游客的趣味性,又可以让家庭成员增长知识,相信将会成为半坡博物馆一个新的亮点。

发挥展览优势,展出形式的创新和多样是提升博物馆市场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博物馆应该广泛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丰富展览的手段,同时增强展览的开放性,让游客和博物馆之间,游客和游客之间有更好的交流和互动,从而使游客在轻松的氛围下增长知识。此外,博物馆还应增加临时展出和主题展出,使展出的内容时变时新,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在展览次数增加的同时,还应举办范围更广的巡展,以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目标市场人群。

(三)、加强资源整合与创新

与优秀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充分利用优秀的旅游资源来推销自己,相信可以改变目前的衰退的局面。加强与其他博物馆旅游资源的整合。目前国内许多博物馆都面临相似得问题,因此可以将博物馆旅游资源整合起来,设计一些主题鲜明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如“博物馆专题旅游”、“穿越时空旅游”等,可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密切与旅行社的联营。旅行社是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是联系游客和旅游资源的纽带,建立博物馆与旅行社的合作,不仅可以更好的树立和宣传博物馆旅游资源的新形象,也可以为旅行社业提供经典的旅游产品线路,创造更高利润。

现有博物馆旅游资源的创新。博物馆除保持原有藏品外,应不断发展参与性的项目,让游客既娱乐身心又可以充实知识,比如可以请专家开设知识讲座,教授文物鉴赏,教授制作一些简单的工艺品,这样的创新举措可以丰富完善博物馆资源功能,不断提升半坡博物馆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博物馆资源的主题创新。要确定自己的开发主题,请专家经行讨论研究,进行主题产品的设计,关键是突出产品的差异,形成鲜明特色的主题,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杜炜.旅游业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112~114

历史类博物馆 篇4

一、空间环境构造

(一) 复原陈列。

对于历史博物馆而言, 要提升其空间的历史氛围与底蕴,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强化对历史的重现, 而复原陈列方法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理论上而言, 其就是利用一些科技、艺术方法或手段进行加工, 同时让一些损害、缺失的部分得以还原的一种陈列方式, 而且这种方式并不是进行艺术创想, 也不是二次创作, 复原本身应当遵从科学性、历史性以及真实性的各项依据。即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就采用了复原陈列, 即针对“革命会师”的大型场所进行科学策划, 然后通过复原、绘制、仿制雕刻以及图像表现等多类方式, 成功将历史会师的流程形象向参观者展示, 而且结合灯光摄影、音响语音等等, 让整个陈列展示空间陷入那种激动、昂扬以及激进的革命氛围中,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二) 原态陈列。

相对于复原陈列, 原态陈列的要求更加苛刻, 即需要严格根据遗址以及文物的原有摆放位置进行摆设, 而且陈列过程中不允许设置人工仿制的物品, 而且所以物品必须固定在原有位置, 不能够进行擅自移动或者增加删减。而原态陈列的条件也让其无法广泛运用于一些常规历史博物馆。相反, 在一些伟人故居较为多见, 即如毛泽东故居中, 就是将屋内的场所进行完整复原, 同时依照当时情况进行设置。

(三) 模拟陈列。

模拟陈列 (即景观陈列) , 顾名思义, 就是通过一些当代技术实现博物馆陈列与摆设, 即如一些实际道具、模型、雕像、图画、影像、灯光以及计算机等等技术, 而且也是比较特殊的陈列方式。比较常用的道具可以涵盖模型、沙盘、影像等等。例如在井冈山革命纪念馆内就运用了这一陈列方法, 则对“长征出发”的情景进行刻画, 而这个著名的历史则采用了多个关联的情景进行体现, 参观者则可以通过观察这种精炼的、突破时间的综合情境, 就可以感悟长征的历史以及具体的过程。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更多新的科技技术也可以不断再现历史情境, 并且构造更为明显的空间氛围。即如全息投影、舞台效果、幕布效果、虚拟情境、多媒体技术等等都将会慢慢普及到博物馆空间陈列设计中, 进而发挥博物馆最大的感染力, 让参观者能够获得心旷神怡的氛围体验与感受。

二、暗喻象征

(一) 颜色方面。

对于博物馆展厅的空间颜色设置, 往往需要符合陈列历史的特点, 特别是针对各类王朝都具有对应的代表色, 完成合理的配色, 则可以体现出更多独特的气息。即如唐朝为例, 历史文化应当是宏达、雄伟的, 而且具有一个开明、盛世的气息, 所以展厅应当选择一些华丽、堂皇的色彩进行修饰, 即如金黄、大红等等;而汉朝则主要是凝重、威严为主, 则需要运用一些沉重的冷色, 如青色, 但是本身红色也汉朝军队多用的色彩, 也可以进行配合使用。

(二) 图形方面。

图形方面主要是元素需要与当前展示的历史背景相一致, 最好能够侧面反映出当前的历史时代特征。即如展厅天花板主要可以采用铜镜 (背面) 的元素进行修饰, 而瓦当的花纹则主要用于展柜的外观, 再配合运用汉朝常用的木灯进行照明, 进而将汉朝的时代氛围充分体现出来, 而且这些典型元素往往体现出更强的表现力, 让凝重、庄严的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 灯光方面。

对于展厅而言, 灯光的存在并非简单的照明, 而是应当对一些特定的模型、情境以及颜色进行表现, 同时可以强化气氛的构造, 整合出独特的情调。而且将灯光配合颜色进行表现, 则可以让艺术气息更为浓厚, 而且光线的明暗效果会直接造成显著差别。

