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字博物馆

2024-08-25

大学数字博物馆(共8篇)

大学数字博物馆 篇1

绪言

2010年国际博协大会将“博物馆致力于和谐社会”定为主题,要求博物馆进一步提高展览水平、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文化平台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高校博物馆是博物馆界的特殊一员,既具有公共博物馆的共性,又具有作为隶属于高校的个性。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博物馆越来越受到重视。日前,国家文物局、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科教兴国、学习型社会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而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需要建立方便快捷、信息存储量巨大的高校数字化博物馆,高校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数字化博物馆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和谐文化校园的建设。

一、高校博物馆的定位及特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校博物馆作为我国博物馆界的特定一员,已日益成为学校教学、科研、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机构。它与公共博物馆相比,除具有相同的功能外,还在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1、高校博物馆是高校教学、实践的重要课堂。

美国伊诺斯大学博物馆研究员弗朗库说过:“博物馆对大学生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博物馆里有科学、系统的陈列品,有助于本学科和各科系的学习和理解”。现在,作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机构,高校博物馆依托于高校这一教学园地,与高校的课堂教学愈加紧密相连。课堂教学强调对知识进行严肃的传授, 而博物馆教育则更强调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使受教育者对此有更为直接的理解,两者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如今,高校博物馆已然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承担者之一,成为大学生学习、扩展、深化知识的重要课堂。

2、高校博物馆是爱国主义、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场所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造就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阵地。高校博物馆在配合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独特的优势。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可以提升观众的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馆内的科学系统的陈列,可以展现蕴含其中的人文理念及科学精神,这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笔者所在的苏州大学博物馆,自开馆以来,接待了来自各地的党员学习班、干部培养班以及中小学生团队,俨然已经成为进行爱国主义、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3、高校博物馆是高校的宣传窗口,校园内的文化景点。

高校博物馆是高校办学实力与特色的综合反映, 是高校的宣传窗口, 校园内独特的文化景点。作为大学生教育的载体和校园文明的窗口,高校博物馆具有悠久历史、独特风格的馆舍建筑,也是高校独特的文化景点,甚至是所在地区、城市的标志性“人文景观”。不仅有助于提高博物馆、高校的知名度,同时也增强了对在校师生乃至社会观众的吸引力。

二、新形势下高校博物馆数字化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网络与数字化技术正逐渐被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越来越需要建立方便快捷、信息存储量巨大的数字博物馆,高校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1、实现高校博物馆资源的数字化展示与管理。

由于深居校园,不少高校博物馆的藏品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之中, 极大地限制了高校博物馆藏品使用效率,所以处在高科技阵地前沿的高校博物馆, 实现数字化至关重要。它能够将博物馆资源以计算机数字化方式集成文本、动画、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形式, 展现于计算机、网络中去, 使展示效果更加生动具体。最为重要的是,它能够在资源展示上突破时空、环境以及种种条件的限制, 将其馆藏资源和研究成果,通过网络无限推广。自苏州大学数字化博物馆建成以后,我们获得了较高的点击率,很多观众纷纷反映,以前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一直未能到馆参观,现在仅仅需要点击鼠标,就可以在家中轻轻松松的浏览各种文物,不仅图文并茂,而且还有视频动画,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2、强化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

高校数字化博物馆能够打破教育功能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受教育对象不仅仅是亲临馆舍的参观者,还有所有的浏览者。网络的推广作用可以将博物馆的资源与信息使更多的人了解,远程教育的功能正是基于这种途径得以实现。高校博物馆可以依托所在高校的优势学科和专业研究人员,将博物馆所藏资料以及研究成果制作成多媒体资料,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所在进行浏览、下载。

3、加强高校博物馆与其他学术研究机构的交流。

学术研究是推动一个博物馆发展的最为根本的动力。利用数字化技术,高校博物馆研究人员可将其对于馆藏资源的信息以及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发表,以使其他研究机构以及对此有兴趣的人员可以进行查阅浏览。另外,还可以与相关的研究机构网站进行链接,这不仅可以加强高校博物馆与其他学术研究机构的交流、帮扶,还能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笔者所在的博物馆,在其数字化博物馆主页上就与各知名博物馆与兄弟学校的博物馆进行了链接,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便利,也促进了我馆与其他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学习。

摘要:高校数字化博物馆在建设和谐文化校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高校博物馆的特点以及高校数字化博物馆与建设和谐文化校园的关系出发, 提出了高校数字博物馆致力于和谐文化校园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高校,数字化博物馆,和谐文化校园

参考文献

[1]、黄维娟:试论高校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服务功能[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2)

[2]、宋向光:从大学文化视角解读高校博物馆的特点和发展[J], 文化学刊, 2007 (3)

[3]、陈宏京吴勤:论大学博物馆的数字化改造[J], 中国博物馆, 2001 (3)

[4]、王东刘俊:论新形势下高校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J], 教育与职业, 2007 (9)

大学数字博物馆 篇2

我公司新产品以通过简单的照片生成具有高分辨率的真实三维模型。近乎于没有任何限制的照片拍摄要求,并且数据处理的过程也具有高伸缩性和高效率,整个处理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通常可以在数分钟至数小时的时间内完成数据处理。

UBII-PHOTO基于高性能摄影测量、计算机视觉与计算几何算法。在实用性、稳定性、计算性能、互操作性方面,能够满足严苛的工业质量要求。

关键优势:

快速,简单,全自动

UBII-PHOTO是一套基于图形运算单元GPU的快速三维场景运算软件,它能无需人工干预地从简单连续影像中生成最逼真的实景真三维场景模型。无需依赖昂贵且低效率的激光点云扫描系统或POS定位系统,仅仅依靠简单连续的二维影像,就能还原出最真实的实景真三维模型。

 身临其境的实景真三维模型

UBII-PHOTO不同于传统技术仅仅依靠高程生成的缺少侧面等结构的2.5维模型,Smart3DCapture ™可运算生成基于真实影像的超高密度点云,并以此生成基于真实影像位纹理的高分辨率实景真三维模型,对真实场景在原始影像分辨率下的全要素级别的还原达到了无限接近真实的极致。

 广泛的数据源兼容性

UBII-PHOTO能接受各种硬件采集的各种原始数据,包括大型固定翼飞机,载人直升机,大中小型无人机,街景车,手持式数码相机甚至手机,并直接把这些数据还原成连续真实的三维模型,无论大型海量城市级数据,还是考古级精细到毫米的模型,都能轻松还原出最接近真实的模型。

 优化的数据格式输出

数字博物馆建模技术研究 篇3

分布式虚拟环境 (Distributed Virtual Environment, DVE) 是指将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 在一组以网络互联的计算机上同时运行虚拟环境的系统[1,2]。DVE系统是单用户虚拟现实系统网络化、多用户化的发展结果, 它允许多个地理上分布的用户在一个共享的三维虚拟空间中通信和交互, 并对这些用户的行为进行仿真, 使用户能像真实生活中那样方便地与他人交流和协作。数字博物馆就是一种有高度真实感、沉浸感和交互性的分布式虚拟环境系统。

数字博物馆是将文物和历史场景通过三维建模,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展示, 并实现浏览者与文物、浏览者与浏览者之间的交互, 是传统展示方法与先进计算机虚拟技术的结合。由于文物展品和场景全部存在于计算机中, 因此, 数字博物馆对文物尺寸的大小没有任何限制, 文物的三维模型可以无限期展示, 没有物品被毁坏、被偷窃的危险, 是一种极好的文物保护的方法。

数字博物馆已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目前, 美国博物馆绝大多数加入了国际互联网, 日本也有近百座博物馆在国际互联网上有了自己的主页, 欧洲一些博物馆也陆续上网。在我国也有很多家博物馆上网, 一些省级以上的博物馆在互联网上有了自己的主页, 但内容大多比较简单, 仅仅是原有小型书面介绍的翻版, 除了短短几行文字及陈列展览简介以外, 还有几个分别代表馆藏特色的按钮, 每个按钮所连接的只有一些典型藏品的正面图像展示。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在我国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

(二) 问题的提出

由于博物馆中大多数文物展品结构复杂、纹理细腻, 简单的几何建模不能表现出文物的丰富细节, 复杂的几何建模虽可以将文物逼真再现, 但由于模型数据量太大, 在网络传输和模型渲染方面不能令人满意。数字博物馆建设对视觉建模和绘制的真实感与实时性有较高的要求, 传统的基于几何图形学的建模技术不能满足其要求, 所以, 数字博物馆的构建关键在于文物展品的建模, 文物展品建模的复杂度、绘制的速度及绘制的质量问题成为制约数字博物馆发展的瓶颈。

(三) 基于图像的建模和绘制技术

基于图像的建模和绘制 (Image Based Modeling and Rendering, IBMR) 是一项以真实图像作为采样样本来重现和绘制场景的新技术, 它不依赖于几何模型, 而是利用预先获得的一组图像, 通常是真实世界的照片, 通过适当地组合这些已知图像来生成位于不同视点的新图像。它企图从根本上摆脱基于几何的传统建模方式在表示复杂度、真实感程度和绘制速度等方面的相互制约的局面。由于IBMR利用真实的照片来表示场景, 故能反映极丰富的景物细节和色彩, 另外, 其绘制速度不依赖于场景复杂度, 只取决于图像的分辨率和所依赖的视觉特征数目, 这就为表现和实时生成真实的、极为复杂的文物展品模型提供了可能性。

虽然IBMR技术可以为数字博物馆提供实时生成具有高度复杂视觉场景的有效机制, 但是, 其并不能完全胜任数字博物馆的文物展品建模的工作。因为利用IBMR技术渲染出来的模型仅具有视觉上的三维效果, 并不具有真实的三维形体, 故不具有三维沉浸感和交互感。实践证明, 利用传统几何建模技术与IBMR技术相结合, 可以有效解决数字博物馆建模中的文物模型复杂度、真实感和沉浸感的问题。

(四) 技术实现

传统几何建模技术和IBMR技术相结合是指先根据IBMR的思想, 利用现有的文物照片以真实图像作为采样样本来重现文物, 从重现的文物模型中获得文物的正面、侧面和顶部截图;然后用尽可能简单的三维几何形体构建出文物的模型;接着对简单模型进行贴图, 并做纹理凹凸、光学效果、透明剔除等后期处理, 最后得到模型简单、渲染快速、细节丰富、形态逼真的文物模型。该过程可用图1来表示:

1. 利用IBMR重现文物并获取贴图

文物存在以下特点: (1) 非常珍贵, 没有机会接近, 更不可能拿来仔细研究、建模; (2) 工艺复杂, 制作精美, 丰富的细节和细腻的纹理单纯利用几何建模技术无法表现; (3) 因年代久远、自然侵蚀或发掘过程中产生破损, 文物存在模糊不清、龟裂、划痕和缺损现象; (4) 由于偷盗等原因, 文物原型已丢失, 仅有其复原图或想象图; (5) 历史场景无法重现, 仅能靠想象图来表现。文物的这些特点, 给文物建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幸运的是, 绝大多数文物都有清晰的拓片或复原图。将这些真实的图片进行一定的处理, 就可以利用IBMR技术得到不同视点的二维形式的逼真三维视觉效果截图。

为了获得更快的渲染速度, 需要为文物模型贴图纹理生成一定的细节层次 (Level of Detail, LOD) , 可以通过将利用IBMR技术得到的截图进一步处理得到。利用Adobe Photoshop将截图处理成dds格式, 并将Mipmap等级设定为3级, 即可得到满足要求的贴图纹理细节层次。同时, 为了避免浏览者在博物馆中浏览时文物模型边缘出现锯齿状闪动, 贴图的长和宽应处理为2的指数幂大小, 如256*256, 64*256等, 以便于显卡更好地采样与渲染。

2. 利用几何建模技术构建文物简单模型

几何建模是指用点、线、面等几何元素构建出物体的三维模型。通常来讲, 文物的构造都比较细腻复杂, 如果单纯用几何建模来构建, 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文物的精细, 需要数万乃至数十万的面片, 这样的模型是无法满足实时渲染的要求的。建模所用的面片数越少, 结构越简单, 渲染时的速度就越快。基于这一点, 我们可以用几何建模来构造出文物的大致形体, 建模原则是越简单越好, 将建模所用的面片数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建模完成之后, 通过贴图来辅助刻画文物的细腻纹理。

在3DS MAX中建模时, 采用多边形 (Poly) 建模方式, 尽可能用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基本几何体变形得到文物模型, 并且建模完成后删除内部、底部等看不到的面, 以控制面的数量。

3. 对简单模型进行贴图

贴图是物体材质表面的纹理, 利用贴图可以不用增加模型的复杂程度就可突出表现对象细节, 并且可以创建反射、折射、凹凸、镂空等多种效果, 比基本材质更精细、更真实。通过贴图可以增强模型的质感, 完善模型的造型, 使得创建的三维场景更接近现实。

在3DS MAX中, 要完成对模型贴图, 首先需要确定贴图的方式。UVW MAP是3DS MAX中的一项基本的贴图方式, 但是这种贴图方式针对的对象很有限, 对于长方体、圆柱体等相对比较规则的模型很有效。如果模型的形状不规则, 或者是比较复杂的模型, UVW MAP就不适用了。所以, 针对形状不规则、模型较复杂的文物模型, 我们可以考虑用Unwrap UVW方式贴图。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模型的各个面展开到一个二维平面上, 然后再分别为展开的部分赋予贴图。文物建模中很多部分需要用到Unwrap UVW贴图。

4. 特殊处理

贴图之后的文物模型已经可以初步表达文物信息, 但是, 很多细节还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才能表现出来, 如文物表面纹理的凹凸感、各种不同材质文物的质感、文物的镂空效果等。

在3DS MAX中, 可以通过设置凹凸贴图方式来表现纹理的凹凸感;通过设定模型表面的漫反射光、高光等的值来表现出文物的质感, 如金属质感、陶瓷质感等;通过使用遮罩贴图方式, 利用一张灰度图和与灰度图对应的α贴图, 就可以表现出文物的镂空效果。

经过以上方法处理之后, 符合要求的文物模型便制作成功了。

(五) 实验结果

江苏徐州龟山汉墓是西汉楚王刘注的陵墓, 陵墓内发掘出大量文物, 文物做工细腻, 纹理丰富, 尤其是鎏金铜熏和龟钮银印这两件文物, 做工考究, 可谓巧夺天工。在构建龟山汉墓数字博物馆时, 单纯使用几何建模, 鎏金铜熏和龟钮银印所用的三角面数分别为135万和230万, 再加上其他文物模型和周围虚拟环境, 渲染时数据量很大, 远远不能满足分布式虚拟环境实时渲染的需要, 浏览者在数字博物馆内漫游时, 停顿现象比较严重。采用几何建模与基于图像的建模和渲染相结合的方法建模后, 鎏金铜熏和龟钮银印所用的三角面数分别为324个和545个, 而且色彩丰富, 细节清晰, 数字博物馆内漫游时, 画面非常流畅, 用户体验很好。图2、图3是建模效果图。

(六) 结论

借助先进的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数字博物馆, 是对我国灿烂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展示的有效方式,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文物建模技术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利用传统几何建模技术与基于图像的建模和渲染技术相结合的建模方法, 解决了数字博物馆建设中文物展品建模的复杂度、绘制的速度和绘制的质量之间的制约问题, 为数字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了一条新思路。

参考文献

[1]Stytz M.Distributed virtual environments[J].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1996, 16[3]:19-31.

[2]潘志庚, 姜晓红, 张明敏, 等.分布式虚拟环境综述[J].软件学报, 2000, 11[4]:461-467.

[3]岳志勇.数字博物馆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文化遗产, 2004, [3]:77-78.