三、结语

总归来说, 对于历史博物馆而言, 陈列和展示过程并不仅仅体现出一个表现效果, 而是需要对参观者产生足够的感染力, 而这种感染力的产生并不仅仅是视觉方面的, 也需要体现在参观者的心理与情绪方面。而这些也需要对陈列展示空间氛围展开科学营造。

摘要:时代的发展伴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 特别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 文化发展较为多样, 而对于更多人来说, 则更加注重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与了解。而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与承载者, 博物馆被赋予的并不仅仅是公益展示的责任, 更赋予了教育与宣传的特殊使命, 特别是一些革命历史类博物馆而言, 提升其历史氛围与文化气息也是格外重要的, 这样也能在不经意间对参观者的心理产生循序渐进的影响。

关键词: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展示空间,氛围营造

参考文献

[1]孙艳萍.新博物馆学展示观对博物馆展示设计理念的影响[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 03 (03) :54-57.

在历史中畅游——博物馆游记 篇5

游览普陀博物馆当然要先了解他咯,游览的的前一个晚上,我在电脑里查了有关普陀博物馆的资料,这样可以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普陀博物馆,了解普陀悠久的文化历史。

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来到普陀博物馆,走进大厅,一艘大捕船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据了解大捕船是普陀早年沿用的捕捞船只,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拐进右边一个房间,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段古木。听说,这根古木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从朱家尖沙滩底下挖出来的。我一转身看到的是几十艘渔船模型,有大捕船、小木船……旁边是一根鲸鱼肋骨,我看了看,哇,比我的手臂还要长!真是令我大开眼界。走进另一个房间,里面展出的是各种捕鱼的网具,比如蟹笼、拖网等等,可以捕各种鱼、虾、蟹。一旁则展出了沈家门的渔船从小木船到机帆船变迁的过程。

原来,在以前,渔民们没有钱,只能造一些小木船出海捕鱼,一遇到风浪就会翻沉。而现在,渔港里没有了过去的小木船,而是一艘艘钢制、木制的大渔船,抗风浪能力明显增强。“变化真大!”我由衷的感叹道。

临淄:一个收藏齐国历史的博物馆 篇6

穿过临淄,慢慢转入北部或者东部,你就会发现这里的氛围和一般的都市不同,博物馆里的珍藏、高速路下的车马馆、田间地头的大坟冢,无不显示出这里的历史悠久。这样的底蕴,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积蓄了几千年,从古代的齐国一直延续到如今的现代都市,才有了今天的文化繁荣。

从城区往北,几分钟的车程,就可以到达齐国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古朴典雅,坐落在农田村庄之中,大门由石头砌成,建筑物上方以垛口形式修建,庄重古朴。

整个博物馆有上下两层展厅。进得门来,三根高低不同的木桩映入眼帘,这是个“齐”字,是古时齐国的标记。墙上悬挂着一副写满了“齐”字的木板,我以前从来不知道“齐”字有这样多的写法。一幅巨大的齐长城图片也矗立在大厅的正中央,齐长城比万里长城还要早。

博物馆里展览得最多的是陶器,后里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岳石文化都可以在临淄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找到痕迹;鼎、釜、黑陶、白陶,数量繁多,异常珍贵。黑白相间的鸟形鼎,三足鼎立,是古人煮饭烧水的灶具,在距今3900年前就制造出这么精美而实用的器皿,真是叫人叹服。

齐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名声赫赫的人物,如姜太公、齐桓公、管仲,博物馆里陈列着他们的铜雕像。

展厅里有幅古代贵族洗手的情景图:一个仆人跪在地上,将脸盆一样的铜器高高举过头顶,旁边有人拿着水瓢倒水,贵族接盆而洗。几千年前古齐人就已经意识到,这样洗手是连续的、清洁的,就像今天我们用的自来水。

还有一幅图片描绘的是气势恢弘的四王冢,它坐落在临淄城东南、牛山之东,以东西走向排列着四座高大的墓冢,即田齐威、宣、闵、襄四个国君的陵墓,史称“四王冢”。其墓方基圆顶,耸立在山坡上,仅观图就能感受到那恢弘的帝王气势。

齐国最著名的学府是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由齐桓侯田午创办,因其位置在稷山之下而得名,威王、宣王时期到达鼎盛。稷下学宫招各国学者,揽诸子百家,开创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稷下学宫是齐国官方创办的学术文化中心和高等学府,是最早的“社会科学院”,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临淄还被确定为足球的起源地,根据现有的文献史料和考古发现,专家认证中国古代蹴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都临淄。2005年5月,国际足联主席约瑟夫·布拉特亲自向临淄颁发了足球起源地认定证书,这份证书就保存在博物馆内。馆中展示了齐人蹴鞠的场面,生动有趣,和今人踢足球的样子颇为相似。

齐国历史博物馆包罗万象,跟随导游转下来,像是走进了一段遥远的历史。看几千年前人们的生活场景,仿佛听到几千年前战场上的战马嘶鸣,不禁赞叹不已。

来临淄感受一下历史的博大精深,感受一下这块土地的深邃和浑厚,实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浅谈博物馆类建筑的能源基础管理 篇7

在2001年修订的国际博物馆协会条例中, 将“博物馆”定义为:“是一个不追求赢利, 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护、研究、交流和展示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 并为公众提供研究、受教育和欣赏的机会”[1]。由此可见, 博物馆是一类特殊的建筑。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外部因素大发展, 它的功能、宗旨以及建筑形式和特点都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我国,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 不仅在数量和类别上, 而且在规模和建设上也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随着博物馆类公共建筑规模的不断增大、智能化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升, 以及对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 使整个建筑的能耗也就会逐渐增大。因此, 在博物馆行业呈现出总量提升、规模扩大、需求增加的发展势头的前提下, 对于博物馆这一类特殊性质的公共建筑, 更要重视其建筑节能工作[3]。

本文从《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相关的法规与规章出发, 结合实际工作, 浅析博物馆类公共建筑的能源基础管理工作, 主要包括能源计量管理、能源统计管理、节能培训管理以及节能规划和项目管理等。

2 能源基础管理[4~6]

根据2008年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中的第二十四条规定: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 加强节能管理, 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 降低能源消耗。《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第三条规定:公共机构应当加强用能管理, 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 降低能源消耗, 减少、制止能源浪费, 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这就要求博物馆这一类公共建筑用能单位, 也要积极地贯彻执行节约能源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建立健全科学的能源管理制度, 运用先进的能源管理方法加强能源基础管理, 即从能源计量管理、能源统计管理、节能培训管理、节能规划以及项目管理出发, 完善节能管理体系。

2.1 能源计量管理

能源计量是能源统计、能源管理的基础, 是开展节能量化工作的前提。《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公共机构应当实行能源消费计量制度, 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 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 并对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及时发现、纠正用能浪费现象。

做好能源计量管理工作, 首先要明确能源计量管理的机构和人员, 建立完善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其次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 17167—2006)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29149—2012) 标准, 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应备有完整的能源计量器具台账, 台账中可列出器具的名称、规格型号、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生产厂家、出厂编号、使用地点以及检定情况等;完善二级、三级能源计量, 争取实现能源的分类、分项计量;同时建立健全能源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和检定等制度。最后确保分类、分项计量原始数据的真实和准确性。

在完善能源计量、实现能源分类、分项计量方面, 以国家博物馆为例:其中水一级计量器具主要为进出单位的结算表;次级计量器具, 根据馆内需求在水管路环网处, 分区域地配置相应数量的计量器具;三级计量器具为主要用能设备或用能机房, 比如锅炉房、制冷站、冷却塔、热力站、中水机房等, 分别配置计量器具, 以便于了解主要用能设备及机房的用水情况。电一级计量器具也为进出单位的结算表;次级计量器具主要采用分布式电能计量监测装置, 在低压配电柜馈线回路中增加计量装置, 再配合后台电力监控软件, 对电能数据进行累加和分项统计, 从而实现电的分类、分项计量。

2.2 能源统计管理

能源统计是应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能源计量的原始数据进行研究, 全面、系统、量化地反映能源各环节的管理水平、能源利用效率等情况, 为宏观决策和节能项目管理提供信息和依据。《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 对各类能源消费实行分类计量和统计, 并确保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真实、完整。《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公共机构应当指定专人负责能源消费统计, 如实记录能源消费计量原始数据, 建立统计台账。

对于博物馆类建筑, 能源统计种类和环节要稍微简单些。能源种类主要涉及电、天然气、热力流量和液化石油气等。统计环节相对于企业来说, 主要涉及生产、加工、转换、输送、流转等环节, 相对简单, 可主要考虑购入、贮存和消费使用三个环节。具体的统计管理程序:确定统计范围, 建立统计台账;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对计量的数据进行加工分析, 计算各类能源综合指标;对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将能源统计结果报送相关部门。

2.3 节能培训管理

一般来讲, 节约能源的途径主要包括三类: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和行为节能。其中行为节能与用能单位的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分不开, 因此, 要实现合理用能, 还需要单位加强节能教育和节能培训工作。《节约能源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定期开展节能教育和岗位节能培训。《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第七条规定:公共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节能管理的规章制度, 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岗位培训, 增强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 培养节能习惯, 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博物馆不仅是征集、典藏、展示和研究文物、文化资料的重要场所, 而且也是公共教育重要窗口。因此, 博物馆类建筑的节能培训工作, 不仅仅可以增强本单位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 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的功能, 积极引导公众进行参与, 普及节能科学知识, 从而实现全民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见, 节能培训管理工作在博物馆类建筑中还是非常重要, 必不可少的。

2.4 节能规划及项目管理

节能规划是用能单位进行节约能源的指导, 由此才可分离出各个节能项目, 逐步落实以至最终实现节能。《节约能源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公共机构应当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 加强能源消费计量和监测管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公共机构应当结合本单位用能特点和上一年度用能状况, 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 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管理或者节能改造措施, 保证节能目标的完成。

节能规划的编制流程如图1所示[4]。以国家博物馆为例, 每一年度末根据发改委下达的节能指标进行现状分析, 在总结上一年度的节能成效的同时还要制定下一年度的节能规划, 从而提出节能措施, 形成节能项目, 进行项目管理。在“十二五”期间先后形成了空调机组变频改造、热力站控制改造、制冷站运行优化、冷却塔风扇自动控制、节能光源更换等近10个项目, 仅项目的节能量估计约730t标准煤。

通过上述的能源基础管理, 改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自2012年正式运行后, 在参观人数每年同比增长28%的前提下, 能耗逐年下降, 节能成效十分显著 (见图2) 。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实例浅显地讨论了博物馆的能源基础管理, 有了这些基础的能源管理, 才能逐渐地形成能源管理体系, 并通过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持续改进模型, 使能源管理工作融入到常态化管理中, 以实现组织能源管理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改进。

摘要:随着博物馆类公共建筑规模的不断增大, 以及智能化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升, 博物馆这一类特殊性质的公共建筑的能耗也会逐渐增大。因此, 对于博物馆类建筑也要重视其建筑节能工作。论文从《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相关的法规与规章出发, 结合实际工作, 浅析博物馆类公共建筑的能源基础管理工作, 主要包括能源计量管理、能源统计管理、节能培训管理以及节能规划和项目管理等。

关键词:建筑节能,博物馆,公共建筑,能源基础管理

参考文献

[1]张颀, 郑宁.当代国外博物馆建筑改扩建手法及更新趋向初探[J].世界建筑, 2006 (5) :36-39.