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 篇4

苏州博物馆信息中心在实践中发现,目前苏博对于各类数字媒体的操作模式,无论是对于文物,还是重大活动等这些媒体资源的存储、访问与管理,仍旧以手工进行的,尚未实现数字化的登录与信息化、个性化管理,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并难以检索和统计。而且,各种类别的图片、视频资源越积越多,分散的刻录在光盘上,安放在不同的地方,这样一来不仅使用起来非常麻烦,也没有发挥资源本身的效益,更加不会为某些特殊的研究人员提供各种数字媒体的针对性访问服务。而这些,就需要建立一个符合苏博各部门工作特点,并能够满足对于全馆的数字媒体资料进行综合管理要求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平台,它是不同类馆藏与非馆藏数字媒体的客观反映。系统主要目标为包括数字博物馆资源建设中的各类数字媒体的信息收集与录入、组织与管理、审核与发布、检索与统计并且加入相当程度的个性化设置及工具等方面的内容,用于构建数字博物馆开发环境。由于数字媒体库主要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局域网,按不同的权限对全馆的数字媒体进行录入与访问。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随意录入、更改或查阅。因此,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独立于现有的藏品管理系统。

苏州博物馆建立计算机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博物馆藏品管理工具与手段的升级换代,而且引发了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模式的深刻变革。

1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定义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DAMS)是一系列软件,它提供了一个开放平台,支持对多媒体数据的采集、创建、管理、存储、归档、检索、传输和显示,其中包括图像、视频、声音、文本和电影剪辑等。这些基础软件是内容创作(例如,生成数字内容的应用程序)的积木块或软总线,也是资产管理(例如,对数字资产存档、浏览或查询的应用系统)以及数字传输和显示的基本构件[3]。

从本质上说,一个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必须支持所有的数字资产,包括图像、视频、电影、声音和文本等。在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基础之上创建的应用程序必须能适应不同的格式和各种分辨率。平台必须支持格式转换、多种分辨率资产的创建,以及能够从逻辑上把同一资产的所有格式和分辨率组织在一起[4,5]。

2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技术要点

程序利用PHP、MYSQL技术通过数据库服务器与数据库进行实时的互联。考虑到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相对独立,安全密级要求较高,且登录、管理及检索的权限不同,应用系统目前由苏州博物馆自己使用,因此设计系统采用B/S结构。系统开发主要使用PHP、JAVAScript、HTML等语言和技术,开发工具采用Zend Studio等。

2.1 PHP技术

PHP是一个嵌套的缩写名称,是英文超级文本预处理语言(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的缩写。PHP是一种HTML内嵌式的语言,是一种在服务器端执行的嵌入HTML文档的脚本语言。用PHP做出的动态页面与其他的编程语言相比,PHP是将程序嵌入到HTML文档中去执行,执行效率比完全生成HTML标记的CGI要高许多;与同样是嵌入HTML文档的脚本语言java script相比,PHP在服务器端执行,充分利用了服务器的性能;PHP执行引擎还会将用户经常访问的PHP程序驻留在内存中,其他用户再一次访问这个程序时就不需要重新编译程序了,只要直接执行内存中的代码就可以了,这也是PHP高效率的体现之一。

2.2 MYSQL技术

My SQL是一个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在Internet上的中小型网站中。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许多中小型网站选择了My SQL作为网站数据库。它使用C和C++编写,并使用了多种编译器进行测试,保证源代码的可移植性;支持多线程,充分利用CPU资源;优化的SQL查询算法,有效地提高查询速度;提供用于管理、检查、优化数据库操作的管理工具;可以处理拥有上千万条记录的大型数据库。本系统正是考虑到它的这些特点,选择其为系统的数据库。

2.3 B/S模式

B/S(Browser/Server)即为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模式最大特点是:用户可以通过WWW浏览器去访问Internet上的文本、数据、图像、动画、视频点播和声音信息,这些信息都是由许许多多的Web服务器产生的,而每一个Web服务器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数据库服务器连接,大量的数据实际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客户端除了WWW浏览器,一般无须任何用户程序,只需从Web服务器上下载程序到本地来执行,在下载过程中若遇到与数据库有关的指令,由Web服务器交给数据库服务器来解释执行,并返回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又返回给用户。苏州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就是利用了这样的一种模式,使每个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对系统进行访问。

3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概述和目标

为了苏州博物馆自身对数字媒体操作的业务需要,针对博物馆各部门的工作特色,开发一套适合苏州博物馆使用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系统采用国际先进并代表主流发展方向的技术,建立高水平的系统环境,订制开放式、可伸缩、可扩展的数字资产库体系和元数据组织方案,开发专业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系统的先进性要体现在对文博数字媒体资源的描述、扩充、采集、管理、发布、展示等方面。借鉴国内外先进系统的经验,采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管理技术和大型数据库技术,保证系统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

苏州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是使数字媒体的存储、查询、调用流程变成无带、无纸化的综合网络,因而对网络的整体性能要求较高;系统的响应时间也是最关键的,它取决于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服务器性能、系统数据库的并发处理能力以及内部局域网的带宽和当时的流量。具体响应时间待系统安装调试完毕以后,根据具体测试的结果进行评估和补充。

3.2 系统模型

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3.3 系统流程

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需要具有符合一般博物馆工作程序的工作流程控制,同时为了保证编目等重要信息的安全,工作流程的设计要具有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系统库中的记录,只有在用户拥有了相关权限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上传和修改。以下用图示的方式描述主要的几个流程:

4.4 主要功能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将对有关有价值的数字资产信息,包括描述数字资产基本情况的编目信息等,根据不同的类别,可以灵活建立一个个不同标引字段的数字资产数据库表,完成数字资产的基本结构。对于各种图片类、视频类、音频类数字资产由拍摄者提供并完成对数字资产的采集、处理、扫描和标引后,录入、发布、修改和维护等工作,在这之后,可以给专业人员提供高效的字段检索,克服目前数字资产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共享的弊端。同时提供基于这些功能的面向流程的管理,赋予不同角色不同的权限,并且对某些用户开发其个性化的检索功能,解决目前传统数字资源更正、补充的权限不明确、资源操作难以跟踪记录的问题。

苏州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

5 结束结

随着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文博事业中的考古、保管、陈列等各个方面,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会逐渐加深扩大,也必然会对文博工作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数字资产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是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提出的新的需求,苏州博物馆在充分了解了系统的需求后,自主研发了这套管理平台,并在全馆范围内设定了适用权限,实现了对数字资产的科学性、安全性管理,为业务部门及行政部门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总之,从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而言,我们既要有效地利用系统软件,同时也要考虑到系统的不断充实和完备,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使数字资产的管理工作达到最佳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红京.浅谈博物馆数据采集与信息管理[J].中国博物馆,2006,1.