[2]方配贤, 曹幸穗.国内外博物馆发展概述[J].古今农业, 2007 (4) :75-81.

[3]杨晓红.博物馆类公共建筑运行阶段的用能分析[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4, 215 (10) :62-64.

[4]国家节能中心.节能法制与能源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1.

[5]李命志, 赵家荣.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释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浅谈博物馆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事业单位,革新,措施

国家和民族为了使教育得到普及, 同时使全民的智慧得到启迪, 于是建立了一系列的知识体系, 博物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因为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性机构, 它可以展示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甚至于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和特色, 也可使一个国家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得到充分显现。博物馆属于公益性机构, 并不盈利。这样的属性就决定了政府划拨的财政资金是其资金的主要源头。虽然, 我国部分博物馆类事业单位已使其公益性的服务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服务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是, 财务管理水平却一直跟不上来。因此, 事业单位必须尽快的对内部的财务行为进行规范, 对财务的管理进行加强, 同时努力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提高, 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一、简述博物馆的财务管理

博物馆属于事业单位, 因此首先就必须将其内部的资金结构和财务构成搞清楚。一般情况下, 博物馆内部的财务构成和其他行业是有一定的可比性的, 且拥有一些相似之处, 但是, 博物馆的功能和作用毕竟是独特的, 所以, 我们需将它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 并单独实施管理。预算资金、经营性的资金、事业性的资金收入、资助性的资金收入、特别用途的专项资金、银行中存款的利息、罚款等, 以上这些, 都是博物馆可以获得资金来源的渠道。从博物馆的资金构成上看, 不难发现, 它的来源有的是固定的, 有的弹性却较大, 其中, 风险最大的就是经营性的资金来源, 因此, 必须对强博物馆的财务管理进行深化。

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或者是什么样的组织, 它们实行的所有有关财务性质的活动都与其资金的运行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活动的具体实现必须通过活动内容展现。对资金的筹集、使用、投放、收回以及分配这一系列的活动行为就是财务活动。博物馆开始筹集资金就意味着资金运动开始了, 一般情况下, 财政和负债这两种资金就是其筹集的来源。再而, 投资活动就是为了博物馆筹资而进行的目的性的活动, 同时, 博物馆在使用筹集来的资金的时候, 必须对投资方面的相关规范做到充分的考虑, 将投资的方向和投资的形式选择好, 建立合理的投资结构, 使投资的效率得到提高, 风险实现降低。通常, 博物馆在使用资金的时候, 是为了资金的周转率和使用效果能够得到提高, 在分配筹集资金的时候, 必须按照现行的法律或者规章制度来实行分配, 使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二、博物馆类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近些年来, 我国许多事业单位都对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实施了改革, 通过改革, 多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使财务的管理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提高。但是, 博物馆类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存在。

(一) 全面预算的管理水平较低

在事业单位中, 其财务管理的中心就是全面的预算管理。目前, 违规、违纪现象和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于预算管理中, 不难看出是受到传统体制的严重影响导致的。太过于严重的本位思想的存在就是一个相对突出的问题, 而且, 也时常发生专款不实行专用的现象, 还会出现一些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毫不在意, 只重视花钱的现象, 从而导致许多项目不能得到预期的效益。

(二) 业务流程过于简单

由于事业单位制定的业务流程太过于简单化, 导致不能充分的实行内部管理, 其主要原因就是其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欠缺思想认识, 没有健全内部的控制制度, 部分部门系统的开支标准规范都没有建立, 更甚至于有些机构中的人员的配置和配备与相关规定不符, 导致许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不能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 银行账户的管理和会计核算不符合规范

由于事业单位中, 部分的预算支出没有特意将不同的专项资金实行分类, 导致管理专项资金的工作举步维艰。再而存在一些事业单位, 其预算的编报和其会计制度之间会出现很大的不一致现象, 还存在部分事业单位, 其财务政策都没有实施到位, 导致部分银行账户不纳入财务的管理部门, 不利于进行统一的管理。

(四) 对于资产的管理有较多漏洞

对于购置固定资产, 许多事业单位缺乏前瞻性, 将财力状况和客观需要忽视掉了, 造成违规的采购现象时常发生。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 也存在着没有明确的管理职责, 将智能交叉行使, 对管理人员不严格的进行配备, 责任的追查机制未建立, 资产的损毁不易责任追究。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 同样存在着不严格的实施评估工作, 最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五) 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在事业单位中, 存在部分身兼多职的财务人员, 然而缺编岗位也时常存在。同时, 财务人员相应具备的财务知识并不全面, 知识体系漏洞繁多, 事业单位在实行相关培训方面也并不及时, 力度也不够, 导致财务人员不能及时的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 从而对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也难以提高。

三、博物馆类的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的改革建议

在我国, 自从博物馆类的事业单位实施改革之后, 取得很大成绩, 虽然仍显现出一些问题, 但由于变更的全面预算的管理模式对事业单位中财务的管理工作有了新要求, 同时, 事业单位本身具备的公益性和非政权性的特点, 也将财务全面预算的管理工作的重点强调出来, 因此, 事业单位需加紧对目前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革新, 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