[2]曾智德.博物馆的图片资料与数字化[J].中国博物馆,2005,4.

[3]张恩元.利用媒体资产管理提升信息管理水平[J].现代电视技术,2004,11.

[4]罗彪,何平.媒体资产管理之我见[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5,4.

数字博物馆通用平台的建设 篇5

数字博物馆是实体博物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也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的职能以数字化方式呈现于网络上。数字博物馆具有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智能化以及信息展示多样化等特点。截至2014 年底, 全国有4 510 多家博物馆, 数千万件馆藏文物、数十万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大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博物馆因各种原因, 现场展示文物的数量和信息量不足、信息传播方式单一, 因此, 应力推数字博物馆的建设。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和应用带来新的机遇, 本文设计开发了适合新时期的数字博物馆通用平台。

2 数字博物馆通用平台的组成

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功能类似, 承担着人类文化/自然遗产信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功能, 包括对信息资源的采集、保存、传输、展示和利用等。数字博物馆由博物馆网站、馆藏品管理系统、新媒体应用系统、基于触摸屏的藏品展示系统和博物馆智能讲解系统等多个部分有机组成, 如图1 所示。

数字博物馆网站通过一个智能内容管理系统来提供内容。在该系统中, 管理员能动态生成各种不同的信息模型, 如文章模型、图片模型、藏品模型、展厅模型等。生成相关模型后, 可依据不同的信息模型创建网站栏目, 然后可在各栏目中发布相关内容。

藏品管理系统主要面向博物馆管理用户, 通过该系统对馆内藏品的信息进行管理与维护。

新媒体应用是基于微信平台创建或自行开发的集智能导览、知识性、娱乐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应用, 参观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博物馆APP访问博物馆, 获取相关信息。

基于触摸屏的藏品展示系统主要放在博物馆大厅, 方便用户了解博物馆的相关信息。

智能讲解系统能使观众在参观游览博物馆时, 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而获得不同的讲解信息, 可以使观众更好地了解藏品相关信息。

文物展品创新创意产品是联系博物馆和访问者的桥梁, 也是博物馆自营收入的重要来源, 通用平台应为博物馆提供文创产品在线销售功能。

此外, 还可以增加访客行为分析系统, 该系统可为博物馆的每个访客建立档案记录, 收集他们的位置、预约、消息订阅、展品偏好和停留时间、点评、转发等个人行为, 应用访客行为分析算法, 使博物馆能够准确掌握访客的行为偏好。

在整个通用平台中, 数据库是平台的核心部分, 而数字博物馆网站则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馆藏品管理系统、展示系统、新媒体应用、智能讲解系统、纪念品销售系统都可以整合到数字博物馆网站中来。以下主要介绍数字博物馆网站通用管理系统的实现。

3 系统实现

3.1 开发模式

系统的开发采用MVC模式, 即Model-ViewController, 该模式把应用程序的输入、 处理、 输出按照MVC进行分离, 分成模型层、视图层、控制层, 如图2 所示。

Model (模型) 是应用程序中用于处理应用程序数据逻辑的部分, 负责在数据库中存取数据。View (视图) 是应用程序中处理数据显示的部分, 它是依据模型数据创建的。Controller (控制器) 是应用程序中处理用户交互的部分, 负责从视图中读取数据, 控制用户输入, 并向模型发送数据。

3.2 系统的主要部件

3.2.1 业务主页

提供系统用户登录使用数字博物馆通用建设平台功能。在这里, 系统用户可进行栏目管理、内容管理等操作。

3.2.2 关键模块

系统的关键模块包括内容模型管理和模板管理。

要制作一个通用平台, 必须为用户提供灵活的内容模型控制机制。博物馆数字平台涉及新闻、图片、展厅、文物等对象, 而不同的博物馆之间对各自的内容模型的属性有不同要求, 因此, 必须为用户提供能自行设置和管理的内容模型, 以构建通用的平台网站。如文物对象模型, 一种文物对象包括名称、照片、简介、小故事、收藏馆所、年 ( 朝) 代、出处、价值、二维码以及网址等属性, 而另一种文物对象包括名称、照片、文字介绍。平台必须为用户提供自定义设置内容模型的方法。实现的关键是根据用户需要, 为每一种内容模型对象新建内容数据表, 并为各种内容模型提供自动生成的内容录入界面。

平台采用模板分离功能, 把内容与网页前端界面完全分离, 通过在模板使用灵活的系统标签和用户自定义标签, 能实现不同的网站页面与风格。通过网页模板的修改, 可以快速设置网站主页、栏目页和内容页的界面, 从而实现网站风格的统一修改。通过平台提供的标签, 可以根据设定的栏目快速生成网站导航。