(一) 强化预算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需要对预算管理工作本质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认识, 这项管理任务并不简单, 因此不能单单的视其为财务的计划管理。事实上, 它只是财务管理内容的一部分, 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工作中。因此, 为加强预算管理, 就必须要求单位领导对预算的编制工作时刻保持高度的重视, 保证实际情况与预算相一致。建立监管机制, 加大监督力度, 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对于预算的约束力, 必须强化, 对经验进行总结、整理, 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对预算工作增强其执行能力, 对专项资金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并健全绩效评价体系, 将其评价的结果视为预算调整和编制的重要依据。

(二) 加强实行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需加大内部控制力度, 使相关人员的内控意识得到充分的培养。若想使财务管理制度得以加强和完善, 就必须建立相互监督机制, 不管是岗位的设置还是人员配置方面都要实现相互制约, 防止出现一个人处理多项工作或者多项工作无人处理等这类问题的发生。使内部审计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银行的账户管理和会计核算得到强化, 资产的管理得到完善, 财会人员需从以往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 向着现代型转变, 更重要的是, 事业单位中所有相关人员都必须树立正确的目标意识, 使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努力适应改革需要。

(三) 及时更新财务管理工作的内涵

当今是市场经济的时代, 因而博物馆类的事业单位中财务的管理工作需及时对其内涵和外延加以更新, 对法治观念和自我发展的意识都需增强, 并需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使用, 保证正常的开展业务工作, 使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进步完善, 管理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对财务树立风险意识, 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建立创新理念。

四、结语

虽然我国博物馆类的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但是通过强化全面预算的管理工作, 努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及时更新其工作的内涵, 事业单位中必将实现其财务管理的革新, 并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郭慧娟.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政监督.2010 (2)

历史·匠心·武钢博物馆 篇9

2008年9月13日,中国武钢博物馆——国内唯一的钢铁主题博物馆在武汉开馆。

2011年11月26日,中国武钢博物馆获得2011年度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公建一等奖。

50多年来,武钢一直是武汉城区1/10人口工作生活的地方,数千家庭三世同厂的地方,承载着新中国钢铁强国之梦。中国武钢博物馆的建成,是一代人的欣喜。武钢博物馆不仅尽现了新中国首家特大钢铁厂的风云成长史,也展现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历史变迁。

中国武钢博物馆的规划设计单位为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北京三和创新建筑师事务所,我想,很多人会感谢他们,因为他们设计的是一辈人的心血,一代人的酸甜苦辣。

项目简介

武钢博物馆位于武汉市青山区冶金大道与工业四路交汇处。总建筑面积为13480平方米,地上3层,地下局部一层。

馆内收藏了大量图片和见证性历史实物,主要展示了武钢和中国钢铁行业50年来的发展历程。该博物馆于2007年9月20日动工兴建,内容承载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国钢铁史。

武钢博物馆不仅是国内唯一的钢铁主题博物馆,也是一座集智能型、数码型、知识型于一体的现代博物馆。

博物馆处处体现钢铁文化的厚重特质:4层楼的外墙全用钢皮包裹,内部用钢板隔出一个个展区,立体感很强。整个博物馆使用钢材2000吨,均出自武钢专门的加工基地自产设计的热轧薄钢板。最绝的是,做大梁用的钢筋与沉台是用螺丝钉连接。这要求在事先浇筑好的沉台上要预留好若干螺口,并与钢筋完全吻合。为了完成这项工作,每根钢筋都有精细的图纸。

正是有了这些“钢筋铁骨”,博物馆设计为10级抗震,使用寿命将达到一百年。

设计理念

第一,运用“逆向思维”来处理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在武钢博物馆的外观设计中,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周围的建筑高挑、色浅、轻快;而博物馆低矮、舒展、色重、沉稳。这样鲜明的对比给周边环境带来了积极的变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运用“非线性”思维塑造建筑外部形态。不同于通常传统的以水平、垂直线条划分立面设计,非线性设计从整体体型上考虑建筑外观。设计师希望武钢博物馆外形具有一种工业制成品的特征,在整体体型设计中,强调塑造体积、体块的组合,强调色彩、肌理、光泽和质感。

第三,探索“超三维”的空间感受——室内设计突破点。博物馆的室内设计给人们一种惊喜的、非寻常的“超三维”的空间感受,达到这样的效果,主要通过三个途径:

1.穿插流通的室内空间;

2.捕捉不同时间点的光影变化;

3.安排可变的、互动的、非静止的视觉中心点(空间停泊点)。

第四,室内外主要装饰材料的设计、选择和参与研制是设计作品获得成功的保证。

1.金属幕墙及外观色彩处理:深灰色的金属幕墙无疑最能体现这座以“钢铁”为主题的博物馆的气质了。考虑到甲方的要求及钢板在自然环境中抗腐蚀能力等问题,设计师选择了氟碳喷涂的铝板作为外幕墙的最终主材料。通过类似深铁灰色的色彩处理使铝板同样很好的唤起了参观者对钢铁的联想。同时,在四周浅色调建筑的环抱中,深色调能使博物馆在视觉上更加突出,对体现建筑物的标志性有很好的帮助。

2.室内墙面材料的选择和处理:西侧共享空间中竖立的白色非线性墙体,它的非线性形态和巨大的尺度,给人极大的震撼。它和三组巨型钢铁箱体结构所围合的共享空间,已成为武钢博物馆丰富的室内空间画卷中最精彩浓重的一笔。