3.2.3 前端页面

系统通过栏目导航为访客提供各种信息查询服务, 另外, 通过提供搜索接口实现全站信息的搜索功能。

3.3 智能交互系统

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 充分利用访客的智能手机等终端, 可以实现基于访客智能终端的交互系统。智能交互系统提供展品信息和简单的查询界面, 访问者通过系统推送的信息, 或通过查询操作可以快速了解展品的相关信息。在每一个展品的详细介绍页面, 可以提供一些互动问答、游戏, 也可同时提供相关的文创产品销售信息。以下提供三种方法。

(1) 制作博物馆应用APP。通过APP, 可以根据博物馆地图自行选择了解相关展品信息, 也可以根据当前或历史GPS定位信息或室内Wi Fi定位信息, 自动接收推送的附近的展品列表, 访客通过选择展品了解展品的详细信息。

(2) 使用微信公众号。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的高级设置功能, 设置自动回复信息。访客关注博物馆公众号后, 公众号弹出服务信息供访客选择查看展品详细信息。

(3) 在展品处贴二维码。访客通过使用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跳转到展品的介绍页面, 以方便访客了解展品信息。

4 结语

数字博物馆是传统博物馆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延伸和扩充, 有助于解决博物馆藏品保护和利用的矛盾, 有助于访客全面了解展品信息。数字博物馆通用平台应具备数字资源采集与发布、展示与利用、管理与决策等功能。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 数字博物馆的智能交互系统加强了访客与博物馆的联系。数字博物馆通用平台能避免各类博物馆重复开发, 也为其他领域通用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参考模型。

参考文献

[1]沈晓峰, 王建, 汪清.数字博物馆数据采集与信息化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23) .

[2]陈刚.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J].中国博物馆, 2013 (4) .

我国数字化博物馆初步研究 篇6

一、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和概念

(一) 数字博物馆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1990年, 数字化博物馆在美国诞生。美国国会博物馆根据“美国记忆”计划, 把馆内的相关藏品信息经过数字化技术的处理, 制作成专题, 成功迈出了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第一步。随后, 欧洲某些发达国家也加速了其著名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 比如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梵蒂冈教廷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等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都在90年度中纷纷投入实施, 有效促进了数字化博物馆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在1998年开始启动, 是国内第一次对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尝试, 接下来国家博物馆以及省级的博物馆都开始建立本馆网站和藏品信息网络数据库, 一时间获得的世界行业内的关注和称赞。

(二) 数字化博物馆的概念

数字化博物馆是指借助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把博物馆内的各种图像、文字、视频、音频、等信息实现二进制的计算语言的正确转换, 把博物馆通常具备的收藏、娱乐、研究、教育等功能实现数字化之后通过计算机的呈现表达的技术。其是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快速依然日益普及背景下的产物, 是现代化计算技术科学应用于博物馆系统的代表, 极大的改变了博物馆的原来的藏品信息展览、信息传播、信息共享、外部查询以及内部管理等手段, 有效提高了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 充分发挥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事业建设的积极作用。

二、现代数字化博物馆的主要特点

(一) 信息资源存储的数字化

传统博物馆的信息存储是实物存储, 往往只能陈列在馆内供进馆参观人员观赏和学习, 信息的传播很不方便。而随着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 其信息的存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电磁信号取代了过去的实物信息, 大大压缩了博物馆信息的存储空间, 增加了博物馆的资源信息量, 提高了传播速度, 具有可复制性, 方便大量人群了解和欣赏, 有效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和信息传播范围。

(二) 信息交流与反馈效率高

读者在传统博物馆参观学习时, 只能站在展览柜面前隔着玻璃简单欣赏一下各种历史悠久的文物资源, 而对文物具体的文化、科学、艺术价值和创造时代背景等详细信息很难获得全面了解, 而数字化博物馆通过把实物信息转换成视频、文字、图片、音频等丰富的多媒体信息, 还能制作出的3D、或动画等观赏性超强的显示效果, 把实物信息的立体原状通过是视频和图片进行呈现, 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专业的音频讲解, 满足了读者的大信息量获取需求, 极大的提高了读者获取的信息量, 并获得较高的反馈效率。同时, 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能够大大促进专业人士对数字化图书馆的多媒体资料的研究、交流、探讨和反馈, 加深了对文物重要价值的全面认识, 突破了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空间和地理条件限制, 开拓了博物馆的公益教育范围, 有效提高馆藏资源信息的利用率。此外, 还能减少现场参观人数, 降低博物馆的维护支出费用, 大大节约了运营成本。

(三) 强大的检索系统

目前, 我国拥有的博物馆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之前, 想要对不同博物馆的藏品进行研究时, 只能在各博物馆之间来回奔走,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才能够完成。如今, 通过正确使用数字化博物馆新开发成功的信息检索功能, 就能够很好解决该问题, 现代的数字化博物馆的检索系统整合了大量的全面的文物资源信息, 通过强大的检索功能, 能够让读者在家用一台电脑就能搜索到想要的全部的馆藏文物信息资料。

三、数字化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 转变观念,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如今, 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竞争又离不开国际文化软实力的竞争, 图书馆、博物馆作为国家的公益性文化机构, 其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武器。然而, 我国现有的博物馆数量和发达国家相比, 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 国家必须重视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 让博物馆的文化教育惠及更广人群。同时, 加强高素质数字化博物馆专业人才的培养, 通过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学习和借鉴, 在各高校创新开设相关专业课程, 制定有效的专业人才战略, 尽快解决目前严重制约我国数字化博物馆发展的人才稀缺问题, 推动数字化博物馆的快速发展。

(二) 数字化博物馆全球共享系统

信息资源库的完善是数字化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标识, 实现信息资源库的全球共享是未来数字化博物馆发展的大方向。由于国内各博物馆经济实力、资源数量、技术水平的不同, 基本各大图书馆网站的资源库还是相对独立, 因此国家应该建立并不断完善数字化博物馆的信息资源库系统, 以实现更广范围的资源共享。

(三) 数字化博物馆应用软件的开发

目前国内数字化博物馆的应用软件从发展上讲成熟度还不够, 造成信息资源在应用上依然受到不少限制。比如, 其信息查询系统, 只支持条件优先检索和万能检索, 却不能直接搜索某一类文物的具体信息, 需要借助“分类检索”方法才能获得。因此, 应该加强应用软件和搜索方法的完善, 以更好的满足公众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四、结语

总之, 加强对数字化博物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家应增加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力度, 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野.我国数字化博物馆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 2005.