这面墙体的材质选用了荔枝面白色微晶石。白色微晶石是人造石,它克服了天然石材存在的色差问题,粗糙的表面质感可以削弱缝隙的存在,使人们勾起了对中国园林中白粉墙的联想。

在二、三层主展厅(箱体结构)和白墙洞口之间架设着一些廊桥,参观者沿着廊桥穿过这些洞口便能到达墙体另一侧的随展空间,使得墙体两侧的空间流通互动起来。廊桥的地面和扶手栏非洲黑檀实木,为室内空间带来温暖的感觉。

博物馆的历史演变 篇10

中国古代“博物”一词, 是与古代“通识” (广博的知识结构) 教育相联系的一种观念。“博物”的认识在孔子《论语·阳货》篇:“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意为多、广。

“博物”一词还指一个人“博物洽闻”, 包括学问广博 (书面知识) 和见多识广 (阅历经验) 的意思。《尚书》、《左传》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中也有“博物洽闻, 通达古今“之述。

到了19世纪的后半叶, 我国模仿日本, 把“博物”一词开始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 “博物”的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知识。

“馆”, 从食, 官声。“馆”, 供宿供膳, 所以从“食”。它的繁体字作“舘”, 说明“馆”属于房舍一类, 本意为高级客舍, 宾馆。《说文》:“馆, 客舍也”, 《周礼·遗人》:“五十里有市, 市有馆, 馆有积, 以待朝聘之客”。唐以来将收藏物品的、讲学的地方称为馆。后来, 凡官署、学塾、书房、商坊、展览处所等都可命名为馆。

“博物”与“馆”连成一个词, 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称呼, 来源于英文、法文、德文中通用的museum一词, 而它源起于希腊文——mouseion (缪斯神庙) , 它指的是一个专门供奉希腊神话中掌司诗歌、舞蹈、音乐、美术、科学等活动的九个女神Muses (缪斯) 的场所。19世纪中期以来, 到过西方的中国人开始接触外国museum (博物馆) , 将museum一词译成博物馆 (博物院) 引入中国。

二、博物馆的历史

博物馆是近代兴起的集收藏、陈列和研究为一体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 博物馆现象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和纪念意识。它的历史, 在西方和中国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几世纪。

1.“博物馆”现象

在西方, 人类收藏古物的意识出现比较早, 公元前5世纪, 古希腊特非尔·奥林帕斯神殿就有保存战利品和雕塑等古物的收藏室。公元前4世纪,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军事行动中, 把搜集和掠夺来的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他的教师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 亚里士多德曾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教学, 传播知识。亚历山大去世后, 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 继续南征北战, 收集来更多的艺术品。公元前290年, 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当时最大的学术和艺术中心——亚历山大博学院, 其中有图书馆、动植物园、研究所, 还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亚历山大博学院的名称起源于缪斯神庙, 而这座缪斯神庙, 后来也被称为亚历山大博物馆。博物馆里面设大厅、研究室, 陈列天文、医学和文化艺术藏品, 各地学者们聚集在这里, 从事研究工作。这个博物馆存在几个多世纪, 后来毁于战争中。它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中国古代没有“博物馆”这一概念, 但是, 保存和研究文化遗物的历史, 在我国历史悠久, 自商代开始, 就有王室和贵族重视文物保存和搜集。如1936年在殷墟发现的YH127坑, 出土1.7万片甲骨, 即是商王室储藏王室占卜档案的地穴;商周王室宗庙中保存的礼器有当时或前代的青铜礼器、玉器等物, 据《周礼》记载, 这类珍贵物品系由专设的职官所掌管, 藏于“玉府”、“大府”。

公元前478年, 在山东曲阜的阙里孔子故居建立的孔子庙堂, 是中国博物馆现象出现的最早历史渊源, 也是中国最早的纪念性博物馆。这个庙堂历经两千多年, 几经维修扩建至今仍是中外人士参观游览的名胜之地。它比缪斯神庙 (亚历山大博物馆) 要早近两个世纪。

自汉代开始, 历代都出现收藏珍贵文物的地方, 汉代的珍贵文物、图书藏在有名的“天禄”、“石渠”、“兰台”。此后, 历朝王室都有正式的集藏之地, 保存皇帝的御容、功臣画像、传世书画。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搜求、研究文物的最盛时期, 宋徽宗宣和年间, 皇室收藏多达万余件, 除皇室以外, 士大夫、官僚中涌现一批收藏家。但是, 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 欧洲要远远早于亚洲, 其发展也快于中国。

2. 近代博物馆的出现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引发了人们对希腊、罗马时代古典文化的向往, 许多欧洲国家先后出现探访古迹, 搜集古钱、古书、化石和金属纪念品等古物的热潮。1683年, 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的建立, 成为世界博物馆史上第一个集收藏、陈列、研究为一体, 向公众开放普及文化知识的近代博物馆, Museum成为博物馆的通用名称。

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 许多重要博物馆在欧洲纷纷建立起来, 藏品也大量增加:爱尔兰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俄罗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馆 (冬宫)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等, 这些博物馆都是在一些先驱学者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亚洲, 1871年日本国立博物馆的建立成为在亚洲最早建立博物馆的国家。

1848年之后, 随着中国和外国往来的日益频繁, 西方博物馆才被做为一种新事物开始介绍到中国, 外国殖民主义者开始在中国的上海、天津、成都等地创办博物馆。中国出现一批倡导建立博物馆的有识之士。1905年, 张謇创办了南通博物院成为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它的建立, 促成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初步建立。

中华民国建立之后, 近代学校在全国各地逐渐建立, 社会文化教育活动也陆续兴起, 1912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立,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 到1936年, 全国博物馆已建77处。此后的战争使中国博物馆事业遭到极大损坏,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 才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80以后, 中国博物馆事业走上快速发展道路。

三、中国博物馆现状比较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 中国博物馆事业得到初步发展阶段。据统计, 目前, 我国博物馆总数已经达到2400个, 每年都有100多个新建成的博物馆对外开放。

但是, 相比较而言,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平均1-3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 据最新统计, 全美各类博物馆约有1.75万家, 每年参观者达8.65亿人次, 日均超过230万人次。而在13亿人口的中国, 平均50万人以上拥有一个博物馆, 2008年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之后, 有2.56亿人走进博物馆, 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只有1人每年到博物馆参观一次, 而日本大约每人每年3次以上进入博物馆。

而且在类型分布上, 中国综合类和历史类博物馆占70%。具有鲜明特色, 与社会发展有效结合的专题博物馆相对较少, 近年来, 民族地区民族博物馆发展势头强劲, 少数民族聚集的12个省区, 十五末达到博物馆数量约500个, 贵州、云南、广西、内蒙古博物馆群的出现, 为西部地区博物馆发展探索了新路, 博物馆体系初步形成。而以校园文化为建设的高校博物馆刚刚起步。博物馆类型上还存有空白, 远远不能满足观众多元化的需求, 对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力不足。而在美国, 综合历史类的博物馆约占50%, 艺术类约占15%, 自然科学类约占15%, 其他类约占20%。几乎所有的城市至少都有一个美术画廊和博物馆, 其中以华盛顿的国家艺术博物馆、纽约的国立美术馆、大都会博物馆、现代美术博物馆, 以及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等影响最大。新、旧博物馆的发展, 在资金筹集方面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以上东、西方博物馆之间发展的明显差别表明, 具有两千多年文明古国之称的中国, 其文化普及事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从现状看, 中国博物馆尚需从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两方面加大力度。

参考文献

[1]王宏均.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133-148.

[2]张和清.美国博物馆的管理与运作.www.ccdy.cn.2008-10-2210:19。

[3]杨晴川.美国博物馆不同收费政策折射理念分歧.浙江在线新闻网站:www.zjol.com.cn.2008-3-07。来源:新华网.

[4]作者:焦雯.走进博物馆的人还是太少了——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会见中日记者侧记.2009-07-14来源:中国文化报

历史类博物馆 篇11

[关键词]博物馆高中历史结合教育方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100

博物馆是征集、展览、陈列代表自然以及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物品的场所,其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将博物馆资源与高中的历史教学相结合能够摩擦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一、国家加大促进博物馆为教育服务的支持力度

博物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职能也在不断变化,当前我们国家的博物馆多数为公益性质的文化机构,负有为群众提供知识服务的社会责任。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从国家层面来讲就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大相应的支持力度。具体来说,为了维系博物馆的正常运转,国家首先应该增加对其日常开支的补助。比如,对于师生使用博物馆资源的费用,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的优惠并且给予博物馆相应的资金补偿。其次,国家还应该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以及专业知识能力较强的博物馆工作人员,使其加大对博物馆教育的理论研究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组织学生参观、为学生讲解知识、启发学生思考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促进博物馆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再次,国家应该从制度政策的高度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供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将到博物馆学习变为一种教育常态,把博物馆打造成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当地的博物馆建立学生的实践基地,有组织有系统地向学生开展文化教育。

二、博物馆创造机会加强与高中历史教育的交流

要达到将博物馆资源与高中历史教育有机结合的目的离不开博物馆自身的努力。博物馆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多创造与高中学校进行互动交流的机会。作为文化机构的博物馆,应该致力于打造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的社会教育模式。具体来说,博物馆可以创新管理模式,根据高中历史教育目标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宣传片或者是出版一些有趣味性的历史教育普及读物。另外,博物馆还应该定期邀请历史专家来开讲座,举办一定主题的历史展览。博物馆可以和学校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配合高中历史的教学进度,适时举办相关的展览活动。比如当学生学习到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这一内容时,博物馆可以举办与太平天国相关的展览,包括保存完整的文字材料比如《天朝田亩制度》等,让学生通过展览品进一步加深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资源已经十分丰富,而且高中阶段学生对网络信息资源很感兴趣,博物馆应该注重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自身的特色以及高中历史教育的需求打造精品网站,开发博物馆网络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知识需求。另外,有条件的博物馆还可以借鉴国外比较成功的经验,建立“流动博物馆”,将优秀的资源送进校园甚至课堂。

三、高中历史教师运用专业方法指导学生知行结合

博物馆资源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主体是学校教师。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运用专业的知识来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博物馆资源进行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同时要培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教师首先要熟悉当地的博物馆,以使自己在备课的过程中将课本知识完美地与博物馆资源相结合,让学生除了能够掌握基本的书本知识以外还能够得到有效的博物馆参观体验。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在博物馆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另外,教师应该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究,而不是毫无目的地游玩。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而且高中历史的课程标准本身就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探索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安排一定的探究任务,让各小组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探索任务。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博物馆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

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可以成为方便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一资源。将博物馆资源与高中历史的教学相结合,既凸显高中历史的学科特色,又尊重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是一个十分值得我们积极探索的方向。

历史类博物馆 篇12

1 二者教育对象和目的不同

不同的受教育人群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受教育需求, 因此教育对象的不同, 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的对象非常明确, 主要是适龄学生。虽然素质教育已倡导多年, 但我国的国情和现实决定了学校教育仍为应试教育, 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 掌握知识和技能, 使自己能够顺利通过各级各类考试。这种教育目的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停留在了知识的认知领域里。