[2]田野.我国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6, 06:119-122.

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研究 篇7

1数字博物馆的界定

数字博物馆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 使博物馆资源数字化得以实现。其主要形式就是以计算机硬件为载体, 以网络为通路, 通过数据采集、图形及影像制作、后期合成等手段, 运用虚拟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以数字化的形式, 通过网络展现在观众面前。

具体来说数字博物馆就是运用虚拟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立体的形式将博物馆藏品通过视觉、听觉信号呈现于网络之上, 达到立体显示、互动交流的目的。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博物馆内部信息及博物馆的传统业务在网络上展现出来, 将具体的展品变成鲜活的模型, 从而起到引发观众兴趣、开阔眼界、科学普及的目的。

2数字博物馆特点

数字博物馆以实物博物馆为蓝本, 通过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 以国际互联网为载体的一种新型的藏品展览模式, 与传统的实体博物馆相比较具有其自身的点和优势。

2.1超时空展览

数字博物馆搭建在网络平台上, 与实体博物馆相区别, 数字博物馆不再受地理限制, 也不再受开放时间以及参观时长的限制。彻底打破了地界的局限性, 真正成为全球网民共享的数字盛宴。观众从此可以在图书馆、咖啡厅、酒吧、家中、乃至公交、地铁等都可以随时参观自己感兴趣的博物馆。随着智能手机以及移动网络的普及, 是数字博物馆真正做到了全年365天, 全天24小时随时、随地开放。

2.2个性化参观

无论实体博物馆还是数字博物馆所包含的藏品以及知识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每个人感兴趣的内容、参观的形式都各有不同, 通过数字博物馆, 观众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来规划行程, 可以顺序观看也可以跳跃式观看, 可以随心所欲的驻足在自己喜欢的展品前, 随意的观看, 再无人打扰, 也不必考虑闭馆时间的限制, 真正实现个性化参观。

2.3实时交互交流

不同的数字博物馆会具有不同的交互功能, 但至少都会保留实时讲解以及展示, 用大量的声音、图像来具体展示藏品的功能与特性, 让观众根据自己的喜好具有选择性的进行参观及观看。与传统的实体博物馆相比较, 数字博物馆可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双向互动系统, 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如为观众提供自建数字藏品展览, 专家在线解答等, 通过实时的互动交流可以让参观的观众更加直接的参与到博文管建设中, 增强真是存在感, 满足各类观众的不同要求。

3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3.1经济效益

随着博物馆的免费开放, 参观博物馆的人流不断增加, 接待人员的数量及接待频率也大幅上升, 造成了博物馆日常开支大幅度上升。而博物馆展厅设施、陈列区、库房以及周边环境的接待能力是有限的, 超负荷的人流会带来巨大的的破坏, 博物馆相关的维护、保养护费用也因此而大幅增加。人民群众对于参观博物馆日益的愿望与博物馆有限的接待能力形成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数字博物馆的建立可以有效缓解这个压力, 让更多的人可以选择在数字博物馆内参观, 有效缓解实体博物馆的压力, 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 投入到实体博物馆的展品维修、维护以及保持等方面中去, 数字博物馆建设有利于提高博物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提升博物馆的档次, 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

3.2社会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数字化科普仿真博物馆的建立能够让更多的人群足不出户的参观博物馆, 使博物馆能够从多角度、多维度、多方面的为更多的人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数字化科普仿真博物馆可以将文物的最佳状态以数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终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随时欣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通过利用数字博物馆, 可以彻底打破实体博物馆局限性, 极大的扩展博物馆的延伸空间, 最大限度的拓展博物馆的服务功能, 满足社会大众对于文化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

3.3对藏品的保护

博物馆中实体展示对象由于受本身脆弱性和保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藏品在展示过程中难免要承受空气氧化、游客呼吸中二氧化碳的侵蚀以及触摸等损坏, 游客只能在博物馆的空间和有限的时间范围内艰难的观察紧锁于陈列柜内、孤立的展品对象。数字化博物馆能够以数字化形式展示这些藏品, 在避免为保护藏品而将其深藏闺阁尴尬的同时又能很好的避免藏品的快速损坏。另外, 随着时间的流逝, 就算把文物很好的保存起来不进行展览, 藏品也会慢慢氧化而自然损坏, 但是数字化博物馆可以将文物的最佳状态以数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网上游客可以在任意时间欣赏到文物最完美的样子。

数字博物馆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构筑虚拟博物馆, 打破了实体博物馆局限性, 大大的扩展了实体博物馆的延伸空间, 同时最大限度的拓展了博物馆功能, 是满足社会大众多层次、多方位需求的有效途径, 是未来博物馆建设的大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 数字博物馆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博物馆的展示功能更加高效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数字博物馆通过网络技术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将展品以最完美的姿态展现在游客面前, 在对文物进行更好的保藏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的向往, 通过实时交互交流及个性化参观有效的实现了博物馆资源最大化使用, 满足了人们的不同的需求。

关键词:数字化,多媒体,博物馆,网络

参考文献

[1]冯伟夏, 黄迅.浅谈新媒体与在博物馆数字展示中的应用[J].包装世界, 2015 (02) :76-77+80.