博物馆的教育对象不仅包括青少年, 更是要面对全体社会公众。由于博物馆的教育对象不分性别、年龄、职业和受教育水平, 因此其教育目的需要满足公众更加丰富多元的需求, 但总体来说是为了满足公众更新知识结构, 拓展知识领域, 不断丰富精神生活和提高水平的需要。

2 教材特性不同

一是教材的形式和传播的信息量不同。学校教育以课本为主要载体, 以教师授课为主要形式。课本传播的知识系统而丰富, 但教师授课为单向知识传播方式, 学生学习被动。博物馆教育以展品、标本、实物、场景等实体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 其形式更加生动具体多样, 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使知识易于被理解和认知, 但由于实体数量有限, 传播的知识量明显少于课本并难成体系。二是教材的组织体系不同。学校教育是按照学科划分课程来实施教育活动的 (如语文、数学、物理等) , 每个学科相对独立, 学科内部自成体系, 按照由浅入深的规律进行知识的讲述, 符合认知学习规律, 便于知识的传播和学习。博物馆教育强调的是主题式教育和典型性教育。首先, 教育主题体现了学科的交融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对某一科学主题的诠释往往需要多个学科的交融, 比如低碳、能源、环保等主题都涉及到众多学科领域, 不是某一个学科能诠释和阐述清楚的。其次, 教育内容体现了知识的典型性。博物馆展览的主要载体是展品, 而有限展厅内展品数量是有限的, 展品数量的有限性和科学内容的丰富性的矛盾, 决定了博物馆教育只能是知识的典型性教育, 而不可能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三是学校教材强调共性, 博物馆强调个性。在我国, 不同学校的学生大多在使用着基本相同的教材、考试题目和答案。而博物馆更加强调地方特色, 强调个性设计, 即使是同一种博物馆, 也会因地域的差异而形成内容的差异, 也正因此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博物馆, 因而也更能调动公众的参观兴趣。

3 学习模式不同

一是对学习的约束力不同。学校教育具有强制性。适龄学生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有法律的要求和约束。同时, 不同的课程和老师也不会因为学生的个人好恶而为谁开绿灯, 不认真学习就无法通过考试。而博物馆教育不具有约束力。换言之, 公众在博物馆的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和老师。因此, 不断探索新的展示教育形式成为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 科普展览、穹幕电影、动感电影、科普剧、科普讲座、天文观测、社会实践等已成为博物馆科普教育的重要方式, 尤其是科普展览已成为博物馆科普展示教育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形式。二是知识传授的方式不同。学校教育以课堂讲授为主, 一位老师面对多位学生, 授课、作业和考试内容完全相同。这种方式难以满足同一班级中具有兴趣爱好差异和发展水平差异学生的不同需要, 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博物馆教育能够有效弥补这个不足。博物馆教育强调个体的主动学习, 个性学习, 鼓励观众动手参与, 积极探索, 独立思考, 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去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同时还鼓励观众培养兴趣爱好, 发挥特长, 为全面发展提供新路。三是学习的持续性不同。学校教育就像文章的“精读”, 要求学生全面和熟练掌握教材, 强调学习的持续性、重复性、准确性。博物馆的学习就像文章的“泛读”, 其过程属于一次性参与, 对于所传播知识的掌握亦无严格要求, 全凭参与者的兴趣和个人需求。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作为非正规教育的博物馆有着鲜明的独特属性。那么, 如何利用这些属性做好博物馆科普教育工作呢?笔者以为, 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工作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4.1 博物馆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 才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目前世界博物馆正在向多元化发展:博物馆正从藏品的收藏机构转变为利用展品进行展示教育的社会开放机构;展示的内容正从以展品为中心, 转变为以人为中心, 以尊重自然为中心;展示的方式正从对展品的静态摆放, 展览与观众的单向交流, 转变为重视观众的体验和互动以及展览与观众进行双向交流;教育引导的方向正从保存过去, 认知历史, 转变为面向未来。

4.2 博物馆的科普教育理论研究应内容与形式并重。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已看出, 博物馆的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之处就是它还具有文化休闲的功能, 公众在博物馆的学习过程是十分放松的, 因此其教育活动需要生动活泼, 通俗易懂, 寓教于乐, 老少皆宜。也正因此, 博物馆展示教育理论研究既要研究公众关注和需要的社会热点、科技发展的新成就和新方向, 也要注重对博物馆展示形式的研究, 如展示艺术、展品安全、展览语言、展示手段、参观心理等。

4.3 博物馆科普教育的重要目的是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

当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 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一个人自由遨游于社会的关键。那么, 如何利用自身特性发挥博物馆教育的优势呢?那就是要充分体现博物馆主题教育和典型教育的特性, 通过对某个主题或典型知识的生动诠释, 使观众在拓展视野, 陶冶情操, 主动探索的基础上激发出长久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破除被动的、单向学习的模式, 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和双向沟通, 提高学习效果。若能如此, 必然会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4.4 博物馆科普教育内容设计要注重对科学情感的传达。

科学情感是建立在科学认知基础上的更为高级的教育目标。从某种程度上讲, 科学情感对人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科学知识的影响。当我们在享受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应用给人类带来的无限福祉的同时, 你是否意识到由此而产生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通过对这些主题的展示, 旨在帮助公众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 培养公众树立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关注、热爱和保护意识, 并能在这种情感的引导下从我做起, 从点滴的小事做起, 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

上一篇:AutoCAD布局下一篇:锅炉虚拟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