浅谈博物馆信息数字化建设 篇8

一、网上博物馆建立的重要性和特点

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使得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快速传递, 普及网络化的运行, 不仅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更新与发展, 更对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在今天, 已经成为了除传统媒介外, 人们获得资讯的主要途径。现代化博物馆的实现与建设, 对于其网络化的进程也将有着进一步的要求。它们为了更好的实现其宣传与教育功能, 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与历史的交流, 建设高效而精准的信息化网站将是最有力的途径。

建立网上博物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 它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一是要将本馆所有文物分类, 进行数字化技术处理制成网页, 在因特网上展现本馆馆藏文物, 体现博物馆的独特魅力, 实现博物馆在网络空间的延伸。确定若干栏目, 通过各种检索口来访问, 咨询该馆网上文物信息资源。二是要收集多样化文物, 包括文本、图片、语音、影像、光盘、等各种信息资源, 突出网上优势。如设置馆情、馆貌介绍建馆以来发展建设情况;设置展示厅在网上介绍展览内容;设置精品馆藏介绍精品文物;设置文博快讯、文博论坛、反映文博资讯和学术交流等。使人们在互联网上就可学习了解博物馆的全面知识。另外, 网上博物馆还要有自己的特色, 才能够体现自己的优势、扩大影响。建好后,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时时对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 以确保网页的新鲜和活力。这就对网建人员的素质和知识面有极高的要求, 同时又对博物馆管理者对未来行业中的发展战略眼光和市场定位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但我们又将清楚的看到, 在克服了以上种种困难, 将博物馆网建引入正轨之后, 由此而带给我们的正面影响确实是不容忽视的。

以目前国内最具规模和代表性的故宫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馆为例, 我们来分析其网站建设所为其带来的巨大收益。其中故宫博物院的网站, 在同行业中一直占据领先之位。它们的网站在建设初期, 就曾经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信息产业部的支持, 而经由它们所提出的“数字故宫”的概念, 也早已成了行业中的标准与榜样。它利用强大的互联网资源, 不仅扩大了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推动了北京旅游业的进步与发展;且通过数字光盘的对外交流, 更实现了利润的创收, 每年为国家节省了大笔投入资金。再说首都博物馆, 它早在建馆之初, 就设立了计算机信息中心, 有计划, 有步骤的把馆内的藏品规范化、信息化和数字化。通过这些年的经验与总结, 日前他们的网站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在全国范围内, 已属于信息量较大, 可看性较高的博物馆网站之一。

二、数字博物馆的技术建设

数字博物馆是现代技术发展的产物, 它依赖于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 数字博物馆拥有多媒体的、丰富的、超大规模的、可以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文物藏品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它将文物、与文物有关的一切文字、图像、声音等所有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储存到数据库中, 以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与资源共享平台。它可以实现存储数字化、传递网络化、资源共享化、管理智能化。

数字博物馆的基本元素是数字化资源、网络化存取、分布式管理。它主要涉及的信息技术有数字化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处理技术、安全技术等。数字博物馆的含义很广, 它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上的博物馆主页, 而是一整套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的、与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集合。广而言之, 数字博物馆包括所有形式的博物馆资源, 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物藏品、博物馆出版的各种期刊、专著以及各种视频声频资料等。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室是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和网络安全。

三、实现藏品信息的数字化对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性

以往的博物馆藏品管理模式由于受到开放时间及展览场地的限制, 有很多的局限性, 目前博物馆陈列的文物只能是博物馆众多文物中的极少部分, 现有的展览形式多是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展出, 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要求。

数字博物馆这种新的表现形式, 摆脱了参观博物馆所需的建筑、陈列参观时间等条件的束缚, 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通过网络, 观众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欣赏自己喜欢的文物, 都能获得感兴趣的各种文物信息。因此, 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代表着世界博物馆社会发展的方向, 它可以让人们从沉寂的藏品中, 感受到人类文明和历史长河中灿若星辰的瑰宝。

藏品信息数字化对文博工作者同样具有便利、快捷的优势。馆藏文物管理系统、馆内资料查询系统等数字化工程, 可为文博行业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好的平台。

四、多媒体陈列延伸服务功能

陈列展览是所有博物馆工作的核心环。传统的陈列展览, 是利用一定的空间范围, 以实体文物为基础, 配合适当的辅助展品, 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进行组合, 进行直观教育和文化传播。而在现阶段, 这些传统的陈列形式已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在陈列内容设计的革新中, 可设计运用多媒体技术、触摸屏导览系统以及等离子大屏幕电视导览系统。馆内设置多处触摸屏, 触摸屏内容包括博物馆各层内容、博物馆概况、各展厅介绍、展览活动介绍、一些文博知识等。个人数字助理 (PDA) 可为观众提供博物馆参观引导和讲解服务, 通过此系统, 可方便地了解馆内展览分布、展览内容、展览路线及服务设施等分布情况;在系统导引下, 观众可以很容易的找到所去地方。多媒体节目和内容可涵盖展览、开放、服务以及观众互动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数字化项目, 可以使博物馆的藏品生动起来, 文博研究主体更广泛, 观众更喜欢博物馆, 加强了博物馆为社会传播知识、传承历史的功能和作用。

上一篇:破产保护下一篇:学习意图